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健康健康管理范文

大健康健康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健康健康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健康健康管理

第1篇:大健康健康管理范文

问:我总是觉得自己生病了,感觉浑身都不舒服,但去各大医院检查了好几次,医生都说没有任何问题,这是怎么回事?

答:你对自身健康状况的关注是可以理解的,但通过你所说的情况来看,你可能患上了疑病性神经症。

疑病性神经症,简称疑病症,患者总是担心或确信自己患了一种或多种严重的躯体疾病,并感觉头疼、恶心、呕吐、胸闷、呼吸困难等。病人会因为这些症状而反复就医,尽管各种医学检查的结果和医生的反复检查解释,均证实其身体机能一切正常,却仍然不能打消其内心的疑虑。一般来说,疑病症患者多有自身的个性因素,比如容易焦虑、自我暗示性强、过度关注自身健康、面临重大生活事件的刺激时往往难以自我调适,等等。

关注健康、期盼长寿,这是任何人都会有的正常反应,但反应过度则会演化成一种心理上的疾病,即疑病。心理专家曾说过:“你想得什么病,就有什么病。”这句话非常适用于疑病症患者,现代医学研究也充分证实了这一点。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往往会成为躯体疾病的诱因。疑病症患者往往会在强烈的心理暗示下,将身体上的一些本不存在的或偶发的不适症状强化,并使其最终演变成真正的躯体症状。

其实,正常人也会有疑病反应,比如,当得知周围的人得了某种疾病,或者媒体铺天盖地报道某种疾病时,很多人通常也会对号入座,甚至为自己确诊定性,进而忧心忡忡。但当通过科学的检查和诊断已经证明自己根本未患这种疾病时,他们心里的怀疑就会自然而然地得以消除,而疑病症者则仍然对自己患病深信不疑。这种病态的心理使他们总是把自己想象成某种疾病的患者,之后便开始焦虑、恐惧、抑郁,这种不良的情绪又会诱发或强化其躯体症状,进而造成恶性循环,徒然为自己的生活蒙上一层阴影。

正是在疑病心理的作用下,你会“感觉”浑身不舒服,各种医学检查结果也证实了生病只是你的“感觉”而已,你对自身健康状况的怀疑完全是不必要的。建议你在关注自己身体健康的同时更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一定要相信科学,不能疑神疑鬼,不能对号入座。切勿因自己的“心病”而造成 “身病”。

我想考军校,

怎么却得了偏头痛?

问:我要考军校了,学习很累,精神高度紧张,总是疲惫失眠,情绪也特别焦躁,头的一侧总是一跳一跳地痛得厉害,后来才知道是得了偏头痛,而且还会周期性发作。我以前从来没有得过偏头痛,请问这是压力太大引起的吗?

答:从你的叙述中可以判断,你的偏头痛的确与心理因素有关。

据统计,90%以上的健康人在一生中都有过头痛史,其中尤以偏头痛最为常见。这种病多发于青春期,主要表现为一侧跳动式的反复性头痛、阵发性剧痛、恶心、呕吐、怕光、怕声等。偏头痛经常周期性发作,每次可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天,经过一段间歇后,会再次发作。偏头痛的发病因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大致与情绪、人格、生活不规律、进食富含酪氨酸的食物等因素有关。偏头痛也是部队最常见的心身疾病,不少官兵都受到过其困扰。

第2篇:大健康健康管理范文

关键词:体质健康;身体自我认知;健康行为管理

中图分类号:G804.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5-0639-03

健康信念模式的主要观点认为:个人的健康行为来源于个体对健康或对疾病抵抗的知觉,如果个体感知到体质健康状况不佳或自我评价不满意,那么这种认知评价便会成为他采取行动、调整健康管理的重要动机。关于大学生体质健康主、客观评价的一致性与自我健康行为管理,本研究主要围绕以下方面进行探讨:1) 体质健康等级评价来源于客观标准,身体自我认知来源于自我对身体的主观认知与评价,将探讨这两种评价之间的一致性;2) 通过体质测试,对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大学生的身体自我评价及健康行为管理差异进行分析,探讨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大学生自我身体认知的差异性及健康行为管理的差异性。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文以大学生体质健康的评价和行为为研究对象,对330名深圳大学在校一至三年级的大学生进行体质健康等级测试以及身体自尊量表测试和健康行为进行调查。调查对象的大学生平均年龄为(21.3±1.60)岁;三项测试皆有效的大学生为271名,其中男大学生158名,女大学生113名。

1.2研究方法

1.2.1测量法1) 体质健康等级综合评价。采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大学生进行体质健康等级评价,评价指标为身高标准体重、肺活量体重指数、台阶指数、握力体重指数、50 m跑。评分的等级为:及格:60~74分;良好:75~84分;优秀85分~100分。

2) 自我健康认知。采用Fox等人(1990)针对大学生编制的身体自尊量表(PSPP)进行身体自我健康认知。PSPP主要用于测量个体对自己身体各方面的主观身体能力,量表包括身体自我价值感1个总量表和运动技能、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和力量4个分量表。根据Fox对大学生的连续研究以及经我国徐霞等人(2001)根据中国国情的修订研究,量表具有较高信度、效度。由于该量表中的运动能力、身体状况、身体素质反映了个体对自我健康主要方面的感知,我们将其应用于个体对自我健康的认知评价。

1.2.2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对大学生的睡眠、吸烟、喝酒、餐饮习惯、运动参与等健康行为进行调查。

1.2.3数理统计法数据采用Spss for Window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大学生身体自我认知主、客观的一致性为考察不同体质健康等级的大学生对身体自我认知的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是否具有一致性,对三组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等级分数与他们身体自尊(PSPP)各维度评分进行皮尔逊(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表1)。

在PSPP量表的5个维度中,运动能力反映个体运动方面的能力与自信等评价,身体状况反映个体对自我体质强弱、个体精力感、运动参与及运动参与的适应性等评价,身体素质反映了个体对自我是否强壮、力量、速度、爆发力等评价。这三个维度与学校体质健康等级评分的客观标准最为密切。三组不同体质健康等级的学生在PSPP这三个维度上的评分与他们体质健康等级分数,除优秀组在“身体状况”未具显著水平(P>0.05)外,其余的相关具显著性(p

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大学生对体质健康的主、客观评价具有一致性反映了大学生作为高校学生,基于高等教育的文化背景、个性及社会文化背景的综合因素上,对自己的体质健康有较清楚认知,这点也是我们所期盼的。因为,如果一个人对身体的自我认知与客观标准差异过大,当身体处于较差状态时而主观认知感觉良好,那么,这种主、客观之间的差距会使个体在自我健康管理方面发生混乱、并导致参与身体锻炼的动力性减低。因此,无论是着眼于现在还是未来,无论是从现行体育教育或终身体育教育的角度,个体对自我体质健康的良好认知是个体实施良好的自我健康管理、参与身体锻炼的重要动力资源。我国许多精英科学家的“英年早逝”,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正是由于缺乏身体认知的主、客观一致性,因而在自我健康管理、参与身体锻炼等方面未能采取有效的行动。

2.2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大学生身体自我认知的差异及健康行为管理的差异

2.2.1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大学生身体自我认知的差异为探讨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大学生身体自我认知的差异性,本研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三组不同体质健康等级的大学生PSPP 得分进行检验(表2)。

统计结果显示,三组不同体质健康等级的学生对运动能力的自我认知的差异非常显著(F=13.53,df=2,p良好组>及格组,采用LSD法进行均值多重比较显示:体质健康优秀组的学生对自我运动能力的评分高于良好组(p

在PSPP评分中,三组不同体质健康等级的学生在“身体自我价值”、“身体吸引”两个维度的得分没有显著差异(F=1.62,df=2,p>0.05; F=0.50,df=2,p>0.05)。由于PSPP身体价值与身体吸引两个维度的自我评价不仅受主观因素影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例如,对于身体吸引的认知,充满活力、健硕是因素之一,但受社会文化的影响,外貌的美丽、气质的优雅等也是身体吸引的一个方面,因此,三组不同体质健康等级的大学生这两个维度的主观评分没有差异性并不影响他们对身体运动能力及健康活力等方面自我认知的客观性。

关于健康行为管理,调查设计以吸烟、喝酒获得较低分数;睡眠、餐饮习惯、运动参与获得较高分数为健康行为管理的理想模式。调查发现体质健康优秀组的学生无吸烟现象,其余两个组虽然比优秀组吸烟多,但没有统计差异(F=2.29,df=2,p>0.05)。在睡眠、喝酒、餐饮习惯三个因子的得分,三组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大学生之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在运动参与方面,方差分析检验显示:三组不同体质健康等级的大学生在运动参与方面的差异非常显著(F=7.32,df=2,p

总体来看,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大学生在睡眠、吸烟、喝酒、餐饮习惯的管理方面处于较为适宜的自我健康管理范围,社会调查发现的吸烟、熬夜、酗酒作为健康“三大杀手”,可以审慎地认为不是导致大学生体质健康处于低等级的主因素。而运动参与的差异性则可能是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等级的主要因素。

体质健康为优秀的大学不仅对身体自我认知具有客观性,而且在运动参与方面也优于其余两个组,反映了体质健康优秀组的学生在健康的自我认知和健康行为的管理上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同时还提示,大学生若想达到体质健康为“优秀”的等级,他们必须在运动参与上有更多投入。

本研究样本中,大学生体质健康等级为优秀的占17.7%,良好和及格分别占52.4%和29.9%。三个组的对比,只有优秀组表现出健康观念与行为的高度一致性,这意味着只有18%左右的学生在健康观念和行为管理上高度协调,而体质健康良好组和体质健康及格两个组,虽然对身体的自我认知上具有客观性,但从统计结果上分析,这两个组在运动参与方面与优秀组比较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两组组间的相互比较则存在运动参与的分界模糊。由此也看出,学生对运动参与的动力仅仅来源于对健康的自我认知或给予学生体质健康的一个等级评价还远远不够,即使学生对健康的自我认知为不满意,尚不足以在运动参与方面作出反应性的强化行为。因此,应开拓更为广泛的运动参与的动力模式,以促进从良好等级向优秀转化,从及格等级向良好等级的转化,从而也更好地发挥学校体质健康监测工作及体质健康等级评定对学生健康的指引作用。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1) 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大学生对身体自我认知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客观性。体质健康等级高的学生在运动能力、身体状况、身体素质三个维度上的身体自我认知为高分,而体质健康等级低的学生在这三个维度的身体自我认知为低分。2) 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大学生在睡眠、吸烟、喝酒、餐饮习惯的管理方面处于较为适宜的自我健康管理范围,社会调查发现的吸烟、熬夜、酗酒作为健康“三大杀手”,可以审慎地认为不是导致大学生体质健康处于低等级的主因素,而运动参与的差异性可能是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等级的主要因素。3) 体质健康优秀组的学生在健康行为的管理上不仅表现为不吸烟、良好的睡眠和餐饮习惯,而且更突出地表现为更多的运动参与。4) 体质健康良好组和体质健康及格两个组在运动参与方面与优秀组比较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说明即使学生对健康的自我认知为不满意,尚不足以在运动参与方面作出反应性的强化行为。

3.2建议1) 充分发挥体质健康测试对学生健康的评估作用。目前教育部已要求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使学校对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有了一个客观标准,应积极利用每年对学生体质健康的监测,发挥其对体质健康、体育锻炼效果的评估作用。通过对学生体质健康的综合等级评价,对学生的体质健康进行反馈,使学生在了解自我体质状况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措施激发学生自觉地参与体育锻炼,终身追求健康身体和科学的自我健康行为管理。

2) 设立学生体质健康等级提升计划。即使学生从主、客观两方面认知自我健康处于不太满意状态,并有运动参与的意向,但往往并不一定能在健康行为强化方面得以体现。可通过学生体质健康测评,每学年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测评结果设立一项体质健康提升计划,以计划促进体质健康的实施。该项工作可以结合体育(与健康)及课外体育进行。

3) 运动处方指导。当代大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科学锻炼理念,但是,面对书刊、网络巨大的信息以及众说纷纭的健身方法,尤其是如何针对个体状况、开展时间-效能高的体质健康锻炼,依然迫切需要科学指导。目前我们根据体质健康测评并开发运动处方,在校园网开设运动处方专栏,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的课内与课外互动机制,使学生的锻炼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美)赖斯(Rice, P, L.)著.胡佩诚,等译.健康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2] 朱敬先,著.健康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 孙延林,等.体育活动对大学生身体自我描述的影响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19(1):20-22.

第3篇:大健康健康管理范文

论文摘要: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学知识教育,提高其心理素质.同时,建设健康的校园文化,形成健康的文化氛围,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当代社会瞬息万变,大学生要应对现实以及未来的挑战,需要实现自身全面发展,需要心理的健康与成熟,有心理健康奠基,人们就能够学习正确认识自己、接纳和管理自己,就能够努力认识了解周围环境并与之保持适应,就能够积极地应对危机并增强能力与勇气,就能够做出成熟的、负责任的决定并付诸行动,就能够有愿望通过探索去追寻积极的人生意义。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1.大学生承受的压力较大

市场经济中的激烈竞争在促进社会各方面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高速度、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不定的未来就业带来的压力、经济上的压力以及对于自身经济贫困等状况的不正确的看法而产生的心理压力等,让大学生处于迷茫困惑中成为主要压力源,其中,学业困难、经济贫困、心理困扰尤为突出。

2.大学生承载着过高的期望

期望一是来自于学生家庭,家庭的过高期望和进人大学之后的现实常常会有强烈反差;二是来自于社会,社会对人才的全面的高要求和现实中优秀人才需求的紧迫性,使得原本满怀壮志的学子在面对社会的完满期望前感觉压抑;三是来自于学生自身,成才、成就的强烈愿望和大学生活现实中的种种不尽如人意会导致大学生的心理失衡。

3.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差

社会转型过程中大学生的过度承载与心理素质形成强烈反差,极易在熟悉的生活发生改变、心理需求受挫、遭遇生活变故等情形之下产生心理问题。

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分析

1.将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作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管理体系中,详细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细则,从制度上保证工作落到实处;通过设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常设机构,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体制,以课堂教学、课外教育指导为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网络和体系。

2.确保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建设与发展,为心理健康教育事业提供必要的条件支撑。

配备专职心理咨询与辅导教师,使得学生能够得到合适的心理咨询与辅导服务。高校学生辅导员应该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队伍,学生辅导员应该逐步走向专业化、职业化,并在上岗之前接受一定的心理学知识的专业培训,掌握基本的与学生沟通、疏导学生心理问题以及能够有效地影响学生认知和行为状态的心理辅导理论与方法。

3.面向全体,全员参与。

健康的心理是人发展的中枢枢纽,是为人一生不断进取、不断探索的催化剂。心理健康教育只靠专家和一部分老师远不能达到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要求,必须面向全体,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通过研讨我们要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和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建构学生健康的心理。 转贴于

三、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方式初探

1.实施教师个体心理行为的教育管理

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格和对学生的情感态度所表现出的各种心理行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形成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教师个体心理行为,虽有纪律与制度的约束,但这种约束的作用是有限的,学校管理必须将教师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转变为促使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心理动机,进而形成有利于实现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目标的教师个体心理行为。

作为学校管理者,在为教师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的同时,还要建立能促进教师成长的评价机制,满足教师合理的心理需求,要促使教师了解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这样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表现出的各种个体心理行为就能和学生心理成长的生态环境和潜一致,也就形成了教师个体心理行为的教育管理。

2.制定以生为本的学生管理制度

学生管理制度是对学生行为的一种约束,这种约束本身带有强制性,但这种强制性要体现以人为本,要体现人性化,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们在制定各种学生管理制度时,要遵循学校组织下学生个体心理行为的规律,不要以破坏学生心理成长的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寻求维持、就范、整齐、划一的状态。在制度实施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学生心理的个体差异。总之,学校的各种学生管理制度要服从于学生心理成长的生态环境,将显性的制度约束转变为隐性的学生心理行为。

3.整体规划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这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指利用学生自身资源和社会资源开展的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各种课外心理咨询活动,包括由学生自己主导的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各种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团体心理辅导和个体心理咨询等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于这类活动的管理,须有整体规划,指定专人负责,在遵守心理教育的有关原则的同时,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参加。

4、科学布局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文化

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文化是指校园内写有心理教育格言的各类标语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栏和黑板报以及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校内刊物等。这是一种隐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它对学生的心理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时对学生的心灵有一种特殊的感召作用,使其全方位多角度的发挥它的独特作用,和学生的心理生态环境和谐相处、相互生辉。

第4篇:大健康健康管理范文

[关键词]大学新生管理心理健康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我国正处于急剧的社会变革期,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碰撞,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的错位,理想生活与现实生活的落差,使得部分大学生无所适从。特别是对于刚踏入大学的新生,对大学的新生活充满了憧憬和向往,大学生活和中学生活有着巨大的差别,还有许多同学是从来没有离开家独立生活过,突然到一个崭新而陌生的环境,会产生许多的问题,解决不好、不及时,严重的会引起心理问题,所以做好新大学生入学后的管理工作,让大学生快速的适应新生活,才能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

(一)大学新生入学后存在的问题首先是生活适应问题

这一问题在大一新生中表现最为突出。新生来自全国各地,以往的家庭环境、受教育环境、成长经历、学习基础等相差很大。来到大学后,在自我认知、同学交往、自然环境等各方面都面临着全面的调整和适应。由于目前大学生的自理能力、适应能力和调整能力普遍较弱,所以,在大学新生中,生活适应问题广泛存在,一些同学无法面对新的生活。

(二)是学习问题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上的困难与挫折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最为显著的。大量的事实表明,学习成绩差是引起大学生焦虑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大学生在学业方面是同龄人中的优秀者,但由于大学学习与中学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很多学生存在学习问题,包括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兴趣、考试焦虑等。

(三)是人际关系的问题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学生较为封闭,人际交往能力普遍较弱。进入大学后,如何与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每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不同、个性特征不同,再加上青春期心理固有的闭锁、羞怯、敏感和冲动,都使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困难,从而产生困惑、焦虑等心理问题,

(四)是贫困生问题

家庭的窘境,吃穿住用的简朴,有时还为生活发愁,为买不起学习用品难受,遭到同学的嘲笑和不理解。这些情况会使他们的自尊受创,造成性格孤僻、心情忧郁、烦躁不安,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人际关系冷漠,严重的影响了学习、生活和健康发展,如不及时加以引导和解决,还会发展成严重的心理障碍。

二、加强管理措施,及时解决大学新生问题,保证他们心理健康

对于刚入学的新生来说,出现问题是正常的。为及时解决大学新生的问题。使他们摆脱心理困境,保持心理平衡,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安排好新生的生活、学习、活动,适时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和调适,帮助他们顺利渡过这一心理困惑期。

(一)做好入学教育,调整角色,确立新的人生目标

新生进入大学后,要及时对他们进行入学教育,向他们介绍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特点,本校本专业对他们的要求,使他们减少对新环境的陌生感,帮助他们尽快的适应大学的集体生活,重新确立新的人生目标,完成中学生到大学生角色的转换。重新审视自己未来的人生之路,确立合理科学的奋斗目标。

(二)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学生会、团委的能动作用,帮助新生提高生活技能

作为新生班的班主任、辅导员要在入学初期建立团结有力的班委班子,同时以主题班会、座谈会、讨论会等形式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和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帮助新同学尽快自我熟悉,与老师熟悉,尽快掌握必要的生活技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学会照顾自己,独立处理生活中的问题,过好生活关;同学们之间相互帮助,指导他们向高年级同学求询,减轻心理压力。

(三)帮助新生掌握大学生活规律,学会有序而充实地安排生活

大学生活虽然紧张,丰富多彩,但却井然有序,有规律可循。大学与中学相比,学习内容和方式显著不同。中学是基础教育,学生对老师依赖性强,教师管理非常直接和严格。而高校是专业教育,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选择性和探索性特点突出,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心理品质。因此,新生要逐渐掌握大学学习生活规律,熟悉学习、生活程序。增加预见性、主动性,做到忙而不乱,紧张有序。科学合理的安排课程和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挖掘个人潜力,进行科学创造,学会做时间的主人,养成尽可能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计划任务的良好习惯。

(四)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核心作用,帮助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高校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条件,创造一种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师生之间团结友爱,教师要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做同学的良师益友;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彼此敞开心扉,倾吐心声,让新生消除陌生感,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通过人际交往使学生获得支持、友谊、理解。同时院系党团组织应该多组织一些新生感兴趣的活动,让他们每个人都参与其中,激发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对校园的热爱。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五)做好班级助奖学金的评定工作,解决好贫困生的问题

贫困生问题是高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高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大学的扩招,高校中的贫困生面越来越大,他们吃穿住用简朴,有时还为生活发愁,遭到同学的嘲笑和不理解;严重时影响了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发展,所以在大学新生入学初期,班主任或辅导员要摸清班上学生的家庭情况,将国家配套的各种助奖学金及时、公正、公平、公开的分配给符合条件的同学。解决好他们的生活问题,让贫生能从入学开始就安心、专心的投入学习。对于特困学生要作为特例收集材料上报学校,特别解决,也可以发动老师同学伸出援助之手。

(六)建立学校一学院一年级-班级-宿舍五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

建立五级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制,力争做到覆盖到每一个学生。学校层面设有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学院层面设立专门负责心理健康的辅导员,班级设置学生心理联络员。学校要充分利用讲座、录像、板报、知识竞赛、校园网等多种形式,面向全体新生进行心理保健教育,普及新生的心理卫生知识,增强心理耐受力,学会自我调节和释放心理压力。学院辅导员队伍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二级组织,要坚持对心理健康教育业务知识的学习,增强辅导员应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班级心理联络员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三级组织,也是班级主要班委。班级是学生最主要的社会环境,班级心理联络员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及时反映,辅导员协调各方力量解决。通过以上五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及时掌握新生的心理动态,使新生在智力上、情感上得到全面发展,为大学生认识自我、完善个性、开发潜能提供最大帮助,使每个莘莘学子都成为21世纪身心健康的栋梁之才。

总之,新生入学是大学新生学习生活的新起点。在这一阶段,如何使新生尽快进入角色,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非常重要。班主任、辅导员要树立服务意识,创新学生管理工作的方法和策略,解决他们生活的后顾之忧,帮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综合素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才能实现他们的心理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江立成,魏婷.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2]张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第5篇:大健康健康管理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8(a)-0131-02

大学生正处于刚从老师、家长严格管教的封闭环境到学习生活相对自由的环境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由于社会经验少,因此在心理上还都不是很成熟,面对陌生的环境、面对众多的选择、面对形形的群体,他们总是会感到迷茫、会自卑和无所适从。这个时候需要有人能够了解他们的心理想法和感受,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指引,这样大学生才可以愉快充实地度过大学时光,才可以健康地成长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1 当代大学生常见的的心理健康问题

1.1 由于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总是埋怨环境和他人

大部分学生在读高中的时候就很憧憬大学生活,在他们的想象里,大学生活无忧无虑,可以不用没日没夜地赶作业、背课文,可以有充分的享受自由的快乐时间,最重要的是考上大学以后的生活就会衣食无忧、前程似锦、一帆风顺。因此许多大学生因为自己考上大学就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和满足感。于是他们开始变得目中无人和狂妄自大,会失去进取心和奋斗力。以至于一些大学生在大学里很难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来提高自己,这样当他们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就会推卸责任,会埋怨环境的不公平。在这种情形之下,大学生认识不到自己的真实水平,永远看不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样他们永远不能超越自己,成为祖国和人民的希望。

1.2 心理承受能力差,导致的自卑心理

很多大学生在迈入大学生活的殿堂之前,都是自己所在学校的尖子生,是父母引以为豪的骄傲。但是来了大学之后一切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他们会发现自己身边聚集的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优秀人才,这些人有的外表比自己出众,有的家世比自己显赫,有的才华横溢,有的成绩优异。然而自己在大学这个人才济济、色彩缤纷的大环境里竟然是如此的平凡和渺小。周围人的注意力再也不会齐刷刷地聚集在自己身上,那种被忽视的感觉和巨大的心理落差让自己在处理事情的时候没有了以前的自信,成功开始变得离自己很遥远,于是从此陷入了自卑、自我否定和一蹶不振的深渊。这样的心理状态对于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来讲是很不利的。

1.3 自理能力不足,导致难以适应新的环境

许多学生在读高中的时候都离父母、离家的距离比较近,在学校里老师的管教也会比较严格。但是进入大学之后,不仅远离家乡和亲人,老师也仅仅只是负责上课的时候为大家传授知识。学生衣食住行方面的安排以及面对的一系列的选择和挫折都要靠自己。一些学生可能会在饮食方面有很大的差异而难以习惯,比较严重的学生会因为生活难以自理而给自己和周围的同学带来诸多的麻烦和不愉快,这样会导致其难以在新的环境下生存。

1.4 学习和生活压力大,不善于人际交往导致的抑郁心理

大学在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诱惑的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许多学习进步的好机会,有些人选择了浑浑噩噩地应付自己,但是有些人选择了轰轰烈烈地奋斗拼搏一场从而给自己留下难忘的回忆。显而易见,后一种选择会伴随着无形的压力。

大学是一个小的社会,充满了激烈的竞争,除了平时的专业课考试外还有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等各种等级考试以及考研出国的竞争等等。不同的是,大学生相对于有社会经验的前辈来讲,心理比较幼稚,没有正确的竞争意识和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他们不会去了解竞争对手的底细来达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效果,只会盲目地给自己施加压力去超越对手。一部分大学生来自贫困的农村,对于他们来讲,能够支付平时的学费就已经很困难了,更不用说是报各种培训班来应付平时的等级考试了。面对自己和周围同学的差距,他们会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来自生活的压力和心底的自卑感,这对他们平时的学习生活状态有很大的影响。

大学本来就是一个聚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的地方,南北差异和风俗习惯的不同会给学生之间的交往造成一定的困难,加上有的学生因为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压力会让自己变得内向和孤僻,会拒绝和别人交往。长此以往下去,他们人际交往的能力会退化,在与同学相处的时候他们会变得不会表达自己的感情,从而会导致不必要的误会和矛盾,这样对自己和身边同学的身心健康发展都很不利。

2 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2.1 要增设关于大学生心理教育的课程,普及大学生的心理知识

大学是人的一生中很重要的一个过渡阶段,是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一定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和政治教育,为他们指引正确的方向。

学生在刚进入大学的时候还比较迷茫和懵懂,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己慢慢地成长,他们会产生多种前所未有的情绪和心理。一些学生缺乏对这些情绪和心理的正确认识,很难控制这些情绪和心理。学校如果可以增设关于大学生心理教育的课程,普及大学生的心理知识,帮助学生从产生的原因、具体的表现以及解决的途径等方面来分析各种情绪和心理,让学生可以从心底接受这些心理,通过健康的方式排解这些消极情绪。

对于一些心理问题不严重的学生而言,可以通过学习心理课程自我调节和排解消极情绪。但是对于一些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来讲,学校可以为其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来为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这样才可以保证所有的学生可以健康的成长。

2.2 要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问卷调查活动,了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学校要安排各个班级的辅导员和班干部定期对班级的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问卷调查活动,了解学生平时的心理问题,比如学生在学校期间生活和学习上遇到的压力,在恋爱中的烦恼,在各种选择面前的迷茫等等。这样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就可以及时全面地了解到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发展趋向,并且可以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相应的解决对策研究,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就可以进行及时正确的引导,对于没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也可以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2.3 要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和生活环境

对于大学生来讲,学校就是他们的家,他们所有的衣食住行都在学校。可以说学校的文化和生活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学生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长。因此,学校要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和生活环境。首先,学校要经常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如星期天晚上组织学生看一些积极向上、青春有活力、阳光健康的校园题材的电影,这样既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相互认识的交流的机会,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其次,校园里面可以粘贴一些心理学家的名言警句的海报或是定期为学生组织权威心理学家的心理知识讲座等,这样不仅可以普及学生的心理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素养。最后,学校要为每个班级配备专业的心理和生活老师,关心学生平时的学习和生活,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麻烦和困难,让学生从心理上感到温暖和安全,这样学生才可以专心学习,提高成绩,才可以做到身心健康的发展。

3 结语

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以及从原来的严厉变为如今的宠溺。以至于现在的大学生存在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总是埋怨环境和他人;心理承受能力差,导致自卑心理;自理能力不足,导致难以适应新的环境以及学习和生活压力大,不善于人际交往导致抑郁心理等4个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对大学生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都很不利。因此,为了提高国家未来接班人的道德素养和培养质量,必须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首先学校要增设关于大学生心理教育的课程,普及大学生的心理知识,帮助学生抵制消极心理和情绪;其次,学校要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问卷调查活动,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现状和发展趋势,及时地正确地引导大学生健康的成长;最后,学校要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和生活环境,帮助大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吴晓霞.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研究[J].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49-102.

[2] 李晓月.浅析现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相应的对策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3):380-482.

[3] 王铭.针对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的研究及相应的案例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4).

[4] 田继红.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案例分析及相应的对策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91-206.

第6篇:大健康健康管理范文

1)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突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大学生正在逐年增加,调查中47%的大学生存在轻微心理问题。而且我们发现当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纷繁复杂的,产生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再单一化。2)独生子女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我们的调查中,独生子女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明显高一些,独生子女的父母对孩子要求过高,压力相对于非独生子女要大得多。3)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易出现心理问题。

2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1)焦虑。有大约47%的大学生出现过焦虑的情况,比例较大。大三和大四的学生更易出现焦虑。大一新生主要是由于入学的适应问题而产生的焦虑。大二的学生较少出现焦虑,适应较好。大三的学生会出现焦虑是因为要面临很多抉择,为就业做准备还是为考研而准备,他们处于人生的重要关口,对未来很迷茫。大四会有更多人焦虑,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毕业大学生有680多万,就业压力是他们焦虑的主要原因。2)人际关系敏感。本次调查发现有21.3%的大学生存在人际关系敏感的情况。女生中人际关系敏感的多于男生,所有年级中大一的最多。从性格上说,大部分的女生是比较内向的,男生一般热情开朗,外向、活泼。因此在交流的时候男生一般都比较主动,也敢于与新的同学交流。3)强迫、恐怖、敌对。由调查结果分析发现,有16.9%的大学生有强迫、恐怖、敌对的状况,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单亲家庭、童年的痛苦经历、自卑心理等。4)偏执。总体上大学生人群中有偏执症状的有40.6%,大学生的个人成长经历和生活环境对此都有影响。社会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也不可忽视,社会主流文化日渐衰微,非主流文化却肆意蔓延,当今社会太多的人过于追求个性,过于标新立异。这些都导致了大学生不同程度的精神迷失,也一定程度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5)抑郁。此次调查有5.1%的大学生存在抑郁症状,造成大学生抑郁的原因主要为:①学习压力。大学里的知识浩如烟海,科目繁多,繁重的学习让不少大学生身心憔悴。②情感问题。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大学生们正处于“归属和爱的需要”这一阶段,离开父母后,很多学生在“心理断乳期”不适应。还有就是不少大学生谈恋爱,很多大学生失恋之后,沉溺于失恋的痛苦之中无法自拔,情感的纠葛让他们对现实失去希望,从而造成了他们的抑郁。③家庭与社会的压力。中国的父母历来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父母期望过高,使得不少大学生感觉喘不过气来。社会的压力主要是就业问题,很多大学生毕业之后就要面临就业的激烈竞争,没有踏入社会的大学生们自然会为此而担忧。

3宿舍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1)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有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大学的宿舍就像一个家庭,在宿舍里大家友好相处会让彼此情同兄弟姐妹,宿舍这个集体会给每一位成员归属感,满足大学生们对归属感的需要,也会满足成员们对爱的需要。同时宿舍也是一种社会支持,在必要时给予成员鼓励。2)宿舍内人际关系的和谐有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及时发现与治疗。在此次调查中很多人在室友心情不好或者是遇到困难时,都会主动帮助并倾听室友的心声,这不仅使得宿舍内更加和谐,也使得室友的心理问题得以早发现。对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近年来有相当多的案例说明了,宿舍内的“团体治疗”效果是非常好的,“团体治疗”就是需要宿舍内的所有成员参与,配合有心理疾病的大学生进行治疗。同一个宿舍的室友彼此间朝夕相处,相互了解较深,这是心理咨询师不容易做到的,且心理咨询师不能时刻在患者身边,但患者的室友可以。

4大学生心理健康对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

1)心理健康为宿舍内的人际交往提供了一个好的基础。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他会尊重理解身边的每一位人,遇到问题他也会冷静理性,这使得他能够平等对待他人,善意的与人交往。2)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学生人际交往融洽。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宽容,心胸狭隘或是对他人有敌对的心理,难免产生冲突。在我们的调查中心理健康状况较好的学生更能从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他们也很少与室友产生矛盾。

5对策

5.1学生①提升个人修养。提升个人修养包括对我们内心境界的培养,要时刻关注自己内心的情感的变化,要保持内心的平和,追求心灵的和谐,待人温和。②抛弃以自我为中心。现在的大学生人群中,独生子女有60%至65%。很多学生在家里是“小公主”或“小皇帝”,这必然会使得他们总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很难从他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多想一想周围人的感受,学会体谅他人。③尊重他人,学会交流。在宿舍内我们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个人,尊重每一个人。交流是人际交往的第一步,交流会化解矛盾,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交流促进和谐。④遇到困难要主动寻求帮助。不管是个人的烦恼还是宿舍内的问题,我们都可以向辅导员、老师、或者是学长学姐请教,他们的经历比我们多,自然会为我们指出明路。很多大学生对于情感问题不敢向辅导员和老师请教,怕被批评,其实辅导员与老师是很乐意为学生们排忧解难的。如果感觉压力过大,心情极其烦躁,内心无法平复,也应该及时找心理辅导老师或者心理咨询师,不要以为去看心理咨询师的学生都是有心理疾病的。⑤进行心理咨询,学习心理学知识。学生们对心理咨询普遍存在误解,特别是大一新生,他们认为看心理医生一定有心理疾病,很多高年级的学生也有这些想法。而且在有些学校,一方面是学校资金有限不能开设心理课程,另一方面老师和学生们不愿花时间自学与心理学相关的知识。大学生学习心理学的知识,不但会使自己变得博学,也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的心理问题,自己调节减压,放松心情。

5.2家长①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调查发现,95%的家长没看过心理学的相关书籍,有50.3%的家长不知道心理学。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关注度不够,家长们只是考虑到孩子在学校能不能吃好、穿好,在学校习不习惯,很少问到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作为家长应该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很多心理问题对大学生的伤害比生理上的疾病更大,带来的痛苦也更深。所以家长们必须认识到,身心都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②关心孩子的学习,但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孩子上大学了,家长们也要转变过来,不能还像高中那样,要多给子女一些自由的空间。当然也不能对子女不闻不问,只是满足孩子的经济需求,还是要督促子女在大学学习更广博的知识,开拓视野。在平时家长应该多与孩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引导子女们自发的去奋斗,主动学习,不对子女施压多一些宽容。③关心子女的人际交往。家长们更多的是关心孩子在大学里有没有谈恋爱,对于孩子们在宿舍的人际关系,关注度也有待提高。家长们在与孩子的沟通中要关心子女的宿舍人际关系,当子女遇到问题时,家长也要及时引导,对孩子进行教育。④学习心理学知识。家长们学习心理学的知识,主要是预防子女出现心理问题,如果发现有问题,家长们的关爱是其他人无法代替的。另一方面,如果子女真的有心理疾病,家长也可以更好的配合心理咨询师。

第7篇:大健康健康管理范文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

1、人生目标茫然。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缺失,生活目标随波逐流,常有无意义感伴。

2、人际关系不适。进入大学,远离熟悉的生活与学习环境,面对新的人际群体,部分学生对大学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异性之间的关系显得很不适应。

3、自卑与自负两极振荡,懒散与退缩,恐惧失败。任何一个处于这种状态的大学生,对于黄金年华、美丽大学生活的感受力下降,对自我发展的心理预期也会变得不确定,人际吸引力降低而且自我满足感不高,内在潜能不能够充分发掘。

(来源:文章屋网 )

第8篇:大健康健康管理范文

3P健康管理首席运营专家

阿尔拜康(中国)有限公司总裁

国际美容行业“6S经营管理系统”创始人

博奥个体DNA检测特邀顾问、专家

欧美酵素市场运营研究专家

中国美业发展联盟首席研究员

善于在市场困境中突围,创造利润翻倍、业绩倍增的奇迹。曾在健康管理市场运营中实现连续26个月业绩倍增的奇迹,带领团队在健康管理市场开创年斩获3亿的业绩;曾赴瑞士、美国、法国、日本以及中国台湾地区进行长达3年的健康管理市场开发研究,并对中国1000家美容院的经营与发展趋势进行深度研究,创造出国际美容行业“6S经营管理系统”,对美容院开辟健康管理市场做出了杰出贡献。

从缺医少药的年代到传统补品、营养保健品的出现,再到体检的流行,最终发展到健康管理。3P健康管理首席运营专家、阿尔拜康(中国)有限公司总裁范景才表示,健康管理未来一定是美容院涉足健康领域最大的一块蛋糕。

《财智》:您为什么会成立健康管理中心?

范景才:这是一个趋势性的机遇。中国的健康管理经历了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之前缺衣少药的年代,很多农村人早逝却不知道自己得的是什么病。第二阶段是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出现传统营养品,比如人参、冬虫夏草等,但只有有钱人才能享用得到。第三阶段是到上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加工类的营养品,比如补钙、补血等单一用于营养和调节健康的产品;到90年代末期,直销产品进驻中国;2000年出现了体检中心,从前只有医生开了处方才能做体检,而医院改革后则设置了专门的区域用做体检。现在,我们在街上见到的很多健康管理会所实际上就是在做体检,因为现在体检的生意太好了,医院既可以做治疗又可以做体检,而且以团购为主,会顺带一些预防和干预性的手段,但是不够专业。

健康管理跟疾病管理最大的区别是,疾病管理是通过体检发现病症然后去治疗,但不能避免很多重大疾病发现时已是晚期,尤其是癌症。据我们统计,最近1年有将近20位的上市公司创始人去世,平均年龄不到50岁,身家平均几十个亿。他们生病之后可以去做最好的体检,到任何一个条件最好的地方去治疗,但最终用钱都买不来生命。健康管理的目的是找健康,让人不得病、晚得病或者少得病,所以我们的使命是延长中国人的健康寿命10年。现在,环境的污染、社会的压力所带来的疾病年轻化非常明显,对健康管理产业的需求井喷,所以这一定是健康领域未来最大的一块蛋糕。目前,我们在走台湾走过的路,而台湾走的是欧美的路,我们比台湾要晚10年,而台湾比欧美晚了10年。

《财智》:阿尔拜康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范景才:阿尔拜康不是一家单纯的产品公司,它属于健康管理行业,而美容行业只是我们的合作渠道联盟之一。在阿尔拜康10年战略规划中,开健康管理会所是其中的一项。预计2014年,阿尔拜康会在深圳开一家旗舰健康管理会所,完全有别于以体检为主要健康管理的模式,而是按照3P健康管理系统来做,从预测到预防再到干预,突破目前健康管理机构的局限。

《财智》:3P健康管理如何理解?

范景才:3P健康是Predct(预测)、Prevent(预防)和Personal Treatment(个性化)干预的简称,是全球公认的顶级健康管理模式。3P健康融合了全球DNA检测技术、营养学、保健学最新的科技成果,汇聚了众多顶级医学、营养学专家,从DNA入手预知自己的健康状况,并针对个体差异,量身定制系统化健康管理方案,最大限度降低发病率,维护健康,延长寿命。3P健康管理系统的创始人是全球领先的健康管理机构——瑞士ALPBIO的首席专家安德烈?De?费舍尔博士。去年,ALPBIO(阿尔拜康)就将全套3P健康管理模式引入了中国。

《财智》:为什么选择美容行业作为渠道?您认为美容院现在最缺什么?

范景才:美容行业传统经营的3大板块,美肤管理、形体管理、形象管理是各自独立的,并没有被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就拿美肤管理来说,做的是基础性、功能性护理,只解决表皮的问题。再比如形体,肥胖其实是毒素代谢的问题,通过美容院仪器和精油等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没有内在的健康就没有外在的美,单纯地做美肤管理系统是没有办法把这些板块都串联起来的。

健康管理是美容院的基石,是最核心的部分,由此才能延伸出美肤管理、形体管理和形象管理。美容院缺乏健康管理概念,拼命找一些来钱快、见效快的项目,顾客经不住这样的折腾最终流失,店的根基就开始动摇,导致老顾客实际消费力下降,新顾客也不来,而服务成本还在继续。同时,顾客流失还会带动员工流失,美容院陷入恶性循环,只能再去找更大的项目。80%的美容院如今都出现了这种状况,根本原因是经营缺乏战略思维和经营系统,不知道如何构建系统、项目体系。

绝大部分的美容院没有办法独自构建健康管理体系,因为健康管理系统不是一个简单的管理模式,它需要强大的专家团队和专业的经营人才,把专家和项目体系和经营模式整合在一起变成经营行为,还需要巨大的投入,特别是专家、项目、设备、时间累积的成本。美容院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有需要但自己又没有能力单独做,所以可以由我们来构建一套系统供美容院使用,这就相当于在美容院的基础上又开设了一家健康管理中心。如果独立开设管理中心,要面临房租、员工、拓客、专家、库存等各种成本压力,合作就不存在这些问题,只要懂系统,所有的服务都由我们跟上,这对美容院来说非常划算。

我本人做了8年的健康管理,下属公司经营美容也有4年时间,我们从中看到了美容院的困境与趋势,所以2013年以前都会以美容专业线渠道为主。我们也在跟高尔夫球会、银行与联盟公司合作,哪里有高端会员,我们就跟谁合作。现在经营的比重中,美容行业占2/3,其他行业占1/3,以后会慢慢持平。

第9篇:大健康健康管理范文

军训的艰苦让一些人畏而怯步,但作为时代栋梁的我们要认识到军训是培养自己意志品质的重要途径。首先,通过军训的爱国主义和国防意识教育,对自己形成自学性和原则性的意志品质有重要作用。

男:其次,掌握现代化军事知识与技能对形成自信、勇敢的性格特征有促进作用。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国防教育面向现代化,要通过掌握现代化国防知识与技术,认识克服困难的客观规律,从而增加自己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再次,军训实践的艰巨性对个人形成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有促进作用。

最后,军训的强制性能促使自己形成自觉性、自制性的意志品质,正确认识军训锻炼与意志品质培养的关系,有利于我们树立磨练意志的目标,为我们更好的学习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让我们记下军训着美好的时刻.

男:结束完军训之后,我们要开始全新的大学生活。我们都知道,大学生作为一个高素质、高层次人群,置身于社会的变迁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适应和发展的严峻挑战,比如生活环境的改变(由家庭到学校)、生活能力的考验(由依赖到独立)、人际关系的调适(由中心人物到普通一员)、还有专业不理想以及专业学习方面的不适应等等,都让我们的大一新生无所适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对大学校园期望过高。

许多同学对大学抱有一种玫瑰园般的梦想:美丽的校园、儒雅的学者、浪漫纯情的学友、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无拘无束的生活,一切显得新鲜而完美。然而进入大学后,许多同学发现大学和中学区别不大,所有的一切似乎又回到了高中时代,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全无当初想象中的浪漫与美好,于是陷入深深的矛盾中,产生失望心理。

2、人际关系紧张。

初入大学校门,同学们来自全国各地,不同的生活习惯、民俗习惯、经历各异的人同居一室,同处一班,朝夕相处,锅碗瓢盆,难免磕磕碰碰,不时还擦出一点火花。多数同学在老师的指引下,通过相互交往、积极调整自己,从而顺利通过人际交往这一课,但有些同学由于仍然采用过去的交往方式进行交流,或由于自己的行为习惯与他人相差太远,或者由于性格内向,不善言辞、自卑等原因,每天独来独往,从而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3、专业学习方面的不适应

高中时代,老师每天都全程陪同,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教育。然而,大学的学习有其独特的规律性,学习内容逐渐深化,知识积累不断向高深层次发展,更加注重对社会所需的工作技能的培养,所学的知识明显地具有一定的职业方向,在整个的专业学习过程中教师指导性强于指令性,作为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特别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但是有部分学生基础比较差,甚至有个别学生是迫于家长的压力来读书的,因此在专业学习方面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有的学生干脆破罐子破摔,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很无聊地打发着每一天;有的整天沉迷于网玩游戏;有的甚至出现逆反情绪,旷课、迟到,在日常生活中容易被激怒,常常因为一些不顺心的小事而迁怒于人。

4、 城市与非城市学生适应状况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乡镇大学生越来越多,在生活与自然环境方面,城市与非城市学生无明显性差异,而在人际、学习与学校人文方面二者却有极显著性差异。其中在人际方面,非城市学生明显好于城市学生,究其原因,可能在于,非城市子女在相对纯朴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中成长,其性格会较随和,为人处世不会过分张扬。在学习与学校人文方面,城市学生要明显好于非城市学生。可能是由于城市子女一直以来就读的学校的教学资源设备等相对于非城市子女来说都比较好,而且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基本上没有太大变化,所以相对容易去适应、去习惯。

所以我们要在短时间内调整自己,将自己从高中的生活中跳出来, 让自己慢慢适应大学生活,只有自己比别人更快地适应,自己才能将自己摆放在大学生活的起跑线上,才能在大学打造自己全新的天地。

男:在大学生活中,我们新生还要知道必要的新生安全常识。

放好自己的贵重物品,如今的大学校园可不是片宁静海,社会上存在的许多丑陋行为,大学校园里也有。丢东西不是什么稀奇事,小到水瓶、自行车大到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等都可能成为被盗窃的对象。而对于刚入校的新生,因为要报道注册等很多事要忙,加上对新环境比较陌生,而且校园来往人员多而杂。新生很容易成为盗贼们盯上的对象。每年新入学的学生都会有丢失东西的现象。

坚决拒绝来宿舍推销用品的人,新生入学,水瓶、席子、电话卡、书架等等都需要购买,这给一些有“头脑”的学生或者校外人员提供了发一笔小财的机会。与此同时,新生手头往往比较“富足”,再加上平时缺少购物经验等等,往往觉得自己需要就立即买下,不讲价格,甚至连商品质量都不检查。他们卖的东西可能比学校或者门口超市里要贵,而且为了盈利的考虑往往商品质量没有保障。日常用品可以到学校里的超市里去买,一般来讲他们不敢肆意抬高价格,而且商品质量相对有保障。

最好别在校外吃饭,新生入学时食堂买饭的队伍往往因为过于集中而显得异常拥挤,许多新生觉得排队太麻烦也浪费时间再加上天热而选择到校外的小饭店去用餐。笔者建议,尽量在食堂吃饭,因为食堂的饭菜卫生条件比校外要相对好很多,起码不会用地沟油去炒菜,而且食堂的饭菜价格不会因为人多就上涨。但是校门口的一些小摊点不但在路边在尘土飞扬和遍地垃圾的环境中没有保障,而且看你是“新来的”很可能会趁机宰你一把。

女:别去离学校过远的地方,许多高校每年都会有学生在校外发生意外事故,新生来到新的环境,往往会充满新奇,稍有空暇往往会跟新认识的室友甚至独自一人去逛游。笔者的建议是,去人多的地方可以,但是不要去比较偏僻的地方,更不要独自一人去。真是要去不远的亲戚朋友家,就一定跟室友说好几点回来,这样如果真有意外到点回不去的话,室友会尽可能提早知道,并有一定线索地想办法找你。

出现意外及时告知辅导员,辅导员是大学生的公共保姆,对大学生的安全等等负有责任,这也是他们的工作。一旦发生被盗、被抢、被骗,被骚扰等等意外,第一时间告知他们,他们会尽可能想办法通过相应途径为你挽回损失。

虽然上述情况不多见,但是每年都会有发生。总之,新生入学,在保持兴奋的同时还要记得建立防范意识,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别轻易跟你素不相识毫无关系的陌生人尤其是校外人员聊的过于热火。

女:大学与高中最大的区别就是课余时间变多了,完全要靠自己来约束自己。

大学校园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除了日常的教学活动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讲座、讨论会、学术报告、文娱活动、社团活动、公关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对于大学新生来说,的确是令人眼花缭乱,对于如何安排课余时间,大学新生常常心中没谱。如果完全按照兴趣,随意性太大,很难有效地利用高校的有利资源.

首先对自己在近期内的活动有一个理智的分析。看看自己近期内要达到哪些目标,长远目标是什么,自己最迫切需要的是什么,各种活动对自己发展的意义又有多大等等。然后做出最好的时间安排,并且在执行计划中不断地修正和发展。

另外,最好能专门制订一份休闲计划,对一些较重大的节假日和休闲项目做出妥当的安排,这样能使你的休闲和学习有条不紊地交叉进行,使身心得到有效地放松和调适。而且,你一旦制订出了既愉快又切实可行的休闲计划,那么在这一时间尚未到来之前,你的心情会是愉快而充实的,能精神振奋地投入学习和工作之中。 要留出足够的时间来进行体育锻炼,最好能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客观条件制订出一个体育锻炼计划,务必拥有一个健康强壮的身体。要知道,身体是从事一切活动的“本钱”,也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