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垦土地管理范文

农垦土地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垦土地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农垦土地管理范文

为规范省农垦国有农场(以下称农场)土地管理行为,维护农场的合法权益,促进农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现将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加强国有农场土地使用管理的意见》(国土资发〔20**〕202号)转发给你们,并提出以下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加强农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

(一)依法推进农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农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应当作为所在地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考虑,凡有农场的市、县(区)在成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领导小组时,应当吸收农场负责人参加,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充分反映农场的用地需求,主要控制指标应当分解落实到农场。农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应当符合所在地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并作为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单独编制。

二、加强耕地保护和土地开发复垦整理

(二)认真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农场范围内的基本农田保护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改变用途。各农场应当按照《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要求,利用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做到地块、面积、标志、档案、措施、责任制“六落实”,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一般耕地和新开垦出的耕地凡具备划入基本农田条件的,由省国土资源厅统筹安排,依法划为基本农田。在具备条件的农场建立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按照“基本农田标准化、基础工作规范化、保护责任社会化、监督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落实管理责任,提升基本农田管理水平。

(三)加强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省农垦事业管理局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会同当地人民政府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建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库。农场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设计与预算由省农垦事业管理局组织编制并统一报省国土资源厅审批。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批准后,由省农垦事业管理局组织实施。市、县国土资源局对省农垦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工作要积极支持和配合,提供有关基础资料,协调配合项目的管理。农垦土地开发复垦整理新增耕地指标纳入省新增耕地指标数据库,除用于省农垦集团公司建设项目占补平衡外,重点解决国家和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和耕地后备资源紧缺的设区的市的耕地占补平衡,以及占用基本农田的补划。

三、加强农场地籍管理,维护农场土地权益

(四)认真开展土地调查工作。借全国土地第二次调查之机,省农垦事业管理局和有关市、县加强协作,查清农场土地利用现状,特别是要明确每一块基本农田的具置。建立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和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对农场土地利用信息实行动态管理。农场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和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由农垦和地方共建、共管和共享,既要保持农垦地籍信息资料的相对独立性,又要维护市、县行政区域内地籍信息资料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五)规范土地登记发证工作。省农垦土地管理分局要按照《关于做好农垦土地登记发证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土籍字〔**〕136号)的规定,负责做好农场土地登记发证具体工作。对符合登记发证条件的,要在近两年内基本完成登记发证工作。

(六)加强土地登记资料管理。有关市、县国土资源局要将其保管的农场土地登记资料备份后移交省农垦土地管理分局;农场土地因依法对外处置的,农垦土地管理分局要将其保管的有关土地登记资料备份后移交地方,确保土地登记资料统一完整。

(七)加快土地权属争议的调处。省农垦事业管理局与有关市、县人民政府协商妥善解决土地权属纠纷问题,协商不成的依法裁决。在争议处理过程中,可将无争议部分土地先确权发证,尽可能减少争议面积,防止争议扩大。严禁非法侵占、收回国有农场土地的行为,对已经登记的农场土地被周边农村集体、农民个人以及其他单位非法侵占的,要坚决依法责令退回,拒不退回的,按非法占地查处。

四、加强农场建设用地开发利用管理

(八)农场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实行单列。省农垦事业管理局按照省国土资源厅统一安排,根据各农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场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土地利用实际情况,提出下一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建议,经省人民政府审定后,由省国土资源厅将城镇村建设占用农用地及耕地计划下达省农垦土地管理分局。农场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确需使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外的土地的,纳入独立选址重点建设项目用地,统筹安排计划指标。农场建设项目可以依据《安徽省建设用地置换暂行办法》置换建设用地。

(九)规范农用地转用报批程序。农场建设项目占用农用地的,省农垦土地管理分局应当会同市、县国土资源局按照农场农用地转用计划拟订农用地转用和补充耕地初步方案,逐级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农场建设项目依据《安徽省建设用地置换暂行办法》置换建设用地的,省农垦土地管理分局应当会同市、县国土资源局拟订土地置换方案,逐级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

(十)加强居民点建设用地的管理。在城市建设规划区范围外,农场没有安排过住宅或者住宅用地的农场职工,可以以划拨方式取得住宅用地,每户面积不得超过160平方米。省农垦事业管理局要会同当地人民政府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一规划居民点,并结合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工作,对现有居民点逐步进行撤并、改造。

(十一)进一步规范农场土地处置。为支持农场改革和发展,农场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可依法作价出资(入股)、租赁,或在省农垦集团公司直属企业、控股企业、参股企业之间转让。农场将建设用地转让给省农垦集团公司以外单位和个人的,应当编制土地处置方案,报省国土资源厅核准后,依法将建设用地出让或者划拨给新的用地单位或个人。未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各地不得擅自收回农场土地使用权。农场土地需收回储备的,由省国土资源储备发展中心负责。其中,收回建设用地的,根据《安徽省国有土地储备办法》规定的程序执行并予以补偿;收回农用地的,按照《关于加强国有农场土地使用管理的意见》(国土资发〔20**〕202号)规定的程序执行并补偿。

五、加强执法监察

(十二)建立属地为主、农垦为辅的执法监察机制。市、县国土资源局要会同省农垦土地管理分局开展土地联合巡查,重点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区、居民点和主要道路两侧土地利用情况的巡查,对通过巡查以及其他方式发现的违法用地行为,要立即制止。对各类土地违法案件,由市、县国土资源局立案,并会同省农垦土地管理分局共同调查,由市、县国土资源局下达处罚决定。对重大案件,市、县国土资源局或者省农垦土地管理分局应及时向省国土资源厅报告,由省国土资源厅调查处理。

六、加强对农场土地管理工作的领导

第2篇:农垦土地管理范文

【关键词】农垦国有土地 资源资产化 资本化 探讨

我国已经出台了相关对策来充分对农垦改革进行了规定,其中确定了农垦全面改革的方向,并且在规定中也提出了关于创新土地管理方式,同时要充分推进农垦土地资源资产化以及资本化,从而来不断创新农垦土地资产的配置方式。这也是农垦改革的重要方式。以下主要是对农垦国有土地资源资产化资本化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

一、农垦推进土地资源资产化以及资本化核算的意义

首先是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可以利用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投入,以此来形成农垦企业的资源性资产,其中包含了农用土地等。在计划经济背景下,资源无价无账的传统观念将导致这些资源在账上没有记录,在原有的土地等资源开发性投资也无记录。并且农垦企业人工开发的资源性资产占企业总资产的一大部分,其比例越来越大,有一些甚至是超过账面资产的若干倍。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土地是农垦最为重要的生产资料,可以对土地资源的管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针对市场化的要求进行有效的配置,充分保护以及管理好土地资源。因此必须要充分对农垦土地资源性资源的传统价值观进行改造。

其次就是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对于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可持续利用,以此来充分支撑国民经济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且对于农垦来说,土地资源资产是最为重要的资源性资产,这也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资源和重要的社会生活基础资源。现今实际来看,农垦土地资源性资产利用率较低,有效推进农垦土地资源资产化以及资本化核算,充分提升农垦土地资源性资产的利用效率,以此来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最后就是能够避免国有土地资源性资产的流失,农垦很多资源性资产属于国有产权,但是存在农垦国有资源流失问题,国有资源性资产无账核算,有些甚至是无价使用。国有资源性资产没有得到有效的配置,出现了较大的闲置状况。农垦农用土地每年都逐渐降低,流失的速度较大。针对土地资源性资产流失的状况,要采用各种有效的管理模式,能促进农垦土地资源资产化以及资本化。

二、农垦土地资产化资本化面临的问题

对于农垦土地资产化资本化面临的问题,首先就是利用农垦国有土地资源资产化资本化的系统性专门法律法规的文件缺乏。现今来看,在农垦土地资产化资本化过程中,相关的政策法规的支持不够全面,尤其是各个省区,没有结合自身省区的实际情况出台有效的政策,同时体系中涉及的相关法规政策也较为混乱,内容较为陈旧,无法适应新时期的发展。其次在推动农垦土地资本化工作中将会涉及到多方利益,地方政府随意征战占农场的土地资源,这在很大程度上侵害了农场以及农工的利益,一些地方的国有土地很多都是被当地政府低价征用或者是用于城镇的建设以及工业园区建设。主要原因就是农垦土地的国有性质导致其征占上具有较大的易操作性以及便利性。对于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效率较低。

三、农垦土地资产化资本化的建议

(一)制定完善相关的政策文件

要想促进农垦土地资产化以及资本化,那么必须要制定完善适应农垦国有土地资产化资本化的规定以及文件。要想有效推动农垦国有土地资产化资本化,必须了解相关国有农用地的评估作价、财政以及税收金融等政策规定,并利用国土资源部门文件要求以及政策来进行约束以及规定。同时要多方联合,能够出台一系列的配套以及完整的政策文件,以此来充分形成一个操作性较强,并且针对性较高的土地资产化资本化法规体系,以此来充分农垦国有土地资本化的进程。

(二)不断优化顶层设计,完善统筹发展大局

站在农垦的实际情况来看,主要是要求以及支持国家的土地资源资产化以及资本化方面的政策措施,并且相关的专家学者要充分提升探索国有农场土地转让、抵押以及担保的方式与途径,以此来充分提倡国有农场存量建设以及用地入市交易等。这样也就充分意味显化土地价值,这是现今农垦改革的主要方向,也就是采用土地抵押、担保以及融资,以此来充分实现金融功能,同时能够利用作价入股的形式来充分实现其资产的属性。主要目的就是可以利用现今无法估计的注入农垦集团的农垦农用地使用权以及非农建设用地使用权等进行评估作价。同时能够全部注入到农垦集团公司转增国有资本金,以此来不断壮大农垦资本的规模,从而来提升经济的总量,降低资产负债率,不断提升企业的经营主体的容易以及抗风险能力。所以必须要充分改进国家在农垦改革的设计,统筹农垦以及地方发展的大局,制定出农垦的共同发展方向,另外,合作双赢的方案,将会有效促进垦地的合作以及地利的共享。

(三)不断完善农垦土地流转以及交易平台

农垦经营以及管理的国有土地属于一种特殊形态的资产,具有价值以及可交换的属性,所以需要探索对国有农场土地进行转让以及抵押担保,不断建立并完善相关的流转或交易的制度体系,另外也可以制定出农垦土地的交易市场管理方法以及操作行为规范。完善国有农用地交易市场体系,以此来充分促进国有农场土地的入市交易。

(三)明确农垦土地资源性资产核算

在进行农垦土地资源资产化以及资本化中,要充分对农垦土地资源资产的价值进行量化管理以及入账核算,这样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农垦企业的资产重量以及投资者的资本总量,这样将会导致农垦企业的资产以及资本构成更为全面以及合理。加强对农垦土地资源性资产进行管理,将会受到农垦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者的重视。实际来看,在进行农垦土地资源性资产管理以及核算中,主要是根据相关的规定来充分保证土地资源资产化以及资本化的有效实践,这样将会在农垦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到土地资产的生产以及再生产的全过程中,利用市场经济规律进行有效的投入产出管理以及核算,以此来充分掌握农垦土地资源资产的价值总量,这样将会保证农垦土地资源性资产所有者的权益不会受到损害,保证其土地资源性资产的增值,提升农垦土地资源性资产的交易性。另外,要积极探索一些农垦土地资产化以及资本化的有效途径,以此来不断建立一个完善的土地资产监管体制,并且其核心就要对土地政资关系以及土地权属关系等进行整理,并且要建立以管资本为主的土地监管体系,这样将会充分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以此来充分促进农垦土地资产化以及集团化的发展。

以上主要对我国农垦土地资源资产化以及资本化进行了探讨,并且提出了相关的问题,制定了有效的策略,希望为我国农垦国有土地资源资产化的资本化提供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张先贵.社会转型期集体土地资本化模式选择之法理辨析[J].中州学刊.2013,(10).

[2]来晨霏,田贵良.中国二元经济中水资源流转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08).

[3]罗舒雯.浅谈土地资源资本化[J].科协论坛(下半月). 2008,(12).

第3篇:农垦土地管理范文

关键词:人才兴垦;文前糖业发展有限公司;经验

“没有产业基础,就没有施展本领的平台,吸引不来高校毕业生;没有较高收入和稳定生活,留不住高校毕业生;没有培养措施,开发不了高校毕业生的才智”,同时,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中也指出,改造传统农业最重要是为农业输入新要素,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和技能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可以说,人才是农垦企业发展和兴旺的基石和保障。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做好人才培养与储备工作,事关“人才兴垦”战略成败。十年来,广东农垦广前糖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发展主导产业、培养优秀人才时,不冒进、不虚华、办实事、求实效,思路明确、冷静决策、沉着出招、步步前进,逐步将人才工作推入正轨。本文仅以该公司发展经济、落实“人才兴垦”战略的实践为案例,反思广前公司吸取历史教训、总结优秀农垦企业的经验,提取其在实施人才兴垦战略中精华。抛砖引玉,为农垦企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一、发展主导产业,筑建“吸引人才”的平台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引进人才需要扎实的资金条件。广前公司经历90年代末发展低潮后,主导产业不稳定,企业负债累累,高校毕业生引进培养工作进展滞后。近年来,在局党组正确领导下,广前公司领导班子立足长远、科学决策,效益日渐显现,中断近十年的高校毕业生引进工作逐渐步入正规。广前公司是湛江垦区种植甘蔗面积最大的糖业公司,通过改善灌溉设施、完善甘蔗结构布局,试点甘蔗全程机械化、试验健康种苗、引进和更新甘蔗品种、应用生物有机肥、扩大新植冬种甘蔗面积和比例等系列措施,提高甘蔗单产和糖分,为广前崛起奠定产业基础。湛江农垦蔡泽祺局长曾指出,“没有主导产业,企业无从发展;没有可控的主导产业,企业很难发展”,广前公司领导班子科学决策,抓住提升主导产业这个根本问题,逐步积累了实力,企业效益日渐提升,为“吸引人才”搭就了施展抱负的舞台,没有这个产业舞台是招不来优秀高校毕业生的。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增加垦区新鲜血液。广前公司的人才引进工作不仅考虑了当前公司发展需要,更着眼于将来,为公司持续发展提前储备人才。按照湛江农垦局关于“重点引进农业生产技术、管理、财务、销售、文秘等垦区需要的专业人员”的要求,2009和2010年结合公司发展实际,针对广前糖业公司在经历90年展曲折后,高等院校毕业生的引进、培养与使用工作遇到空前的困难,人才流失严重,出现了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文教卫生人才多,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人才少,高技术人才少等问题,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广西农业大学等多所高校,引进13名公司急需的本科生,弥补公司发展人才储备不足,储备人力资本,引进、积蓄服务公司、服务农垦下一代人才。

二、提高收入水平,铺平“留住人才”的途径

广前公司从诸方面给引进的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确保人才能引得进,留得住。一是通过创新实施“30+3”的自营经济模式,巩固主导产业,提高职工收入,让大中专毕业生看到希望,“职工的收入都有保障,高校毕业生当然也会有保障”。二是广前公司认真探索人才激励机制,在收入、福利等方面体现“人才优先战略”。结合实际,认真落实《湛江农垦引进、培养和使用人才的若干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制,对符合条件的毕业生严格执行“2010年,引进到垦区企业工作的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大专月薪为1500元,本科月薪为1800元”的文件要求。三是实施安居工程、道路硬底化、绿化社区,改善职工居住条件,营造文明、积极、前进的氛围。四是知人善用,着力培养和使用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广前公司着力推行各级领导干部的年轻化、知识化,大胆把年轻有为、敢做敢闯的干部提拔进基层领导班子进行煅炼”。按照局党组对青年干部培养的工作要求,针对“年青干部少,特别是70后、80后进班子人员少”的问题,广前公司有魄力地提拔优秀的大中专毕业生进入公司中、高层,着力释放高校毕业生的潜能。公司引进的一批“80后”高校毕业生也逐步适应农垦企业特有的工作氛围,在各科室、分公司负责人的带领下迅速成长、业务日渐娴熟、对农垦感情愈加积累,已逐渐成为业务骨干。五是发扬“有为就有位”的农垦风气,激励大学生投入农垦事业。广前公司探索领导干部合理退出机制,让年龄偏大、业绩平庸的干部逐步退下一线岗位,为年轻干部“腾位置、设岗位”,借助大学生精力足、干劲大、觉悟高、知识丰富的优势,全力提升领导班子素质。2010年提拔一名70后年轻干部进入领导班子,发挥其让其参与公司的高层管理,目前公司领导班子八名领导全是高校毕业生。

三、发挥农垦特色,打开“培养人才”窗口

湛江农垦是由转退役军人、知识青年、归国华侨等为主体开创的,有着扎实人才培养基础,同时建垦已有60年,有着丰富的人才培养经验,特别是近年来,广前公式落实了人才培养形式,如专业培训、挂职制度和“传帮带”传统等,。按照“早培养、早使用”的思想,公司发扬湛江农垦人才培养“传、帮、带”的优良传统,鼓励领导干部主动把成功经验和工作方法传授给年轻干部职工,适时把高校毕业生放在合适的环境、岗位上进行有针对性煅炼,不断提高其素质。

一是2010年公司领导及时与农垦局人事部门、挂职干部联系,积极争取农垦局年轻干部到广前公司挂职,让年轻干部了解、宣传广前,同时主动接受广丰糖业分公司干部到畔塘分公司挂职,密切农业公司与工业公司关系,以更结合实际落实局党组关于“工农互助”的部署。二是公司安排干部培养新毕业生,在工作中“传帮带”,让其了解农垦系统、广前公司,增强工作技能、培养农垦感情。比如生产科2009年招聘来自“两院”的毕业生先安排到公司农科所锻炼,到第一线去学习生产技能,了解健康种苗、品比试验、测土配方、螟虫综合防治等试验项目,以便使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相结合,今年再调回生产科,逐步培养其对公司整体生产的了解。再如国土科今年招来江西农大的毕业生,国土科长直接带着他熟悉公司土地管理工作,培训“土地管理信息化系统”。这种具有农垦特色的“干中学”培养方式正为广前繁荣积累人力资本。三是举办“学历提升班”、“技术培训班”,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后续教育保证。为提升高等院校毕业生学历,公司落实“学历提升工程”,2010年已支持9名本科生参加海南大学“农业推广硕士”考试,对于通过学位考试的人员,公司将分五年返还攻读硕士学位的学费;还与广东省农工商学院合作,提升公司大中专干部的学历,公司也将分批返还学员学费。派遣技术类的大学生参加湛江农垦局、广东省农垦总局及地方举办的各种技术培训班,提高其技术水平。派遣高校毕业生到农工商学校参加在湛江农垦局党组党校、干部培训中心开展的各项培训,扩展大学生对农垦的认识,培养对农垦的感情,提升大学生“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觉悟。

第4篇:农垦土地管理范文

【关键词】土地征收;征地补偿;社会保障;安置途径;养老保险

1、引言

土地是农民生产和生活的重要生产资料和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经济建设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土地的需求日益旺盛,集体土地的国有化使部分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全部或大部分土地的承包经营权。被征地农民面临着收入下降、就业困难和长远生计缺乏保障的问题,其中就业问题直接关乎到失地农民的收入及生活水平。

黑龙江省在贯彻落实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有些方面还存在着比较尖锐的矛盾。分析当前黑龙江省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结合大量文献资料和多年征地工作经验的研究,以黑龙江省在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方面的创新为基础提出相关建议,从而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保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2、开展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必要性

2.1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紧迫要求

被征地农民群体将会享有城市社会保障待遇,但难以顺利融入城市社会生活,对其基本权益的损害普遍存在。要通过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减少和消除征地引发的纠纷、矛盾等不和谐、不稳定因素,维护社会稳定。

2.2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是推进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制度保障

随着国家城镇化速度加快,由于征地的安置补偿机制、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一部分人成为“无地、无业、无社会保障、无创业资金”的“四无”人员。[4]如果任由“四无”状况延续和蔓延,将会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妨碍城镇化的进程,甚至形成制造贫困的畸形的城镇化。

2.3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制度保障

农村落后、农民贫穷,表现为现金收入少、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民人均享有的公共服务较少。通过做好被征地农民的工作,使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向农民倾斜,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配套措施。

3、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效地政策来推进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从整体上来看,这些制度的实际覆盖面和参保率仍是相当低的,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力度仍然有待加强。

3.1被征地农民缺乏参保意识,参保率低

目前国家《土地管理法》中补偿标准较低,地方政府从土地收益中拿出的补贴也较少,而被征地农民个人大部分缺乏缴纳能力,所以被征地农民保障资金筹集难以保障。

3.2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内容单一,保障水平过低

国家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比较狭窄,保障内容主要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和养老保障,而基本医疗保障、失业保障等项目基本缺失。

3.3保障制度运行层次低,管理缺乏规范,风险较大

国家社会保障管理领域刚刚进入转轨时期,目前法律仍处于建设阶段,而在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方面,各地的具体措施更是千差万别,尤其是其中的运行、管理、监督等制度缺乏规范,很难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

4、建立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4.1积极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2008年9月,黑龙江省出台了《关于印发黑龙江省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暂行办法的通知》(黑劳社发[2008]64号),对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人员资格的确认、养老保险费的筹集与缴纳、养老保险待遇等内容进行了规定。

4.2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纳入征地补偿

2008年省政府第十六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黑龙江省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实施办法》(黑政发[2008]101号)。该办法明确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纳入征地补偿,规定2009年1月1日起,按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确定的征地补偿费,首先保证在支付由集体经济组织和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障费用后,70%用于安置被征地农民的补助,30%用于持有集体土地所有权的集体经济组织安排基础和公益设施建设、兴办村办企业和被征地农民的生活补助等。

4.3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费用单独计算

2011年7月,省国土资源厅提请省政府第五十五次常务会议审议修订了101号文件,黑龙江省政府制发(黑政发[2011]51号《黑龙江省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实施办法》),将“集体经济组织和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障费用”从原征地区片综合地价中剥离出来,单独计算,由当地政府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管理部门测算的额度将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费用纳入征地补偿费,列入征地成本,通过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予以弥补,保障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费用落到实处。

4.4积极宣传各级政府,不断拓宽以社会保险安置为基本的多种安置途径

积极宣传各级政府,要求安置被征地农民应以社会保障安置为基本,结合货币安置、调地安置、招工安置、农转非安置等。把社保安置作为新增加的首要安置方式,纳入《黑龙江省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实施办法》,维护被征地农民的权益。

4.5增强地方政府在征地工作中安置被征地农民的主体责任

政府有责任与义务安置好被征地农民。对自动放弃社会保障安置的被征地农民,结合实际遵照农民意愿进行安置。能够利用本村机动地、土地整治新增耕地调地安置的,实行调地安置;被征地农民要求自行安置的,将区片价中的社保费用个人部分以及按规定用于被征地农民的安置补助全部发放给被征地农民个人。

4.6提高征地补偿标准保护被征地农民利益

2011年,黑龙江省组织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农垦总局对征地区片综合地价进行调查,普遍提高各地最低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省政府于2010年12月31日批准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农垦总局实施调整的征地区片综合地价。

5、结果与讨论

(1)征地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应在政策层面尽快明晰与集体土地相关的概念与内涵,在理论上早日寻求突破,改革征地制度,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征地补偿安置新机制,确保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2)现行土地管理法关于征地补偿标准的规定,与现阶段社会发展的实际相距甚远,这也是造成“征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修法完成以前,地方应建立与当地经济水平相适应的征地补偿安置办法,缓解矛盾,保障发展,保护被征地农民权益。

(3)建立和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动态性工程,是各级政府不可回避的责任,必须站在保障民生的高度,妥善解决好这一问题。

参考文献

[1]赵新龙.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J].财贸研究,2006(02).

[2]王献福.城镇化进程中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研究[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

第5篇:农垦土地管理范文

1.地理环境上的优势。大部分农牧场是“一场一县”,而且位于市县的近郊,如齐齐哈尔种畜场是齐齐哈尔市的近郊,依安农场、富裕牧场在依安县和富裕县的近郊,或巨浪牧场、绿色草原牧场、大山种羊场在大庆市境内。2.生态资源上的优势。管理局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生态旅游有得天独厚的天然资源优势。该局有耕地206万亩,草原80万亩,林地81万亩,水面13万亩;其中有6个农牧场环绕着扎龙自然保护区,共有草原面积68万亩,水面30万亩,属于国内最好的寒温带草原,其中齐齐哈尔种畜场和巨浪牧场有26万亩草原在扎龙湿地缓冲区,拥有林地面积5万亩。3.大农业资源上的优势。在齐齐哈尔和大庆地区,农垦齐齐哈尔管理局是北大荒集团的代表,是区域内农业现代化的引领者,如克山农场旱作农业、查哈阳农场水田种植、克山农场马铃薯加工技术等都是垦区现代化农业的标兵。4.小城镇建设方面的优势。几年来的小城镇建设,为发展旅游产业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目前该局在新农村建设中通过撤队并区,小城镇建设飞速发展,城镇化率逐年提高,2012年已达到80%。同时也加快了生态城镇的建设,重点加强了绿化、道路、森林公园和文化广场等建设,加强了小城镇的物业和环境的管理,全面提高了小城镇整体功能和服务功能,为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支撑和保障。5.文化方面的优势。该局大部分农场建场时间早,并且农场组建的方式不同,有兵团时期组建的,有地方政府组建的,也有省政府直接组建的。由于建场的时间早,组建方式不同,全局各场的文化源头不同,其特点也不一致,有兵团文化、有移民文化,也有知青文化。如查哈阳农场的金界壕遗址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有悠久的历史;富裕牧场柯尔克孜民族村迄今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6.旅游产业已经有所发展。经过几年的旅游产业的开发建设,该局旅游产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如富裕牧场柯尔克孜民族村的开发建设已初具规模,被评为“3A”旅游景区;绿色草原牧场的沙坨子旅游已开始开发建设,齐齐哈尔种畜场花卉基地及采摘业开发已有一定规模,北大荒鹤城鲜花港被省政府评为2A级旅游景点,这些都为进一步发展旅游产业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二、发展旅游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各级领导对发展旅游产业重要性认识不足。农垦企业长期以来是以农业生产经营为主,虽然近几年加快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垦区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发展旅游产业,尤其是把旅游当作一个产业来抓,各级领导对此重视不够、认识不足,没有提到应有的地位。2.缺少旅游产业开发的科学规划。目前该局各农牧场旅游产业没有制定科学发展的规划,有些是盲目发展,尤其是在投资上没有制定科学有序的投资计划。3.旅游产业基础投资不足。从该局所属各场旅游产业投资看,尚未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投资盲目,很多投资不是围绕发展旅游产业进行投资,造成旅游重点设施、关键项目没有投资,形成不了投资规模收益,旅游基础设施落后。该局所属农场大部分旅游景点宾馆、饭店、娱乐场所等设施档次和规模不达标。4.缺少旅游产业开发的专业人才。该局旅游产业开发与管理的专业人才短缺,也限制了旅游产业的发展,5.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和土地管理关系没有处理好。很多农场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环境保护上脱节,造成旅游景点尚未投入正式运营,土地和环境管理已出现了问题。

三、发展旅游产业的几点建议

(一)旅游产业发展应坚持的原则

1.围绕“两市八县”来发展旅游产业。各场制定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时,一定要从本市县的实际情况制定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主要面对本地市县发展旅游产业。“两市八县”人口多,消费群体大,但就近旅游消费点不多,该局各场发展近郊游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2.要围绕农场的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产业。各场的旅游资源不同,资源优势也不同,因此各单位要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发展旅游产业,如富裕牧场要以“柯尔克孜民族村”为核心发展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产业;齐齐哈尔种畜场要以花卉、采摘业为核心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克山农场要以马铃薯产业、现代化大农业为核心发展观光农业;查哈阳农场要以生态农业、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现代化大农业为核心发展旅游产业;绿色草原牧场要以开发沙坨子和草原观光游为核心,发展草原观光、采摘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3.选择重点旅游景点快速建设。各场发展旅游产业都要有重点旅游景点和旅游线路,首先选择符合旅游景点条件的,投资少、见效快的重点旅游景点快速建设,尽快实现投资效益。二要围绕国家重点旅游景点打造自己的旅游产业和设计旅游线路。如齐齐哈尔种畜场、巨浪牧场、繁荣种畜场、查哈阳农场等场靠近扎龙自然保护区、明月岛、尼尔基水库等国家重点旅游景点,可以围绕这些景点来设计该局各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旅游景点及旅游线路。4.实施投资多元化原则。属于旅游产业基础设施投资部分,如道路、电、水、气、供暖、排污、绿化、亮化、美化等应由农场投资或申请国家投资;旅游产业经营部分投资应采取市场化或招商引资方式进行投资,但企业要制定优惠的投资鼓励政策,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

(二)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第6篇:农垦土地管理范文

关键词:台湾农业发展模式政策调整经验教训

现代以来,台湾农业经历了恢复——发展——停滞——转型四个阶段,反映了台湾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兴衰史。二战期间,日本侵略者加强了对台湾海峡的军事控制,岛内经济受到严重影响。抗战胜利后,台湾农业开始缓慢复苏,但因内战期间岛内政局动乱,经济发展再度受挫。20世纪50年代初,台湾当局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和恢复经济,实施了休养生息的农业政策,使台湾农业得到了逐步恢复。从1953年起,台湾农业进入了持续发展的黄金时期,闯出了一条人多地少、资源有限、市场狭窄且生产力落后地区发展外向型农业的道路。然而,随着台湾工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迅速转型,台湾农业的比较优势又迅速丧失,并从1969年起进入了停滞阶段。于是,台湾当局进行了多次的农业政策调整,出台了一系列旨在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本文拟就现代台湾农业发展模式和农产品生产与贸易政策转变等问题进行探讨,以帮助读者了解台湾现代农业的发展历程。

一、通过变革土地管理制度以解放农村生产力

二战结束后,台湾地区的土地管理制度仍然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即少数地主(11.7%)占领了大部分(56.0%)土地。据1948年统计,“当时台湾总人口约740万,农业人口约380多万,农民75%是佃农,约有280万,超过当时总人口的1/3。”①无地和少地的农民靠租佃地主土地维持生活,佃农通常要将所收获粮食的50%作为租金,其土地较好和肥沃地区,租率甚至高达70%。且不管年景好坏,地租照交不误,农民辛苦劳作一年,只能得到少部分粮食,故劳动者生产积极性不高。结束后,台湾岛内人口剧增,经济秩序混乱,物资短缺,通货膨胀,经济面临崩溃边缘。于是,从1950年初开始,台湾当局出台了一系列旨在鼓励农耕的政策措施,以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至1951年底,台湾岛内农业生产恢复到战前最高水平,水稻产量达到148.5万吨,甘蔗产量达到202.2万吨,农业生产年均增长率为13%。②虽然台湾经济得到了迅速恢复,但仍然无法解决地主与农民之间的阶级矛盾。于是,在祖国大陆的影响下,台湾当局也着手进行,以解放农村生产力。

①李松林著:《晚年》,安徽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58页。

②中国农垦经贸流通协会赴台湾现代农业考察团著:《现代台湾农业考察报告》,《中国热带农业信息网》2006年3月。

台湾第一次建立了自耕农土地管理制度。整个采取了三大措施:一是实行“减少地租”政策。1951年5月25日,台湾“立法院”颁布了《耕地“三七五”减租条例》,规定地租最高限额为37.5%。即:佃户在农地年收入总量中扣除25%作为生产成本后,余下的粮食租佃双方按比例分红,佃农占62.5%,地主得37.5%,地主和佃农双方必须订立书面租约,租期不得少于6年,灾歉之年地租减免,因灾歉收获量不到三成者,应予免租。①《减租条例》明确了农地的租率、租期,取消了附带租金,巩固了佃权,改善了佃农生活。据1953年统计,岛内约有26万公顷出租耕地重新订立了租约,受益佃农达29万户。减租政策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主与农民之间的矛盾,对台湾社会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二是实施“耕者有其田”政策。1953年1月26日,台湾当局颁布了《实施耕者有其田条例》,规定一户地主最多允许保留水耕田2公顷或旱地4公顷,超过部分由“政府”征收,并付给地主补偿金。

补偿金可以领取现金,也可以用土地债券或公营企业的股票结算。一般情况下发给地主70%的实物债券和现金,30%的(农林、工矿、台泥、台纸等四大公营公司)股票。而台湾当局又将征收的土地有偿转让给佃农,原承租者优先购买。征收的地价和佃户承领的地价相同,都按耕地全年收获量的2.5倍计算,分10年付清。台湾的第一年,共征购地主土地13.9万公顷,约占地主原有耕地的30%,19.5万农户购买了土地。②这次历经10年时间,据1963年统计,80%的耕地变更了所有权。“耕者有其田”政策的实施,既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又促进了台湾农业的快速发展。三是推行“公地放领”政策。近代以来,台湾长期处于殖民统治之下,出现了封建地主、殖民统治者和农民共同占有土地的局面。二战结束后,台湾省政府接管了日本殖民者占有的土地,成为公有土地。从1948年开始,台湾省政府开始将部分公地承租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l952年5月30日,台湾“行政院”颁布了《公用土地出卖条例》,全面推行“公地放领”政策,允许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按照现耕农、雇农、耕地不足的佃农、半自耕农的顺序)承领公地,其地价也按单位产量的2.5倍计算,分10年付清。“公地放领”政策一直延续到1976年,共放领公地14万公顷,28.6万农户承领了公地。“公地放领”政策使台湾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农民与“政府”都增加了收入。据l963年统计,台湾地区每公顷稻米产量提高到2600千克,比1948年增产了200多千克,山芋每公顷产量提高到14000千克,比1948年增产了2800多千克。农民平均年收入达到20988元新台币(以1953年价格计算),比1948年13158元增长了7830元。③台湾第一次,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建立了新的土地管理制度,调动了广大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促进了台湾农业的快速发展。

①《耕地“三七五”减租条例》,民国40年4月7日颁发。

②喻尘著:《铺平腾飞之路》,《南方都市报》2005年10月28日。

③李国鼎著:《台湾的现代农业》,东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第66—67页。

第7篇:农垦土地管理范文

关键词:经济一体化;海南;橡胶

中图分类号:F32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6)09-0025-04

天然橡胶是国家紧缺的重要物资,是四大工业原料中唯一可再生资源。海南是全国最大的橡胶生产基地,橡胶产业是海南富民兴农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天然橡胶的配额管理、关税壁垒等行政手段渐趋淡化,海南橡胶产业将直接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十一五”期间是海南橡胶产业做大做强的关键时期,是提升企业形象促进对外扩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企业体制创新和机制转换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这种机遇和挑战,如何找准市场定位,压缩生产成本,提高国际竞争能力,是海南橡胶产业发展应关注的问题。

一、国际天然橡胶市场供需格局分析

随着世界经济的增长,国际上对天然橡胶的需求逐年上升,但受到资源条件的限制,天然橡胶的产量不能满足消费的快速增长,导致天然橡胶交易价格持续上扬,天然橡胶供应紧张的形势日益明显。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全球天然橡胶消费势头上升

据国际橡胶研究组织(IRSG)公布的最新统计报告显示,2005年全球天然橡胶消费量达到874.2万吨,比2004年增长5.08%。而2005年全球天然橡胶产量为868.2万吨,比2004年仅增长0.43%。可见,天然橡胶消费的增速远远大于产量增速,产需缺口只能由消化库存来弥补

2.橡胶主产国出口资源受限

在全球主要产胶区和出口区的东南亚,由过去天然橡胶的初级产品最大出口国转变为深加工产品出口国。2002年,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印度五个天然橡胶生产大国已结成“五国橡胶联盟”,纷纷出台措施限制天然橡胶出口。加上近年来,日本、澳大利亚、法国、新加坡等国家通过境外开发等手段积极抢占天然橡胶主产国的资源控制权,并试图利用其资源驾驶全球天然橡胶市场,进一步造成天然橡胶出口资源供不应求的局面。

3.合成橡胶替代效应存在局限。合成胶在一些应用领域可以替代天然橡胶,但近年来受国际原油价格持续高涨的影响,其替代作用不但难以平抑不断上涨的天然橡胶价格,反而成为推动天然橡胶价格上涨的一个因素。在天然橡胶主要消费领域的轮胎行业,合成橡胶替代作用存在局限,尤其是目前发展势头强劲的子午胎,合成胶使用量仅为10%,否则就会影响轮胎的使用性能。[1]

二、国内天然橡胶市场供需格局分析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天然橡胶消费国和进口国,随着我国经济和国防事业的飞速发展,天然橡胶的消费量和缺口量越来越大,已成为继石油、铁矿石及有色金属后的又一紧缺资源。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我国天然橡胶的种植处于不利状态

橡胶的产出期和投资期较长,至少需要6-7年,大的企业集团不愿意在此行业投资,使得行业投资缺乏。同时,我国适合种植橡胶的土地约为1200万亩,现在已开发种植了1000万亩左右,但连片种植的土地越来越少,资源供给增长潜力不大,橡胶产量大规模提升的潜力不大,资源供给缺乏。橡胶产业发展还面临着规划、土地、资金等三大“瓶颈”问题,缺乏保障体系。以上三项“缺乏”使我国橡胶种植处于不利状态。[2]

2.我国橡胶的自给率逐年降低,已降至30%警戒线

据农业部统计报告显示,2004年我国橡胶产量57万吨,消费量180万吨,进口量123万吨,自给率仅为31.7%,而消耗量占全球消耗量的21.5%。2005年我国橡胶产量为50万吨,消费量190万吨,进口量140万吨,自给率降为26.3%,消耗量占全球消耗量的21.7%。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世界大轮胎厂商普利斯通、米其林、因特异等纷纷到我国投厂,另一方面,机械电子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也成为我国跻身成为橡胶工业大国的又一大原因。

3.三项资源的缺乏制约了橡胶产业的高速发展

一是热土资源缺乏。橡胶属典型的热带作物,我国热土资源仅占国土面积的5%,宜胶地范围不大,主要分布在海南、云南、广东三地。二是劳动力资源缺乏。割胶工作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一种生产活动,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长、劳动报酬低,近年来胶工出现大量流失或另谋职业现象。三是种植资源缺乏。我国目前已拥有近6000份橡胶种植资源,但仍不及世界种植资源总量的1/4。[3]

三、海南省天然橡胶供需格局分析

经过50多年的发展,海南天然橡胶种植面积已达570万亩,年产量33万吨,分别约占全国种植面积和产量的60%左右,已成为全国橡胶面积最大、年产干胶最多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但是,加入WTO后,2004年天然橡胶关税降为5%,2006年降为0,并在2005年取消了进口配额,进口胶纷纷挤占国内市场份额,而海南橡胶业的生产成本较东南亚国家高,在价格竞争方面明显处于劣势,使得海南橡胶业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4]

1.气候条件造成生长周期偏长

海南植胶区地处热带边缘,四面环海,台风频繁,不但影响了胶树的生长速度,而且每年的采胶时间也比东南亚一些产胶区少2个月左右,非生产周期较长,导致产出总量偏低,投资效益不高,有的胶林已改种水果经济作物。

2.种植布局造成产出效益偏低

在种植布局方面,海南胶树多数种植在海南沿海多台风地区,大部分品种不对口,不但产量低、生长慢,还为防风抗旱增加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开支,从而增加了投资成本,直接影响橡胶产出效益。

3.加工规模造成产业优势偏弱

海南现有加工厂159家,普遍存在三个突出问题:加工厂低水平重复建设,技术设备陈旧,污染严重,加工成本高;缺少技改资金投入,新产品、新技术得不到有效推广,产品质量不高,附加值不高;大型加工厂建成投产后,存在吃不饱现象。目前海南销售产品主要以橡胶初级产品为主,橡胶深加工业产值所占比重明显偏小,下游产品少,产业链条短,缺乏新的利润增长点,资源优势还没有真正转化为产业优势。

4.市场营销渠道偏窄

海南橡胶产品销售渠道主要是通过电子商务中心,销售对象主要为中间商和零散客户,由于市场营销渠道拓展不力,在建立与国内外用胶企业的直接销售、实现产品对接、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购销成本、加强良好的伙伴合作关系方面还亟待加强。同时,国际竞争激烈日本、澳大利亚、法国、新加坡等国家通过境外开发等手段积极抢占天然橡胶主产国的资源,形成新的国际竞争格局。国内也面临着国营、民营和外资企业“三足鼎立”的竞争局面,而且国内四大植胶垦区综合竞争力日益加强,从而加剧了同业的竞争程度。

5.社会负担造成综合成本偏高

海南天然橡胶的综合成本较高,除了最基本的原料、劳务等直接成本外,还包括社会费用等间接成本,与国际市场相比处于不利地位。如社会负担过重,各国有农场和企业要负担本该由政府和社会承担的文教、卫生、交通、能源、公安、消防、难侨和移民安置及当地政府的集资摊派等开支,致使干胶成本均达9000元/吨以上,其中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各占50%。[5]

四、加快海南省橡胶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目前干胶市场收购价格从96年每吨6千元持续上升至2006年的每吨2.2万元,海南要抓住国内国外天胶需求强劲的机遇和适应我国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的要求,顺应全球一体化的趋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实施海外扩张战略、产业升级战略、科技兴胶战略和市场营销战略。具体来说,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中心,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努力实施“四大发展战略”,及早采取应对措施。

1.实施海外扩张战略,加快境外投资

实施海外扩张战略既符合国家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又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战略选择。海南橡胶企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加快开展境外投资、境外生产和境外经营的步伐。同时也要注重把国外先进的橡胶产品深加工的技术、资金和管理引进来,有效地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现国内外互补,从而更好地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壮大自身实力。企业要发展壮大,国家应给予四个方面的产业政策扶持。

(1)金融支持。国家应利用中国进出口银行及国家开发银行的政策性金融手段来支持海南橡胶企业走出国门和开展跨国经营,帮助海南橡胶企业取得内资银行和外资银行的优惠信贷支持,以解决企业融资困难。

(2)资金支持。国家应对到东南亚和非洲地区开展橡胶种植、橡胶加工的海南橡胶企业给予资金支持,如将国外购地费用、橡胶种苗中心、加工企业投产、员工培训计划等列入国家农业项目进行扶持,并适当支持项目资本金、政策性补贴和财政贴息,以增强企业自身经营能力。

(3)项目支持。国家应尽可能把海外生产种植基地项目列入有关主管部门的发展规划,将国外橡胶种植计划也纳入国内计划给予同等支持,通过驻外使馆沟通联系,使发展项目进入海外种植国农业经济合作框架,以解决企业在国外征地立项困难。

(4)税收支持。海外企业产品返销国内时,双重税收问题使得橡胶“走出去”却“回不来”。针对这种情况,国家应给予免征关税和对企业增值税实行“先征后退”的优惠政策,确保“走出去”企业与国外企业享有公平的市场待遇,从而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企业运营环境,以降低海外企业投资风险。[6]

2.实施产业升级战略,提升竞争能力

(1)深化推进农垦“三项改革”。海南农垦“三项改革”(二级企业退出国有、政企社企内部分开、开割胶园长期承包)的实施促使垦区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组织结构得到了战略性调整。但垦区改革的步伐还有待加快,分流人员的安置工作还有待解决。由于“三项改革”在一定的范围内牵涉到地方政府利益的调整变化,必须与地方政府加强协调并取得支持,才能解决垦区改革所必需的社会环境和社会秩序问题。

(2)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机制。打破海南农垦系统传统的农业经营和计划行政管理模式,整合海南百家国营农场资源,组建海南橡胶集团,建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构建新的出资人管理制度,引进国内外战略伙伴作为股东,按照现代公司企业制度进行运作,把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彻底分开,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产权结构多元化,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现代企业机制。另外,集团公司要把优良的经营性资产橡胶产业剥离出来,把企业办社会部分包括学校、医疗、招待所等进行社企分离,确保农垦轻装上阵稳步发展。

(3)强化橡胶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把橡胶园转让经营和租赁承包给职工个人,引导广大职工采取个体、联户、合伙、股份合作发展自营橡胶。与此同时改革完善垦区国营农场土地管理使用制度,赋予农垦职工长期稳定的土地经营使用权。一方面可以精减农场、场队二级富余人员,更大程度降低综合生产成本,从而提高橡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生产管理积极性,对激活橡胶产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4)突破发展三大“瓶颈”制约。海南要提升橡胶产业升级,主要问题是要解决发展过程中的三大“瓶颈”问题,即规划问题、土地问题、资金问题。海南省要从战略高度统一规划,确定橡胶产业发展规模,制定并实施一系列配套支持政策。在组织管理上,应建立一个负责协调的联席会议机构,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在土地问题上,可实行把已遭受严重破坏的低效胶林改种高效经济林的政策,对外来投资者和种植大户,政府应该对土地给予优惠政策扶持。在资金问题上,一方面可仿效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加上银行低息贷款,结合扶贫工程,从多渠道来解决;另一方面,建立橡胶发展基金,支持橡胶企业进一步调整优化植胶和产品加工布局,培育企业自我完善能力。

3.实施科技兴胶战略,优化产业结构

(1)调整种植布局。海南的东南部是热带风暴和台风频繁登陆地区,为趋利避害优化配置,应实行橡胶发展东退西进的转移战略,在东部地区减少橡胶种植面积,而改种其它热带高效作物;西部地区则增加橡胶种植面积,为提高单产打好基础。

(2)调整加工布局。为了改变海南天然橡胶加工体系规模小、技术装备陈旧、整体实力不强的状况,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编制橡胶集中加工厂建设规划,推进橡胶加工布局调整。要通过许可证制度,逐步整合淘汰污染严重、资源消耗高、产值低的加工厂,使加工厂年加工能力基本达到万吨以上。

(3)调整品种结构。由橡胶初加工产品逐渐向深加工厂产品过渡,大力发展浓缩乳胶和高等级专用胶,提高浓缩乳胶产品、高等级专用胶产品的比重。此外,适度开发橡胶新材料品种,拉长产业链(如大力发展农产品种植基地、农产品保鲜加工、家具制造业、畜牧业养殖加工,发展旅游业和房地产业等领域),创造高附加值产品,吸引国内外知名汽车零配件厂家来琼设厂,生产轮胎、座椅等汽车橡胶制品零配件,抓紧日益火爆的汽车市场机遇,提升橡胶产业工业化水平。

(4)整合科技资源。依托国内外有实力的科研院所,抓紧整合三所一站科技资源,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研部门为海南橡胶产业创新发展过程中的技术支持作用。一方面,建立科技发展激励制度,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营造技术创新的氛围和条件;另一方面,加大科技研究经费投入,加大技术储备和人才引进,提高研发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创新意识。

(5)加速成果转化。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为目标,推动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加强抗风技术、橡胶防病技术、微生物开发技术等生产科技项目攻关。积极推广橡胶新割制及其他实用新技术的应用,加强对天然橡胶胶木兼优及各类优势的优良品种的引进、培育、推广,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步伐。建立健全质量检测和监督系统,提高产品的标准化水平。在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生态环境整治等重点领域,加快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引进步伐。

4.实施市场营销战略,拓宽流通渠道

(1)拓宽商务交易渠道。对国内中小散户采用电子商务交易中心网上挂单销售,同时力争东南亚国家每年有上百万吨橡胶产品进网交易,力争建成国际化的橡胶产品电子交易平台。

(2)积极拓展直销业务。坚持以国内大型天然橡胶消费企业和主要消费区为重点,实现与直接用户对接,开展直销业务,为客户提供良好的售前售后服务,准确掌握市场信息和客户需求,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延伸物流配送服务。采取销售与物流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和完善仓储设施,在海口和主销区设立橡胶仓库,并把海口的仓储业务延伸到主销区,为客户提供优良的物流配送“一条龙”服务。

(4)加强海外贸易业务。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利用国际橡胶资源,不断扩大海外企业的产品市场份额,提高市场占有率,构建多层次的市场开发与营销网络。通过加工海外天然橡胶产品和积极开展国际贸易,为国内终端用户提供境外橡胶产品和最新市场信息。[5]

参考文献:

[1] 天胶重启新一轮涨势[DB/OL]. http://qihuo.fooren.com/category/70004/2006/04/13/2006-04-13_308495_70004.shtml.

[2] 进一步发展海南橡胶产业[DB/OL].http://www.hainan.gov.cn/data/news/2006/01/339/.2006-01-20.

[3][4] 中国已成天胶最大消费国,内窘外迫危及产业[DB/OL]. http://www.mba.org.cn/MBAhtml/2811315919538-1.html2006-02-13.

[5] 海南橡胶面临产业升级挑战[DB/OL]. http://www.jincao.com/s/s0206.05.11.htm2005-10-20.

第8篇:农垦土地管理范文

谁的租金?

在中国,自然资源产权和租金问题是一个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的新问题。

一般而言,绝大部分自然资源具有经济物品的基本性质:稀缺性、有限性和可耗竭性。比如有一些矿产资源具有可耗竭性,一旦挖掘开采完,便不可再生;而诸如土地等资源则是稀缺的、有限的。具有经济物品的上述基本特征的自然资源,存在产权问题。相应的,如果是无限的自然资源,比如空气、阳光,则不用讲产权问题。

确立自然资源的产权,实际上是为了有效地使用和配置这些稀缺的、有限的和可耗竭的自然资源。假如没有产权的话,我们知道另外一个相反的结果。一块公共草地,大家都可以去放羊,作为理性人,每一个放牧者都会希望自己的收益最大化,随着越来越多,过度放牧出现了,最后草地不堪重负,毁了。这就是哈丁的“公地悲剧”。也是后来的经济学家们喜欢反复举的例子。这样的例子同样可以引申到所有自然资源和土地上。

自然资源有产权,那么就有收益。一般来讲这个收益就是租金。无论是按照经济学的概念,还是现在一般通行的说法,矿产资源产权的收益就是矿区使用费或者权利金,土地产权的具体形式就是地租。当然,有限的、可耗竭的自然资源同样也是有好有坏的,反映在租金上就会存在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有了租金,租金应该归谁?这个问题在经济学中很明确,按照要素报酬说就是归要素所有者,自然资源产权的租金归自然资源产权所有者,这毋庸置疑。关于租金的土地讨论,主张像土地这样的资源都要公有,在这种情况下,租金自然归国家。

在中国,自然资源的产权在法律上是很明确的。

《宪法》第九条规定,矿藏归国家所有;第十条规定,城市的土地归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

在法律文本上,自然资源产权归国家和集体,无论是按照要素报酬说还是经济学,国家和集体都应该享有自然资源的租金收益。

国有租金归己?

现实生活中,我国在自然资源产权的行使和保护中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呢?

我国现有的一些国有企业,如国有农场和国有林场等,不交地租,实际上在无偿使用自然资源和实际享有租金。这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但在实践中却是一种惯例。1998年国家土地管理局曾出台一个文件,叫《国有企业改革中划拨土地使用权管理暂行规定》,该文件在谈到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改造、组建企业集团、股份合作制改组、租赁经营和出售、兼并、合并、破产等改革时,“涉及的划拨土地使用权管理,应当遵守本规定”。

撇开这个文件的法律层级和效力不说,在这个文件里,我们还是可以看到,管理部门已经意识到了使用权要管理,使用权的收益要安排。当然,一个国企,如果没有出现上述的改革行为,就被排除在文件的效力之外,默认了原来的不成文规则。

在国家财政收入中,也没有设“租金收入”这一科目。在这样的情况下,本该向所有者缴纳的国有资源的租金就很可能变脸成了企业的利润,或者企业的奖金。众所周知,我国国有企业有13年没有交过利润,直到2008年起才正式开始实施,而上交利润最高的也只要10%。当然,这个利润应该打引号,因为里面包含了大量本该缴纳的国有土地资源租金。即使交利润,其实也可能被工资成本所挤占。

那么,被“淡忘的”国有资源的租金有多少呢?尽管我们并没有完整的相关数据,但我们还是可以粗略估算一下没有上交的地租数额。

目前我国农垦系统拥有的土地面积3922万公顷,约58830万亩。按农业用途地租计算,这些年最高的涨到1000多元/亩,也有六七百元/亩,当然,也可能有更低的。我们按400元/亩(这个数据是我们在安徽农村实地调查得到的数字)来推算,2007年国有农场地租约为2353亿元。

全国中型以上国有矿山企业用地面积总量754061公顷,约合11310915亩,这属于矿山占地。按照地租1500元/亩计算(这个数字也很保守),那么2007年国有矿山企业地租约170亿。

如果加上其他有关国有企业占地情况,相信这会是更大的数字。

国有租金归己。这是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

《国有企业改革中划拨土地使用权管理暂行规定》第四条规定,国家根据需要,可以一定年期的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价后授权给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控股公司,作为国家授权投资机构的国有独资公司和集团公司经营管理。这里面并没有地租上交的规定,实际是让它管理运营,但是运营的结果,地租却不归财政的,这是大问题。

2004年,国家税务总局了一个《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土地租金收入征收营业税问题的通知》,文件规定对中石油土地收益征税,意味着承认了中石油(以及类似的国企)可以将国有土地收益视为公司自己的合法营业收入。这里面暗含的含义就是“这是你的收入,不是我的收入”!本来应该归纳国库的收入,却转化成了公司的收益。更多的资料证明,即使在改组、股份化过程中的国有土地收益,也并没有计人国库。

以低于市场租金的水平承包给职工也是一种情况。我国大量国有农场在实行承包制过程中,由于不公开竞价,农场职工可以以非常优惠的土地承包费拿到土地。

前两年我国免除农业税,实际上许多地区已经借此机会把国有农场的承包费用降为零。财政部出台惠民政策,减免相当于“乡镇五项统筹”的部分,即九年义务教育、计划生育、优抚、民兵训练和乡村道路建设等支出,结果到了地方就减免到零。比如,江西省政府制订了《江西省深化国有农场税费改革方案》,国有农场农工原来承担的土地承包费将全部免除,收入归己,地租也归他们了。

一些垄断企业以极低代价垄断开采国有矿产和实际享有矿区使用费。长期以来,我国的石油资源资源使用费非常低,原来是每吨8到24元人民币,前些年才调到24元到30元一吨。

根据《中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缴纳矿区使用费暂行规定》,矿区使用费标准最高为12.5%。如果按照10%计算,按2007年原油平均价格72美元计算,每吨原油矿区使用费约为373元,差额也有每吨343元。

这两年相关政策也有一定的调整。我国自2006年开始征收“特别收益金”,即对每桶40美元以上的部分征收20%到

40%。2007年我国原油产量1.87亿吨,按每桶40美元计,石油企业每年少交约321亿元的矿区使用费。

在煤炭资源方面,按照国外的平均水平,煤炭资源价格应该为煤炭售价的8%~10%。我们对煤炭资源的一项研究显示,实际上我国煤炭资源租金也被低估了。现有煤炭资源税费征收不到煤炭价格的2%,我们的研究发现,我国煤炭资源租金低估大约为价格的13.4%。以2006年全国商品煤平均售价302元计算,我国煤炭资源租金被低估了大致40元一吨。2006年全国煤炭产量为23.8亿吨,计算大约少交了952亿元资源租金。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大量的矿产资源,包括金属矿产资源和废金属矿产资源的资源租金被低估。目前《矿产资源法》中也没有相关资源租金的规定。

目前可以计算的租金相加起来有3796亿元。如果加上更加值钱的城市国有土地租金、国有工业企业土地租金、国有建筑租金、石油煤炭之外的国有矿产资源租金、国有自然景观资源租金、国有人文遗产租金,以及其他国有资源,如无线电频率、号码等资源的租金,即使没有完整的数据,但总体估计国有自然资源租金每年可以达到上万亿元。

不领情的食租者

问题是,这么庞大的、属于人民财富的租金就这样悄悄消失会带来什么?

这样一个现状,实际上是把属于全体人民或部分人民(集体所有)的自然资源产权交一部分人使用和经营,而在使用和经营过程中,使用方经营方既不上交租金,也不上缴利润――因为现在许多国有企业基本没有上交利润。这一过程实际上是让一部分人无偿占有全体人民的租金利益,非产权所有人占有了产权所有者的利益。这个利益不是小利益,除了人民在经济上的利益损失,更是人民权利的损失,这是最大利益。

从历史上看,我们原来一直有个“国有”的概念,国家代表人民行使相关权利。但是国有的概念在改革前和改革后发生了变化。改革前政企不分,企业租、利、税也不分。改革后政企分开,企业成为了独立法人,国家既是股东,又是自然资源的所有者,同时还是公共物品提供者。但我们许多人还是延续过去的认识,认为交税就可以不交利,或者交利就可以不交租。

另外,租金的升值问题也使这个问题更加明显。改革之初,城市化发展不够。市场不发达,当时租金价值比较低,容易被大家忽略,这些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土地租金越来越高,矿产资源租金也在不断上升。最典型的如石油价格,这些年上升了好几倍,当然还有其他的自然资源都是如此,升值越来越显著。

在自然资源租金的升值过程中,我们逐渐发现,自然资源的租、利、税不分,一个后果是掩盖了一些国有企业的低效率。这些国企说自己有很高的利润,其实我们已经发现,所谓的很高的利润,很大一部分实际上是自然资源的租金。

而把租变利,与奖励挂钩,使原本低效的企业却享有了较高的报酬,导致了所有者权益损失。这是另一个后果。

第9篇:农垦土地管理范文

根据市委二届八次全会和锁市长在市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精神,结合分管联系的工作,下面,我就今年要突出抓好的有关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以项目为抓手,做好固定资产投资工作

固定资产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固定资产投资离不开项目的支撑,项目为我们解决钱投在何处、钱从何处来的问题,而项目管理工作包括项目前期工作(编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上报审批、项目启动、项目实施、项目控制和项目收尾竣工等一整套工作流程。根据我市今年投资任务重、要求高的特点,必须以做好项目工作为突破口、着力点,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按照“五个一批”的总体要求开展工作。在项目管理中,要按照“竣工一批、在建一批、开工一批、争取一批、储备一批”的要求开展工作。通过“五个一批”的循环,形成项目建设链条,环环相扣,既要实现今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增100亿元的目标,又为今后的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基础。

(二)切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项目前期工作是项目管理工作的基础。在项目的筛选上,要选择符合中央、省的政策导向、符合市场需求、符合实际的项目,在此基础上,要加大项目前期经费的投入,明确完成前期工作的时限,确保项目的成熟度高。

(三)加大部门之间、条块之间的密切配合力度。在项目前期工作中,各项目有关县(区)、市发改、环保、国土、林业、水利、建设、文化、财政等部门要加大沟通、协调、支持的力度,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优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用最短的时限完成相关工作。

(四)加大对上的争取力度。中央、省安排的基建投资总量是有限的(会上,已把《2010年中央基建投资安排意见》印发给大家)。在中央制定的投资总额中,能够占多大的份额,就需要千方百计地去争、去抢,我们争抢得多了,其他地方的就少了;其他地方争抢得多了,我们得到的就会少了。因此,要多次数、多方位、多层次、多领域地跑、跑北京,争取更多的项目。

二、以增收增支为重点,抓好财税工作

经市委、市政府研究,今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去年增长44.3%,达到100亿元。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有100亿元以上的财力保障。为此,一是必须确保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30%以上、达到13亿元以上;二是争取上级财政转移性补助87亿元以上,在2009年的基础上增加28亿元以上,增幅达到47%以上,其中:固定性和体制性转移支付13亿元,一般性转移支付16亿元以上,专项转移支付58亿元以上。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突出抓好财源建设。以壮大县域经济、做大财政“蛋糕”为目标,坚持因地制宜、项目带动、择优扶持原则,努力培植新兴财源,着力优化财源结构,不断壮大地方财政实力。要坚持长短结合的原则,既要抓好吹糠见米的烤烟等短平快的产业,又要抓好生产周期长、受益期限长、关联度大的核桃、澳洲坚果等产业。要着力推进“工业兴市”战略,积极支持“112”工程建设,切实提升财政增收能力。要进一步做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申报和实施工作。

(二)强化税收收入征管。紧紧抓住全市经济企稳向好、部分重点产业和骨干企业效益回升、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以及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等有利时机,严格依法治税,强化收入征管,切实做到应收尽收。强化对重点税源、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监控,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认真清理和规范各项税收政策,突出抓好“增收、清欠、堵漏”工作,坚决杜绝税收征管中的“跑、冒、滴、漏”现象,在确保完成总收入目标前提下,努力争取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实现增收超收。

(三)规范非税收入管理。非税收入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在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不断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基金、罚没收入等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强对国有资产及其经营收益的管理,努力实现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全覆盖。

(四)立足项目争取资金。在积极争取各系统、各条块专项资金的同时,各级财政部门要密切关注国家和省发行地方债券的有关动态,做深、做精一批项目,加大申报衔接力度,务求在地方债券转贷上取得重大突破,以缓解当前我市筹措配套资金和落实项目资本金的压力。同时,加大年终结算财力照顾和困难补助的争取力度,最大限度地争取省财政对我市的支持。

(五)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在市本级财政预算中要合理减少市级对项目的配套资金,优先保障项目前期费、部门对上争取项目、对外招商引资等工作经费。要加大基本建设投入,优先保障扩大内需中央投资项目建设。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进一步加大“三农”支持力度,切实保障教育科技、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文化旅游、创业带动就业等民生支出。要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加大资金的整合力度。要加快组建矿业、水务、城投、旅游等国有投资公司,推进财政资金的资本化运作,不断放大财政资金的投资效应。

三、锁定目标任务,全面加快以二级公路和农村公路建设为主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一)强势推进二级公路建设。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全面加快政府还贷二级公路建设、确保2011年6月30日前全面完工的要求和部署,围绕2010年一季度全面完成南伞至班幸二级公路建设;2010年上半年全面完成至习谦二级公路建设;其余路段2010年底前完成路基工程、2011年3月份前全面完工的目标,采取正排工序、倒逼进度的办法,分解落实阶段性目标,做到工程进度细化到日、工作责任落实到人、施工重点落实到(合同)段、组织管理规范到(全)线,全面推行密集型、“白+黑”、“5+2”的施工模式,加班加点抢抓进度。同时,正确处理好建设进度与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的关系,加强对监理单位和施工队伍的监督管理,加大施工企业的安全教育,进一步做好春节前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安排好施工人员春节期间的生产生活,确保施工队伍稳定和工程建设不停工。

(二)扎实推进农村公路示范工程建设。围绕乡(镇)公路通畅率达90%、建制村公路通达率达98%的农村公路示范工程建设目标任务,进一步加快“两通工程”建设,确保全面完成1400公里通达工程、262公里通畅工程续建设任务,着力打造27条(段)、909公里农村公路示范精品工程。同时,切实抓好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加大与上级主管部门的汇报衔接力度,争取2010年安排我市500公里的通畅工程、1500公里的通达工程建设计划。在这项工作中,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大经验总结、推广和对外宣传、对上汇报的力度。

(三)认真编制“十二五”交通运输规划。全面启动“十二五”交通运输规划编制工作,超前规划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重点加快推进沧源民用机场建设、—(临翔)—口岸高速公路、至沧源二级公路、(勐佑)至永德(永康)二级公路等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列入国家、省有关建设规划。

此外,还要继续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客运。当前,要切实抓好今年的春运工作,要科学安排运力,强化监督检查,全面落实安全措施,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及时协调、妥善处理各种春运突发事件,确保圆满完成全市2010年春运任务。

四、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着力提升资源保障能力

(一)抓紧落实各项建设项目用地,保障建设项目落地。今年,随着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建设用地需求将进一步增加。保障建设项目顺利落地是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好各有关部门,主动争取省上支持。对近期实施的项目,国土资源部门要主动衔接、积极服务,统筹安排好建设项目用地的报批工作,保障建设项目用地尽快得到审批;对逐步确定的项目,各级政府要抓好项目前期工作,统筹协调好项目的选址、规划、立项审批、资金筹措、施工设计等前期工作,形成各有关部门协调联系、紧密配合、攻坚克难的工作机制,以新的工作方式、新的发展理念,确保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同时,国土资源部门要提前介入、跟踪服务,预测和掌握各项建设用地的需求总量,超前做好项目用地报批和供地工作,在用地安排上,要优先安排和保障重点建设项目用地需求,合理安排好省下达我市的建设项目用地指标。要认真研究建设用地年度计划指标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与省国土资源厅的联系协调,争取省对更多的支持,充分使用省级机动指标,保障建设项目用地指标的需求。

(二)加快推进耕地占补平衡项目的实施,保障建设项目用地先补后占。经初步测算,我市8条(段)二级公路、“治污”工程、水库、电站、市政建设、旅游开发等近期建设项目占有耕地将不低于1万亩,逐步推进的项目还不可避免地继续占用耕地,当前全市可以使用的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已基本用尽,严重制约了建设项目用地的上报审批工作。各县(区)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对已实施的占补平衡项目,尽快完成验收工作;对已立项的占补平衡项目,要全面落实项目建设资金,尽快开工建设;要认真筛选和论证,储备好一批占补平衡项目,及时开展前期工作,抓紧立项和实施,力求做到建设项目占用耕地实现先补后占,保障建设项目用地的尽快审批。

(三)坚守耕地保护红线,确保中低产田改造、“兴地睦边”任务落实。严格执行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认真落实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确保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用途不改变。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支持,认真做好2010年土地整治(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兴地睦边”农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的申报和实施工作,今年,市国土资源局申报“兴地睦边”农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总规模20万亩,其中,沧源县5万亩,耿马县8万亩,镇康县7万亩。目前,可行性研究编制单位已全面进场进行测量,要加快工作进度,可行性研究报告必须于2月26日前报市国土资源局,3月1日前上报省国土资源厅审查。同时,根据《省国土资源厅关于抓紧开展2010年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的通知》(云国土资耕〔2010〕13号)精神,下达我市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建设规模3.36万亩,各有关县(区)要加快推进前期工作,尽快启动项目建设。

(四)进一步推进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各县(区)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加强领导,认真抓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为我市的长远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目前,我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形成的阶段性成果已通过省国土资源厅组织的专家审查,并于2月4日提交省国土资源厅审查备案,要争取尽快通过备案,保障重点建设项目的用地。在通过省级备案的基础上,要落实好规划成果、图件编制和数据库建设,全面完成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五)全面完成第二次(轮)土地调查和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认真开展一般建制镇城镇地籍调查工作,切实做好基本农田上图与规划修编工作的有机衔接和统一,确保按时完成第二次(轮)土地调查任务。要加大与省级主管部门的汇报衔接力度,尽快完成我市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的审批工作,并做好规划的组织实施。

(六)进一步推进矿产资源整合。要加快市矿业权交易中心、三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组建工作,进一步规范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和管理,加快推进全市矿产资源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增强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要进一步强化基础工作,切实抓好矿业权核查成果的验收工作,深入开展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启动并实施好重大地质找矿项目。要切实做好矿产资源有偿使用费和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入库工作,确保全面完成收缴任务。

(七)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进一步健全和落实地质灾害巡查、速报、监测和预警预报体系,切实减少地质灾害损失,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要积极申报和组织实施好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加大重点地质灾害点的治理工作力度。要抓好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认真落实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保证金收取工作。

(八)规范用地,保障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今年,国土资源部将实施卫片执法检查第一次覆盖全国,而且将第一次依照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实施问责。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依法规范用地行为,杜绝违法批地、用地、供地的行为发生,避免因违法用地而造成的损失,保障项目用地合法合规,保障被征地对象的合法权益。

五、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资金供给

固定资产投资要达214亿元,须资金有力保障。我们的投资,一部分项目是上级安排的专项资金,很大一部分项目建设资金还需自筹。因此,要采取银行贷资、直接融资、上级投资、招商引资、利用民资、盘活国资、财政注资等七资并举的方略。这里重点讲几个方面。

(一)各金融机构要积极争取上级行的支持力度,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全年新增贷款要达到50亿元以上。要抓住国家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省新增涉农贷款500亿元、新增中小企业贷款不低于600亿元的机遇,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控”原则,深入研究金融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切入点,继续增加对全市重大投资项目的信贷投入,拉动投资较快增长;以“扩大农村消费、促进农民增收”为重点,继续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入;突出对新兴产业、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加大对助学、就业、消费的信贷支持,努力缓解民生问题。严控对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充分发挥信贷政策“资源配置”功能。各金融机构要发扬成绩,再接再厉。此外,要进一步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省分行的合作,加大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力度,探索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方式,进一步夯实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基础。

(二)直接融资上,要继续推进债券融资、股权融资工作,进一步盘活国有资产,创建更多的融资平台,把资产证券化。

(三)在市级的财政支出上,要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主要集中在项目前期费用、资本金、奖励资金、贴息资金等方面的支出。

要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以建立综合信用制度为切入点,加强征信体系建设,改善社会信用环境,严厉打击涉及金融领域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和逃废金融债务行为,为金融业发展创造一个安全有序的信用环境。要加强金融政策的正面宣传,合理引导社会预期,为经济健康发展和金融业稳健运行营造宽松有利的社会舆论环境。

六、加强经济形势研判和经济运行分析

(一)增强应对经济形势变化的能力。把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放在工作首位,继续坚持和完善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制度,更加关注国际经济金融发展的趋势,更加关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走势,更加关注典型地区、敏感行业指标的变化情况,不断改进经济运行分析方法,及时发现经济运行中的苗头性、趋向性问题,采取行之有效、趋利避害的应对之策,确保全市经济平稳运行,并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二)提高统计调查水平。健全国民经济核算制度,突出抓好国民经济核算工作。坚持项目属地管理和有投必统、应统尽统的原则,切实抓好固定资产投资、能源、服务业、工业、建筑业等重点领域和行业的统计调查,不断健全反映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要加大统计监测力度,深化对经济社会总量、结构、效益、速度的监测,及时提供监测预警报告;要加强专题分析研究,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领域,积极开展统计分析研究;要规范统计信息,进一步完善统计信息制度,不断丰富统计信息产品,努力满足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要探索对城镇和农村各类登记注册类型的企业、事业、行政单位及个体户实施的计划总投资50万元以下的建设项目,实行打捆统计的办法。此外,要按照国家和省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统一要求和部署,科学制定普查实施方案,切实抓好机构、人员、经费“三落实”,认真完成人口普查的各阶段工作。

(三)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紧紧围绕消除制约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的目标,继续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完成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各项工作,深入推进云县扩权强县试点改革。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国企改革。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化运作,鼓励和支持企业采取并购、联合、重组等形式,进行以优化资源配置为重点的行业整合。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公司债券发行工作,加快三江矿业公司、水务投资公司组建步伐。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积极稳妥地继续深化石油、电、水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全面完成县(区)城市供排水价格改革工作。继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推进和完善华侨农场体制改革、农垦改革、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征地制度改革。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