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外英语教育专业范文

对外英语教育专业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外英语教育专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外英语教育专业

第1篇:对外英语教育专业范文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对外汉语专业率先在全国招收本科学生,培养对外汉语事业专门人才。在过去的30年中,对外汉语本科专业为全国50多所高校输送了大量的对外汉语专业人才,为国家的对外汉语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对外汉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较全面了解的人才。显然,中外文化是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必备的重要知识。在将来的中外文化交流中,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需要用外语(主要是英语)向世界各地人士介绍中国文化,毕竟汉语还没有成为世界通用语。目前,对外汉语专业比较重视英语的学习,他们采用英语专业所用教材,让学生学习西方文化,使学生有了一定的英语语言能力和西方文化知识,能比较轻松地介绍有关西方文化如感恩节大餐、圣诞老人和雪橇、圣瓦伦丁节、复活节兔子和彩蛋等知识。同时对外汉语专业也开设了中国文化课程,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中国文化知识,以便将来能用英语向外国学生介绍中国的文化知识。但是学生是否具备了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的能力呢?他们所用教材有没有给他们提供一个学习用英文介绍中国文化内容并打下扎实基础的平台呢?本文旨在通过其所用教材的调查来分析解答这个问题,并通过结果来分析教材有可能对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带来的影响。

跨文化交际是双向的,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是将来中国文化的传播者之一,他们需要具备本国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知识,并能用英语或者其他目的语进行交流,他们是否能有这种能力呢,从其所用教材我们可得以解读。

二、分析与讨论

教材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是教学活动的媒介和载体,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对外汉语专业目前所用英语教材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杨立民教授担任总主编的《现代大学英语》系列教材,其中包括:《现代大学英语精读》(共六册,本专业学习一至四册)、《口语》(一至四册)和《听力》(共四册,本专业学习前两册)。这些都是供高等院校英语本科学生及其他水平相当的英语学习者所用的,既然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是非英语本科,那他们就属于水平相当的英语学习者,他们的英语水平能否和英语专业的学生相提并论是另一回事,在此不作过多探究。

《现代大学英语口语》四册中,前三册包括15个单元,第四册包括14个单元。此套口语教材吸取了国内外同类教材的优点,主题从一、二册中的日常生活话题逐渐过渡到三、四册中的各种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热点问题。既考虑到中国的国情和中国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他们希望表达的内容,同时又兼顾西方文化和生活的介绍,既有外国味,又有中国味。对外汉语专业还开设了中国文化相关课程,所用教材主要有三本,一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由教育部高教司组编,张岱年、方克立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该书阐述了中国文化的历史及地理环境,从中国传统文化到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国新文化等各方面对中国文化做了介绍,是学生们了解祖国悠久、丰富文化遗产的简明文本,使之对于中国文化的特征有所把握,并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创新问题有所思考。二是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高丙中编著的《中国民俗概论》,该书通过建构“中国民俗”的概念来描述中国人的生活传统,具体从生产、工商、生活、社会组织、节日、人生礼仪、游艺和民俗观念等方面描述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细节,对于学生理解中国社会生活中的传统,了解中国民俗的巨大文化资源具有一定的意义。三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赵荣光编著的《中国饮食文化概论》,该书介绍了中国饮食文化的概念及理论基础、中国茶文化、中国酒文化及筷子文化等以及中国各少数民族饮食习俗,中国传统食礼等,涵盖全面,对读者深层次地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提供了指导。

总之,上述所说英语教材内容多采用或多摘选自英语国家地道的文章,听说以话题为单元,分课进行听力与口语训练,对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基本能力,了解西方文化知识非常有用。但是,英语文化知识在此套教材中所占比例很大,无论是在精读教材还是口语、听力教材中比重均明显大于母语文化。虽然本套书有少量的母语文化知识渗透,但总量太少,以至于教师和学生也相应地很少接触有关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导致其无意识地注重西方文化而忽视中国文化。

三、建议与总结

第2篇:对外英语教育专业范文

关键词:就业引导;优势分析;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8.038

1.就业引导教育的作用和重要意义

随着大学的不断扩招,每年进入就业市场的大学生与日俱增,除了就业市场中的人员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外,有些高校的专业设置不能很好的为就业市场服务、大学生的能力培养跟不上社会的实践需求等情况,使得择业难,就业难成为了现在高校的普遍现象。近几年,高校为了找到适合大学生就业的方式方法,做好大学生就业前的理论和实践准备,将高校的就业引导教育引入到课堂和教学实践中,就业引导性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就业引导教育是针对学生就业前的一系列专业和规范的教育,它涉及的知识点广泛,包括经济学、统计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知识学科,属于一门综合性的教育学科,就业引导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就业引导教育的引导和专业指导提升和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沟通、人际交往、情绪控制等综合能力并通过专业的技术指导提升学生的就业优势,就业引导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涉及到的教育内容较为丰富,在就业引导教育影响下学生就业的综合竞争力会有一个显著提高,就业引导教育贯穿于高校的不同学习阶段,从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就业政策和市场的解读和分析、就业法律的学习、就业技巧的锻炼、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等方面影响着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情况。

2.外语专业女生现状和分析

外语专业属于文科学科,在专业选择上女生众多,加上专业学习的特殊性,需要学习者能够细心耐心的学习投入,所以大多数女生的性格特点更加符合这一学习要求,外语专业整体出现女生众多,男生较少的情况。近年来,随着学校的不断扩招,每年毕业的人数超过了社会上需求的岗位数量,在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下,毕业生的供大于求以及女生面临的客观实际问题都限制了女生的就业面,在很多情况下女生一直属于就业较困难的群体,尤其是以女生为主的外语专业在就业中也不占有优势,如何提高外语专业女生的就业优势,就成为了外语专业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外语专业和女生的客观实际特点,我们要从就业引导教育多方面人手,找到适合外语专业女生就业的教育内容和重点,克服女生的客观实际困难,培养专业性强、工作有担当、责任心强的女性求职者作为高校女生就业的培养目标,就业引导性教育从女生的就业心理、职业技能、道德情操等方面出发,锻炼和培养出得体端庄,懂得注重仪容仪表,自强自信,综合实力较强的女性求职者。

3.就业引导教育对外语专业女生的影响力作用

3.1就业引导教育对专业学科建设的指导

就业引导教育在学生就业领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一项作用在于学生就业的反馈,学生的就业最终是要接受来自社会的检验,学校培育的学生是否受到社会的欢迎是否能够在社会上找到就业岗位,这取决于学校的育人理念和专业学科设置。合理的学科设置能够为社会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员,合理科学的学科设置更是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培养出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有文化、有能力的工作者。对于外语专业学习,学校在开设专业课程上应有所调整和创新,有针对性的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寻求突破口,找到本专业培养人才的优势,从新型的综合素质培养人才出发,找到本专业的就业优势,从课程设置上提高本专业学生的综合竞争力。比如以师范为就业意向的外语专业女生应加大教育类和师范类的专业培养力度,着重培养其在师范类的竞争优势,专业设置教、学、育为一体,加强外语专业女生的师德、言行教育;针对翻译就业意向的学生,学校在专业设置上应加大其口译、笔译的能力提升,着重开设专业过级考试的辅导和培养;对于其他就业意向的外语专业女生应加大其社会实践力度,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专业设置的培养目标和重点,分年级分学科有层次有重点的将外语专业女生就业逐一进行分层次的培养,专业课程设置应该根据不同的就业意向学生分门别类的进行专业指导和培养,做到商贸外语、旅游外语、师范外语、翻译外语等共同发展共同培养,培养的过程中做到有重点有特色,及时和社会岗位需求相对应,检验学校的课程设置是否合理和科学,是否能够跟上社会的需求和步伐,并且及时调整学校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安排。

3.2就业引导教育中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

职业生涯规划是就业引导教育在理论内容上的延伸,也是就业引导教育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从知识和实践出发对职业规划对象进行有针对性、专业性和科学性的理论指导,通过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规划对象的职业概念和内容并进一步加深求职者对职业内涵的理解,并对规划者的职业选择和从业提出一定的建设性意见。

职业生涯规划从人们的兴趣、爱好、气质等因素进行探索,从而依据这些探索得出的结论来帮助人们实现自我认识,并将这些认识运用到就业指导当中。职业生涯规划会帮助你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与气质,通过一定的探索,加深你对自己爱好的认识和自我气质的理解和认同,从而帮助你寻求和自己气质相仿的岗位和工作,并将你的爱好引入到你的工作和岗位上,指导工作效率的提升。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生命线理论,将会帮助求职者进一步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和时间的有限和短暂性,并帮助求职者学会控制和掌握自己的命运,学会合理和科学的运用时间理念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安排。针对外语专业女生可以充分利用职业生涯规划对兴趣、爱好、气质、时间管理的探索,学会作为当代职业女性应具有的职业判断和职业选择技能,将外语专业和自己的兴趣、酆谩⑵质等因素相关联和比较,找到生活和专业的结合点、兴趣爱好和职业的结合点、时间规划和人生选择和事业发展的结合点。

3.3就业引导教育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作用

就业引导教育从其实践意义出发,将指导在校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其主要的一项内容。作为将步人社会工作岗位的学生,除了专业理论学习,还需掌握社会实践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具体表现在:外语专业的女生应加强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除了口语之外,同时要加强汉语表达水平,掌握语言表达的技能,口齿清楚,表达的内容清楚流畅,让人易于理解和接受,用语礼貌。其次,注意加强沟通,对于外语专业女生来说沟通更为重要,外语的学习,就必须学会说话,说会沟通和交流,对于女生来说沟通还要注意尺度和分寸,掌握最佳沟通时机,让中外的语言在合适和恰当的沟通中展现出最好的表达。同时,情感的表达也是不能忽视的一个方面,情感的表达运用的恰当,有时在生活和工作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作为当代职场女性更应该加强自身的情感表达技能,充分利用女性特有的细腻、耐心、坚强、独立、自信,将新时代职业女性特有的精神面貌体现出来,对于外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还应该掌握中外不同国家的情感表达方式,了解中外文化和情感的背景,做好中外沟通的蛄骸6杂谕庥镒ㄒ蹬生来说,适应新时代的人际关系,外语从业人员应注重团队合作和人际关系,作为女性外语从业人员应处理好人际关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做到有主见懂合作,有想法懂谦虚,敢于展现自我懂得适可而止,有合作敢竞争。

3.4就业引导教育中心理引导对学生就业的影响力作用

就业引导需要从学生自身出发,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探索自我,做好就业前的各项心理准备。对于外语专业女生来说,首先,要从心理上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要用最好的心态接纳自我,对自我有一个客观的判断,不骄傲自满,不妄自菲薄,爱惜自己,欣赏自己,做一个充满自信的独立女性求职者。在心理上不断探索自我,发现自我的优势和劣势,正式客观的正视自己的条件,不断探索和激发自己的潜能,找到适合自我的职业道路。就业引导教育在心理教育方面还提出,学会了解他人,能够帮助自我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外语专业的女生应广开视野,拓宽眼界,以开放的思路调整好外语学习的心态,作为女性求职者应该开阔心胸,了解他人,学习他人,在未来生活和工作中,取长补短。学会了解他人,接纳不同的声音,学会理解,学会客观的判断选择及做出正确的决定,学会包容和协作,这才是当今在校女生所要不断学习的内容,外语专业的特殊性更加要求学习者要有包容的心态,对外开放的思路和与人协作的精神,这也是就业引导教育中心理引导教育的一项长期和重要的课程。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外语专业不再是吃香专业,就业存在很大的竞争,对于学习外语的女生在就业中的处境就更加严峻和窘迫,如何缓解外语专业女生的心理压力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问题,在就业引导教育中应加强女生就业心理的调适,引导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同时应重视生命,调整心态,处理好家庭工作的关系,做好克服现实困难的心理准备。

第3篇:对外英语教育专业范文

关键词: SPSS软件 高校外语 自编教材 医学生

外语教材是中国学生学习外语,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它具有鲜明的时代风貌特征,间接反映了当今国内生产生活水平的发展和变迁。对于医学类院校而言,非常有必要编写一套好的外语教材特别是医学专业外语教材。因为医学教育的特殊性,大部分医学文献的原著都是外语编写的,所以如何让学生得到真实的一手资料,通过医学专业外语教育培养阅读国外文献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自编外语教材的特点及运用

1.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各大院校逐步开始实施适合本校各相关专业的校本教材编写工作。有些大学组织编写的相关专业教材甚至成了专业领域的全国性推广的教科书。在此背景下为了适应当今大学教育的发展及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同时为了适应高等医科院校对英语教学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2011年赣南医学院组织外语教研室编写了一套共6册的《医学英语文献选读》教材。这套教材的出版缓解了赣南医学院医学英语教育中的教材短缺问题。这套教材的编写目的就是弥补这些不足,利用泛读教材的形式把医学英语阅读技能、医学词汇及医学术语渗透教学,从而提高学生阅读和翻译医学专业科技资料的能力。

2.作者在编写教材时尽可能考虑到课文主题与学生专业课学习进度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学习相关医学专业知识之前,能以生动有趣的科普方式了解医学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在不知不觉中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扩大专业词汇量,提高英语学习水平。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应用医学专业知识的能力,即用所学的医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有趣现象。教材里根据不同的医学基础学科分别划分了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医学学科,所有节选的课文都选自第一手英文资料,除原文长度过长需要删节及极个别生僻词汇需要替换之外,一律保持原文的风貌,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原汁原味的英语语言素材。教材编写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其专业性及与其他医学类专业的匹配性,教材每册所选文献与医学专业学生所学专业课程基本同步,或略先于专业课程,目的是为医学专业的双语教学做铺垫,从而有利于医学专业双语教学的开展。教材中还介绍了不少当今医学研究的先进成果,传递了医疗对保健方面的最新理念,通过对相关专业知识的系统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拓宽阅读视野,提高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自编外语教材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影响

为了验证校本教材的可靠性,特别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作用。笔者选用国际通用社科统计软件SPSS对教材使用前后学生阅读成绩的差异做具体分析。我们选取2011级两个临床本科班级作为实验班级,两班一共有108名同学,其中男生60人、女生48人。将两个班级未使用自编教材前的阅读成绩与使用自编教材之后的阅读成绩进行对比,从而验证自编外语教材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影响。

将两班使用普通教材的阅读成绩作为前测成绩,使用自编教材之后的阅读成绩作为后测成绩。利用SPSS软件将前后成绩进行T值检验,得出如表1的所示结果。

表1 单个样本统计量

表2 单个样本检验

从表2中可以发现SIG值0.000小于0.05,则表面两个数据有显著差异,从平均分来看,自编阅读教材的均值比普通阅读教材的均值高出2.6分,则可以证明自编阅读教材对提升学生阅读水平的作用非常显著。

第4篇:对外英语教育专业范文

关键词:医学英语教学;外语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发展

学校的建设发展,教师具有很大的参与力,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其专业的成长和发展对学校的建设有着显而易见的影响。台湾著名学者罗水情提出,“教师专业发展乃是教师为提升专业水准与专业表现而经自我抉择所进行的各项活动与学习的历程,以其促进专业成长,改进教学效果,提高学习效能。”外语教师作为外语教学中的主导者,他们通过将自己所学会的技能,传授给学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直接途径,通过外语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来促进学校建设发展,尤其是对学科建设的发展而言,亦是一个重要的契机。

在谈到如何通过外语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来促进学校的建设?先要明确外语教师对医学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要性。目前学校的学科建设基本处于自然生长阶段,绝大部分整体实力较弱,缺乏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各学科没有形成明确的、稳定的研究方向,更谈不上独树一帜的特色学科。以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来更好的提升学校竞争实力,提高学校在教学界的地位,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也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最佳着力点。如何通过外语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提升来促进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呢,提出下列几点建议:

一、通过转变教学理念 改善教学质量 加快学校建设

教学观念的转变,能改善教学的质量,并能加快学校建设的步伐。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方向是学校和教师的主要关注方向,上述已经提到医学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具有针对性,这导致了很多时候,学校和教师一味的关注于学生的职业证书或者就业率,而忽视了学生对学习的真正把握。要想要促进学校的建设发展,就必须扭转这些错误的观念,外语教师尤其要先扭转自身的认识,才能促进这个学校扭转这种现状。将自己的教学角色调整为不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的传播者、讲授者,要将英语转变成是和学生交流沟通的工具,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通过电影,小品等等有趣的教学方式,在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基础上,呈现给学生。并帮助学生制定适合他们自身的学习目标,比如学习国外医学类的趣闻轶事,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明确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存在的个体差异,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根据学生的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持续发展。教学效果是外界检验学校实力的一个标准,因此教师通过合理的教学,灌输学生学习理念,培养学生学习习惯,让学生的学习有所提高与进步,让家长对学校的教学质量有所肯定。无疑是学校教学实力的实际体现,理所当然也顺利加快了学校的建设的进程。

二、督促教师提升自我专业素养 提高学校建设的教研水平

我校设置有临床医学、护理、口腔医学、助产、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口腔医学技术 7 个专业及专业方向,每一个专业的发展都必须紧跟国际的发展,这也就需要学习国际的优秀专业水平。教师必须紧跟上时代教学的步伐,自觉、自主地为自身发展开创广阔空间。除了获得与专业化发展阶段相配套的教育文凭与证书、具备相应的教育资格以外,还要掌握与自身相关的专业技能。要以这些专业作为学校建设的基石,就要求教师有阅读国外原著的能力,在阅读各类国外最新的科研成果,医学硕果等等,并将它们化为自己的知识,再教授给学生,教师不断的努力进取,提升自己教学水平,师资素养代表着学校教学水平的最直观反映,教师在专业领域的拓展能迅速提升学校的建设与发展。

三、让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与学校建设共同进步。

学校承担着对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职责。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和校本研修读是学校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非常有效的途径。通过激发教师对专业发展的需求来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学校发展的关键所在是提升教学质量,这个质量是通过教师来完成,因此,学校必须时刻为教师考虑,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相应的教学设施。而针对教师面临的各种生活工作问题,群策群力,把教师的利益放到学校全局工作当中去考虑,去定位,去落实。学校内部也要实行竞争制度,制定骨干教师的培养计划,根据教师的现状和不同发展的需要,让不同层次的教师都拥有机会和空间,帮助教师从新手走向成熟,为教师提供情景化、可操作的、富有个性特色的专业发展的环境。同时要拨出一定的经费,奖励在专业成长过程中的优秀者。为教师建立独立的教师成长档案袋,作为已经被实践证明能够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办法,成长档案袋能记录教师所有的专业成长和发展的详细情况,有助于教师和学校了解教师的专业学习动态和进步,尽快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从而全面推动学校建设,让教师和学校的发展共同实现。

四、以全面推动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来促进学校建设发展

教师单独的学习是无法迅速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要加速建设发展,就需要为教师提供相应的全面发展机会。学校将教师组合成对,将老教师和年轻教师结对,相互交流不同的教学方法,将骨干与普通教师结对,共享正确的教学方式;或者松散式,教师灵活自由结对或临时结对,谁有一技之长就拜谁为师。通过校际合作,既为基层培养了一批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又学习、借鉴了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经验,锻炼了师资队伍,提高了教学、管理和服务水平。也可以聘请校外各界知名教育人士举办系列讲座,每学期开设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讲座,请专家来传授公开课,让教师从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方面借鉴大师的经验,进而从他们的专业发展历程来剖析哪些是可以复制的教师专业发展知能,提升理论水平,拓宽教学视野。而外语教师,由于所涉及的是国际化语言的教学,就需要有国际化的视野,了解目前与医学相关的英语教学知识,充实自己的教学内容。

五、总结

第5篇:对外英语教育专业范文

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

斯科顿的标记模式(Markedness Model)为语码转换研究提供了社会语言学的视角,试图解读语码转换的社会动机。从很多方面看,斯科顿的标记理论与冈泊兹(1982)提出的“情景型语码转换”(situational code-switching)和“喻意型语码转换”(metaphorical code-switching)颇有相似之处,然而斯科顿在她的标记理论中更强调言语参与者作为主体对语码转换的理性选择,言语参与者试图在交际过程中通过选择语码达到一定的交际效果。

斯科顿把语码转换分成有标记语码转换和无标记语码转换,同时她认为每个言语参与者都具备内在的“标记性尺度”,说话者凭借该“标记性尺度”判断使用更具标记性的语码或是不具标记性的语码。斯科顿的标记理论模式还提出了“权利和义务”(Rights and Obligations)这个概念,它指的是谈话参与者在一个社会的任何形式的会话中互相所持的态度和互相所能期望的东西。“权利和义务”也可以理解为“准则”,即一个社会团体建立起来并加以维护的行为规范。

根据斯科顿的“标记理论模式”,语码转换可划分为下列四类:(1)连续无标记转换。当谈话语境中某个情景因素发生变化时,说话者会启用新的一套无标记的“权利和义务”来顺应言语环境中的变化;(2)语码转换本身作为无标记选择。说话者希望通过语码转换的这种语言形式找到双重身份的认同感,在这类语码转换中,如果交际者不转换语码反而被视为违法了该交际群体内部的规范;(3)语码转换作为标记性选择。说话者有意启用一套标记性“权利和义务”,使用标记性语码,以达到某种特殊的交际目的;(4)试探性语码转换。当交际场景中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权利和义务”冲撞时,交际者不确定在该语境下何种“权利和义务”是无标记的,因此交际者会试探替使用可能符合对方“权利和义务”预期的语码,最终可能找到符合双方预期的交际方式(Myers-Scotton,1993,p.149)。

研究方法有三:一是研究对象。本文研究对象为一家美资会计师事务所某部门的30名员工,其母语为汉语,工作语言为英语。二是数据采集。本文所搜集语料包括口语和书面语资料。其中口语语料由本文作者的朋友小徐(该公司员工之一)协助录制采集,录音随后被转录为文字。口语语料场景包括工作时间、休息时间和用餐时间。书面资料采集自公司内部的论坛。所有语料在用于本文分析之前均已征得本人同意。三是访谈。针对所搜集语料中涉及的专业术语之处,录音协助者小徐帮忙给予了解释。同时,该公司部分员工被邀请进行访谈,以了解所搜集语料中语码转换使用的社会动机。

数据分析

在该研究对象的工作环境中,研究对象均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平时工作语言多为英语,从双语能力的角度看,该研究群体具备了语码转换的基本要素。语料经采集整理得出的数据显示,该环境下语码转换多为句内转换,占93%。在句内转换中,汉语为主体语言,英语为嵌入语言,而嵌入成分多为名词和名词性短语,占77%,句子的结构遵从母体语言。本研究的焦点在于语码转换的动机研究,在结构研究方面不做赘述。本文按照斯科顿划分的四大语码转换类型对该环境下的语码转换现象做了分析。

(一)连续无标记转换

当谈话中情境因素发生变化时,说话人会启动新的一套“权利和义务”,外在表现形式即为语码转换。情境因素的变化包括话语参与者的变化或是话题的转变。

A:今天晚上公司annual dinner。

B:可惜我要下site。去不了了。

C:说什么呢?

A:晚上公司搞年底聚餐。

在上例中,A和B有较高的英语交际水平,平时对话中习惯使用中英双语,而c是他们的客户,平时他们与c交流时多用汉语,所以当C参与到对话中时,A也转变为汉语交流。在此语境中,A无论与B交谈还是与c交谈,都在试图采用一套无标记的“权利和义务”,与对方建立身份认同。

(二)语码转换本身作为无标记选择

在本论文的研究群体中,研究对象的双语能力都很好,加之工作环境中工作语言会经常用到英语,所以研究对象会习惯性地转换语码。语码转换本身作为该工作团体建立起来并加以维护的行为规范,而这种规范会让他们觉得彼此更为亲密。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说话者在某些情况不进行语码转换反而是违背了谈话参与者的预期。这一类的语码转换又分为几种情况。

(1)语言经济原则。当说话人谈及行业术语、职务或是某些公司名称时,常常使用缩略语,如“我现在做hr(human re-sources)”或“我们公司的VP(Vice President)辞职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说话人预期对方能理解这样的一些缩略语的使用,并且从语言上看很简洁。相反,如果说话人使用中文反而超出对方的“权利和义务”预期。

(2)初次认知语言为英语。在所搜集的语料中,语码转换的内容多为大量审计术语或计算机术语,如语料显示有这样的句子:“重启windows”或“做credit review的人搬到了别的办公室”。对研究对象的后续访谈显示说话人在初次接触这些术语时即为英语,这使得他们在交际中会首先想到使用英文表达而非中文表达。

(3)遵从社会习俗。该研究群体多为双语水平的中国人,尽管他们的英语水平很高,他们在交际中还是受到中国文化中某些社会习俗的约束。在中国文化中,涉及到性或死亡的词汇往往会尽量在交际中避讳,所搜集语料中也显示出这一类的非标记性语码转换,如“我又不是gay",“你穿这条裙子好sexy啊”,“再加班我就die了”。在这些语境中,说话人预期对方也会遵从中国文化对于这些词汇的敏感,而选择使用了英语表述,以建立和对方的文化认同。

(三)有标记的语码转换

在这一类的语码转换,说话人故意打破预期的“权利和义务”,采用有标记的语码转换,以改变和交际对方的社会距离,或是暗示说话人情绪的变化。

(1)扩大社会距离

A:早。

B:Morning.有事吗?

A:我想请一天假。

B:Nobody should ask for leave in peak season.There is n0exception.

在此例子中,A为员工,B为老板,他们平时闲聊时习惯用中文交流,但是当员工提出请假的要求,老板立即改为英语,以拉远彼此之间的距离,建立自己的权威地位,同时在给予否

定答复时又能避免对方的尴尬。

(2)建立亲密关系

A:Thank you for your instructions,and so far no morequestions.

B:Tf you have any more problems later.you can call meanytime.

A:谢谢,再见。

在此例中,A为该公司的一美国客户,B为该公司员工,两人的对话一直在用英文进行,但是在结束对话的时候,美国客户选择用对方的母语来说谢谢,显然是想表示和对方的亲近。

(3)选择交际对象

A:你们看能不能在年底之前完成。

B:这不好说。理g-研讨

C(对B说):We haveto discusswiththeboss beforewemakethe decision.

在此例中,B和c为同一公司员工,A为他们的共同客户,但不懂英文。当A提出问题时,c觉得需要和B商量一下才能答复A,所以c使用了英语,明确他的交际对象是B。

(4)创造幽默效果

例l:祝你新的一年有棒棒的bodv、满满的money、更加的happy,每天心情sunny,无忧无虑象个baby!

例2:加班超过两点。A伸手欲取in-charge之Ca机,in-charge一手夺过:“你怎么又用我的呀,你的呢?…‘我的都让B这个倒霉孩子用了。”A对着镜子看自己的老脸,“嘿,这项目还真对得起咱这张脸。”然后对in-charge说“这T呀咱明天o。”老板说,“T呀,天天o。”

例3:做完CT(China Telecom)的项目就去照CT,我觉得脑子里长包了。

上面三个例子取自研究对象所在公司内部的论坛,这三个例子是利用语码转换来创造幽默效果的典范。在第一个例子中,有趣的不仅是英汉语码转换的使用,更重要的是作者采用了押韵的一系列英语单词,加强了幽默效果。因为在该例子中,英语单词都是以/i/音结尾的。在第二个例子中,整个段落模仿了护肤品大宝的一则广告,同时把OT(overtime)这个缩略词一分为二,制造了与众不同的幽默效果。第三个例子使用了同音缩略词,同样达到了独特的娱乐效果。

(四)试探性语码转换

第6篇:对外英语教育专业范文

关键词:语言经济学;英语教育产业化

近年,我国已攀升至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世界各大经济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商务活动逐年增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持续增加,客观上推动了我国英语教育产业的发展步调。在此背景下,我国的英语教育不再局囿于学校课堂教学,社会市场涌现出了大批的英语语言培训结构,为英语教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历经多年发展,我国的英语教育已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化链条。然而,囿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英语教育产业化在发展过程中问题凸显。从语言经济学视阈评价我国现阶段的教育产业化不但可有效解决各种问题,且将对我国教育产业化的深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一、语言经济学内涵

语言经济学滥觞似有40年余,约20世纪60年代中期被欧美学者提出,该学科的出现颠覆了人们对语言的传统认知,认为语言不仅仅是人们用来沟通交流的工具,且还具有价值、效用、费用和效益四大经济学本质属性。由于语言经济学发展历程相对较短,国内外均缺乏对语言经济学的理论研究,但人们普遍认为语言经济学具有以下内涵:其一,语言属于人力资本,并且是一种工具性资本,与其它人力资本不同,语言能够成为人们获取其它资本的重要工具,从而有效提高人力成本的附加值。其二,语言教育的成本投入与实际效益难以估算。语言教育的实际效益往往具有滞后性,在教育完成后的一段时间才能进行估算,且不同经济成分带来的经济效益与价值不同,因此,很难找到语言教育成本和收益的平衡点。其三,影响语言经济属性的因素较多。语言能够成为一种价值较高的人力资本,取决于该语言种类在特定区域使用的深度与广度。总言之,在衡量语言经济效益时需进行综合分析。

二、我国英语教育产业化发展现状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的英语教育已步入产业化发展阶段,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中国政府对英语教育产业给予了大力支持,出台了系列政策,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但从全局角度来看,我国教育产业化的深度还远不够,无法满足社会经济生活的实际需求。当英语教育产业的发展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时,势必出现更多的教育培训机构弥补教育产业的不足。现代英语教育产业化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必须进行必要的“投入”才能享受丰厚的“产出”,而现代社会对英语人才的大量需求促使此种交易达成。

从语言经济学视阈,英语的学习与使用也是供求关系的一种。现代社会,各领域均需要专业化的英语人才,但如用经济学中“供给和需求模型”来解释英语市场的供求关系显然乏力,因为在教育市场的供求曲线中,价格变动并不能影响市场需求的变化。近年来,随着我国英语教育产业化的深入发展,英语教育市场雏形已成,市场主体多元化,既有众多中方独资的英语培训机构,又有国际资本进入我国英语教育市场,为我国英语教育产业化的纵深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英语教育产业化的语言经济学意义

(一)英语教育产业的纵深发展提振了产业链条的经济增长

语言经济学将语言视为一种人力资本,该资本的形成需要历经漫长的过程,是知识技能和积累的延伸。学习者受教育的过程从表面上看是消费,但其实质是一种长远的投资。英语学习不仅仅要依靠学校的课堂教学,且需要英语产业链条中其它产业的辅助。目前,除了最基本的学校教育构成,我国英语产业链条中最火爆的非英语培训班莫属。新东方是国内较为大型的教育培训机构,其业务体系以英语及其它外语培训为核心,2016年,新东方净收入将近15亿美元,同比增长18.6%;运营利润同比增长29.5%,学生报名人数上升25.8%。由新东方的案例可知,英语教育产业已发展成为完整的链条,但与学校教育不同,与新东方类似的教育培训机构需要成熟的经济运作才能确保稳定l展。现今信息化时代,各种网络课程、教学视频成为了英语教育产业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对英语教育产业的纵深发展影响深远。人们已深刻认识到英语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学生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对孩子英语教育投入的比例逐年增加,少儿英语培训市场份额更是水涨船高。

(二)英语教育产业的纵深发展促进了全球经济文化共同体的形成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深入普及,地球已经成为了“地球村”,区域经济文化的交流日益增多,各个国家文化的碰撞日趋激烈,全球经济文化共同体正在逐步形成。无论是加深文化的交融,还是促进经济的合作均需通过语言沟通来实现,在此背景下,人们学习英语的愿望日益强烈,希望能够通过语言学习深入了解西方文化,从而能够更好融入到全球经济文化共同体中。语言经济学力证了语言的经济学内涵,而语言的教育功能和文化功能则是其经济属性的具体体现。作为信息交流的符号,人们在使用语言时会遵循特定的习俗和法规,它可以准确反映出使用者表达言辞的习惯,是各种规则制度的信息载体。英语教育产业化不仅需充分展现语言的教育功能,且必须要不断传承文化功能,从而最大限度地彰显语言的经济价值。

(三)英语教育产业的纵深发展有利于提高国际竞争力

语言交易成本是对外贸易中一项重要的成本支出,特别是近年来,全球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有效降低成本,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是各个国家都在深入思考的问题。英语教育产业的深入发展为我国提供了大量的专业英语人才,弥补了学校教育的不足,一方面,丰富的英语人才储备有利于降低我国企业在对外贸易中的语言交易成本,有效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英语专业人才的大量输出有利于打开国际市场,获得更多的贸易商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影响深远。

总言之,英语教育产业潜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在语言经济学视阈下考量我国的英语教育专业化会发现我国的英语教育产业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域间,对英语教育产业链条的形成,乃至对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均具重大的影响。

四、我国英语教育产业化的弊端

(一)行业门槛低,培训质量参差不齐

较之于学校英语教育,英语培训机构的运作模式更加灵活,然而,由于行业的准入门槛低,且缺乏有效的监管,致使大量根本不具备培训实力的机构涌入到英语教育市场,不但扰乱了我国英语教育市场的正常发展秩序,还将对我国英语教育的长久发展造成不良影响。目前,我国英语培训机构普遍存在师资水平良莠不齐的现象。一些机构为了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以外教为噱头,而很多所谓的“外教”并无相关的教育资质,也不具备专业的语言传播及教授技能。培训师资水平参差不齐致使我国英语教育的投入与产出严重失衡,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大量浪费,不利于我国英语教育产业的有序发展。此外,一些不良商家利用学生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其制定的课程价格与实际的服务严重不匹配,违反了语言经济学中“收益―成本”原则,给我国英语教育产业化的深入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二)英语教育产业资源分布不均,教育差距大

教育产业资源分布不均衡不只体现在英语教育方面,且体现在教育领域的众多层面。我国的英语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城镇,特别是一些大中城市,而偏远地区的英语教育资源十分匮乏。随着互联网的深入普及,许多培训机构开设了网络培训课程,虽然网络培训模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壁垒,但偏远山区的网络基础设施仍不完善,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英语教育资源不平衡的问题。加之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有限,无力支付昂贵的培训费用,久而久之,城镇居民与乡村居民的英语水平差距愈拉愈大,滞障我国英语教育产业化的良性发展。

五、英语教育产业发展的径向

(一)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净化和优化行业发展环境

市场经济条件下,英语教育市场主体的多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政府须提高行业的准入门槛,确保所有参与到英语教育行业的市场主体具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和强大的师资队伍,能够胜任英语教育培训工作。此外,政府要加强对英语教育市场的监管力度,净化和优化行业发展环境,为英语教育产业化的深入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严控英语教育培训收费标准,建立健全收费监管规制

针对培训机构乱收费问题,政府除了要加强监管之外,还必须要建立健全完善的收费监管规制,明确收费标准,确保英语教育培训的投入与产出相互匹配,使英语教育产业的运营更加规范。此外,国家应将英语教育产业法治化,制定严格的处罚条列,一旦发现乱收费问题要严厉查处,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三)逐步提升农村地区的英语教育培训水平

农村地区是我国英语教育培训工作最为薄弱的地区,国家要逐步实现英语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特别要向偏远农村地区倾斜,加大乡村地区教育经费的财政投入,改变城乡间教育资源不平衡的发展现状。政府在做好学校英语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城乡教育帮扶等举措切实做好农村地区的英语教育工作,实现城乡英语教育的协同发展。

六、结语

英语教育产业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语言经济学视阈下的我国英语教育产业化存在诸多的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应逐步改变英语教育产业中不契合时展需求的投资模式,积极调整教育政策,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规划,确保我国英语教育产业的投入与产出呈正比,促使中国英语教育a业迎来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赵晗毓.语言经济学视域下的我国英语教育 [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10):82-85.

第7篇:对外英语教育专业范文

(一)课程结构不合理

从调查中发现,三所高校的英语教育专业技能课程、知识课程和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分别占全部课程学时比例的48.7%、24.2%和27%,与《大纲》所建议的65%、15%和20%左右学时存在一定差异。总的来说,三所高校在专业知识课程和相关专业知识课程的课时比例较高,基本上以学习语言知识为重心,对英语教育专业技能的培养有所欠缺。因此,学生毕业后从事外事、文化、教育、经贸等部门的翻译、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能力就相对较弱,很难适应当今社会对应用型复合型高级英语人才的要求。

(二)实践教学环节比例少

三所高校把理论教学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位置,而实践教学环节所占比例太小,不能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并积累经验的目的。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学校时没有得到提高和培养,毕业后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

(三)教学观念陈旧、方式单一

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注重知识讲解而忽略了学生的参与,因而不能调动学生主动性,这样的教学方式特别不利于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语言的学习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学出来的。教师的课堂讲解只是让学生掌握了所学课程的基本语言点,并不能使学生完全掌握学习英语语言的方法。此外,教师把握教材不够灵活,利用教学资源的能力不足,使得课堂教学没有热情,没有活力,对学生学习方法和情感等触及不到,势必影响学生基本能力的提高。除此之外,教师对知识的讲解方式单一,不能把所学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和社会实践有效联系起来,势必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没有兴趣。学生习惯于听教师讲,认真做笔记,却从不主动提问题,长此以往就会缺乏主动思考的意识,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就不能得到提高,势必会影响将来的就业。

(四)现代化教学设施、教学资源匮乏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学生数量不断增加,高校需要大量的办学经费、语音教室、设备、图书馆和专业教师等,这就给原本师资力量薄弱,现代化教学设施缺乏的高校带来很大压力。加上教师教学工作繁杂,科研压力大,没有太多精力研究教材、教学对象和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基本设施落后也导致教师不能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资源,与时代同步,与教材同步,与教学对象同步,从而降低了学生参与课堂的可能性,影响了英语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二、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从目前的情况看,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上述问题既有现实方面的原因,也有学校自身的原因。但就上面所提到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

《大纲》明确规定高校英语教育专业要培养优秀的复合型英语人才。但从目前就业单位反馈的信息来看,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专业知识、技能不够扎实,没能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不能完全胜任有关外事、文化、科技方面的工作等问题。因此,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和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和当前市场需求相适应,培养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的21世纪英语教育专业人才。

(二)课程设置调整缺失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的全球化和与国外交流的不断增加,英语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高校虽然看到了英语教育专业的发展潜力,却只是把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来开办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侧重对学生英语教育专业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技能的培养,也忽视了就业市场所需要的既会说外语,也能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同时,高校在对英语教育专业的发展趋势和社会对外语类人才需求的变化没有很好地预测,在课程设置方面也未能作出相应调整,结果导致目前英语教育专业人才专业技能能力和实践能力与用人单位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造成了大量的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和市场无法接轨,导致一些用人单位出现了严重的人才过剩,而一些用人单位出现了人才缺乏的局面。

(三)师资结构不合理

从教师的角度讲,由于教学任务重、科研压力大、先进的教学资源匮乏等原因,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比较单一;外籍教师对英语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但是因为近几年的扩招,造成高校办学经费紧张,外籍教师的引进相对缺乏,这两方面原因都不能给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英语的氛围,那么,学生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就比较欠缺,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求。从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角度讲,高校的扩招导致高校办学经费不足,先进的教学设备、多媒体实验室等配置不能得到保证,就会造成教师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科技环境,培养出来的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也跟不上先进的科技发展和市场的需求。

(四)教育实习和实践环节比例少

从调查研究中发现,近年来,因为扩招和分数线的调整,学生整体素质下降,再加上很多学生缺乏吃苦好学精神,不能把自己历练成具有高素质、高水平、高技能的英语教育专业人才。高校在这样的形势下虽然在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上做了一些调整,但在教育实习和实践环节方面的比例还是偏少,教师在教学中偏重于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

三、优化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对策

(一)调整英语教育专业培养目标

《高等学校英语教育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高等学校英语教育专业也提出了五大培养目标:21世纪的人才应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英语教育专业教师作为实现培养目标的具体实施者,在具备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的前提下,要不断更新自身知识机构,加强中外文化修养,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合理优化各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比例

高校要不断优化和调整英语教育专业的各课程比例,在保证知识课程和其他相关知识课程的同时,通过加强教育类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增强课程设置的师范性与实践性;增加选修课的比例,增强选课自由度;增加了解学习者特征课程的设置;加强学科、教学法课程与高考制度改革、基础教育改革的密切联系,凸显课程内容的前瞻性和实用性。

(三)更新教师教学理念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英语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学生所学知识与实践脱节,不能学以致用的现状,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思维开阔,既能掌握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也能形成良好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同时,高校应拓展英语教学思路,通过开设特色课程,如对外汉语教学,培养特色人才,提高就业能力。

(四)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应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灵活把握教材、创新使用教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把所学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和社会实践有效联系起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更加热情,有活力,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样有利于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主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较高综合素质的英语教育专业人才。

四、结语

第8篇:对外英语教育专业范文

在全球化背景和中国语境下,英语教育和英语人才培养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面对这样的变化,英语教育者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责任,而这些责任如何在高校的教学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期我国高校英语教育者和管理者应当思考的问题。面对这样的背景和一系列问题,由上海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何继红、黄立鹤等著写的《一体化与多元化的英语教育》(同济大学出版社,2017年4月版)一书,围绕如何培养“全面发展的英语人才”这一核心问题,对“一体化与多元化”英语教育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全面研究。总览全书,呈现三个方面特点。

首先,该书对一体化与多元化英语教育理论进行了十分深入的探究,特别是对一些以前没有研究或者研究不够深入的领域进行了探讨,取得了较为全面的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探究包括:(1)提出了同心多元的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即围绕英语人才培养的核心素养群,着力凸显思辨能力及国际视野这个中心,以多元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多元能力结构;(2)探讨了英语教育的地位、英语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英语教育的目标,设计了英语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格模式,以及人才培养的多元能力结构模式;(3)以考试公平性为原则,提出了从多个维度进行测试的理论模式,特别是提出了用计算机辅助阅卷的措施和方法,为英语专业教学测评提供了有力依据;(4)从多模态外语教学视角研究如何在大学英语中拓展学习体系,具体包括多模态大学英语拓展学习体系的特质与设计原则、设计与实施以及评估方式,其中涉及了语言背后社会文化知识的积累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体现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从形式转向内容的趋势;(5)根据我国外语教育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结合目前海外汉学、中国国学方兴未艾的学科发展态势,从国家文化对外推广及相应人才培养的角度,提出英语专业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可以借鉴汉学、中国国学的相关成果,形成一个立足中国、面向全球的专业发展趋向。以上五个方面构成了比较全面、完整的一体化与多元化英语教育理论框架,为英语教育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其次,该书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把一体化和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落实到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实践中,分别从英语语音、语调的掌握及展现,英语阅读、写作的多元能力培养,英语演讲、辩论能力及跨文化说服能力的培养,英语课堂表演及听说能力的培养,英语跨文化沟通能力及国际视野的培养,第二课堂活动组织及教学安排与评估和英语专业学生的大学适应与职业规划教育七个方面的实践活动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作者在这些实践活动中总结出一体化和多元化英语教学方法与思想,包括多元读写能力教学法、戏剧主义的修辞情境构建法等。这些方法、模式及思想不仅涉及知识学习,还涉及技能和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且鼓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反思;引导学生发展独立的见解,给出自己的观点,发展自己的思想和理论。最后,该书就大学生在一体化与多元化英语教育下所具备的跨专业及超专业的知识能力、批评反思能力、跨文化与全球化能力、媒体模态操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对英语教育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启示作用。最后,该书探讨如何坚持一体化与多元化英语教育的理念,以思辨能力及国际视野为核心素养,建立符合国家战略、市场需求、学生期待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作者明确提出了一体化与多元化英语教育的人才培养预期成效,具体包括进一步增强国家需求意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提升英语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形成新培养方案的教学经验和评估体系,这些教育成效展望对我国高校的英语专业教育发展具有很好的方向指导作用。

第9篇:对外英语教育专业范文

关键词:语言政策;外语教育政策;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G40-032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2YYS003)资助项目。

语言政策的产生主要得益于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后,各国政府为了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有目的地主动地规范和发展语言,这是一种趋势,也是一种自觉。随着当今教育国际化、全球化的发展,英语教育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一个国家外语教育政策采取的是否妥当,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政局稳定、民族团结和国际地位。许多国家都把未来英语教育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一、我国外语教育政策回顾

胡文仲(2001)指出,外语教育规划是涉及外语教育全局的工作。对于外语教育规划缺乏考虑或者考虑不当,都会对外语教育产生负面影响。通过五十年代初期和中期大力发展俄语教育,停办高等师范英语系,全国初中不设英语课,高中以俄语取代英语,造成英语人才奇缺俄语人才过剩的不平衡局面,以及六十年代由于国际形势的转变,从而恢复英语教育,制订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并在全国成立十所外国语学校为高等院校外语系输送优质生源的事例说明,制订外语教育规划必须将当前的政治经济利益与长期的教育事业的需要协调一致。金志茹(2008)强调,我国的外语教育,特别是英语教育,从1978年以后发展地尤为迅速。1979年3月教育部关于加强外语教育的通知中指出,语种布局要有战略眼光和长远规划。关于语种的方针是:当前主要的任务还是大力发展英语教育,但也要适当注意日、法、德、俄等其他通用语种的教育。

二、我国外语教育政策存在的问题

王宏武(2007)指出,中国英语教育政策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对外语教学没有从语言规划的角度进行必要的管理和指导,外语的使用形成了复杂的局面和体系。尤其是英语教育在科学性、系统性、连贯性、合理性等方面缺乏系统有效的规划,导致了高成本、低效益的英语教学成果。他强调,我国英语教育分成英语专业和大学英语两大块,各有各的教学思想和测试体系,各自发展,相互之间很少切磋。在我国,虽然小学、中学、大学都开设英语课,但教材衔接性很差,很多在中学阶段的基础知识在大学阶段还在不断重复,而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又不能与学生的专业知识相结合,提升不到一个新的高度。

我国当前的各项外语教育政策与我国社会发展对国家外语能量的需求出现较为严重的偏差。朱中都(2007)认为我国的外语教育政策存在着过于重视应试教育、政策目标迷失等现象,从而与社会实际需求严重脱节。以吴鼎民(2005)为代表的学者提出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由于长期以来忽视语言与文化的共存依赖关系,导致外语教育中没有跨文化教育。沈骑(2008)利用后现代主义知识观对外语教育政策及外语教育存在的“重工具、轻内容”,“重语言、轻文化”,“重西方、轻本土”等弊端进行了批判,导致外语教育“学不致用”,逐步“异化”。

许多学者针对以上关于英语教育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已提出了相关建议。鲁子问(2008)等研究者从宏观教育政策角度分析我国外语教育政策规划严重缺失,提出外语教育政策需要对外语地位和外语本体进行系统研究和规划,并且认为外语教育政策应当对外语教育目标、教师队伍和外语测试等环节重点研究。胡壮麟(2002)认为,我们需要一个全国性、权威性的外语教学咨询机构,协调和统筹各层次的外语教育,为政府提供咨询进行规划。戴炜栋(2002)提出对英语教学改革一定要打破传统研究框框,转变思路,从“大外语”格局入手,站在国家英语教学的层面上来看小学、中学或大学的英语教学,从而统一规划,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学、中学、大学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如今,英语已经成为国际通用语,英语教育已在我国国民教育中占有很高的地位,我们应当从语言规划的角度去制订外语教育政策,使之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国情的需要。

三、我国外语教育政策与他国外语教育政策对比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外语教育政策被我国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随着国内学者对外语教育政策的日益重视,研究者们不局限于研究本国的外语教育政策,而是放眼国际,开始逐步研究其他国家的外语教育政策问题,将我国外语教育政策与之对比,从而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1.我国与美国外语教育政策对比

贾爱武(2007)依据美国半个世纪以来外语教育战略的变化,对美国各时期有关外语教育政策的重大事件和决策进行了回顾与分析,将美国的外语教育政策归结为以国家安全为取向的战略。鲁子问(2006)也对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目标的外语教育政策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其对中国的启示。

舒莉(2012)指出,美国外语教育政策的制订总是受到社会、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元因素的影响。她强调,美国的外语教育政策呈现出以国家安全为导向的战略性特征,主要是受到美国精英主义思想的影响,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惟英语”单语意识形态的影响,战时环境的影响,以及国家安全需求的影响。自殖民时期以来,美国的外语教育政策,无论是官方明文规定的,还是有关外语的态度、立场和观念等,总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国际环境等多元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和针对性有所不同,但维系美国外语教育政策的核心是始终不变的,那就是美国的国家利益指导着外语教育政策的调整和改变。

虽然中国和美国的历史不同,21世纪所追求的国家和民族目标也不同,但是中美两国却处于同一个世界之中,借他国发展之经验可启迪我国“和平发展”和“建立和谐世界”之战略。我国是“外语教育大国”,外语教学在强化语言目标、文化目标的同时,还应该包有宏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目标。

2.我国与日本外语教育政策对比

1981年,华东师范大学曾经创办一份《国外外语教学》的学术期刊,研究主要针对日本的外语教育。陆留第(1988)发表的“浅谈日本的外语教学”,对日本的外语教学方法做了详细介绍。范献龙(2002)发表的“世纪之交的日本外语教育之一斑”对日本新世纪的外语教育基本状况做了简要分析。李天鹰(2003)和王玉蕊(2003)在《外国教育研究》都对日本的“能用英语的日本人”政策做了介绍和描述性研究。

王宏武(2007)指出,出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各方面发展的需要,日本从2000年开始重视英语教育政策及其改革。他强调,日本的英语改革不是肤浅的,而是试图从制度、课程、师资等方面全面深入地下功夫。日本近年来针对英语教育改革而成立相关管理机构,制定并实施多种政策和计划以及其具有“实用主义”倾向的英语教学改革等都是值得中国英语教育学习、效仿的方面。

2002年7月12日,日本文部省公布了《培养‘能使用英语的日本人’的战略构想》,2003年3月31日,又公布了《培养‘能使用英语的日本人’的行动计划》,之后在各类英语考试中逐步增加口语和听力测试。日本政府不断提出新的英语教学计划,也将日本英语教师培训计划纳入其中。这些都表明了日本的外语教育政策逐步偏向实用化和重视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让更多的日本学生不仅能够懂英语,而且能够讲英语。

在中国,过去的英语教育长期以来注重应试教育,如今在重视基础知识和理论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应将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置于英语教育的核心位置。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已经开始单独开设英语听说课,在大学,无论是本科英语教学,还是硕博的英语培养,都已将听说和读写分开来讲授,而且在一些中学和大学,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到外教的口语课堂。这无疑表明中国的外语教育政策已经向“实用主义”迈进了。

总体而言,中国和日本未来的英语教育都应该突出素质教育,淡化应试教育,转变学生的学习动机;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内容,明确教育目标,统筹规划,注意衔接;像实用方向转变,应用重于应试,以运用为核心改革英语教学方法。

3.我国与韩国外语教育政策对比

张贞爱(2011)以韩国七次教育改革为轴线,对外语教育政策的制约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多维分析及评述,引以促进我们对外语教育政策制订及其政策落实运作规律的认识,理性对待外语教育教学工作。他指出,国家经济体制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首先由教育政策落实。外语教育作为整体教育的一部分,其教育政策的制订受到国家整体教育政策的制约。进而,外语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都要根据外语教育政策的变化而变化。这就形成了由国家经济体制—教育—外语教育—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层层制约。有时,国家经济体制发展对所需人才的要求直接体现在外语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从而形成了国家经济发展—外语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越级纵向制约。此外,外语教育作为一门语言教育具有独特性,必须符合语言学习规律和认知规律,这是外语教育政策制订的内在制约因素。

中国与韩国同属儒学文化的国家,韩国外语教育政策的制订也值得中国借鉴其经验。中国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应将培养国家经济人才与提高其外语水平一同重视起来,并将外语课程的设置同国家建设的需要相结合起来,形成一种越级纵向制约的模式。此外,外语教育政策作为国家整体教育政策的一部分,又必须与国家长远的教育目标相吻合,为我国的外交、经济、医疗、文学、科技等多领域储备人才,使我国灿烂的文明得以弘扬。

四、我国外语教育前景展望

通常来讲,一个国家外语教育政策的制订总是与其外交政策、经贸往来和科技发展分不开的。但是,五十年代初期和中期,由于当时政治和经济建设方面的需要大力发展俄语教学,忽视英语人才的培养,缺乏对于教育方面长远需要的考虑,造成了我国外语人才不均衡的局面。外交政策上的“一边倒”导致了外语教育政策的“一边倒”,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外语教育应是培养一国综合国力的根基,任何时候不应只因为眼前的形势而忽视了外语人才的全面培养。外语教育政策的制订,也应从长远国家利益的发展去考量。但在制订教育政策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当前的外交、经济形势,适当予以重视和投入。金志茹(2008)指出,从语言经济价值理论角度出发,只有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和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需求,才能使语言学习者尽快地通过语言为经济建设带来最大的效益。当前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我国又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扮演者举足轻重的角色,只有培养全面的多语种复合型人才,才能为我国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从而为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我国外语教育规划的得与失》,《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4期。

[2]金志茹:《试论我国目前的外语教育政策》,《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3]鲁子问:《美国外语政策的国家安全目标对我国的启示》,《社会主义研究》2006年第3期。

[4]贾爱武:《以国家安全为取向的美国外语教育政策》,《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第4期。

[5]贾爱武:《我国外语教育政策新战略思考》,《外语界》2007年第5期。

[6]沈骑:《外语课程知识观的后现代解读》,《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8年第3期。

[7]鲁子问:《外语教育政策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英语教师》2008年第2期。

[8]朱中都:《论我国英语教育政策的弊端及改革途径》,《湖北社会科学》2007(2)年第2期。

[9]吴鼎民:《大学英语教学的“三套车”构想与高素质人才培养》,《江苏高教》2005年第4期。

[10]陆留第:《浅谈日本的外语教学》,《国外外语教学》1988年第4期。

[11]沈骑冯增俊:《建国60年以来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研究综述》,《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教育文化社会科学版。

[12]张贞爱:《外语教育政策与多维制约因素分析—以韩国外语教育60年改革与发展为例》,《中国外语》2011年第4期。

[13]王宏武:《中日两国英语教育政策的对比研究》,《宁夏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14]胡壮麟:《对中国英语教育的若干思考》,《外语研究》2002年第3期。

[15]戴炜栋杨凡:《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中国高等教育》2008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