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网络安全课程体系建设范文

网络安全课程体系建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安全课程体系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网络安全课程体系建设

第1篇:网络安全课程体系建设范文

关键词:市场需求;职业岗位能力;课程体系;精品课程;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13-0065-03

1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全球信息网络化,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从事网络系统的设计、安装、维护,网络软件开发、测试,网络管理及网络安全监测等方面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基于这样的市场需求,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网络集成与工程监理、网络编程、信息安全与网络管理的基本技术,并能快速跟踪网络新技术的高等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既掌握计算机网络方面的基本技术,又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为此,要求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以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突破传统的课程学科和知识体系的限制,建立一套与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的专业课程体系,突出实际能力培养。

本文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简称深职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探讨了如何构建一套适合高职院校使用的专业课程体系。

2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

深职院网络专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走访企业,了解企业人才基本素质、专业技能以及数量需求,将网络专业学生的职业岗位群确定为专业集成公司的售前、售中和售后岗位,企事业单位的网络管理和设备维护岗位,以及网络应用软件开发公司的软件开发和维护岗位。相应地,课程体系将以适应职业岗位群的需求变化为主要依据进行建设。我们将建设的基本思路概括为“四化”。

2.1课程设置模块化

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网络专业应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可以通过科学划分网络专业各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依此构建课程体系的模块,完善专业课程体系的模块化,在注重学生专业综合素质培养的同时,更适应学生个性化的要求。

2.2课程评价标准化

考虑到在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很多业内龙头企业的标准就是事实上的国际标准,而且这些企业掌握了大量的技术专利,在技术上走在行业的前列,因此可以根据网络专业各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参照这些龙头企业的国际IT认证标准,建立网络专业的课程评估体系,尽早实现课程评价的标准化。

2.3课程建设精品化

利用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的契机,在已有的国家精品课程的基础上,通过抓好10门专业主干课程的建设,将这些课程从校级精品课程逐渐建设成为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逐步实现专业课程建设的精品化。

2.4专业教材系列化

专业教材是课程体系建设一个重要的内容载体,通过规划好专业教材,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有章可循;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贯彻根据岗位需求培养人才的目标,使培养出来的人才真正适合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网络专业应该进一步调整充实专业教材的编写出版规划,做好规划教材的编写出版工作,使专业教材系列化,并争取在校企联合编写出版工学结合的网络实训教材方面取得突破。

3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

基于上述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思想,目前,深职院网络专业正采取措施加大课程建设力度。本专业正参与由清华大学出版社申报、教育部职业教育研究中心牵头的国家教育部课程建设研究项目,承担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建设子课题的建设任务,力争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建设方面取得新成果,促进专业教材建设,提高专业教材对全国的辐射力和知名度。为此,拟采取并切实落实下面的几项具体措施。

3.1以专业核心能力为依据确定课程主线,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划分课程模块

我们将网络专业学生需要达到的核心能力定位为“组网、建网”,以核心能力为依据确定课程主线。系统集成与工程监理、网络编程、网络安全与管理三个专业方向的核心技能概括起来分别为“建网、用网、管网”。对这三种专业核心能力,分别确定其课程主线。

在课程设置上,坚持应用能力“宽窄”结合的方针,按照“学网”、“用网”、“组网”、“管网”、“建网”的学习过程设置课程,使学生逐步深入掌握网络知识,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网络应用能力,并通过学生自主选择强化某个方面的课程模块,兼顾其他能力的培养。

在课程的模块化划分上,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按照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有机结合的原则,可以将专业课程分为6大模块:计算机技术通用模块;网络技术通用模块;系统集成与工程监理模块,网络工程施工模块――“建网”模块;网络编程模块――“用网”模块;网络安全与管理――“管网”模块。模块化课程体系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3.2加强校企合作,有效利用业内主流企业的认证标准和培训资源

目前,我们在制订课程考核标准时,参照了Cisco,华为,CIW,Sun等业内龙头企业国际IT认证的中级考试标准,适当提高要求,建立本专业人才技能水平评估标准,然后分解到课程,建立每一门课程(或者课程模块)的评估标准,努力实现课程评价的标准化。在此基础上,尝试建立试题库和网上实操考核平台,理论与实操测试二者结合,来客观评估学生的能力。

同时,通过校企合作渠道,将业内主流企业的培训资源(例如培训教材、电子课件、在线考试系统等)免费“拿来”,以内容置换等形式加以利用吸收,融入到专业技能课程和整周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中,使得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加强,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层次,进一步扩大学生对企业岗位的适应能力,努力实现学校学习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3.3加大主干课程建设力度,逐步实现专业课程建设的精品化

网络专业将“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安全基础、局域网技术、网络互联技术、计算机网络实训、网络工程实训、网络编程应用开发、网络监测技术、信息工程监理”等10门课程确定为专业主干课程,以这些课程为先导,加大课程建设力度:(1)修订完善课程大纲、实训指导书(实训项目单、卡)、教师教案;(2)在原有教师电子课件的基础上,以Cisco、华为为突破口,与企业合作制作高水平的多媒体课件;(3)加强专业课程的网络化建设,在专业主干课程建设成果的基础上,保证完成至少4门课程(“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安全基础”、“网络编程应用开发”)的教学资源上网工作,争取专业所有主干课程上网,进入共享型教学资源库,为校内外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优质服务,也为全国的教师提供教学资源。

同时,推广现有国家精品课程“网络互联技术”的建设经验,组成课程建设小组,结合各门课程的特点进行攻关,以核心课程为先导,带动专业课程的精品化建设,争取在2年内有2门以上的课程建设成为省级以上精品课程。

3.4以课程建设为基础,突出重点,保证质量,做好系列化专业教材的编写出版工作

配合专业主干课程的建设,进一步调整充实教材的编写出版规划,做到:

(1) 将教材编写重点放在具有优势和特色的课程上,放在师资力量较强、教学资源充足的课程上,放在教学内容经优化整合后的新课程上。

(2) 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发挥其实践经验丰富、教学水平较高的优点,推广教材编写的成功经验,尽快完成在编教材的编写出版工作。

(3) 鼓励教师摆脱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的束缚,在进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要求编写教材。

4结束语

目前,深职院网络专业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已经建成国家精品课程1门;专业与Cisco公司合作建立的思科网络技术学院以及和华为公司合作建立的华为网络技术学院多次获得全国/亚太区优秀网络技术学院称号;专业由于在课程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绩,在2007年初顺利通过了广东省教育厅的验收,成为广东省高职高专示范专业;在2006年底入选了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成为建设专业。本文所探讨的网络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基本思路和具体措施,对其他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圣良. 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体系改革探索[J]. 职业技术教育, 2006, 26(35): 14-15.

[2] 浦江.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 彭城职业大学学报, 2003, 18(4): 69-71.

[3] 丛俊歌. 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模块化设置[J].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2003, 11(1):57-58.

第2篇:网络安全课程体系建设范文

>>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讨 浅谈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构建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 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模式的探讨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 计算机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改革的探讨 探讨应用型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的设置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设计的探讨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专业课程探讨 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设置的探讨 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探讨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探讨 关于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一些探讨 基于“实践导向”的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探讨 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开发的探讨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初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丁丽萍,王永吉.计算机取证的相关法律技术问题研究.软件学报,2005,16(2):260~274

4钱桂琼,杨泽明.许榕生.计算机取证的研究与设计.计算机工程,2002,28(6):56~58

5赵小敏,陈庆章.计算机取证的研究现状和展望.计算机安全,2003,10:23~25

第3篇:网络安全课程体系建设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体系;课程建设;市场人才需求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全球信息化的时代已经到来,整个世界可以说是一个大的网络结构,人们的生活已经不能离开网络了。正是网络的发展和需求,市场需要更多的专业的网络技术型人才。各中职高校已经在加强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培养,不断地完善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建设,致力于培养出基本知识和操作能力都比较优秀的网络技术型人才。

一、计算机网络建设的分析和目标定位

计算机的技术分为不同阶层,所以对人才的需求也比较多元化、有层次性,研究型、开发型和应用型是计算机工作的三种性质的分类。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要适应我国计算机市场发展的需求,培养更多的应用型初级技术人才。根据市场的调查反馈来看,一般中职学生可以应聘的岗位有三类:(1)网站建设与管理;(2)网站构建与工程;(3)网络应用。具体的岗位工作一般是网络管理维护人员、网站建设的技术人员、网站产品营销人员和编程技术人员,还有电子商务员和办公文员等。这些岗位要求就业人员具备技术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基本要素。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

1.分模块设置课程

我们都知道无论是哪一科目的学习都是分单元、分章节、分模块的,尤其是在教学目标明确的前提下,更是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分模块教学。可以根据工作岗位的技术要求和学生走向市场的需求进行分模块的课程体系建设,一方面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另一面要学生的教学有专业针对性。

2.课程评价标准化

计算机的领域范围是比较广的,一般企业都是以国际标准来要求的,这些企业是技术专利的拥有者和使用者,掌握着先进的技术。所以,根据企业和市场的要求制定严格的、标准的课程评价体系非常重要。

3.建设精品化的课堂结构

任何行业都是有等级之分的,这使人才的划分更明确化,也帮助企业选择更适合的人才,也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激励。将课程设置为校级精品课、省级精品课和国家级精品课,优化课堂的体系建设,使专业课程建设更加精品化。

4.选择专业的教材

教材是课程建设的重要部分之一,它承载着整个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是学生学习的一个整体规划,因此,选择专业教材是非常关键的。选择好的教材,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知识,还能使学生的专业技能更加符合市场的人才需求。因此,建设网络专业课程体系要重视教材和编写的专业化和实用性,更加有利于计算机人才的培养。

三、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建设的实施

有了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和基本思路,就要有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措施。

1.根据专业的整体要求确定课程的主线,然后根据实际的岗位需求围绕课程主线具体划分课程模块

课程设置的学习过程依次是“学网”“用网”“组网”“管网”“建网”,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有层次,逐渐加强学生各个方面的网络技术和应用能力,而且,课程设置的模块化可以使学生的课程选择有自主性和针对性。

2.加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提高课程建设的实用性

学校培养人才最终是为企业输出的,加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可以利用企业的资源对课程进行建设,对专业人才进行技能评估,为每一个课程根据实际的情况设置课程的评估标准,培养学生的实际网络操作能力,根据企业的实际网络问题增加试题库的试题类型,通过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两方面来评估学生的整体计算机网络专业的知识。各个企业的培训资源是比较实际和宝贵的,如果进行校企联合,就可以免费给学生增加学习的资源,将这些资源加入到课堂的教学中,可以提高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都更上一层楼。同时,这样的合作也加强了企业和人才的关联性,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岗位需求,提高专业人才的输出率。

3.加大专业课的教学力度,突出课程学习的专业性

计算机网络实训、网络工程实训、程序设计基础、网络监测技术、网络安全基础、网络编程应用开发、计算机网络基础、局域网技术、网络互联技术、信息工程监理是网络专业的十大主要专业课程,加强这些课程建设的精品化,加大专业课程的教学力度,使人才培养专业能力更强,更适合企业岗位的需求。

4.突出课程建设的重点,保证教材的质量

(1)要使教材的编写更具有特色和专业优势,重点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和修改;(2)根据经验丰富、教学质量比较高的学校的教学内容的特点,借鉴其教学成功的经验对教材进行编写;(3)扩展实践课程的内容,不要局限于传统学科的束缚,加强新型教学内容的编写。

总之,网络的发展是不断变化和改进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的建设也要不断完善的,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适合社会市场需求的计算机网络人才。

参考文献:

第4篇:网络安全课程体系建设范文

关键词:信息安全专业;网络与网络安全课程群;工程训练;自主学习

1研究背景

随着网络及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和信息安全风险日益增长。在全球范围内,计算机病毒、网络攻击、垃圾邮件、系统漏洞、网络窃密、虚假有害信息和网络违法犯罪等问题日渐突出。据有关国家信息安全机构统计,我国每年被黑客攻击的网页达10万数量级,钓鱼网站数量占世界总量比例偏高,位于我国的僵尸网络的肉鸡数量位于世界的前列,分布式拒绝服务的受害者数量非常庞大。如何保证网络的安全性,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如应对不当,可能会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带来不利影响。提升网络普及水平、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信息安全保障水平,是国家近年来的信息化发展战略之一。

社会对网络安全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扩大,急需大量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受过良好工程实践训练的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网络与网络安全人才,对推动国家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有重要意义[1-4]。如何使高校的本科生教育与社会需求接轨,为社会培养有用的网络安全技术人才,是我们在网络与网络安全课程体系建设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本文主要围绕北京工业大学信息安全专业建设情况,对网络与网络安全课程群的设置与建设情况进行详细介绍,探讨网络与网络安全课程群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改革思路。

2网络与网络安全课程群设置

北京工业大学信息安全专业于2003年在计算机学院成立,到2005年,建成了具有初步规模的信息安全专业教学与实验环境。近几年来,在国家和北京市的支持下,专业建设取得突飞猛进的进步。2007年,本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2008年被北京市教委批准为特色专业,2010年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网络安全是北京工业大学信息安全交叉学科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在沈昌祥院士的带领下,信息安全专业以“立足北京、服务北京”为基本办学定位,加强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国家和北京市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推进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该专业逐步形成了满足培养国家和北京市经济和行业发展急需的信息安全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需求的教学体系。网络与网络安全课程群是我校信息安全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该课程群主要培养信息安全系本科生在网络与网络安全方面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5-7],要求学生掌握网络和网络安全基本理论知识,学会规划网络和配置网络,并具备使用防火墙、VPN、病毒防治等工具维护网络安全的能力。在课程群的课程教学内容安排上,充分体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教学规律,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图1展示了信息安全专业课程的拓扑图,其中网络与网络安全课程群设置用灰色阴影文本框表示。

现行的信息安全专业的本科教学计划包括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路由与交换技术、网络设计、网络安全防护、信息安全体系结构、信息安全标准、安全协议、安全协议课设、计算机病毒防护、无线网络安全、防火墙技术、应用服务器安全等系列课程,建立了一定规模的实验环境。为了更好地安排上述课程群的教学内容,我们结合信息安全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进一步制定每一年的教学目标,使整个课程群的教学内容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针对一年级学生,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奠定专业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是为信息安全专业新生开设的第一门专业课程,在信息安全整个课程体系以及网络与网络安全系列课程群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门学科的内容博大精深,涉及到众多的概念、原理、协议和技术,它们以错综复杂的方式彼此交织在一起。为应对计算机网络在内容上的广阔度和复杂度,使学生能够在学习整个体系结构中某部分的具体概念与协议的同时,也能够掌握每一层协议在整个网络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我们采用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下相结合的方法。该方法能够使学生在对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原理和体系结构有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又能对协议和技术及其内在联系有一个全局的掌握,形成比较系统的知识体系。在该课的基础上,第二学期开设的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课程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各层协议功能和基本工作过程的理解与掌握,以验证性和演示性实验为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一年级就能轻松接触到网络相关知识。

针对二年级学生,我们开设了路由与交换技术、网络设计、网络安全与防护,培养学生在组网和网络配置方面的能力,同时使其了解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并具有简单的安全防护知识。通过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路由与交换的基本知识,掌握各种路由与交换技术的特点及其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局域网组网与管理能力,使学生能够根据具体环境和应用目的设计合理的拓扑结构,组建网络,并具备解决网络中常见问题的基本技能。网络安全与防护使学生了解企事业网络中存在的威胁,掌握安全评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网络安全策略的设计与实现、安全事故处理的基本方法。通过该课程学习,学生将学会网络安全防护的方法,为学生从事企业安全网络设计与网络管理等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针对三年级学生,为了加深他们对网络安全知识的理解,我们开设了信息安全体系结构、安全协议、信息安全标准课程。信息安全体系结构课程围绕如何构建一个安全的信息系统,并对构建安全体系结构的关键三要素(技术、管理和人员)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阐述。使学生掌握信息安全体系结构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在整体上认识构建一个安全的信息系统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通过结合具体的应用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安全协议课程使学生能够对网络安全协议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掌握各层安全协议的概念、原理和知识体系,在实践中学会应用网络协议知识分析解决各种网络安全问题。课程包括了许多网络安全的案例分析,让学生将课堂理论与应用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学会解决实际应用中的工程技术问题,了解设计和维护安全的网络及其应用系统的基本手段和常用方法。通过信息安全标准的学习,学生对国际和国内信息安全领域制定的相关标准方面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重点学习几个信息安全领域中的核心标准。

针对四年级学生,注重对其网络与网络安全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一些能反映网络与网络安全最新发展情况的计算机病毒防护、无线网络安全、防火墙技术、应用服务器安全等专业选修课程,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实习和就业打下基础。计算机病毒防护课程既注重对病毒基本概念、作用机制和防治技术的阐述,又力求反映病毒防治技术的新发展,既兼顾课程的深度,又有一定的广度。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将掌握防治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为进一步深入学习网络安全课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无线网络安全课程则使学生对无线通信系统及其安全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初步掌握无线通信的分类和各种类别的基本原理,以及无线网络环境中的安全措施,为今后适应层出不穷的无线网络应用打下基础。防火墙技术课程使学生理解防火墙的基本知识,掌握防火墙的体系结构、关键技术以及构建、配置防火墙的基本方法,并对防火墙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有一定的了解。应用服务器安全课程主要讲解计算机应用系统面临的安全风险、应用安全涉及的相关技术和手段(包括数据存储技术及其安全)、应用系统安全解决方案以及方案的典型实现。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能够基本掌握设计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安全方案应考虑的若干方面,能够从系统的角度看待安全问题,并能综合利用几年来所学的安全知识解决系统的安全问题。

3网络与网络安全课程群教学方法改革

在网络与网络安全课程群的教学中,我们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抓好理论教学的同时,强化实践教学,形成了工程训练、自主学习、创新培养并举的特色教育理念。鉴于在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有力措施和突出成绩,我们在2010年获得了北京工业大学优秀教育成果一等奖。

3.1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2007年,信息安全专业对实践教学计划进行了全面修订,包括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比例、提高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比例、设置自选设计环节、强化综合设计和毕业设计环节、加强对实践教学体系各个环节的规范化管理。

针对某些比较重要的理论课程,如计算机网络基础,我们设置了专门的实验课程――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针对技术性比较强的课程,我们设置了课内实验,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例如对路由与交换技术、网络安全与防护、安全协议、防火墙技术、计算机病毒与防护、应用服务器安全等选修课程,我们设置了课内实验(包括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使学生掌握高级网络技术和具备维护网络安全的技能。

课程设计是锻炼学生系统设计能力的好机会,我们设置了安全协议课设课程。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课设,每个小组选出组长,负责一些协调工作,提高团结协作能力,使同学间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信息安全专业实习、信息安全综合设计和毕业设计是信息安全专业比较重要的实践环节,是促进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我校信息安全专业与太极、瑞星等单位建立了校内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实习条件。信息安全综合设计和毕业设计使学生能够有机会参加一些工程项目的研发。综合设计题目与内容选取有一定的工程实际背景,体现应用性、先进性、综合性。毕业设计的题目主要来自企业或学校的科研项目。一些学生在公司完成实习和毕业设计,为顺利就业创造了条件。一些学生在学校的科研环境中进行实习和毕业设计,为考研和进一步深造奠定了基础。

3.2提倡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自学课程的开设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探索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我们开设自学课程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和启发学生为辅。这不仅要求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好的教学效果,还要有较强的责任心。该课程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网络与网络安全新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和网络技术发展的要求。在网络设计自学课程中,我们采用国外经典教材《Cisco Network Design》,引导学生自己学习教材和阅读相关文献资料,通过小组分工协作完成一个真实的园区局域网络规划方案设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通过采用自评、互评、演讲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参与力度,使学生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把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创新融为一体。

3.3通过创新活动,激发学生创新能力

结合网络安全课程群的建设,我们为学生开设网络与网络安全的创新活动和创新实践课程,利用第二课堂活动开展专业调查、社会实践和竞赛活动。具体采取了如下措施。

1) 以校企联合的形式为学生举办多次安全知识的讲座。邀请院士、总工程师、总裁等作相关报告,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状况,对他们后续的工程实践、实习就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 各种科技活动和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能力。例如,我们成立了网络兴趣小组,促进学生参加网络技能训练;鼓励学生申请“北京工业大学星火基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通过组织各种竞赛,引领学生在创新中成长。我们多次指导本科生参加思科网院杯全国大学生网络技术大赛、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获得一等奖2次,二等奖3次、三等奖2次。

4) 安排高年级本科生进入专业实验室,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师的教学科研项目,逐步引导学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一些学生已经独立发表学术论文或与老师合作发表学术论文。

4结语

培养网络与网络安全的人才,对推动国家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有重要意义。我校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提倡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创新活动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形成工程训练、自主学习、创新培养并举的特色教育理念,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焕国,黄传河,刘玉珍,等.信息安全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J].高等理科教育,2004(2):16-20.

[2] 王清贤,朱俊虎,陈岩. 信息安全专业主干课程设置初探[J]. 计算机教育,2007(19):12-14.

[3] 王伟平,杨路明. 信息安全人才需求与专业知识体系、课程体系的研究[J].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6(1):47-49.

[4] 马建峰,李凤华. 信息安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现状、问题与对策[J]. 计算机教育,2005(1):11-14.

[5] 李毅超,曹跃,郭文生,等. 信息安全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群建设初探[J]. 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3):90-93.

[6] 俞研,兰少华. 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的探索与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08(18):127-128.

[7] 谌黔燕,郝玉洁,王建新,等.网络安全课程中的实践教学研究与探索[J]. 计算机教育,2007(1):38-40.

Network and Network Security Curriculum Group Construction for Information Security Major

DUAN Lijuan, LAI Yingxu, YANG Zhen, HOU Yarong, LI Jian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124, China)

第5篇:网络安全课程体系建设范文

>> 公安院校民警培训课程建设的思考 对公安院校MOOC课程建设之思考 基于社团及网络平台的公安院校大学生廉洁教育研究 关于公安院校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建设的思考 公安院校推进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和应用的思考 论公安院校成人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原则 关于公安院校选修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加强公安院校学生忠诚教育的探索 公安院校开设警务监督课程的思考 浅谈公安院校的寝室文化建设 公安院校发展的专业建设引领模式探究 "互联网+"环境下公安院校的建设 公安院校英语微课资源建设与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探究 发挥公安院校素质拓展训练课程德育功能探索 公安院校警察防卫控制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公安院校大学英语选修课程建设研究 浅谈公安院校警务英语课程教材建设 公安院校开展公安文化教育的思考 公安院校警体计划网络图的构建研究 公安院校诊所式法律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创新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6-01-22.

[2] 杜庆灵,李进.信息网络安全监管[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5.

[3] 孔祥慧.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网络舆情中的导向功能研究[J].大学教育,2014(15):78-79.

[4] 徐迪. 《网络舆情理论与实务》课程建设实践的可行性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45):152-155.

[5] 乔雪颜,翁书婧.网络舆情分析类课程的实验教学现状初探[J].求知导刊,2016(41):145.

[6] 陈柏龄.新媒体时代公安机关网络公关的现状及应对策略[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5(1):43-47.

第6篇:网络安全课程体系建设范文

论文关键词:网络教学;教学实训;应用

1.引言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和普及鉴证着整个时代数字化、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且更加密切地应用到了现代化的企事业办公当中,它已经成为每一位劳动者都密不可分的工具型技术,企业局域网的规划、组建、运行和维护升级以及企业网站的建设和运营都是它的功劳。还主要应用于网络安全、数据库以及存储等的管理。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触及到社会的各行各业,也催生了与之相关的人才需求,不仅应用于中职学校的校园信息化建设,也逐渐迈入了他们的课堂,并且由于其很强的实用性备受学生们欢迎和喜爱,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得到丰富的实践操作技能锻炼,将是相关课程体系建设的基础。本文以中职学校为出发点,探讨网络实践的教学大纲、计划、内容和方法。

2.网络实践的教学大纲与计划

为使学生全面、系统、综合的理解网络知识并且达到应用自如、能够灵活运用解决如网络管理、组建、维护等实际需求的工作程度。就必须系统、全面的总结计算机网络在具体行业需求中的应用,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发展概况以及帮助学生重点攻坚其在实训中常出现的问题等,编制出通俗易懂、实用性强、代表性强的教学授课大纲。教学计划的编制基础是良好的大纲,同时也必须充分、详细的统计和分析学生已经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将难懂的知识和模块分解转换成学生易接受的,并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运用能力。

3.网络实践的教学内容

(1)基础知识类型实训。为保障学生达到网络

组建实施的能力,就要求在网络实践的教学中包含直通线、交叉线、拨号联网、多点宽带路由共享联网、交换机基本配置、交换机级联配置、利用交换机划分VLAN、路由器配置等。通过这样的实训掌握网络工程的方案设计和实施方法以培养学生,最终达到具有网络办公系统的框架搭建能力。(2)网管类实训。为了更好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网络协调管理技能,在网络实践教学中使用抓包工具分析网络数据、交换机端口镜像、MAC地址绑定、虚拟专用网配置、IP规划、网宽监控维护等。使学生从系统的实训课程体系中真正掌握管理网络设备、查找和排除网络故障、性能管理、网络认证、计费管理等方面的技能。(3)综合类实训。为了更好的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网络综合应用技能,在实践教学中系统的学习协议的启用、三层交换机的互通、ACL控制列表配置、路由器静态路由配置、路由器动态路由RIP和OSPF~P_,置、通过单臂路由实现VLAN间互访等,使学生能够在繁琐的大中型企业网络管理工作中游刃有佘。(4)网络安全类实训。网络安全方面的技能已经成为网络技术领域的核心,它的目的是通过掌握相关网络安全设备的配置方法从而在网络安全监控领域等方面增强学生防范网络黑客入侵以及网络恶意攻击的技能。其中包括:防火墙透明配置、防火墙NET配置、上网行为策略认证配置、网络监听、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备份与灾难恢复等。

4.网络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

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网络实践教学的效果,如何增强网络实践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如何让学生对网络实践课感兴趣并能喜欢网络课程,就要求中职学校的教学老师在网络教学的方式、方法上下工夫。采取实训项目带动网络教学的教学法、任务包干鼓励法、分组讨论实践法、示范操作考核法等以实际项目任务引领替代原有的授课方式,多种教学方法互补。这样一来,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方法实质上已经变更概念为项目教学法,具体的实训项目使得学生能够学会使用互联网说明和解决实际的问题。

普通中职学校应用网络系统教学从而实现实训教学的目的,而实训教学授课的最根本出发点是帮助学生更生动、容易的理解学校所教授的技能理论知识,同时增长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

以网络技术和网络系统的构建为载体的中职学校的网络实训项目教学非常好的完成了以往存在不足的教学问题,它同时也非常好地锻炼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操作性问题独立性和创造性。在实训中故意设置故障,让实训小组自行解决,老师在旁只给出提示,不给具体原因。

网络实践教学架购了一个平台,它既是一个解决问题、弥补现有不足的平台,也是一个留给各位中职学校老师们发挥和创造最新型、最科学教学方式的平台,同时更是学生学习、锻炼、实践和操作等平台。

第7篇:网络安全课程体系建设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方法

随着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广泛和深入,我国对网络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明显增加。网络应用型人才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应具备较强的网络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计算机网络实验作为培养学生网络实践能力的有效方式和途径,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2]。因此,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逐渐受到高等院校特别是应用型高校的普遍重视,开始研究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何进行网络实验教学改革[3-4]和如何建立完善的网络实验教学体系[5-7]等内容。

本文针对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模型,以我校网络实验教学为例,对该模型的建设实施进行研究与探索。从初步的实践情况来看,该建设模型的实施改善了我校的网络实验环境、提高了教师的实验教学水平、完善了实验内容,使我校实验教学形成了一个较为合理的体系,在培养学生网络实践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8-9]。

1) 网络实验教学的硬件环境不能满足实验要求。开设什么样的网络实验与硬件环境密切相关,很多高校由于经费投入问题,网络设备种类和数量不足,很多实验无法正常开出。如果采用模拟器来做,学生无法自己动手搭建实验平台,不能在真实的网络环境中做实验,因此,就无法真正锻炼其网络应用能力。

2) 网络实验内容设计不合理,实验课时偏少。一直以来,计算机网络实验主要是验证性实验,实验内容由各任课老师自行决定,实验内容随意性大,不能形成实验体系。实验学时设置较少,课时数不能满足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和创新型实验,因此很多时候,学生只做一些简单的基本的实验,无法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

3) 实验教师缺乏网络实践经验,教学水平不高。网络实验的特殊性,对实验指导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老师除了具备设计实验的能力,还要对网络设备的配置、实验平台的搭建相当熟悉。很多老师缺乏网络配置和管理大型网络的经验,没有参与过大型网络组建和管理,导致实验中遇到的很多问题无法解决,影响了学生对做网络实验的信心。

当然,网络实验教学还存在其他方面的一些问题,比如实验模式和考核方法的不合理也会影响学生做实验的热情。

2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模型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方面内容。如何建设一个完善的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体系,本文提出了一个综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模型,如图1所示。

该模型是一个动态模型,涉及到网络实验室建设、实验内容设计、实验方法创新、实验教师培训等几个要素,要素之间相互关联,并接受学生的实践检验和评价反馈,根据评价反馈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学体系。

网络实验室建设是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的基础,是网络实验的硬件环境。实验内容设计是计算机网络实验体系建设的核心,实验内容设计要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受开设的理论课程、实验室硬件环境和教师实验教学水平的制约。实验教师培训是计算机网络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只有不断提高实验教师的指导水平,才能设计更多的综合型、创新型的网络实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实验方法创新是实验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指导教师只有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才能探索出好的实验方法,但实验方法的选择有时会受到网络实验室条件的影响。

如果对该模型进行简化,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以此对建设效果做一些量化评价分析。假设将模型的各要素建设效果之间关系简化为一种线性关系,则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效果可用公式1表示。

, (1)

其中, 是目标函数, ( )分别表示模型中的4个要素, 表示各要素建设效果函数。 ,各要素建设效果之间的重要性对比关系。

根据公式1,如果目标一定,根据输入 与输出 的比值关系,找出比值大的要素做重点投入,使的建设代价最小化。在体系建设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调整各要素的投入比例使目标函数最大化。

3建设模型的实践

我校真正的计算机网络教学体系建设是从2007年建设网络实验室开始的,在整个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基本遵从图1的建设模型,每个建设环节都经过认真的研究与落实,注重网络实验内容的设计,并在学生的反馈信息中不断调整和完善。

3.1网络实验室建设

网络实验室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不仅要考虑购置哪些实验设备,还要对实验室进行规划布线,以方便实验教学。我校从2007年开始,先后投入近百万经费,组建了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实验室配备了5组路由交换实验设备,5组网络安全实验设备,2组无线实验设备,2组IP语言通信实验设备和一套实验室管理系统,可供60名学生同时进行网络实验,基本满足网络专业方向学生的实验需求。这些网络设备(H3C)的主要有:1台LS-7502核心交换机、5台RT-AR28-11接入路由服务器、15台RT-MRS2020路由器、5台LS-S3610三层交换机、15台LS-E126两层交换机、5台NS-SecPath F100防火墙、1台NS-SecPath V100 VPN网关、2台EWP-WA1208E无线接入设备、1台XE-200(含50用户license)语音服务器等。

3.2实验内容设计

根据开设理论课程、实验教学目标、网络实验室的设备条件和教师水平情况,设计适合我校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的网络实验内容。实验类型分为预备型实验、单元型实验、综合型实验和创新型实验等几种。

1) 预备型实验。开设预备型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尽快掌握实验室的布线情况、各网络设备的功能及基本配置命令,为后续实验做准备。预备型实验主要有:网络实验室与网络设备认知、双绞线线序标准与网线制作、网络设备基本配置及命令使用、远程登录Telnet服务配置(可实现远程配置网络设备)。

2) 单元型实验。按照不同实验内容,将实验划分为不同的单元,每个单元训练学生某一方面的实践能力。总共设计了路由交换、网络安全、网络管理、IPv6实验等4个实验单元。路由交换实验单元的实验主要有:交换机端口配置(Trunk、Hybrid)、VLAN配置、STP配置、路由协议配置(静态路由协议、RIP、OSPF、BGP)、广域网协议配置(PPP、X.25、FR);网络安全实验单元的实验主要有:防火墙ACL配置、ASPF状态检测、VPN实验(IPSEC实验);网络管理实验主要是使用网络管理软件(如SNMPc等)实现网络基本管理功能的实验;IPV6实验单元的实验主要有:IPv6的地址结构、IPv4/IPv6双协议栈技术、隧道技术等实验。

3) 综合型实验。在完成单元型实验后,开设一些综合型实验,使学生在单元实验中技能得到综合运用。综合型实验由老师提出需求,然后讲解方案设计方法,给出一个拓扑结构实例,让学生完成整个网络的实验配置和测试。例如,老师给出一个如中小型企业网的设计方案,让学生完成配置和测试。

4) 创新型实验。创新型实验可以为理论基础比较好、实践能力比较强的同学开设。对这类实验,老师只提出一个网络的具体需求,要求学生自主完成设计方案、设备选型、网络配置及应用。例如,要求学生做一个小型校园网的设计方案并实施。

对每种类型的实验,以其中的一个实验为例,给出一个实验内容的详细设计过程,如表1所示。

3.3实验方法创新

一个好的实验方法可以让实验效果事半功倍,因此,我们要不断探索好的实验方法。具体做法是:在实验安排上,以小组为单位,5~6个人一组,指定一个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做小组长,协调分工,带领本组成员完成实验,尽量做到所有成员都有操作机会。在实验过程上,实验开始前,指导老师首先讲解与该实验相关联的理论知识、实验目标、实验内容、难点与重点以及注意事项;实验开始后,指导教师全程跟踪指导,将大家普遍存在的问题集中讲解并做好记录;每次实验后,老师作整体总结点评,学生写实验心得体会,使学生从实验中不断积累经验,获得更多的实验技能。

3.4实验教师培训

实验教师在承担网络实验课之前进行适当培训,熟悉实验内容和相关理论知识,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命令和组网方式。培训模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请网络实验经验丰富的老师做现场培训指导,也可以参加网络设备提供商的系统化专业培训。在实验教师培训方面,我们组织了多次培训,例如,在网络实验室建设期间,设备供应商派工程师到我校组织培训,参加人员为所有可能参与实验指导的老师;另外,我们还派两名实验老师参加H3C公司的网络学院的专业网络实验培训,这些培训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实验教学水平。

4结语

结合我校网络人才培养的实践,本文分析了网络实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个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实验教学的多方面因素,对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具有指导作用。从我校的实施情况看,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对于提高我校实验教学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今后,我们仍会不断探索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实验教学内容,使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体系更加完善,培养出高素质的网络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纯容,施晓秋,吕乐.面向应用型网络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10(4):62-65.

[2]李阳,尚鹏.关于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践教学质量保证的思考[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9(2):115-116.

[3]晏弼成,何曼娜,蔡文辉,等.网络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9):93-95.

[4]张臣文,李文联,胡坤鹏. 网络实验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2):53-56.

[5]王盛邦,李晓宁,陈立文.基于网络技术的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体系实验室研究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4):49-51.

[6]王春东,张桦,莫秀良.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深化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0(5):147-149.

[7]刘群,李坚.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2):97-99.

[8]刘彦保.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142-143.

[9]肖涛,程东,何怀文.计算机网络实验研究与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3):39-41.

A Construction Model of the Computer Network Experiment Teaching System

GONG Yongwang, XU Xiufang, LIU Ying

(Schoo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Yancheng 224051, China)

第8篇:网络安全课程体系建设范文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四段一体;虚拟现实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4-0037-03

一、引言

纵观世界经济的发展,信息化已成为全球化的迫切需要和必要保证,信息产业成为了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近年来,IT行业呈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随着IT行业的迅猛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跟着水涨船高。

在2011全国高职高专计算机系主任年会上,大连东软信息学院院长、教育部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温涛教授在《IT服务产业发展与教育改革》的报告中指出:IT产业发展和技术演进对于人才的需求已经由单一的技术型人才为主转向“面向技术与面向业务和素质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高职院校必须通过解决师资队伍、教学内容、实训体系等几个核心问题,来实现计算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通过对浙江省30多家高职高专院校的调查发现,目前还没有一套完整的计算机网络类专业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我们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提出了“四段一体”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对现有资源的改革、整合和优化,构建了实践课程体系,改革了实践教学模式,开发了开放式虚拟现实实践教学平台,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人才培养。

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高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是高技能型人才,学生毕业后要求能够立即上岗,实践教学环节在职业教育中显得非常重要。实践教学体系是指面向生产实践第一线,为社会培养掌握实用型专门技术人才的一种新型专业技能训练体系。它包含实践技能教学内容体系、实践环境以及相配套的制度体系、管理队伍和管理手段。其不仅要求实践训练内容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与企业生产管理保持同步,而且要求训练内容和训练场所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1.建设“四段一体”的实践课程体系

计算机网络类专业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管理、计算机应用(网络方向)等专业,相关就业岗位群包括网络组建、网站管理与维护、网络硬件维护、售前售后服务、网络销售等。在此,我们以学院网络系统管理专业为例,结合本院背靠水利行业的办学特色,开展“四段一体”实践课程体系改革。我们按照实践训练过程中层层递进、循序渐进的原则,将实训技能分为 “基础技能训练、专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顶岗实习”四个阶段。具体如图1所示。

基础技能训练主要指支撑课程的课内实验实训教学,主要分布在第一学期,主要是课堂教学中的实验项目,重点培养学生对各种软件的具体应用等基本技能。 专项技能训练是指专业课程教学到一定程度后,为实现某种技能而开设的项目。例如网络基础应用实训,是在学生学习完计算机网络技术、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课程后开设的一个实训项目,目的是让学生学会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的管理、配置和简单的网络组建,主要开设在第2、3学期。

综合技能实训,是在学生顶岗实习之前进行的技能训练,时间为4―6周,训练的项目来源于实际工程项目,通过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掌握项目的工作流程、团队合作等实际工作技能。

顶岗实习是指学生到企业进行就业岗位实习。

2.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们在教学实践环节进行了教学模式改革。我们采用了项目化实训教学模式和弹性顶岗实习模式。

专业必修课程采用项目化教学方式,在第2、3学期,开展2周左右的专项技能训练,项目来源可以是教师自身开发和设计,也可以是通过对实际项目的整合而成。

综合技能训练的项目来源于工程实际,在作为项目之前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进行适当的整合,方便学生实践训练,并且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来选择实训模块。

弹性顶岗实习模式的思路,是把学生的顶岗实习按照学校和企业两个不同的学习地点来划分。在学校的学习时间为2―2.5学年,主要完成相关文化素质、专业必修课程以及专业基本技能训练等学习内容;在企业的学习时间为0.5―1学年,目标是在企业工作岗位上完成相应课程的学习。对于还未达到顶岗实习的学生,第5学期我们安排学生在校内开展就业项目实训,由指导老师带着学生进行项目实践;对于优秀的学生,我们鼓励学生直接到校企合作单位开展专业顶岗实习。第5学期已经在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可以在同一岗位继续进行第6学期的顶岗实习,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与企业达成共识的情况下,重新选择顶岗实习单位。

三、虚拟现实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1.设计理念

实践教学平台创建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搭建学生实践技能训练平台,另一方面是发挥开放式的作用,通过平台,学生可以了解到最新的行业、企业前沿知识和发展动态,了解企业需求状况。因此,平台的建设不仅要立足校内资源,更要开辟校外资源。我们结合了行业、企业和学校三方面的资源进行平台的开发,把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紧紧结合起来,利用校内资源及时做好实践教学软硬件系统平台的更新和完善工作;利用校外资源,合理利用行业、企业的软硬资源,充分利用行业、企业师资力量,开展教学内容改革、项目合作、教材编写等校企合作。

在环境搭建上,我们创建了虚拟现实实践环境。专项技能实训采用虚拟机技术,让学生通过网络仿真实践来掌握实际操作能力。综合项目实训采用在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现场训练的方式,在实训平台提交工作文档的方式来进行,也可以是通过综合实训平成项目的实训,然后把实训结果拿到具体的项目中进行实践和检验。

2.整体设计

虚拟现实实践教学平台按照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开发了校内实训平台;结合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开设了技能鉴定平台;结合企业实训实习,开设了顶岗实习平台;结合大学生科技创新和技能竞赛,开设了科技创新平台;结合行业企业发展和需求现状,开设了行业动态平台,如图2所示。

(1)校内实训平台

校内实训平台旨在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包括“四段一体”实践教学环节的实践训练资源库、教师视频教学资源和工程案例资源库等。实践训练资源库按照基础技能训练、专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进行分类。学生在进行实践训练时要按照从基础到综合的顺序进行,每个训练都有相应的评价打分系统,只有在通过前一级别的训练考核后才可以进入下一阶段的训练。基础技能训练学生按照课程选择相应的实践训练内容。专项技能训练按照系统提供的4个训练项目选择3个进行练习,通过考核后进入综合技能训练环节。综合技能训练学生选择一个项目进行练习即可。在专项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环节,学生采用团队合作的方式开展实践活动,而考核环节是在团队整体考核的基础上,再按照不同分工进行个人考核。教师视频教学资源主要包含一些具体项目、具体环节的操作视频,供学生下载观看。

(2)技能考证平台

技能鉴定包括了行业技能鉴定的种类、大纲和辅导资料以及各种技能鉴定机构的信息、报名方法和时间。

(3)科技创新平台

科技创新平台旨在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实践形式主要通过技能竞赛、大学生科技项目或教师的科研子课题方式来实现。技能竞赛包括国家级、省级、院级各类技能竞赛项目指南,近几年各种竞赛项目的历史题库,参考用书等资料。科技创新包括校内外科研竞赛项目、科研兴趣小组课题、教师的科研子项目、校外实践基地项目等。

(4)行业动态平台

行业动态平台主要当前行业企业前沿的知识和新闻动态、人才需求状况、校企合作单位链接、校企合作企业的人才招聘情况等相关内容。

四、结束语

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四段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学院网络系统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在过去三年的毕业生中,学院学生的双证率达到了100%,就业对口率超过70%。在各项技能竞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先后取得了全国网络安全竞赛一等奖一项、网络课件比赛三等奖一项,省级网络组建比赛三等奖一项,省级网络安全比赛三等奖一项,成功申报省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两项。

人才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实践教学体系还要不断地修正与优化,才能更好地培养出高技能的复合型计算机网络人才。

参考文献:

[1]姜丰.高校数字媒体专业虚拟现实课程体系建设构想[J].现代教育技术,2012(4):93-96.

[2]景秀眉.高职计算机网络类专业“双证融合、四段一体”人才培养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2(3):55-58.

第9篇:网络安全课程体系建设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20-0000-03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国内高职院校最早开设的专业之一,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已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据统计,IT职位需求以每年近20%的速度增长,这表明IT人才供不应求,但近几年来,从网络到纸质媒体盘点高职就业“红黄绿牌”专业榜单,计算机应用技术是一直被亮黄牌专业。经过长时间的市场调研,我们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办学特色不鲜明,学生动手能力不强、特长不专,学生三年毕业后,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本文拟就该专业的建设存在的问题给予解析,提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建设思路,从专业方向选定、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模式、技能训练、师资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 传统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为了配合我校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围绕职业岗位(对应于企业的岗位群或工作任务)设置课程,我们最近对我校08、09、10届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毕业生100人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发现本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问卷问题涉及学生接触专业课程的时间、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的教学形式、课程体系的设置、实践环节的教学、专业技能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教师教材以及学生从事计算机领域工作的胜任能力等几个方面来展开,调查结果揭示了以下一些问题:

1.1 基础课与技能课教学时间分配不够合理

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大一主要是公共课,大二上学期学习基础课,大二下学期和大三上学期(一般上10周课)才涉及专业课。调查问卷中大部分同学都认为,二下才开始接触专业课,时间太迟,并且大约25周(二个学期)内要学完多门较深的专业课程,时间集中且短暂,影响了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

1.2 基础类课程比例过高

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分为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实践教学环节五个模块,公共课的比例占33%,基础课的比例占到28%,专业课的比例占到10%,选修课的比例占到6%,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占到23%。公共课、基础课占的比例太重,同时开设的课程门数太多,受学时总数的限制,每门课课时数相对较少,教学过程中常常是蜻蜓点水,难以深入系统地讲解,学生也未能有机会深入下去。

1.3 培养目标宽泛,课程设置繁杂

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具有硬件组装与维修、软件开发、系统维护、数据库、信息处理、图像处理、网络维护与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并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主要课程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路与电子技术、数字电子与逻辑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综合布线技术与组网、网络操作系统及配置管理、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编程、网页设计与制作、Java程序设计、Flas制作、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从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和主要课程设置来看,理论课程偏多,职业技能课偏少,且基本涵盖计算机所能涉及到的所有领域,电子技术、软件开发、数据库技术、网络和信息安全技术、多媒体技术、图形处理等领域。从形式上看,这种宽口径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设定,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宽广的就业去向,事实上,涉及的广泛和学制的有限性,使得学生三年什么都学了但什么也没有学会,无一技之长立足于企业。这与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今岗位逐步细化,专业分工越来越明确背道而驰。

1.4 课程设置的模板与本科类似,仿佛是“学制袖珍型本科”

我国多数高职院校仍沿袭着传统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采用学科式的课程模式,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即便根据高职的人才培养的需求特点调整提高了实践课的比例,但理论与实践仍然缺乏有机衔接。

1.5 实验实训条件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

高职教育是一种技能教育,而实验实训是学生获取技能主要途径之一。由于历史原因,基于高职特色的实践环节不落实,导致学生动手能力缺乏。一是学校口头上重视实验实训,但因实训基地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很难付出实施。二是校内实训条件简单,缺乏职场性的设计,只能满足高职教学简单实验实训要求。三是实训项目缺乏针对性,只能满足实训课程的课堂内操作。四是用模拟软件的实训代替真正的实战训练。

1.6 教与学缺乏高职特色,教学方式陈旧

授课方式以教师为中心,理论知识偏多、偏深,过于重视公式的推导。验证性的实验代替学生技能的培养。缺乏启发性教学、技能拓展性教学,没有突出实践性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1.7 “校企结合”模式流于形式

学生走进企业,给企业解决了一些人力资源的问题。企业以追求最大效益为目的,企业出于对生产效益与质量安全等方面的考虑,很难给予学生在相应的技术岗位上真正锻炼的机会。实际上的“校企合作”都是仅为学生提供参观或短期打工而已,不能满足理想的校企合作形式,即满足学生“半工半读”。

1.8 师资数量匮乏

师资力量不足成为目前制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一是教师数量不足,造成的教师教学负担过重;二是教师结构不合理,年轻教师占比例过大,“双师型”教师缺乏且培养体系缺乏创新性;三是教师技能不高,大多数现任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难以胜任高职教育对技能教学的要求;四是引进高质量、高学历人才机制不健全,且人才容易流失。

1.9 教材建设泛滥

高职的培养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有其鲜明特色,这就要求高职教材不能照搬普通高校教材,更不能借用中职教材。教材建设泛滥表现在:一是高职开办初期借用同名称本科或专科教材;二是中期使用校内自编教材,而这些教材不能体现以“应用”为宗旨,教材内容脱离市场,实践指导性不高,更新速度慢。三是近几年又出现了另一种倾向,因图书出版业逐渐向市场接轨,而使各种版本教材冠以“高职”字样,但并没有体现出高职特色。

2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2.1 确定专业方向

通过对武汉富士康、长飞、普胜科技、鑫人达科技、汇众网络、中地数码、晓通网络、东湖高新开发区等30余家大中型企业用人情况的调查,企业对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毕业生提供的主要岗位群是计算机产品销售与技术服务、计算机产品生产及管理员,楼宇、物业、酒店通信网络的安装、调试、保养人员,多媒体作品制作员,电子商务技术员,计算机系统维护员,网络管理员,程序员,计算机辅助设计员,应用软件使用员等。在对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我校的校情及学生的基本状况,在繁杂的岗位群中,通过专业指导委员会及行业、企业专家论证,我们把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方向定位在“网盾工程”应用能力上,以此为核心制定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从第一学期开始就接触“网盾工程”职业课程,将“网盾工程”课程均匀分布在各个学期。

2.2 构建合适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落实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路径。从企业对“网盾工程”应用型人才综合能力的需求出发,分析其职业能力结构,构建该专业的课程体系。按职业岗位设计课程:职业岗位要求对应职业课对应职业技能课够用的基础理论课必需的公共基础课,力求实现课程与岗位需要的更紧密衔接。“网盾工程”职业岗位设置四个模块,①计算机软硬件训练;②局域网搭建、逻辑层次布局训练;③网络安全管理;④网络部署。与每一模块对应职业课程3-5门课程,职业技能课2-4门。删除与“网盾工程”无关的课程,在保证必需公共课的基础上,专业基础理论以够用为度,相应增大“网盾工程”技能课的比例。

与“网盾工程”职业岗位模块对应的课程:(1)计算机软硬件训练。计算机组装与维护、Windows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基础。(2)局域网搭建、逻辑层次布局训练。Linux桌面应用、Linux系统配置与管理实训的配置、路由器与路由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有线局域网组建实训、无盘网络组建与调试实训、交换机与中级路由及实训。(3)网络安全管理。病毒与黑客防范、计算机病毒防治实训、防火墙技术、网络安全技术实训。(4)网络部署。无线局域网基础、无线网的配置与调试实训、应用密码学、Linux网络服务与管理、Linux架站实务。

新的课程体系,围绕职业岗位设置课程,着眼于岗位职业能力,重点突出网络应用能力,课程设置实用性强,学生三年的学习,掌握一定的技能,达到企业工作岗位的要求。

2.3 技能的训练

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提高的原则,“网盾工程”设置基本技能训练、职业技能训练到职业能力训练和综合应用能力训练的阶梯实训教学模式。

(1)“基本技能”训练:主要完成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能力;文件和打印机资源的共享设置能力;网线制作能力;网络布线能力;网络工具及设备的使用能力等,训练基本技能,形成基本实践能力。(2)“职业技能”训练:主要完成计算机网络设备安装配置能力;网络操作系统安装配置能力;网络应用软件工具的配置与使用能力,训练一定的职业技能,提高职业技术应用能力。(3)“职业能力”训练:主要完成小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建、维护能力,无盘网络组建与调试能力;无线网的安装与调试能力。训练一定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4)“综合应用能力”训练:主要完成中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安装、运行、维护能力;计算机网络安全监控与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

2.4 改革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不仅能够深化巩固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具体工作任务,学生从中掌握职业技能。根据调查,企业需要的新员工要求动手能力强并能够快速投入工作,不需要进行更多的业务培训。为了培养与企业“零距离”的技能型人才,我校对本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设置专用机房,所有需要用计算机操作的相关课程全部安排在机房上课,实施“边讲边练”的渐进式的教学模式,同时把机房营造成“专业+公司”的模拟公司,布置成企业环境,一切依照公司的管理规定来运作。进入模拟公司,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变成了主管和员工的关系,使学生提前进入角色。在模拟公司上课既解决了教师讲授理论时的抽象,以及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操作步骤的难题,也改变了学校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需求脱节的状况,更有利于学生与企业实现“零距离”。

同时学校投入百万,购置二套CISCO网络实验设备,包括CISCO路由交换设备,CISCO防火墙设备、CISCO无线设备等,实验设备可进行路由交换、网络安全、无线网络、IP电话域网、广域网、无线、网络安全、VOIP、综合布线等方面的实验内容。学生在实训室可以“真枪实弹”训练。

2.5 校企合作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强化校企合作,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人才。这些企业主要有:武汉富士康、武汉普胜科技有限公司、武汉晓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武汉鑫人达科技有限公司等,建立的校外实习基地对促进产学合作教育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关键作用。例如,我们聘请武汉普胜科技有限公司的工程技术骨干担任特聘教授,定期为学生开设讲座;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对学生现场岗前培训,逐渐适应企业文化、企业制度、企业管理;同时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到公司的主要岗位上学习,有的是网络安装、网络调试、网络安全管理等,不仅让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增强了动手实践的能力,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得到职业技能提升的锻炼,而且为学生毕业后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利用我校师资力量,为企业员工提供技能培训,协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支持企业发展,这样互惠互利实现了学校与企业建立稳定而持久的合作关系。

2.6 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专业建设的主力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着力做好五方面的工作。一是尽快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有计划安排他们下企业锻炼,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二是加强在岗教师的培训,学习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等新知识。三是培养“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是高职办出水平和特色的关键,扶持专业教师从事产业开发或者走进生产经营第一线,以此培养“双师型”教师。四是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校外兼职教师队伍。聘请企业、行业第一线的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通过课程教学、实践指导等活动,指导专业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五是提高教师待遇。以事业激励人,以情感关爱人,以待遇留住人,尊重知识,尊重教师,稳定教师队伍。

2.7 教材建设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师生教学活动的主要工具,教材建设应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对高职教材建设的管理力度,防止高职教材泛滥。有关主管部门应建立教材编写、审定分离制度,聘请专家、学者、一线的教师以及行业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教材的编写、审定工作。二是要突出高职的核心----应用、实用、实践。高职教材的编写符合高职学生群体认知水平,理论以够用为度,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加大实践环节,以具体的任务驱动和企业的实际案例来组织教材的内容。三是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及崇尚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四是构建教材的立体化。在配齐教师参考用书、学习辅导书、练习册、实验教材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配套教材的电子教案、音像、多媒体课件、电子或网络教材。

3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