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花生的种植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中职生;学生;自主化;管理
引言
中等职业学校生源存在一个不容置疑的现实,就是学生的素质相对前些年有较大幅度下降。这些学生入校以后对班级管理来说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新的挑战,我们只有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方法和途径才能管理好学生,为中职学生们的身心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学生们健康成长不断进步。中职学校班级管理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化管理的能力是重点,将班级管理的主要权利交给学生,如何让学生充当班级管理的主人是学生管理的关键。
1.中职学校及中职学校学生现状分析
1.1中职学校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逐年扩大和高中教育的不断普及,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逐年有所下降,致使许多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老师、管理干部的工作强度大,工作压力大,工作难度大,而收效甚微,付出的多,回报的少.因此,面对这样的现状,迫切需要我们不容乐观,需要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1.2中职学校学生现状分析。现在中职学生在行为方面表现为:上课说话、不说话就睡觉、玩手机、发呆、看课外书。他们看着是个大孩子,但心理并不成熟,从思想方面表现出缺乏自制力、自信心、存在自卑心理、缺乏被认同感等。在学习方面表现为:从前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恒心缺乏毅力,学习目标不明确,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学生思想上很矛盾,虽然知道了知识的重要性,但自身缺乏学习能力和毅力,遇到问题后又缺乏解决的能力,表现为情绪浮躁、焦虑、得过且过、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等现象。
1.3中职学校班主任现状分析。班主任工作的好坏决定了班级管理的好坏。调查了班主任的一些情况,在班主任工作经历的年限方面,从事班主任工作年限在五年以内的为50%左右,有的专业部从事班主任工作年限在五年以内的达70%以上。工作年限在十年以上者很少。这说明目前在我们的班主任队伍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属于班主任工作的“新手”。中职(中学)的学制正常是三年,一个相对成熟的班主任一般需要一轮的锻炼和一轮的提高,换言之,一个相对成熟的班主任需要六年的实践和探索;从班主任的技术职务等级看,目前一半以上的班主任仅具有初级技术职务,拥有高级技术职务的班主任数量太少;从年龄上看班主任队伍中,80后、90后的一代占有很大的比重。通过对一些中职学校的班主任调查来看,班主任工作年限、经验、学生情况等,是决定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
2.培养学生的自主化管理的能力措施
2.1学校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化管理的能力。我国现在正在进行的教育改革是要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真正把学生当成主人,让他们在正确的方向和方法指导下,积极主动发挥自已的主观能动性,具有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达到新时代的要求。
2.2学生重视学生自主化管理的能力。自主管理重视了学生这个独立个体,强调了学生的需要、兴趣,自主管理以帮助学生个性发展为中心的,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在班主任有意识的培养和引导下,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在自我意识基础上产生强烈的个人进取心,向自己提出要求,主动采取实际行动来培养自己的优良品德。自主管理所改变的个体行为不是主要依赖外部的控制和管理来实现,而是依赖于个体的自主性,这是一种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学生管理方式。
2.3学生学习自主化管理。学生自主化管理要求班级的全体成员相互负责、相互协调,自觉地担负起班级一部分组织管理工作和思想工作,这样通过参与班级管理能实现班级成员的要求和愿望。学生在自主管理的环境中思想、身心得到满足,体验到个人存在的价值与自我奉献、他人奉献的乐趣,让学生对自已树立了信心,有了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了怎样坦然地寻求帮助,怎样与他人相配合,怎样与人相处才能使事情进展得更顺利,自己的心情更愉快,即学生意识和感受到了在管理过程中自身所处的主体地位。从而尝到自主管理的甜头和由此带来不可估量的作用。
2.4增强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增强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丰富让学生作班级管理主体的形式,促使学生关心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激活学生个体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做出自己的选择,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体现学生积极做班级中的主人翁;鼓励学生当班干部,学生只有作班干部,才能更加体现自己在班级中的价值,班干部是学生的代表,学生应能感觉作班干部是光荣的,是为班级和同学服务的。这样,学生的自主性会加强,学生会真正成为成长的主人,学生会在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下,获得充分的发展,促进学生完满人格的养成。
实践证明,在中职学校的班级内实行自主化管理,一般没有违纪事件发生,在班级管理中,学生基本能够进行自我决策、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等,特别是重大事情、重大事件引导学生集体作决策,集体寻找解决方案。能发挥学生的自律性,并解放了班主任教师;有利于学生社会性的培养,特别是自主观念与习惯的形成,大大地促进了班风、学风、凝聚力、各项活动的全面发展。
在中职学校的班级内实行自主化管理,有利于培养学生主体性,提高教学质量。自主管理促使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通过自主管理,学习兴趣增强,自学能力明显提高,在学习中能够交流合作。成绩的好坏还是评价一个班级管理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自主管理模式的实施,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平等、互助、个性张扬、施展个人才华的舞台。在班风正、学风浓、凝聚力极强的良好环境中,学生们能从中受益,学习效率能大大提高,从而促进友谊,增进了解,使自主管理良性发展。
2.5弱化班主任在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
弱化班主任在管理中的作用是学生的需要和发展,逐步发展到“学生管理为主,班主任管理为辅”,才能使学生这个教育的主体得到不同程度的发挥。弱化班主任在管理中的作用能使本人的工作压力减轻,更多的精力用于教育教学及班主任工作的研究当中。班主任有句话说“忙得脚打后脑勺了”,这是说班主任工作的琐事太多。作为班主任的确工作压力很大,既要在教学上,又要在教育工作中,作为班主任每天都很忙是很可怜的,每天不知道都忙了些什么是很可悲的,忙得没有时间思考更是一件悲惨的事情。有时间思考才有能力创新,而班级自主管理正是让班主任从繁杂的琐事中解脱出来,进行研究更有探索性的、支撑性的、指导性的东西,通过不断的学习、把自己的方法积累、理解、提升再运用。达到“学生收获着,我也收获着”的效果。
3.结束语
总之,只有当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尊重的时候,班级管理才能适应学生的要求,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硕士论文《中学生班级自主管理研究》,作者:陈法友
[2]《教育教学研究》,《班级管理运用赏识教育的误区》,作者:洪英
[3]《赏识教育在高职生教育管理中的作用》,作者:迟雪莲
[4]《教育教学研究》,《惩罚教育之我见》,作者:张弛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目标管理 策略
经营管理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从最高管理人员到最基层员工,从整个组织到个人,都必须用目标指引自己的行动,只有目标明确,管理者才可以展开有效的管理工作,他必须依据目标才能拟定计划,因为目标是计划存在的前提,目标是计划的根本内容,只有目标确定之后,才能拟定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规定达成目标的具体时间,制定考核目标的标准,计划必须以目标为中心,统筹安排工作,规范人们按计划办事,去激发人的行为动机,引导人们产生为组织所需要的行为,有效地去实现目标。[1]作为组织是这样,对于个人来说,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目标管理有异曲同工之妙。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目标管理的好坏将决定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进程和效率,进而决定个人的职业幸福感。
1.目标管理概念及其在个体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价值
1.1概念
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MBO)源于美国管理专家德鲁克,他在1954年出版的《管理的实践》一书中,首先提出了“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是以泰勒的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理论为基础形成的1套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制定目标、实施目标、信息反馈处理、检查实施结果及奖惩等四个步骤。目标管理被广泛运用于现代企业,它所强调的领导者与下属之间双向互动,充分体现了现代管理的哲学思想。[2]职业生涯规划中个体发展也涉及目标管理问题,个体目标管理品质将促进个体职业生涯的发展。个体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目标包含外职业生涯规划和内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是个体职业发展过程中依据自己的对个人成长、职位升迁、职业幸福感等方面的要求设定的一种发展程度。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分为内外两种,内职业生涯规划指在职业生涯发展中透过提升自身素质与职业技能而获取的个人综合能力、社会地位及荣誉的总和,他是别人无法替代和窃取的人生财富。外职业生涯规划指在职业生涯过程中所经历的职业角色(职位)及获取的物质财富的总和,它是依赖内职业生涯的发展而增长的。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目标管理主要管理这一目标的实现,从外职业生涯规划的层面可以量化设定,从内职业生涯规划的层面来看主要依靠主观感受或职业幸福感来判定。
1.2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目标管理的价值
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目标管理对个体会带来良好的绩效。对于那些在技术上具有可分解性强的目标和可执行的目标管理常常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目标管理有助于改进个体职业生涯规划的行动的效果;目标管理的自觉性,可以调动个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由于强调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将个人与外部环境的各种资源紧密联系起来,进而促进个人发展;目标管理促进个体集中精力在目标上,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2.职业生涯规划中目标管理存在的问题
强调严格管理的传统家庭教育环境使部分人缺少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这些因素不同程度影响到个体职业生涯发展。个体进入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后,需要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学习能力,能将所学知识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推动自身的发展。因此,正视职业生涯的“牵引力”的目标管理中存在问题并努力解决这些问题,对个体职业生涯发展意义重大。
2.1无目标或目标难以确定
个人的许多目标难以定量化、具体化。许多目标在技术上不可分解,使得目标执行方案也不具有可操作性,外部环境的可变因素越来越多,变化越来越快,个体的活动如果日益复杂,使个体活动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这些都使得个体的许多活动制订数量化目标变得很困难。
2.2目标管理的基本假设不一定都存在
目标管理在指导思想上是以Y理论为基础的,即认为在目标明确的条件下,人们能够对自己负责,理论对于人类的动机作了过分乐观的假设,实际中的人是有机会主义本性的,尤其在监督不力的情况下,因此许多情况下,目标管理所要求的承诺、自觉、自治气氛难以形成。
2.3目标执行受阻
职业生涯规划中目标的确定受到个体自身的影响和外部环境变量的影响。个体自身因素包括个人兴趣、价值观、能力等,能力又可包含专业知识技能、可迁移技能、自我管理能力等。总之,个体作为自变量的部分与外部环境变量之间的非必然性存在,导致目标容易受到来自个体及外部环境的冲击和影响,个体出现的情绪会对目标的执行产生影响,这时目标容易出现执行中断或执行效果减弱等现象。
2.4目标执行力不足
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是作为个体职业发展行为的导航灯,建立在效能感上的执行力的推进,是目标执行的内在动力。反过来,目标执行没有效能感,会增加个体习得性无助感增强,在在目标实现的时间框架下,由于个体不能正确看到目标执行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正向、负向影响)的存在,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挫折不能正确面对,导致目标执行行为逐渐减弱,甚至放弃执行目标。最终也导致整个职业生涯规划被放弃。
3.目标管理策略
3.1目标的确立
目标管理是以目标确立为基础的,目标管理的基本程序,在杜拉克看来,目标管理的具体做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目标的设置、第二阶段为实现目标过程的管理;第三阶段为测定与评价所取得的成果。
3.2目标的设置
设定目标。职业生涯规划中目标分为不同的层次:短期目标、中期目标、中长期目标、长期目标。各层次目标的确立,要结合自身兴趣、职业价值观、能力、外部环境等条件,在多种方案中选出最优的方案。
分解目标及制定行动计划的要素。分解目标的前提是一个有效的目标,应包含五个因素:明确性、可测定、可达到、有价值、时间表。基于这五因素,制定行动计划要包含1份细致的时间表、1份可能遇到困难的情况列表、预期障碍的应对策略(即使最佳的行动计划也会受到预期和意外困难的限制,这些困难包括内在障碍和外在障碍)。
3.3实现目标过程的管理
企业的目标管理重视结果,但个人职业生涯中的目标管理应将过程看得更加重要,是一个过程与结果结合的整体。目标管理使得个体的自主、自治和自觉增加,并形成了目标体系。每一步分目标的实现就会牵动整体目标的实现进程,所以个体在目标实施过程中的管理是不可缺少的,首先进行定期检查,其次要增加自我觉察能力,在检查中遇到目标执行阻碍时能正确看待这些阻碍,并能勇于突破阻碍。
4.总结和评估
达到预定的期限后,首先进行自我评估,撰写书面总结, 然后评估目标完成情况,决定下一步计划,开始新循环。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学生学生管理工作精细化管理
伴随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对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高等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越来越突出。尤其是高职教育目前已为全会普遍关注,当前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都对高职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针对高职教育学生成长中出现的新特点、新问题、如何把学生培养成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是我们高职班主任应该深思的问题,将企业精细化管理思想应用于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是一种是一种崭新的探索和思考,对于指导和推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精细化"管理思想的内涵
"精细化"管理最早由日本企业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一种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企业管理理念,后在欧美国家发展完善,并成为当今世界管理领域的主流思想,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精"指完美、周密,通过去粗取精,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细"指细节、细致,通过究其根源,由粗及细,从而找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也可以这么说,精细与粗放相对立,是一种意识,一种态度,一种理念,一种方式,概括起来说,"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把"小事做细,细事做精"。⑴
二、当前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很多高职院校由于对学生管理工作的规律探讨不够,对学生的思想变化把握不准,对有关学生管理工作基础理论的研究滞后,导致在工作理念上将传统的思想教育与管理工作局限于政治教育的单一目标,在工作内容上过于注重抽象的理论灌输,在工作方法上呈现以粗放型、经验型管理为主,偏重于外在的形式,缺乏对服务对象的精确把握和对服务成效的细致检验。大而化之的东西多,务虚的成分多,量化落实、量化考核的内容少,缺乏令人耳目一新、愉快接受的管理方式。对比企业精细化管理,高职学生工作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感染力还远远不够。
目前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主要有以下三种倾向:一是防御型,即把学生工作变成了单纯的行政管理,不做细致的思想工作,不把教育学生放在首位,认为学生只是管理对象,不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只管上传下达,遇到重大恶性事故发生,学生工作者就成了警察和消防队员,疲于奔命,被动消极。二是保姆型,即以不出题和少出问题为原则,片面追求稳定,缺乏工作的程序化管理。遇到学生出了问题,上怕得罪领导,下怕得罪学生,因而只是轻描淡写,就事论事,学生工作者自己也事务缠身终日忙碌。三是放任型,不理解学生工作的重要性,以学生高度的自觉性和自我管理能力为由,放任自流,工作质量粗糙,工作规范不足,埋下了问题和事故的隐患。⑴
笔者认为上述问题,可以通过"精细化'管理得以有效的解决和合理的规避。
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精细化管理应该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规范管理基础上,以精心的态度和过程,落实细节管理,实现学生工作管理效益最大化和最优化。其内涵应包含:一是"精",即学生工作的重点要突出。学生工作开展的基础是要结合实际,确定不同时期学生工作的重点,才能把握住方向,才能立竿见影出效益。二是"细",即学生工作的覆盖的环节要全。需要人治,但最重要的是法治,即具备一套完整而又详尽的规章制度,才能做到事事有章可循。"细"的另一方面含义是要"小"。从小处着眼,从小事抓起,才能真正落实精细化管理。三是"化",即学生工作要制度化,学生工作制度要内化为师生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重点强调把制度落实到位并内化为自觉行动。
三、高职学生特点
现在在校的高职学生大多是"90后",他们出生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剧烈变革、信息高速发展的特殊时代。他们既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受益者,网络时代的优先体验者,同时也是浮躁意识的受害者。他们在基础教育阶段学习中的不顺和高考中的失利,他们生活成长顺利但挫折承受能力弱,在其进入高职院校后存在一定的不满和自卑情绪,但又追求独立,个性张扬,对新事物接受快,信息涉猎广泛却缺乏信仰,思想前卫,观念超前,人际关系网络化,早熟与叛逆并存,矛盾心理突出,既有着强烈的独立性,又有着无法摆脱的依赖性,表现出很多新的特点。⑶
四、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1、目标任务精细
目标任务的精细即指将上述每一项目标任务实践化和数字化,将每一月的工作日程化,将每一件事的分工人员化,屏除口号化、套板化、抽象化目标,如通过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学校的各级各类实践活动,来发挥其沟通技巧、动手能力,增强自信心和增加成功体验,和提高与人相处的能力,也可以利用定期的主题班会、个别聊天和课堂等多种渠道,教育引导学生重新认识高职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做好个人的学习和未来职业规划等,并做好备案记录。数字化、日程化、人员化目标能够提高管理的精确性,精细管理通过对数据、时间、事情的仔细分析研究,所定目标才具科学性,可行性,才能真正提高管理水准。
2、制度上和情感上的精细
制度健全,就能使学生管理工作由粗变细,由细变精,避免"粗放型"管理现象的出现。一是职责类制度。目的在于明确每个人、每个工作岗位,做到事事有人负责,人人有事负责;如实行纪律、卫生、文体承包制,日常管理实行层层管理,层层负责制,这样,本来是由班主任一人去张罗的事情,变成了每个人都去自觉做的事情。二是规范类制度。提供具体的工作规范要求,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和约束性;要充分发挥班干的桥梁和骨干作用,如班干部定期轮流在班上开展文化课、专业课有奖问答、知识竞赛等活动,组织主题班会活动、辩论赛、学习经验交流会等,提高自身的组织协调、交流沟通能力的同时,对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尤其重要;三是鼓励类制度,以鼓励为主,减少学生"必须这么做"、"不得不这么做"的被动接受,可以使得学生发挥具有个性特色和活力,同时把注意力引导到为班级建设和整体发展尽心尽力上来,使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和谐共进。每一项管理制度从组织机构设计、职能分工、岗位职责说明、工作流程以及各个人的工作标准等方面作详细规定,形成覆盖全面、方便操作、易于判断、合法合规合理的理制度体系,并形成制度和标准可以执行、能够执行、容易执行、自觉执行的环境和条件。有了精细的管理制度学生才能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守。最终实现"人人讲标准、事事有程序、处处显规范"的管理模式。
3、计划的精细
为杜绝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随意性,让精细化管理要求在实践层面上得到保障,要求学生自主开展的一项活动,每一件事,必须预先制定全面、详尽、周密的计划,甚至考虑到细节。一是班主任自己要有工作规划,将学校的目标细化到可以实施的具体目标,然后各部门和个人依此制定学期计划。每一星期也都有工作安排计划,本周要做什么、何时完成、责任人是谁等都有明确要求;二是具体活动要有实施方案。
4、操作程序的精细
学生管理工作程序中的各个细微环节都想得周全,确保环环相扣、环环不漏,减少管理过程中这样那样问题的产生,避免出现阻塞和脱节现象,从而形成"管理有程序、办事讲程序、人人懂程序"的工作习惯。
(1)子目标细化。集中致力于实现看得见、摸得着的管理目标,即少提大而空的目标,多做细而实的目标;(2)措施具体。以"做好每个细节"为口号,提倡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件事的工作作风,以点带面,抓小促大;(3)重视检查。做到"三有三必":有布置必有检查,有检查必有反馈,有反馈必有考核。一查速度,检查是否有拖诿、延误时间现象;二查高度,检查是否按标准去做了,是否有"自我取舍"现象;三查力度,检查是否落实到位;(4)总结反馈。定期召开各层次会议,总结班级工作完成情况,商议和部署下阶段具体工作事宜;(5)奖惩分明。将检查中形成的过程资料,在考核的基础上,落实到个人,好的奖励,差的批评惩罚,进而提高全体学生的重视程度和自觉意识。⑷
5、执行考核精细。
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涉及的面广,事情较多且杂,必须制订具体细致、科学全面、操作性强的考核制度,特别要重视抓好量化考核,并将"定量"与"定性"考核结合起来。在考核中要体现多元性与发展性的导向,确保考核结果的客观、公正,形成"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优质多酬,劣质少酬,无质不酬。"的利益导向机制,促进班级各项工作形成良性循环,进一步提高全体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积极性。
五、高职学生工作中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几点体会:
精细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在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推进精细化管理,需要在以下四个方面下足功夫:
1、"理""情"相融"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要求。"理"是班主任工作的准则,是精细化的制度。"情"是班主任工作的感情。"情"和"理"是班主任工作的左手和右手,从感性和理性结合角度打动人心,运用情和理的辨证艺术,要尽可能做到情中有理、情理交融、互为依托,要使学生既能体会到班主任的慈爱,又能体会到班主任的严肃。
2、"软""硬"兼施
通过日常工作、个别聊天、深入寝室看学生等各种方式来详细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包括基本信息、家庭情况以及一些特殊情况等;组织高年级的学生和新生开一些座谈会、交流会、虚拟的QQ网络信息交流平台等方式来让学生了解学校各方面的问题、学习经验和方法、人际关系处理的窍门、课外生活及兼职社会实践等;多找学生谈心、多关心多鼓励、真心的对待学生,把学生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帮助学生克服心理或生活上的困难。对学生的学习上一定要"硬"管理"严"要求,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早操、上课考勤和纪律,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好的学习风气。
3、"冷""热"结合
"冷"就是"冷处理"",热"就是"热加工",是班主任的处理艺术。有些事情需要趁热打铁,及时解决;而另外一些事,则应当及时解决,冷却降温,再不失时机的予以处理。如果应该"冷处理"的事情而"热加工",似乎干净利落地把问题解决了,但实际上学生内心不服,可能会导致学生对立情绪的产生,不但降低班主任的威信,而且对以后的班级学生管理工作留下隐患。相反,应该"热加工"的事情而"冷处理",久拖不解,学生在期待会逐渐降低对班主任的信任,导致人心涣散、班级凝聚力下降等。
4、"奖""罚"并行
精细化管理,只是一种促进班级管理、学生发展的手段,并不是最终的目的。严格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只有激励,没有处罚,肯定不行。对于严重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必须严肃处理,以维护校纪的严肃性,但是如果处罚过多,即使按章处罚,也可能让学生产生反感。有些学生因为各种原因违犯纪律,班主任就不分青红皂白地处罚,几次以后,就可能导致他们自暴自弃,更叛逆,容易形成一种恶性环。作为班主任,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抓住时机,及时地表扬和奖励,这样不但会强化学生的正面行为,而且还可能引发他们的自责、自愧,从而激励他们树立改正缺点。⑸
精细化管理,精在事前、细在过程,只有从工作中的一点一滴做起,潜心思考、用心做事,学生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工作才能逐步提高,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1]张喜爱、曾庆平、罗春燕. 高科技管理引入精细化管理思想的几点思考[J]. 科技管理研究. 2009(10) : 231-233.
[2]李智慧、王小风. 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可行性研究[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9):52-53.
[3]赵文博. "90后"高职学生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研究 [J]. 钦州学院学报,2010(8):44-46.
1.1 可选择性 与其他企业的成本控制相比,机械制造企业的成本控制具有可选择性。机械制造企业中,成本控制的对象具有多种发展的可能,企业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对企业成本进行控制,从而满足企业发展的各种需要。
1.2 全面性 机械制造企业成本控制具有全面性的特点,主要是指成本控制可以贯穿于机械制造的始终。机械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的主要对象是企业生产经营中所涉及到的各项成本收支,工作人员通过控制方法可以有效掌控各阶段的成本支出状况。
1.3 连续性 与其他企业成本控制相比,机械制造企业成本控制还具有连续性的特点。机械企业成本控制与产品的构成比例有直接关系,如果对某产品价格已经做出要求,想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降低成本投入。这就需要成本控制工作从产品生产、设计以及经营等各个环节着手,把成本控制渗透到各领域。
2 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中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2.1 成本管理观念问题 部分机械制造企业过分注重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忽视了产品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导致企业经济效益得不到有效提升。另外,还有的企业将成本控制工作的范围局限在企业内部,忽视了产品从生产到经营期间成本管理的作用,这些现象都是企业职工成本管理意识偏低的表现。
2.2 成本管理方法手段落后 目前,信息技术在各企业获得广泛应用,并在成本管理上取得良好的效益。受机械制造企业自身和特点的影响,机械制造企业电算化程度普遍偏低,导致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与现代社会的发展步伐脱轨。
2.3 信息化问题严重 机械制造企业存在大量的信息转换,信息内容主要涉及生产、供应、销售以及人、财、物等多个方面。机械制造企业通常采用人工信息传递的手段传递信息,导致信息失真、可靠性和准确性偏低等问题,从而影响企业生产管理中的成本控制。
2.4 成本核算不及时 成本核算是成本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的成本控制工作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受机械制造企业自身特点的影响,生产管理中的成本控制应该具有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手段,但是,这些因素在机械制造企业存在明显不足,导致成本核算不及时,成本控制问题重重。
3 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中成本控制的优化策略
3.1 转变管理观念,健全管理制度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提升机械制造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必须高度重视生产管理过程中的成本控制。首先,企业管理者应该转变职工管理观念,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状况,以满足现代市场的需求为目标,分析和研究最新的成本管理方法。另外,企业还需要建立健全的成本管理制度,将成本管理工作渗透到机械制造的始终,将成本管理的职责细化到每个部门、每位职工手上,引导职工正确认识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3.2 降低材料成本,减少人工费用 降低材料成本,减少人工费用是强化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中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机械制造企业应该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材料选购。选购人员应该在明确市场材料基本价格的前提下,多方面调查,选择最优的生产厂家。选购材料时,需要对材料的质量合格证书以及出厂证明进行检查,确保材料质量合格后签订购买合同。另外,企业还应该对人工成本进行控制,减少生产过程中人工成本的投入量,确保人工投入成本的实用性,优化企业的成本控制。
3.3 改进产品设计,提高自动化水平 优化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过程中的成本控制还需要企业改进产品设计。机械制造企业应该从生产工艺的优化着手,从企业发展的实际状况着手,提高施工工艺的同时,减少因施工浪费产生的成本投入。改进产品设计还需要企业结合现代科技改进产品生产设备,对生产工序进行调整,从而降低生产管理中的成本投入。另外,企业还应该提高机械自动化水平,综合运用信息化管理系统,从企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出发,建立先进的管理模式,为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中成本控制提供技术保障。
3.4 强化现场控制,加强经济核算 现场控制是优化机械制造企业生产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企业应该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有效管理,提高生产现场生产过程的质量。现场控制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减少因施工错误产生的经济浪费。另外,企业还应该加强经济核算,重点关注生产过程中各种开销状况,要求各部门制定开销流程单,了解各部门费用支出的原因,减少因利益需求产生的成本投入。
一、高校组织文化的含义、构成及功能
高校组织文化是指学校教职人员、家长和学生等共同组成的一种次级文化,是一种校内与校外人员的交互影响、传统与现代互相融合的综合性文化,也可说是由学校全体师生所创造出来的产品,包含了物质及精神层面,而且其整个创造过程与变迁后的结果,皆可谓之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一个既存的学校组织,为维持其内在系统的运作与外在环境的适应,经过一段时间运作与适应后,所逐渐形成发展出的一个为成员所接受与表现出的共同规范、价值观、行为模式与态度等。高校组织文化一般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包括校园内的各种建筑、教学科研设备、图书资料、校园道路、花草树木、雕塑等;制度文化包括学校的教学、科研、生活等管理制度;精神文化包括学校精神、管理理念、价值观念等。高校组织文化有其重要的价值功能,主要有导向功能、约束功能、凝聚功能和激励功能。
1.导向功能,即组织文化具有统一组织成员的行动,引导全体成员去实现组织目标的功能。高校组织文化能对教职工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使教职工自觉接受共同的价值观与追求,把组织目标当作自己的目标,把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统一起来。
2.约束功能,即组织文化规范着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式,保证组织成员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规范去行动。富有特色的行为文化,可以有效地调节组织内外的人际关系,为自己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高校组织文化是使全体成员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自觉维护学校组织的形象,在学校群体中培养出与制度约束相协调、相适应的环境氛围。
3.凝聚功能,即组织文化可以把各方面的力量凝聚起来,使大家同舟共济,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奋斗。高校组织文化应包含组织成员的理想、希望和要求,能把许多个体有效地融合为一个有机的组织,减少内耗,促进合作和个体对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向心力。
4.激励功能,即出色的组织文化是激发组织成员积极性的有效刺激,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重要诱因。它既是一种引力,又是一种推动力,能够满足成员的基本需要,特别是满足他们的高层需要。 高校组织文化是高校的精神与灵魂,可以激发全体教职工的巨大潜能和创造性。而这种积极性正是实现组织目标的最重要因素。
二、影响高校管理人员个人工作动机的因素
高校的管理人员主要指高校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专职人员或以行政管理工作为主的人员。高校的管理工作是按照科层组织原则来开展的,管理的科层化使人与科层机构高度结合。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具有工作过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工作内容的全局性和整体性、工作目标的效率化等职业特性。高校管理人员根据学校的管理总目标制定自己的分目标,有明确的专业分工,组织中每个成员的职责权限非常明确;各级组织制定各种制度和规定来规范组织及其成员的管理行为,以保证组织管理的一致性和明确性。高校管理机构及其成员通过对学校的管理制度、规定等业务的管理,实现学校最高决策层的预想和计划;高校管理人员围绕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一切需要的服务,而且以教学和科研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为工作目标,高校管理的成功与否,主要就是通过行政管理效率来体现的。基于高校管理人员的职业特点,不同的高校由于其目标不同,所拥有的资源和所处的环境不同,其高校组织文化会因个性差异、团队合作、领导者权威以及激励方式的不同直接影响着高校管理人员的个人表现。
1.个性差异
个性可以定义为一种相对稳定的性格、倾向,与社会文化、环境因素相结合所形成的气质。个性差异导致员工的工作动机、工作满意度以及工作绩效表现也各有不同。家庭文化、家庭环境对员工绩效表现有很大的影响。良好的家庭环境会使员工始终保持一种愉悦的心情,这样,员工就能把更多的精力和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尽心尽力地去完成组织的目标计划;而身处矛盾、冲突、不和谐家庭环境的员工则会抱着消极的工作态度,与同事和领导不能很好沟通,具有孤立、多疑、排斥、妒忌等性格特征,影响员工的工作绩效。
2.团队合作
组织的运作不是仅靠某个人就可以实现的,必须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团队的力量可以产生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勉励、相互促进的和谐氛围。团队合作是一种为达到既定目标所显现出来的自愿合作和协同努力的精神。学校创造核心价值观去营造团结协作的组织文化,树立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同事之间的敬业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和奉献精神,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团队成员的所有智慧和工作才能,并会产生一股强大而持久的力量。
3.领导者的权威
领导者的权威对员工思想、心理和行为具有直接的影响力,它是建立在领导者的个人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上的。员工是否会根据领导者的要求去执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个人的权威;同时,员工是否会心甘情愿地去做,用心去做,则要看领导者是否有让员工甘心为其服务的个人魅力,即威信。如果领导者既没有管理能力,又缺乏与员工之间很好的沟通交流能力,自身又不精通业务,员工对于此类管理者分派的任务就会敷衍塞责,执行效率低下。
4.激励方式
高校组织文化凝聚了学校组织成员的理想、期望、要求,满足了成员共同的、合理的正当需要,使他们了解学校的历史传统,并能在学校组织内部产生强烈的凝聚力量和激励力量,使个体对组织有强烈的归属感、自豪感。学校组织文化愈发达、愈成熟,员工心理就愈协调,愈相容和统一,学校对个体的吸引力、凝聚力、激励力就愈强,员工心理对组织的认同性越高,依赖性越强,心灵交往越密切。可见,激励对于员工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管理者可以通过对员工的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方式,或者通过强化激励的方式来改变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工作动机。
三、有效提升高校组织文化的管理功能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激烈竞争中,人才问题已经引起了各国的高度重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因此,有效创建高校组织文化,发挥组织文化的管理功能,对高校的建设和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一,高校管理人员必须有较高的文化鉴赏力,这是提升组织文化的前提条件。优质文化突出地表现在其目标性原则和追求优越原则两个方面。对于高校而言,确定有价值的目标是最重要的文化选择。因为有价值的目标是激发组织成员内在动力的重要诱因。目标的稍许偏离就会给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带来极大的损失。高校管理者应当明确自己学校的具体目标是什么,而且应当突出自己学校的特定目标,这也可以说是本校的个性所在。因为文化是动态发展的过程,所以要不断提升、不断优化,即不断地追求优越。对于高校管理者而言,绝不能满足于已有的文化积淀,要有创造性,要有不断地攀登文化高峰的精神。每一所高校都应以自己的特色文化来培养各类优质的人才,这是组织文化学对高校管理者最重要的启示。
第二,要发挥高校组织文化的积极作用,还必须使本组织的文化转化为组织成员的共同信念。任何组织在它的运行和发展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失误、矛盾、冲突和挫折,这往往会给组织的发展造成消极的影响。为此,有效地化解组织成员的挫折心理,就成为组织文化建设中的重要问题之一。要给员工创造一种可以宣泄不良情绪的途径或条件。同时,对于有些需要依靠组织帮助才能够顺利解决的实际问题,组织应该积极地想办法予以解决。优秀的组织文化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表现在对人的尊重、对人的关怀和对人的价值的充分估计上。良好的组织文化可以把所有的组织成员凝聚起来,参与设计、决策、管理及共建的全过程,使大家同舟共济,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
第三,要积极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增加宣传内容的文化内涵,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舆论宣传是影响人们心理和行为的重要力量。在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发现和寻找先进的人物和事迹,并利用这些生动的人和事教育组织成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四,高校管理者还要率先示范。管理者的主张和表现是组织文化和组织形象的重要标志。高校管理者不仅要以身作则,以优秀文化代表的身份在塑造与提升本校的组织文化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而且还要秉承该校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
四、构建有特色的高校组织文化
高校组织文化中的核心是价值观,它是学生群体的共同心理和行为的共同体现,它反映出群体的心理定式和心理特征。构建有特色的高校组织文化,能使组织成员目标明确、工作动机正确、忠诚组织、爱岗敬业,有助于促进高校员工高效率地开展各项工作。
1.创建凝聚员工共同愿景的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的真谛是活出生命的意义。”学习型组织中的共同愿景能促使员工认识到接受教育不再是为了谋生,更重要的是为了实现人生的价值。高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组织,而人才的培养是依赖于一系列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教学活动,实质是一种学习链活动。因此,高校员工需要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不断学习,使专业成为高校员工成长的“兴奋剂”,从而有效地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2.发展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
学校组织文化有助于整合组织内部问题,使组织成员明白自己的需求和愿望,并与其他成员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组织的向心力,发展对组织的认同感,把实现自身价值与学校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规范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行为,有目的地引导、塑造他们,增强成员行为的一贯性,从而保证学校工作卓有成效地运转。
3.建立与员工之间的沟通机制
鉴于员工的个性差异,员工的心理需求也是各不相同的,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所以,学校应了解员工的心理需求,并根据其心理需求不断地调节学校对员工的要求和责任。建立学校和员工之间的有效沟通机制,及时消除员工与企业的沟通障碍,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能使员工有效地认知学校的目标和愿景,能有效地促进员工的工作动机,提高其绩效水平。
4.营造让员工参与决策的工作氛围
关键词:文化建设 企业经营管理 质量提升 应用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
所谓的企业文化就是被企业员工广泛认可和接受的一种价值观念,以及这种价值观念所决定的企业行为准则和方式;企业文化是在企业长期的发展历程中,经过全体职工的参与共同创造的,它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在物质层面主要表现为设备、厂房和产品;在精神层面则主要表现为企业的经营理念、文化活动和学习培训等;在制度层面表现为企业操作规范、内部规章制度、商标、质量等。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观念形式化,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它融合于企业经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并起着核心作用。
二、文化建设与企业经营管理质量的关系
1.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关系
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企业经营,二是指企业管理;企业经营主要解决的是战略的决策及实施问题,而企业管理着重于通过计划、控制等手段保证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企业文化与企业文化建设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前面已经陈述过企业文化,这里不在赘述,而企业文化建设是针对企业文化中的问题不断的做改进,发扬原有理念中好的一面,同时不断引进新的理念,建立一套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体系。
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经营管理应该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在特定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转化,企业文化建设可以转化为企业经营管理,企业经营管理的物质成果也可以转化为企业文化,物质与精神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去影响甚至改变员工,有利于体高企业经营管理质量。
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经营管理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作为得文化建设的物质支持,二是企业经营管理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三是是企业经营管理为企业文化建设构筑了合适的平台。企业文化的功能只能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表现出来。权衡文化建设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关系,放在第一位的应该是企业经营管理,企业文化建设应是第二位,企业经营管理决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作用与经营管理。
2.质量文化建设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关系
质量文化是企业文化中最基础的一部分,而质量文化建设也成为了企业文化建设中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将质量文化定义为建立在企业物质文化基础上,表现为与质量活动密切相关的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的总和。企业质量文化表现在三个层面:
(1)物质行为层面,包括与企业质量工作相关的原材料、设备厂房、员工行为素素质和服务等
(2)组织制度层面,包括与质量有关的组织、标准、法规和体系等
(3)价值观层面,包括员工职业道德、价值观念、行为和态度等
企业质量文化建设持续的作用于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传递建造企业经营管理的氛围,并产生长久影响。首先,通过影响企业员工在质量活动过程中的行为,从而影响企业信誉以及他人对企业的评价,影响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其次,质量文化建设还可以通过改变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最终产品的质量,从而对效益和管理目标的实现情况产生影响;另外,质量文化建设还可以影响经营过程中员工的自信心和潜力开发,由此可见,质量文化建设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占的地位不可小觑。
3.企业文化与质量文化的关系
企业文化与质量文化局部重合,企业管理过程中的管理、经营到文化,是一个递进的过程,企业文化的基础部分应是质量文化。
(1)质量文化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基础
一个成功或者说即将成功的企业,都应把社会责任作为自己的最高宗旨,好比我们的民族企业,将“产业报国”作为自己的最高宗旨,其发展的动力也来源于此。举个例子来说,美国安然公司的倒闭,我们分析其原因应站在企业文化的角度,它的企业文化是以利益和奇迹为首要的,没有考虑到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这种企业文化就将员工“引领”到了弄虚作假的道路上来,为了创造奇迹般的业绩,不惜一切,走浮夸路线,最终自取灭亡。企业大社会责任决不仅仅存在与某个阶段,它应是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过程的每一个阶段,企业的社会责任是用最小的代价创造最多的社会财富,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质量不高,就是用大代价生产价值不高的产品,相反,质量优良,就是大道理用最小的代价创造了最大的财富,可以这样说,企业的经营管理质量是衡量企业是否尽到了自己社会责任的标准。从小的方面来看,质量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大的方面来说,质量就是满足社会的需求,企业之所以可以把握对国家和社会的需求,来源于自身的社会责任。
(2)质量文化是企业诚信文化的根基
企业文化的深层内涵是诚信文化,诚信是企业的职业道德,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没有诚信,就没有合作,也不能得到消费者的信任,如果失去这些,一个企业也就无法生存。诚信包括两个层次,分别是法律层次和道德层次,这两个层次的诚信,是宣传不来的,都是靠实实在在的质量来争取的。当年张瑞敏当着员工的面,砸冰箱,从此“砸”出了海尔的响亮名声,“砸”出了巨大的市场,正是因为重视产品质量,海尔生产出的产品具备优良而稳定的实用功能,更是因为海尔给了消费者一个承诺。企业的诚信存放在品牌里,打造品牌的上上之策应是主要靠质量,再辅以适当的宣传。
没有诚信也就没有企业的生命,而没有质量也就没有诚信可言,因此,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文化也应是企业文化的重要部分。
(3)质量文化重视以人为本
市场竞争中的主体是企业,那么可以说,企业文化是市场竞争的主体文化,而市场竞争的核心是争夺消费者和用户。就假想你作为消费者为什么在众多竞争商品中选择某一件商品,大部分人会回答是因为产品本身的质量,消费者因为产品质量而选择购买。由此可见,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以人为本才是最重要的。就某种意义来讲,市场上的很多商品的理化指标只是构成质量的要素,其中的人文指标才是质量本身。企业是为人服务的,加强企业质量文化建设,发现和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提高产品质量,才能从一定程度升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过程质量。
(4)质量文化是企业科技文化的结果表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质量的根本途径,科技进步是质量提高的最稳定的保证,很多产品的质量问题,只有某一环节的科技进步了,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提高企业科技水平的有效方式是提高创新能力,自主创新。自主创新即本单位自己的科研团队通过与企业合作等方式,吸收接纳外部元素,开发出适合自己企业生产的技术。企业的科技文化是企业生产活动的动力,加强企业科技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产品质量,这又回到企业的初衷上,加强质量文化建设,企业经营管理过程质量的提升在一定意义上是科技文化建设的结果。
(5)质量文化是企业管理文化的核心
企业管理文化的核心是质量文化,那么企业管理的核心就应该是质量管理,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质量管理将会逐渐上升到质量经营层面。质量经营的概念分为以下几点:第一是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第二是质量管理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个环节,第三是企业经营状况可以作为质量管理的标准,第四是通过质量经营要把质量效益发挥出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可以理解成对企业质量文化的建设。
三、如何做好企业文化建设
1.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与内容
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培养员工共同的价值理念,提高企业竞争力,主要内容是对员工的管理和对顾客的管理以及应对外部各种竞争,再上升一个层次,就是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努力,无论企业要达到怎么样的目标,包含怎样的内容,企业管理人员都应从根本上弄清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质和目标。
2.整合员工和企业的价值观
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是培育企业价值观,能把员工与企业紧紧联系在一起,使员工产生归属感,提高积极性,增强企业凝聚力。具体来说,首先要整合企业的价值观,进行提炼,企业的价值观来源于长期的经营理念,是管理者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借鉴吸收优良的文化,有意识的培养的核心价值观;其次,光有核心价值观远远不够,还有懂得宣传,企业应加强企业文化的宣传力度,使价值观念深入人心,成为员工共同发展的动力,有效的宣传同时还能提高企业知名度。
3.加强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提高工作
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和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是相互促进的,企业应选择合理的管理模式,通过员工满意度调查,实行员工参与管理,激发工作热情与责任心;同时,企业应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和规范,明确行为准则;另外,企业最终决策者应该认识到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层管理者应积极参与,起到率先作用,带头塑造企业文化,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沟通者,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来。
4.培养创新意识
没有创新精神的企业不可能在竞争如此强大的市场中长久的存活,这样的企业对员工没有吸引力,容易造成人才的流失,对企业而言,应大量培养有创新意识的员工,把自身发展与企业时代特点相结合,结合企业规模、行业性和发展战略,塑造有个性的企业文化。
5.企业文化建设应具备战略意识
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一旦建立,将伴随着企业的兴衰发展一路走去,办企业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企业文化的建立应该具备战略意识,必然是在企业未来的长远发展过程中,一直能被员工视为动力的文化,成为企业的灵魂,因而,管理者在制定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应充分结合实际,可以私下做部分员工的调查工作,最后综合得出结论。
6.重视“以人为本”
我们应站在两个角度看待以人为本,第一个角度是以员工为本,视员工为宝贵的资源,不仅只体现在观念上,更应体现在行动上,在制度建设以及员工参与方面加大力度,第二个角度是以消费者为本,企业在市场开发及产品制定时都应在充分做好消费者调查的基础上考虑消费者的需要制定相应计划。
7.充分借鉴
这里的借鉴包括很多方面,企业文化建设者可以借鉴合作企业内部优秀的问文化,也可以借鉴竞争对手管理过程中提炼出的有价值的企业文化,再者,眼光放远了说,不只局限在国内的市场,放眼看看国外有很多我们国内没有的文化,融合中西文化,中西合璧来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文化内容。
四、总结
总之,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提高质量的最有效方法应是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文化体系,在很多方面我们都可以看到企业文化对员工产生的影响,企业管理者应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提升管理质量,提高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吸收中外优秀的企业文化,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刘光明.《企业文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3-26.
[2]张公绪.《现代质量管理学》[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设,1999.
论文关键词:电脑编制计划,智能计算公式,电脑物流台账,超级链接
O引言
计划管理是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编制方法的优劣直接反映了生产管理水平的高低。智能、高效的计划编制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O.1传统的计划编制方法是根据零部件结存数,按照投产数量,对投出产零部件数量进行手工逐条编制的,即使使用了办公软件Excel电子表格,仍然只是手工输入,效率低,差错率高,不能满足批量生产的需要,应该予以废除。
O.2智能高效的计划编制方法是应用Excel电子表格程序和数据统计与分析的管理功能设计和建立的,它能够按照已编制的智能公式,自动计算投出产零部件数量,达到了智能、高效,满足了批量生产。(简称电脑编制计划)
O.3电脑编制计划实现了智能高效的计划编制,填补了公司电脑编制计划的空白。
1电脑编制计划模板的设计、建立,图1。
电脑编制计划模板的建立是根据产品零部件生产要素,应用办公软件Excel电子表格管理功能将零部件所对应的关系联系起来,并与电脑物流台账进行超级链接,使得电脑物流台账中的零部件结存数自动进入计划模板零部件结存数(量)区,以实现投出产零部件数量自动运算,计划编制瞬间自动生成,实现了智能高效的计划编制。
以摊铺机产品为例进行叙述:摊铺机产品有零部件(机加件、焊接件、组装件)1350多个。
1.1新建工作本
启动Excel2003创建一个工作本,命名为:“摊铺机计划.xls”,按回车键确认。
1.2建立工作表
建立计划模板工作表,双击工作表标签Sheet1,进入工作表重命名状态,输入“计划模板”,按回车键确认。
1.3设计计划模板各区域
1.3.1第1行和第2行为工作表表头区。
1.3.2A、B、C、D列为零部件结存数(量)区。
1.3.3B列M列为零部件计划投出产数(量)区。
1.3.4其它列为零部件的图号、名称、单台数、工序流程区。
1.4按照产品零部件顺序,将1350多个零部件的图号、名称、单台数、工序流程,输入到计划模板中。
1.5设置主、副控制符
设置产品零部件投出产数量的主、副控制符,主控制符数字一旦确定,1350多个零部件的投出产计划数量就会瞬间生成。
1.5.1I1单元格为摊铺机12米零部件投出产数量主控制符。
1.5.2G1、H1、J1单元格为调节投出产数量副控制符。
图1
1.6超级链接
1.6.1在没有电脑物流台账以前,计划模板中零部件结存数(量)区的零件数量是人工输入的,大约需要3小时。
1.6.2电脑物流台账建立后,将计划模板中零部件结存数(量)区的零件数量单元格与电脑物流台账的零部件结存数单元格设计为一一对应的超级链接,只要打开计划模板,台账中零部件结存数就自动地进入到计划模板中零部件结存数(量)区,下图。
1.7编制计算公式
以主、副控制符为基准,按照零件属性,分别编制每个零部件的计算公式(含智能计算公式)。如图1。
2智能计算公式图2
不确定因素是影响生产秩序的矛盾,解决好不确定因素是保证正常生产的关键问题。按照不确定因素的特点,在计算公式中添加编制智能计算公式,合并计算,一次完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1适当加大关键零部件的生产数量。
产品中有些零部件属于多次拼焊、制作周期长、跨转车间多、单一设备才能加工的零部件,是生产过程影响生产进度的关键环节,根据其特点,分别设计职能计算公式进行解决。
2.2合理调节零件储备量,减少资金占用。
通常情况下二、三季度是生产、销售的黄金高峰期,要满足这段时期的生产需求,一、季度必须进行零部件的储备。然而受场地、资金等因素的限制,必须减少那些占地面积大、加工周期较短零部件的储备。根据其特点,在计划模板中设置增减控制符(副控制符之一),进行增减调节,确保关键零部件的储备。
2.3其它产品借用摊铺机零件列入本计划,避免重复投产。
图2
3计划编制的步骤
3.1打开计划模板,点击数据更新,电脑物流台账里的零部件结存数量就会全部瞬间进入计划模板结存数(量)区。
3.2按照产品投出产要求,改写主、副控制符单元格内的数字后,摊铺机计划就会瞬间完成编制。
3.3编制完成的计划通过局域网或U盘传输到各生产车间。
3.4各车间进行筛选,编制车间计划。
4扩展
4.1下料车间不同于制作车间,它是按照材料规格编制计划的,不能直接进行筛选。
4.1.1以前是将下发的零部件计划数量手工输入到车间计划模板中,编制成车间计划,费时费力。
4.1.2现在将计划模板零部件数数量单元格与车间计划模板中相应的零部件数量单元格建立一一对应的超级链接,两个计划同步编制完成,如下图。
4.2在计划模板中,引入零部件材料消耗定额,计划编制完成后,本次投出产的零部件材料消耗总定额也会自动生成,材料管理部门根据计划生成的材料消耗总定额进行备料。
4.3在计划模板中,引入零部件工时定额,计划编制完成后,本次投出产的零部件总工时、各车间工时也自动生成,车间成本统计员不再进行成本核算,直接投入使用。
5优点
5.1大幅度提高了工作质量,成倍地提升了工作效率。
5.2数据资源实现共享,可在局域网内或通过U盘拷贝实现。实现无纸化办公。
5.3无需购买软件,低成本,高效率;操作简便,实用性极强。
Abstract: The object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re to turn out highly qualified versatile versatile trained personal who will face the first line of production,construction,service and administration.The features which are occupational,technical and applicable decided that the students must contact with corporateculture. The students must have not only a certain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good professional skill,but also excellent occupational quality and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Vocational colleges through "school-enterprise integration", build voc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of the campus culture, from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curriculum system, the students of professional quality, behaviour norms, all-round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enterprises, vocational schools, only the enterprise culture and campus culture merge together, in order to do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society.
关键词: 高职院校;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学生管理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corporate culture;campus culture;management of student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9-0218-01
1高职高专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1 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际过程中创造和形成的,包括企业制度、企业形象、价值观念、道德标准、行为规范、员工文化素质,以及蕴涵在企业制度、企业形象和企业产品之中的文化特色。企业文化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管理学者提出并引入我国,它是企业生存竞争、发展的灵魂,体现着企业独特的文化氛围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1]
1.2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2.1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的必要性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同属于社会文化分支下的组织文化、管理文化,都是以人为中心、以人为着眼点;都具有导向作用、规范作用、协调作用、激励作用和凝聚作用;[2]其不同点在于校园文化是一种教育文化、研究文化,其最高目标是如何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而企业文化则是一种经营文化、实践文化,其最高目标是为社会提供良好的服务同时追求利润和效益的最大化。两者对接与融合对于高职学生的成人与成才、就业与创业具有积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①可以激发学习热情,有利于高职生成才。②可以塑造良好品德,有利于高职生成人。③可以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高职生就业。④可以培养创新精神,有利于高职生创业。
1.2.2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的重要性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教高〔2006〕16号文件)一再强调以就业为导向,紧密联系行业企业,校企合作,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这就决定了绝大多数毕业生未来将在企业从业,步入社会后,他们首先感受到的将是企业文化氛围和企业精神的熏陶。
2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
其一,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脱离高职培养目标,未能体现高职特色,导致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脱节,学术气氛与实践氛围缺失;其二,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仍偏重于经验化和模式化的教育方法,缺乏企业文化融合的创新精神和改革的力度;其三,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偏重于模式化和流程化的管理方式,缺乏面临新情况的应变能力和特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时无法有针对性开展工作,依然利用以前模式化的基础性工作来进行应对;其四,高职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偏重于理论化和固定化的指导模式,缺乏基于企业文化的实质教育和企业实践。
3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进行融合的有效途径
3.1 教学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在办学理念中融入企业文化高职院校要树立企业化的办学理念,营造企业化氛围,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要充分体现职业岗位的特点,把相应行业、企业需要的不同素质要求贯彻于各专业的每个教育教学环节中。
3.2 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高职院校应该在社会实践方面,增加社会实践的途径与方法指导,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体验,帮助学生在具体的社会实践过程体现企业文化的精髓,实现企业文化理念的教育;通过实地考察、分类调研、企业座谈、岗位实践等方式,调动学生主动面向企业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
3.3 行业文化、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是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除得益于专业领域内的知识与技能外,也离不开校园文化所形成的环境氛围对其成长过程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校园文化蕴含在办学的各个环节中,因此,高职院校要实施真正的文化融合,创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就必须在办学过程中,全方位的实施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
3.4 企业管理与班级管理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企业角色意识
将班级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模式进行类比,从班干部的任命、班级企业文化的营造、班级团队精神的培养、班级事务的处理方法等方面进行试点,充分肯定企业文化在班级中的融入。综上所述,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特点上来看,高职学生思想教育必须从企业吸收更多的优秀企业文化,将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特质融入思想教育工作中,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的培养,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拥有正确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静脉穿刺;留置针;磁极化生物平衡治疗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6(b)-025-02
磁极化血液平衡治疗是近几年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1]。该治疗方法需建立畅通的血管通路。本文对输血器静脉穿刺与留置针静脉穿刺血液通路的建立方式进行观察比较,了解何者为优。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2007年9月~2008年10月,我院因高脂血症、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硬化、脑萎缩、脑梗死、脑供血不足等原因需进行磁极化血液平衡治疗的患者53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15例,年龄38~82岁,患者随机分为输血器静脉穿刺组25例;留置针静脉穿刺组28例。
1.2 材料与方法
1.2.1 材料输血器静脉穿刺组选用16 G输血器(U型);留置针静脉穿刺组选用瑞典BD公司20 GA留置针。
1.2.2常用穿刺部位两组均为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由血疗室专业护士建立静脉通道。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种穿刺方法局部血肿情况比较
留置针静脉穿刺组局部血肿发生率明显低于输血器静脉穿刺组,两组间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
表1 两种穿刺方法局部血肿情况比较[n(%)]
χ2=5.05,两组局部血肿发生率比较,P
2.2 两种穿刺方法术中再穿情况比较
留置针静脉穿刺组术中再穿明显低于输血器静脉穿刺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
3 讨论
磁极化血液平衡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心脑血管病等危险因素的治疗方法。该方法明显地提高了血液的携氧、解聚、抗凝及机体抗感染能力[1-2]。该治疗过程中输血器静脉穿刺及留置针静脉穿刺两种不同血液通路均可引起局部血肿,在解决术中再穿方面两种方法均有其特点,但从本组研究发现留置针静脉穿刺明显优于静脉穿刺。
3.1 穿刺部位血肿
局部血肿是输血器静脉穿刺常见并发症,由于静脉穿刺部位在肘关节出,活动度大,16 G针头较粗等原因,出现局部血肿较留置针静脉穿刺多,但穿刺一次成功,避免在一处反复穿刺,拔针后一般不会伴有感染和血肿,关键是止血,要注意压住2点,皮肤进针点和血管穿刺入点。按压时间15 min,嘱患者卧床15~20 min方可起床,起床时尽量避免身体重力落于穿刺侧手臂上。同时,嘱患者在24 h内不要清洗穿刺处,以免引起感染,要特别注意保护血管,以便为下次治疗做好准备。
3.2 术中再穿
术中再穿为出现血管阻塞、穿刺血管破裂、针头滑出血管等原因需重新建立血管通路者。输血器静脉穿刺术中再穿例数较高的可能原因是:①患者在治疗期间,因多次在肘正中静脉穿刺对血管壁损伤大。②输血器静脉穿刺16 G针较粗,穿刺过程中因是盲穿,有出现针头斜面未完全进入血管或针尖刺破部分血管壁的可能,而留置针静脉穿刺成功后,可将软管顺血管稍往前方推进保证软针完全进入血管。且针头近心端圆钝光滑,不会因患者改变而刺破血管造成渗液,可减少静脉炎和液体外渗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患者静脉。而且静脉留置针使用透明贴膜固定易观察穿刺发现异常可及时处理,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效率[3]。③输血器静脉穿刺16 G是钢针,穿刺部位在大关节处,患者治疗中咳嗽,大小便均有可能使针头刺破血管壁,引起血管破裂,而留置针静脉穿刺避免了这一缺点[4-5]。
综上所述,留置针穿刺在磁极化生物平衡治疗血管通路建立时穿刺局部血肿及治疗中再穿率均明显低于输血器静脉穿刺,是磁极化生物平衡治疗血管通路建立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史有松,陈保健.谈谈磁极化冷凝离子吸附血液平衡疗法[J].华夏医药,2003,7(2):69.
[2]史有松.量子透射疗法治疗冠心病疗效观察[J].南京部队医药,2001,3(6):18.
[3]史有松.自血光量子疗法治疗肺心病的体会[J].微循环技术杂志,1997, 5(2):92.
[4]袁旭.静脉留置针在乳腺癌中化疗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杂志,2008, 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