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核算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国库会计核算管理步入一个全新发展时期。随着国库会计核算新系统运行、现代化支付系统的开通以及央行会计“四集中”的实施,国库资金清算业务将摆脱长期以来对会计营业部门的依靠,减少资金汇划环节,拥有如现代化支付系统、国库内部往来、同城票据交换等直达、畅通、多样的资金汇划手段,国库会计核算发展形成较为独立的体系,国库资金运行从此驶上快车道。国库会计核算管理工作正步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二)金融、财政体制改革给国库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央行职能分拆、财政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及财政存款计付利息政策的实施,这些改革举措无疑丰富了国库会计核算工作的内涵,拓宽了国库监管范围,提高了对国库会计信息报送质量的要求。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国库部门应把握机遇、更新观念、调整思路、摆正位置,更好地发挥国库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联结点的重要作用,为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提供更有效的决策依据。因此,各级国库必须树立资金时间价值理念,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管理,提高财政资金运作的效率。
(一)资金清算方面。国库资金清算方式快捷、多样增大了资金清算风险。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1.国库资金风险点前移。国库资金清算由过去单一的“行库往来”方式转变为包括现代化支付系统、同城票据交换、国库内部往来在内的多种资金清算方式,使国库直接处于资金清算第一线。2.资金安全意识淡薄。长期以来,由于国库部门的资金划转都是通过会计营业部门,国库人员对国库资金清算风险的认识存在不足,资金安全意识比较淡薄,习惯于传统意义的“账平表对”。而国库直接参加联行资金清算,印、押、证的管理、查询、查复的处理、突发事件处置等高风险业务将直接考验国库人员安全防范意识。3.思想道德风险突显。国库业务处理和风险防范最终还是要由人来实现,从历年各地国库出现的案件我们可以发现,因人员思想道德偏差而导致国家财产遭受巨额损失,因此我们说道德风险是整个国库风险中隐蔽性最强、危害性最大的风险。
(二)内控制度方面。相对于国库外部改革的深入和国库会计电算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国库会计制度建设更显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现行制度不能涵盖整个国库核算业务的全过程,存在制度空白点。如对国库电算化操作方面缺乏明确统一可操作性的规定,存在规范运用国库业务信息技术的制度盲区。二是岗位设置与国库人员不足之间的矛盾表现突出。如果按照新的操作规定要求,各地国库人员配备将严重不足,势必造成兼岗现象普遍存在,某些内控制度将形同虚设,会计核算的质量和风险防范会大打折扣。
(三)系统网络方面。随着国库会计核算对计算机依赖性逐渐加深,网络、计算机以及系统安全成为国库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我们认为国库会计核算系统主要存在的安全隐患有:一是计算机病毒风险。目前,国库核算系统通过MT及NOTE系统向上级国库上报日报,这种半开放的网络模式极易使处在中心的国库核算系统受到病毒侵害。二是网络非法侵害。由于国库会计核算系统业务用机和其他机器处于同等地位,内联网上任何一台机器,只要安装了国库会计核算系统,就有可能作为客户端登陆服务器进行非法操作。三是应用系统本身设计缺陷的风险,如系统访问控制不严密;缺少对通信传输操作的控制,未能真正实现岗位互控的作用。四是系统的内部控制功能不足。主要表现在系统对参数设置、科目属性、级次、比例等不能实现系统自动审核控制,仍需要人工操作,伴随着很大的随意性。以上问题的存在都直接影响国库业务充分发挥电算化核算的效率。版权所有
(四)监督管理方面。由于国库内外部改革和资金清算方式的改变,国库资金风险点前移,国库监管窗口也随之前移。国库会计核算不仅需要事后监督,更应加强事中监督。当前国库会计核算监督管理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监督管理的对象过于狭窄,监督管理工作基本上停留在对纸制传票、报表、账薄的事后监督,这种依靠手工完成事后监督的管理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国库核算电算化和国库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更不能有效防范和化解资金风险。二是国库监督管理职能弱化,国库部门在实际的监督管理中只能行使监督和建议权,而没有相应的处罚措施,特别是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建立后,授权支付和直接支付以及公共支出改变了国库原有的库款支拨核算方式。然而与之相应的国库监管管理职能却没有得到加强,这种滞后的局面将不利于国库对预算执行监督作用的发挥。
(一)健全制度、统一流程、规范操作。首先,央行职能调整之后,国库监管的内容、范围、职责、措施、手段应在有关制度或法律中予以明确,为国库监管职能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同时,针对业务的发展和国库会计核算电算化程度的提高,对原有制度中一些与现时业务不配套、不衔接以及滞后的规定予以修订、补充,研究制定国库会计电子设备和网络管理方面制度,形成一套较为完整与之相匹配的制度加以规范和约束,以适应国库业务的未来发展。其次,通过制定科学统一的业务操作流程,进而实现国库业务规范化操作,特别是关键环节要制定出环环相扣的统一的操作流程,建立起确保国库资金安全的制度屏障。除此还要制定出异常业务处理的应急方案,以备突发事件下国库会计核算能够得以顺利开展。
(二)强化内控,构建起国库资金风险三道防线。要切实防范国库资金风险,确保国库资金安全,国库部门应与会计、科技、支付清算等相关部门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共同研究、分析和查找风险的成因,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监督和防范措施,构建起有效控制国库资金风险的自控、互控和监控三道防线:1.自控防线。在科学设置岗位和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对账制度和查询查复制度,真正做到及时查询,有查必复,及时对账,相互签章。2.互控防线。建立“前台核算”与“后台检查”相分离的机制,明确责任,相互合作,相互制约,对关键性岗位要实行监督、制约机制,确保资金安全和印、押、证三分管原则,严禁财务处理的“一手清”。3.监控防线。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监控网络,加大事后监督的监督管理力度,实现事后监督的电算化操作,提高事后监督的效率。通过以上三道防线的建立使内控制度贯穿于业务核算的全过程,保证国库资金收支准确、及时、完整,从根本上防范国库资金风险。
(三)转变观念,调整会计核算管理工作新思路。1.强化风险意识。面对国库资金汇划清算方式的增加和风险点的前移。各级国库必须运用各种有效手段提高国库干部风险意识,加强防范措施,把监督管理的重心转移到对国库资金风险的防范,严把资金进出关。2.增强时效观念。国库存款计付利息是国库部门一项崭新的业务,是推进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又一新举措。各级国库要充分认识到国库存款计息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扭转在办理财政资金收支及时性上的认识偏差,摈弃视财政资金为“数字”的旧观念,增强财政资金收支时效价值的新理念,为提高财政资金的运行效率提供优质服务。3.调整监管思路,由于单一账户改革后预算资金拨付业务由国库部门延伸到财政集中收付业务的商业银行。针对这一变化,国库应调整监管思路,充分发挥人民银行在经理国库、为财政提供服务过程中的监管职能作用,切实履行对商业银行零余额账户及财政资金支付清算业务的监督职能,督促银行规范核算行为,及时、准确、安全地划拨财政资金。建立财、税、库、行及与人大、审计等部门的联系机制,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沟通、反映,切实发挥国库在财政资金运行风险上的“预警”作用。
(四)优化和完善新系统及内部网络建设。针对目前新系统及网络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风险,我们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对系统不断进行优化和完善,如增加对业务系统口令恶意登录识别、报警、记载和封锁等功能,增强系统安全防范自控能力。尽快开发补充国库事后监督功能,提高事后监督工作的效率,为国库资金安全和国库会计核算质量保驾护航。二是在内联网上配置一个子网,区别于其他办公用机的网段和IP地址,将国库业务用机构纳入其中。由此,国库会计核算系统以外的机器将无法访问,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库会计核算系统的安全系数。三是加强国库业务用机使用的管理,不仅要在所有业务用机上安装杀毒软件,而且要对杀毒软件随时更新。四是对新系统数据备份采取双重备份,在设置共享时要设置专门的用户,权限应设置为只读,保证国库资金数据不被篡改。
《关键词》会计核算过程与结果统一原则
一
任何事项都遵循一定的过程发生,人们注重结果影响,但更看重对过程的设计。如果把事项发生的过程看作是一个时间轨迹的话,那么构成这一轨迹的点(即状态)之间存在着内容上的差别和时间上的序列性,各状态依次发生的过程,是对事项本身融含的结果在作序时的表达和说明,并在完成时达到过程和结果的统一。事实上,研究事项的发生过程和结果,是一个研究过程中的各状态及其相互关系的作用问题。首先,因构成事项的各状态本身具有质的差别并在事项发生的过程中具有了时点上的确定性,也就决定过程各状态在发生时,必然会形成一个依次发生的时间序列,后发生的状态在衔接前一状态时,不仅对事项的结果作了进一步描述性说明,而且因其本身内容的差异性区别于其他状态,导致了事项的运动。如果事项发生过程中的各状态之间,在内容上不存在质的差异,那么前后状态之间不会存在变化的迹象,事项的运动停止,过程的描述也毫无意义可言。因此,我们可以说,任何事项的运动过程,表现为时间轨迹上各状态的质的差别。它即决定了各状态依次发生的次序,也表达了事项完成的过程。事项运动过程的这种质的规定性的描述,最终都作用于一点,那就是结果。结果必然融于过程而发生,过程与结果相统一,不论你注重结果,还是注重过程,这一结论都将无法改变。对过程的设计,可以改变结果,当然在不改变结果的前提下,也可以设计过程。这是因为过程是由若干个相互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状态所构成。这种相互的独立性,表现为过程的各状态具有可选择性,这种可选择性形成了事项完成过程中的途径差异。在不改变结果的前提下,各状态可供选择的组合,表达了一个结果可能存在的多个途径。比如,司机行车过程中遇到红灯,可采用等待—运行—到达的途径,也可选择绕道运行—到达的途径。对过程的设计既包括通过改变过程来改变结果的问题,也包括在不改变结果的情况下,去选择最佳的途径问题,这里面存在的优劣权衡,表现在注重结果或注重过程上。但本文探讨过程和结果统一的目的,不是为了表达这一问题,而是探讨某一事项已经设计并完成后,从会计描述角度看,在不影响结果的前提下,对会计语言的描述过程能否存在一个再设计的问题。
二
结合上述可知,会计事项的完成,在不影响结果的前提下,同样有多种可选择的途径,这是由事项完成过程中具有质的差别的各状态(即资金发生变化的点)的可选择性决定的,但当某会计事项已按照设计的过程完成后,用会计语言能否对会计事项的完成过程的描述进行再设计,答案应当是否定的。如果用会计语言对某业已完成的会计事项的描述进行再设计,最终可能造成只有结果描述,而没有过程的描述,势必会改变经济业务的内容和性质,导致会计信息失去真实性。假如,我们拟采购材料,可以用银行存款直接购买,也可以先办理银行本票,然后再去购买材料两种可选择途径,它们对于银行存款减少,材料增加这一结果而言,存在的只是过程上的差异,也就是完成过程的可选择性状态存在差别,但最终结果都一样。用银行存款直接购买材料的过程来看,在银行存款减少的同时材料增加,这一过程的完成只有用银行存款购买材料这一状态,而用银行本票购买材料这一事项的过程是:银行存款减少的同时,并没有增加材料,而仅将相等数额的银行存款指定了用途,随着这一用途的实现,才有可能导致材料增加,这一过程的完成至少有办理银行本票、用银行本票购买材料这样两个状态构成,并且这两个状态按时间次序发生并完成时,才能得出银行存款减少,材料增加这一结果,显然,用银行本票购买材料这一后发生状态是对办理银行本票后结果的完成做了进一步的描述和说明。如果,后一状态不发生,或者用银行本票干了别的事情,那么经济活动的内容及结果将可能不同,这种过程的可变性使我们很难推出“银行存款减少,材料增加”这一结果的前提是办理银行本票购买材料。因此,我们得出结论,过程的差异决定了会计事项的不同,而不是结果,上述两种购料,尽管最终结果相同,但过程不同,说明是两种不同的会计事项。对于会计而言,既然过程不同,经济事项就存在差异,那么会计对经济事项的记录性描述,只有对过程做出详尽的描述,才能得出其融含的确定结果。如果,在帐务处理中,对过程中发生各状态进行取舍,或只对结果进行描述,这样就会导致所描述结果出现多种可能的过程,带来对该事项的歧义性理解,所以进行会计处理时,记录每一个状态就可以全面把握事项发生的全过程,也就更确切地把握会计事项的结果,达到过程和结果的统一。因此,会计作为一种商业语言,在描述一个会计事项时,应先按时间序列依次记录每一个状态,完整的状态记录,必然会融含一个确定的结果,而不应对其过程进行再设计,形成简单的结果性描述。
三
会计实践工作中,由于存在做复合分录、错用科目和管理上的不恰当规定,造成的会计处理违背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导致会计所记录业务的内容与实际的经济业务相背离,使会计信息失去真实性。
人们是通过做会计分录的方式来完成对经济事项的记录,会计分录中有做复合分录的,并且具有普遍性。会计上做复合分录的唯一理由是追求效率和简化,如果会计事项发生后,用复合的形式任意对已确定过程的各状态(即资金发生变化的点)进行取舍,就会对所描述的会计结果的理解产生歧义,改变经济事项的内涵。对于同一事项而言,其过程的内部各存在状态之间的差异,首先是存在序时差异,而这种序时性表现在具有确定内容的各状态对事项完成过程的说明具有先后的次序,将不同时点上的状态在纪录时进行复合会打破时间的范限,是不正确的;其次,内部各状态的存在是不同内容、不同活动信息的存在,其不同状态间进行复合,是在改变其内容和融含的信息,连续的复合会导致会计业务的真实信息在改变,可以看出,对经济业务进行大量而复合的结果,表面上简化了经济业务的纪录,减轻了工作量,而实际上却打破了时点的限制,更改了经济业务的真实内容,造成会计信息失去真实性,同样影响到决策有用性下降,损害使用人的权益。通常我们对做假帐等损害信息使用人权益的行为进行了较广泛而深入的批评,面对这种只注意结果而随意简化业务过程的会计处理所导致的信息失真却视而不见。会计作为一种商业语言,在对已发生的经济业务表达时,应当按照经济事项的内部各状态的序时性,单独地描述业务本身的状态,保证过程和结果的统一,而不应只注重反映结果。
会计事项发生后,事项内部各该状态及其内容已经确定,这种可供会计处理的各状态的确定内容,对应于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这种经济业务内容与科目核算内容的对应性,不仅是会计科目设置的要求所决定,更重要的是经济活动内部各状态的质的差别决定,因此,会计科目在设置时,会计科目核算内容的划分上不存在共容性,这不仅是指科目分类的结果,同时也指分类的过程。这种会计科目设置上的过程和结果的统一性,也就保证了会计核算工作对经济事项发生过程和结果的统一。相反,如果会计科目在设置或应用上存在内容的共容性,即允许某一经济业务内容可以用A科目,也可以使用B科目核算,这种共容的状态就会时常起作用,造成经济事项的过程和结果与记录的过程和结果不一致,同样形成对经济业务信息理解上的歧义.因此,可以讲,会计科目使用上的错误,无异是对经济事项内部各状态确定内容的歪曲,是通过改变科目核算内容的方式改变会计事项内部各该状态的内容,影响到过程和结果的统一性。
关键词:预算管理 会计核算 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技术的进步,企业对于会计核算体系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为了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不断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要对企业预算的每一个步骤和程序进行严格的管理,保证会计核算的质量。为了建立完善的企业会计核算体系,加强会计核算体系对企业预算的影响,保障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对于预算管理要进行严密的控制。
一、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基本内涵
1.预算管理的特点。(1)预算管理的及时性。企业在每次进行重大投资和交易决策之前,都要对企业进行前期的预算管理,并分析投资和交易的成本以及计量预算成本。如果不能对企业决策进行及时有效和准确的判断,很容易让企业陷入困境。所以会计预算对信息的收集以及对成本的核算一定要及时准确,及时准确的判断,可以为会计核算提供准确的信息。(2)预算管理的信息可比性。企业内部的预算管理体系,一定要具备容易理解和可比性的信息。这样不仅可以实现企业会计核算信息的规范化,还可以为整个会计核算体系提供了良好的方法。
2.会计核算的特点。(1)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保证经营活动的真实性。 企业必须按照符合市场要求的预算管理来实现会计核算信息的真实有效性。要更加注重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真实实质。会计核算的基础信息是要如实反映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绝不能出现虚假、伪造和不是的信息以及证件。让企业的会计核算和预算管理都能够如实反映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2)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重要性。企业内部的会计核算信息应当与股东所得到的财务报考信息是一致的。这样不仅有利于股东提高决策制定水平,还可以对企业的预算管理提供编制的基础。除了保证会计核算信息的真实性,还要对企业财会信息进行有主次、有层次的管理,对于企业财会的重要信息进行严格的管理,相对简单的则简化处理。
二、企业会计核算和预算管理的相互关系
1.预算管理是会计核算的前提。企业会计核算的真实有效性,决定了一个企业会计报表编制的真实有效性。但是企业会计核算的真实有效性的前提条件是预算管理的有效施行。只有通过真实有效的预算管理才能保证会计核算的真实有效性。但是,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会计核算的各个因素总是发生变动。这样就很难保证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参照性,更不具备可比性,这样就会导致会计核算陷入困境。
2.会计核算的清晰度可以影响企业的预算管理。企业内部不同产品要具有不同的会计核算和预算管理途径,企业中产品、服务、专利,这些收入的计算,成本的核算都需要进行提前的管理——预算管理,只有科学的预算管理,才能够制定合理的会计预算。除此之外,会计项目的核算明细化,细化会计核算项目,这样就可以为企业进行预算管理提供合理的依据,企业就可以根据细化的项目进行管理与核算。
3.会计核算的公正性决定预算管理的公正性。对于会计核算的公正性来说其会计收集、计算都要严格的遵守新颁布的会计准则进行实施。由此可见,会计核算数据的收集,计算对企业的预算管理有着重大的影响。无论什么样的预算,都需要与以前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及时发现差错并改正差错,以此,始终保证高度公正性。
三、实现以预算管理为基础的会计核算的策略
1.实行现代化的预算管理方式。随着我国逐步的和国际市场接轨,其会计核算已经开始逐步走向国际化,国际化的接轨不但可以增强会计核算和预算管理的质量,还可以减轻其中的工作量。同时还可以让会计核算和企业预算管理的时间提前到事先的规划和控制阶段。
2.核算时要充分考虑预算管理的要求。在企业进行生产、经营预算管理时,要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分步骤,分层次的划分与监督管理。预算管理主要是针对生产经营的相应步骤来落实、完善企业的相关规划。为了强化企业股东的控制力,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对执行核算和管理的人员进行监督。为此,需要建立会计核算和预算管理的责任,并将预算与核算相统一。在进行最终的核算时,可以进一步的分摊共有费用,实现责任的明确化。
3.预算制定严格考虑核算的适应性。预算和核算是会计系统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这两大部分是相互影响的。如果最初的会计预算可以和最终的会计决算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那么会计预算编制和会计核算结果在内容、信息以及信息的传递上均无差错,预算和核算就是一致的,这可以保证公司制定正确的发展策略。因此,要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明确性 。
四、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分析会计核算的特点及对于企业对会计核算的要求与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会计核算对于企业预算管理的影响等,来逐步认识与了解预算管理与企业会计核算的有机结合。让两者的实现有效地有机结合,能够帮助企业在市场中不断的发展壮大。始终让企业预算管理成为为企业投资、生产经营管理、会计核算有效地指导,帮助企业在市场经济中不断地前行,同时根据市场的变化适时调整自身的会计核算和企业预算的策略,不断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实现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佳立.浅析预算管理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J].会计研究,2011(20)
一般情况下,股权投资的会计核算方法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是成本法,第二是权益法。其中成本法主要指在长期股权投资的情况下,依据现有的股份评估内容评价被投资企业的价值,然后预测再次投资的成本,再次投资过程中要考虑好各种贬值因素,扣除投资中的附带损失,这种评估方法便是成本法。另一种核算方法是权益法,权益法主要指以投资时支付的资产价值计价,然后依靠持有的被投资企业的股份利益的变化调整投资价值范围进行核算的一种方法,此方法比较适合应用于长期股权投资企业,此核算方式主要取决于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的控制力,否则不建议使用此类方法。
二、上市公司股权投资会计核算改进措施
在上市公司的管理中股权投资的会计核算方法可以有很多种,至于使用哪一种就需要会计人员进行合理斟酌,首先可以将企业的股权进行分类,以便于会计核算分析。另外一种情况是上市公司能和被投资单位进行共同控制与相互影响,比如在某项经济活动中可以实现双方共同控制较为重要的生产经营决策和财务事件,而相互影响是双方在另一个企业的财务决策中有参与权,但是没有控制权,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权益法进行会计核算,如果投资公司对投资单位没有影响关系,也没有控制权,那么市场上也没有任何权益的产生,这种情况下需要采用成本法进行会计核算。在上市公司股权投资会计核算中成本法和权益法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比如成本法向权益法进行核算时,利用成本法核算的股权投资价值要作为最初的投资成本按照权益法进行相应的核算。这种转换的主要条件是:投资公司对被投资公司失去了影响力和控制权,长期股权投资的经济价值不能准确的核算出来,此时投资公司仍然继续投资,公司对被投资企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和控制力,这时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该将原持有的股权与新增股权分别处理。首先可以通过商誉形式,利用应得利益的比例衡量投资企业持有的净资产价值和原有股份价值之间的差额,如果有余额就没有必要调整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否则就应该做适当的调整。而权益法向成本法进行转化的情况一般是由于投资期间,投资企业新增的投资金额或者是追加的投资转移到其他隶属公司,应该依据会计核算相关规定调整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另外在投资过程中出现的消减投资现象,导致股权核算方法从权益法转变为成本法,这时需要改变长期股权投资的价值,以便为改变核算方法提供基本依据。
三、结语
【关键词】 住房公积金 核算 会计
一、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工作的特点
目前,我国住房公积金的管理和运作任务是由分散在各省(区)市县的340多家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承担的。根据我国1999年颁布并实行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住房公积金不是投资资金,只是暂存资金,是属于居民(职工)个人的。作为住房公积金的具体管理运作机构的管理中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经营机构,而是代替政府执行管理和协调职能,协调政府、职工个人、单位、银行、开发商等多方利益关系,替职工个人管理缴存住房公积金。同时按现行体制,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会计核算涉及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公积金业务的核算,二是中心自身业务的核算。国家《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这两项业务是分账管理,并且采用收支两条线的。从强化管理、防范风险、提高效率的目标出发,中心的会计核算管理应当是涉及上述两个方面的大会计核算的概念,现在许多管理中心的公积金业务由会计处核算管理,管理费用的核算则是由中心财务计划处(或行政办公室)负责的,即使有这样的分工,这两项核算和管理的最终的规划与控制权仍然是在管理中心的,与管理中心的整个财务会计核算工作是分不开的。
二、加强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工作的措施
1、完善住房公积金会计制度
住房公积金会汁核算办法已经不适应目前住房公积金业务发展的要求。随着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的调整、管理机制的加强,各地应定时开展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反馈各地在财务核算中发现的问题,在全省及全国实行会计核算电算化。不同的财会核算软件要尽快地规范统一,这样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可以及时上报,及时处理,最好由上级管理中心统一修改财会软件和业务软件,减少各地花费在财务和业务软件上的开发费用和升级费用。组织建立管理中心及其所属机构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并与上级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行政监管部门联网,纳入全国住房公积金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并根据新形势发展的要求,修订和完善住房公积金财务核算办法,统一管理中心经费来源渠道和提取基数及比例,合并相同性质的会计科目。
2、合理设置住房公积金存款账户
在住房公积金存款类科目中,设有住房公积金存款和增值收益存款。住房公积金存款主要反映管理中心住房公积金收入、支取和住房公积金委托贷款的结算;增值收益存款主要反映管理中心利息收入、其他收入、利息支出、手续费支出和管理经费支出的结算。在实际工作中,管理中心一般都在两家以上银行开户,且在每个银行都有两个以上的账号。这样既分散了资金,不便于资金的调度和管理,又因两个存款科目的分设给日常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在年度结息和销户支取中往往要在两种资金之间进行划转。其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净收入分为风险准备、专项应付款和未分配增值收益,三者的合计为增值收益存款,与住房公积金存款一样都是管理中心可以使用的资金,在实际应用中很难将两种存款予以区别。《企业会计制度》已不分设银行存款与专用基金存款,住房公积金的会计核算应与《企业会计制度》相衔接。如把住房公积金存款和增值收益存款合并在“住房公积金存款”科目内核算,这样既减少了银行存款的开户,简化了会计核算,又能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便于管理。
3、调整会计报表的结构
众所周知,住房公积金收支月报表认为的第四大项中第二小项是单位委托贷款,第三小项是其他委托贷款,笔者认为这两小项可以删除。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住房公积金只可用于职工购、建及大修住房贷款,不得用于住房投资及其他贷款,单位建房和住房投资就不应列人住房公积金委托贷款项目之中,应删除单位住房公积金委托贷款和其他贷款项目,增设第四项收入合计和第六项住房公积金可用数,这样管理中心有多少可使用的资金就一目了然,符合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的要求,符合中心管理者使用会计报表的要求。同时要将抵贷资产纳入会计核算范围,如果对抵贷资产进行会计核算,需增设“抵贷资产”一级科目,再按收回资产类别设二、三级明细科日。收回抵贷资产时,借记“抵贷资产”科目,贷记“逾期贷款”科目。资产处置后,按收到货币资金金额借记“住房公积金存款”科目,贷记“抵贷资产”科目。通过会计核算真实反映抵贷资产的来龙去脉,由财务部门管账,资产保管部门管物,部门之间定期对账,做到账实卡符,确保抵贷资产的安全、完整。
4、强化公积金业务信息的审查
目前各中心的住房公积金业务是中心与委托银行共同完成的,核算业务内容比较复杂,管理的难度比较大,就正常业务流程而言主要是公积金的归集与支取,委托贷款的发放与收回。从业务流程出发,在会计核算中要认真把握以下三点:第一,入账凭证的审核,尤其是资金流出中心时凭证的审核。第二,各类账户、表册信息的核对。尤其是与外部委托银行及缴存单位的相关账户信息的核对。第三,会计核算信息与公积金业务信息的沟通与交流。
【参考文献】
[1] 季资荷: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若干问题探讨[J].财会月刊,2005(11).
[2] 陈丽华:优化住房公积金结构刍议[J].财会通讯,2006(11).
(一)业务处理流程进一步优化
ACS对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业务流程进行了全面改造,从设计理念到核算模式均发生了根本性变革。营业网点作为会计核算的前台,只负责业务受理审核、凭证扫描等基础工作,会计核算信息录入、账务处理被剥离至全国业务处理中心;所有在人民银行开户的单位之间的账务往来均变为内部转账,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系统自动校验功能增强,减少了核算差错的发生;账务处理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如同城票据交换轧差净额清算以电子信息格式导入ACS后自动记账,交存款业务由银行机构通过综合前置系统提交电子信息后系统自动处理等,核算流程再造减少了凭证填制和业务处理环节,业务处理时间大大缩短,业务处理效率显著提高。
(二)基层核算岗位配置进一步精简
按业务处理需要和内控管理的要求,ACS模式下地市核算主体设置市级运管中心主管岗、参数管理岗、营业网点主管岗、业务受理岗4个岗位,较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ABS)模式下岗位设置大为减少,有效地化解了基层央行因会计核算人员数量不足、岗位业务量不均衡等原因所致的兼岗过多、违规兼岗等问题,有力保障了会计人员轮岗、强制休假等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度。
(三)业务风险减少且控制难度降低
ABS模式下,基层央行营业部门承担业务处理中的会计核算、联行往来和综合管理等风险。ACS模式下,营业部门的会计核算风险、联行风险上移至业务处理中心,核算处理流程的变革大大减少了营业部门业务风险,且风险性质变得较为单一,风险点主要集中于外来凭证审查及凭证编制。风险控制难度有效降低,在日常核算业务处理过程中,ACS通过账务集中处理、流程参数化控制等措施,使得基层央行的操作风险、系统风险得以有效降低或规避。
(四)会计核算监督控制进一步强化
会计监督是提高会计核算质量的重要手段。传统的会计核算监督基本上是事后监督,由于人为因素和监督的滞后性,会计核算监督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ACS通过重塑会计核算业务监督机制,利用影像信息和会计核算档案数据库,采用预警、控制等方式强化过程监督,使得整个会计核算过程成为“阳光操作”,实现业务流程与风险监控同步化。通过事先设定监督条件,对开销户、参数维护和非工作时间操作等业务进行实时监督(T+0监督),将风险控制关口充分前移,对会计风险的控制贯穿于会计核算的全过程。
(五)会计信息决策价值进一步提升
ACS运行后,实现了人民银行会计数据等信息的纵向集中和横向整合,将以往因地域和部门限制而形成的“信息孤岛”有效连接,克服了会计数据分散、采集环节过多、逐级汇总延时等弊端,会计报表的汇总时间由原来的一个月缩短至次日,信息的时效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大大增强。基层央行的会计核算工作重点也随着系统功能的变化而进行了适时调整,由业务操作型向管理型转变,由注重会计核算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向提高会计核算数据的分析利用转变,通过从海量会计数据中甄选出有价值的会计信息并进行深度挖掘,为中央银行政策制定实施提供信息支持和决策参考。
二、ACS运行对基层会计核算的挑战
(一)全新账务处理模式使得传统内控制度不再适用
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的运行操作和内控管理都必须依靠制度的约束才能完成。ACS运行后,原有的会计核算制度已经滞后于业务的发展,在业务处理方式已完成转变、新旧制度交替期内,基层会计核算人员对原有部分制度的执行存在偏差。同时,在账务处理集中模式下,核算业务系统已将凭证接柜、业务受理与会计记账、账务核算相分离,营业网点不参与记账和核算,这使得营业网点的核算人员变成了办理柜面业务的操作人员,而非传统意义的会计核算人员。随着基层核算主体岗位职责的变化,新的会计核算内控要求与传统会计核算内控制度存在脱节现象,使得传统会计核算内控制度的很多制约性内容失去了针对性、适用性,易产生新的内控风险。
(二)会计核算业务风险点发生转移
在ACS中一些传统的会计核算控制措施被省略或内置到会计核算应用系统中,如各种重要空白凭证登记簿、账号户名的一致性等均可在系统中进行自动校验和控制,克服了以往核算模式下操作弹性管理的弊端。会计核算账务处理由系统自动完成,现行的以不相容岗位职责相互分离为重点的风险控制措施已不再适用,ACS模式下会计核算业务风险点与传统会计核算模式下的风险点存在显著差异,这就需要基层央行重新对会计核算工作进行风险评估。如ACS中会计信息和报表的正确性、真实性和完整性完全取决于原始凭证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这使得对原始凭证的业务受理、审核、账务处理和监督成为风险控制的重点;营业部门根据业务需要自行编制凭证的业务、同城票据交换业务等都是资金案件易发区,因此,确保对每笔存在风险隐患的业务进行授权控制尤为关键。
(三)应急管理工作面临严峻形势
随着ACS业务处理和数据存储的集中,原来分散的风险也随之集中,但目前基层央行对集中风险的处理能力不强,仍停留在对单个系统的应急流程处置和故障恢复的风险防范阶段。同时,目前ACS日常应急管理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ABS已无法作为ACS的日常应急备份。由于ACS与ABS系统运行平全不同,数据格式不同,导致两者之间数据衔接难以实现,同时ABS设备老化严重、业务人员对ABS的操作技能渐缺等问题的存在,使得ACS回退到ABS的可行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不强。二是ACS业务处理模式下,基层会计核算人员只负责凭证受理扫描、审核和上传,不参与真正的账务处理,随着时间推移,基层会计核算人员将慢慢变成熟练的扫描员,渐渐不明白真正的账务处理原理,如遇突发事件须启动手工处理账务时,可能出现无法应对的局面。
(四)安全管理作为业务系统的支撑变得尤为重要
数据大集中后,业务处理和风险控制对计算机程序、软硬件设施、通信网络的依赖性增强,技术性风险成为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的重要风险,且风险的突发性、传染性更大,信息和数据的安全管理是数据大集中模式下面临的最为严峻的挑战之一。ACS充分利用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管理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业务系统和网络的稳定与否。目前,ACS正处于上线运行磨合期,系统与网络安全管理须进一步完善,有效防范和化解因网络、技术等故障导致错账、统计错误甚至业务无法正常处理的风险尤为重要。
(五)对基层会计核算人员综合素质要求提高
一是基层央行营业部门会计核算人员老化,从业务操作型向管理分析型转变难度较大。二是基层会计核算人员长期从事单一会计岗位,从事程序化、重复性业务操作,容易产生“操作定势”和“经验做法”这些不合规的“习惯性操作”,导致业务人员形成惯性思维,容易在进行重要风险岗位业务操作时增加风险的机会。三是ACS模式下,基层会计核算人员从事的业务看似简单,但事关业务的真实性、凭证的合规性,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会计核算质量的高低和核算风险能否有效规避。四是ACS打破了原有会计核算模式,通过流程再造将会计人员从简单的操作工作中解放出来,从事会计管理相关工作,这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ACS模式下完善会计核算工作的建议
(一)完善ACS内控制度,提高内控管理能力
ACS上线运行后,全国341个核算主体均依据相同的标准,采取统一的方式进行会计核算业务的处理,营业网点的业务种类趋同,区域差异缩小。在新会计核算和账务处理模式下,加强顶层设计,由总行考虑在会计核算整体管理职责的基础上制定统一的、具有前瞻性、稳定性和连续性的会计核算内控制度;各分行、省会中支细化和制定针对ACS内控制度具体措施,确保《中国人民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管理规定》等制度进一步落到实处。对原有会计核算不实用、过时的核算制度,尤其涉及岗位衔接、岗位职责划分等事项的内部控制,应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和修改,尽可能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和防范资金风险的措施,确保会计核算制度的严谨有效。
(二)全面分析业务流程,加强风险防范能力
基层营业部门根据新的业务流程和内控管理需要重新进行风险评估,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从业务受理,凭证填制,数据录入、处理、输出等环节加以控制。加强业务受理和凭证要素审核,从源头上控制凭证填写要素错误或凭证使用错误等问题,避免上传未经审核的数据影像信息。加强录入控制,确保经审核后的数据能完整、正确地录入并转换为系统可识别的形式。完善处理过程控制,确保已录入数据完整、准确地传输和处理,防止数据丢失、重复或出错。强化输出控制,保证为有权限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准确、完整的数据信息。
(三)加强应急管理,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一是为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各核算主体应根据总行应急处置预案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强化应急演练效果,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会计核算人员能及时、快速做出准确应对。二是建议通过开发单机版ACS应急处理程序的方式满足应急管理需要,一旦ACS出现瘫痪,各营业网点可临时使用该系统完成简单的账务处理,待ACS恢复运行后,可将数据导出后迁入ACS继续使用。三是储备会计核算人才,加强会计基本技能锻炼,如会计核算应用系统突遇特殊情况宕机,不得不启用手工操作时,核算人员应具备会计业务手工处置基本能力。四是根据会计核算业务纵向集中的特点,强化条线管理,密切上下级沟通联系,拓宽交流渠道,构建纵向风险联防机制。
(四)加强安全管理,提高会计核算安全意识
为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业务部门和技术部门要形成有效的协同联动机制,建立信息安全保障机制,通过强化生产安全和信息安全,将集中风险控制到最低点。从技术和管理上防止计算机软硬件出现故障导致信息丢失或系统瘫痪。采用先进的网络安全控制技术和有效的计算机病毒防范体系、网络漏洞检测和攻击防御系统,防止病毒和黑客的入侵,确保会计信息安全。建立数据备份和数据档案管理制度,保持会计核算业务连续和稳定运行。同时,进一步提高基层央行会计核算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风险预警能力,对日常业务处理中发现的网络异常导致的苗头性问题,如上传文件异常、待启动业务处理流程等情况要高度重视,及时有效地开展风险排查,强化日常运维管理。
(五)建立人才培养长效机制,提高核算队伍综合素质
一、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概念
(一)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企业对下一阶段的任务进行规划,并设定出具体的目标,预先对企业固定资产的购置、资金的汇集、营运利润的分配等进行规划和管理,确保企业经济运行的有序性。企业财务管理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制度,需要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为基础,促进企业经济活动的实施。
(二)会计核算
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基本职能,会计核算时需要以《会计法》作为法律基础,主要对企业的货币进行计量,以便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核查。会计核算对企业所有产生货币流动的活动都会进行跟踪和调查,保证企业每一个经济活动都可以按照正确的财务计划进行,会计核算的主要方法涉及到企业账簿的设置、经济记录的填制、经济成本核算、企业财产清查、绘制报表等等。
二、装饰企业的财务特点
(一)事先能动性
装饰企业的财务管理与一般的会计核算不同,一般的会计核算只是简单的对财务发生过程进行记录和总结,体现出事后管理的状态。但是某些装饰公司规模比较大,项目投资动辄就是几千万的资金,所以需要先对财务状况进行分析预算,加强财务管理的事先能动性,再进行装饰工程后续施工。
(二)装饰公司的资金周转缓慢
很多大型装饰公司的经营项目施工周期比较长,资金周转比较缓慢,在该项目装饰基本完成的时候,装修款只能部分到账,因为每个施工项目都有质保期,质保期大多在两年左右,质保期的装修款押金大多为整个工程项目结算款的5%-10%之间,公司收到该项目的初期款项之后又把资金投入到了下个项目的资金预付中,所以资金流转性对于装饰公司的财务管理非常重要,加快资金周转,尽量避免项目对公司资金的长期占用更有利于装饰公司的生存和发展。
(三)装饰公司施工项目动态跟踪性强
因为装饰公司的施工项目需要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所以为了保证最终的施工效果,要在整个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进行实时监督,发现有不足的地方及时进行控制和调整,不能对装饰项目的施工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施工项目在装饰的过程中,随时会产生动态变化,为了避免施工成本的较大改变,财务管理的动态跟踪性要强,避免施工项目中的不确定因素对项目利润的影响。
三、给装饰公司财务管理创新及其会计核算的相关建议
(一)建立审计机构和制衡机制,明确财务部门职责分工,加强对财务部门的监管
装饰公司在经营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错误,所以要设置监管部门进行查漏补缺,对财务运行管理状况进行监督,帮助装饰公司实现预定的发展目标,而且内部审计机构对财务部门的监管可以保证财务信息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装饰企业财务部门的岗位设定要遵循制衡原则,对会计职务进行分离,相互制衡,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
(二)装饰公司要对所有财务活动进行统一管理,并对会计核算制度进行完善
大型装饰公司内部组织机构设置比较复杂,会有许多子公司、分公司、多个项目部和职能部门。装饰公司想要完成一项装饰任务时往往需要各个子公司、分公司、多个项目部和职能部门的协作配合,但目前装饰公司的会计核算制度相对来说存在着多样化,缺乏对财务活动的统一管理,并且在各个组织部门协作配合上没有有效的管理机制,出现部分部门不配合的情况,所以需要对所有财务活动进行统一管理,并对会计核算制度进行完善。装饰公司的会计账目和财务信息关系到公司未来的发展,所以管理层要定期的对公司财务账目进行核对,避免出现错账、漏账现象,账目核对可以使公司各类项目的款项回收更加及时,避免了资金损失。公司管理层也可以根据财务信息来制定完善的发展计划,保证公司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抗风险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财务部要及时的了解装饰公司各个部门的资金周转状况,实现各部门对资金使用的共同监督,对资金使用的盲目性和局限性进行修改,促进企业资金的流转速度。另外还要实行经济责任制的考评,对回款资金、利润收入、资金占用等与企业内部的考核机制挂钩,提高项目回款的及时率,提高装饰公司经济效益。
(三)对财务报表的编制进行规范,对原始凭证信息进行加密保存
为了避免财务人员对财务信息进行擅自修改,要对原始凭证信息进行加密保存,没有相应权限不得修改。对财务报表的编制进行规范,保证报表信息的统一,确保报表能够真实反映出装饰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效地提高会计信息的整体水平。
四、结束语
针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事业单位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首先在财务预算的制定上要严格遵循科学性为原则,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出适合的财务预算,保证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和资产管理的合理有效性。科学的财务预算制度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至关重要,并且一套科学的财务预算制度对于事业单位资金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也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因此相关部门一定要及时的重视财务预算制度并要合理的去构建它。在预算中如果没有具体明确的支出去向,使得对于资金的利用很不合理,而且由于财务预算的不合理也将造成预算与实际支出相错位的局面。通过严谨科学的财务预算制度将在极大程度上提升事业单位的资金利用效率,并对支出进行明确的规定。
2.对会计核算的相关不足予以改进
其次,在会计核算中要具备一个准确的标准观念,不合理的会计核算制度将在无形之中减少事业单位资产的实际价值。在财务管理制度中没有明确的资金使用方向以及相应的范围,对于财务管理制度的缺失,更严重的后果就是坏账死账的形成,不仅造成了浪费,还对浪费产生的原因和责任人的归属问题区分不清,使得相关的问题得不到解决,进而不利于以后的改进和处理。会计核是事业单位的经济中枢,对于事业单位的影响是深远的。并且事业单位对于会计核算有着很强的依赖性,因此在待账目的核对上要有严格的要求,避免资金支出的随意性,同时要提高相关资金资产的里有效率,做好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出会计预算应有的作用和功能,并对于坏账死账进行及时的处理,对那些在某些时间段难以解决的核算问题也要及时寻求方法来使之得到有效的解决。
3.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方面的制度体系
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和资产管理方面的问题大多数都源于没有一套系统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来加以支撑和保障,科学的制度体系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引和导向作用。因此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体系对于事业单位财务方面以及其他方面的发展至关重要。从宏观上来讲,制度体系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等相关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和主旨,指明了会计核算和资产管理方面的发展方向。而从微观上讲,制度体系也会从具体的细节上来对工作进行相应的要求并且提供相应的工作标准。在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时要注重考虑制度结构的合理性和兼容性,对各方面的工作任务进行大体上的划分,并强化财务管理的有效性,保证其能够带来应有的效应。
4.加大对财务管理过程中的约束和监管
对于事业单位中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相关工作要加强监管和约束力度,保证相应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当今我国事业单位中存在资金使用随意性大的问题原因很大一部分就来源于相关的监管不到位,没有对相关的工作做到严格要求。因此,一定要对事业单位的支出进行严格的控制,对于资金应用得范围也要做出明确的规范;加大对财务管理过程中的约束和监管,减少随意性指出造成的浪费低效现象。在审批制度上也要具有明确的相关规定,明确资金款项的适用范围;使公用经费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使其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提高财务预算的威严性。但在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约束和监管时一定要注重对实际情况的探清,避免失去相应的发展机会。
5.认真选用相关的工作人员,注重国有资产的保护提升财务管理意识
事业单位在相关工作人员的选用上一定要严格要求,在注重工作人员工作技能效率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员工的相应工作涵养和工作态度。如果相关工作人员的任用上不够合理,财务管理意识不足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会计核算以及资产管理的实际效果;因此要使员工们树立起财务管理意识以及公有资产的保护意识,不断更新自己的财务管理知识,认真的对待会计核算和资产管理的工作。只有在整个事业单位内树立起财务管理和国有资产保护意识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会计核算的工作效率。同时相关的领导也要对财务管理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并积极发挥出其应有的能力和作用。
6.结语
关键词: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科学规划
进行财务管理,将企业的经营发展规划进行优化,将企业发展目标与内部财务管理进行有效结合,确保资金高效有序的运转。本文着重介绍了企业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中的问题与措施,以供参考。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研究
1.财务决策中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财务决策过程中,管理者应该将企业的经营发展方向摆正,将项目规划中的具体细节进行有效的拆解,把中间环节中的各项经济事项进行有效的研究。在制造、生产过程中,注意对材料、施工工具等采购的费用的研究,在整体性的建设、生产过程中,能够不断突出较好的经济建设解决方案,将系统性的经济投资筹划进行细化,把握重点注意事项,将容易发生意外事故的重点事项进行有效的分析,加大对重点事项的投资监控力度。
管理者要善于分析和研判企业运行过程中形势的变化,对其中的各项资金投放方向进行有效的判断,增强对经济市场的灵敏观察力度,这样在进行有效的财务决策实施过程中,就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2.财务实施过程中的管理手段
在进行企业财务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将工作事项与资金费用进行结合,把握细节进行有效的投资。并且在资金利用过程中,突出资金周转过程中的重点环节,把企业的生产、制造与价值最大化属性联系在一起。
在经营方面,要对经济市场大环境进行有效的分析,在进行经营过程中,严格按照与客户建立的合同进行经营,对其中的各个凭证、票据及数据严格进行把关,将资金的收入与其中的经营损耗进行对比,把握其中存在的经营盈亏的问题。如果经营亏损较大,将会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所以一定要在经济大环境中找到突破口,使经营秩序趋向稳定。
3.财务结算环节管理实施
在进行财务结算过程中,将经营预测与经济活动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细分,把握重点事项,将实际的经营收支与预期目标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分析,能够将其中的决策失误与经营问题都呈现出来,并使资金在运作及周转环节中存在的细节问题得以呈现。比如,对于员工生产产生的废品率、经营运行过程中的失误进行分析,对浪费的资金具体去向进行研究,通过对经营过程中的各个点进行有效的捕捉,从中发现问题并进行有效的修正和调整,加强对员工参与生产经营的管理力度,把握经营过程中的重点环节,使财务管理水平不断进步,使员工的生产制造技术和企业综合创效能力不断提升。
明晰市场经济的发展,牢固树立经营发展的主要作用及重点,将会计核算与结算统一结合起来,将其中的不足呈现出来,不断加以完善和提高。
二、会计核算重点注意事项探析
1.账户设置与复式记账
根据不同类型的经济经营事项,设置不同的账户,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将经营投资过程中的全部数据进行正确填充,把握经营投资数据的完整性;在进行复试记账过程中,应当把每笔经济收入及支出的来龙去脉进行有效的监督审核,将经济活动与记账标准统一起来,使账簿记录能够清晰反映整个经济活动过程。
2.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登记
正确填制会计凭证,将采购、生产、经营、银行转账等业务进行有效的结合,使其中每一组数据都得到严格的监督;在进行会计账簿的登记过程中,一定要将会计凭证中的数据进行连续性的填写,使账簿中的账目数据能够一目了然。
3.成本计算与财产清查
进行成本计算,就需要将整个经济活动的各个投资事项都进行有效的计算,将重点的经济活动进行细致的检查,根据会计凭证中的各项数据进行正确的审核,将预期成本投资与实际成本进行对照,发现其中的遗漏点与重要问题进行排查监督;在进行财产清查过程中,将固定财产与流动资产同时进行核算,将其中损坏或者被磨损的生产工具进行合理的价值计算,对流动资产在进行经济活动中的重点问题进行突出,使全部资产能够得到一个有效的清查,通过资产与实际经营利润的结合对比,发现自身经济发展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有效的经济经营模式的改革。
4.会计核算的问题研究
对于会计核算核算过程中,出现的账目混乱、经济活动数据不明确、凭证与票据之间的数据不相符等问题,企业应该进行严格的监督,将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的更正,加强财会队伍建设,不断提升会计人员工作水平,客观如实地将经济活动过程中的数据进行记录和反映,同时加强对会计核算细节的严格监督。
三、总结
在进行企业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过程中,一定要对细节问题进行严格的把关,使各项经营活动与会计账目的数据登记统一起来,将其中包含的各项数据的正确性进行有效监督审查,做好细节性的工作,才能使整个经济经营活动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罗俊芳:浅谈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理[J].公用事业财会.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