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交焦虑治疗范文

社交焦虑治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交焦虑治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交焦虑治疗

第1篇:社交焦虑治疗范文

关键词:社交焦虑症;帕罗西汀;临床疗效

社交焦虑症(social anxiety,SAD)是指对任何社交或公共场合而感到强烈的恐惧或忧虑的精神疾病。此类患者在陌生人面前或者在可能被仔细观察的表演场合,有一种持久的恐惧,由于紧张或者害羞而引起的难堪等。据数据的不完全统计[1],社交焦虑症的发病率高达2.6%~6.5%,临床中常利用选择性5- 羟色胺重吸收抑制剂治疗社交焦虑症患者,并取得显著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2年12月~2013年12月以来收治的48例(男29例,女19例)社交焦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符合DSM-IV关于社交焦虑症的诊断标准。年龄21~49岁,平均(35±14)岁,病程0.5~3年,平均(1.75±1.25)年。在2w内均未使用苯二氮卓类、三环类抗抑郁剂及其他SSRI类药物,排除有严重药物依赖者、哺乳期者、妊娠者及躯体疾病者。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口服帕罗西汀,晨起餐后服用,起始剂量10mg/d,2w内可加至20~35mg/d,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酌情加减药物剂量,禁止与其他药物合用,连续用药8w。

1.3疗效评定 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LSAS、HAMA评分,对治疗后2、4、6及8w的LSAS、HAMA评分进行记录,根据两组评分对药物的临床疗效进行判定。分为痊愈、显效、好转及无效。痊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减分率超过75%;显效: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减分率为50%~75%;好转: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减分率为25%~50%;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得到改善甚至加重,减分率小于25%。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调查数据均采用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治疗前后LSAS总分、HAMA总分均采用x±s表示,用t检验,临床疗效率、不良反应率均采用%表示,用χ2检验,当P

2 结果

2.1 48例患者治疗前后的LSAS、HAMA评分情况 48例患者治疗后的LSAS、HAM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其评分越来越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48例患者临床疗效 48例患者中痊愈12例,占25.00%;显效20例,占41.67%;好转13例,占27.08%;无效3例,占6.25%,总有效率93.75%(45/48)。

2.3 48例患者不良反应 48例患者有3例发生不良反应,占6.25%,其中1例表现为头昏、1例为便秘、1例为恶心,检查其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监测无异常。

3 讨论

社交焦虑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的损害社会功能慢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过分害怕在公共场合及他人面前进行社交活动,若暴露在公共场合极易恐惧及害怕等[2]。近几年来,众多医学者纷纷对其进行了相关研究,表明:社交焦虑症是脑的疾病,5-HT、NE等神经质均参与到该病的发病机理。学者袁丽品[3]等选取41例社交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帕罗西汀治疗,临床治愈率为49%,显效率达83%,其不良反应较轻,得出帕罗西汀治疗社交焦虑症具有显著疗效。

帕罗西汀能够选择性的抑制中枢神经元对5-HT的摄取,促进其传递,对毒蕈碱受体具有较小的亲和力,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率、血压等,无明显的抑制作用。在本研究中,48例社交抑郁症患者采用帕罗西汀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3.75%,不良反应率仅仅为6.25%,与相关文献报道相一致[4-5]。

综上所述,社交焦虑症患者采用帕罗西汀治疗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汤瑜,张梓刚,范涛,等.帕罗西汀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症的临床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13):66-67.

[2]张宏耕,张雪花,程明,等.九味镇心颗粒和帕罗西汀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22(12):37-40.

[3]袁丽品,马建军,李学,等.帕罗西汀治疗社交焦虑症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2009,49(1):87-88.

第2篇:社交焦虑治疗范文

**市司法局在法律进社区工作中,坚持创新工作理念,树立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机关的各项职能作用,为社区提供便捷、

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营造了良好的法制氛围和法治环境,促进了全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一、整合资源,创新理念,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

**市辖四区三县,总人口226万人。其中市内所辖四区,共计31个街道,328个社区。随着法律进社区工作的深入开展,工作中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一是缺乏统一领导,形不成合力。法律进社区工作,文明办、综治办、司法局等部门都抓,但主管部门不明确,动作不统一,因而缺乏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形成合力。二是力量分散,形不成规模。在开展法律进社区工作中,司法局主要业务部门都参与,但缺乏统一指挥、统一协调,各干各的,资源没有合理配置,人员没有有效组合,形不成规模,使法律进社区工作针对性不强,时效性不大,法律服务质量不高,居民的法律需求不能方便快捷地得到满足。问题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建立科学的法律进社区运行机制。

为了建立科学的法律进社区运行机制,**市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制定工作方案。制定了《**市“法律进社区”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职责,规定了工作内容,提出了具体要求。使各职能部门在法律进社区中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工作内容中提出了五支队伍进社区,即:法制宣传进社区;律师服务进社区;公证业务进社区;基层法律服务进社区;法律援助进社区。使法律进社区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二)加大领导力度,建立四级组织网络。市司法局成立了法律进社区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自任组长,成员由相关职能处室领导组成。各县区也成立了法律进社区领导小组,由主管副书记或副区长担任组长,宣传部、文明办、司法局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街道建成法律进社区指导委员会;社区建立了法律综合服务站,配备了社区法制办副主任,做到层层有人抓、有人管,使法律进社区在组织上得到了保证。

(三)搞好对接,加强培训。市司法局各个律师事务所同市区各个街道建立了对口单位,将律师、公证员、法律服务人员分到全市的328个社区,分别召开了法律进社区服务人员同社区干部对接大会,建立了工作联系。为提高社区干部对法律进社区工作的认识,市局组织了有关部门领导深入到各个市区,对社区干部进行培训,共培训了600余名社区干部,使社区干部对司法行政职能有了全面了解,激发了他们开展法律进社区工作的积极性。

(四)选派干部蹲点指导。今年初,市司法局从机关干部中抽出能力强、业务精的9名人员,分成四个组到区里蹲点,组长担任街道法制副主任,明确规定了蹲点人员同机关工作脱钩,全部精力投入到法律进社区工作中去,具体负责沟通、组织、协调、指导法律进社区工作。这样,在居民和法律服务人员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起到了宣传员、服务员、信息员的作用。并在业务上具体指导社区干部开展法律进社区工作,使法律进社区工作在各个区有2个以上示范点,以点带面推动工作。

(五)建立严格考核制度。为了确保法律进社区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市司法局、依法治市办公室制定了《**市“法律进社区”工作考核细则》。对法制宣传、律师服务、公证服务、基层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及县区法律进社区工作进行了规范,并以百分制的方式进行考核,从而促进了法律进社区工作健康顺利发展。

二、立足社区,强化管理,夯实法律进社区工作基础

(一)完善制度,规范法律进社区工作。**市先后制定了法制教育制度、义务担任社区法律顾问制度、定期开展法律咨询制度、公证便民制度、矛盾纠纷调处制度、法援培训制度、法援网络制度等。从制度上规范制约各个职能部门及其有关人员,使他们正确处理业务工作同法律进社区工作的关系,从而保证了法律进社区工作人员、时间、内容的落实。

(二)扩大基层民主,依法保障社区自治。长期以来,城市社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行政化管理倾向,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程度不高。随着改革的深化和民民对社区事务的日益关注,建立和完善社区居民自治制度,保证居民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是不断扩大基层民主,巩固基层政权,建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需要。在开展法律进社区工作中,**市注意克服以往工作中单纯强调公民遵纪守法,忽视公民权利;只强调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不注重提高公民法律素质的倾向,注意帮助居民树立自我意识、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了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同时强化社区依法管理,逐步使社区干部从过去“家长式”的管理模式向法制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转变。

(三)不断丰富社区自治内容,规范社区民主形式和程序。普遍建立健全了社区管理规章制度,如《社区自治章程》、《社区管理工作程序》和《社区服务公约》等,使社区法制化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社区低保问题是一个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敏感问题。以前在低保管理方面不够规范,居民有意见。在开展法律进社区工作中,制定了低保发放管理制度,实行了居民代表会、议事协商委员会、社区干部会“三会审核”制度,保证了低保发放的公平、公正、公开,基本上达到了居民满意。同时,通过民情恳谈会、事务协调会、工作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等形式,不断加快了社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进程。

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法律进社区工作领域

(一)把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法律进社区工作的重点

居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往往都是涉及居民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问题。如企业转制、下岗职工再就业、供暖供热、低保发放等。**市将这些问题作为工作重点,运用法律手段,协调各方面关系,解决好各种矛盾,使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二)把促进经济发展作为法律进社区工作的亮点

**经济开发区近年来出现的如出租转让、租赁、占用土地等诸多问题引起了当地农民多次上访、告状,严重影响了地区的经济发展。辽宁绿茵律师事务所同开发区联合开展法律咨询宣传周活动,利用每天晚上时间,向广大居民、农民宣传土地法等法律法规。通过律师耐心的讲解,他们纷纷表示:只要政府补偿,安置合理,符合国家规定,我们保证不闹事、不上访。同时,律师积极向政府建议,使问题得到了合理解决,促进了开发区经济的发展。

(三)把维护社区稳定作为法律进社会工作的落脚点

**是老工业基地,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各种社会矛盾交织在一起。在开展法律进社区工作中,许多社会矛盾和不利于稳定的因素都发生、来源于基层。因此,他们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法律进社区工作的落脚点。市局明确要求,要把法律服务送进社区,把矛盾纠纷化解在社区,把稳定工作做到社区。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地区。建立了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并做到“四个到位”。即:司法人员到位、法制宣传到位、法律服务到位、法律保障到位。从而实现了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经济效果的最佳结合,有力地维护了社区稳定。

四、运用载体,引导群众,营造法律进社区工作氛围

(一)组建社区普法电影放映队。

辽宁绿茵律师事务所购置了全套露天电影放映设备,于2002年6月正式成立了义务普法电影放映队,除放映故事片外,从电影公司自费购进法制教育纪录片给观众放映。同时利用放电影前,开展法律咨询,解答居民提出的法律问题,帮助居民解决涉法事务。在咨询中,有的出租汽车司机提出亟需法律保护。事务所主任林波积极同有关部门联系、协商,终于同**市个体私营运输协会,联合成立了**市个体私营运输业协会会员法律维权中心,依法维护运输业业主的权益。同时明确提出,运输业主在正常经营中所发生的各类行政案件、交通肇事案件、民事赔偿案件及相关的刑事案件,维权中心律师减免费用受理。一年来共为运输业主减免费案件5起,使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保护。辽宁绿茵律师所义务放映队共放映电影270余场,现场向公民义务解答法律咨询1万余人(次),受理各种案件20件。

(二)建立热线服务渠道。

市局在市区示范点建立了法律进社区公示板,将法律进社区的内容、职责向社区居民公示。公证处为全市328个社区制作了公证服务进社区宣传板,各个社区法律服务人员都制作了“便民卡”发放到居民手中,有了问题打个电话就能及时联系到律师和公证人员。同时,市公证处、法援中心、各律师事务所都开办了热线电话,以满足社区居民的法律需求,使许多法律问题不出社区就能得到解决。

(三)建立法律志愿者服务队。

针对力量不足问题,**市把一些退下来的“老法官、老公安、老政法”组织起来,成立了法律志愿者队伍,负责社区日常的法律咨询、法律服务、人民调解、治安防范等法律事务。新抚区南台社区法律志愿者服务队,由原市法院院长张明学同志负责,他们针对本社区有关遗产、继承、动迁纠纷、老年人再婚等问题开展法律服务。目前,全市有80%的社区成立了法律志愿者队伍,为广大居民及时提供法律服务,是法律进社区工作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第3篇:社交焦虑治疗范文

【关键词】九味镇心颗粒;舍曲林;疗效;HAMD;SAS,TESS。

【Abstract】Objective In order to compare the treatment results between nine taste heart particles and the Sertraline easing extensive panic disorder. Methods Collecting 68 patients in this hospital with extensive panic disorder,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ne group was given nine taste heart particles and the other was given the,SertralineThey both wrote the Hamilton anxiety scale, anxiety from rating scale and the side effects scale of change, and then compare the two groups mark.at the same time, we also compared routine blood, the liver result and electrocardiogram after eight weeks since taking medicine.Results It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effect,The side effects les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especially in gastrointestinal side effects aspects; such as the electrocardiogram and the others laboratory results have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Conclusion These two drugs can be used in clinical, nine taste heart particles has less side effects than the latter,it has certain advantages.

【Key words】 nine taste heart particles;Sertraline;effect;HAMD; SAS,TESS.

【中图分类号】R749.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1-1892-02

广泛性焦虑障碍是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出现的以焦虑、烦躁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同时伴有明显的躯体症状如出汗、心悸、呼吸急促、尿频、运动不安等。我国焦虑症发病率约7‰,多在青年和中年期发病,女性多与男性。本研究将九味镇心颗粒和舍曲林两种缓解焦虑的药物做对照分析,报告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就诊于我院精神科的焦虑障碍患者共68例,男性32例,女性36例,年龄18~52岁,平均年龄为(34.4±4.9)岁,病程平均为(2.3±1.5)年。所有患者根据随机的原则分别纳入实验组及对照组治疗。九味镇心颗粒治疗者为实验组,共34例,舍曲林治疗者为对照组,共34例。

1.2 研究材料

汉密顿焦虑量表(HAMD)主要包括14个项目,采用五级评分法。各级的标准为:无症状;轻;中等;重;极重。评定标准:总分:能较好的反映病情严重程度。总分超过29分,为严重焦虑;超过21分,有明显焦虑;超过14分,肯定有焦虑,超过7分可能有焦虑;小于6分,没有焦虑症状。

焦虑自评量表(SAS),让患者根据近一周的情况进行自我评定供医师参考。

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分1分提示有不适,可予观察不需处理;评分>2分即可确定此条目有不良反应,且需处理。

1.3 研究方法

1.3.1 入组标准

诊断依据:①符合ICD-10中广泛性焦虑障碍之诊断标准,②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14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50分,③排除抑郁症、强迫症、躯体疾病(脑血管、心血管等)所致焦虑。

1.3.2 具体方法

根据随机分组,分别给患者口服九味镇心颗粒和舍曲林。九味镇心颗粒服法:每日3次, 早、中、晚各服1袋(6g), 温开水冲服;舍曲林服法:50mg/日,早餐后顿服。于治疗0周、1周、2周、4周、8周后,分别重新评定汉密顿焦虑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副反应量表,并于治疗0周、4周、8周时测定心电图、肝功能和血常规,比较数值的变化。

1.4. 疗效判断 痊愈:焦虑症状消失,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降至8分以下;显效:焦虑症状明显减轻,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较前减少50%以上;有效: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降至25%~50%.无效:精神症状无明显改善,评分较前减少不足25%,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完成,所有数据均采用卡方±标准差完成,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后进行性别和年龄及病程的比较,两组间在性别、年龄、病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患者观察指标的比较

两组患者分别口服九味镇心颗粒和舍曲林,按设计进行汉密顿焦虑量表等评定,据记录的分值,进行统计分析。从表1得知,两组在治疗后评分均有明显下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周观察结束时实验组痊愈9例,显效16例,好转7例,无效2例;对照组患者痊愈7例,显效17例,好转9例,无效1例,两组间疗效相近,无显著性差。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较入组时有不同程度下降,也提示治疗有效,但个别患者分值下降不明显,可能与患者本人期望值较高有关。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0周、1周、2周、4周及8周的不良反应如表2所示,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行心电图检查,无一例出现心律失常、T波改变、Q-T间期延长等情况;血常规检查基本正常;肝功能异常者2例。实验组主要出现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如恶心、胃部不适,其中恶心4例,呕吐2例;对照组主要出现的不良反应也为胃肠道反应,如恶心、欲呕,食欲减退,头晕等,其中恶心6例,反胃5例,食欲减退2例,头晕1例,口干1例,肝功能异常者2例。

3 讨论

焦虑本是一种保护性反应,但当焦虑的严重程度和客观事件与处境明显不符,或者持续时间过长,就变成了病理性焦虑,称为焦虑症状。随着生活节奏的增快,生活压力的增大,焦虑障碍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已成为精神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有研究报道这类疾病成为了21世纪人类的第二大杀手[1],发病率达到了2%以上[2],且中青年人的发病率明显高于老年人[3],可能与本年龄段社会的压力、学习的压力较大有关。焦虑障碍的病因目前还不太清楚,研究证实该疾病与遗传因素、个人素质、应激因素、精神压力等密切相关[4],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将导致人体内分泌及神经系统发生紊乱,神经递质失衡,从而出现焦虑等症状。焦虑症状产生的生物学基础,主要涉及到5-HT(5-羟色胺),NE(去甲肾上腺素)等多种神经递质的失衡,抗焦虑药可使这些神经递质的释放趋于平衡,从而减轻焦虑症状[5]。如动物实验发现九味镇心颗粒能降低大鼠脑组织中的DA和NE含量,使大鼠的自主活动减少,可以使戊巴比妥钠导致的睡眠时间增加而产生一系列抗焦虑、抗应激、调节植物神经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对5-HT含量无明显影响[6]。舍曲林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阻断了突触间隙5-HT的再摄取,使其与受体的亲和性降低,去甲肾上腺素受体下调而发挥抗焦虑作用[7]。

在我们研究中发现,九味镇心颗粒和舍曲林均有较好的缓解焦虑的疗效。通过HAMD分值变化我们发现,两种药物疗效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两药物在缓解焦虑、调节应激方面均有良好的作用,而且对心电图、血常规、肝功能等无明显影响,安全性高,尤其是九味镇心颗粒更有不良反应少,患者更容易接受的临床优势。因此,我们认为九味镇心颗粒系古方今用的纯中药制剂在治疗焦虑障碍方面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曾志强李顺兰. 文拉法辛、舍曲林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比较[J].药物与临床,2011,49(13):41-42.

[2] 胡俊,吴军,林志坚,等.九味镇心颗粒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四期临床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0,27(7),628-629.

[3] 黄淑贞,芦苓, 翟屹民,等.九味虑平颗粒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5,5 (2) :113-115.

[4] 谢相智,冯玮.养血安神、活血化瘀法与舍曲林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比较[J]. 中国民间疗法,2011,19(5):52-53.

[5] 羊健蓉. 帕罗西汀与舍曲林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对比[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8(2):141-142.

[6] 王媛,肖泽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多态性与广泛性焦虑症、强迫症的关联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9,8(10):623-626.

第4篇:社交焦虑治疗范文

关键词 青少年 人际关系 社交焦虑障碍

中图分类号:R749.72 文献标识码:A

1研究背景及概念界定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众所周知,人际关系在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社交焦虑障碍又是青少年时期最常见的焦虑障碍,并已成为继抑郁症、酒精依赖之后的第三大精神疾病。保守估计,10个人中就有1人或多或少遭遇过社交障碍困扰。因此,对于青少年社交焦虑障碍我们更应该予以关注和重视。

1.2 概念界定

社交焦虑障碍,是对暴露在陌生人面前或可能被别人注视个或多个社交场合产生持续、显著的畏惧,并且严重地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美国心理学教授艾瑞克逊认为,在青年期,发展关键是自我统合,容易出现的心理危机是角色混乱。青少年处于从儿童到成人的转变时期,尚未发展出固定的性格和身份定位,加上青春期带来的身体及交友模式的变化等,使青少年开始积极地寻求精神层面的自我,寻求与家庭的独立,但同时又在很多方面依赖父母的矛盾时刻。同时,同伴关系开始成为青少年最为看重的人际关系,如何处理同伴冲突和压力、如何处理异性关系成为他们生活的关注点。

研究表明,患社交焦虑障碍者有对社交行为能力差的害怕,增加了焦虑感,比如说“我肯定会做不下去”“我肯定不行”等, 及他人的负性评价,包括“他们会不相信我”和不能控制的焦虑“我会一直发抖”等。因此,社交焦虑患者进入社交场合,如参加聚会,在公共场合讲话,与陌生人对视等时总是希望负性期待不要发生,并对此保持警惕,出现脸红、出汗、浑身不自在,甚至会并发抑郁、惊恐等其它精神障碍。

2成因探讨

2.1 社会人口学因素

在性别方面,普遍认为,女性由于社会期望与男性不同,更易形成社交焦虑障碍。在受教育程度和职业方面,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低的个体比受教育程度高的个体更容易患焦虑症。在经济状况方面,家庭经济不佳的个体更易形成社交焦虑障碍。

2.2 环境因素

父母的教养方式和家庭环境对社交焦虑障碍的产生有很大的影响作用。父母的教养特点不论拒绝或过度保护都与社交焦虑障碍的成因相关。孩子从幼年起就不断遭受各种不良精神刺激的侵袭,或经常受到家庭成员的惊吓,甚至打骂,都会严重阻碍儿童对正常社会交往的学习,破坏孩子的适应能力,使孩子逐渐形成自卑、敏感、逃避的性格特点。这种性格特点很容易导致社交挫折,而社交挫折又进一步加重了逃避行为,最终形成社交敏感或社交焦虑症状。

同时,负性生活事件如围生期及儿童早期母亲的紧张性生活刺激,包括母亲产前压力过大、经济困难、离婚、儿童疾病等,能显著地预测儿童青春期的焦虑障碍。儿童中期同伴侵害中的关系侵害与身体侵害也与社交焦虑的发生显著正相关。

2.3 应对方式

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分离程度对社交焦虑有重要影响,外显自尊对社交焦虑有缓冲作用。同时,当个体的内隐自尊高于外显自尊水平时,也可能会出现社交焦虑。

一项长期追踪研究发现,性格内向孩子更容易患分离焦虑,比例为9.1%,外向的孩子为5.3%。同时,据研究,社交焦虑的儿童对社交情境的负性评价非常普遍。

3社交焦虑障碍的预防及干预方法

3.1 社交焦虑障碍的预防

3.1.1 转变传统的家庭教养方式

社交恐惧症的形成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很大。为预防社交焦虑症的发生,使子女心理健康的发展,应重视父母对子女早期的家庭教养方式,因此预防社交焦虑障碍要从改善家庭教养开始。国外曾有人这样表达社交恐怖症的发展历程:社交焦虑由「习得性焦虑、遗传因素、父母的过度保护-儿时缺乏适应能力的锻炼+「父母的排斥或批评、令人难堪或耻辱的特殊经历-预期性的焦虑得出。

3.1.2 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要提高学生兴趣,活跃学生身心,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就要开展各种文化、艺术、体育等团体活动,使学生陶冶情操,使师生融洽关系,改善学生心理环境。同时,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和立场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注重学生差异地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3.1.3 重视培养儿童的社会交往

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都应加入组织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实践活动中,比如说创设有利于儿童与人交往的儿童乐园等,使广大儿童特别是独生儿童,在同小伙伴们的各种交往和游戏活动中,逐渐增强辨别、理解他人的情感,产生移情的能力,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和解决同伴间的矛盾、冲突的能力,增强儿童的“群体性”功能。

3.2 社交焦虑障碍的干预方法

对于社交焦虑障碍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及社交技能训练。

3.2.1 认知行为治疗(CBT)

认知行为治疗(CBT)是治疗社交焦虑障碍的有效心理治疗方法。其获得疗效的关键因素在于让社交焦虑障碍患者暴露于其所惧怕的环境中,通过适应、重复暴露躯体症状使患者逐渐适应环境,当他在现实中再遇此情景时,也能减轻焦虑程度。因此,CBT 包括提供信息、认知重建、逐步暴露或联合使用。

提供信息主要是帮助患者了解后续治疗干预的作用,使患者在合作治疗中发挥积极的参与作用,也就是使患者对自身的焦虑经历有一个概念性的了解。

在让患者学会识别在社交场合中的歪曲的认知和思维上的逻辑缺陷之后,思维自我监测在焦虑发作前、发作时及发作后的认知。这种认知重建提供了一种克服和减少负性期待和自我挫败的夸大性认知的手段。

接着,让患者进入小组实践, 逐步暴露。暴露干预的内容是帮助患者进入社交场合并通过恰当的行为和坚持呆在社交场合使害怕消除。

暴露疗法通过适应来达到治疗效果,让患者适应当前的情境,例如让患者在商店里试穿件衣服,然后一件也不买,在熙攘的街道上问路,在餐厅里要一杯桔子汁等。通过重复暴露, 病人学会了不管主观上的焦虑而去努力接近客观行为的目标。随着后续的暴露时信心的增加, 对负性期待和焦虑的激活也越来越小。成功的暴露可以产生良性的记忆并使患者在未来的人际交往中有恰当的期待。

反过来,认知重建也可以通过帮助患者更好地指导其注意力和认知能力使之用于关注相关的各种线索或暗示而不是关注于焦虑想法来增加暴露的疗效。

3.2.2 社交技能训练

社交技能训练是为了培养社交焦虑患者所缺乏的相应的社交技能,包括治疗师的指导、示范,其重点在纠正社交行为的语言和非语言缺陷。

社交技能训练主要包括非语言技巧训练及语言技巧训练。非语言技巧训练主要是改善目光接触,提高音量等。语言技巧训练主要是要求障碍者积极倾听,学会如何开始、继续和结束谈话,在谈话中学会提出并接受批评,适当表达感情和观点等。同时在恰当的时候,扩展为难度更大的技巧,包括模仿、行为演练、反馈和角色扮演。

实验证明,认知行为治疗和社交技能训练虽起效较晚,但疗效持久。认知行为治疗和社交技能训练,都有对社交情景的暴露和脱敏,认知行为治疗重于纠正错误认知,社交技能训练重于利用社会技能训练应付焦虑情境。两者如能配套进行,方可取得最好的疗效。同时要我们也要对青少年社交焦虑障碍提前做好预防工作,拒绝冷漠,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青少年的社交焦虑障碍问题。

4 案例分析

4.1案例

一位来访的2011级大三学生学生,身体健康。小学的时候曾受过3 次被人误会、冤枉的委屈,从此,性格敏感、自闭,消极。其家教严格,家长一心想他考出好成绩,不太愿意其和身边的同学尤有过多交往。2013年5月初和寝室同学发生争执,从此和寝室同学相处时便感到浑身不自在,甚至出现恐惧情绪,甚至一见到寝室同学就肌肉发紧,心跳加速,呼吸困难。为了缓解压力,他尽量避开寝室同学,只有到寝室熄灯的时候才回去。其在意身边人的眼光,总觉得身边的人都不喜欢他,也害怕班级其他同学知道自己与寝室同学关系不好,害怕一个人的时候遇见同学,因为那样会让他不知所措,紧张,甚至恐惧。若单独遇见同学,则还会在和同学分开之后长时间处于极度焦虑、恐惧之中,学习和睡眠无法正常进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来访者的问题困扰时间达7个月之久,但他能清楚自己的反应是不正常的。2013年12月初到心理咨询中心求助。

4.2治疗步骤

(1)首先确定来访者确实具有心理问题,并对心理问题进行分类。来访者“见到寝室同学时肌肉发紧,心跳加速,呼吸困难”属于心理问题躯体症状,尤其是来访者出现此障碍的时间长达7个月,干扰到了自己的正常工作和学习,但来访者清楚自己的反应是不正常的,排除精神疾病的可能性,因此判断来访者的心理疾病是社交焦虑障碍。

(2)针对来访者心理疾病着手进行治疗。首先,重建来访者的认知,让来访者明白行为的改变要通过认知结构的改变来实现,因为认知结构掌握着思维的各个要素,而思维则又监控着认知。让来访者认识到,她的问题是一系列过敏的条件性情绪反应,自己和同学相处时的恐惧,总是担心班级其他同学知道自己与寝室同学关系不好等,这些都是属于自己认识上出现了偏差。

(3)干预条件性情绪。根据条件性情绪干预法原理,采用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对来访者进行脱敏,使其在紧张的情绪中学会获得轻松、宁静、舒适等积极的心理状态,比如说让来访者首先想象和同学接触的场景,当来访者出现紧张、心跳加速的情况时,再让来访者想象美好的风景, 建立积极情绪,塑造积极情感,从而迅速减弱以至于消除来访者焦虑、恐惧的条件性情绪,于此同时快速呈现和同学正常交往的暗示性引导语,建立积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应,促进认知、情绪以及行为改变,以致消除症状,完成脱敏。

(4)布置作业。在平日的自我练习中,要求来访者记录和同学相处时自己的表现,并体验当时的情绪,出现积极情绪时,给予自己积极的肯定;出现负性情绪时,及时用深呼吸、简单肌肉绷紧放松调节情绪。每晚坚持做深呼吸和体育锻炼,以保证良好的情绪,同时每天都要复习咨询笔记,巩固调整好的正确认知,产生意向上的适应并扩展到现实行为中。

参考文献

[1] 曹羌琴.青少年依恋、应对方式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

[2] 陈霞,马妹娟,戴关林.农村中学生社交焦虑、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

[3] 李桂云,林芝.心理疏导治疗社交只障碍[J].华中医学杂志,1999,23(4).

[4] 李霞.青少年儿童社交焦虑障碍成因的研究进展[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10).

[5] 王凯.苏林雁.7-10岁儿童焦虑障碍的调查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2(13).

第5篇:社交焦虑治疗范文

关键词:社交恐惧症;舒必利;文拉法辛;安全性社交恐惧症也叫社交焦虑症,是常见的恐怖症,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增加,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越来越多,这种疾病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加强对社交恐惧症治疗研究,对于提升患者生存质量有积极意义。为分析文拉法辛联合小剂量舒必利治疗社交恐惧症的安全性,本次研究选取2011年5月~2013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社交恐惧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临床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5月~2013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社交恐惧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研究患者均经过临床确诊,临床汉密尔顿量表(HAMD)评分均≤14分,临床总体印象严重程度(CG1-SI)评分≥3分,排除严重抑郁、癫痫病、精神病、药物依赖、治疗前一周服用其他药物者。8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5例,年龄19~56岁,平均年龄(31.7±4.4)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在临床基本资料对比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均口服给药。对照组应用文拉法辛(成都康弘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80051)进行治疗,剂量25/1次/d,治疗10d内逐步增加至75~150/1次/d。

研究组应用文拉法辛(同上)+小剂量舒必利(常州康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2166)进行治疗,前者剂量25/1次/d,后者剂量100/1次/d,治疗10d内分别增加至50/1次/d、200~300/1次/d。对比治疗前、治疗后(6、12w)两组患者HAMD评分、CG1-SI评分,并应用社交焦虑回避量表(SAD)评定患者焦虑缓解情况。

1.3统计分析对临床所取得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均数标准差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CG1-SI评分对比见表1,SAD评分对比见表2。HAMD评分、CG1-SI评分对比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组内比较显示第6、12w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084,t=18.117,P<0.05;t=9.139,t=11.528,P<0.05),但是研究组改善效果更好(t=6.115,t=5.926,P<0.05)。

SAD评分对比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组内比较显示第6、12w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019,t=7.568,P<0.05;t=3.006,t=3.952,P<0.05),但是研究组改善效果更好(t=3.669,t=5.018,P<0.05)。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主要以头晕、轻度胃肠道反应为主,对照组26例,比例65%,研究组8例,比例20%,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社交恐惧症作为慢性疾病,病程长、治愈难、自我缓解可能性小,对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功能有严重损害作用[1]。苯甲酰胺类药物应用于临床抗焦虑、抑郁治疗由来已久,通过对神经中枢多巴胺系统选择性阻断发挥作用缓解患者焦虑症状,目前也应用于社交恐惧症的治疗。文拉法辛通过对中枢去甲肾上腺素(NE)和5-HT系统的选择性阻滞达到抗焦虑与抗抑郁作用;舒必利对多巴胺D2受体有选择性阻断作用,且对多巴胺(DA)能神经元有抑制作用,两种药物联用可增强三系统的协同作用,从而增强疗效,本次研究中联用治疗在改善HAMD评分、CG1-SI评分、SAD评分方面效果显著[2]。在不良反应方面,舒必利大剂量会引发恶心、食欲减退、心律失常等,所以选用小剂量安全有效,副作用轻微。本次治疗中两组患者副作用主要以头晕和轻度胃肠道反应为主,证实治疗应用安全可靠[2]。

综上所述,文拉法辛联合小剂量舒必利治疗社交恐惧症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第6篇:社交焦虑治疗范文

关键词:社交恐怖症 森田疗法 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示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8)4-0061-03

恐怖症是患者对某些特定的对象产生强烈和不必要的恐惧,伴有回避行为,患者明知其反应不合理,却难以控制而反复出现,严重响了正常的工作和学习。社交恐怖症是恐怖症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主要表现为在大庭广众面前害怕被别人注视,害怕会当众出丑,因此当着他人的面不敢讲话、不敢写字、不敢进食,甚至不敢入厕,严重者可出现面红耳赤、出汗、心跳、心慌、震颤、呕吐、眩晕等。如果病情严重,患者可因恐怖而回避朋友,与社会隔绝而仅与家人保持接触,甚至失去工作能力。本文结合社交恐怖症的特点,用森田疗法的治疗原理,顺应自然,应用一种建设性的精神活力[1],把注意点从自身引向外界,以消除患者的自身过分关注的一种治疗方法。为了解森田疗法对社交恐怖症的治疗效果,对门诊收治的39例社交恐怖患者采用森田疗法治疗的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39例社交恐怖症患者均为诊断病例,男性13人,女性26人,性别比1:2,平均年龄(32+7)岁。均符合CCMD-3的诊断标准[2]。

1.2 方法

按39例患者就诊的顺序,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与森田治疗组。

对照组 给予抗焦虑药氯硝安定2 mg,一日三次。

森田治疗组 应用森田疗法,每疗程共分三期,每期15天,第一期实施家庭作业和每周一次的学习及理解森田理论,交谈病情及写日记,医生批改指导治疗,第二期轻作业期,除交谈病情外,安排每天做30min左右的活动、唱歌、拉橡皮筋、做家务事和人际交往活动等,第三期重作业期,基本任务与第二期大致相同,增加日活动强度,时间30min至1h,打球、跑步或者做家务、唱歌、听音乐等。

1.3 SCL-90、SAS与SDS量表

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评[3],其9个因子分主要用来衡量两组社交恐怖症病人的自觉症状及严重程度。SAS与SDS量表[4]对森田治疗组治疗前后进行测评。

1.4 疗效评定

按3级评定方法进行评定。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评定

2.2 SCL-90测评结果

SCL-90各因子分比较,森田治疗组各项因子分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

3 讨论

森田疗法(Morita therapy)由日本慈惠医科大学森田正马教授于1920年创立,是一种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治疗神经质特点的各种精神障碍。几十年来,经森田的后继者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已成为一种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并被国际公认的、一种有效实用的心理疗法。

对39例社交恐怖症两组治疗的比较,通过统计学处理(χ2=3.923,P=0.025),说明森田治疗组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从两组治疗前后SCL-90评分结果,提示森田治疗组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尤其是抑郁、焦虑和恐惧因子(P=0.0056,P=0.0081,P=0.0092,);用SAS与SDS量表森田治疗前后的比较差异显著,森田疗法对社交恐怖症患者有效,说明该病是森田疗法的适应证。

社交恐怖症患者本身就存在着社交恐惧的杂念,越强迫自己在公共场所不害怕,大脑就越兴奋,胆怯体验就越加重,这就是森田理论所提到的拮抗作用,是造成患者长期社交恐怖症治疗不愈的主要原因[5]。采取3期循序渐进的治疗方法,让患者理解症状的实质,不要为此担心、焦虑,也不必急于克服,要以正常工作为目的去活动,要让患者明白,情绪及症状,用意志的力量,“听其自然”,医生在每次治疗中,坚持不问症状,不问过去,只讲今天如何,应该做哪些事情。当患者恐惧症状有波动时,让他面对现实,顺其自然接受它,不要惊慌和紧张,了解这是治疗过程中的常见现象,不必担心,以避免产生预期性焦虑,加重其恐惧体验。有疑问的患者,医生耐心解答,不能过于简单急躁,否则会降低患者对治疗医生的信任感,造成治疗的抵抗性而使治疗中断或失败。

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近期每个人的工作目标和工作的重点和原则,鼓励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使生活外向化,逐渐养成顺应个性顺应现实的态度,从自我中心的防卫状态中解脱出来,把困于患者自身的精神力量,改变方向使之朝向外界,使患者摆脱精神内部冲突。从森田理论的角度采取社交干预法,即在公共场所让其讲话,当有害怕时,让他产生“顿悟”,后主动的顺其自然的态度对外社交活动,使其在症状不知不觉消失的过程中恢复自信,要求对社交中“胆怯”这一既定事实原原本本地接受下来,明白这是常人均有的正常心理,明白对于症状越是想摆脱则越被其纠缠的道理,并针对他们工作岗位和个性心理进行系列辅导,如与人交往羞怯,会给人留下诚实、可靠的好印象;自卑感源于自我要求高,强调顺其自然的态度,为所当为的行为是治疗的关键;并要求对自己认知行为过程作笔记,以便于随时掌握其心理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指导[6]。主要表现就是对森田疗法的信任感,阻抗是妨碍心理咨询顺利进行的重要现象,把这种信息反馈给患者,反馈时,诚恳地从帮助患者的角度出发,并以共同探讨问题的态度提出的阻抗,解释森田疗法对东方人的有效率是很高的,平时多注意对此疗法感悟,并应多阅读有关此疗法的书籍。通过不断的学习,患者对森田疗法的认识进步明显,对森田理论进行全面理解和体会,改变了不良的认知模式,不仅消除了症状,人生观也得到陶冶,个性更趋成熟,更增强了心理应激素质,工作和生活有了计划性和目的性,能较主动的适应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如自然主动与同学进行交往,原先伴有的心跳,脸红的情况也逐步减轻直至消失。主动开始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而对个别治疗效果有复发和无效者,可能是对医生的依赖性大,对森田疗法理论理解不够,有待于今后在工作中更深入研究,提高对社交恐怖症的治疗效果。

采用森田疗法治疗社交恐怖症,就是让患者重视现实生活,通过实际生活获得健康的体验[7],启发患者从现在开始,像健康人一样生活,以获得正常的社交,同时让患者领悟情绪和生理功能不可能由自己的力量所左右,而行动可由自己的意志支配,即通过行动改变患者的社交恐怖症,最终促使患者从社交的恐怖中解脱出来,像健康人一样快乐生活。

参考文献

[1] 森田正马,主编.神经症的实质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8~10.

[2]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2001.118~119.

[3] 张瑶,主编,SCL-90症状自评量表使用指导[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 4.

[4] 马存根,主编.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5~117.

[5] 赵向智,贾福军,宋景贵,主编.睡眠神经病[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1997.29~32.

第7篇:社交焦虑治疗范文

社交恐惧症的24个表现

1 、完全不喜欢接电话,手机响了假装没接到。

2 、硬要跟不熟的人聊天,就会非常焦灼。

3 、不想成为任何场合的焦点,希望自己没有存在感。

4 、去任何社交场合,都希望有熟悉的人陪在身边。

5 、跟熟悉的朋友一起玩,突然来了一个陌生人,我们就会很拘谨。

6 、很害怕陌生人来搭讪,会无所适从。

7 、遇到发传单的人,避免跟对方眼神接触。

8 、必须要说话的场合,准备好了,结果到现场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9 、迫不得已要在大庭广众下说话,要提前焦虑很久。

10 、打电话或者视频的时候,突然让我们跟不熟的人聊天。

11 、“你还记得我吗?”这句话真的好可怕。

12 、家里来了不熟的人,需要自己去接待,全面崩溃。

13 、过年的时候,爸妈总是拖着我们去见他们的朋友。

14 、饭局上要敬酒,简直尴尬到爆炸。

15 、过生日,别人唱生日歌的时候,很尴尬,因为大家都在关注我。

16 、旁边有个话痨,就会很安心。

17 、超级羡慕那些会说话、擅长社交的人。

18 、逛街的时候,只要导购员过来搭话,就会想马上出去。

19 、害怕别人临时约自己,因为要马上给答复,来不及想理由拒绝。

20 、在朋友圈只点赞,不留言,怕一旦留言,就要聊起来。

21 、打电话的时候,如果对方不主动结束谈话,就只能硬着头皮继续。

22 、被领导强行派去陪客户吃饭,有种被逼良为的感觉。

23 、喜欢熟悉的环境,特别想回家,一到家就会特别放松。

24 、有时候跟朋友合租,要是室友带了朋友回来,我们就会躲在房间里。

社恐的表现

1、社交恐惧症的表现主要包括手心出汗、面部发红、心情紧张、心跳加速、尿频、恐惧、尴尬以及说话口吃等症状,严重的患者还会伴有颤抖以及呼吸困难的症状。由于个人的心理状态不同,社交恐惧症的表现也会存在一定差异,有的人在公共场合不能够很放松的打个人电话,而有的人则表现不能在有人注视的情况下工作,有的人群在做自我介绍的时候会出现脸红。以上这三种情况是比较常见的社交恐惧症的代表行为。

2、外交恐惧症比较严重的,可以到专业的医院精神科做相应的面诊,通过做心理辅导来帮助缓解。因为社交恐惧症会影响到个人的发展,不管是对于上学期的孩子,还是已经成年参加工作的社会人士都会造成一定影响,可能会给人一种特别不安全的感觉,也会直接影响到个人的整体形象。另外还会影响到正常的交友,因为社交恐惧症的人在和别人交流的过程当中,会导致交流的场面变得比较的尴尬、窘迫,会导致很多方面受到影响。

社交恐惧症一般治疗

社交恐惧症西医治疗

1、心理治疗

1)、行为疗法是治疗恐惧症的首选方法。系统脱敏疗法、暴露冲击疗法对社交恐惧症效果良好。基本原则一是消除恐惧对象与焦虑恐惧反应的条件性联系;二是对抗回避反应。许多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已经学会如何回避令他们产生恐惧的对象和场景而不影响自己的日常社会功能 。

2)、系统脱敏治疗应用较多,它可以分为实景脱敏和想象脱敏。第一个阶段,是进行放松训练。第二个阶段,请患者按引起恐惧反应的严重程度,依次列出相关诱发社交恐惧的情境的清单,然后从引起最弱的恐惧反应的情境开始,逐一让病人身处其中,或由其想象身处这些情境之中。每一步骤做到病人适应,感到彻底放松为止,然后再接着做下一个较令人紧张的情境,直至最强程度的情境也不引起恐惧为止。

2、药物治疗

药物不能单纯的消除患者的恐惧情绪,但可用苯二氮卓药物和普萘洛尔等药物可以缓解恐惧带来的躯体焦虑反应,降低植物神经反应。SSRI类如帕罗西汀、舍曲林等治疗社交焦虑障碍有效,三环类抗抑郁剂米帕明和氯米帕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吗氯贝胺对恐惧症也有疗效,但药物的不良反应限制了应用。

3、其它治疗

松弛疗法、冥想、气功等对患者也有帮助。

社交恐惧症中医治疗

中医把恐惧症谓之:“恐证”。中医认为恐惧症多因七情所伤,损及肝肾心胆所致。恐惧症以虚证居多,乃精血不足之症,非阳气有余之候。主要病变部位在肝、肾、心、胆。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脾肾阳虚型:

症见精神萎靡,情结低沉,嗜卧少动,心烦惊恐,心悸失眠,面色晃白,阳痿遗精,妇女滞下清稀,舌质胖或边有齿痕,苔白,脉沉细。

治则:温肾暖脾。

穴用:肾俞、命门、关元、脾俞、太溪、三阴交。

药用:炮附子、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牡丹皮、泽泻、人参、炮姜、炙甘草等。

2、肾精不足型:

症见腰膝酸软,精神不振,心慌善恐,遗精益汗,失眠虚烦,面部烘热,舌红少苔,脉细驹。

治则:补肾益精,滋阴降火 。

第8篇:社交焦虑治疗范文

关键词 青少年;羞怯;音乐治疗;认知行为疗法

分类号 B844

DOI: 10.16842/ki.issn2095-5588.2016.11.004

1 问题提出

羞怯是人际情境下的一种常见现象。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羞怯个体通常会表现出如脸红、出汗等一系列的身体症状,以及紧张、焦虑等情绪状态,同时由于过度关注自我表现和他人评价,导致羞怯个体无法恰当自如地表达自己,因此往往会逃避社交情境(克罗泽,2004)。尽管有研究者提出“积极羞怯”的概念,认为羞怯有一些积极的作用,但更多的研究者认为,羞怯给个体发展带来的影响是消极的,一般羞怯个体的社交范围狭窄、朋友较少(蔡政玲,2001;李菲菲,罗青,周宗奎,孙晓军,魏华,2012),缺乏必要的社会支持,时常感觉到寂寞孤单(Ashe & Mccutcheon,2001)。此外,有研究者还提出,羞怯很可能是社交焦虑在初期阶段的表现,若羞怯问题一直得不到缓解,则有很大可能发展成社交焦虑障碍(金一波,李娇,张锋,2014)。尤其对于青少年而言,本来就处在自我意识高涨,极度关注自我形象的阶段,如果他们一直遭受羞怯带来的困扰,就可能会更加回避人际交往,刻意躲避公众场合的自我表露,逐渐自我封闭,对他们一生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高峰强,宫瑞莹,祁冬燕,王鹏,2011;韩磊,窦菲菲,朱帅帅,薛雯雯,高峰强,2016)。基于此,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重视如何通过干预减少个体的羞怯行为以消除羞怯带来的不良影响。

相关研究表明,团体心理干预在解决羞怯、社交焦虑等方面有良好效果,其中认知行为疗法的应用范围最为广泛,产生的效果也颇为显著(Schneier,2006;李荣刚,2009)。近年来,表达性艺术治疗逐渐受到关注和认可,音乐治疗作为其中的代表性方法之一,在调节心理状态、缓解情绪障碍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Kain,Caldwellandrews,Krivutza, Weinberg,Gaal, & Wang, & Mayes, 2004)。所谓音乐治疗,就是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以音乐为媒介,运用音乐特有的生理、心理效应,通过各种专门设计的音乐行为、音乐经历及音乐体验,达到消除心理障碍、恢复或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邵丽,王庭槐,2009)。有研究者提出,音乐治疗尤其适用于语言表达或人际交往技能不足的个体,也适合于人际敏感性较高的青少年群体(孙琳,钟佼妤,孙宏伟,2015;徐光兴,2001)。那么音乐治疗能否缓解青少年的羞怯?与已经被证实可以有效改善青少年羞怯的认知行为疗法相比,音乐治疗是否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此外,已有研究发现,青少年的羞怯与其自我发展密切相关,其中自我接纳水平的提升可以有效减少青少年的羞怯行为(李依雯,胡雅庆,王玉花,2015)。那么,音乐治疗是否可以通过缓解青少年焦虑情绪、促进青少年的自我接纳水平进而改善青少年羞怯行为?

综上所述,本研究将以羞怯青少年群体为研究对象,考察音乐治疗对羞怯青少年的干预效果,与认知行为疗法进行效果优劣对比分析,并通过对青少年自我接纳水平在干预前后的分析揭示音乐治疗对青少年羞怯行为的作用机制。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研究者通过海报、微信推送和课堂介绍的方式在北京市某中学招募志愿者,随之进行问卷筛查和逐一访谈,在自愿报名的学生中选择符合筛选条件的小组成员。筛选条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1)符合羞怯标准但未达到社交焦虑障碍,羞怯量表得分高于34分且社交焦虑量表得分低于38分的个体;(2)面谈中有羞怯表现、有较强意愿来参加团体活动、且能保证全程参与的个体。最终确定参加实验的被试30人(平均年龄15.13±1.26岁),其中男生9名,女生21名,并随机分配至认知行为疗法干预组(10人)、音乐治疗干预组(10人)及控制组(10人)。

2.2 实验设计

本研究采用“等组前后测及追踪后测”实验设计,认知行为疗法干预组、音乐治疗干预组两组被试各接受每次2小时,共计8次的团体辅导,课程内容框架见表1;控制组不接受任何干预。干预前、干预后和干预结束3个月后,运用羞怯量表、自我接纳问卷等工具对所有被试进行评估。

2.3 研究工具

2.3.1 羞怯量表

采用Cheek和Buss(1981)编制的羞怯量表。该量表是目前应用范围较为广泛的测量总体羞怯的工具之一,共13题,采用5级计分法,分数在34分及以上者被认为是羞怯个体。本研究中,此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

2.3.2 社交焦虑量表

采用何燕玲和张明园(2004)修订的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共24题,分别评定恐惧焦虑(主观体验)和回避(客观事实),采用4级计分法,以38分为界诊断社交焦虑障碍。在本研究中,此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1。

2.3.3 自我接纳问卷

采用丛中和高文凤1999年编制的自我接纳问卷,共16题,采用4级评分,得分越高表示自我接纳的水平越高。本研究中,此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6。

3 研究结果

3.1 音乐治疗团体干预的效果分析

对三组被试在干预前的表现进行Z检验,结果发现,三组被试在羞怯和自我接纳上的基线测查分数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见表2)。结果说明,实验组和控制组基本同质。

对音乐治疗组和控制组在干预前后的自我接纳和羞怯分数进行Z检验,结果发现,音乐治疗组的被试在羞怯水平上的即时后测和延时后测分数都有明显降低,而自我接纳水平分数显著升高,但控制组被试的羞怯水平和自我接纳水平均无显著变化(见表3)。结果说明,音乐治疗团体干预可以有效降低青少年羞怯水平。

3.2 音乐治疗团体干预和认知行为团体干预的效果比较

对音乐治疗组和认知行为组干预后在自我接纳和羞怯水平的分数进行Z检验,结果发现,音乐治疗组和认知行为组的即时后测得分在自我接纳和羞怯水平上均无显著差异,但在延时后测的分数上,音乐治疗组的羞怯得分显著低于认知行为组(见表4)。结果说明,音乐治疗团体干预在改善青少年羞怯表现的延时效果上优于认知行为团体干预。

3.3 音乐治疗团体干预对青少年羞怯行为的作用机制

为了探讨音乐治疗团体干预对青少年羞怯行为的作用机制,以音乐治疗组被试的自我接纳水平改变量为自变量,以羞怯水平改变量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自我接纳的改变量(即时后测-前测)可有效预测即时后测中羞怯的改变量,并能解释羞怯改变量(后测-前测)变异的32.6%;延时后测的自我接纳改变量(延时后测-前测)也可有效预测延时后测中羞怯的改变量,并能解释羞怯改变量(延时后测-前测)变异的58.4%(见表5)。结果说明,音乐治疗团体干预方法可以通过提升青少年自我接纳水平进而改善青少年羞怯表现。

4 讨论

4.1 音乐治疗团体干预对改善青少年羞怯的有效性

本研究在设计团体辅导方案时,并没有简单地从羞怯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着手,而是结合青少年羞怯的相关心理机制,从自我接纳的结构内涵入手有针对性地开展。

基于音乐治疗组和控制组被试的基线-后测-延时后测数据对比分析发现,三组被试在基线分数没有显著差异的前提下,音乐治疗组被试的羞怯后测得分明显低于控制组被试,可见音乐治疗团体干预的确可以有效降低青少年的羞怯水平。并且在干预结束3个月之后,音乐治疗组被试的羞怯水平依然低于控制组,说明音乐治疗团体干预对青少年羞怯的干预效果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4.2 音乐治疗团体干预对改善青少年羞怯的优势

尽管在即时后测时,认知行为干预组和音乐治疗组在各方面的得分差异不显著,但在延时后测时,音乐治疗组的羞怯得分显著低于认知组。这一结果说明,首先从短期干预效应来看,音乐治疗与已经被很多研究证明行之有效的认知行为疗法一样有效;其次,从持续影响的角度来看,音乐治疗可以起到比认知行为疗法更好的延时效果。可见,音乐治疗团体干预的确可以有效降低青少年的羞怯水平,并且其干预效果更具持久性。

究其原因,可能在于认知行为干预的结构性和理论性更强,因此该组被试的学习更多体现在认知层面,但在实际生活过程中,个体并没有充分尝试去真正调节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运用合理的人际技巧来修正自己人际交往模式的机会也相对较少(宁雯,2013)。与之不同的是,音乐治疗组的被试更多是在直接的活动体验过程中学习和感受适合自己的交往模式。在音乐所创造的和谐、愉悦的氛围下,团体成员通过非语言表达的途径,在活动中一步步去探索自己,寻找适合自己的交往技巧。比如在集体音乐绘画时,个体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选择画面的一部分进行绘画,每个成员发挥自己所长,共同完成作品。因此相比于认知行为组的学习,音乐治疗组更具灵活性,在团体辅导中所掌握的技能技巧能够更加容易地迁移到实际生活当中。这同时也说明,可能对于青少年来说,通过体验式的团体活动去逐步发掘自身资源和力量,是更为适合、可靠的干预方式(方建移,刘宣文,张英萍,何伟强,2006)。

4.3 音乐治疗团体干预对改善青少年羞怯的作用机制

本研究发现,应用音乐治疗团体干预方法,羞怯青少年自我接纳的改变量能够有效预测其羞怯改变量。羞怯个体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不能成功地与外部世界建立联系,不能够正确地接受自己,自我评价低下(韩磊,高峰强,贺金波,2011)。音乐作为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创造出来的安全氛围可以成为个体表达自我的媒介,成为促进个体自我成长的途径。在音乐支持的自我表达过程中,羞怯青少年内心隐藏的情感、观念得到了团体中其他成员的共鸣,成员之间的反馈也帮助他们重新认识自己,于是小组成员开始逐渐打开封闭的内心,更清楚和客观地意识到,虽然自己并不完美,但是依然要积极地接纳自我,勇于表达自我,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发展任务,制定合适的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可见,音乐治疗可以有效提升个体的自我接纳水平,而自我接纳的提升可以有效降低青少年的羞怯水平,这与已有研究结果也是一致的(李依雯,胡雅庆,王玉花,2015)。

4.4 研究启示和展望

本研究对于未来的羞怯干预有两点启示:一方面,对于羞怯青少年这一特殊群体而言,认知行为导向的团体干预固然也可以有效改善其羞怯现状,但该疗法的效果持久性不如音乐治疗团体干预,因此可以更多采用音乐治疗方法去改善青少年的羞怯行为;另一方面,自我接纳的提升是音乐治疗团体干预对改善青少年羞怯行为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中介变量,因此有关青少年羞怯行为的干预方案都应关注与羞怯密切相关的自我接纳水平变量,在考察这些方案有效性的同时更应关注方案发挥作用的原因。

本研究也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首先,干预时间较短,活动只进行了八次,内容还是不够深入,相关治疗方法的效果还是发挥得不够充分;其次,本研究样本量较小,被试都来源于同一所学校,这可能会影响到本研究结果的可推广性。在未来的青少年羞怯干预研究中,需要更大样本、多元化的被试选取以及更长时、分层的干预,以提升研究的信效度。

参考文献

蔡政玲 (2001). 小学高年级儿童害羞与生活适应的相关研究. 硕士毕业论文, 台湾静宜大学.

丛中, 高文凤 (1999). 自我接纳问卷的编制与信度效度检验.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8(1), 20-22.

方建移, 刘宣文, 张英萍, 何伟强 (2006). 心理咨询新模式: 聚焦于问题解决的短期咨询. 心理科学,29(2), 430-432.

高峰强, 宫瑞莹, 祁冬燕, 王鹏 (2011). 小学生羞怯与孤独、同伴接纳和社交自我知觉的关系. 心理研究,04(1), 69-75.

韩磊, 窦菲菲, 朱帅帅, 薛雯雯, 高峰强 (2016). 羞怯与攻击的关系: 受欺负和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4(1), 81-83.

韩磊, 高峰强, 贺金波 (2011). 人格与羞怯的关系: 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 心理科学, 34(4), 889-893.

何燕玲, 张明园 (2004). 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3(2), 89-93.

金一波, 李娇, 张锋 (2014). 害羞者对模糊情境信息的解释偏向. 心理科学, 37(3), 700-703.

李菲菲, 罗青, 周宗奎, 孙晓军, 魏华 (2012). 大学生羞怯与网络交往依赖的关系: 人际交往困扰的中介作用.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 182-184.

李荣刚 (2009). 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现状及其心理干预研究. 硕士毕业论文, 苏州大学.

李依雯, 胡雅庆, 王玉花 (2015). 大学生羞怯与自我接纳的相关研究. 教育, (1), 140-141.

宁雯 (2013). 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社交回避行为的干预研究. 硕士毕业论文, 曲阜师范大学.

邵丽, 王庭槐 (2009). 音乐治疗的现况与进展.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4(10), 959-960.

孙琳, 钟佼妤, 孙宏伟 (2015). 艺术团体心理危机干预对灾后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效果.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3(10), 1552-1557.

克罗泽 (2004). 理解害羞. 上海: 三联书店.

徐光兴 (2001). 临床心理学―心理健康与援助的学问.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Ashe, D. D., & Mccutcheon, L. E. (2001). Shyness, loneliness, and attitude toward celebrities. Current Research in Social Psychology,6(9), 123-133.

Cheek, J. M., & Buss, A. H. (1981). Shyness and soci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41(2), 330-339.

Kain, Z. N., Caldwellandrews, A. A., Krivutza, D. M., Weinberg, M. E., Gaal, D., Wang, S. M., & Mayes, L. C. (2004). Interactive music therapy as a treatment for preoperative anxiety in childre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nesthesia & Analgesia,98(5), 1260-1266.

Schneier, F. R. (2006). Clinical practice. social anxiety disorder.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355(10), 1029-1036.

第9篇:社交焦虑治疗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 社交恐怖 咨询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c)-0207-01

1 案例情况

1.1 求助者情况

陈某,男,18岁,大一学生,大庆人,家族无精神病史,家教传统,望子成龙。初、高中阶段,在校住宿,由于父母管教不到位及青春期叛逆,沉迷网游,遭班主任责骂,导致害怕见老师。随后发展到不敢与陌生人交流,严重影响睡眠。进入大学后情况更为严重,并为此焦虑和痛苦。既往身体健康,无明显躯体疾病,未进行过心理咨询。

1.2 主诉

自小性格内向,不善言谈,遇事喜欢独自思索。初中开始住校,父母比较远,管不着我。我与同学经常抽烟、逃课去网吧玩游戏。初三换了班主任,非常严厉。大学,我以为环境变化,情况会好转,但实际情况越来越糟糕。无法正常与人交流,甚至避开人群。

1.3 观察和他人反映

辅导员反映,陈某较少与同学交流,交流时神色慌张羞怯,面红耳赤,浑身直冒汗,动作僵硬,眼神不敢直视对方。曾因逃课被发现,表现非常紧张,说话不连贯。上课总低着头,不参加集体活动,不与老师说话。

接受咨询时,不敢抬头与咨询师对视。其自知力和定向力完整,衣着整齐、举止得体,言语欠主动,表情焦虑伴时有紧张不安。无明显的幻觉和妄想。

1.4 心理测验结果

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总分为194,阳性项目有58项,躯体化1.25、强迫症状1.90、人际关系敏感3.22、抑郁2.00、焦虑2.20、敌对1.80、恐怖2.90、偏执2.30、精神病性2.00,其他1.71。对照SCl-90国内常模(成人),其人际敏感分值明显偏高,恐怖分次之。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为60分,中度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DS):标准分65分,中度抑郁。

2 评估与诊断

2.1 心理状态的评估

依据判断正常与异常的心理活动的三项原则:第一,求助者有主动求助的愿望,无幻觉和妄想,因此其主客观世界是统一的;第二,求助者知道这可能只是自己紧张担忧,但却无法控制,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害怕什么,其知、情、意是协调一致,从而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性是一致性的;第三,其除了情绪变化,其个性没有变化,因此符合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依据上述分析,求助者的心理活动是正常的。

2.2 案例诊断及依据

根据许又新关于神经症诊断理论,本案例诊断是社交恐怖症性神经症。属于严重心理障碍。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可排除精神病。由于初始由生活事件引起,据许又新神经症评分标准,持续时间已长达一年评2分;痛苦程度病人无法自己摆脱评2分,严重影响了人际交往、学习、生活的功能评3分,该求助者在病程、精神痛苦程度、社会功能方面得分为7分,可以诊断为“神经症”。症状主要为焦虑、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失眠、身体倦怠、胸闷气短、怕与别人目光接触等。据此诊断为社交恐怖症。

3 咨询方法和原理

据求助者的情况,经与求助者协商并同意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系统脱敏法等方法进行咨询治疗,并与求助者共同制定了治疗计划。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短程心理治疗方法。治疗基于这样的假设:非理性或错误的思想、信念是情感障碍或异常行为产生的重要因素(ABC理论)。在ABC理论中,A指与情感有关系的激发事件;B指信念,包括理性或非理性的信念;C指与激发事件和信念有关有的情感反应结果。

系统脱敏疗法是以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为基础,一般包括三个步骤:(1)来访者与治疗者一起做一个等级层次表。这个表中列举一系列能够诱发恐惧的情境,包括从引起最低度恐惧的情境到引起极度恐惧的情境;(2)治疗者教来访者练习并达到完全放松;(3)当来访者学会放松后,让他开始尝试做等级表中所列的引起最低度恐惧的一件事。

4 咨询过程

4.1 心理诊断阶段(第1次)

首先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倾听求助者叙述,收集了解情况资料,探寻求助者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让求助者明确自己目前的情绪和不良行为模式,消除求助者的顾虑。其次初步确定求助者的主要问题,双方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确定了咨询目标和制定方案。再次对求助者进行松弛训练。最后布置家庭作业。

4.2 治疗与巩固阶段

4.2.1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第2~4次)

首先向求助者讲述社交恐惧、焦虑的一般性知识,包括患病率、症状表现,治疗的疗效,认知行为治疗的安排、要求及时间等。其次针对患者的回避行为治疗,向求助者讲述“回避行为”的致病机理和进行暴露练习的重要性,学会使用情绪监控表,用来记录自己焦虑情绪变化。再次改变认知,正确认识交往。目的在于让该求助者抬头看人,培养正常交往习惯。

4.2.2 系统脱敏法治疗(第5~6次)

经历上述疗程,求助者在反馈中感觉好了很多,为巩固疗效,咨询师在求助者已掌握放松技术的基础上,建立1~8级恐惧反应层次表为:(1)和人一起但不说话;(2)和家人讲话;(3)和陌生人讲话;(4)和辅导员讲话;(5)和任课老师讲话;(6)小组发言;(7)班级发言;(8)参加苗子竞选。让其从恐惧度最低的等级开始,进行想象脱敏,体察自己的情绪反应和生理反应。然后停止想象,进行放松。依次逐级通过,直至求助者能够想象最糟糕的情景时不再受恐惧焦虑的折磨。接下来,让其把获得的这种行为和感受移植到日常生活中去,在现实的人与人交往中真正进行实地脱敏。

经过总共6次咨询治疗,咨询师和求助者双方总结了咨询过程中的感受,咨询师要求求助者要学会自己成长。咨询结束后,咨询师及时给予他鼓励,并建议参与人际交往小组活动。

5 咨询效果评估

求助者自我评估为“我现在像放下了一个很重的包袱,不再像以前那样害怕与人交往,能抬起头和大家交流”。辅导员反映能与其交流,同学反映可在宿舍里面走动,与人交朋友。干预后心理测验结果为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恐怖1.75;人际关系敏感1.80;焦虑1.65;其他各项指标已恢复到常模水平。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为45分。抑郁自评量表(SDS)标准分为35分。根据求助者自我描述、他人反映以及心理测验结果,咨询师评估认为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求助者能正常听课、回答问题,与他人交流,参加活动,消除自卑感、紧张、焦虑情绪,消除了求助者的目光恐惧,纠正了求助者对人际关系及其交往方式的认知偏离。

参考文献

[1]钟有彬.认识领悟疗法[M].贵州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