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路养护机械的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引言
公路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近年来,随着我国公路运输事业的发展,对公路养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的进步需要公路养护以机械化逐步取代人工作业.尽可能改善养护工人的作业条件,降低劳动强度。此外,现代公路要求养护作业快速、安全、优质,为道路使用者提供舒适的服务功能。而养护机械化是提高公路养护质量、速度和效率的重要手段.是实现传统养护方式向现代养护方式转变的物质基础。为了不断提高公路养护机械化的水平和效益,保证道路良好的技术状态,有必要对公路的养护机械化的诸方面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二、公路养护机械化的涵义
公路养护是指对公路的日常保养,维修和改善。它的基本任务是:采取合理的技术手段维持公路使用功能,延长使用年限;对原有技术标准过低,已不能满足当今公路运输要求的路线及沿线设施进行改善和增建,逐步提高公路的使用质量和服务水平;排除公路的安全隐患,提高公路的抗灾能力等等。
公路养护机械化是指公路养护作业中的各项主要生产劳动全部由相互协调的机械系统来完成的养护作业模式。这些机械系统能在规范的组织管理体系和指定的作业条件下以最佳的经济技术指标保证养护的质量。养护机械化的内涵从简单的用机械代替人力完成各种养护任务.延伸到根据养护工程的质量、效率、安全等因素科学合理的配备和使用机械,使各种机械的技术参数相互协调,以最高效率完成养护任务并达到养护质量要求。
三、公路养护机械化的发展前景
现行公路养护运行机制下的公路养护站,已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对公路发展的要求,只有实行养护生产的机械化,才能实现专业技能强、效率高的规模效益。现代养护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规模养护和专业养护,这要求公路养护部门组建一批有较强技术经济能力和机械装备的公路养护机械化、专业化实体,严格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形成规模,参与公路养护市场的竞争。
公路养护机械化的目的意义在于降低养护成本,提高公路养护质量和劳动生产率,使公路养护水平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相协调。公路养护的作业方法按作业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人工作业、机械化作业和混合作业。公路养护机械化最终将提高公路的技术使用性能,提高运输进度和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降低公路运输费用,充分发挥公路养护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四、实现公路养护机械化的方法和措施
4.1 深化养护管理体制改革
传统的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在公路事业发展的最初阶段,对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并在管理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同时我们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种计划经济模式下的管理体制,已经越来越无法适应我国当代公路事业的发展。为了适应我国目前的公路事业的发展形势,需要对原有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改革的措施分为以下几点:
(1)开放公路养护市场,实现管养分离。按照经济发展规律,实现养护管理用人机制和用工方式的社会化,公路养护维修要面向市场,建立养护工程的竞争机制,养护工程实现从计划任务形式向合同管理形式转变,这样就能真正适应现代公路养护管理的特点和需要。
(2)改革养护运营机制,养护机械设备的购置和投入,应该采用多元化融资、多方筹措资金。具体运作模式和方法,可以因地制宜、多管齐下,例如可以引进外资、民营投资及采用股份合作制等运营机制,组建专业化机械养护公司,实行专业化养护生产。
(3)现代公路的养护维修要求高效率、高质量,必须由高技术、高效率的大型养护机械设备来保证。因此,公路养护单位要组建自己的机械化养护专业队伍。公路管养部门要加大机械化养护队伍和机械养护工区的扶持力度,使之逐步走向市场。
4.2 加大养护资金的投入
随着随着公路事业的迅速发展,我们正在加大公路建设资金的投入,但用在公路养护,特别是机械设备的投资却很少。因此我们要多方面、多渠道解决资金问题。
(1)在养护资金有限,而又急需养护机械时,可考虑采用职工集资的方法解决,购买一些经济实用的、综合性的养路机械,使用时可用机械台班方式付款,按年逐步还清借款。
(2)要树立公路经济观念,破除事业思想,打破事业单位的运行模式。通过盘活路产、置换资本金、引资合作、收费抵押、转让经营权、争取国债、发行股票等方式筹措资金。
4.3 搞好机械的配套工作
购置养护机械时应依照:国产为主、进口为辅、一机多能、经济实用的指导思想,因为在公路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完全向国外采购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取的,应该采用一些国产的综合型机械。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制定养护机械的总体规划,购买机械要从长远打算,注意统一机型,考虑标准化系列,做好机械的造型配套。
4.4 提高养护人员素质
实现公路养护机械化,提高人员素质是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公路养护标准和养护机械技术性能的提高,对养护机械的管理者和使用者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养护人员的素质不高,即使购置了养护机械,养护员工不会操作,机械也就成了摆设。因此,必须加强对职工队伍的岗位培训,实行持证择优上岗。特别是随着养护新技术、新产品不断出现,养护机械品种和类型的逐年增加,更需要配备一支有专业知识和科技水平的管理人员和养护工人,来管理好养护机械设备,使其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五、实施公路养护机械化的制约因素
实施公路养护机械化的制约因素大概有以下几点:
(1)公路管理部门配置养护机械的资金缺乏。虽然机械化养护的优点有目共睹,但配置养护机械的前期投入巨大,一次投入大量的资金对公路部门的决策是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
(2)公路管理部门的意识还未完全转变。多年来的人工养护习惯及计划管理体制使人们缺乏危机感和竞争意识,对高速发展的公路建设给公路养护工作带来的压力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公路养护机械化只是作为一个口号提出,缺乏实施的热情和长远的规划。
(3)公路养护工人的专业技术有待提高。随着公路通车里程的逐年增多、养护机械技术性能的提高,对养护机械使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操作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养护机械毕竟不同于简单的传统机具,需要一个学习、培训和提高的过程。针对这种情况,要加强对职工队伍的岗位培训,实行持证上岗,竞争上岗。通过对职工队伍进行岗位技能的教育,使其适应现代化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公路;机械设备;管理;养护
中图分类号:TQ4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the curren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the requirements of road construction machinery more and more is also high, road construction machinery equipment is the guarantee to finish the highway construction task of the main production tools. Mechanical equipment is highly efficient management to the project quality,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progress, improving engineering benefit of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 for highway construction is to realize mechanization of important basis. Do scientific management, reasonable use, timely maintenance, according to situation, maintenance, economic accounting, ability for road project construction service, obtains the equipment management of the best economic benefit.
Keywords: highway; Mechanical equipment; Management; maintenance
1公路机械设备的概述
在我国公路大建设、大发展成为交通行业的主旋律下如何更进一步地发挥机械设备的作用,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效益,现已经成为公路工程施工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公路施工企业在机械管理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工程机械管理水平还远远落后于现代施工的要求,影响了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已经成为公路施工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道路的机械施工就是在整个道路建设及养护中所需要用到的一切机械,包括前期的勘测设备(全站仪、水准仪等测量仪器),施工前期的挖掘设备(挖土机、推土机、铲运机、装载机等),一系列的机械化代替人工操作的工具。在公路机械设备的购置中,首先要做好机械的选型工作。机械选型必须遵循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和生产使用的原则。对机械的适用性、技术先进性、经济性、可靠性、环保性及维修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考虑所选工具的各项指标是否符合现在需求,并且通过科学地计算和分析得到定量和定性的数据作为决策的依据,达到科学合理地选购机械设备和工具是企业所思考和所做的。应根据根据施工特点和生产需要及本单位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机械。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维护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而工程机械设备在管理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工程机械设备的性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工程机械装备落后与施工要求逐步提高之问不配套,专业技术力量薄弱与机械装备技术先进之间不满足于现状。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机械的合理选型、组合和购置是保证工程质量、确保工期、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企业只有对机械进行合理的选择才会提高企业的作业效率。
2加强公路机械管理的意义
由于公路工程机械大多是重型机械,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工作负荷大、作业条件恶劣,很容易出现磨损、变形、蚀损、老化现象,如果保养维修不及时就会断裂。从而致使机械动力不足、经济性变差、利用率降低,严重时机械报废。如何更好的加强公路机械化管理,就要领导重视,建议有效的管理机制。加强督办检查。成立设备管理督查专班,不定期对挖掘机、压路机、摊铺机、洒水车等机械设备的油料、配件消耗进行抽查进行检修,使机械达到无故障。根据机械设备的使用频率、自身情况制定保养和检修计划表,做到定期保养、定期检修,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2.1机械养护管理,提升经济效益
运用机械养护管理,降低了人力、物力的消耗,加快转动企业经济的发展。在以往的公路维修过程中,运用人力会降低效率,使用机械提高了效率。在应付一些突发事件上也不够灵活。充分利用机械设备代替人工作业,提高养护作业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加快作业速度的养护管理体系,而一套规范的养护管理体系要以最低的设备寿命周期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从而实现养护机械系统效益的基本保证。
2.2机械公路养护使养护工作系统化
机械化养护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综合作业过程和系统管理体系,其目标是实现整个系统的最佳经济、技术取向,公路养护关系到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投资方向、机械配备、人员配置、设备管理和生产、经营、分配方式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是需全员参与、全程关注的生产、经营过程。规范的组织管理体系就是合理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体系、严密科学的生产作业计划、有效的生产指挥系统和严格的生产控制系统,机械化的公路养护就是在保证养护作业质量的前提下,使机械作业系统生产率最高,而寿命周期费率最低。公路养护机械化只有建立公路养护机械专业队,并将其运作,来提高多渠道融资购置养护机械的积极性,使养护机械得以迅速增加,为加快公路养护机械化步伐,促进养护道路的进行。
3当前公路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公路建设需要大力发展,前提是工程机械设备的现代化水平必须得到提高,施工单位对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就成为必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在公路的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中,相对的来讲,总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会耽误工期的质量,也会降低工期的效率。
3.1设备落不配套,机器更新缓慢
随着公路等级的越来越高,人工养护从工效、质量、时间等都不能适应公路养护的需要,公路的等级化要求公路养护实行机械化、专业化。设备的落后主要是由于企业资金设备的短缺造成的,导致企业机器更新缓慢,应落实设备的更新情况,保持良好的设备更新状况。没有专门的机械管理队伍。使该保养的不保养,该修理的得不到修理,该更新的无法更新,致使待修机械增多,有时为赶任务只能带病作业,虽然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都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设立了机务管理部门,但由于机构、人员更迭较为频繁,设备管理及维修人员接受专业教育时间短,管理人员对设备管理的整体认识尚较模糊,技术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机器的维修和养护成了一个问题。
3.2管理机制落后,工作人员素质较低
现在企业只是片面注重眼前利益,虽然宁愿花耗大量资金用于购买先进设备,但在管理人才培训等智力投资方面却显得过分吝惜,舍不得投资。这样,就算有再先进的设备,但管理跟不上、人员素质低劣,也很难保证机械在今后的日子又很好的养护,难免会造成机器废弃的一面。有或者,不少项目负责人只考虑眼前利益,没有从长远打算,短期行为严重,只注意产值与效益挂钩,在设备管理使用上表现为“重用轻管”,为了赶工期、抢进度,而不惜拼设备,造成机械设备常常处于超负荷状况工作,甚至违章操作,这样的工作结果我们不言而喻,导致的结果就是机械设备严重磨损老化,而调运到新工程又需花费大量的精力与费用进行整修,造成施工工期贻误,项目部之间在维修费用上互相推诿,固定资产无形流失。导致机械的重复利用价值低,工程运用成本将缓慢增加。
3.3设备管理部门急功近利
在选择合适的施工机械、保证公路建设项目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的同时,应充分考虑施工机械的安全可靠性以及后期机械设备的保养等问题,目前许多企业由于赶工等原因,一味的赶工造成机械的损耗较大,不考虑机械的外在因素等原因,使机械磨损率等都出现了较高的故障率,由于大部分施工企业还未能有效地实行点检制度等保养措施,设备维修管理往往局限于施工完成之后的普通检查,对检查意识不够重视,对设备的故障及劣化现象也就未能早期发觉、早期预防、早期修理,以致造成人力、物力、财力不必要的浪费。
4公路机械设备的管理
4.1 建立设备档案
为了更好地对机械设备进行管理,应给每台设备建立详细的档案。每台机械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机器功能、制造厂家及生产日期等情况,作为设备本身的档案应详尽记录,机械设备的使用说明书,维护保养说明书,零件图册,修理记录,交接班记录,维修保养记录,保养计划和修理计划等作为设备保养、维修的重要参考依据,应由专人填写并人档。这些就好比是设备的“简历卡”,便于维修保养人员尽快准确地对设备的整机性能和“病情”做出判断,尽量把故障消灭在发生之前,既便出现故障,也可以及时修复。这样,在设备管理的时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2 设备的安全管理
安全问题是筑路机械安全管理事业发展的大问题。需要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要素的优化配置,需要各级领导部门层层落实,层层把关,发挥自己的职能,把安全问题提上主管领导的议事日程,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抓好本职范围内的安全管理工作,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确保筑路机械安全管理的顺利实施。
4. 3 施工中的机械安全管理
(1)操作手要服从项目安排,又要结合本机情况在安全情况下作业。
(2)操作手要严格执行机械保养制度,避免过时保养,使机械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对利用率高,易损坏,易出故障的设备应做好跟踪诊断,变事故修理为预防性修理,机械发生异常现象时应立即停机检查并及时汇报给领导,以便迅速组织维修人员,进行现场抢修.预防不必要产生的安全事故。
(3)操作手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随时观察设备的动态及时排除各种隐患,杜绝因油水等问题影响正常运转产生不安全因素。
(4)机械的易损件应做好储备,避免因购件周期过长影响公路工程施工带来安全隐患,得不到及时解决。
(5)对缺口机械进行租赁,保证公路工程如期进行,机械租赁应多做好市场调查,检查机械设备的技术状况,看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努力降低租赁成本。
参考文献:
【l】高玉春.公路工程中的机械设备维护与管理[J]_科技创新导报,2009,(35).
【关键字】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U412.3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本文笔者首先分析高速公路的发展现状,然后分析高速公路的影响因素,最后分析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与对策,希望对于该领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作用。
二、高速公路的发展现状
高速公路车速高、通行能力大、运输费用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提高现代物流效率和公众生活质量,是高速公路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的结果。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顺畅进行,对实现国土均衡开发、保障高速公路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发达国家己进入养护管理为主的时代,我国的高速公路的养护需要减少行政影响,应从建设开始就重视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促进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科学化、数据化。国外高速公路发展与高速发展的经济相适应,目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根据高速公路车流量的不同,注重实用性。许多高速公路就地理环境而设,注重环保。收费系统实行入口自行取卡、出口读卡,注重科学性。欧洲所有国家高速公路十分重视系统管理,在路政和养护管理上十分注重预防性。如在在高速公路的管理中,美国是世界上高速公路最多路网最发达的,采用业主项目管理的管理模式,高速公路服务配套设施也极为完善。高速公路的建设对我国各方面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如今,我国公路网规划和设计已经程序化、规范化及科学化,各级高速公路全线贯通,解决了我国公路混合交通的问题,高速公路里程的增加,规模的扩大,在给我们带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问题,全面缓解公路交通紧张状况,改革现有养护管理模式,是我国发展高速公路的必然。我国高速公路由于投资主体多元化、表现为行政事业型,企业化管理方式,事、企结合的管理方式,“一路一公司”的特管方式。
三、制约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因素
近年来高速公路养护管理飞速发展,传统的养护管理经验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发展的需求,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凸显出很多问题。
(一)管理水平落后。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水平仍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的体制,仍由事业单位管理,经费的主要来源仍然是主管部门拨款,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严重脱节,造成理念、技术水平和管理模式的落后。
(二)对高速公路养护不够重视。相关部门“重建轻养”的思想,导致我国对公路养护缺乏基本的监管措施和法律约束。养护责任不清,事故追究不力,处罚力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这些都严重影响了高速公路的养护。
(三)养护的技术水平低。我国高速公路养护技术大部分依然采用落后的手工作坊式的手段,对所引进的国外先进的机械,应用能力差,利用率不高,很多都闲置起来,得不到充分的开发。对于新技术和新材料也处在缓慢的适应阶段,没有得到全面的推广。
(四)公路养护管理人员素质普遍不高。由于相关部门对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漠视,致使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也十分欠缺。养护人员按照传统的方法操作,技术含量低,方式落后。对新型机械应用困难,阻碍了养护管理水平的提高。
(五)公路养护市场机制不规范。我国养护市场模式还处于模糊状态,封闭运作,养护主体没有形成,市场各项制度不规范,不健全。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高速公路的大型养护工程, 应该以招标的方式进行规范化程序,而小型养护工程随意性较强,质量标准没有规范化,得不到法律上的把关。管理体制上的不完善,责权不明晰,必然导致养护市场发育不健全。同时,政、企、外资等投资主体太多,对公路养护管理也带来了权责不明的弊端。
以上这些问题普遍存在,严重制约了我国高速公路安全、舒适的性能,也阻碍了它所带来的经济性能的发挥,成为我国公路事业发展的一个弊端。
四、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发展对策
1、建立科学的养护管理信息系统
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是当务之急,必须通过发达的信息技术的应用,来进行科学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通过各种有效的解决方法,切实转变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方法,实现养护管理的无纸化办公。
2、提高对于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认识程度
根据世界上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相关成功的法宝,可以发现,为了使高速公路的使用寿命更长,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因此,提高对于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认识程度是非常重要的。为了使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得到有效的落实,必须从思想认识上改变传统的仅仅重视高速公路的建设,而忽略了养护管理的错误观念,充分认识到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加强对于养护管理工作的监管,对于各项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措施必须严格落实。
3、积极进行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
积极推进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首先要顺应高速公路发展趋势和产业特点,将集中统一领导原则融入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当中。所谓集中统一原则即指领导权的集中,统一主要是指对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要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调度。其次要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大力培育并开放高速公路养护市场,真正实现管养分离。努力构建养护管理责任机制和促进用工方式的社会化发展,公路养护维修要面向建筑市场,通过招标选择施工队伍,建立养护工程的竞争机制,养护工程实现从计划任务形式向合同管理形式的转变,以适应高速公路养护工作特点。最后还要弩机建设专业化的养护队伍。只有人员精干.技术全面.训练有素.机械配套.安全措施完备的专业化养护队伍,才能完成高速公路各种突发破损状况的抢修工作。
4、加快养护管理法规体系建设
由于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对国民经济发展.公众安全具有重大影响,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必须加大立法与执法力度,对养护管理行为进行约束与规范,充分体现养护管理的强制性要求。按照《公路法》的条款内容,加快制订相关配套法规,完善法规的细则说明。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对高速公路特许经营立法的成功经验,制订适合中国特色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条例,使高速公路社会公益性属性得到充分保障。加强政府对公路行业的监管力度。交通主管部门尽快组织制定相应的运营高速公路的养护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和规范,养护作业实行社会监理.政府监督。
5、增加养护资金的投入
随着交通量的不断增大,道路桥梁的使用年限的增长,这就要求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必须保持高质量.高标准,要满足车辆高速行驶,为其提供快捷.安全.美观.舒适的行车环境。近年来,由于高速公路建设养护范围广.使用比例较大.交通安全保护措施要求高.标准高.机械化规模及材料选用较精.养护内容多等特点,使得高速公路养护成本要比一般公路高出许多。要保持高速公路路基.路面.桥涵及其设施完好,有充足的养护资金支持是必不可少的,而必须加大养护力度。
6、开展机械化养护作业
进行机械化养护作业一方面要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电子显微技术。开发节能.高效.低噪声.低污染且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养护机械;研究开发故障自动监控系统。提高养护机械的安全性.舒适性和易操作性。另一方面养护机械要向大功率.多用途的方向发展,要进一步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益,适应高速公路安全.快捷的作业要求。此外还要引进国外先进的CNC加工设备和工艺技术,提高养护机械的制造技术和工艺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及机械的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同时要努力加强养护机械的组织管理,组建社会化的养护机械租赁公司。
五、结束语
总之,加强对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研究,可以不断的提高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水平,促进高速公路的养护工作进一步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永明.公路养护与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
一、开拓创新,做好机械设备的综合管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公路建设规模的扩大,工程施工机械化程度已经成为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关键,同时机械设备的数量和技术含量大量增加,这给机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几年来,我正确选用机械自身的运转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和实践,从只注重设备的技术管理,实物形态管理向意识形态价值形态与实物形态相结合的管理模式转换,以经济效益、工作效益为中心,为提高本单位经济效益服务。本着客观上管理好、微观上搞活的原则,形成了集使用、保养、维修、经营管理为一体的新体制。
(一)设备的购进
近几年来,随着工程施工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对设备的购置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设备的购进过程中,我遵循两个方面的原则:一是设备购进前进行必要的技术性、经济性论证,充分了解设备的机械性能、可靠性、产品质量、生产能力和工程适用范围,结合市场状况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考察购置设备的必要性,预测成本回收的时间,以及它带来的经济效益;掌握同种设备的不同报价,货比三家,使投资合理。二是设备购进时充分考虑了生产状况和设备发展。如我局2000年购置稳定土厂拌设备时,按当时工程需要购买每小时产量300吨容积式称量的厂拌设备即可满足使用要求,但我考虑到将来等级公路施工对厂拌设备产量和质量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因此,建议购置了当时最为先进的电脑计量WCQ500路基料拌合站,从而满足了日后高等级公路对物料称量、物料级配和产量的要求。目前,我局机械设备资产总值已达到4000余万元,是10年前的30多倍,且配套成龙,性能先进,已全面具备了承接高等级公路施工的能力。几年来,我参与主持了本单位所有大型机械设备的考察、选型、购置、安装和调试工作,且一次试机成功率达100%。
(二)设备的使用
机械设备的正确合理使用是设备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它不仅是完成机械化施工任务的保证,而且是减少机械磨损,延长机械使用寿命,降低机械运行和保养费用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在使用管理中,我坚持了人机固定的原则,做到"三定"即定人、定机、定岗位责任制,一机多人的大型机械,实行机长负责制。要求机械操作手对机械做到四懂:懂结构、懂性能、懂原理、懂用途,三会:会操作、会维护保养、会排除一般故障。操作机械时做到四不准:不准超温、不准超压、不准超速、不准超负荷。同时,对施工现场机械进行动态监控、维护。要求操作人员必须听从施工管理人员的指挥,正确操作,按规定使用,尊重科学,充分发挥机械效能,保证作业质量,做好施工配合,对于施工人员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可能引起危险事故的指挥,操作人员有权拒绝。要求机械现场管理人员"四到场",即机械管理到场,机械检查到场,机械工作协调到场,机械故障处理到场,使机械管理横到边、纵到底。同时,实行了机械监理制度,机械监理人员深入施工现场,监督操作、修理人员正确使用、保养、维修机械设备。从而保证了机械的正确、合理使用,保证了施工质量。
在做好设备技术管理的同时,加强了对设备的经济管理,坚持以设备经济效益管理为中心,以综合效益率为最高目标。机械队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按所拥有的设备资产值,制定年上缴金额。机械队实行单机单车核算制度,以成本、工作量、机械技术状况、盈余额为主要考核指标,与工资分配直接挂钩,实行按劳取酬的结构工资制。单机单车的经济核算方式,克服了以小单位整体经济核算出现的各机械收支不平衡、责任不到门、业绩不到人的诸多弊端,使每台机械的收入和支出明细化,并以此衡量经济效益,考核驾驶操作人员的工作业绩。通过单机单车核算的落实,充分发挥了人才、技术、管理方面的专业优势,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调动了驾驶操作人员的积极性,鼓励了操作人员一专多能、精益求精。
按照"对内为主、对外为辅,先内后外、内外有别"的原则,建立了内部租赁制度和外部租赁制度,积极开拓内外两个市场,在确保内部施工任务的前提下,积极对外出租设备,走出了一条"以租养机、靠机创利"的新路子。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我查寻了相关规定,制定了《内部台班费用定额》、《外部租赁台班费用定额》、《租金核算管理细则》、《租赁合同管理细则》等,绘制了设备租赁动态分布图、租赁经济分布图等。对租赁期较长的给予一定优惠,并随行就市及时调整租赁价格,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近几年来,我局设备利用率均保持在65%以上,设备有效利用率90%以上,对外租赁累计收入400余万元。
(三)设备的保养,维修与改造
做好保养、维修工作是延长机械使用寿命的关键。我在实践中认识到,传统的"定期保养、强制维修"制度存在很大缺点,重点是不重视日常保养和维修的经济效果,于是,积极探索新的保修模式,逐步建立了"状态监测、强制保养、视情修理"的新模式。强化了班前、班中、班后的日常保养工作,实行了日常保养状况奖惩制度,设备维修人员实行计件工资制和维修质量负责制。定期组织人员对设备进行状态监测,视情维修。并积极探索新的维修方法,如:一台2000年购置的T-230推土机采用康明斯NT-855发动机缸套,每半年就要因穴蚀而更换,我主张采用零件换位法,在缸套运行一段时间后转动90°重新安装,有效地延长了使用寿命。采用新的保修模式后,我局每年的维修费减少了15%-45%,故障发生率减少了65%,大大提高了机械完好率,延长了机械使用寿命。其间,我共主持或指导了设备的大修20余台次,其中较大型技术改造4次。一是1995年对西安产沥青混合料拌和机的除尘部分和燃烧部分进行了改造,在旋风除尘的基础上制造加装了水除尘系统,变烧柴油为烧重油,既节约了燃料消耗费用,又解决了粉尘对环境的污染问题,若按利用率60%计算,一年可节约资金5-6万元。二是1996年对市公路局淘汰近10年的德州产14/16吨压路机进行了修复改造,变操纵杆式转向为方向盘式转向,变机械式转向操纵为全液压式转向操纵,节约资金1.8万余元,至今使用良好,得到了市公路局及原生产厂家的较高评价。三是年参与了对Parker-M356沥青拌和机计量系统的改造试验。从信号放大器后的电路中直接引出电信号,然后通过比例电路进入PLC(可编程控制器)。这样,可以方便地使用硬件来调节数模比例。该系统改造后能对每一锅料的各种集料、沥青和粉料配合情况作分类贮存。当有废料出现时,能自动报警。防止废料进入成品仓,保证了出料质量。该系统目前运行状况良好。四是1998年对山东建筑机械厂生产的WCQ200稳定土厂拌设备进行了改造,加大了搅拌锅电机,改造了供料系统,加大了骨料供应量,使设备产量由200t/h增大到300t/h,同时把粉料计量改为螺旋称称量方式,并且直接进入拌锅,使计量更加精确,从而使该设备在等级公路中允许使用,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四)机务统计工作
机务统计工作是从机械设备采购至报废为止,贯穿设备寿命周期全过程的记录。在工作中认真收集了各种原始资料,做好了设备的建帐立卡工作,设备的交接、使用、保养维修记录,大、中修记录、折旧费记录、轮胎更换、机械运转记录等齐全完整,统计台帐使我们掌握了机械设备的一切管理与使用情况,为考核机械设备技术性能和效益提供了依据。通过对收集数据的归纳、分析和总结,及时发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从而提高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进而提高机械设备的投资效益。
(五)做好培训工作,努力提高机械从业人员的技术素质
机械设备使用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设备的寿命长短,同时影响工程的进度与质量,从而影响设备的投资效益和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而提高机械管理人员和设备操作人员的素质是管好用好设备的关键。在实践中,首先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奖惩制度,从制度上对操作人员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提高每一位操作人员的劳动积极性,激发他们饱满的劳动热情。其次,加强了从业人员素质教育和业务培训,在人员素质方面,进行了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了操作人员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敬业爱岗意识。在业务培训方面,几年来,先后对机械管理人员、维修人员、操作人员分期分批进行了技术培训。一是深入施工现场,随时随地向操作人员传授设备的正确使用和日常保养知识。针对操作人员对机械具有的相当的感性认识,我在培训过程中,不是进行空洞的说教,而是以实为实,以使用、保养的现场演示来加深操作人员的理解,从而使操作人员在保养好机械的前提下进行科学的施工作业。二是在施工淡季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机械从业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培训的重点是学习各种机械知识,包括机械构造、液压与液力传动、电气路等。通过学习使他们对机械设备的构造、原理等有了理性的认识,以便在实践中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深化,同时使他们不断接受新知识,适应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与发展。三是加强了对修理人员的培训,积极选派综合素质较高的修理人员到设备生产厂家和大型修理厂进行理论实践学习,以提高其业务技术水平,适应机械设备技术更新的需要。近几年来,我不但自己参加了长沙交通学院在职研究生学习,而且举办了8期培训班,共培训各类机械从业人员400余人次。
(六)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机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设备使用中的安全预防是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在安全管理方面,我按照"预防为主,安全第一"以及"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原则,主要抓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制定机务安全管理制度,做到安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二是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机械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技能。三是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与机械操作人员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义务和责任,使安全生产人人有责,责任到人。四是制定安全目标考核制度,通过安全检查、评比和奖惩来提高机械从业人员的安全责任心和安全生产的自觉性。五是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日常监管力度,重点是公路施工和公路养护现场机械作业的安全管理,加强设备的检查和保养,杜绝设备带病运转,严防"三违"现象,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近几年来,我局无一例机械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二、机械化施工组织
通过几年的实践,我充分认识到,用工程机械施工,并不等于就实现了施工机械化,机械施工与机械化施工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本质区别的不同概念。公路机械化施工是以机械为主组织生产,机械化程度是用机械完成的工程量与全部工程量的百分比值来体现,机械使用费已是工程成本中仅次于材料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没有先进的科学管理,机械越多,浪费也会越大,只有把机械管理与施工技术、施工组织紧密结合,在"化"字上下功夫,才能充分发挥机械效能,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近几年来,我先后参加了京沪高速泰化段、104国道、220国道、105国道、环湖西路、龙麻路、曲菏高速公路、省道331线、省道250线、省道255线等公路工程建设,完成工程量4.3亿元,平均机械化施工程度达72.3%。在施工中我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了较为科学的机械化施工管理。
我认为,公路工程机械化施工的效率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机械的连续作业能力,二是机械的施工组织与管理。
在此,我以年220国道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为例,对机械的施工组织与管理进行实例总结。根据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将选定的机械设备进行了认真的检查保养,使之处于临战状态。在具体施工管理中,分四大块进行施工组织。(一)拌和。随时抽查配比情况,及时调整,保证产品合格率。每天在生产稳定后,取样到试验室,进行集料筛分,水泥剂量和含水量试验,根据结果及时调整配比,以达规范要求。(二)拌和料运输。运输中重点解决的问题是车辆调度,确保卸料及时准确,避免贮料仓溢料或摊铺机等料现象。其次是保证车辆大厢干净,每次卸车后清除残留混合料,避免结块,卸入施工现场。(三)摊铺。摊铺关键在掌握合理的摊铺速度和振动频率,将摊铺速度控制在3.0m/min以内,振动频率为20HZ左右。振动频率与行驶速度的配合选择保证熨平板后不出现碎石破碎。其次是掌握好摊铺厚度和平整度。在调整好两基准后,就要求运输车辆与摊铺机熟练配合。为此,我们规范了操作配合程序,当运输车向料斗倒车时,距离摊铺机10cm左右,摊铺机长笛一声,表示开始卸料;倒车不正或出现其它问题时,摊铺机连续鸣笛示意;卸完料后,摊铺机长笛两声,运输车落下大厢后驶离。(四)压实。为提高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密实度和平整度,我们选择了YZ18T振动压路机和20T的胶轮压路机各一台配合进行压实,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初压,采用振动压路机以2.5-3.5KM/h的速度,从两边向中间,从内侧向外侧进行两遍稳压;复压用振动压路机以适当的振幅和速度振压两遍;终压用胶轮压路机进行四遍柔压,消除基层表面因振动产生的裂纹及纹迹,最后达到平整、密实。经实测,平整度小于8mm,厚度均符合设计要求,横坡在+0.3%以内,压实度均在97%以上,验收合格率为100%。充分体现机械施工的优越性,印证了机械化施工组织与管理是否科学,是决定工程进度、质量和效益的关键因素。
三、关于对公路养护机械化的探讨
随着公路养护作业量的日渐增大,近几年来,我对公路养护机械化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探讨和研究,现根据自己多年来的体会和实践总结如下:
(一)公路养护机械化势在必行。近几年随着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县已拥有水泥、沥青硬化路面600多公里,随着公路里程的增加和公路等级的提高,过去那种传统的公路养护形式、作业方式已不适应当前的新形势,而实现公路养护机械化,减轻养路职工的劳动程度,推进养护工艺更新、提高养护技术和养护质量,加快病害处理速度,为全社会提供畅、洁、绿、美的行车环境,是市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实现文明养路的有力措施。只有实现机械化,才能促进生产力的提高,降低成本,实现规模化养护。在我的建议下,局成立了专门的养护工程队,这样使养护机具集中使用,能承担中修以下的养护任务;同时它为养护体制改革,实行企业化管理,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做好了前期的准备,机械化养护有了切实可行的基础。
(二)推行公路养护机械化既要重视经济效益,又要重视机械的合理配置。多年来,养护部门一直存在着"没有机械要机械,有了机械用不起"的怪现象,这个问题就是配置机械的经济效益问题。我分管机务和养护工作后,对每一设备的购置都进行了认真的论证和考察,适时为领导科学决策出谋划策。1999年我汇总制订了公路养护机械化设计方案,将养护机具类型、用途、购置数、规格型号、预计利用率、计划购进日期等都做了详细说明,得到领导的肯定,目前我局公路养护机械装备率已达80%,综合机械化养护程度达65%,基本实现了公路养护机械化。
四、加强股份制机械设备管理,服务于工程建设
关键词:公路养护 普通公路 公路建设
中图分类号: X7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公路的运营状况直接影响关系到普通百姓的生产生活。普通公路作为人们交通出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其特点是平面的交叉较多、混合交通、公路的设施不够齐全并且全开放的交通等特点。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及对公路行车质量的需要,切实地实现在公路养护方面的功能和使用期限,必须要加强提高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然而,与当前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不适应的是,在普通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中仍会存在一些问题,已经不能够再适应公路发展的需要,对此,应采取一些相应的对策来改善目前的状况。
1普通公路养护管理现状
同当前公路建设飞速发展相比,我国普通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相对滞后,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公路事业发展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并不统一
在日常公路管理体制中,采用的是传统的管养一体化旧的管理体制。加之目前普通公路养护管理大多数采用的都是事业型管理体制,就是说养护管理经费开支要靠上级来拨付。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市场的形成。以上诸多方面都制约着公路养护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管理体制创新。
1.2公路养护管理运行机制落后
因为对养护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缺乏有效的法律来约束,如对养护不力引起的责任事故追究不到位,或者处罚过轻,又如对公路养护管理方面科技进步的重视不够不到位以及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等等,都制约着公路的养护管理。
1.3公路养护评价标准有待完善
在公路养护管理中普遍认为对公路的评判标准很难把握。其中公路养护管理经费等等的项目支出缺乏科学有效的控制标准,或者说存在一定的随意性,给公路评判工作带来了难度。另一方面,公路养护管理的质量考核标准,即仍然是沿用了过去的评判指标,没有针对实际情况,没有针对个例来做充分地考虑,所以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4科技含量有待提高
纵观公路养护管理的现状,我国仍有很大一部分的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缺陷和不足。部分地区虽然引进了国外进口的大功率综合性的养护机械,但是因为对机械的适应能力差,或者说不会利用先进的设备,或者说对设备机械性能的开发不够充足,使其得不到大规模的推广使用、充分利用,难以发挥其效能。
2 普通公路养护管理的发展及对策
按照系统理论观点,公路养护管理是公路建设的延续和发展,对公路使用功能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随着国家公路网结构的日趋完善,养护管理在整个公路系统中的主导地位将更显重要。
2.1健全和完善公路养护运行机制
养护管理体制是指养护管理权限划分及管理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存在形式(包括养护管理机构设置、管理层结构和人员配置)和一系列管理规则、秩序及规范所构成的制度体系。传统的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对公路养护管理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种管理模式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已不符合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无法适应普通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的客观要求,已成为制约我国公路事业发展的瓶颈。为实现我国普通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的创新与突破,要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1)顺应普通公路发展趋势和特点,在建立普通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时优先考虑集中统一原则。集中是指领导权的集中,要求必须实施严格的分级管理;统一主要是指对普通公路的养护管理要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评判标准、统一计量定额。
2)建设专业化的养护队伍。只有人员精干、技术全面、训练有素、机械配套、安全措施完备的专业化养护队伍,才能完成普通公路的正常养护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治。
3)建立科学的公路养护技术决策机制和质量评判指标。决策由经验型向专家系统型转变,建立并完善普通公路养护管理数据库,充分发挥“路面管理信息系统”、“桥梁管理信息系统”及“养护维修工程专家决策系统”的指导作用;养护质量评价标准从“好路率”指标向综合服务指标转变,对普通公路的使用能力与服务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2.2 提高养护技术的科技含量
先进、适用的养护技术,保证了普通公路的正常使用,规范、科学、高效的管理使普通公路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普通公路养护管理,必须打造强大的技术支持平台。利用“交通地理信息系统”促进公路养护管理现代化。由于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将空间信息数字化,并使这些信息可视化,通过功能强大的软件,使公路沿线三维空间分析直观简明,数据管理便捷高效,为公路养护提供大量、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为公路交通的发展、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利用高科技检测技术促进工程质量监测和公路养护智能化,通过利用高精度传感器、雷达技术、超声波等高科技手段,实现人工检测向自动化检测发展,由破损类检测向无损检测技术发展,使公路质量的检测、评估和病害分析更加快捷,使公路养护更加经济合理。推广施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路面耐久性,延长公路使用寿命。目前,我国公路建设中采用的改性沥青、土工合成材料、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等技术,改善了公路桥梁等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可以达到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实现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3养护管理科学化、机械化
养护机械化是公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养护机械化是实现普通公路使用功能,提高服务水平的关键。必须不失时机地抢抓目前我国公路大发展的机遇,立足养护作业机械化、专业化,不断提高公路养护机械的装备率、配套率。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电子显微技术,开发节能、高效、低噪声、低污染且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养护机械;研究开发故障自动监控系统,提高养护机械的安全性、舒适性和易操作性。养护机械向多功能综合型方向发展,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益。提高养护机械的制造技术和工艺水平,确保产品质量,延长使用寿命。积极面向社会,融纳社会资金,培育机械化、专业化养护市场,扩大公路养护竞争范畴。
2.4完善养护管理法规体系建设
公路执法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治路;社会应加大对养护管理行为的监管。按照《公路法》的条款内容,加快制订适合中国特色的普通公路养护管理条例,使普通公路公益性属
性得到充分保障。加强政府对公路行业的监管力度。明确公路主管部门在行使合法权力(如收费权、执法权等)的同时,必须依法履行公路养护义务和责任。公路养护实行社会监理、政府监督。
3 结束语
普通公路的作用及特点决定了普通公路养护管理的重要性与特殊性。如何搞好普通公路的养护管理,是摆在公路管理部门面前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站在公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认真分析当前公路养护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现代化公路养护管理对策,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公路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新路。
参考文献:
[1] 赵建建,王燕,闫伟.浅谈公路养护管理[J].技术与市场.2012(12)
[2] 李磊,胡中明.高速公路养护工程造价管理分析[J].商品混凝土.2012(10)
【关键词】公路养护;机械化施工;公路管理;养护管理
近几年来,“重建轻养”的问题日益严重,为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解决养护质量不容乐观的问题,有必要建立和打造一支高效率的机械化养护施工队伍。但是目前我国公路养护机械化程度平均水平不高,公路维护部门尚不具备高效修复和快速养护的机械化施工队伍,已阻碍我国公路养护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从长期来看,它将直接影响我国公路的使用年限、行车安全和运营水平。因此为增强公路的管理和养护能力,实现快速修复路面、实现施工工艺与机械配套、实现缩短维护周期、确保安全通行,要将公路养护机械化提上日程。
一、公路养护机械化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公路养护机械化是指机械系统通过有序的管理和组织,相互协调,以科学合理的经济技术价值期待,实现养护作业的高质量和高效率。为建立完整畅通的公路,首要应从设计着手,针对前期设计中出现的瑕疵进行改良,从而建立较为完善的服务及使用功能,保证行车畅通、舒适安全,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程度对现有公路进行效率提升。为实现上述目标,需要实行高质量和高效率的管理和养护工作,首要任务是实现机械化养护。实现公路机械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因现实的迫切需求而改变,主要是由于机械化养护工作是一项浩瀚庞大的系统工程,它的实现需要高质量、高效率、经济效益最大化三者完美平衡,它的实现需要有组织有序、协调统一的作业过程和养护管理,也就是在规范化的规章制度和组织管理的带动下,人员密切配合、作业过程紧密衔接。为此也对养护人员和机械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可以这么说,专业化的养护人员和足够数量机械设备,是实现公路养护机械化的前提和物质保障。
二、我国公路养护现阶段机械化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机械化维修顺利的发展,公路养护工作也上升到一定程度,相对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公路养护,机械化有明显改善。公路养护部门也重新购买一些先进的设备,技术人员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不断地消化和吸收新技术,使公路养护速度和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与此同时,中国的道路建设和维护机械制造商技术水平和数量正在上升,基本上能满足国内优质和低等级公路养护需求。
在我国实现公路养护机械化的成就同时,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和国外公路养护机械化,仍然是一个比较大的差距,仍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做。一些发达国家,特别是高等级公路的发展远比我国早,公路养护和公路建设齐头并进,在高速公路的日常维护和管理方面积累了相当的经验,机械化程度高和先进。国外公路养护机械生产能满足各种维修工作需要,品种齐全,功能完善,可以集成操作,自动化程度高。例如,它的开发和维护机械专用底盘提供足够的力量,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行,这样的设备在我国是缺少的。因为我国公路养护前期不注重养护,养护机制不是很完善,即管理体制不能适应现阶段发展的公路建设和维护的需要,过分注重公路的建设,忽视了公路养护,所以它使公路养护资金的投资不足和技术。
通过分析现阶段公路养护总统形势分析, 公路养护部门的机械匹配率明显不足,维护机械设备技术含量低,不能保证公路养护的及时性;另外一些维护部门没有足够的钱购买现代维修设备。此外,一些相应的机械设备维护部门购买,但缺乏专业维护团队维护人员业务质量水平不整洁、设备之间的协调和人员不强,难以形成标准化,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公路养护机械化发展不平衡。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对称,不同级别的开发和建设高速公路,公路养护资金的区域输入的差异,导致了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城市和农村公路养护机械化之间有明显的差异。
三、我国公路养护机械化的发展趋势和需求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里程有相当大的规模,道路网密度基本增加更快,所以,我们需要维护道路越来越多,维修部门的工作量越来越大,对维护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只有实现机械化的公路养护,保证车辆的安全通行,已是发展趋势公路养护工作的需要。我国实现公路养护机械化,需要对相应结构进行优化,首先,需要完善运营机制的,然后从这个的基础上,增加创新的强度,使公路养护维修管理信息化、维修机械自动化、维修方式为主,以防止方向。适应和维护机械化,需要专业的维修团队,更完整和现代维修机械设备等维修人员的专业技能有更高的要求,也迫切需要引进和开发一些专业设备。为例,研究和开发国内急需的再生修复沥青路面加热设备来提高公路养护维修的影响,减少维修成本;缺乏维护机械专用底盘,底盘的国内生产难以满足机械的需要高功率;许多国内产品维护机械产品性能较差,自动化程度低,很难满足高等级公路建设和维护的需要,也是努力的方向实现维护我国机械化。
四、公路养护机械化的实现需要的应对对策
为实现我国公路养护的机械化,需要从体制、观念、资金技术投入、运作方式、创新开发和机械设备的引进等方面下功夫,它涉及的领域层面较广,实现机械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针对养护工作中发生的问题,需要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和改进办法。
(一)要加强重视,协调公路养护与施工的关系
要从思想上加强重视,转变传统“重建轻养”的观念,树立公路建立与养护管理同等重要的思维模式,只有思想上改变了,发挥主观能动性,下一步才能探讨如何养护、如何机械化,对比国外我国这方面起步较晚,这与一开始追求经济效益有关,建设初期就没有重视养护,现实中很多施工团队是一队负责施工、二队负责养护,一队按标准对公路施工检验合格后就去其他地区继续建设公路,把后续问题都甩给下一手。
(二)建立专业化发展道路,促进结构调整
目前公路的管理体制十分落后,为推动养护机械化,应着手建立专业化发展道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完善相关制度,促进结构调整,为公路养护机械化打造一个扎实平台,争取做到经济效益最大化。
(三)转变养护机械的管理和运营模式
养护机械化需要有完备高效率的现代化设备作为支撑,在养护作业中避免不了机械的维修养护,为了提高机械的利用效率,有必要实现专业化的机械养护维修,以此降低维修成本,减少机械维修时间,提高整体效益。
(四) 建立和完善公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
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建立公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公路养护的动态管理,利于提高养护工作的效率。
(五)加大创新力度
研究开发新工艺、新机械,协调工艺、机械、材料之间的关系,使之相互适应。同时,要完善公路养护定额标准和机械标准。
关键词:高速公路;养护;管理
中图分类号:U412.36+6 文献标识码:A
1 公路养护管理的概念
公路养护是指为保持公路经常处于完好状态,防止其使用质量下降,并向公路使用者提供良好的服务所进行的作业。这里,公路养护管理特指公路建成投入使用后所进行的养护作业管理。《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GH10-2009将公路养护工程划分为小修保养、中修工程、大修工程和改建工程四类。公路养护管理的目的是充分实现公路的使用功能,并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2 高速公路养护原则、方针和主要任务
高速公路养护必须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方针,坚持“机械化养护为主,防止中断交通”的原则。同时在养护技术措施中应遵循“调查研究、科技创新、协调发展”的原则。采取正确有效的技术措施,提高公路的使用质量,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保持公路及沿线设施的完好状态。及时维修损坏的路产,达到行车安全、舒适、畅通,延长公路的使用周期,以提高公路的运营效益和社会效益。
3 现今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养护管理体制不顺。目前我国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与一般公路的养护管理一样,大多仍采用事业型的管理体制,不能反映高等级公路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属性要求;养护经费来源仍采用拔款方式,不能适应高等级公路管理企业经营性要求,这些方面已严重影响了养护技术水平的提高与管理机制的创新。
3.2 养护运行机制落后,“重建轻养”思想严重。对养护管理强制性要求,缺乏足够的认识及有效的法律约束,主要表现为对养护责任事故追究不力,监管不严,处罚过轻;对养护资金投入不足,对科技进步重视不够,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3.3 缺少养护定额与规范。截止目前,针对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特点的全国性或地方性统一的养护定额与技术规范尚未出台,养护工程费支出缺乏严格的考量标准,随意性较大;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养护管理办法、技术规范、质量评定标准等,使具体工作内容不统一,标准不一致。
3.4 养护机械配套率不足,养护科技含量低。虽然一些地方,一些高等级公路配备了从国外引进的大功率综合性养护机械,但对机械适应能力差,对机械性能的开发严重不足,使用频率低,设备闲置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大多养护作业仍采用传统的手工作方式生产组织,对国外已有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只处在试验阶段,还没有大规模推广使用。
3.5 内部体制建设不够完善。养护信息化、机械化水平较低,缺乏对高速路总体养护管理状况的研究以及了解。内部关系不理顺,工作效率低下,单位内部缺乏活力和竞争力,从而影响到养护工作的总体水平。
3.6 职工总体素质不适应高速公路养护科学化、现代化水平要求。养护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普遍较低,一般从事养护的技术人员比例不足30%,掌握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能力差,直接影响了养护的质量和水平。
4 需要做好的几点工作
按照系统理论观点,公路养护管理是公路建设的延续和发展,对公路使用功能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随着国家公路网结构的日趋完善,养护管理在整个公路系统中的主导地位将逐渐建立起来。新形势下,对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目前已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站在战略发展的高度,为使高速公路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后应做好以下几点重要工作:
4.1 顺应高等级公路发展趋势和产业特点,在建立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时优先考虑集中统一原则。集中是指领导权的集中,要求必须实施严格的分级管理;统一主要是指对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要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调度。
4.2 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大力培育并开放高等级公路养护市场,真正实现管养分离。实现养护管理用人机制和用工方式走向社会化,公路养护维修要面向建设市场,通过招标选择施工队伍,建立养护工程的竞争机制,养护工程实现从计划任务形式向合同管理形式的转变,以适应高等级公路养护工程特点。
4.3 实现养护工程的决策,由经验型向专家系统型的转变,建立和完善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数据库,充分发挥路面管理信息系统(CPMS)、桥梁管理信息系统(CBMS)及养护专家系统(MES)决策系统的主导作用;采用国际通行的服务类行业星级评价标准,对高等级公路的使用能力与服务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4.4 推广使用高等级公路养护适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路面耐久性,延长公路使用寿命。目前,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中普遍采用的改性沥青技术、SMA路面技术、土工合成材料、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等都是发达国家在公路养护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们的推广与使用,改善了公路桥梁等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达到了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实现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4.5 建设专业化的养护队伍。只有人员精干、技术全面、训练有素、机械配套、安全措施完备的专业化养护队伍,才能完成高等级公路各种突发事故的抢修工作。
4.6 提高机械化养护程度。养护机械化是公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养护机械化是实现高等级公路使用功能,提高服务水平的关键。高等级公路养护的主要特点是追求高效率、高质量、高效益,这要求养护机械要具有操作性能好、自动化程度高、作业能力大、速度快、污染小的特点。实现养护机械化,除了部分引进国外先进的大型综合养护机械外,必须不失时机的抢抓目前我国高等级公路大发展的机遇,立足养护机械的国产化,不断提高公路养护开发节能、高效、低噪声、低污染且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养护机械;研究开发故障自动监控系统,提高养护机械的安全性、舒适性和易操作性。养护机械向大功率、多用途的方向发展,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益,适应高等级公路安全、快捷的作业要求。提高产品质量及机械性能的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加强养护机械的组织管理,组建社会化的养护机械租赁公司。
4.7 尽快制定和完善高速公路有关养护管理规范和管理办法,使养护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在日常养护工作中多了解、多总结,在实际工作中掌握系统、全面的养护状况,为养护工作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
4.8 加大资金投入,全面提升养护管理信息化、机械化水平,并在工作中合理运用信息管理系统、养护机械设备,加强养护体制内部改革,理顺关系,提高工作效率。
结语
高等级公路的作用及特点决定了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的重要性与特殊性。如何搞好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是摆在公路管理部门及经营企业面前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正确树立“公路建设是发展,公路养护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是我们从事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按照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为满足高等级公路的使用公益性,及其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属性,我们必须从公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研究现代化公路养护管理对策,深化改革现行公路养护体制与运行机制,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公路事业不断向前推进的新路,是实现公路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JTJ001-97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1998.
关键词:普通公路;养护管理; 现状;发展对策
为了适应日益增长的社会经济对公路行车服务质量的需要,实现公路工程的预期使用寿命和功能,就必须加强公路的养护管理。然而,与当前公路建设飞速发展相比,我国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相对滞后,已不能适应公路事业发展需要。
一、公路养护管理特点
公路养护是指为保持公路经常处于完好状态,防止其使用质量下降,并向公路使用者提供良好的服务所进行的作业。公路养护管理特指公路建成投入使用后所进行的养护作业管理。
公路养护按工程性质、规模大小、技术难易程度划分为小修保养、中修、大修、改善四类。公路养护管理的目的是充分发挥公路的使用功能,并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一般地,公路养护管理具有如下特点:
1、实施养护作业的强制性。
2、养护对象的广泛性、全面性。
3、养护作业措施的针对性、机动性与时效性。
4、养护手段、技术的专业性和创新性。
二、公路养护管理现状
我国公路养护管理模式的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养护管理体制不顺。
2、养护运行机制落后,养路与养人的矛盾日益加剧。
3、缺少统一的养护定额与科学的评判标准。
4、养护机械配套率不足,养护科技含量低。大多养护作业仍采用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组织形式,全面进行机械化专业化养护局面尚未形成;再者,普遍认为公路养护只需简单体力劳动,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推广不力。
5、对《公路法》的宣传普及力度不够,国民爱路护路意识不强。
6、养护生产人员和养护管理人员总体素质普遍偏低。
三、公路养护管理发展对策
按照系统理论观点,公路养护管理是公路建设的延续和发展,对公路使用功能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随着国家公路网结构的日趋完善,养护管理在整个公路系统中的主导地位将更显重要。
1、 养护运行机制改革对策
养护管理体制是指养护管理权限划分及管理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存在形式(包括养护管理机构设置、管理层结构和人员配置)和一系列管理规则、秩序及规范所构成的制度体系。传统的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对公路养护管理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种管理模式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已不符合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也无法适应普通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的客观要求,已成为制约我国公路事业发展的瓶颈。为实现我国普通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的创新与突破,要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1)在建立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时优先考虑集中统一原则。集中是指领导权的集中,要求必须实施严格的分级管理;统一主要是指公路的养护管理要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评判标准、统一计量定额。
(2)建设专业化的养护队伍。只有人员精干、技术全面、训练有素、机械配套、安全措施完备的专业化养护队伍,才能完成普通公路的正常养护和突发事件的公路养护提供大量、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为公路交通的发展、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3)建立科学的公路养护技术决策机制和质量评判指标。决策由经验型向专家系统型转变,建立并完善普通公路养护管理数据库,充分发挥“路面管理信息系统”、“桥梁管理信息系统”及“养护维修工程专家决策系统”的指导作用;养护质量评价标准从“好路率”指标向综合服务指标转变,对普通公路的使用能力与服务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2、养护管理技术发展对策
先进、适用的养护技术,保证了普通公路的正常使用,而规范、科学、高效的管理使普通公路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面向21世纪的普通公路养护管理,必须打造强大的技术支持平台。
(1)利用“交通地理信息系统”促进公路养护管理现代化。由于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将空间信息数字化,并使这些信息可视化,通过功能强大的软件,使公路沿线三维空间分析直观简明,数据管理便捷高效,为公路养护提供大量、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为公路交通的发展、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2)利用高科技检测技术促进工程质量监测和公路养护智能化,通过利用高精度传感器、雷达技术、超声波等高科技手段,实现人工检测向自动化检测发展,由破损类检测向无损检测技术发展,使公路质量的检测、评估和病害分析更加快捷,使公路养护更加经济合理。
(3)推广施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路面耐久性,延长公路使用寿命。目前,我国公路建设中采用的改性沥青、土工合成材料、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等技术,改善了公路桥梁等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可以达到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实现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养护管理机械化对策
养护机械化是公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养护机械化是实现普通公路使用功能,提高服务水平的关键。必须不失时机地抢抓目前我国公路大发展的机遇,立足养护作业机械化、专业化,不断提高公路养护机械的装备率、配套率。
(1)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电子显微技术,开发节能、高效、低噪声、低污染且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养护机械;研究开发故障自动监控系统,提高养护机械的安全性、舒适性和易操作性。
(2)养护机械向多功能综合型方向发展,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益。
(3)提高养护机械的制造技术和工艺水平,确保产品质量,延长使用寿命。
(4)积极面向社会,融纳社会资金,培育机械化、专业化养护市场,扩大公路养护竞争范畴。
4、养护管理法规体系建设对策
公路执法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治路;社会应加大对养护管理行为的监管。
(1)按照《公路法》的条款内容,加快制订适合中国特色的普通公路养护管理条例,使普通公路公益性属性得到充分保障。
(2)加强政府对公路行业的监管力度。明确公路主管部门在行使合法权力(如收费权、执法权等) 的同时,必须依法履行公路养护义务和责任。公路养护实行社会监理、政府监督。
5、凝聚人心,营造公路文化氛围
公路文化也是一种企业文化。所谓企业文化建设,实际上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是一种关心人、培养人、激励人的理念和方法。最终它是一个企业精神风貌和各方面素质的综合反映。企业文化的核心问题是要形成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群体意识和群体行为规范。企业文化使企业中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长期根植于员工心中,对员工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要塑造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企业就要尊重员工、关心员工,千方百计地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把企业的经营目标、战略决策化为员工的自觉行动。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加领导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四、结束语
交通部在《公路养护与管理发展纲要(2001-2010年)》中提出到2010年公路养护与管理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公路网总体技术水平显著提高,服务水平明显改善;公路养护技术进步的主导作用显著增强,公路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明显缩小;公路管理法规体系基本健全,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公路养护工程市场体系基本建立,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 到2010年底,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部分具体目标之一是深化公路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基本完成,要在全国基本建立起精简高效、职能明确、权责一致、运转协调、办事规范的新型公路管理体制。
如何搞好公路的养护管理,是摆在公路管理部门面前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从实践“三个代表”和公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研究现代化公路养护管理对策,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我省公路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关键词】二级公路;养护维修;施工管理
1 公路养护工程施工管理中的不足
1.1 养护管理的体制和机制不够不完善
在二级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工作成效偏低,多数公路主管部门和相关技术人员对于公路的建设重视程度较高,但养护的意识不强,大多情况是由于养护的资金有限,当前我国的公路养护管理过程中,基本是采用事业型的管理体制和方式,养护管理的费用几乎是财政拨款的方式,对于社会融资有很大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养护管理过程中的资金整合,导致资金不足,养护技术和机制等方面的不到更新。对我国的公路养护质量的提升带来很大阻碍。
1.2 养护管理的机制比较落后
当前,对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的认识程度不够高,很多人对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认识仅停留在社会效益方面,认为养护管理工作不具备经济效益。因此在公路的养护管理过程中对该方面的投入不足,加上当前养护管理队伍比较冗余,并没有发挥积极的作用,因此导致公路不能按需进行养护。与此同时,在当前的二级公路养护管理过程中,还缺乏科学的评定标准以及养护定额,对养护费用的支出也缺乏相应的控制,导致大部分养护费用没有落实到实处。
1.3 养护技术落后
公路养护的科技含量比较低,机械化水平不足。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公路养护工作实现机械化成为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要趋势,但是从当前的公路养护管理趋势来看,仍然是采用手工操作的方式角度,机械化养护管理还没有形成。在加上很多人认为公路的养护管理只需要简单的体力劳动就可以完成,对于养护管理的各种新的技术、工艺等推广不够。
2 公路养护管理模式分析
2.1 养护管理的必要性
2.1.1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二级公路的发展也存在一定弊端。市场经济体制在不断完善中,促使养护管理更加合理、科学,能够划分二级公路的政企管理部分。在养护工作的权重分工中,更加明确,保证了养护管理工作的质量。管理人员要注重养护质量,时刻监督,能够在经济体制的发展中,促使二级公路更好发展,让养护工作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2.1.2 实现二级公路养护规模化的重要方式
在二级公路中实行养护管理,能够促使养护工作更加规模化。在管理运营中,管理人员能够通过路段与养护的需求,进行投标与竞标,吸引高资质的施工与养护企业。在实体工程中规模化经营非常重要,应对其质量、效益和成本进行优化。
2.1.3 促使养护市场发展的必经之路
要关注养护工作,这是整个运营体质中的重要部分。管理人员要根据其市场化和产业化发展,确保二级公路能够正常运营,实现规划建设到运营管理的转换。在养护工作中,管理人员要找准核心内容,将其引入到市场经济中,通过价格激励和市场竞争机制,增加二级公路的经营效益。
2.2 养护管理的优越性
在养护管理中,主要使用市场化养护,这种方式能够改善二级公路原有的自管自养方式,促使二级公路成为管理与监督的部门,做好市场化竞争。建设单位要引进优秀的养护企业,作为施工的主要部门,建立科学的养护竞争机制,实现养护工程从计划任务向合同管理形式的转变。下面对市场化养护管理的优势进行分析,其主要表现在:(1)管理人员应积极建立符合自身养护管理机制,使用专门的养护经费,确保符合市场运营,提高养护效率。(2)准备好养护人员与养护设备,无需建立自己的养护队伍,不需要购进养护设备,避免出现无负担闲置人员与费用。(3)风险方面,管理人员要禁止为了中标故意降低价格,导致工程施工费用过低,影响二级公路的建设质量。(4)效益方面,管理人员要根据养护工程的需求,采取竞争机制,向社会招标,选取优秀的养护队伍,从而提升二级公路养护的整体水平,拥有更好的机械设备和人力资源,减少二级公路建设的工程成本。
3 公路养护工程的施工管理
3.1 加强日常养护管理工作
首先,应提高公路部门和相关技术人员对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成立专门的养护机构,负责对公路的日常检测和维护工作,并将检测所得数据统一记录在数据库中,有针对性的设计养护计划;其次,强化相关技术人员专业素质,定期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技术人员专业素质和工作态度,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及时有效地处理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保证公路养护工作落到实处。
3.2 促进养护管理技术的发展
先进的养护管理技术对于养护施工管理工作的效率提升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当前的工作过程中,应该要对养护施工管理的技术进行提升,不断提高公路的服务水平。
(1)在养护施工管理工作中不断推行各种新的技术和工艺,加强新材料的应用。我国公路的使用性能以及使用寿命的维持,需要耐用的材料、高水平的施工以及管理养护。当前我国公路养护施工管理中采用的基本都是沥青、土工合成材料、乳化沥青等材料,这对于公路的耐久性以及稳定性有很大提升,也可以对公路养护施工的成本进行降低,实现节约能源的目的。
(2)促进养护施工管理的机械化水平的提升。传统的养护管理工作,更多的是人工养护,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养护施工的质量也不高,为了促进养护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必须要加强养护机械化的推广。实行机械化养护是提高养护工作效率的重要措施。在机械化实现过程中,可以提高养护机械的配置率,从国内外引进更多先进的养护施工机械,对养护施工机械进行研究,并且加强机械的应用,不断提高养护施工过程中的机械使用率以及安全性、可操作性性。同时,我国也要加强养护施工管理机械的制造水平以及工艺水平,形成独立的开发能力,加强公路养护过程中的机械使用效率。
3.3 养护费用合理化
通过管理部门或第三方对养护工作进行定期监管考核,能够将养护总体费用执行有效控制,更加趋近合理。同时养护队伍为获得相应经济利益,更加积极愿意采用新技术。
4 结语
综上所述,不同地区二级公路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二级公路出现不同的安全隐患。为了能够切实保证二级公路的正常行车安全,应认真分析存在的隐患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配合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定期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检测,及时有效地解决二级公路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延长公路使用寿命,为我国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赵运东.辽河大桥养护管理体制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公路,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