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慧医院系统解决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孙奕敏1王玙璠2艾浩军2
(1.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山东总队训练基地,山东济南250000;
2.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智慧医院是未来发展的客观需要,我们通过WiFi指纹方法实现数据的建模以及医院的实时定位,在J2EE平台上建立系统架构,设计实现基于医院的LBS位置服务。
关键词 医院导航系统;WiFi定位技术;J2EE架构;LBS位置服务
0引言
随着自动化时代的来临,在室内环境中人或设备的定位显得尤为重要。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GPS)[1]和网络辅助全球卫星定位系统(AssistedGlobalPositioningSystem,A-GPS)[2]把室外定位推向了极致,但是许多类似于大型医院等室内场所中的应用必须具有在任何环境中实现无缝定位的功能。虽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室内定位系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现在仍然是全球研究的焦点。
故近些年,大量的基于位置服务(LocationBasedServices,LBSs)的移动应用应运而生,其中基于室内定位的医院导航系统就很有研究的必要。到2012年底,我国已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超过13.4亿,织起了全球最大的一张基本医疗保障网。可见医院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目前,老百姓对优质医院的需求与我国优质医院匮乏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所以我们认为,无论是紧急情况中医护人员的位置跟踪,还是就诊人员的智能导航,或是对医院就诊人数的实时统计,都可以大量的节省医生或患者的时间和精力,使医院的一切活动都可以更加有序的进行。
本文主要研究基于WiFi定位技术的医院导航系统,选择精度高的定位算法,对于实现智慧医院中定位导航部分作了全面设计,涉及到医院的位置感知、最优路径导航、医院运行动态监管和手机端挂号和领取报告单等功能。通过用户的智能手机端或者便携式设备来完成医院的实时定位导航等服务。
基于WiFi指纹的室内定位技术是目前一种较为主流的定位方法,国内外的研究都表明其定位精度和稳健性都优于三角测量等基于射频传输延迟的方法。在本项目中首先研究了WiFi指纹定位的定位模型,然后研究了提高WiFi指纹定位精度的方法,主要是降低设备异构性对定位精度的影响,同时利用智能手机内置的位移传感器,减少指纹匹配搜索空间和提高输出位置信息的可靠性。
基于WiFi指纹的定位方法无需预先知道AP的位置,并且对信号在复杂的室内环境中所产生的多径效应有良好的抗干扰性。然而,由于WiFi信号本身并不是用来做定位的,它会有着较为剧烈的波动,因而影响了实时RSSI与指纹库的匹配准确度,导致定位精度下降。此外,基于指纹的方法需要事先在定位区域采集大量数据,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这也是需解决的问题。
国内信息企业也已开始着手医院信息化建设研究,通过研发相关数字化系统,进而使医院的医疗技术进入智能化。银江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国内医疗信息化建设,已经形成了数字医院、区域医疗、公共卫生、移动医疗以及智慧医院五大领域的核心产品和解决方案。又如,IBM公司与国内著名的erp公司金蝶软件展开战略合作,联手开拓医院资源管理(HospitalERP)市场,实现智慧医院运营和管理,实现临床服务全过程的精细化财务核算和全员绩效管理。
1WiFi指纹室内定位方法
1.1WiFi指纹定位过程
WiFi指纹定位过程分为离线采集与动态定位两个阶段。离线采样阶段中采集的RSSI数据需要通过一定的准则和方式生成位置指纹以构建指纹数据库,并将指纹数据库导入智能手机。在动态定位阶段,智能手机实时采集各个WiFi基站的RSSI指纹信息,与位置指纹数据库进行匹配,实现定位。
1.1.1离线采集阶段
(1)设定采集时间间隔和每次采集数据的持续时间,并写入XML文档缓存中;
(2)从手机获取当前的时间和手机所朝的方向,并写入XML文档缓存中;
(3)周期性扫描得到的所有WiFi信息(包括UUID,Major,Minor和RSSI等)写入XML文档缓存区。
1.1.2在线定位阶段
将离线采集阶段的所有XML文件构建为一个树形数据结构,接着提取出所有名为“WiFi”标签下的数据,建立一个矩阵,并将每个ID号对应的RSSI值填入矩阵中对应位置,计算矩阵每一行的均值,即每个WiFi的所有RSSI的均值,最后将得到的所有均值、location标签值和orientation标签值存到XML文件中。
处理完所有的XML文档后得到位置指纹库。将位置指纹库导入android手机中。
在线定位阶段访问位置指纹库,用户使用手机蓝牙与基站通信来采集RSSI指纹信息,与位置指纹数据库进行匹配,实现定位。
1.2WiFi定位算法
(1)在待定位场所内设置多个AP,使用移动终端对待定位场所内每个已知位置点,在一段时间内持续采集WiFi信号的RSSI值,并存储在移动终端存储空间中;
(2)待所有位置点的数据采集完成之后,将存储在移动终端存储空间中的数据导入到服务器中,服务器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统计每一个AP在某一位置点的信号序列中出现的次数num,删除num小于序列总长度一半的AP信号数据;
(3)对预处理之后的数据求平均值μ、标准差δ存入数据库,构建RadioMap,利用最大似然估计(MLE)方法估算其分布参数。
(4)使用移动终端采集待定位点的WiFi信号的RSSI值并上传至服务器;
(5)服务器对实时接受到的WiFi信号的RSSI值排序,选取q个信号强度最强的WiFi信号对位置指纹库中的位置进行聚类,筛选出共享该q个信号最强的WiFi信号的位置点;
(6)使用高斯分布来对单个AP的采样信号进行拟合,实时收到的一个无线信号强度向量,在步骤(5)筛选出的所有的n个候选点中找出其位置x,需要计算所有候选点的概率,最后返回其概率最大的候选点位置信息作为初始定位的结果;
(7)用户手持移动终端在定位场所内连续移动,将在时间段t内的定位坐标信息以时间轴为索引存储起来,采用一个时间平均窗对估计的位置做平滑处理,通过对步骤5给出的前W个位置估计值进行时间平均以获得待测点的位置估计。
2医院应用示范
2.1整体架构
系统采用WiFi指纹定位技术,基于J2EE技术框架,支持多种设备的接入、支持空间信息的加载、用户注册。基于SaaS的软件架构能够在服务层向第三方提供开放的API,数据通信采用HTTP访问方式、数据规范符合KVP标准。系统分层架构图如图3所示。
2.2系统部署
在医院搭建基于WiFi的LBS系统,图4为系统硬件部署图。系统设备包括WiFi基站、智能手机、后台服务器、3D监管终端。
WiFi基站:作为智慧医院定位的基础硬件设备,用于发送RSSI信号,与移动终端进行通信;每40平米布置一个WiFi基站;
智能手机:采集RSSI信号,通过加权指纹算法与卡尔曼滤波算法实时计算出当前坐标,参照指纹信息库,解算出读者位置;向服务器发送服务请求来获取相应的位置服务;
后台服务器:存储、管理与转发系统内的数据;
3D监管终端:实时显示图书馆的运行情况,包括读者状态与馆区状态。
3小结
本文以WiFi技术规范及其设备为基础,提出了基于概率的指纹算法,并以此算法为基础,提出了医院位置服务解决方案。目前的指纹采集方法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在未来的研究将基于众包的思想,加快数据采集速度,但是,其中的数据清洗是一项有挑战性的工作。同时,结合建筑物的内部结构来提高定位精度和导航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朱晓丹.无线定位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探讨[J].广东通信技术,2013,6.
[2]陈秋晓.智慧医院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医院管理论坛,2013,3.
[3]马静宜.室内定位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J/OL].eepw.com.cn/article/264519.htm,2014-10-28.
[4]杨铮,吴陈沭,刘云浩.位置计算:无线网络定位于可定位性[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关键词]医院移动医疗网络;网络安全;安全隐患;风险管理
目前,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网络技术的日趋完善,移动医疗、智慧医疗和远程会诊已成为医院信息化建设完善与否的重要指标。移动医疗系统在传统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上增加了无线网络以及配套的医疗软件系统、无线终端设备及移动应用程序(applicationprogram,APP)等设施,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的医疗服务。同时,无线网络的开放性为传统医院医疗信息系统增加了新的安全风险因素,为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移动医疗在传统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HIS)基础上完成了对医疗工作流程的闭环管理,通过移动查房系统使医护人员的工作流程更加高效、安全,对患者的门诊、住院治疗过程中的信息处理更加完善、准确[1]。移动查房系统解决了传统HIS的使用中医生在病区日常工作中查看患者病例、获取化验结果和下发医嘱不及时等问题[2]。移动护理系统避免了护士在执行医嘱过程中抽血及用药错误等问题。移动APP为广大患者提供了在线预约挂号、查询检查结果及健康咨询等功能。然而,移动医疗系统在实际使用中对提高医疗效率、医护质量控制管理有显著作用的同时,也不容忽视随之而来的数据安全性风险。为此,本研究针对移动医疗系统网络安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医疗信息网络安全管理措施。
1移动医疗系统网络安全现状分析
移动医疗系统的网络通常由移动终端、移动APP、工作站、接入访问节点(accesspoint,AP)、交换机、防火墙以及服务器等设备连接而成。典型网络拓扑如图1所示。
1.1移动医疗的接入方式
移动医疗的网络接入具有开放性和隐蔽性,不能直观从物理上发现隐患。无线接入分为无线广域网、无线城域网、无线局域网、无线个域网和无线体域网[3]。医院本地局域网基于成本和维护效率通常选择无线局域网接入。医院本地区域内的移动医生终端、移动护理终端Internet等设备通过分布在楼道或病房的无线AP接入医院网络[4]。AP通过百兆局域网线接入到楼层交换机,楼层交换机通过光纤连接到汇聚交换机,再经过核心交换机、防火墙连接到中心机房。在连接过程中,无线AP的接入方式具有开放性和隐蔽性,任何一个移动终端都可能接入,并不能从物理上直观发现。这是移动网络的特点,是可能导致网络非法接入和网络攻击的重要环节。
1.2移动医疗网络的安全隐患
移动医疗网络的开放性导致破解容易,存在接入安全隐患。移动APP在IOS和安卓系统上运行,通过Internet接入到医院外网防火墙,再接入医院Web网络服务器。外网防火墙能够过滤非法IP地址、防止有安全风险的服务协议报文通过,如网络信息服务(networkinformationservice,NIS)和网络文件系统(networkfilesystem,NFS)等。但存在终端外部攻击的安全风险,如果被攻击者通过防火墙访问,就有可能使内部网络文件失窃。目前,AP上应用最广泛的无线传输协议有802.11b/a/g/n。802.11系列协议因其使用便捷给网络部署带来了方便,同时又由于其开放性导致存在服务集标识符(servicesetidentifier,SSID)可视、密码中国医学装备2016年6月第13卷第6期移动医疗医院信息网络安全分析及措施*-罗宇红等简单、无线路由器WEP破解等安全隐患。(1)SSID可视是指无线WiFi的SSID广播处于打开状态,可以被任何移动终端搜索到,即为攻击者提供了找到网络入口的便捷途径。(2)密码简单是指网络管理员设置WiFi接入时使用了规则简单、长度过短的数字、字母及常用词作为密码。由于WiFi连接可以随时接入,所以很容易被暴力破解或字典攻击破解。(3)无线AP接入通常会选择有线等效保密(wiredequivalentprivacy,WEP)算法安全机制进行的认证和加密。WEP算法通过认证请求、挑战、响应和确认认证成功4个步骤进行用户认证。但WEP算法存在完整性校验值(integritycheckvalue,ICV)被篡改、RC4算法缺陷、密钥管理机制缺失及用户密钥过短等风险问题[5]。由于这些风险点,已经有多种软件工具能够破解WEP密码。
1.3移动医疗网络与接入安全隐患
移动医疗网络受到免费WiFi软件干扰,存在接入安全隐患,通过在局域网的计算机上非法安装免费WiFi软件或随身WiFi可以提供非法的无线接入。未经授权允许的终端设备通过非法接入,可能会访问内部保密数据引起数据泄露,或者用户通过手机、平板电脑访问视频网站、下载数据,大量占用可用带宽而影响网络系统正常工作。此类行为对网络管理带来负面效果,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目前,可随身携带的移动WiFi设备,通过USB口插到接入局域网的工作站或笔记本电脑上便可提供WiFi连接。这些设备可以关闭WiFi广播发送信号,很难通过检测无线信号的方式发现。此产品通过介质访问控制(mediumaccesscontrol,MAC)地址克隆技术和网络地址转换协议转换(networkaddresstranslation-protocoltranslation,NAT-PT)技术可以绕过目前IP和MAC绑定的安全机制,具备一定的管理难度。这种方式下的非法接入终端绕过了用户认证、安全密码甚至防火墙等安全机制。从局域网内部打开了一个访问通道,存在很高的安全风险。
1.4管理措施执行与外侵安全隐患
在日常工作中疏于网络安全管理,对管理措施执行不严,带来外侵安全隐患。(1)医生移动站和护士移动站等移动终端通常采用安卓或IOS操作系统,在使用中存在被安装第三方软件、植入病毒木马的可能性。(2)网络中的楼层交换机设备放在每层的楼道网络间或楼道处,通常不会有专人看管,存在非法接入的风险。(3)中心机房通常部署门禁和视频监控系统,安全等级较高,但可能存在门卡盗用、监控系统未正常运行等风险。(4)Web服务器是移动医疗系统中提供Web服务的重要角色。在提供强大的医疗服务功能的同时,由于web服务的开放性非常容易受到各种攻击,包括Ddos攻击、URL攻击及缓存区溢出攻击等,一旦受到恶意攻击会直接导致使用Web服务器的医疗系统功能失效。移动医疗系统中除了服务器外,还包括大量的工作站和使用不同版本的操作系统。日常工作中访问外部网络,或者工作人员需要在医院内、外拷贝数据,这些行为均会带来感染病毒的风险。系统中感染病毒后会占用网络带宽导致数据传输变慢,占用CPU处理时间导致工作站和服务器运行变慢,甚至会泄露或破坏医疗工作数据,因此需要有完善的病毒防护策略和机制。移动APP运行在IOS和安卓系统下存在被反编译,加入恶意代码拦截密码的安全风险。
1.5通用性与非法攻击安全隐患
移动医疗操作系统的通用性可导致非法攻击的安全隐患,系统主要使用WindowsServer作为服务器。WindowsServer系统作为通用的操作系统提供了友好的操作界面,减少了操作维护成本。由于其易用性导致网络黑客可以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并利用发现的系统安全漏洞进行攻击。移动医疗系统通常使用大型数据库系统如Oracle存储数据,随着系统运行会产生大量的医嘱、病历、CT图像及MRI影像等大量医疗数据。这些数据需要长期保存,而数据库服务器在长期运行中可能由于软件、硬件故障而导致数据丢失。
2移动医疗系统网络安全措施
2.1网络设备安全措施
(1)对于SSID可视、密码简单等可以通过设备简单操作进行消除的风险点,通过在HIS设备安全部署规范中纳入针对性的操作要求条例,建立日常安全风险控制工作规范操作流程消除风险。在某医院系统日常管理中规定了AP设备必须关闭SSID广播设备部署要求、密码复杂度要求,并设定分层负责的例行检查制度,由分管设备安全维护的负责人定期对其进行设置检查,对于发现的不符合安全规范的情况进行风险排除和通报[6]。(2)WEP密码由于风险性偏高,可选择更高安全性的加密算法,如WPA和WPA2加密算法[7]。这两种加密算法具备严密的安全性,具有极高的安全强度。因此,在AP上优先选择使用WPA或WPA2加密算法。
2.2定期更新检测软件
对于非法接入的设备可通过部署检测软件进行探测分析。此类软件通过分析报文IP头特征、应用层数据内容特征来检测是否存在私自接入的随身WiFi或者无线路由器。由于无线路由和随身WiFi设备不断更新,所以也需要定期更新检测软件以减少系统风险。外网防火墙上可以部署最新的WEB防火墙产品,该产品工作在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transferprotocol,HTTP)层以及更高协议层,通过增强验证、HTTP状态管理以及增强的HTTP层防护技术,能够有效识别假冒终端情况,降低攻击风险。2.3数据库安全解决方案(1)服务器WindowServer、linux操作系统与无线终端统一安装防病毒和防木马软件,并由管理员负责定期升级最新系统补丁、病毒数据库,最大程度减少软件系统风险。(2)采用oracle数据库以提高数据库的稳定性。(3)数据库服务器部署采用双机热备、磁盘容错作为标配,可以极大提供数据可用性。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对数据库进行异地备份,进一步减少数据丢失的可能性。2.4终端安全解决方案(1)制定严格的无线终端使用管理制度,对于医院无线网络的使用者进行必要的安全技术培训。(2)严格认证无线终端使用者账号和密码的使用,并对密码进行定期强制修改。(3)对无线终端进行严格管理,每日对使用者发放和收回登记[8]。(4)严格禁止无线终端被用作其他用途,如上网、游戏等,防止病毒的入侵。(5)在手持终端工作站中安装查杀病毒软件,并定期进行升级。安装第三方软件将MAC地址与IP地址进行绑定。(6)尽量使用基于Android系统的平板电脑和PDA,保证手持工作站对多种软件有良好的兼容性。(7)移动APP使用基于PKI签名的防篡改技术、防止ROOT权限下运行技术、自定义键盘、防止窥探技术以及RSA高强度机密技术,提高客户端安全性[9]。
3结语
嘉和的电子病历产品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但都是V5及以下版本,而用.NET技术全新开发的V6产品,在我院全面实施之前,还鲜有成功案例。尽管与V5相比,需要担负试验田的风险,但新产品面向医生办公一体化的界面、三级病历质控管理、个性化病历支持、临床数据中心(CDR)架构、科研无缝支持等诸多优势,使我们最终仍选择了V6。
产品选型后,实施才是重中之重。彼时,嘉和的V6其实还只是一个框架,好比一个17岁小伙子,长了1米8的大个子,却只有120斤重,这多少有些显得弱不禁风――缺乏饱满的内容,如何保证强壮?嘉和开发团队完全入驻现场,给了我们一个可靠的技术保障。
院方的项目实施团队由医务处牵头协调,信息部负责需求分析、实施组织和培训等项目管理工作。团队得到了院领导强有力的支持,几位院领导都是临床学科专家,他们所在科室成为系统上线的试点科室。
第一阶段:落地实施
有了领导支持,有了组织结构,有了目标,剩下的工作是实施。经过深思熟虑,我们制定了如下策略:先解决用的问题,再解决提高问题;先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后全面开花;处处和临床换位思考,为临床服务。
如何实施落地,需要相当的思考和智慧,怎样使新产品既能受到临床欢迎,又能使项目真正落到实处呢?我们确立了以医院信息部门为主导、公司配合的模式。我院有近7年的电子病历使用和管理经验,清楚缺少什么,需要什么。
作为升级换代项目,如何让临床大夫快速转移阵地呢?首先,换位思考非常重要,老系统的优势功能一定要继承好,老系统没有的功能新系统一定要充分展示出来;其次,写病历不能比过去慢;最后,操作习惯要继承,历史数据要继承。
2012年6月,嘉和开发和实施团队入场伊始,我们就进行了全面交流。
首先,我们发现嘉和系统需要的运行环境资源要求比较高,运行速度和老病历相比没有明显提高。于是,我们逐步增加了医生工作电脑的内存,并让工程师优化了运行环境,重新提炼出“简捷版”。
其次,针对老系统写病历时引入医嘱、检验、检查、体征、麻醉记录等不能或不便捷问题,嘉和病历全面与HIS等系统进行对接,事先(而不是当时链接所需要的数据)同步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数据――提高速度的同时便于患者诊疗时间轴的纵向展示。使“病历助手”既能便捷地为医生提供写病历的数据元素,又避免了手工摘录的错误因素。
作为肿瘤专科医院,我们的复诊患者达到了80%,患者在我们医院反复住院常多达数十次。那么医生写病历就习惯了查看患者既往信息和转抄部分既往史、个人史等各种信息,那么患者历史数据的利用是必然的。在不影响速度的前提下,我们从老病历系统导入了患者上次的病历记录,这样,医生在使用新系统的时候就很容易脱离对旧系统的依赖。
模版是电子病历的必然模块,新系统的使用也脱离不开这个关卡。老系统累计的大量模版如果让临床医生重新梳理再使用,势必会造成很大的工作量并产生烦躁心理。我们采取的策略是,我们和嘉和一起将试点科室的模版在新系统中设置好,再让临床大夫修改和确认。这样大大节省了临床大夫的时间,同时也给他们留下了好的印象,为深入科室实地实施带来了便利。
经过2个月详尽的需求准备、数据准备、程序准备和测试准备,2012年8月,4个试验科室全面上线,我们乘胜追击,3个月后,其余20多个科室全面得到实施。让新病历系统立足的第一阶段目标大获成功!期间有两点体会值得与大家分享:
第一,为了全面使用,在实施初期,我们主动将质控等管理指标全面放松(起码不能比老系统的质控标准高)。我们需要让临床大夫充分感受到系统的便捷,而不是认为新系统是在管理他的病历书写行为。比如将时效性类文书的过期和超时提醒等功能过滤,仅在计算机后台记录,而不提醒。这个策略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在上线初期临床医师没有因此而对新系统有“不良”看法。虽然质控和管理是新系统的一大特色,但管理部门的质控需求和临床的忙碌无助是存在矛盾的,合理地屏蔽矛盾,把矛盾后置或转移,是实施系统建设时要掌握的重要手段之一。
第二、合理解决数据质量控制问题:复制粘贴的文本和结构化数据是病历系统的一对矛盾,粘帖功能的开放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数据利用质量的好坏。我们采取了充分尊重临床实际需求的态度――如果有的科室以临床为重,只为书写快速,而不注重后期利用,那么就开放“粘帖”功能,前提是我们和科室主任、医务处三方签署“知情同意书”;对于数据要求比较高的科室,我们则全面配合,细化模版,细化数据元素,尽量在使用中优化、提高书写速度。进而逐步建立数据利用和书写速度并重的模范科室,逐步带动其他科室尽量减少粘帖操作。
第二阶段:满足质控
住院病历全面上线后,管理部门的质控需求随之而至。系统原来放开的质控指标一点点逐步收紧,由于是医政部门出面,质控管理顺理成章,避免了临床和实施团队的直接矛盾。相比第一阶段,第二阶段要简单得多,医务部门早就有成型的质控体系,从各科临床质控医师到质控办公室专家,质控指标也是成熟的,无非是从手工终末质控逐步过渡到电子化终末质控,再到过程和环节质控。特别是在实现了病案统计室的电子归档之后,从医生质量自评到临床科室内的三级检诊,从科室专员进行病历质量监控到院级环节质量检查,对病历环节质控实现闭环管理,发现质量问题能及时进行环节干预。病案室方面不仅实现了病案电子签收、编目、归档的全流程管理,更是完善了病案统计的功能,并实现了卫计委要求的病案数据上报(HQMS),为病案室提供更好的病案应用数据。
这个阶段的重点是病案系统和电子病历系统的一体化。过去老系统病案和电子病历是分离的,病案室只管理纸质病历的归档和首页数据项的统计。为了打通这一环节,实现电子病历的数据后延,首先实现的还是新老交替工作。我们将老首页系统中2007年以来的数据全部继承并集成到新系统,在大量的统计数据质量验证后,不到两个月,就实现了新系统的全面使用。需要说明的是,纸质病历的管理和电子病历的管理是两个概念,而采取纸质和电子结合的的管理模式是我们梳理出来的适合医院特色的模式,即病案室负责纸质病历质量(签字,内容是否缺页缺项等)和纸质病历的电子签收,系统编目、归档和统计。归档电子病历的审核、打回、申请、确认等由临床、病案、医务三部门在系统中配合完成,一改过去由医院IT工程师手工后台干预的不合理现象。
在这个阶段,嘉和V6经过近8个月的成长,已经有血有肉,足够强壮。同时新的问题又引起了我们的思考:临床大夫录入了大量的病历数据后,我们能得到什么?同样还是换位思考。信息部门必须要给临床带来新的价值――那就是数据。
过去,临床大夫要搞科研查阅本科室病历,需要到病案室申请,得到授权后方可借阅。如果是看其他科室的病历,就更是难上加难。至于科主任对本科室的运营管理数据,也要到医院统计部门要,而且数据时间滞后,影响管理。我们何不主动服务科室,反哺临床数据呢?对于本科室的电子病历和首页数据,无须申请即可访问,对于其他科室病历,只需向对方科室申请,确认后也能看。而对于科室运营数据,我们在病案室归集的统一数据平台上规划各个科室数据集,作为科主任能看到本科室运营数据,甚至能和全院均值进行对比,这样没有花费太大力气就极大地提高了用户满意度。
第三阶段:临床路径上线
临床路径在2013年1月份顺利上线。目前已经在6个专业18个病种中展开。
临床路径不是什么新鲜事儿,通俗点儿讲就是医生的诊疗过程,严格点儿讲是规范化诊疗,以提高临床效率,减少误诊漏诊,避免过度医疗,降低医疗费用。所谓规范化诊疗,其实在医师看来,与其说是对其临床诊疗行为的指导,不如说是约束。所以很多人不想用,即使用,在相当程度上也是为了应付管理部门的入路径指标考核而不得不用,而且还会抱怨要记录那么多数据,填写那么多表单,本来临床就紧缺的医护人员,还要分精力管理这么多事务。
一边是无助的大夫,一边则是路径管理部门,他们迫切地想借临床路径系统之力,从繁琐的翻病历、审医嘱、核诊断、填报表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对我们HIT人寄予了厚望。
对于日常运行都彰显复杂和纷乱、本就不受临床欢迎的临床路径,上了系统就一定能管好吗?其实有问题就是有需求,这反而是能上好系统的前提。如何使系统既能减轻临床负担(起码不增加负担),又能满足医政统计管理要求,是我们思考的重点。
抛开临床路径系统是HIS的事还是电子病历的事这样的技术问题不说,站在医生角度,系统如何简便适用,而且能用起来才是硬道理。我们在系统架构规划和流程设计阶段,认真研究了嘉和现有的系统,在借鉴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医三院等医院系统实施经验的基础上,我们紧紧抓住“方便临床”这个宗旨,在和试点科室、医务部门的头脑风暴下,采取了“适时、适度”的路径管理策略――适时,就是在适当的时机进行干预,好比术者一伸手,巡回护士就同时能把他需要的手术器械递到手;适度,就是把握主方向框架,不过多关注细节,适当宽松,不束缚手脚,给予医师自由的诊疗思维。落实到系统,即入路径自由(HIS和电子病历均可,且不强行绑定诊断)、节点合理(以临床时间为节点,比如术前日、手术日、术后等)、变异集中(节点改变时集中填写变异原因)、退出自由等机制。
路径的定义在嘉和系统,路径的执行在HIS系统。路径定义继承和兼容科室日常使用娴熟的医嘱套餐,同时增加必选项、可选项、预选项等实用类别。
路径的执行界面采取了和既有HIS套餐医嘱相结合的模式,开单可视化(路径菜单树状展示),检验检查一体化完成(过去需要另外切换几个界面来完成)等一系列优化措施,我们想达到的是,无论患者是否入路径,医师在医嘱开单时,优化后的系统对他都有显著的帮助。而对于医务管理部门来说,医师只要入了路径,整个路径过程就可以得到监控,而路径后期的路径表单和分析的自动化生成才有了基础和可能。
系统编码测试完成后,试点科室是系统落地的最后的关键。由于系统设计无论是思想还是细节,都是基于方便临床的,系统是来解枷锁的,而不是上枷锁的,所以一开始就激发起了临床大夫的热情,得到了科室的理解和全力配合。经过几轮系统的博弈和调整,终于达到了预期效果――临床路径和日常医疗行为融合一体,医嘱开单效率显著提高。
信息系统的推进,很多是靠红头文件,但靠系统吸引也是完全可行的。我们合力打造了试用品牌科室后,在没有大张旗鼓动员的前提下,很多科室都主动申请培训和使用。得到临床大夫的认可,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欣慰的。
第四阶段:门诊电子病历
门诊电子病历系统的准备和实施历时近10个月,甘苦自知。
我们初期目的很简单明确,就是要换掉老门诊病历系统,新系统成功上线。
如何定义上线?就是要全部门诊大夫全部使用。如何定义成功?就是对临床有所帮助,达到医师满意。这才是真正的目的。
指导思想依旧是方便临床,既借系统履新之势,全面改进门诊医生工作站的用户体验,同时打通门诊和住院病历界限,借临床随访系统,全面整合患者临床信息。
如何落地实施,难题又一次摆在我们面前:
首先现有的门诊病历系统有比较高的使用率,大家已经有了操作习惯,而且还有大量复诊患者的数据继承问题。二是嘉和先前罕有符合肿瘤医院诊疗模式的门诊病历系统,何谈实施?庆幸的是我们有数年门诊电子病历的使用和实施经验,嘉和有良好的技术框架和技术力量,还有就是通力合作的良好意愿和氛围。信息部办公室狭小的空间,时常进行着一轮轮的头脑风暴。要实现上线,必须要解决如下问题:
首先是集成问题。门诊医生站是HIS系统的门诊核心,主要为出诊医师下诊断、开处方、开申请等工作服务,病历书写只是一小部分工作,因此电子病历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系统出现,必须无缝化嵌入、集成在HIS系统内部,实现界面集成。门诊电子病历主要解决快速书写门诊病历,方便查看既往门诊、住院病历资料,及时采集患者门诊临床信息等问题,所以在门诊系统中,病历必须内嵌入医生站,让医生感觉必须一体化,避免系统的切换感。
其次是历史数据问题。门诊病历同住院病历一样,由于肿瘤医院的特殊性,复诊患者比较多,所以历史数据不仅不能置之不理,还要更好地集成和继承,包括历史的门诊病历内容、历史的检验检查等。通过与老系统的对接,将门诊患者必要的历史数据集成到电子病历系统中,方便临床医师对复诊患者的操作。
第三是稳定性问题。门诊无小事,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和高可用性至关重要。毕竟是HIS和电子病历系统的集成,存在一定的集成风险。为了在电子病历瘫痪掉时不影响HIS系统开单,保证正常的门诊秩序,达到门诊医生站既能依托电子病历,又能随时撇开电子病历独立运行的要求。系统设计时设置了开关参数(是否使用电子病历),同时还设置了数据双系统同步机制,既保障了上线的可控,又保障了故障应急。
确定了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后,又确定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组织策略:门诊医生站同步升级,一揽子解决以前HIS遗留问题,优化操作,提升临床用户体验,从而行趁机带动病历系统上线之实。
在着眼于稳定的前提下,系统技术和数据准备进行了相当一段时间的测试和试用。同住院病历一样,门诊系统也是在试点科室稳定运行后,迅速推广到了全院使用。与之匹配的随访系统目前还在磨合之中,系统建成后,将实现随访临床化,实现病案随访组和临床随访的数据共享,实现随访患者的自动提醒功能。
总之,门诊病历系统实施的重点是:必须稳定系统,提升用户体验。
第五阶段:思考专科化全疗程一体化电子病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