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法律的学习心得范文

法律的学习心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法律的学习心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法律的学习心得范文

依法行政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不断深化,依法行政成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客观要求公务员是依法行使政府职能,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我们能否运用法律手段来开展工作,将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新时期要求公务员必须增强自身法制意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真正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才能潜移默化地为经济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法制引导和示范,做到研究问题先学法,决策问题遵循法,解决问题依据法,言论行动符合法,依法保障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为推进扶贫人员学法用法工作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提高扶贫人员的法律水平,促进"六五"普法规划的全面实施。现将我在学法用法的体会如下:首先,积极学习各类法律知识,增强了我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提高了学法用法的积极性,提高了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在工作中,真正做到依法行政。其次,学用结合,提高自身的法律水平学法的最终目的在于自觉遵守并严格执行法律规定,表现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等各个方面。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直接面对基层群众的工作者,我们要带头学好法律知识,努力提高法律意识,不断增强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提升为人民服务本领。下面我结合自己本职工作,谈谈学法用法心得体会:

一、要进一步提升学法用法思想理念。首先,自觉学习、贯彻和宣传法律,关键在于提高思想认识。其次,学法、守法是自身建设的需求,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首先应该是国家法律带头的执行者和遵守者,学法用法这个头带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工作的成效,关系到工作的形象。同时,基层工作队伍积极地学法用法对村民守法的引领作用也显而易见,依法办事是一切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基础和重要保证,对巩固执政基础、规范社会秩序、培育公民品格、促进文化建设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要进一步加强学法用法教育。学法是用法的前提,我们部分基层干部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还稍显淡薄,还存在弄不懂、学不深现象。要加大学法培训力度,健全考核机制,提高村干部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学法的实际效果。同时将学法带入工作,充实内容,培养基层干部用法的能力。

三、要进一步提高依法办事,服务为民的能力。现今,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迅速,农村村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增强,如果我们不严格依法办事,就有可能引发矛盾,给接下来的工作增加阻力,从而阻碍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我们要时刻按照“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原则行使村民赋予的权力。尤其要解决好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处理群众纠纷。坚持从实际出发,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维护好社会稳定,做到学法用法的和谐统一。

第2篇:法律的学习心得范文

法律不仅是对自制行为的约束,更是捍卫尊严、权利的有力武器。法制教育应传达这样一个信息:法律就在身边,我们学习、生活的学校、家庭、社会有一个强大的法律保护网,时时刻刻规范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学习法律知识心得感想,供大家参考。

学习法律知识心得感想1在学习法律基础的过程中,我有一点体会,就是必须要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树立,既有赖于国家的努力,也有赖于公民个人的努力。从国家角度来说,应当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消除损害社会主义法律树干的因素。例如,要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保证法律的科学性,合理性;改善法律实施的状况,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深入开展法律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从个人的角度来说,应当透过各种方式努力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觉得至少应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努力树立法律信仰。一个人只有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同、信任和信仰法律,才会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应当透过认真学习法律知识,深入理解法律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精神,从而树立起对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信仰。

用心宣传法律知识。在自我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的同时,还要向其他人宣传法律知识。个性是要宣传社会主义法律观念,帮忙人们彻底根除“权大于法”,“要人治不要法治”等封建残余思想,宣传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优越性,使人们了解和认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从而推动全社会构成尊重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良好风尚。

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违法犯罪行为既是对社会秩序的破坏,也是对法律权威的蔑视。不仅仅要有守法意识,自觉遵守国家法律,而且要敢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自觉维护法律权威.同违法犯罪行为斗争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既包括事前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也包括事中和事后制止,检举,揭发违法犯罪行为。

学习法律知识心得感想2学校邀请了县关工委的同志给全校的教职工进行了一场法律讲座。听了关工委的同志讲的《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教师如何上好一节法制课》、和《教师在法律方面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后,使我对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教师的行为规范、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从小培养小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养成依法为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作为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要有事业心和责任感,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深入理解心得教育思想,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和思想教育能力。在教育学生时要做到:诚心、热心、关心、耐心和爱心。不简单粗暴地训斥学生,不体罚学生。法制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教师要提高法制教育能力,注重调查研究,讲究发式方法,把法制教育寓于教育教学之中,在新课程中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教师若能把法制教育的方法、时机掌握恰当,运用灵活,对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抵制精神污染,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法制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和几堂课就能解决的事情,它需要家长的配合,更期待着社会风气的好转和我们教师能始终不渝的寓法制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

学习法律知识心得感想3我们生活在一个法制社会,法律约束着我们的行为,制约着我们的言谈,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安定,避免了许多危险,所以我们要尊重法律、遵守法律。

国家重视法,而我们作为国家的公民,最基本的职责边是遵守法律,遵法守法我们岂有不重之理?其实我们生活中都出现一次又一次违法乱纪的事,导致其直接威胁着人们的生命。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国家富强,使全社会逐渐步入小康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进一步提高,但不幸的是,人们生活好了,却越来不重视法律,不遵守各种法,导致现在出现越来越多的惨烈事件。

青少年现在为了扮酷,不惜做一些危险的动作来吸引人的眼球,我前段时间在街边看见一个青少年骑车,他的双手竟然不扶车把,而是侧举伸平,像一只展翅高飞的雄鹰。他的这一举动不仅吸引了我的眼球,也吸引了周围人的眼光,有的人还大喊:哇!帅呆了,好刺激呀!有的人厌恶的说:耍什么酷呀,拿自己生命开玩笑。有的人担心的念叨着:这小伙子怎么这样骑车,多危险呀!肯定要出事的。虽然青少年这次没出事,但我相信他不谨慎骑车,出事是早晚的这次是它的幸运。还有很多,如闯红灯,人们明知道“宁晚十秒,不早一秒”但还是有很多人去违规闯红灯,导致出现悲剧,危及自己以及他人的生命。还有马路上超速的人,手不扶车把的人,还少吗?在我们生活中也许有人淡忘交通规则,但不知道这样的耍酷是要付出血的代价的'。青少年现在越来越不珍惜自己的生命,让自己远离危险,避免伤害,而是持一种遇到什么事都不在乎的心态,他们根本不明白生命的意义。

青少年在校期间,不遵守校规,班纪。使班级蒙羞,给学校抹黑,他们却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使学校的管理制度不再严格,导致产生违法乱纪的学风,使学生的学习成绩上不去,考不上自己理想的大学,荒废自己的人生。

青少年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随地吐痰,言行粗鄙,使社会风气败坏。腐败,蔚然成风,会使别人不尊重你,会让自己成为众矢之的,成了不雅的人。

遵纪、守法,这是人们放在口头的一句话,可说实在的,能做到的,往往有几个人呢?其实遵纪守法并不难,只要我们脑海里形成一种观念——这件事违不违规,做它有没有危险。然后在去做这件事,然后形成一种习惯,到最后的习惯成自然,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越应该从小培养遵纪守法从我做起的这一观念。

我们要做到知法、懂法、遵法、守法,不违背道德底线,不做损害他人的事,不做危害社会的事。在校期间,应遵守校纪班规,不做损害学校利益的事,不做影响同学的事,上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勤学勤问,好好学习。在公共场合中,要遵守社会公共秩序,不在大庭广众之下辱骂他人、大声喧哗、影响他人。

因此种种,法律保护我们的生命,而我们要是爱护我们的生命,我们就要遵法守法,让我们现在抓紧时刻,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遵纪守法。

学习法律知识心得感想420__年8月4日,参加了市局党组中心组(扩大)学习专题讲座学习,市局特监科申宏伟科长从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概论、特种设备法规标准体系和特种设备事故警示三个方面进行了讲解。通过听取专题讲座,我了解了我市特种设备安全状况,学到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相关知识。特别是牛育才局长及班子成员所做的重要讲话和点评,使自己深受启发,进一步强化了牢固树立“以严监管为第一要务”理念的意识。

自己作为政策法规科的一员,在全面学习的同时,特别注意对新修改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学习,新《条例》)的正式施行,对于进一步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提升质监部门服务经济社会大局的有效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会有以下几点:

新《条例》—— 赋予新内涵 指明新方向因此新《条例》的修改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确立了特种设备安全性与经济性相统一的新工作目标。这次条例的修改明确规定了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管制度。它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目标,从单纯的安全性改变为安全性与经济性的高度统一,赋予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新的科学内涵。

二是完善了特种设备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监察的基本制度。由于历史的原因,场(厂)内机动车辆没有纳入原《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调整范围。特种设备材料管理、锅炉水处理管理、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管理、无损检测管理、土锅炉查处规定以及特种设备许可工作证后监管等内容也未在原《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明确。这些问题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造成了较大影响。新《条例》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法定职能,对上述问题都进行了明确规定,从法律层面上进一步完善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调整范围和工作环节。新《条例》还在强化企业主体责任、鼓励科技创新、应急救援和强化法律责任等方面都赋予了新的内涵。

学习法律知识心得感想56月9日下午我校继续组织了老师一起学习了《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是我国第一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专门法律,它具体规定了保护未成年人的指导思想、保护内容、保护工作的原则,对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予以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方法与内容,以及各种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行为的法律责任,是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利的基本法。赵庆敏老师提到“它的颁布和实施,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视和关怀,为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优化少年儿童成长环境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未成年人处于身心发育的特殊阶段,决定了其始终处于一种被抚养、被监护、被教育、被保护的地位。在生活活中,未成年人的人尊严常常受到监护人、教师及其他成年人的侵犯,严重伤害了未成年文人的人格和自尊心。如:在一些学校里,侵犯学生权利、伤害学生自尊心的现象时有发生,或多或少存在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如有时罚站,有时一个学生违纪全班同学挨批,优待尖子生,有时对后进生态度粗劣等.这些做法不仅违背了有关法律的规定,严重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第3篇:法律的学习心得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效率;对策

一、认真备课,保证纪律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者,老师的备课情况和教学策略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一定要了解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看法,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策略,增强课堂的灵活度,让学生“动”起来,提高学习兴趣。另外,有效的学习要以良好的纪律作基础,教师要创建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在信息课堂实验室中,要保证电脑设备的有序安排,做好事前准备工作,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利用先进技术,保证教学效率

现如今,我国的信息技术发展越来越快,现代化水平也逐步提高,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已经司空见惯,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更是要进一步加强完善利用网络资源。对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首先自主解决问题,借助互联网和先进设备找到问题的答案,并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实现互动学习,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进行Excel信息教学的时候,就可以把学生进行分组互动,对于数据的求和、运算,可以让他们先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找出办法,最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问题和关键点进行总结,给他们以自主的学习空间。

三、丰富课堂教学方法

要实现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教学,就一定要不断完善改进教学方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讲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课堂有效教学。

1.直观演示法

这种方法简单深入,通过实际的演示,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把具体的知识形象化,便于深刻理解。例如,在学习计算机零部件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拿真实的鼠标、键盘等向学生进行展示,激发他们的热情。

2.小组合作法

这种方法大多应用于所讲解的知识有一定的深度,通过小组的结合,能够发挥集体的作用,也便于沟通和交流。例如,在讲解PowerPoint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规定制作一个信息技术课堂演示

稿,并把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协调分工,交流沟通,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第4篇:法律的学习心得范文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serum levels of K + in patients with chest pa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again increased within 2 h concentration and mortality. Conclusion: the serum K+ episodes within 2 h concentration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mortality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chest pain again, is on the clinical most as early as the fastest nonspecific index.

关键词:心肌梗死;血清K+;死亡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03年~2012年10年中,临床诊断为心肌梗死住院病例,采集胸痛再次发作2 h内的静脉血液80例,其中死亡病例23例。

1.2 测定方法:应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血清K+浓度。

1.3 质量控制:使用具有室内质控及参加室间质控均合格的电解质分析仪测定。

2 结果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成功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临床上梗塞延展的发生率较高,平均约23%左右,临床表现可有再次胸骨后疼痛休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并有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的改变。但心电图的改变常常是非特异性的。以往血清学检测有多种指标用来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如CK-MB、肌红蛋白和肌钙蛋白(cTn),其中心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则作为早期诊断的“金标准”。但研究发现CK-MB检查存在明显不足,主要为早期确诊心肌梗死敏感性低,患者胸痛发作0~4 h检测值并不高;而心梗发生48~72 h后延迟就诊的患者,检测已回到正常值。肌红蛋白和肌钙蛋白(cTn),仅在不可逆的细胞损害以及细胞膜的完整性破坏之后4 h左右血中水平才升高;短期和可逆的缺血发作,不会导致这些标志物血中水平升高。因此,寻找一个新的可靠的短时间内能反映心肌缺血,或在cTn增加之前即可检出,为心肌梗死危险的分层、诊断和治疗增加一个工具,已成为一个热点。

心肌梗死再次发作时,心肌缺血再次加重,难以供给心肌细胞足量的能量来运转Na+、K+,细胞的膜通透性增高,此外心肌细胞缺血缺氧,使细胞内呼吸链终止,细胞Na+、K+反向流动,使膜内外电位改变,致膜电阻减少,这些均可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心肌细胞内外K+浓度梯度为20~40:1,因此心肌细胞膜通透性增大是大量K+外流,且心肌受累的范围越大,K+外流量越多,血液循环中K+浓度愈高,其升高比例与心肌受累的范围成正比增加,是心肌缺血期间最早升高的标志物。2003年~2012年,收集住院心肌梗死患者胸痛再次发作2 h内采集静脉血液急查血清K+80例。结果发现:血清K+浓度正常值或正常值以下32例中死亡1例,死亡率仅为3.2%;轻度高钾血症27例中死亡3例,死亡率为11.1%;重度高钾血症21例中死亡19例,死亡率高达90.5%。血清K+在心肌梗死胸痛再次发作2 h内浓度明显变化时,其浓度升高程度与死亡率成正相关。提示心肌缺血的范围大,应及早诊断、及早治疗,是临床降低死亡率最早最快的指标。

心肌缺血理想的标志物是心肌缺血期间应能早期检测,且与心肌受累的范围成比例增加。从表中显示40%的病例血清K+浓度在正常值以下(7.1 mmol/L)范围内,影响血清K+在细胞内外转移的因素很多如:急性肾功能衰竭,严重溶血或其他部位的组织损伤,急性酸中毒或组织缺氧,食入或注射大量钾盐,其他:如醛固酮缺乏或长期应用抗醛固酮利尿剂及家族性高血钾性周期性麻痹等,均可使血钾升高。因此,血清K+在心肌梗死胸痛再次发作2 h内浓度升高及其程度与死亡率成正相关,不能排除其他病因所致的增高,无特异性,只能作为提示性非特异性指标。

4 参考文献

第5篇:法律的学习心得范文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我觉得根本问题在于我们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教师们都知道,在复习前,我们要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首先,将前面所教过的知识做一番综合整理,系统归类,纵横沟通,找出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学生易混易错之处;其次,对学生实际掌握知识的情况,做一个切实的估计,从而确定哪些知识可以一带而过,哪些知识需要重点复习。这样确定了复习内容,明确了复习的要求,最后考虑合适的方式方法,从而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在这个过程中,我想多数教师都能比较准确地说出知识之间的联系,教材的重、难点,学生掌握知识的大体情况。但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个体差异并不能真正做到“心中有数”。因此,我觉得要切实提高复习效果,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了解差异

陶行知先生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分不同的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正如马拉古齐的小诗《其实有一百》中所说:“孩子,是由一百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只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问题的方式,还有一百种聆听的方式/惊讶和爱慕的方式……”因此教师只有对每个孩子做到了如指掌,才能“因材施教”。

二、熟知教材

首先,要把握好教材,明确复习目标: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不同层次的学生各要达到怎样的效果,做到目标分层。

其次,在目标的指引下对复习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做到心中有数:哪些知识间可以形成怎样的联系?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哪些是必考点?哪些是学生的易错点?为什么易出错,原因在哪?哪些是知识的模糊点?正确答案是什么?也就是知识要点要清楚。

最后,要过滤一遍课本、练习册的习题,以及学生之前的练习,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精心选择典型的习题,对症下药,为精讲、精练、高效打下基础。

三、用好错误

布鲁纳曾经说过:“学生的错误是有价值的。”错误,特别是来自学生的典型错误,它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复习时我们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把所有知识都复习到位,要达到高效的复习,必须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问题最大的地方,做到重点突出,才能避免“题海战术”,从而达到“减负增效”的作用。

1.建立教师自己的“错题集”

教师作为教学中的引导人,对于学生平时出现的典型错误不可能做到过目不忘,所以教师要做“有心人”,将学生的错误进行积累,形成自己的“错题集”。在平时批改作业的时候我们要把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积累,当一个单元或一个段的学习结束时,还要将这些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归类和整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复习的时候做到有所侧重,让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2.引导学生建立“错题集”

中高年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建立自己的“错题集”,复习时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错题集”进行有效练习,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1)从学生的错题中,找出共性和差异,进行二次备课。教师要定期收阅学生的“错题集”,分析出不同学生和整体教学存在问题的倾向性。通过解剖错例,追溯误区,发现学生的思维缺陷,在复习时通过变式训练、变通求活,帮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培养发散性的思维。并扩大内涵与外延,开拓学生思维视野,从而优化解题方法,活化学习过程。

(2)组织学生交流错题,共同进步。由于基础不同,每个学生所建立的错题本也不相同,课上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四人学习小组交流自己在学习中时出现的错误。通过这样的交流,学生可以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得到启发,以此警示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从而提高练习的准确性。

(3)引导学生根据错题,进行变式练习。这又分两种情况,一是让学生事先整理好自己学习时经常出错,或者比较难的题(可每人选择两道),上课进行交流;二是根据老师出的题,举一反三,出一道和它相似,或者相关,或者相反的题目,锻炼学生思维。例如,有老师在执教《三角形的复习课》时出了一道判断:“等边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接着让学生只改一个字,变成另一道题,学生马上问“等腰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接着,教师又出题:“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80°,它的一个底角是多少”,让学生根据做题经验稍作修改,学生很快提出“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80°,它的一个底角是多少”,等等。以这样的形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并达到了很好的复习效果。

第6篇:法律的学习心得范文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

一、巧妙引入教学内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在教学中通过精心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导入方法进行导入课堂教学的。

1.提问的方法。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能使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有的放矢。直接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疑惑学习新课内容,在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中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问题式的导入,能够使学生目标明确,抓住重点,激发兴趣。效果也比较好。

2.列举的方法。列举式的导入也就是能通过课件的演示进行导入课堂内容,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比如在教学WORD贺卡制作这一课时,可以通过电脑演示几幅精美的电脑贺卡,学生边欣赏边赞叹,这时老师的列举的示例已经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指出,其实制作是很简单的,它们都是通过WORD制作出来的。其实很容易,你们只要通过今天的学习,也能设计出一幅幅美丽的贺卡。

3.比较的方法。将旧知识同新知识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突出新授内容的优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进行“EXCEL图表的建立与编辑”教学时,我将文字、表格、图表三种形式的信息放在一起让学生比较,先展示文字形式的信息,指出缺点后转换到表格形式的信息,最后再展示出图表形式的信息,让学生通过三种形式的对比,强烈感受到图表形式的优点:形象、清晰、一目了然。从而引出学习图表的目的与好处,明确学习目的。

二、教师少讲,学生多实践,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应该留有让学生想象的空间,教师应大胆放手,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学习网络检索的教学中,其中,通过搜索引擎进行网上搜索是一个难点。在开始授课时没有把网上搜索这一内容放进去,先把网址的填写和网页的浏览讲解完,然后让学生操作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发现问题,即想查找一些信息或访问某个网站但又不知道在哪个网站上,网址是什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先动脑筋自己解决。能解决最好,如果无法解决,大家讨论,最后由教师总结一下。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突破了难点,真是事半而功倍。

三、设计客观可行的课堂活动,使学生燃起学习热情

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浅显、客观可行的课堂活动,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十分重要的。一般可采取的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吸引教学法”、“实例操作法”等,使学生在应用计算机完成操作任务的过程中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亲身体验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到了探索、发现、创造与成功的喜悦。这对于培养有较强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重视差异,分组教学

信息技术课本来是学生们最感兴趣的一门课程,高中生已经从简单的对计算机好奇好玩的感觉,转变成为对知识的渴望,想得到更多的实用性,高技术水平的东西,这对教师来讲是相当好的课堂环境。但是学生们的来源不同,有的来自省市重点中学,有的来自普通学校,还有一些来自较远的郊区或者农村学校,且初中毕业是信息技术课还没有统一的考试标准。各个学校的标准差距又很大,造成了学生们的信息技术水平基础有很大差异。还有就是学生们的家庭条件也有差异,有些学生接触计算机很早,对互联网的认识很深,信息获取,加工等方面极其熟练,有些学生的家庭条件一般,很少有接触计算机的机会,对计算机的实际应用的水平很低,这也造成了学生们信息技术的熟练程度的千差万别。在以班级为单位授课时,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深度只能是学生们的平均水平,可是学生计算机基础的参差不齐,对于大多数班级,尤其是两极分化严重的班级来说根本就不存在平均水平一致的学生。有些基础好技术高的学生无所事事,认为这是浪费时间,极大地挫伤了课堂积极性,而有些基础差的学生听起来则十分的吃力。这种差异的客观存在是在信息技术课上不能回避的。

教育部指定的新机技术新课程标准中,基本理念是“关注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我们依次按标准可以将技术水平相同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根据每个组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的难度,制定不同目标,分配不同的任务。对于水平较低的学生,我们在其教学过程中多以基础知识为主,消除他们对信息技术的神秘感,加强他们对信息技术课的信心。对于那些基础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且激发他们对高等级信息技术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鼓励他们的创造精神,给他们更大的空间,让他们完成自己的目标。

第7篇:法律的学习心得范文

【关键词】 心律失常;心电图;心肌缺血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性趋势, 我国从2001年已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 医学和整个社会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挑战。老年人心律失常不仅发病率高、危害性大, 而且常在器质性心脏病的基础上发病, 治疗时要谨慎。现将来本院体检的560例老干部心律失常的心电图做简要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6月来本院健康体检站进行体检的老干部560例, 其中男426例, 女134例, 年龄65~96岁, 其中冠心病205例, 原发性高血压160例, 脑卒中15例, 肺源性心脏病15例。

1. 2 方法 560例老年体检者常规描记卧位12导联心电图。按现行心电图诊断标准, 由2名心电图医师分别测量、诊断每份心电图。以原发性ST-T改变, 心律失常两类心电图异常指标进行分析和统计。

2 结果

2. 1 心肌缺血检出情况 187例有缺血性ST-T改变, 发生率为33.39% , 其中心肌梗死5例(2.67%), 伴有胸痛、胸闷等症状者68例(36.36%), 无症状心肌缺血114例(60.96%)。

2. 2 心律失常检出情况见表1。

表1 560例老年人常规心电图心律失常检出结果(n, %)

心律失常类型 例数 发生率

窦性心律失常 133 23.75

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00次/min) 2 0.36

窦性心动过缓(心率

房性心律失常 356 63.57

偶发房性期前收缩 262 46.79

频发房性期前收缩 78 13.93

短阵房性心动过速 7 1.25

心房颤动 9 1.61

室性心律失常 205 36.61

偶发室性期前收缩 182 32.50

频发室性期前收缩 22 3.93

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1 0.18

传导阻滞 71 12.68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33 5.89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11 1.96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2 0.36

右束支传导阻滞 19 3.39

左束支传导阻滞 6 1.07

3 讨论

本组资料显示, 老年人心律失常以房性心律失常最多见, 检出率为63.57%;其次是室性心律失常, 检出率为36.61%;窦性心律失常检出率为23.75%, 其中以窦性心动过缓多见, 检出率为23.39%;传导阻滞检出率为12.68%。房性期前收缩可见于60%以上的正常成人, 但老年人房性期前收缩多由于器质性心脏病引起。室性期前收缩, 对一般人群, 60%为良性心律失常, 但老年人不同, 其良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比例相对要低, 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比例相对要高。其机制是老年人本身就是各种心血管病以及代谢和内分泌异常的好发人群, 成为心律失常发生的基质、诱因或使原有的心律失常明显加重。随着年龄的增长, 心脏出现退行性变。老年心脏心肌间质的退行性变表现为纤维化, 显著的心肌纤维化将使心肌的僵硬度升高, 舒张功能下降。老年瓣膜的退行性变可引发瓣膜的关闭不全或狭窄。这些改变使老年心脏各种心肌组织的不应期均有延长, 同时已发生退行性变的心房肌和心室肌的兴奋性增强, 进而引发心律失常。

窦性心律失常以窦性心动过缓多见, 这与老年心脏的窦房结将出现纤维化, 窦房结内起搏细胞的数量下降、体积缩小有关, 这些改变可使窦性心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本组资料中心率2.0 s的窦性停搏。

心房颤动 (AF)在老年人中也较常见, 本组有5例(0.89%)检出AF。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均可发生心房颤动, 很多研究发现[1],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左室充盈及舒张功能减弱, 而左室充盈及舒张功能下降可使左房负荷加重, 左房收缩功能减退, 左房扩大而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或心房颤动, 说明高血压患者具有左房负荷加重, 左心房收缩功能减退, 左心房扩大及左心房重构是发生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AF的重要病理基础。也有研究发现[2], 冠心病可因心肌缺血缺氧导致心房肌纤维化及心房扩大。传导阻滞在老年人心律失常中也较多见, 老年人心脏传导系统退行性变, 电解质紊乱, 药物作用均可引起传导阻滞。老年人细胞内钾含量较低, 体内可交换的钾量减少, 因体内醛固酮的分泌反应也低, 一旦发生摄取或排除障碍时, 易引起钾的失衡, 致低血钾引起心律失常[3]。

无症状心肌缺血(SMI)在普通人群发生率为2.5%~10%, 老年人SMI的发生率比中青年高。本组资料显示老年人SMI的发生率为60.96%, 老年人SMI的发生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血浆内啡肽升高, 现已发现SMI患者血浆内啡肽浓度较有症状性心肌缺血者升高, 血浆内啡肽浓度增加导致痛觉阈值升高。②缺血程度较轻, 若心肌缺血的范围小, 程度轻及持续时间短, 缺血心肌所释放的前列腺素、5-羟色胺等致痛物质未达到痛觉阈值而表现无症状。③部分老年人的疼痛报警系统损害, 降低对致痛物质的敏感性, 以致临床上无疼痛表现。研究发现[4], 老年人的这种SMI易于发生心肌梗死和心源性猝死。因此, 对于老年人这种SMI应引起高度重视, 加强对老年人SMI的防治意识。

综上所述, 随着年龄的增长, 老年人各类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增加, 心肌缺血时多无明显自觉症状, 而这些改变往往能引起严重后果。常规心电图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所以, 老年人应定期做心电图检查, 以便及早发现, 积极治疗, 防止意外发生。

参考文献

[1] 林治湖, 刘少稳.自主神经在阵发性心房颤动中的作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996, 24(6):462-463.

[2] 杨俊, 何世平, 田青, 等.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在阵发性房颤中的应用.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1, 20(3):184-187.

[3] 张丽媛. 500例老年心律失常心电图及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心电学杂志, 1998, 6(3):135.

第8篇:法律的学习心得范文

关键字:网络信息化;高校;教学模式;思想道德;法律基础

中图分类号:B82-0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9-0047-02

一、网络信息化时代

在网络信息化时代,通过互联网资源可以达到共享,教育资源亦如是。而教育资源却与其他资源有着明显的区别:首先,教育资源来之不易,往往是很多人甚至是几代人的智慧结晶;其次,教育是一项关乎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事业,需要长期发展,国民素质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推动着国家发展。

中国的信息化教学也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而同步发展,自1994年中国开始重视信息教育基础设施起,各大高校开始重视信息化教育。例如,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被教育部批准成为网络信息化远程教育的试点学校,开始面向全国开展教育活动,对全社会提供高校优秀教育资源。虽然我国现如今的教育信息化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就目前的整体教育情况来看,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是很大,我国高校应顺应时展,加快构建教育教学信息化环境。本文从网络信息化出发,浅析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学模式的创新。

二、课程教学模式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大多数高校教育体系的基础课,同时也是必修课。该课程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它是以马列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主题,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品行和法律基础知识教育。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大学生是非分辨能力和自我修养,通过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法律知识,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虽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在大学教育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在当前网络信息化的冲击下,与其他课程相比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课程本身吸引度不高,理论难以转化为实践。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虽然经历数次修订,内容也在不断地增加和更新,但其课程的实践性不高,内容过于沉闷,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我们从小学开始,到中学甚至大学,思想道德修养在每个阶段都是必修课,其中不乏重复的部分,许多内容学生早已耳熟能详,听起来毫无新意。并且课程教材的内容过于强调知识性和系统性,从概念到概念,从思辨到思辨,对复杂繁琐的社会现象无法做到详尽的解释,从内容和形式都无法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再例如法律基础部分,其内容全部是基础法律的知识,互相之间没有联系,也没有实际案例和实践来应用,仅通过单纯的教学学习,学生无法很好地掌握基础的法律常识,根本做不到普法学法的目的,更谈不上懂法用法和法律精神培养的最终追求。造成这种现象有诸多原因,但主要的原因还是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很难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学内容与当时热点问题联系不够,容易将理论和实际脱离;另一方面,现在是网络信息化社会,信息传播的途径多种多样。

第二,教学模式陈旧,考核方式不合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以老师教学为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成为了课程内容和学生学习成绩的唯一决策者,但该课程是一门实践较强的课程,大多数高校没能建立一套合理科学的考核体系。尽管现在多数高校对思想道德修养课程进行改革,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如大班教学,经常就是老师上课只管讲课而不管学生听了多少,学了多少;教学内容重点讲解理论知识,忽视实践;测评考试时则以学科知识记忆为主,学生经常就是“上课听,下课背,考时用,考完忘”。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仅仅是一种形式教育,无法适应现代网络信息化教育的要求和大学生思维活跃的现状。

第三,学生思想上的不重视。我国现在从小学到中学阶段的教育都是应试教育,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考试,学生在每个学习阶段都要进行思想政治学习,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系统性,无法进行充分地讲解,加上学生较少的社会经历,中学生很难就书本上的知识对政治课内容和内涵有深刻的了解。这样,从小学到中学为了考试而对政治课的死记硬背,产生的厌倦感到大学时达到了一定的程度,许多大学生便对《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的学习开始忽视。在大学生就业日渐困难的今天,高校更加重视学生的专业课成绩,而对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种政治课程没有投入过多的考查,导致大多数学生形成了轻视政治课的思想。

三、信息化时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模式的创新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作为高校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的人文修养和法律素养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在网络信息化的今天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使学生开始重视思想和法律的学习,是当下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扩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模式新局面的必然途径。

第9篇:法律的学习心得范文

一、传统旅游教学模式的问题

(一)重理论轻实践讲系统的教学思想体系

传统的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强调学生获得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比较注重显性知识的获得。忽视学生的主动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结果导致学生毕业后空有一堆理论,不知如何运用。

(二)以教师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体系

传统的教学过程都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教师居于主导地位,是学生学习的灌输者,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师按照教材讲授各门课程的知识点,学生只能按部就班被动接受,虽然一些教师在其课堂中增加了案例分析,但就知识体系而言,一个或几个案例很难将一个课程知识体系全面展示给学生。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缺点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被动听讲或练习,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教师逐一讲授知识点,学生不易抓住重点,知识结构不便把握;学生获得知识破碎,不能系统掌握所学课程,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不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以解决实际问题。

二、旅游信息化和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

1.任务驱动法简述。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的教学方法。

2.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

(1)体现了“学生主体”的思想,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2)易于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他们完成某个任务时,自信心就会大增。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实现。(3)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当代社会是一个合作的社会,学习也不例外,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学生学会了聆听他人的意见,对自身的修养也是大有益处。

(二)旅游信息化教学体系

随着近几年旅游教学方法的发展及改革。旅游信息化,数字化教学模式已被大部分的旅游专业院校所接收,并开始推广和发展。

随着旅游专业教学数字化信息化的发展,很多高校也在逐步的规范和强化,硬件设备的建设,三维教学场景,高标准的实训室建设,但是教学方法却很难跟上我们教学设备教学手段的变革。从而出现了在机房/实训室中,教师拿着课本,电脑全部关闭,大家在津津有味地听着老师讲授。

针对以上教学实际问题,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尝试着将旅游的信息化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结合。实训课程如何设计?如何开展?任务驱动教学法即可以给以一个明确的导向。

三、任务驱动教学设计与实施

(一)任务驱动教学的设计

在此以《导游业务实训》课程为示范,来具体说明学校导游业务实训软件如何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来进行实际教学课程的安排。(导游业务实训软件是旅游信息化教学需求中所产生的一种模拟仿真教学实训系统。目的在于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的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方便教学管理,将理论化的知识形象生动的展现给学生。)

(二)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实际就是任务的构建过程和任务实现的过程,具体做法是在对应的教学单元围绕一个主题,提出任务驱动设计目标,然后利用任务设计过程,讲解教学内容,布置教学任务,帮助学生理解任务要求,解决疑难问题,使学生较快地开展工作,并在操作中学会知识学会方法,最后总结、交流与评价。任务名称――导游接站服务教学目标――了解导游接站服务的业务流畅,工作内容、方法、及应急问题处理

能力。

四、课程考核与效果评估

(一)课程考核

考核既是对学生学习状况的检验,也是对教学效果的衡量。因此,考核方式和考评指标设置有较高的科学性要求。过去旅游信息化教学课程的考核普遍存在着考核方式单一,缺乏规范性,不注意对学生学习过程投入状态和平时学习成绩的考评,考试结果难以客观真实地检验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学效果。旅游信息化教学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必须进行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要针对该课程任务教学性质和特点,对照课程标准和课程目标要求。

(二)效果评估

旅游信息化教学普遍采用的实训软件自身带有考评体系,在此之外还需要补充教师的综合考评,如考勤成绩,学习态度,小组配合情况等等。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确定指标比重,形成一定的考核体系,在考核基础上对学生及教学效果进行统一的评估。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评估体系可由以下部分组成,但是必须以系统统计和教师点评占核心:1.系统统计;2.小组互评;3.老师点评;4.自评。

五、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旅游信息化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使本专业教学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得到充分体现。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完成旅游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需注意以下问题:1. 任务的设计过程中,应围绕教材,要有针对性、趣味性,能够突出重、难点。任务不宜过多,要有层次性、实用性,可操作性。设计的任务要在学生理解和操作能力的范围内,不宜过大;2.一“放”一“收”的掌控。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旅游系信息化课程上应用时,将任务活动和信息化自身的灵活性和不可控性发挥到了极致,面对这一“放”,就要求教师一定要能做好对整个课堂的控制能力。3.软件信息技术的使用对教师和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因此教学中,要正确的引导学生对计算机软件的认识、使用,有效的组织课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我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