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企业文化的探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企业文化 影响力 企业文化构建路径
加大对企业文化构建的力度,科学整合企业各项产能要素,指引职工形成整体的企业文化理念,构建别具一格的企业文化,让企业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之中兑现可持续发展的诺言,属于企业立足当前与发展未来的重中之重。以下笔者将会和大家交流一下本人对企业文化构建的几个观点:
一、何谓企业文化
所谓企业文化,乃是存在于企业里的全部职员在长时间的发展进程里面所培养起来的且为全部职员所认同的最终目标、价值理念、基本信仰与行为准则的总括。企业文化从更大范围来讲可以归属于文化的范畴,因为文化是对于人类的劳动实践进程中所增值的物品与精神财富的整合体;而狭义上的企业文化则专指意识理念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体制与规范。同样地,企业文化乃是企业在投产运营过程中,逐渐组成的,被全部职员打从心底里接受的、对本企业的使命、祈愿、宗旨与价值体系与运营观念的总和,并且由此而引领着企业的生产运营劳动、管理体制、职员行为准则和企业整体公众形象的运营。企业文化在当代企业运营中变成企业运营最厚实的基础要素,其文化的底蕴,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均决定着企业占领市场能力的强弱,甚而关乎企业的成与败,兴与衰。
企业文化应当拥有这些要素:首先,企业的终极目的或者远景描绘。企业是实体经济单位,没有利润则谈不上生存,然而企业文化的描绘万万不能够将盈利描绘成企业的最终目标,而是应当具有社会理念,像福特公司的文化理念是:让更多的人都能够开得起汽车。第二,相同的价值理念,每一个企业在员工新入职的培训中,都会对其进行价值观的培训,目的就是使员工认同企业的经营理念;第三,行为准则与以往的习惯,企业文化在从根本上讲是职员们在共同的劳作中形成的一种对彼此与集体的认同。
二、企业文化在实体经济中的影响力
企业文化属于实体经济单位日常管理与维护的中心位置,它的影响力深入到企业运营管理项目的各个环节,企业文化的孕育伴随着企业的运营项目与管理创作的导向而改变,企业的文化常常会影响企业的经营理念,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人力资源管理在很多外资企业里面已有很多的年头,他们对企业文化的经营非常注重,特别是很多企业将人才发展纳入企业文化的范畴里面,将其发展为该企业的战略理念,因此,这类企业对于员工的福利、薪酬等,都会定位在劳动力市场的领先地位,像安利、西门子等外资企业,都是爱才用才的代表性企业。像我们所熟识的美国苹果公司,对于他们来讲,创新就是企业的灵魂,那么配套的,实施灵活性的管理以及权力距离很小则是他们的显著特征,很难想像对一群充满奇思妙想的工程师实施严格的权力距离的管理会是一种怎样的后果。[1]
三、构建企业文化的高效路径
在中国发展企业文化,对于外国的成功例子,我们不可以照搬照抄,而应当由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据由浅到深、从简单到困难、逐步开发的准则,在增强与完备企业管理的工作中,有步骤地导入企业文化,且对其烙上中国特性的烙印。目前,想要做好企业文化的构建工作,可以从下面三点考量:
(一)贯彻落实注重人才的理念
想要做好这项工作,可以从思想教育与职业教育两个大方向上着手。思想教育,体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念,向员工们输送社会主义理念使其不忘本;职业教育,这主要针对的是企业的经营与运营的可持续性来讲的,企业若想构建万年长青的发展基业,则要在组织中树立不断学习的理念,唯有员工的知识不断更新换代,企业才会永葆生机。所以要在企业里大力倡建学习型组织。我们所熟知的全球最大的日用品公司――宝洁,它就是一个典型的学习型组织,每一位进入宝洁的新职员,都会获得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与你的职业规划相对应的是一系列个人学习与进修的清单,真可谓活到老学到老。[2]
(二)企业文化的构建要回归人文关怀
企业的发展与不断进步离不开人,因此企业文化的构建必须要把企业里面的人照顾好。怎样才能照顾好企业的人呢?光让其实现自身的价值而不考虑其他,那谈企业文化谈企业管理也是镜中花水中月。依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我们知道,人最先需要满足的是生理需求、再到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五个层级一环紧扣一环。我们需要考虑的是怎样让职员们得到满足。企业需要搞好福利环境,确保员工的生理需要与安全需要,进而改善企业的心理环境,满足员工们的社交需要,最终改善企业的经营环境,让员工们可以在该企业中获得尊重与实现自我的个人价值。对员工的关怀是搞好企业文化工作的重点任务。[3]
(三)企业文化应注重远景的描述与全员的激励
美国著名的汽车生产商福特公司的创始人对该公司的企业文化曾作出最生动、最详细的描述,由公司发展最初的生产出汽车到让汽车成为中产阶级的座驾再到最终的目的是让每一个人都可以用得上汽车,他都有详细的实现远景的时间规划。并且常常会对他们的员工郑重宣读它,通过强化的作用,让每一位员工都能切身体会到,我们是可以达到这个远景的,并且这个远景不仅仅是为企业赚钱这么简单,而是变成美国梦的一部分,造福人民。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企业文化的描述应当是富有激情的,应当可以分解为企业的详细的战略目标体系并可以实现的,而且通过强化作用,他可以将每一位成员都融合起来,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四、结束语
改革开放走过了几十个年头之后,我们通过与西方世界的比较与回望自己的发展历程,会发现,依靠粗放型的经济我们再难实现突破性的发展,因而大力支持经济转型。伴随经济转型,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本文中,笔者基于自身对企业文化内涵的理解以及企业文化的作用,进而给出了自己对于构建企业文化有效路径的几点看法,权当抛砖引玉之用。
参考文献
[1]朱兴华,魏延伟,王正伟,颜世强.浅谈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J].现代企业教育.2011(04).
[2]刘俊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促进企业经济发展[J].资治文摘(管理版).2010(04).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管理;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09-0036-02
从现代化企业的发展角度出发,企业的文化建设应从企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出发,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培养企业的独特文化,打造属于企业的特色文化,为不断发展的企业经济提供动力支持。企业文化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企业文化塑造的意义更多的是用文化的力量激活企业的生产力,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执行力和创造力,进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必定经过企业文化的塑造和熏陶,企业文化建设水平的提高,直接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实现全面、快速、可持续的发展。
1 关于企业文化的解读
现代管理理论普遍认为,人作为企业管理的主体,对其主体行为的管理,大多依靠自我控制的手段。企业文化建设促使企业成员按照共同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行为规范等来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日常行为,为企业既定的目标共同努力,促进企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文化的建设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是一项系统的建设工程,也是现代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法宝。没有企业文化支持的企业,是没有发展信念与发展希望的企业。从这个层次意义的上,企业的文化建设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下发展的内在需要,是实现现代化管理的有效举措。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独具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道德规范与规章制度等各种文化因素的总体表现。当前,经济飞速的发展,企业在经济市场上竞争的成与败,关键在于企业的整体实力,建设具有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能够更好的体现企业的价值理念,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在新的竞争局势下,实现企业迅速发展以及适应市场竞争。通过企业文化的力量推动企业长久的发展下去,成为当前企业文化建设的需要探究的新课题。
2 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现代企业管理的相关理论认为,一个企业的独特文化可以表达出企业所倡导和发展的经营理念,每一个企业的文化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企业员工把注意力集中到企业既定的发展目标的工作上,在无形中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企业文化中的含有的规章制度的理念,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外在约束,使员工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去操作,减少违规操作的可能。企业文化可以弥补企业规章制度过于注重外在约束而忽略员工自身的内在约束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对员工的行为起到规范、约束的作用,使员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遵守企业规章制度工作,并逐渐培养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理念。相关实践表明,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信念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凝聚企业员工的力量,促使其形成高效工作的团队。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同企业的规章制度可以相结合,形成一种心理约束,使企业对相关工作人员的约束更为严谨。同时,也会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
3 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经济发展的关系
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经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从企业发展的角度分析,企业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其所有的经营活动都是通过生产与经营活动扩展开来的,最终目标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企业文化融入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中,企业常常因忽略企业文化的建设,导致其经营管理活动出现严重的问题。企业文化就如同空气一样,虽然有其独特的抽象性,却与企业的生存息息相关,是企业的经营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企业员工的自身出发,我们可以感受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作为现代企业的员工,参与工作希望得到的不仅是一定的经济回报,还有企业和社会的认可与激励。希望通过劳动实现自我价值,在社会中得到归属感与成就感。在这方面,企业文化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让员工在企业中感受到自己的地位,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属感。因为,企业文化是企业所有员工都认可的一种价值观念,所以它在无形中促使企业员工形成规范的工作思维,并逐渐培养员工形成一种思维方式。通过这个方式,企业可以解决新老员工在交替方面保持一种延续性,为企业经济发展做好人才储备的工作。
4 建设企业文化的措施
4.1 树立正确的管理思想
建设具有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以及培育企业精神的基本思想,是从人本身出发,做到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在此基础之上,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树立“以人为本”和谐共赢的管理理念。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促使企业管理者在企业经营方面减少失误,并且弥补已经发生的管理失误。同时,使企业员工摆脱过去一味的被动工作状态,最大程度的避免员工带着不满的情绪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否则很难实现企业定下的经济目标,甚至威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同时,建设企业文化必须要把发展的重点定在启迪、吸引、熏陶的相关方面,按计划逐步培养员工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企业相关的行为准则。
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并不意味这自上而下的说教活动,是在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结合相关生产活动后,通过相关文化和教育组织的特殊方式的活动,做到企业文化建设真正的从企业员工的实际出发,寓教育于娱乐之中,也可以通过征集员工的意见,组织形式多样的相关教育活动,创造企业轻松的教育氛围。另外,企业的文化建设,要既能反应时代的潮流精神,又能突出企业独特的文化理念。避免企业文化建设特色方面与同行企业存在的雷同,很多企业的文化建设都存在着缺乏个性、太过于抽象以及出现雷同的情况,提出的“开拓”、“奋进”、“创新”等口号不会适合所有企业的经济发展。企业应着力于从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集中、全面的总结本企业员工认同的价值观、经营理念以及企业自身奋斗的目标。力求文化建设的管理工作对企业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4.2 深化企业文化建设的意识
对于一个企业能否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企业员工的素质涉及文化素质、思想觉悟、心理素质、人际关系的处理等方面,企业员工的思想与文化素质很重要,企业应该在这方面组织和鼓励员工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自主学习,并制定企业对员工继续教育的计划以及相关活动,培养员工的企业意识,深化员工对本企业价值观的理解以及认可,这方面的学习内容包括员工对企业性质、特征的全面认识。从整体上提高员工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责任感。建立与企业核心价值体系观相符合的奖励制度,并制定相关配套措施,配合这一制度的执行。
在此期间,企业不能间断对员工的思想政治方面的工作,明确思想政治的教育意义。文化建设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思想文化的传播,但实际上并不能完全代替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避免出现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绝对的独立,继而引发另一个错误倾向。在建设企业文化的同时,不能忽略思想政治工作的进行,这些是由我国企业发展与管理说出的特殊历史时期所决定的,这也是我国现阶段市场经济建设主流思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体现。企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通过各种途径树立员工正确的思想,引导企业员工将思想政治工作做好,并将其作为发展建设企业文化的有效载体。
4.3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提高了企业效率。企业管理追求的是效率,企业的效率是其生命所在,企业文化就是员工心中的激情,它提供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告诉员工在企业里什么目标是最重要的,哪些是企业所提倡的和不提倡的,能够引导和塑造员工的态度和行为朝同一个方向努力。企业文化改变了员工的价值观。企业文化是企业活力的源泉。它是培养员工积极性的动力,它是员工积极性、创造性的根源,将全体员工的事业心和成功欲望化为具体的奋斗目标和行为准则。一方面把广大员工的潜力挖掘出来,使之服务于该企业共同的事业;另一方面使个人目标和企业文化得到统一。当企业文化渗透到员工内心,员工真正明白企业追求的价值标准,才能自觉的维护企业的利益,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不断地进行学习创新。
5 结 语
当今的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而知识经济的本质是以人为中心出发点,建立调动员工积极性、创造性的企业文化。从经济发展的实质来看,全球文化特征日益明显,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由经济和文化综合起来发展的经济已经发展为一种珍贵的经济资源,对企业的经济发展有很大影响。企业文化相对于企业的经营活动的管理而言,是一种隐性的人性化管理方式,通过确立共同的价值观,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在无形中督促企业员工遵守企业的职业道德准则,使员工可以在愉悦的工作环境中自觉地完成本职工作。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原则、道德规范、企业精神风貌以及发展目标的综合体现,也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灵魂,失去企业文化的支撑,会使企业在发展的浪潮中随波逐流,失去竞争发展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孔玉琴.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经济发展[J].工会博览,2010,(9).
关键词:企业文化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2-0024-0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当前的市场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更高的阶段,大部分企业在完成了初级阶段的原始积累后,开始走向完善体制提升内涵进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阶段,能否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实现完美的升级转型,决定了哪些企业能够可持续发展,哪些企业将会经历了昙花一现的辉煌后惨遭淘汰。这其中的决定因素就是要靠企业文化的构建与实现。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企业越来越明白企业自身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但是对于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还没有足够的重视及解决。本文试图从这个角度来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企业文化内涵及重要意义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与管理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为大家所共同认可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文化环境、企业产品、企业制度、企业精神等。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文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与人的发展公司的发展密不可分。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具有着导向作用、约束作用、激励作用、凝聚作用和调试作用等。企业文化有着十分广泛的内容,不仅仅存在于精神层面,而且对整体行为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形成统一规范的企业文化,能够使企业效能放大。
二、新时期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有了良好的国际交流的外部环境,对我国的企业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但是在这过程中我国企业文化出现了或多或少的问题。
1.企业文化缺乏创新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文化创新对企业创新工作起着内在的推动作用。在每一段时期内,企业的目标与任务是不同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不同的,每个阶段需要面对的内部外部环境也是不同的,而有一种现象就是无论每次的目标有何变化,但是企业文化长期不变,久而久之,企业文化就成了一种空洞的口号表达,起不到任何真实的作用。结果导致企业陷入固步自封的处境。
2.企业文化没有被充分认同
企业文化作为整个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代表了企业全员的目标与利益,在树立宏伟目标和规范员工行为的前提下,企业文化也要具备一定的欢快性与易接受性,使企业文化在企业中受到企业员工的认同与喜爱,才能积极落实实施。而现有很多的企业文化都无法融入到真正的生活生产过程中。
3.企业文化建设与制度创新和管理脱节
科学管理就是将文化管理与企业管理相结合,事实上是很多企业没有做到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企业制度建设的结合,单纯只靠一些娱乐活动来丰富业余生活,并没有做到将企业文化融入到企业管理之中。
4.企业文化中国化的认识有待加强
我国很多企业对企业文化中国化的认识有待加强,在市场经济、外部环境、国际环境的大潮中,很多企业模仿外国企业的文化理论来塑造自己本土的文化,这是一种有风险的挑战,本土企业需要的是让员工自己认同并为之奋斗的激励文化,企业文化没有得到认同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三、发展壮大企业文化优势的手段
1.正确定位企业文化方向
如果要为企业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就需要准确的企业文化方向定位,认真分析企业的过去于现在、市场或者目标的转变、竞争对手的改变以及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适时的调整企业定位,避免与外部环境的冲突或者大同小异的企业文化现象,结合自身拥有的优势,建设出独具一格的魅力文化,势必在公众面前提升企业的形象,将企业的优势放大,提高员工的热情与凝聚力。
2.着力打造企业文化核心
全球经济大潮就犹如凶险莫测的海洋,企业就如船一样需要照亮路程的灯塔,这灯塔就像是企业的灵魂,而企业的灵魂就是企业文化,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要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着力打造企业文化核心,提高核心竞争力。
现在我国的很多企业出现了或多或少的这种情况就是很乐意去向一些成功的公司或者海外公司“取经”,模仿这些成功企业的企业文化,但很遗憾的是,在这些学习型模仿型的公司内部出现了很严重的水土不服情况,每个企业有着每个企业不一样的内外部环境,有着不一样的定位和策略,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也并不是适应每一个企业,东施效颦会使企业陷入毫无个性的迷途之中。所以要避开企业发展模仿的这一误区,我们需要的是从企业自身优势出发,打造独一无二的楷模型文化。
3.建立健全企业文化的相关机制
发挥企业文化资源优势不仅需要管理者具备良好的素质,更需要企业建立健全文化的相关机制,不使企业文化成为空洞的口号。
4.培养高素质的企业文化传播队伍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但是无法落地的文化只能是空中楼阁,无法对人才管理者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因此,企业文化需要通过有效的方式进行传播,将理念转化为认知与行动,不断提升企业的软实力。
参考文献
[1] 尤战生.接受与误读:法兰克福的大众文化理论在中国[J].山东社会科学,2011,(10).
[2] 靳丽.企业文化与企业价值研究[J].经济与文化,2010,(2).
[3] 李继先.企业文化结构层次新论[J].中州学刊,2010,(11).
[4] 吴伟成.企业文化:经营的核心基点[J].交流平台,2004,(2).
[5] 安祥钦.加强国有企业文化建设 增强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J].价值工程,2012,(3).
[6] 张淑琴.发挥企业文化资源优势发展壮大文化产业的研究[J].经济论丛,2011,(1).
[7] 刘萍.论企业娱乐文化对企业文化的作用[J].企业管理,2011,(2).
[关键词]税收筹划;节税;风险防范
[DOI]10.13939/ki.zgsc.2015.44.123
1 税收筹划
1.1 概念
目前阶段我国对税收筹划还没有一个得到一致认可的概念。本文所指的税收筹划,是指在企业的缴税项目形成前,在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税法等其他相关法律)的基础上,对企业的纳税项目包括主营项目、投资和理财等,进行合理的规划,最大限度地利用税法中规定的减税和免税政策,来降低企业的税务成本。这一切都基于企业进行经济管理并且是非恶意逃避社会责任的行为,对企业的纳税项目进行税收筹划是企业的合法权利。
1.2 税收筹划与避税、偷税的区别
税收筹划与避税、逃税最大的差异是,税收筹划在法律和道德上都是健康的。虽然他们的目标都是减少纳税人需要承担的税务,但偷税漏税是在享受税收便利后拒绝履行税收义务的违法行为,纳税人通过伪造、修改和销毁账目,修改在真正的申税账簿上应交税的收入等手段,来减少应该缴纳的税款,这是非常确定的违法行为。而避税准确来说并不是违法行为,但在道德上与国家订立税法的意图相背离。因此,企业在税收筹划应用上要特别注意,以免承担不必要的风险责任。
2 企业税收筹划的必要性及其目标
2.1 企业税收筹划的必要性
首先,正确的税收筹划工作可以帮助纳税人减少税务负担,得到更多的经济收益。其次,企业通过合理的税收筹划,来合理地减少税负,提高经济效益。这就对企业的管理和经营水平提出了要求。要求企业必须不断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和经营管理制度,坚持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随着企业的不断经营发展,企业在获得越来越多的收入的同时,企业需要交纳的税款项目也越来越多,企业的税务负担将不断加重,这就需要企业重视并正确应用税收筹划,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2.2 企业税收筹划的目标
许多人认为税收筹划的目标是节税,但节税和税收筹划并不完全对等。节税指直接减少税款,将应缴纳的税款免除,而这些缴税项目仍然是需要交纳的。而税收筹划的作用不仅限于减少税款,还在于延迟缴税的时间。这是因为除了减少税收负担外,企业更注重的是给企业谋取一个更好的发展前途,以此来确定适合本企业的筹划方案。那么,企业税收筹划的目标到底有哪些呢?其具体目标包括以下几点:
①减轻税收负担。这是税收筹划可以最直观看到的效果。通过税收筹划,企业在法律的范围内规避了一些税收负担。②实现涉税零风险。通过税收筹划,企业税收管理人员可以提前明确需要有哪些项目需要在什么时候缴纳多少税款,进而避免没有按时缴税而带来的税务处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失。③获取资金的时间价值。这主要是指企业利用税收筹划达到延期纳税的目的,以获取资金时间使用价值。④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是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最主要的目标。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企业的税收筹划应该切合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同时财务管理目标也需要考虑税收筹划能力。企业在执行税收筹划时不仅要考虑减少税款这个直接目标,还要考虑税收筹划的其他作用,如相对税收筹划,以获取资金时间价值等。
3 企业税收筹划风险及其防范
3.1 税收筹划风险
3.1.1 企业内部风险
(1)税收筹划计划在决定时有很大程度受主管因素影响。在确定税收筹划方案时,管理者的能力和性格对方案的最终形成有很大的影响。纳税人对税收政策的理解、对投资计划的倾向、个人对企业发展方向的期待等都会影响税收筹划方案的最终决策。
而且,税收筹划与纳税人的综合素质有关。首先,税收筹划和偷税、避税只有一线之隔,如果纳税人或筹划人的道德素养和文化水平不足,很有可能就会发生道德错误,将合法的税收筹划变成违法行为。其次,纳税人还需要具有足够的专业技能和充分的税项敏感度,能够及时发现企业可以利用的减少缴税的政策。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其他部门如财务、会计、法务等部门都需要积极的配合,同时纳税人要有足够的能力组合各部门的工作,这就要求纳税人对各部门的工作和技能都有一定的了解。因而,税收筹划的主观风险较大。例如,税收筹划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利用税法空白。其中的税法空白有两种,即立法空白和执法空白。利用执法空白来减少税款是一种违法行为,而适当利用立法空白则是允许的。但利用立法空白进行税收筹划对纳税人对税法的掌握程度有非常精准的要求,否则稍有不慎就会超越合法界限,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2)目前对于税收筹划并没有系统性的教学体系,而税收筹划的方法很丰富,要充分使用这些方法,发挥他们的作用,需要纳税人充分了解企业的经营,尤其是经济情况,并且对现行的税收政策有非常清晰的认知,因此可以适时地使用正确的政策,有时是利用政策的优惠条款,有时是利用政策的弹性空间。而纳税人的经济活动与财税政策等条件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税收筹划的风险也就不可避免了。
3.1.2 企业外部风险
外部风险主要指外部政策法律变化风险。其中包括税收政策变化风险和其他相关法律变化风险。国家的税收政策和相关法律必然会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变化,因此,纳税人必然要面对这种由于政策的变化而产生的风险。
3.2 税收筹划风险防范
第一点,增加对企业税收筹划的重视程度,提高计划人员的业务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同时提高企业从业人士对税收筹划的了解可以促进各部门间的税收筹划合作。①企业要加强该研究税收筹划的相关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总结。企业可以配置专门的税收筹划人员来出来相关问题,其他财务管理人员则要不断关注政府税收政策,配合管理人员处理企业税务。另外财务人员还要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才能为企业正确制订税收计划。税收筹划涉及税收、会计、财务、企业管理、经营管理、经济法律等多方面的知识,专业性相当强,需要专业技能较高的人来操作。而企业规模越大,需要处理的税务关系就越多,复杂性和难度性也越高,因此就需要由专业的税务处理人员来进行税收筹划,减少疏漏和错误。②增强筹划人员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养,税收人员必须要有清晰的认知,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是违法的。财务人员及筹划人员应该加强对相关法律的学习及加强自身的道德素养,这可以帮助其进行更有效、更正确的税收筹划,避免因为对法律知识不了解而做出错误的、甚至违法的筹划。
第二点,企业需要保持对税法政策的关注。政府正在不断完善税法中的漏洞,一些合法的行为,在经过税法完善后可能会变成违法的行为。如果企业继续保持行动就会出现违法情况。因此在筹划税收时,企业要时刻关注政策,及时根据政策调整税收方案,最好对企业适用的税收政策进行归类整理,在发生变化的时候做出相应修改和调整,使税收筹划更为有效地进行。
参考文献:
[1]胡庆红.企业经营决策的税收管理与风险控制[J].会计之友,2014(15).
企业文化浓缩的表述是“以企业整体价值观为核心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反映一个企业特有的、为社会所公认的品格、素质、精神、作风,以及公众形象等文化积淀,对于企业以至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和作用。品牌简言之就是牌子,是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的为市场公认的直观标志和无形资产,包括企业自身和企业产品两个层面的。关于企业文化和品牌建设,学术界和专家们对他们的关系已作了多方位的研究与阐述,下面我就企业文化对品牌建设影响谈谈自己的理解。
企业文化听起来似乎是很抽象的概念,实际上它很具体,比如企业形象、企业行为(包括机构设置、企业管理、生产经营)、企业观念和团队氛围、企业的文化精神核心(也就是企业要达到的终极价值目标)等等都是企业文化的一种体现。品牌则是企业文化的载体,企业文化是品牌立足之本。他们相辅相成,相互依托着协调发展。
一、用企业文化推动品牌建设
一个企业成功的标志是他创造的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及其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一个企业要想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就要注重品牌的推广建设。而在市场竞争中企业文化是永远不能替代的竞争因素,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的发展中一点一滴形成的。缺乏企业文化的品牌建设是空洞无力的,其生命力也注定是短暂而不长久的,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去创品牌,就好比搭建空中楼阁,即使建设得宏伟壮观也容易倒塌。只有用企业文化来推动的品牌建设才能健康持久。
二、企业文化建设和品牌建设需要站在差异化的战略高度并制定出长远的目标和计划
一个成功的企业领导者一定要有高瞻远瞩的目光,在企业创建初期就有创立自己独特企业文化的长远目标。尤其当今社会人们都追求个性化的东西,这就需要企业用自己个性化的企业文化来塑造差异化的品牌形象。品牌的差异化不仅可以引起消费者的共鸣与认同,还可以使得到满足的消费者产生品牌忠诚,从而建立起稳固的品牌偏好。虽然产品、技术和制度可以模仿,但是公司全体员工所追求而形成的企业文化是很难模仿和移植的。企业只有树立长远的建设目标和计划,才能沿着这个目标日积月累形成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的领导者随时都会变更,特别是国企性质的企业,领导的变更更是频繁,如果换一个领导就带来企业文化潮的改变的话,势必会影响企业品牌的社会地位。一个好的企业、好的品牌要深入人心不是一朝一夕的,要把企业文化作为品牌建设的灵魂来抓。
三、企业文化的创新直接影响品牌价值的保值增值
前面谈到了领导变更对企业文化的影响。这里表达的重点不是企业文化的一成不变,而是要不断的创新,在文化根基不变的基础上不断带来新的理念和活力,尤其是在社会市场不断进步的时代,社会对文化的需求不断提高,如“低碳生活”概念的诞生、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等等社会现象无疑要求我们的企业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企业文化一角的服务理念必须要创新,只有这样,我们企业文化、品牌形象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品牌的内涵价值才会不断提高。
四、品牌建设不是投机取巧,一味迎合市场,要用企业文化做基石
提到品牌,人们自然会和广告扯上关系。公众的想法和判断没有错,这是他们对一个品牌最直观的了解。但真正的品牌不是光靠无限量的广告投入取得的。进入市场初期,也许确实需要适当的宣传,让市场认识他们,但它的存在与持续不同于当下的“明星效应”,出镜率低了,得想方设法的弄出点绯闻,来博得市场的短期关注与认可,以赢得短期的经济效应,这是不可取的。我们要靠企业的生命源动力来创造市场,创造屹立不倒的奇迹,这靠的就是企业文化的支撑。
五、坚守现有的品牌地位不放松
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用在企业的品牌建设上也不为错。品牌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建一个品牌不容易,守住一个品牌更不容易。打个简单的比方,一个人做一次或两次好事不难,难的是他一辈子做好事,一辈子不犯错。一个企业,要想在市场中生存,如果没有一个长期的品牌建设规划的目标,没有很深的文化根基,是经不住市场的狂风暴雨的。市场行情瞬息万变,我们的企业稍不留神,就会陷入社会舆论的漩涡,市场竞争的夹缝境地。怎么守、用什么守,落到底还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
六、领导的文化素养、价值取向对企业文化、品牌建设的影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有些企业为了趋同也大谈企业文化建设,当然,哪怕是表面的也没有错,但坏就坏在企业高层大谈企业文化,大谈企业的终极目标是服务社会、服务众生的同时,领导班子带头,生活糜烂、弄虚作假,用极其腐败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来指导的企业文化,也只是企图用虚幻的企业文化来赢得市场的一块挡箭牌,一旦暴露,会立即瓦解、崩塌。我们要的是脚踏实地式的建设模式,分析市场,实事求是地建设自己的文化、品牌。企业文化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或者广告语,而是公司上下齐心协力的一种创业精神的凝聚,一种社会价值观的整体体现。而领导的价值导向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七、企业文化要形成合力,才能为品牌建设保驾护航
企业文化的建设需要时日,不同行业的人认同一个企业的文化也需要时日。企业要发展,人才很关键。尤其是我们的企业正处于发展初期,更是要招贤纳士,广吸人才。同业、非同业人士对企业文化不认同不要紧,一个有生命力的企业文化必定是顺应社会发展观的文化,终究能得到社会的认可。通过对企业上下员工进行一段时间的同化、感悟与培育,一定会在员工中形成凝聚力,不认同的人员自然会被时间淘汰。当然,这样的同化也与人员的素质、文化程度挂钩。对于最终都无法认同企业文化的人,哪怕他身怀绝技,终究也不能为企业所用,我们要汲取“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教训。
八、企业文化应与企业同成长
企业文化表面看来是很虚的东西,的确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实实在在的存在。现在很多企业创建之初,不注重企业文化的培育,一味追求市场利润和价值最大化,等到企业有了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和社会影响力,领导者也想要搞点文化气息,于是要不就是生搬硬套别人的企业文化,要不就是急功近利搞些表面得东西,这都是不可取的甚至是不会长久的,也必将会比创立初期建立企业文化来的更艰难,要付出十倍或者百倍的艰辛才能树立起来。
目前我们的企业虽然有了自己的企业文化,但企业文化的培育、成长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尤其是保险行业,人员的流动性很大,很多人员大都来自具有不同企业文化的保险公司,有的人员少则在一至两家公司呆过,多则在五到六家同业公司呆过,他们的追求和价值观往往会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侧重业绩、侧重效益、价值文化导向很普遍很严重,这无疑会与公司倡导的文化价值理念发生碰撞。协调的好,不会阻碍或者说对公司的发展阻碍不大,协调的不好,必然会给公司的发展带来不利的甚至毁灭性的打击,那我们努力建设的品牌可能会毁于一旦。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
[关键词] 企业文化 建设 问题 对策
一、我国建设企业文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企业文化是企业组织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组织成员所共同信仰的管理哲学、行为规范和价值体系的总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保持持续、稳定发展的助推器,也是保持企业凝聚力和生命力的源泉。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曾就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做出精辟的阐述:“资源是会枯竭的,惟有文化才会生生不息。”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已成为国内外企业发展的重要课题。但目前并不是每个企业都建立了优秀或良好的企业文化,在国内,有的中小企业根本就没有企业文化可言,而多数企业尽管有企业文化,但却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总的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问题。
1.企业文化缺乏鲜明的个性
企业文化能够产生凝聚力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它的独特性。当然,优秀的企业文化在许多方面具有共性,但更突出的是它的独到之处,是它所代表的企业独有的特征。我国大多数企业文化似曾相识,具有鲜明个性的寥寥无几,究其原因,一是企业领导者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不明确,盲目照搬照抄;二是企业文化建设目标未建立在对企业现有状况正确判断的基础之上。例如当前很多的国有企业都呈现出一种“宣传部”式企业文化。这种企业因为管理层变动比较频繁,为了突出政治,凑形势,不断突出各种时事政策,以这种方式进行的企业文化建设,往往热点很多,重点没有。另外还有企业文化内容政治化,突出表现在将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混为一谈,以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来全盘替代企业文化建设。
2.企业文化建设流于形式
很多企业家并不明白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没有实实在在地将企业文化建设置于企业经营的战略高度,仅仅是为了装扮门面,或为了赶时髦,热衷于作表面文章,提出几个口号,张贴几条标语,定个条例,写一曲厂歌,定一个标志,统一公司服装,再搞一些文艺体育活动,认为这样就完成了企业的文化建设。并没有将在市场条件下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竞争文化作为能促进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思想,而仅仅作为一种面纱来对待。这就是相当多企业文化建设形式上热火,收效却甚微的主要原因。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很多人对企业文化的认识过于狭义,认为只是一些文娱、体育活动,把企业的文娱体育活动开展好了,就是建立了企业文化;有的把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完全等同;有的则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凡此种种,都是对企业文化的狭隘理解,偏离了企业文化的本质。
3.企业文化不被广大员工所认同
企业文化应该是被整个企业,上到企业家,下到普通员工乃至企业临时聘用人员所接受的文化。但在当时很多企业里,企业文化都是“老板式”的企业文化。这里的“老板”不仅仅特指私营或民营企业业主,也泛指集体或国有企业中的“灵魂人物”,这些老板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作用突出,由此形成了一些不好的症状,诸如老板的个性即企业的个性,老板的个性倾向与个性心理特征决定着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还有的企业文化构建适应的对象是老板的意志而非市场的意志。这样就扭曲了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使企业文化建设既缺乏稳定性也缺乏系统性。这些企业文化表现出一种浓厚的“人治”色彩。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1.企业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
企业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企业做强做大。只有员工都热爱自己的企业,认为只有自己的企业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会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企业文化的实质就是以人为本,激发员工的潜力,提高员工的全面素质,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智慧,实现员工全面发展。企业文化强调人本管理,其根本性的意义在于确定人的中心地位,培养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人才,从而达到人企合一的最高境界。优秀的企业文化最终都会通过企业中的人表现出来,因此,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人的自觉性和创造性,是否体现了人的价值已成为衡量企业文化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为优秀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建设企业文化,就是要建设一种环境,使企业中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要通过实施人才战略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着力营造以依靠人、关心人、塑造人、激活人为核心的人本文化范围,培养全体员工共同认可的企业文化,为他们搭建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要树立大企业文化观念,形成文化发展的合力
要处理好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是一种相互交叉互为依存的关系。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是培育企业精神、建设企业文化的重要手段,而企业文化则为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与管理工作密切结合提供了一个最好的载体。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可使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管理工作更好地拧成一股劲,由“两张皮”变成“一张皮”。要注重营造氛围,自觉培养企业文化繁殖的沃土,把员工培训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优秀的企业把培养人才视作自己的社会责任,甚至提出培训是企业员工最大的福利。人的知识和才能来自于两个方面:学习和实践。企业既是实践的舞台,又是学习的课堂,是磨练和培养人才最好的学校。
3.企业管理者要做企业文化发展的表率
要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首要的因素是企业家。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曾经讲到:企业家这个称呼不是职务,而是一种素质。这种素质是一种阳光、胆识、组织能力和社会责任。企业家不仅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塑造者、推动者和模范者,也是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是旗手文化,企业家的素质和自觉程度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起着关键作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家要缔造出优秀的、高品质的文化,要发挥好示范表率作用,企业家就要求具备优秀的品质,这包括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高尚的道德品质、优秀的管理才能、决策技能和首创精神,同时在一定条件下要求具有相应的业务技能。在这些能力中,特别强调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4.要利用各种传媒和手段推动企业文化的发展
企业文化的发展都要有一定的载体,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各种传媒和手段,加速企业文化的创造、传播和发展。下列手段是非常有效果的:(1)提出口号、传播故事。文化不能只是抽象的理论,应该是由丰满的、有血有肉的故事组成的。实际上,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有许多故事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三国演义》和《水浒》中的许多故事、雷锋和焦裕禄的英雄事迹等,告诉我们什么是有价值的、值得追求的。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故事来完成的。所有企业都有他们自己的英雄人物、优秀事迹和传说。宣传英雄人物的事迹,是传递“什么是重要的”这一信息的一种快速而生动的方式。有关坚持不懈和努力创新的故事,都有效地传播了关于行为标准和绩效标准的信息。在转折期中,经理们需要树立新的模范,挖掘新的事迹,以阐述在事业发展方向和衡量标准上的变化。例如,海尔以产品的高质量著称于世。早在1985年,张瑞敏带领员工砸碎了72台质量不合格的冰箱。这件事情不但企业内部尽人皆知,更是传播到全国人民。在海尔的“高标准、精细化、零缺陷”的质量观念的建立过程中,这种故事的传播和深入人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2)举行各种仪式和活动,制造情景、烘托气氛。人们的观念和行为受环境和气氛的影响相当大。一些企业在企业显眼的位置和车间内部悬挂标语、横幅、墙壁口号等,可以使得职工置身于企业文化的氛围中接受熏陶。一些企业在典礼、仪式等场合制造一种传播企业文化的场景,也有利于推广企业文化。(3)提炼材料、宣传教育。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单纯的言传身教已经不能满足思想传播的要求,必须采取更加系统的方式,使职工具备战略所要求的思想。企业要注意将企业文化总结成系统的材料写入企业的培训章程,在新职工进入企业的时候,进行岗前培训。企业也可以通过内部报纸和刊物,将一个单位或部门的新观念和新思想写成文章和报道,传播到企业的所有职工。在惠普公司,企业要求经理人员经常对手下员工进行培训,培训时就是多讲、勤讲各种体现惠普价值观的例子。
参考文献:
[1]徐艳华:家族企业文化的创新[J].商场现代化,2008,(2).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对策
一、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会计现代化最为重要的标志是会计的信息化,而会计信息化又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在加快建设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许多的问题,笔者从会计信息化的现实情况入手,简单分析了会计信息化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
1 会计信息化缺乏理论研究。会计信息化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应现代化的要求而出现的新型学科,它又是介于会计和计算机信息之间的一个边缘学科,因此专门的理论还不是很多。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跟不上实际的应用速度,因此要把会计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对会计信息化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从而构建会计信息化下的理论结构体系。
2 财会人员能力的不足。以前的财会人员,懂得会计知识的不懂得管理,要么懂得管理的人员却不懂得会计,两者都具备的不一定会计算机的相关操作。因此,很多财务人员,特别是高级会计人员的知识储备和技术能力都需要进一步的提高。会计信息化,是把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两项职能结合起来了,这就对财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仅要掌握会计的相关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更要有计算机操作能力。
3 降低了现代企业管理的效率,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没有实现充分的交流和融合。现在的企业,为了应对市场压力和减少投资风险,很少生产单一种类的产品了,这也就导致各个部门之间的交流少了,信息得不到及时的整合,都是在需要的时候联系,这样做不仅效率低而且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二、企业会计信息化问题对企业造成的影响
任何事物的关系都是相互的,会计信息化和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关系也是一样的。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条件:会计现代化建设;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保障:科学管理。实现企业的信息化,能合理配置企业资源,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现在企业会计信息化要想跟企业很好的融合,就要学会把信息技术、企业会计核算和企业管理三者联系一起。将会计信息化运用到日常的企业管理工作中。
我们也必须要认真看待不健全的会计信息化对企业现代化管理造成的不良影响――缺乏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没有实现充分的交流和融合。完善的会计信息化建设会对现代企业管理带来方便,但是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却容易造成企业各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的弊端。
会计信息化建设就是要实现资源的共享,信息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而信息的不畅通会使企业各项资源分散于各个部门之内,不利于进行信息充分共享。有少数的企业即使实现了信息的及时交换,却还要面对信息标准化的难题。
三、加快企业会计信息化建的策略
企业会计信息化有着很多的不足和问题,在会计理论和信息技术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实践中的具体情况,加上笔者自己的观察分析,提出了两点加快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1 高级会计人才的引进。人才是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所在。目前,绝大部分企业都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和内部信息平台,这就为会计信息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就要求企业的会计人员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使企业真正的实现会计信息化,就必须要有一个素质高、技术强、既掌握了现代信息技术又有会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2 要有安全的信息保证体系。电子计算机以及通信网络,在带给我们方便快捷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可忽视的信息安全问题。为了保障会计信息的安全,更好地享受到会计信息化带给我们的方便,首先要从信息技术上下功夫,建立一套全方面立体式的安全体系。其次要及时维护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设备,及时更新和升级平台系统。
3 加强管理的科学性,包括组织人员的管理、企业资金的管理、生产流程的管理以及信息资源的管理等等。这种管理要求高、管理范围大,具有相当的难度。所以,企业就应该充分学习和掌握国内外优秀的企业管理经验,将先进的管理经验融入到会计信息化建设中来,加快和完善制度建设。在组织管理方面,保证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团结合作,防止产生不必要的错误。
四、总结
总之,会计信息化是建立在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现代科学技术和会计学的基础上的现代会计系统,它现在虽然处于快速发展中,但是还位于起步阶段,所以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以待解决。会计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和基础在于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每个企业必须加强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才能面对各式各样的危机和挑战,才能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未来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中国会计学会:会计信息化专题(2004)[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一、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是指个人发展和企业相结合,对决定员工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并通过设计、规划、执行、评估和反馈使每位员工的职业生涯目标与公司发展的战略目标相一致的过程。 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包括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组织的职业生涯管理。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无论是员工个人还是企业自身都是有现实意义。
(一)对员工而言,组织参与员工职业生涯发展,一方面可以增强员工对工作环境的把握能力和对工作困难的控制能力,同时帮助员工从更高的角度看待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将各种分离的事件联系起来,服务于职业目标。使职业生活更加充实和富有成效,实现员工自我价值的不断提升和超越。
(二)对企业而言,组织协助员工规划其生涯发展,建立多形式的职业发展通道,并为员工提供必要的教育、培训、轮岗等发展的机会,把企业目标和员工目标统一起来,形成生命共同体,促进员工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
二、企业缺乏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原因分析
从客观上说,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关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还缺少实践经验。很多企业把生存、扩大市场、取得业绩作为第一要务,更多关注的时企业效益,而无暇关注员工,也就谈不上为员工做规划了。从主观上说,由于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也是最近几年才逐步建立起来的,人力资源管理团队素质还尚未成熟,加上管理者对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还未正确认识。
(一)缺乏正确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很多企业的管理者自身对人力资源管理认知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往往简单认为提高薪酬待遇、福利水平是留住企业现有的人才和引进外部人才的有效激励措施,而忽视人的更高层次的需求。
(二)没有正确认识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
企业大部分员工还没有对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有个全面的认识。管理者往往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的事情,和企业无关,而且很多员工根本就不知道有职业生涯规划这回事。由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没有重视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没有在这方面财务的财务预算,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自然就处于零阶段。
(三)缺少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专业人员
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是近几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常见的人才发展模式。在很多企业里员工职业规划与管理做得不到位,主要原因是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专业化程度不够,没有能力去做,或者说他没有相应的工具。
三、有效进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
措施
企业提供给员工的晋升通路是否通畅,关系到是否能满足员工个人发展目标,这是对企业自身实力和发展愿景的要求,同时也是企业能否吸引员工、是否有吸引力的重要因素。企业如果本身前途堪忧,也谈不上进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与开发。在市场开放程度越来越高的社会环境中,企业制定一套适合企业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方案,势在必行、大势所趋。因此,企业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包括以下方面。
(一)建立和完善职业发展通道与职务任免、评审方法
1.建立和完善职业发展通道
根据企业的实际业务情况和人员情况建立相应职业发展通道,使具有不同能力素质、不同职业兴趣的员工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避免所有人都在拥挤的管理跑道上。
2.建立职务任免、评审方法
为促进员工发展,培养管理队伍,选拔优秀人才,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制定管理职务任免办法。按照一定的程序结合绩效考核制度进行考核,倡导公平竞争机制,推行能上能下的晋升制度,对满足晋升、降职条件的员工予以晋升、降职,对有突出贡献者实施破格晋升。
(二)帮助员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企业帮助员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帮助员工更好地认识自己,使员工了解自己在企业中存在的各种可能的机会,从而有计划地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把握和获得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机会。
1.提高员工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
引导员工深刻了解组织的目标、岗位的要求,使员工对自身在组织中的职业生涯有一个明确的预期。使员工能够把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与组织的兴衰荣辱是紧密相联的。同时企业组织及其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部门应当让员工认识到,在组织发展与变迁的趋势下,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也是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进而以富有人情味的方式来提高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一个人在职业生涯中不仅应当有目标,有规划,而且应当随着组织发生的变化,及时修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2.提供职业生涯咨询与指导
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仅靠其个人力量所能解决的问题,相反职业生涯目标、规划及其可行性需要得到来自企业组织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部门给予必要的咨询和指导,从而使员工能充分认识岗位的特征和要求,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切实建立有效地职业生涯规划。
(三)多途径开发员工的能力
能力开发是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保证——组织协助员工规划其生涯发展,并为员工提供必要的教育、培训、轮岗等发展的机会,促进员工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因此企业应结合员工职业发展目标为员工提供能力开发的条件。能力开发的措施可以包括培训、工作实践和业务指导等。
1.教育培训
结合员工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企业实际情况,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使员工更快地体会到岗位的需要,提高知识和技能,较少的失误和浪费,得到更好的产出。
2.工作实践
工作实践可以是扩大现有工作内容或工作轮换。通过这种时间,可以给员工提供在各种不同工作岗位之间流动的机会,同时能够给员工提供多通道发展的机会。这也是一种培养多面手人才的方法。
3.业务指导
业务指导是一套主管或资深人员在工作现场直接传授工作技能及相关知识给现场员工的一种有系统的教导方法。这是传授现场技术及知识的有效方式,也是员工正式培训计划中不可或缺的学习机会。
(四)进行检查评估与反馈修正
1.检查评估
企业应成立独立检查小组定期组织对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独立检查,评价各个部门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执行结果。把这一评估结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让各个管理部门在实际上重视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制度。同时对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分析析员工是否达到或超出目前所在岗位资格要求,距离下一步职业目标的差距,为下一步的发展提供依据。
2.反馈修正
反馈修正是一种双向的沟通过程。一方面检查小组在检查评估结束后,向各个部门负责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人员反馈评估结果,要求其就工作不足之处做出改正;同时被检查人员向检查小组反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完善制度的建议。另一方面检查小组向员工反馈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执行情况的评估结果,根据评估结果,帮助员工分析前进途中的问题和差距,并提出改进措施或者建议调整未来发展目标和方向。只有做到这点才算是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
(五)制度与保障
1.完善规章制度,确保流程运转
根据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需要,制定并完善了相关管理办法,明确了组织实施、考核评审、成果运用的具体流程和要求,使职业生涯规划中各职级上升的评价透明化、标准化、规范化。把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纳入了日常管理范围,做到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与实际工作的有机结合,并不断总结发现的问题,不断完善,实现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持续改进、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2.健全组织机构,明确落实责任
组建由人力资源部门经理为组长,各事业部副经理与部门经理成员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对部门各职级通道、岗位要求的审批、人员定岗及转岗研究决定、考核测评审核等。由人力资源部负责该领导小组的运作,定期召开会议,计划和总结公司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工作,建立职业发展档案,并负责保管与及时更新。
四、结束语
关键词:勘察设计;信息化建设;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426.92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不断加剧;新科技革命的影响日益加深,企事业单位对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依赖性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各企事业单位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勘察设计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也是大势所趋。
1 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勘察设计企业在改革开放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了与世界经济接轨,提高勘察设计工作效率、缩短生产时间、节约劳动成本,部分大中型设计院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目前已经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据考察,在这些勘察设计单位中,信息化理念已深入人心,很多业务都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协同设计和电子图文档管理。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大多数勘察设计单位的信息化建设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这与勘察设计行业的高速发展大相径庭。
信息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条件,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作为勘察设计行业,我们要在“十二五”期间,结合行业特点,大力推广和应用先进信息技术,开发并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升集中管控能力,增强企业在国内外两个市场的竞争力,促进行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 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容繁多,最主要的内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硬件设施建设,主要包括日常办公设备和网络设备的购置;(2)软件开发应用,主要内容有综合办公、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市场经营、合同管理、项目管理、成本与产值管理、协同设计、图文归档以及决策经营管理等,其中项目管理和协同设计是勘察设计单位软件模块的核心;(3)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1)有利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2)有利于推动企业标准化、程序化管理;(3)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4)有利于节约成本,减少浪费;(5)有利于推进知识图档的集中管理与更新,实现技术资源共享;(6)有利于各类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利用;(7)有利于降低员工的工作强度,让员工从简单、重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8)有利于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积极性。
3 勘察设计行业在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勘察设计行业在信息化建设中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各单位都遇到了不同的问题,归纳起来大致如下:(1)定位不明确,很多单位员工甚至是领导都没有明确信息化建设该如何定位,有的领导认为信息化作用巨大,必须投入巨资来购买软硬件,更有甚者认为软件可以完全代替人的思维,盲目夸大信息化的作用;另外一种极端的思想则认为信息化是花钱不讨好,以至于他们从一开始就对之进行排斥和抵制;(2)单位管理混乱,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反应的是单位管理层的思路,没有好的管理思路和管理办法,开发出来的软件也不能起到好的效果;(3)盲目跟风,很多单位看到别人在做,也不管自己单位的实际情况就盲目地投入人力物力来进行信息化建设;(4)把信息化建设当成面子工程和政绩,一些单位领导为了敷衍上面领导的要求,勉为其难地搞信息化建设,殊不知这样做不但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同时也为将来的信息化建设与推行埋下了重重障碍;(5)单位资金短缺,一些企业领导看到了信息化建设带来的好处,但是由于资金短缺,也只能是有心无力;(6)信息化建设的人力不足,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一支稳定的信息化建设队伍作为支撑,但是目前很多单位搞信息化建设的领导都没有意识到信息人才的重要性,信息部门在单位中就像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信息化管理推动部门在单位中的“边缘性”地位将无实质性改变;(7)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严重不足,很多领导认为,信息化建设就是开发几套软件,买几台电脑,没有真正认识信息化建设的内涵;(8)软件不适用,一些单位为了省事,直接购买市场上所谓的“成熟”软件,正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任何一家软件公司开发的软件都不可能囊括所有的功能;没有针对性的投入导致信息化建设成为摆设;(9)软件开发商的实力不足,有的企业管理成熟,需求明确,而且是定制开发的软件,但就是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这就要归结于软件公司的实力不足,甲方单位在选择软件开发商时没有经过严格的招投标程序,而是凭感觉或者关系选择了并不专业的软件开发商,有的软件商虽然实力不俗,但他们对勘察设计行业的业务运作流程或者一无所知或者一知半解,最终开发出来的软件并不专业;(10)搞“”,很多单位对信息化建设没有一个总体的战略规划,总希望一蹴而就;(11)广而全的思想,希望什么业务都能通过软件实现。有些业务通过软件实现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但是有些业务通过软件实现反而会变得繁琐,再有一些模棱两可的事情,就目前的计算机技术来说通过软件根本无法实现。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如下策略供探讨
(1)将信息化建设作为企业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它投资大、见效慢 ,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按照“效益驱动、总体规划、重点突破、分步实施、推广应用”的指导方针,才能发挥投资的最大效益;(2)客观分析本单位信息化建设的需求,根据本单位的人力物力情况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3)理清本单位管理思路,将比较成熟的管理理念制度化;(4)培养一支稳定的信息化人才队伍,信息化建设的长期性特点决定了它需要一支稳定的信息人才队伍作为支撑,掌握先进网络技术和软件开发技术的信息人才将是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5)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通过招投标方式选择合适的软件开发商进行定制开发;(6)使用正版软件,软件正版化是国家的强制性要求,也是单位长远发展的必然趋势;(7)由单位领导亲自挂帅,采取局部试验、重点突破、分步推广的策略强制性地进行信息化建设。总结正反两方面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软件开发只是信息化建设“万里”的第一步,软件的推广使用和后续维护工作将是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8)切忌面面俱到,信息化建设周期长、内容多,尽量找准本单位的现实需求,不求最全但求最有用才是可行之策。
4 结束语
当前,无论是传统行业还是新兴行业,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在日常经营中都无不依赖于信息技术,如何解决投资大和收益低的“信息悖论”问题,如何解决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困难都值得我们长期的思考和探讨。
参考文献:
[1]王素卿.提高认识共同努力务实推进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建设[R/OL].(2014-02-08)[201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