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课程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校本培训是新课改背景下师资培训的一种新形式,它立足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在对教师的现状与潜力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资源,把教师培训和教育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满足学校发展需要,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作为一种学校行为,这是一种灵活而持久、经济有效的在职继续教育形式,它更加关注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更能激发教师参与热情,使教师培训更具活力和效益。
新课程改革以来,实践一再证明,要改变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培训必须以技能改变训练为基础,进行全面系统的新技能训练。而这种训练的最佳方式就是校本培训。校本培训的最大特点在于研训一体,有效地将培训与教研结合在一起,在教学研究中达到培训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近年来,为了探索更加高效的校本培训模式,我们对传统校本培训、校本教研作了全方位的修正,进一步整合了培训、教学、教研,架构了一个更加符合新课程背景下适合中小学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一体化的校本研训模式——主题教研校本培训模式。
第一步,提出问题,确定主题。
开学初,在学校教研室的统一安排与部署下,在分管学科领导的指导与参与下,学科教研组长搜集一线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炼出校本研训的几个基本“主题”。“问题”来源于教学一线,来源于教师实际,学科教研组由此提炼出“主题”,提高了研究的针对性,利于教师接受并主动投入。在分管领导指导下,学科教研组长在认真“提炼主题”的基础上,精心构思,并按照“学习-备课-课例与研讨-总结”的步骤,依次设计出具体的行动方案,流程清楚,要求明确,便于操作,也便于督促检查,为校本教研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步,深入学习,交流研讨。
在分管领导指导下,教研组长具体负责,在学科校本研训规定时间,组织学科教师深入学习,提出中心问题;再由提前学习的学科教研组长或教学骨干进行引领式解读,并进行交流研讨等,在行动研究过程中主动有效建构新理论,学习新方法。
“主题化学习”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是校本研训的基础,保证了校本研训的方向和深度。
第三步,明确任务,达成共识。
确立了研训主题,每一个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和能力,承担一个或几个小问题,查找有关资料,教研时进行交流。接下来进行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学科教师集体将理论主动运用于实践的基础平台,是理性智慧向实践智慧主动转换的基础桥梁。
第四步,课堂实践,印证预设。
教学的过程就是研训主题研究的过程。教师要思考怎样把自己的设想变为课堂教学的现实,并通过课堂教学对预设进行验证。教师在这个阶段特别要加强材料积累,如典型案例、教学实录等,为总结提供真实有力的论据。“课例观摩与研讨”是校本研训的中心环节,它是理性中的实践,是实践中的思辨。它能促进教师在理论指导下实现智慧的高效生成,有利于教学能力的深层次提升。在分管领导指导、参与下,学科教研组长与组员认真总结主题系列研究活动取得的成果,反思存在的不足,有必要再进行学习培训,努力促进学科教师将研究成果化为自觉行动。
第五步,深化研讨,总结反思。
主题研训的过程,是教师不断反思、不断改进、逐步提高的过程,一个研训主题结束后,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哪些方面达到了预想,取得了哪些成果,还存在哪些问题,要分析得失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设计下一阶段的研训主题。
一、高职院校培训建筑工程技术人员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1.教学形式闭塞,不符合现代教育培训模式关于专业技能理论知识基本上都是从书本上和课堂上获得,而从已经出版的高职类专业的实训教材的内容来看,操作讲解类教材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其应用价值对于高职院校的在校生来说极为有限。学校缺乏和企业建立相互交流和合作的有效机制,甚至有些教师也搞不清楚该行业将来的发展状况,也很少请专家到学校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讲授,所以学生根本无法获取最新的专业技术知识。
2.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基地的缺乏成为广大高职院校的普遍现象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相关的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难度是十分困难的,建筑行业实训基地一般需要专业的配套的设施,需要有较高的资质。但是对高职院校校内企业来说,因为其资质低,申请成立较高资质的条件往往达不到。所以仅仅依靠教师,没有政府的扶持,建立一个稳定的专业技术校园生产型企业来经营和管理,是十分困难的。解决实训教学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课堂和实习基地一体化教学,让学生将教师课堂的教授和企业实训学到的知识进行联系和练习,其目的是使学习人员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能将理论应用到实践环节。但是由于建筑相关的企业不像工厂,很难一次性接受大批学生在一起进行实训,学校传统的方式是对学生进行分批次委派到各个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相关专业的参观或毕业生的实习,这种方式仍然无法保证教学实践要求的水平。
3.没有形成系统化的实训教育
传统意义上,我国高职院校实训教学分为两种类型:实地观摩学习和毕业生实习,然而现场参观往往是“走马观花”,根本学不到实质性的东西,建筑工程建设的周期一般较长,关键技术较为复杂,而实训实习一般安排2-3个月,学生仅能在施工中的一段时期内学到一小部分实践知识,没有形成系统化、连续化的实训教育。
二、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类人才培训的预期效果
我国建筑类行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相关企业对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类人才培训水平的要求的逐渐提升,越来越注重学生实务知识的学习和强化学生职业技能的实训。因此,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类人才的培训,应该遵循以下思路:将建筑行业作为立足点,面向整个市场和工作一线。同时还要实现以下预期效果:为建筑行业或监理公司培养在工作现场(建筑工地)可以进行具体施工作业管理的安全技术类员工、施工技术型员工或者材料管理员工等具有较强实践经验和理论水平的专业才人。用一句话概括:培养出既能深入建设、生产、管理一线,同时还具有丰富建筑工程管理和工地施工经验的应用型人才。
三、关于构建工程技术类紧缺型人才实效培训体系的流程
针对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人才实训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开始探索和构建新的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实效培训体系。实效培训体系的构建中重点实施了实际相关工程项目的技能管理培训,增加教学过程中的开放性、实践性和职业性。不仅可以使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掌握到系统的实践知识,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也为学生今后的专业课学习和毕业设计奠定了实践知识的基础。
1.构建实效培训体系遵循的思路
第一,设计实效培训的课时数量需要进行提升。改变原有的课时比例结构,按照新式的1∶1设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的课时比例;第二,依据“早实践,多实践,三年实践不断线”的指导思想进行课程设置改革(如建筑构造课程设计中将传统的学生设计方案转变为要求学生进行方案组合),由此改变原有的建筑结构课程设计、建筑构造课程设计和基础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和组织方式,使学生通过自己做图,培养其空间想象能力,锻炼学生对图纸内容表达的能力,为今后学生按照图纸进行施工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三,建筑构造课程设计和基础课程设计中,要重点强调学生对结构施工图的解读能力,培养学生依靠个人能力完成一套建筑结构施工图。
2.培训体系包含的内容
3.实效培训体系的具体实施和安排
实效培训体系的具体教学内容和课程安排限于版面不在此表述。
4.建立实效培训基地
实训基地的硬件、实训基地设计和组织的相关软件的水平决定了建筑工程技术实训的实施效果。校内实训基地的第一条件是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实验室能为学院提供广泛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和各种施工设备和工具,其目的是让学院了解相关材料的用途;第二是建立一个施工技术练习区,这个练习区在于模拟一个小型的施工现场,通过在模拟练习区的实践使得对施工的相关方法、管理内容和相关措施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并且对施工场地的环境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第三是将施工中的各个项目进行电脑演示,通过电脑演示能让学生更为生动形象的学习相关知识。
在建设校内模拟基地的同时,也不能忽略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这两个建设过程是同时进行并且具有同等的重要性。企业比起学校的优势在于为学生提供学校不具备的先进实验设备,使学生更为贴近生产一线,熟悉一线生产的相关知识、能力和技术,在巩固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最终实现产学研的“双赢”。
1.1没有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内容体系。
中职建筑专业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重,其不仅要与高职院校的学生竞争,还要与高等本科院校学生竞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内容体系,结合学生就业岗位的要求设置教学内容,而不能在仅仅围绕书本的理论知识进行教学。重视对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相关的知识教学,比如教师在进行《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时,教学内容的重点是如何培养学生制图与识图的实践技能,而不是掌握制图的理论知识。
1.2教师的实践技能不高。
建筑专业教学不仅要求教师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但是分析中职建筑专业教师团队结构发现:具有“双师型”资质的教师数量非常少,尤其是缺乏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教师实践技能技术的缺乏,必然会影响中职实践教学的质量;同时教师在进行专业课程改革时也缺乏创新精神,导致中职院校师资力量整体素质不高。
2建筑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对策
2.1创新教学模式,应用模拟教学法。
基于中职建筑专业较强的社会实践性特点,建筑专业课程改革要本着以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就业的原则,深化教学模式,将模拟教学法应用到建筑专业课程教学中。模拟教学法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模拟建筑专业就业岗位的要求与环境,让学生提前获悉工作岗位环境,通过模拟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理解,从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为以后的就业增加砝码。将模拟教学法应用到建筑专业课程教学中并不是一味的强调模拟应用教学,而是要灵活应用,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比如建筑基础理论教学则需要应用探究式或者启发式教学模式,总之在建筑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
2.2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内容。
中职学校学生学习建筑工程专业知识的最终目的就是获得理想的就业岗位,基于当前就业市场的严峻形势,只有掌握了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能力之后,才能在社会中获得理想的就业岗位,而所有的前提必须依赖于中职院校完善的教学体系:一是中职院校建筑专业课程教学的内容必须要突破传统的以书本理论知识为主的模式,构建以社会岗位要求为导向的教学内容体系,因为建筑行业的技术更新速度比较快,如果单纯的学习书本知识,就会导致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已经落后于市场技术,导致学生在毕业的同时就失业;二是教学内容要提高建筑实践专业知识的比例,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2.3提高教学手段。
建筑专业课程教学因为其含有大量的理论概念和图表知识,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时间进行板书,浪费课堂时间,而通过创新教学手段,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手段,可以将一些复杂的建筑工程图表知识形象、快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的印象。比如《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教学,就需要借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才能顺利实施。
2.4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
建筑专业课程教学离不开优秀教师团队的支持,只有构建高水平的教师团队,才能保障建筑专业教学的质量,因此学校要强化对师资力量的建设力度:首先学校要为教师团队水平的提高创造各种学习培训的机会,鼓励教师参与相关部门、行业所组织的技能教育培训,比如重庆市永川职教中心每年组织多次人才培训教育活动,以此增强师资队伍的质量;其次学校要深化开展校企合作模式,鼓励年轻教师深入建筑企业一线进行实践锻炼,同时将企业优秀的技能人才引入到学校中,让他们定期到学校指导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双向交流,提升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最后学校要增加对实践教学的支持力度,配建先进的实践教学设施,为实践教学提供广阔的平台。
3结束语
关键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工程素质
随着建筑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建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来,一些学校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然花费巨资建设实训基地,紧跟人才市场发展变化,加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培养力度,期望培养出动手能力强、掌握最新工程技术的企业和社会急需人才。各高校的出发点都非常明确,期望值也很高,但是,实训基地如何构建才能达到人才培养目标,高额投资能否达到建设初衷,如何避免实训基地摆样子、走形式,如何充实实训内涵、提高实训质量,如何科学评价实训效果,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训基地如何为其他院校同类专业提供实训服务等问题,都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方案是确定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就业岗位群、课程体系等内容的纲领性文件。我院建筑工程系(以下简称我系)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通过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多次研究、讨论,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等形式,制定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旨在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新型工业化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从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实施与质量控制、施工组织与管理、成本控制等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建设行业一线高素质技术管理人才,主要在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测量员、资料员等岗位就业。
构建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及能力体系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通过多年的教学改革,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加强内涵建设,突出职业岗位需求,积极完善“双证书”制度,以造就建筑企业一线需要的“精施工、会管理、懂设计、通经济”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将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不断探索和实践,摸索出了工学结合的“一·二·三”人才培养模式。“一·二·三”人才培养模式内涵:“一”指搭建一个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联动,校企共建的合作平台;“二”指构建毕业证和上岗证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三”指通过三阶段工学交替,实现三级能力递进,达到“零距离”就业。三级能力指基本能力、综合能力、顶岗能力,如图1所示。
(一)基本能力
通过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确定了11门学习领域课程,每一门学习领域都是基于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代表一个专向能力,因此形成11项专项能力:施工图识读与会审、建筑材料监测与应用、建筑施工放线、施工安全预防与监控、施工组织设计、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砖混结构主体工程施工、现浇结构主体工程施工、建筑防水与装修工程施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资料整理与归档等。
(二)综合能力
按照行业和职业岗位需求,以真实的建筑工程项目为依据,创立专业综合实训,包括工程招投标训练、施工图纸会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工程预算、项目实施监控、技术资料归档、工程质量验收等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综合实训,努力营造真实的工作场景和教学情境,可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顶岗能力
通过在真实工作岗位上顶岗训练,使学生具备顶岗能力,实现“零距离”就业。
实训基地建设要求
11门学习领域课程都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需要真实工作任务的实训室或教、学、做一体化教室,需求见表1。
综合能力培养需要建设的实训室有工程招投标、技术资料归档、工程质量验收、施工建造实训室。为培养学生的顶岗能力,需要校企合作,共同建设一批校外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于是,形成以下建设思路:(1)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真实建筑工程的数字化三维结构模型;(2)校企合作,共同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材料检测中心;(3)将施工建造实训中心建设成为砌筑工、抹灰工等工种鉴定中心及施工员等资格认证中心和企业的职工培训中心。
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我院作为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既要考虑实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又要控制建设成本。从我院实际情况出发,形成以下建设方案:
(一)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真实建筑工程的数字化三维模型
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各种各样的建筑结构拔地而起,积累了大量的工程实例。通过利用大型的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的强大建模功能,能建立起全面逼真反映建筑结构的模型,还可通过设置不同的材料、实常数、单元类型等参数,快速、有选择地展现所要观看的构件或细部构造。
通过编制APDL程序建立真实建筑工程的数字化三维模型,能达到如下的预期目标:完整地、全仿真地建立整个建筑的结构模型,包括基础垫层、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等;真实地显示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各种钢筋的形状、弯勾位置的定位、钢筋弯弧内半径、钢筋的锚固、钢筋的层次关系等,都必须与真实的结构完全一致;能确定钢筋的下料长度;能统计混凝土的体积;能统计不同种类钢筋的体积;能显示施工缝的位置等。
建筑工程有其独特性,不仅受季节、场地限制,而且技术含量高的还属隐蔽工程,施工完毕后多为不可见。数字式三维仿真建筑模型是以真实的建筑工程图纸为蓝本,进行1∶1的全真建模;可设置混凝土为透明的而钢筋则为彩色非透明;可随时随地、身临其境地进行实训或进行建筑翻样。
仿真建模系统将提供一个巨大的仿真演示平台,在该平台上实现施工、预算等功能,使建筑视图与施工变得形象、生动起来,学生一看就懂,一学就明白。
转贴于
(二)校企合作,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我系已与武汉广益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土木工程质量检测中心。该中心定位于在石家庄周边承揽检测任务,同时为我系在校生提供实习实训服务。该中心成员以武汉广益公司的试验检测人员为主,同时由我系教师指导配合,以后实行以我院优秀毕业生为该中心的主要技术力量,我系教师为指导的模式,同时兼顾教学与业务开展。并且可以聘请广益公司的技术骨干来我系进行授课与实训指导,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长学生的工程实践经验,同时也为我系校企合作、资源共享、服务社会开拓了渠道。
建设目标与实训服务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满足学生专项技能训练需求。该检测中心建成后可方便我系在校学生开展建筑材料检测与验收、力学性能试验等专项技能实训项目,包括水泥基本性质检测、混凝土基本性质检测、砂浆拌和物基本性质检测、常见建筑材料力学性能试验、钢材拉伸、冷弯试验及钢筋焊接试验等检测内容;能够满足本系建工、造价、监理、钢结构、建装、室内六个专业相关课程实践教学需要。(2)强化施工生产性实训环节。按照建筑施工过程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要求以及专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开设与之相适应的施工建造实训项目。利用该检测中心开发施工建造取样与成品检测、工程质量与施工现场检测等实训项目,确保学生通过技能训练熟练掌握职业岗位需要的动手操作能力,实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工作任务的高度融合,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该合作项目已经开始实施,我院提供了600m2的场地,武汉广益咨询公司已投入了近100万元的设备,设备调试已完成,建筑工程等专业学生将于近期在此中心实训。
(三)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在建设数字化三维结构、生产性检测中心的基础上,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建设测量、施工、管理三类方向的综合实训中心,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中心主要实训室建设方案见表2。
校内实训基地不仅要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要成为技能鉴定、就业培训的多功能基地。我院是河北省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已在建设厅指导下开展施工员、资料员、预算员等行业资格鉴定工作,因此,我们力争将建筑工程管理实训中心建设成为施工员、材料员、资料员、预算员等建设行业职业资格鉴定基地。与质监总站合作将建筑工程检测实训中心建成质检员、取样员等职业资格鉴定中心。与石家庄市就业服务局合作将建筑工程施工实训中心建设成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再就业培训基地,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
以培训基地为依托,加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2008年,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批准在我院设立河北省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该基地旨在形成政府主导、行业引导、企业、学校共同建设四方联动的校企合作平台。该基地于2009年2月成立了河北省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委员会,召开了基地建设委员会一届一次会议,参加企业达38家。
校企双方在自愿、平等、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在各委员单位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聘请成员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
学院将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导下,进一步扩大基地成员企业,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成员企业达到100家,以保证专业建设的需要。
结语
实训基地建设是三级能力递进培养体系中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所在,我院三维数字化建筑结构模型软件、校企合作生产性检测中心以及工程测量实训中心等三个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虽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但基本上满足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能力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摘要:高职《建筑结构》课程实践性教学中添加结构设计软件的必要性以及实施方案。
一、高职《建筑结构》课程实践性教学中添加结构设计软件教学的必要性
作为高职高专层次建筑结构类的CAD技术基础理论课程应为建筑行业培养应用建筑结构软件的专业人才,他们除具备计算机CAD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外还应具备使用建筑结构设计CAD软件的能力。目前,并不是所有的高职高专院校建筑结构专业都开设上述课程,有的学校仅仅把AUTOCAD教学列为一门独立课程,培养的是计算机描图员,而专业CAD软件(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筑结构》PKPMCAD、GSCAD结构计算等系列软件)往往不学。
高职《建筑结构》课程实践性教学中添加结构设计软件教学必要性体现在:
(一)它能完美地执行《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要求。
该课程的教学任务:《建筑结构》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主要骨干课程之一。其任务是让学生在工程实际中掌握建筑结构构件的基本理论、受力特征、计算方法,使学生具有对一般简单的结构构件进行设计计算的能力,具有明确的结构概念,并能理解和应用结构构造措施,为学习后续课程和深入研究结构理论奠定基础。
该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结构基本理论,解决结构构件设计、施工中的常见问题;通过实验或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论证知识的能力;了解建筑结构的设计方法;
2).能正确处理好一般多高层建筑施工中的结构问题――达到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应有的结构基本知识的要求;
3).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绘制竣工施工图及钢筋翻样能力。
(二)、它映对了高职高专以市场为导向的培养方向、以企业需求为教学任务的办学目标。
1、高职高专院校在人才培养方向及专业设置上必须面向地区经济和行业需要,及时了解地方经济的发展趋向,充分考虑地方经济对人才培养的需求,适时根据地方经济的发展调整专业方向,合理整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同时使学校在不断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自身得到更快的发展与提高。
2、据调查,2011年元月1――7日之间就有5家公司(见附件)在江西人才网上招聘担任结构设计的具有大专学历的学生,同时我还了解到我们建D0701班的毕伟同学目前正在温州设计院做结构设计。说明我们高职高专的学生毕业后从事结构设计工作是有市场需求的。既然市场有需求,我们就应该可以将此作为我们的契机,试验出一条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出一套新的教学管理方法和制度,与时俱进,同时还可以为将来我校晋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3、2011年3月在土木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09级学生中开展了共30个课时的《建筑结构》设计软件学习的培训,培训班在指定的四个班里招收了30名学员,5月10日进行了培训情况问卷调查,其中:1、对你参加结构设计班学习的原因是什么的回答选为增长知识的占50%,选为提高能力的占46.7%;2、对你认为本次结构设计班的学习对你在哪几方面能力的提高有帮助的(可多选)回答选识图能力的占66.7%,选施工技术的占40%,选预决算的占26.7%;3、你认为本次的学习对你将来选择职业或岗位有影响吗?回答有的占76.7%,回答无的占23.3%;4、通过结构设计的学习,将来选择的职业是以下哪一种?选结构设计的占26.7%。选施工工程师的占66.7%;5、你身边还有希望能学习结构设计软件的同学吗?回答有的占56.7%;6、你认为《结构设计》选修课(设计软件培训班)是否有必要继续开?回答有的占93.3%,回答无的占6.7%。
4)、别的省市也有高职高专院校正在此方面做努力工作。例如山东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等。
(三)、根据岗位需要,摸索具有高职高专院校特色的新的培养模式和理念。
1、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基本情况是本专业是各个高职院校的特色专业、龙头专业。由于学院的大力扶持和宣传,该专业每年的招生人数超过全院总人数的50%以上。
2、在这些众多的素质参差不齐的生源当中不乏有一些根底优秀的苗子,他们对知识的强烈渴求,使得我们在教学手段、教学目标、培养方向上对这部分学生不能采取单一的模式,而应该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如在《建筑结构》实践性教学环节添加结构设计软件教学,充分挖掘这部分学生的潜能,以培养多层次技术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使学生毕业后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专业技术能力强、知识面宽、素质高的特点。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江西省有公办的高职高专院校47所,民办的高职高专院校8所,其中设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院校有十多所,所有这些院校都没有结构设计软件实践性教学。
二、高职《建筑结构》课程实践性教学中添加结构设计软件教学的实施方案
(1)、在系统的学习《建筑结构》、《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建筑CAD》、《制图与构造》等课程和进行了《结构施工图会审》实训的基础上,在大二下学期利用周四下午进行约10周共30课时时间的结构设计强化训练,学习《PKPM结构设计计算应用程序》或《GSCAD结构设计计算应用程序》,并要求学生完成一套多层框架结构的施工设计图。
(2)、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如下:
(3)、结构设计软件教学手段和方法
根据课程和生源特点,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案例教学:在课堂以工程中构件设计实例进行教学,以增强学生对结构的真实感。
2)、采用影像设备一体化教学法:对于结构和构造部分,以录相、图片等影像资料展示,利用建筑技术实训中心实物进行教学,以增强学生对结构的现场感。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绿色技能开发;高职院校
党的十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是将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众所周知,建筑能耗已经占全社会总能耗的约28%,甚至更高,因此国家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它具有明显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减少能源使用约3050%、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5%、减少水资源40%、减少废物70%。绿色建筑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1]。绿色建筑也称“四节一环保”的建筑。国际上对绿色建筑的探索和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我国对绿色建筑的研究起步较晚,2006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颁布了第一部有关绿色建筑的标准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近两年来国家加快绿色建筑推广步伐,目前有了统一标准和认证体系,但是由于教材更新的滞后性,绿色建筑相关的知识还没有在教材中出现,因此有必要依据国内外绿色建筑标准将其绿色技能进行开发,并将其融入教学加以实施,培养出施工一线的绿色技能型人才。
1国内外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绿色技能开发现状
采用文献检索的方式对国外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绿色技能开发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目前绿色建筑体系较为完善的国家有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在这些国家的本科或社区院校没有设立绿色建筑专业,但是开设与绿色建筑相关的课程或者有涉及绿色建筑的课程内容,比如美国柯克伍德学院就开设可持续建筑课程,但没有针对绿色建筑设立专业。采用了问卷调研的方式对国内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绿色技能的开发现状进行分析,主要对8所高职院校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其中4个国家示范专业)进行调研,其中有5所院校在该专业课程的设置上考虑了绿色建筑课程,比如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建筑节能技术、BIM建筑、BIM施工管理、BIM算量4门涉及绿色建筑的课程;其中6所院校在课程内容上设计到了绿色施工内容,比如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在施工技术课程中增加了住宅产业化的装配化施工。
2概念界定
绿色技能是指在掌握完成一项工作所需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还具有对包括气候变化在内的环境问题日益增强的意识、实现可持续生活方式的责任感以及在工作中践行可持续发展行为的能力[2]。绿色技能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在工作中实践获得的,本文所研究开发的绿色技能是广义上能力的统称,不仅包括获得一项工作的技能,还包括对此工作的态度、价值、知识。本文中绿色技能清单是针对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开发的,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技能、知识和责任感[3]。
3绿色技能的开发
3.1绿色技能开发途径
为了开发绿色技能,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依托专业建设委员会平台组建了绿色技能开发团队,由双师型骨干教师3人及中级职称以上的施工一线工程师3人组成。开发团队首先进设计调研问卷,问卷采用聊天叙述的方式,在谈话中完成调研。该团队共发放调研问卷20份(华北地区),其中8所高职院校,12所国有大中型企业,回收19份,回收率达到95%。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绿色技能开发分两条路线。一是调研确定绿色的岗位,然后确定岗位所需工作的能力及内容,最后经过绿色技能开发团队的研讨确定是否开设新的专业及新专业的课程及内容。调研发现目前有8家国有大中型企业都组织过住宅产业化施工,住宅建筑构件由于订单较少无法批量生产导致成本增加,住宅产业化施工还没有广泛应用,但这种模式的确大大减少了水、光、扬尘等带来的环境污染,是国家推广的施工模式,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因此建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增加住宅产业化施工方向。二是对传统施工员岗位进行调研,确定在工作中哪些改进后管理模式可以节约成本,减少安全隐患,哪些操作减少环境污染,最后由开发团队研讨转化为相应的教学及实训内容。通过对传统施工岗位的调研,增加了在地基处理、基础施工、主体施工、屋面防水施工等操作、技术、管理方面的绿色技能的相应内容。
3.2绿色技能开发成果
依据调研的内容,开发团队经过研讨形成了三个维度(管理、技术、操作)、三个要素(经济、社会、环境)的绿色技能开发成果[4],见表1.
4绿色技能在教学中的应用
4.1建设绿色师资队伍
为了使绿色技能研究成果在教学中得到较好的应用,首先要打造一支绿色教学团队。绿色教学团队由“双师型”教师构成,教师利用企业挂职锻炼的机会学习涉及所授课程的管理、技术、操作方面的绿色技能,并把绿色技能的作为教师专业能力考核的一项指标,同时教师把这些绿色技能纳入课程标准,并加以重点考核。[5]绿色师资队伍不仅关注学生绿色技能的获得,更关注学生绿色习惯的养成。成立绿色技能社团,不仅注重本专业的绿色技能,而且关注生活中绿色习惯的养成,比如学生将钢筋拉伸实验的废料用于焊接实验,同时让学生在生活中养成不使用塑料袋、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的习惯。
4.2构建绿色课程
经过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绿色技能的开发,增加了住宅产业化施工、绿色建筑2门课程、对于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及质检、主体结构工程施工及质检、屋面及防水工程施工及质检、施工组织设计这4门课程增加了在操作、技术、管理方面的绿色技能的内容。依托河北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电梯安装维修培训基地即将建成。电梯是高能耗的产业,同时它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因此,从电梯的安全、能耗的降低两方面按照三个维度、三个要素进行开发,并同时将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加大对校内外学生的培训,真正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李玉静.绿色技能开发:背景、内涵及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5(15):11-16.
[2]刘育锋.职业教育绿色技能开发的现状、问题与建议[J].职业技术教育,2016(10):15-18
[3]林红梅.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绿色技能开发现状——基于37个专业的调查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5(5):4.
[4]刘育锋.高职院校应关注和开发绿色技能[J].中国高等教育,2014(1):35-37.
[5]叶鉴铭.校企共同体:企业主体学校主导——兼评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双主体”[J].中国高教研究,2011(3):70-72.
目前国内的建筑设计软件教学宏观的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建筑设计专科类学校的课堂教学。另一类是培训机构的建筑类设计软件培训。建筑类专科学校的教学中,由于高校教学大纲的局限,有些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课时少得可怜,实用课程不受学校领导重视。同时,授课教师的水平良莠不齐,教课过程中的案例不能贴近实际设计。由于,少量的课时导致了大量的软件功能不能全部介绍,学生实际的上机操作联系相当少。因此,在高校专科课堂教学中能够掌握建筑设计软件基本属于天方夜谭。正是因为这样,社会上一些专门对建筑软件进行培训的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
软件培训机构由于没有腐朽的教学大纲的限制,所以教学模式比较灵活和实际制图工作联系比较紧密。同时,授课教师基本都是有时间经验的设计师,有些培训老师已经在社会上有了一定的影响力,所以教学效果较好。毫无疑问,培训机构在师资力量上要比高校强,这是不争的事实。有些学员可能认为高校的教学水平会高一些,那就大错特错了。大家可以从计算机普及的年限来测算一下高校教师的水平。计算机普及是在1995年前后,由于windows95操作系统的出现,微型计算机才走入了寻常百姓家。高校教师也是和大部分普通人一样在这个时期接触计算机的,所以不要太迷信他们。而高校的教师大都是进入学校后就开始熬年限评职称,熬成教授的老师不一定是有真才实学的,就计算机软件方面的教学有些教师也是初学者。但是由于有了某某学校教授这一头衔,讲课就有了皇帝的新衣。高校的学生也因为以拿到毕业证为目的而不敢得罪老师,所以在某些学校中就形成了一些误人子弟的专家教授的生存土壤。
软件培训机构是以营利为目的的服务行业。由于市场竞争,所以不得不在各方面提高教学水平,随时适应市场需要更改教学大纲。授课老师也不像高校教师那样是铁饭碗,所以每一位在培训机构讲课的老师都具有相当的危机感。这种危机感也就促成了他们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所以他们对计算机软件这种不断升级的领域是相当适应的,这对于学员来讲无疑是一件好事情。但是,培训机构的教学也有一定的弊病,教授课程的教师大多注重软件的使用讲解,而忽视了建筑设计的教学。学员如果没有从事过建筑设计行业一般在培训机构出来只能做制图员做不了设计师。也就是说培训机构的教学是单纯的软件技术使用而不是设计师内在修养的训练。这一点需要学员自学或者在不断的实际设计过程中去养成。
关键词:绿色建筑;职校;土建类专业;改革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专门技术人才的摇篮,在绿色建筑发展的趋势下,其土建类专业的教学势必要进行改革。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于高职院校在绿色建筑趋势下如何进行土建类专业建设改革进行研究。
一、绿色建筑发展的影响分析1绿色建筑的定义
我们通常所说的绿色建筑是一种概念,一种象征,主要是指该类建筑对环境没有害处,同时还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对环境构成破坏的情况下而建造的一种建筑,所以它又被人们称作可持续发展建筑或者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等。它是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充分体现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1]。
2绿色建筑发展的影响分析
绿色建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从经济角度看:绿色节能建筑具有节能性和低碳性,冷天可以减少供暖成本,热天可以减少制冷的成本,更重要的是人们住在这样房子里,也会使得疾病减少许多,从而减少自身在医疗方面的投入,因此总体来说还是物有所值的。②从健康角度看:绿色建筑的自然通风良好,绿化率高,日照时间多,住在这样的房子里,舒适度提高,心情得到放松,对居住者的健康十分有益。③从环境角度看:绿色建筑能够提高水的使用效率,以及其他能源的使用效率,诸如化工能源、材料,换句话来说,绿色建筑能够使得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减少到最低。
二、绿色建筑趋势下职校土建类专业建设改革措施(1)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当前在我国的高职院校当中,基本上都是在遵循“教学企业”的思维,坚持进行对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依照各类企业的企业岗位的真实过程以及该岗位的任职要求来进行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建设,进一步改革课程内容,使得职业岗位的形成规律能够得到遵循,从而创造出实施性的专业人才培养办法。与此同时要模拟“教学企业”,在学校内建立起有规模、较高仿真性的实验研究实训基地,从而做到“教学做”的一体化教学,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2)对土建类专业的课程与体系进行创新。在各种实践教学当中,诸如工种操作训练、综合岗位实训以及岗位实践等等,要强化信息技术以及绿色建筑施工的模拟项目的培训,从而提高学生的有关绿色建筑构造图识的能力,同时学生的CAD绘图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3)进一步丰富学校的教学资源库。为了适应当前绿色建筑发展趋势的需要,学校可以重点建设那些体现绿色建筑理念的实践教学,从而使得学校的教学资源可以更为丰富。另外,学校可以重点建设那些群共性的实践教学设施,通过模拟“教学企业”的方式在学校建设一批有规模、较高仿真性的实验研究实训中心基地,做到学以致用;重点去强化改革那些信息技术与绿色建筑施工模拟项目实践。
(4)单独制定技能训练计划。为使绿色建筑理念教学实践性教学的各个环节落到实处,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培训学生的专业技能,在教学计划中应单独制定技能训练计划,确定出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技能训练目标、专业技能标准[2]。另外,还应有阶段性的实践性教学安排,内容包括各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各个阶段在整体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训练内容、考核标准等。
总之,笔者认为要想促进土建类专业学生的教育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必须对其进行必要的改革,比如,人才培养创新、课程与体系创新、丰富教学资源以及制定单独技能训练计划等,笔者希望在这一系列改革之下,高职生能够满足当前绿色建筑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Abstract With the strong promotion of BIM technology from a national level at present, it has urgently required to actively cultivate BIM technique talents. From four aspects including the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design, teachers, textbooks and BIM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e comprehensive reform for the AEC major in order to cultivate BIM technique talents of satisfying the market needs.
Key words BIM technology; AEC major; talent cultivation scheme
0 引言
BIM即建筑信息模型,通过创建三维建筑模型,以模型信息实现建设项目在设计、建造和运营过程的无缝对接和保障项目参与方的信息畅通,最终使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化得以实现。
我国城镇化进程正在逐步加快,建筑业也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在建筑行业使用BIM技术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2003年,BIM技术被写入建设部的“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建议书。2011年,住建部《2011?D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明确将BIM技术作为行业信息化发展重点。2015年7月,住建部《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出:到2020年末,建筑行业甲级勘察、设计单位以及特级、一级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掌握并实现BIM与企业管理系统和其他信息技术的一体化集成应用。到2020年末,以下新立项项目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中,集成应用BIM的项目比率达到90%:以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大中型建筑;申报绿色建筑的公共建筑和绿色生态示范小区。
可见,住建部关于推广BIM应用的文件,时间间隔越来越短;而相关政策,由概括的纲要发展到了具体的意见。由此可见,在建筑类专业中开展BIM教育、培养BIM技术人才已经时不我待;然而,现有的建筑类专业教学过程中,几乎很少涉及BIM技术。
1 基于BIM的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改革
要在现有建筑类专业中开展BIM教育,必须根据BIM技术的特点进行相应的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具体地说,可以从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教材及BIM实验室等四个方面进行实践。
1.1 课程设置
将BIM技术融入专业教学,主要有两种途径:
1.1.1 开设专门的BIM课程
开设一到两门BIM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BIM的基本概念以及BIM软件的用。国内985高校主要采取新开设专项BIM课程的方法,以BIM理论介绍为主,部分院校教授BIM的实务及软件操作,如表1所示:
开设专门的BIM课程,可能会造成学生过度关注软件操作,从而忽视BIM在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作用。
1.1.2 在现有课程中植入BIM内容
大部分的美国大学采用这种方法,一般仅单独提供一到两门BIM课程,并以选修为主,如表2所示:
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清晰的专业知识体系。教师上课时,可将BIM技术引入到具体专业课程中,比如工程制图、房屋建筑学和结构设计原理等课程中,教师可利用BIM技术帮助学生理解专业知识。更进一步地说,可以利用BIM技术建立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室,这样可以使得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和建筑安装技术等专业课程教学更加形象生动。
1.2 师资力量
限于高校师资要求需要教师学历在硕士或博士之上,且外聘兼职人员讲座无法形成高校稳定的课程体系。
因此,专业BIM教师的培养也应来自校内,可以灵活采用多种方式:
(1)专家讲座:通过专家讲座培养BIM教师队伍。邀请业内BIM理论专家,在高校内为专业教师举办BIM专题讲座,主要教授BIM基础理论及BIM概论等内容。
(2)课题引导:通过课题引导培养BIM教师队伍。培养专业教师的BIM研究兴趣,通过与企业的横向合作或申请纵向课题,引导教师深入研究BIM相关理论知识。以课题带动教学,实现专业教师转向BIM教学的目标。
(3)跨专业引进:通过引进计算机专业教师培养BIM教师队伍。由于BIM模型的基础为计算机信息系统,计算机专业教师的引进可以迅速扩大BIM实务教学队伍。通过对计算机专业教师加以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实现计算机专业教师教授BIM操作课程的目的。
(4)与软件公司合作:通过与软件公司合作培养BIM教师队伍。以购买软件公司的BIM操作软件为先导,引入软件技术专员对专业教师进行BIM软件的操作培训,以此补强BIM软件教学的师资队伍。
1.3 教材配套
可以考虑两种方式进行教材配套。
(1)直接选择国内外的优秀教材。比如:BIM Handbook、The Impact of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Green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总论、BIM应用基础、BIM in Principle and in Practice等。
(2)组织教师编写符合学校专业特色的教材。BIM软件公司为了积极拓展其行业占有率,普遍都愿意与高校开展合作,如广联达软件公司、深圳清华斯维尔软件公司和鲁班软件公司等。而高校通过开展这种合作,可以编写更加适合相应BIM软件教学的教材。
1.4 BIM实验室建设
BIM实验室建设给专业课程改革提供了一个新平台。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差,已经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学校可以通过引进BIM技术,建立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室。这一方面可以降低实验运营成本,同时也能使学生对实验有感性认识。针对课程设置关联性差的缺点,而BIM技术可用于建筑全寿命周期,因此,学生可以通过BIM技术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加以全面整合。
当然,建设BIM实验室的时候,也应该合理选择BIM软件。目前建筑行业使用的BIM软件较多,国际上主要有欧特克软件、Bentley软件、ArchiCAD等;而国内主要有广联达软件、鲁班软件、清华斯维尔以及浩辰BIM。这些BIM软件各有侧重点和强项,高校应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在保证先进性的前提下,以实用、够用为原则,选择合适的BIM软件来建设BIM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