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信用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信用管理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信用管理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信用管理的重要性

第1篇:信用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水利技术;水利管理;RTK技术

Abstract: In our country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do good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managemen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main function is to ensure the production of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 and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of water demand. With the social competition is ceaseless aggravate, to the management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also presents better requirements, therefore, water conservancy departments should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we must accelerate the renewal of knowledge, improve the knowledge structure, strengthen the means of management, improve the management of the technical cont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echnology in water conservancy management applications, and focuses on the RTK technology.

Key words: water resources; water management; RTK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V5 献标识码:文章编号:2095-2104(2013)1-0020-02

水利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他为我们的生产以及生活提供用水。鉴于当前高速发展的经济形势,水利管理也迈上了新的台阶,要求水利管理必须与时俱进,这就给我们的管理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相关部门必须做到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汲取新的科技,并把他们有效地运用到管理工作中,努力提高我们管理的科技含量。

1 提高水利管理的技术含量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这就使得相关的部门忽略了对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目前农村污染比较严重,污染源较为复杂,基于此水利科技的创新可以运用到改善农村环境上去。同时,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个别企业以及群众忽略了对水资源的合理保护,加上没有合理的污水管网,以及没有有效地生态监管体制等导致了很多的工业废水以及生活污水不能合理排放,这就严重的影响了我们的水资源。我们应该通过技术管理等管理方法来有效地保证我们的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同时还应该加大财政投资。加强执法力度,依据现有的法规,认真执法,切实保证各项工作能够合理有序的的进行。同时我们还应该开展有效地经营管理模式,利用水利资源的优势,积极地开展各种经营活动,尽最大的提高我们的经济以及社会效益。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使水利工程在更广的层面上服务与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2 水利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信息化技术能够有效地提供防汛预案。目前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就是,他的这一信息化不能够有效地帮助决策者制定决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通过在信息系统中添加防汛预案的方法来际高我们对洪水的预警机制。比如,当洪水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系统就会自动的列出预警方案,决策者们就能够以方案为依据来制定最终的解决办法。此系统还能够很好的掌握水利信息。为了让用户更快捷地了解到水利信息情况并作出相应举措,“掌上GIS资讯系统”是重要的支撑。“掌上GIS资讯系统”可以运行在智能手机之上,智能手机提供无线电话、短信、电话簿等功能,“掌上GIS资讯系统”还能够提供全面的行业资料查阅、电子地图、空间定位、实时信息浏览查询等功能,两者有机结合,基于“掌上GIS资讯系统”提供的及时、充分的水利信息,项目领导、相关负责人可以快速地进行决策。

3RTK技术的应用

RTK技术如何应用在水利中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在各种控制测量 传统的大地测量、工程控制测量采用三角网、导线网方法来施测,不仅费工费时,要求点间通视,而且精度分布不均匀,且在外业不知精度如何,采用常规的GPS静态测量、快速静态、伪动态方法,在外业测设过程中不能实时知道定位精度,如果测设完成后,回到内业处理后发现精度不合要求,还必须返测,而采用RTK来进行控制测量,能够实时知道定位精度,如果点位精度要求满足了,用户就可以停止观测了,而且知道观测质量如何,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作业效率

3.1 RTK(Real-timekinematic)指的是实时动态测量,RTK与GPS技术存在相同点,他们都是差分解算,但是不同的是前者是实时的解算。RTK技术以及电脑的普及在很大的程度上改革了我们的传统的模式,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

3.2 RTK是一种全新的测量方法,他比以往的事后解算高超的地方在于它能够做到实时解算技术。它采用了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方法,是GPS的重大改革。它的应用极大地帮助了我们的工程放样以及地形测绘等工作,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RTK技术比GPS技术的优势明显。高精度的GPS测量必须采用载波相位观测值,RTK定位技术就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它能够实时有效的定位三位坐标,并将数值精确到厘米。在RTK作业模式下,基准站通过数据链将其观测值和测站坐标信息一起传送给流动站。流动站不仅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还要采集GPS观测数据,并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同时给出厘米级定位结果,历时不足1s。

3.3 RTK技术到底是怎样运用到水利建设中的呢?过去我们传统的测量方法一般是使用三角网等来进行,不仅浪费时间,还浪费人力物力,他一般对点间的通视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它测量的精度不均,而且不能实时的了解测量的质量,常规的静态测量等方法在外不能得到精准的数据,,当测量完成,处理过程中如果发现精度不够,往往需要重新测量。然而RTK测量就能够精准的定位,当精度复合要求时,就可结束测量,而且他还能及时的反映测量质量,这样大大的缩短了时间,节省了人力。

3.4 RTK技术也被广泛的运用到地形测图。在过去测地形图时一般首先要在测区建立图根控制点,然后在图根控制点上架上全站仪或经纬仪配合小平板测图,现在发展到外业用全站仪和电子手簿配合地物编码,利用大比例尺测图软件来进行测图,甚至于发展到最近的外业电子平板测图等等,都要求在测站上测四周的地貌等碎部点,这些碎部点都与测站通视,而且一般要求至少2~3人操作,如果拼图时发现精度不合适还要重新测量。而RTK技术,大大的节省了人力,他只需要一个人带着相关的设备到需要测量的地点带一两秒钟即可。并同时输入特征编码,通过手簿可以实时知道点位精度,把一个区域测完后回到室内,由专业的软件接口就可以输出所要求的地形图,通过这种方法大大的节省了人力,因为全程只需一人操作即可。同时他对点间通视没有具体的要求,这样就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这种方法比以往的方法更加灵活,不受气候以及地势等外在条件的影响。而且操作很简单,这样就大大的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

4 结束语

社会以及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带动了水利管理的发展,在新时代下,水利管理要结合经济发展,运用新技术,实现科学管理。任何一项技术的发展都应该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发展自己。我们应该不断的调高水利管理的水平,切实把水利做到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生产生活。不断研究技术创新,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水利管理并不是一个单独存在的工程,他比较的系统复杂。只有做好了水利管理工作才能使我们的水利工程产生更大的效益。水利管理是整个水利工作的难点也是重点。我们只有认真的研究新科技,并把他们有效的用到我们的管理工作中去,我们才能够使我们的管理工作做到更加有效合理,使水利工程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生产生活,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阳吉斌.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研究[J].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1(08)

[2] 王琳琳.试述我国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若干影响[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0(03)

[3] 韩冬.浅谈以水利技术创新提高水利管理能力[J]. 科技传播. 2010(22)

第2篇:信用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市政施工;项目管理;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我国建筑业,从20 世纪 80 年代起开始了数字化、信息化进程,并首先表现在各大设计院坚定不移地推行计算机画图。从 20 世纪末起,我国政府部门的数字化、信息化进程加快,尤其是北京、上海及各省省会城市现己不同程度的普及了电子政务。但是,全国建筑业的发展很不平衡。设计院虽己普遍实现计算机画图,但仍多停留在较低的信息化水平上,校核、审批图纸仍延用传统手段;大多数工程施工公司的信息化水平更低,仍停留在手工画、写的方式;上级主管部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进程也较慢。虽然我国的信息化管理在市政施工中的应用较晚,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距离,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还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

二、信息化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当今社会各行各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所以,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不仅需要有较强的专业水平,还应具有不断创新以及与时俱进的精神,这样才能够充分运用当今的先进技术,提高管理水平。目前,我们正生活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所以就要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作用。在进行市政施工的过程中,我们要科学、合理运用信息化进行管理,在市政施工的方方面面都要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作用,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市政工程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不是单指在施工过程当中,项目内部管理使用电脑,就可以说是信息化了,它具有更广泛更深刻的内涵。首先,对管理过程中需要处理的信息进行高效地采集、加工、传递和实时提供各种统计信息,减少信息处理过程中的重复工作。其次,信息化工程管理使监督检查等控制的信息反馈变得更为及时有效,使市政施工活动及项目管理活动流程的组织更加科学化。目前,多数市政施工单位已经采取了信息化管理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有效的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推进信息化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市政施工要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首先就是还要针对施工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系统、全面的部署,其次就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做好各部门以及人员间的协调工作,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的作用,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提高管理效率,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3.1市政施工中运用信息化管理应该注意的事项

要想积极推进信息化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就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能够熟练掌握网络技术,熟练运用信息化管理方法;第二、对网络计划中各种参数的含义有深入的理解;第三、能够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标明重点路径以及关键程序;第四、能够对施工现场的工作进度、设备以及资金的使用情况等提供有效依据;第五、能够科学、有效的将信息化管理技术与施工目标相结合,对市政施工情况进行全面的动态管理。

3.2关注市政施工过程中信息化管理的层次特点

在进行市政施工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还要充分认识到层次管理的重要性,注意不同层次的特点,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就是总部管理层。这一层是进行信息化管理中的最高层,主要负责对施工项目进行总体规划,之后的工作则交由各职能部门负责,但他们要及时的掌握施工项目的工程进度、资金的使用情况、施工质量等信息,在对实际施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之后,做出科学、有效的决策;第二,就是下属分公司具体施工项目的实施层。这一层主要是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工作,他们会根据项目的施工计划进行施工,并对实施情况与进度进行监督与控制,向总公司提供施工进度、安全质量、成本控制情况等信息,并根据总公司的决策做出适当调整;第三、就是项目部的管理层,他提供施工现场实时有效的数据,施工部门根据进度计划合理安排施工任务,并负责将每天或者每周的施工情况进行上报,工程项目人员可以使用信息管理系统的单机版在现场录入工程的进度、资源和费用情况后,将工程报表导出,并在规定时间上报至总部管理层,由总部管理层人员导入管网络版本的对应工程,进行数据更新。

四、信息化管理运用到市政项目管理中的优势

在市政施工中运用信息化管理不仅可以提供标准化的管理流程,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及时、准确的反应出项目成本的经营状况,对项目管理情况进行动态跟踪,还要搭建一个项目协同工作平台,实现信息的共享,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市政施工的管理水平。

4.1 提供标准化的管理流程,规范项目管理

信息化管理可以为市政施工提供标准化的管理流程,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对项目进行规范化管理,避免由于管理过程的疏忽给施工单位造成的不必要损失。要想保证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就要具有一套标准化的管理流程,其中不仅包括成本管理、数据报表、材料采购、合同,还包括人员管理以及进度管理等,都要严格按照相关流程进行操作。

4.2 及时、准确地反映项目成本经营信息,反映盈亏

信息化的最大特点就是信息的及时与准确,所以在市政施工中运用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成本经营信息的及时性与准确性,使管理人员能够随时了解项目的盈亏状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当调整。项目成本的构成一般可分为人工、材料、机械、其他直接费、分包费用和间接费用等,以此为口径可分别对比收入与支出,收支之间的差额就是项目的盈亏数据。

4.3 资源管理实现动态跟踪,加强项目过程控制

自市政施工中运用信息化管理还可以加强对项目实施过程的控制,利用资源管理实现动态跟踪,这样就可以对整个施工项目的各个阶段进行全程跟踪监督,避免其中某个环节出现失误,一旦发现问题,系统就会根据详细设定自动进行处理或者是进行提示报警,这样相关部门与人员就可以及时的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解决。

4.4 搭建一个项目协同工作平台,信息实现共享

项目的业务交圈顺畅与否决定着项目的协同工作效率,实现顺畅的措施之一就要有很好的沟通渠道来保障,各个部门在同一工作平台上做事,信息实现共享,某些业务环节要做到量化可执行,某个岗位的上游业务和下游业务都清晰可见,软件系统的应用使交圈明朗。

五、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在进行市政施工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的积极作用。目前,我国多数市政施工企业都已经运用了信息化管理,有效的提高了施工质量与管理效率,但由于其在我国的起步较晚,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距离,这就需要在今后的发展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屈东坡.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J]. 科技致富向导. 2011.11:31-33

[2] 薛志强. 市政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及具体应用[J]. 民营科技. 2009.10:24-26

[3] 施威,许长武. 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是项目管理的信息化[J]. 中国建设信息. 2011.10:18-20

第3篇:信用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煤矿技术管理 ; 开采 ;新技术; 措施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e of mining depth, more and more problems at present of our coal mine enterprises, especially the old mine, frequent accidents, complex system that safe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creasing the difficulty of equipment behind also can not adapt to the current production safety requirements, safety management work in general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coal mine safety production, only to strengthen technical management, the promotion of new technology, optimize the production system, in order to make the safety problems of the coal enterprises to effectively solve.

Keywords: coal technology management; mining; new technology;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D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煤矿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一)煤矿技术管理介绍

技术管理是一种复杂的安全管理行为,也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交叉型分支学科。它结合了工程学、管理学和科学技术,在各个学科中起到桥梁作用。既有总体规划的部署,也有每个分目标的具体实现。煤矿企业中的技术管理,就是对煤矿企业的生产活动和安全活动进行管理协调,对这些活动中所涉及到的技术开发工作进行计划、分析、组织、决策。技术管理包含的内容范围广泛,矿井工作的各个环节都涉及到了,尤其是随着矿井开采条件和开拓布局的不断变化,矿区中的安全工作也出现了很多新问题,给煤矿生产安全带来了威胁,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消除这些技术问题带来的安全风险,更科学更具针对性的技术管理方案成了解决这些技术安全问题的新方式。

(二)提高煤矿技术管理水平的意义

煤矿生产过程复杂,环节繁多,只有引入技术管理,才能保障煤矿安全。技术管理工作如果没有渗透到煤矿生产管理的全过程中,就会使得煤矿生产的各环节得不到有效配合,会因为某一环节出现问题,而打乱整个生产秩序,造成安全事故,酿成大祸。

我国的煤矿企业,除了一部分大型矿井符合现代化生产工艺,大部分的矿井生产系统设计不合理,装备陈旧,无法适应现代开采的需要。老煤矿的井下生产中,受到水、火、瓦斯、顶板、煤尘五大灾害的制约,采、掘、机、运、通等工序配合不当,就会威胁到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技术管理能够做到定期定量的分析,根据相关技术理论与实践经验,制定出可行的安全措施,从源头上阻止重大煤矿事故发生。

(三)煤矿开采与技术管理

煤矿新开采方案的设计选择主要取决于技术管理。矿井的开采区设计是对巷道布置、采区划分、设备选用、生产流程以及安全措施等做一个总体的安排规划。为了使开采部署更合理,设计时就首先要对地质、技术、装备的使用、开采技术水平等做一个全面的了解,巷道的布置要尽量简单,各种开采所用设备和设施要符合矿厂经济能力,事故防止措施要事先布置好,这些管理都需要一定的技术作为支持,因为矿区开采设计,与整个矿井的安全和经济效益息息相关,所以在进行技术论证时,一定要考虑充分,也就是说,技术管理在煤矿开采设计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提高煤矿技术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加大科技投入

煤矿决策者要在技术管理上增加资金投入,将资金用在关键地方,减少无效的占用,对重要设备,必须配有备用的设备,建立长效的检查制度,对旧设备及时修理和更换,做好设备更新换代工作,对那些效率低,事故频发的设施和技术,要果断放弃,引入新的技术。

(二)建立高素质技术管理队伍

人员是生产活动的主体,安全技术的相关理念必须要让全体工作人员了解和掌握。加强人才引进,尤其是安全技术型人才的引进,高素质的人才不仅能给企业带来新的管理技术和管理经验,还能带动其他员工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员工整体安全素质。对煤矿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都进行适当的安全教育和定期培训,防患于未然。

(三)建立明确的问责体系

技术管理工作中,要权责分明,及时反馈工作信息,形成良好的管理体系。在每个年度、季度、月度的安全周期内,明确安全目标、将管理目标层层分解,落实相关人员的安全责任,严格的执行考核政策和奖惩措施。对煤矿工程从设计施工到质量验收,整个过程全程监控,每一个施工环节都要有明确的责任人、验收人、监督人员,杜绝不合格工程。

三、煤矿开采的新技术

(一)脉内采准无间柱连续分段充填采矿法综合技术。这种技术使矿石回收率提高,综合成本降低,利用矿渣胶混充填进行煤矿开采生产,可以有效的解决中厚缓倾斜破碎矿体地质条件下,充填法采矿脉外采准工程量大大量废石需地表排放等生产技术难题。此项开采技术把充填巷道布置在脉内,对采矿工艺进行优化组合,实现了立体交叉式采矿,不但突破了脉内充填采矿生产能力不足这一技术瓶颈,还将开拓系统建设产生的矿渣胶混充填,实现了充填采矿和废料低成本大规模利用。

(二)保水采煤技术。采煤过程会造成一定的地下水渗漏,保水采煤技术的应用目的就是要保护环境。

1.保水程度至少应考核以下两个指标:

(1)减少泉水的大幅度减流,对泉流量的影响不大,使泉流量衰减幅度不大于20% ;

(2)对植被的生长条件影响不大。就是不影响植被的生长状态问题。所以,保水的程度应该使地下水位下降后,确保本地区丰富的植被类型、生物多样性还应同风沙区适应生态农林的合理地下水位最佳生态环境与水资源消长呈现一种和谐关系,以及应对煤炭开采与地下水的协调关系等进行深入的考虑。

2.采煤保水的关键

(1)合理选择开采区域。

(2)采取合理的采煤方法和工程措施。确定开采区域后选择合适的开采方式,对于煤层埋藏浅的区域,应推广充填开采技术和限高开采方法,对于不含水或煤层埋藏深度较大的区域,应推广长壁综采技术,但无论采用任何开采技术,都应该建立采空区地下水位监测系统,确保采空区地下水水位的基本稳定,并保持在一定的埋深范围内,以保护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系统。

(三)煤与瓦斯共采技术。此技术可分为地面抽放和井下抽采。这两类方法不断进行着自身理论基础与工程技术的改进,也相互结合补充。由于我国含煤地层一般都经历了成煤后的强烈构造运动,煤层内生裂隙遭到破坏,煤层渗透率普遍较低,利用井下采掘巷道,通过煤层采动影响后煤层渗透率提高的抽采技术来开采,开采难度会降低。此技术原理是通过首采煤层的开采,在煤系地层中产生卸压增透增流效应,形成瓦斯解吸—扩散—渗流活化流动的条件,并通过合理高效的瓦斯抽采方法和抽采系统,实现瓦斯资源的高效抽采。

参考文献:

[1] 苏海龙,韩胜,王加利等.浅谈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山东煤炭科技,2011,(1):193.

[2] 徐光明,殷振友.加强技术管理工作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J].煤炭技术,2008,27(5):167-167.

第4篇:信用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数据流 概要数据结构 零售商业 管理信息系统

一、引言

近年来在很多应用领域中出现了一种新的数据模式,其数据不是以传统的有限数据集形式,而是连续的数据流形式出现。这些应用领域包括金融数据在线分析、商业交易数据处理、传感器网络、电信数据管理和网络安全等。数据流中的数据基本元素仍然可能是关系元组,但数据的到达是快速、时变、不可预测和无限的数据流形式,不可能完全存储原始数据。但是,对于很多应用来说,查询历史数据却是很重要的。从而需要利用高效的近似处理算法,在有限的存储空间中,建立和维护一个数据量远远小于其原始数据规模的概要数据结构(Synopsis Data Structure)。数据流概要构建技术的研究当前数据流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已经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二、数据流概要数据结构

根据所处理数据的时序范围,数据流处理模型可分为界标窗口模型模型(Landmark Window Model)、滑动窗口模型(Sliding Window Model)和快照模型(Snapshot Model)等多种子模。其中最常用的处理子模型是界标窗口模型模型和滑动窗口模型。界标窗口模型是指在内存中开辟一个内存空间,用来保存自某个初始时间点到当前时间点范围内到达的数据元组。滑动窗口模型是指在内存中开辟一个内存空间,用来保存最近到达的数据,随着新数据的不断到达,滑动窗口中的数据不断被更新。滑动窗口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数据元组个数定义的滑动窗口,即在内存中保存数据流中数量为常数m的最新到达的数据;另一类是基于时间定义的滑动窗口,即在内存中保存数据流在最近Δt时间范围内到达的数据。基于不同数据流处理子模型构建概要数据结构有不同的近似处理算法和技术,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数据流概要数据结构构建方法和技术。

随机抽样方法从整个数据集中随机抽取一部分数据形成样本集来描述数据的总体分布,根据该样本集获得对数据总体的近似查询结果,是常用的基于界标窗口模型和滑动窗口模型概要数据结构构造方法。水库抽样(Reservoir Sampling)是一种经典的在线均匀抽样算法,可用于数据流的在线处理,可以适用于界标窗口模型,但不能有效地处理数据的过期删除,不适用于数据流滑动窗口处理子模型。链式抽样(Chain-Sample)算法针对水库抽样进行了改进,是一种适用于基于数据元组个数的滑动窗口的随机抽样算法。链式抽样方法利用多个数据元组的“链”来处理过期数据问题,能够获得整个滑动窗口上的一个样本集。优先级抽样(Priority-Sample)算法对每个数据元素随机赋给一个0到1之间的优先级数值,然后根据数据元组的优先级数值和到达的时间先后来进行排序,根据其顺序来对样本集进行插入和删除的维护。上述两种抽样算法属于均匀抽样,以相同的概率对数据流中到达的数据元组进行随机抽样,文献通过对水库抽样算法的改进,给出了加权抽样算法,该算法只需单遍扫描整个数据集就能实现对带权值数据流中数据元组的随机抽样,是一种偏倚抽样算法。

直方图方法是根据实际数据的分布将数据划分到一系列的区间(直方或桶)中,以桶为单位估算数据的分布。根据桶内数据的分布情况,直方图一般可分为等宽、变宽、偏向两端等各种类型。其中变宽直方图又有等深(或等高)、V-最优、压缩、最大差异直方图等各种类型。直方图可以简洁地表达一个数据集中数据值的分布情况,在传统数据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很多最优直方图和逼近最优直方图的构造算法。但这些算法不能适用于数据流的处理。Guha等中把面向数据流的直方图算法按照估算数据的不同范围分为两类:Agglomerative类算法和Fixed Window类算法,并且通过改进V-最优直方图维护算法,降低算法的空间和时间复杂度以适应数据流的处理,提出了一种Fixed Window类直方图增量维护算法,在文献提出了一种Agglomerative类直方图维护算法,构造V-最优直方图的1+ε逼近,但该算法仅仅适用于经过数据排序的流数据处理,并且不能对直方图进行增量维护;Datar等提出了一种统计直方图,称为指数直方图(EM, Exponential Histogram),EM按照数据元组到达的顺序构建桶,可用于建立和维护基于滑动窗口模型的概要数据结构。

除随机抽样和直方图外,Sketches技术、基本窗口和小波变换等也是构建数据流概要结构的常用方法和技术[6]。

三、概要数据结构在大型零售商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零售商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使商品数据流转迅速通畅,经营管理信息准确可靠,提高员工的办事效率和有效支持经营管理决策等。一般来说,大型零售商业企业具有组织机构庞大,管理模式复杂,经营商品品种多,进货和销售量大和职工人数众多等特点,有着大量的商品销售、顾客购买和货物进出数据。当前各个大型零售商业企业都有着用于执行联机事务和查询处理的联机操作数据库和用于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的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系统。其主要的数据处理方式是将联机操作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经过清理、变换和集成装入一个定时更新的数据仓库,然后在数据仓库系统上进行数据分析,为经营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如图1)。

目前,大型零售商业企业的交易数据量都十分庞大,而且随着时间的增长急剧膨胀。这使得传统数据库和数据挖掘技术无法及时地对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和查询处理。如沃尔玛连锁超市的日交易次数可达数十万,面对如此巨大数量的数据,处理或挖掘一天数据可能会花费多于一天的时间,数据积累的速度要快于数据处理和挖掘的速度。即使能够对经过清理和集成后的数据进行处理和挖掘,一般也需要一个很长的周期,并且不能直接利用当前最新的交易数据。从而不能快速响应市场的变化,及时提高经营效率和服务质量,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先机。

大型零售商业企业的海量交易数据具有数据流的典型特征,是数据流处理和挖掘研究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我们可以将数据流概要数据结构构造技术应用于大型零售商业企业的数据管理,在引入数据流概要数据结构的大型零售商业管理系统中(如图2),在实时更新联机操作数据库的同时,及时用最新的交易数据更新概要数据结构。由于不同类型查询的需求不同,可能需要多个概要数据结构同时存在。但相对于原始数据来说,每个概要数据结构中的数据量很少,所需存储空间小于原始数据所需存储空间几个甚至几十个数量级。综合利用概要数据结构和联机操作数据库系统既可以利用当前最新的交易数据,又能利用历史数据进行查询处理和数据分析,而且能比较快甚至实时地分析一些重要的商品销售和顾客购买数据,迅速获得部分查询和分析的结果,为经营管理者及时提供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信息。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利用概要数据进行查询和分析的优点是其响应很快,缺点是仅仅能获得一些近似的查询和数据分析结果,大量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功能仍然需要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系统完成。所以,概要数据结构只能作为联机操作数据库和数据仓库系统的有益补充和辅助工具,而不能替代原有的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系统。

四、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数据流概要数据结构构建技术及其发展现状,给出了一个将数据流概要数据结构构建技术应用于大型零售商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框架结构,希望能够为大型零售商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Babcock B, Datar M, Motwani R. Sampling from a moving window over streaming data[C]. Proceedings of the 13th Annual ACM-SIAM Symp. on Discrete Algorithms. San Francisco, ACM/SIAM, 2002: 633-634

[2]P. S. Efraimidis, P. G. Spirakis. Weighted random sampling with a reservoir[J]. Information Processing Letters, Vol. 97, Issue 5, March 2006: 181~185

[3]S. Guha, N. Koudas and K. Shim. Approximating a Data Stream for Querying and Estimation: Algorithm Performance Evaluation[C]. Proceeding of ICDE’02. 2002

[4]S. Guha, N. Koudas, K. Shim. Data Streams and Histograms[C]. Proceedings of Symposiumon the Theory of Computing (STOC), 2001

[5]Datar M, Gionis A, Indyk P, Motwani R. Maintaining stream statistics over sliding windows[C]. Proceedings of the 13th Annual ACM-SIAM Symp. on Discrete Algorithms. 635~644. San Francisco, ACM/SIAM, 2002

[6]B. Babcock, S. Babu, M. Datar, R. Motwani, and J. Widom. Models and issues in data stream systems[C]. In Proceedings of 21st ACM SIGACT-SIGMODSIGART Symp. on Principles of Database Systems, Madison, Wisconsin, May 2002: 1~16

[7]刘夕炎王田等:商业MIS系统研究(一)[J]. 重庆商学院学报. 2000(1): 51~54

第5篇:信用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摘 要 中小企业是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财务信用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财务信用缺失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从中小企业财务信用管理的现状入手,探讨加强中小企业财务信用管理的手段和措施。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财务信用 信用缺失 管理措施

一、财务信用的概念及意义

(一)概念

所谓的财务信用,是指在商品的交换过程中,交易中的受信方以将来偿还的方式获得授信方的财务、商品和服务的能力。

(二)财务信用的意义

第一,财务信用是一种商业资源,是有价的,好的财务信用还可以帮助企业创造价值。受信方获得财务,购买商品或服务,做出承诺,然后在欠债的状况下获得财务、商品或服务,以维持自身企业的正常运转。受信方通过赊账这一途径,抢占市场,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市场经济条件下,良好的财务信用可以大大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

第二,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不对称会增大商业交易的风险。财务信用既是对交易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也有助于企业规避交易风险。

二、我国中小企业财务信用管理的现状及其形成原因

企业在采取“赊销”手段,拓展市场,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一系列的不确定性因素。当前,我国企业的财务信用缺失现象严重,尤其是中小企业存在很大程度的信用危机,这不仅给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更严重危害社会经济的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中小企业的财务信用问题主要存在于企业运行中的三个阶段:筹资阶段、投资阶段、资金运营阶段。虽然目前有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开始认识到企业财务信用的重要性,并开始采取有力措施管理财务信用,但中小企业在财务信用方面还是存在一些仍需解决的问题。

(1)中小企业管理者的财务信用管理意识薄弱,信用评价等级低。中小企业管理者往往对财务风险的警惕性不高,缺少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防范的经验。且中小企业中普遍存在管理者“家长制”,在投资或融资的决策过程中,不是依靠科学的财务分析,而是依靠“家长”的个人经验,投资或融资存在很大的盲目性。这些都导致中小企业存在或多或少的资金管理问题,影响企业的整体信用水平,难以通过银行的贷款门槛,赊销更是导致企业经营资金被大量占用,企业流动资金不足,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

(2)目前我国的相关法律制度尚不健全。我国已经颁布了《合同法》、《票据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一些与财务信用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都要求中小企业诚实经营,加强财务信用管理。但是,目前我国在财务信用管理相关的法律还存在很大的漏洞和不足,对于企业的失信行为,缺乏有效的惩罚机制。不健全的法律法规导致部分企业钻法律漏洞,法律制度的约束性较差。另一方面,针对企业财务信用的监管机制不健全。我国目前尚未建立有效的企业信用记录系统、监管机制和征信组织。对于企业的失信行为,只要未达到刑事犯罪的程度,就不会被惩罚。企业信用记录系统的缺乏,使得中小企业对财务风险的预警存在滞后性,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预测和防范只能依靠已经暴露的危机来进行识别,经济纠纷大量出现。

(3)企业财务制度及信用监督管理制度不完善。中小企业往往存在组织建设不健全,人员配备混乱的现象,这不仅使职能部门的职权得不到完全的发挥,也起不到相互监督的作用。缺乏相互监督的企业内部容易出现财务信用管理缺失的问题。中小企业受自身规模和人才引进的影响,企业往往缺乏专业的财务信用管理人才,财务人员对信用管理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财务账目混乱或缺失,这大大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起步较晚,缺乏完整有效的国家信用管理体系。在企业方面,中小企业大多没有内部的信用管理部门,对企业的信用管理缺乏客观全面的认识。如此,从企业自身来说,难以树立良好的信用形象,增加了利用企业财务信用创造价值的难度,另一方面,由于在客户信用资料等方面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企业对信用差的客户也盲目赊销,产生呆账或坏账,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4)欺诈、违约及拖欠款现象严重。好的财务信用不仅能是市场经济的需要,而且有助于企业扩大销售规模,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当前,部分中小企业为了扩大销售,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不顾客户的财务信用等级签订合同,盲目赊销,导致欺诈、违约事件频繁发生,企业不能如期收回欠款,而追回欠款的难度又非常之大,企业的呆账或坏账就越积越多,企业流动资金不足,现金短缺,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健康可持续发展。

(5)对客户信息不能全面、客观的掌握。由于中小企业运营成本低,利润薄,所以企业大多不设置专门的部门对客户信息进行全面的了解、记录和评价。企业信息管理制度的缺乏增加了商业风险,影响企业自身的信用风险。

三、加强中小企业财务信用管理的途径

(一)建立完善的国家信用管理体系

市场经济需要一套严格的信用管理制度,完善的国家信用管理体系会带来良好的市场交易信用。加强中小企业的财务信用管理,首先要建立完整有效的国家信用管理体系。在这一过程中,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工作:(1)加强对全社会的诚信观念的宣传,树立诚信模范,增强全社会的诚信道德观念;(2)建立有效的信用担保机制和信用中介机构;(3)赏罚分明,从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两方面,对失信行为,按照相关规定给予有效的约束机制和惩罚机制,对诚实守信的企业给予奖励。

(二)完善与财务信用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现行的与财务信用相关的法律法规尚不能满足财务信用管理的需要。这就需要国家加强立法,建设一套全面的、系统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经济活动和交易行为,并对钻法律漏洞的企业进行惩罚,创造一个公正公平的市场经济环境。

(三)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和财务信用管理

单单依靠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尚不足以健全中小企业的财务信用管理。更重要的是,中小企业要从内部加强对财务信用的控制,建立和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强化会计队伍的建设,明确各部门的职能及工作流程,形成一个各司其职、相互监督的运作氛围,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最终实现企业的目标――盈利。

(1)加强企业上下的信用管理意识。意识决定行动。从企业的管理者到基层员工,都要不断强化信用管理意识,明确财务信用对企业运营和发展的重要性。

(2)重视会计部门的队伍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中小企业往往缺乏高素质的财务人员,会计部门在人员配备上也比较混乱,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法律意识淡薄,对财务制度的严谨性和严肃性认识不足。中小企业要加强对会计队伍的建设工作,吸引高素质的财务人员来企业就业,注重财务人员的思想教育和继续教育。从而提高企业上下全体员工对财务信用管理的认识。

(3)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中小企业管理模式陈腐落后,不能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发展。建立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投资者与经营者适当分离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4)规范企业各部门的职能和工作流程。设置专门的财务信用管理部门,聘用专人进行管理,制定全面、合理的信用管理程序,强化职能部门的监督工作,及时了解企业的财务情况,预测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合理规避,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5)建立客户信用等级评价标准。中小企业应对客户的背景、品质、资本、担保能力、既往交易情况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对其信用情况进行量化评估,有利于企业对客户进行信用等级的划分,有利于企业规避可能发生的商业风险。

四、总结

中小企业对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当前我国的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信用缺失、财务管理尚需改进、融资困难、企业管理漏洞百出等问题。中小企业应该正视这些问题,加强对企业财务信用的管理,确保企业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改玲.对中小企业加强财务信用管理的探讨.经济问题.2005(08).

[2]姜玮.构建合理的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商业现代化.2012(26).

[3]张桂梅.浅谈企业加强财务会计信用管理的重要性.经营管理者.2012(19).

[4]邓奕斌.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及管理探析.企业技术开发.2013(04).

第6篇:信用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在市场中,信用无处不在。据统计,在欧美国家中,企业间的信用支付已占到整个交易的80%以上,而纯粹的现金交易已越来越少。即使在个人支付活动中,信用支付方式也已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由于信用关系的不断、扩大,给交易双方带来了不确定性,这就是信用风险。信用总是带有一定程度的风险,它是以信赖为基础的流动资产的投资、融资行为。然而,如果企业只是想利用信用达到某一方面的利益,而忽视全局、长远利益,那么企业经营的风险是无法估计的,甚至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这一已成为制约我国企业发展和市场经济秩序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企业由于不能及时收回货款,资金无法有效运转,甚至面临经营危机,濒临破产倒闭。因此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是企业经营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工作。

一、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许多行业已经进入买方市场时期,供大于求已成为各行业的常态,为了打开市场,为自己创造更有利的竞争环境,许多企业采取了赊销这种方式。根据市场调查,我国约有80%的企业采取了赊销的,这个水平和西方发达国家差不多,但效果却大相径庭。

根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国企业应收账款占流动资金的比重为50%以上,远远高于发达国家20%的水平。企业之间,尤其是国有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货款,逾期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已成为经济运行中的一大顽症。据专业机构统计分析,在发达市场经济中,企业逾期应收账款占应收账款总额一般不高于10%,而在我国,这一比率高达60%以上。

应收账款的账龄以及超过信用期的逾期天数将直接影响追账的成功率。表一是国内企业应收账款账龄及超过信用期对追账成功率的影响的统计:

表一:账龄与追账成功率关系

账龄 信用期内 逾期

逾期

逾期

逾期

逾期

逾期

1—30天 30—60天 60—90天 90—180天 180—360天 超360天

追账成功 93

73

69

63

60

56

50

率(%)

表中数据反映了这样一种趋势,即应收款账龄越长、逾期天数越长,追账的成功率越低。在我国许多企业中,实际已成坏账但未作坏账处理的情况普遍存在。据此判断,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的质量是非常令人担忧的。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资和合资企业在我国成立,与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现状相比,这些外资和合资企业更重视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对营运资金的管理、信用管理更为重视。从应收账款来看,外资企业(包括合资企业)的应收款平均天数为100天左右,而国有企业则为220天以上;从信用管理部门的设置情况看,只有大约2%的国有企业设有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而在外资企业,这个比例在10%以上。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应收账款工作的好坏,据调查,信用管理较完善的企业其坏账占销售额的比率为3%左右,而信用管理不完善的企业这一比率实际达到8%以上。

应收账款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的现状,表面上看是不良的市场环境和客户信用状况所致,然而其直接和根本的原因却在于企业内部管理的缺陷。现代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信用经济,信用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之一。信用问题是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非常现实的问题和比较突出的矛盾,企业缺乏信用管理已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特别是我国已加入WTO,国内企业急需补上信用管理这一课,才能迎接人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二、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现状的原因分析

造成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现状的原因非常复杂,不同的行业以及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原因,但归纳起来,可从企业经营环境对信用方式的影响和企业信用管理自身出发进行分析,找到原因。

1、企业经营环境对信用方式的影响

企业经营环境对企业信用管理的影响是造成目前企业信用管理现状的一个主要因素,虽然不同类型的企业由于自身的经营特点,对信用管理的要求不尽相同,但是总的来说,企业经营环境对信用管理的影响可以归纳为以下因素:

(1)扩大市场份额的需要。随着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企业为扩大市场份额往往以优惠的条件吸引客户,而优惠的付款方式是一种普遍运用的策略。

(2)重市场、轻管理。一些企业领导只注重销售业绩,而缺乏全面管理的能力,尤其是缺乏对营运资金的管理能力。

(3)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由于任期责任考核等原因,特别是有关考核制度不健全,导致一些企业主要领导往往注重短期的“经营”业绩,而忽视了企业的长期利益。

(4)企业内部市场、销售人员的利益机制不健全。激励机制往往只和销售业绩挂钩,促使销售人员重“销售”而轻收账。

(5)客户的有意欺诈行为。客户伪造资信资料,企业分析和管理能力不够。

另外,还有企业产品的数量、质量、交货期不合要求,收账能力不足,收账成本受到限制等。

2、企业信用管理自身的问题

企业信用管理自身的问题也是重要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健全的信用管理制度。授予客户的信用在主观的决策控制下运作,缺乏有效的信用决策系统,没有统一的信用管理制度、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客户授信制度和应收账款管理制度。

(2)客户的档案不完整,信用的决策和控制缺乏有效的信息支持。的客户信息往往被销售人员据为己有,并作为与企业讨价还价的资本。另一种情况是企业缺乏的客户资料收集和整理的。

(3)将财务对应收账款的控制视作信用管理,信用管理的资源和要素配置不齐全。许多企业认为对应收账款的控制是财务部门的职责。实际上财务部门的控制更多的是事后控制,并不能承担信用管理的全部职责。

(4)应收账款控制和销售管理分离,造成应收账款的控制责任不清。许多企业没有将收账的责任落实到销售人员,或销售人员没有得到收账技能培训。

三、完善企业信用管理的途径和方法

通过对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的现状,以及产生的原因、造成的结果所作的,应当充分认识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是个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各级领导,各个职能部门协作配合系统实施。具体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政府对企业信用管理的政策支持

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对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的实施和完善具有重要的作用,完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必须加强政府的作用。一方面政府需要建立、健全信用管理的相关和制度,通过国家宏观制度的完善为企业信用管理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要加大执法的力度,对那些恶意欺诈的行为严惩不贷。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应收账款中账龄超过1年的,其中65%属于有意欺诈,所以政府必须加强管理和执法力度,以促进培育和维护良好的信用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强企业负责人的责任,防止出现随意处理应收账款,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

2、明确认识信用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

企业领导必须将信用管理看成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并通过使员工认识到,增加有效销售、减少坏账损失、使公司利润最大化是公司全体员工的共同目标。因此,有效的信用管理模式必须由企业的主要领导倡导,从企业的整体利益出发,使各部门成员具有统一的认识并建立在全局的基础上。

3、正确地实施角色定位

企业内部与信用管理有关的职能部门各自正确的角色认同有助于统一认识,加强内部协作。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所处的内外环境、经营规模及企业目标等来设计适合自身的组织结构。然而,无论企业组织结构如何,信用管理都和企业的财会部门、销售部门和供应部门有关。由于各部门的职能不同、管理目标不同、人力资源的特长不同,使得在信用管理方面容易产生不同的认识。这种认识差异可能会阻碍企业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制度,因此企业实施信用管理,必须使有关部门职能人员,具有正确的角色定位:

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认识到,即使拥有世界上商业信誉最好的客户,如果销售部的销量不足以赢利,也是毫无价值的。因此,只允许银货两讫的交易方式并不能适应企业市场运行的需要,而只通过财务部门对应收账款的事后控制并不能算是有效的信用管理。

销售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在没有收到货款之前,销售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销售,只有将全部货款安全收回,销售工作才算完成。因此,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销售,销售人员必须参与信用管理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供应和采购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在买方市场的情况下,供应部门不只是企业花钱的部门,为了增加企业对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提升企业自己的信誉,取得供应商更优惠的信用政策,供应部门除要掌握充分的市场信息外,还必须具有对供应商进行评价、筛选的能力,参与信用管理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4、提高合同履行质量及加强内部管理

企业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很多情况下是由买卖双方对合同执行情况有异议造成的。应收账款无法及时收回,很大的原因在于供方的产品质量存在,从而造成买方拒绝履行合同。因此,加强企业的信用管理,除了采取必要的信用管理措施外,企业还必须提高合同的履行质量,也就是说企业必须加强自身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加强内部生产管理,提高履行合同的能力,避免和减少由于企业自身履行合同质量不高造成应收账款和坏账的产生。

第7篇:信用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交通行业 科技信用 科技活动 失信行为

随着交通行业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科技资源在科技界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科技工作者为追逐学术荣誉及相关利益,部分科技工作者违规获取科技资源,引发了科技活动中的失信行为,严重地浪费国家有限的公共资源, 偏离科技活动实施的目标,违背了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因此,交通行业科技信用管理问题及对策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相关概念解析

1.1 科技信用

信用是履行诺言的一种行为,从而获得他人的信任。2004年9月,国家科技部《关于在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中建立信用管理制度的决定》,明确“科技信用是指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或机构的职业信用,是对个人或机构在从事科技活动时遵守正式承诺、履行约定义务、遵守科技界公认行为准则的能力和表现的一种评价”[1]。

科技信用具有伦理、法律和经济3个维度的含义[2]。在伦理方面,指学术道德或科研诚信;在法律方面,指知识产权的归属;在经济方面,指科技活动是一种交易活动,如科技工作者获得科技项目立项,得到政府下拨的科研经费,完成约定的任务,即完成了一项交易。

1.2 科技信用管理主体

科技信用管理主体是指在科技活动管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相关人员(或机构),可归纳为执行者、评价者以及管理者。(见图1)

(1)科技活动的执行者。执行者是指科技活动申请和实施过程中涉及到的个人或机构,如项目承担单位、项目主持人和项目主要参与人员[3]。执行者的科技信用管理过程包括项目申请与立项、经费管理、项目实施(进度管理、组织协调、项目研究)、结题验收、成果产出与转化等[4]。执行者的科技信用管理包括材料与信息是否真实、抄袭、篡改数据等。

(2)科技活动的评价者。评价者是指科技活动评价评估过程中涉及到的评审专家和评估机构,主要负责科技活动立项评审、过程管理和结题验收时开展相关评审与咨询工作[5]。评价者的评价为项目管理与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评价者的科技信用管理包括工作态度及评审时是否公平、公正。

(3)科技活动的管理者。管理者是指履行管理与监督职能的政府部门及其授权的机构或人员。管理者科技信用管理包括是否公平、公正开展管理与监督工作、服务情况等[6]。

2 科技信用管理制度建设现状及分析

科技信用的失信行为,不仅阻碍了科技事业发展,并给社会经济造成的严重损害,制定相关的管理措施,能有效惩治各种扰乱社会秩序的失信主体,能进一步加强科技信用的管理规范,并提升全社会的科技信用意识,突出科技信用管理的重要性[7]。因此,我国科技部及交通行业均建立了基本符合国际惯例、相对完善的科技信用体系。

(1)2004年9月,科技部首次《关于在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中建立信用管理制度的Q定》,第一次以国家文件形式阐述了科技信用的概念,明确科技信用管理的意义、原则、依据及方向,为相关政府部门制定科技计划信用管理制度提供了指导性设计框架和方向[1]。该《决定》提出“让守信者得到鼓励,让失信者付出代价”信用管理理念,涉及的科技信用主体有管理者、执行者、评价者[3]。

(2)2006年11月,科技部再次发力,《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明确科研不端行为的范围和惩罚机制,建立调查和处理机构[8]。该《办法》有效将科技信用管理工作推向可操作层面,涉及的科技信用管理主体有执行者、评价者。

(3)2011年8月,交通部了《交通运输部科技计划项目信用管理办法》,为进一步加强科技信用管理,提高交通运输科技资源分配的合理性、科学性,规范科技信用行为,该办法明确科技信用的主体、信用信息、信用评价、结果应用等方面的内容[9]。该《办法》有效规范交通行业科技信用管理,并具体到可操作层面,涉及的科技信用管理主体有执行者。

(4)2016年3月,为进一步加强科技信用体系建设,科技部印发了《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严重失信行为记录暂行规定》,提出要规范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相关管理工作,保证科技计划和项目目标实现及财政资金安全,推进依法行政[10]。该规定进一步强化科技信用管理工作,涉及的科技信用管理主体有管理者、执行者、评价者。

除以上科技部、交通部制定的相关科技信用管理制度之外,国家层面还有国务院、国家基金委员会、教育部等纷纷符合自身特点的科技信用管理制度;地方层面有浙江、江苏、广东、宁夏、新疆、深圳等省市相关政府部门也了科技信用管理制度。综上可知,我国科技信用管理制度建设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为科技信用建设事业提供有力的制度规范和法律保障。

3 科技信用失信行为及原因

3.1 科技信用失信行为

在交通行业科技活动管理过程中,失信行为发生在整个科技活动过程中,包括学科规划、项目设置、组织协调、项目申报与立项、执行、专家咨询、结题验收、成果产出与转化等环节[11]。科技信用的失信行为针对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1)执行者失信行为表现。项目申报、执行、验收过程中,执行者的失信行为通常表现为申报时夸大或虚报自身的研究能力及多头申报;执行时擅自更改研究内容和任务或违规使用项目经费;结题时抄袭他人研究成果、篡改科研数据等。

(2)评价者失信行为表现。项目立项评审、科技咨询与验收评审过程中,评价者的失信行为通常表现为评审时违背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夸大项目成果价值,隐瞒、弱化存在的问题,贬低与自身利益相冲突的优秀成果,泄露或侵占评审材料。

(3)管理者失信行为表现。在科技活动监督管理过程中,管理者的失信行为通常表现为,不按要求认真核对审查申报信息的真实性,与相关申报单位串谋,隐瞒捏造事实,骗取项目经费等。

3.2 科技信用失信原因

造成交通行业科技活动失信行为的深层原因,既涉及到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体制机制等宏观层面,也涉及到科技信用主体和具体操作等微观层面。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体制转型带来价值冲突。

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利益关系正在不断变化中。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引起人们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在新旧更替之间不断发生冲突,这是导致科技信用缺失的深层社会根源。

(2)科技活动主体的信用意识不强。

伴随着科研人员数量的增加,其职业竞争也变得愈发激烈,要想获得科学职业上的成功,就必须争取有限的科研经费,招揽优秀的后备力量,抢占稀缺的学术高地。在如此严峻科研环境下,科技信用意识不强的科技信用主体,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难免有人试图通过特殊捷径获取科研资源,从而造成失信行为。

(3)失信成本低、风险小。

我国政府对科研领域的监督和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漏洞,主要是科技信用方面奖惩机制不完善,出现了科技信用失信的成本低、风险小。同时,交通行业对失信行为缺少必要的群众监督以及监控机制,过分依赖于科技从业人员的自律意识。

(4)科技信用管理制度可操作性不强。

在科研项目管理中,部分科技资源分配做不到完全的公平公正公开,大部分科技资源无法共享。虽然我国制定了相关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但由于可操作不强,使得资金使用效率低,甚至存在违规使用经费的现象。

4 交通行业科技信用管理建设的几点建议

4.1 进一步完善科技信用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交通行业科技信用管理制度,致力于提高科技信用管理的可操作性,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科技信用评价与管理。管理制度应细化到可操作层面,包括评价指标体系、评级应用、奖惩机制等方面的完善。

4.2 建立科技信用管理共享机制

当前,交通行业科技资源分散于不同部门,为消除科技信用管理的“信息孤岛”,解决信息不对称、标准不统一的问题,需要建立相关的信用管理的共享机制,实现科技、金融、工商、公安等部门

的信用信息对接,实现科技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和信用等级开放共享的美好愿景。

4.3 提高失信成本

提高失信成本,对于失信行为要坚持“零容忍”。在科技活动管理过程中,执行者一旦发生了失信行为,经审核证实后,取消其申报、评奖等资格或撤回经费支持等;评价者一旦发生了失信行为,经审核证实后,取消其评审资格;管理者评价者一旦发生了失信行为,经审核证实后,取消其管理资格。

4.4 提高科技信用意识

科技信用在科学工作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建立良好的科技信用体系,有利于科技事业的发展,但树立正确的科技信用意识对个人信用和集体信用也非常重要。提高执行者、评价者、管理者科技信用意识,开展宣传和教育活动,能有效预防科技信用失信行为的发生。此外,社会公众监督也是非常重要的。

5 结语

科技信用建设是科技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完善交通行业科技信用管理制度、信共享机制、提高失信成本和信用意识,有利于交通行I科技信用管理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推进科技事业的发展与进步。总之,创造良好的科技信用氛围、建立完善的科技信用监督管理机制,绝非一日之功,还需要全体科研人员和科技管理工作者的长期努力。

参考文献

[1]科技部.关于在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中建立信用管理制度的决定[Z].2004-09-02.

[2]王文寅.科技信用风险管理[M].科学出版社,2015.

[3]郑春梅.我国科技计划信用管理研究[D].东北大学,2006.

[4]郭德政.科技信用信息共享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14(10):166-168.

[5]王芳,张r元,黄保庆,等.负向半定量同行评议方法在科技项目立项评审中的探讨[J].吉林农业,2014(8):88.

[6]刘洁.国家科技管理中信用机制的引入[J].科学管理研究,2005,23(1):65-68.

[7]张明龙,张琼妮.中国建立科研诚信长效机制的探索[J].中外企业家,2012(3):124-125.

[8]科技部.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6,14(6):1-3.

[9]交通部.交通运输部科技计划项目信用管理办法(试行)[Z].2011-08-03.

第8篇:信用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企业管理信用管理体系信用管理职能信用风险管理

    一、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现代市场经济的实质是以契约为基础的信用经济,信用经济的主体是各式各样的企业,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是社会信用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中,建立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成为企业长期发展的核心和基础,也是国内企业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根本保障,对企业自身的发展和社会信用制度的完善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一)信用是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前提

    规范有序的市场经济活动需要建立一个能够有效调动社会资源和规范市场交易的信用制度。良好的信用关系是企业正常经营与市场健康运行的基本保证。没有信用,企业不可能正常经营;没有信用,市场不可能健康运行;没有信用,市场经济不可能健康发展;没有信用,宏观经济政策不可能顺利实施。

    (二)信用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保障

    市场经济越发达,企业活动范围越广泛,信用就越重要。从企业整体看,信用是企业形成凝聚力并且发展壮大的基础,没有了信用,企业无法发展壮大;从企业融资看,信用是企业融资的重要条件,如果企业信用缺乏或者信用制度不健全,就不可能顺利融资;从市场交易看,企业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在市场树立良好的形象,受到客户和消费者的信赖和欢迎,才能赢得更广阔的市场。因此,加强企业信用管理,改善企业信用状况,提升企业信用等级,对于企业抵御市场风险,改善企业融资条件,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和做大做强,实现宏观调控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由此可见,企业有必要对信用管理体系进行改革或完善,一是企业外部信用体系的管理,二是企业内部信用体系的管理。这里笔者仅就企业内部信用管理体系提出个人的一点想法。

    二、企业内部信用管理体系

    随着以解决产权问题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和完善,我国企业面临的更为严峻和紧迫的问题是,基础管理落后,无法适应当前买方市场和信用经济的要求。特别是在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今天,信用经济更是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

    当前我国市场信用体制相对比较落后,使得很多在B2B平台上开展的商务活动难以兑现,线下付款势必存在着债务拖欠和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的问题,影响了企业发展。为了有效规避商务活动中的兑现风险.企业有必要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信用管理体系,这也是每个企业微观经营管理机制改革的关键环节。

    (一)问题分析

    在传统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经营管理是在计划与行政管理之下进行的,企业之间(包括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交易大多是在同一个所有者或管理者的统一安排下进行的,企业无须过多关心信用和风险问题。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后,企业变成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自主经营的经济主体。这时沿袭传统管理体制的企业,其信用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的欠缺开始暴露出来,并逐渐成为制约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瓶颈。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在信用管理方面存在着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经营管理目标的偏差。近几年来,我国许多中小企业在发展上大致都经历了以下过程:初期资金高投入,销售额高增长,后期则低回报,甚至出现经营危机。在买方市场和赊销方式下,一个企业如果过份注重销售业绩的增长,虽然能快速扩大账面销售额,但其背后的财务状况却不容乐观,应收账款上升,销售费用上升,负债增加,呆账坏账增加,利润随之下降。这些问题的根源就是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偏差。有的企业管理者为了应付上级主管部门业绩考核,不顾企业长远利益,一心追求眼前利润;有的企业迫于市场竞争压力,单纯追求销售额增长,偏离了最终利润这一企业最主要的目标。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发生偏差,使企业的信用大打折扣,信用管理自然名存实亡。

    2.基本管理职能的欠缺。在我国企业现有的管理职能中,应收账款的管理职能基本上是由销售部和财务部这两个部门承担的。然而在落实应收账款的过程中却常常出现由于职责分工不清而导致两个部门相互推托的现象,这样就使得应收账款的处理效率十分低下,甚至出现管理真空。基本管理职能存在欠缺,使这两个部门由于管理目标、职能、利益和对于市场反应上的差异,都不可能较好地承担起企业信用管理和应收账款管理的职能。

    3.应收账款管理的滞后。我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重点是如何“追账”。有些企业的销售人员、财务人员耗费大量精力参与讨债,有些企业甚至专门成立了追账机构,但收账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这些企业忽视了交易之前和交易过程中的信用管理,将应收账款管理的重点放在“事后收账”,结果使应收账款得不到合理的控制,还花费了数倍于应收账款正常管理的成本,损失惨重。应收账款管理明显滞后,使企业一时无法收回账款,使得各方面的资金周转不开,影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甚至面临倒闭的境地。

    4..信用管理方法的落后。在目前销售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上,我国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很好地掌握或运用现代先进的信用管理技术和方法。比如对客户的信用风险缺少评估和预测,交易中往往是凭主观判断作决策,缺少科学的决策依据。在销售业务管理上,由于缺少信用额度控制,往往是重权力而不重职能,一旦出现风险问题又相互推卸责任。在账款回收工作上更是缺少专业化的方法,在销售提成的激励下,业务人员拉到大量订单之后寄希望于一些缺少专业技能的人员去收账,企业最终只能品尝大量呆账造成的苦果。

    (二)基本解决方案

    企业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以上信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合理的信用管理组织机构。目前我国企业在组织机构及其职能设置上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竞争及信用管理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企业最高管理决策层缺少对信用决策业务的领导和控制;信用管理职能划分不清,大多是支离破碎地分布在销售和财务部门,其结果往往是只重权力不重职能;部门内部管理目标、职责和权力不配套,而且部门问在信用管理上缺少协调和沟通;缺少独立的信用管理职能和专业化分工

    针对上述管理现状及未来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要求,提出如下解决方案:

    (1)企业应当建立一个在总经理或董事会直接领导下的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或设置信用监理),有效地协调企业的销售目标和财务目标;同时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科学的风险制约机制,防止任何部门或各层管理人员盲目决策所导致的信用风险。

    (2)将信用管理的各项职责在各业务部门之间重新进行合理分工,信用部门、销售部门、财务部门、采购部门等业务部门各自承担不同的信用管理工作,必须按照不同的管理目标和特点进行科学的设计。例如,在传统上销售人员垄断客户信息的问题,必须通过各部门问在信息收集上的密切合作以及信用部门集中统一管理加以解决。

    (3)一些企业已成立的追账机构(如清欠办)应划归信用部统一领导,更加专业化地开展工作。首先,在业务程序控制中强化信用风险控制环节,使各部门分工协作,尽量减少信用风险带来的损失;其次,实现对客户信用管理的职能化、专业化,主要是对客户资信进行管理,对交易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全方位地进行客户信息搜集、评估和监控;再次,在有客户来访时,信用管理部门负责将公司的信用情况向客户进行说明展示,以促进有效销售;最后,信用管理部门通过对各部门人员的培训,形成企业内部对客户信用风险的共识。

    2.改进销售/回款业务流程。现代企业管理在传统职能分工的基础上,更加注重部门间的协调作用和流程设计。例如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业务流程再造和ERP解决方案就充分体现了这种管理趋势。销售/回款业务流程是企业关键性的业务流程之一,最为重要而且复杂。企业实施信用管理,可以有效地将企业销售和回款业务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流程设计的方法,跨职能部门地实现销售业绩增长和降低收账风险这两个最基本的目标,从而为企业带来较大的利润增长空间。(笔者在这里建议有条件的企业应用ERP专业管理软件来实施对企业内各流程的掌控。)

    实行全程信用管理模式需要建立和改进的业务流程包括如下一些基本项目:客户开发与信息搜集业务流程;客户信用评级业务流程;订单处理与内部授信业务流程;销售风险控制业务流程;款回收业务流程;债权处理业务流程。企业通过上述各项业务流程的建立和改进,将在销售/回款这一企业最重要的价值链中获得较大的增值,其中卖方(企业)信用控制能力的提高和买方(客户)信用风险的降低是使各项业务流程得以改进的关键。比如某公司就是应用ERP管理软件对信用实行良性管理。他们把事先想好的信用评估方式写入程序,使其产生一个新的专门用于信用评估的程序,该程序包括企业所需要的客户信用资信。

    3.建立全过程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一些企业不能很好地实施信用管理,是因为缺少一套比较完整而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度。比如,许多企业不断颁布各种应收账款的管理规定,但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以至于不得不朝令夕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究其原因在于相关的规章制度没有系统化的设计。企业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制定信用管理制度方案。

第9篇:信用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全程信用管理 内部会计控制 风险分析

企业信用管理就是通过资信调查,收集客户的各种信用信息与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判断,对客户的信用质量做出评价,在风险与收益之间权衡,进行恰当的信用决策,并对产生的应收账款进行管理。由于中国大多数企业自身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尤其是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或不健全,导致信用管理缺乏长效机制的保障。信用管理部门是组织的职能部门,必然存在着与其他部门在业务上的协调与监督。信用管理与内部会计控制的结合,利用会计控制的思维和视角去改善现有制度,整合企业价值链管理以达成企业经营目标。

1.基于内部会计控制的全程信用管理体系的提出

对于全程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已有一些学者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比如:谢旭提出的基于销售——回款全程业务流程的信用管理体系;陈晓红教授等人提出包含企业授信管理和受信管理的企业信用管理的全过程控制方法;文亚青教授提出的包含经济信用、法制信用、道德信用在内的“三位一体”的企业全面信用管理。但它们都存在过分关注应收账款的回收,微观层面的操作性不强、过于关注宏观环境的探讨等问题。

笔者认为,全程信用管理体系较适合与内部会计控制的思想和制度程序相契合。全程信用管理体系是从销售——回款的业务流程的角度设计的,提出将销售与回款之间的核心业务流程进行整合,通过对整个信用管理流程的关键点进行控制,保障信用管理各项工作顺利展开,保证组织经营目标的实现。

全程信用管理体系主要分三个层次,管理制度、程序措施、控制环节。现代信用管理的控制体现了事前客户资信管理、事中赊销管理、事后应收账款管理的三重控制模式,设置了从客户开发到追收欠款的关键控制反馈节点,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回环流,保证信息流的畅通、真实、完整,为未来管理控制奠定基础。这样的信用管理体系适应了我国大多数企业设立信用管理部门的初衷——解决现存的大量应收账款欠款、呆坏账等“历史遗留”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帮助企业进一步规范客户管理、销售签单的日常管理制度问题,逐步实行成熟、规范化的信用管理,建立起企业自身信用管理体系。

2.基于内部会计控制的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

会计内部控制的循环控制体系和以销售——回款业务为中心的全程信用管理体系的对比,从中可以看出两者之间紧密的内在联系。内部会计控制的范围包括:采购及应付账款控制、销货及应收账款控制、会计信息系统控制、生产及成本会计系统控制。全程信用管理的范围包括:客户开发、订单受理、发货管理、货款收回、售后服务及债权管理。会计内部控制的循环包括信用管理体系的循环,信用管理所涉及的业务流程都是会计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是防范风险、降低风险的重要业务流程。

在公司治理越来越重要的今天,内部控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已提升到战略高度,而会计内部控制处于战略的中心。因此以会计内部控制的要求对销售——回款为中心的业务流程进行改造,使其更规范严密操作性更强,权责分工更明确。下面我们将说明如何在会计内部控制环境下加强企业信用管理。我们按照信用管理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的顺序来重点说明。

2.1事前控制——目标客户控制所谓目标客户管理是指企业在进行客户资信管理的时候,应按照信用管理目标的要求,遵循二八原则(20%的重要客户会为企业带来80%的利润),按照会计内部控制政策及程序,选择获利性客户。做好目标客户管理一般要完成两方面的控制:信用信息的交流与控制、信用分析。

2.1.1信用信息系统的交流与控制信用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和信息在企业的经营业务活动中广泛流动,形成完整的信息流。其管理与维护可以遵循会计内部控制中的计算机化资讯控制的关键控制程序,重点关注以下两方面。

第一,信息安全性。只有先保证安全才有可能让有用的信息传递和流动,支持基层业务操作和管理层的决策。因此,辨别、规范信息搜集渠道,识别防范信息搜集风险,预防信息搜集过程中信息的干扰和失真将保证信用信息的外部安全;信息的分析、开发、管理职责的分离将保证信息的内部安全。

第二,组织管理控制。按照会计内部控制的要求,信用信息处理作业应遵循权责划分控制。资讯部门及相关部门的职责应明确订出,明确信用信息由信用部门专属控制,避免出现信息由不同部门同时控制的现象。信用经理授权应明确信用信息向上传递给管理层和向上他业务部门传递的口径和方式。

2.1.2信用分析

信用分析是对选择的目标客户的经营管理情况、财务情况、市场环境、产品竞争力等为依据对受信方的信用能力或信用风险程度做出的判断和选择。信用分析的控制应主要关注以下方面。

第一,信用风险分析。风险分析是预测未来最重要、最艰难的工作。运用内部会计控制对信用风险进行分析,有利于最终风险的防范——应收账款的管理。信用风险结构的外部风险大多是由于受信企业的财务恶化导致的,要综合运用有效的财务分析指标结合相关的信用信息对其进行分析。其内部风险的产生首先是由会计内部控制出现漏洞开始的,因此规范销售管理和财务管理的控制措施是管理内部风险的首要政策。信用风险的分析应由信用经理直接负责,垂直领导信用管理人员,与财务主管、营销主管、销售主管协同配合进行,并贯穿整个业务流程始终。

第二,信用额度设置。根据“二八原则”对客户信用额度进行前期管理既可保证稳定的利润来源,又可规范信用额度管理的重点,避免管理分散化。企业对目标客户的信用额度的确定应该以授信企业自身为出发点,受信客户为导向。不同的管理层级应该拥有不同的信用额度授权,不同的目标客户可以得到的信用额度应该符合企业的经营方针和政策。一个可参考的公式是:信用额度=客户预计年销售额/360×信用期限。根据会计内部控制的思想,信用额度的设定应与企业相应的内部价值链活动保持一致。

2.2事中控制——赊销成本控制

这一阶段涉及授信企业的大部分业务活动,并且也是会计内部控制中交易循环控制的重点,基本上包括了销售与应收账款控制、采购与应付账款控制以及生产成本控制。因此企业在赊销管理的控制重点应该关注现金流的风险和成本,产品生产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