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急诊老年护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308(2015)29-0216-03
重症心力衰竭多发生于老年人,其原因是老年人心肌收缩功能减弱,导致心脏不能搏出足够的血量供应机体组织的细胞代谢,静脉回流不能满足机体的需求,因此导致重症心力衰竭的发生[1-2]。大量的临床观察发现[3],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多表现出呼吸困难、心脏骤停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患者死亡。由于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年龄大、器官功能下降以及其他慢性疾病等因素,使其临床的护理难度较大。为探究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急诊内科护理效果,本次研究选取70例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重症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月在我院急诊内科治疗重症心力衰竭的70例老年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对重症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4],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人性化组,每组35例,常规组中男性15例,女性20例,年龄58~74岁,平均年龄(65.4±2.8)岁,人性化组中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龄60~88岁,平均年龄(66.7±2.3)岁,其中伴有冠状动脉硬化13例,伴有高血压20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咳嗽、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护理方法
常规组予以内科常规的护理,主要包括:(1)病情观察:对患者的呼吸、血压、脉搏等基本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当患者出现心率加快、失眠等症状时,及时向主治医生报告,并进行有效的处理。(2)饮食护理:由于老年患者的身体功能和器官组织功能下降,心脏循环血液量不足,导致体内的钠盐代谢减少,因此,在饮食方面,叮嘱患者要进食低脂、低热量、易消化的食物,保证钠盐的摄入,少食多餐。(3)运动护理: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和兴趣爱好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运动量和运动强度适宜,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加免疫能力。人性化组予以人性化护理干预,即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同时予以用药护理和心理护理,具体如下:(1)用药护理:在患者用药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告知患者相关的注意事项,叮嘱患者需要长期用药,同时向患者和家属介绍药物的作用机理,不良反应等,当患者出现异常时要及时报告主治医生,及时处理。(2)心理护理:重症心力衰竭的病程较长,病情易反复。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大部分患者的生理和心理上均承受巨大的压力,会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作为护理人员,要主动和患者交流,多关心、体贴、理解患者,采取合适的沟通方式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耐心的为患者解答难题,建立良好的护患关心,取得患者的信任,帮助患者树立信心,鼓励其积极的配合治疗。
1.3观察指标
以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评分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分析应用不同的护理干预对重症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1.4评价标准采取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评价标准为:总分为100分,(1)非常满意:评分超过95分。(2)满意:评分在60~95分。(3)不满意:评分低于60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5]。采取生活质量量表GQOL-74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主要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等4个项目,总分为100分,每项25分,分数越高,效果越好[6]。1.5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非常满意12例,满意17例,不满意6例,满意度为82.9%,人性化组非常满意15例,满意19例,不满意1例,满意度为97.1%,χ2=3.96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人性化组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分别为(17.6±2.4)分、(18.9±1.3)分、(20.3±1.6)分、(21.1±1.3)分,常规组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分别为(22.3±1.2)分、(21.8±2.2)分、(22.5±1.4)分、(23.8±0.9)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1老年ACS 的临床特点
1.1高龄者病死率高。
1.2老年人身患多种疾病易发生并发症:易并发肺、肾、脑等其他重要器官的功能不全, 心性猝死及住院死亡率高。
1.3老年人心血管病理生理的改变: 老年人血管硬度增加,使心脏后负荷增加,心排血量减少, 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老年人血管再生功能下降,侧枝血管形成不良;老年人对B-肾上腺刺激反应减弱,使交感神经系统在急性心肌损伤维护心脏功能中代偿作用减弱;老年人多存在冠状动脉多支病变。
1.4对造影剂、抗血小板及抗凝等药物耐受较差,易出现恶心、呕吐、上腹不适、消化道出血、血细胞减少等。
1.5术后压迫穿刺局部易形成下肢血栓、淤血、迷走神经反射及假性动脉瘤。
1.6由于下肢静脉曲张发生率高及术前长期卧床者较多, 术后易发生肺梗死。
1.7老年人常常有前列腺肥大易发生排尿困难。
1.8老年人发生ACS会不同程度的产生各种不良的心理反应,如恐惧、思想顾虑重重、失眠、焦虑、抑郁、易怒、自卑、固执、依赖性强、自我中心意思、要求苛刻等。
2护理
2.1心理护理 李梦芳等的研究表明对于老年冠心病接受PCI 治疗的患者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能使其主动配合诊疗和护理,这对改变患者的心态增加治疗信心,从而延长寿命,以及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1.1术前心理护理 及时向患者说明手术目的、意义、方法、术式及预后效果,防止因担心而引发焦虑。做术前准备时,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手术配合的注意事项。
2.1.2术中心理护理 对严重精神紧张、恐惧、焦虑的患者术中护士除与患者沟通交流外,还可嘱患者深呼吸减轻焦虑,轻轻握住患者的手或轻轻拍拍患者的额头以减轻恐惧和焦虑。
2.1.3 术后心理护理 对于忧郁的患者,护士应针对负性情绪进行解释性心理治疗,并配合松弛疗法和生活指导。对偏执易怒的患者,应帮助其意识到必须改变自身的行为方式,学会控制情绪,减少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注意调整心态,正确处理各种应急事件的方法,增强心理防御能力。
3围手术期的护理
3.1术前急救
3.1.1迅速评估高危险度的ACS 必须迅速地评估患者是否有高度危险的ACS,根据老年患者的主诉、病史、心电图准确评估,对临床症状不典型的老年患者,除急查心电图外,更应加强血清心肌酶学、肌钙蛋白等相关指标的监测,在获得检查数据和医生做出诊断之前,选择必要的紧急处置措施。
3.1.2快速处理和有效干预 高龄是ACS死亡最强的预测指标之一。高龄也增加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房颤动和心肌穿孔的危险。一旦老年患者明确了ACS 的诊断,快速和有效的干预即迅速开始。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尽早建立有效静脉通道;持续的心电监护;止痛、镇静。
3.1.3术前准备 急诊PCI支架置入术必须在患者急诊入院后90~ 120 min 完成,应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一般选择左上肢或左下肢的静脉置入留置针,立即心电监护,吸氧,给予镇静、止痛。予腹股沟和会备皮,导尿。AM I 患者通常在入科30 min 左右入导管室行急诊PCI,部分心源性休克患者于床旁置入主动脉内囊反搏术后入导管室,或于急诊室置入临时起搏器及IABP 后直接入导管室,由CCU 病房医生及护士连接好除颤仪、携带急救药品护送至导管室。
3.2术中抢救
3.2.1准备抢救仪器、药物;严密观察病情。
3.2.2配合插管、扩张 当引导管或扩张管插入冠状动脉时,很可能因机械刺激冠状动脉导致痉挛,而引起心肌缺血,诱发心律失常时,给予相应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护理。
3.2.3术中及时肝素化,当放置引导管后,立即静脉推注肝素6000U~8000U,如手术时间超过1h,应每隔1h静脉注射肝素1000U,防止血栓的形成。注意患者有无因冠状动脉血流被短暂中断引起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一旦出现,即按医嘱给肌肉注射度冷丁50 mg 或静脉推注吗啡稀释液。
3.3术后护理
3.3.1 术后一般护理 患者回CCU 病房,严密心电监护,监测激活凝血时间,严密观察有无术后心绞痛、穿刺局部有无出血、淤血、血肿、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外周血管并发症较为常见,包括血管损伤、出血及血肿、动静脉瘘以及血栓性并发症等。血管并发症可能导致永久的损伤和致残甚至发生死亡,因此,应引起临床的重视。
3.3.2心血管并发症的护理 严重心律失常是老年急诊PCI 术后死亡的重要原因;PCI术后易发生低血压,应动态观察血压变化。急性冠脉闭塞是最严重和最常见的并发症,术后应经常了解和观察患者有无胸闷、胸痛症状,并动态观察心电图表现,如有异常变化,立即通知医生。
3.3.3造影剂反应的护理:造影剂过敏所致的过敏性休克,也可能在应用造影剂几小时后发生。告知患者对比剂对肾脏有损害,早期适量多饮水,勤排尿,可减少造影剂在肾脏内的储积。
3.3.4穿刺局位及鞘管的护理 行股动脉入路的患者应保持平卧位,穿刺术肢自然伸直或微微外展,防止鞘管扭曲或断裂。密切观察鞘管处有无渗血,发现渗血及时处理。
3.3.5抗凝、抗血小板治疗期间的护理 老年急诊PCI 患者血管脆性增加,易发生出血,因此要注意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如有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调整术后抗凝药物的剂量,同时还要确保抗凝、抗血小板药物应用到位,防止急性或亚急性血栓形成。
3.3.6 生活护理 对于老年急诊PCI 患者术后应给予舒适卧位。床头可摇起20~30b,术侧下肢自然伸直或外展,可适当侧卧,但避免暴力性屈伸动作。为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可于术后做下肢活动操饮食方面应予以低盐、低脂饮食,进食不可过饱。有糖尿病及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更应调整好饮食。
3.3.7康复指导 向患者说明继续服药和定期复查的重要性,介绍植入血管支架和抗血小板治疗可减少再狭窄及血栓形成。抗血小板治疗目前采用的治疗方案有: 服用波立维75 mg,1次/d,要1a左右;长期服用, 阿司匹林0.1g~0.3g ,1 次/d,每月复查APT T1次。嘱患者如发现有出血征象及其他不适及时到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寿命普遍提高,需要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与日俱增,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手术治疗时,其风险比一般人大。如何提高老年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水平,降低手术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已成为社会化问题。本院自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对19例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急腹症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我院对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急诊就诊的19例合并糖尿病的急腹症患者进行了急诊手术,15例阑尾切除术,3例胆总管切开取石,1例嵌顿疝松解术加修补术。男13例,女6例;年龄65-80岁;均为2型糖尿病。术前用普通胰岛素治疗空腹血糖保持在8.5mmol/L以下,24小时糖定量
1.2护理方法术前对患者进行及时、细致和全面的评估,尽可能消除或纠正已发现的各种可逆性危险因素,并与病人及家属做好沟通。术后有针对性的与患者交谈开展健康教育,并同时多体贴、安慰关心患者,辅助患者咳嗽、排痰、翻身,以及鼓励患者尽早下地活动。
2讨论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合并糖尿病且起病急、年龄大,病人无完整心理适应过程,加之对疾病认识不足,患者易产生恐惧心理。因此针对这些情况护士多与患者交谈,向患者阐述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手术的大致时间,使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列举手术成功病例,安慰关心患者满足其合理的需求,使其积极配合手术治疗,促进其康复。
2.1.2术前血糖控制术前血糖控制的水平直接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一般认为空腹血糖控制在7.25-8.34mmol/L,24h尿糖定量,5-10g,无酮症酸中毒的情况下即可手术,若有酮症酸中毒,手术可推迟数小时进行。
2.2术中护理手术中严格无菌护理技术操作,采取对血糖影响小的麻醉方式。建立两条静脉通道,调整胰岛素与葡萄糖的比例。术中血糖保持在7-12mmol/L,尿糖保持在(±)-(+)为宜。手术力求从简,以缩短手术时间。
2.3术后护理
2.3.1术后血糖控制术后不能进食者,应持续静点葡萄糖液,每日摄入葡萄糖总量在150-250g,同时给普通胰岛素,葡萄糖与胰岛素的比例为3-6g∶1U。术后定时监测血糖、尿糖及酮体、钾、钠、氯等,防止发生高血糖、低血糖或酮症酸中毒。
2.3.2生命体征的观察由于老年人抵抗力低,对手术的耐受性和术后反应差,尤其在应激情况下病情变化更快,容易发生意外,因此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给予持续心电监护,随时观察患者心率、血压、呼吸、体温、尿量、血氧饱和度值,监测心电图波形的变化,如有意外情况发生,立即采取急救措施。
2.3.3术后引流管的护理①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引流管应低于出口平面,防止逆行回流造成感染。观察引流口周围有无引流液外漏,皮肤有无红肿,破损。②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量、色、质、气味,引流量每小时>50ml持续3小时且呈红色为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如引流量突然减少,病人感到腹胀,伴发热,应及时检查引流管有无堵塞或脱落。③要妥善固定,防止扭曲,受压,折叠。在病人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可将床头抬高,使其高于引流管,以利于引流。④注意倾听病人的主诉,评估疼痛原因和性质,引流口疼痛是引流管过紧压迫或引流液刺激所致。引流后其他部位疼痛,可能继发感染或迁移脓肿所致。剧烈腹痛突然减轻,应怀疑脓腔破裂,即使报告医生。
2.3.4术后饮食和输液护理老年人腹部手术后,一般排气时间较青壮年晚1-2d,术后腹胀较为突出,有时出现恶心呕吐,如术后3天无肠蠕动,在排除腹腔感染或低血钾所致的肠麻痹后,可予腹部热敷,肛管排气等,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以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排气后,开始进术后流质饮食,以后逐渐过渡至半流质饮食,软食。禁食期间,应经静脉补充水、电解质,若禁食时间较长可通过静脉给予营养支持,以促进合成代谢。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 使用 护理
静脉套管针又称静脉留置针。它是由不锈钢的芯,软的外套管及塑料针座组成。穿刺时将外套管和针芯一起刺入血管中,当套管针进入血管后,抽出针芯,反将软的外套管留置在血管中进行输液的一种输液方法。
目前市场上的留置针的种类有4大类。(1)传统型:常规型留置针,加药壶型留置针。(2)整体型:头皮式留置针、密闭式留置针。(3)安全型:安全常规留置针、安全头皮留置针。(4)防逆流型:防逆流常规式留置针、防逆流密闭式留置针。不同类型,舒适度不同,易引起静脉炎的不适感也就不同,通常越细的针,引起静脉炎的几率就越小,越容易被接受,尤其是老年患者和儿童。
1.使用方案
1.1输液前的准备 提供优质服务,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及理论知识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苦练基本功,不断学习,总结经验,掌握老年人脱水、肥胖、水肿、血管脆弱、弹性较差等不同病人的血管特点,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以减轻患者的痛苦,营造温馨和谐的环境。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精心护理患者,使患者在整个输液中感到舒适,无负担和压力。
1.2输液血管的选择 尽量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且易于固定位置。对于血管普遍较差的老年患者,存在血管较细、较脆、弯曲不直、不明显或皮肤菲薄、弹性差等状况,我们经临床经验总结,对老年患者不同的类型,采取不同的进针角度和不同的穿刺手法,从最大的程度上给予患者减轻痛苦。
1.3不同类型的老年患者进针手法
⑴肥胖型:血管深,血管不明显,只能看到浅绿色的血管走向的痕迹,但皮肤弹性好,此类型的患者,首先要绷紧皮肤,动作要缓慢,试控性进针,见回血之后,放平进针角度,再进2mm至3mm退针,退针送软管时,左手一定要绷紧皮肤,根据血管走行、长短,选择进入软管的长度,一般不全部进去,软管根部要保留2mm-3mm左右距离,以免根部与穿刺点连接处在活动后产生摩擦引起局部红肿不适。
⑵水肿型:此类型患者皮肤菲薄,外观看不到血管走行,首先选择血管走行部位,轻轻按压感觉压下去是否有血管通过,如果确定有血管通过,再扎上止血带,然后继续轻轻按压该部位后,长度大约5cm左右,以确保进针时,一能看清血管;二没有过多的水肿组织阻挡进针角度。将血管上水肿组织内的水分轻轻挤压到血管两侧,使血管暴露,然后常规快速消毒快速进针,尽量缩短消毒时间和进针时间。如果水肿回弹较快,且阻挡血管观看不明显时,则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同时常规消毒左手食指及中指,在操作前,用消毒后的手指再次按压。
⑶营养不良偏瘦型:此类型又分两种:第一种是:血管粗细尚可,但皮肤薄且血管弹性较差,一穿刺,多数可有针眼处渗血,或穿刺部位针眼有少许瘀青,但不影响输液,可以在针眼处先贴上四分之一张水溶胶敷贴,再在其上面贴上留置针贴膜二次覆盖固定留针,此法既可缓解针眼处的瘀青,又可以使给液正常完成。第二种:外周血管尤其是手背及前臂内血管均较细,似毛细血管。如果进针血管容易破,且穿刺不成功,造成局部青紫瘀血。此类型患者应先指导包扎止血带后触摸桡静脉,或贵要静脉走行的血管,此部位往往看不到血管。但可以触摸到一小段或更长的一些与皮肤颜色一致,但弹性尚可的血管,选择此血管穿刺相对成功率较高。
2讨论
2.1老年人置留针输液的必要性 对需要长期输液的老年患者,若采用普通针头行静脉输液不利,成功率低,反复穿刺,保留时间短,会造成老年患者血管的损伤,局部皮下瘀血等等现象,这不仅增加老年患者的痛苦,也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同时,老年患者疾病病种比较多,病情复杂,变化快,采用静脉留置针可避免以上弊病,还能为危重患者在抢救时开辟静脉区绿色通道。
2.2溶检患者的留置针静脉采血,既减少多次反复采血对患者造成的痛苦,以及在溶栓过程中抽血后按压不当,针眼处出现瘀青带来的不同程度的影响,又能按时完成血标本的留取。
留置针的好处:
(1)可以保护血管,减少反复多次穿刺。
(2)肢体不受限制。
(3)可以留针采血,穿刺前不排液,穿刺成功后采血后用生理盐水冲血干净后再连接输液管,减少二次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2.3输液后的注意事项
(1)指导患者尽量抬高肢体,避免肢体下垂及提较重物,减少留针回血。
(2)随时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热痛,若出现上述症状立刻给予超薄贴,贴敷处理。
【关键词】门诊输液;老年;焦虑心理;原因;护理措施
门诊室主要负责全院各科门诊患者的各种注射及输液治疗,具有患者数量多,患者流动速度快,护理工作量等方面的特点。据调查,多数老年患者在接受门诊输液治疗时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给输液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针对这种情况,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362例门诊输液老年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总结了患者焦虑的原因及相关的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在我院门诊室接受输液治疗的老年患者362例作为本次研究课题的调查对象。据统计,本组的362例患者当中,共有男性患者194例、女性患者168例;患者的年龄在58岁至85岁之间不等,平均年龄为(72.4±4.2)岁。
1.2 护理措施
1.2.1 积极开展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在针对老年焦虑患者进行输液治疗期间,需要结合患者所患的相关疾病,积极的、耐心的对患者展开健康教育,详细的向患者解释疾病的形成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等,深化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提高患者自我保健能力;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解释输液治疗的必要性及正确的输液知识,输液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输液后的注意事项等,让患者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1.2.2 加强护患沟通
护理人员在针对老年焦虑患者进行输液治疗期间,需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在交谈过程中掌握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为患者的治疗方案确定和健康教育的方向提供参考。护理人员需要认识到服务态度的重要性,通过面对面的平等交流,与患者谈心,让患者能够切实的感觉到温暖和尊重,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1.2.3 创造舒适的输液环境
为输液患者提供电视、饮水机以及一次性水杯等物品,让患者感受到人情的温暖。针对老年输液患者的生活习惯,可以添置输液床,并在输液室放置一些杂志报纸,让患者能够在无聊的时候翻看,还可以播放一些医疗保健养生方面的碟片,营造舒适温馨的输液氛围,在向患者普及健康知识的同时,缓解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
1.3 观察指标
采用SAS焦虑评分对本组362例老年患者接受护理前后的焦虑状态进行判分和统计[1]。
1.4 统计学处理
材料中的所有数据均需要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应的整理和分析,以P
2 结果
据统计,本组的362例老年患者在接受相关护理前的焦虑评分为(45.63±6.23)分;患者在接受相关护理后的焦虑评分为(30.24±4.26)分,两者之间的差异显著(P
3 讨论
3.1 对疾病认识程度过低
部分老年患者的文化程度较低,缺乏对疾病的相关认识,在日常生活中防病意识淡薄,对基本的健康知识认识不全面,缺乏健康的生活理念,不具备健康素养。在患病后,常常忧心忡忡,担心疾病无法治愈,盲目的悲观很容易致使老年患者产生焦虑、悲观、绝望的情绪,丧失治疗信心[2]。
3.2 医源性影响
据相关的调查资料显示,多数老年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希望能够接受技术娴熟、个人素养高、有责任心的医务人员的治疗和护理[3]。因此,一旦医务人员的依法执业意识不强,诊疗操作不规范,与患者交谈时没有使用文明用语等,都极有可能引发患者的强烈反应,引发或加重老年患者的焦虑情绪,降低了患者输液治疗的依从性和配合度。
3.3 陌生环境影响
门诊输液室具有患者数量多,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环境相对嘈杂。同时,由于年龄的增加,老年患者的心理往往变得十分脆弱,患者在输液过程中会感觉到不舒适,或无法打发漫长的输液时间,从而产生焦虑、不安、紧张,甚至焦躁的不良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输液治疗的顺利进行,产生不良影响。
4 小结
老年患者是个特殊庞大的群体,通过对老年人焦虑的原因进行分析,及时进行沟通护理,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患者恢复,融洽护患关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当代护理人员服务要求的需要,是医院建设的需要,也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贾秀眉,陈贤慧,徐芳,丁芳,林玉霜.门诊老年输液病人焦虑的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1,18(24):442-443.
【关键词】老年妇科疾病;手术;镇痛泵;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342-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妇女人均预期寿命已超过70岁,老年妇女接受手术者日益增多。疼痛是手术后的常见问题,严重干扰患者机体的生理功能和内环境的稳定,影响患者术后早期的功能锻炼。近年来自控镇痛泵在临床上成为患者术后镇痛的主要方法。卫生部1993年的一项调查显示:老年人群中60%―70%有慢性病史[1]。由于老年人并存慢性疾病多,身体抵抗力差,自控镇痛泵在缓解疼痛的同时可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手术风险大,对护士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我院妇科从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5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127例,共行手术治疗106例,效果良好。我们对手术后护理进行了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06例患者中,年龄50―54岁42例,55―64岁36例,65―74岁23例, 75―81岁5例。妇科疾病的构成:子宫颈癌9例,子宫内膜癌12例,卵巢囊肿21例,卵巢癌6例,外阴肿瘤1例,子宫肌瘤27例,功能失性子宫出血8例,子宫脱垂伴阴道壁膨出22例。合并高血压12例,糖尿病4例,心脏病3例,心电图异常变化10例,贫血4例,血小板减少1例。106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明显并发症,腹部切口I期愈合,术后按期出院。现有1例卵巢癌患者在做化疗。
2 护理体会。
2.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术后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切口渗血情况及全身情况,观察留置尿管是否通畅,尿色、量及性状,并详细记录,会采用消毒液擦洗,2次/天。注意保持各种引流管的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及性质,如引流液鲜红有活动性出血,引流管中有尿液及粪便流出,应考虑膀胱及肠道损伤,立即报告医生。各种引流管一般于术后2-5天拔除。
2.2 应用镇痛泵的护理 (1)观察生命体征,患者常规吸氧12~24 h,注意呼吸频率、幅度,并适当降低止痛药的浓度,对原有呼吸系统疾患的患者应提高警惕;患者术后出血发生率较高,加上硬膜外局麻药的降压作用,可使血压降低,所以术后应密切监测血压变化,补足血容量,维持血压稳定。当发现血压较基础血压下降10%时,在病情许可情况下,可适当加快输液速度。当血压较基础血压下降20%时,则应暂停使用镇痛药。(2)观察下肢感觉、皮肤颜色与血液循环,术后患者下肢麻木时间会延长,因此在巡视时要做好解释工作,以消除患者恐慌。镇痛麻醉作用可产生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从而限制患者的活动,观察肢体有无肿胀、缺血,术后2 h翻身1次,被动活动肢体,加强护理措施,防止褥疮发生。(3)尿潴留的观察,镇痛泵的使用可使膀胱逼尿肌的神经感觉功能降低无便意感,引起尿潴留。因此应经常查看膀胱充盈度,督促患者小便,必要时采用下腹部膀胱区松节油热敷或者其他按摩方法,无效时行持续导尿术。在护理中,要重点注意拔管的时机,一般拔除尿管时间要与停用镇痛药同步或较迟。拔除尿管前要注意膀胱功能训练,拔除尿管后嘱患者多饮水,尽早自行排尿。
2.3 预防并发症 高龄患者由于气管自净能力较弱,无力咳嗽及卧床不动造成肺淤血,伴痰粘稠不易咯出,易发生呼吸道及肺部感染。术后第2天开始行超声雾化吸入,2次/天,稀释痰液;加强术后翻身、拍背等,预防呼吸道感染。吸痰时患者取舒适的,头部稍后仰,有利于吸痰管顺利插入,减少对气道的刺激。吸痰宜侧卧或患侧在上[2],有利于肺内分泌物流入大气道,便于彻底吸痰。 禁食期间应予以足够的热量与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术后适度活动可促进切口愈合和功能恢复,预防肠黏连、下肢深静脉栓塞,故应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逐步增加活动量。应做好基础护理,保持病室清洁,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控制探视人员数,以免引起交叉感染;保持床位整洁,卧床期间做好皮肤护理,对易发生褥疮的部位行局部按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必要时给予睡卧气垫床,防止褥疮发生。无论什么情况均能对病人平等地赋予同情和人道主义的帮助,把服务人性化、护理方式个性化、服务流程温馨化,让标准和制度与护士的个人行为真正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良好的工作习惯[3]。在工作中,我们发现对患者的鼓励和信任很重要,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
3 讨论
老年手术患者常因机体脏器功能老化,合并慢性病而使手术风险增大,也给护理带来较大困难。通过本组106例患者的观察护理,我们认为有效的减少老年手术患者的并发症对护理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落实正确完善的护理措施和患者的配合是疾病康复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李丽珠,郝伟平.爱心护理――专科化老年护理实践工作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08,9(1):56-59
[2] 张绍敏,姜洁,张俊丽,等.运用循证思维探讨吸入性肺炎患者的吸痰策略[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24(2):93-94
[3] 邓行爱.邓耀玲.给予人文关怀深化整体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5.38(9):707-708
关键词:舒适护理;静脉输液;门诊;年老体弱
临床上惯用的一种重要医治手段为门诊的静脉输液,而有些老弱患者由于病情不太严重或者其余的原因不愿住院,但患者的病情需要静脉输液实行给药医治,部分老弱患者因为家属没有时间陪同,需要医护工作人员给予许多的帮助[1]。本文选取我院2010年1月~11月门诊接待的52例静脉输液的老弱患者实行研究与分析,并对其中的26例患者选取了个性化的舒适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52例患者均为我院2010年1月~11月门诊收治,将他们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6例。研究组中,男性16例,女性10例,年龄61~82岁,平均60岁,当中有10例患者行动不便需要帮助。对照组中,男性18例,女性8例,年龄63~86岁,平均63岁,当中有12例患者行动不便需要帮助。两组患者在普通资料等方面相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选取常规的输液护理、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之上添加人性化的舒适护理措施。研究组的方法为:①输液以前的环境准备:需给患者提供一个安静、卫生和舒适的输液环境。上下班以前需要使用三氧机来对医治时实行定时的消毒,选取湿的拖把来清洁地面。选取照片和文字的形式来宣传较为常见的健康饮食指引、疾病预防、输液需要注意事项和护理的知识。护士需要仪表端庄和亲切,使用简练的口语轻视的和患者实行交谈。对没有陪护和行动不便者需要给予帮助,在患者输药前需要处理好大小便和饮食问题。②输液过程中舒适的护理。需要做好无菌的操作,护士需要注意自身的走路与站立姿势。按照病情来给患者选择舒适,防止由于不适合的给输液带来的影响。选血管的时候需要选取粗直且弹性较好的血管,扎止血带需要松紧适合。提升技术的操作水准,尽可能的做到一针见血。还需跟患者重点讲解刺穿的部位和患者怎样配合和成功之间的关系。护士需要用自身的技术与对患者产生的关爱和患者成立较好的护患关系。遵医嘱来调整滴液的速度,告诉患者不可以自己调整,防止老年人心功能较差,而由于滴速的改变出现不适。③输液时的观察:在输液时需要密切的观察,在巡视时核患者进行交流的时候语言要较为轻柔,让患者感受到舒适,并且告知患者在输液时选取舒适的,避免劳累。对于行动不便者,输液时需要准备好小便器,需要的时候可以帮助患者小便。④输液后的护理:把针过后需要告诉其正确按压的措施,嘱咐患者和其家属在进针的位置按压4min,直到针眼没有渗出血液为止。对于输注了扩血管药品的患者,输液过后需要测量血压。对于输注有引起过敏效果的药品,需要观察30min才可以从输液室离开,以往发生不适。
1.3 效果判定 选取自行设计的调查项目来实行问卷,输液过后的患者需要选取无记名的问卷调查,并当场回收,共发出56份,均全部回收。调查的内容包含了技术操作的能力、护士服务的态度、健康教育、有无缓解输液时所发生的不适与输液环境等问题来实行考核。分为满意、一般与不满意。
1.4数据处理 使用SPSSl8.O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检测结果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进行?字2分析,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研究组的总体满意度明显要高出对照组许多(P
3讨论
中国老龄人口的增加迅速,基层医院的老弱患者也逐渐增多,基层的医院里,门诊对于老弱患者输液医治实行舒适护理的措施管理也变的特别重要。
以往的护理措施已经从以往"将疾病当成中心"的护理方式改变成为现下的"把患者当成中心"的模式,而舒适护理则是一种有着个性化、创造性、有效与整体的护理方式,其中的内容包含了人文丰富的思想,是人文和科学的互相交融,实现了整体护理与人文关怀的有效路径。门诊的输液室当中每天都会接触到许多的患者,尤其是老年需更多协助者[2]。护士自身的态度和形象会给患者对于服务的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以前只会重视疾病医治方法的落实,这远远不够,护士人员需完全的掌握有关的知识,更新服务的理念,实心舒适护理的时候,对于老弱患者的操作手法需以轻柔为主,以周到体贴的服务给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护理[3]。在关怀、理解与尊重的基础之上尊重其人格的尊严,最大程度的满足其对于心理和生理上的需求,使患者可以在输液时的到关怀,让其精神、心理与生理上得到满足,提升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
综上所述,人性化的舒适护理措施是护理模式当中较为有效的一种,经过对年老体弱的输液者实行舒适护理的干预措施,可以提升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参考文献:
[1]刘丹.舒适护理在门诊老年静脉输液患者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2):219-220.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资料为急诊科收治的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期间的老年人450例,年龄60岁至90岁
1.2 护理方法:从入科评估开始,收集资料,提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措施,最后效果评价。急诊老年病人病情发展快,有可能向好的方向发展,也有可能有恶化的趋势,因此要反复不断的评估。
2 急诊老年人的情绪反应
2.1 焦虑:为急诊老年病人最常见的心理情绪反应,多由于病情急、重而急于救治,对病情诊治不甚了解,或由于就诊流程复杂而引起,表现坐卧不安,心神不宁,烦躁不安。
2.2 恐惧:对于初次在急诊就诊的患者,对环境陌生,对急诊护理操作不熟悉,会产生紧张恐惧的心理,而对于多次慢性病急性发作的患者,会产生对死亡的恐惧。
2.3 绝望与孤独感:老年病人随着身体的衰老和体弱多病,心理机能逐渐衰退,精神上缺乏寄托,容易滋长孤独老朽感,当出现急性病症时就会出现对安全感的丧失和惶恐,对于长期出入急诊的病人会有绝望情绪,甚至会产生轻声念头。
3 对急诊老年病人的人文关怀的措施
3.1 安置舒适的环境,保持病房安静、清洁、光线充足,避免噪音,做到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尽量减少心电监护、呼吸机、输液泵等仪器的警报对病人的影响,目的是让病人安静舒适的休息,避免外界环境的恶性刺激,营造一种温馨的氛围,减轻病人的焦虑水平。
3.2 落实常规护理工作,加强病情观察和巡视,对病人不适症状及早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处理,准确评估影响病人自理能力和基本生理需要的因素,并设法解决。
3.3 加强病人的临床症状的护理,如大小便的处理,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皮肤的清洁,分泌物的处理等,使病人获得心理与躯体的舒适。
3.4 做好饮食护理。既要满足患者病情及热量需要,又要迎合患者的饮食习惯和喜好,使病人保持最佳生理状态。
3.5 做好心理护理。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护士可能注意治疗较多,而往往忽视了老年患者心理上的变化和感受,无意中损伤了患者的自尊。我们在操作中应尊重患者,做好解释,耐心讲解各种操作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并注意语言的通俗性,使老年患者便于记忆。耐心倾听患者内心的痛苦,安慰、鼓励患者,解除焦虑及不安。
3.6 对急诊科老年病人的人文关怀要求做到理解患者,以体量的心帮助病人控制情绪,及早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减轻患者心理压力。老年病人身体机能衰退,长期受到病痛的折磨,容易伴有消极的负性情绪,需要我们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积极倾听他们心中的烦闷并用一颗爱心、真诚心和包容心给予支持和帮助。语言是护患沟通的桥梁,在急诊科治疗护理实时间有限,医患之间往往难以迅速建立彼此的信任,要注意加强沟通知识的学习,规范语言,态度和蔼,语气温和。对消极悲观的病人要给予支持鼓励,语调坚定慎重,充满信心,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病人的疑虑要给予及时的劝导和耐心的解释,消除疑虑;对于老年病人进行健康宣教时,语言要通俗易懂、反复讲解、循序渐进,内容主要针对急救护理常识的讲解。护士还应注意自己的仪表,穿著要整齐、整洁、举止大方得体,步态轻盈,面带笑容,给患者亲切感。操作时动作娴熟、准确轻柔,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使患者产生信赖感。
【关键词】 乡镇卫生院;门诊;静脉输液;护理
乡镇卫生服务是以残疾人、慢性病患者、老年人、儿童、妇女等为重点,以需求为导向、乡镇为范围、家庭为单位、人的健康为中心,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健康教育、康复、保健、预防、医疗等为一体[1],以满足乡镇居民基本卫生保健需求、解决乡镇主要卫生问题为目的,连续、综合、方便、经济、有效的基层卫生服务。随着广大人民群众对于自身保健意识的逐步增强,优质、快捷、方便的医疗护理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乡镇居民。静脉输液是乡镇医疗的重点,也是最为基本的方法。乡镇静脉输液可以让老年患者能够更为及时、迅速、有效地得到良好的治疗,充分体现出省时、经济、方便的特点[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1――2012年在某镇卫生院进行门诊静脉输液的100例患者,男性67例,女性33例,平均年龄为37岁,最大年龄为80岁,最小年龄为4岁。
1.2 护理方法
1.2.1 门诊静脉输液过程中要多细心,输液中加强巡视,观察有无输液反应、及时调节滴速和处理故障;需更换溶液瓶,应消毒后先插空气针,再插输液针,在每瓶输注前记输注时间并签名;连续静脉输液病人须每日更换输液器。滴速应该根据药物性质和病情来进行控制,向患者要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不能随意调节输液速度,输液速度要恰倒好处,确保输液保质保量地顺利进行,给患者一种信赖感、亲切感和安全感。
1.2.2 有56%的老年患者担心出现液体留空输入空气问题,有65%的老年患者担心出现药物不良反应问题,有62%的老年患者担心出现拔针不及时问题,有86%的老年患者担心出现液体渗漏问题,有68%的老年患者担心出现上厕所不方便问题,这充分说明老年患者的心理承受力交叉,很容易在进行静脉输液时出现害怕、紧张等,因此,应该做到乡镇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
1.2.3 乡镇卫院的宣传栏,每季度应该更换健康教育栏1次,引导居民看卫生宣传栏、黑板报、卫生墙报卫生报刊和卫生专栏。结合一些健康节日广泛开展宣传,提高居民健康意识,提高病人的自我管理的能力。同时,乡镇卫生院每月定期举办静脉输液相关知识讲座,组织乡镇老年患者进行相互交流、讨论,从而获得更多的信息和经验。
1.2.4 加强输液过程中护理。在老年病人静脉输液过程中,要勤巡视询问,注意观察输液速度,有无输液反应及不良反应,及时处理输液故障。由于老年人心肺功能差,而且自身调节能力不足,特别是快速输液或输液量过多,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因此,应根据药物性质和治疗要求调整输液速度,并告知患者不要擅自调节输液速度,防止过快发生肺水肿、心衰等。
1.2.5 老年患者往往由于所患疾病大多为慢性疾病,往往会长期接受静脉输液,这漫长的时间里由于疼痛、并发症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心理压力很大,致使病人情绪不稳定,易冲动;有的很快出现焦虑症状,甚至发展为悲观、消沉。护士在进行静脉输液时要多与老年患者进行治疗性沟通,从而减轻静脉输液操作带给患者的疼痛和痛苦。平时经常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多与老年患者接触,亲切友善的对待患者,耐心细致地回答老年患者提出的问题,同时多给患者以鼓励表扬或抚慰,以娴熟的技术赢得患者的信赖,消除患者的恐惧,取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乐于接受并能主动配合治疗。
1.2.6 乡镇卫生院门诊静脉输液工作中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严格遵循各项护理操作规程,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工作中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掌握危重老年患者护理标准及护理工作制度;熟练掌握临床护理工作制度,加强“三基”技能培训,提高操作成功率等一系列有效管理制度和措施,可以有效地杜绝差错及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2 结果
100例门诊静脉输液患者干预前后心理改变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100例门诊静脉输液患者干预后,抑郁、恐惧、焦虑、紧张等现象大幅度降低。
3 讨论
总之,乡镇卫生院门诊静脉输液应该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实现优质护理延伸与乡镇联动,提升护理专业内涵,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责任制整体护理,全面履行对患者的专业照顾、病情观察、治疗处置、心理支持及健康指导等护理职责,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提高病人的满意度,体现护士的专业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秀霞.门急诊静脉输液病人的护理管理干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0(16):112-114.
[2] 丁蕴琼,陈碧霞,曾秀英,莫略.门急诊输液的安全护理管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0(09):154-157.
[3] 张启云,张颖.加强急诊患者静脉输液安全护理管理的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05):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