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心理常见的治疗方法范文

心理常见的治疗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心理常见的治疗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心理常见的治疗方法

第1篇:心理常见的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发病机制;治疗

作者单位:475000开封,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又称复发性口腔溃疡(ROU)、复发性阿弗他口炎(RAS)、复发性口疮。是口腔科常见病、多发病,仅次于龋齿、牙周病列第三位。口腔溃疡是指口腔内黏膜表皮细胞因种种原因而发生上皮破坏脱落,由于黏膜组织层含有血管神经,所以破溃后出现疼痛甚至出血、饮食不佳等症状[1]。该病发病率高,一般报道其患病率接近20%,发病年龄广泛,好发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例大约为2∶3[2],本次主要探讨该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1临床分类

目前主要使用的是Lehner提出的三种类型,即轻型口腔溃疡(MiRAU)、重型口腔溃疡(MaRAU)、疱疹样溃疡(Hu)。

2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复杂,常见的有: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维生素缺乏、微量元素缺乏、精神心理因素等。

3治疗方法

31一般资料150例各类复发性阿弗他溃疡,随机分为两组,综合治疗组75例,男30例,女45例,其中轻型溃疡25例,疱疹样溃疡40例,重型溃疡10例。对照组75例,男28例,女47例,其中轻型溃疡22例,疱疹样溃疡42例,重型溃疡11例。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及病情等方面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32治疗方法

321对照组嘱患者保持口腔卫生,口服维生素B2片,10 mg/次,3次/d;局部使用西瓜霜喷剂喷于患处每天3~5次;餐后康复新液含漱。

322综合治疗组除以上治疗外,增加免疫调节剂和增强剂,常用药物有:①左旋咪唑,用于需增强细胞免疫作用者,成人50 mg/次,3次/d,连服2 d,停药5 d,2~3各月为一个疗程。②丙种球蛋白,适用于体液免疫功能减退者,在溃疡急性期时肌内注射3 ml,不宜长期使用。③转移因子,适用于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或者缺陷者,可将免疫功能转移给无免疫的机体,以恢复其免疫功能。

33结果

4结论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是口腔科常见病、多发病,病因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且存在个体差异,尚无特效的药物。预防发作,要注意口腔卫生,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良好习惯;多吃水果蔬菜,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要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心里调适也很重要,培养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减少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3]。治疗方法较多,但是疗效尚不理想,治疗复发率较高。治疗本病,不要仅仅限于局部的对症处理,还要兼顾自身免疫方面的疾病,免疫调节剂和增强剂,可以增强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迅速缓解疼痛,刺激溃疡愈合,明显缩短病程,防止和减少复发。对于缺锌的患者,适当给予锌制剂,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能起到一定的辅助治疗的作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有针对性的综合治疗的方法,对于口腔溃疡的治疗有显著意义。

参考文献

[1]叶庆林Mysteclin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对照研究.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80,7(4):15.

第2篇:心理常见的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虚拟现实技术 应用

2008年5月我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汶川大地震,痛失亲人、丧失家园给灾民带来的心理创伤成了灾后重建工作的重点。在灾民所表现众多的心理问题中,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最常见的,也是治疗最为困难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可以引起明显的职业、心理和社会功能残疾,对个体的社会功能、家庭生活及身心健康造成长期的破坏性影响[1]。

1.PTSD介绍

1.1概念与特点

创伤后应激障碍早期研究对象主要是退伍军人、战俘及集中营的幸存者,后来发展到各种人为和自然灾害中的受害者。创伤后应激障碍是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其临床表现以再度体验创伤为特征,并伴有情绪的易激惹和回避行为。简而言之:PTSD是一种创伤后心理失平衡状态,它是具有明确病源的精神障碍[2]。DSM-Ⅳ将PTSD分为三种亚型:(1)急性PTSD,症状持续时间在3个月以内。(2)慢性PTSD,症状持续时间在3个月或3个月以上。(3)延迟发生的PTSD,指创伤事件发生后半年才出现的症状。PTSD的特点是必须经历过突发性或灾难性的应激事件或情境,并出现弥漫性痛苦,在感知觉过程中不断地回想或重新体验创伤性事件或情境,同时患者又极力回避与创伤性事件相关的一切事件与情境。

1.2心理症状

1.2.1重复体验创伤性事件。关念红和王昆等人以汶川大地震伤员为调查对象,研究发现:地震一个月后异地治疗的伤员PTSD症状最常见的是再体验症状,发生率高达78.4%;其次是高警觉症状,发生率为62.2%;回避麻木症状发生率最低[3]。对创伤性事件的回忆在无警告、无预期、无刺激的情况下反复性突然闯入,引起恐惧、逃避与过度生理唤起等反应。还有的是回忆事件突发时的情境、相应的情绪体验和行为反应再次的出现当事人的身上,例如事件发生的纪念日、相近的天气与各种场景因素。

1.2.2警觉性的提高。由于人体进化的结果,人在遭遇伤害时,会积极回避伤害的刺激,同时提高警觉性,因此经历过创伤性事件的人会过度提高本身的警觉性,积极做好应对威胁的准备。人体的应激资源是有限的,当长期处于这种积极的应激准备状态而不能够得到及时的宣泄,便会产生生理及心理功能的紊乱和各种偏离社会规范的行为。

1.2.3回避能引发创伤性体验的刺激、消极的情感体验。患者本能地回避涉及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想法、话题,以及与此相关的情境。患者给人一种淡漠、木然、沮丧的感觉。他们对各种活动失去兴趣,严重患者将失去对生活的信心,产生自杀等消极行为。另外,PTSD患者的内疚和自责的情绪反应也很常见。

2.PTSD治疗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越南战争之后,人们发现战后许多的退伍军人在返家后长时间地出现应激,于是美国的一些精神病学专家开始关注、分析讨论对应激的恢复性治疗。

有研究者认为患PTSD的人对应激事件的反应是“惊吓―否认―侵入―不断修正―结束”这样典型的心理过程,临床上PTSD最常见的是否认和侵入两个时相,对PTSD的首选治疗尚无一致意见。对各种应激障碍,心理治疗至为重要,已发现很多方法如暴露疗法、认知疗法和药物疗法对PTSD治疗是有效的[4]。紧急事件应激晤谈(Critical Incident Stress Debriefing,CISD)作为一种早期的心理干预技术已有五十年的历史,对于创伤事件的受害者,尤其是对二级受害者缓解心理痛苦,预防PTSD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5]。癌症病人PTSD的治疗都是在癌症治疗的基础上的积极的辅助心理和药物治疗。经验性的证据表明以认知行为治疗为主的心理治疗有较好的疗效[6]。另外有学者对创伤性分离症状的几种理论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以认知理论范式为基础的理论对创伤性分离症状的解释主要侧重在“是否存在回避警戒”、“是否存在回避加工”与“是否存在回避记忆”三个方面[7]。

大量的研究表明,由于PTSD患者的情绪与心理状态在创伤事件发生后失去平衡,因此要进行及时的心理干预,帮助危机中的人认识因创伤性事件引发的暂时的认知、情绪障碍和矫正扭曲的行为。近期的一些研究也认为,认知疗法和暴露疗法无论是单独使用还是结合使用都能有效地改善PTSD的临床症状[8]。无论是认知疗法还是暴露疗法,对患者的语言描述能力的要求都非常高,它要求患者能用口头语言为治疗者重现创伤性事件发生时的情境。由于PTSD患者有意回避创伤性事件,以及与此有关的任何事情,因此会使回忆发生扭曲现象,如果根据患者的自我报告来引导患者治疗PTSD的话,治疗效果将不是很明显。所以自我报告这种常用的测量方法是存在极大的局限性的。

3.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技术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虚拟现实技术在心理学的广泛应用为提高治疗PTSD的效果展现了独特的视角,弥补了传统治疗方法的不足。

3.1虚拟现实技术介绍

虚拟现实技术是上个世纪60年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它以其逼真的环境模拟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验,从而使用户充分表达其感知活动及各种情绪体验。虚拟现实技术是利用高科技设备建立的可以与用户能实时互动的三维虚拟环境。它提供给用户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上真实的体验,使用户如同进入真实的空间。 虚拟现实的主要特征是:浸没感(Immersion)、交互性(Interactivity)、构想性(Imagination)[9]。浸没感又称临场感,指用户感到作为主角存在于模拟环境中的真实程度。理想的模拟环境能使用户难以分辨真假,使用户全身心地投入到计算机创建的三维虚拟环境中,该环境中的一切看上去是真的,听上去是真的,动起来是真的,甚至闻起来、尝起来等一切感觉都是真的,如同在现实世界中的感觉一样。这是虚拟现实的核心特征。交互性指用户对模拟环境内物体的可操作程度和从环境得到反馈的自然程度(包括实时性)。例如,用户可以用手去直接抓取模拟环境中虚拟的物体,这时手又握着东西的感觉,并可以感觉物体的重量,视野中被抓的物体也能立刻随着手的移动而移动。构想性强调虚拟现实技术应具有广阔的可想象空间,可拓宽人类认知范围,不仅可再现真实存在的环境,而且可随意构想客观不存在的环境。

3.2.治疗思路与过程

对PTSD的治疗过程,其实就是打破创伤性记忆的刺激连结,重建情绪记忆网络的过程[4]。由于认知和暴露疗法是目前公认的最好心理治疗方法,因此把认知疗法和暴露疗法结合使用作为治疗的理论依据[10]。使用认知暴露疗法对PTSD的治疗要求把患者重新暴露在创伤性事件之下,根据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打破患者对创伤性事件构建的错误认知图式,当把患者重新暴露在创伤性事件之下时,在患者对创伤性事件重新形成认知、构建新的图式时,对患者构建过程进行人为的引导,以便患者形成合理的认知图式,从而达到治疗PTSD的目的。

无论是认知暴露疗法还是其他的治疗方法,都要求患者或有关人员精确地回忆并详细地描述创伤事件发生的时间、过程等。具体丰富的创伤性事件的信息是治疗的必备条件。技术人员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的强大环境模拟功能,根据患者及其有关人员提供的信息,可以重建创伤性事件发生时的情境,让患者回到事件发生时的环境中去。虚拟的场景再配上生动的声音,能更好地提高治疗PTSD的效果。这里必须注意的是要将治疗者的引导语言合理地揉合在虚拟的环境中,利用治疗者语言的暗示效果,慢慢地引导患者重新构建合理的认知图式。罗斯堡姆(Rothbaum)等人用虚拟现实治疗了飞行恐怖症患者,他们发现和在真实情景下实施暴露疗法相比具有相同的效果[11]。后来,罗斯堡姆在对越战老兵的创伤后应激障碍进行了开放式的临床研究时,将患者置于丛林和直升机两个虚拟的环境中,治疗者控制着视觉和听觉的效果,患者在虚拟现实的环境中逐步被唤醒关于越南的创伤性记忆,治疗持续5周后,PTSD的症状显著减轻[12]。

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使用虚拟现实技术治疗PTSD能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对治疗者的要求也很高。首先,要全面搜集患者受到创伤的情景信息(时间、地点、天气、周围环境和人物等),这将为后续的治疗(环境的模拟)提供最为基础的信息。其次是对环境的模拟,这要求治疗者不仅具有心理治疗的能力,而且具备很好的编程能力,无疑增加了治疗者的负担。其次,是在治疗过程中,要把握好引导语插入。在合适的时空插入引导语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这要求治疗者的治疗经验非常丰富。最后,治疗效果不是一次两次就能凸显出来的,它是一个系列的过程,治疗者要根据治疗的进程设置合适的模拟场景。

4.结语

对PTSD的治疗目前比较公认的传统治疗方法是暴露疗法,但传统的治疗方法对患者的自我报告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同时患者往往有意回避创伤性事件,歪曲对事件的回忆,这给治疗者针对性地治疗带来难处。与传统的心理治疗技术相比,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避免了传统治疗方法的不足,增加了心理治疗的手段。虚拟现实技术以其强大的环境模拟能力让患者快速沉浸其中,带给患者真实的视觉、听觉及触觉体验。虽然虚拟现实技术突破了传统心理治疗的局限,给心理治疗带来了方便,但它并不是对传统心理治疗技术的颠覆,仅仅是一种治疗手段,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结合使用,能更好地消除各种心理障碍。

与其他的心理治疗技术相比,虚拟现实技术确实有着不可比拟的优点,但其昂贵的设备,以及对使用者软件编写能力的高要求,制约了虚拟现实技术在心理治疗中的普及。随着科技的发展,虚拟现实会突破自身的限制,在治疗心理障碍中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

参考文献:

[1]李璐寰,童辉杰.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进展[J].社会心理科学,2008,23(95):100-108.

[2]陈欣.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特点[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4):156-157.

[3]关念红,王昆等.汶川地震异地治疗伤员创伤后应激症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8,29(4):361-366.

[4]何跃,张洪涛.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学效应与心理康复[J].中国临床康复,2003,7(16):2346.

[5]姜荣环,马宏,吕秋云.紧急事件应激晤谈在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应用[J].中国心理健康杂志,2007,21(7):496-498.

[6]杨智辉,王玉龙,王慧琳,王建平.癌症病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特点(综述)[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9):604-606.

[7]赵冬梅,申荷永,刘志雅.创伤性分离症及其认知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6,14(6):895-900.

[8]张晓慧,栗鑫,杜一菲.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治疗[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8,20(7):895.

[9]杨蕴睿,刁永峰.虚拟现实技术在心理焦虑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8,22(1):71.

[10]苏衡,王家同,娄振山,卢海涛.认知暴露疗法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6):485-488.

第3篇:心理常见的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 附睾郁积症; 综合治疗; 心理治疗

Epididymis pool of th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Zeng Yi, SHEN Yu, WANG Zhanmei

Longchang County, Sichuan Province Population and Family Planning Service Stations,Sichuan Longchang 64215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s: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f the epididymis pool of clinical efficacy. Methods: 47 cases epididymis pool of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n integrated treatment group (psychological therapy, behavior therapy, physical therapy, analgesic and anti-inflammatory drugs, antibiotics, and surgical methods such as plants), the control group (anti-inflammatory analgesic drugs and antibiotic treatment), and the two groups to assess the efficacy. Results: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87.1 percent for the control group rate was 56.3 perc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Key words】 Epididymis pool;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Psychological treatment

附睾郁积症是输精管绝育术后最常见的、较难治的远期并发症。主要表现为阴囊部的坠胀不适,附睾部的疼痛,及附睾的肿大、触痛。由于它的形成是一个难以逆转的慢性过程,且诱因较复杂,虽然治疗方法很多,但疗效却不十分理想。笔者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对附睾郁积症进行治疗,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笔者收集了1990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在本站男科诊治,符合附睾郁积症诊断标准的47例病例。年龄27~58岁,平均年龄39.86岁,综合治疗组平均年龄(40.32±9.47)岁,对照组平均年龄(39.68±9.51)岁。病程0.5~23年,平均6.72年,综合治疗组平均病程(7.05±2.63)年,对照组平均病程(6.58±2.60)年。

入选标准:输精管绝育术后6个月以上,阴囊坠痛,或久立后加重,检查附睾肿大且压痛明显者[1]。

排除标准:合并有输精管痛性结节、尿道炎、前列腺炎、精囊腺炎及其他泌尿生殖道慢性疾病者。

2.2 治疗方法

将47例病例随机分成两组,综合治疗组采用综合疗法进行治疗31例,对照组采用抗炎镇痛药加抗生素治疗16例;两组治疗的疗程均为3个月。

2.2.1综合治疗组采用的治疗方法

2.2.1.1心理治疗 细致地了解病史,找到患者的心理症结,耐心地向患者讲解输精管绝育术的原理和安全性,纠正错误的认识。明确告知附睾郁积症不是不治之症,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逐渐地疏解患者心中的疑虑,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缓减心理压力。对焦虑症状严重者,可以使用暗示疗法或适当选用抗抑郁、抗焦虑药(如氯丙嗪、氯丙咪嗪[2])等方法治疗。部分患者尚可进行、血液、尿液及生殖激素等检测,以检测项目的正常结果来证明患者术后的性腺、、及量都是正常的[3]。

2.2.1.2行为疗法 使患者了解可能引起附睾郁积症的诱因,自觉改正与诱因有关的各种不良习惯。戒烟限酒,忌食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避免过度劳累,避免久站或长时间骑车,坐姿不宜跷二郎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患者进行性知识教育,性生活不宜频繁,忌连续或长时间,不可经常,但也不宜禁欲,应保持规律的、适度的性生活(症状较重或伴有炎症反应时需暂禁性生活)。并鼓励患者积极参加生产劳动或日常工作及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体育锻炼或娱乐活动。

2.2.1.3理疗 平时使用阴囊托,以减轻下坠症状。也可局部采用微波、超短波、红外线照射[4]或自行热水坐浴等物理加温的方法进行治疗。

2.2.1.4抗炎镇痛药 常选用阿司匹林、贝诺酯、吲哚美辛等药物[5]。

2.2.1.5抗生素 如附睾疼痛较剧、触痛明显或血常规白细胞升高者,可选用头孢类、喹诺酮类或强力霉素、交沙霉素等抗生素进行治疗。

2.2.1.6中医药 可用元胡止痛片、复方丹参片、复方三七片、云南白药等中成药。

2.2.1.7手术 经上述保守疗法较长时间地治疗无明显效果者,可做输精管吻合术;如伴有慢性附睾炎反复发作者,在控制炎症的基础上,可行附睾切除术。

2.2.2 对照组采用的治疗方法 应用抗炎镇痛药或加抗生素等单纯西药进行治疗,抗炎镇痛药和抗生素的使用方法均与综合治疗组相同。

2.3 疗效评定

根据患者自觉症状和客观检查结果的改善程度分为临床治愈、好转、无效:(1)临床治愈:自觉症状消失,触诊附睾缩小近正常大小,触痛消失;附睾切除者切口愈合,局部无疼痛。(2)好转:自觉症状明显减轻,触诊附睾明显缩小,触痛明显减轻;附睾切除者切口愈合,局部疼痛减轻、发作时间减少。(3)无效:自觉症状无变化,附睾检查指征无改善;附睾切除者切口愈合、但局部疼痛无缓减。其中,临床治愈和好转均视为有效。

2.4 数据处理

采用SAS6.12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2 结果

经过3个月的治疗,综合治疗组有效率为87.1%,对照组有效率为56.3%(详见表1)。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之间的有效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通过两组的疗效比较,说明治疗附睾郁积症应用综合治疗方法明显优于抗炎镇痛药加抗生素的单纯西药治疗方法。

3 讨论

附睾郁积症是输精管绝育术后最常见的远期并发症,其治疗是临床上非常复杂且困难的问题。患者的精神状况不一,述说的症状各异,尤其是那些多处求治而长期未愈的患者情况更加复杂。附睾郁积症的主要表现为:输精管绝育术6个月以后,长期、反复地出现阴囊、会的坠胀不适,附睾、部的疼痛,并放射至腹股沟、小腹及腰骶部胀痛等疼痛不适症状;可伴有不同程度的障碍,抑郁、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检查可发现附睾肿大,质的变硬或有硬结,触痛明显等体征。

由于附睾郁积症是因输精管阻断后,附睾的吸收功能低于和附睾的分泌能力[1],附睾管内压力逐渐增高,引起管壁受到压迫或破裂后造成肉芽肿而形成的慢性病变,加之患者受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较大,以及引起发病的诱因较多。因此,病情复杂,患者的主观症状较重,导致临床上常采用的抗炎镇痛药或加抗生素进行治疗的疗效不能令人很满意。若对附睾郁积症等输精管绝育术后并发症处理不当,则可能会引起患者病情加重或病上加病,增加治疗的难度。笔者通过治疗附睾郁积症的长期临床实践,深刻体会到对待这些患者应做到严肃、认真地听取病史和要求,仔细做好体检和辅助检查,耐心讲解相关医学常识,以获取他们的信任和合作。然后,应用综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才能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从本组临床研究中可见,综合治疗组的有效率可达87.1%,而对照组(抗炎镇痛药加抗生素治疗)的有效率为56.3%(详见表1),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笔者对附睾郁积症采取的综合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心理治疗、行为疗法、物理疗法、抗炎镇痛对症治疗、抗生素抗菌消炎、中医药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等。由于心理因素在附睾郁积症的整个病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患者常常伴有情绪上的紧张和不稳定,并存在着性心理异常和严重的抑郁、焦虑或妄想狂的倾向;同时,患者对治疗的反应也与心理异常的程度密切相关。因此,在综合治疗过程中,一定要详细地了解清楚病史,找到患者心中的疑虑和心理症结,耐心地向患者做好分析解释工作,讲明白输精管绝育术和附睾郁积症的相关知识,消除患者认为“绝育就是,担心影响劳动力、失去雄壮的体魄和性能力[6]”等误解,增强克服病痛的信心。逐渐疏导患者心中的郁闷,缓减患者的紧张情绪,减轻其心理压力。必要时,可以通过暗示疗法或适当选用抗抑郁药进行治疗,以解除患者的忧郁、焦虑症状,化解心理症结。有的患者尚可进行相关的辅助检查,用检测结果来说明患者术后的生殖器官、等身体状况都是正常的,打消患者的疑虑和担心。

同时,给予患者日常生活和性生活的行为指导,消除其不良生活习惯对附睾郁积症可能产生的诱发影响,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适度的性生活对疾病的康复和身心健康是有利的;鼓励患者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和体育锻炼及娱乐活动,提高身体抵抗力,转移对疾病的注意力。

再配合必要的物理疗法,既可抑制生成,减轻附睾重吸收负担,又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附睾重吸收功能的改善。使用抗炎镇痛药,可抑制局部炎症反应,解除疼痛症状。伴有附睾炎症时,给予抗生素治疗,达到抗菌消炎的目的。根据中医“通则不痛”的原理,服用相关的中成药,发挥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理气止痛的作用,可明显提高疗效。对于保守治疗无效、具有手术适应症或有手术要求的患者,可以施行手术治疗,部分患者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在采用综合治疗方法治疗附睾郁积症时,还必须注意针对每一位患者的具体病情,实施个体化的治疗措施;即使是同一患者的不同时期,也应及时调整相应的治疗方法,才能更好地提高疗效。总之,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本次的临床研究结果,笔者认为,综合治疗方法是目前治疗附睾郁积症的最佳方案。

参考文献

1 周明娟.计划生育技术[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4:96.

2 杨世杰.药理学(全国高等学校教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24,231.

3 赵成元等.输精管绝育术后心身反应相关因素的分析及临床意义[J].中国男科学杂志,2005,19(01):39.

4 李顺强.输精管节育技术[M].重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88:72-73.

5 周自水,王世祥.新编常用药物手册[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5:129,132,140.

第4篇:心理常见的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 遗尿\治疗

儿童时期易于发生原发性夜间遗尿症,此疾病比较高发,患儿在睡梦中出现不自主排尿的临床表现,发生次数为一月大于2次1。此疾病可分为功能性、器质性,临床整理功能性占此疾病的大多数2。此疾病时间过长会导致患者出现感染的并发症,也会对其心理有不良影响。现今治疗此疾病的方法很多,有膀胱功能训练、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治疗措施,笔者所在医院从1999年起治疗小儿原发性遗尿症患儿41例,给予其进行药物治疗+膀胱功能训练、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膀胱功能训练方法进行治疗,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所有患儿的入选标准都符合下列标准:①所有患儿都排除癫痫、先天畸形、尿路感染、糖尿病等疾病引起的遗尿表现。②年龄5岁左右,且其应具有4岁的智龄。③患儿一个月中发生至少2次的遗尿表现。④患儿在夜晚或白天都有此表现。所有患者均符合功能性遗尿症的各项诊断指标3。所有患者共42例,随机分为两组,即药物治疗+膀胱功能训练(实验1组)14例,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组(实验2组)14例。两组在遗尿频率、年龄、性别及病程上差异无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另外14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各组患儿男女比例及年龄分布。

1.2 方法

1.2.1 膀胱功能训练是指儿童在白天尽量多饮水,使膀胱容量扩张,当患儿要排尿时,嘱其尽量憋尿,直到不能忍受为止,增大膀胱容量;另外患儿在白天排尿时,排尿过程尽量做到排尿—中断—再排尿—再中断…,加强尿道外括约肌和腹内肌对排尿的控制,以控制膀胱颈部下垂,达到夜间控制遗尿的目的。

1.2.2 心理治疗法 疗程12w。①个别心理疗法:即针对患儿的思维、欲望、感情、行为等问题进行的治疗。②系统式家庭心理疗法。

1.2.3 药物疗法 睡前半小时服用氯丙嗪,常用剂量为:6-8岁为每晚25mg;青少年为每晚50-75mg。一般以12w为1疗程,如能在12w后逐渐减量以致停药,则能巩固疗效。

1.3 评价指标 对所有患儿治疗后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年左右,痊愈为患儿临床表现6个月没有发生。基本控制为患儿一个月中只出现1-2次临床表现。好转为患儿比治疗前的发生次数有所下降。无效为没有改善。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应用ssps13.0软件进行处理,并应用χ2检验对数据进行处理。

2 结

果

所有患者经治疗后随访结果表明,1个月时对照组为57.1%的治愈率,实验一组为78.6%的治愈率,实验二组为85.7%的治愈率,对照组和两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小儿功能性遗尿症是由于大脑皮质下中枢功能失调。引起功能性遗尿的常见原因有心理与精神因素,膀胱容量减少,睡眠过深等。而心理与精神障碍是功能性遗尿最常见的原因4。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膀胱功能训练、其他治疗等;每种治疗方法均有一定的局限性,膀胱功能训练操作简单,副作用少,心理治疗疗效相对稳定,但需家长及患儿具有良好的依从性;药物治疗起效快,但易复发5。任何单一的治疗方法效果均欠佳,文献报道6有效率60%-70%,治愈率20%-60%。

绝大多数情况下,遗尿症患儿没有过多感情和行为问题,不应将遗尿误解为反判或捣蛋行为,以免采取严厉的措施7。指导患儿进行自主排尿功能训练,给患儿足够的心理支持,在多安慰,多鼓励的情况下,进行疏导性治疗,这是治疗成功的先决条件8。让父母充当自己孩子的治疗者,使父母从治疗的角度去对患儿施加影响,其效果能更加巩固儿童的行为改变能更为持久,这样还可以大大节省治疗人员的时间9。氯丙嗪治疗遗尿的作用机理是:该药对膀胱具有抗胆碱能作用,使膀胱容量扩大,服药期间,缓解率为60%-95%。一旦停止服药特别是未逐渐减量而突然停药的儿童病情复发2,10。

文中研究显示,给予患儿联合方法进行治疗的效果明显,患儿出现再次复发的几率也比较低,且此治疗方法比较简单,经济实用,可进行临床推广,从各项情况分析情况表明膀胱功能训练联合药物治疗的效果最为明显,此治疗措施具有适宜推广、价廉、无副作用、疗效稳定等优点。

参考文献

[1] 李炎唐.泌尿外科高科技[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1998,172-173.

[2] 黄欣.原发性夜间遗尿症进展[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1999,10(3):122-124.

[3]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编.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2-R)[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130.

[4] 荣华.儿童遗尿症的心理行为治疗[J].现代康复,1998,10(2):1105.

[5] Cendron M.Primary nocturnal enuresis Current.J.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1999,3:1205-1214.

[6] KOFF SA.Cure of nocturnal enuresis Why isn't desmo-pressin very effective eJ.Pediatric Nephrology,1996:667-670.

[7] 杜亚松.儿童心理行为及其发育障碍[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3,18(7):444.

[8] 翁晖亮.行为疗法配合药物治疗夜间遗尿症30例疗效观察[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2,(13):138-139.

第5篇:心理常见的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 宫外孕;甲氨蝶呤;米非司酮;护理

宫外孕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发病率约为1%。近年来,随着β-HCG放射免疫测定敏感性的提高、超声诊断技术的提高和广泛的应用,大多数宫外孕已能在早期作出诊断,从而为异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创造了条件,也为患者减轻了病痛和经济负担。我院应用甲氨喋呤(MTX)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宫外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药物保守治疗的38例宫外孕患者为观察对象,入院时均根据病史、体征、血β-HCG值及B超检查结果确诊。年龄22~40岁,停经39~68天,其中已生育8例,未生育30例,26例有不同次数的流产史。

1.2 病例选择原则 ①血液动力学稳定;②无输卵管妊娠破裂征像;③β-HCG值

1.3 药物保守治疗方法 甲氨蝶呤配伍米非司酮治疗,米非司酮150mg,饭前饭后空腹顿服,每天1次,连续服3天,甲氨蝶呤于米非司酮给药第2天行臀深部注射,单次给药75mg加注射用水10ml。并监测生命体征及血、尿HCG的动态变化,B超检查,了解盆腔情况。停药5天后HCG未降至正常者,再次给米非司酮每日150mg,给药两天。

1.4 护理

1.4.1 心理护理 宫外孕患者大都为年轻女性,对疾病知识缺乏,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护士要态度和蔼,关心体贴患者,鼓励患者说内心感受及提出有关疾病的问题,给予耐心的解答,讲述药物保守治疗的优点、预后及保守治疗期间需观察的注意事项,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建立配合医护治疗的耐心,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药物保守治疗。

1.4.2 用药期间的护理 ①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患者面色、血压、脉搏。②详细记录下腹痛出现和持续的时间,腹痛的性质及伴随症状,阴道流血情况,如阴道出血增多,腹痛加剧,坠胀感明显等,应及时报告医生。③正确留取标本,监测患者血β-hCG的变化,以观察治疗效果。每周查血β-hCG1次。

1.5 疗效标准 临床症状消失,血β-HCG正常,B超显示包块明显缩小或消失为治愈。临床症状加重或腹腔内出血,血β-HCG逐渐升高,B超显示包块增大者为失败。

2 结果

38例宫外孕患者中,35例病人症状逐渐减轻,血β-HCG明显下降、正常或接近正常,出院后继续检测;2例因治疗过程中腹痛加重,有腹腔内出血而行手术治疗;1例因治疗效果不明显患者自动放弃保守治疗而改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的有效率为92.1%。

3 结论

宫外孕药物保守治疗方法对人体伤害小,操作方法简单,不良反应少,住院时间短、费用低,保留了输卵管的完整性,值得推广。在宫外孕保守治疗过程中,正确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对患者的早日康复十分有益。

4 讨论

宫外孕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若不及时诊断和积极治疗,可危及生命。宫外孕的发病率约占1%,近年来未生育患者占比例有上升趋势,是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为了保护输卵管的功能,保留生殖能力,减轻宫外孕造成的伤害和后遗症,宫外孕的保守治疗越发重要。

甲氨蝶呤是一种滋养细胞高度敏感的化疗药物,通过干扰DNA合成抑制滋养层细胞增殖,使滋养层细胞死亡。米非司酮是一种新型黄体酮拮抗剂,具有甾体结构,与内源性黄体酮竞争产生抗孕酮作用,致使绒毛及蜕膜组织变性,促使黄体萎缩。临床上应用氨甲蝶呤配伍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最重要的优点是避免了损伤性手术,而且只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即使治疗失败改为手术治疗也可在最短的时间实施手术,避免妊娠病灶破裂出现急性腹腔内大出血的危险,保守治疗方法简单、安全、有效、杀胚作用确切、副作用小、避免了手术的痛苦,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保留了生育功能,是一种值得推荐的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好方法。

在宫外孕保守治疗过程中,护理工作是极为重要的环节,正确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对患者的早日康复十分有益。因此,护士在护理观察中,应严格观察病情,主动与患者沟通,以了解相同疾病存在的不同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尤其应注重心理护理并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对疾病的康复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9.

[2] 宋莹.甲氨喋呤联合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07):921-922.

[3] 段春梅.氨甲喋呤与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2008,30(10):156.

第6篇:心理常见的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妇科疾病;护理;家庭式沟通;疗效

妇科病是女性的常见病之一,如卵巢囊肿和子宫肌瘤等,妇科疾病除了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外,也对给患者的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有很多情况下,很多患者由于心理阴影过重而导致治疗效果欠佳,因此为了探讨家庭式沟通在妇科疾病中起的积极作用,也为了使患者能够最终接受这种治疗方式,我们对140例妇科疾病患者分成两组进行对比治疗,并将结果记录并公布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妇科疾病患者140例,将这140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70例患者采用家庭式沟通治疗方法,为实验组,而另外70例患者采用常规的妇科疾病治疗方法,为对照组。在实验组的70例患者中,其中卵巢囊肿12例、子宫肌瘤8例、阴道炎17例、宫外孕7例、宫颈息肉4例、子宫脱垂4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3例、盆腔炎6例、妊娠剧吐3例、黄体破裂1例、先兆流产3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2例、平均年龄为(40.3±7.1)岁;身高体重均在正常范围内,对实验结果无影响。而对照组的70位患者中,其中卵巢囊肿8例、子宫肌瘤17例、阴道炎11例、宫外孕6例、宫颈息肉6例、子宫脱垂3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4例、盆腔炎8例、妊娠剧吐2例、黄体破裂3例、先兆流产1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例,患者身高、体重等同样在正常范围内,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表现 根据妇科疾病的不同,其临床表现也不同,但是所有的妇科疾病都会很患者带来一定程度的心理影响,患者通常表现为焦虑,恐惧等心理,甚至容易放弃治疗。

1.3 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分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种情况,其中,对照组选择常规妇科疾病护理方案,即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上药护理,手术护理以及基本健康指导等方法,并对结果做记录。而对实验组的患者,我们采取家庭式沟通护理方案,即医生将护理工作交给医院的护士,由护士对病患人员进行专业的护理,即使了解病人的病情,了解病人的心理,积极的开导患者,防止病人因为不能及时了解病情而不积极配合治疗。从患者入院开始, 护理人员首先要积极主动的接待患者,详细为患者介绍病房,治疗环境,主管医生及责任护士的基本情况, 并提前向患者交代住院期间要注意的问题,使患者能够及时了解医院的基本情况, 从而建立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其次,护士要学会针对患者心理特点, 主动与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 或者倾听其话语,从而了解其心理, 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的基本资料和病史, 社会文化背景进行及时的了解,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同时,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家属进行恰当的健康宣教,护理人员的仪表,形象等也会到患者造成一定的影响,好的形象会给患者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护士可适当为患者进行一些照顾,如陪护,梳理头发等。 护理人员要礼貌,从而使患者消除抵触心理,增加患者的亲切感, 护士对待所有的患者要保持态度一致, 鼓励患者说出内心的想法, 但是对患者的病情不妄加评论,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情绪宣泄,总之,医护人员要及时正确的了解患者心理,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和劝导,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帮助。

2 治疗结果

在实验组的70例妇科疾病患者完全治愈的65例,治疗有效的5例,治愈率为100.00%,对照组治愈44例,有效17例,无效9例,治愈率为87.14%而对于治疗过程满意度的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5.71%,对照组护理满意度67.14%具体的数据可见表1

3 讨论

妇科疾病给女性带来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疼痛,同时还有很大的心理影响,很多妇女由于妇科疾病,心理上留下了很大的阴影。给自己,给家庭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而对于很多妇科疾病,患者往往对疾病的治疗过程,方案不了解,造成过度的忧虑,甚至是恐惧心理,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以往的常规妇科护理会对患者有一定的好处,但是,由于护士或治疗人员好患者缺乏必要的沟通,不能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压力等问题,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治疗效果,而本次试验中的采取的家庭式沟通治疗方案,护士与患者的沟通时间更长,护理效果更好,经常与患者沟通关于病情方面的问题,消除患者的心理忧虑,通过必要的沟通, 患者的心理压力变小或消除,对疾病本身带来的伤害也有了正确的认识,开始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并且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可以保持好的心情,好的心态,大大提高了妇科疾病的治愈率,给患者自身和其家庭带来幸福。

参考文献

[ 1] 叶艺慧, 陈开珠, 曾近静. 肿瘤放疗治疗科的护患沟通技巧[ J ] .家庭护士, 2008,

第7篇:心理常见的治疗方法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30例为20例女性,10例男性;平均年龄40岁,术前超声检查甲状腺单发结节,11例左侧甲状腺,13例在甲状腺右侧,6例峡部裂;病灶与周围组织浸润,无明显的砂砾样钙化病变无淋巴结肿大,颈部甲状腺功能正常;实验室检查,肿瘤大小1~3 cm。术前结节活检诊断甲状腺结节。

1.2方法 患者仰卧位,充分暴露于颈部前方,在超声引导下,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下穿刺路径。根据结节的不同位置,将0.5%利多卡因注射到甲状腺与颈肌群、颈部血管、气管、食管。在超声引导下,穿刺针进结节,出针芯和电极引导,周围的回波的一个短期的升压,当周围组织阻抗达到设定值,系统蜂鸣器声音提示结束时,根和结节大小确定消融针号,根据第一次背侧,第一次的顺序,直到整个结节区的覆盖和彩色血流信号显示没有血流信号和消融终点。

1.3结果 本组30例手术成功,1例术后穿刺部位感染;1例轻度嗓音嘶哑;多数患者咽不适,几小时到几天恢复;手术效果满意。

2护理体会

2.1心理护理 无论微创操作,是一种创伤患者,除了缺乏对疾病的认识和射频消融技术,使患者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紧张等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它要求护士应热情接待患者,要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对患者进行术中、术后及护理,以确保平稳运行,促进患者的康复。

2.2常规术前护理 协助患者进行术前检查,包括胸片、心电图、甲状腺超声、血常规检查、肝功能、甲状腺功能、甲状腺激素等,详细询问病史、过敏史,根据病情进行术前评估。良好的睡眠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失眠夜术前按医嘱给予镇静剂,保证充足的睡眠。根据生命体征的常规测量,应及时向医生报告,给予对症治疗。

2.3术后护理 术后局部给予冰压力的患者和预防出血和血肿形成;回到病房后嘱患者卧床休息,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穿刺部位无出血,感染等;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按医嘱对症治疗。本指南将患者出院后3个月、6个月、1年做超声检查,直至结节消失。

3讨论

目前,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技术在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治疗仍然是临床探索阶段,但RFA作为非血管性介入治疗技术,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的,会成为甲状腺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2]。本文对3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经射频消融术治疗,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结节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利于甲状腺结节的恢复传统的良性甲状腺结节临床治疗方法主要是对患者进行治疗,药物能产生良好的效果,但是,一旦药物被停止,就容易产生复发现象;手术治疗很容易留下疤痕,且成本相对较高,治疗方法容易全甲状腺功能,5年内复发的可能性。射频消融技术是近年来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新方法,具有安全、有效、治疗时间短、并发症少、创伤小、不良反应少等优点[3]。这是大多数患者的新选择。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治疗方法。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的射频治疗。采用射频消融术可产生大范围的消融,具有良好的凝血能力,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好的疗效,且很少受碳化和气化的影响,价格可以接受的大多数患者。随着越来越多的患者意识的提高,射频消融术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一种广泛使用的方法。韩国医疗行业使用这种治疗方法,具有更明显的临床疗效,治疗300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的230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治疗,在甲状腺结节的治疗超声的使用,以及后续的,在时间的患者,患者的大小减少到83.25%,无严重并发症。射频消融技术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甲状腺结节。甲状腺患者一般治疗后,容易出现并发症,对射频消融治疗的使用,减少的困难,护理工作和护理时间,从而减少痛苦和经济损失,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如呼吸困难,患者术后出血和窒息。虽然射频消融法具有一般治疗的优点,但在后期的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应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使他们能够在出院后的最短时间内投入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状态。

第8篇:心理常见的治疗方法范文

【摘要】目的:分析中医在心血管神经官能症上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08年6月~2010年12月112例心血管神经官能症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二组,观察组62例患者采用自拟静心安神汤治疗,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西医治疗,对二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采用自拟静心安神汤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二组治疗效果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神经官能症中医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显著,在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血管神经官能症;自拟静心安神汤;西药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心血管为首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心血管神经官能症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病的一种,主要原因是由于外部环境刺激或内部环境失衡导致中枢神经功能紊乱、自主神经功能受到影响,进而导致心血管功能出现异常[1],女性尤其是更年期的女性更容易发病[2]。临床上西医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口服镇静安眠药物和β受体阻滞剂,但长期疗效并不理想,本研究采用自拟静心安神汤对我院2008年6月~2010年12月62例心血管神经官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2008年6月~2010年12月112例心血管神经官能症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二组,观察组62例患者采用自拟静心安神汤治疗,其中男21例,女41例;年龄32~69岁,平均年龄46.5岁;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西医治疗,其中男17例,女33例;年龄34~66岁,平均年龄43.5岁;二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各基础疾病上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临床症状: 二组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睡眠障碍、疲乏无力、胸闷、心悸、头昏头痛及心律失常等,95%以上的患者表现为睡眠障碍、疲乏无力,多数患者合并胸闷、头痛头晕,约20%的患者出现心律失常。

1.3 治疗方法

1.3.1 观察组治疗方法:本组62例患者均服用本院自拟静心安神汤,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加减,主方为丹参25g、郁金12g、柴胡12g、佛手15g、白芍15g、栝楼皮15g、夜交藤15g、茯神20g、龙齿30g;心率失常的患者加珍珠母20g,唬拍15g以镇惊安神;赤芍20g活血化疲理气宽胸;心烦急躁夜不安寐者加黄连l0g、炒桅子15g以清心除烦。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一次。治疗期间停服其它药物,禁食辛辣油腻食物,同时根据中医“养身先养心”的理论,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治疗及理疗,适量运动。20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判。

1.3.2 对照组治疗方法:口服美托洛尔25mg每天2次,地西泮2.5mg每天1次,于睡前口服,同时进行心理健康疏导,20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判。

1.4 疗效评价:显效:胸闷等心血管神经官能症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所有心血管神经官能症症状发作频率明显降低,症状明显改善或缓解,持续时间缩短,或者症状中一部分完全消失。无效:所有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1.5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且进行t 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采用自拟静心安神汤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大大高于对照组的56%,二种方法治疗效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心血管神经官能症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病的一种,主要原因是由于外部环境刺激或内部环境失衡导致中枢神经功能紊乱、自主神经功能受到影响[3],进而导致心血管功能出现异常,女性尤其是更年期的女性更容易发病。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女性比较敏感,感情脆弱,特别是进入更年期,心理压力无形中加重了病情[4],因此,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加强患者的心理疏导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心血管神经官能症在中医上属心悸、胸痹、怔忡范畴,中医理论认为心主血脉,肝主疏泄,心神失养,情志不畅,肝气郁结,血运失常,可导致该病。抑郁、焦虑、精神上受到刺激或工作紧张是发病的诱因[5],根据中医辨证论治、标本兼治的原理,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鼓励适当运动,积极适应环境是治疗之本,同时服用本院自拟静心安神汤以达到治标的目的,主方采用丹参、白芍具有活血通络补血之功效,黄连具有清心安神之功效,夜交藤等安神, 柴胡等疏肝理气,临床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加减,上述诸药经过配伍后,能够有效缓解气阴两虚和心络瘀阻所致的胸部闷痛、气短乏力、心悸不安、失眠多梦等症,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本研究对我院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示,中药辅以心理疏导加理疗较之单纯西药更能有效缓解心血管病神经官能症的症状,从二组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3.55%,大大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丽,解郁安神汤治疗心血管神经官能症42例[J].中医中药,2006,11(3):119

[2] 李永善,辨证治疗心血管神经官能症42例[J].光明中医,2010,1(25):65-66.

[3] 高慧,吕素君.益气聪明汤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8,12 (12):166

[4] 陈学林,许秀丽.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08,10 (12):71

[5] 谢胜伟,陈美华.浅述从肝论治水心脏神经官能症[J].中西医结合心脏血管病杂志,2008,5(5):590-591.

第9篇:心理常见的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老年 ; 高血压; 焦虑; 分析; 护理

对于我国人口中占总人口数8.5%的老年人口来说,高血压是十分常见的病症。并且,由于这种疾病具有易变性、长期性的特点,导致老年高血压患者非常容易出现焦虑的心理状况。对出现焦虑症状的高血压患者,医护人员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关怀[1]。本文通过分析我院此科患者所资源填写的焦虑量表,以对引起患者焦虑的因素及其相关解决措施做出相关的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心内科室对自2012年5月~2013年3月入住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随机抽取了11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凡是枕独傲结果符合199WHO/ISH标准的患者,都需要遵循医嘱在本院接受药物治疗和心理护理。

1.2 方法 在征得观察对象知情、同意后,使用由精神病推荐的SAS自评量表,让患者填写符合要求,有质量保证的量表,之后对于结果做出最后的分析统计,并对173例观察对象的药物和心理护理治疗,以相关焦虑的计算方法进行结果统计。

1.3 焦虑情绪的等级标准 首先,对于问卷中所涉及的20个项目的对应分值,使用正反方向记分得到总分,并将总分与1.25相乘,得到标准分T分。然后,将50分定位分界值,规定当T值小于50时,属于正常范围,当T值介于50~60时,患者为轻度焦虑,在60~70时,为中度焦虑,而当T值大于70时,患者为重度焦虑。

2 结果

在本次的调查的11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其中男生患者为63例,女性患者为47例,年龄55~80岁。根据SAS量表的评分标准和焦虑情绪等级标准,以及SAS总得分进行平均后的得分统计,得到以下两个统计结果。见表1,表2。

3 讨论

在医学临床上,以焦虑症为躯体症状的心理障碍非常普遍,并且还伴随着发病率不断上升的趋势。由于非精神科医师对于此种病症的认识度不够,致使老年高血压焦虑情绪的识别率和治疗率非常之低。对于高血压这种心身疾病来说,患者的情绪和心理因素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并且,由于高血压是一种多基因的遗传性疾病,而情绪和心理又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许多基因能否正常发挥作用。由此可见,必须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给予极大的关注,这既是保证老人情绪健康,协助高血压治疗的保障,也是减少老年高血压患者比不要死亡率的重要途径[2]。

3.1 治疗 经过以上分析可知,老年高血压患者患有焦虑症会增大他们的治疗难度,因此就必须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焦虑问题给予治疗。治疗方法主要的有以下几种。首先,药物治疗。研究证明,对于患有焦虑病症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除使用降压药物以外,在家用抗焦虑的药物,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并且随着使用期的增长,其治疗效果的显著性就越加明显。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的抗老年高血压药物出了传统的赛乐特、苯二氮卓类,新型的文拉法辛和西酞普兰也正在逐步投入使用。其次,心理高于治疗。焦虑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因此,对老年高血压焦虑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治疗,也是能有效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焦虑状况的重要途径。常见的心理干预额治疗方法有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和森田疗法等。其中认知治疗法是公认的最为有效的情绪治疗方法。因此,在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焦虑状况是,医护人员应当注意积极干预患者的心理和思想状态,激励他们培养积极乐观的心理。最后,综合治疗。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来说,只是单独的治疗某一病症,很难起到预想中的效果。因此,必须将抗压与抗焦虑的治疗同时进行,才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治愈效果。经调查证明,联合二者的治疗,其治疗的有效率能提高80%,这就大大提高了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愈率。

3.2 护理 护理,是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另一重要的方法。所以,在治疗方案中,内科主任应当安排专门的医护人员护理老年高血压焦虑患者。其具体的护理方法与以下几种。①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有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医护人员要与患者建立其和谐的关系,这是消除患者对陌生环境恐惧和进一步了解患者心理状态的关键。另一方面,要实施个体化护理。对与患者中文化程度较低、经济相对拮据的女性患者,医护人员必须给予极大的关怀。这有助于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也有利于患者配合之后的治疗,实现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治疗。②放松治疗法。这种治疗方法具体的内容就是让患者在有压力时,通过放松训练和音乐疗法,使自己的心理、头部、面部进入放松状态,以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③增强自我效能。焦虑的情绪,会降低个体对自我的判断能力,在行为上也会表现为迟缓,做事情的效率非常低。面对这种状况,医护人员除了应该与患者建立和谐的关系以外,还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有目的性的安排治疗,以及方患者积极主动地养成健康行为和思考的习惯,使得患者的自我效能得到增强,从而为进一步的咨询奠定了好的基础[3]。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焦虑状况,对于他们最终的治疗效果有非常大的影响。并且,由于情绪和心理状况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很多基因的作用发挥,而高血压又是多基因的遗传病症。因此,必须对患者的焦虑状态进行科学的调查分析,并对其结果进行有效的统计,然后对每1例患者的治疗方案给予改进。在老年高血压焦虑患者的治疗中,除了传统的药物、心理和综合治疗以外,还应当添加合理的护理疗法,其中包括心理干预、增强患者效能以及放松治疗。这样才能真正加强患者的治愈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晓玲. 老年高血压患者焦虑状况的调查及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