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影像技术专业实习小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临床医学生完成必要的西医基础理论与诊疗知识学习后进入关键的实习阶段,这个阶段的学习成效决定了医学生能否成功的转型为医生。如何在较短的实习时间内上好实习课,让学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一直都是临床实习教学的关注点。本课题组将现今临床中应用广泛的影像存储及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联合问题学习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为临床医学实习教学提供了先进的教学手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12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学号顺序分为3组,每组40人,在临床医学实习教学中分别实行PACS联合PBL教学、单纯PBL教学和传统临床教学。3组学生在性别比、年龄、学习基础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均由一位非课题组教师统一带教,具有可比性。
2.分组具体方法。(1)PACS联合PBL教学教学组:教师在临床见习过程中通过电脑终端进入医院PACS系统,通过搜索引擎查询患者信息,在读片之前现查询临床医生开出的电子申请单,了解该患者的基本信息及做该检查的目的,然后在专用显示屏上进行读片,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操作系统调节图像的大小、灰度、摆放位置、测量相关参数、做后处理等等。全方位地进行阅片,需要补充病史或者其他检查信息的,让学生对患者进行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然后进行讨论、答疑。(2)单纯PBL教学组:学生对精心准备的临床患者进行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形成初步诊断及治疗方案,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患者信息的梳理,最后进行问题的解答及总结;(3)传统临床教学组:教师围绕学生,针对患者的相关临床信息进行教学,让问题解决为学科知识服务。
3.研究方法。采用台湾中山医学院PBL双向学习评价表,PACS联合PBL教学组和单纯PBL教学组每次课后均予填写,传统教学组不参与,序号1~6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序号7~10是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设满分100分,详见表 1。对每一位同学在外科实习结束时予出科考,采用考教分离实施单盲,分别从标准化病人(SP)考核、病例影像分析2个方面进行考核,每个考核点各设满分50分。三项考核指标满分共计200分。
4.统计学方法。全部研究数据均录入计算机,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以P
二、结果
本研究3个组参与学生共120人。所有受试者均参加评估和考试,成绩有效。
在教师对学生的PBL学习评价中,PACS联合PBL教学组在发现教案重要事实资料的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等方面优于单纯PBL教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三、讨论
1.目前国内现状研究
国内传统医学教学缺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自主学习能力,实习阶段传统医学教学包括课堂教学、见习教学及实习教学。实习教学主要为实习生参加科室的日常工作,也包含参加科室业务学习、小讲课、病例讨论、教学查房等。虽然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工作者对讲授法进行了不断的改良和充实,加入了自学、讨论、小结等多种方法, 但在临床医学实习中仍存在以下问题:(1)实习时间短(一般为2周、与理论课间隔时间长);(2)临床实践操作少;(3)思维能力培训欠缺;(4)与患者沟通能力欠缺;(5)对于带教者而言,由于繁忙的日常工作,也增加了临床带教的难度;(6)学生仍是被动地发表意见,缺乏互动及讨论,久而久之,学生学习兴趣及自主学习能力下降。同时,客观层面上,作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非常关注的问题, 同时也是毕业生质量最重要、最直接、最客观的反应的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近两年通过率较前降低,用人单位也建议学校加强学生医师资格理论考试和技能考试相关内容方面的教学和培训。因此,如何在临床医学实习中做好教学工作及提高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2.PACS联合PBL在临床医学实习教学中的优势
PBL教学模式是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新方法,近年来已逐渐成为高等医学教育的主流模式之一,它是把学习的过程放置到复杂、有意义的真实问题情境之中,通过教师适当引导,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合作来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将学习目标知识蕴含在问题的构建、讨论、解决的过程之中[1,2]。在这过程之中也训练了学生多项技能,包括: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技能;文献检索的技能;批判性应用信息的技能;团队合作的技能;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自主学习和教育同伴的技能等。同时,PBL教学模式也需要很好的教学资料和病例,在临床医学理论学习阶段广泛实施有困难,但进入实习阶段后,学生几乎在每个轮转科室都有很好的教学资料和病例,比如发展迅速的医学影像学,其包括影像诊断学和介入放射学两大部分,涵盖X线、CT、磁共振成像(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超声(US)、核医学及介入等亚专业,这些都是建立在图像的基础上用于临床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均很强的应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实用性很强,可沟通理论课和见习课的桥梁课,是一名合格临床医生的必备技能。因此,联合PACS的PBL教学方法在临床医学实习阶段中是更好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实质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选取有代表性的病例,设置相关问题,组织学生分析、讨论、研究,教师不直接展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只起导向作用,强调教与学相结合,促进了学生对影像学理性的认识,养成自己会发现问题、系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4-6],着重培养大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及优秀的素质,最终达到自己寻找知识和创造知识的本领。
3.教学改革成效分析
在本次的研究中,从PACS联合PBL教学组和单纯PBL教学组的PBL双向学习评价表比^分析中可以得出结论,两组在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临床知识的掌握情况、熟悉网络信息或循证医学搜寻、口头表达清楚易懂等个人素质及基础方面没有差异,进一步增加了研究的客观性,但PACS联合PBL教学组的学生在教案重要事实资料的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和SP考核、病例影像分析成绩都比纯PBL教学组有明显的优势。由此可以看出,临床医学实习教学中应用新的PACS联合PBL教学能够明显提高学生的临床分析能力。如果简单从应试教育的角度来看,PACS联合PBL教学法比单纯PBL教学和传统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对书本知识的初步掌握,加深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出好成绩。同时该研究也存在相应的不足,比如样本量较少,调查的范围相对较小,评估和考核的内容不够全面,所以还需进一步研究。
总之,通过PACS联合PBL在临床医学实习教学中作用的研究,完善知识结构,注重能力和素质培养,整合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等多方面的研究与实践,不断探索高等临床医学教育的新途径,培养不但具有扎实的西医基础理论与诊疗知识,而且具有较为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的高质量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Preeti B, Ashish A, Shriram G. 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improve learning outcomes in medical teaching [J]. J Clin Diagn Res, 2013, 7(12): 2896-2897.
[2] 胡青,张高岳,楼国光,等.电子病历结合PBL教学在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40(7):575-578.
[3] 陈 柱,马 聪,肖恩华,等.医学影像学见习应用PACS教学法与传统读片教学法的对比研究[J].医学与哲学,2014,35(495):86-88.
[4] 宋 段.PACS系统在医学影像教学中的应用优势[J].赤峰学院学报,2015,31(1):185-186.
[5] 闵卫利,赵 阳,单昌友,等.PACS影像系统与PBL、CBL教学在肿瘤临床教学中联合应用的价值[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28(6):673-676.
[6] 董婷,杨文明,汪瀚,等.PBL联合“典型病案导入式”教学在Wilson病教学中的应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3(12):1112-1114.
BME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发展非侵入式的诊断技术用于治疗和诊断疾病。生物医学影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对结构与功能进行诊断的非侵入式技术。现在,生物医学影像学已成为现代化医院的主要标志之一,它是临床研究的一种主要工具,也是医院开展新技术、新业务的重要基础。生物医学影像学是如此的重要,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NIH)在20世纪初就改变了它们传统的疾病和器官的机构模式,建立了国立生物医学影像学与生物工程学研究院(NationalInstituteofBiomedicalImagingandBioengineering,NIBIB)。而在我国国家基金的医学科学三处,影像医学不再是BME中的一个分支,而是被放到与BME同等的地位。美国最近开展的一项被认为可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相媲美的脑科学研究计划,正是生物医学影像学在神经科学领域的巨大应用。根据美国劳工部的统计显示,BME专业是美国就业领域中需求增长最快的专业,从2010年到2018年预计有72%的增长,而生物医学影像学又是BME中增长最快的领域。
生物医学影像学随时间在飞速地发展,被广泛应用在临床和基本生理和生物学的研究之中。大量的新发明出现在生物医学影像领域,被用于创建新的影像模式;提高图像的空间与时间分辨率与对比度;提供更为方便使用的影像数据分析和可视化;进行远程医疗等。生物医学影像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的飞速发展不仅需要优秀的生物医学影像从业人员,也对生物医学影像的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和全新的挑战。如何提高生物医学影像人才队伍的综合水平,已迫在眉睫。
二、生物医学影像学教育
1.生物医学影像学从业者的变化
现代化的大型生物医学影像设备是集物理、材料、机械、电子、计算机、自动化、网络等多种技术于一体的精密仪器。它的操作、维护和保养均十分复杂,对操作者的素质要求比较高。数十年前,大型生物医学影像设备的从业者是一些受过医学图像培训的物理学家。随后,这项工作主要由本科物理专业、研究生医学物理专业的毕业生充当。而在今天,大型生物医学影像设备的操作者主要来自于BME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BME的教育由于融合了物理科学、工程方法和技术以及生物医学,使得BME专业的毕业生极为适合生物医学影像学方面的工作。生物医学影像学从业者的变化给人们提出了三个教育中的问题:是否所有的BME学生都需要对生物医学成像有一些基本的了解和认识?BME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生物医学影像学知识?如何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设计及使用成像系统?
2.生物医学影像学的知识结构和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生物医学影像学的知识来自于多个学科领域,包括电气工程学、机械工程学、生物物理学、数学、物理学、材料科学、生物学等。生物医学影像学需要具备基本能量物理、辐射、辐射能量与物质的交互、硬件设计与实现、数据收集、分析和可视化、组织器官基于图像的建模、数学变换、信号和图像处理、软件工程、信息论以及高性能计算等多方面的知识。由于生物医学影像学在BME教育中的重要性,BME的学生即使未来不从事相关的工作,他也应该学习生物医学成像和生物医学图像处理的基础课程。他们应该理解常用图像模式的基本成像原理和它们的优缺点,如何进行基本的图像分析与处理,常用模态图像的基本解释等。而未来准备从事相关工作的BME学生,则应该选择一到两种影像模式,围绕它们的具体应用进行更深入的学习与研究。
3.生物医学影像学教育中存在的挑战
在生物医学影像学教育中,存在着一些挑战阻碍着高质量的生物医学影像学教育。这些挑战包括有限的动手实践、教科书中的知识老化等。生物医学影像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原理与应用紧密结合的学科,实践教育可以使学生快速有效地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节省时间,提高授课的效率。医疗机构对生物医学影像专业大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必须提高医学影像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而在生物医学影像学教育中,使用实际影像设备进行教育,往往由于安全问题和成本高而变得不可行。例如,小型x-射线管和在影像中使用的放射线核素在成本上是可行的,但它们所释放的电离辐射对人体存在安全危害,不适合在高校课堂中使用。如果不考虑安全问题,会发现一台基础的磁共振设备就需要数十万元,而且后期也存在着大量的维护费用,往往不是高校的教育经费可以承担的。当前,在医院的放射科、影像科等科室中,现代化的大型生物医学影像设备被广泛地采用。而在大学的实体教学中,学生却往往没有机会接触这些设备,这就造成了教学与实践环节的脱节。另外,生物医学影像学是一个高速发展的领域,每隔五到十年都会有较重大的突破。而在教学中教材的建设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一本教材往往需要数年才能成形,这就导致了有时教科书和其他教育资源还没出版就有些过时了。
4.生物医学影像学教育中的资源
在生物医学影像学教育中,网络可以为学生与教师提供了一个开放、共享与实时的资源平台,大量的不同影像模式和针对不同的生物医学应用的影像被放在网络上共享,这就使得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图像形成的方式和认识如何根据工程和科学的需要生成图像,从而将抽象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一个在线的超声波教程被证明在帮助BME学生学习超声波的基本知识上比常规教程更为有效。当前,在课堂中使用真正的成像设备是有一定难度的,而影像设备模拟器则是课堂学习一种非常有用的辅助手段。仿真大脑数据库可以根据磁共振设备扫描参数的不同生成T1、T2以及PD模式的大脑磁共振图像。美国的MedSim公司也直接提供了超声图像仿真仪用于实体仿真。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实验室、实习基地、模拟器、网络资源等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提供给学生一些重要的电子资源,便于学生课外自学,巩固知识,巩固基础性、实用性、稳定性的实践教学资源。根据教育技术的发展,对教学方式、内容与手段等进行改革。从过去的以教师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应用与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积极引导的方式转变,构建良好的学习与交互平台,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高级思维的能力,广泛而深入地参与到教学过程。
5.生物医学影像学教育中的教学方法的改进
生物医学影像学的教学不再是以课堂灌输为主,传统的教学模式必然会导致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它的改革势在必行。如何高质量地完成现代医学影像学的教学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学科的迅速发展与实际应用的需求产生导致生物医学影像学技术也不断创新,新的理论、新的方法被应用于生物医学影像学领域,如多模态成像系统的出现,从解剖图像到功能图像,从宏观的组织结构影像到微观的分子影像,成像技术与手段不断更新等。随之,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生物医学影像处理方法,包括图像的融合、三维图像分割、图像动态跟踪、分子影像分析等。教师的科研方向及课题都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采用的理论与方法较新。教师可结合具体的项目,实施“产学研”结合,根据所在领域的国内外研究动态,以专题讨论或穿插于课堂教学的方式,及时跟踪学科发展动态,将最新的知识与先进技术介绍给学生,使其掌握本学科最前沿的学术思想与专业知识。此外,宜结合国内外医学影像乃至生物医学工程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分析国内相关技术水平与差距,使学生能从宏观上把握学科知识与相关产业发展情况。
三、小结
见习时间:xx.8.15-8.30
这个暑假的到来,意味着我完成了大三的学业。接下来的2年中有半年在学习临床理论课程,剩余的时间都要到医院学习。为了我们的职业素质的培养和临床技能的掌握,学校组织我们去医院完成必要的临床见习实践活动。作为一名临床专业的医学生,这是我的第二次社会实践。在对各个科室进行权衡后,我决定去附属医院儿科,在掌握了部分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亲身走进患儿,运用基本诊断技术和检查方法,以理论指导实践,由实践巩固和纠正理论的空缺和不足,并找出自己的不足,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增添动力!
在儿科见习的日子,我除了观察学习医护人员的日常工作,同带教老师一起查房外,每天查房之前都会整理好老师的管床病历,比如贴检验报告单等,并且填写住院志、风险预警评估、录入医嘱、写出院小结及病案首页等,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却处处都蕴藏着学问。下面我将就一天的工作情况来阐述我的心得体会。
查房前:
医院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每位医护人员都要遵守,包括进修、实习、见习医生。所以我一般都会在7点半到科室。见习第一天,我记住了老师的管床号码,所以以后每天早上第一件事是帮老师把病历拿到办公室,可能有前一天的检验报告单,我需要按顺序粘贴好;有新入院病人的话要整理好病历夹的顺序(儿科病例一般顺序是:长期医嘱-临时医嘱-住院志-首次病程记录-会诊单-特殊检验报告单-影像资料-护理方面资料-住院证和医患沟通记录单等),并且要注意需要填写的位置是否已填写。第二件事是交班。先由昨夜护理值班人员交代患者情况,再由值班医生汇报特殊情况的患儿。之后是医生准备东西和病例查房。
查房时:
各一线医生即随主任或上级医师查房,了解病人情况,聆听病人主诉,对病人进行必要检查。对于儿科的病人,任何检查都需要患儿的密切配合,有时需要多名医护人员协助,所以动作一定要轻柔,敏捷。在言语方面,必须亲和友善,不能命令不能冷淡,要与病人及其家属如亲人一般耐心询问。我见到的儿科医生从来都是和蔼可亲的对待每一位患儿,从来都没有一丝抱怨,即便有时候小孩子撒尿到身上,也没有生气。在查房的过程中,我不仅要观察患儿的体征,还要聆听老师的问诊技巧和医嘱内容,这是一个不太容易掌握的内容。在见习的日子里,我没有很好地学到,以后要注意加强学习。不过我也亲眼目睹了川崎病的典型临床表现:发热5天以上,草莓舌,指(趾)端脱皮等,以及手足口病患儿表现出的离心性皮疹,这些都使我对疾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查房后:
查房完毕,第一件事,各个医师根据自己病人的当天情况记录查房记录和医治方案。查房后,有的患儿需要继续观察治疗,有的患儿病情好转,可以办理出院。如果老师比较忙的话,我就可以帮老师填写出院小结和病案首页,这些虽然不难,但也需要注意很多细节,我总是忘记核对病人的基本信息,这是很不好的习惯,要注意改正。第二件事,是收新病人,这是值班的工作。我跟着老师,老师了解完现病史后,患儿基本情况就交给我了。这项工作其实也有一定挑战性,比如家属心情不好,你言语就更要谨慎,再比如你听不懂xx话,也是比较难堪的。不过总体而言,结果都还好。
在儿科,老师还告诉我,收治病人的基本步骤(问诊-填写首次病程记录和住院志-风险预警评估-诊疗过程-出院等)和传染病的疫情上报问题,都是我收获颇多。虽然时间不长,但是我知道科室的工作程序,了解了一些常见病的诊疗,提高了做事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做一名医生不容易,当一名好医生更不易。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将继续以理论指导实践,实践补充理论,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好医生。
关键词:集装箱;配载;信息化;教学设计
1前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加速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推进现代化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实践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在以往的教学基础上,对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港口物流管理专业的《集装箱码头业务操作》课程进行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实践,利用信息化手段再现和模拟集装箱码头工作场景,提高学生码头业务操作技能。对高职港口航运类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教学整体分析
《集装箱码头业务操作》课程是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港口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本门课程使用的教材是“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码头业务操作实训》。“集装箱船舶配载”是本课程第四模块“集装箱码头出口装船操作”中的第三个子任务,共计6课时。在以往的教学中,流程化的教学过于抽象,学生难以理解集装箱船舶配载的要求;手工绘制船舶配载图效率低下,返工率高;码头企业现场机械较多,危险系数高,考虑到学生的人身安全难以大范围的实现工作场所的学习。
2.1设计依据及理念
依据成果导向设计的理念和“做中学、做中教”的原则,针对集装箱船舶配载的知识点,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解决以往教学过程中存在企业实地学习困难,手工绘制船舶配载图效率低下,难以突出教学重难点的问题。学生可以在集装箱码头管理实训系统和3D仿真系统中直观地看到自己配载设计的成果。
2.2学情分析
《集装箱码头业务操作》课程开设在高职二年级第二学期.
2.3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学生认知规律与人才需求分析,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确定教学目标。
2.4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学实际和岗位需求,确定课程的重难点。
2.5教学策略
为了能够较好地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我们采用了信息化环境下的情境导入、任务驱动、上机操作、角色扮演、虚拟仿真体验等教学方法,综合运用QQ&微信公众号、动画视频、集装箱码头管理实训系统、3D仿真系统4种信息化手段来完成教学过程。
3教学过程设计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专业技能形成规律,以集装箱配载为主线,将6学时的教学活动依次设计为课前准备、课程导入0.5课时、课中导学4课时、3D仿真1课时、考核评价0.5课时、课后提升6个环节。
3.1课前准备
提前课堂教学一周,教师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课前任务,分享近年来由于配载不合理导致的集装箱船舶侧倾、沉没等灾难性新闻。这一教学过程有助于学生提前了解集装箱船舶配载的相关案例,认识到配载的重要性,对本次教学单元的内容有所准备。
3.2课程导入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观看集装箱船舶配载的3D动画视频,了解什么是集装箱船舶配载。然后,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配载,比如全家出行时车辆后备箱应该如何放置五个大小不一的行李箱,从而引出集装箱船舶配载的含义。最后,带领学生复习巩固集装箱船舶结构的相关知识。这一教学过程中,微视频导入的方式容易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且微视频中的3D画面逼真,仿真的机械设备迎合90后学生的喜好。
3.3课中导学
首先,教师以任务驱动法任务书,现有一艘船舶沿着“西江航线”从珠海高栏港开至广西梧州港,有8个整箱的格力空调出口,有2个箱的冷冻海鲜出口,其中,6个20英尺普通集装箱装载空调体积20m3,净重20t,2个40英尺超高集装箱装载空调体积45m3,净重45t,2个冷藏箱装载冷冻海鲜40m3,净重40t。要求将这10个集装箱进行合理配载;然后指导学生使用烟台华东电子开发的集装箱码头管理实训系统完成集装箱船舶的初次配载操作,按照船舶贝位顺序,把十个重箱配载到船舶箱位上;初配结束后若有不合理现象,系统会给出提示,如20英尺箱不能放在40英尺箱位上,特殊箱不能配载在普通箱的箱位上,杠杆平衡状态可看出船舶受力是否均匀;根据学生的初配结果,教师讲解配载基本原则:上轻下重,下强上弱;特殊箱应配于甲板外侧便于抛货;同一卸货港箱量不宜过分集中等;接着QQ视频连线企业专家,使用企业真实配载软件guider视频答疑并讲解本次教学的重难点;最后指导学生再次进入系统对初次配载的不合理现象作出调整,最终导出配载图。
3.43D仿真
现场指导学生进入3D仿真系统虚拟的码头环境,以配载员、拖车司机、龙门吊司机、桥吊司机等角色共同完成集装箱出口配载装船的操作。这一教学过程使学生身临其境,真实呈现了集装箱船舶配载的实际场景和流程,解决了教学过程抽象、难以理解等问题,提高了学习效果;使学生以配载员的身份,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轻松掌握配载原则,提升了学习兴趣。
3.5考核评价
学生查看集装箱码头管理实训系统中自己的成绩,找出扣分原因并总结问题。教师根据学生成绩,点评学生成果及工作过程,重点强调出现的错误及解决措施。这一教学过程通过教师点评强化学生的记忆,再次巩固知识和技能点,且系统评分高效客观。
3.6课后提升
教师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本次教学单元的课后小结、集装箱港口相关资讯等。这一教学过程有利于全方位和系统的回顾教学内容,进行更加深刻、创新的反思和探究,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使用微信公众号推送课后小结及资讯,方便知识在朋友圈的传播和交流。
4结论
【摘要】我国口腔医学专业在向纵深、跨学科、专业化发展,但专业人才培养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表现在实践内容较少、涉及的口腔医学知识与技能与临床关联较弱,培养模式也非常的落后,仍然以课堂教学、理论教学为主,跨学科教学明显不足,培养的质量差强人意。口腔医学人才存在巨大的供需矛盾,这就要求口腔医学专业需要培养绝对数量更大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口腔医学专业;教学现状;职业发展;大学生就业
作者:刘腾达(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护理系,浙江杭州310000)
1口腔医学专业的发展现状
口腔医学专业与其他绝大多数医学科一样向纵深、跨学科、专业化发展,包括口腔颌面外科、口腔美容医学、口腔保健、口腔内科、口腔医学技术科等。在我国口腔医学科发展历史较晚,但是发展速度非常快,绝大多数的医学院校、涉医院校都开设了口腔医学相关专业。每年为我国输送口腔医学专业人才2万名左右,这一数字仍然在逐年上升。从专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国内的口腔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仍然遵循传统的医学培养模式,以5年制为主。教学的目标、内容尚不成熟,但教育部初步明确了口腔医学专业领域的基础课程,各个院校都会根据学校的教学目标、教学资源灵活的增加相应的课程。
目前国内针对口腔医学专业的培养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实践内容较少、涉及的口腔医学知识与技能与临床关联较弱,学习的理论知识、技能都相对落后,无法跟上当前的口腔医学前沿领域。如针对口腔畸形的矫正中矫治器,学习的内容仍然以弓丝矫治器为主,涉及了隐性矫治器内容较少。又如对于牙根填充治疗,目前广泛的应用根尖显微镜、超声预备技术,而教材上涉及的内容较少。口腔医学科所使用的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快,而教材的编写耗时长、使用时间长,有时专业学生学习的知识已非常落后,与临床实际脱节[1]。
除此之外,当前我国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非常的落后,仍然以课堂教学、理论教学为主,受限于实践资源不足,实践课程非常少,如对于种植牙冠的制作,完全理论课程是不可取的。口腔医学专业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治疗效果也往往容易受到医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影响。学生实践经验少,在参加实习后,能够进行的实习操作也少,从开始学习,到能够独立的完成治疗需要较长的时间,可以说培养一名合格的口腔医学专业人才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2]。
2口腔医学专业的发展前景
口腔医学人才存在巨大的供需矛盾,中国人群对口腔保健的需求增长迅速,存在巨大的口腔医学专业人才缺口,我国口腔医学专业医护人员的密度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在发达国家许多居民都有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保健治疗都习惯,而在我国尽管定期检查率较低,但是绝对数量在飞速增长。我国常见的口腔疾病就诊率并不高,如龋齿、口腔溃疡、牙龈出血、牙列不齐等,但在未来,这些疾病就诊率将有很大的提升。这就要求口腔医学专业需要培养绝对数量更大的专业人才。
当前,我国口腔医学专业人才的去向仍然以与医疗机构签订合同为主,约占80%以上,口腔医学专业的人才流失率相对较低,但取向比较集中,自行创业者较少,但从绝对数来看,私人口腔诊所增长非常迅速[3]。在一线城市,几乎每个社区都拥有口腔私人门诊,但这仍然无法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口腔医学专业天然上具有保健属性,扎根于基层非常必要。这就要求口腔医学专业需要明确培养的目标,重视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口腔保健能力,如龋齿筛查以及窝沟封闭治疗、基本拔牙治疗、普通牙周病治疗、口腔黏膜疾病诊治、转诊等,能够评估治疗的需求、风险。如对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拔牙对象,基层医院治疗风险高,往往需要转诊,这就要求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时,需要重视口腔治疗风险评估能力、沟通能力培养。
3社会大众对口腔医学的认识
社会大众对于口腔医学的认识仍然是非常片面的,一知半解的,有口腔医学专业就诊经历的对象,往往认为口腔医学就仅仅包含就诊方面的工作,如有拔牙经验的对象,往往认为口腔医学是治疗牙病的专业,口腔溃疡就诊的对象认为口腔医学科是治疗口腔黏膜疾病为主的专业。实际上口腔医学科是一门跨专业的学科,涉及内科、公共卫生、社会心理、微生物、免疫学、影像学、医学技术、医学材料、药学等学科,服务内容包括口腔黏膜病变治疗、牙髓牙体疾病治疗、牙齿美容、口腔颌面畸形矫治、义齿种植等领域。许多人出现口腔方面的问题后,往往不知晓是否到口腔科就诊。
社会大众对于私人口腔门诊的态度往往并不友好,私人门诊往往被贴上不正规、昂贵、不安全的标签,实际上一方面我国对私人口腔诊所的管理特别是服务质量的管理存在明显的不足,另外一方面私人口腔门诊确实存在价格相对昂贵问题,这与私人门诊经营成本相对更高有关。
4小结
我国口腔医学专业发展迅速,但是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专业毕业生流向也开始发生显著变化,流向私人机构的比重明显上升。在今后需要重视教学的目标改革,重视校企合作,为学生增加更多的实践机会,重视培养跨学科专业人才,重视培养基层口腔保健人才。
参考文献
摘 要:本文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对中职有机化学教学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提出构建与中职学校相适应的教学体系,密切校企协作,探索具有中职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中职 有机化学 教学改革
医药产业一直是国家和苏州市规划发展的重点产业。2013年的统计报告显示,医药产业已成为苏州市经济新的增长点和重要的经济支撑。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必然带来人才需求的增长。为了与经济建设的发展相适应,同时与苏州市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相适应,笔者在学院的领导下,在有机化学教学实践中,在课程体系、教材、教学方法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课程改革起步阶段存在的问题
中职药剂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药剂专业技术,具有从事医药工程岗位工作的操作能力,能够适应生产、经营、管理一线要求的技能型、操作型初级专业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的主要问题有三个。
一是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的课程改革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理实一体化教学工作还不够成熟,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改进。二是实验、实训条件与生产企业有一定差距,设备类型及先进性均需进一步完善。三是该专业师资不足,专业教师职称结构失衡,青年教师中具备生产实践经验的较少,双师型教师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二、有机化学专业课改措施
从2013年至今,笔者学校对有机化学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采取了以下六点改进措施,力求通过课程改革,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1.以“够用”为度,增加实用的教学内容,减少不必要的理论知识
笔者学校根据课改“16字方针”(德育为先、因材施教、贴近企业、突出能力),在专业课程大纲、教学目标及专业课校本教材的选用上首先进行改革。专业课程大纲设置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委员会的作用,通过广泛调研,使开设的课程能满足企业岗位知识、技能的要求,又使学生具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经过两年的摸索,将有机化学课程内容分为四大块:基础内容,专业相关内容,人文和社会科学相关内容,实验及实践内容。
教材是组织教学的基本依据,没有创新的教材,要实现教学内容的创新会困难重重。传统教材有严重本科化的痕迹,对技校学生来说知识太难、太深,内容太多。学生拿着厚厚的教材一筹莫展,严重影响了学习的兴趣,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在课程改革中,笔者学校对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够用”为度,减少不必要的理论知识,将学习内容更为实用作为目标。在实践中,通过校本教材逐步实现这一目标。校本教材中精简和更新了教学内容,进行了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整合,按照内容少而精、增加学生自主性的原则,根据课程的特点,在精、新、易懂上做文章。还以实施实验选修和设计为切入点,推动教学改革,完善以技能培养为主线的课程结构。
2.增加实践性课程,减少理论授课时间
实验室对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笔者学校加大了对专业实验室教学设备的硬件投入,使实验教学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
在教学计划上,增加了实验的时间,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培训。同时建立开放型实验室,增加学生在时间上的自由度,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学生“以我为主”,在教师引导下积极进行调查研究,查阅文献、制订方案、动手设计或实验、分析总结等,提高了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增加企业实践的机会,减小学生和企业的距离
课改的方向是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其中专业岗位技能是学生应当具备的关键能力之一,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就业,也关系到企业对学校培养对象的认同和社会对学校的认同。笔者所在专业的学生主要安排在市内的医药生产和销售等单位进行生产实习。企业实习让学生认识药剂专业的行业概况,初步了解处理流程,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扩大知识视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习期间感受企业氛围,处理好人际关系,为学生踏入社会奠定基础。
4.增加考核的方式,避免“一卷定终身”
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突出“以能力为本位”的教改思路。改变传统评价方式,对学生考核采取以能力为主的多方位综合评价。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培养机制和考核体系,采取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方式。
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中职生,其教育应是就业教育,而不是应试教育。所以笔者认为考试不应该把考查学生的记忆力作为重点,而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实际应用能力为指向。针对学生考试搞突击的局面,笔者学校在课改过程中将考核形式多样化,用开卷考、口试、实验操作考试、调查报告或小论文代替传统考试。多样的考试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改变学习方法,让他们真正理解、掌握、运用书中的知识;同时便于老师在命题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试题的灵活性,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研究能力。
5.增强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将传授知识与创造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教师的教学方法应根据对象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等。这些方法的实质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突破惯性思维的束缚,启发学生自觉运用创造性思维等思维方式去探索新的理论和形成新的概念。
笔者学校积极探索项目课程下的理实一体化、模块化教学工作。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把形象性与生动性、科学性与启发性有机结合,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学生通过教学环节,形象、直观地理解所学到的课程知识,拉近与知识的距离,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
6.采用新的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
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是课程改革与建设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网络时代,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是课程建设现代化的标志。笔者学校教师改变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传统教学方式,合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例如多媒体等教学课件,增强教学内容的形象化和直观化,克服时空限制,因材施教,使知识、信息迅速传播,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在指导学生完成作业的同时,教师还可向学生介绍校内外相关的网络资源,作为该课程教学的参考资料,包括电子书籍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学生的实验环节中,笔者学校充分运用视频影像,把学生的操作拍成视频,让学生观看,查找自己的不足,加深印象,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小结
两年来,笔者学校以教师能力提升、课程设置、校本教材编写、课程评价体系构建、实训实验能力提升、学生能力培养为重点,夯实专业发展基础,使人才的培养既具有鲜明特色,又方向明确。为了更好地推进教学改革,今后笔者学校还将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
一是采用多种形式强化教师的实践能力,真正建立一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这是今后教学建设的核心内容。二是以有机化学项目为模式,开发技术实训项目,增加仿真的实训场所,使学生在学校就能见到技术现场情景,摸到技术现场设备。三是在由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以建设精品课程为目标进行课程建设。
参考文献:
[1]高红武,王资,王宜明等.高职高专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4).
[2]李金成.环境工程专业实习改革初探[J].中国冶金教育,2002(2).
1.我院继续医学教育的现状
我院是一所高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具备较完善的教学设施,丰富的教师资源,承担十余所高等院校临床、护理、药学、检验、影像等专业的教学与实习,以及科研任务。近年来,我们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开展了各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近百项,涵盖21个专科门类。平均每年开展40余次院内学术讲座,年均受训人员万余人次,2008年,我院又购置好医生继教管理系统一套,鉴于医护人员工作的阵地性、连续性等特点,鼓励各专业、各科室有选择性、针对性的独立开展小型继教活动,科教科深入各科室、现场监控、考核、刷卡,取得良好效果。初步形成了开放式、交互式、多功能、层次分明、纵横交错的继续医学教育体系。
2.开展继续医学教育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一些人对学习的认识不足,认为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只与执业注册、职称晋升有关。某些已晋升正高级职称或不再想晋升的人员,对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学习热情不高,以混学分为目的,未能达到学习的效果,有违于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初衷。
2.2工学矛盾
由于医院医疗任务日益繁重,人员定编定岗,医务人员工作的特殊性(连续性、阵地性),很难抽出时间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影响了继续医学教育的效果。
2.3供需矛盾
大多数的继教活动班是建立在新技术、新知识、新进展的基础上的,主要是面向中高级技术人员,而对于面向占医院大多数的初级技术人员的继教活动班相对较少,造成了有人学分特别多、有人学分积累不够的现象。
2.4继教活动的偏向性
由于参加学术活动、等途径获得类学分比科研立项、成果获奖等获得类学分要容易得多,故大多数人都选择参加学术活动、作为获取II类学分的主要方式。
极少一部分人通过诸如科研立项、成果、大查房、病例讨论来获得相应的学分。不能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
3.医院继续医学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3.1领导重视 体制健全
我院始终重视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始终把继续医学教育作为医院长远发展的重中之重,始终认为继续医学教育是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医院先后成立了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在医院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设立继续医学教育专项资金,转发了卫生部、卫生厅关于对继教工作的相关文件,并结合自身情况建立健全了一套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体制。
3.2广泛宣传 营造氛围
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是一项连续性的工作,医院坚持广泛宣传不停顿,人人领会文件精神的原则,借助一切平台宣传继教的相关规定、文件精神,在全院范围内营造出良好学习的氛围,繁荣了医院的学术气息。
3.3层次分明 统筹兼顾
根据科室内部每人的发展方向和继教目标不一致,根据特尔非法区别职称制定出立体的、标准的、行之有效的考核体系,高级人员主要的考核指标是科研、成果、大查房、新技术新进展、申报及参加省级以上的继教项目等,中级人员的主要考核指标是论文、病例讨论、新技术新项目开展、专业进修、申报及参加市级及以上继教项目等,初级人员完成住院医师培训的培训和考核内容、在职学历教育、远程教育等,科室根据情况上报继教计划,医院根据标准统一考核,达到了有针对性的继续医学教育的效果,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显著地效益。
3.4灵活多样 效率优先
由于医务人员工作的阵地性和连续性,获得外出参加学习的机会很少,医院根据这一特点,积极鼓励各科室开展面向本专业的有针对性、实用性的继教讲座,科教科利用好医生的继教管理系统现场考勤、考核、刷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医院鼓励开展各种形式的远程教育,既有医院组织的大型的远程学习,也有个体针对性的远程学习,远程教育的开展大大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水平。
3.5管理科学 保障有力
科教科作为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主管部门,始终秉承热情服务、人性管理、严格控制的方针,密切联系省厅科教处、继教办的主管部门,积极学习先进的继续医学教育管理方法,不断完善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的细节, 使得我院继续医学教育保持有好有快的发展。
体育舞蹈是融体育与艺术于一体的一项新兴体育运动,是健与美的有机结合,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健身娱乐价值,深受高职院校学生的喜爱。本文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校开展体育舞蹈教学的必要性,然后针对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方法展开研究,以期能促进该体育项目在高职院校的推广与普及。
关键词:
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
在当下高职院校需要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同时,也不可忽略对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体育舞蹈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个人气质,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个人体魄、强健身心。而教师如何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发挥最大的教学作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是教师当前最应考虑的问题。
1高职院校开展体育舞蹈教学的必要性
1.1素质教育的需要:一直以来,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中,都缺乏体育和艺术相结合的课程形式,只有单纯的体育课和艺术鉴赏课,体育舞蹈课刚好填补了这项空白,将体育和艺术完美融合,在培养学生的审美体系的同时,也让学生得到了体育锻炼,使青年人散发着青春的活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正是素质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
1.2满足学生身体健康的需要: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任务较重,很多时候疏于锻炼身体,导致体能下降。体育舞蹈根据人体的生理特点和人体构造,在音乐这种艺术形式的配合下,通过不同的动作组合,舒展身体的各个部位,根据不同的人群设计不同的难度,使学生的身体各项机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尤其学生正处在成长期,有规划的进行体育舞蹈学习,对缓解大脑疲劳,促进身体机能代谢大有裨益。
1.3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实验表明,经过体育舞蹈的学习,学习者在人际关系、心理素质、精神状态方面有明显改善。因为体育舞蹈具有观赏性和表演性,因此,进行体育舞蹈的学习可以帮助内心怯懦者在大众面前展示自己,锻炼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克服心理障碍。在领略艺术魅力的同时,提高了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2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研究
2.1调整教学大纲与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应该以实用性为主,让其充分满足社会的实用性需求,其中体育舞蹈的培养实质上不仅可以达到强健学生体魄,也让学生在个人综合素质上更进一步。因此,在体育舞蹈教学中要与普通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相区别。高职院校的体育舞蹈课程安排应该围绕培养社会适用性人才为主的目标来开展,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在课程安排中应该增加更多的审美元素、新的舞蹈技艺、新的方法与理念。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目标,对课程整改加大整合力度,提升课程安排的实用性,从而满足能力与素质的双重培养要求。在课程安排上,要处理好体育舞蹈教学全面与精华比例关系,让学生对体育舞蹈有全面基本了解的情况下,进行实用性的精华课程安排,避免一刀切的全面灌输,应该有选择性的挑选学生参与热情高,同时实用性强的体育舞蹈教学。
2.2教学方式现代化:在现代化教学背景下,教学技术的升级已经应用到各项课程中,而舞蹈教学的手段应该跟随时展的需要进行多元化、现代化的发展。在艺术鉴赏等教材教学中多使用多媒体视频教学资料,让学生尽可能的懂得实习剧目,对舞蹈作品进行有效的欣赏和分析,课程教学中可以充分的利用现代化的影像展示设备运用,让学生们有机会赏析到全球的优秀舞蹈作品,同时在艺术实践中进行灵活运用。在课堂中进行小结时,还可以针对经典动作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让学生对其动作运用准确的语言来进行名称、规格与要领的表达,同时对于动作容易发生的错误与纠正的办法进行自我分析。这种教学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达到一定的教学深度,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能力,同时为后续的课程教学做好基础准备。
2.3加强教学实践:体育舞蹈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艺术实践。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对舞蹈知识的学习进行节目的自行编排,然后加入教师针对性指导,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创造力和学习热情,同时加强了学生对于理论学习和技艺的实际运用能力。在舞蹈教学中,除了进行校内的实践、观摩、学习等目标的完成,也可以提升教学的实习力度,将学生的舞蹈教学成果走出学校,在广阔的社会中去操作锻炼。同时也可以开展合作模式的运用,例如班级、小组、学校之间的展开合作,来加强舞蹈学习的提升和实用性。当然合作的方式要根据学生的舞蹈能力、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地选择。
2.4加强教师队伍能力:教师队伍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体育舞蹈教学的课程质量。其中教师的综合能力不仅要求其有扎实的舞蹈功底,还需要有一定学生教学能力,能够有效的将教学课程更加生动的展现,懂得学生学习规律与特点,了解与学生相处的模式。定期还需要对教师的舞蹈能力做考核,不可让老师的教学内容停止在老旧传统的内容中,应该积极吸纳新技艺、新理念,让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教师应该充分的把控学生特点,能够领导学生开展学校或者其他组织形式的舞蹈活动,开发教师与学生舞蹈技艺的结合,提升优质舞蹈学生的教学成果。因此,舞蹈教师应该具备更新的舞蹈指导能力和组织能力。对于舞蹈老师的考评制度也应该日趋完善,不仅要定期考核,还要激发教师之间的竞争意识,努力发挥教师能力提升的能动性。对于优秀教师经验应该充分的分享与讨论,加强之间教学经验的合作与学习。
2.5加强舞蹈教学设备建设:舞蹈教学中做好基本必要设备的引入,提升教学器材和教学设备的引入,让教学课程更加的丰富与多元化,满足学生学习需要,提升教学课程的品质,这些都是有效激发学生热情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在专业的舞蹈教学环境之中,学生对于课程的重视程度,和氛围的感染力更强,学习的兴趣将会更为高涨。而相对而言,如果设备陈旧破败,环境粗糙,舞蹈学习的氛围感染力下降,将会直接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学的基础建设要完善。
3结束语
体育舞蹈这门课程作为高职院校的新型课程设计,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所接收和重视。通过体育舞蹈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其形体美和韵律感,也有利于学生养生终生锻炼的好习惯。因此,进一步巩固体育舞蹈教学的成果,使高职院校学生的身心健康都得到长久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姜桂萍.体育舞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张兴梅,林闯.普通高校中体育舞蹈教学价值探析[J].大舞台,2014(2):178-179.
[关键词]医学教育;内科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4-0075-02
传统的医学教育采用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这虽然有利于学生掌握每个学科的理论知识,有利于教师组织和管理,但这种课程体系并不注重各学科之间知识的衔接,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学生理论―实践、基础―临床相脱节的状况[1],无法满足目前培养具有“大医学”概念的新型复合型医学人才的需求,迫切需要进行教学体系的改革。[2]
早在1985年,哈佛大学医学院就对医学课程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与创新,建立了“new pathway”医学课程体系,最终形成9个整合课程模块,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影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口腔医学系及临床医学院等近年来也进行了一系列以“疾病为导向的整合式课程体系改革”[3][4],这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自2014年始,复旦大学医学院内科学系在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内科学教学中,选择学生在即将进入实习前这个阶段试行基于病例的基础与临床多学科合作的整合式教学,迈出了教学改革的步伐。
一、目前临床医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础知识与临床结合不紧密
之所以选择医学生在进入实习阶段前进行教学改革,是因为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此时以往的理论知识大多遗忘殆尽,而临床知识又所知甚少,且无法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联系起来,医学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而作为带教教师的临床医师疲于应付医疗工作,缺少科学有效的课程设计,难以帮助学生将以往学习过的基础知识与临床案例有机结合起来,难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书本,尤其是教科书,永远跟不上临床实践的更新与变化,不仅新的理论、观念在变化,新的技术、药物也不断应用于临床,而教科书永远不能满足临床的需求。
(三)教与学之间缺乏双向反馈
学生为了获得临床知识,除了在临床中跟查房、看病例外,往往只能依靠自学,无法与教师进行讨论与交流,这导致学生对临床实践体会不深,兴趣不高,学生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创新思维得不到激发。
二、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
(一)课程改革的目的
针对即将进入临床实习阶段的医学生,课程改革有利于帮助学生梳理以往学习的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基础知识,将疾病的发病机制清晰地展现,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整体架构,使学生对疾病的发生具有感性认识,能加强学生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之间知识点的联系。
(二)课程改革模式的建立
在八年制临床医学教学第五学年的高级内科学课程中,我们试点开展了炎症性肠病、社区获得性肺炎两个基于病例的整合式教学。从临床病例学习讨论的层面出发,由临床内外科、影像学及检验科医师和微生物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教师共同组成一个教学小组,从病因、病理、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与学生共同分析讨论,并撰写教案存档临床教学案例库。具体方法包括以下几方面。
1.学生收看教学录像
借鉴翻转课堂的方法[5],首先让学生在课程前收看10-15分钟的录像,录像介绍一个具体疾病的基本概念,或者患者与临床医师的一段对话,或者历史、现实中人类认识某疾病的重大事件,这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中发现临床问题,并针对问题开展文献检索。案例与经典文献也是教师需要提前提供给学生阅读与思考的部分。
2.临床医师提出病例与问题
借鉴案例教学方法(CBL),在临床医师简单介绍医师与患者沟通交流所获得的信息之后,让学生充分讨论案例中存在的临床问题。一方面,提出临床问题并进行深入讨论远比回答问题本身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可以让学生以不同的身份,包括患者本人、患者家属、临床医师、科研工作者、社会工作者、费用支付者、政府与社会等提出问题;另一方面,提出解决临床问题的办法与选择依据也是讨论的重要内容。
3.相关多学科教师的参与
借鉴整合式教学方法,引入多学科合作讨论模式,在基础学科教师介绍相关的病理生理与病理解剖等的基础上,临床相关学科的教师介绍案例特殊检查的阳性或者阴性结果及其临床意义。接下来,让学生在检查选择与治疗方法选择等方面再进行讨论与评价,尤其是在面对临床上出现矛盾问题、争议问题的时候。
4.总结与反馈
学生与临床医师的总结是收获的一部分。针对讨论的案例,总结成循证案例报告是学生讨论之后通过再一次思考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步骤,是从实践回到理论的升华过程。可以借鉴微格教学的方法[6],全程录像并组织专家对授课和讨论形式、内容以及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和反馈,以改进和完善课程模式,同时为改进并提高授课教师的授课质量提供依据。
5.成绩考核
改变过去以书面考试成绩为主的形式,采取平时n堂表现+课后小结或感想的考核形式,强调学生知识的运用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兴趣。
三、课程改革的不足与完善
(一)教材缺乏统一性
目前整合式教学尚处于试点阶段,没有固定的教材,仅是利用医院现有的“教学病例管理系统”这一电子信息平台,收集内科各专科的临床教学案例,并根据各疾病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完成教学案例的设计。今后应逐步扩大教学内容,并规范教案,教案应包括:主要内容、重点、难点、参考文献、思考题等,教案可以逐渐装订成册,并可进一步成书。
(二)师资队伍不足
整合式教学要求不同学科和教研室之间要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合作,从而找到不同学科整合的最佳结合点,将教学内容真正进行有机整合,而不是简单叠拼。目前,临床医师与基础学科的教师分散在不同的院系,在现有的行政管理体制下,集体备课甚至排课都面临很多困难。
(三)课程改革的评估
对于整合式课程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学生也要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为了更好地更新完善,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及时通过与学生的讨论、交流及沟通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授课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授课教师及授课方式等的意见及建议,并据此做出相应调整,建立课程反馈―汇总―改进―再评估的机制。当然,从长远的角度看,更应对W生课程考试成绩、实习能力、国家职业医师考试通过率等指标进行长期观察,以评价改革的效果,最终形成较稳定的新型整合式课程体系。
四、结语
基于案例的基础与临床多学科整合式的教学模式已经实行了两年,通过课程反馈评估机制,所有学生均表示获益很大,在后续的临床实习阶段,带教教师也评价此批学生具有很好的临床思维能力。多学科整合式的教学模式打破了学科界限,避免了医学生理论―实践、基础―临床相脱节的状况,锻炼了学生以病例的诊治为中心的发散思维和横向思维,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对培养临床型医学生的综合能力极为有益,今后应持续推广完善。
[ 参 考 文 献 ]
[1] 何萍,杨棉华,林晓珊,等.以系统整合为基础构建临床医学本科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3):5-7.
[2] Eichbaum Q,Grennan T,Young H,et al.An altemate model for medical education:longitudinal medical education within an integrated health care organization-a vision of a model for the future.Perm J[J].2010(3):44-49.
[3] 曹霞,冯希平,张建中,等.疾病为导向的口腔医学整合式课程体系的建立与实施[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2):1204-1208.
[4] 曹励欧,牟姗,倪兆慧,等.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的比较研究――以在泌尿系统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为例[J].中国高等医学,2014(6):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