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印刷企业监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色彩管理 数码打样 ICC特性文件
引言
依据有关的调查分析显示,2009年,彩色印刷所占比例为58%,预计到2020年大概会上升到85%。色彩是非常主观并且复杂的问题,随着客户对印刷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色彩问题已是当下印刷行业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1 国内色彩管理技术应用的现状
21世纪初,随着色彩管理技术的逐渐成熟,色彩管理技术进入实用阶段。尤其是近几年CTP(Computer-to-plate脱机直接制版)技术迅速推广,购买了CTP系统的企业,几乎都具备了实施色彩管理的技术条件。但事实上国内目前的色彩管理应用推广非常缓慢,表现为:(1)少数企业的全流程色彩管理。只有少数印刷企业一直在使用,在色彩管理技术上应用非常好并收到预期的效果。它们在印刷流程中以色彩管理技术为核心,实行全程的色彩管理,构建符合自身特点的色彩管理体系。利用准确制作的ICC特性文件,在不同的程序、不同的设施设备、甚至不同地域的印刷企业之间获得统一的颜色,确保色彩的应用准确、稳定,提升产品的质量以及生产效率,并有效地降低成本。这样的企业多出现在艺术品的仿真复制和包装的企业中。(2)一部分企业的局部色彩管理。一部分的印刷企业色彩管理应用还只是局限于数码打样和显示器模拟,还有部分企业仅限于数码打样。由于没有构建全流程的色彩管理体系,不是出现客户确定的数码样和最终印刷颜色不一样,造成客户不满意,就是出现客户确认的颜色因为是在屏幕上进行的,跟数码样或印刷效果不符,出现反复的调节或者重复打样,既浪费时间、又增加成本。(3)大多数企业“失落”的色彩管理。大多数印刷企业根本就没有运用色彩管理技术,不是说这些印刷企业实施色彩管理条件不具备,而是企业的管理人员仍然抱着传统的经验至上的观点,认为只要有有经验的师傅进行颜色的把关,就能让客户满意。他们觉得色彩管理的技术投资比较大,短期也看不出明显成效,还不如有经验的师傅省时省力,嫌仪器测量麻烦费时间。甚至也出现一部分企业尝试应用色彩管理之后,对色彩管理技术感到越来越迷茫,逐渐失去信任,不能持续坚持使用。
2 色彩管理技术实施困难的因素
在我国,现阶段众多的印刷企业不能够很好的引入和运用色彩管理技术,造成先进的设备不能充分发挥出应有的印刷质量,不能发挥出色彩管理应有的优势,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1)印前和印刷的分离。在我国,很多印前制版企业是与印刷企业处于相互独立的状态。比如,很多的出版社都是事先传送稿件给图文的制作中心或广告设计公司进行制作,制好后的相关文件打样确认再给印刷厂进行拼大版与印刷的工序。这种模式印刷企业建立全程的色彩管理系统就比较难,由于印前的数码打样没有跟印刷环节匹配,当然色彩就存在很大的差异。
(2)不稳定的工艺。一些印刷企业建有色彩管理技术体系,甚至定期请色彩管理工程师到厂指导,但是由于企业的印刷工艺不稳定,包括印刷设备的状态波动,车间环境不稳定,印版、纸张、油墨经常变动,印刷赶不上数码样的问题经常出现,往往是工程师驻厂期间,印刷质量明显提升,工程师离厂,很快又打回原形。可以说我国现阶段的印刷企业大都还处于色彩管理应用的初期,由于对印刷品的材料不做严格的把关,也不确定原辅材料是否跟印刷设备的匹配达到最佳的状态。
(3)色彩管理技术人才的不足。很多的印刷企业缺乏色彩管理的技术人才团队。不能让各个部门、不同工序有机协作,当然也就不能构建一套有效的色彩管理体系,解决色彩一致的问题就是妄想。色彩管理系统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各个部门的人员必须共同参与才能完成,这需要众多的懂色彩管理的人才,需要各环节的人员充分的沟通交流。色彩管理流程就像就像田径赛场上的接力跑,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影响最终成绩。
(4)对色彩管理的不重视或认识不足。很多的印刷企业领导不是很重视企业的色彩管理,没有将色彩管理技术作为重点来抓,认为色彩管理可有可无,或者对色彩管理认识不足,认为这都是生产一线人员的责任。还有很多的印刷企业购买了相关的软硬件设备,但是企业领导不重视色彩管理队伍的建设,不愿意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在色彩管理实施过程中,不重视对各部门、各环节的统筹、协调,造成实施困难加大,效果大打折扣。
结语
色彩管理是发挥设备潜力、提高印刷质量和效率的必由之路。目前对很多企业实施色彩管理虽然还有很多困难,但这是带动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图像复制质量和效率的必要途径。各印刷企业只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多方协同、分段实施、逐步推进的方式,一定能收到成效。
山东鲁信天一印务有限公司董事长 朱立和
GSP新规刚时,许多药包印刷企业表现出些许恐慌,以为药品追溯不再采用电子监管码,而是采取其他替代方案。实际上,GSP新规只是去除了有关电子监管码的描述,增加了建立药品追溯体系的相关表达,落实了制药企业的追溯管理责任,更加强调企业的主体意识。换句话说,之前国家要求制药企业必须采用电子监管码对药品进行监管,但现在只是规定制药企业必须达到药品监管的目的,具体实现方式及过程可自行选择。
从目前来看,要想达到药品可追溯的目的,市场上还没有出现比电子监管码更合适的追溯技术。也许有人会想到二维码,但二维码本身不具备防伪功能,使用二维码实施药品追溯还需额外配置防伪系统。所以说,目前市场上大部分制药企业还在沿用电子监管码。
作为药包印刷企业,我们主要还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药品追溯方式的主导权仍然掌握在制药企业手中,制药企业采取哪种追溯方式,如果通过印刷能够实现,药包印刷企业就会全力配合。例如,最初实施电子监管码时,药包印刷企业从购买相关设备到改变工艺流程,再到赋码工艺的相对成熟,其中经历了非常漫长的过程,尤其是电子监管码赋码设备的速度从刚开始应用时的速度30米/分,到现在的70~80米/分,离不开药包印刷企业的实践与反馈。
目前来看,如果制药企业没有找到更好的追溯手段来替代电子监管码,短期内药包印刷企业不会受到太大影响。但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未来很有可能会出现一种或几种更简单、更容易追溯、防伪效果更好的追溯手段,药包印刷企业要做的就是,随时做好准备,以满足客户需求为最终目的。
依托现有资源做好客户服务,并积极寻求新的合作模式
深圳九星印刷包装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总监 周世兵
随着GSP新规的实施,这场围绕“药品电子监管码”的争论从今年2月暂停实施,到7月终于尘埃落定,这意味着电子监管码作为药品唯一的追溯形式彻底退出了GSP管理体系,后续取而代之的是药品可追溯体系的建设。药包印刷企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解读GSP新规带来的变化。
GSP新规中,去除药品电子监管码的相关描述,但加上了“并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建立药品追溯系统,实现药品可追溯”;将原“执行药品电子监管的规定”改成了“药品追溯的规定”;并直接将“满足药品电子监管的实施条件”改为“满足药品追溯的要求”。从表面上看,好像是药品电子监管码彻底退出了GSP管理体系,药品追溯体系取而代之,但其实药品电子监管码也是药品追溯手段的一种,GSP新规只是将其“唯一”的帽子摘掉了。
前几年,药品电子监管码的推广、应用使整个药品产业链上的企业都采用此监管方式,所以决定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电子监管码是药品追溯的主要手段。
随着GSP新规的实施,药品追溯方式不再受规定限制,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类追溯方式的应用使药品追溯形式不再单一化,而是逐步向多元化转变。这对技术提供商、药包印刷企业来说,更有机会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目前市场上的追溯方式除电子监管码外,还有电码、三期码、类似烟包自建的追溯平台等,但整体上暂未出现百花争鸣之势。受GSP新规落地时间不长,《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本身对药包更改的要求相对很严、流程审批长等因素影响,目前主要制药企业实际使用的追溯方式基本上还是药品电子监管码,很少有制药企业批量更改追溯方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各类资本和技术的介入以及前期电子监管码投入的软硬件进入淘汰期后,各类技术的应用将会出现井喷式发展。
GSP新规的出台对于药包印刷企业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挑战在于前期固定资产的投入,后期会因会客户需求的变化而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小型药包印刷企业,由于客户群体单一,客户需求的变化将直接影响整个设备投资是否“打水漂”。相对来说,大型药包印刷企业的客户群体较大,风险较小。机遇则在于药包追溯不再局限于使用电子监管码后,会有更多的应用方式,新的利润增长点就会出现,同时也会给大型药包印刷企业提供一个参与建立药品追溯体系的机会,真正进入药品产业链的前端,争取更多主动权和话语权,而不只是被动地根据客户需求决定投资,从而提高企业与客户之间的粘性。
作为一家大型药包印刷企业,我公司首先会依托现有的设备和技术做好电子监管码客户的服务,确保企业的发展和客户的需求在短期内不受影响。然后,我们会积极与社会上提供追溯技术的企业进行合作交流,不排除依托现有客户资源引进新技术或新平台的研究和建设,参与整个药品追溯体系的建立,从而提高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
电子监管码依旧是当前最主流的药品追溯方式
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副总裁 卢卫东
在GSP新规中,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将药品电子监管体系调整为药品追溯体系的规定。从政策上来讲,原来是国家强制性推进药品电子监管码,现在是国家指导性推进,企业自主按照国家政策导向实现药品追溯目标。从本质上讲,我们应思考,药品到底需不需要追溯?目前药品在整个销售、流通环节中存在哪些问题?构建药品追溯体系,对于消费者、制药企业、国家监管部门存在哪些利与弊?把这些问题理清,不难发现,无论是国家强制性推进,还是国家指导性推进,其最终目标都是一致的,都是在引导整个行业朝着规范、健康的方向发展。
为什么要建立药品追溯体系?
对于药品本身而言,安全是第一位的。在药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建立药品追溯体系?那是因为我国药品在销售、流通环节的监管上还存在诸多漏洞。如果每一盒药品都有一个特有的“身份证”,就能做到全程可追溯、可辨识。而且,当药品追溯在具备以上基本条件后,各渠道、各环节和各部门还可围绕这些条件挖掘更多更深层次的应用,如制药企业的渠道管理、防窜货、药品责任追溯等。由此可见,药品追溯体系的建立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消费者所乐见的。因为药品追溯体系的使用、推广、完善及普及,会使药品销售、流通环节中的诸多漏洞无所遁形,从而让消费者、制药企业真正受益。
电子监管码是当前主流的药品追溯方式
一直以来,我公司都非常关注市场上药品追溯方式的应用趋势,从目前的市场现状来看,大部分制药企业还在沿用药品电子监管体系。可见,电子监管码依旧是当前最主流的药品追溯方式。
其实,无论采用哪种追溯手段,都必须先解决以下两个问题:一是药品包装要做到一物一码;二是整个一物一码的成本要低廉,使用起来药极其方便。而一维码或二维码都可以满足以上两点要求,因为我国手机用户很多,在当前移动互联网高度发达又广泛普及的情况下,这两种方式最容易被推广,消费者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且成本非常低。
数字印刷新趋势
近10年来,数字印刷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技术的推动下,快速融入印刷产业,并通过积极与传统印刷相融合来突破传统印刷的瓶颈,弥补传统印刷在超短版和按需印刷领域的短板,创新数字印刷增值链,引发数字印刷的新趋势。
1.数字印刷技术新趋势
从drupa2016亮相的数字印刷技术来看,数字印刷技术正日益聚焦到喷墨印刷技术和静电成像数字印刷技术上,印刷幅面不断增大、印刷速度不断加快、印刷质量不断改善、适用的印刷耗材不断增多、印刷数据日益兼容的特点十分突出,这一切正改变着数字印刷与传统印刷的技术格局和市场格局。
(1)喷墨印刷技术新趋势
毋庸置疑,喷墨印刷是全印展上数字印刷领域首推的前沿技术,对该技术的讨论将体现在喷墨打印头的阵列化、精细化和多元化上。
喷墨打印头的阵列化是将单个小尺寸打印头集成制造为与印刷幅面宽度相一致的页面阵列宽度打印头阵列,使喷墨成像的印刷宽度达到B2幅面及以上,以完全满足大多数印刷幅面的需要。
精细化是指喷嘴孔径所支持的最大喷墨打印分辨率以及最高喷墨频率,能使墨滴直径达到高精细印刷水平或相片级水平。
多元化是指随着喷墨打印头研发技术的国际化,喷墨打印头技术正在逐步从少数国际厂商垄断的局面向国内国外厂商技术共享的形势转变,并按照应用需求和产品特点形成不断细分的格局。如在标签、书刊等领域的特定喷墨印刷产品中,国产喷墨打印头及相关设备开始“小荷露出尖尖角”。
此外,喷墨打印油墨或墨水开始从专用性向通用性与可替换方向演变,国内研发机构和生产厂商针对喷墨打印头的特性,推出了诸多具有通用性和可替代性的喷墨墨水,让印刷企业获得了选择印刷材料的主动权。
(2)静电成像数字印刷技术新趋势
静电成像数字印刷技术是应用类型多样化和厂商云集的技术热点。这首先体现在适应更高速度、更大幅面和更高品质的感光鼓/带的感光涂层的均匀性以及设备耐印力上。
其次是色粉制造技术。无论是采用物理研磨还是化学研磨,色粉的颗粒形状、尺寸一致性、呈色性以及介质附着力都是关键技术指标。
此外,还要特别关注纳米技术应用、高饱和度呈色以及材料绿色化等技术,如富士施乐推出的高饱和专色以及金银高光泽颜色等。
2 .数字印刷流程及色彩管理技术新趋势
在未来“集中式生产+分布式定制”的印刷新格局下,建立一个全数字化、从印刷产品编创到应用服务的数字印刷流程,是解决不同地域、不同作业方式、不同企业、不同软件的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交换、内容关联与检索问题,是真正实现“数据进、产品出”,创造印刷价值链以及印刷经营与管理模式的关键。
从工业4.0以及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需求来看,数字印刷流程及色彩管理技术必须是一个自适应与智能化的印刷生产管理及色彩管理系统,系统既能够适应用户色彩设计环境,又能够保证用户色彩复现精度,智能地优化生产作业流程,还能够满足印刷买家个性化印刷材质需求、产品成型加工需求、表面整饰需求以及体验评价需求,减少数字印刷品在印制中的作业冗余与成本冗余,优质地按时交付,并保证良好的盈利能力与水平。如富士施乐建立的色彩管理标准化实验室,不仅解决了现有数字印刷流程的软肋,而且很好地实现了上述目标。
数字印刷新应用
从社会发展、市场需求和产业应用来看,本次展会的数字印刷新应用将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
1.以“内容印刷”为中心的数字印刷新应用
内容印刷是印刷产业千百年来的需求,但始终存在优质低价的定制印刷或按需印刷难于实现的瓶颈。目前,以静电成像数字印刷为主、喷墨印刷为辅的内容按需印刷已基本实现,其产业应用主要集中在文化传播和商业印刷领域。
在文化传播方面,重点是满足按需出版和大众教育中品质多样、承印材料多样以及产品价格多样的图文产品印制需求。富士施乐、柯尼卡美能达、理光先后推出了不同印刷幅面、速度、产能以及色彩再现品质的生产型数字印刷机,与印刷企业一起通过生产细分、产品细分与服务细分来构建多层次的印刷生产与印制服务模式,形成内容印刷的新应用。
在商业印刷方面,重点是满足商业型录、商业促销产品、企业文化用品以及商务产品等多类别商业印刷产品的需求。目前惠普、富士施乐、柯尼卡美能达都结合自己的软硬件,集成相关网络化的设计与制作软件及数据管理体系,形成针对不同商业印刷需求的作业模式和管控方法,初步形成了可盈利的数字印刷生产经营模式,特别是富士施乐的色彩管理与质量认证显著改善了数字印刷产品质量,有效降低了物耗和人工成本。
2.以“功能印刷”为中心的数字印刷新应用
功能印刷是数字印刷创新解决包装印刷及其衍生产品服务的新模式,其产业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4个方面。
首先是B2及以上幅面高速喷墨数字印刷机应用于定制包装、折叠纸盒打样,打开了数字印刷在包装领域实际生产应用的大幕,已悄然改变或撼动传统包装印刷市场格局,惠普B2幅面数字印刷机是最典型的范例。
其次是“喷墨+胶印”混合印刷方式的包装印刷,即采用以橡皮布作为转印介质,喷墨墨水先喷在橡皮布上完成叠印,固化后再将墨层100%转印在承印物上的方式,显著降低了多色套印精度的设备需求,有效提升了印刷品质量和作业效率。
其三是在线涂布+UV墨水/纳米墨水(Nano Ink)的工业化应用,有效解决了功能包装不同承印材料与喷墨墨水之间的印刷适性,实现了更高质量、更广色域、更少VOCs排放,如惠普T系列数字印刷机。
第四是与传统印刷技术融合,高效、低成本地印制包装产品的防伪码、防窜货码、药品电子监管码等,实现包装印刷设备连线喷墨印刷的集成,如海德堡XL106、高宝利必达105配装的用来喷印药品电子监管码或二维码的可变数据按需喷码设备。
3.以“3D打印”为中心的数字印刷新应用
3D打印是指采用三维喷墨打印技术,通过分层加工与叠加成形相结合的方法,逐层打印增加材料来生成3D实体的数字制造技术。目前,3D打印机基本采用喷墨印刷机制,通过打印熔融沉积材料、生物材料或食材来制造所需的各种产品。可依托现有的二维印刷技术的多层叠合来实现三维印刷的新产品和新功能,从而为数字印刷拓展到大众制造、精密制造、电影动漫、医疗美容、食品等行业奠定基础,实现印刷“你确定它会引发颠覆,却不知道它具体颠覆什么”的新境界。
数字印刷新看点
在当下数字印刷技术日益趋近传统印刷品质、成本和效率的环境下,数字印刷产业正在形成一个具有广阔市场前景、高市场附加值以及产品化的新领域,吸引了更多传统印刷人和传统印刷企业的关注。本届展会上,数字印刷新看点将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
1.精耕细作的数字出版与数字影像
数字出版和数字影像是当今内容产业需求旺盛、变化无限的新领域,是传统书刊报印刷企业应用数字印刷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在精耕细作的数字出版和数字影像已成为社会、市场和用户共识的环境下,传统印刷企业既可嵌入数字出版领域,利用数字印前部门从制作电子书刊、网络教育、网络地图、数字动漫到手机出版物等数字媒介浏览产品及其演变的个性化纸媒介产品中获得市场容量和获利机会,还能从图说时代的无限量图片信息引发的影像印制(如婚嫁、游记、个人影集以及各种纪念册)中,挖掘出无限商机。但只有更多地关注出版的实时性、内容更新的便利性、产品外观的多样性特点,才能在数字出版与数字影像产品传播途径中创造需求与价值。
2.集成制造的功能印刷产品与物联网智能包装
集成制造的功能印刷产品和物联网智能包装是印刷企业转型升级、从生产加工跨越到智能制造的最合理途径。包装印刷企业依托数字印刷技术与物联网技术来实现数字化功能印刷与物联网智能包装印刷,这不仅需要学习集成制造技术,采用数字印刷方法将许多功能性材料和信息嵌入到包装、标签等产品中,还要通过数字化精细生产保持所复制的产品具备某些特定的、个性化的功能,如温致变色、过时变色等。包装印刷企业也可使产品外包装具备与物联网以及数字防伪相关联的特殊识别功能,如二维码等满足应用功能性和可追溯性的新功能,从而使包装印刷企业融入到现代IT技术和新材料应用的高附加值领域。
3.数字化的印刷全流程管控
数字印刷因“数字”而改变印刷企业的市场、技术工艺、作业方法以及营销手段,形成面向跨媒体、多介质、多需求以及互动体验的作业模式,依托互联网和DIY软件来营造出用户就是设计师的乐趣与成就感体验,构建出一个以“高产能的集中式加工中心与分布式定制服务中心”的分布式数字印刷标准化作业流程。
其中,定制化精准印后加工技术实现了以数字化与智能化为技术基础,适应个性化、小批量、多幅面、复杂折页或多样成型的印后加工模式。
在线检测技术则以机器视觉和图像处理为技术基础,通过标准印刷图像和检测印制图像的比对来实现印品质量缺陷检测,解决了机器换人的新难题。
在手机上使用另一款“金税通填开发票”APP,输入发票金额、消费单位等信息后点击“保存并打印”,发票便能从一个事先连接的、小巧的打印机中传送出来。
这些软件,是由一家传统的票据印刷企业——重庆远大印务有限公司开发的。
以上,还只是重庆远大在网络发票、电子发票逐步兴起大背景下构筑信息化平台的冰山一角。
网络发票逼宫
2013年,票据印刷企业的年度热话题应该是网络发票、电子发票。
2013年4月1日,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网络发票管理办法》开始正式施行。这不是愚人节的玩笑,而是意味着酝酿了好几年的网络发票进入更广泛、更实质性执行的阶段。
对于票据印刷企业而言,又一匹狼真的来了。
网络发票主要针对普通发票。在传统纸质发票管理过程中,纳税人通过向税务机关提出领票申请,提供税务登记证件及其他有关证明,以及发票专用章的印模,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后,发给发票领购簿,到税务机关办税厅去领取纸质发票,一般由手工或机器填写。网络发票推行后,纳税人可以通过互联网,利用省以上税务机关公布的发票在线应用系统开具发票,实现发票的在线开具、查询、购销等功能。纳税人开具网络发票后,开票信息会实时传至税务机关监管系统。
由于具备成本低、方便监管等优点,网络发票更好地满足了纳税人以及国家对税务监管的需求,可以预见,未来网络发票推广普及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
多年以来,税票印制是传统票据印刷企业重要的业务板块。网络发票的发展,势必慢慢夺走票据印企赖以生存的口粮。
重庆远大是西南地区票据印刷行业的标杆企业,具备重庆市国家税务局发票准印资格、重庆市地方税务局发票准印资格,重庆市国税及地税局的票据,一直是重庆远大的主营业务。
重庆地税是国内最早推行网络发票的省级税务机关之一,从2009年开始到目前已经历时4年,已累计开具网络发票有效票5500万元份,开具有效发票金额5700亿元。日均开票数量超过15万份,日均开具有效发票金额超过13亿元。网络发票在当地的蓬勃发展让重庆远大面临着主营业务收入的持续下滑。
“我如果再不革命,就要被别人革掉命。”重庆远大董事长张爽在现实之中发出这样的感慨。
重庆远大怎么办?像其他很多同行一样,往包装印刷等细分领域横向拓展?
张爽的选择是坚守税票服务阵地,他在这个领域深耕细作、拼搏奋斗了几十年,如果随意放弃,那太可惜了。
过去,印刷企业以设备为生产工具,以纸质发票为输出产品,服务于税票市场。当纸质发票向网络发票演进,并最终被电子发票取代,那在税票这个产业生态圈中,印刷企业能做点什么呢?
弄潮信息化
2012年,远大印务斥资2000万元建立了子公司重庆远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由此拉开了向信息化转型的序幕。
张爽计划怎么转型呢?既然市场未来将不再大规模需要纸质发票,网络发票和电子发票将成为主流。那新成立的远见信息公司就围绕着新生事物做文章吧。
远见信息成立不久,就承担了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家税务总局等八部委联合的中央部门政策性试点“网络(电子)发票”第三方服务平台的建设与研究项目,在网络(电子)发票的政策与技术标准制定、网络(电子)发票运营服务平台建立等方面开展工作。
与远见信息共同承担这项任务的公司还有:深圳电信、苏宁易购、海尔和阿里巴巴。远见信息是五家企业中规模体量最小的,但却是唯一一家有近20年税务财政服务经验与市场资源的企业。
张爽说,“远见信息要做互联网可信数据运营服务商”。
这听起来有点抽象。文章开头提到的两款发票查验和开具软件,就是远见信息开发的,这也许能让人们对这家公司有更具象的了解。
过去,重庆远大通过印刷纸质发票为税票市场、为税务机关、为纳税人提供服务。现在,重庆远见为税票市场提供更先进、全面的信息化服务和产品。
以网络(电子)发票平台为基点,面向税务机关、纳税人、消费者等多个市场主体,提供创新的业务应用,包括发票查验和开具等,构建完整的、信息化的发票服务产业链。这就是重庆远见构建的发展模式。
一流的企业做平台,而平台一旦建成,商业想象空间无限。
根据张爽的规划,重庆远见的网络(电子)发票平台,是一个资讯平台,提供各类最新的税收政策法规和办税相关的动态信息;是一个综合服务平台,除了最基础的网络发票查验和开具,还将为税务机关、企业客户提供从纸质发票向网络发票过渡所需要的线上线下技术支持。
说得更直白一点,重庆远大就是立志做网络(电子)发票一体化的信息解决方案提供商,在网络(电子)发票的发展过程中,各个市场主体遇到的任何障碍,提出的任何合理需求,重庆远大都要想办法满足。
未来平台建设成熟之后,除了发票相关业务,重庆远见未尝不可再进行更纵深的多元化发展。
“我们站在纳税服务的第一线,站在信息化发展的最前沿,承担着相当大的社会责任,在完成好社会责任的前提下,再来谈商业价值吧。”张爽这样说。
展会以“新变革、新前景、新契机”为出发点,将重点推出电子监管码、包装纸、油墨及印刷耗材三大专区,为企业打造一站式采购贸易平台,以便捷的参观采购服务和最新市场政策趋势分析吸引更多专业观众的到来,并为现场观众了解业内相关市场、拓展新商业领域、结实新贸易伙伴提供重要的平台。
电子监管码专区
电子监管码专区集中展示应用于药盒、食品包装等的喷码设备与技术,为喷码设备与技术的供应商与彩盒企业搭建了一个无缝对接平台,为目前还没有相关业务、且有意向踏入这一新领域的彩盒制造企业提供了一个了解市场、拓展新市场的机会。
包装纸专区
包装纸专区是亚太地区展示各类包装用纸的专业平台,为包装纸生产商、贸易商搭建与亚洲包装企业贸易与交流的平台、创造面对面沟通的价值,是包装纸生产商、贸易商开拓亚洲业务、推介新品、传播品牌及市场公关的最佳平台,同时也为广大亚洲纸包装制造企业及纸容器包装厂提供一条更有效率、更便捷的采购通道。
油墨及印刷耗材专区
展会以“新变革、新前景、新契机”为出发点,将重点推出电子监管码、包装纸、油墨及印刷耗材三大专区,为企业打造一站式采购贸易平台,以便捷的参观采购服务和最新市场政策趋势吸引更多专业观众的到来,并为现场观众了解业内相关市场,拓展新商业领域,结识新贸易伙伴提供重要的平台。
电子监管码专区集中展示应用于药盒、食品包装等的喷码设备与技术,为喷码设备与技术的供应商与彩盒企业搭建了一个无缝对接平台,为目前还没有相关业务、且有意向踏入这一新领域的彩盒制造企业提供了一个了解市场,拓展新市场的机会。
包装纸专区是亚太地区展示各类包装用纸的专业平台,为包装纸生产商、贸易商搭建与亚洲包装企业贸易与交流的平台、创造面对面沟通的价值,是包装纸生产商、贸易商开拓亚洲业务、推介新品、传播品牌及市场公关的最佳平台,同时也为广大亚洲纸包装制造企业及纸容器包装厂提供一条更有效率、更便捷的采购通道。
被柯达“优秀基因”所吸引
细数何勇的职业生涯,不难发现,不管是印前领域还是印后领域,他所在的平台都是业内领先的公司。那么,此次加入柯达,是哪些“优秀基因”吸引了同样优秀的何勇呢?
在何勇看来,未来是“无环保不印刷”、“无科技不印刷”的时代,未来的印刷产业一旦失去环保和科技这两点就毫无前景可言。而从柯达版材和设备这两大主产品来讲,在设备方面,CTP在过去几年中迅猛发展,而如今转为平稳发展。在标准产品中,还有什么能够进一步提升发展的?何勇认为就是环保的概念。柯达顺应行业发展趋势,一直以来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环保产品的研发,致力于环保版材产业化。另外,柯达销往全球的CTP设备都是在中国生产,是唯一一家能够将版材、设备、服务和软件结合在一起的公司。其在技术能力和制造工艺方面,无疑是领先的。从以上几个因素来看,柯达有优秀的产品、领先的技术以及符合未来技术发展的方向。“柯达是一个好的平台,我非常愿意为柯达未来的发展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国际品牌 中国制造
在柯达上任3个多月以来,谈到对柯达公司的总体印象,何勇表示:“柯达对中国市场的投入非常大,就我所看到的,柯达在厦门设有版材工厂,全球最为先进的版材均在厦门生产;在上海设有全球CTP工厂;另外,全球软件中心也设在上海。由此可见柯达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国际品牌之所以在中国制造,是因为我们相信中国具备工匠精神,能生产出最优质的产品。从这3点来看,柯达对全球印刷产业以中国为基准,投入了非常大的心血。我认为,既然在中国有如此大的投入,对于中国客户来讲,应该更受益于柯达在中国的资源。如何让中国客户充分享受到柯达在中国的资源,是我们下一步要提升的。”
那么,在柯达的工作氛围以及企业文化与以往公司有何不同呢?何勇认为,MBO是一家德国企业,承载了一些德国风格,无论是工作的严谨性、对数据的钻研把控,还是对客户服务的专业性,都体现了德国企业的风格;后来就职的两家民企,让何勇又充分感受到民企对市场的敏锐嗅觉以及灵活的决策能力。而如今来到柯达,柯达是一家百年老店,100多年以来积淀的文化底蕴非常厚重,员工素质也很高,团队交流全部都是英文。而且柯达非常尊重员工,团队凝聚力强,大家都以在柯达工作为荣,愿意为柯达重新振兴和崛起作贡献。
柯达这家百年老店正在转型路上不断前行,从以前的世界五百强变成了如今的“小而专”,柯达经历了很多。在受到现代产业的冲击后,柯达人认识到了自己要回归从而重新出发,发挥自己的研发能力和技术能力重新定位,不管是员工还是高层都经历了心理转变的过程。如今全社会都在倡导工匠精神,无论是设备制造还是客户服务,柯达人都一直致力于将工匠精神发挥到极致。“我上任3个多月以来一直马不停蹄地开会,与公司各个团队进行沟通,把我放在这个位置,不仅仅是为提升销售业绩,更重要的是管理沟通工作,将团队组成一个整体,形成更有效的合力。”
不忘初心 持续发展
虽然印刷产业近年来某种程度上受到了新媒体等新生事物的冲击,但是柯达认为印刷产业是可持续发展的。作为专注于印刷产业的供应商,柯达始终不忘初心,致力于通过柯达的产品和技术帮助客户创造利润和价值。何勇认为:“通过我们的技术研发,设备效率的提升,通过版材的稳定性和减少浪费,以及在环保领域的贡献,帮助客户产生价值。具体实施起来,还是通过我们的技术能力、服务能力,让客户能挣钱同时还能省钱,从而形成整体的利益最大化。”
在drupa 2016展会上,柯达携创新科技取得了丰硕成果,展会总销售额达到原计划的181%。此次展会上,柯达充分展示了自身的技术实力。何勇认为,柯达之所以在此次展会取得更好的成绩,一方面是市场需求,柯达并不是以低价立足于市场,而是以技术实力带动销售;第二还取决于内在,柯达以这种形象出现,让大家看到柯达专注于版材和设备领域,客户对我们有信心,还会与我们合作,取得成绩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绿色印刷 柯达先行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于环境污染的重视,政府加紧了对印刷企业在VOCs排放、清洁生产、绿色印刷的监管,中国对于绿色印刷的产业政策对于印刷企业来说压力非常大。在绿色印刷的道路上,柯达走在了前面,一直以来在环保产品的研发投入都很大。2014年,柯达的腾格里免冲洗印版(Sonora)生产线在中国厦门工厂正式投产。腾格里掀起了柯达新一代版材产品的革命,它采用先进的准印刷技术,取消了所有冲洗工艺,只需经过成像、装版即可展开印刷,完全杜绝了印版冲洗,取消了冲洗设备,减少了制版所需的步骤。腾格里帮助企业减少了制版环节所需的化学药剂、能源、人力等成本,为客户打造真正的绿色印刷。在杜绝化学药品采购、减少能耗、绿色环保的同时,它仍然具备高质量、高产能和高印刷性能。drupa 2016,柯达又推出了腾格里免冲洗印版的新款产品,以满足不断增长的UV印刷应用需求。
在何勇看来,环保版材在中国的发展像10年前柯达的CTP版材一样。10年前,CTP版材价格贵,很多人选择使用价格低廉的PS版,而如今PS版早已被淘汰,CTP版材已是遍地开花。他坚定地认为,再过几年以后,市场上全部都是环保版材,无环保不印刷,如果不是免处理版材就不能使用了。“柯达在加速这一领域的研发,这种投入是毫无置疑的,我们会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推进客户的测试。绿色印刷的道路是必然要走的,而且几年之后,会上一个很大的台阶。”
一、征求意见梳理情况
(一)存在的问题
印刷方面:一是多下基层单位和印刷企业调研,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二是多组织培训、业务交流、座谈会、技能比赛及其他活动,增强行业凝聚力和向心力,切实提高印刷行业的整体素质。三是组织有愿望、有能力的印刷企业外出参观考察,开阔眼界。四是充分挖掘、利用印刷协会平台,为广大印刷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五是讨论出台符合我市实际的印刷指导工价,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六是出台行业优惠政策。七是加快印刷产业园筹建步伐,为面临拆迁的印刷企业解决厂址用地问题。
发行方面:一是各区执法检查人员的业务水平需要培训提高。二是提高图书市场的繁荣程度。三是希望市局加大宣传国家及省的相关政策,并落实到位,对基层工作多加指导。四是建议加强对图书批发交易市场秩序尤其是市场北边停车场的环境治理。五是加强今后的日常管理,督促检查落实到位。七是建议加大石家庄市各街道、路边盗版书摊的管理力度(早市、夜市),还有南三条图书市场内有个别特价书店盗版书较多。八是建议图书市场货梯中午不要停。九是建议建立“意见箱”。十是加强市场忧患意识、安全意识、消防意识。十一是加强对图书发行业发展方向的指导,促进市场良好发展。
版权方面:一是版权工作涉及面广、行业多、涉及主管部门多,管理起来相对较散,出现管理体制不顺现象。二是站位不高,缺乏大局意识,表现在协调其他部门能力差,综合执法能力差问题。三是拓展执法领域能力差,很多方面还存在版权监管缺位、执法空白,对与其他部门交叉管理对象监管缺位。四是指导、督导县(市)区版权执法人员提高版权执法能力方面差,版权保护工作开展存在不均衡现象。五是版权工作开展存在不系统、随意性、头绪乱、工作重点不明确现象。六是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不够、不明确。七是今后解决问题的点子出了不少,措施落实很少,下一步需要扎实开展工作。八是管理意识不强、跟不上、宣传教育不到位。九是对经营者诚信经营意识培训抓得不紧,不到位、不经常。十是检查制度不完善,执行制度不严。十一是抓工作以点带面意识不强,对守信经营先进单位宣传表彰不够,对违规经营者处罚不到位。
出版方面:一是多下基层单位调研,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二是多组织培训、业务交流、座谈会、研讨会等活动。增强针对性,比如组织培训班,邀请公开报社的专家为编辑部讲解摄影、排版、参考文献引用等方面的问题,切实提高编辑人员编辑和写作水平。三是组织举办联谊活动或对口单位座谈活动等。四是组织有时间、有能力的单位外出参观考察,开阔眼界。五是建立起相近内刊之间交换刊物的平台,举办“双十佳”优秀刊物观摩交流等活动,互相促进工作。六是促进省会各内刊之间的交流,比如根据刊物性质分组交流、开辟网络交流平台等方式,交流工作经验和体会,资源共享,开扩思路。七是针对“科学发展观”、“干部作风建设年”等热点的宣传,能组织更多具体、专门的讲座。八是对法律法规及时宣传。九是加大省会内资报刊横向交流的同时推广外省内资、报刊编辑工作的先进经验,学习借鉴,博采众长。十是增加《出版在线》期数,发挥阵地作用。十一是多设立省会“双十佳”、“优秀内资”名额,鼓励先进。
扫黄打非和市场监管方面:一是加大打击非法出版经营活动力度。二是对扫黄打非工作要常抓不懈,保障广大经营者、消费者的权益。三是对出版物市场监管和扫黄打非工作的意识还不够强,主要表现在思想重视程度上还有待于进一步增强。四是工作能力、业务水平、执法手段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协调能力、办事能力、执法能力、工作作风等有待于进一步增强。五是对出版物市场监管的力度和密度还不够,有些出版物经营单位还没有检查到位。六是组织安排市场检查还缺乏科学性,各项工作对县(市)区部署得多,督导检查不够全面。七是没有充分发挥扫黄打非工作办公室职能作用。主要表现在与上级对口部门(国家、省和市)联系、汇报、请示不积极,不主动。八是与扫黄打非成员单位之间联系行动比较单一,没有发挥各成员单位在扫黄打非和市场监管中的集体作用。九是与各县(市)区联系不够紧密,只是转发上级密电、文件,深入基层进行联络督导检查不够。
(二)肯定方面
一是工作作风严谨、指导思想明确,对市局科级以上干部的工作表示非常满意。二是工作认真负责,对基层提出的问题能及时详细的给予答复,帮助很大。三是在思想作风扎实、工作作风严谨,是一个很负责任的领导团体。四是开展的石家庄市新闻出版行业诚信体系创建活动,调动了广大经营者遵纪守法的积极性,使经营者深深体会到守法经营,诚信于消费者是经营之道,必将带来社会、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五是行政审批办事效率高,服务热情,审批步骤快,没有吃、拿、卡、要现象,要继续保持这种方式和作风。六是网上办公自动化实行了与县(市)区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和印刷企业无纸化办公,工作方便、快捷。七是行政审批工作雷厉风行,如能保持这种工作作风,我们就非常满意。把你们的工作作风、方法应向上级领导通报,向其它行政审批部门推广。八是印刷管理规范、执法公正、服务到位、平易近人、素质高、作风好、办事效率高、工作扎实,严格按照规定办理各种业务,简化年检手续,一切为企业着想,耐心解答群众问题,真正树立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九是通过治理购书环境,使图书市场内外环境有了很大的改观,在日常管理、消防、卫生等方面制定了措施,为我市广大的读者创造了一个整洁、舒适的购书氛围;对图书市场发行管理很到位,平时工作细致、要求严格、团结同志、作风正派、廉洁自律、奉公守法为市场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受到了广大商户及客户的好评;注重对市场的规范管理,经常到图书市场现场办公倾听各书店的意见,帮助解决经营工作的困难和问题。十是积极履行职能,加强出版监管力度,依法行政效果好。在维护群众利益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对编辑部工作指导有力,编辑部遇到的其问题都能在第一时间内帮助解决。他们待人热情,服务周到,从未出现过“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情况。每年举办的各种业务培训都非常切合需要,很受欢迎。
二、整改措施
(一)切实解决科学发展观念不牢,创新意识、发展意识不强的问题
整改目标: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增强创新意识,加快产业发展,努力实现新闻出版版权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偶然中的必然
从冯岩的口述中,记者得知,目前国内市场上还有很多产于1998~2000年的二手进口胶印机,这些设备通常都会自带上光单元,但彼时的上光单元采用的都是非封闭式的传统双辊系统,当设备运转达到一定速度时,很容易出现“飞墨”现象,即光油飞溅到墙板内侧以及收纸牙排上。为避免这种现象,包装印刷企业只能采取降速措施,有时甚至需要将速度降至原有速度的一半左右,这样一来,整机生产效率必然会严重下滑。无奈之下,很多包装印刷企业只好选择离线上光,这样一来,胶印机配套的上光单元就相当于一个摆设。
正当冯岩及其研发团队分析改造这种上光单元的可行性之时,贞亨利多年的老客户北京米开朗优威印刷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米开朗”)也因此找到贞亨利,希望贞亨利能对其一台产于1998年的二手进口胶印机的上光单元进行改造,以提升该胶印机的生产效率和产能。就这样,此次改造项目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诞生了。
“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同样应验在了冯岩身上。机会是偶然的,但成功是必然的,此次改造项目正好印证了这一点。
改造后的新生
在承接此次改造项目的过程中,贞亨利就将上光单元的核心部件锁定在丹麦得利速腔式刮刀系统上,这是因为该系统一直被广泛应用于一些进口胶印机的上光单元中,而且其优越的性能无可厚非,如其可提高印品光泽度、减少光油消耗量、减少纸张浪费等。与此同时,贞亨利也凭借其在上光领域专业的技术创新和制造能力赢得了丹麦得利速的青睐。“在此次改造项目中,丹麦得利速工程师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技术支持与指导,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此次改造项目进行得非常顺利。”冯岩言语中充满着感激。
目前,改造后的设备已正式投入生产,米开朗总经理曹明对改造后的上光单元的涂布效果非常满意:“对上光单元进行重新改造后,这台胶印机如同重获新生,不仅大大改善了光油的流平性,上光速度也能与印刷速度相匹配。更重要的是,这种上光单元在换版时的转换速度更快,清洗更方便,由此为我们带来了更高的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