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实用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设计;3ds Max软件;实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1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8-0000-01
"Computer 3D-Aided Design and Practical Technology"Teaching
Yu Li
(Tianjin Vocational College of Land Resources and Housing,Tianjin300270,China)
Abstract:As computer technology in today's society continues to develop and improve,the computer has already entered our homes of ordinary people,the use of computers gained popularity,the industry continually every day there are many highly skilled personnel appear,in order to increase our higher College computer science students employment advantages,the students themselves have excellent grasp of several courses and practical software skills,and 3ds Max software is one of them.
Keywords:Computer aided design;3ds Max software;Case teaching
一、计算机辅助设计概述
计算机辅助设计是指利用计算机及其图形设备帮助设计人员进行设计工作,简称cad。80年代中期以来,cad技术向标准化、集成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一些标准的图形接口软件和图形功能相继推出,为cad技术的推广、软件的移植和数据共享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系统构造由过去的单一功能变成综合功能,出现了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造联成一体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固化技术、网络技术、多处理机和并行处理技术在cad中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cad系统的性能;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技术引入cad,出现了智能cad技术,使cad系统的问题求解能力大为增强,设计过程更趋自动化。现在,cad已在电子和电气、科学研究、机械设计、软件开发、机器人、服装业、出版业、工厂自动化、土木建筑、地质、计算机艺术等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二、《计算机3D辅助设计实用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该课程,学习3ds Max基本知识、基本模型和高级模型的创建、修改命令面板和常用修改器的使用、场景材质编辑,灯光和相机的设置方法、环境特效的设置及渲染输出、动画制作、粒子系统和空间变形物体的使用、视频处理和渲染,室内外场景设计实例及渲染输出。
三、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实例教学
《计算机3D辅助设计实用技术》课程的特点是实践性强,既要求学生学好基础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并灵活使用实际的操作技能。学好本门课程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软件的操作命令,而3ds Max软件又是一款工具命令繁多的软件,那么传统的教学方法就不适用于本门课程的学习,如果教师在授课时,按照软件的工具命令逐一为学生讲解,然后让学生进行上机练习,这样的教学形式,学生往往当时能听懂,能进行单独的命令操作,但实际绘图时,却不能根据实际情况来灵活运用所学的操作命令。此外,授课时没有结合实际案例,学生就会觉得课程枯燥,产生疲劳感,从而缺乏积极性,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实例教学的方法,学生通过一个实例的操作,不仅能够学习到3ds Max软件的工具命令的操作方法,还可以了解各个工具命令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够真正掌握完成一项绘图工作的所有操作流程。通过此方法的实践,学生对软件的实际操作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教学效果显著。
四、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教材的选择
3ds Max软件工具命令繁多,而课时的安排又非常有限,怎样在有限的课时内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呢?教材的选择是关键,所选择的教材既要包含基础知识(即工具命令的使用),又要有实例的具体的操作步骤,这样,学生在课下进行练习时可以把教材作为工具书使用,查找一些工具命令的操作方法,同时还可以重温课上所学习实例的操作步骤。
(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单纯地演示实例的操作步骤,要适时地对一些工具命令的功能和使用方法进行讲解,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工具命令的使用技巧。在教学过程中,一要在实例讲解过程中逐渐渗透相关的概念和知识点,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二要在实例中设置问题情境,为学生创造发现问题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三要让设计理念贯穿整个计算机操作过程,从最开始的设计构想到过程中的调整和完善,再到最后完成设计,每一步都详细地为学生做介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举一反三,使学生能够真正地利用3ds Max软件来进行设计和效果表现。
(三)重点讲授,逐步提高
3ds Max软件的应用范围广,功能强大,在教学中不能面面俱到的都为学生讲解说明,因此,将使用频率较高的工具命令结合实例为学生讲解,从易到难,从浅到深,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是学生尽可能全面的掌握3ds Max软件的使用。
(四)时刻总结提炼软件使用技巧,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比如在三维建模方面,可以做如下两点总结
1.创建一个三维物体至少可以有三种创建方法:一种是从二维建模,利用线,再使用edit spline(编辑样条曲线)、extrude(挤压)、lathe(旋转)、bevel(倒角)、bevel profile(轮廓倒角)完成建模;第二种是利用三维实体建模,即利用Editable Poly(可编辑多边形)、shell(壳)、fox box(自由变形)、normal(法线反转)、bend(弯曲)、Mesh Smooth(网格光滑)等形成三维模型;第三种方法是合成建模,使用3ds Max软件中提供的Boolean(布尔运算)和loft(放样)命令,通过对两个以上物体组合运算得到新的三维模型。
2.在三维建模中,如果建模的精确度要求不高,则使用修改器堆栈中的二维和三维的修改;如果建模的精确度要求特别高的话,则要在建模过程中使用Snap(捕捉)、Align(对齐)等命令了,当然了,最好的办法是使用CAD二维建模后再导入到3ds Max中,而不是使用修改器堆栈中的命令。
参考文献:
[1]秦学军.浅谈3d max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学刊,2011,1
在大数据时代环境下,信息的获取和选择、信息技术的掌握应用,直接影响知识的生产、科技的创新和成果的转化。大数据时代对高校的教学、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产业界需求与关注点发生了重大转变,企业关注的重点转向数据,计算机行业正在转变为真正的信息行业,从追求计算速度转变为关注大数据处理能力,软件也将从编程为主转变为以数据为中心。学生要学会对数据的去冗分类、去粗取精,从数据中挖掘知识,要能够把大数据变成小数据,要在不明显增加采集成本的条件下尽可能提高数据的采集质量。要研究如何科学合理地抽样采集数据,减少不必要的数据采集。
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教学策略
(一)营造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软硬件环境信息时代的发展使得高职院校图书馆和数据中心具备了大数据的特征。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越来越依赖于对数据的管理和利用,打造良好、适宜的软硬件环境是提高职业院校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目前互联网技术及应用普及度较高,建设智慧校园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接触信息资源的机会。加强高职院校数据中心和网络中心的建设力度,在依托传统图书馆文献存储量的基础上,增加馆藏图文电子数据、电子文献与多媒体文献,打造信息化图书馆,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信息资源与服务。加强校园社交网络平台的建设,利用微信等新型传播媒介,采用主动推送的方式传递正能量,提供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信息,监控、屏蔽不良信息的传播,过滤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不良信息,构建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良好环境。
(二)发挥数字化图书馆在教育过程中的核心作用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是图书馆业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数字化图书馆也是一个科技含量较高的系统工程,高职院校各级领导应正确认识,加强资金投入,充分发挥其对教育过程的支持作用。数字化图书馆的典型特征是存储数字化、操作计算机化、传递信息网络化、信息存储自由化和结构连接化,可与高职院校的基础建设可以同步推进。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资源。学生在使用数字化图书馆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的行为特征数据。通过对学学习路径和学习偏好的数据分析,根据其特点与实际量身设计合理的信息资源智慧导航,从而为学生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三)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点方向,也是高职办学的特色及亮点。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是创新思维的培养,而创新思维的核心在于思维的独特性和新颖性。在大数据时代,学生面临众多数据资源。教师需要对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软件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高职院校应努力营造创新教育环境,结合创新教育,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将“小发明、小创造”“大学生实践技能展演”“大学生才艺展示”等活动纳入校园文化活动中。组织学生参加各行业举办的职业技能大赛,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培养实用型、创新型的复合技能人才。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建立专业的师资队伍对学生的创造发明活动给予强有力的技术指导。对于技术含量高的、有市场推广价值的创造发明活动,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带动就业。加大创新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力度,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与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是激发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学生只有对身边的事物发生了兴趣,才会活跃思维,激发潜力。在课程设计中加入了生动、形象、贴近工作、贴近生活的典型案例,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在其中,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学实践环节也应紧密围绕着学生熟悉的事物、案例来开展教学。授课教师应了解信息技术在行业的实际应用状况,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体系结构精心准备授课内容,确定课程的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因材施教、精选案例、突出重点,从培养学生兴趣与爱好入手,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中学习信息技术在专业领域的最新应用,了解最新的前沿学科理念,学握较新的实用技术。教师如果在教学活动中能及时、准确地解决学生在学习实践中遇到的疑难,并指导他们完成实训内容,将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动手实践能力将使得更多的学生得到有效指导和帮助,实现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五)探索高效教学模式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计算机课程的教学需要与时俱进,随着各行业大数据产业的不断发展与应用而不断进行调整、创新。通过对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的轨迹进行搜集、整理,形成基础数据,进而分析他们的学习行为、学习喜好和思维模式,制定适合他们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利用各种辅助软件,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提高各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使他们掌握互联网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等。以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为例,学生既要学会影像阅片操作,又要掌握最新的X线机、CT、MRI等先进检查设备的使用与操作。如果能够将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与计算机应用实践教学相结合,找出两者的学科交叉点,构建适合时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各行各业都需要利用信息技术,特别是数据库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用以改变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生活等的方式。因此各专业的毕业生都面临着行业对大数据的使用与开发的迫切需求。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通过对大数据的应用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渗透,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引导学生形成应用计算机解决专业问题的思维模式,对他们将来适应大数据环境下工作具有积极的引导意义。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基础,合理对计算机课程进行设置与安排教学,将大数据知识、信息技术知识、计算机应用知识融入到各课程的教学中,构建适合高职类学生学习特点的高效教学模式。
(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关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师,首先应该是计算机应用方面的专家,既能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又能熟练地操作计算机,善于使用相关行业软件。在教学中能够起到良好的操作示范作用,给予学生无形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计算机任课教师不仅要与专业课教师紧密合作,整合校内已有的专业资源和信息技术资源,充分利用好大数据,而且要与行业、企业加强联系,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充分接触各种面向实际应用的信息技术产品与工具。学校要制定行之有效的师资队伍培养计划,紧密结合企业、行业的实际需求,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教师应深入企业、行业,了解企业人才需求,了解企业使用的最新应用软件动态与进展,充分利用好企业、行业大数据资源的研究最新成果,更新知识结构,提高实践操作水平。
关链词:计算机发展趋势;云处理;计算机网络
1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是由以下几个阶段构成的
1.1 第一代计算机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于1946年研制成功的ENIAC(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第一代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硬件方面,采用电子管为基本逻辑电路元件,主存储器采用延线或磁鼓(后期采用了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磁带存储器,计算机体积庞大、功耗大、可靠性差、价格昂贵;软件方面,最初只能使用机器语言,编写程序、修改程序都很不方便,50年代中期以后才出现了汇编语言,但仍未从根本上解决编制程序的困难,因而计算机应用很不普遍。但是,第一代计算机所采用的基本技术(采用二进制、存储程序控制的方法)却为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2 第二代计算机
也称为晶体管计算机时代,其主要特点是:硬件方面,采用晶体管为基本逻辑电路元件,主存储器全部采用磁芯存储器,外存储器采用磁鼓和磁带,计算机的系统结构也从第一代的以运算器为中心改为以存储器为中心,从而使得计算机的速度提高、体积减小、功耗减低、可靠性增强(1);软件方面,创立了一系列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并且提出了多道程序设计、并行处理和可变的微程序设计思想。从此,计算机的应用也从单一的计算发展到了数据、事务管理和过程控制。
1.3 第三代计算机
称为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其主要特点是:硬件方面,计算机主要逻辑部件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主存储器从磁芯存储器逐步过渡到了半导体存储器,使得计算机的体积进一步减小,运算速度、运算精度、存储容量以及可靠性等主要性能指标大为改善;软件方面,对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进行了标准化工作,并提出了计算机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此外,在产品的系列化、计算机系统之间的通迅方面都得到了较大发展,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和普及程度有了迅速的发展。
1.4 第四代计算机
计算机进入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其主要的特点是:硬件方面,计算机逻辑部件由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2),主存储器采用半导体存储器,提供虚拟能力,计算机设备多样化、系列化;软件方面,实现了软件固化技术,出现了面向对象的计算机程序设计编程思想,并广泛采用了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
1.5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随着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广泛应用,计算机在存储的容量、运算速度和可靠性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各种新的器件不断出现,人们正试图用光电子元件、超导电子元件、生物电子元件等来代替传统的电子元件,制造出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模仿人的学习、记忆、联想和推理等功能的新一代的计算机系统(3)。计算机系统正朝着微型化、便携化、云处理和智能化等方向更深入发展。
2 计算机互联网的兴起
最早的Internet,是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建立的。现代计算机网络的许多概念和方法,如分组交换技术都来自ARPAnet。 ARPAnet不仅进行了租用线互联的分组交换技术研究,而且做了无线、卫星网的分组交换技术研究-其结果导致了TCP/IP问世。
1977-1979年,ARPAnet推出了目前形式的TCP/IP体系结构和协议。1980年前后,ARPAnet上的所有计算机开始了TCP/IP协议的转换工作,并以ARPAnet为主干网建立了初期的Internet。1983年,ARPAnet的全部计算机完成了向TCP/IP的转换,并在 UNIX(BSD4.1)上实现了TCP/IP。ARPAnet在技术上最大的贡献就是TCP/IP协议的开发和应用。2个著名的科学教育网CSNET和BITNET先后建立。1984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规划建立了13个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及国家教育科技网。随后替代ARPANET的骨干地位。 1988年Internet开始对外开放。1991年6月,在连通Internet的计算机中,商业用户首次超过了学术界用户,这是Internet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从此Internet成长速度一发不可收拾。
3 云计算的兴起
由于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网络的日趋成熟,云计算的基本条件已经成熟,云计算的核心思想就是将大量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向用户按需服务云计算提供了最可靠、最安全的数据存储中心,用户不用再担心数据丢失和病毒入侵。此外,云计算可以轻松实现不同设备间的数据与应用共享。基于云计算为存储和管理数据提供了几乎无限多的空间,也为我们完成各类应用提供了几乎无限强大的计算能力。我们可以用它来做的事情就是无限多的。通过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提供的云存储技术,就可以在任何有互联网的地方使用比移动硬盘更加快捷方便的服务。地图导航在没有GPS的时代,每到一个地方,我们都需要一个新的当地地图而现在,我们只需要一部手机,就可以拥有一张全世界的地图。甚至还能够得到地图上得不到的信息,例如交通路况,天气状况等等。正是基于云计算技术的GPS带给了我们这一切。
云计算将为学校与科研单位提供实效化的研发平台。云计算应用已经在一些单位和高校中得到了初步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在未来,云计算将在我国学校与科研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普及,各大高校将根据自身研究领域与技术需求建立云计算平台,并对原来各下属研究所的服务器与存储资源加以有机整合,提供高效可复用的云计算平台,为科研与教学工作提供强大的计算机资源,进而大大提高研发工作效率(4)。“云计算”对我国是降低计算成本的大好机遇,可以让每一个中国人享受到信息革命的成果,使信息与知识能够低成本高效率分享。当企业成功演进到“云”,最直观的效果就是降低了运营成本。通过云计算,可以把分散的、低效的、低水平的数据中心逐步淘汰,让子公司的IT变得不再重要,因而大大降低运维成本和使用成本。
由于以上原因,计算机在将来必将出现能满足人们需求的智能性,可以使人们摆脱重复的工作和单调的操作,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的便捷,比如未来的的人将不再需要现在的身份证,银行卡等,只需要带上一个便携式的移动终端就可以,这个终端可以是手机,也可以是一块电子手表等,通过它们我们将可以支付账单、购买车票等等,现在的实体纸张类型的票具和现金将会被计算机电子化,这样我们出门旅行只需要上移动终端就可以走遍天下。
参考文献
[1] 杨民东,谈高师院校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国高教研究,2002.1
[2]Gartner.Gartner Introduces the Infrastructure MaturityModel [R].Publication Date:2004-11-19,ID Number: 600123095
1、蜗轮蜗杆计算时用蜗杆轴向模数和蜗轮端面模数来计算;
2、在蜗杆传动中,规定蜗杆的轴向模数和蜗轮的端面模数为标准模数,蜗杆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是蜗杆的轴向模数和轴向压力角与蜗轮的端面模数和端面压力角应分别相等且为标准值;同时,蜗杆分度圆柱上的导程角应等于蜗轮分度圆上的螺旋角,且旋向相同。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实践
中图分类号 TP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 154-0066-0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网络技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当今社会计算机网络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在网络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的同时,随着网络技术中各种不规范行为的出现,对网络运营提出了新的要求,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计算机网络一定能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大便利。
1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概述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在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网络技术不受地理位置的局限,在计算机之间建立多台终端链接设备,在计算机连接的情况下,人们可以通过终端设备在计算机上实现信息交流,在计算机软件的辅助下,对网络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和信息传递。按照覆盖面积不同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局域网、广域网和城域网,3种网络都是在计算机协议下,通过数据之间的交换达成网络互通的。在网络方面也存在多种技术,在局域网中大多使用拓扑类组网技术,拓扑类普网技术可以有效提高信息的传递效率,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使用中必须坚持简洁化原则和规范化原则。计算机主要是有硬件和软件系统两个部分组成,硬件可以有效提升计算机的配置,硬件标准越高计算机的运行就越快,计算机软件是程序员工作一定的语言来设计完成的,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要坚持简洁的原则,简洁原则对计算机运行和后期保养维修都有好处。此外,就是计算机使用过程中的规范性原则了,正确的使用计算机,才能真正的满足客户的需求,同时满足计算机网络发展的需求。
2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使用原则和发展前景
2.1 网络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得到了极大的改变,社会经济结构主体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这个过程中,计算机网络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更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源动力,只有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便捷性,才能更好的为人们的发展提供助力。我国互联网用户逐步增长,虚拟网络和虚拟拨号通信将会有更加广泛的发展空间,远程办公技术正在研究中,人们的生活将突破空间的局限,真正实现信息共享和高校快捷办公,有效杜绝资源的浪费情况,进一步提高信息处理效率。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对网络技术的原则进行合理的规范,遵循原则是网络技术进一步发展的有效保障。
2.2 网络技术中的规范性原则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规范性原则是必须要遵循的,只有在保证网络技术规范的前提下进行合理操作,才能促进网络的健康良性发展,使计算机网络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严格地遵守规范性原则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前提基础,在规范性前提下进行操作,计算机网络才能体现出更大的效率。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要按照规范行原则来约束计算机网络技术,满足客户对计算机发展的要求,为人们提供高品质的服务。
2.3 网络技术中的简便性原则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过程中,必须要坚持简洁性原则,在组装计算机时要充分考虑计算机的折旧率,对硬件设备性能和价格进行全方位的考虑,在满足使用需求的前提下,达到经济效益上的要求;在计算机软件方面,要结合计算机的硬件配合选择合理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在选择软件的时候还要考虑到网络技术,使计算机网络资源能够通过软件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使计算机网络产品通过考研。较好的应用简洁性原则,可以让计算机在更新和维修的时候更加方面快捷,适合人们的需求,也能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效率,使计算机网络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3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实际中的具体应用
3.1 网络虚拟技术的具体应用
计算机网络虚拟技术是一种非常常用的技术,在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得到广泛应用,网络虚拟技术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深入研究网络虚拟技术,能够有效地推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整体发展和应用。在实际应用中,虚拟网络技术的应用渠道越来越多,在全国事业单位和各大企业中都得到广泛推广。在企业中,可以通过虚拟网络技术建立一个信息资源平台,实现企业内部信息资源的共享,指令的完成和上传下达,实现实时对话功能,为人们之间的信息沟通提供了便利。虚拟网络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可以通过有效的链接,对网络内部密码进行保护,有效保证网络的安全性。此外,虚拟网络技术还能降低信息传递成本,大大提高传递效率,给使用者带来更高的效益。我国的彩票发行就是采用网络虚拟技术,先前的热线法使两级服务器相互连接,在传送过程中受到很多限制,传输的成本也比较高,网络虚拟技术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促进了彩票事业的发展。
3.2 虚拟专用拨号技术的应用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虚拟拨号技术有其自身的独立性,虚拟拨号技术与网络虚拟技术不同,在虚拟拨号技术被广泛推广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对网络上的资源实现资源和各类信息的共享,使信息的传递突破空间障碍,实现方便快捷的网络信息传递。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具体应用中,网络拨号技术是通过架设光线来进行信息传递的,光纤具有很强的保密性,在传递过程中可以有效防止信息外泄,有效确保了网络的安全。同时,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被广泛推动的同时,信息传递变得更加便捷,有效减少了对网络资源的占用,提高了计算机网络的利用效率。
3.3 数据交换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数据交换技术是以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有前提和基础的,数据库指的是在计算机内部能够存储数据的地方,通过建立数据库可以进行有效的数据交换,在数据库中可以有效的存储数据,是数据得到高效及时的维护,数据交换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严谨科学的数据交换技术,能够加强计算机之间的数据沟通。多媒体技术是计算机对各类图像、声音进行综合处理的技术,当前多媒体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拓展到到了很多领域,如声音处理、图像处理、数据处理等,在多媒体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中,我们要充分掌握它的特点,将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为人们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网络应用技术;实践原则
中图分类号:TP3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7-0000-02
1 计算机及网络应用技术的发展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应用在我国城镇和乡间有了进一步的普及和推广。在网络向城乡进军的过程中,伴随着网络服务商之间展开的竞争愈演愈烈,有很多电器下乡工程以及各种特殊的服务进小区的项目,还有更多的局域网建设选择C/S架构还是B/S架构,小到一个公司或是单位,或者单单是个人的计算机知识的学习选择软件还是硬件,共享百兆专线接入的服务还是VPN专线接入服务,选择编程技术还是网络技术,选择java还是C#也都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鉴于此,我们必须需找网络工程技术应用中的一些指导原则,使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2 计算机及网络应用技术的特点
一个比较完善并且规范的系统,发生故障的几率就低,并且多是细小的故障,并且使用者完全可以自己排除故障。一般完善的系统都带有报警和反馈机制,使用者可以通过系统各方面提供的报警和反馈寻找故障原因,找到故障点。
在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领域如果发生故障一般遵循这样的原则:先硬后软,先泛后点,先近后远。对于这些原则不难理解,就是先发现容易发现或者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再依次排除。先硬后软是指首先检查硬件是否出现故障,因为硬件故障比较容易发现,比如网线掉了,电源未通电,排风扇出现问题等;先泛后点是指通过故障发生的范围来查找故障产生的原因;先近后远是指对网络终端和最靠近连接的网络设备和线路进行检测,由近及远查找网络出现的故障。
3 计算机及网络应用技术实践的原则
3.1 选择产品和方向时遵从简约的原则
一般情况下在工作和生活当中有这样一条原则: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就容易操作,简单就不走弯路,更容易实现,同时也省去了不必要的步骤,减少了出现问题的可能性。这样的原则在工程技术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工程技术中追求的最终目的为安全高效,但是必须有基本的设备和技术保障,选择时的从简原则为工程技术的安全高效提供了保障。在网络工程行业设备的使用寿命周期内,设备的折旧费,保养费和维护费用在设备采购价格中占有很大比例,另外网络行业软件和硬件的更新换代比较快,其折旧率往往很高。因此最初的设备筛选、系统架构和软件学习方向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遵从选择从简的原则,多方面学习比较,尽最大可能地选择经得起产品市场和技术市场的考验,经得起实践检验的产品和方向。
在满足使用的前提下,遵循从简的原则,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就会很容易得到解决。在各种产品促销手段面前我们始终要有一颗清醒的头脑,时刻要认识到:“工程技术也是不完善的,每解决一个问题,就会产生十个新的问题。”有了从简原则,我们所要应对的很多问题比如:前期的施工、运行之后的维护、故障的排除、产品的更新换代都会变得简单。少了很多选择,就是少了很多迷惑,如果用心不难从现有的计算机及网络服务市场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3.2 按照规范进行操作使用
无规矩不成方圆,其实网络工程和社会生活一样,没有规范安全和高效就无从谈起。虽然我们讲应该遵循简约的原则,但是必要的规范也是必须的不能忽视的原则,对于工程技术不能因为麻烦就忽略其中重要的关乎工程技术使用的环节,规范的要求仍然要贯彻始终,甚至提出更高的要求。
设备资源只有只有配合默契,高度协调才能发挥其最大作用,高速高效的地完成任务,另外,计算机及其网络系统是一个由各个零部件及系统组成的一个组合体,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故障都有可能导致整个系统失控,甚至瘫痪,因此,计算机及网络系统要想有效率的工作,就必定要保证各个环节的健康运行,要想做到这点就必须要求我们维护及操作的人员进行规范的检测及操作。在这个层面上说,规范是效率的保障。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个规范的领域,离开规范则寸步难行。这样无疑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人员就有了比较高的要求。在的工作实际中,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行业从业人员技术水平良莠不齐,存在着很多不规范的问题,如此这般,要求计算机系统或网络的可靠稳定运行就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规范硬件和系统的同时对从业人员的素质也要有统一有效的规范,对于人的因素来讲更多的应该调整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
3.3 维护时要面面俱到,注意细微之处
天下事作于细,一些大的问题可能是显而易见,很直观就能发现问题的所在,但是也不乏细微之处产生一些让人匪夷所思的问题。对于网络来讲,多数是细微之处见问题,并且一些问题让人很难找到原因。因此,对于网络的维护应该是系统的,细微的,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
通过简约的原则我们能够选择经得起产品市场和技术市场的考验,经得起实践检验的产品和方向。使用时的规范让我们选择的产品能够发挥到极致,达到安全高效的运作。有了简约、规范我们基本可以看到系统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这个时候维护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设备和系统会消耗和更新,维护可以让我们设备和系统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持续的处于安全高效。
做好一件事情首先应该对这件事有一个比较详细的了解,能够准确的掌握其关键。做任何事情如此,使用和操作系统更应该是这样,因为系统相对于人来说更敏感。系统的维护要让使用者和维护者充分的理解系统的设计架构思想,并且按照最初的设计思路来操作和维护。其次,使用者在应用和维护过程中,更应严格遵循相关规范,不然,效果只能适得其反。
4 总结
总之,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要求我们应该与时俱进,不断的补充能量,及时更新专业方面的知识。新时代鼓动着我们前进,而奔跑的途中难免会遇到问题,遭遇挫折,我们应该抱着这样的态度,“提前准备避免问题,没有问题早作预防,遇到问题决不妥协”,坚持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的三项原则,这样就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问题。和着时代潮流的节拍同时也应该更好的遵循计算机及网络应用技术的原则,选择从简原则,使用时规范原则和维护时的细微原则。更好的运用和发展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
参考文献:
[1]蔡文洁.浅析计算机及网络应用技术的实践原则[J].电脑编辑技巧与维护,2010(5).
[2]邱姗姗,占汉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安全浅谈[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12).
[3]赵强.浅谈计算机网络的未来发展方向[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11)
[作者简介]
关键词:计量测试 计算机技术 应用 必要性
1、计量测试的相关概念
计量的含义:是一种使单位一致、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主要特点是:准确、统一、溯源、法制[1]。而计量测试则是一个验证计量性质的检测过程,为的是保证仪器测出的数据准确、可靠,能够满足检测的要求。
2、关于仪器的自测与远控方面的分析
当前许多计量测试仪器都安装有程控端口,使用频率较高的则为RS232接口与GPIB接口,这一点对仪器进行程控非常有帮助。为了达到自动测试与自动校准的目的,通常可以通过应用各种计算机编程语言,与相应的程控码编写程序相配合来对对仪器进行程控。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也有力地推动了自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测试标准的仪器、被检仪器、打印机、计算机、辅助测试仪器就是自动检定系统的构成部分。而计算机与辅助测试仪器、计算机与测量标准仪器之间则是以接口卡为连接点进行连接[2]。
2.1自动检定系统的运行原理
系统内部会先自动把仪器的程控地址选择并设置好,然后计算机发出程控命令,而在计算机掌控下,再自动检定被检仪器的各项参数;测量出的各种数据由GPIB总线传递到计算机,计算机再对数据自动处理,最后打印机把检定结果打印出来,这样就完成了整个检定过程。
2.2 仪器自测的好处
①可以自动进行测试检定,不需人为干预,操作容易轻松,工作效率高;②无需人力打印检定证书,可自动打印,可有效避免人为操作带来的失误或错误,还可以减少人力抄写、计算等不必要的劳动;③有利于实现数据的有效管理,任何人可以通过计算机对任意一次检定结果或相关统计资料进行随时查阅,数据与资料的管理非常方便。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目前许多仪器都在内部安置有网卡及网络端口,这为实行计算机对仪器进行远程控制提供了有利条件,与网络协议相配合,就能以专用的软件为媒介,实现对仪器进行远控,对相应的测试仪器发出各种命令,最终达到计量远程测试的目的,此外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对收集到的各种数据进行有效处理与管理。
3、关于高性能测试仪器—内置PC机在计量测试应用方面的分析
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为计量测试的发展带来了许多便利,例如:由于计算机的发展,性能测试仪器的性能得到了增强,性能测试仪器的可靠性、易用性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而高性能类的测试仪器内部都有CPU、硬盘、内存、显示器等PC机配件,对仪器的应用非常有益,此外配件增加了仪器的功能项目,使仪器性能得到了增强。例如:新型的数字示波器,就可以证明计算机内置在仪器的使用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与便利[3]。
内置高性能PC带来的好处:示波器的易用性及工作效率都得到了很大提高。其原理是:内置硬盘也是一种存储器,它在存储波形的同时本身速度也在急速提升。就拿存储一组数据容量是300K的波形举例,在未出现内置PC的TDS3032B示波器上,把测试得出的数据上传到至软盘上至少需要差不多两分钟的时间,然而在内置了高性能PC机的TDS5000示波器上,仅需不到1秒的时间。对大量数据进行测量时,两者的区别表现最突出。较重要的一点是,数据会自动生成保存存储在本身附带的硬盘内,对数据的随时调用、转移来说都非常方便。
4、关于计量测试工作实行网络化管理的相关分析
当前,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交流、提高工作效率已是一种办公趋势,因为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它已经为计量管理工作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并日益成为计量管理工作的一种有效渠道。一般的计量信息网是由内部网络、外部网络共同构成。内部网络简称内网,外部网络简称外网。内网主要是在计量机构本单位局域网建立的,通常是为日常办公所用。利用内网,可快速查询到相关的技术资料、工作通知,查询工作进展情况等,内网的应用,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为公司节约了大量的办公费用。外网则是在广域网或互联网上建立的,一般用来公布行业的信息、单位的新闻,宣传或贯彻相关计量法规条例,以及新技术的推广,新仪器的介绍等,主要是作为计量工作宣传的一个有效平台[4]。
一般进行计量侧使工作时,可以把计量单位的相关信息在计量信息网上公布,然后送检单位则能够利用网络管理对已送检仪器的检定(维修)情况进行查询,及时掌握仪器收发、收费等更多信息;而且在有需要的状况下,利用加密这个手段,也能够通过网络化来完成对检定数据的管理;内网的计算机可以利用服务器对外网或互联网进行访问,并利用防火墙等保护手段保证信息的安全[5]。
5、关于计量测试数据的处理与证书打印方面的分析
5.1 数据处理与证书打印
计量测试数据的处理是计量检定工作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利用计算机处理测量得出的数据,再应用不同的编程工具对数据处理程序进行编写,然后计算机会自动处理数据,这样就使数据的准确性得到了较高保证,计量检定工作效率也得到提高。不仅数据处理在计量测试中的地位高,证书打印也是一个不可轻视的部分。目前,许多单位均使用计算机自动生成证书、打印证书。利用计算机自动生成检定证书,并进行证书校准,主要是因为它生成的证书不容易涂改、格式规范、方便辨认、管理方便[6]。
5.2利用计算机生成、打印检定证书的方法
①把检定证书或者测试结果的信息均输入计算机,然后利用办公软件对文字进行排版之后再进行证书的打印。其优点是:内容直观、大方,使用不同模板可制作不同的证书,方便多次使用,还少花人力,非常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②通过计算机的文字处理办公软件,让测试结果告或者检定证书的重要内容自动生成并打印在空白报告或证书上。但利用这种方式进行打印前,必须做好所需的相关模板,这样才能保证证书的打印效果。
③利用计算机把证书报告的打印程序编写好,然后把证书或者测试结果相关信息录入打印程序,并存进数据库,再通过计算机程序对数据库进行调用,把证书或者测试结果打印出来。其优点是:可以对数据信息直接调用,不需重新输入文字,既节约了工作时间,又减少了人工失误;利用计算机打印程序,证书号码会自动编排,既利于查询,也利于管理。
6、小结
从本文可看出,在计量测试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可以使计量测试高度实现自行检定、仪器远程控制、数据处理、证书与报告的打印等功能,并有效提高了计量工作单位的办事效率;而计算机在计量测试中的应用,使计量测试进入到一个高度自动化、网络管理化的阶段,因此,计算机技术在计量测试中的应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吴清源,陈新宁,齐立新.计量测试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J].仪器仪表用户.2010(03):36-37.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高校;实验室管理
计算机技术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已经成为新时期各项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性条件,成为有效解决传统管理问题的技术支撑。尤其是技术信息化技术应用,构建完善的管理平台,对管理工作水平提升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高校实验室管理的各个层面,对于完善现有管理体系,提升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计算机技术与实验室管理概述
1.1计算机应用技术概述
计算机技术是以计算机硬件和对应软件为应用基础,实现各种分析计算或管理工作的技术类型。计算机应用技术产生数十年来,不仅高效地解决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更是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相结合,推动人类社会第三次科技革命朝向纵深化方向发展,也使得人类社会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新时代背景下,计算机应用技术已经广泛覆盖社会运行的各个方面,成为日常生活和生产管理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
1.2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概述
实验室是高等教育体系运行的基础性硬件条件,开展不同形式的实验,是各门学科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当前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体系不断深化背景下,实验室教学更是满足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支撑条件[1]。基于计算机技术构建新型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体系,推动实验室管理朝向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将实验成绩考核纳入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
1.3计算机技术在实验室管理中应用的重要性
在当前高校实验室管理体系中,多数实验室还是采用传统模式,设备管理、实验品管理等效率较为低下,整体管理工作与教学管理衔接不足,以此对实验室使用效率造成较为明显的影响。利用计算机技术构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不仅能够有效革新传统管理体系存在不足,提升整体管理工作水平,还能够推动实验室管理朝向现代教育体系方向发展,为高等教育发展奠定良好基础[2]。基于不同数据采集和传输方式,通过对应的管理软件,全面采集学生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数据信息,并通过数据分析,明确实验室管理薄弱环节,采用对应措施推动实验室整体管理模式优化,是新时期实验室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内容。
2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实验室管理软件设计
2.1管理系统框架设计
实验室管理软件的框架设计,主要是确定管理系统设计的程序、系统运行类型和数据库建设类型。就设计程序而言,实验室管理运行主要内容较为复杂,但是流程较为简单,因此可以选择NETFramework4.5或者VisualStudio作为开发工具。前者技术较为成熟,应用较为广泛,并且配套技术文档较为完善,能够与windows平台深度结合,提升系统运行效率。后者功能较为完善,具有良好的集成开发环境。在具体选择中,可以根据技术人员优势,选择较为合适的平台。在系统运行类型选择时,根据当前高校实验室管理特征,可以选择客户机/服务器模式,为具体管理工作开展提供新型信息化管理工具。采用客户机的纯浏览器,可以在不按照任何客户端的情形下,就直接完成对应的管理操作,更加节约管理时间和系统运行空间。数据库多是选择SQLServer2012企业版,其具有应用方便、分布合理、伸缩性强等特征,能够较好地与其他服务器相连接。在设计过程中,可以根据管理工作需求,选择对应的实用模块,有效提升系统运行性能。
2.2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
在高校实验室管理系统设计中,需要注意三个方面的关键技术应用:B/S下的模块层级设计;自定义表单模块和数据持久层设计。B/S下的模块层级,通常包括表示层,也就是客户端与终端的接口服务功能;业务逻辑层,也就是内外部功能的代码转换;数据访问层,也就是人机交互功能。自定义表单模块是基于数据库MIS功能服务基础上,通过字段自定义、字段类型自定义和排序自定义,快速设计一些非关联表单,满足不同场景管理需要。数据持久层主要是满足数据保存安全需要,也就是要能够实现数据内容的储存和备份,减少数据丢失或外部入侵带来的风险。
3计算机技术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3.1开放管理方面的应用
高校实验室是教师和学生进行各类实验的重要场所,因此在实验室管理系统中,必须要结合计算机技术应用,依照实验室规章制度办法,完善对应的开放管理功能。硬件设备方面,主要是包括门禁、智能语音系统和智能视频系统等。软件管理功能则包括使用预约、项目开放、成绩管理及信息查询等,以此为全校师生和特定群体使用实验室做好科学管理。这些功能的实现,都离不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支撑,需要在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学校师生实验要求,采用优化方式进行设计。
3.2仪器设备的管理应用
在当前高校教育现代化、技术化水平不断提升背景下,高精度和高技术含量的仪器设备数量占比不断增加。这些仪器设备不仅采购成本高,并且运行和维护成本也比较高,因此对管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通过计算机系统对仪器设备进行管理,能够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设定维护周期,确保工作人员能够及时进行维护工作。同时,通过系统管理,还能够准确分析设备的运行状况,对使用频率进行优化,引导师生在预约环节选择对应的设备,以此有效避免设备长期闲置,利用率不高,资源浪费等方面问题,提升实验室整体管理水平。
3.3实验室建设项目管理应用
在当前高校管理体系改革不断深入背景下,实验室项目建设以及设备采购管理工作也更加规范,但是由此带来流程更加复杂,审批困难,建设周期拉长等现实问题,给实验室管理工作开展带来较大困难。依托校园网络构建实验室项目管理平台,能够将申请、审核、任务书、进度管理、申购信息管理及验收管理等纳入统一管理平台,通过项目运行信息的实时传输,缩减传统管理环节,优化审批模式,更好地提升审批效率,为提升实验室建设水平奠定良好基础。
3.4教学管理方面的应用
实验室教学管理是整体管理工作的难点问题,也是在实验室管理体系中导入计算机技术的根本诉求。在传统管理模式中,实验室管理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并且具体管理工作还会受到人为因素干扰,影响某些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能够对现有实验室资源进行整合分析,能够结合学校整体课程组织,进行实验课程项目的智能化设计,并构建对应的管理模块[3]。这些模块类型包括教学资源管理模块、课时安排模块、成绩统计模块、设备使用管理模块、项目实施进度人数统计模块、实验提醒模块等,通过这些模块的优化,就能够为实验项目教学管理提供坚实保障,确保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教学进度保持一致。
3.5低值易耗品管理的应用
低值易耗品管理在当前高校实验管理中,主要是存在管理不够规范,管理力度薄弱,采购不及时或使用浪费等方面问题,给教学工作开展带来负面影响。通过计算机平台的全面管理,能够更加准确地分析低值易耗品使用特征,制定更加合理的采购计划、库存计划,保障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将低值易耗品纳入软件管理平台,实现采购申请、库存管理、出入库、统计与查询和预警值的信息化管理,能够提升整体管理工作的动态性,为低值易耗品正规化管理奠定良好基础。
3.6实验室智能化管理应用
高校实验室智能化管理是将计算机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实现实验室各个系统的智能化管理。例如在门禁管理系统中,可以设置出入口考勤门禁设备,通过指纹或视频验证方式,实现对师生考勤的精准管理。在电源管理方面,可以设定开门开电、人走关灯,或实验设备24时状态管理等。利用视频监控设备,可以通过回放方式,查看实验室运行状况和学生实验过程,方便师生分析实验过程中的问题,更好地提升实验水平。
4计算机技术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要点
计算机技术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已经成为基础性的技术类型,成为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因此在实际应用中,管理人员必须要强化对实验室管理计算机技术应用的重视程度,加强新型技术投入水平,尤其是在新时期背景下所出现的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等,更好地完善计算机管理平台,在有效提升管理工作水平基础上,为师生实验教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4-5]。同时,对于技术人员而言,还要适应技术应用要求,不断加强自身专业技能学习,更加熟练地把握计算机平台运行要求,严格依照学校实验室管理工作要求,对计算机软件平台进行优化,尽量做好设备管理,做好数据采集和分析,把握师生实验室使用特征,对模块设置进行优化,以此才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管理工作水平,推动整体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5结语
新时期背景下,计算机技术在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学校管理部门在加大硬件设施投入的同时,结合智能化技术应用,对软件系统进行优化,推动整体管理体系朝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以此才能够在确保实验室管理工作不断规范的同时,有效节约实验室运行成本,提升实验室资源利用效率,为教学工作开展提供强有力的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潘德龙.计算机应用技术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J].数字通信世界,2021(5):192-195.
[2]梁伟杰.云桌面技术在高校计算机实验室中的应用研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20(11):194-196.
[3]刘杰.高校实验室计算机网络故障诊断技术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20,17(8):25-26.
[4]刘玲.计算机技术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2):4.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监管粮食市场;技术应用
1严格监管粮食市场的重要性
从我国实际国情来看,人均粮食占有率始终不是很高。若是出现粮源失控等不良现象,后果不堪设想,要想将粮源牢牢地掌握在国家的手中,就必须不折不扣地管好、管住粮食市场。只有市场管好了,国家的各项政策才能真正地落到实处,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才会得到有效提高。如此,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才会有坚实的基础。从世界各国对于粮食的管理方式来看,均未完全地放开粮食市场。而从国内的粮食消费方面来看,大中城市的人口常常都是在百万以上,若是粮食供应产生问题,则将会对整个商品市场的稳定造成一定影响,继而波及全社会的安全稳定,要确保粮食供应,依然需要控制粮源。而粮源的控制,依然是粮食收购巿场管理的重要内容。而粮食消费又是个人与家庭重要的消费,是食物消费支出中占比较大的一项内容[1-2]。如果粮食市场出现严重波动,将会对各个行业产生联动性影响。以2022年北京市粮食市场为例,大米价格按照优质米与普通米,分为几个档次,但是总体价格为4元/千克~7.5元/千克。如果大米价格在现有基础上增加一倍,即8元/千克~15元/千克,将意味着个人与家庭需要花费更多的现金采购大米,在北京市最低工资短时间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个人与家庭每日的蔬菜、水果、肉类采购量会缩减10%~30%。北京市2021年常住人口为2188.6万人,意味着蔬菜、水果、肉类市场会出现剧烈的波动。每天的餐饮受到影响,其他消费领域,例如衣物、家具等也会受到影响,严重着可能会对社会秩序稳定造成难以预估的冲击。所以,严格监管粮食市场从表面上是把控粮食价格,但是从整个社会发展角度分析,则是保证我国经济正常运行、人们安居乐业的重要内容,务必认真、严肃对待。
2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监管粮食市场的目的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发展迅速,越来越多人参与到城市建设中,让原本较低需求的粮食市场迎来大幅度提升。仍以北京市为例,每天需要消耗1850吨猪肉,约等于2.4万头猪,2.5万吨蔬菜,2500吨大米,以及其他例如面、鸡蛋、食用油等重要物资,北京市可以满足市场上的20%需求,其他80%市场物资需求需要通过其他省市提供[3]。巨大的粮食需求意味着使用传统人工管理模式并不现实,甚至会影响整个食品市场监管效率。而计算机网络技术是根据具体需求,构建覆盖整个粮食市场的巨型网络,从生产源头出发,到粮食运输,重点关注粮食市场,再到消费者采购,让粮食市场整个流通过程都可以在计算机系统网络的覆盖下得到高效监管。不仅能有效降低人力成本在粮食市场监管中的投入,也让消费者享受了从粮食生产到运输,最后到餐桌的全方位管理,确保粮食安全性,让人们吃到放心的粮食。这既是对我国全体消费者的一种承诺,也保证了人们饮食安全,对于我国未来经济有序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3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监管粮食市场的主体框架
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在粮食市场监管当中,需要通过建立起完整的技术框架,划分数个子系统,实现逐一落实子系统所属内容,有序开展粮食市场监管工作,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主体框架可以细分为5个子系统,分别为和粮食相关的法律法规、关注粮食在运输期间的安全性、对于粮食加工质量的管控、整个粮食市场监管情况的统计报表、部分典型案例的细致分析等。保证在对粮食市场监管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严格以法律法规为准,合理应用市场经济,确保粮食市场得到有效管理。为降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开发难度,建议使用DelphiXE10作为开发工具。其基于Windows图形,可以实现可视化编程,极大地减少了程序开发所需的时间成本,并让设计系统过程更为形象化[4]。而且,DelphiXE10携带多个扩展端口,可以对数据库信息进行快速调动,并对各类服务实现精准衔接,在短时间内可以处理大量数据信息,很符合粮食市场的监管需求。
4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监管粮食市场的各个子系统
4.1国家粮食法律法规子系统
粮食法律法规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其具有时效性快、原则性强等特点。负责粮食市场管理的人员以及相关的执法单位,需要准确掌握、全面理解,并及时地吸收最新的法律法规内容,实现对粮食市场的依法监管。对于粮食市场的监管重点在基层单位,但是我国疆域辽阔,并不是所有基层单位都在北京、上海等超一线城市,部分基层单位处于偏远地区,交通系统落后,接收信息存在一定延时性,并不能在国家公布粮食法律法规的第一时间充分学习新内容,也做不到定期学习先进执法方法或理念,导致基层单位在粮食市场监管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5]。所以,建议选择县级以上的工商行政管理局,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设置全国或全省的工商联网系统,通过建立国家粮食法律法规子系统,为基层单位的管理人员提供学习条件,从而实现全省同一时间接受最新粮食监管政策,提高信息平台的应用效率,以此避免过去基层单位在法律法规理解、应用方面的不足之处。同时,相关从业人员可以自主且有针对性地浏览系统上的内容,便于自身工作的开展。
4.2粮食运输销售子系统
在粮食运输销售管理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粮食运输销售单位并不预先申请粮食销售发票,只有在遇到执法机关沿途检查时,才选择补开发票,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偷税漏税”性质。2)并不以相关法律法规为标准,根据运输、销售的粮食类型开具相应的销售发票,存在“一票多用”问题,在较为偏远地区也有单位重复使用发票,同属于“偷税漏税”。3)在粮食运输销售期间,有一些单位以分批次少量运输粮食的方法,规避监督管理,单批次粮食运输量达不到开具发票标准,属于违规性质。面对这类问题,可以选择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粮食的运输销售做严格管理[6]。该系统的应用涉及以下几点内容:1)粮食的入库出库管理系统包括粮食接收系统、粮食发放系统、计量系统等一系列的控制。在入库时首先卸到卸粮坑,然后通过气垫输送机输送,再通过斗提机和拖棍输送机入仓。粮食发放时一般包括汽车和火车发放,首先从仓中通过仓下气垫运输机输送到斗提机,斗提机到发放系统气垫输送机,再通过刮板输送机输送到运输装置上。当然入库和出库操作中也包含了计量系统。2)粮食倒仓系统可以把粮食从一个仓放到另一个仓存储。该过程与入库出库类似,这里不再重复。3)流程自动控制,粮食输送过程所经过的由不同设备构成的路径称为流程。根据工艺设备情况可以为粮库控制系统设计若干条流程。中央控制室操作人员可通过计算机的键盘或鼠标实现流程的选择、流程的设定和预设定、流程的启动和停止[7]。在该方式下,流程中的设备具有连锁关系。流程启动时,设备按逆粮流方向顺序延时启动;正常作业完成时按粮流方向自动顺序延时停止运行设备。
4.3粮食加工单位子系统
监管粮食加工单位质量,是粮食市场监管的决定性因素。我国相关政策规定,粮食加工单位,需要通过国有粮食收储企业或者是县级及以上单位的粮食交易市场采购粮食[8]。所以,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从粮食加工单位采购的粮食入手,对于粮食来源进行备案,及时督促粮食加工单位构建精细化台账,记录每日经营内容,以此实现规范私营粮食加工厂粮食加工技术与方法,实现有效监管。子系统构建模式如下:粮食加工单位采购粮食时,必须依批次向当地工商部门及时备案,而工商部门在收到备案申请后,则将粮食信息输入粮食加工单位监管子系统中,配合粮食运输销售子系统,对粮食做全程化监管。在获得粮食加工单位采购原粮和销售成品粮的折算比例后,对于同年的相同粮食产地、相同品种粮食进行对比分析,如果折算比例误差在1%~2%,则无问题,允许粮食加工单位正常销售成品粮。如果折算比例误差过大,可以认为粮食加工单位除通过合法渠道采购粮食外,还进行了一部分的非法收购粮食。工商部门可以立即开展调查,查询粮食加工单位的台账与资金流动是否合理,合理化分析问题,视情况罚款粮食加工单位,或者通过合适方法处理非法收购粮食的行为。
4.4粮食市场管理统计报表子系统
粮食市场管理统计报表可以有效整理近一段时间内当地粮食市场监管情况,通过分析工作成绩,对比同级别地区的粮食市场监管情况,分析成绩上的差距,研究对方工作的优势或当地工作优势,从而调整未来监管工作模式,用实际数据做长期的粮食市场监管决策。所以,要求准确填写报表子系统上的所有信息,各项内容要做到全面覆盖粮食市场信息,同时将信息及时汇总处理,定期研究统计报表。通过开发该子系统,能够有效提升粮食市场统计时效性,提高粮食市场监管效率。如果省内有工商管理单位对粮食市场监管有突出成绩,也可以邀请相关负责人进行经验分享,实现全省粮食市场的高质量监管[9]。
4.5粮食违法案件分析子系统
正因为粮食市场规模庞大,涉及运输、销售、加工等多个范围,导致违法案件形式多样,部分案件情况复杂,具体的处罚、监管方式并不一致,导致办案机关无法在短时间内对相关人员采取最佳处罚方式。而在开发粮食违法案件子系统后,可将全国粮食违法案件进行有效整理,在遇到同类问题时,办案机关可以在第一时间分析问题类型,从子系统中找到相应的处罚方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以此提高粮食违法案件的办案效率,严厉打击一些违法经营及对公众人身安全造成威胁的单位[10]。同时,各地办案机关也可以将当地关于粮食违法案件的过程、处理方式上传到子系统中,进一步完善粮食违法案例子系统,推动我国粮食市场监管有序进行。
5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