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煤矿企业安全愿景范文

煤矿企业安全愿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煤矿企业安全愿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煤矿企业安全愿景

第1篇:煤矿企业安全愿景范文

关键词:安全事故;安全文化;煤矿企业

一、煤矿企业安全文化体系

(一)安全文化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持广义说的一般认为,安全文化是在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历程中,在其从事生产、生活乃至实践的一切领域内,为保障人类身心安全(含健康)并使其能安全、舒适、高效地从事一切活动,预防、避免、控制和消除意外事故和灾害(自然的、人为的或天灾人祸的);为建立起安全、可靠、和谐、协调的环境和匹配运行的安全体系;为使人类变得更加安全、康乐、长寿,使世界变得友爱、和平、繁荣而创造的安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种无所不包、统而论之的观点指导意义不强,工作中不易把握。

英国健康安全委员会核设施安全咨询委员会,对安全文化给出了相对狭义的定义:一个单位的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它决定于健康安全管理上的承诺、工作作风和精通程度。这一定义把安全文化限定在人的精神和素养方面,体现了安全文化的本质。

(二)煤矿企业在实践中对煤矿安全文化的定义

1.安全理念和愿景,不仅领导者持有,还要“全体共持”。煤炭开采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所共持的最高价值,就是“生命至上、规章至尊”;我们所要追求的愿景,就是讲科学、遵规律,不断减少人与环境的对立,实现人与环境的协调,提高员工通过驾驭现代科学技术,征服自然的本领,增强员工高尚文明的社会地位感。

2.培育安全文化关键在塑造“员工和团队的行为举止”。煤矿的复杂多变性,给员工心理、意识带来深刻影响。塑造员工的行为举止,必须扭转员工在特殊环境中形成的侥幸、压抑、摆脱、盲目的扭曲心理和凑合、马虎、应付的行为习惯,使员工在煤炭开采中,始终渗透着良好的心理、作风和行为,提高应对、处置、规避各种危害的能力。

3.由“理念和愿景”到达“行为举止”上,必须经过一个中介,这一中介称之为:“文化的制度化”。 它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和“枢纽”,决定着安全文化建设的成败。

(三)煤矿企业安全文化的纵向结构

在煤矿企业安全文化中精神层文化是核心,制度层文化是煤矿企业安全文化的中间环节、及建设依据;物质层文化是基础,是煤矿企业安全文化的外在表现。三个层次的文化有机的结合,同时相互作用和反作用,使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一)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作用

1.凝聚和激励作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可以把企业、职工群体的价值观、心理情感粘合在一起,为追求共同的利益目标而奋斗;对于错误的批评纠正、正确的表扬肯定,这样对职工的行为予以嘉奖的同时,激励了员工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也激发了潜力使其努力工作。

2.规范和导向作用。煤矿企业的安全文化包括有形和无形的安全制度文化。有形的是国家的法律条文、企业的规章制度、约束机制、管理办法和环境设施情况。煤矿企业利用有形的安全制度对员工的行为进行约束,通过对违规制度的惩罚,实现对职工的规范作用。无形的安全文化是企业、员工群体的理念、认识和职业道德,形成对职工的一种自觉的约束力,这种有效的“软约束”可以削弱职工对“硬约束”的反感。从而实现有形和无形约束力的相互结合。当然,在对企业员工进行规范的同时也是对员工思想观念的一种导向作用,使职工对安全的认识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

三、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和重点

(一)培育和发展安全文化理念

总结和培育出符合企业实际、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理念,突出“安全发展”这一主题,抓好传统安全理念的普及,做好岗位职责、岗位工作标准和职业道德规范的修订完善工作。

(二)培育和发展安全行为文化

安全行为文化要以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为目标,积极探索安全工作的新方法、新手段,营造不安全行为的“自控”氛围,建立持续发展、不断改进的安全监管体系。增强职工的安全责任意识,养成遵守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的习惯,并通过引进先进的安全管理体系及自我认证、第三方认证等形式,才能促进安全体系建设水平的不断改进和提高。

(三)培育和发展安全制度文化

安全制度文化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要把安全制度机制建设放在煤矿安全实践过程中加以应用和把握,不断对规章制度进行整合和完善,从而建立为广大职工所主动接受、自觉遵循的安全管理制度、机制和行为规范。其中,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是重中之重,企业必须坚持领导干部入井带班、隐患排查、现场管理等各种安全制度,确保安全制度责任落实到位。

(四)培育和发展安全环境文化

安全环境文化是企业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部分。硬环境包括安全综合监测监控系统的开发;软环境包括职工的精神需求、安全周期、安全品牌、企业形象等。加强安全环境建设要从提高装备水平入手,转变煤矿生产方式,加大安全投入,不断完善安全设施,探索现代安全管理手段。同时,还要抓好质量标准化建设和安全品牌文化建设,提高工程质量和工作质量,为安全生产奠定坚实基础,改善职工的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保证员工的身心健康和企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煤矿企业安全愿景范文

关键词:企业文化;安全文化;煤矿企业

安全文化建设不仅是加强安全防护的基本手段,而且是主动促进安全的有力措施[1]。为提高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持续性、前瞻性,必须明确安全文化建设的系统目标和具体工作,加快促进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对员工产生持久精神激励[2]。

1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本质

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的本质是构建和谐的安全人文生态圈,使得企业人、机、料、法、环协调发展,潜移默化地影响对人的思维、意识、工作态度、行为作风等,从而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避免物的不安全状态,以达到减少事故隐患、趋吉避凶的效果,具有优化企业人、机、环安全氛围的深远意义[3]。煤矿企业安全文化是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形成的,以安全生产价值观为核心的安全理念、安全承诺、安全愿望、安全心态、安全氛围,及其在企业规章制度和行为标准上的反映,它是塑造人为安全形象和规范员工安全行为的深层次因素[4]。建设煤矿企业安全文化主要是实现目标导向、员工凝聚、管理规范等功能,必须系统性建设安全文化,保证在每个环节不发生事故,确保企业解决安全生产问题,使企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2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2.1安全文化建设要素体系

根据我国首次出台的关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相关标准,即《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AQ/T9004-2008)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准则》(AQ/T9005-2008)等相关文件[5-7]的要求,借鉴国际通用的安全文化要素,以安全文化理念为核心,提取安全领导力、员工、作业、设备四个关键因素,即安全文化一级要素作为安全文化建设的载体,建立与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相结合的安全文化二级要素,从而形成完整的煤矿企业安全文化要素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分为文化形态、一级要素、二级要素。

2.2安全文化建设六大要素建设

2.2.1领导力要素建设

为了提升领导层的安全管理技能、领导水平和影响力。“领导力”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建设,即安全承诺、领导行为、评估与改进及绩效与奖惩。安全承诺综合体现了企业安全愿景和安全使命,切合企业文化特性和实际情况,反映广大员工的共同愿望,并含义清晰、容易理解。领导行为直接影响到整个企业的安全文化氛围。领导层必须通过一致的言行向员工传达一致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决定、传递正确的信息、表达正确的愿景。每年都应该开展安全文化评估与改进工作,了解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明确安全文化建设规划和阶段性任务,并以此为依据制定详细的年度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安全绩效应该在个人整体绩效中占据应有的比例,并起到决定性作用。例如晋升、评优时,安全绩效差者实行一票否决制;相反,同等条件下,安全绩效优异者优先晋升或评优;

2.2.2员工要素建设改进

为调节员工的心理状态,提高员工的知识技能、培养员工良好的行为习惯、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建设,即心理状态、知识技能、行为习惯及员工保障。员工心理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员工日常行为。员工心态良好是人身安全和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企业应该重视员工心理状态的变化,及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引导。员工所掌握的知识技能直接影响其作业安全及风险认知、作业行为符合性以及应急反应的有效性。通过合理的引导、教育和培训,可以提升员工的安全知识和技能,使员工具备必要的岗位安全知识和风险意识。通过正确的引导,改善广大员工的安全行为习惯。日常工作中,鼓励员工主动参与安全管理事务,积极反馈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体会,鼓励员工创新,大胆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2.2.3作业要素建设改进

作业过程是事故事件风险的主要产生原因,有效控制作业过程中的风险对提高安全绩效,促进安全文化建设意义重大。因此,要通过系统地方法和流程进行风险控制和作业管理,统一作业安全要求,规范员工行为。为精简各项安全作业流程与标准,有效控制作业风险,实现作业文件和数据的动态、信息化管理。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建设,即流程与标准、作业控制、文件与数据。安全流程与标准主要包括管理制度、程序、标准及业务指导书等,它规定了安全工作的方法。这些制度、程序、标准及业务指导书必须是书面的、切实可行的,便于员工参阅的、以及定期审阅修订的。安全流程与标准代表了企业领导层对保障安全生产的意志和要求,通过多渠道的宣贯和现场指导,让员工熟悉作业流程与标准,懂得如何执行;

2.2.4设备要素建设改进

煤矿设备是是员工的操作对象,煤矿企业各项作业的基础性硬件设施和安全文化的物质载体,体现着安全物态文化建设。煤矿设备的完整性、符合性和良好的运行状态是各项作业安全的基本前提。为通过加强培训和引导,严格执行设备的完整性管理要求,提升生产设备的可靠性,确保“本质安全”。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建设,即设备完整性、设备符合性、变更管理。设备的完整性是指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设备的采购、安装、验收、运行、维护、检修、报废等使用寿命的全过程的管理和监控。设备管理除必须严格遵守完整性管理要求外,还应根据最新的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及公告,定期评审在用的设备设施,确保法规的符合性。

3结论

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渐进、系统的过程,直接反映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论文在深入理解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本质的基础上,从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素体系中得出安全文化建设的途径。

参考文献:

[1]蒋畅和,何明,赵云胜.基于控制理论的安全文化建设内涵剖析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2,38(07)11:68-70.

[2]王善文,刘功智,任智刚等.国内外优秀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3,9(11):126-131.

[3]郑浩.电力企业安全文化体系的构建与评价[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13

[4]田水承,裴拙勤.论煤矿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8,15(04):81-83.

[5]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办介绍近年来全国安全生产工作情况[EB/OL].(2012-8-24)[2013-6-15].

[6]AQ/T9004-2008.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S].2008

第3篇:煤矿企业安全愿景范文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

从理论的角度看,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可以按照四个层面安排,即:企业文化大体应包括精神文化、行为文化、 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这四个层面不是各自独立、自成体系的四个独立方面,也不是两两相对的传递互动关系,而是彼此交织辐射、相互影响、交互促进的关系。

企业文化建设的实际运行中,企业文化建设的入手处和重点内容,不可能按照上面的四个层面展开,任何一家企业照此开展企业文化建设都难以起步或起步之后难以为继。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需要放在六个层面上,其层次结构应该是:

第一,企业战略目标和共同愿景。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对企业已经确定的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战略目标、企业的共同愿景这三项内容进行重新审视,用便于传播的语言做出表述和解释。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中,都需要把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战略目标、企业的共同愿景这三项内容的宣传作为重要工作任务展开深入。这是通过举旗来实现凝聚功能的最主要抓手。

第二,理念精神文化。相对于企业文化系统的其他层面来说,企业的理念精神文化是最深层次的文化源头,处于其他文化层面的核心地位。企业理念的提炼工作完成后,要通过理念的宣传、灌输、渗透、开发几个步骤,实现全体员工对企业理念的认知、认同,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中始终不渝地进行“铸魂”。

第三,行为文化是以企业员工的行为形态、活动特点为显现的文化。行为文化的培育是一个艰苦长期的养成过程。行为文化要历练出员工的自觉的文明行为习惯习俗,实现由强制规范到自觉习惯的驯化。行为文化的建设过程,是一个文化“导行”的陶冶过程。

第四,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融进企业制度的规定和执行中的文化理念和文化特性,而不是制度本身。任何一家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都会提出制度文化建设的任务,但是都需要避开一些本企业无法企及的制度性体制,不要在那些不可能取得实质性成效的方面企图取得“文化突破”。

第五,环境文化。环境文化应该包含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创造企业环境使之折射显现企业文化的精髓个性,成为企业文化的象征载体;另一方面是让企业环境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种要件依托,通过环境的文明文化氛围特质来起到陶冶熏陶员工的物质反哺精神的作用。

第六,物质文化。企业的物质文化,是企业生产经营的物质依托(如设施、设备、材料等)和物质成果(即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所承载的文化,是企业文化对物质依托及成果的文化注入。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入点

由于企业的行业特点、产品特点、市场特点不同,加之每个企业自身的文化背景、文化积淀、文化特色的不同,还由于企业所面对的亟待解决的主要矛盾不同,在企业文化建设起步之初,都需要选择比较合适的切入点,而且这个切入点往往是其后相当长时段里的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

第一,由于企业的产品市场不同,企业文化的切入点一般在品牌文化、形象文化、管理文化这三者之中选其一作为切入点。

对于从事基础性产业的企业,比如煤炭、电力、冶金等企业文化的切入点一般都选择管理文化。因为他们的客户都具有相当高的集中度,而客户对企业产品有非常专业的判断辨别能力,不会因其品牌造势和形象塑造而钟情。当然,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即使以品牌文化和形象文化作为切入点的企业,也必须苦练管理文化的内功,使品牌和形象具有品质的支持,否则将会使品牌形象断送于管理的粗疏疲沓。

第二,由于企业的既有基础和现实矛盾不同,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入点需要选择在最棘手的最挡手的环节上。

一个企业的安全生产成为焦点时,没有安全就失去生产的资格,甚至会完全葬送企业。这时的企业文化建设,都会把安全文化作为切入点。安全是一直困扰煤矿的最大的难题,也是煤矿一切工作的“天字号”过程。所以煤炭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几乎都从安全文化入手,而且普遍都是通过安全文化的成效来判定企业文化的效果。当企业的成本居高不下很难控制时,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入点,会选择财务文化。当企业的发展面对科学技术的屏障限制,企业在多处多次攻关不克的无奈时,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入点,会选择科技文化。当企业的现场管理混乱、岗位作业违章、流程控制紊乱时,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入点,会选择生产作业文化。

第三,由于企业的文化追求、境界品位不同,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入点会选取在不同的人员层面上。

谋求成就大事业的企业家,在全面启动企业文化建设前,会潜心修炼企业家文化,会精心培育企业核心高管层的文化素养。高度重视企业细胞基础的企业,会把企业文化建设的注意力首先放到最基础的班组文化建设上,匠心独运地千锤百炼。试图打造强大的团队战斗力的企业,会把切入点放在执行力文化上,培植攻无不克、无坚不摧的团队执行力、战斗力。

第4篇:煤矿企业安全愿景范文

团组织要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发挥凝聚青年的作用。建设现代企业安全文化不能离开青年的支持和参与,团组织要正确有效地凝聚青年,发挥青年群体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企业安全文化健康良性发展。首先需要大力抓好基层组织建设,通过固本强根式的工作,探索新渠道和新载体,有意识地塑造符合企业环境,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思想和意识、安全作风和态度、安全管理机制及行为规范,并为员工接受、遵循。二是要抓好青年思想教育与工作。提高职工素质是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关键,要理顺思想政治工作与培育企业精神之间的关系,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安全文化建设融为一体,防止工作的片面性。三要坚持以人为本,重视青年员工的培养和成长,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工作气氛,使青年产生强烈的使命感和归属感,让青年职工感受身上的责任。团组织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丰富青年职工的业余生活,调节职工的心理状态,平衡青年职工的情绪情感,从娱乐中学习安全,创造轻松,活泼的气氛,从而促进企业安全文化健康发展。

构建安全理念文化,培育青年职工安全意识。坚持以安全理念为核心的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宣传安全教育实践活动,扭转被动灌输为主动学习,引导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1.借助网络等新媒体,深入开展广泛的安全教育活动。建立团属QQ群和微博,形成网上大讨论。线下则以辩论赛,素质拓展,安全培训等活动载体,有效地将安全理念潜移默化地融入青年思想行为之中。2.传统教育方式相结合的方式。优秀团干部组成讲师队伍,分单位开展矿区安全形势任务宣讲,以详实的数据、简练的文字、活泼的动漫、彩色的画面,制作安全相关的多媒体课件,不断扩大覆盖面。向团员青年推荐精品书籍,广泛开展读书辩论、征文、演讲等活动,用文化的力量引导青年敬业爱岗,确保安全。3.用新载体促进青年树立安全意识。借鉴流行形式,结合各单位实际,围绕安全开展主题活动。

构建员工行为安全文化,培养职工安全保障能力。我们的行为习惯影响我们在安全生产中做事的方式,行为文化不仅关系企业生产,更关系到职工的安全。团组织可以从培育青年职工行为能力和行为习惯入手,构建安全行为文化。1.加强技能学习与实践,提高青年职工安全职业技能。过硬的安全技能是青年职工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的基础。可以广泛开展青年职工技术比赛、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加强与技术部门的合作,让团组织更好地融入中心,服务大局。同时,还可以以团支部为单位,开展安全应急处理攻关小组,形成日常化,多样化的技能学习实践活动,不断提升青年职工安全职业技能。2.重视行为养成,培育青年职工安全职业道德。针对青年职工习惯性三违现象,组织开展“团员身边无违章”、“坚决杜绝三违”、“告别职业陋习”等活动。在青年职工理想信念教育中,列入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引导青年职工主动践行煤矿企业职业道德规范,把时代精神和青春风采融入安全实践之中。

第5篇:煤矿企业安全愿景范文

尼采说过:“啊,孤独,你是我的家乡”,“我孤独啊!你配吗?”尼采是位大哲人,所以他以特有的方式告诫世人不要轻易妄称孤独。而事实上作为一种不良情绪,人总是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孤独。日本心理医生箱崎总一在其《孤独心理学》一书中以个体在生活上的感受来说明孤独是如何产生的,并试图更进一步提倡孤独的复活法和以孤独为原动力走上强壮的人生之道的方法。

箱崎总一更为关注的是个体如何通过改善人际关系来走出孤独,而在当代社会,人同组织的关系日益密切,现代人大多数时间是在各种组织中度过的,孤独作为影响组织凝聚力的重要因素,必须引起组织的管理者的重视。

一、孤独心理学理论

所谓的孤独,是由人与人的往来体会中产生出来的,也是我们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在人际关系中,所感受到的东西。当人认为自己是孤独时,那就是她处于想和他人接触、交往的状态中。孤独是一种不良的情绪体验,是一种自感社会交往或人际关系不满状态下的颓丧情绪,从本质上讲,人有拒绝孤独的渴望。

1.与人交往能增加人的安全感,减低恐惧感

心理学家沙赫特(S.Schachter,1959)曾经做过一项实验,探讨处于孤独状态下的个体的合群需要。

研究者先将被试者分为高恐惧组和低恐惧组,在高恐惧组条件下,研究者告诉被试者,他们将参加一项电击实验,电击会很厉害,很痛,但不会留下永久性伤害,而且这项研究是为了获取有关人类发展的某些有用的资料;在低恐惧组条件下,被试者被告知,电击时只是有点痛,感觉有些轻微的震动,不会有任何伤害性后果。然后,在被试者等待接受电击的时间里,研究者逐个询问他们,是愿意独自等待,还是想与其他人一起等待。

结果显示:高恐惧组选择愿意与别人待在一起的比例为62.5%,无所谓的占28.1%。低恐惧组选择愿意与别人待在一起的比例为33%,无所谓的占60%。试验告诉我们,在恐惧或紧张的状态下人们更倾向于与别人人呆在一起以降低紧张感。

当个体对周围环境缺乏了解和把握时会导致个体心情紧张、有高恐惧感时,他们倾向于寻求与他人在一起,倾向于寻求他人伴同。而处于低恐惧的情况下,这种合群的需要并不那么强烈。可见,与人交往能增加人的安全感,减低恐惧感。

2.亲和力倾向源于人的本能,是人类生来俱有的一种本能。

沙赫特还做过一个这样的实验:将5名自愿做实验者分别隔离在不同的5间屋子里,在提供住宿相同的情况下,使其与外界隔绝。结果坚持时间最短的仅有20分钟,而坚持时间最长的是8天8夜。被隔离者都感到孤独,难受,心理紧张。这种紧张缘于对亲和力的需要。

亲和力倾向来自人类的与生俱来的本能,人类比较喜好合群,组织家庭,建立各种社会组织,便是一个极好的证明。孤独,会使他们恐惧;离群,会使他们产生紧张心理,长久的隔离,更会使他们的心理状态变异,成为不正常的人或在精神上出现毛病。出于这种本能,人类之间相互亲近,其目的也是为了共同生存下去。

1958年F.海德提出的平衡理论提出,认为人们倾向于通过平衡彼此的态度与对某事件的态度来维持其相符一致,根本原因在于通过态度改变降低因与他人不一致而导致的紧张。例如,当你得知你的某个观点被他人所反对时,你一定会觉得很沮丧,同时会有一种恐惧感,可是,如果这时你知道与你持同样观点的不止你一人,你就又会感到减轻了恐惧感,得到了安全感。

二、孤独的产生

1.个体因素

由于遗传、家庭环境、个体在生活、情感等方面的经历不同,个体对环境所产生的紧张感明显不同。

2.物理环境因素

沙赫特试验告诉我们,封闭的环境更容易产生孤独感。沙赫特总结了有关报告,指出:孤独所产生的痛苦程度与孤独的时间不是线性关系。在一段时间内,由孤独所产生的痛苦增加了,但不久就开始下降,长时间的孤独,个体就进入类似精神分裂症的冷漠状态,这时个体没有情感,对环境不作任何反映。

3.社会环境因素

日趋激烈的竞争压力下,许多员工由于自身能力和人际沟通存在问题,自然会产生产生孤独的颓丧情绪。也有不少员工由于自身的价值观与组织文化格格不入,也会导致孤独感。

三、孤独心理学对管理行为的启示

孤独感不仅是个体的一种情绪体验,在某些特定的情景下会复制、蔓延,特别是组织面临重大的危机时,所以管理者必须重视对孤独的管理,避免使员工产生孤独感。

1.通过建设、发展组织文化,建立共同愿景,塑造共同的心理认同愿景可以降低人的孤独感,苏武牧羊,气节不改,最重要的就是信念可以克服孤独带来的恐惧。组织可以通过设立共同愿景,减少由于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素特别是价值观冲突导致的孤独,让组织产生产生凝聚力,企业的凝聚力越大,这个企业的生产效率就越高,企业也就越有活力。

2.重视社会技术系统,尽量满足员工社会交往的心理需要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具有合群需要,个体不可能没有人际交往,适当的人际交往是人类个体满足自身合群需要的手段。

“社会人”假设理论指出:驱使人们工作的最大动力是社会、心理需要,而不是经济需要,人们追求的是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会技术系统理论指出:如果工作设计必须兼顾技术性与社会性,技术性任务的实施总要受到组织文化、员工价值观及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

因此,如果只是针对技术性因素设计工作,难于达到提高绩效的预期,甚至可能适得其反。

英国塔维斯托克学院煤矿研究所发现,煤矿原来采用短避法采煤,即手工采煤。采煤工6各人组成一个班,一般都是资源结合,班组内非常团结。塔维斯托克学院煤矿研究所的技术改革主要是该短避法维长避法,即采用传送带采煤。

结果就不得不改变原来小组集体工作的办法而进行明确的个人分工。单个矿工再不同的作业面上独立工作。这样分工细了,技术比较简单,效率按理说应该提高,但是,技术的改革反而造成了出勤率下降,士气低落,生产率下降。其原因主要是技术改革取消了工作小组,工单独呆在封闭的矿道内采煤,导致了矿工孤独感的产生。企业是在竞争社会中结成的一个团体,员工们有共同的生存需求,8小时都在一起,可是,工序和机器隔断了人们的情感联长久的重复劳动会使人觉得厌倦和孤独。

管理者一旦发现这种厌倦和孤独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比如进行工作的重新设计,加强员工的交流。

3.根据员工性格合理搭配员工组成,组织高效工作团队叔本华提出,社会让他最难忍受的,就是必须和不值得成为朋友的人成为朋友。

这种苦痛在人们日益组织化的今天更为突出,许多的员工的自我意识被深深压抑或隐藏的同时会不断加强,甚至会切断与他人的联系、比较。这时孤独是唯一允许完整自我的时间和环境,因为不论时间还是空间都是小的,所以雨果在《笑面人》中说过一句话:孤独是文明所允许的野蛮人的缩影。

组织中的员工各自有自己个性,性格过度张扬的员工性格容易使性格过度内敛的员工产生孤独感——“快乐都是别人的,我什么也没有”。长期以往必然导致员工的消极,影响效率。管理者在合理配置团队组成时除了要考虑个性、能力的配比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对孤独感的引导因素。

4.借助员工帮助计划,加强心理辅导,防止员工的心理孤独症的产生心理孤独症常见于婴幼儿,但如果成年员工的自我意识长期得不到伸张,得不到他人的肯定,会害怕表露出自己的意识而引来更多的批评,渐渐地会以他人的意识来模糊自我意识,从而导致孤独症。超级秘书网

员工情绪管理已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高效员工的活力会感染整个企业,改善公司整体的表现。在国外一些大企业中,管理的心理学化已普遍实施。。截至1994年,世界财富500强中有80%以上的企业建立了员工帮助计划又称员工心理援助项目、全员心理管理技术(EPA)。

它是由企业为员工设置的一套系统的、长期的福利与支持项目。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的诊断、建议和对员工及其直系亲属提供专业指导、培训和咨询,旨在帮助解决员工及其家庭成员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提高员工在企业中的工作绩效。

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在激发员工正面工作情绪,克服员工孤独感方向多做更多努力,许多企业还没有意识到心理辅导和咨询将给企业带来的巨大的潜在效益。许多企业的EPA还流于形式,在心理辅导与咨询方面还缺少经过专业训练的人才,我国的员工心理辅导与咨询业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

[1][日]箱崎总一著李耀辉译:孤独心理学[M].北京:作家出社,1988:8

[2]郭永玉:交往、成就:两种主要的社会性动机的心理学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03)

[3]朱永新:管理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p307

第6篇:煤矿企业安全愿景范文

大家好!很荣幸我能有这样的机会参加今天的演讲会。我叫高海涛,来自集团公司庞庄煤矿,是煤炭战线上的一名新兵。我的演讲题目是“规范行为、珍爱生命”。

首先我想给大家讲述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真实故事。那是在2003年的春节前夕,刚从部队退伍的我,怀着对矿山的好奇和对未来的憧憬,被分到了庞庄煤矿运搬三区。记得那天,当我兴冲冲的赶到单位报到时,眼前的一幕却让我终生难忘:一位年过半百的老工人,脸色苍白,左手被纱布包裹着,在党支部书记办公室里低声抽泣,“刘书记,一辈子俺都安安全全地过来了,眼看就要退休了,却失去了四个手指头,叫我以后怎么办啊!”从这位出了工伤事故的师傅话中我第一次知道了单位书记的姓名。“老张啊,你是位经验丰富的老工人了,可你图省事,违反作业规程,出了事故,叫谁能不痛心啊。你先回去好好养伤,要把这次事故的教训牢牢记在心里,吃了一堑,咱要长一智啊。”没想到,第一次听书记讲话竟是他在做违章者的思想工作。 俗话说:前车之鉴,后事之师,血的教训一次又一次告诉我们,安全生产一刻也不能放松,一刻也不能麻痹。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对于那些不能复苏的生命,对于那些死亡者亲人所遭受的无法弥补的身心创伤,“规范行为,珍爱生命”显的是那么的重要。

“规范行为,珍爱生命”对于我们普通职工来说,它的意义在于由“要我安全”向“我能安全”的转变;在于千家万户的幸福与欢乐;更在于企业和国家的财产安危!有了安全,我们才能以休闲的心情漫步;有了安全,我们的企业才能象三春的桃李红红火火。

第7篇:煤矿企业安全愿景范文

摘 要 煤矿在抓好安全生产和各项经营活动的同时,必须抓好企业文化建设,两手都要硬,确保生产经营和文化建设协调发展。如果只抓好了生产经营,而放弃了文化建设,那么煤矿的发展就失去了支持。神华宁煤集团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绩,这是集团走又快又好发展之路的“百年大计”。下面就如何深入推进煤矿企业文化建设,浅谈个人粗浅的认识,敬请指导。

关键词 推进煤矿企 文化 建设

一、企业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

人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具有双重身份,既是文化建设的主体,又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客体。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强调一切都要以人为中心。

认为,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最具有能动性和创造力。在社会化大生产中,一切物质资料的生产都离不开人,这就充分证明人在社会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在企业内部管理中,企业是人的集合体,企业创立的基础在于人,存在的关键在于人,发展的根本也在于人。在企业人、财、物各项资源要素中,人是最能动的要素,是企业最大的资产,企业离开了人,一切管理就无从谈起。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就是企业要理解员工、重视员工、培训员工、激励员工,充分尊重员工的人格力量、权力和主人翁地位。有个形象的说法:你把我当牛唤,我就把自己当人看,你把我当人看,我就把自己当牛干,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让管理者亲和人,让管理者与员工的心理距离拉近,让管理者与员工之间从彼此无拘无束的相互交流中激发灵感、热情与信任。

煤矿作为社会经济的基本细胞,在生产过程中,不但要考虑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员工利益,并且要考虑其所面对众多社会人的利益,要把盈利性与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合理统一起来,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培养一种具有强型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文化,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企业职工的工作行为由监督管理到自觉规范的转变,从而促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企业安全文化

安全生产是企业的永恒主题。企业化建设是解决企业人的问题的有效方法和主要途径,是企业内增凝聚力,外扩影响力,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法宝。积极的企业文化,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积极性和创造力,同时也是煤矿实现本质安全的基础。

因此,在抓好安全生产和经营的同时,要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总抓手,努力塑造一流团队,提高企业文化的品位和层次,围绕集团公司的企业理念和核心价值观,总结提炼出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企业理念和共同愿景,使之成为激励职工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动力。大量的调查资料一致表明,大多数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人为不安因素造成的,其比例远远超过了安全条件不到位而造成的事故。职工思想上、行动上的问题,已经超出了传统安全管理的范筹,有着复杂的社会背景。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跳出传统的管理方法。要把安全放在企业文化大视野中去研究,通过在企业中构建一种意识和行为习惯为基础的安全文化,借助文化所特有的持续影响力,广泛渗透力和持久扩张力,引导企业管理和职工安全思想的转变,引导职工养成良好安全行为习惯,在塑造本质安全人的基础上实现本质安全型企业。

一个单位的企业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大量实事表明,职工对企业文化感受和认识,决定其安全认识和行为养成。安全文化决定着企业的安全生产系统是否发挥作用。在已经形成了积极有效的企业文化中,安全生产系统发挥着有效的作用,在没有形成安全文化氛围的企业中,安全生产系统的作用就难以发挥。企业的安全生产处于不稳定的波动状态。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立足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实际,从企业所处环境和自身要求出发,以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文化为目标,以价值观为核心,以人的行为为重点,以绩效为导向,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所谓本质安全型企业文化“就是对传统的安全管理实行辩证的扬弃,使企业的安全管理以‘事’和‘物’转变到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行为在安全生产地位和作用。真正树立人是安全的动力,人是安全主题,人是安全目的的基本理念,从而塑造本质安全人,最终实现本质安全型煤矿”

三、企业文化建设要注重塑造一流团队

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职工有着强烈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这种感召力和凝聚力来自企业对员工的信任和员工对企业的忠诚,没有信任和凝聚力,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团队和团队精神。

打造一流团队首先要提高职工的素质入手,努力营造学习氛围,突出思想转变、行为规范。把提高科学文化知识、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和职业技能教育共同纳入素质教育范畴,不断提调职工的综合素质,使每个员工都能达到思想高境界、工作高标准、落实高效率、做到日事日毕、日清日高。每一人,每一事,每一处都要完成计划,实施、检查、总结循环,努力行成人人有标准,事事有标准,处处有标准,时时有标准的标准化管理格局。

打造一流团队要注重选树典型,发挥典型引路作用。要建立典型选树、培训、考核和激励机制,评出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技能操作等方面的先进典型。如技术大拿、品牌员工、品牌团队等,利用典型身上所体现的闪光点,引导职工学习借鉴。同时要利用多种载体增强对典型人物宣传力度,给职工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学技术、钻业务、争当安全标兵、岗位能手的良好氛围。

打造一流团队要重视职工的“主人翁”地位。职工是企业的主人,离开职工的意见和力量将一事无成。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组织职工积极参与企业管理,真正体现职工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对职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要认真采纳,职工的合理要求和呼声要想尽一切办法解决,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职工最想、最盼、最需解决的问题入手,满腔热情地去解决。用企业的发展成果去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职工享受实实在在的利益。只有从思想上沟通,从情感上贴近,从物质得到实惠,在行动上才会与企业保持一致性,从而激发职工团队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打造一流团队要注意职工的行为规范。在平煤集团职工行为规范的指导下,要从道德、安全、行为素养、环境四个方面规范职工的行为,对职工着装、日常行为都要提出严格要求,努力达到工作安排命令化,日常行为统一化,言谈举止文明化,遵守法律规范化,穿戴着装整齐化。使职工杜绝不良习惯,严格岗位禁忌,推广文明用语,培育和提高职工“弯腰捡起一片文明,微笑传递一份真情”的高尚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上下同心,和衷共济、团结稳定,企业就能生机勃勃,繁荣昌盛

四、企业文化建设要不断的创新

第8篇:煤矿企业安全愿景范文

【关键词】煤矿企业 工会组织 培训教育

培训教育是工会组织的四大基本职能之一,它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参与企业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投身企业生产经营等三项职能是一个有机整体,缺一不可。教育职能既统一于其他三项职能,又对它们的行使起到保护作用。其他三项职能发挥的有效程度,归根结底依赖于企业职工的教育程度、科学文化武装程度、以及自身素质的提高程度。因此,工会组织协助管理层面抓好煤矿广大职工的培训教育工作,全面提升职工的综合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蒲白西固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是由蒲白矿务局和原白水县利群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组建的股份制企业,于2003年10月31日正式挂牌成立。在近11年的改革发展中,公司产能从原来的年产15万吨经过两次技改升级,最终形成年产60万吨的新局面。在企业不断深化改革,逐步建立并完善产权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新形势下,如何有效地发挥工会职能,做好企业的培训教育工作,对于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推进企业的改革、发展和问题,提高企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以及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就西固煤业公司而言,更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和挑战。企业资本多元化、用工多样化、文化差异化、员工思想活跃化,那么要支撑起日益发展壮大的企业就必须培育职工较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使职工技能素质不断提升、文化建设长足进步,进而开创企业安定团结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西固煤业公司工会培训教育工作虽有自己的个性,但也同时具备了国有煤炭企业培训教育的共性。我们在加强工会培训教育职能的同时,对今后的培训教育工作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目的是不断发挥工会职能,做好煤炭企业的培训教育工作,保持和谐稳定持续发展。

一、职工培训教育在煤矿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1)职工培训教育是形成企业共同价值观的关键工作。一个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靠引进,另一种就是靠培养。西固煤业公司作为一个挂牌近10年的股份制煤炭企业,面临用工多样化、文化差异化、员工思想活跃化等特征,就势必要求我们要不断地对职工进行培训,向职工灌输公司的企业文化、安全理念和共同愿景、培养职工良好的行为规范,使职工能够自觉地按照煤矿安全标准来进行操作,从而形成良好地、融洽地、安全发展地态势。通过培训,不断增强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增强职工的归属感、增强职工之间、职工与管理人员之间的凝聚力及团队精神,形成较好地向心力。2012年12月,笔者曾对西固煤业公司824名职工中的500名进行调查,这些人几乎都参加过培训,其中对新工及各工种的培训人次达95%以上,培训天数共达100余天。并且有80%的员工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表示非常满意,87%的职工通过培训不断增强安全意识,90%的职工愿意继续留在公司工作。可见,培训不仅是指提高职工的操作技能,更多的也是提高了职工对自身价值的认同,增强了个人与企业的共融。

(2)职工培训教育是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最佳手段。随着知识经济时代进程的加快,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环境变化。因此,无论是适应新的知识经济环境还是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及组织生命力,都要求我们要努力建设成为学习型的企业。那么,建设学习型企业的着手点就是进行员工的教育培训,建立一个能够充分激发员工活力的人才培训机制,让职工能够通过自身的学习提高业务技能和思想水平,同时逐步养成爱学习的习惯。近年来,西固煤业公司不断地认识到创建学习型企业的重要性,建立班组学习园地、设立职工图书阅览室、进行班前学习培训等,并以活动为载体开展不同主题的知识竞赛、有奖问答、人人创一新革一优等,为员工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将“学习”和“创新”作为企业文化发展的源泉,最大限度的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和不断创新的激情。

(3)职工培训是提升职工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根据有关资料显示,职工的教育水平每上一个台阶,技术革新者的人数就平均增加6%,职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一般能降低生产成本的5%,技术人员提出的革新建议平均能使生产成本降低10%―15%,而受过良好教育的中层管理人员创造和推广现代化管理技术则有可能降低生产成本30%以上。由此可见,抓好职工的培训教育是一项有着很高回报率的活动,它不仅能使员工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得以提升,而且还能节资降耗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而推动企业不断进步。西固煤业公司2012年仅职工小改小革就有200余项,合理化建议30多条,“技术能手”、“优秀技术人才”、“劳动模范”等先进人物不断涌现,为企业赢得荣誉的同时更为推动企业变革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煤矿企业在培训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第9篇:煤矿企业安全愿景范文

各位领导、同仁们,大家好:

我是XX,今天非常荣幸参加由省煤监局举办的“矿长话安全”论坛,并作代表发言。下面我就煤矿企业“三基”建设方面的认识做一汇报,并与大家共同讨论。

人们常说:“根基不牢,地动山摇”,“高楼大厦、地基先行”,大到国家治理,小到企业管理,都是这样的道理。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国有煤矿要发展,要做强做大,要在行业中崭露头角,首先必须要“做优”,而要“做优”的关健就是要打牢根基,打牢基础,也就是要将国有煤矿现行的管理方式、管理制度做进一步改进完善,实现“基层管理精细化、标准化;基础管理规范化、程序化;基本素质提升常态化、效率化”,以此来促进国有煤矿整体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多年来,由于受地域环境、工作环境和习惯性思维方式的影响,许多国有煤矿企业尽管实施了改制转型,推行了混合所有制模式,但新的管理方式、管理制度在有些煤矿的贯彻执行中却并不尽如人意。旧的管理制度、方式、习惯在煤矿企业的基层仍然得以延续,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面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管理权限不明晰、不明确,制度措施执行力差。部分煤矿乃至集团公司的处室、矿领导直接插手班组管理,干涉考核执法,基层区、队长跨过班组长直接对员工进行考核,使考核缺乏公开、公正、公平性;一些规章制度从公司、矿、区、队、班组到现场每名员工,层层下去,被层层“折扣”,使得文件、制度、法规根本严格不起来,落实不下去,贯彻不到底。虽然讲到了、布署到了,却没有做到位,造成“出的文件调子高,执行起来一团糟”的尴尬局面。

其次,员工对新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接受度差,抵触情绪大,普遍存在应付、敷衍现象。比如在职工的行为养成方面,总是对过去的行为习惯习以为常,总认为标准化、军事化的管理太过繁琐,是“无事找事干”,许多职工认为煤矿工作本来就很辛苦、很累,还要在八小时之外搞这些“名堂”没有必要,所以对这些管理规定不闻不问。

第三是基层管理水平差、基础管理薄弱,基层管理者缺乏责任心、缺乏担当。煤矿一般身处深山,远离市区,信息相对闭塞,部分班组长文化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技术水平欠缺,管理方式原始,素质偏低,习惯性管理方式多,整体观念、全局意识淡薄。而且中高层管理者对基层监督力度也比较弱,基层员工行为自觉性差,由于没有很好的采取联动机制,部分管理人员监督管理不力,怕得罪人,当好好先生,在基层考核中讲情面,论哥们弟兄关系,喜欢留一手。

要解决煤矿存在的上述三方面的问题,就要抓好煤矿的“三基”建设(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建设),简单来说就是:抓住基层,夯实基础,苦练基本功。从“抓脑子”着手解决思想认识问题,通过“抓票子”“抓位子”、“抓面子”规范员工行为,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及整体素质,完善和深化现行管理制度、构建起行之有效的“三基”管理体系。

“三基”建设的内在要求就是要重心下移抓基层,关口前移抓基础,以人为本提素质。重心下移抓基层就是把基层科队、班组视为煤矿安全生产的前沿阵地,把基层科队长、班组长视为一线的兵头将尾。“三基”建设就要在现行管理制度基础上,不断完善、深化,使之精、细、强,逐步成为体系。那么如何才能抓好“三基”建设呢?

首先要强化基层管理建设,在基层管理方面要从“精、细”入手,落脚于“五精五细”,即工作细致、产品精良、深研细究、技术精湛,指标细化,管理精细、注重细节、协作精密、行事细腻、文化精彩。抓好各项记录、台账、考核资料的建立,同时重点抓好科队自治、班组自主、员工自律为主要内容的自主管理。加强科队长、班组长、员工三支队伍建设,通过开展优秀科队、班组建设竞赛,加大科队、班组自治权利,使科队、班组员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强化班组自主管理,选聘好班组长,并提升其地位,促进其职能转变,把责任、压力传递到班组。开展好优秀班组长竞赛和“三无班组”竞赛活动,努力增强班组活力,重视员工自律,努力实现“制约+自觉”向“自觉+制约”转变,在制度管理中融入企业文化管理、人本管理的基本要求,不断探索更加有效的管理机制。

其次在夯实基础方面,要求各个基层单位进一步抓好建章建制、流程再造,依靠制度的规范性、程序性来保证煤矿企业的有效运转。首先要建立起标准化体系。人本精细管理是以标准化建设为前题,从细微处入手,以人为本,质量为基,就是对每一天、每件事、每个人、每个岗位都要根据工作实际建立起标准体系。进而建立起企业自己的文化引领体系。要以煤矿发展目标和共同愿景“举旗”,以安全机制“塑形”,以先进理念滲透开发“铸魂”。用严格的制度来规范人,用完普的制度来保障人,在深化“市场化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创新实施“员工安全档案管理”,提升员工安全意识。最后要建立起岗位管理的激励机制,通过管理看板,公开讲评,素质提升、高技能人才评选等有效的内部机制,持续推进精细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