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搞笑的对联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高职院校田径队 赛前训练 报名和组队 训练内容
一、引言
高职院校的田径队由于物质条件限制和经费的不足,大多采取的是赛前1―2个月短期集中训练的方式,造成教练员准备不足,于是忙于应付训练,常常会不切实际地只强调体能的大负荷训练或依主观意愿的专制训练,忽略运动训练系统和影响运动员竞技能力形成的因素。那么,如何在短期内尽可能地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乃是所有带队教练员的共性问题。我通过总结5年带队参加湖北省大学生田径运动会的业余训练实践和多年的训练经历,分析、探讨和总结高职院校田径队如何在赛前训练中取得最佳的效果。
下面是仙桃职业学院参加湖北省大学生田径运动会比赛成绩。
仙桃职业学院田径队参加湖北省历届大学生运动会取得较好比赛成绩的原因,一是领导重视、思想统一。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全院体育工作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仙桃职业学院在运动队训练资金给予大力的支持,资金充裕是运动队正常开展运动训练的保障,学院还对取得名次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金进行鼓励,在评先评优方面也给予优先。二是教练员有高度的责任心、事业心和奉献精神,精心组织、科学训练。三是运动员具有勇于拼搏、为校争光的精神。
二、根据学校实际,做好报名和组队工作
(一)运动员的选材是业余训练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训练的效果和比赛的成绩。成功的选材是运动训练成功的先决条件,所以组建学校田径运动队,选拔好运动员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职业院校学生运动员的来源较为单一,不具备广泛的选择性,只能够在本校内选。(1)在学院内张贴通告,让学生先自愿报名。(2)体育教研室老师推荐自己所带班级田径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个别物色,最后还要征求个人意见才能正式确定。(3)通过校运动会竞赛来选拔。但这样选拔的运动员不一定是全校最优秀的运动员,因为有些学生的身体素质很好,但不愿意参加比赛,还要做他们的思想工作。有的成绩好的但个子不高,没有优势,给后期训练带来较大的困难。接着通过2周的训练和测试淘汰一部分学生,公正准确地选拔确定好代表本院最高水平的运动员队伍。
(二)认真研究运动会的竞赛规程及补充规定,对项目的设置、报名人数、录取办法和计分办法都要十分清楚。参考前几届湖北省大学生田径运动会的成绩,了解其他同组学校队员项目、成绩情况,扬长避短,确定有把握得分、取得高分的队员和项目,并作出针对性决策。如2008年湖北省大学生田径运动会的竞赛规程增加了三项全能,而且按双倍积分。我们就安排三级跳远、1500m还不错的严浩同学报男子三项全能(立定跳远、前抛实心球、男生1000m);祖慧同学以前练800m,而且铅球不错,就给她报了女子三项全能(立定跳远、前抛实心球、女生800m),结果这两名队员都获得了金牌。如果让他们去报单项,还拿不到前三名,这一次我们16名队员参加比赛,几乎每个人都拿了分。因此报项准确对运动队取得好成绩也很有帮助。
三、根据田径赛前短期训练特点,安排好训练内容
(一)制定短期集训计划。为了更好地学习、理解比赛的宗旨、规程,集中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思想,为比赛创造良好的准备状态,首先要制定目标,目标的确定应建立在实事求是、知己知彼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激励队员挖掘潜力,积极竞争,保守和过高的目标,会降低竞争意识,压抑参赛和集训的情绪,造成不良的后果。其次要制定对策,短期集训特别是技、战术和心理训练,有很强的针对性,区别于准备期和基础训练阶段的训练。田径短期集中应抓住能拿分和拿牌的重点项目和重点人,此外,还应研究在比赛中如何发挥本队的优势单项和有实力的个人和各个方面的潜力,以获得优异成绩和名次。最后要制定各周训练重点,短期集训通常以小周期(周)为单位制定训练计划,使各小周期有明确的重点任务,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顺利完成训练任务,实现训练目标。
(二)短期集训的负荷结构及安排。短期集训是若干个周训练的组合,这些周训练过程,既有各自明显的特点,又彼此联接,共同组成一个统一的阶段训练过程。各周训练负荷的组合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对于田径项目的短期集训宜选择周负荷的节奏比较明显的周训练负荷的组合,依据中短期集训的训练安排特点和适宜负荷原则。如果以4周为一个短期阶段集训,第1周,总负荷量宜小,不能盲目加大强度。以较小的强度,较多的练习次数来恢复和改进技术动作,保证负荷逐渐上升,使机体逐渐适应。第2周,要安排次数很少的最大强度的训练,但不应使身体达到很疲劳的程度。疲劳应控制在休息一晚能基本恢复的水平。第3周,应使负荷总量达到全部集训期间的最高峰,适当安排连续2―3天比赛强度的训练,但练习的次数要少,密度要小,不使机体达到极限疲劳,长距离项目最好不进行全程比赛性的极限强度训练,可采用分段间歇训练等方式,以此适应正式比赛时的身体负担。第4周,负荷总量应降下来,使机体疲劳消除。强度次数很少的训练,可保持身体对器械、场地等良好肌肉感觉,以及多方面的综合的最佳竞技状态,防止由于负荷安排不当,竞技状态延迟出现现象的发生。
(三)短期集训的训练内容。短期集训的第1周,队员一般出现协调性下降和原有技术回生的情况。因此,开始集训时应采用中、小强度练习技术或技术的关键环节。在投掷项目练习中,可多练习原地掷、投器械,以及采用降低器械重量的练习;径赛项目可采用短距离的跑的练习,或中速跨越1―3个栏的练习;在跳跃项目练习中,可采用短程助跑的远跳及短程助跑的低高度高跳练习。这些练习可以改善神经系统和肌身的协调性,在避免疲劳出现的情况下练习,恢复、改进掌握正确技术动作。在短期集训的最后阶段,应多做比赛性和测验性练习,以加强技术运用的实效性和比赛的适应性练习。随着现代田径运动的快速发展,战术训练在训练和比赛中的运用已显得尤其关键,在高校的田径比赛中也早已运用广泛。从集训的中期开始,就应依据不同的项目特点进行战术训练。在中长跑中,运动员必须对比赛进行认真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弄清战术的意义和作用,这样可以避免运动员成为自己战术的牺牲品(如中、长跑的中间冲刺),可采用跟随跑,同伴之间轮流领跑等战术。单项短距离径赛中根据自己的实力确定在预、复、决赛中的战术安排。高跳比赛中的试跳起始高度,及免跳的使用,等等。良好的战术训练,可以使自己更好地在比赛中发挥水平,取得优异成绩和好的名次。
四、结语
在田径训练实践中,对于高职院校的田径运动员来说,重大比赛前的训练阶段的持续时间一般应为6―8周。教练员要根据高职院校田径运动员在解剖、生理、心理等方面的情况安排运动量。由于高校田径运动员不同于专业队的运动员,个体差异比较大,大负荷的临界值没有一个固定的适用于所有运动员的标准和界限,因此我们应从实际出发,合理安排运动量。只有做到理论上深刻领会、实践中全面掌握,才可能使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达到最佳状态。
参考文献:
[1]田径运动教材.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湖南吉首416000)
摘要: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高校运动队训练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高校运动队利用“软梯训练”比较少见,软梯训练是一套新颖的、高效的训练方法,适合各项运动的训练,因此,推广“软梯训练”在高校运动队训练中起着十分关键性的作用,对提高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软梯训练 高校运动队 训练方法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5)09—0077—03
作者简介:陈显(1990~),男,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软梯训练法” 是通过软梯的格子进行下肢灵敏性练习、下肢反应力量性练习、上肢动作练习来提高运动员身体素质,运动成绩的一种方法,它摆脱了一些比较传统、枯燥、老套的训练方法,具有趣味性、灵活多变性,所以把这种“软梯训练法”迁移到高校运动队训练中是很好的应用研究。
1 软梯训练法的概念及由来
软梯训练法就是让运动员利用软梯进行各种动作练习,特别是步伐移动练习, 从而提高运动员的灵敏素质和协调素质的训练方法[1]。最早是在19 世纪末,北洋水师学堂从欧洲引进的锻炼士兵身体素质的一种方法,20 世纪末, 国家体育总局从美国引进,用来锻炼运动员灵敏和协调素质。
2 软梯训练法的基本常用方法及其训练目的
2.1 软梯训练法的下肢灵敏性练习
(1)小步跑练习
训练目的:发展动作速率。
练习方法:正对软梯站立,膝关节微屈,上体略前倾。前脚掌着地,一步一格快速向前跑进,手臂配合前后摆动。
(2)急停垫步跑
训练目的:培养急停加速的能力,发展准确、可控制的移动步法。
练习方法:正对软梯站立,向前跑进两个格子(一步一格),第三个格子垫步两次,手臂配合前后摆动,依次循环向前。
(3)单脚侧跨前移
训练目的:提高角度变向起动速度。
练习方法:正对软梯站立在第一个格子的左侧,右脚向右迈步到第一个格子内;触地瞬间,左脚抬起,左脚原地落下,右脚跟进;左脚向前迈步到第二个格子的框外,触地瞬间右脚迈步进入第二个格子,手臂配合前后摆动,依次循环向前。
(4)侧向进退步
训练目的:提高脚步侧向移动的速度
练习方法:侧对软梯站立;以右脚先行为例,右脚迈步进入第一个格子,左脚迅速跟进,右脚后退,左脚跟进右脚开始迈步入第二个格子,依次循环侧向移动。
(5)正向框内框外前移
训练目的:提高变向速度,增强脚步的灵活性。练习方法:正对软梯站立,双脚依次迈步,右脚移出到右边框外,左脚移出到左边框外,触地瞬间,右脚左脚依次迈步进入第二个格子内,依次循环向前。
2.2 软梯训练法的下肢反应力量性练习
(1)开合跳
训练目的:发展下肢反应性力量。
练习方法:正对软梯,屈肘双手置于体侧;双脚同时蹬地跳起落在第一个格子两侧,左右开立,触地瞬间跳起双脚合并落在第二个格子内;依次循环向前跳。
(2)开合触脚跳
训练目的:发展下肢肌肉群的协调、柔韧性。
练习方法:正对软梯,双腿开立站在第一个格子两侧,双手自然放在体侧;双脚跳起左腿支撑落于第一个格子内,右腿高抬膝关节外展,左手触碰右脚踝,触脚后积极下压打开落在第二个格子边框外;换右脚支撑,左腿高抬膝关节外展,右手触碰左脚踝;依次循环向前。
(3)侧向开合跳
训练目的:提高下肢的灵活性和爆发力。
练习方法:侧对软梯,站在第一个格子的左边框外,屈肘双手置于体侧; 双脚同时蹬地跳起成分腿, 右脚进入第一个格子内,左脚落在第一个格子的下边框外,触地瞬间,跳起并脚落在格子外,左右交替循环跳向前起。
(4)开合前交叉跳
训练目的:发展下肢协调性、内侧肌群动作速度。
练习方法:正对软梯,双腿开立站在第一个格子的两侧,屈肘双手置于体侧;双脚同时起跳,在空中交叉,成前后开立落在两个格子内;每次跳进时交换双腿的位置,依次循环向前。
(5)开合触脚跳
训练目的:发展下肢肌群的协调、柔韧性。
练习方法:正对软梯,双腿开立站在第一个格子的两侧,双手自然放在体侧;双脚跳起左腿支撑落于第一个格子内,右腿高抬膝关节外展,左手触碰右脚踝,触脚后积极下压打开落在第二个格子边框外,换右腿支撑,左腿高抬膝关节外展,右手触碰左脚踝;依次循环向前。
2.3 软梯训练法的上肢动作练习
(1)原地组合
动作名称:内外支撑
训练目的:基础核心练习,增加上肢带肌肉力量。练习方法:正对软梯俯卧撑姿势开始,双手支持于第一个的边框外;左手进入第一个格子、右手跟进,右手触地的瞬间,左手迅速移出到左边框,右手移出到右边框;依次循环10-15 次。
(2)进行间组合
动作名称:支撑前移
训练目的:增加核心、上肢带肌肉力量,协调四肢肌肉力量。练习方法:正对软梯俯卧支撑姿势开始,双手支撑于第一格后,左手进入第一个格子、同时右脚蹬地脚尖回勾向前一步,触地的瞬间,右手、左脚动作同上跟进;依次循环向前。
(3)行进间俯卧撑组合
动作名称:宽距俯卧撑前移
训练目的:发展上肢核心肌肉力量,重点:胸肌外侧。练习方法:正对软梯以俯卧撑姿势开始,手脚支撑在第一格的边框外;左手进入第一个格子、右手跟进,右手触地的瞬间,双手依次前移至第二个格子外侧,双脚配合前移;腹肌收紧、呼气两肘弯曲下降,夹角小于90 度,吸气恢复到初始动作;依次循环向前。
3 软梯在各项运动训练中的具体运用
3.1 软梯在高校篮球队训练中的运用
“软梯训练法”在高校篮球队中运用是切实可行的,“软梯训练法”在脚步移动技术教学与训练中运用,因其练习方法新颖、紧凑、独特,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其中的“开合”、“交叉”、“跳转”等动作与学生小学时期的“跳房子”游戏很相仿,学生做起来轻松愉快,所以练习积极性很高,“软梯训练法”还具有练习方法多种多样,通过变化“梯子”的结构(根据练习阶段,如第一阶段梯子的格子稍大,后面练习速度时可以变小)可以变换多种练习方法,还可以与有球技术结合(与传球、投篮结合),可以提高训练效果,有一举多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当今世界最顶级的篮球赛事NBA 中,NBA 运动员在日常训练中经常会利用软梯进行练习,利用软梯的格子来练习脚步移动,结合脚步移动运球、传接球、投篮以及队员间的战术配合等,可见,软梯训练在篮球训练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对高校篮球队完全可以利用新颖的软梯训练对运动员各方面素质进行练习。
3.2 软梯在高校足球队训练中的运用
作为当今世界的第一大运动,足球为何有着如此大的魅力,因为足球是一种集速度、灵敏性及灵活性、反应速度、爆发性反应和身体对抗的综合运动, 所以运动员在训练中的要求就格外严格,中国足球正处在一个相对落后的状态,这正要求我们对每一阶层足球训练的重视, 所以高校足球队在训练中要摆脱传统的训练方法,因此“软梯训练法”对高校足球运动员有很重要的帮助,如利用软梯的空格处进行小步跑快速通过、高抬腿快速通过、侧向交叉步快速通过、背对前进方向交叉步快速通过、双腿跳跃快速通过、单腿跳跃快速通过、侧方向小步跑+ 高抬腿快速通过等等。在练习组数和次数上,通常采用4*8 次,间歇60s-90s方式。在当今顶级的足球赛事,如西甲、英超、德甲等,各个俱乐部的运动员在训练时大多会有“软梯训练”。所以,高校足球队的运动员在训练时可以很科学的、系统的进行“软梯训练”。
3.3 软梯在高校其它运动队训练中的运用
无论对于大球足、篮、排,小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等,还是其它的运动项目,如田径、健美操等,运动员在训练中都不乏灵敏素质的练习。灵敏素质是运动员迅速改变、转换动作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是运动员运动技能和各种素质在运动中的综合表现[2]。灵敏素质在运动体能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和特殊的地位,它决定着专项技术运用的效果,是运动员协调发挥各种身体素质能力, 提高技术动作质量和获得理想的技术效果及创造优异运动成绩的重要条件。因此,在各项运动训练中灵敏练习至关重要。如球类运动中的脚步移动、急停急起、跑跳结合、技战术结合都离不开灵敏素质,而“软梯训练”的关键效果就在于灵敏素质的提高,因此,高校的运动队在训练过程中都可以利用新颖、紧凑的“软梯训练法”进行灵敏素质的训练。“软梯训练法”不仅仅局限于球类运动, 还对于其他运动项目运动员的灵敏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所以高校的各个运动队都可以利用“软梯训练法”对运动员进行训练,对训练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高校运动队需要不断改进训练方法,一直沿用传统、常规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运动员的需求,运动员或运动队的运动成绩得不到提高, 因此必须开发与时俱进的训练方法才能不断的满足运动员的训练需求, 才能使运动员或运动队的运动成绩有显著的提高。(2)“软梯训练”在高校运动队训练中运用是切实可行的,其训练方法新颖、紧凑、独特、对运动员有很高的积极性,在训练过程中能够既很轻松的完成训练任务,又能达到训练目的与训练效果,是一套两全其美的训练方法。(3)“软梯训练”对提高运动员的协调性、灵敏性及速度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对高校各个运动项目的运动队的运动员自身素质、团队配合都有关键性的提高,“软梯训练法”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运动项目,它具有广泛性。(4)“软梯训练”在当今顶级赛事的运动队训练中都有用到,其训练方法的科学性、训练效果的有效性都是毋庸置疑的, 作为中国高校的运动队就应该学习世界先进的训练方法来提高运动成绩,从而有利于我国体育竞技水平的提高。
4.2 建议
(1)“软梯训练”练习时要严格控制时间,并按训练目的改变动作的速度,方法手段应该多样化,针对不同的运动项目设置相应的练习内容,做到有针对性的训练。(2)“软梯训练”的训练强度、运动员练习时的心率、练习的组数和次数、每组练习之间的时间间隔都要有严格的要求,因训练目的、训练项目严格制定训练计划,做到科学训练。(3)在高校运动队训练时,教练员往往习惯采用常规、传统的训练方法,长期以来运动员得不到运动强度的刺激,运动成绩也会停滞不前,因此会有消极,甚至抵制的心理,也就是我们称的“高原反应”,所以教练员要不断学习新颖的、科学的训练方法,而“软梯训练法”正符合这一理念,因此在高校运动队中要大力推广这一训练法。(4)我国体育科学界应该打破固有传统训练研究的认识, 提高运动员训练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积极性,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提高我国各运动项目的研究水平,营造科学训练研究的气氛;我国高校教练员、运动员要提高对“软梯训练”重要性的认识,在“软梯训练法“的基础上,开创性的设计新的、更加合适各自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方法、内容。
参考文献:
[1]王正伟. 软梯训练法对提高运动员灵敏素质的作用机理探讨[J].体育世界,2011(4).
影响自我效能的因素很多,但在中学生当中,最主要的因素有对事物的兴趣、认知、情绪、意志品质等方面。
1.自我效能的兴趣因素
兴趣,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指一个人认识与掌握某种现象、事物或参与某项活动具有积极情绪的一种心理倾向。
当中学生对某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后,他们就会主动地练习,通过练习对自己的能力就会有所认识,对完成这项运动也就会有很强的信念和期望,对这项运动的自我效能也就相对提高。而自我效能较高的学生对完成某项运动产生很强的信心和期望后,就会更乐意做这项运动,经历过胜利的喜悦,对该项运动就会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因此,自我效能与兴趣有着密切的关系。
自我效能是完成一件事或任务所具有的信心与把握。在体育运动中,中学生对一项运动产生了兴趣,那么他们将会经常地去做,去完成它,从而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对完成这一项运动就会有很强的信心。反之,他们对一项运动没有兴趣,那么他们将不会经常做这一项运动,甚至不去做,那么当要他们去完成这项运动时,就会对自己没有信心,导致自我效能低下。
2.影响自我效能的认知因素
中学生通过正确的认知,对自己的能力进行正确的掌握,就能保持较高的自我效能。心理学家班杜拉指出,个体的行为要受到思维的支配,而思维的一个主要的功能是使人能够预测未来的行为结果。人类的目的大多受到预期目标的调节,而预期目标的如何设定,则要受到自我效能的影响。自我效能越强,个体设定的目标就越具有挑战性,其成就水准也就越高。目标的挑战性程度构成了个体内在动力过程的一个因素,它不仅能够激发个体的动机水平,而且决定了个体对活动的投入程度,从而决定了个体活动的实际成就。
在认知过程中,自我效能还通过归因和对行为控制点的知觉,来影响活动过程中的思维,并进而影响活动的效率,一般来说,自我效能强的人往往把行为的成功归因为自己的能力和努力,把行为的失败归因为自己努力程度的不足。这种思维方式能促使个体提高动机水平,发展技能。同样,在控制点知觉方面,自我效能高,个体会觉得能够通过努力改变或控制自己,而效能低,就会认为行为结果完全是由环境控制的,自己无能为力。积极的认知能产生积极的情绪,同时积极的情绪又能更加促进积极认知。
3.影响自我效能的情绪因素
情绪是一些身体的变化和情感的表现。现代心理学界都认为情绪是由四种成分组成的:(1)情绪包含了认知的成分,涉及对外界事物的评价;(2)情绪涉及有意识的体验。当我们感知事物时,就会存在情绪体验;(3)情绪是行动的准备阶段,一些人称之为“行动潜能”(Frijda,1986),这可能与实际行为相联系。此外,行为有时被抽象地看作个体之间的社会环境中的交互作用;(4)情绪涉及身体的变化,这些变化多数是情绪的表达方式。
由此可见情绪涉及面之广,影响面也是很广泛的,它是影响自我效能的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影响自我效能的情绪通常分为两种。
3.1积极的情绪
积极的情绪对自我效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人的情绪要是好,那么他的自我效能就会高,可以说积极的情绪促进了自我效能的提高。就情绪的整体而言,心情愉快、情绪稳定、反应适度、心理健康的人,他的积极情绪如愉快、满足、高兴、欣慰、欢乐等就会占绝对优势,身心也就会处于积极向上的、充满希望的乐观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学生能够很好地处理和控制环境,例如在心情愉快的情况下,学生的注意会提高,思维会加强,认知也会加强,对自我评价、自我能力都有很强的信心。
3.2消极的情绪
在人的行为中,消极情绪会阻碍认知行为。比如人如果经常笼罩于消极情绪中,忧愁、焦虑、苦闷、恐惧、悲伤而不能自拔、闷闷不乐,行动无力,这些消极情绪都会影响自我效能。当中学生具有这些消极情绪时,他们常常担心自己应对能力不足,感到环境中充满危险,因而体验到强烈的应激反应和焦虑,并会采取消极的退避行为或者防卫行为,这些行为方式大大限制了个体主动性的发挥。著名的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威胁性并不是环境事件固有的一种属性,而是建立在个体应对效能感和环境的潜在危险之间的一种关系属性。
抑郁状态在中学生中间是非常多的。焦虑通过自尊受挫途径产生反应,导致抑郁状态。自尊并不是一个抽象的实体,它总是体现于个体生命活动的不同领域,只有当个体在某一领域的活动达到一定的水平和目标时,自尊才能保持。若个体对自己达到这些目标的能力产生怀疑,那么自尊就会受到损伤,进而导致自己情绪上抑郁寡欢。例如很多肥胖的学生自悲,而抑郁寡欢、孤僻,从而导致了自我效能低下。再如:自卑心理重的学生往往抑制了其自我效能,自卑心理是指个人由于某种原因(如生理、心理缺陷或学习成绩欠佳等)而产生的轻视自己、认为自己在某个方面或几个方面不如他人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
4.影响自我效能的意志品质因素
意志是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根据目的组织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优良的意志品质,应有明确合理的学习和生活目的,并有达到目的的坚定信念和自觉行动,其行为表现为果断、坚韧、自制和毅力。对于克制自己的不良欲望,不受有害刺激诱惑,遵纪守法,勇于克服坏习惯,戒除不良嗜好等行为,只有心理具有坚强意志力的人才会做到。
坚强意志可以控制情绪,丰富和升华情感。人可以通过意志调节来控制情绪,意志坚强的人往往能够战胜不良的情绪,他们会主动采取有效的办法调节和控制不良情绪,并产生良好的积极的情绪,使意志行动顺利进行,他们往往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
关键词:高校体育;锻炼;影响;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088-02
在我国当今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高校体育教育也要实现素质教育的改进,改变过去的落后的体育教育模式,实现体育教育的主动式的学习,我们要由过去的学生对于体育的不重视,过多地由教师进行监督式的学习转变为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同时还要加大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我们的体育教学不仅仅是使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自己的身体,还要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社会体育内容等多方面的知识,这些体育教学内容的改变都需要我们的高校体育老师增强我们“以学生为主体,课内课外相结合”的体育教学观念,总之,就是我们一定要利用高校现有的体育资源增强学生们对于体育锻炼的观念,增强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得他们掌握体育锻炼的技能与技巧,使之自己在以后的社会中也能够自主地应用体育锻炼。
一、高校体育教学对终身体育的意义
高校的体育教学并不是作为一项短期的体育锻炼教学而产生的,它是作为学生由学校的体育学习转为一项自己长期的体育锻炼的一种掌握体育技能的途径。因此,作为高校的体育教学我们不应该遵循小学或者初中的学习方法,我们应该对体育教学进行思考使得学生掌握它的体育内涵,灵活运用体育锻炼的实质,使得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内在的系统的理论知识,使得我们的体育锻炼不会作为一项短暂的学习功课去对待,因此我们在高校逐渐养成良好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就成为我们高校体育老师教学的最终目的。
二、高校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需要
我国的教育部门早就对于我国高校的体育锻炼进行了规定,明确要求学生要每天进行体育锻炼,但是目前我国的高校对于体育课程的安排基本上都是每周仅2学时。可以说面对如此之少的体育教学,学生很难达到锻炼身体的目标,如果学生没有在课外进行体育锻炼的话,学生的身体素质很难达到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学生的体育素质就不能达到社会的要求,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们加强我们的体育锻炼的思想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自身的身体素质达到我国社会的需要,因此,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和习惯、树立终身体育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是目前我国的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主要内容,因此我们要想增强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首先就是我们必须要对我们的学生进行体育的理论知识教育,改变过去的旧的传统的知识,形成一套系统的理论性强的体育锻炼知识体系,对此就要我们加大对于学生的体育锻炼的观念的转变,使得学生自主地学习体育锻炼的知识。其次就是我们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对学生进行指导教授,同时注意学生的自身的体育锻炼细胞,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们一定要选着使用的、具有指导性的教学内容,要以科学锻炼身体、增强学生身心健康、结合终身受益为主要内容。同时我们要设计合理的体育考试,必要时加入学生的成绩考核之中,以此来增强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三、高校体育教学是终身体育实践过程的需要
首先,高校的体育教学基本作为学生时代的最后一个具有教学任务的学习课程,它的学习内容与目的基本上与我们在小学、初高中的学习目标一样,它仅仅是作为我们的成绩的一部分,我们的学生基本上很少有人懂得开设体育课的内涵,这样的体育学习心态就很难达到高校体育锻炼的目标。其次,我们现在的高校体育教育过于重视学生的短暂的身体素质,他们只会进行短暂的具有突击性质的体育锻炼,使得学生在看待体育教育上存在很大的误区,这样的结果也会造成老师在进行体育教育时忽视了正确的体育教育的方法,我们忽视了体育锻炼的最终目的,在这样的不良的体育教育之下,我们的体育意识就会随着我们的离校而逐渐淡漠,甚至随着我们工作的压力以及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导致我们不能锻炼身体,不能体会到进行体育锻炼的乐趣,由此可见,作为高校体育教学我们要及时地根据学生的各种心理特点以及外部因素,及时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及时地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同时还要有针对性地对高校学生进行专门的体育锻炼教育,使他们充分地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于人生的发展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使得他们自觉地认识到终身体育锻炼的好处。总之,我们的高校老师要把指导学生提高体育锻炼意识放在首位而不是让他们被动地进行体育锻炼。
四、高校体育教学是实现终身体育锻炼的前提
高效体育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以及身体素质,以此来使得他们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有足够的精力。在高校体育教育中,我们要首先教会学生如何锻炼,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锻炼的自觉性,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尤其是我们在体育过程中充分享受到快乐与兴趣,这样会促使我们加强对于体育的爱好,从而就会把体育当做我们生活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以此在充满愉悦和谐的气氛中达到强身健体、调节心理、陶冶情操的目的。尤其是在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许多人的心理高度紧张,体能下降,类似的现代文明综合症不断出现,人们渴望通过某些轻松高雅、经济实效的体育运动调节身心、克服心理障碍和身体的疲劳,因而我们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就会被选择和接受。
总而言之,体育锻炼对于人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对于我们在校期间具有好处,还对于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我们的身体是一切活动的前提,因此我们要把终身体育锻炼纳入到我们的整体人生规划中,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参考文献:
[1]贡娟.试论构建高校体育教学创新体系[J].体育科学,2000,(3).
[2]周莹,等.中韩日大学生体质比较研究[J].体育科学,2001,(6).
[3]王子朴.中俄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大纲特点的比较研究[J].体育科学,2001,(6).
关键词:合唱艺术;合唱文化;合唱队;训练
为了使合唱队不断提高演唱水平,就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合唱基本训练。发声方法的统一,声部间平衡和谐的训练,是获得优美合唱音响的基础。所以合唱队在练习发声时。要对发声的姿势、呼吸、吐字发音、集体练声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训练。
一、发声的训练
发声是歌唱的基础,是唱好歌的前提。如果学生的发声技巧不对,就很难发出正确的声音,只有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才能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所以,在日常教学中,一定要进行发声训练。要想正确的发声,就要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怎么办呢?
简单的说,就是分为两步走:第一步,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讲清发声要点。在上课时,教师要用简单、浅显,学生比较容易听懂的语言进行讲授,尽量不要用术语,要让学生一听就懂,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唱歌时有个讲究就是字正腔圆,即要保持正确的口型,才能发出正确的读音。那么就要问了,为什么口腔要圆?因为口腔是人声的共鸣腔体之一,上下软腭距离拉得越开,口腔空间越大,共鸣声就越大。而嘴圆和喇叭口外边的圆形是一样的原理,口圆,音自然就圆。第二步,进行粗线条式的训练,保证充足的时间进行发声练习。所谓粗线条式的训练,就是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训练在整体上有一个大概的体验,形成一个整体的印象。比如什么是吸气?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闻味来体验。怎样保持与控制气息呢?学生可以通过吹蜡烛的方式来练习。粗线条式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体验和掌握发声技巧,提高学生的唱歌水平。另外,教师要保证学生拥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发声练习,从而使技巧变得更为纯熟。
二、姿势和状态的训练
掌握正确良好的歌唱姿势和状态是学习歌唱的首要条件。在平时训练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的学生在歌唱发声中的一些毛病常常是由于姿势不正确造成的。比如身体重心往后、挺着肚子唱就会影响到呼吸的顺畅,使声音憋着唱不出来;如果脖子向前倾,呼吸就用不上,发出嘶喊的声音。这些都要给予纠正,并帮助他们在歌唱时做到“头要正,胸稍挺,向前看,脚放平”的正确姿势。正确的歌唱状态,很多学生都理解有误。这种有准备的、积极的、内紧外松的歌唱状态他们难以体会。所以,我们形象地把这种状态比喻成打哈欠的感觉,并把这个状态保持住。歌唱呼吸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歌唱状态,歌唱状态又在某种程度上制衡着歌唱呼吸,歌唱状态与歌唱呼吸是密切关联、协调统一的。在气息压力与发音腔体的协调配合下才能使演唱效果趋于完美。
三、气息的训练
歌曲的演唱必须掌握好气息的运用,也就是要对没有学过声乐的学生进行一定的准专业性质的声音训练,吸与吐的连贯动作是构成歌唱的动力。要让学生明白歌唱的吸气以快吸深吸为主。歌唱的吐气以缓慢而均匀为主。对学生进行训练时可采用(发“si”声)吐气一停一吐气―停的练习方法,要特别注意“停”时状态。发声时气息不够,较长的乐句就没法唱下来,缺少气息支撑的声音,喉头负担就会过重,高音也很难唱上去,中声区也感觉挤压吃力,不会自然流畅地唱出来,更谈不上运用自如地表现歌曲了。因此,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及用气技巧是声乐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对在声乐上是零起点的学生,我用“闻花香”让他们体会吸气的感觉,气往往吸得自然、平稳而深入,才合乎歌唱呼吸的要求。同时,在发声练习中,我会用“a、e、i、o、u”五个元音分别进行“慢吸慢呼”的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逐渐适应并初步掌握了这种歌唱的呼吸方法。
四、咬字吐字的训练
咬字吐字在歌唱中是一个重要问题,口齿清晰、字正腔圆是对于歌唱的基本要求。所以,学生必须要进行咬字吐字训练,以便达到良好的演唱效果。所谓咬字就是指字头部分即声母的音,用唇、齿、舌、牙、喉这五个吐字器官着力产生并发出来。对学生进行咬字吐字训练,要求字头的发音要清晰、准确,吐字要短促、有力。要想达到这个效果,学生就要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每个字都拉长并对着自己胸口慢慢念。咬字要清晰,但不能过紧,一带而过进入韵母的口型,但是每个字都要吐实,不能忽强忽弱,忽大忽小。合唱队员在咬字和吐字上应当养成一种良好的归韵和收声的习惯。我在平时的合唱训练中,让学生用普通话大声朗读歌词,然后结合正确的发声方法,再用高位置的半声或轻声演唱字少、母音变化不多的乐曲或练声曲,逐渐由浅到深。总之,在演唱作品时,切不能孤立地讲求咬字和吐字的规律。咬字、吐字的规律不过是表达作品思想内容的手段。它的目的,是要求更清晰而有效地表达作品思想和情感内容。所以教师要注意对容易混淆的字音及地区方言进行单项训练,给与及时纠正,使学生会自然圆润的发声,保证合唱时声音的协调统一,从而获得最佳的演唱效果。
五、指挥能力的训练
合唱活动要想取得成功,一个好的指挥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说,指挥是合唱队的灵魂,因此,在合唱训练进行的同时,还要挑选合适的同学担任指挥工作。要做好指挥工作,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音准要好、节奏感要强,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指挥多做指导、训练,比如姿态一定要自然大方、节拍图示要准确、拍点要清晰、要学会速度控制等。在教师的指导和长期的训练下,学生对于指挥工作一般都有所了解,基本技巧都能掌握,教师只要挑出最有能力的学生进行指挥即可。这样,合唱的学生和指挥的学生相互了解、互相配合,合唱水平一定能够得到有效地提高。
总之,合唱是声乐演唱的最高形式,是集体主义教育的最好形式之一,有利于形成具有统一意志和共同情感的集体。合唱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人才,改造社会道德风尚具有深远意义。高职院校应大力扶持和培养校园合唱队,发挥合唱文化在高职素质教育中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熊华超.合唱实践的感悟――寓教于乐[J].音乐时空,2014(16)
恢复高考3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对大学生恋爱问题的认识和管理不断发生重大变化,经历了一个逐步转变观念、改变管理模式的过程。
上个世纪70~80年代,当人们把恋爱看作低级趣味的时候,高等教育当然地对大学生恋爱实行全盘控制,采取了相应的否定原则。许多高校在学生管理条例等文件中,明文规定大学生在校期间不允许谈恋爱,甚至对谈恋爱的学生进行批评、处分、歧视,还发生过多起在学生毕业时有意将恋爱双方分往不同地区工作的事情,造成人为地分居两地或劳燕分飞。
90年代,人们把恋爱从低级趣味中解放了出来,高校对大学生恋爱问题的认知和管理也随之有了质的变化。90年代初,高校对学生恋爱的管理变得宽松,基本采取不提倡不反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公开场合还是不主张学生在校期间恋爱的方式。90年代中期,高校对学生恋爱主张加强正面引导,尽量减少和避免恋爱带来的负面影响,实际上是默认了在校期间可以谈恋爱,一时间高校学生恋爱成风,双双对对,花前月下,热闹起来。90年代末,在校大学生能否恋爱已不是问题,高校大都没有制定实质性的管理条例,大学生恋爱基本是放任自流状态。
到了21世纪,社会上出现了爱情泛化的潮流,大学校园里恋爱显现出时间上和空间上的扩张:刚入校不久的一年级学生就开始了恋爱起跑;恋人行为举止越来越张扬,校园内随处可见恋人相拥、搂抱,甚至亲吻、抚摸,即使课堂也不能幸免。对此,教师反感,不少学生也厌烦,而高校对此的管理基本瘫痪,不闻不问。一般情况下只要不闹出事情,学校就不会主动管理和教育。进而恋人出外租房同居,女生人工流产,因恋爱矛盾引起的激烈冲突和恶性事件时有发生,因恋爱影响学习成绩导致退学等不为鲜见。至此,教育部门不得不酝酿制定关于大学生同居、结婚、生育的管理条例,一些销售商也适时地在校园内外安放自动售货设施,围绕上述现象的相关话题被各媒体炒得火热。这些都对大学生恋爱变相地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30年间,高校对大学生恋爱问题的管理经历了从禁止、管制到放开,再到变相放任的极大转变,变主动为被动,化传统为现代。从积极的角度看,这种变化表现出某种程度上认识的进步,思想的解放,体现了对人性的尊重,对大学生的人生关怀。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尤其得到了大学生们的赞同。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变化也难免矫枉过正,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助长了大学校园不良的恋爱风气,置大学管理于一种无奈和苍白。必然引起许多人的不满和担忧,不少大学生也对校园内日渐嚣张的恋爱氛围很是反感,把这称为大学校园的另一种“污染”。
现阶段大学生恋爱的缺损及偏差
社会的变化,时代的变迁,观念的更新,使人们对大学生恋爱越来越宽容,学校对学生恋爱的管理也越来越模糊、松散和边缘化,在校大学生获得了恋爱的绝对自,却也产生了由此带来的认识和行为上的缺损及偏差,形成了所谓的“快餐恋爱”。
1.放任感性,漠视理性
据笔者对在校大学生恋爱认知的调查显示:不少学生认为恋爱就是要跟着自己的感觉走,认为轰轰烈烈的恋爱必须“放任感性,放逐理性”。有的学生以为恋爱就意味着,因而放纵自己的欲望,双方了解不深就踏入了最后阶段,备受快餐恋爱之害,常常因损失了恋爱过程美感的细细体验和享受而葬送了恋爱。
一般地分析大学生恋爱情况,不难发现个中缘由:第一,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看,大学生处于青春期,对异性好奇,希望接触异性,了解异性;大学生活枯燥单调,希望恋爱的刺激为生活增味添彩;远离家人的孤单,需要恋爱排解内心的寂寞;时间的富裕,恋爱可以度过无聊的时光;情感的空虚,恋爱能够填补感情的需要。第二,从大学生活环境变化的角度看,大学生摆脱了多年沉重的学习压力,挣脱了以往老师和家长的管束,有了富裕的能量,需要寻找新的释放点;有了自由的权利,渴望尽情地使用和享受;大学又为他们提供了朝夕相处,广泛接触的平台。鉴于以上若干因素,大学生恋爱在所难免也无可指责。“人和人之间的直接的、自然的、必然的关系是男女之间的关系。”[1]但恋爱泛滥、行为放任、举止失态、后果失控却超出了当然的范围。这就需要作进一步地思考了。
进一步思考不难看出如果只停留于作生理的、心理的、环境原因的分析,停留于强调大学生的自然需求、生理特性、青春期心理特征等,更像是在为大学生非理性恋爱找寻理由,提供依据,进行论证,强调它的合情合理性。从效果看,这无异于蛊惑大学生去恋爱,任凭欲望摆布;就会误导大学生放大恋爱的必然性,张扬恋爱的非理性因素;就会让大学生误以为恋爱是一剂良药,可以化解大学期间许多烦恼,填补大学生活的诸多空虚;其结果只会更加助长校园内日益非理性的快餐恋爱之风,给管理带来更大的难度,使管理更难奏效。至此,可以认识到,在非常宽松的校园环境里,在大量不良社会现象影响下,在相当偏激的舆论导向助长中,大学生疏于理性的恋爱观和过度感性的恋爱风气,放任感性,放逐理性的错误认识是最值得关注的。
2.放任,疏于情感
大学生恋爱不同于社会其他成员,他们没有强烈的名和利的目的,没有确定的婚姻目标,对恋爱的责任认识不清,对恋爱的发展方向不十分在意。许多大学生仅把谈恋爱看作大学生活的既定部分,是学习、体验、尝试、累积经验的阶段,并不认真对待。这使得现在大学生恋爱快餐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恋爱开始的时间越来越早,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从认识到肉体接触的过程越来越短。有些学生在入学前就怀抱“要在大学轰轰烈烈谈一场恋爱”的计划和对异性很强的好奇心理,往往入学后短期内就匆忙“上阵”,自然会出现以下情况:其一,对恋爱对象的选择不审慎,“先谈一个再说”是大学生的普遍想法,为谈恋爱而谈的恋爱,缺少情感基础,带有明显的倾向。其二,对恋爱过程的处理不理性,进展超速,甚至认识没几天,彼此还不太了解就发生过于亲密的行为。疏于情感的培养,只能是的放纵。其三,对恋爱行为及其结果不负责任,大学生普遍认为“两厢情愿不存在责任问题”,于是跟着感觉走,跟着欲望走,放任自己的,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追求感官的刺激,满足生理的需求,享受一时的快乐。当然不是所有大学生都如此,但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这么认为。
恋爱不是禁欲主义,但必须是以情感的深厚积淀为基础,“以情性”,[2]以理性的务实态度为前提,而现在的快餐恋爱却是主义,疏于情感,不思婚姻。这样的放任,疏于情感的恋爱往往难以长久,少有成功,且很容易造成双方不同程度的生理和心理创伤,甚至会给将来的恋爱婚姻家庭生活留下无法弥补的阴影,还存在引发极端恶性事件的隐患。
3.追随现代,抛弃传统
现代是与传统相对应而存在的。大学生理解的现代总是带有先进性、开放性、自由性、浪漫性的,而传统又总是与封闭、保守、压抑、陈旧、循规蹈矩相联系,这样的理解也同样被他们带进对恋爱的理解。因此,追随现代的恋爱方式,鄙弃传统的恋爱方式,成为当代大学生恋爱的潮流。
传统恋爱观念是有消极的一面,但它毕竟是我们民族悠久历史的深厚积淀,内含着一些符合我们民族气质的内容,“包括了某些人类的传统美德以及对人们共同生活经验的深刻理解。”[3]其中责任心、自尊自爱观念、对隐私的尊重和保护等道德积极因素恰恰是现代恋爱观所需要的。
大学生要有勇气理性地面对恋爱
不少舆论认为,恋爱的本质就是感性,它强烈、热烈、排他、任性,跟着理性走,就会扼杀了爱情,就会错失恋爱的感受。笔者以为,恋爱关系“可以判断人的整个教养程度。”[4]人类的恋爱有别于动物的,一定是以理性为支点,以理性对感性的控制和强化为关键。当然这需要勇气,现代大学生理应拿得出这样的勇气。
理性面对恋爱首先是要对恋爱有全面的认识:恋爱的过程是双方以精神互动为主的增进了解,进行磨合,加深感情的过程。人类经过几百万年的进化才从动物界脱离出来,人性与兽性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的理性,人类的恋爱与动物的求偶最大的不同也在于理性。人类的恋爱是理性主导下的情感活动,而动物的求偶是生理支配下的活动。作为有知识、有修养的恋爱中的大学生,请想一想,放任自己的行为,是不是等于将自己回归原始,降格为动物一类?再则,恋爱总是与谈相联系,谈得越真了解越深,谈得内容越丰富吸引力越强,这些都需要理性的内涵。理性地对待恋爱,才能带来感性的升华。这可能是所有浪漫恋爱的共同秘诀。而放逐理性的恋爱往往都是短命的。
理性面对恋爱其次为要有恋爱责任心:对自己负责,对对方负责;对现在负责,对将来负责;对个人负责,对社会负责。一句话,对行为造成的各方面影响及后果负责。据笔者调查了解,现今有不少大学生对恋爱并不审慎,有的事先抱定要恋爱的决心,为恋爱而恋爱;有的存着玩一玩的打算,只想借此改善单调空虚的大学生活;有的带着好奇心态,想通过恋爱了解异性,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还有的学生恋爱掺杂着攀比、虚荣、自我表现、心理生理需要等复杂的功利因素,凡此种种,皆是责任心缺失所致。
理性面对恋爱再次为公德心:恋人之间表达缠绵的情感没有错,但必须理性地考虑场合、阶段、对别人的影响,应有所节制,有所克制。要遵守公共场所人们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在公共场所不能目中无人,我国公众的主流意识到目前为止还不能接受恋人在公共场所为所欲为。有人认为恋爱天经地义,是两个人的事,与其他人无关,却认识不到在公共场所,恋人的所有行为都会对他人造成影响,包括对少年儿童形成活生生的教育实例。
理性面对恋爱又表现为自尊自爱心:要维护自己的声誉和形象,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自己要尊重自己,恋人之间的亲昵是极具私密性的行为。一些公众人物会为狗仔队曝光自己的私生活而大动肝火,甚至告上法庭;一些娱记的偷拍遭到大众的谴责,皆因为行为的私密性被侵犯,有损个人的声望和形象。我们的大学生却随意公示私生活,公开私密性,这无异于自己践踏自尊和自爱,自毁形象。没有人在大众面前轻浮而能得到大众尊重的。这当然不包括大众认可的或在特殊情境下的亲密举动。很多事例证明过早亲昵的恋爱成功率很低。
理性面对恋爱还表现为审美心:恋爱的动力在于审美追求,恋爱的活力在于审美创造,恋爱的魅力在于审美享受。谈恋爱就是一个追求美、创造美、享受美的过程。抱着一颗审美的心,就会珍视恋爱的每个阶段,给恋爱生活适当长度的时间,让爱和被爱逐步展开,渐行渐进,才能真正感受恋爱的审美价值。过快的升温,跨越阶段的进展,如同囫囵吞枣,品味不到爱情的美感。十分可惜。不少大学生经历过后都有后悔,再想重来,却不可能再有当初纯真的美感和真情。
理性面对恋爱还在于不过早和过度亲昵:现在流行一句话“重要的在于过程”,经历的是过程,享受的是过程,收获的也是过程。过程需要时间支撑,过程必须是渐进的。这条公理同样适用于恋爱。过早的亲昵一定会缩短恋爱的寿命。马克思曾经说过:“在我看来,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绝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的亲昵。”[5]恋人之间有亲密的举止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恋爱不等于,过度的亲热会使恋爱生活庸俗化,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出现乏味、疲劳,甚至厌烦的情绪,恋爱的终点也就为期不远了。
避免大学生恋爱出现的诸多问题,化解传统恋爱与现代恋爱的矛盾,转变学校恋爱教育和管理的苍白和无奈,需要建立理性这个正确的支点。所以,引导大学生重建恋爱中的理性主导是高校恋爱教育和管理的首要任务。理性地对待恋爱,才是最人性的恋爱,最和谐的恋爱,最具美感的恋爱。才能达到传统与现代的统一,升华感性与理性的交融。
参考文献:
[1] [4]马克斯,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19.
关键词: 高职院校 高水平运动队 训练管理
一、引言
高职院校不同于本科院校,在运动队训练上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参加运动训练的学生既要学习,又要训练和比赛,特殊的学习、生活、训练环境使他们肩负着多种任务。要想提高运动水平,就必须加强思想教育、加强管理。因此,如何在新时期形成一套新型的、适合时代要求和高职院校训练特点的管理形式和方法,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问题。
二、高职院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分析与研究
高职院校运动队的训练应全面加强训练和竞赛的管理,形成自己的管理特色,安排好学生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因为高职院校的学生运动员不可能像本科院校的高水平运动员那样有较为充足的训练时间和参加较多的比赛,更何况大部分高职院校连常年训练队都没有组建。据调查,高职院校平时训练费也和本科院校的运动员补助相差甚远。这些都给高职院校运动队训练的组织管理带来了较大的困难,要求教练员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制定好训练计划和安排好课时训练。
1.训练管理目标化
在训练过程中实行目标管理,目的是激励运动员为实现训练目标付出艰苦的努力,这是训练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可把以训练为中心和以个人为中心的管理方法统一起来,使队员明确目标,充分调动每个队员的积极性。因此目标要定得恰如其分,要求略高于运动员的能力,以激发其上进心。目标太高,会使运动员产生畏难情绪,挫伤积极性,挖掘不出潜力。在实施过程中,还要注意及时进行调整控制,纠正那些偏离目标的行动,保证训练向着正确方向进行,使训练更科学合理。
2.日常管理制度化
制定严格、奖惩分明的规章制度是一切管理系统必要的行政措施。高职院校运动队训练的日常管理必须建立适宜而严格的规章制度。队员的个性、爱好和运动动机各不相同,这就需要用纪律和制度来规范行动。教练员决定着执行规章制度的广度和深度,应做到有法必依,令行禁止,无论是主力队员,还是非主力队员,在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能搞形式主义,把规章制度变成一纸空文。
3.队员管理档案化
训练业务档案工作的管理是高职院校运动队训练管理中的一个最为薄弱的环节。在随机调查的高职院校中,没有一所院校对运动训练实行档案化管理。教练员对训练工作进行档案化管理,不仅能为自己积累经验,而且能为其他教练员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与资料,并且有利于搞好体育科学研究,便于同其他院校进行信息交流,是高职院校教练员进一步提高自身训练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
4.参赛管理合理化
运动竞赛是检验训练水平最主要的形式,由于当代运动竞赛日益紧张、激烈,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人体多种能力的极限水平上进行的,因而学生运动员生理、心理较之日常训练有很大的变化和反应。这就使得学生运动员参加比赛时的管理也需相应地在各个方面进行一些有别于日常训练的特殊调整,以适应运动竞赛的特殊条件和要求。在参赛时学生运动员的思想教育方面,要特别考虑到他们的心理负担,采用多鼓励、表扬,少批评或不批评的方式。特别是在临场指导方面,教练员更要倍加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因为学生运动员一般来说都有争取胜利、为学校争光的目标,在场上偶然失误,内心会十分自责和焦虑,从而使心理压力急剧增大,倘若此时得不到教练员和队友的谅解,反遭批评和责难,往往就会产生抵触情绪,从而达不到教育效果。参加比赛时的业务管理,主要可分临场和场下两方面。临场的业务管理效果取决于教练员的指导水平。而场下的业务管理主要指对比赛的准备,包括科学地安排赛间训练,合理地调节运动负荷,适时地组织准备会,周密地安排竞赛方案,等等。参加比赛时的学生运动员生活管理也很重要,总的来说应比平时训练时更为严格,特别要注意加强纪律要求,帮助学生运动员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全力争取比赛的胜利,创造优异成绩。
三、高职院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需注意的问题
1.启发疏导与必要的规章制度相结合。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开放的社会,院校运动队的思想工作应以疏导教育为主,并结合必要的规章制度,通过教育启发、疏导工作促使运动员自觉地去遵守规定和要求。
2.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需要相结合。对运动员既要严格要求,又要主动关心,他们的思想问题大量地反映在训练和比赛场上,这就要求训练管理者懂业务,经常深入运动场了解情况。
3.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相结合。运动队的思想工作不能急于求成,要靠反复教育,日积月累才能达到教育的效果,但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是有差异的,思想工作也应根据每个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不能“一刀切”,可以在一段时期里集中对某一内容和带有倾向性的思想问题进行集体教育。
4.情感教育与精神鼓励相结合。教练员对待运动员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教练员和运动员只有在思想感情上相互交流,处理问题时相互谅解,并注意加强对他们进行精神激励,充分激发他们的精神需求,将远大目标、集体的共同目标与共同利益告诉他们,才有利于发掘他们的内在潜力,使教育落到实处。
四、结语
高水平运动队训练的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体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运动训练与竞赛的管理,可为竞技运动的顺利发展提供有力帮助,对实现学校竞技运动科学化、高效化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杨铁黎,陈钧.学校课余训练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1.
[2]池建.关于“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政策”的解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4.
小学体育业余训练队是体育最基础的阵地,很多体育人才都是从这里走向成功,走向辉煌的。而这个基地的核心就是最简单、最平凡的小学教师。小学体育业余训练工作,一般都是由小学体育教师来承担的,所以教练员的能力往往影响到这一工作的持续及优劣。
1.教练员角色意识的提高
爱岗敬业是小学体育教师的首要素质,是教师的灵魂。教师必须热爱自己的本质工作,对体育有浓厚的兴趣。还要构建科学的教学指导思想。坚持以健康第一为先导、以全面育人为中心,合理运用教学手段,充分发挥体育在增强体质、培养运动能力的基础上,造就全面发展和身心协调统一的新型人才。同时,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增强体育能力,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练员就必须抛开自己仅仅是体育教师的意识,把体育教学面扩大,把传授技能度加深,为体育活动在更多的人群中开展做铺路石。
2.掌握和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的提高
渊博的知识,是教练员的基石。专业知识素质是教练专业素质和水平的体现。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体育学科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它是教练的立足之本,教练应系统掌握该学科的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及时的了解本专业的发展方向,了解与专业相关的科学知识。二是教育学科的知识和教练的基本技能,在教练知识结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能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小学体育教学的目标、内容和要求,掌握体育教育教学规律,使自己具有与时代相吻合的崭新的教育观点。
知识面越广,见解越深,对问题的分析越透彻。然后利用聪颖的智慧灵活的运用知识,达到预期的目标。
3.实践经验能力的提高
小学教练在训练和比赛中遇到的问题并不难,但是问题多而且难以预设。比如:如何得到家长的支持,如何处理学习和训练的冲突,如何在比赛中树立自信心,如何抓住孩子的心理等等。经验是教练员在竞技实践中直接或间接获得的知识。经验是影响教练员决策能力的动力因素。丰富的经验,是正确决策的重要条件,阅历广,体会深,对问题判断就会具有较大的准确性。特别是对实践中经常遇到 与以往相似且共性的问题,其决策效果更为显著。尤其是年轻的教练更要多参与训练,多参加各级各类比赛,从实践中积累经验以便应对突发的诸多问题。
4.拥有一颗平常心
近年来,高等院校的健美操项目发展很快,是高校体育项目发展和完善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适合高校健美操运动员专项技术训练的内容,能够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进而提高训练质量和成才率,希望对健美操教练员针对这一年龄段训练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研究过程中在CNKI检索平台上,检索、阅读近些年发表的该课题的相关论文,并结合了健美操、体操、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和全国健美操锦标赛的相关资料 。
2.专家访谈法
访问了健美操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及学者。
3.数理统计法
对本文所需数据用Excel进行简单的数理统计。
4.逻辑分析法
本课题研究过程中,结合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系统地综合对比与分析,通过归纳推理得出结论。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在运动训练学理论中,对于技术这部分训练一般都称之为运动技术: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在运动实践中,人们、特别是教练员更习惯说专项技术,它是充分发挥运动员肌体能力的、合理、有效地完成动作的方法。在健美操项目中,专项技术是指在规则允许的条件下,所采取的各种专门动作方法的总称。依据《2009-2012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中成套动作的要求,竞技健美操的形体训练、操化动作、过渡与连接、难度动作、节奏性变换、集体项目的配合是竞技健美操专项技术的核心内容。
1.形体训练
健美操运动员形体训练的内容应包括:形体的基本动作练习、基本形态练习、基本素质练习三个部分,见表1。
表1 形体训练主要内容表
2.健美操操化动作组合的训练
健美操操化动作组合的定义为以健美操基本步法组合手臂动作形式,伴随音乐创造出动感的、有节奏的、不间断的包容高低不同运动强度的一串动作。成套动作中包含的操化动作组合即七种基本步伐、操化动作组合和操化动作三部分组成。而在具体的训练中主要按照以下内容进行训练,见表2。
表2 健美操操化动作组合的训练内容表
3.过渡与连接
一套完美的健美操动作应该是一个整体,每个动作之间的衔接、每次空间的转换、甚至每个难度动作的准备,都要求以动力性和生动新颖的方法相互连接在一起,而不能中断了成套动作的完整性,完成这一任务恰恰就是过渡与连接动作。参照国际体操联合会颁布的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过渡与连接动作定义如下:过渡动作是指空中、地面动作间的灵活和流畅的转换。连接动作是指健美操基本步伐、动作组合、难度和托举之间的流畅的连接。过渡与连接动作是在成套动作中连接健美操基本步伐、动作组合、难度、托举和造型以及实现空间转换的健美操特色动作。按照所连接前后动作将连接动作分为:操化—操化、难度—难度、操化—难度、操化—托举、难度—托举。
4.难度动作
健美操的难度动作是运动员竞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决定因素之一。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要求成套动作必须包括A组动力性力量、B组静力性力量、C组跳与跃、D组平衡与柔韧难度动作各1个,同时所选择的难度动作必须展示出身体的力量、爆发力与持续的强度。在训练中教练员应围绕国际竞赛规则所设的难度有系统、有选择地进行训练。
5.节奏性变换
健美操动作节奏是指完成动作时及每个动作间所表现的用力强弱和用力时间长短与动作幅度大小等方面的关系,动作节奏对于健美操运动是至关重要的,它是健美操特点的体现。在健美操节奏训练中主要采用变奏训练法进行训练。变奏训练法是在竞技性健美操训练过程中,通过改变音乐速度来控制训练负荷强度,采用阶梯式与跳跃式相结合的负荷安排方式以提高运动员基本动作肢体姿势控制能力的一种训练方法。如在健美操操化动作训练中,出现的切分(嗒拍)、一拍两动、两拍三动的练习形式。变奏训练法采用控制速度负荷的方式,通过定量控制速度负荷,发展运动员的肢体姿势控制能力,提高专项技能。
6.集体项目的配合
健美操集体项目其主要特点体现在集体的合作创新上,更强调整体性和一致性,讲究队形画面的对称和均衡、同步与配合动作的巧妙组合,整套动作的巧妙组合,以及整套动作造型的全景效果。良好的配合可以增加运动员之间的感情交流,体现集体项目表演的整体感。集体项目的配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音乐、动作、托举动作、队形、表现力等。在进行集体配合训练时教练员应考虑运动员之间的相互关系,要注意人与人之间的协调与运动感,使他们从前至后连接自然流畅,达到最佳的连接过程。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高校的健美操运动员有其自身的特点,探索和研究运动员这一时期专项技术的训练内容,在训练中有针对性的增强运动员的专项技术,能够在有效的时间内使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得到快速提高。
2.建议
一是学生在进入大学阶段以后,身体、心理或其他方面会有一些变化,在难度的选择上要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实际情况而定,注意专项身体素质的提高,男女生要有所侧重。要努力做到训练的系统性、全面性、专项性和区别性,在不同阶段针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特点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和手段。
二是训练时要注重不同训练内容之间的联系与系统性。遵循教学和训练的规律,使教学与训练有机结合,并把握不同训练内容的重点。要根据运动员的具体情况,在训练中,应注意有意识地提高运动员练习的兴趣及积极性,在教学和训练中及时发现和修正不足之处,以完善健美操训练内容体系,培养优秀的健美操人才。
参考文献:
[1]国际体操联合会健美操委员会.2009-2012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Z].中国健美操协会,2009.
[2]田麦久等. 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3]黄宽柔. 形体健美与健美操[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4]陈安勇. 竞技健美操成套动作中过渡与连接动作的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