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级会计会计实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会计实务中的所坚持的会计原则很多,如真实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重要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谨慎原则、实际成本原则以及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等等。以下将简要介绍三种原则及其在会计实务中的贯彻和运用。
(一)稳健性原则
1、内涵
稳健性原则又叫谨慎性原则,是指企业在处理不确定的经济业务时所持有的一种态度。在这种原则的指导下,只要是可以预见的损失或费用,都要通过会计予以记录和确认,对于没有把我的收入,则不能确认和入账。因此,不确定性是会计的稳健性原则存在的前提。面对会计工作中的不确定性,财产的托管人、审计人员和投资者围了减轻受托责任和审计责任,防范投资分析与合理决策,在披露会计信息时一般要坚持稳健性的原则。
2、稳健性原则在我国现代会计实务中的贯彻和运用
从资产定义的角度来看,由于在稳健性原则指导下企业不会将不能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项目作为资产来核算,这推动了企业在财会方面的制度改革。如针对我国且普遍存在的资产虚增现象,许多企业都对财务进行了调整,相关部门也制订了新的规定,如对于坏账预备,原制度规定,已经发生的坏账损失要经财政部门审批才能冲销,这导致了大量呆账、坏账长期挂账,难以及时解决,导致企业资产不实。而新制度中,坏账预备和累计折旧的计提方法以及计提比例都由企业自主确定,这样能使会计工作更加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
从收益确认的角度来看,稳健性原则坚持不高估收益,不低估负债,主要表现在:第一,短期投资所取得的收益作为原始投资成本收回,不再作为当期损益。第二,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资本公积,而不是当期损益。第三,对于使用借款购置与建造的固定资产,不再以“固定资产投入使用”作为标准。第四,企业如果确定被投资单位发了净亏损,可以以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减至零作为限度。
谨慎性原则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之一,对会计实务中的会计核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是会计实务中需要坚持的重要原则。
(二)配比原则
1、涵义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在这一规定中很明显的体现了会计核算中的配比原则。配比原则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从时间上说,具有配比关系的收入与费用的确认的时间段要保持一致。这是因为收益是收入与费用相比较的结果,只有收入与费用相互配比,才能准确把握某段时间内的收益情况。第二,在计量上,具有配比关系的收入和费用相互确认时要相匹配。即比对一定量的收入与费用时,必须是应计费用,或者说,在确定一定量的费用的同时确认全部收入。
2、配比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贯彻和运用
配比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贯彻和运用只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在收入确认时积极贯彻配比原则的有关规定。例如,就商品销售收入与劳务收入的确认而言,除了要满足其他相关条件外,还要符合配比原则,确保相关收入与成本都能够比较可靠地计量;就劳务收入而言,要按成本确认收入,如果预计已发生的成本能够得到补偿,则应该按照已发生的劳务成本金额确认收入,并转换成成本,如果预计不能得到补偿,则应该按照补偿的标准确定收入,并将其计入当期费用。;就建造合同收入而言,如果建造合同的结果不能可靠地估计,则只能根据实际成本加以确认。第二,在出售资产使用权时运用配比原则。出售资产使用权是指出售方将企业的一项或者几项资产的使用权无限期的转让给买房,并一次性收取购买方的相关款项的行为,在转让后,卖方不在承担任何维修的责任,但是在合同上卖方仍然拥有资产的所有权,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享受部分收益权的行为。
二、会计方法在会计实务中的贯彻和运用
(一)会计方法的主要类型
常见的会计方法主要有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考核、会计预测和会计决策等五种。其中会计核算方法最基本的方法,是将经济信息进行确认、计量、记录、计算、分析、汇总、加工处理,使之成为会计信息的过程,是其他方法的基础。会计分析方法是指利用会计核算提供的相关资料并结合其他信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它有一定的程序,如:选定项目、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研究、提出结论五步分析法。指标对比法、因素对比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等等都是常用的分析方法。会计监督方法是指在对会计核算与会计分析资料进行审查的基础上,检查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或经济业务是否合法有效。
何对这些概念进行会计处理的翁提容易出现混淆。
一、企业货物捐赠与促销赠品的会计处理
(一)货物捐赠与赠品的概念分析
货物捐赠和赠品仅是在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在进行理解的时候,也容易将这种概念混淆,这个问题在企业会计实务处理中是比较常见的。所谓对外捐赠,其实就是企业将自身有权处分的合法财产在自愿无偿的情况下赠送给合法的受赠人,使其非生产经营的公益事业中进行充分地应用。因此,捐赠其实就是企业在进行奉献。所谓赠品则是指,企业商品在促销或者推广的过程中产生的一些行为,站在企业的角度上来讲,其实更可以说是一种营销手段和策略。
例如,一些企业在促销部分商品的时候,就会采取“买一送一”的方式,或者在促销商品上附赠的方式,使商品得到更好地推广。企业利用这种赠品的方式,促使自身在今后的销售中可以有更好地畅销之路。
(二)货物捐赠与赠品的账务处理
1.货物捐赠的账务处理
因为货物捐赠和赠品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而在进行财务处理的时候,也需要运用不同的方式和手段。针对这种财务处理方式,在会计准则中也有相应的规定:企业对外进行的捐赠行为,不能以销售的方式出现,企业还需要按照货物的账面价值和应交的税费在企业的营业支出以外进行设定,但是,不管是在增值税法还是在所得税的角度上,都应该将捐赠的处理方式与销售的处理方式基本上是一样的,不仅要将售价作为依据,计算出销项税额,还应该对捐赠进行分解,获得公允价值销售和捐赠两种业务形式,然后在进行所得税的处理。
2.企业赠品业务的账务处理
在选择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的时候,企业的赠品所选择的赠送方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大致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方式一:赠送产品比较独立。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产品的单独赠送方式是比较常见的,这种方式其实就是指企业将自己生产的货物以宣传品或者纪念品的方式利用单独的方式赠送给企业的客户,而这种赠送最终的目的其实就是将自己的产品促销出去,同时也可以与客户之间实现近距离的沟通和联系。这种方式与捐赠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这些货物不管是企业通过外购的方式得到的,还是通过自己生产得到的,在进行赠送领用的时候,都应该在“销售费用”或者“管理费用”中纳入其成本价和应交税费。而对于增值税法和所得税法也需要按照销售处理的基本方式进行。
方式二:捆绑式销售,赠品与进行促销的商品是相同的,当这种业务情况出现的时候,不管是赠品还是销售品,在企业商品中都属于同一种类型。这种赠送的方式是通过销售得以实现的,赠送行为是有偿的,因此,在实际会计核算过程中,销售环节是以折扣的方式和行为得以实现的。
方式三:捆绑式销售,在上述的情况之下,还可以有另外一种实现方式,就是赠品和销售品完全不属于同一种类型,这种现象在市场促销中是比较常见的,例如,买电视可以附赠小音箱;买电饭煲可以附赠炒锅等。这种业务形式在企业会计处理中,主要以销售费用作为处理的基本条件。
二、现金与银行存款溢缺的会计处理
企业的现金和银行的存款并不属于同一种方式和类型,出现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现金是放置在企业内容的,而银行存款则是放置于银行或者其他的一些金融机构中。针对现金和银行存款的利弊,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都做出了明确地规定,“待处理财产损益”是企业计算现金利弊的基本方式,而此种方式对于银行存款的利弊来讲,就不能够正常发挥作用。
(一)现金短缺的账务处理
若是企业在清查财产的时候,出现资金短缺的问题,就应该及时将短缺金额按照以下方式进行:
借: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贷:现金
等到将出现问题的原因出来以后,就应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
借:其他应收款或者现金(这部分资金应该由责任人或者保险公司进行相应的赔偿)管理费用(这部分资金基本上属于缺失不明)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二)现金溢余的账务处理
若是企业现金溢余的现象有所出现,就应该将实绩现金的溢余额作为入账的基本条件: 借:现金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三)银行存款短缺的账务处理 若是企业存在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中的款项已经不能收回,那么企业当期的损失就应该对银行的存款进行相应的冲减: 借:营业外支出 贷:银行存款 三、企业资
本溢价与股本溢价的账务处理
(一)资本溢价与股本溢价的区别
所谓资本溢价其实就是指,企业在进行资金筹集的时候,投资人所投入的资本已经比注册资金金额高出很多。也可以说,针对合同、协议规定的出资的金融,有限责任公司投资者的出资金融已经超出很大比例。股本溢价是指股份有限公司溢价发行股票时实际收到的款项超过股票面值总额的数额。在资本公积中,股本溢价也属于其中的一种,而资本公积是指投资者或者他人投入到企业、所有权归属于投资者、并且投入金额超过法定资本部分的资金。
(二)资本溢价的账务处理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是核算企业资本溢价的基本方式。
例如,某三个人想要共同合资建立一个责任有限公司,决定每人出资150万元,在此时,企业的实收资本为450万元,但是通过多年努力经营,这个公司已经有300万元的留存收益,在此时,又出现了第三个人想要对其进行投资,出资180万元,想要占有公司现有股份的25%,那么在处理这种业务的时候应该按照以下的步骤进行:
借:银行存款180
贷:实收资本150
贷:资本公积——资本溢价30
尽管第四个人愿意出资180万元进行投资,而这180万元所能够使用的注册资金其实只有150万元,而在这之间所出现的30万元的差额,其实就是企业的资本溢价。
(三)股本溢价的账务处理
企业股本溢价其实就是因为企业在发行股票的时候,最终获得的股票溢价成所产生的净收入。
例如,一个股份有限公司委托证券公司发行普通股票,100元是每只股的价值,而120元则是每只股发行的价格,经过双方协定,所收取的手续费需要按照实际发行款项的3%收取,这个手续费的获得需要在发行款项中进行直接扣除,当完成股票发行以后,将所出现的相应款项存入银行。针对这项业务应该按照以下的方式进行处理:
借:银行存款 1164000
贷:股本 1000000
贷: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164000
通过计算可以得出:这个公司发行股票的溢价金额为:10000÷20=200000元,而其中会产生36000元的手续费用,因此最终获得的净额为164000元,这其实就是企业发行股票过程中最终产生的股本溢价。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会计实务中所出现的混淆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最终得出企业财会人员在进行财务处理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进行操作,与此同时,还要对相关的税法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崔素英.辞退福利会计处理相关问题的实践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 2010(04).
[2]付春.建造合同会计处理的改进商榷[J].会计之友. 2011(13).
[3]周绯.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企业所得税对会计稳健性影响之实证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8).
[4]王黎明.上市建筑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研究[J].财会研究. 2012(07).
内部服务基金是政府为了向各部门各单位或其他政府提供物品或服务而设立的基金,其日常业务运营收入主要来源于向消费该基金物品或服务的政府部门或其他政府收取的服务费,其支出具有垫支性,是一种自我补偿的基金,以收支平衡为目标。内部服务基金主要的服务对象是政府内部的各部门或机构,其物品或服务提供的价格通常只以成本加共同费用的分摊额确定,一般不具有营利性质。内部服务基金属于权益基金,是政府内部的一个独立的会计与财务报告主体,采用应计制会计和经济资源计量侧重点,即采用应计制基础确认、计量和记录物品或服务提供活动的收支,并计算运营净收益;在一般情形下,以内部服务基金资源购置的资本资产和由内部服务基金偿还的长期负债在内部服务基金中分别记录为基金资产和基金负债,并计提折旧费用、预提利息并记录净资产的变动;因此,大多数交易和事项的会计处理与报告类似于企业。服务价格以成本补偿为基础确定,所以应提供成本方面的信息,以便相关各方作出各种经济决策;为便于运营业务的管理控制,需要采用成本会计制度,依据作业程序,分别进行分批、分步或标准成本计算。每个内部服务基金都应编制资产负债表,收人、费用及基金净资产变动表,现金流量表等。而且,政府必须为其主要的内部服务基金的合计数编制基金财务报表,并在权益基金财务报表中的一个独立栏中列示;在政府层面财务报表中,“公务活动――内部服务基金”标题下为内部服务基金提供了单独的一栏,列示所有内部服务基金的各项合计数。在我国当前的政府活动中,类似于国外内部服务基金活动的主要有财政周转金、行政机构的后勤服务、事业单位的经营性业务等。本文主要探讨后两类活动运用内部服务基金会计的可行性。
二、行政机构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与内部服务基金会计
(一)行政机构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行政机构由于其工作的特殊和环境所限,长期以来受旧的经济模式的束缚和管理体制的制约,形成了单位办社会、后勤办福利的局面。多年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机关后勤以统分统配为特征的物资供应方式逐步解体,市场成为调节供需关系的主要手段。后勤服务也不再无偿、无利。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目前机关后勤改革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各级机关都加快了后勤改革步伐,积极进行主辅剥离,实践机制转换和后勤社会化市场培育,逐步明确了机关后勤改革的目标和主要内容。后勤改革的目标是管理科学化、保障法制化、服务社会化,其核心内容是后勤服务社会化。后勤服务社会化是指机关后勤服务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要求,按照市场经济等价交换的原则,根据自身实际和市场价格,合理确定机关后勤服务价格和核算标准,与机关服务对象逐步建立有偿服务核算关系,打破传统机关后勤服务模式,建立面向社会的有偿服务竞争机制。行政机构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1)规范机关后勤行政管理职能。各部门机关后勤行政管理工作由行政机关承担,使用行政编制,其主要职责是:管理机关行政经费,监管机关国有资产;与机关服务中心签订并履行服务合同。(2)进一步明确机关服务中心的性质和任务。机关服务中心为机关直属事业单位,具有事业单位法人资格,独立核算,逐步实现自收自支。(3)建立和完善结算制度。各部门根据机关服务中心承担的服务项目,与机关服务中心签订合同并按合同支付后勤服务费,逐步建立和完善结算制度。(4)加强机关服务中心的资产与财务管理。各部门要理顺机关与机关服务中心国有资产的产权关系,明确机关服务中心对其管理、使用资产的权利和责任。机关服务中心对机关授权管理、使用的经营性资产,要提高资产效用和经济效益,使其保值增值。机关代表国家对投入机关服务中心及其所属服务经营单位的国有资本享有受益权。
(二)行政机构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中内部服务基金会计的引入根据现行的行政机构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现状,行政机构后勤服务中心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对内提供物品或服务为主,面向社会提供物品或服务为辅。二是运营所需资产由行政机构代表国家投入,属于经营性国有资产,后勤服务中心负有托管责任,要有效使用并使其保值增值。三是日常业务运营收入主要来源于向消费其提供物品或服务的行政机构或社会收取的服务费,其支出具有垫支性、自我补偿性,以收支平衡为目标,物品或服务提供的价格通常以成本补偿为基础确定,不具有营利性。四是后勤服务中心为机关直属事业单位,具有事业单位法人资格,独立核算,逐步实现自收自支,与行政机构签订服务合同并按规定收费和结算,后勤服务中心所属服务经营单位应根据其性质执行有关财务制度。根据以上特点,行政机构后勤服务中心完全具有内部服务基金的属性。但根据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行政机构后勤服务中心业务活动作为事业单位或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核算,分散在行政单位会计系统中,无法看到其全貌,这不利于全面反映和跟踪后勤服务中心业务活动、评价其财务状况和受托责任及受托业绩的履行情况。鉴于此,笔者建议,将行政机构后勤服务中心所提供每个具有明显特征的物品或劳务,如印刷、物料采购、饮食、卫生、物业管理、医疗服务等,作为政府内部的一个独立的会计与财务报告主体,比照内部服务基金和参考我国的企业会计制度进行会计处理和报告。
三、公共事业单位的经营性业务与内部服务基金会计
一、概述
现代租赁的形式主要分为两大类: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融资租赁是信用融资的直接目的,似乎是借来的,从资本的本性借来的,我国融资租赁仍属于一个新的金融服务,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融资方式。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二十一号租赁是指金融租赁,租赁所有权大部份风险及回报转移相关资产。所有权可以转让,不得转让。相关的风险资产的所有权是指操作条件的变化所造成的风险,相对收入的变化以及闲置资产对资产的所有权与使用返回,可以直接使用在资产和资产的持续时间来获得经济效益,资产的价值,并获得资产处置。融资租赁的本质是现代租赁业,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是一种银行信贷,保险和金融手段来协调。它是基于设备的特点的介绍,房屋租赁的分离后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所有权转移给承租人的租赁现代营销方法。融资租赁承租人是不需要支付全部机械设备的价款,并支付租赁物业的租金利润。
二、现状
承租人可以达到融资的目的和现状,对企业来说保持高流动性的追求是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目标,不是每个企业都能有充足的现金和流动资产,以及融资能力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它是由企业融资改善企业流动性的一个好办法是很受欢迎的,因为需要解决企业投资的特点需要支付租赁,不占用太多的流动性的提高,是一种良好的企业融资。承租人可以获得税收减免,一些国家为了鼓励投资、税收优惠政策、提供融资租赁,一些国家在融资租赁发展的早期阶段,在特定领域的投资、减税、对融资租赁出租的投资在某些领域直接或承租人分享投资税收抵免出租人。
融资租赁承租人可以改善财务状况。现代租赁的特点是它的创新,创造了各种模型的租赁,有不同的需要和偏好的投资者。租金是出租人的一种重要方式,出售资产、承租人、销售和企业资产租赁资产,通过这种方式承租人支付租金但资产的现金流的销售,在目前的现金状况许多企业通过资产负债表外融资租赁使用,不仅实现了投资的目的以提高财务状况表。
三、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进一步加强金融体系和资本运作的理念,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租赁方面仍有其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以促进稳定和健康发展发挥其独特的特点。
融资租赁立法滞后,相关法律法规,缺乏有效的保护。融资租赁业的发展提高,完善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在中国,融资租赁法虽然各种形式的特殊规则,但到目前为止未融资租赁。关于租赁业务的法律问题,仅在《民法通则》,《合同法》,《物权法》,《融资租赁公司管理办法》,财务文件和专业银行在金融租赁手续浅部松散的规定,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的租赁业。在实际操作中,租赁合同的当事人没有导致统一的行为规范,租赁合同是很难有效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许多企业租赁公司。金融租赁业务已严重阻碍了中国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对金融租赁行业缺乏统一管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融资租赁业的发展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协调管理机制,行业协会尚未建立,行业是高度分散的管理。目前,国内租赁公司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三的体重管理。下放权力,责任不明确,容易产生部门摩擦,难以协调的政策,中国租赁业的真空存在宏观管理。租赁公司内部约束机制不完善,操作风险。我国直接融资租赁应承担所有的风险。这些风险如下:
在融资租赁公司的租赁业务,投资规模,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管理风险,投资回收期不可恢复的。此外,公司的管理层是资金短缺,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测量准确,那么租金企业经济效益低,导致无力支付租金的风险。此外,还包括承租人拖欠租金,由信用风险和经济环境和自然灾害如违约损失的风险引起的。长期稳定的资金短缺。融资租赁业的发展需要一个强大的财务实力作为支撑。在发达国家,各种融资渠道的融资租赁,且成本低,为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或债券和商业票据资金的主要来源。在中国的租赁公司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从资金来源单一,贷款、投资和银行股东。因为没有国家信贷计划,融资约束。由于金融市场的不发达,很难从市场上筹集资金。
信贷和投资公司募集资金的高风险,高风险的营形成租赁公司。对资金使用周期不匹配的现象资金来源严重,导致多空资金,支付融资租赁公司的困难。同时,由融资租赁公司拥有的资金量远远小于业务发展所需要的资金量,导致资金不足的问题,发展规模制约租赁业。
缺乏职业经理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租赁业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行业。融资租赁业的发展,高质量的人才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尤其是高级管理人员具有创新意识。在中国租赁业一直不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大部分员工从事租赁业务没有受过专业培训,专业知识体系的缺乏。
信用环境较差,企业拖欠现象严重。融资租赁的整体意识还比较薄弱,金融租赁尚未系统规范,使金融租赁行业的信用环境差,租客欠租现象严重。在租房过程中,一些企业将融资租赁作为一种贷款,有些公司甚至认为,融资租赁是一种融资方法类似于政府。企业只关心他们是否能获得设备租赁,不管他们的实际偿还能力。
出租方融资租赁未担保余值减值,需在减值发生当时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及未担保余值准备,重新计算租赁内含率和分配表,在以后期间每期确认重新计算的租赁收入同时确认一个贷方的资产减值损失。这种处理既不符合经济业务发生的真实性,也过于繁琐。因为未担保余值减值与出租方每期收益无关,因此建议改成在减值发生当期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及担保余值准备,以后期间依然运用未发生减值前的收益分配表数据作为会计计量金额。
融资租赁优惠价购买时,出租人确认未担保余值。此时可假设承租人会购买该设备,而计算未实现融资收益。但是却没有把未担保余值看成是承租人的资产。在此有高估资产,或且高估未来收益的问题,违反了会计谨慎性的原则。而且在租赁期结束将未担保余值一次转入营业外收入,也违反配比原则与权责发生制,使利润数据的真实性受损,建议可将未担保余值在各取得收入期进行摊销处理。
四、对策
从字面上看,融资通常是货币基金持有人的需求之间,直接或间接的融资活动。广义的融资是指持有人之间的一种经济行为,规范资本的需求,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包括资金,资金(基金)和金融(投资)。狭义的仅指资本融资一体化。从广义的分析,但是标准的定义似乎是合理的,具体的权利和义务,融资租赁不包括人们的经济行为,一旦租赁合同或协议,出租人和承租人的权利义务明确,当事人的作用是确定的。
出租方融资租赁未担保余值减值处理:在租赁期间,对租赁资产未担保余值应设置为“出租人未担保余值,会计账户”。问题是当未担保余值是损坏的,出租人的会计处理。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规定,出租人未担保余值小于账面价值的金额,借记“未实现融资收益”,贷记“未担保余值”。如果复苏已确认未担保余值损失,您确认相反的返还金额损失,未担保余值减值,对以前会计期间不相关,已确认租金收入的会计调整,出租人的权利。但在租赁一段时间后,两个或两个开始下降后,按上面的方法来减少未担保余值核算,每一会计期间按照预定利率在原租赁未担保余值和隐含的租金收入应调整确认。新会计准则要求减少未担保余值,确认出租人,租赁净投资损失。从这一点来看,应包括在租金收入调整的确认。未担保余值,减值损失。根据新的会计准则,应借记“未实现融资收益”,“信贷未担保余值”账户。问题是如何确定项目的金额。从上述规定的书,新会计准则的价值,不同的租赁对未担保余值的量可收回资产金额低于处理结果,未担保余值,最后账户余额与实际情况相符,但未实现融资收益会计是不正确的。如果只调整未担保余值,减少当前或未来的会计分录中的租金收入的发生,金额应该是:未担保余值,减少当前和未来的修正,据隐含的租金收益率之间的差异,所以未实现融资收益核算是正确的,但未担保余值”的最终平衡和批准的帐户不匹配。因此,新会计准则的一方面的规定,要求出租人,未担保余值显著降低,降低租金净投资损失,另一方面,会计处理并未反映出相应的要求。
出租人至少应当在每年年底检查未担保余值,如果未担保余值减少的证据,租赁内含利率应重新计算,以期降低租金净投资造成的损失,根据各期的租赁投资净额和修正率应重新计算确定租赁隐性收入的确认。如果确认损失的未担保余值回收,你应该回报的损失金额已在原来的认可,并计算租赁内含利率,应该财政收入的确定根据修正后的租赁投资净额和重新计算的利率在租赁确认隐。固定资产“未担保余值在融资租赁出租人租赁资产的会计盈余的价值,不保证资产的剩余价值,属于出租人的资产。资产的未担保余值的承租人,出租人不承担安全责任,不承担偿还责任,未担保余值不属于承租人的资产不属于承租人的责任。因此,在未担保余值的变化,承租人不作任何会计处理。租赁期间,承租人在租赁开始日将租赁资产的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固定资产的现值公允价值占到一个较低的值,将最低租赁付款的现值,折现率应在首选利益,租赁出租人,或租赁合同利率。出租人未担保余值的变化,需要重新计算租赁内含利率,以后各期根据修正后的租赁投资净额和重新计算的隐含的租金收益率应确认。与承租人与租赁摊销率调整,改变融资成本不确定各期固定资产折旧额,出租人的会计处理方法,承租人和企业是不一样的,选定的折现率,对会计基本方法会计方法的缺乏,和随机缺陷,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违反。
企业应通过融资租赁费用,根据相关部门使用租赁资产的折旧费用都包括在内,是你考虑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方法。根据一般折旧,不由两和折旧原则租赁期。固定资产的修理费用,融资租赁,有自己的处理方法对固定资产的修理费用。应付利息作为财务费用和其他有关费用,在利润表中显示。会计报表应当在以下声明:金融租赁和融资成本的差异不确认;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方法;连续三年最低租赁付款结算,由于最低租赁付款。一方面,财务报表、现金流、现金流和经营活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分为现金流量和现金流量、筹资活动、投资活动是分开的会有一个更好的反映会计准则和统一的,严格的,合理的。另一方面,会计概念的界定,正确把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避免不必要的尴尬。例如,在中国目前的会计准则,确定收入的概念是存在这样的问题。会计对象分为收入,费用和利润三个动态因素,显然是从收入和费用的定义从广义上讲,确定具体项目的收入和支出,确定具体学科的狭义定义,以避免不必要的冲突。从目前标准的狭义定义的收入和支出划分单元,收入和成本。缩小收入无法覆盖成本,一个特定的主题。
2005年12月10日甲公司、乙公司、丙公司共同成立大海公司。长江公司为了稳定供货渠道,从2007年起对大海公司进行了一系列投资活动,有关资料如下:
(1)2007年1月2日长江公司与甲公司签订协议:长江公司收购甲公司持有大海公司部分股份,所购股份占大海公司股份总额的30%,收购价款为11 000万元。2007年2月1日股权转让协议经长江公司和甲公司股东大会通过。2007年3月1日办理完毕有关股权转让手续并支付价款11 000万元。长江公司对大海公司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2007年3月1日大海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30 000万元,其中包括2007年1~2月净利润500万元。
(2)2007年3月16日大海公司宣告分配2006年度现金股利2 000万元,2007年3月26日为除权日,4月10日为支付日。2007年度大海公司实现净利润6 000万元。
(3)2008年3月15日大海公司宣告分配2007年现金股利
3000万元,2008年3月25日为除权日,2008年4月10日为支付日。2008年度大海公司发生净亏损40 000万元。长江公司账上有应收大海公司长期应收款500万元(符合长期权益的条件)。
(4)2009年大海公司实现净利润2 000万元。
要求:①确定长江公司收购甲公司持有大海公司股份的股权转让日。
②编制长江公司2007年度和2008年度对大海公司投资业务的会计分录。
③计算2007年12月31日和2008年12月31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
④编制2009年长江公司对大海公司投资业务的 会计分录。
参考答案:
(1)确定长江公司收购甲公司持有大海公司股份的股权转让日股权转让日为2007年3月1日
(2)编制长江公司2007年度和2008年度对大海公司投资业务的会计分录
①2007年3月1日长江公司投资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大海公司―成本11 000
贷:银行存款11 000
投资时享有大海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
=30 000×30%=9 000(万元)
因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享有大海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长江公司不调整初始投资成本。
②2007年3月16日大海公司宣告分配2006年度现金股利
借:应收股利 600 (2 000×30%)
贷:长期股权投资―大海公司―损益调整 600
2007年4月10日收到现金股利
借:银行存款600
贷:应收股利 600
2007年度大海公司实现净利润6 00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大海公司―损益调整 1650[(6 000
-500)×30%]
贷:投资收益 1 650
③2008年3月15日大海公司宣告分配2007年现金股利
3 000万元
借:应收股利 900(3 000×30%)
贷:长期股权资―大海公司―损益调整 900
2008年4月10日收到现金股利
借:银行存款900
贷:应收股利900
2008年度大海公司发生净亏损40 000万元
2008年末确认亏损前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为11 000
-600+1 650-900=11 150(万元)
应确认亏损40 000×30%=12 000(万元)。首先,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借:投资收益 11 150
贷:长期股权投资―大海公司―损益调整 11 150
其次,冲减长期权益
借:投资收益 500
贷:长期应收款 500
(3)计算2007年12月31日和2008年12月31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
①2007年12月31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11 000
-600+1 650=12 050(万元)
②2008年12月31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12 050
-900-11 150=0(万元)
(4)编制2009年长江公司对大海公司投资业务的会计分录
2009年大海公司实现净利润2000万元
借:长期应收款250(2 000×30%-350)
贷:投资收益 250
二、关于固定资产业务的试题
东大公司为注册地在北京市的一家上市公司,其2007年至2011年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业务资料如下:
(1)2007年10月10日,东大公司购进一台需要安装的设备,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设备价款为400万元,增值税为68万元,另发生运输费和保险费2万元,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没有发生其他相关税费。安装设备时,领用原材料一批,价值为10万元,购进该批原材料时支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为1.7万元,支付安装工人的工资为10.3万元。该设备于2007年12月10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投入行政管理部门使用,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2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2)2008年12月31日,东大公司对该设备进行检查时发现其已经发生减值,预计可收回金额为420万元,计提减值准备后,该设备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8年,预计净残值、折旧方法保持不变。
(3)2009年9月30日,东大公司因生产经营方向调整,决定采用出包方式对该设备进行改良,改良工程验收合格后支付工程价款。该设备于当日停止使用,开始进行改良。
(4)2010年3月15日,改良工程完工并验收合格,东大公司以银行存款支付工程总价款62.5万元。当日,改良后的设备投入使用,预计尚可使用年限8年,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3.3125万元。改良后该设备的可收回金额为500万元。2010年12月31日,该设备未发生减值。
(5)2011年11月10日,该设备因遭受自然灾害发生严重毁损,东大公司决定进行处置,取得残料变价收入10万元、保险公司赔偿款30万元,发生清理费用1万元,款项均以银行存款收付,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
要求:
①编制2007年10月10日取得该设备的会计分录。
②编制设备安装及设备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会计分录。
③计算2008年度该设备计提的折旧额,并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
④计算2008年12月31日该设备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并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
⑤计算2009年度该设备计提的折旧额,并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
⑥编制2009年9月30日该设备转入改良时的会计分录。
⑦编制2010年3月15日支付该设备改良价款、结转改良后设备成本的会计分录。
⑧计算2010年度该设备计提的折旧额。
⑨计算2011年11月10日处置该设备实现的净损益。
⑩编制2011年11月10日处置该设备的会计分录。
参考答案:
(1)编制2007年10月10日取得该设备的会计分录
借:在建工程470 (400+68+2)
贷:银行存款470
(2)编制设备安装及设备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会计分录
借:在建工程22
贷:原材料 1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1.7
应付职工薪酬10.3
借:固定资产492
贷:在建工程492
(3)计算2008年度该设备计提的折旧额,并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
2008年度该设备计提的折旧额=(492-2)÷10=49(万元)
借:管理费用 49
贷:累计折旧 49
(4)计算2008年12月31日该设备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并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
2008年12月31日该设备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492-49)-420=23(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23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3
(5)计算2009年度该设备的折旧额,并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
2009年度该设备计提的折旧额=(420-2)/8×9/12
=39.1875(万元)
借:管理费用39.1875
贷:累计折旧39.1875
(6)编制2009年9月30日该设备转入改良时的会计分录
借:在建工程380.8125
累计折旧 88.1875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3
贷:固定资产492
(7)编制2010年3月15日支付该设备改良价款,结转改良后设备成本的会计分录
借:在建工程 62.5
贷:银行存款62.5
借:固定资产443.3125
贷:在建工程443.3125
(8)计算2010年度该设备计提的折旧额
2010年度该设备计提的折旧额=(443.3125-3.3125)/8
×9/12=41.25(万元)
(9)计算2011年11月10日处置该设备实现的净损益
处置时的账面价值=443.3125-41.25-(443.3125-3.3125)/8
×11/12=351.6458(万元)
处置净损失=351.458+1-10-30=312.6458(万元)
(10)编制2011年11月10日处置该设备的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清理 351.6458
累计折旧91.6667
贷:固定资产 443.3125
借:银行存款10
贷:固定资产清理 10
借:银行存款 30
贷:固定资产清理30
借:固定资产清理1
贷:银行存款 1
借:营业外支出 312.6458
贷:固定资产清理312.6458
三、关于外币业务及汇兑损益确认的试题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率为17%。甲公司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外币业务采用业务发生时的即期汇率折算,按月计算汇兑损益。
(1)甲公司有关外币账户2006年2月28日的余额如表1:
(2)甲公司2006年3月份发生的有关外币交易或事项如下:
①3月3日,将20万美元兑换为人民币,兑换取得的人民币已存入银行。当日即期汇率为1美元=8.1元人民币,当日银行买入价为1美元=8.02元人民币。
②3月10日,从国外购入一批原材料,货款总额为400万美元。该原材料已验收入库,货款尚未支付。当日即期汇率为1美元=8.04元人民币。另外,以银行存款支付该原材料的进口关税584万元人民币,增值税646万元人民币。
③3月14日,出口销售一批商品,销售价款为600万美元,货款尚未收到。当日即期汇率为1美元=8.02元人民币。假设不考虑相关税费。
④3月20日,收到应收账款300万美元,款项已存入银行。当日即期汇率为 1美元=8元人民币。该应收账款系2月份出口销售发生的。
⑤3月31日,计提长期借款第一季度发生的利息。该长期借款系2006年1月1日从中国银行借入,用于购买建造某生产线的专用设备,借入款项已于当日支付给该专用设备的外国供应商。该生产线的土建工程已于2005年10月开工。该外币借款金额为1200万元,期限2年,年利率为4%,按季计提借款利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该专用设备于2月20日验收合格并投入安装。至2006年3月31日,该生产线尚处于建造过程中。
⑥3月31日,即期汇率为1美元=7.98元人民币。
要求:①编制甲公司3月份外币交易或事项相关的会计分录。
②填列甲公司2006年3月31日外币账户发生的汇兑损益(请将汇兑损益金额填入给定的表格中,汇兑收益以“+”表示,汇兑损失以“-”表示),并编制汇兑损益相关的会计分录。(见表2)
参考答案:
(1)编制甲公司3月份外币交易或事项相关的会计分录
①借:银行存款―人民币户 160.4(20×8.02)
财务费用 1.6
贷:银行存款―美元户162 (20×8.1)
②借:原材料3 800 (400×8.04+584)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646
贷:应付账款―美元户3 216(400×8.04)
银行存款1 230(646+584)
③借:应收账款―美元户 4 812 (600×8.02)
贷:主营业务收入4 812
④借:银行存款―美元户 2 400 (300×8)
贷:应收账款―美元户2 400
⑤借:在建工程 95.76 (1 200×4 %×3/12×7.98)
贷:长期借款―应计利息 95.76
(2)填列甲公司2006年3月31日外币账户发生的汇兑损益,并编制汇兑损益相关的会计分录(见表3)
或会计分录 借:财务费用67.6
应付账款 38
长期借款 84
贷:银行存款 59.6
应收账款 46
在建工程 84
四、关于投资性房地产的试题
甲股份公司2007年初支付1 000万元购置了一栋办公楼用于出租,属于投资性房地产。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经营租赁合同,从2007年1月1日起,租期三年,每年租金80万元,在年初一次性收取。该办公楼预计使用年限为25年,预计净残值为零,按直线法计提折旧。已知2007年末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1100万元,2008年末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1150万元,2009年末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1 200万元。
要求:①假设甲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计量模式,请对2007年至2009年上述业务作出相关的账务处理(收入确认和折旧在年末进行处理)。
②假设甲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请对2007年至2009年上述业务作出相关的账务处理。
③比较三年两种计量模式对税前利润的总差异。
参考答案:
要求①假设甲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计量模式,请对2007年至2009年上述业务作出相关的账务处理(收入确认和折旧在年末进行处理)。
(1)2007年
2007年购进时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1 000
贷:银行存款 1 000
2007年初收到租金 借:银行存款80
贷:预收账款 80
2007年末确认收入和计提折旧
借:预收账款 80
贷:其他业务收入 80
借:其他业务成本40
贷:累计折旧40 [(1 000-0)/25]
(2)2008年
2008年初收到租金 借:银行存款80
贷:预收账款 80
2008年末确认收入和计提折旧
借:预收账款 80
贷:其他业务收入80
借:其他业务成本 40
贷:累计折旧 40
(3)2009年
2009年初收到租金借:银行存款80
贷:预收账款 80
2009年末确认收入和计提折旧
借:预收账款80
贷:其他业务收入 80
借:其他业务成本 40
贷:累计折旧 40
要求②假设甲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请对2007年至2009年上述业务作出相关的账务处理。
2007年
期初购进时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1 000
贷:银行存款1 000
期初收到租金 借:银行存款 80
贷:预收账款80
期末确认收入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借:预收账款80
贷:其他业务收入80
借: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1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00
2008年
期初收到租金借:银行存款80
贷:预收账款 80
期末确认收入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借:预收账款80
贷:其他业务收入80
借: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5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50
2009年
期初收到租金借:银行存款80
贷:预收账款 80
期末确认收入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借:预收账款80
贷:其他业务收入80
借: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5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50
要求③比较三年两种计量模式对税前利润的总差异。
成本模式三年的税前利润总额=(80-40)×3=120(万元)
公允价值模式三年的税前利润总额=(80+100)+(80+50)+(80+50)=440(万元)
公允价值计量比成本计量计算的税前利润差额=440-120
=320(万元)
五、关于现金流量表主表项目计算的考试题
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率为17%,2008年有关资料如下:
(1)资产负债表有关项目年初、年末余额和部分账户发生额如表5:
(3)其他有关资料如下:
长期股权投资按成本法核算,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已支付现金,出售长期股权投资已收到现金,本期被投资单位未宣告分派现金股利;应收、应付款项均以现金结算存货本期增加额中含有固定资产折旧100万元,生产工人工资300万元。不考虑该企业本年度发生的其他交易和事项。
要求:计算以下现金流入和流出(要求列出计算过程)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2)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3)支付的各项税费。
(4)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5)取得借款所收到的现金。
(6)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
(7)投资所支付的现金。
参考答案: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5 000+850)
+(2 000-1 600)+(500-600)=6 150(万元)
(2)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4 000+500)
+(5 200-5 000)+(900-1 000)-100-300=4 200(万元)
(3)支付的各项税费=190+(100+400-80)=610(万元)
(4)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200+50=250(万元)
(5)取得借款所收到的现金=300(万元)
(6)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500+300-600=200(万元)
(7)投资所支付的现金=200+900-800=300(万元)
六、关于会计政策变更的试题
A上市公司2007年初依据新会计准则的基本要求,将原来存货的后进先出法改为先进先出法,按税法规定该存货采用先进先出法计价,该公司所得税率为33%,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按净利润的10%计提法定公积金,该公司2004年至2006年有关存货资料如表7:
要求②:对该项会计政策变更进行账务处理(编两笔分录)
要求③:填列2007年度会计报表相关项目调整表
参考答案:
要求①计算该公司2007年1月1日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并将其计算结果填入下列表格中。
要求②对该项会计政策变更进行账务处理(编两笔分录)
借:存货 28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87.6
递延所得税资产92.4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8.76
对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影响
审计业务遭受冲击
审计业务是会计师事务所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金融危机下这一业务受到了较大的冲击。
从现实情况来看,一方面,因受金融危机影响,“四大”的客户在经营、财务等方面都开始出现问题,尤其是证券类资产损失严重,这些使得事务所原有业务的审计风险进一步加大。面对更大的审计风险,审计师势必要追加更多的审计程序来降低风险,而这就相应增加了审计成本;另一方面,面临艰难的经营环境,公司客户在支付的审计费用预算上均有所下降,这就意味着事务所在增加审计程序、审计成本提高的同时,还要面临审计收入下降的不利局面。对于一贯收费较高的国际“四大”所来说,这种状况的压力更加凸显。如今,外资事务所普遍反映已有客户流失现象的出现。
与此同时,近年来,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IPO项目的审计业务成为“四大”审计业务的根本,IPO项目未来连续两个会计年度的督导期要求可以为事务所保证获得稳定的持续审计大单。如今受金融危机和国内资本市场的政策影响,很多企业的上市计划已纷纷搁浅,让事务所也失去了不少业务。
降薪、裁员应对危机
前几年国内资本市场繁荣的时期,众多公司谋求上市,给外资事务所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随着业务的增长,“四大”每年也都会大规模招收应届毕业生缓解人员压力。然而此时,时移世易,面对寒冬,为了改变成本上升和收入下降的局面,几大外资事务所纷纷采取了降薪、裁员等措施应对目前惨淡的形势。有的近日已经宣布合伙人开始降薪,有的开始实行“休假银行”政策,鼓励员工所批准的加班时间放入到的“休假银行”中去而不是要求立即支付,还有的推出诸如unpaid leave, career break, part time job等应对政策。对于没有休假的员工,“四大”基本上都十分严格限制了加班补贴,出差补贴暂时勉强维持,能不报的都不报了。加班补贴没了,出差补贴取消估计也不远了,很多员工已经开始抱怨道他们现在拿的都是“裸工资”。
比抱怨只是拿到“裸工资”更惨的就要属在这个寒冷的冬天被裁掉的员工了。从去年11月起,“四大”裁员的消息接踵而至。毕马威的一位员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透露,截至目前已经裁员超过10%,后续可能还会有,取决于其他措施的效果和经济形势的走向。安永自去年11月起也开始裁员。虽然安永HR部门的经理曾解释说裁员是因为年度考核不合格而正常裁员,跟金融危机无关,属正常的人员流动,但此种解释却难以服众。此外,德勤也陆续传出裁员的消息。普华永道正准备召开会议商讨裁员事宜。
对国内事务所的影响
对大型会计师事务所的影响
国内的事务所由于主要客户多为本地国有企业或民营企业,涉及跨国公司不多,此次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相对来说要比“四大”小一些,唯一受到直接影响的还主要是IPO方面的业务。
有位外国学者说过,用中国汉字中的“危机”二字描述此次的Financial Crisis恰到好处,可以理解为“危险中的机会”,予人以希望。这一点对于排名比较靠前的国内事务所来说再合适不过了。此次危机对他们来说,反而是个极好的机遇。受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原来是“四大”的客户出于费用等原因,已经或将要转入国内所,他们大多会选择国内排名比较靠前、信誉比较好的大型事务所,这对于我国的事务所不失为一次值得把握的良机。例如,国内大型会计事务所之一立信会计事务所就已从普华永道手中接过上海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的审计工作。
对于国内大型事务所发展的机遇还体现在,为拉动国内经济增长,国家出台了四万亿人民币的经济刺激计划,加上各个地方政府部门的积极刺激方案,总共涉及约20多万亿元的庞大指出。国有资产的支出需要进行审计,单靠国家政府的审计部门是不可能完成的,势必需借助民间审计机构的帮助,“四大”是不可能太多的涉及国家大型基础工程的审计工作的,这样相关大量的审计工作势必由国内事务所尤其是大型事务所来完成给国内大型事务所创造了难得发展机会。
此外,利用此次金融危机,逐步扩大对中小事务所的兼并重组,也是大型事务所做大做强的机会。
【关键词】 规律总结;预测分析;误区
一、近年来《中级会计实务》考试命题规律总结
国家组织的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从多年的走势和命题规律看,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充分体现出知识更新的要求,“新内容”是绝对的重点
国家的新制度、新准则,其内容得以快速贯彻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考试。笔者在以前的辅导体会中,多次提到过“新”就是“重中之重”的观点。这是复习考试过程中必须牢记的。比如,在2007年职称考试指定的教材中,新增加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投资性房地产、金融资产、资产减值、所得税、长期股权投资等章节当中,这几章分值高达45分;而分散在其他章节体现出新内容考核的比如弃置费用、职工薪酬、商业实质判断、每股收益、亏损合同等占13分;两项合计大约为58分。
(二)传统的重点章节,不论内容如何变化,始终都是“雷打不动”的重点
比如长期投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前期差错、合并会计报表等章节就是如此。2007年财务报告一章出题26分,2008年财务报告一章出题高达34分。复习考试,全面系统是必要的,但是,如果抓不住重点,“地毯式”推进,是不会取得好成绩的。
(三)各章命题分值具有“轮回性”特征
所谓“轮回性”,也就是各章分值在多年内具有类似抛物线式的变化规律。比如,固定资产一章,2006年出题16分,2007年出题仅有2分,而2008年又出题分值较高为12分,按此规律,2009年本章应该分值不会很高。再比如,资产负债表一章,2006年出题21分,而2007年出题只有2分,2008年出题又达到20分,呈明显的抛物线式的变化规律,因此,2009年本章出题分值不会很高。
二、2008年中级会计实务命题特点分析
2008年是新会计准则实施的第二年,由于2007年考试指定的教材已经是按最新会计准则编制的,所以,2008年的教材内容基本保持不变,只是对书中与新的法律、法规、制度不一致的地方进行了调整。
从2008年中级实务的试题来看,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特点:
(一)试题分值相对集中
试题分值相对集中,这是2008年试题的最突出特点,以往年份很难发现这一特点。比如,2008年试题中,财务报告一章34分,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一章20分,固定资产一章12分,三章加总达到66分。另外,有两章内容没有分值,有七章内容其分数只有1-2分。上述命题的特点,在以往考试中并不多见。
(二)传统重点章节地位凸显
合并财务报表号称世界会计三大难题之一,无论会计改革如何进行,合并财务报表一直牢牢占据强势地位。2007年财务报告一章出题26分,2008年财务报告一章出题34分,在这么大的分值当中,其主要内容都涉及合并财务报表。另外,固定资产、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这两章也都是传统重点章节,两章分值合计32分。而长期股权投资、收入、所得税等章节内容也都大量穿插在综合试题当中。
(三)主观题的比例不断加大
计算题、综合题近3年来分别是22分和33分,没有变化。但是,在单项选择题中,需要计算的题目2006年和2007年均为10个题目,占66、67%,而2008年为12个,占80%。这无形中加大了试题的难度和时间的耗费。
三、2009年《中级会计实务》考试应重点掌握的内容
根据近几年的命题走势看,重点内容总体没变,在这些重点内容中,2007年和2008年已经考过的内容,在2009年整体出现的概率不大,有的知识点可能还会零星出现。但是,已经构成重点内容而在2007年和2008年还没有来得及考核或考核不充分的内容,则一定是2009年考核的重点。因此,以下内容值得关注(内容重要程度与排序先后无关)。
(一)金融资产
本项内容从本质上说是原来的旧内容,但是,新准则却赋予了新的分类方式和新的核算形式,提出了新的核算要求,这是本项内容的总体特征。第一,要明确四类金融资产的分类。这种分类既具有客观性,更带有主观色彩。因此,这种分类没有一定定律,考试中要特别注意题中的条件说明,看清楚题中涉及的金融资产划分为哪一类。第二,要明确各类金融资产的核算方法。各类资产核算方法差别很大,一定不能混淆。第三,取得金融资产过程中发生的交易费用,有的计入当期损益,有的计入成本。第四,在这四类金融资产中,要重点掌握第一类和第四类。第五,金融资产减值。明确哪类金融资产不计提减值准备,哪些计提减值准备;计提减值准备的金融资产,哪些可以转回,哪些不得通过损益转回,哪些干脆不能转回。
(二)长期股权投资
这部分内容是永恒的重点,只要是会计考试,该内容就一定是主角。尽管2007年和2008年已经考过了很多内容,但是,仍有出题的可能,不能掉以轻心。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首先可以分成四块:对子公司的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对合营单位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对联营单位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其他投资,根据金融资产准则核算。其次分别掌握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熟悉各自的核算方法和程序。再次,要把长期股权投资与企业合并及合并会计报表结合起来一同学习。
(三)职工薪酬的计算
新准则中,对职工薪酬赋予了很多新内容,其中,非货币性职工薪酬、辞退福利、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等内容很重要,并且也有一定难度,很容易出错。
(四)企业发行可转换债券
新准则规定,可转换发行时,要对其包含的负债成份和权益成份进行分拆,将负债成份确认为应付债券,将权益成份确认为资本公积。另外,还涉及到转换时的处理。本知识点由于难度大、所涉及的金额位数多、数字计算不能取整等因素的存在,因此,本题十分容易丢分。
(五)购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延期付款而采用现值入账
本知识点尽管不是很难,但是,计算比较繁琐,尤其是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很容易出错,需要谨慎对待。
(六)固定资产弃置费用
虽然2007年已经考过,但只是一个判断题。因此,仍然有进一步考核的空间和可能。弃置费用实际上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以现值的形式如固定资产成本,以计提折旧的方式实现补偿;另一部分是以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弃置费用的现值部分为基数,按照相应的利率,采用分期计提利息的方式实现补偿。
(七)无形资产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划分以及费用的不同处理方法
本知识点是新内容。研究阶段的有关支出,在发生时应当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而开发阶段的支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应当记入无形资产成本。对于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开发阶段支出以及无法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支出,也应当在发生时作为管理费用,全部计入当期损益。
(八)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和计量
第一,要明确投资性房地产的内涵,自用的以及作为存货的房地产不属于概念规范的内容。第二,投资性房地产的初始确认和计量,主要把握对于符合定义的投资性房地产应当采用成本进行初始计量。第三,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要明确可以采用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两种计量方法。采用成本模式下,要计提折旧或摊销,并且要计提减值准备;采用公允价值模式,不计提折旧或摊销,也不计提减值准备,而是根据公允价值的变动情况,适时调整账面价值,并将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这也是两种模式的主要区别。准则规定,“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具有成本和公允价值模式,通常应当采用成本模式计量,满足特定条件时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但是,同一企业只能采用一种模式对所有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不得同时采用两种计量模式”。笔者对这一规定表示疑义:当投资性房地产已经满足特定条件并采用了公允价值模式进行了计量,而以后又增加的新的投资性房地产,又不具备特定条件时将如何计量?这种情况只能采用成本模式计量,而准则又不允许两种模式同时存在。不知道此问题如何解决。第四,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和处置。转换时一定要分清是哪种核算模式下的转换。处置核算最重要一点是应用的科目:“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而不是习惯使用的科目即营业外收支。
上述列举的内容应该是2009年考试的重中之重,当然,重点内容还远不止这些。作为考生,要用心揣摩和科学地分析,要有清晰的思路和全局的视野。
摘要:2006 年颁布一套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对会计人员在职业判断能力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本文以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为研究对象,从会计职业判断理论着手,论述会计职业判断的基本理论。通过对会计实务中资产减值准备和存货计价选择等问题的研究,揭示会计职业判断在其中应用,并根据问题探讨导致会计职业判断问题的发生原因,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会计职业判断;会计实务;企业会计准则
会计职业判断的准确运用以及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有效提升是目前我国会计界发展的重要目标,在会计实务中会计职业判断的地位也显得越发重要。对会计职业判断课题进行研究不仅可以使会计理论体系得到完善,还可以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帮助解决会计实务中存在的职业判断问题。会计职业判断的涵义是会计人员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下,根据对企业当前和将来的理财环境和经营特点以及对经济业务性质的分析,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对会计事项处理以及在编制会计财务报告中所采取的原则方法等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过程。会计人员在此过程中所具备的选择能力体现了其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一、会计实务中会计职业判断的应用
1.资产减值
⑴任意计提减值准备,唯利是图。证监会在2010年对国内近千家上市公司进行了问卷统计,调查投资者对于盈余质量与资产减值准备关系的看法。调查结果显示近半数的投资者觉得资产减值准备能够提高盈余质量,有四分之一觉得资产减值准备会降低盈余质量,近五分之一的人认为二者相互没有太大影响,极少数人觉得没有影响。对于投资者来说,盈余质量是判断被投资企业运行状况的重要标准,但当企业运行产生危机时,管理人员可以随意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操纵企业会计数据,营造出企业良好运作的假象来误导投资者,并以此获得越来越多人的支持。其中,控制资产减值准备的方法就是控制会计人员进行会计职业判断行为。
⑵少计资产减值准备,编制虚假会计报告。在企业扭亏为盈当年,有很多企业少计资产减值准备,其原因之一是通过此手段从亏损转为盈利,避免企业破产;之二是通过此操作来粉饰企业业绩水平,达到避免退市的目的。在2005 年财务舞弊研究中心国家会计学院总结出的十大舞弊财务报告中,通过少计资产减值准备手段操纵报表的公司有六家,分别是科龙电器、ST 圣方、ST巨力、ST天一、大冶特钢、天津磁卡,达到了总数一半以上,表明很多企业在核算利润时会不正当地利用会计准则中预留的职业判断空间,通过诸如少计或不计资产减值准备的方法,或者冲回之前年份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以达到一定水平的盈利要求。
⑶相关概念模糊,缺乏实践经验。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做资产减值处理时如果遇到无法确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的情况,那么该资产应该被分到其他相关资产中,这就引出了资产组认定的问题。资产组的概念对于我国会计人员来说较为陌生,资产组是根据它能否可以单独产生现金流来认定。许多会计人员因为对资产组的概念理解不透彻导致在会计操作中时常出现差错。
⑷滥用资产减值准备。万福生科曾在本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并于2011 年上市,在公司提供的上市前三年报表数据中,存货占总资产比重一直较大,而所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却非常少,专家及业内人员据此质疑万福生科的招股说明书。该公司主营业务属于农牧业,因此存货占总资产的比例较高属于正常情况,但报表中计提的减值准备却一反常态的少。根据已有研究得知,万福生科在四年间的存货周转率平均下来不到行业平均值的一半,存货的储存风险事非常大的,而公司四年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计提数平均不足存货的1%。万福生科于2012 年9 月19 日公告称公司虚增利润0.4亿元,虚增收入1.88亿,存在严重的业绩不实问题。
2.存货计价选择中存在的问题
会计人员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时,需要对该资产的可变现净值进行估算。在活跃交易市场的环境下,会计人员能够较为方便地获得相关数据,进行会计判断的过程也相对容易,而如果没有活跃市场则完全由会计人员自己判断。存货计价选择是会计职业判断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进行存货计价选择时会计人员应当坚持客观公正的理念,如实反映存货价值。物价变动情况下不同的存货计价选择对会计利润和纳税产生的影响也不同,下面以物价水平的不同变动情况为例探讨存货计价选择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果物价保持相对稳定,先进先出法和加权平均法都能准确反映存货的真实价值,并且不影响纳税和利润的实际金额。如果物价上升,加权平均法对存货实际价值的反映较为真实,但会使企业多计利润从而导致纳税额增加,不利于企业长期的稳健发展,属于较为激进的选择。相反如果物价下降,加权平均法对存货市价价值的反映则较为真实,可以为企业少计利润进而减少税收,属于较为保守的选择。在会计实务中会计人员很少会考虑到外部通膨对会计信息造成的影响,在进行方法选择时缺乏小心谨慎的态度。部分会计人员考虑到物价因素却在方法选择上无法保证恰当,导致会计职业判断结果受到影响。
3.其它事项中存在的问题
⑴会计政策选择。为达到企业利润的期望目标,在会计政策选择中提前确认收入,延迟确认费用。利用会计估计的不确定性操作利润,选择会计方法时做出利己却不符合实际状况的选择。对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相关概念模糊,在会计实务中无法准确操作,从而影响财务报表的真实性。
⑵利用会计差错调整调节利润。在企业的本期盈利目标没有实现时,会计人员通过在期后将项目处理判断为会计差错,调整之前年度损益以达到多计收入的目的,之后可以调整会计差错更正错误处理,总体看来虽然财务数据没有变化却违背企业的真实情况,属于造假行为。
二、会计职业判断应用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1.会计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会计职业道德意识淡薄。会计是一个道德与技能共同要求的行业,单纯注重会计技能发展而轻视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这会导致越来越多缺乏职业道德的高水平会计人员出现,他们极易受外界利益诱惑而无视道德约束,编制虚假的会计信息给信息使用者造成损失。
工作责任意识的缺乏。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具体操作者,工作时也要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监督。现实中很多会计人员只是机械地完成本职工作,对会计工作相关的信息很少关注,导致会计工作与其他重要信息失去联系而孤立存在。对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法规缺乏重视,部分会计人员知识老化,职业判断能力较低。部分会计人员工作态度不严谨,操作随意,判断结果常常违背会计准则。
2.会计准则体系不完善
会计准则对会计职业判断结果有着重要影响,当前经济活动复杂多变,会计准则需要不断更新完善。当会计法规与相关利益者发生冲突时,部分会计人员利用法律的不完善之处谋求私利,如果相关法律体系足够完善,就能给会计人员良好的指导性,避免违规行为。会计工作存在大量的对最佳估计数的判断,会计准则只给出了大致可操作范围,但是会计准则对会计人员的判断是否准确并没有给出明确标准,判断结果或许和会计准则的期望背道而驰。
3.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
在我国公司制度下,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分别拥有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三股力量相互制约,维持企业正常运行。公司治理结是否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职业判断结果。
4.内部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
管理层在获知公司重大决定或事项后应该及时告知股东,同时让公司会计人员及时生成和披露相关信息,但实践中公司内部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交流,股东无法及时了解公司的变动情况,信息往往只停留在管理层导致会计人员难以掌握,相关利益人在企业发生重大事决策时只能白白蒙受经济损失。
5.缺乏会计职业判断理论体系指导
关于会计职业判断的理论研究在我国发展较晚,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对会计实践起到的指导作用微乎其微。由于缺乏理论指导,很多会计人员在进行职业判断时感觉手足无措,而会计准则又给会计人员预留了很大的自主判断空间,因此形成一套系统有效的理论体系显得更加必要。
三、确保准确运用会计职业判断的策略
1.更新教育理念,能力与道德并重
目前我国会计从业人员普遍处在偏低的教育水平,在所有会计人员中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会计师比例不足两成,更高学历的从业人员更是难得。要想完善会计教育机制改变现状,必须加强会计基础知识的学习,因为会计属于技术性行业,进行会计职业判断尤其需要会计人员具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及经验。可以对已经工作的会计人员进行定期指导培训,不断更新所学的会计知识,适应会计职业判断环境的变化,同时根据岗位需求学习与会计相关的税法、贸易、金融等相关知识。
会计工作不仅注重技能提高同时也注重道德培养,在存在利益矛盾的情况下,会计人员的道德选择往往决定了事态的发展方向,所以认识到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努力使会计人员时刻用道德标准约束自己的行为。
2.完善会计准则体系,缩小职业判断的选择余地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更符合了国际会计准则发展趋势,并给予了会计职业判断更大的自主空间。但同时也为企业的舞弊行为埋下隐患。在企业改制过程中产生的逆向选择风险和道德风险因为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一直没有得到解决,企业管理者获得决策权的同时又被企业所有者制定的种种规则约束,在某些情况下管理者出于利益考虑会操纵会计信息,做出虚假的会计结果。财政部根据会计实践中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修订了原先的企业会计准则,新的会计准则加大了对操纵利润行为的惩处力度,对公允价值的使用范围提出了限制,在会计信息质量方面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会计准则的制定无法涉及到会计事务的各个细节方面,单纯依靠会计准则的约束是不可能完全消除会计人员的违规行为的。未来可以设立独立的第三方监督协调机构,注册会计师通过对财务报告的审计,发表结论与意见的同时判断其是否是真实反映企业的经济业务,调节企业内审人员和管理者在会计职业判断领域的重大分歧,在企业与政府机关对报告意见发生分歧时给出恰当的意见。
3.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维护良好的会计环境
⑴加强董事会建设。目前我国的董事会制度还不完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独立性缺乏,董事长和总经理常常由同一人担任,决策权和监督权混合使公司的监督机制失灵,企业的经营风险被明显提升。二是董事会中独立董事人数偏少,董事的独立性缺乏导致本应该起到的作用无法发挥。三是忽视了小股东和相关利益者的诉求,可以在董事会中为他们安排一定的比例,这样不仅能保证他们的利益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督作用。
⑵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就目前而言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相当薄弱,内部控制系统往往因为内部审计人员被管理层管制而无法有效进行公正的监督。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企业可以将内部审计进行外包。作为独立审计部门的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这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完善起到帮助。
在会计实务中,资产减值、存货计价选择等方面进行会计职业判断时极易发生偏差,根据会计职业判断社会性、主体性和会计事项的复杂性、不确定性等特征,将导致会计职业判断问题需要在会计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无法一劳永逸。研究会计职业判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会计人员工作,缓解当下存在的滥用或错用会计职业判断的情况。
参考文献:
[1].浅谈畜牧业企业生物资产会计核算[J].财会通讯,2010(3):91-92.
[2]任坐田.论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J].财经论丛,2007(4):51-53.
[3]黄芳.试论现行准则下的会计职业判断空间及其监管[J].会计之友,2012(7).
摘 要 在会计电算化核算方式下,为了避免或更正记账凭证中的错误,部分软件系统提供了对错误凭证的无痕迹修改功能。笔者对这种无痕迹修改的利弊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改进措施,供广大同仁参考。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无痕迹修改
一、无痕迹修改的表现形式
形式之一:反复核。在数据复核员对记账凭证复核通过并签字后,记账前发现错误,通常应采用“红字凭证冲销法”或“补充登记法”对错误进行更正。但部分会计软件设计了“取消复核”的功能,数据复核员利用该功能取消对出错凭证的复核签字后,数据录入员可直接修改错误凭证,然后再重新复核签字。
形式之二:反记账。记账凭证在记账后、结账前发现错误,通常也应采用“红字凭证冲销法”或“补充登记登记法”来进行更正,以便留下改错的痕迹。有的会计软件为方便纠错而设计了“反记账”的功能。
形式之三:反结账。在结账后才发现记账凭证有错误,按规定,结账后不能再修改已结账月份的机内凭证,只能在下一会计期间利用“红字冲销法”或“补充凭证法”进行错误记账凭证的更正,上一会计期间漏输的记账凭证也只能补填在下一会计期间。某些会计软件提供了“反结账”的功能,以便对此种情况下出错的记账凭证进行修改。
二、无痕迹修改的利弊分析
反复核、反记账、反结账三种凭证修改方式,因其不能留有纠错痕迹而备受争议,笔者认为有利有弊。
(一)对会计核算的有利分析
一是确保了账证相符。 在记账凭证无误的前提下, 当会计信息系统遭到外来的侵害, 如计算机病毒的侵袭、账簿数据库遭到人为非法篡改等, 或者计算机遭受物理损害时, 就完全可能出现账、证不符的情况。不管采用“红字冲销法” 还是“补充登记法”都无法达到纠正错账、实现账证相符的目的, 而最便捷的办法就是启用反记账功能, 取消记账之后, 错误账簿记录就会消失, 重新调用记账功能, 最终实现账证相符。
二是减少了账薄中冗余信息的干扰。若发生大量的错误凭证被登记入账, 会计软件中没有设置“反记账”功能, 会计人员采用“红字冲销法” 和“补充登记法”, 编制大量的红字凭证和蓝字凭证予以纠错,其结果必然会导致会计账薄中存在大量的正、负相抵的金额记录,干扰单位准确、及时地利用会计信息。如果设有“反记账”功能,就可以通过激活“反记账”功能实现取消记账,在错误凭证上直接修改后再重新审核、记账,使账薄记录清晰、简洁。
三是还原记账过程突发故障引起的记账中断。在电算化信息系统中,记账过程是由计算机自动进行,若发生突发性故障如意外断电、计算机死机等情况,记账过程就会被强制中断。会计人员要想将会计数据“恢复到最近状态”,就只有通过反记账功能取消记账状态,将账簿记录还原到记账前状态,才能够重新启用记账功能,保证账簿记录的真实、完整。
(二)对会计核算的弊端分析
一是与现行会计法规相违背。对记账凭证采用无痕迹修改的方法,违背了《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第17、18、19 条之规定,在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等方面,大多数的会计软件没有或很少提供必要的痕迹记录。
二是如果软件功能使用不当,会使账务混乱。在使用无痕迹修改功能时,由于会计电算化人员业务水平及对软件功能理解存在偏差,很可能产生财务混乱。特别是大中型的财会软件系统及ERP产品中的财会系统,由于其产品功能和数据处理流程越来越复杂,这方面的问题就更难避免。
三是削弱了会计工作严肃性。会计人员利用反记账功能处理会计凭证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并且不留下任何修改痕迹,容易造成会计人员缺乏约束,形成工作责任心不强、思想麻痹等习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局面,对会计工作的严肃性提出了挑战,使会计工作变成一种数字操作游戏。
四是为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方便。由于“反复核、反记账、反结账”功能的使用,使得会计人员为同一单位做几套账、编制几套会计报表变得轻而易举。目前大多数财务软件对更改的会计事项没有提供完整的、真正意义上有痕迹的记录,有的也只是在操作日志中记录了何人何时使用过这些逆向操作功能,至于更正和补充了何种会计事项,无从得知。
三、加强无痕迹修改管理的措施及建议
就单位财务管理而言,对凭证的无痕迹修改是弊大于利,弊端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既有软件本身的问题,也有企业内部管理和财会人员自身素质问题,需要各方不断改进和完善。
(一)改进软件功能,规范软件开发
为了规范会计核算软件,保证电算化软件质量,根据《会计法》、《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的规定,建议对会计软件做以下改进。
一是增加对反向操作的监控功能。在设计财务软件时,设置对已记账、已结账后进行反向操作的,计算机必须记录下该操作的时间、操作人、修改原因、修改的地方等内容,且定期打印并作为会计档案保管,给日后查证工作保留证据。
二是增加限期反向功能。在实际工作中,大量会计差错通常发生在系统投入使用初期,或者会计人员岗位培训或专业学习期间。因此,对反向功能的可使用时间作一定限制,一般为系统启用后半年且不超过一年,当使用期限到达时,系统自动取消相关操作人员的反向功能权限。
三是增加对反向操作使原已生成报表变动的说明功能。如果在财务软件报表系统中设置了对报表变动的说明功能,当月报表附注中将自动生成对以前月份出错的说明及修改内容。由于还原了原有的真实账目,因而也更能为报表使用者进行投资、经营决策等提供正确的依据。
四是增加多方位身份认证功能。目前财务软件的身份认证单一,只需输入用户名和口令即可登陆软件。财务软件的这个漏洞使会计信息的安全级别大大降低,给一些不法分子造成可乘之机。财务软件可以借鉴网银的身份认证机制,即登陆、修改等关键操作指令和个人移动设备绑定,如手机、U盾等,操作者的操作必须得到个人身份验证之后才能生效。
(二)建立和实施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
按照财政部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的规定,凡采用电子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的单位,其基本条件之一是有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建议会计主体建立和完善以下制度。
一是岗位责任管理制度。用户必须按照“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和健全电算化内部岗位责任制,明确规定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以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安全、可靠。
二是操作管理制度。建立系统的运行环境,按规定录入数据,执行各功能模块的运行操作,输出各类信息,作好系统内有关数据的备份及发生故障后的恢复工作,确保系统的安全、有效、正常运行。
三是维护管理制度。主要是通过维护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来实现的,内容主要包括:系统维护的任务、维护工作的承担人员、软件维护的内容、硬件维护的内容、系统维护的操作权限、软件修改的手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