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产品期货走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宏观经济;先行指数;预警功能
文章编号:1003-4625(2008)09-0003-07中图分类号:F830.9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constructing future index at home and abroad, we design and constructed PBC Research Bureau Future Price Index(PRB Index). By exerting econometrical technique to test the forecasting function of PRB Index, we found either compositive index or single index both can lead CPI,CGPI and CI 3-6 months. Therefore, the PRB Index which based on our country's future market has forecasting function, and can be used as leading index for macroeconomic management of government, especially central bank.
Key Words: Macroeconomy; Leading Index; Forecasting Function
商品期货指数产生半个世纪以来,无论在商品市场中还是在对宏观经济的分析指导中,都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从宏观经济的层面分析,特别是从中央银行的视角看,期货指数在国民经济中发挥预警器的功能,对制定调整货币政策具有更大的决策参考价值。经济运行先行指标体系和相应的宏观经济监测预警及政策分析系统是国际发达经济体中央银行通常采用的方法,目前,国外有些中央银行已把期货市场的价格指数作为通货膨胀的早期预警指标,调整货币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作为我国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在进行宏观调控的过程中,尤其是在观测通货膨胀过程中深感先行指标的不足,迫切需要建立合适的先行指标来帮助提高货币政策调整的前瞻性、主动性和有效性。随着我国期货市场的不断规范和发展,借鉴国外先行指标体系,从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视角出发,编制并研究我国期货指数的先行性,发挥其预警功能将对完善我国宏观经济先行指标体系、改善人民银行的宏观调控效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中国期货指数的设计与编制
(一)编制原则与方案
从宏观预警功能的视角出发,在借鉴国内外期货指数编制经验的基础上,我们设计和编制了中国中央银行期货价格指数(PBC Research Bureau Future Price Index),简称PRB。为确保PRB指数的科学性,在有关指数编制原理的指导下,PRB设计和编制遵循以下原则:
1.广泛性。广泛性是指期货指数所包含的品种、信息要广泛,使之尽可能全面地反映国内期货市场的价格走势。
2.系统性。系统性要求期货指数按照科学、客观的方法,建立较为完整的指数体系,而不是一个单独的总指数。
3.重要性。重要性是指在选取指数成分和设置权重时,要充分考虑期货品种对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性。
4.区别性。
(1)单一品种指数和综合指数计算方法的区别性。单一品种指数是先计算平均价格而后指数化,综合指数是先指数化而后计算平均指数。
(2)单一品种指数和综合指数权重的区别性。单一品种指数的权重是持仓量和交易量,综合指数的权重是生产额和销售额。
5.一致性。
(1)基期一致。各种分类指数体系的基期要保持一致,在新品种上市和旧品种退市时,都要以基期一致的原则调整相应的权重和基数。
(2)编制方法一致。不论是总指数还是类指数,在编制的方法上保持一致,以保证指数体系内部的可比性和一致性。
(二)PRB指数计算方法
1.基期与基点。PRB指数以1998年1月4日按持仓量计算的加权收盘价为基期,基点为100点,精确到小数点后3位。
2.计算期货综合价格。由于期货交易是按不同的合约进行的,每个合约都有一定的存续期间,因此,交易合约价格具有不连续性和相对独立性,在编制期货价格指数时首先要将不同商品的合约价格进行技术处理,使之成为连续的时间序列。国际上对不同合约的价格处理大体分为三类:主力合约连续价格、近交割月价格、综合价格。出于宏观预警的需要,我们以综合价格作为期货品种的连续价格。由于持仓量与交易量相比更为稳定,减少了商品交易的投机性价格波动,我们在实际的计算中以仓指作为期货品种价格的主要依据。
3.单一商品期货价格的指数化。对单一品种期货价格进行指数化,以基期作为100,对期货品种进行指数化处理。
4.指数权重设定与修正。在权重的确定上,主要分为等权重法和加权法。加权法已成为国际上期货指数编制的主流方法,本方案采用加权法编制期货价格指数。按期货品种的国内生产量或消费量(表观消费量)作为权重,分别计算出期货指数系列的各品种权重(作算术加权平均时总权重=100,作几何加权平均时转换为总权重=1)。
5.指数计算。在计算期货指数时,基本的方法有算术平均法和几何平均法,本课题在设计PRB指数时,采用加权几何平均法。
6.增减期货品种处理。在增减期货品种时,本课题引进了“假定基期”的概念,即不论新的期货品种何时上市,都利用指数原理倒推出该商品1998年1月4日的“假定基期”价格,并按“假定基期”价格对新品种指数化,从而实现基期的一致性。
7.指数转换。为便于期货指数数据与其他经济发展数据相比较,还需要对期货指数进行适当的变换,变换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转换为月度数据;二是转换为月度同比数据(转换公式略)。
(三)PRB指数体系的构建
基于宏观经济预警的需要,我们根据目前国内期货市场上市交易的品种和国际上一些大宗商品交易品种,按照行业与类别的分类,构建了由总指数、分类指数和个体指数组成PRB指数体系。
1.总指数。总指数是以国内上市的所有期货品种作为指数成分计算而出,是反映中国国内期货市场价格的走势的指数。总指数的构成如表1所示。
2.分类指数。按照生产领域的不同,将国内期货品种划分为三部分:农产品、金属、能源与化工,鉴于金属能源部分期货品种较少,我们将其合并为工业品种,建立分类指数。
(1)农产品指数(AgriculturalSub-index,简称ASI)。农产品指数以国内大宗农产品期货品种为主,以反映农产品期货价格的综合趋势。按照农产品的种类,可进一步细分为粮食指数①(谷物指数,Grains Sub-index)和油脂指数①(食用油),分别反映粮食和食用油的期货价格走势。
(2)工业指数(Industrials Sub-index,简称ISI)。
在工业指数构成中,主要包括金属、能源、化工、纤维等类型共8个品种。按现有工业品期货品种的交易情况,可以再细分为金属指数(Metals Sub-index)和能源化工指数(Energy Sub-index)。
(3)核心指数(Kernel Future Index,简称KFI)。
核心指数是以国内期货市场中上市时间较长、对国民经济影响较大的期货品种为主,并适当选取部分对中国经济影响较深远的国外期货品种作为指数构成成分计算而得。目前,FKI包括沪铜、沪铝、天胶、连玉米、郑棉、大豆、小麦七类期货品种,并选取纽约原油期货作为附设品种。
至此,由总指数、分类指数构建而成的PRB指数体系的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
二、PRB指数系列宏观经济预警功能检验
(一)期货指数及相关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1.PRB指数序列。包括总指数、工业指数、农产品指数等,是以1998年1月为100定基的指数序列。数据期间为1998-2007年,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截取。
表2为PRB指数序列的ADF检验值。通过ADF检验,可以得出期货指数的原始序列ADF检验统计量均大于1%的水平临界值,说明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不能拒绝存在单位根过程的假设,即验证各期货指数时间序列均是不平稳的。经过一阶差分后,各时间序列ADF检验统计量与临界值比较看,均小于1%的水平临界值,说明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可以拒绝存在单位根过程的假设,即差分后的时间序列是平稳的。
临界值:1%:-4.0377,5%:-3.4484,10%:-3.1493
2.宏观经济运行指标序列。表3为各指标的ADF检验值,可以看出,各时间序列的原始序列ADF检验值均大于5%显著性水平的临界值,是非平稳的时间序列。在经过一阶差分后,ADF检验值已小于1%显著性水平的临界值,数据已经平稳。
(二)PRB指数与CPI关系检验
1.总指数与CPI关系检验(数据区间均为1999年1月-2007年12月)。
图2是期货总指数与CPI关系走势对比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两者在总的趋势上基本一致,期货价格总指数明显领先于CPI。
(1)时差相关检验。
表4为两者的时差相关系数,从中可以看出,PRB->CPI(-i)的滞后时差相关系数非常低,滞后2期以上相关系数已低于0.35,即PRB对滞后期的CPI不具有相关关系。而PRB->CPI(+i)的领先时差相关系统表现出逐期递增的态势,至i=7期时,相关系数达到0.62,可见,PRB对CPI具有明显的领先作用,其领先期在6期左右,即PRB领先CPI半年。
从图2中可以发现,这一领先作用在1999-2005年更为显著,以1999-2005年为样本数据计算的时差相关系数中(见表6),PRB->CPI(+6)的时差相关系数达到0.73的强相关关系,可见,PRB对CPI的领先作用在6个月。而此后的两年中PRB对CPI的领先作用出现时滞拉长、波动减少的态势。
(2)协整检验。
以PRB作为自变量,CPI作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PRB同比增长率记作PRBr,以全部样本作回归分析时,得出如下方程:
CPI=0.8026+0.1060×PRBr(-6)
(4.855) (8.883)
R2=0.480AdjR2=0.474
对残差Resid序列进行ADF检验,ADF统计量为-1.7102,大于5%显著性水平的临界值-2.8903,即残差序列是非平稳的,说明CPI与PRB之间是不存在协整关系的。
如果仅以1999-2005年数据作为样本的话,得出的方程如下:
CPI=0.5795+0.0489×PRBr(-5)+0.0610×PRBr(-7)
(5.082) (3.014) (3.781)
R2=0.694AdjR2=0.686
对残差Resid序列的ADF检验,ADF统计量为-3.3457,大于5%显著性水平的临界值-2.9001,即残差序列是平稳的,说明CPI与PRB在1999-2005年的区间内存在协整关系,但在分段数据中,剔除近年异常数据,PRB与CPI的回归方程拟合效果更好,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
(3)因果关系检验。
表5以1999-2005年为样本数据进行的因果关系检验,在滞后2-6期的情况下,“CPI不是PRB变化的因果关系”的原假设成立的概率都在10%以上,原假设不能被否定,即CPI的变化不是导致PRB变化的原因。而在滞后5-7期的“PRB不是CPI变化的因果关系”原假设概率均低于1%,即“PRB是CPI变化的因果关系”成立的概率大于99%,可以认为PRB的变化引导了CPI的变动,并领先于CPI 6个月。
通过以上检验,我们认为,PRB指数对CPI的先行性十分明显,能够较为敏感地提前6个月时间反映出CPI的基本走势。
图3为利用协整检验中建立的回归方程,用期货总指数拟合的CPI走势与实际的CPI走势对比图,其中CPIF2007表示全部区域的数据的拟合效果,CPIF2005表示1999-2005年区间所拟合的情况。从图中不难看出,利用综合期货价格指数较为准确地提前6个月的时间描述出了CPI的变化趋势,特别是在1999-2005年的时期内,其对CPI的拟合效果非常理想。
2.农产品指数与CPI关系检验。
总指数中包含了较多的工业原料,是PRB在对CPI先行过程中出现偏离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农产品指数(ASI)中粮食类占比较高,对CPI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密切。通过对农产品指数和CPI时差相关检验(结果如表6)。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使用全部样本数据时,ASI对提前1-6期的CPI均表现出了弱相关关系(0.4<相关系数<0.6),可以初步断定农产品指数对CPI走势具有一定的领先作用。进一步,我们对数据进行分段处理,其中在1999-2005年6月期间,ASI在领先6期的情况下时差相关系数达到了0.62,而在此后的两年中,两者同步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86,亦即:在第一阶段,农产品指数能够领先于CPI半年左右,而在最近的两年中,两者呈现出同步变化的态势。
基于时差的检验,我们建立了如下的回归方程:
从上述回归方程中可以看出,尽管在2005年7月份以后,农产品指数与CPI的拟合系数达到了0.74,但其残差的ADF检验统计值仅为-0.319,低于5%显著性水平的临界值,即,表现两者之间虽然存在较高的相关度,但却不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而1999.01-2005.06期间,回归方程的残差ADF检验值为-3.096,小于5%显著性水平的临界值,存在一个协整关系,说明农产品指数与CPI在前期存在较为稳定的均衡关系。
根据方程利用农产品指数拟合的CPIF与实际的CPI走势图(见图4),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两者走势基本一致,CPI拐点的出现也十分接近,通过计算两者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78。因此,农产品指数对CPI具有先行性。
3.核心指数与CPI关系检验。
核心指数(FKI)剔除了交易时间短,对国民经济影响相对较小的商品,并引入对国内经济影响深远的国外期货品种。从图5中可以看出,FKIr对CPI的领先效果更加明显,领先期也更加稳定。
图6为核心指数FKIr与CPI的时差相关系数,从中可以看出,FKIr在领先CPI10-11期时相关系数最高,达到了0.68,说明核心指数对CPI的不仅领先期长,而且其相关度也非常高。
(三)PRB指数与CGPI的关系检验
CGPI(Corporate Goods Price Indices),即企业商品价格指数,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编制的一种批发价格指数,反映上游产品的价格走势,包括总指数、农产品指数、矿产品指数、煤油电指数和加工业产品指数等。CGPI是中国人民银行监测物价走势、实施货币政策操作的重要依据。
1.期货总指数与CGPI总指数。
图7是总指数与CGPI总指数的走势对比图。对PRB和CGPI作时差相关检验,得出PRB在领先CGPI总指数6期时,时差相关系数最高达到了0.74,说明PRB对CGPI领先的最优时间为6个月。
2.PRB农产品期货指数与CGPI农产品指数的检验。
企业商品价格指数体系中农产品指数(CGPI-A)与PRB农产品期货指数(AgriculturalSub-index)较为接近,从走势图8可以看出ASI明显领先于CGPI-A,在CGPI-A滞后6期时相关系数达到了0.68,其中在1999-2005年时间段里,CGPI-A滞后时7期时相关系数达到了0.79。
建立回归方程:
回归方程残差序列t的ADF检验值0.8133,大于10%显著性水平折临界值,即ASI与CGPIA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但在1999-2005年区间里,对其进行协整检验时,残差序列添加漂移项和趋势项的ADF检验值达到了-4.060,十分接近1%显著性水平的临界值-4.093,说明在这一时期两者具有较强的协整关系。
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中,在1999-2005年这一区间里,ASI在CGPI-A滞后2-7期的区间内具有较强的引导作用,而CGPI-A对ASI却没有引导作用。通过检验证明,农产品期货指数对企业商品价格指数中的农产品指数具有领先作用,能够提前6个月左右的时间反映出CGPI-A的变化趋势。
(四)PRB指数与景气一致指数(CI)关系检验
一致指数(Coincident Index,简称CI),反映当前经济的基本走势,由工业生产、就业、社会需求(投资、消费、外贸)、社会收入(国家税收、企业利润、居民收入)等4个方面合成,这些指标峰与谷出现的时间与总体经济运行峰与谷出现的时间一致,可以综合地描述总体经济所处状态。目前国内的一致指数主要有国家统计局与高盛公司联合推出的经济景气指数,我们选用该指数进行相关检验。
图9核心指数与一致指数走势对比图
从图9可以看出,核心指数与一致指数在走势上比较接近,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75。在时差相关检验中,随着时间的领先与延迟,两者的交叉相关系数呈下降态势,即两者在时间一致时相关度最高。
对FKIr和CI进行协整检验,建立回归方程:
FKIr=13.138+3.617×CIr
(15.98) (11.14)
R2=0.569 adj R2=0.564
对其残差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ADF检验值为-3.076,小于5%显著性水平的临界值-2.892,说明两者存在一个协整关系,核心指数与一致指数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通过对其进行因果关系检验,在滞后四期时,原假设被否定,即:FKI是CI变化的格兰杰原因。
不论是总指数还是核心指数,与景气一致合成指数都具有较高的相关度,这说明期货指数能够反映经济的峰谷变化,具有对宏观经济的预警功能。从因果关系上看,期货总指数能领先一致指数4个月。
(五)PRB指数与CRB的检验
CRB指数经过长时间的运转,已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同样作为商品期货指数,中国商品期货指数与CRB指数具有一定的同质性,在对经济的预测方面都有一定的前瞻性。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国内大宗商品交易与国际市场不断趋于一致,中国商品期货指数与CRB的关联性也越来越高。
图10是中国期货总指数与CRB指数的走势对比图,从图中可以看出,PRB与CRB走势十分接近,两者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946,表明PRB与CRB指数具有较高的相关度,这也从另一角度证明了我们设计的PRB指数的科学性。
三、建议
本课题通过将PRB与CPI、PPI、CGPI、CI等宏观经济运行指标进行检验,发现PRB对宏观经济具有显著的先行性,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由于我国期货品种较少,市场规模还较小,影响力较弱,其对宏观经济的预警功能还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为提高指数预警功能,PRB指数还需要不断完善。
(一)大力发展国内期货市场,充分发挥期货市场的规避风险职能,不断提高中国在大宗基础商品交易的定价权。我国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尚存在一定的缺陷,通过大力发展期货市场,增加交易品种;加强监管,规范市场交易,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将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也可以更准确先行反映宏观经济走势,可以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的期货价格指数体系,为宏观经济预警服务。
(二)不断完善PRB的编制与修正工作,进一步观察和测试PRB指数对今后CPI、PPI、CI等指标的预测效果,不断修正研究成果,使期货指数服务于央行货币政策,并成为央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决策工具。
(三)加大PRB的协同分析与应用,通过与宏观经济的其他先行指标共同构建完整的宏观经济预警体系,发挥通货膨胀的早期预警作用,为中央银行及时调整货币政策发挥先行指标的指示作用。同时,进一步研究PRB的季节因素调整理论,使之更好地拟合我国宏观经济的季节性波动因素。
(四)完善PRB的管理与等工作。本课题组编制并初步证明了PRB指数的宏观预警功能,从提高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出发,人民银行应完善PRB指数,并最终发挥PRB指数对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预警作用。为此,应由专门的机构负责此项工作,作为央行进行宏观经济、价格分析的重要先行指标,定期,提高PRB指数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James A.Bianco&Gregory M.Blaha. The BRIDGE/CRB Index and Interest Rates. http//省略.
[2]John Weibel. Rising CRB prices and Correlated Rising Interest Rates. http//csf.Colorado.edu.
[3]蔡慧,华仁海.中国商品期货指数与GDP指数的关系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8).
[4]李绍,王爽.国际期货指数及其产品的发展[N].期货日报,2002-9-11.
[5]陈挺.SCI指数与CRB指数的对比分析[M].证券时报,2005-12-16.
[6]罗孝玲,张扬.工业原材料期货价格指数研制与功能的实证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04,(4).
[7]秦宛顺,陈衡.中国商品期货价格研究[J].金融研究,1998,(2).
[8]苏均和,刘飞.我国金属商品期货指数编制探讨[J].国际市场,2005,(3).
《卓越理财》:最近一段时间,大蒜,绿豆被炒得火热,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喻猛国:最近大蒜、绿豆等农产品价格上涨,有人认为是投机资金炒作,但我认为最根本的还是供不应求的基本面导致了价格的上涨,干旱天气导致的供需矛盾才是这些农产品价格上涨过快的主要原因,如果想改变这种局面,应该鼓励农民多种,供给增加了,价格自然会回落,通过市场的手段调节价格,才能够很好的保护农民的利益。
另外,这些所谓被炒作的农产品,都是期货市场上没有上市的品种,而期货市场上上市的大宗农产品,如大豆、玉米等价格则没有出现大幅上涨的走势,这主要是由于期货市场有双向交易机制以及完全的流动性,能够真正的起到价格发现的作用,引导农民进行合理的种植和生产,有效避免了价格暴涨暴跌的情况发生,因此,对于大蒜、绿豆等农产品来说,应考虑发展相应的期货市场,通过真正的市场手段来调节价格。
《卓越理财》:请您谈谈现在农产品的投资氛围。
喻猛国:目前农产品价格整体来说处于底部区域,自2009年世界经济见底回升以来,工业品多数涨幅最高都超过了100%,但农产品涨幅最高时也不到50%,从经济周期的角度来讲,现在整个经济还处于一个上升期,因此耐心等待机会,逢低买入是中长期的投资策略。
但品种上要有所选择,期货投资首先想到的是要控制风险,要寻找价格相对来说处于低位的品种,工业品多数还处于高位,风险较大,而农产品由于价格相对较低,比较适合进行中长期的投资,投资者应逢低买入,耐心等待其价格上涨。
《卓越理财》:在众多农产品中,具体你更看好哪种产品为什么?
现在农产品种,具有长线价值投资的品种首推豆类产品中的豆粕。原因有三:
一、首先豆粕的基本面最差,现货价格处于各项利空之下。现在正在进入传统的肉类消费淡季,天气逐渐转热,人们对肉类的消费意愿加速下降,猪肉价格近期出现大幅的下降也印证了这一点。那么,作为养殖业主要饲料来源的豆粕现在的需求就非常弱,豆粕的现货价格因此处于低点。按照价值投资的原则,市场最黑暗的时候正是买入的绝佳时机。
二、国家政策导向明显,应该顺大势投资。距第三次冻肉收储还不到半个月,商务部联合财政部、发改委、农业发展银行等有关部门于6月2日又公开竞价收储2010年第四批中央储备冻猪肉。国家政策很明显的表明对猪肉价格的稳定意图,后期市场的支撑更加强劲。
三、期货市场的表现已给出信号。豆粕在这个位置已经持续盘整了两年之久,农产品的投资周期规律和近期的市场筑底形态的确认,给了我们坚持做多的信心。
所以,现在投资的话,农产品中的豆粕应该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可以说是中长线的底部位置。当然,其他农产品相对来说也处于底部区域,随着经济的不断走好,也蕴藏着非常大的长期战略性建仓的机会。
《卓越理财》:当前股市和期货都处于跌势,您认为下半年期货会有投资机会吗?
喻猛国:在投资机会方面,首先,当前股市和商品期货整体上确实如你所说处于弱势,但各品种也不完全一样,股指期货当前就是一个底部震荡,而黄金期货则处在上涨趋势之中,跌幅较大的则是有色金属以及能源化工类。
在投资机会方面,我们要区别不同品种的具体情况来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在本轮上涨过程中的整体商品走势,其中,基本金属、能源化工涨幅较大;而农产品相对涨幅较小,有些品种还处在底部的位置,比如说豆类产品,但随着世界经济不断复苏,商品整体都处于一个上涨的趋势之中。
进入2010年以后,整体市场的局面发生了明显的风格转变,前期上涨幅度大、速度快的品种,如铜、橡胶出现了快速的回落,而这时农产品却表现出较强的抗跌性,下跌幅度有限。这个主要原因还是市场的自身规律在调整价格,前期涨得多的跌的也多,涨得少的下跌的也相应较少。
2010年,先是小麦出口大国俄罗斯的一纸粮食出口禁令,让全球小麦价格暴涨10%;紧随其后,我国南方甘蔗、油菜籽等农产品产量、价格亦呈现出“一低一高”的翘板走势……而这“粮荒”、“价涨”的背后,更是闪现着干旱、寒潮、洪涝、高温等极端天气的字眼。
然而,“极端天气出现――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逻辑链条看似正常却不乏值得商榷之处。实际上,“粮荒”尚能归咎于“天灾”,而“价涨”背后更多的助力是“人祸”而非“天灾”。而进入2011年,面对着极端天气事件发生频率的越来越大,更多的分析机构开始将今年的农产品价格走势定格在“涨”字上。
农产品的天气怪圈
“天灾”―“粮荒”―“价涨”,如同一道充满逻辑性的链条,贯穿在诸多农产品价格的暴涨事例中。
这其中,被称为“白金”的棉花价格的暴涨就被上述涨价逻辑链条所贯穿。2010年9月,新棉上市后的棉花价格就开始一路蹿高,而截至当年11月中旬,棉花价格就已经上涨至32500元/吨,较往年同期上涨了124%。
而在去年棉价创新高的背后,极端天气所导致的棉花产量减产亦是不争的事实。“天气因素引起的减产,是导致棉价大涨的诱因。”1月8日,卓创资讯棉花分析师赵红如此表示。“去年棉花种植时节,气温较往年同期低3-5摄氏度,导致棉花播种时间较往年延迟了5-10天。”致力于研究棉价走势的赵红告诉笔者。实际上,“低温”因素仅是导致去年棉花产量缩减的诸多天气因素之一。而诸如“5月,国内不少地区干旱”、“6月,棉花主产区连续降雨”、“10月,新疆屡现冰雹天气”等极端天气因素都在影响着棉花的生长。
于是,在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繁出现下,诸如“棉花供求紧张的状况有可能延续到下一年度”、“棉花期货、现货价格均不具备下跌的条件,维持高位震荡偏涨可能较大”等字眼,就出现在国内一期货机构去年7月的策略报告中。
实际上,棉花价格的暴涨行情仅是陷入天气怪圈的诸多农产品中的一例。去年8月,粮食出口大国俄罗斯宣布暂时禁止所有粮食及粮食产品的出口。而这一纸粮食出口禁令,就让全球小麦价格暴涨10%。
而促使俄罗斯出台粮食出口禁令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其去年遭遇了极端恶劣天气。笔者注意到,去年4月以来,罕见的高温干旱天气便在俄罗斯肆虐开来,并一直持续到8月中旬。
被绑架的极端天气
然而,“天灾”―“粮荒”―“价涨”,这道看似充满逻辑性的涨价链条却不乏商榷之处。其中,国内多名农产品分析师在接受采访中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坚持“天气因素引起的减产是棉价上扬内在原因”观点的卓创资讯棉花分析师赵红告诉笔者,减产导致的价格炒作才是棉价大涨的主要推力。“因为天气因素导致的猜测性减产,使得市场上投机资金疯狂炒作,在短短2个月内将棉价掀至历史最高价。”赵红表示,然而,因去年棉纱交易并不乐观,导致了棉花的有价无市。笔者注意到,炒作导致的棉价大涨,在坚持了一段时间后,便在去年年底被国家的物价调控打压下来。
与此同时,东方艾格农产品分析师马文峰亦表达了相同的观点。“频频出现的极端天气事件,已经成为了炒家的炒作理由。”马文峰告诉笔者,实际上,“天灾”没有“人祸”的影响大。
注意到,“人祸”借助“天灾”助推农产品“价涨”的事例比比皆是。以去年价格暴涨的小麦为例,其在期货、现货市场上的价格变动就充满了“人祸”的魅影。
去年6月,在俄罗斯等小麦出口国遭遇高温干旱等极端天气后,市场上对全球小麦供应量的关注度急剧增加。此间,国际投机力量开始大肆炒作,去年7月,国际市场的小麦期货价格就创下了37年来的最大单月涨幅。
与此同时,期货价格的上涨亦带动了小麦现货价格的上涨。笔者此前的调查显示,去年新小麦上市后,收购价就迅速突破1.0元/斤,同比上涨了10%。此后一段时间,即使是在物价调控打压下,小麦价格依旧坚挺。
而在小麦“价涨”的同时,“天灾”导致的小麦“歉收”并未出现。以山东为例,来自山东省农业厅的数据显示,去年山东秋粮预计总产435.3亿公斤,比上年增长0.8%,更是打破了秋粮总产的历史纪录。“可以说,‘天灾’是被炒作一方给绑架了。”赵红如此说。
2011,天气怪圈继续?
事实上,进入2011年,人们更为关注的是,或将频繁出现的极端天气事件,会否依旧将农产品拖入“天灾”―“粮荒”―“价涨”的怪圈中。
就在近日,国家气候中心预测,2011年2月,我国气温总趋势将较常年同期略偏低,冷暖变化幅度较大,将呈现前冬暖、后冬冷趋势,“部分地区不排除出现区域性低温和阶段性强降温过程的可能。”
而这一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事件,亦让人们对农产品的生产充满忧虑。不过,东方艾格农产品分析师马文峰认为,2月份天气的“前暖后冷”本身对于小麦等冬季作物影响并不是很大,“但对大棚蔬菜的影响较大,其中目前南方冻雨将加大南菜北运的成本。”
实际上,让马文峰等业内人士更为担心的是,我国北方地区近期的连日干旱,或将对小麦的产量有着重要影响。
“今年入冬来,干旱的情况尤为突出。”7日,桓台县马桥镇上郭村农民郭良宝告诉记者,已经很长时间没有降水了。对此,马文峰分析称,2月份若还不下雪,可能会导致北方主产区的小麦产量减少10%,“从而导致粮食的安全系数从目前的49下降到44。”而随着粮食安全系数的下降,小麦的价格抑或走高。
多因素影响农产品价格走势
(一)生产、消费结构变化加大了农产品供求的压力
近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结构、农业生产方式发生很大变化,有一组数据值得注意:一是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1.3%,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经低于50%。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使城乡结构发生了变化,消费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转移到城里的新市民加上原有城镇居民的消费升级,使得农产品需求进入一个较快增长期。也就是说过去自给自足的、为城镇居民提供农产品的部分生产者转为了农产品的消费者。
二是农业从业人口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低于50%。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从事农业生产的男性大多年龄在50岁以上,大量的妇女、儿童、老人留守在农村。劳动力结构的变化使得机械、科技替代劳动成为趋势,农业生产物化投入大大增加,物化投入已占农业生产成本50%以上。
三是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低于50%。这一方面反映了中央财政对农民的转移支付力度加大,农民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增多,以及农民工打工收入增加。但同时也反映出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兼业化程度变得更高,家庭经营性收入占比下降。
此外,我们还面临水土资源不断减少、环境污染以及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等问题,上述种种加大了农产品的供求压力。因而,这几年农产品供求关系绷得比较紧,今后一个时期我们面临的形势将更加严峻。
(二)农产品类金融化导致其价格不断偏离其价值
在农产品供求偏紧的情况下易形成通胀预期,加上流动性过剩导致个别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且价格波动频率加快。大宗农产品除了本身的商品属性外,已成为期货和投资的主要对象,其金融衍生品属性表现得极其充分。在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中,玉米、大豆、棉花流动性仅次于原油、标普500等,与黄金白银等并列为流动性第二位。这说明不论在中国还是国际市场,农产品都是期货炒作对象,炒作已使其价格背离了商品本身的价值。
(三)天气条件及舆论炒作加剧农产品价格波动
农产品的生产特性是播种面积确定产量预期,但是产量预期与天气密切相关,气象灾害会造成农产品结构性、阶段性短缺。一旦发生极端性的天气,就会引发产量的低估,加上媒体的放大效应,从而引起了价格波动,给政府构成压力,给居民带来恐慌。去年初因低温带来菜价肉价上涨,媒体不断报道后,无形中放大了价格信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综上分析,天气—农产品供给—价格之间构成了一个循环。即天气不好可能带来的减产,成为游资炒作的机会,引发农民对产品的惜售,从而抬高价格;而农民惜售和游资炒作又影响了对市场供给的信心,出现阶段性供给的不足,商家开始囤积,商家的囤积又加剧了阶段性供给不足,导致价格进一步上涨,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反之亦然。
那么,今年的天气如何?今年是农历龙年,龙年在农业气象中为非正常年份,农谚说得好“牛马年好耕田”,农历牛年、马年多为风调雨顺,龙年意味着水多水少会交替发生。今年春节前后南方出现低温,影响部分作物生长。5月以后,江南、华南提前进入汛情,部分地区大雨引发泥石流;安徽等地气温上升较快,前一段时间气温已到30摄氏度,部分地区棉花早稻秧苗受到影响。如果这些信号放大,都会对农产品预期产生影响。
当前农产品供需和价格走势分析
(一)预期大宗农产品稳定,棉花面积有所下滑
粮食面积稳定在16.8亿亩,与上年持平,主产区面积有所扩大,但是南方双季稻区问题突出,由于用工成本大幅增加,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水稻“双改单”趋势非常明显,浙江、福建、广东都有这种趋势。
棉花种植面积下滑,预计不足7000万亩;糖料和油料面积基本持平,糖料面积略有增长,主要是东北地区恢复甜菜生产。2011年生猪存栏略增,出栏略减,但增减幅度均在1%以内,生产基本平稳。近期出现的猪价下跌,主要由于部分生猪集中出栏所致。5月,在猪粮比价跌至5.5∶1的最低点时,国家启动收储,之后价格有回升,意味着下一轮生猪补栏即将开始。今年上半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较快,随着春耕生产结束,此轮价格上涨告一段落,下一步,中央财政会根据价格上涨的情况增加补贴金额。
(二)菜篮子产品供给平稳,短期价格波动较大
去年以来,菜篮子产品生产稳定,供应充足,但价格波动较大。今年5月初几品企业相继提高牛奶价格,近期鸡蛋价格也在上涨。价格波动的原因,有土地、人工成本及天气因素推高价格,也有市场信息不对称因素,盲目生产造成的价格低迷。
蔬菜水果的价格变动较大。1999年以来,果菜生产发展较快,到2008年,果菜面积分别比1999年增长20%和30%,产量分别增长2倍和46%;人均占有果菜分别是世界人均水平的2倍和3倍。而此后,果菜面积继续扩大,2011年果菜面积已达1.7亿亩和2.9亿亩,比2008年增加了6.25%和7.4%,产量也增加了10.5%-15%,蔬菜的人均占有量达到500公斤,比2008年又增加了50公斤。从供求关系看蔬菜、水果已是供大于求。但是由于天气灾害造成了阶段性短缺,加上产后损耗及流通成本过高,导致价格暴涨。果菜生产的供大于求也反映出各地农业生产结构趋同,农民增收措施相对单一。
这些年来,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我国经济运行和走势受国际经济因素的影响也日益加深。在通胀压力仍然存在的当前,我们研究国际大宗商品的走势,分析其价格波动对国内价格的影响,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近十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走势
近十年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总体呈“上涨、波动加剧”的运行态势。其主要特点有三:
一是主要农产品价格在经历“低位平稳运行”后,呈现出“高位、大幅波动”态势。
整理2000年以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农产品价格的月度数据发现,包括玉米、小麦、稻谷等三大谷物在内的国际农产品在近十年来的价格走势中,以2006年为界,前后基本呈现“低位平稳运行”和“高位、大幅波动”两大运行态势。2006年前,无论玉米、小麦、大豆还是大米,价格基本呈低位运行态势,仅在2003-2004年间出现过一轮较为明显的波动。但2006年后,主要农产品价格均呈现波动加剧且中轴抬升的态势。2010-2011年,国际农产品价格再次急速攀升,绝大多数农产品价格接近于2007-2008年间的峰值。当前,大多数国际农产品价格出现回落苗头,但价位仍处近年来高位。
这一走势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全球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在推动农产品需求增长的同时,也在推动耕地减少、劳动力成本上升、生态不平衡等农产品供应减少。农产品供需紧张不断推升价格上涨;二是近年来货币流动性的充裕,众多资金涌入国际大宗农产品领域,投机炒作助长价格上涨。
二是主要能源品价格呈“波动式上行”态势。
从2002年以来的布伦特原油和澳大利亚煤炭离岸价看,近十年来国际能源品价格基本呈波动上行态势。其中,原油价格已经历三波上涨,分别是2002-2004年、2004-2006年、2006-2008年,且每波上涨均推动原油价格驶入一个更高的价位运行。虽然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初价格出现大幅回落,但从2009年至今的运行情况看,原油已步入新一轮价格上涨波动之中,当前原油价格高位波动。
煤炭价格大体经历三波上涨,分别是2002-2004年、2004-2008年、2010-2011年。煤炭在每波上涨中,先是经历一段较长时间的平稳运行之后,再急速上扬。但2008年后煤炭价格走势基本与原油保持一致,从当前来看,煤炭价格略有回落,但仍处较高位。分析波动上行走势的原因,一是由于能源品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世界经济发展在加大原油、煤炭等能源品需求的同时,能源开采不足、不可再生、主要输出国限产等却在约束供应扩张;二是近年来国际流动性充足与美元贬值等期货投机因素在作用;三是中东动乱等地缘政治不稳定也在加剧能源价格上涨。
三是主要金属价格自2006年后呈现出“加速上涨”态势。
2000年以来LME铜、铝和COMEX黄金的月度价格数据显示,国际主要金属价格在2004年前长期处于一种低位平稳运行状态,2004年后,特别是在2006年以后出现价格“加速上涨”的态势。其中,主要有色金属铜、铝的价格在经历2000-2004年的“低位平稳运行”、2004-2007年的“大幅攀升”后,展现出“波浪式上行”态势。2010-2011上半年间铜、铝价格持续上升,铜价再创新高,铝价也接近历史高位,此后略有回落,目前仍处较高位。总体来看,国际有色金属价格的变化主要是受全球经济发展影响。2004年世界经济从“9.11”事件中强劲复苏,伴随着原油、粮食等大宗商品的上涨,国际有色金属价格也开始持续攀升,并于高位波动运行,此后伴随2008年后期金融危机的爆发,国际有色金属价格大幅下滑。2009年下半年世界经济复苏开始,国际有色金属价格再次上升。贵金属黄金价格在2004年前基本与有色金属价格走势一致,略有不同的是,2006年后黄金价格一路飙升。
分析成因,2005年以来,美国财政和贸易的双赤字与美元大量发行,共同促动了美元的信用危机,黄金作为保值避险的最佳资产,需求被激发,金价走强。同时,各国发行的基础货币增加,货币流动性过剩与全球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在促进各类资源品价格上涨的同时,也增加了人们对于通胀来临的警惕性,黄金作为抗通胀的利器,需求再次被放大。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与
我国三大价格指数的对比分析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与我国三大价格指数有较强的关联性。
主要农产品价格与我国三大价格指数的对比分析
1、国际玉米价格自2002年后与我国CPI走势近乎一致,与PPI、PPIRM的走势大致趋同。
对比近十年来国际玉米价格波动和我国CPI的变化发现,2002年以来,我国CPI的起伏波动近乎与国际玉米价格走势一致。特别是2003-2004年、2007-2008年以及2010-2011年,每一次国内通胀的同时都伴随着国际玉米价格的上涨。同时, 2002-2010年间,国内CPI两轮上涨开始前,国际玉米价格均已持续上涨一段时间,而2010年国内CPI上涨则几乎与国际玉米价格上涨开始于同一时点。国内CPI上涨所伴随的国际玉米价格上涨以及国内CPI与国际玉米价格上涨滞后期的消失,不仅揭示了2002年后国内CPI的上涨受到了国际玉米价格输入性通胀的影响,而且反映了国际玉米价格上涨向国内CPI传导的速度在加快。
究其原因,一是我国对玉米的进口依存度较高,国际玉米价格的波动难以避免的要对国内CPI产生影响;二是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入世后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包括玉米在内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国内价格的传导速度和强度均在不断加强;三是每一次影响国际玉米价格上涨的因素也同样在推动国内CPI的上涨,如自然灾害下的供需紧张、美元贬值、流动性增多下的投机炒作、心理预期等在推动国际玉米价格上涨的同时,也在推动国内CPI的上涨。
其次,对比国际玉米价格波动与我国PPI、PPIRM的变化发现,2002年以来,我国PPI、PPIRM的波动与国际玉米价格的变化大致趋同。而且2002-2007年间,我国PPI、PPIRM的起伏波动时间经常滞后于国际玉米价格变化之后,但2007年后这种时滞正在缩短,从2010年各自波动的情况看,这种时滞仍有存在,不过时滞已由之前的约6个月缩短到约4个月的时间。这种国内价格上涨联动以及彼此间时滞的缩短反映出,国际玉米价格上涨对国内生产者价格上涨产生着较大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正在逐步放大、加速。其间缘由,除了类似上述进口依赖度较高、与国际市场紧密等原因外,还因为近年来玉米作为原料被日益广泛的用于工业生产,这种由需求增加下所带动的价格上升,又在通过上下游产业链进行成本传导。此外,产业的国际化分工与专业化协作,也在加速横向产业间价格上涨的示范和外推效应。
2、国际小麦价格自2002年后率先与我国PPI、PPIRM的走势趋同,2007年后与CPI的走势日渐同步。
对比国际小麦价格与我国CPI、PPI、PPIRM的变化,2002年以前,我国三大价格指数的变化与国际小麦价格波动与并无太大关系,但2002年以后,我国PPI、PPIRM率先呈现出与国际小麦价格的波动趋同的走势。其后我国CPI走势也日渐与国际小麦价格波动趋同。从各自价格峰谷波动的时点看,2002-2009年间,国际小麦价格波动先行于我国PPI、PPIRM约4个月的时间,2009年后这种时滞消失,国际小麦价格与我国PPI、PPIRM波动同步。而我国CPI与国际小麦价格波动的时滞则从2007年起就不存在。而且峰谷对应及起伏协同度显示,国际小麦价格波动在2002-2007年间对我国PPI、PPIRM的影响要强于CPI的影响,但2007后国际小麦价格的波动对国内CPI的影响更为强烈。以上对比揭示出,即使是我国自给率相当高的小麦同样要受到外部国际市场的冲击,而且这种价格冲击力已经从对我国生产价格指数的影响扩展到对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且对我国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正在日益加强。
分析原因,尽管我国小麦自给率高达95%,但5%的进口需求往往集中于优质小麦品种,被广泛地应用于面包生产等食品加工工业,因此国际小麦价格的波动最先影响到我国食品加工工业,受其带动我国PPI生活资料和PPIRM农副产品类价格率先发生波动,此后在面包等食品价格波动的影响下,CPI发生波动。随着近几年小麦成为饲料和燃料等需求量的增加,其价格变动对我国生产和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日益加强,特别是在国际小麦价格高于国内小麦价格的时期,国内难以避免由国际资本自由流动和投机获利行为所引起的外资入侵炒作、甚至高价收购国内小麦的情况,随之而产生的惜售、看涨等多种因素将促使国内小麦价格上升,并通过产业间的传导和示范效应,将价格上涨扩散到生产和消费的各个领域,而且2007年后这种价格传导和示范、扩散的速度日益加快。
3、国际大豆和豆油价格自2002年起呈现出与我国CPI基本一致的走势,与我国PPI、PPIRM的走势趋同。
从CBOT大豆价格与我国CPI、PPI和PPIRM的月度走势对比看,自2003年起,我国CPI基本与国际大豆价格保持一致态势, PPI、PPIRM波动方向也大体与国际大豆价格变化趋同,只是趋同程度明显弱于CPI。从国际大豆价格波动与国内CPI、PPI、PPIRM波动开启时点看,上涨时点基本相同,只是峰值出现时点或早或晚有所不同。国内CPI与国际大豆价格变换的同步性主要是由于我国大豆的进口依赖度过高,有资料显示,自2000年中国大豆年进口量突破1000万吨,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以来,2010年,中国进口大豆的总量已经达到了5480万吨,是国内大豆产量的三倍还多。因此,对于大豆的价格国内完全受制于国际市场。由此所带来的豆油以及食品类价格的波动也完全受制于国际市场的波动。由于大豆是重要的食品和饲料、燃料,因此其对消费和生产价格指数均有较大影响,特别是其对食用油等消费价格影响颇大。考虑到豆油与大豆走势高度一致,这里不再赘述其与国内价格的对比。
主要能源品价格与我国三大价格指数的对比分析
1、国际原油价格于2002年起率先出现与我国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波动趋同的苗头,2006年后其与我国CPI、PPI、PPIRM走势全面趋同。
对比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与我国CPI、PPI、PPIRM以及各分项价格指数月度走势,国内PPIRM燃料、动力早于2002年起就出现与国际原油价格变化趋同的走势,2006年后这种趋同走势已突出显现在我国CPI、PPI、PPIRM各指数中,只是仍存在一定的时滞。
这一走势揭示,国际原油价格对国内价格的影响,已从对燃料、动力等原材料、工业品出厂价格的影响扩展至居民消费价格当中。国际原油对国内价格影响的加深,主要是因为国内原油需求日渐增强,推动原油进口数量激增,根据有关统计,2000至2009年,我国原油消费量由2.41亿吨上升到3.88亿吨,年均增长6.78%,原油净进口量由5969万吨上升至1.99亿吨,进口依存度也由24.8%飙升到51.29%。原油作为重要燃料和动力,其对外依存度的提高,首先增强了国内燃料和动力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的联动性,此后,又通过生产、运输等环节的传导影响到生产和消费价格的变化。
2、国际煤炭价格自2004年起出现与我国PPI、PPIRM、CPI走势趋同的特点。
对比澳大利亚煤炭离岸价与我国CPI、PPI、PPIRM以及各分项价格指数月度走势发现,其与我国各类指数的变化趋同性自2004年起就已非常明显。特别是我国PPIRM燃料、动力类指数与国际煤炭价格的波动最为紧密,其微小波动就能引发我国燃料、动力类价格变化,其次是PPI,我国CPI相较其它类指数与其的密切度要弱一些,这一点可以从2005-2006年间我国PPIRM和PPI和国际煤炭价格的联动中看出,而同期我国CPI并未跟随国际煤炭价格波动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
国际主要有色金属价格与我国三大价格指数的对比分析
1、铜、铝、锌三大有色金属的国际价格与我国有色金属价格自2005年后开始呈现联动关系,与我国CPI、PPI、PPIRM的联动关系自2008年起开始明显。
对比伦敦金属交易所3个月期的铜、铝、锌的价格与我国CPI、PPI、PPIRM以及各分项价格指数月度走势,铜、铝、锌三大有色金属的国际价格与我国有色金属价格自2005年起开始呈现联动关系,不过2005-2008年间,其与我国CPI、PPI、PPIRM之间的联动关系还不明显,这一点可以从当时国内三大指数与国际有色金属价格波动方向相反看出。直至2008年后,我国三大价格指数与国际有色金属价格的联动性才开始显现。不过相比较国际农产品、能源而言,国际有色金属与我国三大价格指数的联动关系较弱。
分析原因,一是国内对有色金属为原材料的行业调控能力较强,产能调控较大地改变了国内有色金属市场的供需关系,由此所引发的国内相关价格与国际有色金属价格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如2005-2008年间,当时国际有色金属价格基本处于高位震荡运行中,而期间我国政府已意识到国内钢铁、电解铝、汽车、铜冶炼等行业的产能过剩,为此2006年初开始密切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等产能调控政策,受此影响,国内有色金属价格及相关原材料、工业品价格逐步调整回落。二是国内与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同性影响着国内外有色金属及其相关产品价格的联动。这可以从2008年下半年看出,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国内外经济增速呈现不同程度的回落,受此影响,国内外有色金属及其相关工业品和原材料价格与国际同类价格均呈现回落,不过随着2009年下半年全球及国内经济的复苏,国内外有色金属及其相关产品及其原材料的价格均呈现回升态势。
2、国际黄金价格与我国三大价格指数变化联系不太紧密。
春节过后,国内猪肉、鸡蛋及蔬菜价格跌跌不休,商品期货农产品价格指数连续下滑。在此背景下,令人棘手的农产品投资标的究竟是该扔还是可以“捡便宜”?
餐馆“捡便宜” 愁煞贩菜人
今年以来,鸡蛋、蔬菜、猪肉……等等农产品价格一路下滑,湖北人王强在北京开的小餐馆生意越来越好。
王强3年前在北京南城租了一间小房子经营餐饮生意,客人主要是在周围上班的外地人。今年菜价肉价蛋价纷纷下跌,王强的餐馆经营压力小了很多,光蔬菜、肉、蛋成本一项,每个月就比之前省出来近2000元,“一份西红柿鸡蛋盖浇饭卖12元,以前精打细算,总怕浇头给多了赚得少,今年不用顾虑这个,总之是有得赚。”
与王强不同,菜农李飞却格外焦虑。
李飞在京郊包地种植蔬菜,自产自销,以往收益“还可以”,而现在个别蔬菜比如尖椒已经跌破了成本,在北京新发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1斤还卖不到1元,比一个月前跌了一半。”李飞说。
据农业部监测数据,一季度“蔬菜200指数”为119.51,同比低34.7个百分点。目前菜价比近6年同期平均价格低约8.9%。商务部数据显示,目前蔬菜价格水平创近6年同期最低。在中国菜乡寿光,5月中旬左右,蔬菜价格一周环比跌幅一度达到15.1%,同比跌幅6.7%。其中下跌最明显的是茄果类、甘蓝类、白菜类、瓜菜类。
猪肉方面,据生意社数据,从春节到现在,国内猪肉市场价已下降了25%左右;生猪出栏价已经跌到23个月以来的最低价。卓创资讯生猪分析师牛哲称,目前猪肉价格仍未到达底部,降价地区范围还在扩大。据卓创资讯调研,端午节前,北方降价地区相对较少,养殖单位存在抗价惜售心理;南方地区供大于求格局明显,降价地区不断增多。
而鸡蛋在部分地区已经卖出了近10年的最低价格,成了不折不扣的“倒霉蛋”。河南郑州一位市民裴女士告诉记者,现在吃青菜还不如吃鸡蛋实惠,端午节前一周,她在小区旁边菜市场的鸡蛋摊上花15元买了近50个鸡蛋,相当于3毛钱一枚,令她感到不可思议。
不仅是肉、蛋、菜,整个农产品板块今年以来一蹶不振。据统计,春节以来,国内期货市场农产品价格指数下跌8.5%,5月份跌势加剧,“五一”过后到现在跌幅就达到了3%。其中,鸡蛋价格5月份以来下跌13%。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等的中国农业经济景气监测预警报告称,2017年一季度,中国农业经济景气指数为100.8,比去年四季度下降0.4点,连续两个季度回落;农产品总体价格由连续7个季度同比上涨的走势转为同比下跌。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在连续两个月低于1%之后,CPI涨幅在4月份重新回到了1%之上,但主要是受非食品价格上涨影响。其中,4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下降3.5%,影响CPI下降约0.73个百分点。肉蛋菜价格均出现下降。
农产品市场“环球同此凉热”
专家认为,供大于求是上述农产品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蔬菜方面,一方面种植面积明显扩大,据农业部监测,1月底580个蔬菜重点县信息监测点在田蔬菜面积95万亩,同比扩大3.1%;另外今年春天气温高于往年同期,利于蔬菜生长,有助提升蔬菜单产。而导致农民扩大蔬菜种植的,正是去年上涨的蔬菜价格提升了种植效益。
鸡蛋价格方面,受养殖周期影响,鸡蛋价格3年多一个周期,基本上一年涨、一年平、一年跌。目前受供应充足影响,处于下跌的一年。在2014-2015年期间,上涨周期中的鸡蛋一度被戏称为“火箭蛋”。
猪肉价格方面,分析人士认为,和鸡蛋一样,目前也进入下跌周期。在去年经历了近20年最好的行情之后,养殖户积极补栏,母猪存栏量增加,加上目前养殖水平下,母猪和猪仔存活率不断提升,供大于求明显,今年猪肉价格遭到了当头棒喝,但降幅仍比不上2013年的下跌行情。
不仅仅是蔬菜、鸡蛋、猪肉价格出现下滑,实际上,今年以来,国际乃至国内整个农产品资产市场表现均不佳。其原因是什么?
一德研究院宏观战略研发中心总监寇宁表示,4月份以来农产品期货持仓及成交总体双双回落,宏观上看,主导农产品价格趋势的主要因素是通胀及通胀预期,而农产品价格在工业品价格大幅回落背景下的弱势企稳,实际反映出目前国内通胀形势较为平稳,通胀预期不强。二季度以来,反映通胀预期指标的10年期与1年期国债收益率差出现了回落,验证了通胀预期的低迷。在通胀相对平稳的环境下,农产品价格即便反弹也难有强劲的表现,目前看,农产品价格尚缺乏趋势上涨的条件。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与工业品需求主驱动力在中国不同,农产品定价体系大部分基于全球供需动态变化。
从国际层面分析,新纪元期货农产品分析师王成强告诉记者,连年丰收后全球谷物库存庞大,这持续抑制农产品价格表现,国际投机基金持续看淡价格,使得沽空农产品成为一项拥挤的交易。过去两个月农产品波动率较低,市场寄望于天气模式能带来增持天气升水的看涨行情,但主产国谷物播种进度加快以及全球中性的天气模式展望,似乎又难以让市场看到价格的转机。全球农产品绝对价格处于近10年低位,在中性天气模式背景下,预计市场将维持低价圈儿的多空均衡市况之中。
从资金面来看,混沌天成研究院院长叶燕武认为,在前期国内流动性宽松的背景下资金对工业品的偏好也高于农产品。
拇笞谏唐方嵌确治觯王成强认为,美联储本轮升息周期的第二次和第三次动作,分别在2016年12月15日到2017年3月15日,文华商品价格指数完成双顶构造,转入趋势下跌。与此同时,国内房地产调控政策升级,央行连续上调货币市场操作利率,抑制资产泡沫和防范金融风险成为市场的主旋律,金融去杠杆和实体去杠杆的风波中,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这是包括农产品在内的大宗商品转入熊市波动的宏观核心逻辑。此外,国内粮食市场化政策推动下,国储农产品去库存进度加快,令供需持续处于宽松状态,一定程度上拉长了农产品熊市波动周期。
农产品资产该扔还是“捡便宜”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在国际国内农产品下跌的环境中,A股农产品板块受到拖累。据统计,农业板块今年以来跌幅超过15%,明显跑输大盘,那么,农业股该扔还是可以“捡便宜”呢?
关键词:期货 棉价 周旋 应对
今年最让人揪心的莫过于各类农产品“涨”声四起了,而最让我牵挂的还是家里的棉花。跑偏的棉价背后有太多的学问,下面我们来一一揭晓。
1 棉价跑偏的原因分析
棉价上涨迅速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2008年棉花价格走低以后,棉农的种植意向大部下调,09年棉花产量大减,虽然棉价一路高涨,但由于粮食利润一直走高,2010年棉花种植量并未大幅增加。2010年各棉花产区受到非正常的低温和雨水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均有明显下降。有上述条件来看,国内棉花预估产量下降即成事实。
第二,近期下游棉纱市场订单增加,棉花需求量加大,市场陈棉资源稀少,新棉仍未大量上市,纺织厂采购现货积极性增加,局部地区出现抢购浪潮,给棉花价格上涨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作用。未来接近一个月的时间,棉纱市场供不应求,直接拉动棉花市场进入牛市。
第三,农产品价格上扬,国家补贴力度加大,棉花种植积极性继续下滑并不令人生疑,棉花价值走高。引发前期棉企、纱厂抢购现货,棉价上涨过快。
第四个原因就是间接炒作,前期大量投机者将资金投入期货,买进多单,将期货价格拉涨之后,拉动现货价格也再次上涨,棉花目前是市场价格开始脱离该产品的实际价值。
所以,有上述分析出现目前这种情况是市场规律的一种必然趋势,除了调控手段有限之外,主要是因为供需紧张。
2 从期货炒作的角度探讨棉价的异常
关于供需紧张引起价格上涨的问题在此就不再赘述,本文将主要讨论上述第四个原因——期货炒作。此段我们先简要介绍一下期货的定义和功能并解释期货炒高棉价的原理。
2.1 期货的定义:期货(futures)与现货相对。期货是现在进行买卖,但是在将来进行交收或交割的标的物,买卖期货的场所叫做期货市场。投资者可以对期货进行投资或投机。对期货的不恰当投机行为,例如无货沽空,可以导致金融市场的动荡。
2.2 期货的功能
发现价格:由于期货交易是公开进行的对远期交割商品的一种合约交易,在这个市场中集中了大量的市场供求信息,不同的人、从不同的地点,对各种信息的不同理解,通过公开竞价形式产生对远期价格的不同看法。
套期保值:在现货市场上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现货商品同时,在期货市场上卖出或买进与现货品种相同、数量相当、但方向相反的期货商品,以一个市场的盈利来弥补另一个市场的亏损,达到规避价格风险的目的交易方式。
期货交易之所以能够保值,是因为某一特定商品的期现货价格同时受共同的经济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两者的价格变动方向一般是一致的,由于有交割机制的存在,在临近期货合约交割期,期现货价格具有趋同性。
2.3 期货炒高棉价的原因分析:期货商按照国内外统计机构公布的相关数据预测棉价的未来走势,并依照自身对市场的认识水平估测棉花期货的价格,投机者会过分高估棉价并造成期货商哄抢棉花的局面,进而使棉花现货市场供需紧张导致棉价持续走高,现价与期货价格一路高涨就将棉价引入了歧途。
3 政府与期货商的周旋
为调控棉价过度上扬,政府一方面出台相关政策压制棉价,一方面积极抛售储棉缓解棉荒潮。抛储过程中,参与竞拍的被限定为生产加工企业,流通企业不在其中以防止游资之火殃及储备农产品的竞拍。
虽然将流通企业拒之门外,但不排除有资金紧张的加工企业带着流通企业的钱进场,竞拍成功后分享利益的可能。
此外,现在炒棉的期货商很多,手里掌握了大批的棉花资源。再者两轮国储棉投放时的竞拍价格接近市场价格,这使得投放实际上并没有起到太大的平抑价格的作用,反而让一些期货商坚定了棉花价格继续上行的信心。
因此,在早期的较量中,国储棉的投放,对于缓解市场供应紧张局面和平抑价格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这毕竟只是短期和临时性的措施,要实现当前商品市场特别是农产品物价稳定,还需短期措施和中长期措施相结合、行政与经济手段双管齐下。不过,后期随着新棉的逐渐上市和进口棉的补仓,棉源紧缺问题将得以缓解,而政府一轮紧过一轮的政策调控也渐显成效,后期棉价回调幅度明显。
4 棉纺企业和棉农遭受的池鱼之殃
棉价飙升对棉纺企业的冲击是可想而知的,原材料价格上升使得一些厂家出现亏损。棉价飙升似乎对农民有利无害,但细想一下则不然。棉价高涨时新棉还未大规模上市,待到政府滞后的宏观调控渐现成效时也正是新棉大规模上市之期。这时棉农只得吞下减产和低价的双重苦果。这也映证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5 如何应对期货商的炒作
5.1 加强舆论引导 我们知道期货市场是根据一些权威统计数据来预测期货价格的,若其对数据的理解出现较大偏差就会引起类似棉价跑偏的案例。为了抑制这种有意或无意的偏差,政府应该通过控制主流媒体来引导市场向政府预期的价格范围内估价并时刻监控期货市场走势,掌握一定主动权后政府在应对恶意的期货炒作时的反应速度会更迅速更高效。另外,政府也可以通过媒介向企业和农民传播必要的金融知识,帮助他们应对金融利剑。
5.2 加强期货市场管理 目前中国贫富差距较大,操作期货的人数量虽少但其掌握的资本却很充足,再加上期货以小博大(期货是保证金制,即只需缴纳成交额的5%至10%,就可进行100%的交易。比如投资者有一万元,买10元一股的股票能买1000股,而投资期货就可以成交10万元的商品期货合约,这就是以小搏大。)和进出自如(期货市场有做空机制,可实现双向交易因此其进出更加自由)的特点更让期货商如虎添翼。在当前的国情下政府应该加强对期货市场的管理,让期货更多的实现其保值避险的功能。例如政府可以强制调低涨跌停板的幅度(涨跌停板:是指期货合约在一个交易日中的交易价格不得高于或者低于规定的涨跌幅度,超出该涨跌幅度的报价将被视为无效,不能成交。)这样便可以减轻期货炒作对现货市场的冲击。待到国民贫富差距和金融市场相关当事人的知识水平差距缩小到一定程度后再减轻政府对金融市场的干预。
商品价格半年下跌幅度达56%,前期价格巨幅下行催生了近期商品市场内在的反弹要求,金属铝期货价格一路从去年12月8日的最低每吨10100元上涨到现在的12000元左右,上涨约16%;而大连交易的黄大豆指数也从每吨2860元涨至3430元附近,涨幅约17%。
技术性反弹是诱发本轮反弹的重要内因,国家收储、基金调仓、产能缩减以及季节性因素等一并推动了反弹行情的发生。尽管从品种表现上看,有色金属与豆类农产品的近期反弹幅度接近,但不同品种间的走势分化已在所难免,各产品在本轮反弹中的持续性和反弹力度都会有所差异。
有色金属近期整体走强得益于国外指数基金的投资权重调整、国家收储传闻以及为避免价格进一步下挫,行业所采取的缩减产能行为。
指数基金方面,每年年初国际主要的商品指数将重新进行权重分配,进而引起不同商品的买入和抛出。在各种商品指数基金中,S&P GSCI Index(标普一高盛商品指数)和Dow Jones-AIG Index(道琼斯一美国国际集团商品指数)的规模最大,占商品指数投资总额的90%。相对于2008年12月31日的实际权重,2009年DJ-AIGIndex指数的目标权重出现较大幅度提升(如下表),铜投资比例拟增加2.8%、锌拟增加1.0%。指数基金的调仓行为在短期内势必会对有色金属价格形成利多,但是权重调整一旦完成,其产生的脉冲式影响也就逐步衰弱。
国储局对有色金属的收储行为以及部分有色金属企业对产能进行一定规模的缩减,也对近期有色金属价格的上行产生促进作用。1月14日上午,国储局在完成对29万吨铝及30吨铟的收储后,又向株冶集团、锌业股份等7家国有冶炼企业收购5.9万吨的精炼锌。尽管消息公布当日,有色期货价格再次集体走强,但国家的收储行为也仅仅是缓解了当期的供给压力,并不会改变目前整个市场供求关系的失衡状态。一般来讲,国家收储的目的多半是为了缓解企业生产过剩、维持冶炼的正常运作,这与企业自身削减产能的功效异曲同工。究其根源,能够影响有色金属价格走势的还是当前全球经济状态下的市场供需状态。
近期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经济继续下滑,而有色金属的库存也仍在增加。全球宏观经济环境的持续不确定性,无法为金属用户提供增加采购量的动力。
豆类等农产品的走强同样受到收储政策的影响。国家近期多轮的收储行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产品市场的基本面状况,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基本面整体疲软的大格局。国家收储的目的更多是为了加强粮食市场调控、稳定市场价格、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维持农民的种植积极性,是国家粮食安全政策的一部分。
最近有专业媒体报道,从印度海峡、大西洋到墨西哥湾,很多大型油轮停滞,原因是由于全球经济放缓,主要原油进口国家大量削减原油购买量。
而另一方面,最近以来的原油低价格使产油国担忧,因此一些产油国通过库存大量现货,削减输出的方式等待原油价格回升。而一些原油“玩家”则通过购买低价油并库存的方式等待价格回升,然后高价卖出。
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令原油价格前景非常不明朗,作为重要的能源之一,原油价格必将影响到全球经济的方方面面。一些专家认为,原油价格的问题关键不是价格高低,而是价格变化的幅度和频率太大,因此对于交易者和分析者来说,原油的市场稳定性非常难以把握。究竟原油价格将走向何方,带着这个问题,本刊特别采访了美国新世界期货公司总裁、商品期货高级专家Steve Erdman先生。steve Erdman 出身于美国农场主世家,曾任美国大型谷物商ADM副总裁,对农产品期货和汇率变化同样有着深刻见解。
背离市场规则?
《首席财务官》:原油价格从2006年至今变化显著,从2008年7月的147美元/桶到现在的40美元/桶,为什么价格变化如此剧烈?您是否认为原油价格2008年创下的新高并不反映市场供需,而是泡沫?
Steve: 最近两年原油市场如此动荡的原因主要是很多新的投资资本进入商品期货市场的影响。我的观点是指数基金、投资基金以及场外互换交易等资本做多原油市场,导致原油价格从每桶50美金上涨到147美金(2008年7月)每桶。这18个月的一路上涨趋势导致需求明显下降。在过去的六个月中,世界经济衰退明显,市场流动性的需求也不断增强,尤其是基金市场的流动变现更加明显和严肃。供给和需求的不平衡导致终止了市场价格上涨,目前的市场变化则来自新近加入市场的全球投资者。
我基本同意原油价格2008年创下的新高并不反映市场供需的观点,投机交易造成的价格泡沫并不能理性反映市场供给状况,市场价格最终会受供给的支配。
《首席财务官》:石油输出国家组织(OPEC)最近减产,可是原油价格还是继续下跌,是什么原因OPEC无法“控制”油价?如果OPEC无法控制油价,大型石油财团是否在控制油价?都有哪些财团在控制油价并从价格变化中获取巨额利润?
Steve:控制供给实际上是非常复杂、非常困难的。众多原油出口国并不遵从OPEC减产的决定。
同时,我并不认为大型石油财团可以控制油价。市场供给的关系是控制油价的主因。
谁将受益?
《首席财务官》:您是否认为原油定价权在美元,抑或美国?一些人认为原油价格“奇高”的主要受益者是美国,您是否这样认为?究竟是谁从原油高价中受益呢?
Steve: 我不同意这个观点。美元的走软确实是促进了美国货物的出口。但是应该看到,美国是原油主要进口大国,美元的走软趋势只能减弱美国进口原油的需求。原油虽然是以美元定价,但是定价权在全球购买者,例如中国。
原油出口国家是原油高价的最大受益者。原油进口国都希望低油价。所以,作为原油进口大国之一的美国并没有从原油高价中受益。有数字显示,低价原油可以让美国经济每个星期节约1亿美金。高油价对美国没有好处。
《首席财务官》:大型原油“玩家” 是否会从经济衰退中获利?原油价格下跌也是经济衰退的前兆?
Steve: 我基本同意你的观点,但是经济衰退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我认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一个国家的财政政策。过于宽松的财政政策导致过剩产出。大型的原油“玩家”将原油现货和金融衍生品交易融为一体,从而从现货以及衍生品交易中同时获利,这个现象投资者可以从原油价差的变化以及破裂中观察到。
有报道称,荷兰银行专家的分析显示,很多大型原油交易商最近在每桶40美元左右的价位上购入原油,等待一年之后再以每桶60美金的价位上卖出,从库存费用和盈利的对比上,这个策略仍然可以使他们获取巨额利润,如果他们对价格走势的判断成为现实的话。
《首席财务官》:您认为原油价格未来走势如何?油价的最低点在哪里?
Steve: 最主要的技术指标应该是原油期货市场的价差。如果你看到未来一个月份价格低于当前月份,说明供给大于需求,反之需求大于供给。当前市场价格新低已经开始促进需求增长,上个星期我们注意到六个月以来未来月份价格首次超出当前月份价格。我个人认为原油期货价格在3月份会重新回到60美元/桶。
《首席财务官》: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相比波动巨大的原油价格,您是否认为农产品期货交易相对安全?
Steve: “民以食为天”充分说明了农产品的特殊性。过去的五年中我们充分认识到利用库存来确保一个国家粮食供给的危险性。澳大利亚两年干旱以及美国生物能源政策让世界粮食供给出现危机。我同意农产品在当今世界经济形势下相对安全,当前的粮食低价将会鼓励供给,而供给将继续受到主要种植地区天气的影响。从全球的需求状况来看,粮食价格不会在低价上维持很久。
《首席财务官》:您是否可以给我们分析一下未来人民币兑美元的价格走势?
Steve: 从美元指数期货价格看,2002年1月份创下新高,在120;2008年年中,美元指数价格下跌40%,也是六年以来的新低,在70;2008年11月中旬美元上涨25%,当前美元下跌10%,最近有所上涨,价格高点在78。美国经济目前正处在关键地带,很多经济学家建议美国政府应该采取有效措施稳定美国经济,这些措施最终会导致美元贬值。从我的经验看,国际资本一向是青睐投资与走强的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