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安全教育的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食品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在学校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了提高学校师生参与食品安全的意识,普及食品安全科学知识。根据定兴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食品安全教育的通知精神和要求,我校于20XX年5月6日——5月20日在全校开展了食品安全教育活动。经精心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掀起了全校师生广泛参与的食品安全教育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总结如下: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方案周密,提高了全校师生对开展“食品安全进校园”活动重要意义的认识,认真制定计划、任务落实到人、责任到位,确保了活动顺利开展。
二、在活动期间,我们学校做到了“三个一“,即:上一节食品安全为主要内容的《健康教育》课;召开一次食品安全主题班会;办一期以食品安全为主题的《卫生与健康》宣传拦。
三、学校开展“食品安全进校园”活动期间,通过在校门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宣传食品安全知识,营造“保障食品安全,建设和谐校园”的良好氛围。
四、活动开展期间,每天中午在校园广播中利用15分钟时间,向广大师生宣传食品安全,并鼓励大家积极主动投稿,提供食品安全等相关知识,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广泛参与。
五、通过开设健康教育课、“生活中的食品安全”专题讲座、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向广大师生介绍相关的食品安全知识,如:《如何识别真假商品》、《如何做到健康饮食》、《各种有色食物对补充微量元素的特效》、土豆变绿不能吃、豆荚半生吃了中毒等知识,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食品安全常识的全面宣传教育大会,引导学生科学饮食。
六、学校进一步加强了师生饮用水的卫生安全管理,严格把好源头食品卫生安全关。
通过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普及了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增强了师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健康意识和维权意识,全校上下,形成了人人关注、支持、参与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食品安全教育个人心得体会二
作为基层质监部门的一员,如何严格履行职责,把好食品安全监管关,成为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目前面临的头等难事、头等急事、头等要事。为此,笔者结合工作实践,与大家交流如何做好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严格依法履职。监管人员要充分依靠地方政府,各级各部门要依法担负起各自的职责,将工作做到实处,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食品安全监管既不交叉,又不脱节。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心得体会。
逐步完善监管长效机制。首先要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基层监管部门要把全面建立索证索票和台账制度作为重点,建立工业品和食品两个全过程监管链条,建立质量追溯和责任追究体系,实现从源头抓质量。要引导和监督食品生产经营者建立质量承诺和协议准入制度。对于流通环节中有缺陷、不合格的产品,要实行货源回溯及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确保产品质量。食品经营者必须要有具体的承诺,保证承担食品质量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其次,要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心得体会。通过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推广标准化生产模式,从产品的产前环境质量检测、产中生产技术操作达标到产品出厂检验,全过程实行标准化和规范化生产与管理,从源头上提供质量保证。
健全完善检测体系。要实现全过程、高标准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基层监管部门应该大力借鉴先进国家、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建立健全检测体系,配齐配强检验人员,购置添加先进的检测设备,运用高科技检测手段,严把产品质量关。建立健全监督网络。监管部门应该着力建设两个监管网络。一是加速建设科技监管网络。充分利用信息手段和电子手段,把食品、药品、农产品、涉及人身健康和安全的消费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纳入监管网络。二是逐步建立健全社会监管网络。不仅要充分调动基层单位和干部的监管积极性,还要充分发挥乡镇、社区居(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产品质量监管网络。
大力开展专项整治工作。一是结合整治目标,进一步摸清底数。二是突出重点,抓主要对象。三是强化商品安全标识和包装管理。四是专项整治活动中要突出各监管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强联动机制建设。
食品安全教育个人心得体会三
近年来,随着“三聚氰胺”、“瘦肉精”、“染色馒头”等事件先后曝光后,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令人堪忧,能否保证餐桌安全,让学生吃上放心饭成为各级政府亟待解决的民生大事,在此背景下,我市率先开展食品安全专题培训,我有幸参加了此次培训,通过学习,使我对食品安全有了更深的认识。
作为学校食品安全,我认为应抓好以下工作:
1、对我校的培训工作高度重视,始终把培训工作作为促进食品安全工作取得实际成效的基础性工作,持之以恒,扎实抓好。
2、抓好食品安全的宣传教育,在师生、食堂从业人员中,广泛开展《食品安全法》的学习,通过小手拉大手、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从而带动整个社会,使之全民认识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迫切性,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3、抓好食堂饮食安全管理,严把食品采购关,切断食源性污染和疾病的发生,大宗食品定点采购,严格索证,建好台账,严禁采购散装调味品,做好蔬菜农药残留检测,不符合要求的蔬菜,严禁进入校园,加强食用油、禽畜肉等的检查,确保安全;加强从业人员卫生安全教育,规范食品加工销售过程管理,以保证食品卫生安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我们将积极行动,落实“全市食品安全专题培训”会议精神,切实抓好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保证广大学生饮食安全。
食品安全教育个人心得体会四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条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食的选择也日渐多样化,食品的种类也越变越多。就我们的身边而言,食品的选择可谓是琳琅满目。与此同时,食品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近期,食品安全几乎每天都有新的问题被曝光,从最开始的老皮鞋酸奶,到来一份添加剂超标,生产环境杂乱不堪等,各种问题就像一个个重磅炸弹一样投向我们。于是,我们小组对食品安全问题这个话题对身边的同学展开了调查,通过调查了解大家的对身边和自身的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在调查食物过程中,我也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心得。
在调查的过程中,我有两方面的体悟:一是对学生就餐环境的看法,二是对身边的同学在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是的态度和做法的看法。
在我们周边有很多可以供我们吃饭的地方,但这些地方的卫生质量却是良莠不齐的。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有一部分的同学会选择去路边摊挑选食物,毋庸置疑,路边摊的食物在口味上占了很大的优势,但其食品的卫生情况就不得而知了,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少去路边摊吃东西,不能单纯的只考虑口味。就杭电而言,我们学校有六个食堂,是足以提供给学生足够的食物的,但还是有不好同学宁可选择校园外的一些外卖,我认为这是有原因的。首先,我认为食堂也应该提高其卫生质量。对于一些菜的清洗上进行严格的把关,同时食堂应该多做一些符合学生口味的菜色,多采纳学生的意见不断的改进。这样对学生的饮食安全能够有一定的帮助。
中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黄金阶段,他们青春而活泼,追求个性解放,在中学教育中实施综合实践课程,让学生从教室这一狭小的空间中走出来,走入到社会实践中,在活动中认识外界事物,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大有裨益的。但因中学生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技能匮乏等多种原因,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也经常出现各种安全事故。为此,立足中学生安全素养现状,思考相应的对策则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中学生安全意识较为淡薄,这是导致意外事故发生的最主要原因。从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该阶段的中学生开始追求个性的解放,思想较为活跃,由此而带来了学生在活动中较为冲动、好表现自己等各种现象,而在活动中,学生又没有一定的安全意识,故而容易出现意外伤害事故。如在“植树节”开展“只有一个地球”的植树活动中,学生在使用锄头、铁锹时就喜欢“舞刀弄剑”,从而导致意外事故发展。这是因为他们很少考虑行为的后果,只关注当下所做。
其次,中学生的安全知识和技能较为缺乏,这可以说是综合实践活动中发生意外事故的另一主要原因。在调查中发现,很多中学生都遇到过被“小混混”敲诈、勒索的现象,而当问及如何处理时,大多数学生都只是选择“不声张”的做法,而没有及时和家长、学校联系。而这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社会实践板块中又表现得尤为突出。确实,我国教育以知识传授为主,忽视了对学生的安全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这不得不说是学校教育的一个短板。
此外,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不难发现,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普遍不强、安全行为不规范、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应急能力较差等也是典型现象。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分析中学生安全素养现状是实施公共安全教育的基础,落实好这一点才能保证安全教育的有效实施。
二、综合实践活动中公共安全教育途径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公共安全教育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实践性、实用性和实效性。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公共安全教育,在途径上一定要多样化且要落实到实处。
首先,要充分利用学校的班、团、校学生会、升降旗仪式、墙报等形式来渗透公共安全教育,并以参观、专题讲座、演练等为辅助手段,加强公共安全教育。以道路交通安全教育为例,学校可邀请法制副校长到校进行专题讲座,在这个过程中,学校还可利用图片展览、校园广播、板报等形式来营造氛围,专题讲座后以交通安全问卷形式来促进学生系统掌握交通安全知识。这样,从意识上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通过讲座来进行知识讲解,以问卷来强化安全行为,从而使安全教育更具有系统性。
其次,注重通过游戏、活动等体验活动来开展公共安全教育。一直以来,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公共安全教育基本是以讲授方式进行,活动形式较为单调,学生较为反感,甚至一些学校将公共安全教育作为一种“指令性任务”,只是利用校会、节日等进行一些“讲话式”的教育,效果甚微。公共安全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作,不仅要让学生从意识上得到强化,还要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得到技能培养,这就需要以体验活动来进行。如用火安全教育,教学中可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实地操作灭火器、进行主题班会等形式来进行,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体验,这样的安全教育效果才会更好。
当然,要让公共安全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学校公共安全教育实践中还需加强和公安、消防等部门的合作,要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如“饮食卫生安全教育”过程中,引导家长带领学生通过调查食品的说明书来获得基本饮食卫生安全常识就是不错的方法。
三、综合实践活动中公共安全教育保障机制
公共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公共安全教育又成为“可有可无”的,这就自然让公共安全教育无法实现预期的目的。而这不仅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体制上也存在较大问题,毕竟我国的教育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为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公共安全教育需要从机制上得到保障。
首先,在时间上一定要得到保障。虽然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内容繁多,且以学科教育为主,但在活动实践中定要以《纲要》精神和内容为出发点,除了要在课程上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外,还要结合学校实践在班会、校会中渗透公共安全教育。
其次,在资源上要不断丰富。公共安全教育并不是简单的说服教育,而是一种体验式教育,更多的是要让学生深入其中,自主性地进行学习和实践。因此,在资源上就必须较为丰富。在学校公共安全教育体系中,要丰富公共安全教育资源,要坚持“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的思路,循序渐进地进行。以交通安全教育为例,学校原有的图片资料可不断补充,在图书方面也要不断补充,还要借助网络不断丰富网络资源,与此同时,可发挥学生在过程中的作用,将学生的一些作品收集起来作为资源进行整理。
最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当前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没有专业教师进行,多是由班主任或其他教师负责综合实践活动。从专业化角度讲,无论是班主任还是学科教师,在公共安全教育方面无论是知识还是方法都存在一定欠缺,这就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加强教师专业化培训,学校也应加强校本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四、学校综合实践课中公共安全需要注意的问题
社会环境的复杂化和学生安全意识的薄弱已经让公共安全教育迫在眉睫,在综合实践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转变安全教育观念,还要从方法上进行优化,将安全教育作为教育的核心工作来抓,这样才会收到更好效果。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公共安全教育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传统学校教育中安全教育只是被看作是学科教育的“附属产品”,而没有将其纳入“正统”的范畴,这种观念导致公共安全教育只是注重形式而不关注效果。转变观念就是要将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核心体系中,并将安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工作来抓,这样才能保证安全教育活动的顺利展开。
其次,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公共安全教育要系统化、科学化,尤其是在方法上要多样化。以“信息技术教育”为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制作各类宣传广告、制订活动计划、参与学校活动规划等多种方式来进行。在活动过程中也可实施公共安全教育。如学生在“竹编”活动中,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竹编方法而导致手被划破,教师可在处理问题后及时引导学生对事件进行讨论,通过讨论来加强学生的体验。当然,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公共安全教育还要做到长期化,不能热一时、冷一时,要让学生将安全作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理念,这样的安全教育才会成为有效的教育。
安全无小事,没有安全就没有教育,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安全是基础。要落实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公共安全教育,我们就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思考相应的对策,建立安全保障机制,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安全活动,达成综合实践的目的,让他们成长为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盛梅.浅谈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J].大连教育学院
学报,2012(2).
[2]吕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有效指导存在的误区及对策[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3).
[3]李剑,幺娜.警惕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科化倾向[J].中小学管理,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安全教育
中学体育课是中学生们最为喜欢的一门课程之一,体育课教学是以运动为学习课堂,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的学科。由于体育课是一种具有对抗性、竞争性较强的剧烈的竞技活动,因此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会发生这样那样的伤害事故就在所难免。基于此,在我们的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安全问题就显得十分的重要和突出。作为体育教师,一方面我们要求学生学有所获,另一方面又希望学生能够安全、健康地活动和发展。所以,体育教师在对待体育安全问题上要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去减少事故的发生。
在我们的体育教学中,学生发生一些损伤在所难免,如扭伤、挫伤、拉伤、碰伤等。甚至有时候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重大安全事故,这些事故轻者耽误学生学习,重者也许让学生落下残疾,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这些事故都会给学校、学生、家庭带来无法估量的后果。由于存在危险事故的因素,有些学校、教师为了规避事故风险,在体育教学活动前就采用了一些预防,这些预防十分的消极。如降低教学难度,减少活动数量,甚至把一些风险大的运动项目直接去掉,只做一些常规的简单活动“意思”一下。有的教师干脆把体育课“送”给语、数、外教师上。这种不合时宜的做法既不符合体育教学大纲的精神要求,也不利于体育教学的发展,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高毫无效果。
事实上,体育教学中的安全并不是靠“不运动、躲避运动”就可以实现的,我们每个体育教师都应结合本校实际和学生特点,因地制宜地排除安全隐患,制定好安全保护措施,并通过自身的努力,客观地去看待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安全问题,根据具体情况有效地去避免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并能正确地面对和处理安全事故,我们就能上好安全、健康的体育课,培养高素质人才。
一、树立安全意识
意识和观念往往决定着人的行为活动方式。
首先,体育教师要让每个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这是教师教学的基本职责和义务。体育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进度,有计划地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地备课,认真、有序地组织好课堂教学。而且在撰写的教案中一定要体现出安全措施。我们面对的是初中学生,他们的自控能力较差。总有一些比较好动、调皮的学生,他们上课态度不端正,总是认为上体育课就是玩耍。于是,经常会出现排队时,这部分学生总是喜欢推撞他人,也没什么分寸,有时力道还很大,如果推撞了一些身体平衡协调能力不好的学生,就会造成这些学生摔倒,这时就会发生一些不必要的身体损伤的安全事故。所以,体育教师要做好预案,采取一些措施去教育学生,防止一些不必要的事故发生,这样的预案和措施要体现在体育教学的每个环节中。
其次,通过多渠道开展安全教育宣传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了解上体育课注意安全的重要性。如利用室内课进行安全教育,形式可以为报告会、讲座和知识竞赛等。另外,充分地利用好学校里的宣传阵地,如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窗等,在不同的季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普及。通过宣传教育,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安全学习、安全锻炼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在运动中避免危险,了解不同环境中可能面临的危险和避免方法,注意运动安全,掌握运动创伤时和紧急情况下的自我防范和保护措施,以及一些简易可行的处理办法。
二、做好防范伤害事故的措施,将危险系数降到最低
(1)切实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有病史的学生进行区别对待。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既要对学生的生理特征有全面的了解,而且还要对学生心理特点有个比较全面的掌握。更重要的一点是:对有病史的学生情况更要特别关注,做好每次活动前的询问工作,方便更合理地给这部分学生安排适当的活动,避免由于不当的教学行为诱发这些学生病症,从而引起不必要的教学事故。由于少数学生存在某些疾病隐患,如心脏病、贫血、低血糖、哮喘、癫痫病等,如果师生间缺乏了解与沟通而进行剧烈运动,不仅不会达到锻炼的目的,反而会使这类学生加重病情,也有可能导致晕厥甚至会威胁到生命。因此,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平时除了注意观察外,还应在开学初就向班主任及家长了解学生是否存在先天性或危险疾病,并及时、认真做好记录,建立特殊学生档案,做到心中有数,练习有度。教师应另外安排适合这样的学生需求的活动,防止由于活动安排的不合理而造成了学生病症的加重,从而导致教学事故。对于那些的确不能上体育课的学生,教师应该让学生提出申请,免修体育课。
(2)紧抓教学环节,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①要遵循体育教学基本原则。体育教师上课一定要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组织教学,认真地研读教材,按照教学内容来进行组织教学活动,不得随意地更改教学内容或者或随意地减低、增加教学的难度。教学时,教师要做到教学的有序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提高学习效率。如前滚翻、后滚翻等项目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讲解透彻、示范标准。学生练习时,要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教师可以委派一些体育好、有责任心和保护手法正确的学生给学习困难的学生做好保护工作,这样能够避免或降低由于动作错误而造成运动损伤。②建立课堂常规。从开学的第一节课开始,就在学生思想上树立一系列的安全措施。提醒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要穿运动鞋、球鞋或平底鞋,要穿宽松、合体的服装。特别强调几个不能:不能在服装上别胸针等;不能在口袋里放置钥匙、小刀等尖锐物品;不能佩戴任何品种的装饰物,包括女生用的发卡;不能穿拖鞋、皮鞋、长裙上课。而且要反复叮嘱学生要听从老师的指令,严禁嬉戏打闹等行为,以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教育学生发现问题必须沉着冷静,马上报告老师。体育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户外活动,体育教学同样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精心设计的学习过程。只有当学生按照教师的教学要求来执行,体育教学才能正常进行,才能有效地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如果不节制地放任学生,不重视纪律性的组织教学,很难达到我们的目标要求。同时,在教学中过分的放纵学生,忽视纪律性的组织教学,将很难达到我们教学目标,随之而来的将是安全隐患的发生。因此,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遵守纪律、服从指挥、听从指令。③充分做好教学准备活动。每节体育课教师都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不能玩花架子,要求动作到位、幅度合理,让学生的全身关节都活动开来,各个经脉得到舒展,身体器官得到活动。通过准备活动,让学生适应既能学习的动作技能,又能有效地避免由于准备活动的不足而造成的伤害事故。④教法创新,组织管理科学。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如果没有好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就不积极或失去兴趣,从而形成散漫的态度。而且有些学生在活动中由于不能保持比较持久的注意力,常常会发生意外事故。体育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充分地体现出体育教学的“新颖、活泼”的特点,组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习兴趣,从而能够使学生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这样可以避免由于注意力不集中而造成伤害事故。
三、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受挫折能力低下,缺乏一些必要的自我保护意识。作为体育教师,在体育活动中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教育尤其显得必要。如教育学生在活动中如果身体失去平衡,应该调整姿势,向前或向后或向左或向右跨出一大步,以确保平衡。而且,教师应该增强学生互相保护、互相帮助的方法,从而预防安全事故。
总之,我们每一位体育教师必须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自身特点来因地制宜地安排教学,排除安全隐患。同时,我们还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把安全事故降至最低点,实现内容丰富、健体强身、健康安全的体育课堂,以达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楚伟.探析中小学校体育安全问题[J].当代体育科技,2014(5).
[2]马丽红.学校体育安全事故的预防与应对[J].中小学校长,2013
人机工程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随着机械化生产程度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和发展的。国际人类工效学会(International Ergonomics Association)将该学科定义为: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生活中和休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该学科以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为目的,以人为中心,使机器适合于人、劳动环境适合于人,以保证人能安全、卫生、舒适、高效地进行生产活动。
一、建筑施工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
在建筑施工项目中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事故原因,这里用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NASA)在分析事故原因及对策时所使用的4M法,即从人、机械、环境与媒介、管理四个方面对影响建筑施工安全的因素进行分析。
(一)人的因素
在事故发生的诸原因中,人的因素当属首位。人生理、心理、作业姿势和动作、作业能力等方面的原因都有可能造成人为失误,进而对整个项目造成影响。
1、生理因素。人体各功能系统和各机能器官及生理节奏等生物体活动规律、人体的疲劳特性等,都可能成为发生人为失误的生理方面原因。只从大脑的生理活动特性来说,大脑意识水平分为由浅入深5个层次,人在不同层次的可靠性水平不同。大脑意识水平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变化。在8小时工作日中,人脑能保持正常意识的阶段,即精力充沛、积极进取的状态不会超过2-3小时,而大脑意识水平与人为失误发生概率直接相关。但是大脑的生理机能是有一定规律的。实验表明,晚10点以后的深夜至凌晨是大脑活动水平处于低潮时期,人的意识水平降到最低,所以夜班作业也是容易出现安全事故时期。
2、心理原因。许多事故好象是由作业者不注意引起的,注意受到信息的性质和个人生理、心里活动水平的影响,具有不稳定性和转移性。还有急于求成、缺乏知识、片面经验、侥幸心理、急迫时的行动都可能是个人物根据的推测所做出的随意性判断,也是发生人为失误的重要原因。
3、作业姿势和动作方面的原因。正确的姿势有利于动作的控制。工作时,需特别注意所利用的脚下位置,使姿势不受束缚,动作要有意识、有控制。不安全的动作主要是:违反操作规程;未能控制速度;安全装置不当;超载、误置;捆扎不良;工作姿势和位置不妥;在移动的设备上工作;不专心;未使用保护装备等。这些都是造成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
(二)机械的因素
机械设备是人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设备的设计、防护、布置等方面的问题也是诱发事故的重要原因。建筑施工现场的设备常为购买或租用获得,在选购时应充分考虑到设备的安全性和使用的方便性,减少在施工现场因设备设计和防护、信号等装置缺乏的问题造成安全事故的概率。
施工现场的设备布置不合理不安全也可能诱发事故。例如,与易发生危险的设备距离过近,没超出安全距离;设备布置过密,作业者缺乏必要的作业空间;相关的显示装置布置过于分散等。
(三)环境与媒介的因素
首先,施工现场不良的微气候、噪声、振动、照明、粉尘等条件,一方面导致施工人员疲劳、烦躁,引起意识水平下降、反应能力降低而增加事故发生率;另一方面也影响施工人员正确感知信息的能力,酿成错误判断而导致事故。其次,外界的无关刺激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施工人员无意注意,以使注意对象转移而造成事故。第三,施工现场的指示、标志不完备、不清晰,也易导致事故。
(四)管理的因素
安全事故率高低与领导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及管理制度是构建全密切相关。领导不重视安全施工工作、管理组织结构不健全、目标不明确、责任不清楚、检查工作不落实、法规制度不健全、安全管理信息交流不畅、缺乏必要的职业培训、对临时施工、非正常施工、特殊及危险操作和夜班施工管理不善都可能造成安全事故。
二、防止事故的对策
(一)人的因素的对策。要创造一种和睦、严肃的施工安全气氛。施工人员之间相互注意,防止出现不使用劳动护具等违法规程的事,防止不安全行为。及时处理施工现场的危险物,并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认真操作。提高施工人员预知危险的能力,通过安全教育,使施工人员知道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中隐藏着那些危险,如何能及时发现,相应的对策是什么,并通过安全检查表进行监督。
(二)设备方面的对策。在购买设备时,选择操作简便、省力的机械设备,设备的仪表和监控器等可视化界面要符合人的习惯,对于紧急操作部件可采用醒目色彩或规定的安全标识,易于识别。对于施工中会造成危险的设备部分要通过防护装置把人隔离开来,例如设置防护罩、防护网、围栏、挡板等。
(三)环境与媒介方面的对策。从人的因素出发,改善施工环境。把微气候、照明、噪声条件及休息时间控制在适宜的水平,使施工者易看、易听、易判断、易操作、较少受到干扰,在精力旺盛和意识集中的条件下施工。在施工现场,危险牌示要设在显明易见的地方,文字简明、含义明确,字迹鲜明易认。识别标志常使用清晰、醒目的颜色、标记形象使人一目了然。
(四)管理方面的对策。
1、加强组织领导。建设方、施工方都要重视安全生产工作。项目经理及主要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理念和安全管理态度决定了整个项目的安全管理水平,所以必须做好安全管理的带头人、安全思想的传播者,必须树立“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理念,把安全管理放在首位。
进一步完善安全工作方针、政策、法规、制度。在管理机构设置时将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工程创优一体化管理,系统化运作。建立必要的安全信息交流制度和交流渠道,保证信息畅通。
2、人员选择和培训。在选择施工人员时,施工单位应根据岗位、工种特点,对求职者所应具备的必要的知识、技能、能力、性格等进行考核,选择合适的人员。入职之后,通过操作培训、技术培训、能力培训和安全培训,模拟事故情况,训练施工人员安全操作和处理危机事件的能力,持续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能力,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3、安全教育。包括安全思想教育、劳动保护知识教育、劳动纪律教育、安全技术知识和规程教育、典型经验和事故教训的教育等。为保证安全教育行之有效,必须根据不同教育对象,采用多层次、多途径、多形式进行,可以配合典型事例加以强调,尽量的生动直观,易于理解。
此类案件有很大的代表性,目前法院对此类案件的处理也有不同的意见,最高人民法院也尚未就此作出明确的司法解释。笔者认为,从现有法律规定及法律适用原则分析,对《道路交通安全法》所称的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的办法实行以前,依投保人与保险人保险合同约定而产生的保险事故理赔案件,法院判决由保险公司在第三者责任险的责任限额内直接赔偿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人身损害的各项费用,与法律原意不符,诉讼程序有欠适当。
笔者认为,有关《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后第三者责任险赔付的法律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应予澄清:
1、应坚持不同的法律关系作为不同的诉处理的民事诉讼原则
在国家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实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前,或着说,在国务院就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的实行办法作出规定前,保险公司承保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是保险合同关系,因此产生的保险事故赔偿属于保险人的合同义务,因而其赔付应遵循合同相对性原则,赔偿请求权限于投保人或保险合同约定的受益人。而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与道路交通事故责任人之间是侵权法律关系,其提出赔偿请求诉讼的被告应为侵权人。保险人与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之间并无直接法律关系,将保险人与道路交通事故责任人列为共同被告,将两种不同的法律关系放在一个诉中处理,违背了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而且,这种处理还导致法院在对保险合同关系没有进行实质审查的情况下,直接以判决结果对保险合同义务作出认定,实际上剥夺了保险人在该合同义务承担方面的实体抗辩权和程序诉权。
2、对《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五条、七十六条应作正确、合理的理解
不应孤立地理解这两个条款,应结合本法第十七条的规定理解。第十七条是引导性立法,是对政府在实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方面提出的要求,该条款还包括要求政府设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并且明确由中央政府即国务院规定具体实行办法。也就是说,本法所称的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是在本法实施后,在国务院规定了具体办法后,要实行的一种制度。因此,在此前由投保人与保险人以保险合同约定的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不论是投保人自愿投保,还是地方公安部门采取措施促其投保,自然均不属于《道路交通安全法》所称的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
3、在法理上正确区分《道路交通安全法》所称的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与此前投保人与保险人以保险合同约定的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
首先,区分二者的核心标准应该是二者的法律性质是法定的还是约定的,而不是看投保人投保时的心理状态是自愿的还是受到“强制”的。
《道路交通安全法》所称的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是一种法定保险。法定保险只能通过立法设立,它产生的是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的法定投保义务和保险人的法定赔付义务。对保险公司赔偿责任的规定则是基于该法定保险的设立。而此前的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则是由投保人与保险人以保险合同约定的,由此产生的是投保人与保险人的合同义务。
其次,二者所形成的赔偿请求权是不同的。
关键词:高职体育教学;生命安全教育;互利关系;有效措施
经调查研究可知,目前我国五分之三的学生锻炼时间不足,而且对体育锻炼与生命安全教育缺乏正确认识,导致学生的肺活量、耐力等素质逐年下降。为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体育教学。生命安全教育可以保证体育教学的安全性,是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与意识的重要手段,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应在体育教学中构建生命安全教育,使高职学生的生命得到不断的发展与完善。
1.高职体育教学与生命安全教育的互利关系
高职体育教学与生命安全教育的目标一致,都是为了学生的生命安全与全面发展。生命安全教育是所有体育活动开展的基础,减少了学生出现意外伤害的概率,为学生的生命安全负责。高职体育教学是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基础和重要手段,为生命安全教育提供了广阔的教学平台,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不断加强生命安全意识。高职体育教学与生命安全教育互惠互利,值得高职院校不断优化两者的教学成果,为学生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1.1生命安全是高职体育教学的前提
早操、体育课、课外训练等体育活动的开展都是为了训练学生的体魄,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生命安全是保证高职体育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减少了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提高了高职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安全感。生命安全教育不仅是尊重生命的表现,更给予学生生命最大的关爱,有助于帮助学生在接受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切实感受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进而提升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学生只有保证生命安全,才能顺利完成体育教学与其他教学活动,进而为自身的全面发展与社会进步尽最大的能力。
1.2高职体育教学是生命安全教育的基础和手段
在高职院校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需要以体育教学活动为媒介,因此高职体育教学是生命安全教育的基础和手段。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的核心是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自然灾害、意外伤害等极端情况下应有的应变知识与能力,这与体育教学的目标和宗旨不谋而合,学生通过体育活动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学生身体素质提高了,对意外事故的应变能力也会随之提高。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活动可以将抽象的生命安全教育具象化,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到生命安全的意义与重要性。高职体育教学为生命安全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使生命安全教育不再局限于课本文字,能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生命安全的重视程度,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高职体育教学中生命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2.1高职体育教学中缺乏安全意识
教师是高职院校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要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生命安全教育的质量。然而有些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未尽到自己的责任,没有进行认真备课,导致课堂无意义而且秩序混乱。教师如果无法在课堂上尽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就无法对学生的生命安全负责,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教师缺少专业知识,不合理的运动安排极易使学生感到疲劳,甚至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而且很多教师缺少意外事故的急救知识,无法第一时间做出最合理的应对,使学生错过最佳救治时间甚至造成二次伤害。高职学校与教师对体育教学中的生命安全教育重视度不够,没有为学生安排合适的体育活动与安全教育。以上问题都是高职体育教学中缺乏安全意识的表现,对学生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巨大威胁。
2.2高职学生对安全教育的认识度不够
杜绝高职院校中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需要学校提高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还需要学生尽力配合,为自身安全负责。然而大多数高职学生对生命安全教育的认识程度不够,经常做出危险行为,是引发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高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年轻、好胜,无法深刻理解生命安全的意义,经常做出危险行为,进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出现。青春期的学生对体育活动抱有强烈的好奇心,会对各种体育器材感兴趣,同时也对竞争制度感兴趣,会尽力与同学分出一个高下来,在输赢的刺激下,心智发育还不成熟的高职学生极易做出过激行为,对他人和自己造成安全伤害。另外,高职学生的耐心和组织纪律性有限,认为安全教育对自己的作用不大,在体育活动中不认真听教师讲解,也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2.3高职体育教学中缺乏安全的基础体育设施
良好的教学环境与体育设施是提高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与生命安全教育质量的基础,也是决定生命安全事故是否发生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的体育场都存在年久失修的问题,根本无法为体育教学提供最基本的保障。体育器材设备不全或者质量严重退化,不仅无法满足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需求,更是为体育教学埋下了安全隐患。另外很多高职院校不具备舍内体育场,在温度过高或过低的天气里仍正常进行室外体育教学,极易造成中暑、冻伤等体育安全事故。高职院校进行体育教学时,必须不断完善基础体育设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尽可能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3.加强高职体育教学中生命安全教育的有效措施
3.1提高师生对生命安全教育的认识
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职业素质与专业能力对学生的健康发展与生命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学校需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对生命安全教育的认识。学校可以通过定期对教师展开培训等活动培养教师的专业素质,还可以采取竞争上岗、举行体育教学与生命安全教育大赛等活动,督促教师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与工作积极性,为学生的生命安全提供最大保障。高职学校还应加强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安全的意义与重要性。学校应在日常教学中向学生灌输生命安全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实现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另外,学校还应与家长一起监督学生完成适当的体育锻炼,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进而为自身的生命安全负责。
3.2完善生命安全教育体系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生命安全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完成的事,需要高职院校通过构建完善的生命安全教育体系,在日常体育教学中向学生渗透安全教育知识。学校需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目标--对学生生命的关怀,要求体育教师将该目标铭记于心,结合专业知识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安全的重要性,让学生既要尊重自己的生命,也要尊重他人的生命。构建完善的生命安全教育体系还需要学校根据学生特点设置课程内容,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学校还应在体育教学中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与生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安全意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3.3利用体育活动丰富生命安全教育内容
如果生命安全教育的内容仅仅出现在课本上,将会大大影响学生对生命安全的理解,因此高职院校应通过体育教学丰富生命安全教育的内容,尽可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高职体育教学涉及篮球、足球、排球、游泳、跳远、跑步等众多项目,体育教师应将生命安全教育融入到这些体育活动中来,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优化生命安全教育的教学成果。总之,高职院校需要通过丰富的体育活动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与生命安全意识的目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效助力。
3.4加强体育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优化教学环境,高职院校需加大人力物力投入,不断加强体育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学校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条例标准建设体育场,保证体育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学校还应加大资金投入,购进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体育器材,并对体育场地与器材进行定期维修与养护,杜绝体育安全隐患的出现。学校管理部门需对体育场的建设质量与体育器材的购进质量进行严格把控,防止劣质产品对学生身体造成伤害,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体育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为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提供了良好环境,也提高了生命安全教育水平,对高职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作用。
4.总结
高职体育教学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直接手段,将生命安全教育融入体育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活动的安全性,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对学生的安全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职学校应明确体育教学与生命安全教育的互利关系,仔细分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提高师生对生命安全教育的认识、完善生命安全教育体系、利用体育活动丰富生命安全教育内容、加强体育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不断提高生命安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为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世有.浅谈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生命安全教育的开展[J].亚太教育,2015,(20):47-47.
[2]王桂英.高职院校体育课应急避险项目的设计思路[J].科技视界,2015,(5):58.
关键词:高校;安全教育;安全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8-0213-02
大学生安全教育乃是一个关系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它与大学生的自身特点、成长需要和时代要求是密切相关的。大学生是未来国家的建设者,其安全教育水平的提高对全社会安全水平的改善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其安全文化的高低也是全民族安全文化水平的标志。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是当今保持高校稳定及服务于社会的有效保证。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所谓安全,是指事物的主体在客观上不存在威胁,在主观上不存在恐惧的一种状态。在不同的时代,有其不同的内涵和外延,反映一定时期人们对安全利益及实施途径的不同认识。
所谓安全教育,是针对遭遇突发性事件、灾害性事故时所表现出来的应急、应变能力的教育;避免学生自身的生命财产受到侵害的自我保护、安全防卫能力,增强安全意识的教育;是法制观念、健康心理状态和抵御违法犯罪能力的教育。
当今高等教育的办学主体和办学层次日趋多元化,高校与社会相互渗透融合、频繁接触,影响校园稳定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日益增多。而高校重点发展教学、科研,培养专业性人才,容易忽视安全教育。但是大学生们从小学到大学,多半没有受过系统安全知识教育,他们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做事情比较感性,容易冲动,易伤害别人利益和被别人伤害。再则,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依然复杂,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大学生心理尚未定型,认识能力有待发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在形成之中,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接触网络机会多等特点,进行文化、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方面的侵蚀渗透,企图占领大学生的思想领域,这些都严重影响到高校乃至国家的稳定安全。
当前,文化领域的相互交流和文化产品的输入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而对于旨在建立单级世界的国家,正在利用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上的异同进行渗透,达到侵犯国家的文化安全和国家安全的目的。当代大学生正承担着传承和重建中国传统文化及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任务,应该将实现这个任务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提升到确保中国文化安全和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来加以认识。
大学生即将成为各行各业的建设者,对大学生实施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引导大学生树立大安全观,不仅关系到高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也促进着社会的稳定。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
(一)高校普遍采取的安全教育措施
1.加强校园安全管理,通过加强技防、人防、物防等安全防范措施,确保校园安全。
2.新生入校教育时进行安全教育讲座,内容涉及人身财产安全、网络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心理健康等。提醒大家防盗窃、防传销、放陷阱,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技能。
3.借助“消防宣传周”、“形势报告会”及典型安全事件分析等形式,通过网络、电台、报纸、展板、传单等平台,进行安全教育、宣传,这是高校多年来进行安全教育的方式,有助于促使学生参与其中,自觉接受安全教育,有利于树立大安全观,构建校园安全文化。
4.安全教育及安全管理制度行之有效。“稳定压倒一切”,各高校充分认识到稳定工作的重要性,制定了不同工作范围的安全教育及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加强了制度的约束作用,使得各部门开展这一工作时有章可循,有章可依,使得学校的安全教育及安全管理工作有了大幅提高。
(二)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不可否认,当前的高校安全教育模式及内容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学生的法制法纪观念、安全防范意识、安全责任感等,但效果仍不尽如人意,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高等教育系统重视不够,体制不健全,还未形成长效机制。如前文所言,高校工作的重点在教学、在科研、在于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继而忽视了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虽然开展了一些安全教育活动,但也只停留在表面,未能深入,没有纳入正规的教学体系,没有形成长期的专门的学生安全教育机制,没有形成校园安全文化。
2.安全教育的模式单一。简单的安全教育犹如隔靴搔痒,容易使大学生产生排斥和麻痹心理,效果差强人意。因此才会当发生一些诸如财物被盗等案件时,一味埋怨学校管理不到位,而不会反思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措施是否到位。
3.文化安全与国家安全教育的意识淡薄。当前的安全教育涉及内容面较窄,大多停留在传统意义安全上,而涉及文化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内容很少,部分大学生对此也不感兴趣,造成其文化安全和国家安全的意识非常模糊。目前大学生中的韩流热、洋节热等对中国传统文化带来了潜在的冲击。更重要的是,这些文化产品放大了大学生感兴趣的某些元素,蒙蔽了大学生的眼睛,认识不到这些外来文化产品并非他国真实的生活写照和文化体现。即使大部分学生了解到文化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形势后,表现出来的也只是缺乏理性分析的爱国热情,极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从而制造事端。
三、关于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树立大安全观
随着影响大学生安全因素的增多,安全内容也在不断拓展,其内容涵盖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生态环境等多个领域,将安全教育引向意识形态安全研究。目前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趋向一致,形式基本相同,效果差强人意。而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教育角度不同,特点鲜明,给人以教育启示。高校应引导大学生树立大安全观,将传统与非传统的安全观有机结合,进行务实有效的大学生安全教育。
(二)积极探索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模式和内容
安全教育不仅仅是搞几次讲座,发几次传单,传授一些安全防范技能而已,它更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工程,应该探索多种教育途径,改变单一化的模式,尽早规范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科学内容,将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安排到大学生课堂之中。目前,部分高校已将安全教育纳入学生的选修课程,有课时、有学分、有专业的师资,较之传统的教育模式,更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更明显。例如海南大学,开设了安全教育的选修课,配备专门的师资、专门的教室,涉及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多样、教师讲授生动、课堂气氛活跃,深受学生欢迎,大家都争相选修这门课程,学生爆满。据笔者了解,这些学生的安全责任感、责任意识、安全防范意识和技能明显优于其他学生,初步树立了大安全观,并能较理性的分析、对待安全事件,校园的安全文化建设亦初见成效。
“安全无小事,责任大于天”,发生在学校的安全事件,不仅会给学生本人及家庭带来伤害,同时会给学校的稳定安全造成影响,严重的还会波及社会。高校必须与时俱进,站在大安全观的角度,不断拓展和完善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突出培养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及技能,强化网络安全责任感,提高网络信息辨别能力,理性对待文化领域的冲突与对抗,高度认识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帮助大学生树立牢固的、经得起考验的思想防线,引导学生加强对国家安全的忧患意识,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意识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法制意识。
(三)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队伍建设,积极推进大学生安全教育常规化
高校在安全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中,应选任具备坚定的政治信念、深厚的理论素养、较高的专业业务水平的人员来承担。组织安全教育工作队伍进行系统的学习培训,增加他们的政治敏锐性,熟练掌握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将现实案例融入到教育工作中,强化教育效果,通过高效出色的安全教育队伍制定不同的安全教育方式,以人为本,正确引导大学生接受安全教育。
大学生安全教育要做到经常进行、经常落实。从维护高校稳定安全的大局出发,坚持开展各种宣传活动、知识讲座,举办丰富的安全教育实践活动,着力推进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当前,大部分高校还未将安全教育纳入正规教育体系,还未进入课堂,势必影响到大学生对安全教育的关注程度,要做到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常规化,就需要考虑使安全教育走进课堂。如前文所言,海南大学的做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四)正确引导,促进校园安全文化的构建
大学生的安全教育能增强大学生安全责任感、安全责任意识、安全防范意识及能力,对破坏高效稳定安全的行为有着很好的制约作用,必须正规化、常态化。这需要高校既充分重视安全教育工作的规范实施,还要利用各种平台,创新模式,引导舆论,在高校营造一个人人都重视、处处能感觉安全存在的大环境,形成和谐的安全文化氛围,教育、引导、培养、塑造大学生的安全人生观,促进健康向上的校园安全文化的构建。
总之,大学生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只有正确把握方向,丰富教育模式和内容,加强队伍建设,才能推进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正规化、常态化,才能构建和谐的校园安全文化。
参考文献:
[1] 胡惠林.中国国家文化安全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3.
[2] 汤继承.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3] 金磊.关于国家大安全观与小康安全建设思路的探讨[J].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3,(6).
(一)安全教育认识存在片面性
当前,各高职院校对学生安全问题都很重视,那么,高职院校怎样才能保证学生安全?安全教育应当处于怎样的地位?在这些问题上存在一些错误认识,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认为高职院校的学生都受了十多年教育,已经是我国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公民,具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安全防护能力,没有必要开展专门的安全教育;二是,认为高职院校加强了安全管理,规范了学生的日常行为,校园及周边的治安环境比较好,安全教育不必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三是,安全教育虽然重要,但专业教育更加重要,高职院校应该把人力、财力投入到专业教学方面,重点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造成了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经费不足,安全教育难以真正落实,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四是,认为高职院校的每门课程都包含一些安全方面的知识,平时的课程学习中学生就能获取大量的安全知识,因此,没有必要浪费大量的人力、财力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以上是对安全教育几种代表性的错误认识,他们完全没有认识到安全教育才是高职院校解决安全问题的根本出路。
(二)安全教育对象存在问题性
新时期高职院校多数大学生是在家长的呵护和学校的监护下顺利走进大学的,没有受过什么挫折,他们思想单纯、社会经验少、安全素质差、个人防范意识较低、经常掉以轻心,易成为受害对象。如个别学生独自到校内外僻静处等不安全场所、随意相信陌生人并跟随其外出,容易发生人身、财产损失。大学生急于了解社会,但善恶识别能力较低,没有充分认识到社会的复杂性,缺乏必备的安全防范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常常疏于防范给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机。如外出旅行时,将行李交给陌生人代为保管;在网吧、游戏厅等不安全场所长时间逗留;随意告诉陌生人自己的真实姓名、地址等。学校开设了《法律基础》课程,但很多大学生却不重视法律知识学习,没有将法律知识转化为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淡薄,不会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例如遇到现金、手机、银行卡等贵重物品被盗或碰到不法分子抢劫、行凶等违法行为时不知如何应对。部分学生受到社会上读书无用论、金钱万能论、违法犯罪等负面因素的影响,缺乏对社会的正确认识,不注重道德修养,造成私欲膨胀,道德沦丧,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如有些学生包庇纵容违法行为,知情不报;有些学生相信出事后可以“私了”,不积极配合调查;还有些学生受到非法侵犯时不会寻求保护等。
(三)安全教育实施缺乏体系性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中明确提出,高等院校应将大学生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程。但实际工作中,高职院校安全教育缺乏专业教师队伍,教育力量单薄,教材不够,活动开展不多,设施过于陈旧,导致安全教育缺乏长效机制,往往是停留在形式上,实效性不高。一是,教育手段陈旧、落后,只停留于传统的说教和宣传,不能吸引学生兴趣,虽然进行了安全教育,但效果不理想;二是,教育内容枯燥、老化,内容选择与编排缺乏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体现不出时代性,影响教育效果;三是,没有把大学生安全教育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一部分,即使搞点安全教育,也只是零敲碎打,导致学生安全教育一直没有形成体系;四是,安全教育没有纳入教学计划,教育时间、内容、教材等缺少统一规划,安全教育在高职院校教学工作中一直没有实现突破性的进展。
二、改进高职院校安全教育的策略
(一)健全领导体制,重视安全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应将安全教育工作纳入校领导的任期目标,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校领导任副组长,学生处、保卫处、教务处、财务处、团委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各院系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教育组织领导机构,负责规划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总体目标和任务,制定相关的工作制度,加强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指导、监督和协调,全面负责学校安全教育工作。要将安全教育列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纳入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作为学校办学水平评估的重要内容,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安全教育干部、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确保安全教育课时满足教学需求、理念符合时代需求、内容贴近学生实际,形成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良好局面。
(二)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安全教育机制
高职院校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健全各类安全教育管理制度,如《学生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和改进安全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学校应根据“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岗位安全责任制度,进一步明确岗位安全职责,层层签订岗位安全责任状,将安全责任落实到岗、到人;要将师生员工履行安全教育管理岗位职责的情况纳入年度考核,作为追究安全责任的依据。学校应从制度上保障各项安全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从思想上促进学生遵纪守法心理的形成,从管理上强化学生安全行为习惯的养成,建立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
(三)提供经费保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做好高职院校的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经费保障是基础,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学校要在重视培养安全教育专职教师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及时抽调安保部门、学生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形成良好的师资队伍梯队;要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政治敏锐性;要加强教师业务培训工作,及时更新知识能力结构,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安全教育研究工作,提高安全教育工作水平;要在职务职称晋升、工资待遇、评先评优等方面给予教师适当的关心,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学校还应加大对安全教育工作的经费投入,及时落实课时、教材、设备、科研及师资培训等经费,确保安全教育工作无后顾之忧。
(四)加强理论研究,优化安全教育内容
高职院校应根据社会形势的变化加强安全教育研究工作,优化安全教育内容,增强安全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一是加强前瞻性研究,对社会形势和学生安全问题进行预测,掌握当前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确保安全教育始终处在主动地位。二是拓展工作思路,根据学校安全教育的长远目标,深入研究安全教育的内容、方法、模式等方面的问题,使安全教育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动安全教育工作的发展。三是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信息安全和心理安全的研究。探索如何预防网络受骗、网络成瘾、网络犯罪等信息安全问题,教育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工具;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和有效干预学生心理危机,保障学生心理健康。
(五)创新教育模式,提高安全教育效果
高职院校安全教育应采用技术先进、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建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以安全技能演练为支撑的“讲训交替、理实结合”的安全教育模式,切实提高安全教育效果。课堂教学主要以知识讲授为主,结合答疑、研讨等方式,具有科学性、思想性、系统性等特点,便于学生系统地掌握安全知识;主题教育活动,如安全主题班会、辩论赛、征文比赛、讲座等,特点是寓教于乐,使安全知识和信息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入学生的脑海;安全技能演练,以课后练习为主,也可组织演练活动,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组织学生练习现场急救、危机处理、消防逃生等安全技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在安全教育的时间安排上,我们可以采用“三三制结构”,即安全教育课堂教学、主题教育活动和安全技能演练各占安全教育的三分之一,这样既有知识讲解、又有技能训练;既有理论学习、又有实践活动,做到了“讲训交替、理实结合”。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组织学生直接参与学校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使学生通过参与安全管理的亲身实践,体验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提高安全防范的责任意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三、结束语
2016中小学安全教育日活动总结一
今年的3月xx日是第十八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今年的主题是我安全,我健康,我快乐。我校紧密围绕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突出安全工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合力,狠抓学生安全防范,提高学生安全自护能力。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接到通知后,我校立即对各班进行了布置,要求各班充分认识中小学安全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将安全教育日活动纳入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为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安全领导小组,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二、认真组织,周密安排
安全教育日活动要由校统一部署,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实施。根据各班实际情况加强对学生进行卫生、饮食、水电、交通、纪律等方面的教育。一定要确保教育到位,防止走过场,走形式。
三、强化监督,狠抓落实
学校把本次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对班级安全工作检查考核的内容,并及时进行督查。学校要对各班级开展安全教育的情况进行严格检查和总结,汲取经验,不断创新,提高教育效果。
四、具体活动,深化教育
1、3月23日利用国旗下讲话,做好安全教育日的宣传、教育和安全教育日启动仪式工作。在国旗下讲话中,给学生们介绍了中小学安全教育日的由来,历年安全教育日的主题,并向学生提出了安全注意事项,收到了很好的安全教育效果。
2、3月23日利用周一班会,开展以我安全,我健康,我快乐等相关主题教育,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
3、3月25日下午,由校长带领全体教师对全校各个区域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大检查,排查安全隐患。对各室设施设备进行一次细致的安全大检查,找出安全隐患,针对校园门、窗、栏杆、教室、锅炉房、操场篮球架、电脑室等可能存在的问题认真排查,做好记录。
4、3月26日,各班出了一期安全教育手抄报,搜集相关安全教育的资料,让学生能够从中引起注意,并获得相关安全知识,加强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与学习,提高认识,共同进步。
5、3月27日发安全教育日致家长一封信,通过一封信的形式让学生家长加入到安全教育日活动中,并使其在安全教育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
6、3月30日在校园内设立安全教育警示牌,并在校门口悬挂了安全教育条幅,在校园内和校园外,粘贴安全教育宣传标语,对同学们进行安全知识宣传。
7、3月30日,我校组织了一次逃生安全演练,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8、发放通知:将于3月31日18:00-18:30在XX卫视《新闻大求真》栏目播出安全教育宣传片。
通过开展安全教育日系列活动,对全体学生进行了安全教育再宣传,再动员,再强调。进一步增强了学校平安校园的创建工作,切实落实各项安全制度和措施,加强校园安全稳定工作,为共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而努力。
XX小学
20xx年3月30日
2016中小学安全教育日活动总结二
20xx年3月30日,是第二十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主题是普及安全知识,确保生命安全。根据上级要求,为进一步推进我校创建平安学校活动,组织开展好全国安全教育日主题教育活动。
通过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自护自救能力,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学校各项安全工作,进一步增强广大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
一、加强领导,牢固树立学校安全工作预防在前,教育先行意识,切实加强安全教育日(周)活动的组织领导,努力将活动落到实处。
二、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通过安全防范训练和安全教育系列活动,不断提高师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组织开展好六个一活动
1.举行一次启动仪式。3月30日,全校组织举行学校安全教育周活动启动仪式。校园通过板报、张贴标语营造良好的宣传教育氛围。倡议学生家长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学生安全教育工作。
2、举行一次安全教育专题报告。重点加强上下学交通安全、预防溺水、饮食卫生安全、消防安全、应对自然灾害、防范校园伤害等知识的教育,真正做到安全知识入脑入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避险能力。
3、出一期安全教育专栏。各班办一期以普及安全知识,提高避险能力为主题(学习宣传安全知识)的黑板报,学校将组织检查评比。
4、举办一次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各班级召开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安全知识教育主题班会。
5、布置一份安全隐患排查作业。各年级组织学生开展学校安全隐患我发现,家庭安全隐患我排查活动,要给学生布置一份安全隐患排查方面的作业,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安全工作与自身息息相关,把安全意识融入到学生思想行动之中,做到安全工作预防在先。
6、组织开展一次以普及安全知识,确保生命安全为主题的应急疏散演练。要做好演练方案,演练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做好演练的组织管理工作,确保演练活动安全、有效。要通过演练使每一名学生都熟记疏散路线,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安全、快速撤离。绘制家庭疏散图。
三、学校结合安全教育日(周)活动,加强自查自纠,再次对学校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预防校园安全事故,做到有检查、有记录、有落实整改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