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司企业文化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引言
企业文化自20世纪80年代从美国引入中国,30年来受到我国学术界和企业界的长期关注和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也在各企业不同程度引起重视,一批优秀企业和知名企业相继建立起了有自己特色的、较完善的企业文化体系,并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积极作用。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和企业员工在生产管理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群体意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理论,近年来,国内外众多研究和大量实践表明,企业文化与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对于科技型企业来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型公司企业文化在一个企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显著,科技型公司企业文化是公司的软实力,是科技型公司的精神支柱,在科技型公司中树立优良的企业文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怎样建设优良的科技型公司企业文化体系是每一个公司必须面对的问题。
二、科技型公司企业文化的内涵
科技型公司企业文化是整个企业文化按照行业划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型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是我国打造科技强国,建设一流高科技企业的主要内容之一。科技型公司企业文化虽没有统一的定义,但具有丰富的内涵,渗透予科技型公司的一切经营活动中,对科技型公司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科技型公司企业文化是科技型公司成员所共同持有的理念和期盼,科技型公司里个人以及小组的行为举止通过这些理念和期盼有效的塑造,形成一种日积月累的科技型公司员工个性,这些日积月累的个性体现在科技型公司的信仰、观念和价值观、态度等公司成员的共识当中和工作方式、工作气氛、工作行为等科技型公司成员的办事方法当中。
从狭义的角度讲,一个科技型公司所形成的自己所独有的经营习惯和模式是通过经营过程而得来的,这种习惯和模式影响着科技型公司中的成员,从而形成一种崇尚的风气,体现在市场中就形成自身的个性风格,这种表现即是科技型公司企业文化,而究其内涵,科技型公司企业文化是科技型公司企业使命所表现出的理念的客观反映。从广义文化讲,科技型公司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因为每个科技型公司的文化具有自身的个性特点,同时,科技型公司企业文化也是行业文化重要的一方面,又是生成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基础,科技型公司的根基是科技型公司企业文化的建设,脱离了根基,科技型公司的经营活动就会陷入盲目性。
三、科技型公司企业文化的来源
科技型公司企业文化是可以是学习而来的,是员工共同知晓并遵从其原则的共同理念。可以表现为可见的行为,而不仅仅是文字的表述,其文化标志及其意义是相互关联的,表现为科技型公司企业标识、行为规范等诸多方面。
而科技型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往往从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以及技术出发,结合科技型公司的规章制度和价值观念、行为标准以及经营宗旨,获得一定的具有典型代表特征的行为标志、通过在日常的经营过程中总结与提炼及修订最后形成具有一定个性的企业经营理念和行为方针,为科技型公司的发展提供指导。
一个优秀的科技型公司企业文化是基于个性、基于科技型公司企业战略、基于商业准则、基于人性的。上述四个共性是一个层层递进的关系,也是相互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在构建科技型公司企业文化的过程中,首先找出企业的组织个性和企业家的精神个性,然后对接战略,最后从人性和行为准则层面上进行提升和完善。
四、科技型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功能
科技型公司企业文化一般来说也具有五大功能,即凝聚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塑造形象作用功能等。凝聚功能表明科技型公司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之所在,凝聚功能往往通过科技型公司精神文化建设来实现。导向功能是科技型公司企业文化中的企业规章制度和管理要素对于科技型公司企业管理的引导作用。激励功能表明的是科技型公司企业文化通过酿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对员工起到激励作用,激励功能往往通过科技型公司制度文化建设来达到。约束功能表明科技型公司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影响力对于员工的日常行为规范起到一个规范性作用。塑造形象功能对于科技型公司企业的外在表现和客户认同有很大的意义,塑造形象往往通过科技型公司的物质文化建设来达成。
五、科技型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体系
关于科技型公司企业文化体系也是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等三个层面构成:首先,企业精神文化。科技型公司企业文化精神层是科技型公司文化组成的核心层,科技型公司精神层的理念的统称为企业理念体系(企业理念系统或企业经营理念)。一般由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愿景、企业宗旨、企业精神等组成;其次,企业制度文化。科技型公司制度文化包括科技型公司的各种规章制度以及这些规章制度所遵循的理念,一般包括人力资源制度、管理模式、组织建设以及控制与长效机制等,还包括企业员工的行为规范等;再次,企业物质文化。企业物质文化的构成包括:厂容,企业标识,厂歌,文化传播网络还包括企业的品牌形象等方面。科技型公司企业的精神文化层为企业的物质文化层和制度文化层提供思想基础,是企业文化理念的核心;科技型公司制度文化层约束和规范精神文化层和物质文化层的建设;而科技型公司物质文化层为制度文化层和精神文化层提供物质基础,是科技型公司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和载体。三者互相作用,共同形成企业文化的全部内容。
六、科技型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doi:10.3969/j.issn.1006-9682.2011.12.049
摘 要:企业文化在加强企业凝聚力,提升员工整体素质,提高企业绩效水平方面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正确认识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外延,深化思想政治工作内涵,把思想政治工作溶入到企业文化中。
关键词:企业文化;思想政治;措施
随着企业竞争的加剧,单纯以硬实力为基础的竞争模式受到了软实力的挑战。在新形势下,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自身,如何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是一个非常有现实意义的课题。由于企业文化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往往是相互渗透,互为补充的,因而两者存在不少相同点。只有充分认识企业文化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明确两者的关系,将更适合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完善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新形势和新发展。
一、企业文化和企业文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与内容
企业文化是一种微观文化,它以企业为主体,由企业领导者倡导,全体员工在企业长期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并为企业全体员工认同和遵守的,以价值观念为核心,包括企业精神、企业奋斗目标、经营哲学、职业道德规范、员工素质等观念形态总和。企业文化正是紧紧围绕着人们如何共处、如何实现自我价值而建立的,这就决定了企业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但是,文化又不是不可以改变的。当一个企业的文化出现危机时,人们可以加以改造、重塑,以适应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文化的存在是企业本身的需要。健康的企业能为企业的平衡发展创造条件;企业文化的存在也是人才竞争的需要,对共同价值的认同,会使员工产生稳定的归属感,从而吸引、留住人才;其次是市场竞争的需要,良好、健康的企业文化能够增强企业竞争力。
企业文化就是公司的价值观、理念、传统、经营风格和内部的工作环境。而适应性文化可以通过学习改变原来的文化,使它能够对环境变化做出快捷的反映。企业的人员都有一种信心,可以面对任何威胁和机会。在新的历史时期,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任务,对全体职工进行现代化,系统化,正规化教育,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劳动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
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的联系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的建设,要相互区分其不同点,以便有明确的分工,而更重要的是,两者之间需要相互借鉴和相互学习,相互渗透,因为两者是彼此促进和密不可分的,只有充分利用两者的共性,才能相互促进,发挥更大的合力效用。
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之间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彼此的优点。两者的执行部门或者管理部门之间要常常进行交流,以促进相互学习和相互作用。企业文化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相互促进时,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两者的合力。这样以来,不但能使企业文化更加深入每一个员工的思想,以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和经营能力的提高乃至企业的总体发展,还能在很大程度上促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可以说是一种互利双赢的做法。
三、企业文化建设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和创新
(一)渗透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辩证唯物史观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把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任务、方针、原则等贯穿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这样,既可以使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更加丰富,同时也能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进一步增强。这样,两者就能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下得到相互的融合。
(二)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
一是使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在目标上互相协调,切实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和保证,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共同为服从服务于企业发展的大局,开展扎实有效的工作。二是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在内容上互相补充,做到相辅相成、整体推进,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企业文化建设中,努力形成有机统一的工作体系。三是使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在工作运行中互相促进,确保同步推进,落到实处。
(三)融进企业文化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企业文化的一整套理论,都是基于“以人为中心”这一基本思想提出的。从这一思想中,联想到我们党的宗旨、群众路线和民主原则。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真正做到尊重职工的人格,尊重职工的文化心理,真正做到关心人、爱护人、理解人,努力创造一种健康的、积极进步的、宽松和谐的企业环境。
(四)坚持“大道理”与“小道理”相互补充
抓好班组职工的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既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又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那么,在当前如何组织班组职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笔者认为,既要用“大道理”抓总治本,又要通过“小道理”拾遗补缺,把工作触角延伸到职工工作岗位。教育引导职工把理想信念和本职岗位的行为规范有机结合起来,树立理想在岗位,岗位讲理想的新的理想观,把理想教育变得实在化、具体化。
(五)发挥班组政工网作用
在新形势下,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除了各级政工干部的积极努力外,更迫切需要有一个既能将上情下达,又能将下情反馈,并主动配合党支部做职工思想工作的“中间环节”,这个“中间环节”就是以班组长为主的班组政工网。建立班组思想政治工作考核机制,落实班组长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定期对班组思想政治工作进行讲评,定期组织班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交流,选树典型,推进班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朝着规范化、制度化发展。
四、结语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搞好企业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要达到强化企业管理、提高职工素质、增强员工凝聚力和产品竞争力的目的,必须有效地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同企业文化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同时重视两者的工作奠定一个思想基调,两者有效的结合,要对两者的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准确的总结,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两者的作用。
关键词 供电企业 企业文化 落地工程 策略
企业文化是企业形象的重要部分,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基础,电力企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建设过程中的基础行业,行业整体发展的质量与速度直接关系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走势。我国的电力行业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特征即:以电力产品为生产指引,充分重视安全生产。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电网紧随时代潮流,构建起“诚实、信任、能力、发展”为宗旨的企业文化路线,目的就是给全国电力行业注入新的发展动力和发展元素,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供电公司作为电力行业的服务者,更应该充分吸收和学习文化精髓,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力,整体提升企业的文化影响力。
一、电力企业实施文化落地工程的现实意义
(一)文化带动经济发展
电力行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行业,其发展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文化建设又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成分,是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形象的展示窗。供电企业加强实施优质的企业文化,提供优质的服务是履行社会责任的根本任务,一方面可以更好的支持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可以缓解行业之间的矛盾,有效的整合社会资源。
(二)文化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在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各行各业都开始了广泛而深入的行业体制改革,电力行业原有的管理和发展模式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当前经济经济形势的发展,唯有进行改革方可寻求新的发展动力。当前电力行业的改革方向应该是由先前的生产型、计划型发展模式向服务型和竞争型发展模式转化。要实现此目标就需要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而当前企业的竞争力其实就是技术、资金和市场的竞争,同时也是企业文化的竞争。因此,面对改革的新形势,企业的持续发展不仅需要先进的管理模式,同时还需要优质的企业文化做后盾。因此,电力行业文化建设能够给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发展元素,用一种全新的管理和发展理念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二、供电企业文化落地工程的实施策略具体体现
(一)加大宣传力度,使企业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任何事物的发展和运用都是一个长期适应和调整的过程,电力行业同样如此。供电公司作为电力行业的基础服务者,其发展和管理需要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不能盲目的进行改革和变革。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发展建设项目,要真正将企业文化融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和实践,国家电网力求建设“诚实、信任、能力、发展”的核心文化品牌,但能够真正认识和理解该文化品牌的精髓者却不多。所以,为了能够让员工充分学习和掌握该文化建设的精髓所在,就有必要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实施企业文化的传播工程,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将高深的企业文化运用不同的宣传载体进行有效性传播,提高企业文化宣贯的实效性。最基本的形式可以利用展板、网络以及橱窗等工具进行宣传,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以及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进行有效的宣传和讲解,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公司员工的不定期培训,并将企业文化融入到多种多样的企业活动中,员工通过参与活动从而能够更好的理解和领悟企业文化内涵需要,并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努力践行,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二)丰富企业文化内涵,大力弘扬奉献精神
关键词:化工企业 成本控制 成本管理 成本核算
伴随国内外石油化工行业的现代化管理理念及精细化项目管理的不断深化,成本控制已经成为提升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的重中之重。当前,我国化工企业成本控制的难点主要包括:大多数化工企业成本中的固定费用较高;一般来讲化工企业的生产流程比较复杂,进行成本控制的影响因素很多,而且各个因素间的关系难以协调;很多化工产品的价格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市场难以把握等。在此背景下,根据笔者在青海盐湖钾肥股份有限公司多年的财务工作经历,在本文中主要对化工企业如何制定和实施成本控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以期为化工企业同行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同时欢迎批评和指正。
一、化工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的必要性分析
整体来说,化工企业采用现代的成本控制方法进行成本控制,具有多重意义,具体如下:
(一)成本控制是企业进行成本管理的重要手段
科学系统的成本管理主要囊括了涉及企业所有活动的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及分析等诸多环节,而成本的预测、决策和计划是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的基础依据,成本核算是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的必要手段。因此,成本控制需要对影响成本的所有因素进行管理,贯穿于化工产品生产、销售的全过程。企业重视成本控制与核算,将有助于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与措施的实现。
(二)成本控制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很多化工企业都已经意识到,企业是否遵守环境法规,产品和服务是否满足社会需求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利器。因此,对于化工企业来说,其生产过程、产品及服务的提供如果能符合国内外环境管理的要求就可以提高企业产品和服务的销售范围和销售量。这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降低企业环境风险的重要方式。
(三)环境成本是目前化工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
尽管化工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出产业,但是伴随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和严格,以及有关环境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化工企业发生的环境成本费用急速增加。比如,日本对企业的环境成本信息披露提出了相关性、可靠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和可核实性这五项质量要求,尤其强调需要进行专门的惠及核算和报告。我国化工企业考虑环境成本控制势在必行。
二、目前化工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成本管理理念滞后、狭隘
具体表现在:沿用传统的以成本确定和计量为重点的成本控制方法,忽视对成本预决算和评价,限制了成本管理的水平;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比较薄弱,一方面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疏于对与企业化工产品成本相关的材料收支的计量、验收、办理必须手续的管理,从而无法为产品成本控制和核算提供更为准确的判断基础,另一方面较为落后的计量管理与成本控制脱钩。
(二)成本核算缺乏合理性
一些化工企业仍然采用传统成本核算法,对成本控制带来了很多消极的影响:造成产品成本信息失真。因为越来越多的化工企业重视科技创新和产品创新,成为资金密集型的企业。但是一些企业以直接人工数为根据,很容易导致间接成本分摊率不准,成本信息不准确;很容易削弱对项目的事前成本控制;环境成本核算不科学。比如对于进行总部和分厂两级核算的化工企业来讲,“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绿化支出、环保工程运营支出、企业职工环保补贴等费用支出发生在分厂,但是其形成费用的资金来源却在总部,很容易导致核算责任不明的问题;成本分析仅仅限于对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的分析,而缺少对成本效益的具体分析。
(三)成本控制的领域过于狭窄
对于化工企业成本控制的范围(领域)来说,可以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来分析:空间维度上,很多化工企业将成本控制的着重点锁定在各个职能部门上,将相应地目标成本分解到各个责任中心进行操作,而不能对采购部门、销售部门进行有效地成本控制;在时间维度上,片面重视生产过程的料、工、费的控制,而忽视了其他环节的控制。比如,研发成本及营销费用等非制造成本在化工产品成本构成中所占比重提高,但是仅仅以生产制造过程为核心的成本控制显然已经无法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
三、若干提升化工企业成本控制能力的建议和思考
本着节约性、适应性原则、权责利相结合及操作性较强的基本原则,提出如下完善和优化化工企业成本控制的对策和思考:
(一)创新理念,加强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建设
具体建议有:加大对成本管理理念及成功案例的学习和研究。要求化工企业不断学习国外先进的成本管理法规体系,吸收国内外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比如进行存货管理制度的创新,可以减少多余的库存占用资金;进行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的创新,可以有效降低资金成本等;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消耗定额指标,这是化工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核心。通过合理的定额领料制度,有效控制材料成本及燃料动力消耗和人工成本,此外,这也是进行成本预测、核算、分析及分配的重要依据;重视成本预测,有效提高成本预测及决策的效率,制定出合理的成本计划,从而提高决策效率和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不断优化成本过程控制的时间分类及成本核算方法
建立和完善企业成本过程控制标准管理模式,对具体项目的研发活动、生产及经营等诸多环节进行标准化成本控制流程设计及优化,这样就有效避免了项目管理的一些盲区;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科学选择成本核算方法。对于化工企业来说,加强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与核算仍然是核心,但是需要采取全方位配套措施。需要将对生产经营涉及的所有环节的会计核算内容依据相关作业进行责任中心、会计账户和核算程序等方面的创新及设计优化;需要不断完善成本费用核算与控制措施,比如库房存货中的材料保管费用支出均需要通过采购保管费进行汇集与考核后才能分配到管理费用账户进行核算等;重视环境成本的控制,需要制定与企业实际情况相适应的环境成本控制标准,来实施环境成本控制措施。
(三)不断拓宽成本管理范围,逐步优化成本管理手段
拓宽成本控制管理范围。化工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建立一个适应成本控制的组织系统,要求系统内的各部门能够相互支持。为此,需要将化工企业的产品技术研发、原料采购、产品生产和销售、项目投融资等各个部门进行成本目标任务分解,真正落实全面成本管理的理念;严格执行成本责任制。只有将责、权、利三者有效结合,才能调动各个成本控制部门长期地坚持进行成本控制。建议追踪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所分摊的成管理任务完成情况,并结合约束激励机制,不断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面对日益严峻的竞争需求以及自身发展的需要,化工企业需要逐步加强成本控制管理,科学选择适合发展需求的成本控制方法,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但是成本控制管理一个长期动态地过程,需要化工企业不断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才能实现管理目标。本文提出了一些化工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管理的措施,但是成本控制体系的内外部市场环境及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等都在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变化,为此需要继续深化和完善我国化工企业的成本控制体系。
参考文献:
[1]杨哲.化工企业成本统计核算与控制探讨[J].中国外资.2013(13)
[2]潘春平.化工企业基于ERP系统的高效成本管理分析[J].企业研究.2013(14)
关键词 预算管理 财务内控 供电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3.4 文献标识码:A
1县级供电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1)预算管理工作需要进一步强化。县级供电企业在预算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各业务部门对预算编制、执行的重视不够,预算执行的随意性较大;二是在业务预算与财务预算的有机结合上还有一定的距离;三是预算过程管控与分析有待完善;四是预算执行考核力度需进一步加强。
(2)资金集中管理有待优化。县级供电企业现已推行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但由于受县级银行部门影响,电费的到账速度难以实现实时到账,在支付结算管理上,资金支付与业务部门上报的预算不能充分吻合,存在差异,资金管理上,地方信用社由于在网络信息上较落后,难以实现电子收付,资金集中管理需要不断优化。
(3)会计信息质量需进一步提高。河南省电力公司系统在2010年度推行远光3.0财务管控系统,固化了会计科目体系,统一县级供电企业会计报表模板,但由于缺乏系统培训,县级供电企业在应用时,对经济业务处理不尽一致,加之各县公司会计基础水平不一,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上报数据的准确性、会计制度执行等方面与公司系统存在偏差,会计信息质量亟待提高。
(4)资产管理需进一步深化。由于县级供电企业资产分布范围广,权属关系复杂,同时受管理能力和人力资源的限制,资产管理基础薄弱,管理流程尚待统一规范,不良资产、低效和无效投资需清理,工程管理、成本管理、竣工决算管理等流程需进一步完善规范。
(5)财务内控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县级供电企业受岗位人员限制,内控机制相对薄弱,内控流程有待统一规范,内控制度的修订完善不及时、不健全和公司要求内控规范化,财务监督常态化和评价体系科学化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
2深化县级供电企业财务集中管理的对策
针对上述几方面的差距,为进一步深化财务集中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加强预算管理,提升预算集约调控能力
(1)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体制。把业务部门作为预算编制和管控的源头,应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预算编报流程,明确年度预算编审和分解流程,县公司各业务部门相互配合,把本公司年度预算编制、省公司指标下达等情况作为对各业务部门进行预算审核和重点指标分解考核的主要依据,预算一旦下达杜绝随意变动。
(2)加大对预算实施部门的过程管控。各业务部门各项业务预算人员和财务预算管理专责加强沟通,真正做到业务预算与财务预算的对接。
(3)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市公司不仅将预算完成情况列为对趸售县公司负责人年度考核的重点指标,还将各指标考核至县局相关业务部门,实现双层考核,促使基层部门自加压力,自觉提高预算管理水平,提升预算调控力。
2.2加强资金集中管理,实现资金联动
县级供电企业资金集中管理,主要是指“收支两条线”管理,市、县供电企业应利用金融机构平台,把县公司在国有银行开立的银行账户实现挂接方案,逐步把未纳入“总对总”直联合作的地方商业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开立的账户也纳入监控,各类支付结算,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做好对接,大额资金切实实行集中支付,做好银行和电力部门的对接,实现即时收付,利用网上银行电子支付系统等进行资金收付,确保资金运营安全。
2.3强化培训考核,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县级供电企业2011年全面实施新《企业会计准则》,统一会计政策,会计科目体系,统一了报表格式,但由于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各县公司在进行核算时,业务处理缺乏规范性、统一性,建议省、市公司加强对县公司的业务培训,对县级供电企业加强财务日常工作的考核,通过培训、考核等搭建相互学习,现场交流评比的平台,使得各县级供电企业发现工作中的亮点,同时看到自身工作中的不足,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从而不断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2.4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产质量
省、市公司应制定统一的资产管理制度,规范资产管理流程,建立健全县级供电企业资产管理流程及各个环节协同机制,明确各个层级、各个部门管理职责,实现资产联动管理。组织开展县级供电企业资产清查,对不良资产集中处置,优化资产结构,对低效无效投资和对外担保、集资进行清理处置,有效提高资产质量,为平稳上划打好基础。
关键词:水利水电企业,施工设备,信息化管理,水平
水利水电企业施工设备的先进性和齐全性,是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的保证。由于现代化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设备有着非常重要作用。随着施工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越来越多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得到充分应用。工作人员必须要对应用设备的管理给予高度重视。随着水利水电工程的竞争日益激烈,施工设备适应市场的能力也急需加强。施工设备管理作为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效益的一个重要基础,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非常重要,下面本文将对水利水电信息化管理水平进行分析和探讨。
1. 水利水电企业施工设备管理的主要原则
1.1经济原则
关于水利水电企业施工设备管理的主要原则,其中一点包括经济原则。水利水电企业施工管理必须要遵循经济原则。由于设备的管理工作非常复杂,它涉及了对工程设备的维修、保养、升级、替换、使用等一系列问题,这些环节的管理都应该要做到经济,以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的,让设备使用效率的增长率高于施工设备管理成本的增长率。
1.2安全性原则
水利水电企业施工设备的管理工作,应该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并应该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实行强有力的管理工作,施工设备应该以安全性为主要目的,必要的时候建立奖罚机制,每一位员工都必须要自觉遵守安全制度,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
1.3效率性原则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设备的管理工作,工作人员应该遵循效率性原则。通过设备结构上的最优化和精准化,对各种机械进行调配工作,使设备的机械进行合理调配,让操作人员发挥出最大的效用。
2.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设备管理现状的分析
关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设备信息化管理现状,主要问题在于以下几点:
2.1设备管理观念较为落后
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信息化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就在于,随着新设备、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进行广泛的应用,导致了工程的管理人员对设备的管理工作较为落后,没有及时引进或吸收其他企业的设备管理措施和管理经验。设备管理人员没有深入现场对设备信息进行及时掌握。这些都会直接影响水利水电工程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2.2设备管理和施工方面存在脱节现象,设备信息施工的作用并不明显
设备管理工作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部分。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来讲,我国水电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着设备信息化管理和生产组织相脱节的现象。一方面,设备管理人员没有参与到施工组织当中去,另一方面生产管理者也没有考虑到设备的相关性能和情况,因此只会做一些具有理性状态下的施工计划。项目设备管理信息一般为购置资料、出厂资料以及检验资料,因此不能够全面反映设备的使用情况,对设备的管理信息也不能够及时向上级反映,满足不了相应的管理要求。
2.3管理职责未能够真正落实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是属于野外作业,因此具有施工工期紧、强度大等特点。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施工企业必须要根据国家相关的法规,制定和不断完善施工设备管理的方法和提高相应的技术。然而,目前对于施工设备的管理责任落实力度不够,管理人员的责任并不明确,导致从业人员的责任心不强,不注重对设备进行保养,导致设备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
3.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置
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应该要以固定资产为中心,并结合水利水电企业设备管理的需求进行开发,其中包括基础管理、前期管理、台账管理、保修管理、配件、文档资料管理、系统管理等几个方面的模块构成。下面对着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3.1前期模块管理工作
前期模块管理工作包括:供应商、采购、合同、验收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工作人员可以从供应商的信息库当中,通过了解其建立、审批、采购、合同签订等方面的信息,实现信息方面的查询和共享。
3.2设备台帐的管理方块
设备台帐的管理方块主要包括以下几点:设备卡、变动预防措施的设备、设备的租凭、报废处理等。
3.3设备运行和维修方块
该方块主要以日常的维护保养工作为基础,通过单机进行统计审核工作,对设备的保修间隔以及运转时间进行详细记录,并根据保修间隔来确定自动报警系统,该功能能够提醒用户对设备进行定期或者即及时的维修工作,以免机器发生故障和性能恶化。同时能够为用户提供一些常见的故障分析以及故障排除措施,让客户和维修人员可以根据相关指导迅速排除故障,保证设备的运行。
另外,通过对系统数据库中的各种数据(运行数据和档案数据等)进行分析,并指导工作人员对日常设备的管理工作,及时向上级管理人员提供准确的数据,其对象包括:对设备的使用周期和使用费用进行分析、对设备的管理技术和费用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对设备的维修费用进行预测性分析、对设备的事故情况进行分析、对设备的机型进行对比分析,从这些分析当中可以让管理人员了解到各种类型设备的利用情况和投资效益,为企业上层领导的经营决策提供重要的价值依据。
3.4配件管理方块
配件管理方块是指配件的入库、退货、盘点、报废、查询进行详细处理。其中配件的库存需要使用到大量的资金,如何有效降低资金是管理人员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因此,通过建立库存管理预警设施以及储存评价方面的机制,对计算机设备配件情况以及库存情况进行动态分析,确定库存的大小,并合理的制定相关计划,以有效降低库存,减少占用的资金。
3.5对于特殊设备的管理模块
该管理模块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点:设备的管理机构、管理人员、数据管理、运转数据管理、报表、统计、数据查询、基础数据等方面。通过这几个方面的工作流程,能够实现各种设备信息及时进行入库、维护,并保证各级的管理人员能够随时掌握设备的相关信息和运行情况。
3.6文档资料的管理方块
对于设备进行文档资料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文档管理主要包括文书档案、技术的档案以及设施档案三个方面。通过这三个方面的统一管理工作,系统能够对数据进行及时管理,并自动生成明细表、设备消耗报表等。在月尾或者年末的时候,将所有设备的台班、耗料、配件等按照规定的格式生成相应的报表,减少了管理人员的数据统计工作。
4.设备信息系统功能的优势
设备信息系统功能主要利用工作流程将公司的物资、资金与信息组合成一个有机的体系,满足公司在维修、工作管理和管理统计等方面的需求,并实现了设备管理工作的不断改进和优化管理。
结束语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期,建立水利水电工程设备管理信息化工作平台是非常重要的。水利水电工程设备管理信息化是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重要推动力量,因此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信息化是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水利水电工程企业必须要抓住机遇,实现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有效降低施工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通过提高设备的信息化管理,从而保障期高效运行以及安全方面的能力,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在公司研修班《学习型组织与企业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3月25日—26日,公司高级管理研修班正式开班进行了第一次集中学习,由王慧奇教授主讲《学习型组织与企业文化》。我认真聆听了两天的授课内容,收获很大,受益匪浅。王教授讲课深入浅出,旁征博引,既有先进理念的导入,又有鲜活案例的列举,既深刻又生动,既平白又有内涵,课堂上始终紧紧抓住学习者的主神经,使全体学员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归结起来,本次学习有以下三点体会:
一、团体学习氛围浓厚,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客观地讲,在单位工作时,由于具体工作及繁杂社会事务影响,自主有效的学习时间不多,造成学习不系统,内容零散,多是报刊上文章泛泛的学习。公司这次举办高级管理研修班,恰恰解决了这一问题。100名中层干部及管理人员共聚一室,共同听课,摆脱了繁杂事务影响,暂时把各自负责的工作搁置一边,静下心来聆听教授的教诲,感觉每个人又回到了在学校的感觉,另外,团体学习不仅整体产生出色的成果,学习成员成长的速度也比其他的学习方式更快,它能有效激发群体智慧,所以说团体学习氛围浓厚,大家精力集中,研究深入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二、努力改善心智模式,大力吸纳新鲜理念。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心智模式”即存在于人们大脑中的许多设想、信念或图像,通俗地讲,就是心理素质和思维方式,它根深蒂固于人们的心中,源于对过去事物的认识过程,但又参与对现实事物的认识,它影响着人们看世界、对待事物的态度,有时可能直接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经过王慧奇教授的讲解,使我认识到,一个人必须致力于改善心智模式,改变思维定式,要善于吸取新鲜理念,用创新的理念指导实践,由理念创新实现工作创新,进而实现业绩创新。改善心智模式基本在于“自省”,关于发现自己的内心世界,自我照镜子,找差距。古语“日三省乎己”就包含了改善心智模式的意愿和方法。改善心智模式关键在于“纳谏”,就是以开放心灵容纳别人想法,经过分析加工,最终为己所用。
三、系统收获观点思想,有力指导实际工作。
学习的目的就是更好地生活,更好地工作。通过两天来的学习,通过王教授的点拨,通过个人的感悟,我系统地收获了很多有益的观点思想,比如“知识本身是材料,知识不是力量,智慧才是力量,使用知识才是力量”、“在用人上要悟性好的,不一定要学历高的;要观念好的,不一定要经验好的”、“一个优秀的人才不如一个良好的系统”、“你永远能够找到一个合适的人,但是你永远改变不了一个不合适的人”、“命运就是一连串的选择,选择比努力重要”、“抓住关键,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以上我仅列举了一些观点思想,这些观点思想可能在我们日常工作或生活中也曾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但通过这次学习,得到了系统性收获。这些观点思想必将在今后对我们实际工作产生有力的指导促进作用。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增强全体员工对XX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认同感,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约束作用、融合作用和辐射作用,培育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不断提高公司竞争力,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5号—企业文化》的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的企业文化,是指公司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整体团队所认同并遵守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本制度所称的企业文化培育,是指通过培训、宣传、活动、考核、评估等方式,在公司全体员工中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精神,平等对待被并购方的员工,促进与被并购方的文化融合,以及开拓创新、团队协作和风险意识。
本制度所称的企业文化管理,是指对企业文化的梳理、凝炼、深植、提升,以及对企业文化的落实与执行。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本部各部门、分公司、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以下简称各单位)的企业文化培育和企业文化管理行为。
第二章组织管理体系与职责分工
第四条公司建立党委会把方向、董事会和总经理办公会主决策、党群工作部归口管、相关单位抓落实、全体员工共参与的企业文化组织管理体系。
第五条党委会研究决定公司所认同并遵守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等企业文化建设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董事会制定企业文化基本管理制度,审批企业文化建设规划。
总经理办公会制定企业文化具体规章、行为守则(即行为规范),审批企业文化年度工作计划和建设方案。
第七条党群工作部作为企业文化的归口管理职能部门,履行下列职责:
(一)拟订企业文化管理规章制度和行为守则。
(二)拟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三)拟订企业文化建设方案。
(四)拟订为整体团队所认同并遵守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
(五)对公司企业文化标识及其规范使用进行管理。
(六)对公司员工行为和礼仪行为进行管理。
(七)制订公司对内、对外宣传规范,并监督执行。
(八)组织开展公司对内、对外企业文化宣传,组织企业文化活动。
(九)组织公司企业文化培训、考核、管理、效果评估。
(十)其他企业文化培育与管理工作。
第八条公司各单位作为企业文化落实的责任单位,履行下列职责:
(一)广泛宣传、切实践行,推进企业文化理念在本单位的具体落实工作。
(二)合理安排工作,保证本单位员工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各项企业文化活动。
(三)积极提供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四)其他企业文化培育与管理的落实工作。
第九条公司员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的参与者,履行下列职责:
(一)认真执行公司企业文化管理制度,遵守相关企业文化行为守则。
(二)积极支持和密切配合公司企业文化培育和管理工作。
(三)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各项企业文化活动。
第三章企业文化的培育
第十条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培育具有绿色节能环保行业特色(作者注:此处为举例)的企业文化,引导和规范员工行为,打造以市政污水处理、市政污泥处置、市政供水投融资为主业的涉水业务品牌(作者注:此处为举例),形成整体团队的向心力,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第十一条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包括:制定企业文化管理规章制度和员工行为规范;根据发展战略和实际情况,总结优良传统,挖掘文化底蕴,提炼有自身特色的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企业精神;制定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和年度作计划;制定企业文化活动方案;开展企业文化培训、宣传、考核、评估等。
第十二条公司企业文化规范包括企业文化管理规章制度和员工行为规范,使之成为员工行为守则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十三条公司的价值观是:
公司的经营理念是:
公司的企业精神是:
第十四条公司董事、监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以及中层管理人员应当在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以自身的优秀品格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带动影响整体团队,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
第十五条公司应当通过领导班子成员下基层调研、新员工入职培训、文艺汇演和拓展训练等企业文化活动、座谈会、互联网站、公众微信号、员工论坛或意见箱等多种方式,促进文化建设在内部各层级的有效沟通,使其成为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守则。
第十六条公司通过在工作场所张贴体现企业文化特色的标语、标牌、标识,组织开展技能竞赛、知识竞赛,宣传劳动模范、优秀生产者的先进事迹,将企业文化建设融入生产经营全过程,切实做到文化建设与发展战略的有机结合,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员工自身价值在企业发展中得到充分体现。
第十七条公司应当通过继续教育、学历提升、内部培训、外送委培等方式,加强对员工的文化教育和熏陶,全面提升员工的文化修养和内在素质。
第四章企业文化标识管理
第十八条公司企业文化标识包括如下内容:
(一)公司名称(全称、简称,下同)、品牌标志图案;
(二)公司名称、品牌标志图案的标准字体、标准色及组合规范;
(三)公司象征图案。
第十九条公司企业文化标识的应用范围包括:
(一)办公用品、办公场所;
(二)工作证件、文件类(包括传真件、工作联系函、名片、PPT讲稿等);
(三)交通运输工具类;
(四)席卡、接待手册等;
(五)广告、展示陈列类;
(六)产品、服务及包装类;
(七)服饰类;
(八)公司出版物(包括公司画册、工作报告、员工手册、员工故事集、企业文化纲要等);
(九)公司网页(包括内部局域网与外部互联网)及微信公众号;
(十)其他。
第二十条公司领导班子成员、本部中层管理人员的名片格式由党群工作部按照规定格式统一规范。各单位参照公司本部中层管理人员名片格式印制。所有不符合规范的工作名片一律停用。
第二十一条党群工作部统一规定信封、信纸、传真纸具体式样,由公司各单位自行印制使用。所有不符合规范的工作信封、信纸、传真纸对外一律停用。
第二十二条党群工作部定期组织对公司企业文化标识(印刷品)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五章企业文化实施与评估管理
第二十三条各单位在开展对内对外宣传工作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公司企业文化的要求,不得违反公司企业文化相关规定,并接受党群工作部对的监督和指导。
第二十四条各单位在开展对内对外宣传时,应当将宣传内容报送党群工作部进行审核。
第二十五条党群工作部应协助和指导各单位做好企业形象推广工作,并对公司标识、品牌标志使用的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二十六条党群工作部每年组织各单位对企业文化培育情况进行一次评估,其中:
(一)评估的内容,包括:
1.本单位自我评估情况:
(1)员工参与公司集体企业文化活动(包括培训)情况及参与率;
(2)本单位员工个人违反企业文化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情况;
(3)本单位集体违反企业文化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情况;
(4)本单位参与企业文化宣传工作情况;
(5)本单位管理人员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责任履行情况;
(6)其他应当进行评估的事项。
2.本单位对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评估情况:
(1)本单位员工对企业核心价值的认同感;
(2)本单位员工对企业经营管理行为与企业文化的一致性的认可情况;
(3)本单位员工对企业品牌的社会影响力的评价;
(4)本单位员工对并购重组企业各方文化的融合的认可度(如果有);
(5)本单位员工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信心;
(6)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责任履行情况。
(二)评估的程序和方法,按照下列规定执行:
1.党群工作部印发开展企业文化评估工作的通知;
2.各单位开展自评与对公司的评估;
3.党群工作部召集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企业文化评估工作组,在公司分管领导主持下,对各单位及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履行企业文化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4.党群工作部按照三七开的权重比例,对各单位自评和职能部门评估情况耦合形成各单位综合得分;按照五五开的权重比例,以各单位平均得分及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履行企业文化的情况平均得分耦合形成公司企业文化评估得分。
第二十七条公司应当重视企业文化的评估结果,巩固和发扬文化建设成果,针对评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研究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文化因素,分析深层次的原因,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第六章违规责任
一、保险公司企业文化的内涵
保险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占领企业文化阵地,通过发挥先进文化的指导、引领、塑造和激励作用,不断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形成一种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工作准则、管理手段等,具体体现在:一是诚信文化。诚信文化是保险公司企业文化的基础。在以诚信为核心的诚信文化建设中,要大力开展诚信和职业道德教育,要建立强有力诚信约束和激励机制,塑造保险公司诚信形象,由于保险公司的性质决定比其他企业更需要诚信体系的建立,必须将诚信文化及诚信意识贯穿于保险公司的各项工作之中。二是团队文化。团队文化是保险企业文化的保障。加强保险企业文化建设要倡导团队精神,培养从业人员务实的工作作风,加强保险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保险专业人才队伍、营销人才队伍的建设,为保险业快速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持和智力保障,因此保险公司更需要团队文化,造就一个吸引人才的磁场,进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保持集体的团结和融洽,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通过倡导企业精神来约束和规范员工的行为,引导员工树立理想和信念,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个人的创造力和奉献精神,通过企业文化的熏陶,增强员工对公司发展的责任感和自信心。三是服务文化。保险公司把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和谐社会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目标,把维护广大被保险人根本利益贯穿于整个保险活动之中,形成“服务大局,勇担责任,团结协作,为民分忧”的企业精神。服务文化是保险企业文化的体现。服务质量的高低、服务效率的快慢、服务手段的多样化就成为体现保险公司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因此,保险公司必须注重服务文化的建立,使售前、售中、售后环节都具有保险公司的特有服务文化。四是创新文化。保险公司必须具备创新文化,始终要坚持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紧密结合保险企业实际,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创造性地开展保险工作,加快推进公司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文化是保险企业文化的动力,鼓励和支持保险公司在法规框架内推出有益于企业发展的各种形式的创新,要深刻把握保险公司的发展规律,不断创新发展理念,不断创新思想观念、不断创新产品、不断创新服务、不断创新技术, 选择科学的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保险公司又好又快发展。
二、加强保险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加强保险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适应了当前保险业改革发展重大方针政策的客观需要、也是实现保险业做大做强的客观需要
近几年来保险公司改革发展取得了新的巨大成就,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保险公司企业文化的系统性和层次性还不强;企业文化在地区间发展程度还不够平衡;对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还存在偏差;对保险企业文化内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还存在恶性竞争破坏保险资源、行业形象不佳、一些从业人员道德标准和价值观混乱等问题。广大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还不够。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认真努力解决。
(二)加强行业文化建设是提升保险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企业文化在整合企业内部资源,构建核心竞争力上具有独特作用。我国保险企业与国外保险企业在经营管理水平、防范金融风险能力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健全的企业文化。
(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保险企业的必然要求
先进的企业文化有利于提高保险公司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有利于建立和睦融洽的企业内部人际关系,有利于形成保险业发展的友好型外部环境,使全社会关心保险、正确认识保险、支持保险,有利于处理好保险发展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和谐关系,以便保险公司充分地发挥社会职能,更好地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如何加强保险公司企业文化建设
(一)提高认识是建设企业文化的重要前提
实践证明,企业文化既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内容,又是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保险公司要提高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提高自身的重视程度,以企业文化为载体,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公司的发展目标,并结合自身资源特点,形成保险公司特有的企业文化。
(二)保险公司的企业文化必须形成科学的制度,要把长期的经验积累融入到管理之中
加强保险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依靠和动员广大员工积极参加企业文化建设的各项活动,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提高员工的满意度,提高全员整体素质,进而推动保险公司的发展。
(三)保险公司的企业文化必须要深入到保险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通过制度的执行力,使保险公司的企业文化得以充分的发挥作用,实现公司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