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在线课程开发建设范文

在线课程开发建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在线课程开发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线课程开发建设

第1篇:在线课程开发建设范文

【关键词】化工原理网络课件设计开发

本网络课件通过各种网页制作工具完成化工原理网络课程课件的制作[1]。

课件内容有:(1)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2)教学队伍(3)课程描述(4)电子教案;(5)课程建设规划(6)教学大纲(7)教案(8)设备动画资源(9)作业习题(10)参考文献(11)讨论与答疑(12)模拟试卷(13)网上答题。

1 主要开发语言

本网络课件开发语言有“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 [2]、 “Active Server Page” 开发工具主要有 Dreamweaver8.0、Photoshop7.0、Flash8.0、Access2003。

2 主要开发过程

网站的开发由静态网页和动态网页两部分组成,静态网页包括:主页(登陆后)、电子资源和动画资源;动态网页包括:登陆系统、在线答疑和考试系统。

2.1静态网页的开发

(1)主页的开发:首先打开Dreamweaver,先定义一个站点,站点的作用是连接“书”内容的线,在创建新项目中点击“站点”出现菜单。为站点起一个名字hgly,然后给站点的地址定义为。保留logo、上部导航、网站地图、公告栏、用户登录和导航链接以及底部版权信息,将其他部分删除。在网站地图中输入文本“首页―>电子资源”。选择文本“首页”单击右键,选择“创建链接”,将其链接到index.html。这样,当用户浏览到改网页时,能够及时的知道自己的位置并快捷地回到浏览过的页面。

在导航链接表格上方插入一个6行1列宽221像素高184像素的表格,并在第1行插入电子资源的菜单图片根据分类的资料在第2、3、4、5行分别输入“课件”“教案”“ 作业与习

题” “试题库”。在表格1的右下单元格插入一个1行1列的表格,将其宽度设置为663像素,在表格内插入电子资源的菜单图片,并插入>>HTML>>水平线。再在表格1中插入一个3行2列宽度为663像素的表格,分别在各个单元格中插入图片。电子资源网的子网页可以利用电子资源网页来制作。

2.2动态网页的开发

(1)登陆系统的制作:将index.html在Dreamweaver中打开,并另存为index.asp。将光标定位到公共栏左边的单元格,并进入代码编辑器,输入相应代码,完成管理员登陆界面、学生管理员界面、填写用户个人信息、登陆成功后修改个人资料、获取密码、注册页面、判断是否用户名存在。

(2)在线答疑系统的开发:在线答疑系统首先建立数据库,打开数据库工具Access2003,点击文件>>新建>>空数据库>,将文件命名为DB#guestbook,新建表“”“”“ ”,分别在其中添加如下项目:、、。

新建空白ASP文件,粘贴代码:connDB.asp(定义检查数据库)、guestbook.asp(答疑主界面)、guestBook_add.asp(添加留言界面)、guest_reply.asp(回复留言界面)loginout.asp(注销登录界面)。

第2篇:在线课程开发建设范文

互联网与现代科技的蓬勃发展促进了经济社会及其他多个领域的深刻变革。2015年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传统应用和服务正逐渐被互联网改变。在教育领域里,随着国家一系列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大量市场资本不断进入,依托互联网形成了规模庞大且井喷式发展的在线教育产业,网络教学平台和教育资源平台得到了充分发展与重视,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积极推进教育资源平台的建设已经成为在线教育发展和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共享的新课题。

关键词:

互联网+;教育资源平台;在线教育;教育信息化;资源共享

教育资源平台建设与应用是“互联网+”模式的最直接体现,国家战略行动中要求应结合“互联网+”模式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鼓励互联网企业与社会教育机构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数字教育资源,提供网络化教育服务,鼓励学校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及教育服务平台,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教育公平。

一、“互联网+”的概念及其基本内涵

在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将“互联网+”定义为:“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与传统行业并不是简单的二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在互联网平台上与各个传统行业进行深入融合,彻底改变传统行业结构和运作方式,实现多维度、多领域的协同创新发展模式。

二、依托互联网开发教育资源的发展形势及当前任务

2011年开始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引入中国,随后翻转课堂、网易公开课、微课等一系列在线教育课程和资源涌现在网络上,在线教育已发展成为覆盖早期教育、K12教育、大学教育、出国留学、职业培训、终身教育等全口径的教育系统。[1]根据相关统计,截至2016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突破1500亿元,在线教育用户数量超过1亿人,在2014年底移动端教育类APP的数量就已经超过了7万个,在应用商店中所占比例超过10%,[2]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达到空前火热的发展状态。刘延东副总理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在十三五期间要基本建成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从2012年起全国多省市开始实施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和改造工程,2014年教育部开始推行“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并开发“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吸收全国各地中小学教师上传的视频课程进行系统整合、评优等,三年时间累计上传课程超过800万节,全国参与教师人数达到数百万人。[3]

三、“互联网+”背景下基础教育资源平台开发与应用的基本现状

以辽宁省为例,当前正在积极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利用“互联网+”理念在基础教育阶段重点打造教育公共资源服务平台,将优质的成体系的教育资源不断开放和共享,为促进辽宁省区域教育公平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一)依托智慧教育完善与优化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辽宁多个城市分别将平台基础设施建设融入到各自城市的智慧教育建设中去,以数字校园建设为重点推动移动终端进入校园,整合升级基础网络,建设IDC数据服务并提供租用,打造云计算和大数据中心,提供教育数据的采集、存储、挖掘、分析支撑,搭建未来数据共享和存储运算基础环境。

(二)联合企业一同构建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很多城市选择与通信运营商合作,利用通信运营商已经成形的通信系统、宽带网络和媒体资源库构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沈阳市从2013年开始与省内多家IT企业联合开发沈阳市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已累计500万余份教育资源,每周更新资源1000余份;大连市从2014年开始利用校企联合方式优化大连智慧教育平台功能;铁岭市在2015年与中国移动辽宁分公司联合完成辽宁首家“三通两平台”项目。辽宁其他城市也先后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通信运营商和IT企业签约合作共同开发资源平台。

(三)已建在线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形式多种多样

第一,公办资源丰富,平台开发广泛。许多城市及其区县很早就建立了内容较为丰富的课程资源平台或者资源库,这些平台上收录了许多精品课、微课、教案、课件等资源,很多已经有10多年的使用历史,一直为一线教师提供教学辅助服务。第二,社会资源丰富,平台利用广泛。在辽宁支撑校园数字化发展的应用软件、网站和教育资源也极为丰富,仅调研中所记录到的相关软件及网站就有19种,经估算累计资源量就有数千万例。第三,自身资源丰富,平台基础广泛。辽宁省20多年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历程凝结了丰富的科研成果和资源储备,有大量多年积累下来的文字档案、案例材料、课程资源被录入到数据库和案例库中,形成了教育教学资源的动态延伸。

(四)结合新媒体教师和学生充分参与在线教育资源开发和使用

第一,依托国家平台,参与资源开发。从2014年教育部推行“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开始,辽宁城市及农村教师每年都在积极参与此项活动,许多区县和学校更是为此大力投入建设现代化录播教室,鼓励教师全员参与并形成了优质丰富的在线教育资源。第二,依托互联网络,利用社交媒体。一些学校和班级开设公众号,并在师生间、家校间建立媒体群,定期校园动态、班级学习学习成果。

(五)辽宁基础教育资源平台开发与应用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第一,基础设施建设仍然难以满足部分学校现有发展需求,农村及偏远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力度还有待加强。第二,与社会在线教育平台相比,辽宁已投入使用的资源平台的运行模式还略显缺乏创新开放的思路。第三,辽宁建设资源平台的整体规划稍显不足,目前还没有落实省级层面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开发项目。第四,教育资源平台实践应用的内部驱动力还不够强,学校重视力度、教师和学生的互联网意识、家庭对在线教育和网络学习的认识程度影响着教育资源平台的推广与普及。第五,基础教育资源平台运维的保障机制有待加强,地方监管意识不够、后续维护资金短缺、信息化人才缺失等问题值得重视。

四、在“互联网+”背景下积极推进辽宁基础教育资源平台开发建设

(一)积极指导与监督,推动均衡配置,优化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政府要积极督促合作企业与各单位及学校加强沟通,指导工程建设要从整体布局和设施可持续使用的角度出发,严格监督把控细小环节,建立完善的工程监理机制,杜绝改造不分等级层次和设备上线仍然落后的现象发生。第二,政府要积极推动基础设施均衡配置,加大农村及偏远地区改造工程的力度,注重农村学校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提高农村及偏远地区的施工标准,保障建设资金的投入,优先解决网络环境差和硬件设施老旧等影响平台日后应用普及的问题。第三,政府要积极推动基础设施创新优化,合理利用企业的优势和资源引进先进发展理念,以建设数字化校园为标准,尝试启用智能设备优化教学并逐步向移动端转型,加快校园移动互联网络和无线网络的普及,推动建设现代化影音录播教室,为后续在线教育资源的开发提供硬件基础。

(二)进一步开发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平台模式创新

第一,打造课程体系化的教育资源平台,设计符合教材课程体系的资源库,建立在线课程资源开发奖励机制,鼓励教师依照标准积极参与课程资源的制作与上传,注重版权注册,同时打造课程资源开发的名师专家团队,树立品牌形象。第二,打造资源多元化的教育开放平台,整合已建平台的各类教学资源并对平台尝试开源化设计,建立资源审核机制,让人人都能成为资源的贡献者和享有者,平台不再单一地面向教师或者学生,公办平台要由有偿服务努力向免费共享的无偿服务转型。第三,打造功能智能化的教育服务平台,开设个性化的展示窗口,提供交互模式来辅助课堂教学及学习生活,开发在线教育教学评估系统,通过平台数据库利用大数据方式来评估教师或学生的在线应用及学习情况。

(三)打造服务教育教学和区域民生的省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省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要区别于各地方平台,特点在于资源建设要从成品走向精品,资源引进要从全国转向世界,实现基层教育信息及相关数据共享,为区域发展和社会民生提供服务与支持。第一,从每年全省的“优课”中遴选精品资源,并聘请、邀请省内外基础教育名师和专家完善专家库建设,定期推出专家专题资源和专家服务,塑造省级平台的品牌形象和吸引力。第二,与在线市场上优秀的教育平台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引进国内最前沿的在线教育资源充实资源库和素材库,同时,放眼世界在线教育市场,引进切合教师和学生实际需求的国际教育资源,吸引国外专家教师走进平台参与互动和建设,开设交流合作的窗口进一步提升资源贡献力和平台影响力。第三,实现“信息”和“数据公开”两大重要功能的开发,将基础教育相关的重要信息动态和政策及时公布在资源平台上,同时公开共享对外的基础教育阶段的相关数据信息,使社会了解基础教育阶段的发展状况,为区域教育发展研究和社会民生服务贡献力量。

(四)培养教师和学生互联网意识,提升教师和学生对在线教育平台的参与程度

第一,要努力为教师创造更多参与信息技术培训的机会,鼓励有关专家和信息技术人才走进课堂传递先进的信息化教学理念和方法,教会学生在参与、操作、实践中领会信息化思想掌握使用信息技术的基本能力,倡导教师和学生结合课程利用互联网完成一些教学和学习任务,加强互联网安全意识的培养,注重农村学校教师和学生对互联网的认识与理解,注重家庭互联网教育和家长对互联网的认识与理解。第二,要为教师搭建良好的互联网环境,鼓励教师全员参与国家及省市的“优课”“精品课”“微课”制作,同时要让教育资源平台更多地面向学生开放,开发贴近学生需求和兴趣的资源模块,倡导学生通过平台参与课程学习和课外活动。

(五)构建教育资源平台运维的保障机制,推动平台可持续发展

第一,要避免过去平台运营商和设备供应商分离的情况,避免责任不清晰、服务不到位的现象,要建立一站式的运行维护服务体系,要求运营商承担上线后整个中心平台及各个服务点、终端点的软件和硬件系统的整体运维服务,做到出现问题统一咨询、统一解决。第二,平台上线后政府要安排专职人员对平台进行日常监控与维护,要明确安全责任的主体、分工到人,建立信息安全、设施安全、消防安全的应急机制,明确出现问题后的响应等级和技术支持方式。第三,政府可以适当开发商业模块、允许广告投放,与市场上其他在线平台合作承担教育资源开发及子平台的建设或租用,设立教育资源建设公益基金等,这样既可以保障平台日后自身运维的资金供应,又可以减轻政府财政投入的负担。第四,政府要加大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和引进高端人才的决心,开通绿色通道,解决阻碍信息化人才走进政府、走进校园的客观限制,深化加强教师培训,为资源开发和平台建设积累人才基础,推动平台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管佳,李奇涛.中国在线教育发展现状、趋势及经验借鉴[J].中国电化教育,2014(8):65-66.

[2]王晨,刘男.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大变革[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45-46.

第3篇:在线课程开发建设范文

精品课程网站是课程资源的展示平台,界面设计应该符合使用者的年龄特点。现在很多精品课程网站的开发都采用一些类似商务性网站的配色与表现方式。对于教师来说这样的界面风格看起来“简洁、规范、条理清楚”。但精品课程开发最终的目的是让学习者进行使用。对于中职精品课程来说,学习者就是中职学生。商务性的界面设计对于中职学生是缺乏吸引力与兴奋点的。为什么网络游戏能够吸引学生?符合使用者年龄特点的界面起着重要的因素。因此在网站界面的设计中应加入更多中职学生熟悉和喜爱的图形元素与表现方式。

二、交互性的体现

在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中,提高交互性是有效利用精品课程资源的重要途径。交互性的体现不仅仅是教学课件的可操作性还应包括以下几方面。1.增加对学习者学习进度的记录通常在精品课程网站中对学生评价与考核主要在在线测试模块中进行,但这种形式与传统的评价模式没有区别,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自主学习缺少评价。所以在网站的建设中应对学习者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进行记录,在方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同时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与学生对那部分知识学习较吃力。2.增加学习者等级制度竞争是刺激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一。网络游戏与体育竞技活动为什么比学习更加吸引中职学生,就是因为其中的各种竞争的存在。无论学生的学习成绩如何,每个学习者都有一定的好胜心,通过等级制度刺激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学习时间。学习者的等级可以反映课程资源对学习者的吸引程度,学习时间可以反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投入的精力,而二者的比率能够反映出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对精品课程资源内容进行调整。同时对试题与练习内容进行难度等级划分,根据学习者的等级分配相应的试题与练习内容。帮助学习者进行课程学习。3.加强教师对资源的管理教师是课程资源的管理者与者。在精品课程网站建设中,应加强后台资源管理操作的易用性与兼容性。使教师的精力更多地放在资源的开发与制作上而不是学习掌握如何操作精品课网站。兼容性是尽量通过技术手段使教师通过各种软件的制作的教学资源都能在网站中进行展示与使用。

三、精品课程网站的开发人员

在精品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感觉最头疼的就是网站的建设,很多教师都不具备网站开发的专业技能。由企业进行开发建设,教师却对网站的功能感觉不能将教学理念完全的展现。所以在网站开发人员应该由精品课程负责教师、专业教师、企业人员共同进行网站开发与建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详细清楚地阐述精品课程设计思路与想法、各种资源的表现方式,而企业人员在设计开发过程中应分阶段让教师进行功能测试,并及时调整网站程序。

四、精品课程网站的管理

第4篇:在线课程开发建设范文

随着当前技术的发展,市场上教育产业已经逐渐与互联网形成了联合。小型教育网站成为教育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新的平台。因此,小型教育网站就成为教育行业教育专业化、便捷化和小型化通道的关键技术。本文作者结合当前教育市场的形势和需求,从小型教育网站的特点入手,对小型教育网站开发过程中的侧重点和技术要求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小型教育网站 网站建设 教育产业 开发建设

近年来,终端电子设备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人们可以凭借手中的电子终端设备(手机、平板电脑等)完成信息的读取。所以,教育行业也不再是传统的FTF(face to face)模式。远程教育、自动化题库以及在线辅导开始成为教育的新形式。而小型教育网站可以凭借在某项教育专业的优势,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获取了更多的市场资源。所以本文就对小型教育网站的开发和建设方式展开讨论。

1 小型教育网站概述

1.1 小型教育网站的概念

小型教育网站指的是能够为学生提供某项教育服务的互联网网站。与大型教育网站相比,当前的小型教育网站已经不再局限在互联网上建立网络,还可以依靠终端设备设计出符合学习需求的人手机软件。

1.2 小型教育网站的特点

与传统的大型教育网站相比,小型教育网站的设计思路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它的设计初衷是借用ASP编程和云数据库技术建立一种网络化的学习辅助工具,而不是像大型教育网站的一体化的系统学习网络。因此,小型学习网站具有专业化、快捷化和小型化的特点。而且小型教育网站的开发、建设和维护成本较低,可以帮助开发者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更多的收获。

2 小型教育网站的功能设计

2.1 登录系统

小型教育网站的盈利模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网络广告投放,第二是信息的附带收益,第三是学习产品的销售。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网站的开发与盈利,登录系统是市场上任何小型教育网站都必须设计的基础功能。登录系统能够收集客户的手机号、姓名等基本内容,是网站产品二次营销的重要渠道。

2.2 试题数据库

试题数据库是在线学习的重要基础。因为当前客户对小型教育网站的主要功能需求就是在线学习、模拟考试和下载试题。前者需要网站购买教育视频的版权或者建立教学队伍,直接录制教学视频远程播放。而后者则是教育网站存在的核心。因为任何教育形式最终的检测结果都是考试,因此,建立网络数据库,设计出符合考试要求的试题数据库是网站设计者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2.3 在线学习系统

有实力的教育公司在开发和建设小型教育网站的时候,都可以考虑通过设立在线学习系统来巩固和吸引客户群。在线学习系统可以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在线互动。而且通过在线学习,可以让客户连续不断的登录网站,不仅增加了点击量和下载率,还会给网站开发者带来大量的流量收入以及其他附带效益。

2.4 交流及反馈系统

与网站的其他功能不同,交流和反馈系统(或评分系统)更加偏向软件的程序编写,开发者可以通过ASP软件来设计交流系统。学员将反馈信息和相关资料记录在网络空间上,系统自动进行存储,通过筛选之后显示到网络前端。包括使用VBScript语言等方式进行具体的设计。

3 小型教育网站的开发与维护

3.1 网站的开发

网站的开发需要从两方面着手,首先要选择一个好的程序设计软件。鉴于小型教育网站的小型化特点,不需要复杂和专业的程序设计软件,通过Dreamweaver MX软件就可以实现。该软件虽然主要是设计静B网站和平面网站,但是用在小型教育网站上也能够显示出良好的效果。第二就是设计好网站的框架。这里就需要网站的框架设计师进行框架程序的代码编写。具体的程序代码可以通过网络数据库查询获得,再把各种框架里的内容依次添加即可。笔者认为,小型教育网站的框架设计需把握一个原则,就是突出教育网站的教育主题,如:教学主题、考试主题或者作业辅导主题等。切记风格混乱,功能分区不明显。

3.2 小型教育网站的维护

小型教育网站的维护主要有以下几个任务,网页美工、网络特效、数据更新和安全维护。小型教育网站可以通过良好的美术风格来吸引学生的注意,结合网络特效的应用来提升网站的整体设计等级。但是更重要的还是网站经营中的日常数据维护,及时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更新各种软文、试题和教学视频等,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选择。而且小型教育网站大多属于较为基础的网站,包含大量的可下载数据,所以必须安排专业的网络安全师来负责网站的杀毒和黑客防护工作,确保网站的数据安全。

3.3 网站的推广建设

小型教育网站的推广建设,需要网站的经营者进行宣传。当前宣传的途径有很多,比如网络广告、微信、短信等渠道推广,活动、课程和考试作业辅导等服务推广等。只有不断丰富网站的功能特色,才能让学生提高学习热情,形成连续不断的反馈,提高网站的应用性和价值。

4 结论

小型教育网站的开发和建设,不仅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时还可以带动教育产业的盈利模式革命,让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获得丰厚的回报。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小型教育网站的开发和建设,需要不同专业的工作人员协同合作,只有如此才能促进小型教育网站在功能和教育两个层次上进行提升,促进教育网络技术产业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宋钰.网站后台数据库从 ACCESS到 SOL Server的转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08):10-11.

[2]刘纯.对小型教育网站的开发与建设的探讨[J].中国化工贸易,2013(10):347.

[3]张滨.小型教育网站的开发与建设[J].信息科学,2015(12):67-69.

第5篇:在线课程开发建设范文

关健词:数字化校园;应用平台;资源信息;网络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9-0074-03

一、数字化校园建设总体情况

1.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完成情况

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分两年进行,按照数字化校园特色项目的任务要求,以服务专业建设和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为出发点,构筑了良好的信息化管理和教学资源共享的网络环境,充实了教学资源,配套了相应信息化管理制度。通过数字化校园建设,使学校的教学、管理、科研、德育和社会服务全面数字化,为学校师生、合作企业、社会成员提供不受时空限制的资源开放共享、信息互联互通的管理平台,使学校的专业建设、师资培训和学校管理等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2.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工作机制与举措

数字化校园项目建设由校长牵头,成立项目工作小组,聘请企业专家参与,采取渐进式推进,全校各部门动员,全体师生共同参与,使建设成果可见,推广经验,在中职学校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项目实施组织建设如下:

(1)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建立适合学校信息化运行维护的规章制度,明确各项事务的职责分工与责任制度,保障数字化校园的正常使用。

(2)分阶段实施。制订分阶段实施计划,先实施重点系统和重点模块,再逐步深化推广。

(3)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人员安全管理制度、操作安全管理制度、场地与设施安全管理制度、设备安全使用管理制度以及运行日志安全管理制度等,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二、数字化校园建设完成情况

学校数字化校园规划建设主要围绕综合服务、资源共享、协作应用、移动应用、物联网以及云计算等层面展开。(见图1)

1.总体概况

经过两年多校园网工程建设,信息点达3650个,实现千兆主干交换,百兆到桌面,接入宽带200兆,信息节点覆盖全校所有办公及教学、实训场所。建有2个独立的网络中心;教学场所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学校建起了安防监控系统和网络安全软硬件设施;建有130间多媒体教室;建有数字化校园基础平台和应用平台;开发建设30套应用管理系统、专题网站和学校门户网站;建有2套校园广播系统和一卡通管理系统平台;开发建设了一套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行政办公场所覆盖了无线信号;建有两校区使用的视频会议系统和直播点播系统;建有应急校讯短信平台管理系统;安装了2套大屏幕LED显示屏,各系统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行,没有发生过网络事故。

每百学生均电脑40台,公用机房25间,计算机机房管理规范,有6名专职的管理员进行管理维护。专任教师人均一部手提电脑,办公室配有公用计算机80台。设置了教师专用打印机室和多媒体制作中心,成立了信息化管理专门机构专职人员数5人,教师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课程比例达92%。

2.搭建应用和管理平台

搭建支撑平台实现统一门户、统一身份、统一数据系统管理。建立了数字化校园基础平台和应用平台;同时依靠教师自身的力量,开发了一系列应用管理系统平台,实现了部门信息化管理,有效提升师生信息技术能力和应用水平。

(1)数字化校园基础平台。(见表1)

(2)数字化校园应用平台。(见表2)

(3)依托信息管理平台,为实现办公自动化、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学校信息、师生交流、学校档案积累、师生个人成长记录的平台,师生受益面达100%。

我校教师能运用相关软件实现学校信息处理、教学工作活动安排,促进了学校日常工作的自动化。教务办公人事部门设立的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学校基础信息、考勤、过程绩效、奖教奖学、教学计划、学科和课程的功能管理,简化了手段,提高了效率,实现无纸化办公。德育实训部门设立的学生成长在线档案、顶岗实习管理、毕业生资源管理、工学交替等系统,健全了学生信息化管理,促进学生资源共建共享和职业素养的提升。在项目建设中,参与教师和受益学生达到了100%。

3.教学资源中心建设

(1)资源库管理平台开发。

结合我校实际,已经开发完一个资源库管理平台,主要内容包括专业建设标准库、课程资源库、素材资源库、职业资格认证及培训资源库、行业企业信息库五大部分。充分整合、利用学校丰富的教学资源,推进教育教学工作数字化进程,把各种丰富的教学资料通过归类、转换、录入并建立网络资源管理库进行永久储存,推动学校多媒体教学数字化、网络化和规范化管理,形成教师、学生、社会学习者共享、共建、共得益的资源共同体。目前,资源库内容量达2.94TB以上。(见图2)

其中,我校部分优质数字优质资源教育案例,分别在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进行网上展示。

(2)教学资源制作中心与信息化应用建设。

我校建设有多媒体制作中心,配置数字录入和输出设备,包括多媒体非线性编辑系统和数字摄录制作系统。参与国家示范共建共享项目精品课程2项,参与佛山市精品课程建设9项,开发网络课程资源36门,仿真实训平台18个。推进完善学校门户网站的建设,2012年获全国“百佳网站”,《南海信息技术学校网站建设经验介绍》推广结集出版,相关内容发表在《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上。购置数字图书资源18万册,学生实现了虚拟化学习、在线学习、开放自主学习等。

制定了信息化管理制度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评价标准,培养一支信息技术强、网络管理经验丰富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和开发队伍,为数字化校园建设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目前稳定的管理团队5人, 其中,信息中心负责人吕少平老师2012年获评全国网站建设先进工作者,2013年聘任为佛山市教育技术研究专家。

三、数字化校园建设贡献与地方示范意义

1.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学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人才的培养上,数字校园的建设以及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以及就业等诸多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但提高了学生培养的效率,而且提高了学生培养的质量。

2.对学校整体办学实力提升的带动作用

(1)推动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带动全校师生的信息化技术应用,学校各项工作全面实现信息化。在数字化校园项目建设之前,学校工作使用信息化手段的概率在40%左右,数字校园项目建设后达到了95%以上。提高了整个学校的办学效率。

(2)推动学校的教学改革。

通过建设一体化数字化校园,实现了信息资源的统一管理、业务流程的规范化、应用系统的协同工作,从而有力地促进教育方式的变革,完善体系化管理,最终支撑中职学校的长远发展战略。特别是资源库建设的分散与集中管理、精品课程的应用、仿真与实训软件环境的使用,极大地推进了学校的信息化教学,是学校教学改革的巨大的推动力。

(3)实现学校信息资源高效应用和共享。

在一体化数字校园的建设过程中,通过虚拟化、开放式的信息集成技术手段,将分散的资源集中整合在一起,建立统一应用管理平台与环境,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发挥信息资源的应用价值,减少管理成本、降低工作量和故障率。

(4)规划可持续发展的体系架构。

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基于SOA架构,提供了标准化的公共服务组件,建立了一个开放的、标准化的技术架构,各种应用系统可以在统一的标准下,实现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协作,为今后的系统升级和扩充提供技术保障。

3.对其他地区和学校进行示范、带动和辐射的成效

第6篇:在线课程开发建设范文

(赤峰学院 大学外语教学部,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要:2012年以来慕课MOOC在教育领域大为流行,特别是在高校教育领域引起很多专家学者的追捧,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将对慕课的含义、特点以及国际慕课的代表性平台进行详细的描述从而展望慕课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 :MOOC;慕课;特点;平台;展望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5-0212-02

1 什么是慕课

“慕课”这个词是由英文单词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音译而来,M代表Massive意为“大规模的,大量的”,是指对课程的申请者没有人数上的限制;O代表Open意为“开放的、公开的”,是指任何人(不分种族、不分国界)均可以注册、参与课程,并且大部分课程是免费的;O代表Online意为“在线的”是指学习者足不出户,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分享课程,体现了时间以及空间上灵活性;C代表的是Course意为“课程”.因此总的来说,慕课就是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是指由参与者(高校、教育机构、个人)将自己的课程及相关材料包括教学大纲、教学任务、课程进度、参考书目、课件等等散布于互联网上.慕课有别于网络其他文库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所有课程必须是向所有人开放,并且力争做到免费;二,典型的慕课必须是大型的;大规模的课程.而且慕课的课程不是简单的搜集信息,而是一种新型的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授课者和学习者通过某一个共同的话题或主题联系起来的方式方法.不难看出,慕课是2011年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开放课程模式,是典型的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和网络学习实验的演化产物.

2 慕课的特点

慕课MOOC作为一种崭新的学习和教学方式,具有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众多优势,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慕课MOOC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的特点.

2.1 开放性

广泛的开放性是慕课MOOC的首要特点.主要指的是慕课课程完全是在互联网上完全开放的,任何人不分国籍、种族、文化程度、地位、身份,只要有网络、有一台电脑,注册一个邮箱,就可以分享全世界的最优质的课程.慕课的出现不仅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而且通过互联网的平台能够缩短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教育差距,从而推动全球教育的公平性.

2.2 自主性

自主性是慕课的突出特点之一,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时间及空间上的自主,慕课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习者完全可以做到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学习;二,学习内容的自主,慕课在选课上没有任何规定,学习者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及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进行学习.

2.3 规模性

慕课的规模性主要指课程的数量及申请学习的人数.慕课不是一个或者几个人制作的,而是成百上千个来自世界各国知名大学或者教育机构制作的,所以可供选择的课程很多;正因为可供选择的课程成百上千,因此拥有庞大的申请学习人数,与传统课程只用几十个,最多几百个的现象完全不同.

2.4 多元化融合性

慕课的学习完全打破了年龄、专业、学校、地区,国界的限制,如,欧美国家的学生和非洲的学生可以在一起讨论,五六十岁的教授可以和十几岁的中学生一起讨论,因此,我们可以说,慕课的诞生形成了一个新的多元化的融合性学习状态,非常有利于国际间的交流和沟通.

3 慕课的发展及平台

慕课的进化始于2008年由加拿大学者Downes和Siemens制作的课程“Connectivism and Connective Knowledge”(关联主义与知识的连接),此课程吸引了大量的来自世界各地学生的注意力,很多学生在线参与这门课程的学习.[1]

2012至今,随着全球不同国家的参与,慕课的发展突飞猛进,推出了更多的优质课程,令学员眼花撩轮,注册学习的人数也不断飙升,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目前慕课的主要国际性组织机构主要有一下三个:

(1)Coursera(课程时代)是一个营利性的慕课开发教育平台,成立于2012年4月,到2015年2月为止拥有11224033 注册用户,来自全世界的学员能学到涵盖118所顶尖高校或教学机构开设的939门在线课程,主要以英语为主,还有西班牙语、法语、中文、阿拉伯语、俄语、葡萄牙语、土耳其语、日语、德语、意大利语、乌克兰语的优质课程.[2]

(2)Edx(教育在线)是成立于2011年12月由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共同投资建成的一家非营利性慕课开发平台.到2015年2月Edx共有59所顶尖的高校的411门在线课程,提供中英两种语言.注册学员超过160万.[3]

(3)Udacity(勇敢之城)同样是一个营利性的慕课开发平台.成立于2012年2月.是一家没有高校参与开发建设的公司.到2015年2月Udacity共有涉及多个学科的24门网络课程,这些课程将包含衡量课程掌握程度的积分系统,当学生在一门课程中的积分达到1级时就可以获得证书.注册学生已超过160万人.[4]

4 慕课未来展望

慕课诞生至今短短几年,已经覆盖全球,现阶段几乎全球的教育界对慕课都有所了解并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种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将深刻影响未来的教育.

4.1 慕课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慕课推出了越来越多的课程.无论是Coursera还是Edx或是Udacity,全部推出了更多,更精致的课程,有几十门课程的,更有数百门的,所以可以预见随着慕课的不断发展,会有更多的教育机构及专家学者参与进来,慕课课程数量及学习者的数量都将不断上升,规模会越来越大

4.2 慕课教育平台会越来越完善

除了美国“三驾马车”——Udacity、Coursera、edX教育平台,欧洲、亚洲等国家也纷纷建立起自己的教育平台,比如,英国开放大学联合建立的Futurelearn(未来学习),欧洲十一个国家联合推出的Open up ED(开发教育),我国清华大学推出的全球首个中文“慕课”平台“学堂在线”等等.这些“慕课”平台的建立,都充分表明了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4.3 慕课学习者人数会越来越多

根据统计,2012年一年就有来自220多个国家600多万慕课参与学习者.慕课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其影响力不言而喻.正如《中国青年报》所报道,慕课犹如一场教育革命,慕课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未来将更多地人参与到慕课中来.

5 小结

虽然慕课的发展确实令人瞩目,但它毕竟是个新生事物,在各方面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比如,目前学员所接触的课程还没有从本质上区别于传统课程,课程内容不足够新颖,不能够满足学员个性化的需求等,但我们相信随着慕课的发展,以上不足将很快得到改善,并且坚信慕课带来的好处将远远大于其不利方面,特别是大学教育,慕课不能代替大学教育,但会促进其发展,弥补现代大学教育的不足,发展前景不可忽视.

参考文献:

〔1〕Downes, S. 2008. Place to go; Connective Knowledge. Innovate 5(1).

〔2〕coursera.org/

第7篇:在线课程开发建设范文

Abstract: Combining with the need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 the paper described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work of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for the foundation experimental courses, inculding, Material Mechanical Experiment, University Physical Experiment and Electrician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Experiment, explained the significance, structure and features of construction of foundation experimental network platform, and discussed on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practical value for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in university.

关键词:基础实验;网络平台;模块化;资源共享

Key words: basic experiments;network platform;modular;resource sharing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3-0242-01

0 引言

黑龙江科技学院基础实验中心于2007年被省教育厅批准为黑龙江省高等学校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心下设《大学物理实验》、《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以及《材料力学实验》三门课程。切实加强省基础实验示范中心内涵建设,按高标准开发建设内容充实,功能齐全,可操作性强,动态更新的网络教学平台,集中展示中心建设成果和我院基础实验人才培养特色,为更高级别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奠定基础。以达到推进我校课程改革,促进资源共享,构建优秀的基础实验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目的。

1 网络平台建设的意义

建设一个能够反映我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特色、满足基础实验教学发展需要、使师生从中受益的网络教学平台在当前显得十分必要。基础实验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我校的办学定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是我校提高基础实验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方式。网络教学平台在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培养应用型人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网络平台开发与建设

2.1 网络平台的设计[1]。依据网络平台建设的目的,我们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构思:网络教学平台界面风格设计、网络教学平台内容设计、网络教学平台内容展示手段应用、教学多媒体课件开发及应用、可操作性、安全稳定性分析。

2.2 网络平台建设的原则 利用我校现有的校园网,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最大限度地节省投资。平台以课程为重点,每门实验课程都具备独立的学习区、交流区、考试区、管理区。我们主要遵循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则[2][3]进行开发:内容充实原则、服务教学原则、操作简单原则、模块化原则、交互性设计原则。

2.3 网络平台的结构[4]。本网络平台基于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角度,内容涵盖全部三门课程。本网络平台设置[教学文件]、[虚拟实验]、[网络课堂]、[教学指导]、[学术交流]、[教师队伍]、[课程建设]、[素质教育]、[拓展资源]和[资源下载]共计十个专栏,每个专栏均按三个实验室分别设置相应内容。

3 网络平台的特点

本网络平台从技术上看,兼容性强,功能全面,符合W3G标准,可以随时上传和修改内容,使用、操作和维护都比较方便。可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追踪,我们自主研发的考试系统可监控学生的考试状况,对学生成绩进行分析,对某一试卷的学生考试情况进行分析,老师可以网上批阅,现场打分,即时、高效、快速。从内容上看,本网站是基础实验中心三门实验课程的一个立体集成,本实验平台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采取导学、热身、学习、活动、后测五步学习方式。本网络平台内容是实验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扩展,内容丰富、全面,动静结合、历史和现代结合,利于学生选择进行在线或下载自主学习和检测,充分体现了基础实验服务学生、服务专业、做大做强的教学理念。

4 网络平台的发展趋势

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劣不在具体功能的多少,而在于对实际需要的满足,即不是为开发而开发,是为解决问题而开发。开发的思路不是能够做多少或应该做多少而是需要多少,平台的开发需要了解教师和学生[5]。

4.1 网络教学平台的发展趋势不是单一化、综合性,而是有特色、多样性,以期更具针对性、适用性,向定制化方向发展。

4.2 网络教学平台的模块化、可拆装化是一个趋势。一方面,授课教师可以择优组合,选择各个平台中好的、适合自己的部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平台自身的改进和升级,方便的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增、删、改。

4.3 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应注意到标准问题。遵循标准有利于优化组合,有利于资源的交换和共享,有利于系统的兼容性。

5 结束语

黑龙江科技学院《基础实验网络平台》是2009年下半年开始开发,10年2月开始投入使用。我们制作的课件《黑龙江科技学院基础实验网络平台》在“第十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中荣获高教理科组一等奖(2010年11月)的好成绩。基础实验网络教学平台既是教师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又是师生互动、相互交流的平台。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学生都可以言论、评论、答疑,成为课前预习、课堂学习与课后辅导的有力补充。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以进行作业布置、学习指导。学生可以自主学习、上传作业,当然也可以进行问题讨论。我们基础实验中心每学年涉及到采矿类、机械类、土建类、电气类、材料类等近30个专业,3000名学生,学生、教师受益面广、覆盖面宽、能够引领我校教育教学改革更深入开展,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本网络教学平台集中多种多媒体技术,可操作性强,建成后对我校实验教学网络化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龚鸣敏.精品课程网站模板建设平台的设计与开发[J].中南论坛.2010,

4:36-37.

[2]练永华.试论高职院校精品课程与互动开放式网络教学平台建设[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2(6):158-159.

[3]李兆延等.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高等教育研究.2008,25(3):45-48.

[4]赵燕.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精品课程网站建设[J].江苏科技信息.2011,(3):30-32.

第8篇:在线课程开发建设范文

关键词:国际合作;高职教育;“一带一路”

一、概述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指出:“鼓励骨干职业院校走出去,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2016年7月,教育部关于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通知,更是将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进行了系统化设计,为高职教育对外合作与交流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大连印发了《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和《大连市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等指导性文件,为大连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指明了技术构架,也构建了大连市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布局和政策框架。大连市共有高等职业院校10所,办学层次为专科,其中民办高职院校共7所,公办院校分别为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辽宁轻工职业学院,民办院校分别为大连软件职业学院、大连商务职业学院、大连翻译职业学院、大连枫叶职业技术学院、大连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大连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大连汽车职业技术学院。目前有三所高等职业院校已经停止招生,分别为大连翻译职业学院、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和连翻译职业学院。目前,大连市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约有4万余人,其中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大连枫叶职业技术学院和大连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学生总数最多,占比超过了整体大连高等职业院校总在校学生数的一半以上。其中,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和大连枫叶职业技术学院是目前正在招生的7所高职院校中的2所综合类院校,囊括了文理各类专业。

二、大连高职院校国际合作现状

(一)国际院校间的留学与互访为主。目前,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以交换留学形式为主的国际院校间的合作。每年都会与韩国首尔市立大学进行跨境专升本留学,与韩国庆南情报大学开展交换留学。同时,也会邀请国外的专家开展系列讲座或者开展学校代表间的互访,主要国家有巴基斯坦和巴西等。大连枫叶职业技术学院的国际化合作范围在大连的7个高职院校中相对最广,主要与韩国富川大学校和韩国南首尔大学等开展留学互换生交流,同时与新西兰UUNZ学院、加拿大西三一大学、日本东京福祉大学、日本福岛FSG教育集团、新西兰PREMIERINSTITUTEOFEDUCATION、日本山手日本语学校、韩国东亚大学、京畿大学、日本大阪观光大学、法国巴黎高等学院、韩国水原大学、水原科学大学等高校间开展互访合作与交流。该校制定了比较清晰的国际交流合作及留学等相关制度。辽宁轻工职业学院正积极与泰国格乐大学开展留学合作项目,与韩国国立韩巴大学和美国帕克大学等高校开展专家讲座与院校代表的互访交流活动。

(二)国际化校企合作较有特色。大连汽车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4月在德国成立了教育文化公司,即BB文化教育服务责任有限公司,为该校首个院校国际合作项目,也标志着该校由简单的国际项目引入过渡到了共建职业教育的全面合作,也为该校优秀毕业生在德国实现专升本搭建了桥梁。大连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正积极探索中德合作人才培养项目,提高护理人才的国际化培养水平,并与巴拿马及相关行业企业院校积极开展国际海事教育培训合作与发展交流活动。大连软件职业学院与爱丁堡航空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校企合作,定向培养空中乘务等高端服务类人才,人才培养方向面向国际化。辽宁轻工职业学院正积极与德国格劳博机床(大连)有限公司正式确立了培养职业人才合作关系,成立了比较有特色的“双元制”联合培养订单班,并派出优秀学生赴德国深造。

三、大连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国际化合作存在“校热企冷”现象。大连高等职业院校与国际院校间的合作相对比较成熟,合作的国家主要以韩国、日本为主,也不断在扩展到泰国、美国、新西兰、加拿大、法国等国家。合作的项目主要以派送留学生和院校代表互访为主,而整体能派出的留学生比例相对较低。其中,国际院校间合作比较多的高职院校主要集中在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大连枫叶职业技术学院和辽宁轻工职业学院这三所学校。大连高职院校与国际企业间的合作还有待于不断地拓展,合作的国家主要为德国。其中,大连软件职业学院和辽宁轻工职业学院仅两所高职院校与国际企业间的开展定向人才培养,而且合作企业比较单一,大连汽车职业技术学院虽然在德国成立了教育文化公司,但是派出德国的学生屈指可数,大连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与巴拿马的合作也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大连高职院校的国际化明显存在着“校热企冷”的现象,同时整体的合作广度和深度还需要深化与提高。

(二)政府的监管和扶持不足。大连市政府对高等职业院校的政策扶持力度相对不足,直接影响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与国际化发展。“国家示范和骨干高职院校”共有200所,其中大连仅有的一所公立院校入选。政府虽然鼓励社会办学,但是对于民办院校物资性支持的欠缺,明显制约了高职院校的发展,影响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在国际化校企合作项目中,大连市政府也缺乏有效的监管政策,相关职能缺位,难于满足企业合作中“有利可图”的目的,致使企业“懒”与合作,校企合作的质量难以保证,国际化校企合作缺乏合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职业院校自身软硬件有待提高。大连高职院校的国际化合作项目主要在近几年才形成规模,国际化合作经验整体不足,合作项目整体偏少,合作规模整体偏小。这与职业院校的教学设备、师资规模与水平、管理制度、教学质量、国际化发展经验等软硬件不足有很大的关系。目前,大连职业院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相关课程设置少、“双师型”教师缺乏、整体教师素质相对较低、具有国际化教学能力的师资严重不足、对接国际标准的教学设备不足、推动国际化发展进程的相关制度有待完善、服务地方的特殊化发展经验明显不足等诸多问题影响着国际化合作发展进程。

四、大连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发展路径

(一)开辟“政校企”式多元化国际交流合作模式。建设政府引导、行业协会推动、校企联盟共建、高校资源共享的多元化国际交流合作模式。加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府间的职业教育合作,明确并统一国与国教育合作政策,全面扩大大连高等职业院校与“一带一路”周边院校的合作交流,通过国际院校间的资源共享,实现人才培养标准的国家化。重视行业协会的推动作用,不断开发国际化校企合作项目,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技术人才需求,全面推动大连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进程。

(二)建设“一带一路”大连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保障体系。大连市政府应该重视并组建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相关机构,建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职业教育合作平台,从顶层辅助扩展职业院校的国际合作项目、协商合作协议、推动国际合作联系、拓宽资金渠道等,加大政府引导作用,从宏观为职业院校打造更完善的国际化发展平台,并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大连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保障体系,完善国际合作教学与办学相关政策支撑细则,合理监管校企合作项目,确保合作各方有法可依、公平竞争,建设法制化大连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刺激合作的活跃性。

(三)全面提升大连高等职业院校的国际化水平。着眼于经济全球化和“一带一路”倡议,制订适合国际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建设符合本土需求又适应国际标准的教学评价体系,并将国际化教学理念融入日常教学实践管理中。实施“外引内培”战略,建设背景多元的国际化师资队伍,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与科研能力。提升大连高职院校的国内外企业服务能力,推送符合企业需求的技术人才,让企业也参与高校的人才培养设计和专家讲座等各种活动,让教师和学生参与企业的相关技术开发与专业实践,让合作双方有利可图,为大连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与技术支持。

(四)建设“一带一路”在线教育MOOC合作平台。建设具有国际化特色的“一带一路”职教联盟,推动各国合力开发建设适合共同应用的在线教育合作MOOC平台,实现国内外合作院校的课堂同步,教学资源的共享。积极打造精品在线共享课程,提升课程的院校间认可度。加强国际院校间的在线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沟通交流,实现在线课程学分认定。政府加强对在线课程开发的监管,为在线教育的国际合作提供保障,加大财政支持,积极探索数字化人才培养新模式,丰富学生多样化学习方式,提升大连高等职业教育质量。

第9篇:在线课程开发建设范文

培训资源内容广泛。各级教师培训院校和机构重视培训资源的开发和整合,成效显著,基本形成了涵盖学前教育阶段、义务教育阶段、高中阶段和高等学校阶段的课程资源。2011年小学教师“双对接”远程研修计划涉及小学语文、数学和英语等三个学科。2011年上半年教育部高教司组织的高校教师网络培训涵盖高等教育阶段的物理、心理学、金融、广告、管理传播学、计算机、汉语言文学、美学、电气信息类学等课程资源。其中,集中培训课程资源多达25种,在线培训课程也涵盖了19类,100种课程。当前,仅“全国教师网联”成员高校的学历和非学历数字课程资源就已有1万多门,共计10万多课时。国家示范性项目中安排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远程培训、高中课程改革教师远程培训、知行中国———班主任远程培训、中西部项目中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等,都开发和提供了相应的优质课程资源。

培训方式灵活多样。远程教师培训运用混合学习方式,即培训是以自主学习为主,集体研讨(包括在线研讨)、与学科专家面对面交流、在岗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的。根据广大教师需要,培训以学科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整合和开发优质的培训资源,同时注重组建高水平的专家导学团队,进行远程培训的教学指导、答疑解惑、线上交流、学习评价和校本研修等工作。安徽省根据“国培计划”项目实施方案,探索实践的“骨干培训与远程培训相结合,培训与教研相结合,在线学习与在岗实践相结合,远程培训与联片研修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和管理机制,收到良好效果。

评价机制初步形成。远程教师培训的评价考核机制初步形成,比如,采用表现性评价和校本评价相结合、平时作业和阶段检测相结合、过程性学习与实践性考核相结合、合格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相结合、网络评价与专家评价相结合等方式,对学员培训绩效进行综合考核、评估、总结,促进了教师培训工作的健康推进。

互动交流形式多样。远程教师培训的网络平台,具有课程优化、资源优质、师资优秀、学习便捷、交流顺畅、信息灵通等特点,极大地方便了参培教师的自主学习、互动交流和心得分享,彰显了独有的优势和作用。例如,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网络平台资源既有在线课程、精品课程展示,也有经验交流、教师论坛、教师博客、合作伙伴等。参培教师能够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如专家答疑研讨、小组学习研讨、专题在线研讨、QQ群研讨、班级沙龙研讨、作业互评互学等,方便了教师在远程培训中开展学习、交流、表达、分享等活动,也提供了便捷、多样、及时的教学指导和跟进式网络研修服务。

远程培训的基本现状

教师远程培训是指通过音频、视频、课件等形式,运用实时和非实时互联网信息技术将远程课程培训传输到受训教师那里的一种全新教育形式,真正体现了网络资源共享、快速便捷和跨越时空的优势。发展教师远程培训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教师继续教育的战略抉择,是时展的迫切需要。许多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和瑞士等,积极开展教师远程培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国的教师远程培训也得到了政府和教育部的高度重视以及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普遍欢迎。教师远程培训已经成为当前教师继续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与国际潮流。通过几年的实践,远程教师培训呈现出明显优势。一是技术优势。借助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和因特网(internet)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师远程培训,能够提高教师培训资源的传播速度和继续教育的服务效能,为参培教师提供多种手段和途径的学习支持服务,促进教师继续教育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促进参培教师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为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注入活力。二是便捷优势。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坚持为基础教育和课改服务的理念,注重问题驱动、案例式教学、参与式学习和研讨式交流,以网络在线学习和混合学习为基本模式,综合视音频技术、实时与非实时互动技术,运用网络、电视、光盘、手机、电话等不同的传播媒介,为农村和偏远地区教师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多种学习途径。这样,方便了教师共享优质资源,方便了与导学专家的请教交流,便捷了参训教师之间的互动沟通。远程教师培训的特色和优势还表现在资源利用最大化、学习行为自主化、学习形式交互化、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管理自动化等方面。如河南师大探索总结了“LEPP”培训模式,即引领、体验、实践、平台。这样,教师理论讲授、学员研修交流、教师现场解答、专家指导点评、学员网站平台自学等,通过网络平台形成了方便快捷、衔接紧密的培训形式。三是资源优势。教师远程培训可以实现优质培训资源的共享和教师培训的均衡发展,提高培训效率和效益。我国目前有1000多万名中小学在职教师需要培训,由于人多、量大、面广,高水平培训师资和优质教师教育资源明显不足,增加了教师培训的艰巨性与复杂性。远程培训通过可以上网的电脑,就能轻松享用优质培训资源,便于开展量大面广的培训,具有较高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四是共享优势。远程教师培训具有网络经济的高边际收益特点,可以通过规模办学实现资源共享,有效降低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与时间成本。1000多万的中小学在职教师需要进行5年一个周期的轮训。如果采取集中面授的培训方式,需要大笔的差旅、食宿及场地等费用投入,耗时又费力。据实施远程教育的国外高等学校初步估计,这种教育方式可使学生多学习30%的课程,学习效率提高80%,节省40%-50%的费用。

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在具体实践中也发现不少的问题,应该引起关注。一是网络平台的服务支持问题。在培训过程中不时出现网络的拥堵和不畅通等问题,影响了参培教师网上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少数地方远程培训平台的学习监控和过程管理等不够科学合理,教师参与平台的学习缺少适时监督,研修计划和考核方案缺少前瞻性和稳定性,也影响了教师们网上学习的内驱力和持久力。二是课程资源整合共享问题。一些地方开发的资源,针对性不强,质量不高,缺乏有效的整合和提炼,影响教师的使用,不能实现共享。三是参培教师的观念转变问题。远程培训方式不同于以前的集中面授培训,具有分散性个性化的学习特点,强调教师学习的自主性。在培训过程中,由于对远程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学习理念有待转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有待提高,极少数农村教师有消极情绪甚至有抵触情绪。四是学校对远程培训的重视问题。部分学校因客观原因所限,没有把教师培训纳入到学校管理日程,因而在相应的制度建设、激励机制和硬件设施等方面不能及时跟进,在计算机的配置、网络的畅通、绩效的评价考核等方面存在不足,影响了远程教师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助力推进的基本策略

1.树立先进培训理念。远程教育是网络时代的必然趋势。领导者、管理者和参训者都应转变观念,坚定信念,增强运用远程培训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更新培训理念是提升教师培训有效性的首要选择。从理论上讲,培训可实现三种需求:获取知识、获得能力和改善行为。教师培训的终极目的是改善行为,是把所学知识转化成实际能力,让潜能转化为显能,发挥培训对知识所起的“解调器”和“放大镜”作用。远程培训还可以培养教师的现代意识及运用计算机和网络媒体的多种能力,培养和树立教师的现代教学理念、学习行为、教学行为以及生活方式。

2.优化网络培训平台。教师远程培训的首要条件,就是科学搭建教师远程培训网络平台,创建良好的远程学习环境,保证培训过程中的网络畅通和运行稳定,为广大参培教师提供技术支持和网络服务。现代远程教育的基础是网络。教师远程培训模式的网络支持平台不仅方便信息交流,而且营造一个特殊的氛围,鼓励更多的受训教师创造性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为了保证受训教师与导学教师之间的顺利交互及资源获取,需要建立基于网络的教学及管理平台,对教学资源进行系统管理,对网络教学平台的导学教师工作区和受训教师工作区进行专门的设计。近年来,教育部推进的全国教师网络联盟计划,积极构建网络学习平台和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已经形成由全国教师网络联盟成员高校、优秀网络培训平台和有关省级优秀远程培训机构组成的教师远程培训骨干力量,远程教师非学历培训规模每年超过百万人次。安徽省创建了中小学教师教育网是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中心的门户网。平台拥有强大的资源共享、互动交流、学术研讨、作品展示、考核评价、在线通信和学情统计等功能,有较完善的支持服务和学习监督系统,是实现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的专业化平台。自2006年网站开办以来,教师远程培训范围和规模逐渐扩大,覆盖全省16个市,共培训中小学教师30多万人次,开设课程500多门,涵盖高中、初中、小学三个学段36个学科,促进了安徽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模式创新”和“机制创新”,开创了安徽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新局面。

3.建设优质培训资源。培训资源建设的对象主要包括媒体素材、试题、试卷、案例、课件、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和网络课程等九类教育资源。目前,这一建设应该根据最新颁布的“教师专业标准”要求,参照新的课程标准,联系当前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加大资金投入,集中优势力量,开发建设一批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内容全面、实际适用的教师培训资源。课程资源建设应注意“量课程之体,裁技术之衣”。近几年,全球出现了免费共享网络课程资源的新趋势。在其推动下,教师教育的开放资源建设也相继开展。比如,英联邦学习共同体与各成员机构合作开发支持教师校本培训的开放教育资源,南非沙哈拉地区教师教育联盟正合作开发用于教师培训的多语种的开放教育资源,乌干达和赞比亚的小学教师和教师教育者已率先尝试部分资源的使用。一些基于Wiki共同建设开放教育资源的创新实践更为教师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分享提供新的思路。WikiEducator项目是最典型的例子。该项目中,世界各国教育工作者依托网络社区协同共建包括基础教育在内的教育领域所需资源,并计划于2015年提供一套全球免费共享的教育课程。我国广播电视大学可以发挥系统优势,整合中央电大和全国68所重点高校网络学院的优质教育资源,联合44所省级电大协同办学,通过资源共享,服务教师培训。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在网上半年来,已有几百万人次上网观看、学习。这充分显示这种模式的成功,也引领了各级大学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育模式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