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区域经济市场报告范文

区域经济市场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区域经济市场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区域经济市场报告

第1篇:区域经济市场报告范文

一、国外房价走势与影响因子分析

国外成熟的房地产市场及其变化,为中国房地产市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经验。英国劳埃德银行旗下的劳埃德TSB国际的全球房地产市场报告指出,“从2001年至2011年十年间,被调查的32个国家和地区平均上涨56%;其中,涨幅前三名为印度、俄罗斯、南非,分别为284%、209%、161%;跌幅前三名为日本、爱尔兰、德国,分别为30%、23%、17%;中国内地位居第14位,涨幅为47%”。

这一结果符合市场的基本认识:新兴市场国家房价普遍涨幅居前,发达国家房价平稳甚至跌幅较大。笔者查阅了各国官方统计数据,对上述榜单中的前后三甲,加上中国、美国两大主要经济体共计八个国家的GDP、人口、城市化率、房地产销售价格指数等多个指标进行数量分析,发现经济增长与人口流动对房价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图1,2001年至2011年期间,GDP增幅最大的依次是俄罗斯、中国、印度、南非;增幅最小的依次是日本、美国、德国、爱尔兰。

如图2,城镇人口(总人口与城市化率的乘积)增长最快的依次是中国、印度、爱尔兰、南非;城镇人口增长最慢的依次是俄罗斯、德国、美国、日本。

如图3,城市化率第一梯队的是日本、美国、德国、俄罗斯,均大于70%,其中日本城市化率最高;第二梯队的是爱尔兰、南非、中国、印度,均小于70%,其中印度城市化率最低。

如上分析得出以下三点结论。

一是城市化率代表房地产市场发展潜力,两者成负相关,城市化程度越高,市场对未来房价上涨的预期在递减。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主要依赖两个方面,一方面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带来新增人口和新增需求;另一方面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带来商住环境的改善,在城市化率不断提升的过程中,这两方面的推动因素会累加,并积极促进房价的上涨。当城市化率较高时,由于人口密度过大、交通拥堵、医疗教育资源紧缺等因素,反而出现逆城市化,即出现城镇人口减少。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房价涨幅第一的印度城市化率水平最低,仅为31%;房价跌幅第一的日本城市化率水平最高,高达91%。

二是各国房价涨跌的原因不尽相同,如俄罗斯虽城镇人口出现负增长,但GDP却是10年前的6倍,经济爆炸式增长抵销了城镇人口负增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房价出现大幅上涨;而日本虽城镇人口出现14%左右的增长,但GDP却仅有41%的增长,基本处于滞涨状态,经济不景气拖累房地产市场需求的释放,房价出现大幅下跌。

三是房价涨跌受到多个因素综合影响,如GDP、城镇人口、人口密度等指标的变化均会影响房价,各个因素之间可能相互抵消或相互促进,共同对房价走势形成促进或抑制作用。为此,笔者对上述8个国家2001年至2011年期间的数据进行归一处理,并将各影响因子的乘积作为综合系数,如表1。

房价涨幅前三甲的印度、俄罗斯、南非,综合系数分别为5.90、5.84、4.60;房价跌幅前三甲的日本、爱尔兰、德国综合系数分别为1.62、3.01、1.93。除了爱尔兰外,其他5个国家的综合系数与其房价涨跌幅排名情况存在明显的逻辑关系,即综合系数越高,房价涨幅越大,反之跌幅越大。

二、中国房价持续上涨根源

如上分析,中国的综合系数高达8.26,该数值甚至高于涨幅排名第一的印度,但前述全球房地产市场报告中提到“中国10年间的涨幅仅为47%,排名第14位”,这并不符合综合系数表中的逻辑关系,也不符合中国近十年来平均房价基本翻番的事实。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平均房价从2001年的2170元/平方米上涨到2011年的5357元/平方米,2011年是2001年的2.47倍。

基于国际比对,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房价“越调越涨”的根源在于中国处于城市化进程提速、经济快速增长的历史阶段,这也是房地产行业繁荣、房价暴涨的必然阶段。中国在2001年至2011年十年间,GDP(当年价格)从13172万美元提高到72038万美元,年均增长17.9%;城市化率从37%提高到51%,增加14个百分点;经济高速增长、城镇人口大幅增加,促进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两大因素没有相互抵消,而是相互促进造成叠加效应,最终导致中国房价的牛市。

三、结论与启发

笔者曾在《房价形成的基本逻辑》、《房价形成机制与定量分析初探》等文中提出供求关系决定房价,房价是供求比的函数;在供给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房价取决于需求的变化,需求包括刚性需求、改善性需求、投资性需求三大类;需求取决于新增城市人口与人均可支配收入所形成的购买力。结合以上各国实证数据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推断:城镇人口的增减、人口密度的大小对供求关系产生重要影响,代表经济增长成果的GDP指标与房价有很强的关联性。

第2篇:区域经济市场报告范文

[关键词]民间借贷 高利率 动因 供需曲线

近年来,我国民间借贷行业不但发展规模迅速扩大,民间借贷利率有逐步推高的迹象。在我国浙江温州、内蒙古鄂尔多斯等地,不但出现了几乎“全民”参与放贷的现象,民间借贷的资金规模也动辄上亿,放贷利率也越来越高,民间借贷月利率已经从最低2%上升到3%~5%。这种高利率的借贷已经形成了名副其实的“高利贷”。

普通的民间借贷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途径和渠道,一定程度上起着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但是高利率的借贷活动,却常会让贷款企业背负沉重的利息负担,一些企业在无法偿还这种“高利贷”后,往往陷于破产的边缘,最终无法偿还负债而引发一系列的社会动荡和个人悲剧。因此,高利贷活动对社会、经济、家庭的负面影响都很大,有关金融监管部门应该分析和重视民间高利率借贷快速发展的后果。

那么,为什么我国民间高利贷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呢?产生民间高利贷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本文将从我国高利率借贷现状说起,并从供需均衡曲线的角度来分析民间高利贷借贷产生的动因。

一、我国民间高利率借贷的现状与特点

总体上来看,我国民间高利率借贷主要有以下特点:

1.发展区域广,参与主体多,影响范围宽

根据2011年7月央行温州市中心支行《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的数据,温州民间借贷市场规模约1100亿元,大约有89%的家庭个人和59%的企业都参与了民间借贷活动。

当前,民间高利贷在我国浙江、福建、江苏、内蒙古、河南等地较为普遍和突出。在内蒙古的鄂尔多斯,浙江台州、金华、丽水、义乌市、宁波、绍兴,江苏省泗洪县,福建省厦门、南平、建阳市等其他城市,民间高利贷都已具有较大规模和影响。许多地方几乎是全民从事借贷,涉及资金数以千亿计。

在高利率回报的吸引下,我国也有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参与到民间高利贷。根据上市公司的公告资料统计,截止到2011年9月15日,有64家上市公司共119份有关“委托贷款”的公告,涉及贷款金额超过169亿元,其中高于银行当期贷款利率且涉嫌放高利贷共35家、金额总计93.80亿元。这些委托贷款中,利率最低为12%。其中,时代出版(600551)8月30 日公告,将6000万元交付交通银行安徽分行进行放贷,年利率为24.5%,按季息付。时代出版的这一贷款利率是银行贷款利率的3.88倍,创下A股上市公司委托贷款利率的年内新高。

此外,受高利润的驱动,已经出现了商业银行资金辗转进入民间高利贷市场的情况。据招商银行副行长张光华透露,当前商业银行信贷资金转变为高利贷有三种途径:“一是银行将资金拆借给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而后者将资金高息贷出;二是个人房屋抵押消费信贷资金被挪用于高利贷领域;三是一些企业将从银行得到的贷款高息贷出”。

2.涉及资金规模庞大

目前,由于民间借贷资金存在很大的隐蔽性,要准确统计借贷资金的规模是比较困难的。但是,也可以从权威机构的统计数据大致估计当前的民间高利贷信贷规模。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11年7月15日的《2011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数据报告》,我国上半年社会融资总规模为7.76万亿元,其中委托贷款增加7028亿元,占社会总融资规模的9%,同比多增3829亿元,增速120%。

2011年9月30日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中国民间借贷分析》报告指出,我国民间借贷规模近两年大幅上升,估计余额达到3.8万亿元。较2010年的3.2万亿元同比增长38%,而2007年~2009年这一数据一直保持为1.9万~2.1万亿元。

我国2010年GDP为40.12万亿元,3.8万亿的民间借贷金额已占GDP的比重达9.5%。

二、民间高利率借贷形成的动因分析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国当前民间高利贷形成如此规模,也是有其深刻经济背景和社会原因的。

1.货币政策从宽松到从紧的过程中,必然产生较大的资金需求缺口

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出台了4万亿投资救市计划,并实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将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从2008年9月的17.5%逐步下调到2010年1月的最低15.5%,同时,一年期存款利率相应从3.87%下降到2.5%。

四万亿投资和宽松的货币政策给资本市场带来了非常充裕的流动性,一定程度推高了房价,也带来了通货膨胀。2011年,为遏制通货膨胀,货币政策从“宽松”回归到“稳健”,银行存款准备金率逐步上调到21.50%,处于近2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而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仅微调倒3.25%。

在货币政策从宽松到稳健的快速转变过程中,冻结了大量的流动性,造成了资金的紧张,必然会有巨大的社会资金需求难以得到满足。这些资金需求缺口在银行信贷资金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向民间寻求借贷就成了自然的选择。

2.长期的银行信贷低利率,是民间借贷迅速兴起的主要动因

尽管自2011年来,我国将货币政策从宽松调整到稳健,期间将银行准备金率上调到21.5%的近年最高水平,但银行利率却只进行了微调,一年期存款利率仅为3.25%的较低水平,而一年期贷款利率也只为6.56%。

而根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7月13日的统计数据,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5.4%,上半年我国工业生产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7.0%。上半年全国食品类价格上涨11.8%,非食品类价格上涨2.7%。

可以预见,2011年全年通货膨胀率应高于5.4%。这就是说, 居民如果将钱存放在银行,一年将至少净损失2.15%以上。这样的实际负利率将把民间资本赶出银行,去寻找其他“保值”或“增值”途径。

在前两年,民间资本可以通过在房地产、证券市场寻找机会,而2011年6月份以后,房地产在“挤泡沫”的过程中,其前景越来越不乐观,证券市场也是暗淡一片。在这样的环境下,月利率2%以上的高利贷,无疑成为对民间资本最具吸引力的选择。

3.民间高利贷的经济学分析

如果把资金看作一种商品,那么利率就是这种商品的价格。因而,我们也可以用微观经济学的供需均衡理论,对民间高利贷的形成机制进行剖析。

为了比较清晰地分析民间高利贷形成的原因,本文将整个社会资金市场划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银行资金信贷市场。这相对来说是我国主流的资金市场,大部分大型企业或银行金融机构等都主要通过这个市场进行资金的借贷活动,其资金利率主要是通过国家货币政策规定;另一个是民间借贷市场,其市场规模相对较小,资金利率主要由供需双方市场力量决定。

(1)银行资金信贷市场的供需曲线

首先来研究银行资金信贷市场的供需情况。由于银行的资金价格(即利率)是由国家规定的,供需双方基本很少有调整资金价格(利率)的能力。因此,银行资金信贷市场的供需曲线虽然有交点,但实际利率通常与供需曲线均衡点的利率是不一致的。我国银行资金信贷市场的供需均衡曲线,可以用下图1来表示:

从图1可以看出,尽管资金市场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存在一个交点(平衡点,对应的资金价格为利率P0),但由于市场的实际利率(P1)是由国家规定,实际利率P1一般与市场均衡利率(P0)并不相等。

在我国货币政策由“宽松”转为“稳健”以后,由于存款准备金率大幅度上调,银行可以贷出货币的供给量大幅度下降了,因而将导致银行的资金供给曲线将向左移,如下图2:

同时,由于我国官方银行利率维持固定的、较低的水平(P1) ,这样将造成资金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缺口增大。即货币政策调整以后,银行信贷资金市场将新增(Q2-Q1)的巨大资金需求缺口。

(2)民间资金借贷市场的供需均衡

由于民间资金借贷市场的利率基本由供需双方均衡力量决定,因此其利率有较大的浮动空间,基本可以体现为资金的市场价格。因此,我们可以推断,民间资金借贷市场的资金价格(利率)由供需均衡形成。

根据这些假定和推断,绘出民间资金借贷市场的供需曲线如下图3:

上述民间资金供给曲线的斜率应较为陡峭。主要原因是由于民间资金供给规模较银行信贷资金要小得多,可以提供的资金量少。因而,其资金供给量对利率的敏感度不高,表现为资金供给曲线斜率大。

同样,我们也可以分析当货币政策转向后,民间资金借贷市场的供需曲线及均衡变化。

从图二银行信贷资金市场可以看出,当货币政策收紧后,将在主流的银行资金借贷市场上产生巨大的需求缺口。这些资金需求缺口是无法在银行信贷市场上满足的,因此,它们只能想办法从银行以外的民间资金借贷市场上满足。这将导致民间资金借贷市场的需求出现大幅度增长,表现为资金需求曲线大幅度右移,如下图4:

从图4可以看出,由于民间的资金供给规模较小,当货币政策调整后,民间资金借贷市场的实际均衡利率(P0’)将大幅度提高(大大高于银行固定利率P1)。这就是民间借贷市场利率较高的第一波市场机理。

(3)低利率导致的银行存款搬家――推高民间信贷利率第二只手

在前文提到,由于我国当前银行存款利率一直维持较低水平,远远低于CPI的增长速度,这就意味着居民银行存款实际是负利率。也就是说,如果居民将资金存一年定期,仅仅考虑通货膨胀因素,一年后财富将损失3%左右。

因此,民间资金会有较强的寻找让资金增值途径的动力。其中一个较好的选择,是民间信贷市场。银行存款的搬家,也成了自然而然的现象。

存款是银行信贷资金的最重要来源,存款搬家必然会加剧银行资金的紧缺(资金的供给减少)。这表现为银行信贷资金市场的供给曲线进一步左移,如下图5:

图5显示,当银行存款一直维持实际负利率时,会导致银行资金来源(供给)短缺。由此而引起银行信贷资金市场供给曲线进一步左移,从而在银行信贷资金市场上产生更大的难以满足的资金需求缺口,新的资金需求缺口为(Q1-Q4) 。

新的主流信贷资金市场的需求缺口,同样会在民间借贷市场上寻求供给,因而会给民间借贷市场带来影响――造成民间资金需求曲线再次右移。如下图6:

可见,银行存款的实际负利率,将进一步推升民间资金借贷市场的实际利率,而较高的民间利率又会吸引更多的银行存款从银行流出。这样,民间资金借贷市场的利率也就在这样的环境下越推越高,借贷的资金规模也越来越大。这就是我国民间高利贷产生的市场机理。

三、总结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民间高利贷问题快速发展的现象是有其深层次动因的。这些动因主要为两个方面,一是货币政策转型所带来的冲击效应,二是通货膨胀与实际低利率因素。关于民间高利贷究竟会产生什么风险或威胁,又该如何解决,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晓艳.农村民间借贷高利率形成原因及规范对策[J].经济问题,2010[08]:67-69

[2]李艳,刘伟.民间借贷市场“异军突起” 商业银行面临业务分流[J].中国农村金融,2011[15]:86

第3篇:区域经济市场报告范文

近年来,省级卫视改革改版搞得轰轰烈烈,省级卫视总体上取得了较大发展,其影响日隆,收视份额和广告收入逐年增加,然而其新闻节目始终未能走上发展的正轨,其生存和发展有内忧外患之虞:内部环境,省级卫视的发展策略以娱乐节目为主,新闻节目被边缘化;外部竞争环境也不容乐观,它要面对央视新闻节目的巨大竞争压力,要应对地面频道新闻节目在地方市场的挤入,一旁还有海外新闻传媒的虎视眈眈。但省级卫视新闻节目有其重要价值:它是我国电视新闻事业重要组成部分,其存在和发展既是政治发展的要求,也符合公共利益和受众权益,对省级卫视自身发展亦有积极意义。2011年底,广电总局下发了被人们俗称为“限娱令”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该意见除了限制上星频道娱乐节目播出量外,还强调了新闻节目的重要地位,要求上星频道增加新闻节目播出量。意见重申“电视上星综合频道是以新闻宣传为主的综合频道”,要求“从2012年1月1日起,每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每日6:00—24:00新闻类节目不得少于2小时;18:00—23:30必须有两档以上自办新闻类节目”[1]。这再次引起了人们对省级卫视新闻节目的重视,并重新引发了关于省级卫视新闻节目发展策略的思考。

面对省级卫视新闻节目的发展难题,本文引入竞争优势理论,结合品牌学、新闻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省级卫视的属性、职能、生存环境、发展机遇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分析省级卫视新闻节目竞争优势生成和优化的机制,探讨其发展策略。竞争优势的概念于1939年由英国学者张伯伦引入经济学领域,1980年代中期,美国管理学大师迈克尔·波特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使它开始大行其道。波特认为:“竞争优势归根结底产生于企业为客户所能创造的价值:或者在提供同等效益时采取相对的低价格,或者其不同寻常的效益用于补偿溢价而有余。”[2](P1)其代表作“竞争三部曲”最重要的主题就是阐述企业如何制订和实施竞争战略,并将其转化为获取竞争优势的具体实施步骤。鉴于竞争优势理论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在几十年的实践中也被广泛地证明了其有效性,1990年代初这一理论被引入中国。1997年前后,华夏出版社出版了波特的“竞争三部曲”,使得该理论在中国的影响日隆,在各学术领域的运用全面铺开,从宏观的国家竞争战略、区域经济发展策略、产业发展规划的探讨,到微观的企业管理、地方旅游业发展对策甚至幼儿园管理的研究都可见到该理论的运用。在媒介管理领域,有不少探讨媒介竞争优势的论文,但真正使用该理论的并不多,更多的研究成果只是在日常熟语的层面来运用这一概念。电视新闻节目战略管理研究领域对该理论运用则更少,省级卫视新闻节目战略管理研究领域运用这一理论的至今未见报道。本文拟对这一问题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以期在方法论和实际操作上有所贡献。

一、竞争景框中的省级卫视新闻节目透视在电视新闻竞争中,省级卫视新闻节目处于一种较为尴尬的境况。在全国性新闻节目方面,省级卫视同央视相比,在新闻采编能力等方面存在先天不足。例如2011年1—8月,央视新闻时事类节目占据全国67.6%的市场份额[3],其他几十个上星频道的市场份额不到35%。除了东方卫视等少数省级卫视外,省级卫视新闻节目在全国市场上存在成本高、市场基础差、目标涣散等不足,难以取得竞争优势。然而省级卫视新闻节目又不能单纯走区域新闻的发展道路,因为它还有通过上星而产生的可以覆盖全国的渠道优势,存在着发展成全国性节目的可能。如果只做区域新闻,则存在诸多问题。一是浪费覆盖优势,背离了其上星的初衷。二是地面频道的区域性更强,省级卫视新闻节目在这样的竞争中难以有多少优势。如2010年,在广东省,广东卫视的《广东新闻联播》市场份额只有0.255%,而同时段珠江台的《630新闻》市场份额有1.501%;在上海市,东方卫视的《东方新闻》市场份额为0.688%,而上海新闻综合频道的《新闻透视》市场份额为2.326%。[4]三是无法完成向全国宣传本省这一省级卫视新闻节目既定的传播任务。这样看来,省级卫视新闻节目发展战略的制订的确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况。而我们看到的事实状况也是多数省级卫视没能制订恰当的新闻节目发展战略,使得其新闻节目处于一种被央视、地方频道和凤凰卫视“夹在中间”的状况。那么省级卫视新闻节目有哪些可利用的资源,应该如何界定自己的市场位置,如何制订恰当的发展策略,如何在这种上挤下压的新闻竞争中取得优势呢?竞争优势理论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

迈克尔·波特提出了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三种基本战略,即成本领先、标歧立异、目标聚集,并将这三种战略的基本关系以竞争景框表示出来(见图1)。[2](P11)

成本领先战略要求生产者“发现和开发所有成本优势的资源”;标歧立异战略是企业选择一种或者多种特质,并“因其独特的地位而获得溢价的报酬”;而目标聚集战略则是指企业并不拥有全面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主要“致力于寻求目标市场上的竞争优势”。[2](P12,P24,P15)如果企业不能获得成本领先,又没有特质,则会陷入“夹在中间”的状况,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位置。当然这三种战略有时是可以兼而得之的,例如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取得较高的生产率,生产出与众不同的产品占领某一细分市场,便可同时获得目标聚集、成本领先和标歧立异的优势。各种竞争优势的聚集会带来收益的累加,企业将会获得巨额的回报,使得它成为产业中的佼佼者。波特将同时获得多种竞争优势视为战略管理的高境界,他认为企业“应该一直积极探索所有不牺牲经营歧异性的节约成本的机会……也应该追求不以付出高昂成本为代价的标歧立异的机会”[2](P21)。

从竞争理论的视角审视,分析省级卫视新闻节目的属性、资源优势及其所处的市场环境,寻找可能同时获得目标聚集、成本领先、标歧立异三种竞争优势的可能性,帮助它成为产业中的佼佼者,是制订省级卫视新闻节目发展战略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在本省区域内,省级卫视是各省、市、自治区的重要宣传机构,是各省政府、党委领导的事业单位,是各省公共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属性虽然在某些方面束缚了省级卫视新闻节目的发展,但也将省级卫视送上了所在省“第一电视媒体”的位置,帮助省级卫视新闻节目形成一定的区域优势,使得它在本省新闻的采、编、播等方面拥有其他电视媒体所不具备的资源优势。这就使它能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新闻资源,也可通过其在本省的独特地位,排他性地获得竞争对手难以获取的信息,这就使得它获得了“成本领先”和“标歧立异”的优势。因此在制订省级卫视新闻节目发展策略时,它的这一优势是不可忽略的要素。然而如上文所述,它又不能单纯走区域新闻的发展道路,否则它无法完成向全国宣传本省的既定任务,也浪费上星的资源优势,还会在与地面频道的竞争中失去优势。在这种状况下,区域化品牌建设成为省级卫视新闻节目既能深耕区域资源、又能突破区域限制而获得多种竞争优势的发展策略。

二、区域化品牌建设:省级卫视新闻节目获得多种竞争优势的可行战略省级卫视新闻节目区域化品牌建设指的是,省级卫视通过充分发掘所在区域的新闻资源,深入探索所在区域的经济、政治、文化特色,做好品牌定位,并将这些区域特色融入节目中,通过有特色的内容、有个性的表现形式来打造高品质新闻节目,塑造独特的品牌个性,从而提高受众的忠诚度和传播效果,稳固在区域市场中的位置,并逐步扩大传播范围,向全国性新闻节目发展的策略。这一策略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区域化,它“是相对本地化和全国化而言,它是本地化的延伸,是全国化的过渡,其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全国化”[5]。第二个层面是品牌建设,它要求省级卫视新闻节目立足于区域,塑造品牌个性,打造名牌节目,以尽量避免惨烈的同质化竞争,在众多新闻节目中脱颖而出,实现市场、文化价值最大化。区域化品牌建设可让省级卫视新闻节目“发现和开发区域资源”这一最大的成本优势,让其处于成本领先位置;而立足于区域的差异化品牌定位将有助于其标歧立异;稳固区域市场后,再瞄准全国市场的策略,又将使得其获得目标聚集的优势。因此区域化品牌建设将有利于省级卫视新闻节目同时取得低成本、歧异性和聚集性三种竞争优势,从而获得更多收益。具体而言,省级卫视新闻节目区域化品牌建设应包含以下几个要点。

1.做好品牌定位,塑造鲜明品牌个性,保障新闻节目的标歧立异。省级卫视新闻节目应该在对自身性质、功能、资源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对受众和市场进行调查的基础之上,设定发展的方向,并与消费者积极沟通,将自己与竞争对手区别开来,牢固占据受众心中新闻需求的某个位置,从而成功进行品牌定位。如上文分析,区域化应当是品牌定位的主要方向,区域化既体现在省级卫视对目标市场和新闻活动范围的定位,也体现在新闻节目的内容、风格上。这就要求省级卫视新闻节目在市场范围和新闻活动范围的大小、内容选择的普适性和区域性、风格的大众化和特色化等问题上把握好度,作出精准判断和定位,避免“夹在中间”的境况。此外,还要求设计口号、标识、色彩等品牌符号系统,强化其品牌形象,提高受众的品牌忠诚,最终取得“标歧立异”的竞争优势。例如福建的东南卫视根据自身区域优势,主牌,创办《海峡新干线》等涉台新闻栏目,这些栏目在主持风格、镜头运用等方面着力突出浓浓的台湾味,内容和风格富有特色,终于从众多新闻节目中脱颖而出,成为富有影响力的新闻栏目。

2.实行目标聚集战略。省级卫视新闻节目在发展初期可将市场范围聚集于本区域,品牌形象塑造上宜集中单一,品牌转自dylw.net个性应鲜明,以利于受众对品牌的认知,在选择内容和确定报道形式时,应当让它们指向集中,以利于获得成本聚集和歧异聚集的竞争优势。旅游卫视可谓是这方面的典型,该频道突破了多数卫视所走的综合频道路线,将发展目标集中于旅游休闲领域,新闻节目主打旅游和时尚牌,这一策略使得新闻实力相对弱小的旅游卫视,也能以其鲜明的专业化特色和集中的指向,聚拢数量不少的中高端受众。

3.深入发掘自身资源,以成本领先为导向塑造品牌形象。省级卫视新闻节目可以围绕以下几点来塑造自己的品牌形象和品牌个性:权威、特色、亲和、深度。首先,权威指的是省级卫视应当树立自己作为所在区域新闻权威者的品牌形象。省级卫视是其所在省电视的旗舰,它在所处区域内的影响力和权威性是其重要资源,塑造权威形象正是在成本分析后的理性选择。其次,特色包括内容的特色和表现形式的特色。打造省级卫视新闻节目特色可从区域文化寻找源泉,如北京卫视新闻节目的重时政、好评论,广东卫视的重实利、尚开放,东南卫视的闽台风味,东方卫视的国际视野,都是发现和开发成本优势资源取得成本领先的成功例证。再次,亲和指的是通过内容的贴近、态度的平易、形式的灵活,来拉近与受众的距离,进一步发挥区域成本优势。最后,深度是对新闻的深加工,它可弥补省级卫视全国性新闻采集能力不足、时效性无法与央视相比的缺陷,是一种低成本的塑造高品质、高品位品牌形象的方法。

三、省级卫视新闻节目打造区域化品牌的新闻业务变革迈克尔·波特认为:“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的设计、生产、营销、交货等过程……这些活动的每一种都对企业的相对成本地位有所贡献,并且奠定了标歧立异的基础。”[2](P33)他将这一系列帮助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活动称为“价值链”,他认为企业竞争优势的生成和优化最终都必须落实到这些价值链中的具体活动环节。[2](P36)要做好省级卫视新闻节目的区域化品牌建设,使它获得多种竞争优势,成为产业佼佼者,除了做好宏观规划外,同样必须落实具体新闻活动环节,采取积极有效的新闻业务措施,精心打造新闻节目,通过一批名牌节目形成品牌效应,赢得受众和市场。具体而言,省级卫视新闻节目可通过以下新闻业务举措,来打造区域化品牌。

1.塑造“大区域新闻”品牌形象

长期以来,由于行政力量的强势影响,在多数省级卫视新闻节目的视界中,区域主要是行政区域,其新闻传播活动范围(新闻采集和有效传播范围)主要局限在本行政区域内,这就背离了信息传播和市场运行的规律。传播区域关注的是信息在整个意义共享空间的流动,而市场经济的规律又要求各种资源要素能自由配置,这都要求突破行政区域的局限。所以区域化品牌建设要求省级卫视超越行政区划的局限,在“大区域”做新闻。一些省级卫视新闻节目的成功从实践上证明了这一点。例如东南卫视地处福建,它抓住毗邻台湾的区位优势,深入挖掘所在区域(闽台区域)内最有价值的新闻资源——涉台新闻,创办了涉台新闻栏目,聘请台湾当地记者,并与台港澳媒体合作,较为成功地打造了“闽台大区域”传媒的品牌形象。广西卫视抓住广西是中国与东盟合作交流最前沿这一区位优势,深耕东盟话语,与东盟国家的媒体合作,在东盟十国设立记者站,创办多档报道东盟的新闻栏目,让广西卫视的传播腹地大大扩张。“大区域新闻”传播策略让广西卫视“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打造浓郁地域特色”[6]。

2.打造品牌个性鲜明的分类新闻节目

央视的综合新闻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如2006年,其综合新闻制播量占据了全国的50%以上[7],但是在各种分类新闻市场,除了财经新闻、体育新闻央视优势较大外,其他领域尚留下不少空间,省级卫视如果能根据受众的需要,把某一种分类新闻做足、做深、做透,则可以避开实力强劲的央视新闻节目的锋芒,又可以从内容角度塑造自己的品牌个性,使自己同竞争对手区别开。当然,省级卫视做什么样的分类新闻,要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来确定。1997年,山东卫视抓住山东作为农业大省的区位优势,创办了农业新闻栏目《乡村季风》,2001年该栏目获得第二届中国新闻名专栏奖,1998—2005年,它连续7年获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全国优秀对农节目一等奖,在这档栏目的基础上甚至发展壮大出了一个频道——山东农科频道,其成功可见一斑。此外如湖南卫视的娱乐新闻、宁夏卫视的证券新闻、旅游卫视的旅游资讯等也都已经形成了品牌,在分类新闻中占据了一定的位置。

3.以个性化、风格化表现形式塑造新闻节目品牌个性

通过个性化表现形式来塑造新闻节目品牌个性,是成本较低、相对比较容易执行的策略,所以近几年省级新闻节目对这一办法多有采用。江西卫视的《传奇故事》就是这方面的典型。自创办以来,该栏目就一直是全国同类节目的“领军人”,收视率高且稳定。除眼光独具的选材外,其最大的特色就是个性化、风格化的语言表达。《传奇转自dylw.net故事》使用的是带有较强文学色彩的口语,其语言蕴典雅优美于朴素真实之中,做到了深与浅、雅与俗的完美结合,如主持人金飞比喻的那样“像是南昌特色的砂钵汤,外表不起眼,但品起来,醇味悠长”[8]。胡智锋评价道,“《传奇故事》通过打造自己的优质性、独特性”,实现了“品牌的不可替代性”[9]。安徽卫视的《超级新闻场》、辽宁卫视的《说天下》、北京卫视的《第七日》、四川卫视的《新闻连连看》、湖南卫视的《晚间》、吉林卫视的《午间道》等深受人们欢迎的栏目,或从报道方式,或从新闻语态,或从镜头运用,或从色彩运用等方面尝试了新闻表现形式的个性化、风格化,使得中国电视新闻节目呈现多姿多彩的景象。

4.以深度报道和批评性报道塑造高品质新闻节目品牌形象

在全国性新闻和国际新闻节目领域,央视和凤凰卫视拥有巨大优势,省级卫视在新闻的第一落点上难以与它们竞争,但省级卫视可在新闻的解释权上下工夫,以深度报道和批评性报道这两枚新闻节目的“深水炸弹”和“重磅炸弹”突入,扩大节目的影响力,在受众心目中建立高品位的品牌形象。这方面的典型是广东卫视的《社会纵横》。该栏目于1989年开播(当时名为《社会聚焦》),至今已活跃于中国电视荧屏20多年,栏目之所以能长盛不衰,与它20多年来坚持“聚焦舆论监督,揭开新闻幕后”的方针、做好深度报道和批评性报道密不可分。这种难能可贵的坚持为它赢得了声誉和尊重,其报道的深度和批评的力度使它“纵横南粤大地,成为广东新闻舆论监督的排头兵”[10],成为当之无愧的广东电视新闻第一品牌和全国著名的新闻栏目。此外,东方卫视的《深度105》、浙江卫视的《新闻深一度》、北京卫视的《特别关注》、云南卫视的《今日话题》、江西卫视《社会传真》等也都是优秀的深度新闻或批评性新闻节目。它们对提高省级卫视的品位、提升公信力、打造高端新闻节目品牌、汇聚高端受众、增加收入等,都很有意义。

5.做好重大新闻报道,迅速提升品牌价值

对重大新闻(特别是对发生于所在区域的)的报道,是省级卫视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而这类新闻曝光率、关注度高,如果省级卫视能做好相关报道,客观上也是其跨出“省门”,在受众心目中迅速确立地位、占据市场的极好途径。四川卫视的新闻实力并不强,但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它倾尽全台力量,连续18天直播,“创造了中国电视直播纪录的新奇迹”[11],出色的表现让它受到了人们的赞誉,也让它得到了回报,那段时间,四川卫视在省级卫视的收视排名从原来的第11名上升到第1名[12],其品牌价值得到了提升。2008年湖南卫视在雨雪冰冻灾害报道中的表现也颇为典型。当时湖南卫视果断调整频道节目播出计划,集中力量进行抗灾抢险报道。报道所体现出来的社会责任感和新闻报道的能力,多少改变了人们对湖南卫视“只会做娱乐节目”的印象。可以说,重大事件的报道,是检验省级卫视新闻素质、社会责任感和频道整体水平的一块试金石,客观上,也是省级卫视新闻节目扩大影响、跨出“省门”、提升品牌价值并获得竞争优势的好时机。

四、结语

省级卫视是中国电视的重要力量和承接上下之关节点,它对中国电视的整体发展意义重大。在我国特殊的体制下,省级卫视新闻节目的作用尚无可替代。它对一省的宣传工作,对所在区域公众政治权利、文化权利的保障,对新闻事业的整体勃兴,对维护文化多样性等方面,有重要意义。所以省级卫视新闻节目如果整体凋零、全线退却,其消极影响恐怕将是深远的。中国的大众媒体目前正处于转型时期,诸多问题纠结在一起,而新闻作为最敏感的领域,有很多问题尚未明朗,省级卫视新闻节目之“难”就是这一状况的映射,这个难题不是一时一日用某种方案便可解决的。省级卫视新闻节目将走向何方还很难预言,但其重要价值、作用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不会改变,因此它不应该在停滞和放任中衰微,而应该在积极有效的作为中迎来局势明朗的未来。引入包括竞争优势在内的各种理论,深入剖析省级卫视的属性、职能、市场环境、资源优势,以求新、求实的态度积极探讨省级卫视新闻节目的发展战略,寻找恰当的发展路径,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笔者之所以不惴浅陋、置喙其中,亦是希望引起相关方面的重视和讨论,最终解决好这一问题。

[参考文献]

[1]国家广电总局.广电总局将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EB/OL].(2011-11-09)[2012-01-05].http://sarft.gov.cn/articles/2011/10/25/20111025 170755801010.html.

[2][美]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陈小悦,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3]丁明豪.央视广告招标传达积极经济信号[EB/OL].(2011-11-17)[2012-01-05].http://business.sohu.com/20111028/n323769731.shtml.

[4]张莉.省级卫视新闻节目竞争策略分析[J].电视研究,2011(4):56.

[5]李新民.差异化·区域化·品牌化——欠发达地区省级电视台强台之路[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12):13.

[6]黄著诚.依托地缘发挥优势以东盟宣传促发展[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10):31.

[7]新浪娱乐.白玉兰论坛之中国电视新闻节目市场报告实录[EB/OL].(2011-11-15)[2012-01-05].http://ent.sina.com.cn/v/m/2007-06-13/ba1596203.shtml.

[8]江西卫视官网.《传奇故事》主播金飞[EB/OL].(2011-11-17)[2012-01-05].http://jxgdw.com/jxgd/jxtv/huodong/cqgs/zbjf/userobject1ai647607.html.

[9]胡智锋,顾亚奇.《传奇故事》的成功之道[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2):46.

[10]王今,张步中.纵横南粤大地激荡民情民意——广东卫视《社会纵横》栏目舆论监督谈[J].中国电视,2007(3):61.

第4篇:区域经济市场报告范文

监测对象:国家部委、权威机构、社会组织、专业研究(调查)机构的相关数据报告和数据信息资料。

监测内容:在本监测区间内,按照监测对象,以编年体形式选择了42份最重要的数据信息,其中,国家部委部分有24份数据资料,权威机构部分有5份数据资料,社会组织部分有6份数据资料,专业研究(调查)机构部分有7份数据资料。

本监测区间内的数据信息主要针对了今年前五月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效和运行状况、中国富人群体的状况以及第六次人口普查几方面的内容。

国家统计局6月14日公布,5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5%,涨幅创下34个月以来的新高。高涨的物价并未让市场惊慌,反而是多种迹象显示“拐点”已经逼近。环比回落的工业品出厂价格(PPI),明显下降的货币供应量,甚至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回落和国内经济增速的放缓都让市场相信,下半年物价涨幅有望回落。尽管多家机构都认为5月CPI涨幅创新高在预料之中,而且6月份可能进一步走高,但是他们同时承认,从多方迹象来看,CPI涨势的“拐点”似乎正在逼近。

6月14日,央行再次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有专家测算,每次上调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都将“冻结”资金3000到3700亿,而从去年上调准备金开始,至今我们已经12次上调准备金,如果说此轮货币超发是由四万亿牵头的话,那么至此,准备金上调已经足够收回4万亿本金。

国家统计局14日的数据显示,1至5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8737亿元,同比增长34.6%。其中,住宅投资13290亿元,增长37.8%。统计显示,1至5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37751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2.4%;房屋新开工面积76118万平方米,增长23.8%;房屋竣工面积21621万平方米,增长12.9%,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7238万平方米,增长12.7%。

另据6月13日的《人民日报》报道,今年全国计划新开工建设保障房1000万套,临近年中,从各地公布的保障房建设进度看,截至5月底,全国开工率34%,六省区不足20%。住建部部长姜伟新指出,尽管总体进展情况比较理想,但有的地方进展仍然较慢,目前仍有6个省区的开工率不足20%,必须进一步加快进度,丝毫不能有任何放松。今年计划建设的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项目,最迟要在11月底前全部开工。

中国富人群体状况方面,麦肯锡公司在4月的《崛起的中国奢侈品市场》报告显示,中国富人数量的大幅度增长促进了世界奢侈品市场的兴旺,预计到2015年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将占到全球的20%。年收入在30万~100万元的中国家庭正以每年15%的速度不断膨胀。到2015年,将达到560万户。而年收入超过100万元的家庭年增长20%左右,到2015年,将有100万户家庭达到这一收入级别。同时,招商银行在4月20日的《201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可投资资产1000万人民币以上的富人数量达50万人,人均持有可投资资产约3000万元,共持有可投资资产15万亿元。报告预计2011年中国私人财富市场将保持增长势头,全国个人可投资资产总体规模将达到约72万亿元,可投资资产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高净值人群将达到59万人左右,持有的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将达到约18万亿元。

根据国家统计局4月28日最新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10年11月1日,我国内陆总人口为13.39亿人,计入港、澳、台2010年底人口数据,全国总人口13.7亿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在我国的人口结构中,男性占51.27%,女性占48.73%;城镇人口比重达到49.68%;2.6亿人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比2000年增长81.03%。按常住人口计算,广东达到1.043亿人,已超过河南,成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

部委

2010年国际金融市场报告

机构:中国人民银行

日期:2011年03月01日

核心数据:截至2010年6月末,中国国内债券市场余额为2.84万亿美元,较2009年末增长10.8%,占全球国内债券市场余额的4.5%,较2009年末上升0.5 个百分点,居全球第五位。201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成交金额为44962 亿美元,成交额居全球第三位;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成交金额为35725 亿美元,成交额居全球第五位。沪深两个证券交易所股票成交金额为80687亿美元,占2010年全球证券交易所股票成交金额的12.8%。2010 年,中国A股市场合计融资10257亿元,其中首次发行融资4882亿元,再融资5375亿元51,融资额约占全球股票市场融资额的14.9%,较上年提高7.2 个百分点。

全球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值结构(截止到2010年底)

全球证券交易所股票成交金额占比(截止到2010年底)

2010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

机构:国家海洋局

日期:2011年03月09日

核心数据:据初步核算,2010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38439亿元,比上年增长12.8%。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7%。其中,海洋产业增加值22370亿元,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16069亿元。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比为5∶47∶48。据测算,2010年全国涉海就业人员3350万人,其中新增就业人员80万人。2010年,环渤海地区海洋生产总值13271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4.5%。长江三角洲地区海洋生产总值12059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1.4%。珠江三角洲地区海洋生产总值8291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1.6%。

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结构和特点

机构:国家统计局

日期:2011年03月11日

核心数据:国家统计局在2010年在10个省进行了新生代农民工专项调查,采用电话访问的方式了解新生代农民工在外的工作、生活状况、主观满意度和城市融入等方面的信息。结果表明,(1)新生代农民工总人数为8487万,占全部外出农民工总数的58.4%,成为外出农民工的主体。(2)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素质整体较高;就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3)新生代农民工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有较大的工作压力,对收入的满意度较低,在“市民”和“农民”的身份认同中处于尴尬境地。近一半的新生代农民工有在城市定居的打算。

2010年小额贷款公司数据统计报告

机构:中国人民银行

日期:2011年03月22日

核心数据: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2614家,贷款余额1975亿元,当年新增贷款1202亿元。全国31个地区中,内蒙古的小额贷款公司数量达到了286家,位居第一;广东98家小额贷款公司的从业人员数量达到了3261人,居全国第一;实收资本方面,江苏达到271.78亿元,规模最大;贷款余额方面,江苏达到了374.12亿元,依然位居榜首。整体来看,内蒙古、江苏的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情况明显居于全国领先水平,在上述四项指标的排名中均占据前三位。

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2010

机构:中国人民银行

日期:2011年03月22日

核心数据:截至2010年末,我国全部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达11.77万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3.1%。相比2007年,涉农贷款从金额和比重上均有很大提高。地区方面,浙江、山东、江苏三地区的涉农贷款余额均超过了万亿元大关,而新疆的涉农贷款比重占到各项贷款比重的43.72%。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力度较大但结构型问题突出。农村金融多以银行类信贷为主,保险、证券等的发展相对滞后;11.77万亿涉农贷款中的70.8%都流向了企业,农户贷款几年来几乎没有提高。此外,涉农贷款对于农业科技研究的支持力度明显不足,占比仅有0.29%。不良贷款率高企是农村金融另外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涉农贷款的不良贷款率达4.09%,远高于1.13%的全国平均水平。

2010年全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总体情况

机构:国家发改委

日期:2011年03月23日

核心数据:2010年,全国高技术制造业累计完成总产值76156亿元,同比增长24.6%;增加值同比增长16.6%;全行业实现固定资产投资7351.6亿元,同比增长40.2%,占制造业投资比重超过10%。全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达到4443.5亿美元,同比增长32.7%。2010年,高技术制造业销售利润率达到5.41%,创7年来全国高技术制造业销售利润率新高。2010年,随着外需市场的逐步回升,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也快速回暖。全年东部地区实现总产值64357.81亿元,同比增加22.8%。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2010年,中部、西部地区总产值分别增长36.45%和33.79%,分别比全国高技术制造业平均增幅高出12个和9个百分点。其中,安徽、河南、重庆、湖南、广西、海南等省市增幅超过40%。

2010中国有效专利年度报告

机构:国家知识产权局

日期:2011年04月

核心数据:截至2010年底,我国有效专利共计221.6万件,其中国内有效专利所占比重达到82.4%。报告指出,国内经济发达地区正在将有效发明专利优势逐步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有效发明专利数量排名国内前5位的地区分别是广东、北京、上海、江苏和浙江。其中,北京每百万人口拥有的有效发明专利数量已达2222件。在国内企业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拥有1.197万件有效发明专利,遥遥领先。大专院校方面,浙江大学以3412件位居首位,清华大学以3398件紧随其后,上海交通大学以2864件位居第三。这三所院校有效发明专利总量占大专院校有效发明专利总量的18.3%。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10年报

机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日期:2011年04月06日

核心数据:截至2010年底,银行业资产总额达到95.3万亿元,是银监会成立前(截至2002年底)的4倍,是“十五”末期(截至2005年底)的2.5倍。截至2010年底,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分别为4336亿元和1.13%,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比2002年底减少1.9万亿元和下降22.50个百分点,比2005年底减少8506亿元和下降7.80个百分点。截至2010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流动性比例43.7%,同比下降2.10个百分点,存贷款比例69.4%,比年初下降0.10个百分点。商业银行超额备付金率3.2%,比年初下降0.60个百分点。

一季度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机构:国家统计局

日期:2011年04月15日

核心数据:2011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9631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980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46788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43543亿元,增长9.1%。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9465亿元,同比增长25.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922亿元,同比增长16.3%;进出口总额8003亿美元,同比增长29.5%,进出口相抵,逆差10亿美元。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0%。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63元,同比增长12.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1%。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187元,增长20.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3%。

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超2.6万亿元同比增长33.1%

机构:财政部

日期:2011年04月15日

核心数据:2011年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累计26125.7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6498.67亿元,增长33.1%。一季度,全国财政支出18053.5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723.61亿元,增长26%。财政部表示,一季度财政收入增幅较高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增长带动税收增长。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4%,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3%,一般贸易进口增长37.4%,商品房销售额增长27.3%,相应带动增值税、营业税、进口环节税收等较快增长。

2011年1~3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济运行情况

机构:财政部

日期:2011年04月18日

核心数据:1~3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80931.8亿元,同比增长24.7%,中央企业(包括中央管理企业和部门所属企业,下同)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52226.6亿元,同比增长24.2%。地方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8705.2亿元,同比增长25.7%。国有企业的销售净利率为4.7%,比去年同期上升0.1个百分点;净资产收益率为1.8%,比去年同期上升0.2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6.7%,比去年同期上升0.2个百分点。建材、施工房地产、化工等行业实现利润同比增幅较大。建材、电子、施工房地产等行业实现利润环比增幅较大。中央五大发电企业继续出现亏损,铁道部所属企业亏损。

国家土地督察公告(第四号)

机构:国土资源部

日期:2011年04月19日

核心数据:2010年开展的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发现违法违规用地3.42万宗,涉及土地面积73.35万亩,其中耕地27.45万亩,有13个省区违法占用耕地超过1万亩。国家和省级重点工程项目违法用地33.04万亩,其中耕地15.02万亩,分别占全国违法用地面积和违法占用耕地面积的45.05%和54.72%。交通运输项目违法用地面积33.93万亩,其中耕地15.62万亩,分别占全国违法用地面积和违法占用耕地面积的46.27%和56.89%,主要集中在公路、铁路两个行业。

2011年1~3月全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情况

机构:商务部

日期:2011年04月20日

核心数据:据统计,2011年1~3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937家,同比增长8.76%;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03.4亿美元,同比增长29.42%。1~3月份,对华投资前十位国家/地区(以实际投入外资金额计)依次为:中国香港(196.87亿美元)、中国台湾(19.15亿美元)、日本(18.31亿美元)、新加坡(14.94亿美元)、美国(8.12亿美元)、英国(6.93亿美元)、韩国(5.09亿美元)、德国(3.61亿美元)法国(2.28亿美元)和荷兰(1.73亿美元),前十位国家/地区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 91.31%。

2011年第一季度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

机构: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

日期:2011年04月21日

核心数据:全国101个监测城市2011年一季度用人单位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招聘各类人员约515.7万人,进入市场的求职者约480.6万人,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约为1.07。从供求状况对比来看,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的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其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分别为1.18和1.23。从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需求看,65.1%的用人需求对求职者的性别有明确要求;其中,对男性的需求比重为35.4%,对女性的需求比重为29.7%。从供求状况对比看,初中及以下、高中、大专、大本、硕士以上各文化程度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分别为1.21、1.14、0.93、0.84和0.98。

《中国的对外援助》白皮书

机构:中国国务院新闻办

日期:2011年04月21日

核心数据:中国对外援助始自1950年,截至2009年底,中国累计对外提供援助金额达2562.9亿元人民币,进入新世纪特别是2004年以来,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基础上,中国对外援助资金保持快速增长,2004年至2009年平均年增长率为29.4%。截至2009年底,中国共帮助发展中国家建成2000多个与当地民众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成套项目,涉及工业、农业、文教、卫生、通信、电力、能源、交通等多个领域。中国已经与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加勒比和大洋洲50个国家签署免债议定书,免除到期债务380笔,金额达255.8亿元。

2011年一季度税收收入情况分析

机构:财政部

日期:2011年04月21日

核心数据:2011年1~3月,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23438.85亿元,同比增长32.4%,增收5736.30亿元,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3.5个百分点。分月来看,3月份税收收入增速较前两个月明显放缓,比1~2月累计增速回落了10.3个百分点。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和关税合计增收1437.1亿元,对税收收入增收总额5736.3亿元的贡献超过1/4。1~3月,车辆购置税同比增长21.4%,比去年同期增速回落38.8个百分点。汽车消费税同比增长6.8%,比去年同期增速回落103.1个百分点。契税和房地产营业税同比分别增长27.5%和28.3%,比去年同期增速分别回落了32和89.7个百分点。

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1年春季)

机构:商务部

日期:2011年04月22日

核心数据:一季度,中国进出口总额达到8003.1亿美元,同比增长29.5%。出口额3996.4亿美元,增长26.5%,其中数量增长15.5%,价格上涨9.5%;进口额4006.6亿美元,创季度规模历史新高,增长32.6%,其中数量增长16.1%,价格上涨14.2%。由于进口增长快于出口额,累计贸易逆差10.2亿美元,是近六年来首次出现季度逆差。值得关注的是,大宗商品大多保持量价齐升,成为推动进口增长的主要力量。铁矿砂、原油、成品油进口价格分别上涨达到59.5%、24.3%和18.8%。这三类产品进口额合计比去年同期增加275亿美元,其中因价格上涨直接导致进口额增加177亿美元。

中国农业知识产权创造指数报告(2010年)

机构:农业部

日期:2011年04月26日

核心数据:以植物新品种权、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业专利等为主要类型的我国农业知识产权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农业知识创造能力显著增强。“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业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18.03%,其中农业发明专利年均增长18.14%,分别比“十五”期间高4.35和3.99个百分点。农业植物新品种申请量和授权量年均增加4.89%和29.16%,分别是“十五”期间的1.72倍和4.29倍,主要农作物推广面积排名前十位授权品种的推广面积分别占玉米的32.97%,冬小麦的30.53%,常规稻的16.27%,杂交稻的12.30%,大豆的25.22%,常规棉的19.46%和杂交棉的24.25%。涌现出了一批丰产性好,广受农民欢迎,具有自主品种权的大品种。截止到2010年,农业植物新品种申请量和授权量最多的省市依次为四川、山东、河南、江苏、吉林和北京,其申请量约占国内总量的48.1%,授权量约占国内总量的49.4%;浙江、山东和四川等三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约占国内总量的27.8%;山东、北京、浙江、江苏和广东等五省市农业发明专利授权量约占农业授权总量的38.72%。农业知识产权创造格局初步形成。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机构:国家统计局

日期:2011年04月28日

核心数据: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地区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339724852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31个地区共有家庭401517330户,平均每个家庭的人口为3.10人。31个地区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31个地区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城镇占49.68%;乡村人口占50.32%。同2000年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31个地区人口中,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386075人,同2000年相比增加了116995327人,增长81.03%。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常住人口排在全国前五位的省份是广东1.043亿人、山东9579.3万人、河南9402.4万人、四川8041.8万人和江苏7866万人,广东成为全国人口第一大省。

一季度我国物流保持较快增长

机构:国家发改委

日期:2011年04月28日

核心数据:一季度,全国社会物流总额33.6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4.2%。社会物流总费用1.7万亿元,同比增长17.9%,增幅同比回落4.2个百分点。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7.9%,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运输费用0.94万亿元,增长13.6%,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54.2%;保管费用0.59万亿元,增长24.2%,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34.1%;管理费用0.2万亿元,增长20.8%,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11.7%。一季度,我国实现物流业增加值69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3.5%。其中,交通运输业增加值5227亿元,增长12.6%;贸易业增加值1303亿元,增长14.2%;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3%和19.7%。一季度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7.2%,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5.9%。

2011年一季度小额贷款公司数据统计报告

机构:中国人民银行

日期:2011年04月28日

核心数据:截至2011年3月31日,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机构3027家,较去年新增了413家;从业人员32097名,较2010年增加了4213名;实收资本2140.89亿元,比上一报告期增幅达到20.21%;实现贷款余额2407.66亿元,比去年的1975.05亿元增加了432.61亿元,增幅达21.9%。从机构分布来看,内蒙古占据了322家位列第一,辽宁236家位列第二,江苏和安徽以229家、202家位列三四名。河北、山西、吉林、浙江、黑龙江、山东、河南、广东、云南9省的机构保有量也有100家以上。从贷款余额和实收资本两项指标来比较,江苏、浙江、内蒙古排在了前三位。其中江苏到今年3月31日实现贷款余额495.67亿元,占据了贷款余额总额的近20%。

2011年一季度各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情况

机构:国家发改委

日期:2011年04月29日

核心数据: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0659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东、中、西部分别实现利润6448亿元、2396亿元和1815亿元,同比增长29.1%、36.9%和36.2%。31个省份利润均同比增长,增速较快的江西、湖南、海南分别增长69.4%、65.6%和59.2%。利润总额列前五位的山东、江苏、广东、河南、浙江分别实现利润1456亿元、1291亿元、923亿元、794亿元和624亿元,同比增长34.1%、38.6%、10.4%、37.1%和40%。五省利润合计5088亿元,占全国工业利润总额的47.7%。

2011年一季度各地房地产开发投资情况

机构:国家发改委

日期:2011年04月29日

核心数据:一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8846亿元,同比增长34.1%,增速同比减缓1个百分点。其中,东、西部地区投资分别为6465亿元和1735亿元,同比增长31.2%和39%,增速同比减缓4.6和1.1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投资为1647亿元,同比增长39.3%,增速同比加快11.1个百分点。31个省份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速均达两位数,增速较快的贵州、新疆、河北分别增长99.3%、79.4%和59.4%。其中,18个省份增速加快,贵州、新疆分别加快51.5和51.3个百分点;12个省市增速减缓,海南、北京分别减缓93.1和60.5个百分点;缺去年同期数据。

2010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机构:卫生部

日期:2011年04月29日

核心数据:2010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93.7万个,比上年增加2.0万个;全国卫生人员总数达820.8万人,比上年增加41.7万人(增长5.4%);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床位478.7万张。2010年,全国卫生总费用预计达19603亿元,人均卫生费用1440.3元;医院门诊病人人均医药费用166.8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9.7%,按可比价格上涨6.2%;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6193.9元,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9.0%,按可比价格上涨5.5%。住院病人日均医药费用590.6元,上涨幅度略高于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截至2010年底,全国有2678个县(区、市)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口数达8.36亿人,比上年增加300万人;参合率为96%,比上年增加2个百分点。

权威机构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1

机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等

日期:2011年03月23日

核心数据:报告指出,在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所占的比重超过70%,煤炭的采收和利用总效率只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一半左右,碳排放强度大。报告指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压力之一来自中国的对外贸易结构。一个芭比娃娃从制造到最终购买的全过程中,3/4左右的碳排放是在中国发生的,但只有价值增值的约1/10留在了中国,碳排放与收益的差别超过13倍之多。同时,在未来的15年里,将有占中国总人口30%左右的农村人口离开农村,被城镇吸纳,因此较长时期的城镇化对中国的碳排放也将形成巨大压力。中国未来十年将经历能源需求和碳排放快速增长阶段。

2011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

机构: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

日期:2011年04月

核心数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组织的第18次全国性企业经营者年度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当前,企业的融资渠道比较单一,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是企业获取经营发展过程中所需资金的主要来源。2008~2010年,当问及“企业过去三年已实施的重大融资方式”时,73.5%的企业选择了“长期银行贷款”,55.3%选择了“民间借贷”,14.9%选择了“银团贷款”,10.5%选择了“引入私募股权/风险投资”。同时,调查表明,民营企业相对于国有企业,从银行贷款的难度相对较大,且成本更高。56.1%的非国有独资企业从银行贷款的利率“高于基准利率”,要明显多于国有独资企业(32.6%),60.3%的民营企业和家族企业从银行贷款的利率“高于基准利率”,要明显多于国有控股公司和中央直属企业(33.3%)。

2011年第一季度全国主要城市地价监测分析

机构:全国土地勘测规划院

日期:2011年04月15日

核心数据:2011年一季度监测数据显示,全国主要监测城市地价总体水平为2945元/平方米,商业、居住、工业分别为5358元/平方米、4349元/平方米和638元/平方米,环比增长率分别为2.20%、3.33%、2.44%、1.43%;同比增长率分别为8.52%、10.99%、10.23%、5.50%,地价环比、同比增速放缓,居住地价环比、同比增幅均较上一季度收窄。从监测城市来看,超过半数综合地价环比增速放缓,涨幅超过5.0%的城市由上一季度的18个减少至6个;六成监测城市居住地价环比增速有所回落,超过5.0%的城市由23个减少至9个。全国重点城市中,东部地区综合地价平均水平为5931元/平方米,西部地区为2773元/平方米,中部地区为1971元/平方米。

2011年第一季度东中西部地区重点监测城市地价水平(单位:元/平方米)

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11)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

日期:2011年04月26日

核心数据:2010年是中国慈善事业稳步发展的一年。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我国社会慈善捐赠总额达700亿元,比2009年的542亿元有大幅度增长,彩票发行筹集的公益金达489亿元,比2009年463亿元增长了5.6%,两项相加,2010年捐赠款物与彩票公益金合计为1189亿元。根据统计,2010年1~12月,有110家中央国企发生对外捐赠支出,累计支出总金额为419866.76万元。2010年,全国各级团组织、青年志愿者组织中规范注册的青年志愿者超过3124万人。报告指出,2010年大额捐赠总额达到336.28亿元,其中:1亿元(含)以上捐款60笔,共计217.17亿元;1000万(含)元到1亿元捐款377笔,共计82.68亿元;100万(含)元到1000万元捐款1149笔,共计33.39亿元。

中国经济季报2011年4月

机构:世界银行

日期:2011年04月28日

核心数据:世界银行的《中国经济季报》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前景总体上依然良好,对2011年和2012年的实际GDP增长预测分别为9.3%和8.7%,但通货膨胀和房地产市场风险要求宏观经济立场充分实现正常化以保持稳步增长。该报告认为,由于食品和原材料价格上升,中国的通胀达到32 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在实行了人民币盯住美元近两年之后,2010年6月起人民币对美元已经升值4.6%。季报认为,鉴于食品价格涨幅回落,核心通胀仍受到抑制,并已采取了多项宏观调控措施,因此通胀最终应会缓和下来。

社会组织

经济增长与民生目标冲突下的中国通货膨胀

机构: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

日期:2011年03月

核心数据:依据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模型(CMAFM)测算,2011 年我国将存在温和的通胀,全年通胀率预计为4.5%,高点将出现在第二季度,但2011年并不存在出现恶性通胀的基础。报告显示,从2007 年至2010 年短短的四年时间里,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了13.84%。目前的物价水平已经远远高于2006 年的水平,尤其是食品价格在2006 年的基础上已经上涨了38.56%。

国有企业的性质、表现和改革

机构:天则经济研究所

日期:2011年03月02日

核心数据:天则经济研究所的该报告指出,考虑到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享受的共约6万亿元的补贴、低利率差额、缺失地租和资源租的测算结果,2001年至2009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累计亏损5112亿元,平均的真实净资产收益率为-1.47%。

2010中国风电装机容量统计

机构:中国风能协会

日期:2011年03月17日

核心数据:该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新增安装风电机组12904台,装机容量18927.99兆瓦,年同比增长37.1%;累计安装风电机组34485台,根据报告统计,截至2010年末,内蒙古、甘肃、河北分列中国新增安装风电机组及累计装机容量的前三位。其中内蒙古2010年新增风电装机容达4661.85兆瓦,甘肃达3756兆瓦,河北达2133.4兆瓦。装机容量44733.29兆瓦,年同比增长73.3%。与此同时,受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燃料泄漏事故的影响,更加安全的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项目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预计未来国内以及世界范围内的风电装机容量将会进一步扩大。

2010年1~9月56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发展良好

机构:中国开发区协会

日期:2011年03月27日

核心数据:数据显示,2010年1~9月,56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税收收入同比均为两位数增长(29.64%、54.67%、33.9%),增幅高于全国水平;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7%,增幅与全国水平基本相同。中、西部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和进出口总额增幅均大于东部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全国电力供需与经济运行形势分析预测报告

机构: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日期:2011年04月28日

核心数据:该报告显示,2011年一季度,全国全社会用电量1091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7%,与上年四季度相比,出现比较明显的回升。,全国各省(区、市)一季度用电量均实现正增长,其中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速高的有新疆(33.5%)、江西(24.0%)、福建(21.6%),增速较低的有北京(0.6%)、黑龙江(5.6%)、河南(5.8%)、天津(8.1%)、广东(8.1%)、上海(9.0%)。报告预测,后三个季度,全国电力消费需求将保持总体旺盛,全年用电量预计在4.7万亿千瓦时左右,同比增长12%左右。综合来看,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偏紧,部分地区持续偏紧,迎峰度夏期间电力供应缺口可能进一步扩大。报告指出,在“十二五”期间特别是“十二五”中期电力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可能将出现大范围的缺电难题。

2011年一季度末信托公司主要业务数据

机构:中国信托业协会

日期:2011年04月29日

核心数据: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一季度末,我国信托资产规模3.27万亿元,相比上季度末的3.04万亿元增长7.48%;从信托投向领域来看,投向基础产业的信托资金余额最大,为9939.56亿元,占比31.81%;其次便是房地产领域,共计4868.88亿元,占比15.58%;投向证券市场的资金余额为3081.22亿元,占比9.85%;投向金融机构的资金余额为1726.82亿元,占比5.53%;投向工商企业的资金余额为5691.51亿元,占比18.21%;以及投向其他领域的资金余额为5939.81亿元,占比19.01%。值得关注的是。2010年底房地产信托余额为4323.68亿元,在当时全部资金信托中占比14.95%,今年看来,占比已经提高了0.63%,而与去年同期相比,则占比增加了4.94%。

专业调查

起航: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与前景

机构: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

日期:2011年03月

核心数据: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的该报告预测,中国旅游业正在迅速崛起。到2013年中国有望赶超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旅游市场。目前占中国旅游业务和支出绝大部分的国内游预计每年增长16%。到2020年市场价值将增至3.9万亿元人民币。到2020年,中国旅游市场占全球旅游市场的14%,出境旅游人次将接近美国水平,前往日本和韩国的国际游客中将有25%以上来自中国,欧洲游的人数也将翻两番,而在北美市场,中国游客数量将位居第三。

2010年“2011两会民生调查”系列简报

机构:零点调查咨询集团

日期:2011年03月10日

核心数据:零点公司对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的1034位18~60周岁常住居民进行电话访问的调查结果显示,受到物价上涨影响,2010年,京沪穗三市居民中仅有45.3%对自己的收入状况表示满意,比去年下降了2.2个百分点,其中主要是低收入群体导致了收入满意度的下降,由2010年的37.5%降为28.5%。从绝对水平来看,2010年低收入者的收入满意度也明显低于高收入者(70.5%)。调查显示,超过八成(84.1%)低收入者表示消费受到“比较大”或“非常大”的影响,其中表示影响“非常大”的比例超过了三成(35.3%)。另外,在2011年市民的投资计划中,房产(18.2%)、股票(17.9%)继续分列一二位,虽然较去年比例(21.1%,19.3%)略有下降,但仍是市民最青睐的投资方式。

30地区生态文明指数排名

机构:《中国经济周刊》

日期:2011年03月29日

核心数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区域协调发展与政策研究”课题组通过测算各地区的生态文明指数(ECI),对2007~2009年我国地区生态文明水平进行了指数化计算和排序。《中国经济周刊》独家披露了这一研究成果。首先,课题组计算了2009年中国省(区、市)生态足迹的大小,生态足迹越大,代表单位人口带来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越大。生态足迹最大的省份是内蒙古,达到了16.28全球公顷,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66倍。排名在第二、第三的省份分别是宁夏和山西,都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左右。其次,课题组根据模型,对30个省(区、市)生态文明指数进行了测算并排序,它表示各地区生态文明水平的高低。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排在前三位,相对于全国分别为252.09、188.7、178.15,生态文明水平全国领先,而宁夏、山西及贵州等省份则排在最后的三位,仅为40.7、40.74和48.33。

2009年中国各省(区、市)生态足迹排序

注:由于数据有限,暂时不包括和港、澳、台地区。单位为全球公顷。在这里,所谓生态足迹,是指单位人口对生态环境的总体冲击。任何已知人口的生态足迹,等于生产所消费的所有资源和吸纳所产生的所有废弃物,所需要的生态生产性土地的面积。生态足迹大小虽然是生态文明重要影响决定因素,但并不等同于生态文明水平的高低。

2009年中国各省市区生态文明指数(ECI)排序

注:由于数据有限,暂时不包括和港、澳、台地区。

崛起的中国奢侈品市场

机构:麦肯锡公司

日期:2011年04月

核心数据:麦肯锡公司的此份报告显示,对奢侈品的喜爱狂潮正迅速席卷全中国,推动着中国奢侈品市场的蓬勃发展。即便是在全球经济衰退的2009年,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还是增长了16%,大大好于许多重要的奢侈品市场。2009年,中国奢侈品消费达到640亿元(约合100亿美元)。2010年,预计将达到800亿元,2015年将达到1800亿元(按固定汇率计算,约合270亿美元)。届时,中国在全球奢侈品市场的占比将超过20%,并取代日本,成为世界最大奢侈品市场。此外,报告还显示,年收入在30万~100万元(4.5万~15万美元)的中国家庭正以每年15%的速度不断膨胀。到2015年,将会有560万户家庭达到这一收入级别。而极端富裕家庭(年收入超过100万元,通常拥有的资产超过1000万元)的增长速度甚至更快,年增长在20%左右,到2015年,将有100万户家庭达到这一收入级别。未来5年,极端富裕家庭将推动奢侈品市场38%的增长。而年收入10万~20万元的中产阶级家庭到2015年,将有7600万,占奢侈品消费份额的22%。

消费的新支点:个税改革与保障房建设

机构:宏源证券

日期:2011年04月06日

核心数据:宏源证券研究团队预测,中国此次个税起征点的调整对居民的让利约在800亿元左右。2011 年全年城镇居民累计可支配收入增加在1400亿元以上。以上两项相加,累计能扩大居民可支配收入2200亿元。另外,个税调整将直接拉动2011 年名义居民消费同比增长1 个百分点。

201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

机构:招商银行、贝恩管理顾问公司

日期:2011年04月20日

核心数据:招商银行和贝恩管理顾问公司联合了《201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该报告采用统计学模型对中国私人财富市场进行了测算,并估算了中国整体及各省市个人拥有的私人财富规模与高净值人群的分布。研究显示,2010年,中国个人总体持有的可投资资产规模达到62万亿人民币,可投资资产1000万人民币以上的中国高净值人士数量达50万人,人均持有可投资资产约3000万元,共持有可投资资产15万亿元。报告预计2011年中国私人财富市场将保持增长势头,全国个人可投资资产总体规模将达到约72万亿元,高净值人群将达到59万人左右,持有的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将达到约18万亿元。该报告还显示,2010 年,高净值人士数量超过1万人的省市共15个,较2008年增加4省市,即:天津、湖南、湖北和安徽;近50%的高净值人群集中在广东、上海、北京、浙江和江苏。

一季度全国有22个省市商品房量价齐升

机构:财新网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