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网络经济的现状范文

网络经济的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经济的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网络经济的现状

第1篇:网络经济的现状范文

实际上,经过高速发展的网络经济只是进入暂时的调整、“挤水”阶段。遭遇“春寒”,并不能扭转网络经济迎来自己春天的大趋势。

一、网络经济受挫的原因探析

1.资源过快地盲目追加到网络业是原因之一。在短期内对一个产业的过快投资,会使该产业畸形膨胀,当人们意识到并缩减对该产业的投资时,向其相关产业的购买需求也将减少。投资的骤热骤冷,将使该产业和其相关产业陷入短期供给过剩的状态。网络业的情况即是如此。1997年之前网络业处于市场孕育期,由于其较好的成长性为股市所追捧,各种公司不分良莠地逢网必触、逢网必炒。触网最直接的效果是二级市场的股价攀升。然而,股市账面上的财富却不完全是真实的,因为市值增长远远超前于经济的实际增长。股市账面上得不到兑现的部分就成了泡沫,成为一种假象,因为市场上根本没有这么多钱来兑现每个人的股市财富。现金总数量和其真实价值是由社会总财富决定的,而不是由随意变动的股市市值决定的。盲目投资在激烈的竞争下无法形成利润,投入的大量资本无法收回,扩张就被迫减缓或骤然停止。与此同时,这些行业立即把影响传播给上游正在跟随扩张的产业。互联网及其支撑行业,如网络光纤、网络商业软件等的急速扩张及泡沫破裂,就是上述问题所致。

2.经营者和消费者的信心受挫是关键。股市的非理性高攀达到一定程度,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就会达到极限,一些人开始抛售股票,在抛股的压力下,股市下跌。这本来是股市的自我修正,但如果经济中的不平衡因素同时开始更多地暴露,更多的人就会参与卖股兑现,当人们的心理防线因面对现实而严重受挫时,股市就崩溃了。网络股的骤升骤降就是这种情况。

3.美国产业结构的“软化”与虚拟经济的繁荣,加速了股市泡沫的形成,并成为泡沫经济产生的重要原因。在经济发展中,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传统产业逐步外移,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其主要标志是制造业占三次产业的比例大幅下降,服务业则明显上升。伴随着服务业产出比重的上升,美国出现了产业结构“软化”的现象。加工制造业的外移为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创造了条件,而金融市场和交易工具的创新使虚拟经济的繁荣成为可能。最后因风险投资的参与和退出,使虚拟经济的泡沫处于高涨和破灭的变换之中。

二、网络经济的优势分析

以高科技为后盾的网络经济的确能够改变世界,但它无法在一夜之间改变世界,它对世界的改变刚刚开始,网络经济的真正力量还在后面。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信息网络的发展是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的。这是因为:

1.信息网络的使用能够降低成本、促进竞争,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使经济接近于完全竞争的状态。经济学理论认为,竞争之所以不完全,很重要的一点是信息不对称。而网络使世界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原因之一便是消除时空差距,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在网络经济中,由于信息的完全性与传播的快捷性,使理性预期大大增强,进一步推动了经济自由化。对交易双方而言,网上信息基本上是完全的,因此网络使以完全信息为前提的假设得以实现,从而使市场配置机制更有效率,减少了因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市场失灵。

2.网络经济使边际成本由递增变为递减,边际收益由递减变为递增。传统经济学的基础是边际成本递增法则,这是工业社会高成本社会化的反映,其实质是成本随着社会化的扩大而增加。因为传统的生产要素——土地、资本、劳动都具有边际成本递增和边际收益递减的趋势。与之不同的是,网络经济的经济学基础则是边际成本递减法则,它是信息社会成本社会化的反映。网络成本主要由网络建设成本、信息传递成本和信息的收集、处理制作成本三者构成。由于信息网络可以长期使用,并且其建设费用与信息传递成本与入网人数无关,所以前两个的边际成本为零,只有第三种成本与入网人数相关,即入网人数越多,所需信息就越多,这部分成本就会随之增大,但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都是下降趋势。网络规模越大,总收益和边际收益就越大。

3.传统产业对网络业的依赖性增强。信息网络技术具有极高的渗透性功能,使得信息服务业迅速地向传统产业扩张,从而使两者之间界限模糊,出现了新旧产业相互融合的趋势。对网络业而言,它不仅是计算机硬、软件、电信、互联网的简单组合,而且通过国际资本迅速渗透到零售、媒体传播、医药等传统产业,并赋予传统产业以新的技术含义。对于制造业、销售业、银行业等传统产业,网络一端连着消费者,另一端连着企业与经销商,使他们得以扩大销售范围、压缩成本、缩短流通时间。可以看出,信息产业已广泛渗透到传统产业中,对传统产业来说,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实现产业内部的升级改造,以迎接网络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一种必然选择。

4.网络经济顺应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网络经济是知识经济的一种具体形态,知识、信息同样是支撑网络经济的主要资源。“知识已成为所有创造财富所必需的资源中最为宝贵的要素,……知识正在成为一切有形资源的最终替代。”正是知识与信息的特性使网络经济具有了可持续性。信息与知识具有可分享性,特别是在录制、计算机、网络传输技术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其再生能力很强,这就为信息资源的共享创造了更为便利的条件。正如托夫勒所言;“土地、劳动、原材料,或许还有资本,可以看作是有限资源,而知识实际上是不可穷尽的。”网络经济在很大程度上能有效杜绝工业生产对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网络经济的未来特征

经过调整、挤掉泡沫之后的网络业将会呈现出哪些特征呢?综合各种因素分析,可归纳为:

1.新型网络企业将取代传统网络企业。网络经济的突起不仅打破了原有的经济格局,也催生了一批网络企业。如前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业与制造业的结合将进一步深化,成为新型网络企业。注意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将成为众多国家的战略选择,网络经济与工业经济的相互补充和相互带动作用将更加明显。许多人认为单纯从事软、硬件产品开发与生产的传统网络企业应该是近水楼台,实际恰恰相反,传统网络企业将无情地被新型网络企业所取代。

2.商务为主,电子为辅。电子商务作为企业间或企业与个人之间进行商业交易的一种新型商贸手段,是网络经济的主要表现形式。但电子商务中,电子是辅助、商务才是主体,电子是为商务服务的,而商务本身就是传统产业的内涵。因此,电子商务就是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交合。一些企业重电子轻商务,或有电子无商务,都必将受挫。眼下,国内外许多网络公司处于困境,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把网站变成纯服务性机构,而没有注重商贸业务的开发,使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商业营销手段还不能实现收支平衡。

3.资本引导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过去信息网络技术发展主要依靠技术本身的动力,而今技术和资本已成为一张纸的正反两面,信息网络的发展和速度主要来自资本的慷慨支持。PC时代是硅谷精英们的骄傲,而网络经济的爆发,则是硅谷与华尔街共同奋斗的结晶。没有资本的支持、不了解资本市场、不懂得资本运营,要进军网络业,简直就是纸上谈兵。原Chinabyte总经理宫玉国说;“我们总是活在资本意志下面,目前资本确实对于中国网络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资本是市场中最主动、最活跃的运动主体,也是组合各种生产要素、支撑各种技术产业的主体。资本的本性就是增值,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资本的高效增值提供了基础,同时资本的进一步增值又引导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

4.其他各产业的发展,将真正体现网络业的引领作用。网络业从广义上来说,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产业,它不断通过国际资本市场渗透到其他传统产业中,从而引发一次又一次新的产业革命,促进了产业结构重组,优化了国民经济结构。这样,必将带来各产业大发展的浪潮,而各产业的发展也将进一步仰赖于网络业的发展,因此,信息网络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领头羊。

网络经济初见端倪,已使我们眼花缭乱。可以预见,新的信息网络经济的发展浪潮将使信息产业不仅成为各产业的龙头,而且也将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新支柱,将直接决定未来的人类生存和国家命运。在这个时候,谁认为网络经济的发展进入冬季,都有可能丧失一个最好的赶超机会。

参考文献:

[1](美)阿尔温·托夫勒,海蒂·托夫勒.创造一个新的文明——第三次浪潮的政治[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27.

第2篇:网络经济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纸媒;优势劣势;前景

一、引言

伴随着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信息的传播媒介和平台也逐渐的增多,信息的传播速度逐渐加快。互联网、电视、广播等多种媒体方式的产生和发展给纸质媒体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此同时也为纸质媒体注入了全新的生命力,让纸质媒体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之下得到全新的发展和进步。但是,在网络时代的大背景下要综合考虑纸质媒体的劣势、优势之后与新的传播媒介相互融合逐渐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以便在大数据时代处于不败之地 。

二、纸媒的优势

在大数据时代,纸质媒体一直存在并且不断发展就充分的说明了它自身的绝对优势,也正是这些新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使得纸质媒体处于不可动摇的位置。纸质媒体的主要优势有以下几点:

首先,相对于其他现代媒体的信息量过大而且内容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状态而言,纸质媒体与新媒体相比,纸质媒体的内容删选的更加精细,而且对于新闻事件的分析更加透彻。这主要是因为传统媒体的众多从业人员受到过更加专业的新闻采集编制培训,并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新闻的采集和解读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与其他现代媒体上的信息在新闻质量上有着天壤之别。而当今社会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信息的要求也不在仅仅存在于数量上,更多的是对质量的关注。这些受众对信息的需求的变化也就使得信息从简单的获取逐渐向信息的深度、广度及品质转变,也就是说人们对纸质媒体有一定的需求量,也是纸质媒体的优势所在。

其次,纸质媒体的受众大众化而且纸质媒体对受众者的划分较为细致。相较与现代的媒体而言,纸质媒体的划分较为细致将财经、政治、女性、男性等等不同类别的信息进行内容上的划分,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进行购买和阅读,这不仅减少了人们对信息进行选择和筛选的时间,而且能够为纸质媒体自身针对一个领域进行深入的发展。

最后,纸媒历经了数百年的发展和变迁,纸质媒体的受众也随之形成了固定的阅读习惯,这种阅读习惯不易改变,为纸质媒体积累了大批的忠实用户。虽然相较与现代媒体而言,纸质媒体的更新速度较慢,但是纸质媒体可以进行反复的阅读,并且能过将文章剪下进行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以便随时翻阅。这种优势在一些偏僻的地区更为显著。

三、纸媒的劣势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和工作节奏逐渐的加快,对于信息的更新速度也要求更加迅速。这一要求符合现代媒体的主要特点,但是对于纸质媒体而言则是巨大的劣势。纸质媒体的而劣势有以下几点:

首先,与现代媒体相比,纸质媒体的新闻更新速度较慢,更新需要一定的周期。在这个信息化的大时代,人们对信息的更新速度要求的更高,而纸质媒体更新速度慢这一劣势严重影响着纸质媒体的市场占有率。而纸质媒体新闻的更新速度慢严重影响了纸质媒体的信息时效性,使得部分纸媒的新闻内容时效性较差,影响了纸媒的新闻质量。

其次,纸质媒体只能依靠文字和图片进行信息的传播,这种仅仅依靠文字和图片的传播方式进行传播影响了新闻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不利于新闻受众对新闻的理解。而现代媒体则能够依靠文字、图片、声音和视频等多种方式进行信息的传播,将信息转化成生动的视频和音频减少了阅读量,为一些不喜欢阅读的人们提供了形式多样的信息选择机会。两者比较而言纸质媒体的劣势不言而喻。

最后,现代媒体在进行新闻传播的过程之中与受众者进行良好的互动,受众可以在现代媒体的平台之上对新闻进行评价、对现代媒体提出意见,以便现代媒体收集受众意见进行改进。而纸质媒体与受众者缺少互动,不能够让新闻受众对新闻意见进行及时的反馈和对自身不足进行深入的了解。

三、纸媒的前景

根据纸质媒体自身存在的优势和劣势对纸质媒体在当今大稻荼尘爸下进一步的发展进行规划。为了确保纸质媒体的发展前景,应该将纸质媒体与现代媒体进行融合,利用现代媒体的优势取长补短更好地发展。

纸媒可以改变原有的通过写信、电话等反馈方式,设置更加便捷的反馈方式,鼓励受众对纸质媒体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及时的反馈。为达到这一目的,纸媒应该与微信进行联合,建立微信公众平台,利用微信便于沟通交流的优势,将一些突发的信息新闻进行及时的。同时,可以利用微信进行信息的收集,受众可以在微信平台上直接将爆料的新闻信息和图片进行上传,这种便捷的方式有利于信息的广泛收集。可以设立一些相关的奖励方式,通过奖品等物质奖励吸引受众进行信息爆料,增加公众的参与度。纸媒应该善加利用微信渠道做好信息的反馈和收集工作,这样不仅能够节约人力资源和经济成本,而且更加快捷,有着更强的交流感,能够提升用户的反馈欲望,增强用户的参与感。

参考文献:

第3篇:网络经济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网络;远程教育;现状;前景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8-4515-02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信息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又进一步加快,这一切正在引发世界范围内的各个方面的重大变革,当然也深深影响着教育。当人类社会迈入21世纪,以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而灵活的、开放的现代网络远程教育是现有教育体系中最能够适应时代要求的教育方式。

1 现代远程教育现状

现代的网络远程教育是指利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视频等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师和学生在时空上相对分离的一种现代化的将课程、教学等实时或是在非实时地传送到校外从而开展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是人们再学习、在职学习、终身学习等的主要手段。我国的远程教育形式在早期主要是电大和函授教育。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以多媒体课件和软件为主体的通过网络进行远距离授课的教育模式。

在信息化的社会中,现代网络远程教育正以其独特的模式和优势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从技术层面上来说,现代的远程网络教育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以视频为主的实时的在线远程教学,也就是说可以通过在构建视频会议系统,专业的摄像系统、音响系统、Web服务器和通信网络等,对教师的现场教学情况进行现场录制并且通过Internet传播给各地的学习者。当然,如果学习者所处的地方也有一套这样的设备,那么就可以通过网络把自己的情况传递给老师,从而到达了异地课堂的效果。另一种是自助式的远程教学,就是说建立一套网上教学软件和教学资源库,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实际情况通过网络在网上进行课程内容的学习,也可以把学习的课程内容下载到自己的电脑上,在方便的时候进行学习。但是这种自主式的学习缺乏在线的监督机制,从而不能有效地提高学习者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当前高校的现代远程教育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1)教师队伍的素质问题。一些教师仅仅是将课程以大量的文字的形式展现,教授的时候只是对这些文字进行阅读,甚至一些老师只是照抄书本。另外一些老师缺乏和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对网络远程教学缺乏重视,不能将课程的讲授达到理想的效果,而是省略了一些重要的环节,比如说练习等环节。

2)专业设置不合理。现在的网络远程教育还不允许学习者自主地跨学校、跨专业、跨学科地选取课程,从而不能有效地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和兴趣。同时,现在网上对于计算机、法律、经济类等的远程教育很多,但是却缺少对于基础学科人才的培养。

3)缺乏专业的网上教学人才。对于远程教育,不仅仅是普通的教学任务,还包括在线讨论、答疑,以及批改作业、编写在线试题等,这些都需要一个团队协作完成,而我国担任远程教育的教师几乎都是在校任教的正规的任课老师,而这些老师缺乏网络教学经验,将会制约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

4)缺乏教学管理。对于现代远程教育这个新生事物,还没有现成的管理模式。如何对远程教育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什么样的标准算是合格等等都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

2 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

网络远程教育是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事业中,与传统的教学相比有以下优势:

1)跨越了时空的限制。随着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计算机都可以通过通信网络连接起来进行通信,那么,只要连上Internet,不管身处何地,都能做到“足不出户,学所欲学”。也不用跟老师处在一个时间、处于同一地点进行学习。这样不仅扩大了教学规模,同时实现了学习资源的共享和资源的开放性。

2)实现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现在的社会是一个知识化的社会,社会“瞬息万变”,人们也需要不断地更新和补充自己的知识以适应各种各样的变化,这就需要不断地学习来持续甚至提高自己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而网络远程教育使这种全民教育、终身教育成为可能。

3)自主学习。对于网络远程教育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者都是明确了学习任务并且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并且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学习,有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4)多媒体教学。网络远程教育是基于Internet的,主要是以计算机为工具,结合了视频、动画、声音、图像等多媒体信息,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避免枯燥的课堂教学。

5)交互式。网络远程教育不仅仅是学习者和学习材料之间的交互,还包括学习者和教师、学习者和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学习者和学习者之间、学习者和教师之间都可以通过各种网络通信手段进行交流和探讨。

3 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

对于现代网络远程教育有以下几个特点:

1)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对于现代化的网络远程教育,学习时间、内容和进度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安排自行支配,这也使得一些忙于工作的人不用进入校园就有再学习的机会,不再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而是遵从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2)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及时沟通反馈。通过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高科技的手段,在一定的限度内,异地的学习者和授课教师可以通过互动学习,并且可以进行及时的反馈学习,甚至是调整学习的进度和授课方式。

3)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有选择性的学习。将学习的课程内容、作业、参考资料和考试试题道行做成课件,使学习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通过网络灵活得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

4)综合了文本、图像和声音等多媒体技术,网络远程教育一起丰富的表达方式使学习者在比较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减少了传统课堂上的枯燥感和紧张感,从而调动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通过网络远程教育可以以各个高校为单位组织教学教学,使得学习更加系统化、专业化和合理化。同时,通过进行网路远程教育也可以缓解一些高校师资力量相对不足的压力,降低了办学成本。

4 现代网络远程教育的发展前景

如今,网络远程教育已经形成了全球化的趋势,而远程教育的院校合作和国际竞争正在加强。甚至一些著名的远程教育系统已经实行了全球教学,2010年,美国已有80%的高校开展了以互联网为主要手段的远程教育,教育网站遍地开花, 拥有来自世界207个国家的3万多名学生,而且通过网络学习的人数正以每年3倍的速度增长。

我们也必须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能够迅速满足数千万人需要的远程教育之路。根据目前我国网络远程教育的发展趋势,我国的网络远程教育将慢慢走向成熟。网络远程教育的布局更合理、结构更完善、管理和评价制度更健全;其课程设置更合理、涵盖的课程也更全面;具有充足的专业网络远程教育师资队伍;各种网络远程教育方法在实践中慢慢涌现;人们也更加熟悉网络远程教育,从而消除对其的偏见。

5 总结

我国的网络远程教育虽然还有很多问题,但是随着实践的深入,各种教学方法和措施都将逐渐涌现。通过多年来的摸索和实践,我国的网络远程教育将朝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建锋.基于网络技术的现代高校远程教育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16):99-100.

[2] 蒋立兵,于凌云.远程教育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分析[J].教育技术导刊,2006(1):41-42.

[3] 韩丽.网络远程教育的优势及应用[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24(4):73-74.

[4] 顾侠强.关于我国远程教育的战略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02(2):23-27.

[5] 魏志耕,刘晓林.浅谈网络远程教育[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S1):21-22.

[6] 郑阳梅.浅谈现代远程教育[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16(3).

[7] 郭春才.论现代远程教育的新发展[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9(1).

[8] 杨海燕,王慧书.在远程教育教学模式下提高学生在线学习能力[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

[9] 李朝有,黄小花.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现状的比较研究――以美国的凤凰城大学和中国的清华大学的现代远程教育为例[J].继续教育研究,2010(1).

第4篇:网络经济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网络信息;信息服务

网络信息消费就是在网络环境下,消费者为了满足自己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需要,利用网络获取信息资料(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过程,包括对信息的使用过程,即对信息的吸收、利用和信息需求的满足过程,要保证所需要的信息和所吸收的信息相适应。对于消费者来说消费的目的是获取信息内容,这就是使用价值。

1.我国网络信息消费的现状

1.1消费群体的规模大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了《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保持低速增长。当前,我国网民数量已经处于高位,网民增长和普及率进入了相对平稳的时期。

1.2城乡和地域消费的不平衡性

在第31次CNNIC调查结果中,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农村网民规模为1.56亿,占整体网民的27.6%,较2012年略有提升。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普及程度还是很低,在我国农村居民中,文化素质相对较低,信息消费意识相对淡薄,仍习惯于传统的信息供求模式,网络信息消费能力还在较低的水平,同时我国的地域差异也呈现出不均衡性,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域名数所占的比重非常小,中西部地区网络的普及率很低,互联网的普及都集中在东部信息比较发达的城市,东部地区的网络信息消费支出比西部地区大的多。

1.3消费结构的不均衡性

我国现在网络消费结构还是集中表现在获取信息、交流沟通、网络娱乐上。获取信息主要包括搜索引擎和网络新闻,据统计结果表明我国2012年,受众最广的前五大网络应用分别为:即时通信,搜索引擎,网络音乐,博客,网络视频。商务类应用使用率在增加,现在网络购物和团购应用很受网民的喜爱,网上银行和网上支付的用户使用率也小幅上升网民网络的应用水平得到了相对的提升。

2.制约我国网络信息消费发展的因素

2.1网络消费主体

消费主体包括网络消费者的素质、意识、能力。消费者的素质是指消费者知识、智力和能力等方面。消费者的素质可以直接影响对于信息需求的表达,也影响消费者对信息的获取量、吸纳量、占有量。网络信息消费意识是指消费者对信息需要的内驱动力,用户有消费意识就意味着消费者对信息有需求,虽然我国网民的规模很大,但消费者的信息消费意识还明显落后。消费者的能力包括货币支付能力和信息消费能力。目前我国生产力水平还不够高,影响了大部分居民的收入水平,特别是在农村地区。信息消费能力是指信息消费者需要有收集、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这样消费者才能利用有价值的信息来实现自己的信息需要。

2.2信息产品本身的质量

现在的网络环境存在信息膨胀,优质信息和陈旧过时、错误有害的劣质信息一起涌入网络,致使网上虚假信息、无用信息很多,消费者不能很好的识别、利用信息。在网络环境下,信息的传递速度快,使用便利,范围涉及广而难于管理,信息质量和数量难以控制,又加上我国法律、法规的滞后和监管的力度不够导致网络上出现的虚假信息和滥竽充数的信息很多,使用户对网络信息产品的期望值大打折扣,对网络信息消费缺少了热情,也缺少了信任,一旦对网络信息产品和服务产生了信任危机,就会严重制约网络信息消费的发展。

2.3网络消费环境

网络环境下的市场机制功能不能在网络消费环境下发挥其作用,不受市场和政府的调控。目前网络消费市场中的侵权行为严重,由于网络信息的可复制性、可篡改性、可传递性,人们在使用网络信息时,抄袭,修改,复制的情况经常发生,侵害了生产者的权利。我国对网络的规范只是颁布了一些暂行办法、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法律漏洞导致网络侵权问题此起彼伏。近年来,网络银行的使用率不断提高,网络银行的账号和密码盗取的事件也不断增加,我国的立法的滞后,缺乏对网络信息消费者应有的法律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不断受到侵害,严重制约了网络信息消费。不少网络用户都有这样的经历:个人的账户、邮箱,个人信息很容易被泄露出去,比如说,现在大学生的英语四、六级考试在网上报名,考生的个人信息很快就被泄露出来,很多机构就会发短信和打电话给考生,给考生带来了困扰。

3.促进网络信息消费发展的对策

3.1缩小地区和城乡的"数字鸿沟"

我国城市已进入信息时代,而农村还处于农业经济时代,互联网的普及率还很低。首先国家政府应该大力鼓励农村信息消费,我国首先需要进一步提高农村的生产力水平,提高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提高教育的质量,增强居民的信息消费意识,其次要积极改善农村互联网的接入条件,完善农村网络硬件设备,大力推进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网络在农村地区的普及。可以实施家电下乡政策,对于农村居民购买电脑实施资金补贴,政府还可以鼓励电讯、网络运营商,加大对农村市场的投入,政府给予财政支持。最后,加大西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西部地区信息化的进程,使西部地区有更多的机会利用信息技术。

3.2加强信息消费教育,增强全社会的信息消费意识

要是信息消费观念深入人心,我们可以加大对信息消费的宣传,通过电子公告及其他形式进行网络宣传,增强全社会对信息服务部门的了解。还需要加大教育力度,普及高等教育。之前提过信息消费能力是指信息消费者需要有收集、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这些都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所以要通过各种继续教育和网络信息利用的实践,提高对网络信息资源、网络信息检索工具的掌握程度,同时通过教育还可以增强消费者的法律意识,伦理道德观念,信息提供者和开发者的知识产权也能得到保护,也达到消费者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目的,从而保障信息资源消费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3.3加强信息管理体制的建设,规范网络市场

由政府引导加入市场机制建立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来协调各地区和各部门之间的合作,避免项目重复建设,并对整个网络信息消费情况进行监管,要对信息的价值进行审查,要对信息进行过滤,来规范网络信息消费市场。还可以引入市场机制,运用市场机制的方式来调控网络消费,打破垄断,如良性竞争的方式,能让生产者提供质量更好的信息产品和服务,同时让消费者有更好的选择,这样有利于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和交易秩序。此外我国还要建设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努力研发网络安全程序,杜绝网络犯罪,因为安全的网络消费环境,不仅是提高现有用户使用频率、吸引新用户的重要因素,也是行业良性发展,企业有序经营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第31次)[R/OL][2011-07-19]. http://.cn/z/CNNIC31/.

[2]唐军荣.我国消费者的信息消费行为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第5篇:网络经济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微信;把关人;网络舆情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2-0204-03

高校网络舆情是指大学生通过网络场域以及相关网络媒介对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或者社会公众关注度较高的突发性新闻事件,迅速、广泛的汇集各类网络意见与评论所形成的所有网络舆论总和。当前,大学生的独立意识不断增强,对自身生存状态关注度日益提升,而互联网的普及,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能够深刻思考自我以及社会问题的平台。受大学生乐于表现自我等因素的影响,网络很自然地成为大学生展示自己的平台。但是,随着大量的不良信息通过网络被大学生接触,对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以及价值观的塑造的不利影响日益显现。如何引导大学生自觉分辨抵制不良信息,正确的使用网络,培育积极健康的高校网络舆情氛围,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基于对安徽省某高校在校大学生微信使用情况的调查,详细分析高校大学生使用微信的特点及现状,并提出了建立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新机制――“把关人”机制的意见和建议。

一、数据采集与结果分析

(一)数据采集方法

1.样本选取。本次调查研究对象为安徽某大学在校本科生,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选择540人,其中男生300人,女生240人,本科一、二、三年级各138人,本科四年级126人。各学院样本人数按照学院在校本科生总人数加权平均。

2.问卷内容。问卷主要围绕使用互联网和微信平台的频率、校内微信公共平台的吸引力、最关注的校内微信平台、最常关注微信平台的信息类型、对校内官方微信平台的价值观引导作用的认识、对校内官方微信平台的通知消息的信任度、是否愿意在官方微信平台透露个人信息以及对高校官方微信平台建设有哪些意见建议等进行了调查。调查时间为2015年11月2日至5日。

3.统计方法。全部数据收集完成后输入计算机,并利用Excel等相关软件进行归纳整理,制作成表格。主要统计方法为频率分析。

(二)数据采集结果

1.对于“关注各类微信平台的频率”,由表1可知,在540名调查同学中,有192名同学选择了“天天用”,占总人数的33.56%;有120名同学选择“经常用”,占总人数的22.22%;有222名同学选择“偶尔用”,占总人数的41.11%;有6名同学选择了“不用”,占总人数的1.11%。

2.对于“高校微信平台的吸引力”,由表2可知,有132名同学选择“经常关注”,占总人数的24.44%;有396名同学选择“偶尔关注”,占总人数的73.33%;有12名同学选择“从不关注”,占总人数的2.22%。

3.对于“最关注的微信平台信息类型”,由表3可知,有210名同学选择“校内新闻”,占总人数的38.89%;有234名同学选择“活动资讯”,占总人数的43.33%;有42名同学选择“服务信息”,占总人数的7.78%;有54名同学选择“文化板块”,占人数的10.00%。

4.对于“校内微信平台应该改进之处”,由表4可知,有186名同学选择“开设视频等更有吸引力的内容”,占总人数的34.44%;有264名同学选择“信息沟通与问题处理”,占总人数的48.89%;有90名同学选择“及时更新”,占总人数的16.67%。

5.对于“官方网络平台的价值观引导作用”,由表5可知,有408名同学选择“是,有一定影响”,占总人数的75.56%;有132名同学选择“否,缺少此块内容”,占总人数的24.44%。

6.对于“校内官方微信平台消息的真实性”,由表6可知,有516名同学选择“是,占总人数的95.56%;有24名同学选择“否”,占总人数的4.44%。

7.对于“是否愿意在官方微信平台透露个人信息”,由7可知,有204名同学选择“是”,占总人数的37.78%;有336名同学选择“否”,占总人数的62.22%。

8.对于“目前国家对微信等平台的法治建设健全与否”,由表8可知,有96名同学选择“是”,占总人数的17.78%;有444名同学选择“否”,占总人数的82.22%。

(三)结果分析

1.大学生对网络信息关注度较高。本次研究针对微信这样一个当前使用较为普遍的网络社交媒介对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除了极少部分同学不使用外,大部分同学使用微信,说明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沟通与社交的重要工具。调查同时显示,大学生使用网络的一个重要用途是搜集了解有关信息,对自己身边的新闻资讯类信息较为关注,这反映了当下大学生对自身生现状的关注。

2.高校官方微信平台缺乏吸引力。调查显示,只有四分之一的同学选择经常关注校园微信平台,大部分同学为偶尔关注,甚至还有少部分同学未曾关注。调查还发现,只有不到一半的同学愿意在校官方微信平台透露个人信息。这说明高校官方微信平台对同学们的吸引力不强,未能充分发挥校园信息导向作用。对此,大学生们建议,希望校内的微信平台能够及时创新,开设一些视频等更有吸引力的栏目,同时增加微信平台的服务功能,切实发挥公共平台的作用。

3.官方微信平台价值观引领作用不强。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同学都认为校内微信网络平台的信息是准确可靠的,对其价值观引导作用是持肯定态度的,这体现出高校官方信息平台在同学们心中的权威性。但是仍有四分之一的同学对所信息的可靠性持怀疑态度,对它的价值观引导作用持否定态度,实际情况也许比这个比例更高,这也是学校领导老师以及校内学生工作的负责人所应该反思和警惕的,高校官方微信平台价值观引领作用须待进一步加强。

二、高校网络舆情“把关人”机制的探讨

了解了高校大学生微信使用的基本情况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后,我们有必要对解决这些问题办法。下面,笔者就对一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新机制――高校网络舆情“把关人”机制进行探讨。

(一)高校网络舆情“把关人”群体人员的组成

1.现有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体系。根据调查,目前各大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体系主要由学校党委负责,分为主管部门和协作部门,主要包括宣传部门与学生部门等,由校领导负责分管。网络舆情一旦发生,视情况层层上报。高校宣传部门负责审核舆情,并长期关注相关网站,时时关注网络舆情动向,并向学校领导定期汇报。学生部门主要负责学生管理工作,并通过培育一批高校网络舆情的“把关人”,依靠“把关人”引导高校网络舆情走向健康稳定的轨道。

2.高校网络舆情“把关人”人员组成。高校网络舆情“把关人”主要由学校的学生部门负责培养和教育,重点负责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其主体是学生中的思想先进分子(包括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干部等,并由学校的党团机关的领导负责指导协调工作。学生中先进分子思想进步,遇事冷静,对党的理论有很深的理解,对普通大学生的基本心理也有一定的认识,能够有效配合学校主管部门对学生思想进行干预和引导,保障网络舆情的良性发展。学生干部经验丰富,人际交往能力强,办事务实稳重,眼界开阔,对学校和社会存在的问题有自己的思考与认识,具备成为高校网络舆情“把关人”的能力基础。

(二)高校网络舆情“把关人”队伍的价值观培养

学生中的思想先进分子以及学生干部等,虽然具备了成为高校网络舆情“把关人”的思想基础和能力。但是高校网络舆情复杂性,其突发性和广泛性特点决定了高校网络舆情“把关人”工作的重要性与艰巨性,所以必须要对“把关人”队伍进行正确的培养教育,尤其是价值观教育。

1.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信念。(1)对党的理论有深刻理解。高校网络舆情“把关人”对党的理论的理解应达到一定高度,关注党的最新理论动态,不断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学会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看待问题。(2)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关人”应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和标准规范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并能够在网络上营造良好的舆情氛围。(3)在突发事件中能够坚持原则。恶性网络舆情会在一瞬间突然发生,这就要求网络舆情“把关人”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用党的理论知识理性客观地看待、分析问题,并能够传播这种正能量,积极疏导同学中出现的不正确认识,抵制不良信息、谣言的传播。

2.要有过硬网络技术水平。(1)具备与时俱进的网络观念。当今世界,网络新媒体迅猛发展,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高校网络舆情“把关人”应当时刻学习有关互联网的知识,树立新理念,在网络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网络新媒体素养,形成实时掌握高校网络舆情新动态的能力。(2)具备扎实牢固的网络使用技能,扎实的网络使用技能是高校网络舆情“把关人”互联网素养的基础。“把关人”应该具备在微信、微博、论坛、贴吧以及qq中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的能力,能够有效预防一些网络恶意攻击,保证网络环境的和谐。

3.要有较高的个人综合素养。(1)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高校网络舆情“把关人”面临的工作环境十分复杂,工作时间长,压力大,干扰因素多,所以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克服干扰,保持清晰的思路与乐观向上的心态。(2)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与勤勉务实的品质。高校网络舆情工作因其特殊性,充满着意想不到的挑战与困难,所以“把关人”要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与勤勉务实的品质,努力施展自身的才华,将纷繁复杂的工作做细做实。

(三)高校网络舆情“把关人”的培育路径

高校网络舆情“把关人”队伍的培育,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面对的一个新课题,通过什么路径培养“把关人”,关系到这项工作的成功与否。

1.高校网络舆情“把关人”的思想培养路径。(1)定期开展党的理论知识学习。高校网络舆情“把关人”队伍必须在思想上紧跟党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学校相关机构定期开展党的理论知识培训,学习党的最新理论知识。可以由负责党团工作的领导主讲,或者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2)开展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对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检验的重要方法。活动形式要丰富,包括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拜访一些参与革命战争的长者,慰问敬老院,开展有关的社会调查等。

2.高校网络舆情“把关人”的网络技术培养路径。(1)注重实践,提高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高校网络舆情“把关人”最基本的素质要求就是熟练使用各类网络媒介如:QQ、微博、微信、贴吧、论坛等。平时,高校网络舆情的“把关人”应该合理利用这些网络新媒体,传播正能量,成为引领网络舆论导向的关键性人物。面对突发事件时,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发出自己理性的声音,坚决弘扬正能量。(2)学习网络技术的基础知识。高校网络舆情的“把关人”的工作重点在“舆情”,但也离不开网络,因此应该学习网络技术知识,可以请学校计算机学院的老师进行培训指导,也可以自学。

3.时刻掌握“把关人”思想动态,并为他们营造良好的环境。(1)高校网络舆情“把关人”也是网络舆情的参与者,更是一名普通的在校大学生。所以,难免也会出现头脑发热,思想波动的情况。这个时候,负责“把关人”队伍的人员要及时加以干预,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思想。同时还应注重教育和引导,积极化解“把关人”队伍中出现的工作消极、思想懈怠的情况。(2)学校应对“把关人”队伍大力宣传,帮助他们树立威信。同时对网络舆情工作的先进分子,应予以表扬和奖励。

当前,高校网络舆情依然复杂,因此培养优秀的“把关人”不仅有利于高校对网络舆情的管理,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当然,高校网络舆情“把关人”队伍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不断坚持与完善。

参考文献:

〔1〕陈郅荣,李厉铨.基于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大学生思想动态研判探索[J].2013,(05):83-85.

〔2〕王`芝.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分析及引导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0.

〔3〕康玉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与管理探析[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12,(02).

第6篇:网络经济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体育类精品课程;网络化;网络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90(2009)06-0017-04

1前言

“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建设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1]2007年教育部1号文件提出:“积极推进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和共享平台建设,建设面向全国高校的精品课程和立体化教材的数字化资源中心,建成一批具有示范作用和服务功能的数字化学习中心,实现精品课程的教案、大纲、习题、实验、教学文件以及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源上网开放,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免费享用的优质教育资源,完善服务终身学习的支持服务体系。”[2]从以上教育部两个文件可以看出,精品课程不仅应该是示范课程,而且还应该是可以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所共享的优质教育资源。

比较近几年国家级精品课程评审指标的变化可以看出,对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环境建设和共享开放程度要求在不断提高,对精品课程资源建设的评价将由知识静态呈现向动态利用、课程资源共享的方向转变。这就表明了今后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的一个导向,即要加强课程的网络化建设,精品课程必须有运行机制良好的网络环境。因此,本研究拟对现有的国家级和省市级体育类精品课程的网络化现状进行分析,试图为体育类精品课程的网络化建设提供参考。

2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是我国2003―2009年国家级和省市级体育类精品课程。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网络调查法。根据教育部高教司公布的数据,截止2009年全国共有体育类精品课程38门。根据中国大学网(wwwcunetcomcn/)提供的我国高校名单,通过网络登录各高校的网站,调查各校省市级体育类精品课程建设情况。截止2009年9月,共查到省市级体育类精品课程194门。根据2009年评审指标的内容和2007年1号文件的要求,从教学资源的网络化和网络教学环境两个方面来对以上232门精品课程的网络化建设水平进行分析。教学资源的网络化包括:教案、大纲、习题、实验、教学文件以及参考资料等内容的网络化;网络教学环境包括学校的网络硬件环境和课程网站的运行。通过网络登录以上232门精品课程的课程网站,调查分析各门课程的教学资源网络化情况和网络教学环境的情况。“教学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交互活动。这种信息交流的情况进行得如何,要靠反馈来表现。”[3]据此,对各门课程的教学信息反馈途径的网络化情况也进行了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课程网站的运行

2009年评审指标对“网络教学环境”的要求是:“学校网络硬件环境良好,课程网站运行良好,教学资源丰富,辅教、辅学功能齐全,并能有效共享。”通过登录课程网站发现,目前在现有的国家级和省市级体育类精品课程中大部分课程网站运行情况良好(见表1)。有少量的课程(86%)网站无法进入,无法进入的原因有的是网站已经关闭,有的是由于学校的网站正在进行统一更新。网站不能够正常运行影响了精品课程的推广和示范功能,应该引起课程主持人和有关管理方面的注意。

在能够登录的课程网站中一些课程的网站较难找到,需要通过多级链接才能够进入。另外,已经拥有国家级或者省市级精品课程的学校共计126所,其中有341%(44所)的高校的精品课程不能够直接在学校网站的首页上找到,必须通过“网络教学”、“教务处”等网页间接找到。这就给学习者带来了查找的困难,如果学习者对于该校网站不熟悉,那就很可能会无法共享该校精品课程提供的学习资源,从而降低了精品课程的示范作用和服务功能。

3.2教学资源的网络化

表2是能够进入的课程网站的教学资源网络化的情况(以下均以能够进入的课程网站为分析对象)。从表2可以看出,总体来说,各级精品课程应该具备的课程网站内容(教案、教学大纲、专业习题、教学文件和参考资料)的呈现情况是较好的。同时该表也显示出,国家级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的网络化情况要高于省市级。这可能是省市级评审标准执行方面与国家级有出入,也可能是省市级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网络化程度虽然低于国家级,但是从发展建设的角度来看,这些课程是有发展潜力的,从而获得了精品课程的称号。

但是应该注意到无论是国家级还是省市级精品课程,都有一些课程的网站或多或少缺少一些教学资源。主要表现在“教材”、“参考文献”和“作业习题”等内容的呈现上,尤其是“教材”的网络化,大多数课程的网站都没有这个部分的内容。而在省市级精品课程中,一些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授课教案”也没有呈现在网站上。显然,这些课程是难以实现学生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的。

按照学科特点和课程类型,一般可以将体育类精品课程分为体育专业类课程和大学体育课程(以下简称“公体”课程),而体育专业类课程还可以再分为专业的术科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按以上分类进一步分析教学资源网络化情况,则可以发现在国家级精品课程中,除“教材”的展示外,专业课程的教学资源内容网络化明显好于公体(表3)。而在省市级精品课程中,这三类课程之间的差异不大。在调查中发现,国家级公体类精品课程都是以课程群的形式申报的,即是将本校大学体育课中按所有运动项目开设的选项课打包成一门课程而申报,而体育专业课程都是以单门课程申报的。而省市级的公体类精品课程既有以课程群申报的,也有以单门选项课申报的。相比之下,以课程群申报精品课程,课程网站的内容当然要多于以单门选项课申报的课程,尤其是在教学资源的展示方面。这也许是国家级公体类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的网络化程度低于专业课程的缘故。

从2003年起,国家级评审指标的二级指标对“教材及相关资料”就提出了:“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指定了有效的文献资料”[4]。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一直是精品课程主张的教学改革方向。一些有关其他学科精品课程的研究也指出了这个趋势。[5,6]通过调查也看到各级体育类精品课程在向这个方向努力建设。但是调查结果表明,无论是国家级还是省市级精品课程,为学习者提供的教学资源还不能让学习者真正实现研究性和自主学习。因为在各级精品课程的课程网站上,能够看到的只是教学资源和文件的简单堆砌,没有体现出课程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网络课程是一个由学生任意浏览的、“被动的”知识载体,它充分利用了超文本、超媒体软件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实现文字、图片、声音、图像等多种教学资源的超链接,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课程体系的结构框架。但它并不是数字化资源的简单堆砌,而是要体现教学设计思想,课程的知识结构、内容体系。在网络化的教学环境下,实体的教师与学生并没有直接交互,学生是在“网络教师”的引导下,自己主动去获取知识和技能。所以课程内容的呈现形式对于教学效果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课程内容的呈现形式应该具有引导作用,即所谓的“导航”作用。对课程内容良好的导航,能够根据课程内容的逻辑关系为学生掌握课程学习内容给出正确的引导,相当于优秀教师的主导作用。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无论是国家级还是省市级精品课程都没有达到这个水平。

从2008年开始国家级精品课程评审指标对“教材及相关资料”的要求增加了:“课件、案例、习题等相关资料丰富”。[7]从前面的结果分析已经可以看出,这些资料已经得到大部分课程建设者的重视。在这里重点探讨教学课件的制作技术和网络化情况。从表4可以看出,现有精品课程的教案呈现形式主要是PPT格式的课件,少部分用的是网页形式。由于制作过程简单,对使用者计算机应用技术要求不高,PPT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得到了普遍应用,体育课程也不例外。

通过课件的运行发现,现有精品课程的教案课件一般都是将各种项目的教学多媒体课件(或者是教案)直接搬上网,并且这些多媒体课件多数是从教师授课角度制作的,仍受着以教师为中心观念的束缚,没能充分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教学过程仍然是在教师的掌控之下进行的,致使这些课件难以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索与发现的认知工具。从当前教学网络化的研究内容来看,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系统是网络教学课件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在其他学科已经开始实践。可能是体育教学的特殊性限制了教学课件智能化的进程。

表5和表6是视频资料在课程网站中呈现的情况。视频技术在教学中主要是用于教学演示,尤其是在术科的运动技能教学中,能够很好地替代教师完成运动技能的演示,在教学实践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通过调查发现,无论是国家级精品课程还是省市级精品课程,课程网站中有视频资料展示的都不是很多。相比之下,国家级精品课程网站中视频资料多于省市级(X2=637,P

通过调查发现,许多课程网站的建设都采用了“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平台”技术,尤其是近几年进入精品课程行列的课程。这种平台是按照网络教学的标准进行设计的,用其建设课程网站能够保证课程内容的完整性。另外,使用这种平台建设的精品课程在网站的基本结构上可以保持一致或者相似,而结构上的相似便于学习者迅速熟悉网站的内容,从而提高了课程的共享性。因此使用这种平台建设课程网站应该成为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技术手段。事实上,一些早期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的课程也在用这种技术改造完善课程网站,例如北京体育大学的几门国家级精品课程。

3.3教学活动反馈途径的网络化

师生之间的交流和课程评价是教学活动信息反馈的主要形式。网络教学的特点之一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不一定是面对面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学活动过程中各种信息的及时反馈是保证网络教学顺利而有效地进行的重要条件。[BT3]

3.3.1教师与学生交流方式的网络化

教师与学生的及时交流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在课堂教学形式下,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始终贯穿整个教学活动过程。而在网络教学形式下,教与学双方是通过网络完成教学活动,这时双方的交流需要通过网络技术完成。通过调查发现,在现有的国家级和省市级精品课程的课程网站上师生交流的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是聊天室,这种方式较为直接,但需要教师在线,采用这种方式的最多(见表8);二是用E-mail,但是这种方式时效性显然不如前者;三是网上留言,效果与E-mail类似,但是少了邮箱的限制。在体育教学中,尤其是术科的教学中,师生的及时交流尤为重要。教师的及时“点拨”,尤其是“手把手的点拨”对学生正确运动技能的形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现有的教与学互动形式都无法实现这种“点拨”。这也是目前体育类课程网络化的难点。

从表8可以看出,国家级精品课程对师生交流的关注程度高于省市级(X2=123,P

3.3.2教学结果评价的网络化

评价与反馈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对教学结果的评价包括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的评价,是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之一。对于体育教学,尤其是术科的教学,能够让学习者及时获得自己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是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环节。这个环节在课堂教学环境下是很容易实现的,而在网络教学环境下就不这么简单了。在网络教学中,教师与学习者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减少,教师不能通过观察来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情况,也不能得知学习者对授课及教材是否适用的评价,只能实现依赖于网络化交流的形式实现。调查表明,目前所有的国家级和省市级精品课程都没有通过网络让学习者了解自己掌握学习内容程度的功能。这可能是因为现有的精品课程都是在课堂教学模式下进行的,课程网站的作用只是辅助教学。另外,也可能是由于没有切实可行的网络化课程评价手段。目前,其他学科已经在尝试使用基于网络的让学习者进行自我评价的软件,并且取得了成效。这些软件的编制指导思想完全可以为体育教学所利用,而且对于理论教学,这些软件稍加改造即可使用。而对于运动技能的教学,目前尚未有合适的基于网络的教学结果评价手段。这也正是值得我们进行研究的课题。

4结论

4.1我国现有的国家级和省市级体育类精品课程中大部分的网站运行情况良好,但是一些课程网站查找比较麻烦,这可能会降低精品课程的使用效率。另外应该指出的是,即使只有少量的网站不能够正常运行也应当引起注意,因为这影响了精品课程的推广和示范功能。

4.2体育类精品课程的教学资源网络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总体来看国家级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的网络化情况好于省市级,体育专业课程好于公体课程。存在问题是,“教材”、“参考文献”和“作业习题”等内容网络化程度较低,绝大多数网站内容的呈现方式缺乏对学习者的引导作用,不能够满足学习者进行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的需要。

第7篇:网络经济的现状范文

科技的不断创新发展,使得计算机变得越来越大众化,计算机网络已成为大众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繁荣,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意识也都有了相应的转变,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变大,这种现象尤其存在我国的一些大城市当中,所以现代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喜欢一种简单、快捷的消费方式,那就是网络消费,所以我国的网络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网络经济已成为阜新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也给阜新市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2科技创新背景下阜新市网络经济发展现状

阜新作为辽宁的一个重要的经济发展地区,在科技创新背景下,阜新抓住了网络经济的发展潮流,网络经济成为了阜新地区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下面就科技创新背景下阜新市网络经济发展的现状做了详细介绍。

2.1阜新网络经济发展存在的优势

首先,近几年来,阜新市人口众多,并且随着计算机电脑在人们生活中的普及,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以阜新拥有了庞大的网络消费群体和超前的消费观念。并且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网络对人们的娱乐和工作有着极大的影响力,为阜新市网络经济的巨大增长提供了可能。其次,80后、90后已成为经济消费的主要人群,这一群体是最早接触互联网的一个群体,所以他们更习惯于网络消费,所以现阶段网民对网络消费和网络经济的认可程度也是网络经济得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2阜新网络经济发展存在的劣势

首先科技创新背景下,阜新网络经济发展的法律环境和相关制度还不完善。在新形式下,网络诈骗和网络犯罪也变得越来越突出,网民使用网络进行消费还得不到相关制度的有力保护。网络上的交易都是虚拟的,所以就会存在虚假信息的误报情况。如果这样的欺骗、欺诈的情况得不到相关法律的监督,那么消费者的权益就会受到威胁。再者网络经济的到来,也使得物流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物流行业的整个体系还不完善,还存在不人性化和便利化的方面。并且在阜新的一些农村地区,网络经济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涉及三农问题的网站还不够充分。以及阜新地区还缺乏具有电子商务等相关网络知识的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

3科技创新背景下阜新市网络经济发展对策

科技的创新发展为阜新市的网络经济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科技创新也给阜新市网络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带来了有效的对策,使得阜新市的网络经济可以突破劣势,展现给大众一个更加稳健和快速的网络经济发展模式。

3.1完善网络经济的法律和制度体系

网络本身就是虚拟的,网络经济依然。对于网络经济来说,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阜新地区对于网络犯罪的法律还不详细,还会让一些不法之徒有漏洞可钻。所以,建立一个安全的网络系统是重中之重。做到有法可依,让一些公司企业和网民对网络经济充满信息和安全感。这样就可以控制一些不利于网络经济的事件发生,打造一个和谐的网络环境。

3.2加强物流体系的投资建设

物流行业对于网络经济有着极大的影响,并且现阶段阜新市的物流系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所以加强对物流体系的投资建设,有助于更快的发展本地的网络经济。对于物流体系的投资建设要把重点放在货物储存仓库,配送和运输工具,信息服务等问题上,努力运用高科技,打造一个更加方便和智能的物流系统,这样可以保证基础设施的完整和可靠性,为电商时代和网络经济提供一个强大的物流保证。

3.3重视农村在网络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农村具有很大的网络经济发展潜力,所以也要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农村的网络经济发展建设中。可以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更多的关于农村信息的网站,这样可以促进本地区农产品的网络营销,增加农民的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并且鼓励农民进行网上消费,推广关于三农问题的电商模式,引导农民走更加先进的网络化、生态化的农业发展道路。

3.4加大对于阜新网络经济的教育,引进高素质的专业电商人才

高素质的专业化的网络经济人才是发展阜新市网络经济的又一决定性因素。在科技创新发展的今天,新型式下的电子商务人才不仅仅只是懂得电商运营和管理,还要涉猎和精通020和外贸业务等。所以阜新市要将网络经济教育引进学校,从学生抓起,用一套先进和系统的教育体系,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电商人才稀缺的问题。

4结语

科技创新环境下,网络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发展着,所以要利用好科技带给人们的便利性。阜新市要认清当前网络经济发展的现状,彻底分析自身的优势跟劣势,并且使用新的视角来突破网络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且紧跟时展的步伐。这样才能在时展的潮流中,保障全市人民的利益,并且为全市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作者:王晴 单位:阜新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秦亚娟.中国网络经济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J].产业经济,2012(15).

第8篇:网络经济的现状范文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型经济不断产生,网络经济的发展也越来越繁荣,由于其和传统经济相比表现出来的优势,网络经济给居民生活带来的便利性,大大提高了居民的网络消费。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时期,有三个最核心的内容需要改变,一是速度变化,二是结构优化,三是动力转换。以往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进出口,需要进行顺应时代的转变。我国经济发展到现在,消费已经变成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研究网络经济下,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现下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农村网络消费市场存在问题、网络经济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三方面进行简要阐述,并作出述评分析。

【关键词】

网络经济;农村经济;消费行为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研究网络经济的时间都是比较早的,在有关网络经济的研究中,最早研究的学者是JohnFlower,其一开始提出了网络经济的概念,其认为网络经济的产生,伴随着数字化商业时代已经来到,消费行为开始发生转化,新的消费方式就要来临。Nicholas(1996)针对网络外部性进行深刻的探讨,对其来源和对市场结构和价格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针对网络接入的定价和服务的质量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并对网络接入的一些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Soon-yong,Dale,Andrew(1996)提出电子商务经济学,并对其概念进行界定。并且提出其具有相对较低的成本、效率较高、实时性较强的特点,对传统经济的交易方式进行了转变,在交易市场方面、流通方面都会发生相应的转变。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一)有关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研究。

(2015)通过对河北省农村居民的消费研究发现,其消费的规模越来越大,在消费支出上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优化。陈亮、朱琛(2010)通过分析农村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提出了增加收入,改善社保以促进消费。熊爱华(2010)提出了增加收入、完善分配制度、改善消费环境等措施,以此来提高农村居民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王芳(2006)通过计量研究发现,在决定消费支出的因素中,利率和不确定因素是关键原因。

(二)在农村网络消费市场存在问题研究方面。

李伟(2010),(2015),王珊珊(2010)从居民收入、消费观念、保障体系和其他流通体系、消费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张少峰(2011)认为,物流体系服务不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网点较少影响农村网络市场消费的发展。王鹏飞(2014)认为网络消费的深度和网络本身的特性问题,影响着居民消费。还有就是农村居民本身的原因,收入,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都影响着自身的网络消费。

(三)有关网络经济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韩耀(2007)通过对网络经济时代的消费特征和消费者选择进行分析,阐述了新环境下消费者的行为。林中燕(2009)通过对网络经济下的消费特征和消费者行为为基础建立了网络经济下的消费需求理论的研究模型。郑英隆(2012)认为网络经济的产生,对产品的搜寻方式,消费方式等进行了改革。唐嘉庚(2006)通过分析网络经济在交易产生过程中的双方互动进行分析,认为可以有效提高消费者对厂商或者经营者的信任程度,从而促进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张少峰(2011)认为我国农村居民的网络消费市场开始逐渐扩大,尤其是信息化比较高的区域,网络的消费行为在不断增加,消费市场在良好成长。田媛(2007)对网络经济的新特性:由边际效用递减变为边际效用递增、由客观稀缺性变为主观稀缺性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及在网络经济环境下,居民的消费效用曲线呈递增的趋势。安增军(2016)先从影响居民消费的四个网络经济运行特征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网络经济对居民消费的促进效应及支撑效应两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高孝平(2015)认为网络经济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网络消费环境下,消费行为开始转变。网络经济对居民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消费行为进行了优化,为内部消费的发展提供了依据。欧艳群(2014)通过研究发现网络经济背景下衡阳市民多渠道消费者已经成为市场消费的主力军;由于消费往往容易受到多因素的影响,多渠道的消费表现也就不同。戴有山(2015)研究发现,在网络经济环境下,消费需求向发展和享受型升级;提高了居民的消费倾向;促进消费实现条件的优化;拓宽了消费对象。刘晓红(2013)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农村网民的数量不断增长,互联网普及率也不断提高,但农村网民增长速度不断下降,在网吧上网的比例过高,互联网使用深度不够,网民结构不合理。

三、述评

现有的文献对网络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的消费分别有大量的资料,对网络消费的研究有一定的影响,为本文提供了研究的基础。但是这些文献在两者的结合方面较少,尤其较少从消费者方面分析网络消费环境下消费者发生的变化,以及整体网络消费的发展情况和促进网络经济发展的相关机制也不足,专门研究网络经济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的文章不多。在以上方面研究有待继续深入,为本文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探索的空间。本文如果继续展开分析的话,针对网络经济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采用计量分析方法和问卷调查结合的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结合相关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最后根据作出的实证分析和问卷调查出来的结果,针对相关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促进网络经济新环境下农村居民的消费。

作者:李晨阳 牛文旭 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高孝平.网络经济对居民消费影响分析[J].人民论坛,2015,20:94~96

[2]安增军,林珊珊.网络经济对我国居民消费的效应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1:112~115

[3]刘红荣.网络经济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5,36:325

[4]张少峰.农村网络消费市场分析———基于消费者行为的视角[J].生产力研究,2011,3:34~35

第9篇:网络经济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网络经济 经济发展 问题 措施

网络经济,是随着计算机网络发展而逐渐诞生的一种新型经济贸易形态,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越来越完善,网民数量的日趋增多,网络经济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发展模式。

一、网络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网络设施建设问题

就目前我国互联网建设来说,还远远无法满足我国网络经济发展的需求。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存在比较大的不足,网络速度较为缓慢,网络流量受到较为严重的约束,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对于互联网普及率较欠发达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存在较大差距,使得我国网络用户数量增加速度有所减缓,对我我国网络经济发展极为不利。

(二)自主研发能力较差

网络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网络硬件设施和相关应用软件的更新和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相关科技技术能力比较欠缺,导致了我国相关设施自主研发能力较差,一些较为先进的网络设备和应用软件需求都需要由进口进行解决,这样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网络经济的发展,对于我国基础设施和经济交易安全都存在较大的威胁。

(三)信息资源的共享度较低

网络经济以互联网平台进行实现的,因此,网络经济同市场经济相比没有过多的约束力,没有国界、地域和其他因素的限制,为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针对与网络经济的发展,我们必须要改变传统的经济概念和管理观念,使行业之间进行良好的资源共享,这样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对于网络经济的发展来说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我国在信息资源的共享方面依旧存在较大的问题,往往企业会将相关信息当做企业机密进行严格保管,拒绝有效资源的共享,这样就导致了企业发展的封闭性,增加品推广的困难程度,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社会资源浪费问题。

(四)网络经济市场集中度较低

我国网络经济市场集中度较低,分散的市场销售份额,对于我国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目前,在我国网络经济市场中占据份额较大的网络企业为腾讯、新浪、网易等较大综合门户,但也仅仅维持在30%作用,其余份额则被中小企业进行瓜分,松散的经济构架对于我国网络经济的发展造成了较为严重的阻碍,因此,必须进行相应的整合,最好统一的市场规范,才能够保证我国网络经济的健康发展。

(五)网络隐私的保护能力低下

互联网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许多工作都能够借助互联网进行相应的解决,但是由于我国互联网技术存在一定不足,导致了我国网络隐私的保护能力比较欠缺,使得许多互联网用户对网络交易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这也是造成我国网络经济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由于相关管理技术的落后,使得网民个人信息容易被他人窃取并盗用,这使得网民对网上交易更是持怀疑态度,不敢做轻易尝试,尽管网上购物目前已逐渐兴盛,但是仍有很多用户表示不会采用网络购物。因此,加强网络隐私保护,是保证我国网络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工作。

二、促进网络经济发展的相关措施

(一)加快网络建设,普及网络技术

尽管我国网民总是居世界第二位,但是我国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率仍旧较低,发达地区同欠发达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因此,加快网络建设,普及网络技术,是保证网络经济快速发展的必要工作。首先,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网络技术的重视力度,加大网络建设的资金投入,加快网络设施建设步伐;其次,应该提高我国网络系统使用效率,提高网络传输能力,对于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将会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对我国网络经济的发展也能够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二)加强自主研发能力

目前,我国网络技术自主研发能力较低,影响了我国电子商务发展速度,对我国相关网络信息资源的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因此,必须要加强自主研发能力,积极开展网络技术研发工作。对于国家相关部门来说,应该进行一定的资金支持,保证研发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相关网络企业来说,应该加强企业合作和企业联系,提供优秀技术人员进行合作开发,以争取较短时间内取得研发进度,进而提高我国网络技术自主研发能力,促进我国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加强资源共享,加强市场整合

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使用,这样能够有效避免相关统计工作的重复开展,避免低效率工作的开展,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网络市场环境,刺激我国网络企业的快速发展,减少网络市场中的恶性竞争。同时,要加强市场整合工作,建立良好的市场合作关系,使市场瓜分转变为联合经营,实现共赢,保证网络市场的加健康发展。

(四)加强网络隐私管理,避免网络经济犯罪

由于我国相关网络管理技术的欠缺,容易造成网络隐私数据的泄漏,给网络用户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使得人们对网络交易存在非常大的抵触清楚情绪,这样对于网络经济的发咋和你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网络隐私管理工作,积极研发和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提高隐私安全;同时,要加大对网络经济犯罪的处罚力度,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净化网络市场,为网络经济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

三、总结

网络经济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会参与到网络经济活动当中,因此,我们必须建立良好的网络市场秩序,及时发现网络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作出相应的解决和完善,从而促进我国网络经济的健康、快速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袁文娟.浅谈中国网络经济市场[J].科技创新导报, 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