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对就业的认识范文

大学生对就业的认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对就业的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对就业的认识

第1篇:大学生对就业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 社会实践 钢铁企业 高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1我国目前钢铁的企业管理水平与用人要求

我国是钢铁生产大国,钢铁企业一般管理上面比较正规,在管理机制上相对比较成熟,通常提倡“精、细、实”的管理理念。为切实满足维护企业职工日益增长的切身利益与企业实现加速发展全局的“两个需求”。敬业是要求职工对企业的忠诚,对工作的负责,对岗位的热爱;诚信就是求真务实,诚实守信;创新就是要勇于创新,持续创新,让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现阶段,我国钢铁企业正面临减产和管理转型,因此企业要想生存和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就需要新增具有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这就亟需高校培养提供相关专业的高素质人才。优中选优,而相对的那些以前不为重视的个人素质,也进入了选择条件之列。钢铁企业就其特定的生产条件和内容,对他们企业需要的大学生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

(1)专业要求对口。这类冶金类专业学生要求应该具备基本的操作能力,实际工作的能力,不要高分低能,要有实实在在的动手能力,踏实肯干,不怕吃苦,不讲条件。应该从熟悉整个的生产系统做起,从基层干起,不计较个人待遇的相关专业的高级技术工人,主要就是实际工作能力强的大学生。

(2)大学生的个性不要太强,要有适应社会、企业的能力。要求对应聘的企业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可以很快的适应环境。学习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知识范围要宽广。对待工作要有责任心,有长远的眼光,有踏实学习的能力,有较强的应变能力,有团队的合作精神,有较强的沟通技巧,协作和包容的能力,肯吃苦,不好高骛远。否则无法适应现在的企业环境,很难与人相处,无法得以发展。

(3)要有一定的文字处理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企业对大学生的期望值通常相对较高。因此,对来到企业的大学生,就要求其具有一定写总结、分析、报告等的文字处理能力,以及能够清楚表达自己研究情况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受大家的认可。(即:理论基础+动手能力+语言表达+交际能力=综合素质)

(4)学生在校时获得的各种奖励在应聘过程中很重要。对于企业招聘时,主要看重的还包括,应聘的学生在校时是否是学生干部、党员、以及受到过何种奖励。还要看学习成绩,在理工类的学生中,通常其高等数学的成绩,可以相对的评定其智力水平,即聪明与否。而外语的成绩,可以相对评定一个人的吃苦精神,最后专业课的成绩很重要,因为在以后的工作中会用到。

2企业应对新招聘就业的大学生进行相关管理

企业竞争日趋表现为人才的竞争,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然在企业管理中真正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却并非易事。以人为本的核心就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把人放到了合适的位置上,让其在职权范围内大胆的开展工作,做到职、责、权三位一体,互相统一,使人在其位、有其权、负其责、尽其能。企业是以生产、经营来获取一定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如果企业员工三心二意,那么这个企业走的将是灭亡之路;而当员工与企业同心协力,荣辱与共时,这个企业将蒸蒸日上,前景一片光明。

要真正做到育人与企,成才与业。育人与企,说明企业要立足岗位培育人才,使所有员工都成为企业发展的有用之才。同时,企业要为员工搭建成就事业的平台。成才与业,说明人才要以工作业绩体现出来,通过绩效考核形成人才合理竞争的良好机制。同时企业也会因此加快发展的步伐,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

3针对企业现状,通过大学生社会实践,做好“90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工作

生活在这样一个发展迅猛、竞争激烈的时代,“90后”大学生既有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酷的竞争。技能是可以培养的,企业看重的往往是应聘者的综合素质、潜能是否能与其企业文化融合。对此,学生在思想上要有准备:

(1)通过社会实践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处事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要重视身心健康。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在心理、生活、工作环境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具备适应能力,能较快地认识、了解和熟悉外部环境,并使主体与客体协调一致的能力素质,它主要包括:

①心理承受能力。社会与学校相比,生活环境、工作条件、人际关系都有着很大变化,这些变化难免会使那些心存幻想、踌躇满志的毕业生造成心理反差和强烈冲突,这时,心理的承受能力是第一位的,要克服心理障碍,使自己在心理意识上与外部环境取得认同。

②独立生活能力。参加工作后,往往要自己处理衣、食、住、行等全部事务,对独立生活能力要求较高,这是毕业生无法回避的一种能力素质训练。

③人际交往能力。走上工作岗位后,人际交往能力的发挥是适应环境的关键。不善于与人交往,就难以与人沟通,就难免将自己封闭起来,以致带来诸多烦恼与痛苦。

④应变能力。毕业生不可能在学校学到工作岗位上所需的全部知识和能力,只有随时调整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和思想行为方式,才能使自己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2)通过社会实践要使他们真正成为生活的强者,还需要有创造能力。

①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工作实际中,善于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这即是实际工作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毕业生本人顺利成长的基本条件。

②动手操作能力。这种能力主要表现为具有一定的文字、图表和计算机操作能力,以理工科毕业生这种能力要求更突出。这也是检验一个毕业生创造能力优劣的重要手段。

③组织管理能力。把工作岗位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信息等要素科学地组织起来并有效地完成所担负的任务,这种能力不仅领导干部应具备,毕业生作为高层次的人才也应具备,这是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必备的能力素质。

4高校培养相关专业高素质人才的管理模式与企业的管理模式如何接轨

在文化素质教育中,注意锻炼学生的个体人格,陶冶个体品性,修养个体身心,开发个体潜能。“玉不琢不成器”,只有磨练,才能提高文化修养、提高民族文化精神、崇尚道德情操、增强思维能力和进行开拓创新。做人、做事、做学问,是学生的基本素质。做人是强调对学生品质、基本思想、诚信态度、道德自律的教育和熏陶;做事是强调对学生的敬业精神、工作能力、合作态度的培养;做学问不仅具有学习知识的自觉性,而且具有社会实践的可操作性。

只要在理论上进行开创性研究,在具体应用中,相应加强体制建设、开设专题讲座、激发学生情智、营造校园文化环境、加强学生社团组织建设、建好“网上”文化、净化网络环境、开设辅修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利用舆论宣传和基金资助,促进学生在理论、实践、创造的切入和结合,就可以使高校面貌得到很大改观,使学校的管理模式与企业的管理模式相接轨,以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实现学生知识面的拓宽、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靳希武.教育经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 萨茹拉.“实践课堂”教学探索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J].民族教育研究,2004(3):24-28.

第2篇:大学生对就业的认识范文

随着国家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不断的改革,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方式的转变,现阶段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1]。现在虽然很多高校意识到了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要性,很多高校都开展了正规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是还是存在重视力度不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到位等问题[2],目前很多大学生也存在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和意识,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等问题[3]。针对高校就业指导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的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规范和完善,从而保障大学生能够更好面对就业。

2 高校就业指导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现状

随着人们对大学生有效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的不断认识,高校也开始越来越关注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许多高校都开始把建设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服务体系作为整个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来抓,高校的职业指导服务工作也变得越来越丰富,许多高校在安排职业规划相关的课程除外,还不断丰富课程内容,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让学生更加了解社会需求,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择业观,帮助大学生找到正真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向[4]。可是现阶段高校就业指导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学生缺乏科学的自我认识、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视不够、大学生职业判断力不足等。

大学生缺乏科学的自我认识。大学生科学客观的自我认识是开始职业规划的前提,只有深入的了解自己,正确的认识自己,客观的评价自己,才能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明白自己的优势和缺点,这样才能让大学生更好的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现阶段虽然许多高校都开展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教育,可是大学生在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时候还没有形成自觉的氛围,而且很多学生缺乏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训练,导致他们不能准确的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也就是缺乏自我认识,在毕业前丝毫没考虑过未来的职业选择,在此种状况下的职业生涯规划必然会存在问题。

大学生对职业规划的重视不够。大学时期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时期,很多高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专门开展了针对学生职业规划的指导课程,可是很多学生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上课时不认真听课或者直接逃课,这导致学生缺乏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知识,对自身的职业规划也不认真对待。在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形势下,就业和薪资已成为了学生的首要目标,至于专业是否对口,职业是否符合自身兴趣已成为了大学生在就业后在会考虑的问题,这就导致了因为专业不熟或者对工作不感兴趣而出现的频繁跳槽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就是大学生没有进行有效的职业规划,正确的职业规划可以帮助学生对自身的就业有很好的定位,并积极的指导学生朝规划去奋斗,为自己实现自身的职业理想而做好充足的准备,并且选择适合自己和自己感兴趣的职业,这样才能保证将来职业选择的正确性,保证就业后工作的稳定性。

大学生职业判断力不足。大学生的职业规划的需要大学生对自我的全面定位,对职业的知识储备的完善,职业所需的能力的培养,正确价值观的树立等。可是现阶段存在着很多大学生对自身的职业能力存在不准确的判断,在进行职业定位的时候过于理想化,甚至不符合实际。这主要也是因为大学生对于职业规划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够,对职业规划的认知不足,导致他们对于社会上职业环境的认识和了解过于片面化,不了解社会真正的需求,不了解职业市场上到底有多少可供选择的职业和职业方向。大学生对相关职业没有深入的探索和实践,就很难了解各个分类以及各个职业所具有的属性和特征,不能正确的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3 加强高校就业指导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措施

学校要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的培养。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的提升是大学生职业规划实践的内驱力,只有加强大学生省职业规划意识,才能够指导进行正确的职业规划。学校要做好职业规划教育中的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师资配备等,加强职业规划教育的舆论引导和宣传,通过论坛、微博、微信等网络手段,职业规划经理人的讲座、演讲,职业规划相关比赛,职业规划现场活动等形式进行职业规划的宣传和指导,积极的传播职业规划的内涵、意义、作用等,营造好职业规划教育的良好环境,从而不断的增强大学生对职业规划的认识,让他们了解大学生接受职业规划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高他们在职业规划内容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不断的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的培养。

学校要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可以了解社会环境和深化自我认识,通过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更快的适应社会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增强大学生的职业认识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未来进行职业选择时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学校在进行职业规划教育时,不断要安排职业规划相关的课程指导学生学习,增加他们理论知识的积累;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公司实习、寒暑假社会实践、参观学习等活动,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职业,让他们对外部的职业环境有全面、客观的认识,从而让学生能够积累经验,了解自己的能力与社会需求的差距,并及时的进行调整和补充,保证未来更好更好的适应社会。

第3篇:大学生对就业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 现状 策略

一、引言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受教育的意识也在不断地增强,上大学已成为学子的普遍追求。每年持续增长的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需求,难以与社会所具备的工作岗位资源完全吻合,越来越多的本科毕业生遇到就业难题。因此,本科院校对大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是很有必要的。但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在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仍面临着许多问题。

二、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现状及问题

10多年前,我国的大部分大学生毕业后找工作不用愁,因为国家、学校包分配,所以大学生在选择学校与专业的时候,某种程度上就确定了就业方向。但现在的大学生数量已经远远超出了社会的承受度,如今的本科毕业生的数量太多。从过去包分配到现在的就业竞争,有不少大学生没有转变观念,没有珍惜大学里学习的时间,缺乏对就业形势的正确认识。因此,各大高校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新建本科院校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缺乏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

我国多数新建本科院校在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方面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更多的是把重点放在学校的科研、文化建设上,相比于提高学生的就业意识,学校多偏向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与能力。当然,学校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方面投入人力物力,这是无可非议的。但在培养学生技能、提升学生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o学生灌输正确的择业观是很必要的。除了院校,多数大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开展的重要性也缺乏认识。在大学时期,有很多的事物分散学生的精力,很多大学生会对他们今后的就业方向有一个相对明确的考量。多数学生认为,就业指导课程就是一门选修课程,对他们的综测分数、成绩排名等没有影响,所以并不重视就业指导课程。

(二)相关专业师资力量不强

我国不少本科院校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还缺乏经验,更谈不上拥有专业性强的师资队伍。大多数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院校,为学生上课的教师师都非就业指导专业人员。例如诸多院校为学生选择的就业指导课程负责教师,就是各学院年级的辅导员或者某一科专业任课教师。这些非就业指导专业的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往往只是把一些相关的书籍内容,以幻灯片的形式为学生播放一遍。这样非专业的指导教师的教学,给学生带来的不是对当前就业形势的认知,而是让学生觉得枯燥,从而不愿意上这门课程。

(三)课程内容较零散

近些年,教育部对院校在大学生就业指导方面的工作上越来越重视,为此还对该课程作了严格要求,但并不全面。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就学要求》中,教育部对本科院校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作了大致的要求,但没有给出具体的实施方案以及指定的教材。在我国出版物市场上,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相关教材也比较缺乏,大多数本科院校都没有订阅相关的教材。没有教材的辅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只能根据他们在网络上、生活中的见闻给学生们授课。没有系统的课程教学内容,没有相关教材的辅助,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也比较容易分心,不能充分理解老师讲述的知识要点。

三、新建本科院校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策略

(一)改变思想观念,重视就业指导课程

在改变思想观念方面,不仅是本科院校的领导、教师要有所行动,大学生也应该认识到当下就业形势的严峻,重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一方面,本科院校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上,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订购相对专业的教材、培养优秀的专业教师为学生们授课;另一方面,本科院校可以邀请一些社会中享有声望的名人、名家到学校为学生开展讲座、学习会等,让学生提前对现实社会中的情况有初步认识,为还对当前就业形势不以为然的学生敲响警钟。

(二)对处于不同阶段的学生开展不同内容的就业指导课程

大多数大学生都需要在本科院校度过四年光阴,处于不同阶段的学生对就业的关注度也不同。例如,大一的学生刚踏入大学,刚开始大学生活,这个时候一味地鼓吹就业形势不明朗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将会导致学生对未来产生迷惘。大三的大学生就很有必要清楚地认识到当前的就业形势,明白他们所需要提高的素质、技能等。这就需要本科院校在开展就业指导课程的时候,要为处于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开展不同内容的就业指导课程,并且应该在大学生的大学四年里不间断地开展课程,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

四、结束语

在新建本科院校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有利于帮助学生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对大学生毕业后的工作与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意义非凡。高校应该解决缺乏师资力量、课程不系统等问题,重视课程的设置,为大学生开展有效的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大学生顺利融入社会,让其为社会发展贡献一分力量。

【参考文献】

[1]袁理峰,庄肖冬,徐青.大学生生涯辅导创业启蒙 [M].立信会计出版社,2010.

第4篇:大学生对就业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就业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3-0167-01

大学生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如何促使两者进行有效融合是人们应该思考的问题,要全面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促使大学生顺利进入社会,获得长期有效发展,增强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一、高校大学生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大学生就业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如今经济在不断发展,高校扩招政策使得毕业生人数增多,竞争压力也随之增加,高校大学生面临着严峻就业形势。高校以培养人才为主要任务,但是对于大学生的就业教育工作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一些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教育时,并没有对就业教育工作形成正确的认识,持有错误观念,如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出现偏重思想政治教育而忽视就业教育工作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教育之间具有一些共性,但也有着本质区别,如教育方法存在差别。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等同于大学生就业教育,如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在就业方面具有较强的自主性,与计划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就业分配机制具有较大不同,相关人员要形成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教育观念,对就业教育工作加以重视。

(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严峻形势,一些高校过分重视大学生就业教育工作而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多数高校设立了就业指导中心,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但一些就业指导教师对就业指导思想缺乏深刻认识,侧重于对大学生进行求职技巧教育,忽视对大学生就业思想的教育。一些高校的就业指导教育缺乏系统性,仅在毕业前阶段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教育,实效性较差。一些高校在就业指导课程方面缺乏针对性,大学生没有认识到就业指导教育的重要性。多数高校认为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主要在于就业指导教育,以提高就业率为主要目标,对大学生的职业发展状况与社会需求缺乏科学认识,大学生在就业时易出现一些问题,如就业期望超过正常水平、就业心态不健康等,这些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完善,高校不仅要培养大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同样要对其思想进行重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

二、大学生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措施

(一)促使大W生树立科学就业观念

面对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大学生应该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念,为就业打下良好基础。高校要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进行合理规划[1],对自身形成正确的认识,培养竞争意识与责任感,做好就业思想准备。要加强国家就业政策的宣传工作,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如参与三支一扶计划等。要对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全面掌握,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教育。大学生在确立就业观念时要与社会实际发展情况进行有效结合,对社会需求进行科学分析,以便使自身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获得长期有效发展。

(二)明确科学就业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应促使大学生对就业目标进行明确,促使学生树立健康的职业理想,如积极投身基层工作、促进西部地区发展等。高校要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2],使其与专业课程进行有效融合,专业课教师应对专业本身进行系统性介绍,让学生明白所学专业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以及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占有的地位,促使学生了解自身专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培养学生对自身专业的兴趣,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科学确立就业目标。

(三)促使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促使大学生对社会实践形成正确的认识,为促使学生顺利进行就业,要积极创建高校就业实践平台,为大学生提供多种就业实践机会,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了解就业形势,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掌握所学专业发展状况,不断提高职业道德修养,强化专业基础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给予学生正确引导,为将来走向职业岗位做好全面的准备。

三、结语

高校既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又要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其进行专业教育并对职业生涯进行科学规划,坚持人性化的就业指导理念,促进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大学生对就业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指导 重要性 心理

面对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士关注大学,对大学进行了一个重新的定位,对于大学教学工作者来说,如何看待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将会对大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需要从事大学就业指导的相关老师,我们不仅要从现实的角度激励大学生们要努力的学习就业知识,同时还要对他们进行心理的辅导工作,在进行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要认识其重要性,并且对其进行创新性的教学,解决大学生对就业产生的疑问,甚至是盲目的就业利弊等等。所以本文对大学生学习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性、对就业产生的影响,以及在现实的学习生活中对就业的认识进行分析。

1 就业指导课程对大学生的重要性探讨

由于大学生对于实际的找工作过程中会存在着盲目性,对于寻找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有很多的疑惑。例如,简历的制作、面试技巧、就业形势以及劳动的合法性等方面都存在着疑惑,从对实际的工作认识上来讲,就业指导课程就要涵盖这些知识,因此大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的学习显得非常重要。从对大学生的心理辅导来讲,就业指导课程能够为那些多次寻找工作失败的人进行一个心理的辅导。在当代学生的心理比较的脆弱,但是需要他们承受的压力很大,通过就业指导课程能够为大学生们开一扇心理的门,为大学生们提供一片心灵的净土。根据数据的统计,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大越来越成为引起大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原因。在这种就业环境下更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有拥有较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沉着应对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对大学生开展心理辅导,是一项有效改善大学生心理因素的措施。

2 大学生心理问题对就业的影响探讨

2.1 培养大学生适应能力为出身社会打下基础 大学生的适应能力是以后进行工作的必备能力,因此在大学学习的时候要进行大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大学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为大学生以后提供重要的就业指导。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要从心理的辅助上不断提升大学生的适应能力,由于大学生具有其特殊的性质,因此其适应能力也是有着不一样的特性,其主要表现在尤其是大一的时候,因为从中学到大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为有很多人认为到了大学就学习轻松了,其实不然,如果你想要获得好的收获,你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面多各种各样的新课程,很多同学在学习的竞争上很激烈。有一些同学就产生了不良的心理反应,对于以前的那种中学成就感就莫名的消失了,接着而来的就是激烈的竞争,对于那些性格上喜欢争强好胜的同学就是一种打击,因为来到大学学习的同学很多都是非常优秀,就会造成他们经不起失败的考验。所以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对他们进行思想上的教育,就能打开他们的心结,培养出一个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大学生。

2.2 培养大学生的交流能力适应企业的需求 在当代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的时代,我们要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成功率,与此同时还要契合企业的要求,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就业指导课程,我们要培养大学生的交流能力。因为现在的大学生有很多都是家庭的小宝贝,缺乏交流能力,很多都是以自己为中心,这样就使得在大学学习和生活的时候处理不好自己的人际关系。我们都知道大学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因此在大学生活中,不仅要学习,而且还要处理相应的人际关系。所以开展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课程对他们的交流能力进行培养非常必要,因此从大学生的心理指导上加强他们的交流能力的培养。有一个关于大学生交流的例子,有一个身体比较弱小的女生,由于性格内向不会交流沟通与同寝室的同学产生了误会,而那个女生在平时本来又是很霸道,经常会做一些影响他人的事情,由于这个小女生觉得说不过,就刻意的回避问题,时间长了就觉得自己很窝囊,因此就对其产生了一种恐惧的心理。我们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来,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交流能力的重要性,因此通过心理指导课程对大学生进行交流能力的疏导,倡导他们要进行积极的交流,为以后的就业训练自己的交流沟通能力,这样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习到专业的知识,而且还要学习到以后工作中需求的交流能力。因此实现交流能力的提升对我们以后的就业势必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2.3 多元化就业指导课程为学生提供就业认识 大学生开展就业指导课程的学习,是为大学生在以后的就业过程中能够更好、更加平和的接受大学学习和工作的转变。在大学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采取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就业课程的专业教导,通过实际的例子,比较生动的将就业课程的教学与现实的工作联系起来,不断提升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不仅在课堂上对就业课程的关注,而且从课外也要对就业知识进行学习。以此来稳定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使他们在以后的就业中不会手足无措。

3 总结语

在大学开展大学生就业辅导课程,能够为大学生在以后的就业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就业经验;在学校进行大学生的心理辅导,解决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思想难题,为造就一个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打下基础,使得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能够经得住困难的考验;在大学进行大学生就业课程的教学能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机会,培养出一批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适应工作的实用大学生。

参考文献:

[1]郭素萍.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目标达成度研究[D].西南大学,2010.

第6篇:大学生对就业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就业 大学生 社会角色 定位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全面的社会转型时期,即从小农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从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变。从伦理型社会向法理型社会转变,从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变,从单一性社会向多样性社会转变。在这一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分化与社会流动加快。社会的变化导致就业形势的严峻程度一年胜过一年,其影响当然涉及到了大学生这一群体。据相关部门预计,2008年高校毕业生总数达559万。比2007年多64万,达到历年毕业生人数最高峰,所以,就业形势更为严峻,就业问题更为突出。

一、问题的提出

大学生就业困难已是一个不可争辩的事实,这一现象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许多人认为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 高校扩招。高校扩招在使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也造成高校教育教学水平相对下降,从客观上降低了大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2 经济运行情况所致。目前,社会经济运行状况并不是很理想,难以提供相应多的就业岗位。

3 教育体制的漏洞。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滞后于社会需求,主要表现为学科、专业设置与职业、社会市场需求严重脱节,不适应社会需求。

4 对大学生就业辅导重视不足。据2007年9月21日中国妇女报报道的调查显示,有九成多的被调查者表示学校开设的就业辅导“很少”,表示“很多”和“比较多”的仅分别占被调查者的0.4%和1.2%。甚至有4.4%的人明确表示“学校没有就业辅导课”。

5 大学生缺少职业规划。许多大学生缺少职业规划,因此不能对自己的职业进行合理、正确的规划,这也是影响到他们的就业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然,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归因为高校扩招等原因,在经济社会转型的背景下,我们还应从影响社会角色定位这个角度才能更全面合理地看待这一问题。正确认识大学生的社会角色定位,客观评价大学生群体。

二、大学生社会角色定位与大学生就业

“社会化”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社会化贯穿于每个人的一生。青年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社会化时期,在这一时期进行的主要是预期社会化,为以后的角色扮演做好准备。社会化的结果,也就是社会角色的被承担和扮演。大学生特有的不成熟与未来角色要求的差距,要求大学生尽快地适应社会,主动地参与社会角色的塑造。

现在的在校大学生都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改革所引发的社会变迁既给了他们诸多机遇,也把挑战摆在了他们面前。在这种错综复杂的情势之下缺乏相应指导的大学生们的社会化过程出现了问题,即角色定位发生了错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他们就业的困难。为此我们应在变迁的社会环境下看待大学生的社会角色定位及就业问题。

1 对家长依赖。大学生的主要特点应该是富有个性、独立性和创新精神。但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父母的保护下长大,他们的独立性很差。依赖性很强,特别是中国的父母对孩子过于疼爱。一切都为孩子包办。结果是使孩子逐渐接受了这种“包办”,造成他们职业规划意识与能力的缺乏,不能对自己的社会角色作出正确定位。同时在现实就业中。父母的关系网络对学生就业的影响又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思想,强化了大学生的依赖心理和行为。另外。大学生的父母多以孩子上大学为荣,乐于满足孩子的种种要求,给了大学生们“天之骄子”的待遇,而这些大学生们也接受了父母给予的光环,视自己为“天之骄子”,使得他们无法认清自己的角色。他们的社会角色难以正确定位。上述原因使大学生对自我的期待值与社会现实之间出现较大的偏差,在求职过程中往往或多或少地抱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错位。

2 社会舆论的过度关注。以前社会往往是将大学生视为精英、社会的佼佼者。似乎大学生无所不能。因而被称为“天之骄子”。近几年。随着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凸显。舆论又将大学生贬为只会考试、空谈理论而无真实能力的无用之才,媒体的炒作常常让大学生惊慌失措,角色定位出现错乱。

3 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由于角色不清,对将要从事的工作期望值过高,特别“超女”、“快男”等选秀活动的刺激也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和就业观。许多大学生变得越来越急功近利,希望“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缺乏踏实努力的工作作风。他们不能正确定位自身的角色必定造成他们角色成功转换的困难,使得他们难以尽快适应与学校环境不同的工作环境,

4 用人单位培训环节的缺失。用人单位大多讲求实效,他们往往把自己本应担负的对新进员工的培训工作推给高校、社会和学生本人。同时又给大学生以很高的期望值,希望他们不经培训就能担负重任并做出令人满意的成绩。其结果常常使他们对大学生的表现感到失望。这里不难看出。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相互不满对方的表现,是因为彼此都出现了错位。

三、结语

面对就业难问题,大学生无法置身度外。更不能手足无措,他们必须在接受教育和与社会互动的过程中不断调适自己的社会角色及进行合理定位,重新认识自我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事实也是如此,从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锐减。比2007年减少8.2万,自2001年以来首次出现了报考人数下降的情况。考研热的降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大学生逐渐学会了务实,不再盲目崇拜高学历,正在重新认识和定位自己的角色。社会对大学生群体的正确认识有利于大学生对自己的社会角色正确定位,进而成功实现角色转换。

胥英明:河北大学政法学院。

第7篇:大学生对就业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

1.组建高效的就业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1)具有较高的知识素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通过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以具备相当扎实的专业知识及学科知识。尤其是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理,科学地分析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思想和行为问题,帮助大学生走出困惑,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以及乐观的就业思想,顺利毕业就业。

(2)具备良好的品德素质。在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品德素质,关系着教育效能的发挥,关系着校园风气的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者一定要严于律己,在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学识修养等方面以好的形象来教育学生,增强自己的教育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坚决抵制社会上的负面效应,以自身的高尚精神和浩然正气做好学生的榜样。

(3)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进行调查总结,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就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能力提出了严格要求。不仅要具有资深的政治理论水平,还要加强学习就业指导理论,更要努力提高本身的分析预测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正确及时处理各类复杂问题的能力,等等。

2.加强大学生就业思想教育的内容

(1)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只有具备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更好地适应就业环境,为社会发展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才能。首先要培养学生树立起自信心,能够客观面对现实的就业形势,引导学生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其次要培养学生公平的竞争意识,激烈的就业竞争需要大学生学会推销自己。最后社会应为大学生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就业环境,保障大学生为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找准自己的位置。

(2)职业道德教育。现实社会中, 很多单位在用人时,多以品德为主来评判一个人是否具有责任心和奉献精神。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踏实认真、恪尽职守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我们要通过就业实习或实践来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建立就业诚信监督机制,把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诚信表现列入档案,并将大学生的诚信信息放上网,让舆论监督,使大学生领悟诚信的重要。

(3)创业教育。第一应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让学生认识创业是挑战自我的行为,是勇敢者的表现,同样也是一种就业方式。第二就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开设创业选修课,提高他们的感性认识,针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技能培训等,增强他们创业的信心和勇气。

3.创新大学生就业思想教育的方式

(1)大学生自我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学校的教育工作当然不可少,但最重要的还是学生的自我教育。所以,要引导学生正视自己,在择业过程中扬长避短,以达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所理想的效果。

(2)社会形势教育。引导大学生多关心了解社会热点、时事政治,特别是与大学生就业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用科学的方法客观评论,让大学生对当前社会的就业情况能够清楚明白。目前社会上出现一些高端产业的人才严重不足,一些被大学生看好的单位却是“供大于求”的现状,这就要求大学生认清当前国家的形势,结合自己的专业,去迎合社会需求,学会学以致用。

(3)与家长的沟通教育。在大学生的择业问题上,家长也起着很大的决定性作用,学校也要同时让家长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多体谅、多关心自己的孩子。通过家长会或班级群的方式统一学校和家长的战线,共同为大学生的就业思想政治教育而努力。

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来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这有利于解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的心理和思想上的一些问题。因此,我们需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手段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的择业观和正确的就业意识,从而使其顺利就业,为社会发展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冯 风.大学生就业难的心理分析及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4(12):45―46.

第8篇:大学生对就业的认识范文

1.1大学生就业期望与社会实际需求不相符合。在我国多元化经济发展的态势下,社会各种经济形式蓬勃发展,国有、私营、个体、民营等经济形态都成为社会经济中的重要推动力量,一些大学生不顾社会经济形态的多方位发展,一味地看重大型、国有企业或机关、事业单位,而对一些中小型企业、民营、私营企业不屑一顾,这使得大学生就业难与民营、私营企业求才难的矛盾凸显。

1.2大学生缺乏社会求职经验。大学生在高校校园中,与社会实践有一定程度的脱节,因而在就业求职过程中缺乏社会经验和求职技巧,这也是问题之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学生成为了就业的弱势群体,迷失在就业选择的路程上。

1.3大学生缺乏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目前,大学生群体还未建立完全的自主意识,对自主创新缺乏探究精神,由于缺乏一定资金的支撑,还必须依附于家庭的资助,因而在创业过程中还举步维艰。由上可知,在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过程中,要将大学生就业作为日常教学,纳入大学四年的全程,并进行分阶段、分层次、多渠道的高校辅导,进行系统化的就业体系创新与优化。

2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全程、分阶段的重要意义分析

2.1大学生全面发展和顺利就业的需要

大学生的就业是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与其个人的发展和前途息息相关,高校也义不容辞应当承担起为大学生指导人生航向的重任,必须在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下,为大学生构建大学四年全程的就业指导体系,通过分阶段、有步骤、分层次的就业辅导,为大学生做好就业知识准备和就业心理调适。

2.2高校教学优化改革与创新教学的需要

高校是为社会培养全方位人才的基地和摇篮,其培养出的大学生的素质如何,就业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声誉和地位。因此,高校必须以社会实际需求为出发点,进行教学的优化改革与创新,有针对性地对教学课程进行调整和优化,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专业学科课程以及教学模式,以全程、分阶段的就业辅导,为大学生提供优化的就业指导体系,使大学生能够适应社会需求,受到社会的关注和欢迎,用高评价和高反馈信息,证实高校的综合实力和教学水平,促进高校的发展。

3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的全程、分阶段优化体系措施

大学生就业指导必须遵循全程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和全员性原则,以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培养自身素质、提升自我评价能力为目标,对大学生进行职业决策、就业信息获取、就业技巧等方面的教学培训,在大学四年的全过程中,进行就业指导规划的体系构建:

3.1适应性教育———大学一年级的就业探索期

初入大学的一年级阶段,是高中生向大学生转变的角色适应期,高校辅导员必须对大学一年级学生介绍大学的意义、特点及专业,鼓励一年级大学生一入高校,就规划在大学四年的奋斗目标,并以奋斗目标为出发点,进行个人生涯的拟定和设计,这是大学一年级的就业指导的侧重点,在对大学生进行辅导的过程中注重理想与现实的结合,用正确的大学成才方法,实现由高中向大学的适应性转换,进而辅导大学生制定成才方案及四年的分期具体步骤,体现总体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的有机结合。在适应性教育的就业探索期内,教师主要以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具体讲授内容应当包括:人生理想、道德修养教育;所学专业的认识与教育;角色转换期的适应性心理教育。总之,在大学一年级的适应性探索期内,必须让新生明确其专业与就业职业之间的关联,初步确立大学新生的人生目标和职业生涯规划,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为大学知识的积累奠定基础。

3.2认识性教育———大学二年级的就业定位期

大学二年级学生要进行逐步的人格塑造和智力成长,在大学二年级期间努力构建自己的知识架构,用适应性学习阶段转为专业学习准备阶段,在公共基础课结束转入专业课程的过程中,要进一步确定自己的学习方法,确立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定位,高校辅导员要在大学二年级的期间内对大学生进行以认识性教育为主的辅助,具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深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职业定位;确立初步的职业目标,进行自我的认识和定位;重视职业规划团体辅导,解答大学生职业咨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进行职业迁移能力的教育。

3.3专业性教育———大学三年级的就业实践期

大学三年级已经是大学专业的完全学习期,也是学生储备其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进行职业规划实施的重要时期,大学生在这一期间内应当以自己的专业为主,结合自身的能力与特点进行学习,高校辅导员要根据学生的专业发展水平,辅助其与职业目标相适应,进行职业与专业的调适,进行具体的辅助与指导,重点包括:对大学生就业思想的指导,树立正确的择业指导;国家相关就业政策的指导;社会相关就业信息的提供与指导。

3.4就业教育———大学四年级的毕业期

第9篇:大学生对就业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生涯发展 服务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b)-0224-02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高等教育变成大众化教育,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转变使高校的毕业生规模越来越大,这导致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为了缓解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我们要不断构建合理的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服务体系,这对于提高高校毕业生的职业竞争力,促进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1 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服务体系的意义

所谓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服务体系是以职业指导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在各高校构建以帮助学生进行职业准备、职业选择、成功就业,并实现职业生涯可持续性发展的服务体系[1]。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服务体系对于实现大学生和高校的自我价值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1.1 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服务体系有助于实现大学生自我价值

高等教育是一种综合的、全面的教育,这就要求高校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另一方面要对其进行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服务体系让高校学生在综合评估个人的优点与缺点基础上,找准个人目标和理想的差距,从而促使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服务体系能够不断激发大学生学习和实践的动力,并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不断调整大学生的学习内容,为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提高保障,指引大学生不断取得进步,迈向成功,实现大学生自我价值。

1.2 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服务体系有助于实现高校的社会价值

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体系不仅有利于大学生自身价值的实现,同时也有利于高校自身的品牌的建设及自身实力的提高,从而提高高校的社会影响力,实现高校的社会价值。培养优秀合格的大学毕业生是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而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服务体系是新时期培养优秀合格毕业生先决条件。通过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服务体系,一方面可以在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和提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巩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另一方面,通过对大学生职业规划进一步理论研究和探索,为高校就业咨询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体系对广大高校就业指导有着现实意义,在整个高校的工作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高校的学生工作成败关键因素,对于实现高校自身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1.3 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服务体系有助于实现社会和谐

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服务体系一方面有利于高校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复合型的人才,还可以使高校学生接受职业生涯规划和教育,从而使其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另一方面,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服务体系能为高校和用人单位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使广大高校毕业生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这就为高校毕业生破解就业难题提供新的路径选择,从而在根本上进一步维护社会和谐。

2 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服务体系的误区

目前,虽然在绝大多数高校都设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也开设了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这些都为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创造了条件,但是在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服务体系过程中还存在许多误区。

2.1 大学生自身对职业生涯发展认识上存在误区

一是多数大学生对职业生涯发展认识还是感性。大多数学生既不能清晰地评估自我也不能客观的认识环境,导致其在进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过程中多是盲目从众、急于求成。二是多数大学生对职业生涯发展的理论准备不够。职业准备,包括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锻炼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质等,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2]。由于大学生在就业及职业发展过程中并没有进行充分的职业准备,这导致他们缺乏良好的就业规划和目标,造成他们不能充分把握就业机会,从而对他们职业发展信心造成打击。

2.2 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认识上存在误区

目前,我国多数高校往往存在这样的错误观念:“只有毕业生才有必要接受职业教育的职业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简单地等同于就业指导”[3]。在这样的错误的认识下,大学生职业发展一般仅限于大学生即将毕业的阶段,职业指导和规划工作缺乏统筹规划,缺乏连续性。这样一方面使大学生就业受阻,影响其一生的职业发展,同时也阻碍了了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服务体系的构建。

2.3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服务体系理论研究欠缺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是高校的职业生涯发展服务工作一直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持,没有形成一个完整健全的理论体系,这与构建合理高效的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服务体系的要求相差很远。由于理论研究的缺乏,使得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服务体系建设仅仅等同于对大学生的职业简单的指导,这具体表现在大部分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不能准确把握当前的就业形势和职业发展方向,而仅仅是处理日常事务性工作,由此导致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缺乏前瞻性的规划安排。

2.4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服务体系的师资队伍素质不高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服务体系是高校就业指导中层次较高,效果较好,使用范围较广的一种方式。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服务体系的构建要求从事就业指导的人员必须既要具备丰富的职业规划与设计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丰富的职业生涯发展的实践经验,同时,还要有扎实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可以说是需要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并不配备专职的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服务体系的师资队伍,负责这项工作的主要还是由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的工作人员。这种师资队伍素质不高的状况严重阻碍了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服务体系的构建。

2.5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服务体系的管理体制不规范

一是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职业生涯发展服务是一项全面性、系统性工程,需要协调方方面面的利益,因此需要设立专门的机构来管理。而目前多数高校没有设置独立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服务机构,造成其发展的滞后;二是考评激励机制不健全。一些学校没有建立起一整套独立的有别于普通教师的考核体系,缺乏对从事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服务的兼职教师的培训机制、准入制度和激励机制建设。

2.6 缺失的社会实践环节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服务体系的构建

只有实现对自身正确评价和环境客观认识,才能促进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从而使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得以顺利进行。充分认识自身和环境是建立在丰富的社会实践基础之上。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环节的薄弱主要体现在:一是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数量极少,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风气和氛围还没有形成相应的规模;二是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质量过低,大学生缺乏真正有意义的职业实践活动,大多数的实践活动都质量都比较低,对大学生职业发展的意义不大。缺失的社会实践环节导致学生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更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服务体系的构建。

3 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服务体系路径选择

3.1 大学生和高校都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发展理念

一方面,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发展理念。职业生涯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没有捷径可走,它是贯穿整个职业生涯的全过程。大学生要从一开始,就要树立起正确的职业生涯发展理念,主动的增强职业规划的意识,明确职业发展方向。把自己的综合素质与社会对职业的需求相结合,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不断认识和深化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理念。另一方面,高校也要对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有正确的认识。高校有责任也有义务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讲堂等活动,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进行正确的引导。

3.2 建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一是要建立专业化的职业生涯发展服务的师资队伍。建立专业化的职业生涯发展服务的师资队伍是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支队伍首先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他们了解职业生涯发展的理论动态;其次,是要对学生要有充分的认识,了解熟悉学生性格和特点,掌握学生专长和缺点;再次,他们还要掌握国家政策,了解国家关于职业发展的基本政策,清楚职业发展的行业最新动态。二是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兼职师资队伍。做好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工作还应建立一支兼职的师资队,这支师资队伍既要包括高校中为学生服务的工作人员还应该包括校外的相关企业界人士,尤其需要校外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才为大学生进行职业发展规划引导,这样有利于大学生走出校园,开阔眼界,现实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通过将校内老师和校外专家的整合,建立一支本领过硬、符合要求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为大学生职业发展提供提供人才保证。

3.3 建立健全学校服务机构

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服务机构是开展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服务的载体,是为学生服务的平台,是学生顺利实现就业的重要保障。首先,要设立专门的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服务机构,这个机构要分级设立,做到上下联动,左右协调,共同完成本职工作。其次,要设立学生心理咨询机构。学生心理咨询机构通过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为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提供信息支持并能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指导,这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服务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最后,要设立专门理论研究机构。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服务是新兴事物,在理论体系研究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为了给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服务提供理论指导,建立专门的理论研究机构是十分迫切的。

3.4 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课程建设

为了每一个人学生都具备职业生涯发展意识,促使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更好的规划好大学的学习生活,开展职业生涯发展课程是非常必要的。在开展职业生涯课程设置上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遍性的理论学习与个性化的指导相结合,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实践性与针对性相结合,努力使每个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目标相一致,从而促使学生作出正确合适的的职业决策。

3.5 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评价体系建设

一是建立职业生涯评价体系。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是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的前提,然而大学生在自我认识和评价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这就造成大学生自我评价缺乏科学性和准确性,因此要通过建立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评价体系,借助心理测量学科的研究成果,使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为自己良好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是建立学校毕业生跟踪反馈制度。通过毕业生跟踪反馈制度对大学毕业生跟踪反馈,并建立相应的测评模型,从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个方面对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服务工作的实际成效做出科学准确的评价。

总之,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任重道远,只有不断完善职业生涯发展服务体系,才能以科学的方法、严谨的工作、完备的制度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从而为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田穗.大学生职业指导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3(1):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