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管理系统需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频谱管理;统一建模语言;用例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04-0959-02
Requirements Analysis of Battlefield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UML
LIANG Guo-qing1,2, CHEN Jian2
(1.Brigade 69296 of PLA, Kashi 844200, China; 2.C4ISR Technology Key Lab of NUDT, Changsha 410073, China)
Abstract: There are many stations that using frequency in the battlefield, but the useable electronmagnetic spectrum is finity, tradition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management is handwork, however, is not fit the modern war, cry for the computer assistant management. The article introduces characteristics of UML, and describes battlefield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management system's requirements by UML.
Key words: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management; UML; use case
1 引言
高技术条件下的作战,参战力量多元,各种各样的电子信息作战装备同时应用于战场,加之敌方激烈的电磁干扰以及民用电磁设施的影响,使得战场电磁环境极其复杂,可用频谱资源十分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加强战场电磁频谱管理才能充分、合理地利用电磁频谱,达成最佳作战目的[1]。但频谱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包括许多需要注意的步骤和问题,只有把它们全部考虑在内,才有可能有效利用无线电频谱。由于战场用频台站数量之大,利用传统的手工方式管理台站,凭借传统的经验审批频率以及被动式查找干扰等管理行为已不能适应现代化战争,因而必需有效的计算机支持。为此,需要开发研究战场频谱管理系统。通过战场频谱管理软件,指战员可以迅速了解战场电磁态势,分配电磁频谱资源,避免(或减小)用频台站间互扰问题,构造出有利于己而不利于敌的战场电磁环境。本文采用先进的统一建模语言(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UML)对战场频谱资源管理系统进行需求分析,可为战场频谱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提供较为完整的需求信息。
2 UML简介
UML是一种标准的图形化建模语言,是面向对象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它融合了Booch、OMT和OOSE方法中的基本概念,并在这些方法的基础上,广征意见,集众家之长,扩展了现有方法的应用范围。UML适用于以面向对象的技术来描述任何类型的系统,而且适用于系统开发的不同阶段,可以应用于任何领域。
UML作为一种标准的图形化建模语言有如下特点:UML的词汇表和规则注重对系统进行概念上和物理上的描述;UML符号的表示法定义了规范的可视化元素,并为开发者使用这些可视化元素进行系统建模提供了标准;UML可以对重要的分析、设计和实现进行详细描述,所建模型具有精确性、无歧义性和完整性;用UML描述的模型可与各种编程语言直接相连[2]。
作为一种建模语言,UML中有3类主要元素,即基本构造块(basic building block)、规则(rule)和公共机制(common mechanism)。图是UML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共分9种图:用例图、顺序图、协同图、类图、对象图、状态图、活动图、构件图和部署图。
用例图(Use case diagram)是UML在系统需求分析阶段来捕获用户需求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它用于显示若干角色(Actor)之间的连接关系,并不描述系统内部对该功能的具体操作方式,即通过用例建模,描述系统应向外提供何种功能,形成系统的问题域。活动图、类图、顺序图主要用于分析阶段,状态图、类图、对象图、协作图主要用于设计阶段,构件图和部署图主要用于实现阶段[3]。
3 战场频谱管理系统需求建模分析
3.1 战场频谱管理系统功能剖析
战场频谱管理系统功能包括[4,5]:
1)项目管理 为了便于管理频谱数据及存贮计算结果,在设计之前将频谱管理纳入项目管理范围,内容包括建立新项目、打开已有项目。
2)频谱监测 实现对检测站的控制和监测数据的分析处理等,包括检查监测站的配置、选择监测站设备及监测天线;对信号进行测试,查看一定频段内频率占有情况;对信号参数进行测量,计算信号的频偏、带宽和载频;查找干扰源位置。
3)电磁兼容性分析 对可能受到的或产生的干扰进行预测,从频率、时间、空间和能量四维角度考察各电子设备间的电磁隔离度,分析所产生干扰的大小及影响范围,评价干扰的危害程度。
4)频率规划与指派 为各种无线电业务划分无线电频谱的过程,为有效使用频谱,划分的频段必须符合预期业务要求的传播条件。
5)电子系统数据库 为各类电子系统建立数据库,记录其特性参数。这些数据是进行敌我识别,生成对抗措施的基本资料。
6)电磁态势显示。对战场上各种电磁信号的类型、属性和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并用图形、分析报告等方法将战场电磁态势表现出来。
7)网络服务 主要完成两种功能:一是网络通信,即实现数据的收发、传输;二是实现简单的网络管理。
3.2 战场频谱管理系统用例模型
根据上述的系统需求分析,对系统进行需求分析。在UML中用例图可从系统的外部看到系统的内部功能,它采用一些图形符号和文字来记录使用者的要求。用例图的基本元素有角色、用例、关系。
角色是指与系统交互的人或物。角色有3类:系统的使用者、外部系统、时间。战场频谱管理系统的角色有直接使用该系统的人和外部数据库,其中外部数据库有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和无线电台(站)设备数据库。
用例是系统提供的一种功能,是系统、子系统或外部参与者交互的动作序列的说明。战场频谱管理系统的顶层用例有:项目管理、频谱监测、电磁兼容性分析、频率规划与指派、数据管理、电磁态势显示、网络服务等7个用例。系统顶层用例图如图1所示,顶层图反应了系统总的需求情况。
3.3 顺序图
顺序图用来反映若干个对象之间的动态协作关系,主要反映对象之间发送消息的先后次序,说明对象之间的交互过程。顺序图由若干个对象组成,每个对象用一条垂直的虚线表示(线上方是对象名)。每个对象的正下方有一个矩形条,它与垂直的虚线相叠,矩形条表示该对象随时间流逝的过程(从上至下),对象之间传递的消息用消息箭头表示,它们位于表示对象的垂直线条之间。
1)基本数据输入顺序图。使用者通过数据管理的基本数据输入窗口输入基本数据,一部分基本数据由使用者根据战场情况和要求,从数据窗口输入,另一部分与地理有关的数据可通过查询地理信息系统来获得,与设备有关的信息可从无线电(台)站数据库中获得。基本数据输入结束后,保存在频谱项目数据库中,供后面的设计模块调用。基本数据输入顺序图如图2所示。
2)电磁兼容性分析顺序图。基本电磁数据输入结束后,就可以进行各功能计算了,这里以电磁兼容性分析为例。在电磁兼容性分析窗口中,通过变换参数的计算各种干扰,得出台站干扰的大小及影响范围,实时显示在该参数状态下电磁态势图上,最后结果保存在频谱项目工程数据库中,供后面的设计模块调用。电磁兼容性分析顺序图如图3所示。
3.4 活动图
活动图描述系统中各种活动的执行顺序,活动图常用于描述一个操作执行时的流程,也可以用于描述一个用例的处理流程,或者某种交互流程。活动图由一系列活动组成,当某个活动执行完毕之后,控制将沿着转移箭头转向下一个活动。在UML中没有流程图,可以用活动图来描述系统的总体或局部流程。图4为战场频谱管理系统总体活动图,可分为项目管理、工程数据建立与管理、数据管理、电磁兼容性分析、网络管理、频率规划与指派和电磁态势显示等7个部分。
4 结束语
本文采用UML对战场频谱管理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开发建设战场频谱管理系统有利于战场电磁资源的管理,提高电磁资源的处理速度,降低电磁资源管理的成本。
使用UML对系统需求进行描述可以帮助用户和分析人员对问题描述和理解达成共识,较少语义差异,保障分析的正确性,克服传统需求分析在问题领域、系统功能描述方面精确度低的问题。在实际应用中,UML可以根据不同的系统,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详略程度对系统需求进行构造。
参考文献:
[1] 谷岩峰,高常见,安渭琳.战场电磁频谱实时管理问题研究[J].国防科技,2007(5):71-73.
[2] 孙朝霞,李春光,马莉.基于UML的车辆管理系统需求分析[J].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5,26(2):71-73.
[3] 郑益民,倪宏革,郝令涛.基于UML的公路涵洞CAD系统的需求分析[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1(4):306-309.
[关键词]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方案设计;需求分析
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是其生命周期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其不仅是保证设备完好的关键,也与临床应用是否安全有效密切相关,是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1-2]。近年来,随着医疗设备种类和数量的大幅度增加,医疗设备维护及管理工作繁重,对医院的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3]。加强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不仅可以提高医疗设备完好率,使其更好的为临床服务,还可促进医院设备管理向精细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从而使医院能够利用最优的医疗设备资源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
1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总体方案设计背景
近年来,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医疗设备种类和数量在不断增加,传统的维修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医院的发展,只有通过多元化的科学管理才能获得更大的效益[5]。通过对如东县人民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的深入了解,发现需要亟待解决的相关问题。(1)医疗设备维修时间长[6]。一方面由于医疗设备技术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导致维修人员检修时间过长;另一方面是由于无专门的配件管理,工程师在遇到需要更换配件时,一般采用现购置方法,且产生费用的维修报批时间长,从而延长了维修时间。(2)维修管理项目种类繁多,内容琐碎。医疗设备相关记录需要使用大量的纸张,且以手工记录为主,记录的文档不便于查询和保存,给设备维修管理和总结分析带来了不便。(3)医疗设备的日常保养维护缺乏计划性,预防性维修工作盲目[7]。(4)各医院普遍存在“重医轻工的思想”,维修工具简陋,导致工程师只能做一些简单维修,遇到有难度的维修只能求助厂商工程师[8]。而长期依赖厂商工程师又会导致医院处于被动地位,出现维修响应不及时,维修费用高等问题。(5)使用科室无法实时监督设备维修状况,各科室之间得不到良好沟通,影响临床科室正常使用[9]。医院需要一个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用于管理相关记录信息,合理分配现有工程师,制定日常维修保养周期,使设备维修管理工作规范化和科学化[10]。
2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总体需求分析
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主要涉及临床使用科室、医疗设备维修组以及医疗设备管理办公室3个使用部门,只有将3个部门工作相辅相成,才能不断提高医疗设备完好率,确保临床诊疗工作有序进行。
2.1临床使用科室系统需求分析
临床科室护理人员的主要职责是管好本科室的所有医疗设备,如设备的使用和保养、设备故障报修及设备报废申请等,故其主要系统需求分析有故障报修与维修状态查询、设备日常保养与保养状况查询以及设备报废申请与报废状态查询。
2.2医疗设备维修组系统需求分析
医疗设备维修组的主要职责是接收临床科室的故障报修信息、及时派工维修、反馈设备的故障现象、合理使用维修配件、参与报废设备的检验及处置工作、制定周期保养计划以及进行预防性维护保养等。其主要系统需求分析如图1所示。
2.3医疗设备管理办公室系统需求分析
医疗设备管理办公室主要运用系统完成查询与统计工作,查询操作贯穿于系统的各项业务中,主要包括注册用户信息、医疗设备信息和设备配件信息查询,其可以帮助各科室及时掌握设备维修情况。统计操作不仅能实现维修工作量、设备故障率、维修服务费和设备配件费的统计,也是科室管理的重要依据。
3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设计
3.1逻辑功能设计
在上述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将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归纳为基础业务和核心业务两大模块。①基础业务模块,分为系统管理和基础数据管理2个功能模块,系统管理主要面向于系统管理员,完成系统维护及数据初始化等工作,基础数据管理是临床使用科室与设备科工作的实体,可完成各项数据的建模工作;②核心业务模块,涵盖设备维修管理中的所有业务,即故障报修、派工维修、预防性保养、配件管理和设备报废5个功能模块。
3.2整体方案设计
使用医疗设备维系管理系统不仅可适应医院的信息化管理,而且能够完善医学装备科的日常业务,使医疗设备的维修、费用支出和报废处置等工作更加透明。本研究在系统逻辑功能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整体方案设计,其整体设计如图2所示。
3.3数据库设计
经过对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的逻辑功能及总体方案设计的详细分析,建立满足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的数据库模型,模型可直观了解系统中的关系类与实体类。该系统的数据库实体-联系模型如图3所示。
4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优势
4.1实现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信息化
系统主要用于实现医疗设备的故障报修、派工维修、预防性保养、配件管理、设备报废、信息查询和工作量统计的自动化管理。采用信息化管理不仅可优化故障报修流程,缩短维修响应时间,记录设备不同时期的故障原因及检修方法,还能科学安排医疗设备的保养计划,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实现医疗设备报废透明化。此外,维修工程师能够应用该系统对医疗设备出现的故障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做到早预防和早检修[11]。
4.2提升医疗设备维修档案管理质量
随着医疗设备的不断增多,随机带来的资料也日益增多,因此传统的档案管理均难达到要求,故医疗设备维修档案无纸化管理势在必行[12]。使用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可将医疗设备购置、维修保养、质量安全检查、培训考核、设备巡检、更新和报废申请等方面的资料进行无纸化管理,减少资源浪费。设备使用科室和管理科室也能及时查看该资料,掌握设备的使用技术状况,通过分析其使用率、完好率、维修率和报废率等资料,为医院更新和购置新设备提供有效的依据。
4.3提高医疗设备经济效益
医疗设备的效益分析贯穿其整个生命周期,使用维修管理系统不仅可以从设备完好率、使用率及报废折旧费等多个方面对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还能反映医疗设备管理人员、使用人员及维修人员的工作效率,便于医院进行资金质量控制[13]。
5结论
0引言
在系统工程及软件工程中,需求分析指在创建一个新的或改变一个现存的系统或产品时,确定新系统的目的、范围、定义和功能时所要做的所有工作。需求分析是软件工程中的一个关键过程[1],是整个系统开发的基础。需求分析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整个软件工程的成功与失败[2],需求分析阶段的任务是确定软件系统功能。
在UML中,需求模型又称为用例模型,主要用于描述系统的功能性需求,即软件可以实现的功能。将UML的用例模型应用到医学院校临床毕业实习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中可以更有效地获取系统功能需求,并清晰描绘出系统功能。
1医学院校临床毕业实习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医学院校临床毕业实习根据专业性质不同一般为36~52周,通常安排在第五学年进行。临床医学毕业实习工作主要包括:实习计划制订、实习医院落实、实习生分配、各实习医院学生名单公布,实习日期确定;学生分赴实习医院、确定实习科室轮转日程、确定实习指导教师、分配实习分管床位、按计划进入各实习科室、出科考试。参与这些工作的用户有管理员、教师、学生、系统管理员,不同的用户对系统有不同的功能需求。
学生用户的功能需求为:查询和修改个人信息,填报实习医院,查询实习医院,查看、下载、上传作业,查看各种公共信息,查询学生成绩等;教师用户的功能需求为:查询及维护个人信息,添加、修改、删除实习科目,查看、添加、删除、修改公告,查看、添加、修改、删除作业,查询学生记录、录入学生成绩;管理员用户的功能需求为:查询、添加、删除、修改、审核或导入医院信息、专业信息、实习科目信息和教师信息,、查看、修改公告审核和调整学生实习医院等;系统管理员用户的功能需求为:管理整个临床毕业实习管理系统,负责不同用户组的权限定义,进行整个系统的信息初始化及数据维护备份,注册系统用户,负责系统安全管理,硬件环境及网络的管理与维护。
根据上述各种用户的功能需求描述,可以将临床毕业实习管理业务功能归纳为:用户管理、公用信息管理、作业管理、实习成绩管理、公告管理、实习医院管理,如图1所示。
2基于UML用例建模的系统用户功能需求描述
用例(Use Case)是一种描述系统需求的方法,使用用例的方法来描述系统需求的过程就是用例建模。用例方法最早由Iva Jackboson博士[3]提出,后来被综合到UML规范之中,成为一种标准化的需求表述体系。UML 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面向对象建模语言, 主要包括7种常见类型,即用例图、类图、序列图、状态图、活动图、组件图和部署图,分别用于不同的建模用途。 用例图主要用于对系统、子系统或类的行为进行建模。它只说明系统实现什么功能,而不必说明如何实现。用例图包括系统的执行者和若干个执行用例[4],以图形化的方式表示系统内部用例、系统外部参考者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5],从系统外部用户的观点看系统所具功能的高级视图[6]。
医学院校临床毕业实习管理系统中的主要执行者有系统管理员、普通管理员、带教教师及实习学生等,常见的执行用例为数据备份与恢复、用户管理、公用信息管理、公告管理、作业管理、实习成绩管理、实习医院申报和审核管理,由此可以得到系统顶层用例如图2所示。
2.1用户管理用例建模
在医学院校临床实习毕业系统中,为了保证系统数据的安全,建立用户管理。用户管理实现系统中所有用户使用系统资源的权限管理。用户管理的执行者是系统管理员,执行用例为添加用户、修改和查询用户、删除用户、权限定义。具体用例如图3所示。
2.2公用信息管理用例建模
公用信息是维护整个系统正常运行所需的基础数据集,公用信息管理的执行者是各院系管理员,执行用例包括专业信息管理、班级信息管理、学生信息管理、管理员信息管理、部门信息管理、公告类型信息管理、实习科目信息管理、成绩系数管理,具体用例如图4所示。
2.3作业管理用例建模
为巩固学生实习所学知识,检测学生实习效果,并使所学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在实习过程中,带教教师常常布置相应的作业,教师通过批改学生作业,检查实习效果,因此在医学院校临床毕业实习管理系统中设置作业管理用例图。作业管理的执行者是带教教师和实习生,执行用例包括添加作业、管理作业、批改作业、做作业。具体用例如图5所示。
2.4成绩管理用例建模
医学院校临床毕业考试成绩通常由毕业实习成绩、毕业实践技能考核成绩、毕业理论考核成绩按一定比例构成。专业不同,实习科目不同,毕业实习成绩计算方法也不同。例如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科目为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每个科目的出科考试成绩通常由医德医风考核、病历书写考核、临床实践技能考核、理论考试按一定比例构成,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的出科考试的平均分构成毕业实习成绩。录入成绩后,学生可查询成绩,各院系(或者医院)的管理员将学生每门实习科目的出科考试成绩按一定系数比例汇总成毕业实习成绩,各院系管理员将毕业实习成绩、毕业实践技能考核成绩、毕业理论考核成绩按一定比例汇总成毕业考试成绩上交给教务处。成绩管理的执行者有教师、院系管理员和实习生,执行用例包括录入成绩系数、录入成绩、查询成绩、汇总成绩。具体用例如图6所示。2.5公告管理用例建模
公告管理的执行者为系统管理员、管理员和实习生,管理员又可分为教师、教务处管理员、院系管理员、医院管理员,执行用例包括添加公告、上传公告、查看公告、修改公告、删除公告。公告管理用例如图7所示。
公告管理系统内的任何用户都可以查看系统内所有已的公告。系统管理员、各院系临床实习教学管理员、医院临床实习管理员、教师都可以添加公告,在公告没有前可以修改自己添加的公告,各用户可以删除自己已的和未的公告。
2.6实习医院申报和审核管理用例建模
实习生在实习前首先要进行实习医院的申报,各院系管理员根据实习生的申报情况进行实习医院的调整,调整完后,学生可以查询具体实习医院信息。各医院管理员根据实习生分配情况,对每一实习科目指派带教教师。实习医院申报和审核管理的执行者为实习生和院系管理员,执行用例包括填报实习医院、查询实习医院(扩展用例包括查询实习科目、查看带教教师)、调整实习医院、管理带教教师。具体用例如图8所示。
3系统模块设计
综合上述需求分析和用例模型分析,采用结构化设计的方法设计出临床毕业实习管理系统功能模块,包括用户管理、公用信息管理、作业管理、实习成绩管理、公告管理、实习医院管理共6个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又包含了若干子模块,如图9所示。
4结语
UML提供了一套标准、规范、直观、易懂的,描述客户需求的Use Case元素。正确规范地使用这些元素能够高效地建立起一个可视化的客户业务模型,通过该业务模型可以使软件系统的需求分析人员和客户之间建立起一个高效、便捷、良好的沟通渠道,这对建立一个详尽、准确的客户需求分析文档极为重要。本文根据各类需求通过UML用例建模法详细概述了医学院校临床毕业实习管理系统各类用户的功能需求,然后按照用例建模的一般步骤,进行了活动者、用例的定义,设计了医学院校临床毕业实习管理系统用例模型,完成了系统的初步设计工作。
关键词 :基本农田 ,信息系统,mapgis
Abstract: the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especially the protection of basic farmland has always been a national priority, the country at present general land use planning work has been basically end, now into the basic farmland demarcated work stage.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land and resources, the basic farmland demarcated work a important task is to establish the basic farmlan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at all levels, through the routine information supervision, implement the strictest arable land protection system.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actual work, in the existing software and hardware, and on the basis of research really feasible management system, and combined with the use of software in guangxi universality and broad, at the county level of protection of basic farmland management system function demand and put forward the design development train of thought, so as to provide the guidance system development each county.省略技术开发,C/S体系结构。
当今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形成了诸多关于土地管理方面的软件,基本农田信息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据库,不仅包含基本农田的属性信息,充分借助GIS空间分析与属性查询的交互式操作进行数据变更和统计,是一般软件所不能及的,利用GIS软件管理地理信息数据是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另一方面,在运行环境上,Internet技术飞速发展,使得基于b/s体系结构的方式取代了c/s体系结构,用于无序下载客户端软件即可浏览并进行基本的GIS操作,提高了系统升级维护的便捷性。
广西开展的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乡镇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均采用MapGIS软件系统,因此,以此为基础,设计开发基本农田管理系统可以满足基本农田数据库建库需求同时具备广泛试用性。
二、县级基本农田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基本农田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要以实现基本农田精细化监管为总体目标,以基本农田“管理信息化”为建设目标,主要实现如下6个方面的主要功能需求。
(一)占用预警
实现图形与属性数据的互动。通过导入新增建设用地项目范围线,分析项目范围内占用基本农田和土地利用现状地块情况,统计占用的基本农田总面积及各地类面积的细化情况,在地图上标出预警区域,建立预警档案,为新增建设用地项目报批提供参考依据。
(二)基本农田动态监测
一是实现图形与属性数据的互动。采用卫星或航拍影像数据监测基本农田变化。根据影像特征,对比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内各地类的变化情况。二是及时分析。巡查人员在巡查项目过程中如果发现了基本农田占用情况,通过拍照片、用GPS采集坐标信息,上传到土地部门。数据库管理员把巡查员传回的坐标数据导到基本农田数据库,利用占用预警分析功能,分析出该项目占用基本农田情况是否合法,如占用合法,则进行基本农田补划;如占用非法,则移交执法部门执法
(三)智能补划
在土地利用现状图斑中自动选取不在基本农田保护地块范围内的满足补划条件的耕地地块(或可调整地类地块),显示补划地块信息和位置。在查找结果中,根据实际补划面积,提供最优补划方案,保证基本农田的占补平衡.
(四)数据变更管理
通过对基本农田图斑、保护块等的新增、分割、合并等变更操作,根据日常的业务需求,可以实现对基本农田占用补划、灾毁等实时变更。
(五)数据入库检查、综合统计分析与图表输出
数据入库:衔接好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基本农田规划数据库、基本农田划定数据库、基本农田占、补划数据库等的录入。
数据检查:要求系统具有强大的检查功能,对入库的数据建立数据入库核查、检查机制,检测数据的数据结构、数据属性、图形拓扑(包括单个图层内和图层间)、逻辑关系等。对于检查出来的错误可以直接在图上定位,并能形成检查报表。
汇总统计:对基本农田现状面积以及变化,数量、地类、质量等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制图、制表。同时要求在指定区域、指定时间点统计分析。
图表输出:输出相关表格图件。土地利用地类面积表、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基本农田保护图专题图等。
(六)数据共享、安全和维护
数据共享要求:建立健全与各级数据信息管理相一致的基本农田数据标准体系和成果规范体系,要实现耕地保护系统其他相关业务职能部门数据信息的无缝对接,保证各级数据的一致性、格式的通用性。建立数据的多级访问权限机制和数据保密机制,保证数据访问、的安全性。
数据维护要求:要求系统接口开放,能根据各类规程及政策文件要求变化,对系统功能和算法进行调整 ,及时调整维护各数据库数据。
关键词:档案管理系统;功能开发设计;业务需求;用户需求;系统需求;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及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市面上出现了各种类型的档案管理系统。一些系统在功能设计上基本相同,多采用以传统管理为导向的工作模拟,面对电子档案的急剧增加及档案管理的深入应用,现今市面上不少档案管理系统表现出了不少问题。为了适应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满足各类型企事业单位对档案管理的需求,必须立足于业务需求、用户需求及系统需求来进行档案管理系统的功能开发设计及利用工作,力争充分发挥档案管理系统效用。
一、档案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一)业务需求
就目前看,各类型企事业单位日常管理基本采用现代化办公系统,如办公自动化系统、物资采购系统等,常常产生大量的电子文件。从业务角度看,面对庞大数量的电子文件,单位需要的是集中式规范化管理、确保电子文件长期保存、多途径的检索途径,只有这样采用有效利用电子文件。
(二)用户需求
用户分为普通用户、档案管理员、系统维护人员。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要求档案管理系统具有浏览、检索、借阅、下载等功能。对档案管理员来说,要求档案管理系统具有文件管理、收集,档案信息的录入、审核、验证、分类,以及相关辅助管理等功能。对系统维护人员来说,要求档案管理系统具有系统权限定制、档案管理架构定制、档案整理规则定制,以及数据和用户使用维护等功能。
(三)系统需求
档案管理系统管理的目标是通过成熟而先进的硬件技术软件技术,开发设计出一个安全、稳定、友好、简单的系统,能高效的处理用户请求,自动按照档案管理规则实现档案分类处理。为清楚掌握系统需求,要从功能需求、需求需求及非功能性需求三方面分析。从功能需求角度看,要求系统具有采集管理、数据操作、查询利用、增值服务等功能;从数据需求角度看,要求相关数据信息的录入、处理具有精确性、高效性,保持数据的一致性与完整性,以及共享等功能;从非功能性需求角度看,要求保障档案的原始性、完整性,传输安全性,以及身份认证、加密处理、防篡改等功能。
二、目前档案管理系统开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市面上一些档案管理系统开发设计中表现出了这些问题。第一,对档案管理系统的业务了解不足;第二,对档案管理系统的系统需求分析不深入、不全面。系统需求分析是进行系统功能开发设计与利用的基础和条件,这是跨出成功开发设计档案管理系统的关键一步,值得引起设计者足够重视;第三,不少档案管理系统存在不完整性等问题;第四,管理系统跟踪服务、更新服务不及时。为设计一个能满足业务需求、用户需求及系统需求的档案管理系统,进行必要的需求分析是必要的,了解软件产品开发设计中的问题更是进行档案管理系统功能开发设计工作的前期工作。
三、档案管理系统功能开发设计及利用
(一)系统功能架构设计
在这里,采用低耦合度和高内聚度的标准进行档案系统架构设计。档案系统主要包括电子档案应用服务平台、业务层、存储层、配置管理层、数据层、系统安全层,其中的各个功能模块的功能都是独立的,通过对外接口实现各功能模块交互、调用,形成一个完整的档案管理系统。尤其每个功能模块都设置对外接口,从而确保系统功能的开发设计、利用、维护具有较强的灵活性。
按照功能性分析,分为输入部分、输出部分和管理部分。输入部分设置档案数据扫描入库、格式转化、录入及分类整编等功能;输出部分设置在库档案数量统计、借出档案数量及类别统计、超期档案自动催还、用户查询档案等功能;管理部分设置档案审核、归档、档案备份、删除等功能。
(二)功能开发设计与利用
档案管理系统是一个操作简单、性能稳定、界面友好的自动化管理软件,其系统是复杂而强大的。基于档案管理系统的功能架构设计,下面从档案管理角度及各方需求看,这一系统应开发设计以下功能模块。
1、档案的归档与接收
文件的收集、整理、鉴定是档案形成的基础,也是检验档案真实性的关键。对于电子文件,收集、整理、鉴定是一个交叉操作的过程。由于电子档案形成以后,依然可以进行编辑和修改,所以进行电子文件归档时要附属清楚每一份电子文件的静态及动态数据信息,以加强电子档案原始性认定。
2、档案的存储与备份
档案的存储与备份,是档案管理系统运行的安全保障,所以要求建立一个电子文件的有效备份、恢复的系统,这就要依靠计算机的软硬件产品。基本上应采用通用的存储格式,并设置格式转换功能。如果是机密文件,要加密,或进行脱机保管。此外,还应采用多样的存储方式,如目录存储、光盘存储等,具体采用哪一种则要根据实际需求来定。
3、档案的检索与利用
在整个档案管理过程中,档案的检索与利用是档案管理系统的终极工作目的。为便于用户查询与使用,在这一功能模块要设置灵活多变的组合查询方式,可在网上浏览与下载无查阅条件限制的电子文件等功能。
4、档案的维护性管理
进行维护性管理目的在于保障电子档案的完整性与安全性,能实现长期、有效的存储与利用。对电子档案的维护性管理由用户来实施,根据用户需求设置具有不同功能的维护性管理功能。主要管理内容包括数据库管理、电子档案保管期限坚定及销毁、电力档案加密与解密、电力档案数据输出等。
(三)数据安全管理
档案管理系统内的信息数据是非常庞大的,为保证相关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除了依靠计算机及网络提供的安全管理机制之外,还应设立一套完整的数据访问系统,避免机密档案泄露。例如,建立授权管理机制、档案档案密级管理和审批级别设置,从而保障档案信息安全。
四、结束语
档案管理系统是为用户、档案管理而服务的,所以系统架构设计及功能开发利用都要以业务需求、用户需求、系统需求为基础,通过功能需求分析指导功能模块开发利用,只有这样才能使档案管理系统的功能开发利用与需求相符合,满足各类型企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需要。当然,随着各方需求的变化及提高,档案管理系统也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系统内软件,提高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欧文斯.档案馆:记忆的中心和传承者[EB/01].中国档案,2011,(4): 59-61.
[2]Michael.俄罗斯档案文件保管中的安全问题[J].陕西档案,2011,(3): 43-45.
[3]时荣,张伟.基于Struts2+Spring+Hibemate框架的网上评教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31).
当前,档案工作也走向了信息化与网络化的时代,本文对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时代进行全面需求分析,并制定了具体的各项功能需求,为系统需求打好坚实基础。
【关键词】
档案管理;功能需求;信息化
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被广泛地引入到档案领域,实现现代化档案管理和提供档案方便利用,充实和丰富了档案管理内容,在整项工作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形成了别具特色的现代档案管理。
1 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分析及设想
为了知晓现实情况,设计了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调查表,以问卷形式作为客观获取信息的途径,围绕需求分析的相关问题,以档案部门相关人员的访谈结果作为主观获取信息的途径,记录了大量的访谈内容,给研究工作提供了较大的帮助。
信息系统使用过程中遇到主要的问题,信息系统使用过程中遇到主要的问题,单位信息化进程缓慢,或者是档案业务单一,档案管理系统接口的更新、升级速度慢,对于档案日常的管理工作及后续的利用查询工作不利,未进行全面的需求分析,没有统筹规划;对档案信息总化的意识及认知度有偏差,信息整合也十分困难,归档制度与系统不能很好的融合;系统不友好,操作不方便,降低了管理的效率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混乱;几乎所有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都能实现检索这一功能,但检索问题却成为使用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反映最多的问题之一,大家普遍对现有的检索查询功能感到不满。
综合调研结果进行分析,进行一个合理、良好、符合自身实际的需求分析,对于一个新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一个详实、切合本单位实际的需求分析是系统建设的开端及系统实施的关键。
2 档案管理信息系统通用需求
结合实际调研结果及我国的相关规定、标准,对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进行描述,满足和帮助档案机构建立需求分析框架,其中总体业务需求描述了档案部门及相关人员对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或者说是高层次的目标及要求。
在信息时代,随着现代管理技术的发展,档案部门建设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原因是因为档案部门的手工管理及利用方式已不适应现实状况,另外由于档案部门已经有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多种原因不能满足现在的需求,必须加强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系统的目标一定要与本单位实际相结合,在办公自动化的前提下实现归档自动化,并带有一定前瞻性且性价比高的系统,以网络为基础的文档一体化,是档案价值体现之所在,形成电子档案的电子文件归档系统,实现更加便捷、完善的档案现代化利用,防止信息“孤岛”的出现。
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功能需求,捕获与归档功能,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应具备如下捕获功能:可以捕获来自于多种外部系统的文件,不同单位可以根据本单位实际选择外部系统的类型;必须能够捕获各种类型电子文件,捕获各种类型的子文件的能力是作为电子文件管理系统所必须具备,如:博客、压缩文件、多媒体文档。保持各组件间的有机联系,具有自动捕获电子文档及尽可能多的相关元数据的功能,确保各个组件结构上的完整,而且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也得到提高;系统设计前要确定各种数据类型的获取方法,根据系统的配置规则和初始文号,可以批量捕获外部系统的文件,批量导入过程中,文件和元数据需要一并导入,并能及时修正导入过程中的错误,可以将原有文件转换格式后捕获,并保留格式间的联系,系统应该告知用户进行处理,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必须具有预归档的功能。
分类功能是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与核心,系统应确保设置分类方案不打乱电子文件形成时的有机联系,应该基于对机构职能和业务活动的分析;系统应允许授权用户的分类方案进行相关变动,系统应该允许授权用户对原分类方案进行相应操作;在分类方案的不同类目、案卷下允许存在相同的名称或编码,系统应该允许存在相同的名称或者编码。
鉴定和处置功能,对档案的鉴定工作非常重要,系统可以设置电子档案的保管期限表,具有进行保管期限定义、修改、维护的能力。系统可以自动检索出过期档案,并加入待销毁列表,经过鉴定后发现其并无保存价值需要销毁;系统具有复审功能,档案管理员根据销毁审批单;系统必须具有转存与迁移的功能,需要我们及时更换软、硬件载体;销毁时要保证该电子文件的彻底销毁,必须确保已销毁的文件已经从系统中彻底清除,档案管理系统必须为转移或销毁的文件保留元数据存根。
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控制功能,系统必须具备阻止非法操作行为的功能,使授权用户能够在其权限范围内进行合法操作。系统必须具备审计跟踪功能,以保证文件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系统可通过审计跟踪功能记录用户的活动,如检查用户的行为是否存在滥用权限;系统管理员可自行确定用于审计跟踪的行为,应允许管理员选择并决定审计跟踪;系统应对系统内进行监视并形成审计跟踪报告,系统应具备访问控制功能,系统应具备安全类别的划分功能,系统应该支持一个访问控制机制配置选项,系统应允许系统管理员定义用户角色,维护权限管理;系统应能对重要文件进行特别的保护。
查找与检索功能,其系统检索模块应遵守相关规则,系统应支持多途径的检索方式,系统可以选择支持网络化检索方式,系统应支持直观、灵活的检索结果及输出方式,允许同时进行查看、传输和打印等。
系统报表设计和制作功能,系统应具备统计功能,如根据其实际业务需求自定义统计报表的格式;系统必须具备根据统计内容生成内容、形式丰富的统计报表功能。另外管理功能是系统应具备数据处理功能,系统应具备存储保管功能,系统应具备备份和恢复功能。
3 通用性能需求
它是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在设计时必须考虑的,包括信息系统的准确性,即系统数据在传递过程中吻合程度;系统的及时性是指系统对用户的请求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得到响应;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应该具备稳定且灵活的体系结构,其功能设计也应当遵守相关规范的要求;系统的友好性,体现为以用户为中心,系统的先进性 保持其最合理、最经济的先进性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国档案学会档案自动化管理技术委员会.档案信息化发展现状、趋势的研究报告回顾与展望——中国档案事业发展研究报告,2010.
[2]冯惠玲,钱毅.关于电子文件管理顶层设计的若干设想[j].中国档案,2007.4.
论文摘要:对信息-需求的准确分析是建立设计管理系统的基础.传统的分析方法从过程与人,过程与信息的角度出发综合分析整个机构的信息需求.但是,这种方法没有明确标识产生和使用信息的范围。为此,补充分析了信息的机构和项目属性,并通过建立三维组织机构模型:和时句、人员和任务模型,有效控制基本的信息存取.
1背景
我国勘测设计院计算机应用较早,但是随着企业情况和市场环境的转变,单项应用己无法满足T(time、Q(quality)、C(eost)、s(ee)的目标,而且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设计院的发展。因为,一项工程从项目投标到施工,要经历多个设计阶段,如:预可研、可研、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等:需要各类工作人员,如:勘察人员、设计人员、项目管理人员、监理人员、质量管理人员、现场施工人员;和多个专业之间,如:房建、暖通、电力、机械、站场等专业的协同工作。因此深化计算机应用,必须实施工程设计领域的计算机集成设计系统(CIDs),提高协同工作水平,实现设计和工程信息在工程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共享,形成信息有序传递。
由于项目设计工作是整个工程项目的主线,因此实施设计管理系统是勘测设计院建设CIDS的第一步。设计工作从签订合同开始,主要包括:制定计划、工程设计和后期的设计服务。
2信息需求分析
正确的理解并定义整个设计院的信息需求是建立高效的设计管理系统的基础。企业分析法(EnterpriseAnalysis)是分析企业信息需求的经典方法之一。它以整个设计院作为考察背景,分析机构单元(QranizatiolnUnits)、过程和设计信息的关系,建立过程/机构矩阵和过程/信息矩阵,综合定义设计院的信息需求。下面以某一勘测设计院为例,采用企业分析法总结其信息需求。
表1是过程/机构矩阵,定义过程和参与过程的机构及人员角色:表2是过程/信息矩阵,定义过程中产生(c)和使用(U)的信息。
企业分析法从全局的观点综述信息需求,将机构、人员和信息联系起来ll]。但是,这种基于功能的分析没有明确标识产生和使用信息的范围,因而无法准确定义设计管理系统基本的信息控制策略。例如:人工时统计中,项目设计经理、专业科室主任和专业负责人虽然都是过程的主要参与人,但是与他们对应的信息范围却各不相同:项目设计经理负责整个项目,室主任管理本科室下属各专业,而专业负责人仅查阅和统计本专业的有关数据。
结合多家勘测设计院的工程背景,本文补充分析了信息的机构和项目属性,对信息使用和产生的范围加以限定。并通过建立三维组织机构模型:机构、人员和任务模型,实现设计管理系统中基本的信息控制。
3信息需求的补充分析
根据安全的需要,设计过程产生和使用的信息大致可分为公共信息和受控信息。公共信息对整个设计院所有人员开放,受控信息按照设计院的设计管理办法对有关项目、部门和人员开放。产生和使用信息范围的定义正是针对受控信息提出的。
3.1信息的机构属性
受控信息的开放范围与企业的管理模式密切相关,例如某设计院规定:专业内部的设计成果只供本专业人员使用,但是专业科室主任有权查阅下属各专业的信息,无需申请赋权。由此可见,管理组织是信息使用的重要控制因素之一。
管理组织是企业管理过程各要素组成的系统,是企业为有效达到目标而筹建的企业内部各组成部分的形式及其上、下、左、右的关系,它确定管理组织的总格局,并且描迷和规定了管理职位和管理工作的职能、职责、权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闭。
信息的机构属性应该遵从管理组织的部门结构、职责结构和职权结构等,符合机构间的“隶属”关系与各种“职能”关系。这里,应注意随项目产生的动态关联对信息使用范围的影响。例如:勘测设计院B采用职能制组织形式,成立了项目经理部、技术质量部,市场开发部、各专业科室等。依据机构设置,项目经理部、技术质量部、市场开发部与专业科室同在设计院的管理之下,具有相同的父节点,彼此之间没有关联,因此专业科室的信息不对这些职能部门开放。但是在具体的项目机构(根据项目要求临时组建的机构)中,各职能部门与专业科室产生动态关联:管理、服务及控制等(图l),不同的关联类型要求开放不同类型的受控信息,所以定义信息的机构属性时必须考虑项目机构中增加的动态关联。
1.2信息的项目属性
信息的项目属性有两层含义:
l)将受控信息划归在不同的项目空间(worksPace)下,经系统认可的用户方可进入。系统认可的用户有:本项目用户、静态用户和授权用户。项目用户随项目产生,根据工作需要担任一个或多个项目角色。表1中列出了某设计院的项目角色,如:设计、复核胶对、审定、审核、项目总工程师等,项目用户产生和使用的均为项目信息。静态用户是指设计院设置的各种与设计管理有关的管理和职能人员,如:室主任、主任工程师、项目经理部部长、技术质量部部长、档案整编人员等,静态用户可以参与所有正在开工的项目,参与的程度由信息的机构属性定义。
2)根据项目大项分解结构和工作分解结构定义工程项目树,节点项目的信息按照一定的规则对同一个根节点下的其它节点开放。例如:某设计院将项目分为三个层次:项目、段落和设计阶段,一个叶节点项目作为一个独立的开工项目,如:京九线—北京至衡水—施工图设计:或:京九线—北京至衡水一一技术设计,制定项目计划并组建项目组。技术设计在施工图设计之前进行,因此应该对后续的设计阶段开放其设计成果。由此可见,项目的分解结构决定了设计信息的有序流动。
4信息控制的实现策略
从信息的功能、机构和项目属性详细分析了设计管理系统的信息需求,本节将介绍如何用三维组织机构模型(图2)实现设计管理系统中基本的信息控制。
4.1三维组织机构模型
三维组织机构模型是指机构、人员和任务模型。机构模型定义设计院的管理组织:人员模型确定人员角色,并建立静态用户和项目用户信息:任务模型抽象角色班务/信息三者间的映射关系。
机构模型包括两种类型的机构:静态机构和项目机构,项目机构从静态机构中派生,继承静态机构的属性(基本属性和rr属性)和关联,同时还增加项目信息和若干动态关系。信息的机构属性由机构模型定义。在人员模型中注册的用户分为静态用户和项目用户,项目用户从静态用户派生,增加项目和角色信息。人员与机构之间存在雇佣嘱于关系,用专门的关联对象描述(图2)。项目信息规定用户可以使用哪些工程项目的资料,角色属性作为输入信息提供给任务模型。
任务模型根据过柳人员矩阵(表1)和过程/信息矩阵浓2),将过程分解为通用和专用任务单元,定义任务/角色矩阵和任务/信息类型矩阵。
在上述逻辑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选MSSQLServer6.5为数据库服务器.建立若干教据库表,完成三维组织机构棋型的物理设计(表3)。
4.2实现方法
当用户提供用户名和口令登录系统时.值息控制机制随即启动.通过一咨询’姐织机构棋型和授权记录.确定用户可使用信恩的类型、权限和范围,具体步骤如下:
1根据用户名及口令,在静态人员衰中进行匹配,判断用户身份的合法性.如果匹配成功.可以获取有关的.态用户信息,如:静态角色。然后.依据静态角色或/和用户与静态机构的关联(图2)定当前用户所属的朴态机构,并从价态机构中查询机构信息.
2)从项目一人员注册表得到该用户参与的所有项目,与奋询脸态信息的方法类似.衬到用户在各个.与项目中的相关属性。表a给出一个用户登录系统后.可选择的项目、角色和所属机构.
3)当用户选择了一个项目和角色.例如:通辽枢
纽一扩建工程一施工图阶段、专业负宜人.机构信息也防之确定,即:站场专业。这时任务模型根据角色信息(专业负斑人)自动配,用户的功能菜单.如;审签/编制技术文件、人工时统计、项目进度监控、接收外专业发送的互提资料、信思资询等,同时定义每项功能对应的设计信息类型、范国和瀚写权限。最后利用顶目、机构和人员信息对其进行裁剪。
设计管理系统的框架为B/S(Bowscr/Scrvcry体系结构.Web胭务器选用llS4.0。,应用逻粗使用VBScript和JaveScript编写.
5后记
企业分析法从功能的角度定性分析了设计院的信息需求.但是不能很好地润足设计管理系统对信息控制的定量要求。本文补充分析了信息的机构和项目属性.并通过建立三维组织机构镇型:机构一人员一任务,有效控制基本的信患存取.
参考文献
1KennethC.Laudon,ManagcmentInformationSystems,PrenticeHall,1998/7
【关键词】 电子学籍 管理系统 功能需求 需求分析
用现代网络技术与现代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理念和制度有效结合,开发出实用性强、功能全面的电子学籍管理系统既可以用信息工具处理招生信息,又可以规范学校教学管理,发挥着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是系统设计一个前期重要步骤,以下对系统的可行性分析和功能需求分析进行简单阐述。
1 电子学籍管理系统的用户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进行系统设计非常重要的阶段,主要解决用户的需求调查和分析,需要得到用户的实际需求,只有完整准确地理解到用户的需求后才能在后续的开发和设计中实现系统功能,需求分析是用户跟系统开发人员之间建立的中间纽带。
电子学籍管理系统所涉及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需求,在需求分析阶段,用户只是关心系统的使用,另外用户与做需求分析的人员存在沟通等困难,这些无形中使得系统设计的功能和用户的需求存在一定的误差,为了使得最后的系统能在最大程度上满足用户的期望,需要做系统需求分析的人员让用户明白系统流程,并且明确系统模块之间的关系与连接。
以广东省林业职业技术学校为例,该学校现有现代林业技术等16个专业,在校生3000多人,对于学生信息,各班的班主任及学校领导由于各种分类和了解的需要,经常性地进行各种查询,教导处在每一届学生进校时必须进行分班,设置学号,每一届学生毕业,要进行学生信息备份;对于成绩管理,课任教师要进行本科目成绩登记,计算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班主任在期末考试后计算本班学生总分,排名次;教导处要分段统计学生人数及所占比列,每学期进行学生成绩备份;学校领导则可通过查询工具来了解学生成绩情况。
在学籍管理中,需要从大量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提取相关信息,以反映教学情况。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易发生数据丢失,统计错误,劳动强度高,且速度慢。使用计算机可以高速,快捷地完成以上工作。在计算机联网后,数据在网上传递,可以实现数据共享,避免重复劳动,规范教学管理行为,从而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水平。
2 电子学籍管理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1)经济可行性。开发和设计信息管理系统是作为学校信息化建设重要的内容,学校相关部门的硬件设备的支持力度也非常之大,因此可以保证到开发所需要的各种资金设备的资源,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证和落实,使得开发和设计工作顺利进行。
(2)技术可行性。目前的J2EE是应用系统开发的重要的平台,J2EE就是一个提供各种校园应用系统基础功能的规范和平台,各个应用系统的开发商都在这个平台商开发应用系统时,就可以专注于业务逻辑的实现,而不必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构建应用系统基础功能的实现部分,在J2EE的规范中,把校园应用系统划分为容器和构建二大部分。该校的校园网基础网络经过三期的建设已经在全校的范围内覆盖得到,百兆到桌面,不同栋宇之间千兆互联,从而为应用系统的实施的运行提供了良好的网络环境。
(3)用户使用可行性。使用该系统的大多数是学校管理人员,操作本系统的人员在计算机应用技能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经过一定的系统的培训以后可以迅速掌握操作。与此同时,所要实现的系统是基于B/S模式的,在网络的状态下运行,用户不用安装任何的客户端就可以操作本系统具有很方便的操作模式。所有的操作通过浏览器完成,客户端不需要配置其他应用软件,用户不需培训,只要稍微提示一下即可。因此,在操作使用上,本系统简单、方便,易于使用户接受,因而是十分可行的。
3 电子学籍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学籍管理系统是一个由学校学籍管理信息中心监控,各教学系(部)、教研室分级管理,由学生档案管理、成绩管理、查询管理、打印报表等几部分组成。针对目前的教学,处理的信息主要有学生信息、成绩数据。对于学生信息,各班的班主任及学校领导由于各种分类和了解的需要,经常性地进行各种查询。教导处在每一届学生进校时必须进行分班,设置学号;每一届学生毕业,要进行学生信息备份;对于成绩管理,课任教师要进行本科目成绩登记,计算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班主任在期末考试后计算本班学生总分,排名次;教导处要分段统计学生人数及所占比列,每学期进行学生成绩备份;学校领导则可通过查询工具来了解学生成绩情况。在学籍管理中,需要从大量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提取相关信息,以反映教学情况。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易发生数据丢失,统计错误,劳动强度高,且速度慢。使用计算机可以高速,快捷地完成以上工作。在计算机联网后,数据在网上传递,可以实现数据共享,避免重复劳动,规范教学管理行为,从而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水平。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将采用B/S模式,学生的信息由各用户在规定的权限下在各自的工作站上录入,统一保存在系统服务器上,既可集中管理,有可让各部门管理自己负责的信息。信息上网后各用户可查询,调用,达到全校信息共享。
学籍管理包括五个模块,它们分别是学生信息管理模块、注册管理模块、学籍管理模块、缴费管理模块、学生成绩管理模块、毕业管理模块。
(1)角色的确定。角色是与系统有交互作用的人或事务,通常代表着一个系统的使用者,或者需要与系统打交道的人或事务。在学籍管理系统中有如下事务:新生到校注册、在校学生修改学籍信息、学生成绩录入、查询学生基本信息、查询学生成绩等。
在本系统UML建模中,可以创建以下角色(Actors):学生、教务人员。其中为了便于实现,分析时将教师、教务管理人员及系统管理员归为教务人员。
(2)创建用例。用例是系统跟客户的交互,是系统提供的功能模块。在本系统中进过分析得到以下用例:登陆、信息查询、学生注册信息、学籍修改、成绩录入、成绩查询等。
(3)创建用例关系图。在学籍管理系统中,用例关系图如图1所示。
4 开发电子学籍管理系统应遵循的原则
开发电子学籍管理系统应以“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自足实用、兼顾发展、适度超前”作为系统开发目标,开发过程应遵循以下原则:
(1)统一性。把统一性作为首要前提,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同时项目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业务规范喝信息化标准规范,整合、规范业务,达到统一的标准。
(2)先进性。设计要与当前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潮流相吻合,系统要总体框架定位要高起点、开放式、模块化。建设一个课扩展的系统,保护前期投资与后续技术的衔接,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3)实时性。系统的实时性要求较高,系统必须保证24小时连续工作,总系统故障不能影响子系统的正常运行,子系统的故障不能影响其他子系统的正常运行,也不能影响总系统中除了该子系统之外的其他子系统的的其他功能正常功能,关键的系统部件特别是网络和管理软件的应该考虑容错性和备份。
(4)稳定性。必须要保证使得运行在一个健壮的、可靠的平台上,J2EE的平台满足了用一个健壮的稳定的事务性的方法在Web上提供现有的应用程序和业务流程的需要,应用系统利用负载均衡,保证系统运行在一个健壮、可靠的平台上。
(5)移植性。系统设计应该考虑可移植性,J2EE技术的体系无关的特性,使得开发的应用系统独立于特定的硬件平台和操作系统,能够方便的在Unix,Linux或Windows等的系统之间移植,能支持常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6)规范化。系统的设计与开发遵循国际和国内主流的技术和规范化技术,例如主题数据库的设计遵循信息标准体系,数据交换数据格式采用XML规范进行数据交换。
参考文献:
关键词:通信系统 需求捕获 需求确认 需求验证
中图分类号:V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3(c)-0123-02
为适应当前民机研制特点,民机项目的管理要从粗放的模式转入精细化模式,确保民机研制、适航取证、市场、运营的全面成功,而需求管理是项目精细化的基础。通过需求管理,可明确客户需求到飞机需求、系统需求及设备需求的追溯关系。从而保证客户的要求得到落实,同时使设计要求条目化,设计过程的可追溯性、可实施性、可验证性都得到保证。该文以民机通信系统为例,介绍系统需求捕获、确认和验证的管理过程。
1 系统需求管理流程
根据SAE ARP 4754A 《民用飞机与系统研制指南》[1]中描述的需求管理流程,民机需求管理工作实施步骤如图1所示。通过各阶段工作实施,实现飞机系统设计需求的条目化管理,形成需求捕获、确认、验证的完整过程,加强飞机集成与技术管控能力。
1.1 需求捕获
需求管理的出发点是捕获需求。系统需求捕获要点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1.1 明确利益相关方的需求
利益相关方指某一系统或其拥有的特征中具有权利、份额或要求权的一方或当事人。通信系统的利益相关方主要有航空公司、飞行员、飞机制造厂、地勤维修人员和适航当局。利益相关方会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对通信系统提需求。比如:航空公司出于航材备件的考虑,会要求某一机上通信设备件号尽量一致;飞机制造厂出于设备安装的考虑,会要求机上通信设备能够正确地安装在飞机上,尺寸、电缆接口合适等。
在需求捕获过程中,需确认每一个利益相关方的要求,综合考虑。
1.1.2 明确需求类型
需求层级的界定可分为如下几个。
(1)飞机级需求:描述飞机应具备的功能、性能指标或相应的技术约束条件,如飞机应提供卫星通信功能。
(2)系统级需求:描述系统应具备的功能、性能指标或相应的技术约束条件,不涉及具体产品实现,如甚高频通信系统应提供驾驶舱与外界的视距双向语音通信功能。
(3)产品级需求:描述设备应具备的功能、性能指标或相应的技术约束条件。如甚高频天线至少应能覆盖118~137 MHz的频率范围。
对需求层级定位后,需进一步对需求类型进行划分。需求类型一般有:功能、性能、接口、安全性、布置、重量、环境、可靠性、维修性、EWIS、人为因素等。
1.1.3 明确需求关键指标
利益相关方往往会比较关注某些关键性指标。对通信系统来说,有MTBF(Mean Times Between Failure,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TR(Mean Time To Repair,平均维修时间)、天线侧向气动力等。需与利益相关方明确哪些是他们关注的关键性指标,并通过评估分析确定双方都可接受的指标值。
1.2 需求确认
捕获到系统需求后,应开展需求确认工作。根据ARP 4754A《民用飞机与系统研制指南》,需求的确认过程是为了确保所提出的需求是足够正确、完整和一致的,且产品能够满足客户、供应商、维护人员、审定局方以及研制人员的需求。
在通信系统设计过程中,常用的需求确认方法有:工程评审、分析、追溯性及试验中的一种或者几种。
(1)工程评审:设计人员编制设计方案,组织具有通信系统设计经验的专家小组进行评审。通过评审,检查和梳理系统需求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分析:设计人员通过功能、性能和安全性分析等编制功能与需求分析报告确认需求类型。
(3)追溯性:一条需求应可以追溯至其上一层级的需求,或追溯至产生该条需求的具体设计决策或者数据。通过追溯性检查系统的需求是否满足已经确认的飞机级需求,以保证通信系统需求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4)试验:通过试验室试验、机上地面试验或飞行试验对系统需求进行确认。
通过安全性分析报告对捕获到的系统需求分配FDAL(Functional Development Assurance Level,功能研制保证等级)。根据需求不同的FDAL,需求确认的严苛度也不一样。根据4754A,建议FDAL为A/B级的需求,确认时应使用需求追溯、测试(分析、建模或试验)和工程评审的方法,另外,部分需求可根据运营经验进行相似性说明;FDAL为C级的需求,确认时应使用需求追溯、测试(分析、建模或试验)或工程评审及相似性说明中的一种或多种;FDAL为D级的需求可根据局方要求,选择采用任意一种方法;FDAL为E级的需求,不需要确认。
1.3 需求验证
完成需求确认后,需通过一系列验证活动表明各级设计实现都满足了其对应的需求。验证活动的主要目标如下。
(1)确定预期的功能被正确的实现了。
(2)确定所有需求都被满足了。
(3)确保安全性分析对已实现的系统仍然是有效的。
用于验证的方法主要有以下10种[2]:符合性声明(MC0)、说明性文件(MC1)、计算/分析(MC2)、安全评估(MC3)、试验室试验(MC4)、地面试验(MC5)、飞行试验(MC6)、航空器检查(MC7)、模拟器试验(MC8)、设备合格性(MC9)。选择验证方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若需求中有明确验证状态要求,应至少包含能满足该状态的验证方法。
例如“新甚高频收发机的功能应不影响甚高频通信系统正常通信”,验证方式应至少包含MC5或MC6。
(2)必须保证验证工作的充分性。
例如“无线电接口装置(RIU)应具有通信管理功能”。首先航空器适航标准对无线电接口装置有功能要求,可考虑使用MC1进行验证。对于“通信管理功能的正常”,需通过MC4或MC5或MC6进行验证。此外,某些设备应同时采纳MC9,提交设备合格鉴定报告,表明设备满足的各种环境要求。
(3)必须考虑实际验证活动的可行性。
例如“甚高频收发机应提供音响告警功能”。告警信息大多是在设备故障条件下触发,而一些告警在设备正常的情况下很难出现,在选择验证方法的时候需要考虑警告条件成立的环境,可考虑采用MC4模拟警告触发逻辑来验证。
(4)还需考虑验证活动的效率和经济性。尽量选择简单易行的验证方法,并考虑并行开展验证活动。
验证结束后需要提交在验证过程中所产生的试验、分析结果报告作为系统需求验证的证据。
2 结语
将精细化的需求管理流程和方法应用于民机通信系统的设计工作中,贯彻由上至下的顶层设计,由下至上的集成验证理念,可确保飞机研制过程中系统需求的有效传递与实施,以满足民机适航审定对过程管理的要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