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认知法教学的例子案例范文

认知法教学的例子案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认知法教学的例子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认知法教学的例子案例

第1篇:认知法教学的例子案例范文

[关键词]一案多变;案例教学法;德育课

案例在德育课教学中必不可少。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好地接受知识,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一案多变是指通过一个典型案例的层层演变,将传授的知识连贯起来,给学生形成完整的体系,完成对知识的学习。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一案多变要注意以下几点:

⒈教师精心选择案例。一个案例选择的好坏 ,要经过学生课堂讨论的检验。一个好的案例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激烈的辩论,能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探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精心选择案例,提出所要讨论的问题。教师只有精心选择合理构思案例,才可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2.案例要吸引学生注意。案例既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构的。很多时候,教学用的案例是经过设计或者只是假定的,以便适合学生的学习。但是,设计的案例一定要和真实的情况相接近,或者至少和学生所熟悉的环境相类似。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案例可以是虚拟的,但至少看起来它是真实的。案例要结合学生实际,与学生的生活有关,以吸引学生的兴趣。

3.案例要短且注意变化。案例不易长,最好每次只有一两段。一案到底,从复习到讲授新课都采用一个案例,形成一个完整的脉络。案例本身要有变化,使学生的注意力能集中在课堂的45分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讨论,形成共识。案例讨论结束后,老师要做简要总结,针对案例中的主要问题再做一次强调,使学生加强记忆,重点掌握。

4.要处理好热点案例和课堂教学所用案例的关系。热点案例的关注度高,但在上课时采用要慎重,因为这些案例既然热,社会对它可能有争议,没有形成共识,每个人的观点都可能言之有理,把这样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是不合适的。而且,这些案例可能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超出书本范围。

笔者在讲授《劳动合同》这部分知识时,采用了一案多变的方法,介绍了我校毕业生王某由一名在LG化学实习的学生成长为公司杰出人才的例子,向学生传授劳动合同的内容、劳动合同的解除和劳动争议的解决等知识,王某的故事既真实也有艺术加工的成分。在本节课中,我考虑到所教班级的专业是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将来就业方向主要是在新港开发区的电子企业,就选择了L G化学做介绍,我校有许多毕业生在这家企业工作,学生不陌生。具体做法如下:

导入新课部分,我首先介绍了LG化学和王某的大概情况,让学生了解背景知识。

研习新课部分,我讲授劳动合同的内容时,用了“王某与LG化学签订了一年的劳动合同,约定试用期为一个月”的情境,提问学生劳动合同应该还有哪些内容,介绍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我在讲授劳动合同的解除有关知识时,首先举了王某试用期的表现,“因为同事请假,线长让王某一人临时干两人的活,王某不愿意,与线长吵起来,提出不干了。”提问一,王某如果提出不干是否可以?王某的做法可以是什么?提问二,LG化学是否可以据此解除劳动合同?如果可以,请给出理由。我介绍了试用期解除合同的规定,给学生讲了LG化学这类韩资企业的特点和它所倡导的AEC精神,要求学生加强适应,转化观念。并以线长接受了王某的赔礼道歉结束这场风波,为王某后面的发展做了铺垫。接着列举了王某在合同期间的三种情况。情况一:王某的工作质量一直不能让人很满意。提问一,LG化学可以怎么做?提问二,王某应该怎么做?情况一强调了职工的义务,要做一名合格的员工,否则单位可以在员工培训或转岗之后还是不合格的情况下解除劳动合同。情况二:王某很快适应了工作,特别对革新教育中40公里行军这种“魔鬼式训练”都能坚持下来。在生日那天,他获得了公司的礼品。提问:王某如果想一直在LG化学干,怎样才能实现?情况二介绍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如果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对劳动者和LG化学的好处分别在哪,得出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也给学生介绍了LG化学“为顾客创造价值,尊重人格的经营”的企业文化,并让学生讨论以下两种情况LG化学应怎样做才既合法又合乎企业文化:1.王某很在意这份工作,3月患了流行性感冒,发烧38度,王某带病工作,结果转成肺炎住进了医院。2.王某在正常操作时,因同事操作不当,造成王某右手受伤,治疗后对右手的功能有一定影响。这两种情况涉及到医疗期和工伤时劳动合同解除的规定,强调了企业的责任。情况三:由于王某表现出色,成果突出,被LG化学列入核心人才(HPI)培养计划。他先在公司得到集中培训,后被派往韩国总部进行短期学习,回国后被提拔,随后有一家电子信息材料公司想把王某挖过去,提问一,为了防止杰出人才的流失,LG化学可以采用何种办法?提问二,王某如果与公司协商不成,一走了之,公司可以怎样做?情况三介绍了劳动合同的可选择性条款,引入劳动争议的解决方法。

第2篇:认知法教学的例子案例范文

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我所面临的教育主体是生于网络信息时代的90后。网络信息开放性、参与性、匿名性对于90后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影响。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空前开放的全球性信息资源共享系统,代表不同的政治观点、文化观念、道德行为、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海量信息云集网上。这些天文数量级的信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对90后的辨别力、判断力和选择力提出了严峻挑战。匿名的网络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脱离传统社会道德和法律的约束,这往往导致90后学生网络行为的随意性和道德感的弱化,人肉搜索、网络谩骂、传播谣言等涉嫌侵犯他人隐私和危害社会稳定的行为大有蔓延之势。因此,作为德育教育的先锋阵地,思想品德课对生在网络时代下的90后进行法制教育的意义更为突出。

首先,我们要做好"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必须先明确其含义、目的、意义。贵州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普通中小学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通知》(黔教法发〔2011〕152号文件)指出: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是以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内容为依托,充分利用学科中固有的法制内容、教育契机和教学便利,在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有机适度地渗透相关法制知识和法治理念的教育,以增强学生法制意识,激发学生法制情感,培养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和能力。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首先应充分遵循学科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科的特点挖掘教材、教法中涉及法制教育的因素;同时还要注意研究法制教育的渗透方法,使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两者处在一个相融的统一体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科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收到实效。

1.在生活中渗透

在法制内容渗透时,我们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法制,体现"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来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在学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后,我出示了许多因资源匮乏、过度开发而导致的环境污染。与此同时,让学生举出身边的环境污染例子,以及解决方法。其中,有一个学生列举"贵阳市南明河和水污染问题",指出,应加强惩罚力度。此时,我适时介绍《保护环境法》,使学生了解世界各国都很重视这个问题,把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这样联系实际渗透法制知识,使学生不是被动接受,而是自然认同。

2.在情境中渗透

创设优美的教学环境和艺术氛围,使学生一进教室就沉浸在法制教育的气氛中,可以将学生思想和情绪立即转移到课堂教学浓郁的氛围之中,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如:在讲《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时,我创设了一个情景"法律家族的聚会",有每个组的学生当代表,创设浓厚的法制教育情景,使学生参与活动探究的同时,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感受宪法的重要性。

3.在案例中渗透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的形式,让学生讨论分析,最后明辨是非,掌握法律知识。如:在上《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这一课时,便可以采用实例分析的方法让学生讨论后再得出结论。课堂上,我与学生共同观看了"南斯拉夫民族问题"这一视频,随即向学生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1)从案例中,我们看到的是什么?(2)面对民族问题,我们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3)各民族之间应是一种什么关系?学生纷纷回答问题。大家得到的结论一致认为:各民族平等、团结、相互尊重才能共同促进繁荣。见时机已经成熟我便出示相关的法律条文对他们说:"《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就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法律知识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心里,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4.在课堂小结中渗透

结课点睛是教师在课堂结束部分的处理上运用的渗透法。一堂课即将结束之际,教师在对学科教学进行言简意赅的结课时,把课上学生所接触到的法制因素恰到好处地点上一点,使学生在课堂上形成的一些零碎的、不清晰的对法制的感受,通过教师的指点变得明了起来,这种结课时教师的轻轻一点,往往会给学生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课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十分重要,但也要注意简单化、牵强化的形式主义。既不是强加附合,更不能喧宾夺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找准"渗透点",发现"渗透点"。思想品德学科教材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育人因素。因此,法制教育中的渗透必须依托教材,离开了教材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大多寓于知识之中,呈隐性状态。只有充分驾驭教材,才能悟得育人真谛,探寻到知识教学与法制教育的最佳融合点,即教学中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点"。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育的对象,这就要求法制教育必须既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又要符合法律意识形成的规律,只有找准渗透点,法制教育才能直透心田。比如,九年级第六课《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一课中,我从我国的经济法着手,重点讲解我国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扶持,加深了学生的认识。

第3篇:认知法教学的例子案例范文

关键词:经济法;教学模式;工商管理类专业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对于各类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经济法律知识的教育,使之能运用经济法律知识分析和解决工商管理活动中的实际问题,是实现工商管理活动法治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高素质、宽基础、懂经济、知法律、会管理、善创造、能应变”的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1]。正因为如此,各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多设置了经济法这门课程,都趋向于将经济法课程确定为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基础课程。

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大多只是简单地将法学类专业同名课程的基本内容进行移植,很少有人研究基于工商管理类专业特点的经济法课程体系、教育手段和方法,导致目前为工商管理类专业开设的经济法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还不能令人满意。主要存在经济法总论与经济法部门法律制度脱节,经济法具体法律制度与案例教学不能有机结合,教学过程中师生联系不紧密,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普遍存在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严重影响了工商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的教学质量,也制约了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与法学类专业经济法课程相比较,工商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有其独特性,本文拟从工商管理类专业经济法的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进等教学模式改革方面进行探讨。

一、工商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的特点

法学专业的经济法课程是讲述这一部门法的理论、制度以及规范的法学学科,但工商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与法学类专业经济法学课程的性质和设置目的不同,教学要求和基本内容也不相同。通过与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的比较,明确工商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的特点,对于工商管理类专业经济法的课程设计、教学方法与人才培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课程内容涉及法律范围更广泛和综合

工商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基本内容涵盖经济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部门以及国际民商法等知识。具体来说,工商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导论,介绍法理学基本知识、民法基本知识、经济法基本知识。第二,市场主体部分,介绍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企业破产法等具体法律制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第三,市场行为规制部分,介绍合同法、证券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障法、知识产权法等具体法律制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第四,宏观调控部分,介绍财政法、税法、价格法等具体法律制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从范围上看,工商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的内容要远远大于法学经济法课程所包含的具体子部门法。因此,相对而言,工商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即它不是一门独立的单一的学科,而是包括多门法学学科专业知识的一门综合性课程。

2.教学重点偏重法律知识的实践应用性

不同专业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课程设计必然根据教学对象原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有针对性地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和侧重点。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法学知识基础较为薄弱,其学习本身强调应用性,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相较于法学经济法对理论性的高度关注,工商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特别注意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辩证关系。课程不宜也没有必要过深地介绍法学专业理论,而是侧重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经济管理工作中所必须的法学基础知识和常用的经济法律法规。

3.教学要求以能力培养为主和通俗易懂

在教学方法上,要注意启发式教学,在介绍必要的教学内容的同时,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注重案例教学,通过案例来示范思维方式和思维特点;注重分析方法的传授,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逻辑思维和法学视角,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自我建构知识与拓展能力结构的能力,提高学生自己学习知识并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经济法在教学中要注意适当补充作为非法学专业学习法律所必需的知识,适当介绍各种法律制度制定的理论依据及其意义,并注意避免使用生硬难懂的法律术语。要尽可能将复杂问题使用通俗易懂的一般性语言作深人浅出的分析,以帮助学生理解。

二、工商管理类专业经济法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建议

对于工商管理类专业的经济法课程而言,应该着重研究经济法课程建设如何与应用型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特点相结合,教学模式改革应该以配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实践教学为导向,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培养应用型工商管理类人才。

1.课程内容设置要体现出实用性和包容性,符合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

工商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是作为学科基础课设置的,考虑到工商管理类人才未来参与社会工商管理活动对法律知识的需求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经济法课开设前并没有学习相应基础法律知识的实际情况,在课程内容安排上,要打破纯粹法学意义上的学科分类,体现课程的实用性与包容性。既要学习法学专业体系中的“经济法”、“商法”,还要学习“民法”中的法人制度、法律行为制度、制度、所有权制度、时效制度等基本法律制度。另外考虑到上述法律知识的实际运用,与之相关的程序法律制度在经济法课程内容范畴中也是不能缺少的。

在课程学习内容安排上,工商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应当以商法制度为主要内容,全面讲解商事主体、商事行为等商法制度;考虑到学生的法律知识状况,有必要先行介绍部分民法知识为学生提供应当具备的基础法律知识,最后再辅之以民事、行政及仲裁等法律知识;同时设置相应的经济法内容,讲解宏观调控法律制度。这几个方面制度内容的设置于内容本身而言彼此具有密切的关联性,是可以彼此相容的;于学生而言应当具有的法律知识体系也是实用的、相对完备的。内容设计上更加丰富,也充分体现了课程开设的目的,完全能够满足相关专业人员对经济法律知识的需要,由此其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

2.教学方法应该以范例教学法为主,注意知识讲授的通俗易懂

在教学方法上,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应避免采用,要让学生从原有专业思维方式中跳出来适应法学的理性思维,准确理解掌握法律知识,而且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2]。要改变学生对法学类课程死板枯燥的固有印象,惟有“范例教学法”才是首选的教学方法。经济法范例教学即是将精选出来的示范性、典型性的经济法重点法律制度和案例材料作为教学内容,通过个别来说明一般,使学生能由点到面,从部分到整体来理解和推知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能够产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3]。这种教学能够激发学生思维和热情,鼓励学生根据具体的情景去检测和修正自己的观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更能引导学生从重点知识的学习入手掌握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特点和方法,为以后更好地学习其他经济法知识奠定基础。应说明的是,在工商管理专业经济法教学中引入范例教学法,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如案例分析、专题讨论、多媒体教学等,让学习者从选择出来的有限的例子中主动地获得本质的、结构性的、原则性的、典型性的东西,借助这些东西理解并解决一些结构相同或类似的单个现象。

另外还应当注意,要将工商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的教学与法学专业经济法的教学区分开来,不仅仅是在内容上的不同,更重要的是在讲授难度、方法上的区别。工商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的讲授,必须立足使学生掌握在未来工商管理活动中应当具备的经济法律知识为教学中心,注重知识点的讲授、注意知识的难易度、讲究讲授知识的通俗性。因此,经济法课程开设的目的在于使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具备相应的经济法律常识,而非成为法学专业人才。

3.教学手段的丰富化和现代化是提高经济法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为了更好地发挥范例教学方法的实际教学效果,必须配合采用丰富多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和主体,教师成为学习过程的策划者、教练、指导者、导师和顾问,课堂教学成为师生双方平等式、对话式、探讨式、互动式教学场所,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手段如下:

(1)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参与对实际案例的讨论和研究。以案说法、以案讲法,形象、生动、深刻地讲授经济法律知识,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准确理解与掌握,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为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提供保证。当然,案例教学必须以大量典型的案例为依托,由此经济法课程的教学文件,除了课程体系下的实用教材外,相应的教学案例库或者案例教辅材料也是必备的。

(2)专题讨论:组织学生对经济法中的重点、焦点问题迸行讨论。程序是教师事先拟订讨论题目并将其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课下搜集资料、撰写发言稿,讨论时要求学生登台发言,在学生各自表述完他们的观点及论据后,教师再作点评和总结性发言。专题讨论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逻辑思维、文章写作、法律论证等能力,更有利于加深其对经济法律法规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3)多媒体教学:经济法课程应该积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购买教学光盘、制作教学课件、录制电视台播放的“今日说法”、“经济与法”、“庭审现场”等法制节目,编辑整理制作成与课程教学目的相适应的教学视听资料等方式进行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直观、信息量大、直接再现社会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明了法律和现实社会生活的紧密关系,明确学习法律的意义,坚定法律信仰和社会使命感。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注重案件的发展过程,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使学生在法官、学者、律师“以案说法”中将使其所学的法律知识融会贯通,增长法律语言和文字的表达能力、法律逻辑思维能力、法律逻辑判断能力、运用经济法原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全国普通高校工商管理类核心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