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阅读课外书籍的方法范文

阅读课外书籍的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阅读课外书籍的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阅读课外书籍的方法

第1篇:阅读课外书籍的方法范文

加强课外阅读对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发挥着重要作用。优秀的文学作品大都语言精练、妙语连珠、词汇量丰富。例如,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就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大师,学生多拜读他的作品,就会潜移默化地被其语言的魅力所感染、熏陶,久而久之就丰富了自己的语言词汇。我曾在我所带的一个班级中开展过阅读课外优秀作品的活动。具体做法是:每周我会利用一节语文课专门让学生阅读课外作品,并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将自己喜欢的词句摘抄下来。一个学期坚持下来,学生们在上课发言,回答问题时明显有了改变,他们大都能做到表达准确、用词丰富、言简意赅。我曾在班级中开展过演讲活动,要求学生当堂即兴演讲,一节课中有50%的学生参与活动,每个学生在演讲时都能做到流畅表达,最让我惊讶的是他们的演讲内容没有重复,没有雷同,词汇量之丰富让我欣喜不已。这些成果得益于学生们在阅读课外书籍中的日积月累。而我带的另一个班的学生未采用这种方法,情况就没那么理想了,学生们不敢演讲不敢发言,即便有几人上台演讲,也是讲上几句之后就没词了。

加强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阅读领悟能力,解答课外阅读题发挥着重要作用。阅读文学作品,不仅只是读,学生们在读的过程中还有思考,这一思考的过程就锻炼了学生的领悟能力。许多作品是情理相融的,优美的语句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动人高尚的美好情感。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可获得情感共鸣。学生会对这些理解印象深刻,因为这是他们的个性体验,长此以往,他们就从阅读中获得了乐趣。当他们面对试卷上那长长的课外阅读文章时就不会再感到枯燥、厌烦、排斥,再加之读完思考已成习惯,此时完成阅读试题又有何难呢?我所带的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在每周的一堂课外阅读课上,不仅安静地在书海中畅读,而且还能按照要求在读到精彩之处写下批注,久而久之,学生们感悟作品的能力就提高了,在解答阅读理解的试题时也就轻松了许多。两年前,我带的一个班的学生坚持了一个学期课外阅读,之后他们在语文期末考试中,课外阅读理解题拿满分的学生很多。而我带的另一个班的学生未开展过阅读课外优秀作品的活动,其考试情况就差很多了。

加强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写作是学生最头疼的事,不会写或者无话可写是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在于学生头脑空空,想说却无准确、精彩的词语表达。那么,多读课外书籍可以解决这一难题。“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大量的课外书籍蕴含着无止境的“活水”,它就是学生习作的资源。另外,写文章无论是如何谋篇布局,还是如何选材立意都非常的抽象,不像理科只要告诉学生解题的来龙去脉或者硬套公式便可以解决,它要靠学生的悟。从哪唔?还是书籍中,书籍中许许多多的文章就是学习写作的例子。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自然就会从这些文章中渐渐发现其中的奥妙。在我强抓阅读的一个班中,学生们的习作水平普遍较高。2012年这个班参加了“为学杯”作文竞赛、“校讯通杯”作文竞赛以及学校组织的种种作文竞赛,学生都能获奖,并且稳拿一等奖和二等奖。

第2篇:阅读课外书籍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词汇积累;重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词汇积累至关重要。语文教师应指导学生经过老师的正确指导途径,掌握词汇积累的有效方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成绩。

一、途径一:阅读课外书籍

在小学生的词汇积累上,最佳的途径便是指导学生进行课外书籍的阅读。阅读课外书籍对于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帮助很大,尤其在学生完成作业这一块辅助最大。但是,小学生的年龄小,自控年龄和辨别年龄都不强,在词汇积累方面不会方法,需要教师的引导。

首先要进行词汇的分类整理,可以引导学生从写人类、写景类、写物类、写动物类等进行词汇整理。再者教师在学生课外阅读积累的基础上,依照课文内容的需求,选择性地进行词汇积累,以备课堂上学习之需。

二、途径二:强化词汇积累

我们在教学中会有这样的发现,许多的学生平时很注重词汇的积累,乐于阅读课外书籍,遇到好词佳句都会摘记下来,可就是他的作文里所用的词汇都是那样的匮乏。这是为什么?原因是这些学生所积累的词汇只是做到了积累而已,根本没有去使用,没有去消化、强化,被放在了那个被遗忘的角落里。针对这一方面问题,我们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在语文的教学中有意地去创设教学情境,由学生回忆课外积累的词汇,加以运用,这样时间久了,所积累的词汇就非常丰富了。

在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课文的内容合理选择强化方式,有看图用词,锻炼学生积累颜色、形状、味道等方面的词汇的积累。还有比较用词,锻炼学生正确、恰当用词的能力。再者就是体会用词及多种形式用词两个方面,使学生的课外词汇积累与课内词汇使用有机地结合,使学生改变积累词汇盲目使用的状态。积累的词汇经过细致的分类整理,贮存于学生的知识信息中,强化了学生的词汇积累。

三、途径三:内化词汇积累

第3篇:阅读课外书籍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初中生 阅读兴趣 广开门路 阅读环境 活动

从我国目前的教育实际来看,由于学校、家庭、社会对初中生的课外阅读兴趣问题没能引起足够重视,同时又缺乏有效的指导,从而使初中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发展受到了影响。广大语文教师必须认识到,初中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对策的研究必须具体分析初中生课外阅读兴趣形成的规律,必须学习研究基于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学习心理学的兴趣理论、阅读理论等,明确初中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策略的基本原则。我们认为,初中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应渠道多样、师生互动、选择延伸、循序渐进等。初中语文教师在实际的研究中要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和阅读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初中生课外阅读兴趣进行特征分析和教育对策的研究。

首先,立足学生,广开阅读门路。教师要开动脑筋,创造条件,解决阅读材料来源问题。许多教师会采取在班级内设立“图书角”的做法,由班级或学校提供一定数量的书籍,使学生想阅读的时候都能拿到阅读的书籍。我们对这种做法进行完善,“开辟多渠道,寻求好书源”。第一,开展互借互阅,即学生可以将自己最近读到的好书放入“图书角”,限定每位学生在每个学期提供图书的最低限度;或者提供一些好的文章线索或书评,实现阅读材料的资源共享。这其中教师要安排学生对提供书籍和文章线索的同学进行记录统计和管理,并以此来确定每位同学的阅读权限。然后教师对表现突出的同学给予奖励,以强化同学的参与兴趣。第二,发动学生办理市图书馆和徐州师范大学的对外借书卡和在线阅读卡,定期从中借阅一定数量的图书,确保学生有丰富、健康的书源。第三,结合课文向学生推荐优秀读物,把课文内容作为一个点,把相关的课外阅读作为拓展的面。这样由点及面,点面结合,由课内到课外不断拓展,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热情,逐步使学生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第四,设计“套餐”方案,多渠道跨学科阅读。语文教师要正确认识跨学科阅读对阅读兴趣培养的重要性,注意各学科内容的融合,鼓励学生阅读各类有益书籍,并引导学生感受时代气息。这样,学生阅读面广,知识越来越丰富,并在博览群书中逐步提高了语文能力。

其次,学法指导扎实、具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初中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离不开教师适时适当的方法指导和循序渐进的技能引领,否则学生的课外阅读就会凸现其盲目性。我们以配套读物的方法指导为例:一般可指导学生分四步进行阅读:一为初读,整体感知,读通读顺,理解字词;二为细读,圈圈好词,划划佳句,标标不懂的地方;三为重点读,着眼于读读背背精彩片断;四为回顾读,想想读懂了哪些内容,谈谈阅读收获。这些措施强化了课文中所学的知识,对配套课外读物也起到了触类旁通的作用。又如,课外读物的推荐也是有法可循的,主要是指导完成填充式的文摘卡,引导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将课外阅读中的优美词句、精彩片断及时摘录。开展阅读竞赛,奖励阅读量大、阅读时间多、阅读能力有进步的学生。学生学会了阅读方法,就会乐于读更多的书,兴趣的形成和强化就水到渠成了。还有就是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课外”与“课内”、“活动”与“学习”、“休息”与“学习”的关系。通过班内学生榜样教育、伟人故事激励等途径,他们正确地认识课外阅读是作为课内学习的延伸和补充,合理安排课外阅读的时间,从而摆正课外阅读的位置,以杜绝在课堂上或活动时看课外书的现象。

此外,赢得家长支持,改善家庭阅读环境。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的萌发,既受生理心理条件的制约,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有关的调查材料表明,兴趣的形成和迁移并不是偶然的、不可知的,父母、兄弟姐妹、老师和朋友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有较多的影响。汉森(Hansen,1969)曾经对家庭阅读环境的四个方面进行了测量,即:家庭中所拥有的阅读材料的数量;父母与孩子一起阅读的次数;父母进行阅读指导和鼓励的次数;父母作为榜样并参加到阅读中去的程度。我们的做法是,一方面和家长进行沟通,努力转变家长们认为看课外书是浪费学生学习时间的片面认识,使家长认同课外阅读兴趣和习惯对学生学业成绩提高和终身发展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要不失时机地与家长沟通交流,使其尽一切可能为学生的阅读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条件,并多抽时间与自己的孩子一起阅读。通过这样的环境熏陶与感染,我们的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变得喜欢阅读,乐于阅读。另外,在家长会等场合将学生中这方面的成功典型向学生和家长介绍,同时推选优秀家长介绍自己引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的优秀经验,借助优秀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的巨大收获的榜样作用,让实实在在的学习经验打动家长,让他们真正从思想上对课外阅读有足够的重视,让他们自觉地为孩子创造阅读环境,从行动上配合教师督促孩子多读好书。

最后,以活动为支点,把课外阅读推向。教师要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才能激励和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因此,在课外阅读时,应善于在活动中运用激励机制,让学生在激励中主动地发展,从而让阅读变成一种自觉的行动。在实际的教学中,阅读课教学形式的单一至今仍是一种普遍现象,有的教师从校图书馆或阅览室借了一摞书,不进行筛选取舍地“丢”给学生,下课了收上来。试问,这样的阅读课对学生阅读兴趣、方法和能力的提升方面能有多大帮助!?用巧“阅读课”,组织学生进“行猜谜比赛”、“成语接龙”、“故事大王比赛”、“朗诵会”、“课外阅读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并使其将课外知识内化、积累,扩大信息储蓄量,培养课外阅读兴趣有着积极的意义。我们尝试在班级和年级中“成立读书合作小组”,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进一步扩大信息交流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再有,可以凭借阅读积分卡、文摘卡、手抄报等第一手材料,评选课外阅读先进并计入学生成长档案袋和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评价。阅读积分卡由家长监督填写,根据所读字数进行打分,要求学生天天读,天天记。文摘卡由教师亲自检查,数量多、质量高的为优秀。手抄报由学生动手编,稿件内容自己搜集,编好的手抄报全班同学互看互评,内容健康、书写端正、设计美观的为最佳小报。因为小报的内容大多来自于课外书籍,它必定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

第4篇:阅读课外书籍的方法范文

“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主要环节,但多数语文教师不够重视朗读教学,因为“读”在各类考试中应用的比较少,没有一个严格的衡量标准,所以对这个教学过程往往马虎应付,在备课、教学过程中忘却了“读”这个环节。而对于“听、说、写和理解、分析”等比较重视,因为在考试中,这几项内容运用的比较多,教师就采用多种方式加强这几个方面的教学。人们常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读”在语文教学中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那么如何让学生重视读书呢?我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了以下方法。

一、重视早读课。早读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以前是每天早晨让学生读半个小时,学生放声朗读,有表情读,自由读,校园中的气氛活跃。古代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让学生读,在教师领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读,常说的校园内传出朗朗的读书声就是这个道理。从古代的教学实际情况看,这种教学方法所收到的效果十分明显,也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人才。所以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开设早读课就是一项比较好的办法。我从教小学一年级就重视了这一环节,直到六年级从未间断。所上的课文要求学生至少读上十遍,教科书上要求会背的课文,我要求全班所有学生必须会背,教科书上没有要求学生会背的,我也会选一些好的内容,在可能的情况下要求学生会背。六年的坚持,收到了理想的效果,到学生小学毕业时,他们能背几十篇课文、诗歌,也可谓满腹经纶,为今后继续深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重视课外阅读课。要使学生的知识面广泛,除了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外,还要求学生阅读大量课外书籍。解决这个问题我采用了开始课外阅读课的办法,每天下午开设一节阅读课。一二年级的时候,我在班级内设立了图书角,用班费、也自己掏钱买了一批适合少年儿童读的图书,还号召同学们把自己的好书拿到学校来,供大家阅读,班级的图书角有图书300多本。同学们如饥似渴的阅读,增强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到了三、四、五、六年级同学们开始到学校阅览室阅读课外书籍,凡是课程标准要求阅读的课外书籍,同学们都读过。阅读大量课外书籍,使学生的眼界开阔,表现在写作文、说话等方面,同学们的语文能力提高显著。为了培养同学们的阅读能力,我除了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朗读比赛、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等活动外,还在我所教的班级内开展一系列朗读比赛活动,把朗读作为一项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充分调动全班同学读的积极性。通过阅读培养学生好读书、读好书的情操,一个爱读书,常读书的热潮在我所带的班级贯穿始终,可以说对学生的终身都有影响。

三、重视语文课教学中的朗读教学。在语文课教学中,朗读所起的作用不能小觑,教师有感情的朗读,有时能催人泪下,把学生深深的吸引住,让学生随着课文的情节和内容去思考、去享受喜怒哀乐。教师的范读、学生的范读、全班同学齐读,分角色朗读,分小组朗读,分男女同学读,种种读的方法我全部使用上,真正是朗朗的读书声在校园回荡,一走进校园给人一种神圣的感觉。有些课文就是通过读让学生去感受,去体会,去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和课文的深刻含义。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在分角色朗读的时候,有很多同学能把人物在某一个环境下,某一种思想情感读得入木三分,活灵活现,这比教师在那里讲的效果要好的多。现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朗读是让学生参与的一项最好办法,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这一理念。当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要朗读,该讲的教师还是需要去讲,读只是“听、说、读、写”中的一项内容,其它三项内容也不能荒废。

四、教师要为学生有目的选择课外读物。现在的课外读物五花八门,不一而足,教师必须把好学生的阅读关,不能让学生读一些影响健康成长的书籍。要做好这项工作一是教师可以向学生有目的推荐一些书籍,当然推荐的书籍是具有教育意义和艺术水平较高的书籍;二是通过开展某种读书竞赛或感受来启发学生有目的的读某一种书籍,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三是教师通过自己的读书体会启发学生读有意义的书籍,教师谈读书体会感想,那对学生的影响则难以想象。

第5篇:阅读课外书籍的方法范文

2019年小学生调查报告范文一小学生课间活动调查报告xx小学小学生闲暇生活研究课题小组课间有十五分钟的时间,小学生本来可以痛痛快快地玩,可与一些学生交谈的过程中,问起他们课间玩些什么游戏,回答出乎意料,竟然没有我想象中的眉飞色舞,而是不断抱怨“没意思!没意思!”

因为学校规定课间不能在楼道激烈活动,不能在操场上打球,不能追赶,不能……所以,课间他们要么靠在栏杆上“望断天涯路”,要么在教室内外无聊地走几圈,有的干脆做作业或者靠在桌子上,根本不到操场上去。可想而知,这样的课间自然感觉无聊沉闷。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得到如下具体的信息:

1、 课间你通常:游戏的占13%看书90%锻炼身体0聊天60%吃东西

02、 你通常是先上厕所还是玩一会再去:先去100% 后去

03、 课间你喜欢玩的游戏是什么:跳绳、成语接龙、拍手游戏、跳皮筋、传话游戏、智力游戏、打鸭子、踢毽子等都有人选,占80%

4、 你认为在课间玩什么游戏适当?为什么?选择复习功课的竟然占49%,选择跳绳踢毽子翻绳的21%认为应该选择休闲游戏以便于放松的占21%

5、课间十五分钟,你感到:紧张的0有趣53% 无聊13%放松34%

6、你会利用课间向同学或老师请教学习上的问题吗?会的占97%不会的占3%

7、课间你遇到过危险情况吗?是什么?没有的占87%有的占13%有被球打到头的,有看到同学打架怕自己被打到的。

8、课间你通常在什么地方活动:教室占53%走廊23%操场35%还有一部分同学多选

9、你认为课间时间多长合适:15分钟占60%20分钟7%10分钟33%

10、你认为课间做什么不适合?为什么?100%的同学认为打闹、打架、踢球等剧烈活动不合适,因为会伤及他人。

11、课间你通常和谁在玩 ?自己一个人的占3%同学97%

12、下课后你是这样做的:先做好下节课的课前准备再玩的占87% 直接出去玩13%

13、课间结束时,你是: 铃响后进教室的占13%提前1-2分钟进来坐好97% 从以上调查结果来看,较完整地反映了3——5年级学生对课间的认识,大多数学生还无法充分利用这十五分钟进行放松,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是由于学校的一些规定,他们不能痛痛快快地去玩,被规定束缚了手脚,

第二他们大多数对学业感到焦虑,希望通过课间来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诚然,无规矩不能成方圆,科学合理的校规校纪对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很多的“不能”,让学生手足无措,使人不得不质疑这些校规的合理性。但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下,学校这样做,有自己的苦衷。

因噎废食的做法当然不足取,因此有必要开展一些指导活动,让小学生在规定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开展一些自己喜爱的活动,比如玩一些不受场地和时间人数限制的游戏,锻炼身心。要知道,孩子天真烂漫,活泼好动,对一切充满好奇,他们需要游戏,需要在宽容轻松的环境中活动,但“不准这不准那”的禁令限制了他们的欲望,让他们过早学会了循规蹈矩,出现了与年龄不相称的忧郁焦躁,长此以往,学生会产生抵触的情绪,甚至出现厌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们的许多行为举止,在我们成年人看来是该受到指责的,可这些行为往往是由心灵上那种高尚的激情所促使。如果你不明白,没有发现这种激情,你就可能扑灭那小小的,不易发现的人类高尚品格的火花。” 因此,今后对学生课间活动的指导还会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2019年小学生调查报告范文二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勤于阅读、书香四溢的民族是兴盛的、充满创造力的;而一个漠视阅读、不爱读书的民族是停滞的、前途可悲的。语文阅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包括课内阅读、课外阅读。课内阅读是有限的,而课外阅读却是无限的。

课外阅读为人的素养尤其是文化素养的培养提供了发展的广阔空间。小学生六年时间只读十二本教材,阅读量至少、阅读面之窄令人着实不安。单靠一本语文教材是学不好语文的,单靠课堂四十五分钟也是学不好语文的,没有课外丰富的阅读积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必将落空。

教学应立足于课内,引向课外。把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密切结合,达到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阅读量,运用在课内阅读学到的方法,养成自觉、自主阅读的好习惯。课外阅读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扩展,作为学生自我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和学校教育的拓宽都具有重要作用。

为此,我于XX年6月年在西安市莲湖区机场小学三年级作了一项关于课外阅读情况的问卷调查,又召集了部分学生进行座谈,旨在通过这一扇窗口了解本地区的小学生课外阅读状况,从而为小学语文教师的工作更有效地展开提供一些依据和参考。

这次调查我从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态度、兴趣、时量、内容、习惯、方式方法入手,共发出98份份调查问卷,全部为有效问卷。

一、目前环境下小学生课外阅读乐观的方面: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尽管目前小学生的学习任务重,压力很大,但是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还有着比较正确的看法,主观认识的端正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提供了可行性。具体结果如下:

1、阅读目的较正确

在所调查的小学生中,75.5 %的学生认为阅读对自己的成长有很大帮助;23.5 %的学生选择一般;没有一名学生认为阅读对自己的成长没有帮助或有负面影响。

在所调查的学生中,74.5 %中生认为读课外书籍主要是为了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1.0%的学生认为读课外书籍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只是为了完 成老师的任务,看一些书籍;还有9.2%的学生认为看课外书籍纯粹是为了消遣,15.3%的学生完全出于兴趣。

2、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浓厚

28.6%的学生对课外阅读很感兴趣,60.2%的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比较强烈,有11.2%的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比较弱,对读课外书一点也没兴趣的学生没有。

45.9%的学生利用午休、放学后等这些边边角角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籍。25.5%的学生充分利用周六和周日休息时间读书。21.4的学生是在放长假期间进行课外阅读,7.15%的学生随时都在读书。

3、阅读内容较为广泛

从调查显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种类繁多,有中外名著类、小说类、科幻小说、自然科学类、童话寓言、卡通漫画以及学习辅导资料等。多数学生兼爱几种,这反映了小学生的多方面了解社会的要求,学生们通过阅读这些读物,关注自然科学,了解科技发展等,对于他们的智慧、情操、审美趣味等的培养无疑是极大的帮助的。

4、家长对课外阅读的态度正确

在所调查的学生中,家长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很支持的占77.6%;有时赞成有时反对的的占18.4%;家长不闻不问的占3.1%;反对的仅占到1.0%。家长虽然态度正确,但对课外阅读应遵循哪些原则,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怎样保证课外阅读的高质量、高效率等方面,还缺少实践。

二、目前环境下的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第6篇:阅读课外书籍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 课外阅读 现状 对策

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语言学家吕淑湘认为,每个人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和得之于自己课外阅读的比例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所以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及其重要性

课外阅读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表明课外阅读对于小学生发展的价值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语文学科的范畴,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的能力,并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而且能够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启迪智慧,修身养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但是,在现实中,由于受地域、社会、学校、家庭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区域的小学生对课外阅读感兴趣的程度不同,课外阅读兴趣的实现程度存在一定差距,这显然不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

二、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笔者对一所农村小学调查发现,学校对语文教学比较重视,但是由于缺乏系统方法的指导,致使老师花费大量时间,教学的效果却不明显。该校大部分学生语文基础普遍不好,阅读兴趣不高,阅读习惯没有养成;在语文学习中语言表达能力差,不能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他们喜欢写作文,但是由于词汇量贫乏,写出来的作文不是语言不通顺、有错别字,就是内容经常出现偏离主题的现象。具体情况如下:

(一)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

11%的小学生在双休日读课外书,剩下的89%的学生做其它事情,其中有62%的学生在家看电视或者玩游戏。通过提出“你读课外书是谁的要求”这个问题,是要了解学生读课外书的真正原因和学生对课外书的态度。结果75%的学生回答读课外是家长、老师的要求;仅有19%的学生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来读书的。

(二)小学生课外阅读资源匮乏

学生阅读的书籍中作文选、故事书、漫画书占87%,而纯文学和科普类的书籍只占13%左右;家庭藏书量在二十本以内的仅占32%,还有13%的学生家庭藏书在十本以内。有的家庭,尤其是贫困的家庭,孩子除了教材以外再也找不到一本可读的书。课外阅读的资源不仅在数量上匮乏,而且在质量上也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小学生课外阅读时间没有保障

调查显示,有35%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时间为0;坚持每天读课外书1小时以上的学生只占16%左右;在回答“你每天都读课外书吗”的问题时,有35%的学生每天不读课外书。很显然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不足。

(四)小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课外阅读方法

对于阅读的方式,仅有26%的学生是认真的读完整本书,42%的学生只是随便翻翻;在读书的过程中会写读后感仅有7%,不做任何标记的竟有23%。从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正确的课外阅读的方法。

三、小学生课外阅读对策

(一)转变观念,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造成目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语文老师是有一定责任的。教师应该认识到只有通过广泛的阅读和大量的积累才能真正的学好语文。只有语文老师明确了目标,转变了思想观念,才有可能去重视和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才有可能去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教师还要注意与家长保持密切配合,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直接动力。只要是感兴趣的事,他们就会不厌其烦的去做,只有在学习中产生一种迫切的探索新知的欲望,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得以发挥,只有当学生在头脑中树立强烈的课外阅读意识,才能积极主动地去阅读课外书籍。

(二)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资源

要让学生有好书读,要保证课外阅读活动的顺利开展,新课标中提到,教师和家长应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建立班级图书角

语文老师可发动本班级所有老师每人捐助或借给班级一定数量的图书,教师也可发动学生大范围搜集课外书籍,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级图书角并在班上张贴推荐的理由,定期更换一次,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

2.做好家长工作

教师要利用家长会和家访等机会,经常向家长宣传阅读课外书的好处,建议家长为学生选购图书范围要广:如文学、自然科学、历史等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书,不要局限于作文书,针对有些家长不知道何种课外书适合自己孩子阅读的情况,同时也为了避免一些不良读物对学生的影响,教师可以列出一些刊物名称供家长参考,使每位家长所购买的书尽量少而精,从而使家长花较少的钱让孩子看更多的书。

3.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读物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等向学生推荐一些内容健康、符合教育方针和时代需要的图书。如:低年级可以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等。同时,选择的读物要配合小学语文教材和小学各科教学,对小学生来说,最好结合教材,指导课外阅读,这样会使他们更容易接受。如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当学生还沉浸在对小女孩悲惨命运无限同情时,可引导学生读《安徒生童话集》;教完《少年闰土》,可以“中年闰土又是怎样的呢?”一问,引导学生去读《故乡》等。所以教师要做好课外书的推荐工作,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的课外阅读量。

第7篇:阅读课外书籍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迷恋;误区;措施;健康成长

课堂上,总有一些学生埋头读着厚厚的课外书;老师走到身边还不知道。是什么书这样诱惑我们的中学生呢?上课之余,我们通过观察、访谈和当堂收缴,看到这些书大多是像《坏蛋是怎样炼成的》,《水晶之恋》,《邪婴》,《鬼故事》,《天龙八部》,《魔幻故事》等等这样的一些书籍。面对办公桌上厚厚一摞这样的书,我们做老师的哭笑不得,学生的课外阅读怎会有这样的迷失呢?

我们选择一百名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初中学生课堂阅读课外书籍的还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这些书籍以武侠,言情,玄怪,文摘为主。读这些书的学生主要是后进生。优秀生也有看的,但阅读兴趣一般不大。中等生有较大的阅读兴趣,看的人数也比较多,但能够控制自己不沉迷于此。后进生大多都去看,对这些书比较迷恋。他们不仅课堂上看,而且课下的很多时间也都沉浸在玄怪武侠小说里。为什么学生会对这些书籍有那么大的兴趣呢?我们认为这些书对青春情感的夸张描写和怪异荒诞的故事情节满足了学生幼稚的心理欲望而诱使他们迷恋。比如言情类小说表现了青少年内心的那种青春的哀伤和情感的温柔,语言形象生动凝练,很符合学生的口吻。另外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内心也产生了许多的微妙的感情变化,这些变化有时被深深的压在心灵的深处,恰巧经过书中的人物和情节揭示了出来,于是他们获得一次宣泄的机会,心灵获得了慰藉。又如武侠玄怪小说,因为故事的荒诞怪奇正迎合了学生猎奇探玄的心理,他们的思想富有浪漫和梦幻色彩,而这些小说正在为他们创造一个神奇理想的精神乐园,因此他们不会轻易放下它。我们班上有一名学生,他痴迷武侠小说,竟然把自己想象成武当山的侠客,每天在笔记本上涂写乱画,上课回答问题时站起来就说武当山独臂侠在此,谁来一战。可见这些学生痴迷武侠小说的程度很深。这些书虽然给中学生一些精神上的寄托,但对中学生造成的伤害却是很大的。首先,这些书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不能让学生获得纯净的营养,因为他们幼稚,往往沉迷,辨不清是非,被书中的空虚的情绪困扰得不能自拔,以致浪费了许多时光,影响了正常的学习,该掌握的知识也没有掌握。其次,这些书因为作者思想被商业价值驱使,书中渲染了许多不健康的思想,如对男女情爱的描写,狭隘的朋友义气,黑社会性质的拼杀打斗,这些思想对不成熟的中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蛊惑力,以至使他们的思想沾染上许多灰色的东西,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第三,书中许多编造的情节东拉西扯,没有什么价值可言,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没有什么帮助。 转贴于 所以,我们的老师和家长都应该高度重视这个问题,积极思考应对策略,采取有效措施,引领学生走出阅读的误区。

怎样引领学生走出阅读的误区呢?我们认为可以采取这样的几种策略:一是引。引就是要给学生讲清读这些书的危害。一个人每天的时间是有限的,你在这个方面用的时间多了,必然在另外的方面用的时间少,我们青少年现在不应该沉迷在离奇古怪的漩涡里,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未来的任务,应该进行知识的积累,技能的磨练,提高自己的能力。为我们的人生做好准备,自觉控制自己,少读这些书,把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知识的学习上来。另外对待这些阅读迷失的学生,我们要认识到他们读这些书是青少年成长中一种自然的现象,不必大惊小怪。关键要进行正确的引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这些书籍,用正确的眼光来看待。可以举行一些辩论会,沙龙来探讨这些书的利与弊,通过讨论,让学生用分析的眼光来审视这些书,什么书可以看,什么书不可以看,这就是要有理性。培养学生的这种理性,老师要动一番心思的。例如我们采用曲径通幽的方法举行健康心理讲座。讲座中把对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情况剖析穿去,使学生明白他们读那样的书是心理不健康一种表现,要使自己心理健康,就要远离这样的书籍。还有我们通过墙壁漫画,采用抽象,夸张,渲染的手法把学生阅读这些课外书籍的丑陋现象凸显出来,培养学生拒绝不良书籍的心理。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中间就会形成排斥不良书籍,阅读优秀书籍的浓厚氛围,为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打下基础。二是挤。挤就是要给学生提供一些健康的书籍来阅读,把他们阅读那些不良书籍的时间挤掉。教师要给学生布置一些具体的阅读任务,如《语文课程标准》附录中的名著篇目,给他们提供阅读的时间,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发现阅读中的美和快乐,提高他们的阅读层次,这样他们就会对那些庸俗不堪的书籍无动于衷了。我们在促进学生阅读优秀书籍方面提出了一读二写三谈的激励方法。一周读一本优秀书籍为一读;读书时书上要做批注,读完后要写读后感,这为二写;三谈是指,和同学谈话要谈书,和老师谈话要谈书,和家长谈话要谈书。通过这些措施,优秀书籍深入到了学生生活的各个角落,不良书籍就被挤出了学生的生活。三是堵。对那些不能自控的学生,我们要求他尽量不接触这些书。读这些书就像吸食鸦片一样,明知道是不好的行为,一旦沾食,就容易上瘾。在这方面,老师和家长要密切合作,对学生严格要求,杜绝学生接触这些书,不让他们走进这空虚迷乱的世界,经过一段时间的监督和引导,使学生的那种阅读欲望降到最低点。

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迷失,会对学生的人生产生巨大的消极影响,甚至会毁灭他的整个人生。如果我们不及时地引导,还会对我们的教育产生冲击 ,对我们的家庭幸福造成损害。所以,我们要积极地承担起这个责任,在实践中探索出引领学生走出迷谷的有效途径,确保我们的学生健康成长。

第8篇:阅读课外书籍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素养;计划与方法;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2-

阅读课作为小学基础教育阶段核心课程之一,通过整合代表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文字,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并且对培养小学生对外部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阅读是通过视觉系统接受书面语言传递的信息,理解书面语言的意义、内容、思想感情的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同时,阅读也是小学生获得知识和信息、吸取精神养料与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途径。随着知识经济的出现和信息时代的到来,阅读愈来愈受到重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因此,各国在基础教育阶段都十分注重阅读课程的教学,许多国家在阅读教学目标中都提出应当重视学生对读物的反应、鉴别、批判和评价,自觉地通过阅读去参与社会,参与大众交际。例如:在德国,小学阶段要求学生能使用辅助工具独立地阅读,掌握最基本的阅读技巧,能根据自身经验理解适合于儿童口味的读物,能分析课文结构和表现形式。同时,把朗读视为一种乐趣,能把课文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讲述给他人听,能够思考课文所反映的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关系,并做出自己的评价。美国的基础教育阶段,从一开始就把阅读作为寻求意义的途径来研究,使学生认识到阅读既是获取知识的手段,又是生活中的一种娱乐活动,通过学生阅读技能的培养,理解以各种形式出现的文字,学会精确的阅读,并以自己的反映和读物的文学特点为基础,做出正确的推论。日本也提出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乐趣。

国外的研究成果表明,爱读书的孩子具有更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更强的承受挫折能力。但目前我国的小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学生阅读量少,能够坚持阅读的并且成为一种习惯的学生更少。据笔者对所带班级的52名学生的调查表明,完整通读过《弟子规》、《三字经》等古典名著的学生很少,几乎没有学生能够完整背诵下来,60%的学生没有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阅读教学,亟待加强。

同时,长期以来小学语文阅读课的审美教学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教师经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推向两极,要么只单纯注重知识的讲授,使阅读教学成了干巴巴的语文基础知识的专题课;要么只注重文章的思想性,简单地用只言片语去归纳段意和中心思想,把丰富多彩的阅读课上成空洞的说教课。这两种倾向都忽略了阅读所包蕴的自然美、人格美、情趣美等内涵和本质。因此,对于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来说,应该转变观念,首先应该培养语文课程的审美素养,提高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利用现有资源,课内和课外相互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内外阅读习惯。

一、从自我做起,努力培养任课教师必备的阅读审美素养

俗话说:“要给别人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因此,教师在平时就应该注重积累阅读课的资料,凡是要求学生阅读的,教师首先应该争取理解并背熟,并逐渐培养自身的阅读审美修养,获得符合美的规律品质,按照美的规律努力来塑造自身,并将这种素质慢慢培养、熏陶成学生阅读时所必需的感受、鉴赏及创造美的能力;按照美的规律进行自我完善和塑造,并将这种能力发展成为符合语文教师职业需要并且符合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必备素养。这就要求每一位语文教师在不断提高自身知识修养、道德修养的同时,努力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以达到“以己之美启发学生之真,以己之美展现语文阅读教学之美”的目的。

二、高度重视课外阅读,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自己应首先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即不要只注重阅读课的课堂教学,只注重对其中蕴含的基础知识的灌输,或者仅针对考试的需要进行教学。而要高度重视课外阅读,明确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让学生明白课外阅读无论对人的终身学习还是近期的应考都很重要。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方法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教室里张贴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还可以让每位学生将课下阅读的材料整理成摘要,然后让每个小组的学生汇总,集体创作文学阅读手抄报,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学生在课间可以随意浏览,起到了润物无声的作用。同时,为学生选择适合其年龄和阅读能力的学习书籍,为学生列出好书目清单,张贴在教室里,注意在平时向学生介绍一些名人发奋读书的故事,如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等故事,让学生体会古人刻苦读书的精神和毅力。学生和大人一样,都喜欢那些可以吸引他们注意力,激发兴趣,并能够坚持一页一页看下去的书籍。如果学生在阅读时被一些深奥的文字绊住,他们阅读的兴趣就会大打折扣。所以教师首先要阅读学生的书籍、熟悉学生的书籍,能判断什么是好的书、什么是值得学生读的书,并推荐给学生。

第9篇:阅读课外书籍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整合资源;活动资源;文本资源;社会资源;阅读素养

【基金项目】 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研究院2015年度中小学教育质量阳光评价改革专项研究课题“阳光评价背景下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编号:GZJY2015-10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9-0004-02

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江埔街禾仓小学(以下简称“我校”)地处城乡接合部,受家庭与社区环境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学生的阅读素养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为改变这种现状,从2013年开始,我校大力推行阅读行动,如今学生在阅读素养方面有了一些好的转变,2015年六年级学生参加了广州市中小学教育质量阳光评价关于阅读方面的素养测试,学生的总阅读量和经典著作阅读量等均达到中等或偏上水平,而阅读兴趣、策略及动机等方面均处于市区平均水平,数字阅读动机则绝大多数学生偏向于学习方面。数据表明:我校六年级学生在阅读兴趣、阅读量、阅读策略等方面均接近或略超出市区的平均值,处于市区参与测试学校的中游水平,相比推广阅读活动以前的低下状况,已经有了可喜的进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提到,一个具有竞争力的人是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而终身学习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课外阅读。阅读是智力发展的源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我校地处农村,家长知识水平普遍不高,来自于家庭的熏陶与指导欠缺,学生的阅读资源匮乏,来自于家庭的引领与支持均较少。我们认为: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必须承担起启蒙、引导的责任,展示阅读丰富多彩的一面,为学生创设以阅读为趣,以多阅读、会阅读为荣的良好环境,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拓宽阅读面等各方面下功夫。基于这个认识,笔者从资源整合方面入手,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阅读的范围,把学生的阅读引向深入,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一、整合活动资源,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生囿于自身的年龄和生理特点,难以静心阅读,对课外阅读缺乏主动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兴趣,犹如引来蜜蜂的花香,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将学生从“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的状态,努力寻求阅读机会。因此,教师应从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入手,通过整合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心境。

1.“跳蚤市场”淘书活动激趣

每学年,我校都会举行“跳蚤市场”淘书活动。活动前,各班组织学生对自己阅读过的课外书进行梳理,把自己不再阅读的书籍带到学校,根据图书的质量、新旧程度等,确定好价格,把价格标在书的扉页上,与同学交换,或用压岁钱购买。因为此项活动是由学生来当主人,所以学生参与的兴趣很浓,参与面也很广。通过这一淘书活动,让更多的学生用最少的钱买到了自己喜欢的课外书,读到了更多优秀的课外书。活动过后,教师组织学生静静地坐在教室里,津津有味地读着自己淘到的“新”书。这样做,既让学生享受到了成功买卖的乐趣,又大大激发了他们读书的欲望。

2. 学科主题阅读比赛活动引趣

每学期,我校都会根据上级要求,开展一些主题阅读比赛活动,如读书卡、读书推介卡、读后感等比赛。借此机会,笔者会大力鼓动学生去阅读相关的书籍。例如,有一学期的阅读主题是“科学家的故事”,笔者鼓励学生到图书馆借阅或到书店购买一些相关书籍。学生读完后,就指导他们把佳词妙句、精彩片段、读后感等做成精美读书卡片,并配上精美的插图,进行评比。通过评比,对好的课外阅读行为而取得好的效果这类典型给予积极评价,让个别学生的成功成为良性刺激,学生的课外阅读又掀起了一个热潮,同时也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 德育主题阅读活动雅趣

“习规、自理、礼貌、字美、博学、健美、爱心、诚信”等系列内容是“和雅”读书郎形象成长式德育的八项要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各年级的德育主题阅读教育:一年级“交往第一课”,二年级“寻找七色花”,三年级“我与童话故事”,四年级“我和名人有个约会”,五年级“早晚读经典”,六年级“我与诸葛亮比智慧”。教师根据年级主题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课外书籍,如六年级围绕“我与诸葛亮比智慧”这个主题,向学生推荐了大量有关诸葛亮的书籍,让学生从阅读中挖掘诸葛亮身上的亮点,认真学习。通过德育主题阅读活动,不但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也让学生对该主题内容加深了理解,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

二、整合文本资源,提升阅读深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实现课内外教学的衔接。我们应该整合教材文本资源,把课内阅读引向课外阅读,提升学生阅读的深度,让学生吸收更丰富的课外知识,作为课内学习的补充与延伸,让学生在课内与课外的链接中,增强课外阅读的实效,养成良好的阅读素养。

1. 拓展课文内容

由于教材编选的局限性,一些文学作品以节选、改写等形式选入教材,这样就造成了内容不够完整,缺乏细节描写等现象,对于学生语言积累存在一定的影响。为了让学生了解作品原貌,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原著。例如,六年级下册的课文《鲁滨孙漂流记》是原著的浓缩版,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原著,引导学生阅读和欣赏,让学生对浓缩版的选文与原著进行对比,体会细节描写的重要性,从中更加深刻地体会文中鲁滨孙敢于挑战自然,不向命运低头,永不放弃,积极向上的形象。

2. 妙推单元主题

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不同的主题,每篇文章都是围绕主题安排的。教学中,围绕单元主题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书籍,可以起到深化与延伸主题的作用。例如,六年级上册“初识鲁迅”单元,围绕鲁迅选编的文章中,有些是描写鲁迅的,有些是鲁迅的作品,教学本单元时,可以向学生推荐阅读鲁迅的作品。如《故l》《孔乙己》《阿Q正传》等。不仅加深学生对鲁迅先生的认识,还能扩大视野、丰富语言积累,更让学生体会并掌握刻画人物形象的不同方法。又如,四年级上册“中外童话”单元教学中,可以推荐阅读《世界童话集》《安徒生童话集》《格林童话集》《叶圣陶童话集》等经典童话,让学生畅游在奇妙的童话世界中,感受童话的魅力,体会童话幻想、夸张、拟人等表现手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更加喜欢阅读童话。

3. 巧借课外书屋

每一册教材都安排了两至三单元的“课外书屋”,目的是为学生学习本单元的课文与阅读课外书籍搭建一座“桥梁”,学生在课内学习到的写作方法、表达技巧等阅读技能,得到迁移和运用。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外书屋”,为学生推荐了许多中外科普名著,如《森林报》《昆虫记》《地球的故事》《十万个为什么》等,教学中,教师可以重点做出引导,为学生介绍名著的内容,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让学生运用方法去阅读课外书。

借助以上文本资源,把阅读引向深入,突破了语文学习仅限于书本的局限,打通了课内外教学之间的隔阂,实现课内向课外的延伸,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整合社会资源,拓宽阅读范围

阅读,无处不在。单靠教材的几十篇课文根本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还要靠大量的课外阅读来补充。但是,课外阅读材料往往良莠不齐,教师应该注意及时引导,在拓宽学生阅读范围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 顺应潮流展开阅读

顺应潮流是指跟随当代大多数人的兴趣和爱好,同时兼顾自己的兴趣,顺应时代的步伐。随着当今网络信息社会的发展,小学生接收网络信息也特别快,哪位儿童作家很红,哪位儿童作家出了新书,哪位儿童作家的哪本书好看,现在流行谁的书等,这些信息学生都能很快知道。潮流有好坏,教师要及时引导,让学生明辨是非,阅读有价值的书籍。如时下流行《爆笑校园》《老夫子》《阿呆》、杨红樱的书等,笔者便从中选出有益的书,趁热打铁,组织学生开展“马小跳”系列的专题阅读活动。看完后,还组织学生开展“读书分享会”活动,因为这些书籍都是学生喜欢看的,所以在活动中,学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读书感悟,分享了读书的快乐。

2. 结合热门话题阅读

热门话题是指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公众最为关心的热点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热点问题学生经常听,经常说,已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了一定的印象。如果这时教师能适时抓住机遇,推介学生阅读相关的书籍,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适时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开展话题阅读,上“诚信伴我行”班会课,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诚信故事,评选出班级诚信读书郎,等等。

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向学生推荐优秀读物,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又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范围,让学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好习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是获取信息、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能力的一种心理活动。教师要努力整合各种资源,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让学生在书香的浸润下进步、成长。

参考文献:

[1] 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语文)[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

[2]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