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装配式建筑节能减排范文

装配式建筑节能减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装配式建筑节能减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装配式建筑节能减排范文

关键词:被动房;装配式钢结构;无比钢;节能建筑

中图分类号:TU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号:1671-2064(2017)08-0100-02

1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节能环保成为了各行各业都绕不过的话题,而建筑物的环境消耗就十分巨大,其排放的温室气体占全球总排放量的33%,带来了空气污染、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世界性的环境问题。我国目前正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建筑节能逐渐向纵深发展,被动房装配式钢结构也就应运而生。

被动式房屋的概念最早源于德国,之所以叫被动房,是因为该类建筑仅利用太阳能、建筑内部得热、建筑余热回收等被动技术,而不使用主动采暖设备,却能实现建筑全年达到规范要求的室内舒适温度范围和新风要求,十分符合节能减排的时代要求[1]。节能建筑在欧美国家已经有了近30年的发展历史,但被动房的试点工作在国内才开展了6年,而且这方面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体系的选择、结构和构造的设计等都缺乏创新和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拟采用一种新型的无比钢结构体系来实现被动式房屋的概念。

2 无比钢结构在装配式钢结构中的应用可行性分析

无比轻钢龙骨体系简称无比钢,该体系源于加拿大的一项专利技术,是一种特殊的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体系,具有轻质高强、抗震性好、施工周期短、工业化程度高、节能环保等许多优点[2]。

装配式钢结构是指预先在工厂内依照标准的规格将钢材制作成建筑单元或部件,之后运至施工现场进行装配,最终组成完整建筑的结构。与传统的结构形式相比,装配式钢结构具有空间设计灵活、集成化程度高、自重轻、承载力高、建造周期短、产品质量高、可回收再利用等许多优点[3]。

将无比钢结构体系应用于装配式钢结构,具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首先,无比钢结构体系中,最基本的单元是由冷弯高频焊接的轻型薄壁方形钢管和V型连接件通过自攻螺丝连接而成的小型桥架,由于结构断面尺寸小,相比于普通的钢结构,无比钢结构体系具有更轻的质量,不仅便于构件预置,更减轻了运输压力。其次,方形截面与三角形桁架的连接方式共同作用,使得整个结构具有更均匀的受力体系和更完整的传力体系,进而具有更强的抗扭性能、抗多向荷载能力和抗水平荷载能力。此外,无比钢结构体系的墙体是由小型桥架、蒙皮、抗拉钢带等共同组成的,这样的装配形式让建筑物墙体更薄的同时也方便了墙体内部管线的布设,更重要的是,蒙皮效应提升了整个结构的刚度,大量的荷载能量都可以通过变形的形式进行消耗和吸收,这也就大大提升了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所以不论从施工角度还是结构性能的角度来说,装配式钢结构都宜采用无比钢结构系统。

同时,无比钢结构在装配式钢结构中的应用是可行的。第一,无比钢轻质高强的特点使得建筑消耗更少的钢材,节约了成本;第二,无比钢结构体系施工过程基本为干法施工,故而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极少,而且理论上钢材可以完全回收,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符合建筑环保的要求;第三,无比钢结构体系也具有很好的保温隔热性能,符合节能减排的时代要求。所以无论是从经济角度还是从环保角度,无比钢结构的采用都十分可行。

3 装配式钢结构中的无比钢结构体系设计

3.1 结构划分与装配

装配式结构要求主要构件在工厂按照规范标准预制完成,运至现场后再进行结构拼装、节点连接等工作,这就需要预先对结构整体进行划分,以便于工厂的分块预制和现场的装配施工,同时也可以将现场条件下难于完成的部分在室内完成,节约了施工的时间成本也降低了现场的施工难度。

无比钢结构属于冷弯薄壁轻钢结构体系的一种,主要的承重结构是冷轧热镀锌薄壁型钢,在工厂中可以直接完成冷弯薄壁型方钢管构件和V型连接件的生产,在现场通过自钻自攻螺钉就可以快速装配成小型桥架。

建筑物结构部分可以分为结构体系和护体系,无比钢结构的结构体系主要由桁架梁、桁架方柱和楼板组成,其中桁架梁直接采用现场装配成的小型桥架,桁架方柱则由两片小型桥架经V型连接件拼装而成,楼板则常选用蒸汽加压混凝土板(ALC板)。无比钢结构的护体系主要是指由一定数量的桁架片柱、方柱、抗拉钢带、蒙皮和C型导轨等组成的墙体。蒙皮通过自攻螺丝与柱构件小型桥架中的方钢管相连,其材料可采用钢丝网架聚苯乙烯夹芯板(GJ板)或定向刨花板(OSB板),其中GJ板具有隔热性能好、经济性高的优点,更适用于被动房建设。C型导轨在工厂内预制完成,现场施工时通过自攻螺钉将导轨翼缘与片柱相连接,起到定位和固定的作用。如果墙体水平承载力不够,还需加设100mm宽、1mm厚的抗拉钢带,也同样采用自攻螺钉的连接方式[4]。

3.2 节点设计

第2篇:装配式建筑节能减排范文

关键词:装配式结构 预制 叠合 性能研究

中图分类号:TU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3(c)-0134-02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是一种基于建筑的节能减排,住宅产业化推进的要求,以现场装配为基础而研发的新型建筑结构体系[1],目前在发达国家中应用广泛,我国也逐步开展了相关研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研究正越来越受到众多学者的重视与参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及各高校都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展开了研究,一些研究成果也成功应用到房地产项目之中。这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结构中的组合结构可在工厂加工预制,到施工现场装配组装,节省工期,提高生产效率。

1 装配式楼板结构体系

我国目前主要的装配式楼板形式主要有:预应力叠合板,预制双T楼板和PK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

预应力叠合板结构是将混凝土的预制方式与现浇方式结合形成的一种形式。它的制作过程是这样的:首先在预制构件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上浇筑一层混凝土,使之形成一个半装配式的结构。在制作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时,可以将预制的预应力混凝土薄板作为模板,在模板上浇筑一层混凝土形成叠合层,经支模、固定、成型、养护后,两者结合成为预制叠合楼板。这种结构形式在梁板、剪力墙结构中较为常见。

预应力叠合板的优点是稳固性好,抗拉强度和承载能力高,抗震性能好,加快了施工速度,经济实用。但是这种结构也有明显的缺点,就是结构需要进行二次浇注。而两次浇筑的混凝土能不能在同一构件中协调工作并发挥作用决定了这种结构中能否体现它的优越性。

预制双T楼板作为预制楼板的一种,在引入国内时就被看重。但由于是新式楼板,整个双T预制楼板体系的设计方法没有相关的设计手册,其节点连接方式及细部构造措施相关规程又较少,使得其推广受到了阻碍。

PK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楼板则是对传统的混凝土叠合楼板的改良。PK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楼板的底板是倒“T”型的,肋薄板是由预应力混凝土制作而成的底板,预制钢筋采用的螺旋肋消除应力高强钢丝。PK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楼板受力阶段分为两个。在施工过程中,只需要在楼板上设置一些支撑,不需另外设置施工模板,减少了模板使用量,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

2 预制空心叠合板

预制叠合空心板主要用于预制砼结构的楼、屋面板,在板内按一定规律填入许多小尺寸箱体内模,从而形成蜂窝式孔洞。这种板由下部敞口预制空心板和上部现浇层构成,板内配有钢筋桁架,纵筋及分布筋。这种楼板跨度大、自重轻,适合大柱网、大开间建筑的楼盖结构体系。但目前国内外对此结构体系研究较少,受力性能、设计方法还不明确。

3 预制空心叠合板性能研究

为研究空心叠合板的受力性能,国内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张仟朋,程文等人[2]对4 m×4 m柱网、板厚90 mm的楼板模型的浇混凝土蜂窝式空心板进行了试验研究,用配重块模拟均布荷载进行加载,实验结果表明:空心双向板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受力阶段可分为未裂阶段、裂缝阶段和破坏阶段。板的受力和变形性能与普通实心板极为相似,最后的破坏机构也符合普通板的塑性铰线理论。

程远兵,程文等人[3-4]为了研究周边支承的现浇混凝土蜂窝式空心双向板的受力与变形性能,进行了竖向均布荷载作用下4 m×4 m柱网、板厚为90 mm的模型试验。空心板内模为聚苯乙烯泡沫块。实验得出现浇混凝土蜂窝式空心板塑性变形性能较好,承载力较高,厚度薄,变形小,自重轻,适于在中大跨度的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应用。现浇混凝土蜂窝式空心板的肋很密,现浇混凝土蜂窝式空心板与普通实心板计算理论相似。在未裂阶段,可用弹性理论近似计算挠度。

徐有邻,姜红等人[5]对双钢筋叠合楼板结构进行了性能检验,观测不同因素(叠合结合面,接缝位置和结合筋)对楼板挠度的影响。试验表明:在挠度指标上,结合面进过处理后挠度增长小,开裂晚;结合筋对挠度影响较小,而接缝位置对挠度影响较大,试验显示1/4跨度拼接板挠度指标明显优于跨中拼接板。实验也表明这种叠合板结钩性能良好,其刚度、强度、裂缝宽度均能满足有关规范标准的要求,可以在实际工程中放心使用。

4 结语

建筑工业化是我国今后发展必然的趋势,而装配式结构通过整合材料、结构等各方面技术,在提高构件性能的同时,对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也具有重要意义。预制空心叠合板作为装配式结构中的一种新型板材,确实具有自重轻等若干方面的优势,对装配式结构而言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建伟,苏幼坡,陈海彬,等.带边框预制装配式剪力墙关键技术研究进展[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5(3):96-101.

[2] 张仟朋,程文,党纪,等.现浇混凝土蜂窝式空心板的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5,31(8):231-235.

[3] 程远兵,程文,党纪.边支承现浇混凝土蜂窝式空心双向板试验[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7(2):217-221.

第3篇:装配式建筑节能减排范文

关键词:节能减排;装配式住宅;营造体系;标准化;模块化

中图分类号:TU20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4)06-0141-06

1 引言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是由预制混凝土构件或部件通过钢筋、连接件或施加预应力加以连接并现场浇筑混凝土而形成整体的结构,又简称为预制装配式结构(precast concrete,PC结构),按照此工艺建造的建筑,称为装配式建筑,亦可称为PC建筑。由此体系建造的住宅为装配式混凝土住宅。装配式混凝土住宅是住宅生产方式的变革,住宅产业化是住宅建设的发展趋势,是实现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需求。当今世界,能源紧张、节能减排已是全球共同的话题,住宅建筑的工业化和产业化势在必行。

装配式住宅工业化生产,这与国家产业结构改革、节能减排、原材料的循环利用、提升建筑质量等是密切相关的,政府在管理层面上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大力支持。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已逐步在全国各地进行推广,各地也初步形成了符合当地特色的装配式混凝土住宅体系,也有相关的地方规范出台。但从目前装配式混凝土住宅的实际情况来看,存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标准化、模数化没有充分体现;建筑形式与装配式、工业化的关系不紧密。产生此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缺少一个标准的营造体系。

2 营造体系的标准化需求

国内的PC技术有很多种,各地不尽相同。万科在全国各地推广的PC也有多种体系,北京万科的是预制整体式剪力墙技术(竖向套筒连接),深圳万科是内浇外挂体系,上海万科是PCF体系,上海城建(集团)采用的是框架体系。体系众多,装配式住宅产品的设计标准化、模数化的概念不强,和现浇的住宅产品比没有实质性的变化。标准化、模数化的缺失,导致装配式住宅的建造成本大幅度提升。同时也存在为了预制而预制,或者象征性的采用部分的PC技术。达到此目的很容易,造价也不会太高。然而建立一套成熟的技术体系则需要长时间的实践和坚持,只有不断改进和优化才能进一步降低成本,将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向成熟。

2.1 装配式建筑的技术策略

基于对装配式建筑多年研究和实践,建议可采用如下技术策略。

2.1.1 向制造业学习

我国建筑行业一直走的是粗放型的发展道路,标准化缺失,模数化没有真正推广开,建筑部品在推广和应用模数协调方面贯彻不力,导致住宅产业化长期形不成,开发成本、效率和效益低下。住宅开发及部品生产标准化概念淡薄,模数协调理论早丢到脑后。部品设备无序化生产,技术引进名目混乱。我们一直号召向制造业学习,像造汽车那样造房子,向机械行业、计算机行业学习,学习什么?首要的就是要学习标准化、模块化思想,用标准化的理论知识武装头脑,结合建筑行业的实际,解决PC技术应用带来的成本居高不下、难以标准化的问题。同时需要建立标准化的一系列标准文件,占据行业发展的高端地位,引领社会化大协作生产模式的技术发展方向。

2.1.2 熟悉各种不同的技术体系,吸取各种技术体系的长处,寻找技术实施和研发的现实条件

技术体系的成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各种结构技术体系均存在一定的优缺点,没有完美的技术体系。但可以结合规范的允许范围,促进成熟可靠技术的实施推广;并联合社会各界技术研发力量,搭建尚未成熟的技术的研发平台,熟悉掌握各种可能出现的技术,在有条件时开展试验。

2.1.3 以成本为导向研发、设计产品,同时注意技术体系的延展性

宜家的产品设计有一个特色,那就是“先制订价格,再进行具体设计和生产”,所以出现很多价格低廉、非常具有设计感的家居产品。宜家凭这样的设计理念让宜家的产品走进了干家万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

做装配式住宅也可以根据售价未开始设计,根据不同的受众群体来设计适合他们的装配式住宅。但同时还要考虑到装配式技术的延展性,纵向是自身技术的发展的脉络要清晰,在质量稳定和成本可控的同时逐步提升预制率,提供更加高质量的产品,横向是将装配式住宅技术向其他领域扩展到办公、商业乃至于各种业态的综合集群建筑。

2.2 关于标准化、模块化的研究

2.2.1 标准化

标准定义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征的文件。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并经一个公认的机构批准。”标准应该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技术,以促进最佳社会效益为目的。制定标准的对象是重复性事物或概念;制定标准的对象,包含生产、技术、经济工作和社会活动各个领域,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或概念,而是比较稳定的重复性的事物或概念;标准产生的客观基础是“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标准在产生过程中要“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标准的本质特征是统一;标准“由标准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的形式,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的统一规定。“标准”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有文件标准、实物标准等。

2.2.1.1 标准化的定义

标准化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重复使用的规则活动。上述活动主要是包括制定、及实施标准的过程。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是改进产品、过程或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并促进技术合作。标准化的总目的是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并促进最佳的社会效益。除此之外,标准化还有一个或多个特定目的,以适应某种需要或选择。标准化的方法原理:标准化的基本原理通常是通行的八字原理:“统一、简化、选优、协调”。

2.2.1.2 标准化设计

标准化设计是指标准件的选用和常用件的设计。标准件设计中提高效率的最简便的方法是建立标准件库和常用件库。经过生产实践的检验具有优良的性能才能确立为标准件,其结构和参数都已经标准化,所以无须对其结构合理性进行检验。在标准件库设计中体现了信息传递的单向性,即设计者只能选用不能修改。标准件库的优点如下:采用统一的描述格式,不同系统开发的标准库可以进行信息交换,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开发标准件库造成的资源浪费,并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为设计人员提供尽可能完整的标准件信息,该信息不仅包含尺寸、图形信息,还包括材料、功能信息等。基于事物特性表的标准件库体系是开放的,易于扩充。

2.2.2 模块化

模块的本意就是“组件、预制件或预制住房单元”等,人们采用标准的尺寸的砖、石和黏结剂,通过不同的组合,可建成形状、风格各异的建筑物。砖、石的形状虽然简单,但是他们的组合是多变的。Module的形容词modular则表示有节奏的进行测量,含有积木化或组装式等含义,模块化(modularization)一词就兼有积木化的意义。由若干块“积木”,可以组合成不同形状和风格的建筑物,虽然他们的元素不多,但它具有快速组合和形式多变的特点,这正是人们所需要的优点。模块化是在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等标准化基础上引入系统工程原理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标准化的高级形式,表现特征为尺寸模数化、结构典型化、部件通用化、参数系列化,组装积木化。作为组合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模块化的理论基础是系统的分解与组合原理。

2.2.2.1 模块化的涵义

所谓模块化设计,就是在标准化理论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将一复杂的工程产品分解成层次合理的简化、系列化、标准化单元模块,并用这些标准化模块组合成各种不同产品的过程。它是以功能分析为基础,通过功能、用途不同的各模块的互联组合实现基型产品和变型产品,主要包括模块划分与模块组合两个过程,模块划分是功能模块的结构设计过程,模块组合则是根据具体的功能要求,选择合适的模块组成产品。根据模块化设计思想,产品的构成层次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模块成了设计制造单元,要设计并建立标准模块库、专用模块库与相似的零部件库。生产时,查找标准模块库、专用模块库,对无法直接利用的模块可在其基础上进行变性设计形成新的模块,重新拼合模块使之成品化,缩短了设计周期。

2.2.2.2 模块化设计

模块化设计的关键是模块化标准化和通用化。它是指结构标准化,尤其是模块接口标准化和通用化。模块化设计所依赖的模块化的组合,即连接或接口。显然,为了保证不同功能模块的组合和相同功能模块的互换,模块化应具有可组合性和互换性两个特征,而这两个特征出现在接口上,必须提高其标准化、通用化、规格化的程度。例如,具有相同的功能,不同性质的单元一定要具有相同的安装基面和相同的安装尺寸,才能保证模块化的有效组合。计算机行业中,由于采用了标准通用的总线结构,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厂家的模块均能组成计算机系统并协调工作,使这些厂家可以集中精力、大量生辰某些特定的模块,并不断进行精心改良和研究,促使计算机技术达到空前的发展。

2.2.2.3 模块化与模数协调

关于模块化与模数协调,模块化是复杂产品标准化的高级形式,无论是组合式的单元模块还是结构模块都贯穿一个基本原则,这就是用型式和型式尺寸数目很少且有经济合理的统一化单元一模块,组合成大量具有各种不同性能的各种复杂的非标准综合体,这一原则成为模块化原则。为了实现模块化原则,保证模块是由模块组成的产品在尺寸上的协调,必须建立一套模数系统对产品的主尺度、性能参数以及模块化的外形尺寸进行约束,这就是建筑中的模数协调。

模数协调工作是各行各业生产活动中最基本的技术工作,遵循模数协调原则,全面实现尺寸配合,可保证在住宅建设过程中,在功能、质量和经济效益方面获得优化,促使住宅建设从粗放型生产转化为集约型的社会化协作生产。

2.2.2.4 模数协调技术在装配式混凝土住宅设计的目的

模数协调技术在装配式混凝土住宅设计的目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实现住宅建筑的设计者、制造业者、经销商、建筑业者和业主等人员之间的生产活动互相协调;能从建筑各部位尺寸进行分割,并确定各部件(模块)的尺寸和边界条件,是部件(模块)规格化,又不限制设计自由;优选某种类型的标准化方式,达到使用数量不多的标准化部件(模块),建造不同类型的住宅建筑;能使建筑部件(模块)尺寸的数量达到优先化;促进部件(模块)的互换性,使部件(模块)的互换与其材料、外形或生产方式无关;采用合理化的方法定位,吊装和组装部件(模块),以简化施工现场作业。

2.2.3 PC技术体系选定要诀

PC技术体系选定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六化”,即简化、统一化、通用化、组合化、系列化、模块化。具体可表现为以下九点:

1)结构布置尽可能的简单,构件的规格尽可能的简化;

2)相同通用构件体系的住宅产品可以实现多种户型和楼型,但是具有相同的“基因”,实现一种统一外部表现,个性化的表现通过外表面颜色、附加构件如阳台板、空调板等的设置实现个性化;

3)构件、户型应该形成事实上的通用化体系,并具有互换的特性,促进产品和部件的标准化;通用构件应具有很灵活的组合性特点;

4)按照建筑模数,形成构件、部品的系列化分布,以适应更加多样的需求;

5)PC建筑首先拆分为标准模块,然后是标准构件,形成一定的系统层次关系;某些非标部位形成非标模块,以适应部分特殊需求;

6)标准化需要形成一定的标准化构件和部品库,且这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易于扩充;

7)拆分构件时应注意构件在整个系统中的作用及其更换性的可能性以及必要性,并保持构件在功能及结构方面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构件问的结合要素便于连接与分离;

8)构件的标准化背后其实就是模板的标准化,目的就是提升钢模的利用效率,标准的构件可以由可变模板技术实现系列化的构件系统;

9)模块化数理方面的支撑就是模数协调技术,模数协调技术首先利用基本模数网格控制建筑物的平立剖面,以利于拆分成单元模块或构件,并利用构件定位技术、公差与配合等技术实现部件安装接口的模数协调。

3 装配式混凝土住宅相关体系

根据近年未装配式混凝土住宅按结构体系体可分为预制框架体系、预制剪力墙体系、预制叠合剪力墙结构体系、内浇外挂体系(各体系综合比较见表1)。

3.1 预制框架体系

预制框架结构体系(如图1)的主要特征是将框架结构的构件拆分成梁、柱、楼板等基本预制结构体,单个构件重量较小,有利于预制和运输。连接处可以选择在梁柱节点,也可选择在梁柱节点以外,垂直构件连接一般采用套筒灌浆连接,可以实现高可靠性的连接。节点区或分段连接区现浇,楼板叠合层一般现浇,形成整体的刚度,达到等同现浇、抗震的目的。目前上海地区现行规范规定,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总高度不应大于50m。

外墙作为结构体的荷载,不作为主要受力构件,根据建筑物的性质,可以选择预制混凝土墙板或者玻璃幕墙。预制墙板与结构体的连接采用干法或湿法连接,必定有一个方向与结构体铰接。结构体遇到外部荷载发生形变时,墙板之间可以发生变形,但墙体本身不发生破坏。

预制框架可以结合现浇剪力墙或者预制剪力墙同时使用形成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预制框架结构体系在上海、南京、沈阳有部分项目应用。

3.2 预制剪力墙体系

预制剪力墙结构体系将剪力墙结构体系的建筑拆分成剪力墙、楼板等构件,构件类型较少,但单个构件重量较大,剪力墙板竖向采用套筒或者浆锚连接,套筒可靠度高但是造价比较高,浆锚连接理论可行、造价较低,但施工质量保证难度较大;墙板水平向采用预留现浇段连接。预制剪力墙的平面布置与现浇结构区别不大,用于住宅比较容易适合传统的高层住宅的消费习惯。现行上海地区没有规范出台支持本系统。目前在国内预制剪力墙技术北京、沈阳、哈尔滨有部分项目应用(如图2、图3)。

3.3 预制叠合剪力墙结构体系

预制叠合剪力墙是为了实现住宅产业化而生产的一种介于全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和全预制剪力墙之间的一种剪力墙结构构件。预制墙板工法又称为PCF工法,日本是较早推广、应用这种剪力墙的国家,技术也相对成熟。目前,预制叠合剪力墙在日本作为框架填充墙或框架结构中的抗震墙使用,真正作为受力构件用于纯剪力墙结构的工程实例不多见,同时日本工程界对于结构高度超过60m的建筑中采用预制叠合剪力墙态度谨慎。现行上海地区规范规定预制叠合剪力墙结构只适用于结构总高度不大于60m,层高不大于5.5m,抗震等级为三级以及以下的小高层、高层剪力墙结构住宅外墙。目前在国内预制叠合剪力墙技术上海有部分项目应用。

3.4 其他体系

在国内展开应用的其他体系还有NPC体系、预制叠合墙板体系等,这些体系与前述介绍的三种体系之一无本质区别。内浇外挂体系本质上是将部分外墙板当成荷载,受力结构采用现浇结构的形式,两者利用现浇连接在一起,本质上不属于结构受力构件采用PC技术的范畴,不具备技术延展性,属于为了预制而预制。预制异形柱结构体系也是一种适合于预制构件标准化的结构体系,由于本体系现浇结构的适用范围(上海地区异性柱框架结构适用的高度为21m,异形柱框架剪力墙结构技术体系适用的高度为40m)不算大,且尚未开展相应预制工法的研究,预计未来可以作为一种比较有特点的预制技术体系加以应用。

4 基于标准营造的技术体系研究

基于装配式混凝土住宅标准营造可以从标准构配件、标准户型和标准立面三方面人手形成一套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

4.1 标准构配件

标准构配件有立柱、叠合梁、墙板、叠合板,楼梯,阳台六种构件(如图4),每种构件的规格控制在2种以内,可以提高模板的重复利用率,降低模板的摊销费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4.1.1 标准立柱

规格600x600,可采用预制柱或现浇柱。

方柱VS扁柱(见图5):方柱形状和受力性能I-IN个方向完全相同,更有利于构件梁、墙体的标准化,提高模板的利用率;扁柱在角部设置带来了多种非标准构件,处理难度较大。

4.1.2 标准墙板

150厚预制混凝土外墙板或200厚预制夹心保温墙板,造价要求高时采用单板,造价允许时可采用夹心墙板(见图6)。

4.1.3 标准楼板

采用叠合楼板,板厚140(60预制+80现浇)(见图7)。

4.1.4 标准楼梯

采用预制楼梯(见图8)。

4.1.5 标准阳台板

采用悬挑叠合阳台板(见图9)。

4.2 标准户型设计

4.2.1 户型设计原则

装配式混凝土住宅设计应该充分体现标准化、模数化的设计理念。笔者结合实际情况,对户型的设计总结出若干原则:

1)装配式框架一剪力墙体系的预制率的高低可调节性大,且此体系还可以用于办公、商业、学校等一系列的公共建筑中,市场前景广阔。因此,新的户型设计依旧选用装配式框架一剪力墙体系;

2)针对中小户型设计,提出将梁柱外凸到室外,以减弱凸梁凸柱对室内的影响;

3)建筑尺寸尽量统一,从而可以较少预制构件的种类和规格。通过构件之间不同的组合来达到各种户型的使用要求;

4)厨房、卫生间、阳台等小构件尺寸尽可能一致。

4.2.2 标准户型设计

在上述原则的指导下,提出了如图10所示的标准户型设计。

此户型构件的种类少,大部分的构建是以6.6m和3.3m为基本尺寸。平面规则,基本没有凹凸,体形系数小,对节能有利。柱网规则,纵横两个方向均能对齐,对结构受力有利。没有凹口,对房间采光有利。梁柱外凸,减少了结构构件对平面的影响。此户型设计成一房、二房、三房,三种不同户型的组合形式,可满足中小户型的住房基本功能需求。户型单元之间可分可合(如图11)。

此户型的建筑构(部)件可拆分为:交通核剪力墙部分、楼梯、框架柱、框架梁、护墙体、阳台、楼板、空调板等(如图12)。剪力墙为现浇构件、楼板和阳台为叠合构件、其它的均可做成预制构件(如图13)。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自主选择预制构件。

4.2.3 户型的可延展性设计

仅一种户型是不可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在上述对装配式建筑的认识、实践和设计原则的指导下,提出了一系列的户型设计方案。同样的建筑构件,通过不同的组合,再配以不同的现浇的交通核,未满足不同住宅需求,实现简化、统一化、通用化、组合化、系列化、模块化设计,衍生出三种系列的户型平面。

4.2.3 1A系列

由三户组成一个单元,开间模数3300,进深模数4500。通过现浇交通核的不同,来满足11-24层的户型要求(如图14、15)。

4.2.3.2 B系列

由四户组成一个单元,开口按摩模数3300,进深模数3300和3600。通过现浇交通核的不同,未满足11-24层的户型要求(如图16、17)。

4.2.3 3C系列

由四户组成一个单元,开间模数3300,进深模数由三种。通过内天井来实现中间户型厨卫等房间的通风和采光。此设计建筑进深大,有利于节约用地(如图18、19)。

4.2.3.4 通廊式户型(如图20)

上述系列的房型都体现了标准化、模数化、系列化的概念。户型平面规整,有利于建筑节能。但建筑的进深不大,对节约土地不利。如果能逐步采用暗卫生间,对装配式建筑的户型设计是非常有利的。既可以减少凹凸和内天井,又能加大建筑进深。小面宽、大进深的建筑可以节约土地。

4.3 标准立面设计

装配式建筑的立面设计同样应体现标准化、模数化的理念。在二进制的计算机领域里“0”和“1”创造了数字世界,简单却拥有无限可能。在做立面设计时可以借鉴这个概念。“0”可以看做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1”可以看做标准化、模数化的通用部件。两者相结合,并以不同的排列和组合未达到立面设计的变化与同一性。

上述建筑户型的立面上已经存在有四种元素――柱、梁、板、阳台(栏杆)。此四种元素是建筑的基本构件。现代住宅建筑中通常会在空调板外加百叶,来隐蔽空调室外机。因此,立面上总共有柱、梁、板、阳台(栏杆)、百叶共五种元素。通过五种元素的不同组合方式、柱和墙面的颜色和材质的变化,来到达立面设计的标准化、模数化、多样化(如图21)。

5 标准营造体系控制造价的基本心思路

装配式混凝土住宅控制造价的总体思路是:大力推广标准化工作,促进预制构件的社会化大生产和加强施工操作人员的培训,降低预制构件的造价和安装价格;部分简易构件,比如叠合楼板推行工地现场就地预制,减少运输费用。而在采用较低PC率的时候,比如立柱不采用预制,内隔墙全部采用传统砌块等灵活措施。

下面参照已有项目,根据标准营造体系进行不同PC率的造价分析(见表2―5,表内数据基于笔者部分工程实践,按照上海市相关技术规程和定额计算标准)。

第4篇:装配式建筑节能减排范文

北京丰台桥南王庄子居住项目(泽信悦府)是全国首批按照新国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申报的绿色三星级设计标识和运行标识住宅项目,也是北京市第一个申报百年住宅评价的住宅项目。通过户内外环境品质优良化设计、长效使用化设计、住宅产业化导向的技术集成、绿色低碳设计、风貌与意境营造等方面的阐述,探讨了以适宜技术的集成运用实现住宅品质提升的设计方法。

0引言

当代住区与住宅的建设和使用,关乎广大居住者的家庭生活品质、环境资源消耗、相关产业发展以及城市风貌的形成。因此,当代集合住宅的规划设计应主要关注以下五方面的价值实现。

1)住区及套内环境品质应适应人们使用要求的提升。

2)住宅建筑应能够长效化使用,并在建筑的全寿命期内具备适应住户使用需求变化的性能。

3)住宅建筑的开发、建设及使用环节应促进和引领相关行业的产业发展。

4)住宅建筑开发、建设及使用中的绿色低碳化。

5)住宅建筑的形态应符合城市整体风貌要求,井有利于文化创新与传承。

这些性能价值要求与我国“百年住宅”技术体系中“建筑产业化、建筑长寿化、品质优良化、绿色低碳化”的理念相符。因此,以上述五方面价值实现为目标,引导适宜技水在当代集合住宅中的集成应用,可以使住宅具备堪用、耐久、绿色的“百年”品质。本文以北京丰台桥南王庄子居住项目(泽信悦府)为例,探讨基于上述设计理念下技水集成住宅的设计方法。

1项目概况

北京丰台桥南王庄子居住项目(泽信悦府)位于丰台区看丹路,东距西四环主路约250m,周边多为普通住宅区,区位地段并无特殊之处(见图1)。用地面积3.4公顷,容积率要求1.85,形状也较为规整,限高45m,规模体量也属普通项目。因此,本项目的特征优势只能来自于高品质的住宅本身。

总体布局规划有7栋住宅楼,1500m2的配套商业用房。6栋10~11层住宅楼为普通商品房,环绕着中心绿地,呈南北两行格局排布;15层的公租房住宅楼及居住公共服务设施布置在地块北侧;2层高、约1500m2配套商业用房临北侧、东侧城市道路,便于商业经营活动展开。整个小区建筑群体整齐有序,自然采光和通风良好,交通便捷,环境舒适(见图2,3)。

商品住宅楼均为板式住宅楼,一梯两户,套型南北通透,通风性、采光性俱佳;建筑层高为2.95和3.05m,有效提高了住宅楼的品质;建筑形体方正规整,有利于建筑节能。

结合项目规划布局,景观设计以“十字形轴线”的景观构架构成,用十字形景观轴串联起四组主要的院落空间,每组院落各具特色的种植主题,造就了相似空间中形态各异的园林景观。

本项目采用土建装修一体化设计以及工业化内装技术,同时集成了多项成熟技术,通过适用的新技术、新部品、新工艺提高了住宅的健康要素。

本项目是全国首批按照新国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申报的绿色三星级设计标识和运行标识住宅项目,也是北京市第一个申报百年住宅评价的住宅项目。

2设计特点—追求“百年品质”的技术集成

这里的所谓“百年”,是指住宅的品质优良,能够提供健康舒适的环境;值得并且满足居住者在住宅结构改良后往往可达百年寿命期的长效化使用。在追求“百年品质”实现的设计过程中,以住宅的全寿命周期适用为目标,在规划、设计环节集中考虑建造、使用、维护和拆除再利用全过程。通过提高结构的跨度和耐久性,赋予空间可变性和设备的可维护性;实现居住功能舒适、建筑节能、材料可循环、环境健康洁净,建造集成和配套完善,力图奉献一座可持续使用百年以上的优质住宅。

2.1以户内外环境品质优良化为导向的技术集成

户内外环境包括住区环境、住宅单体及套内环境,其品质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起居使用,是住宅承载、塑造生活效用的本质体现。在从住区到户内的各层次环境中,可从生理一心理关怀、声光热等物理性能优化,以及通用适老等方面进行品质优化提升。

2.1.1住区环境品质提升

本项目设计采用南北向的行列式线性布局,6栋住宅楼(普通商品房)行列间因日照间距的要求错动排布,自然形成三组相互关联、层)欠丰富的院落空间,活跃了小区的空间形态。小区核心空间东西通透,无视线遮挡,环绕核心空间的中心绿地布置商品房,打造优良品质房型。5号公租房住宅楼及居住公共服务设施沿街布置,交通便利,同时与商品楼完全脱开设置,避免与商品房之间的相互干扰,室外环境人性化(见图4)。

本项目地下汽车库集中设置,这样有利于增加实土绿化面积,最大化创造小区内的景观资源。同时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在室外环境设计中体现“全健康”的理念,为老年人设置了无障碍步道、无障碍设施等,便于老年人活动,有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

在交通流线设计方面,人车分流,停车场均设于地下,为小区营造安全的室外活动场所。

2.1.2单体适用性能设计

1)单元平面设计特点

本项目商品房为南北通透全板式布局,建筑结构布置规整,套型采用标准化设计,开间进深都模数化,保证所有单元开间享有同等充足的日照、采光及开阔的视野。本项目还对所有套型的厨卫空间进行模块化设计,管道、设备设施等各占其位,实现对空间的合理利用。

2)套内功能设计特点

住宅套内电梯相对独立、贯通人户,在便捷、安全的基础上更提升居住品位;朝北厨房紧邻人口处,L形操作台实用方便;服务阳台区集中设置的储藏空间和洗衣空间增加了使用功能便捷性和有效性;卫生间的位置相对隐蔽且使用方便,尽量做到洗浴分开;空调室外机的位置结合立面整体设计,远离卧室等安静区域。同时户内空间设计充分考虑了老年人的活动特点,从功能布局到空间尺度的详细设计充分满足了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见图5)。

3)室内声环境优化

本项目设计建筑平面、空间布局合理,没有明显的噪声干扰问题。项目降噪系统设计由景观降噪、外围护系统幕墙系统降噪、双层中空Low-E镀膜玻璃外窗系统降嗓、卫生间同层排水降噪、设备间降噪、电梯井降噪、水管管材降噪等部分组成,实现室内外环境的清新和静谧。

4)室内光环境优化

在满足节能要求下,住宅开窗尽量宽大,实现良好的套内采光设计。各居室的采光系数、采光窗洞口的窗地面积比均优于设计标准值。同时在紧张的地面环境中,协调布置地下汽车库斗形采光天窗,使其既可作为地面景观小品,又可为地下车库补充自然采光,增加视觉舒适度,提升品质(见图6)。

本项目设计所有商品房住宅楼南向外门窗都设置了展开后可以全部遮蔽窗户的手动遮阳卷帘,减少阳光照射和辐射,提高了居住品质,更有利于建筑节能(见图7)。

5)室内设备设施

商品房户内卫生间设计为非降板式同层排水技术,排水管线置于管道间内,卫生间排水管不穿越本层楼板,并可在本层维修。

户内空调采暖新风系统,采用地板采暧+新风+VRV系统,采用地板送风,过滤PM2,5达到95%以上。该系统热舒适度高,室内空气品质好,控制灵活,节省能源,同时还节约了室内的使用空间(见图8)。

户内设置了软化水处理设备,保证高品质水质及延长用水设备寿命。

2.2以长效使用为导向的技术集成

住宅中,结构构件的寿命周期往往长于设备设施的使用年限,而住户生活样态的改变又需要空间布局可变。妥善处理这几者间的矛盾,使得空间布局可变、设备设施可更换维修,以便匹配结构体的使用周期,即成为可长效化使用的住宅。

2.2.1主体耐久性设计

为保证其长寿命建筑的要求,本工程按100年设计使用年限进行设计,全面提高结构安全性与耐久性。目前国内尚没有百年住宅相关标准,结构设计叉寸此进行了探索和创新(见图9)。

2.2.2外围护系统设计

建筑外立面为整体挂装式陶板幕墙体系,加厚了外保温层,可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因为整体呼吸式幕墙设计可以充分隔声减噪;陶板由天然陶土配石英砂挤压成型,质感良好美观,并且便于维修更换(见图10)。

2.2.3内部空间可变性设计

整个住宅套内空间除了结构外墙外,只有一道横向剪力墙,结构楼板为大板构造,这为空间灵活可变提供了可能性;户内隔墙为轻钢龙骨隔墙,干法施工,方便快捷,按需组合,灵敏划分空间,同时容易撤除,可有效节约人工,加快施工进度(见图11)。

2.2.4填充体部分长期维护性设计

本项目以SI建造体系为基础,可实现80%的管线与主体结构分离。与传统设计方法不同,SI体系将支撑体部分和填充体部分相分离,从根本上杜绝了由于运行中的装修、改造、维护等活动对建筑主体安全的影响。本)欠设计力争减少或消除在结构体中的各种管线预埋,通过设置管道夹层、线路夹层、管线吊顶内明装等方式将设备从结构体中解放出来(见图12)。Sl建造体系充分实现了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施工可视、质量可控、部品可换的目标。

2.3以住宅产业化为导向的技术运用

建筑,尤其是住宅的产业化有利于实现节能减排,推进绿色安全施工,提高住宅工程质量,改善人居环境以及促进产业化结构调整,是住宅建设发展的趋势。推进住宅产业化的核心是要实现住宅设计标准化、部品部件生产工厂化、现场施工装配化和土建装修一体化。规划设计是实现产业化的重要启动环节。

1)集成化设计

本、欠设计从设计初期就建立各专业的统一标准,这种集成化设计在统一标准的指引下,有效保证了设计理念前后的一致性和完整性,保证了高品质的设计质量。

2)工业化内装

室内设计采用装配式部品、装配化施工方式。室内精装修采用轻钢龙骨石膏板/水泥压力板隔墙体系、轻钢龙骨石膏板吊顶体系、厨房整体橱柜、卫生间整体卫浴系统。整个施工过程干法施工,无现场污染,提高工作效率。

3)土建装修一体化设计

土建设计与精装修设计同步进行,对土建设计和装修设计协调统一,实现设计的标准化与模数化,减少浪费,提高工作效率。

4)打造科学化管理的技术基础

通过信息化手段,即BIM技术的应用,实现设计数据与部品加工、施工现场、后期物业管理的数据连接。本项目在设计中全程使用了BIM设计技术。’ 5)装配式剪力墙体系

5号公租房住宅楼及居住公共服务设施采用装配式剪力墙体系。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体系(PC)属于住宅产业化结构体系,在王庄子项目中,5号楼按照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体系(PC)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对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体系(PC)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创新。5号楼大部分主体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拼装。预制构件拆分如图13所示。

2.4绿色低碳设计

本项目是全国首批按照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申报的三星级设计及运行标识的住宅项目。新的评价标准和原评价标准相比,各类评价指标条款数量增加;定性评价多深化为定量评价,使原来较为宽泛的标准更加清晰化。

本项目设计中,对建筑全寿命周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等性能进行综合评价,将住宅规划设计阶段、开发建设阶段、部品生产阶段以及运行维护阶段低碳节能技术加以整合,形成一整套绿色低碳集成技术措施。

在本项目的绿色低碳化设计中,强调绿色技术的适宜选用,比如:针对商品房和公租房的不同特点,分别配置了变频VRV空调系统、分体空调系统。这两种系统并非最新空调系统,但是这两种空调系统技术成熟、性能高效、灵活可控、舒适健康。同时,根据北京的气候特点,坚持配置了新风系统,空气过滤效率> 95%0再如,虽然注重建筑产业化的技术引导,但并未配置整体式卫浴间。虽然其集成特质将卫浴空间的每部分融为一体,省事省时、结构合理、材质优良,但是因为产品设计、物流配送等费用造成的成本增加,整体卫浴室间的价格昂贵,同时新产品技术并不成熟,产品后期维修等都还存在问题。最后从实际角度出发,本项目还是选择了技术相对成熟,价格相对合理的同层排水技术及相应的设备设施。

作为大量建造的绿色集合住宅,不应成为各种高新技术简单堆砌的昂贵产品,而应该成为由更经济、可靠、更具推广意义的适宜技木集成,只有这样绿色建筑才能健康发展。

2.5合群风貌与特色意境的营造

用地位置、规模体量、限高等规划条件因素决定本项目不属于地标建筑,而应采取合群的形态融人周边环境,成为城市有机整体生长的一部分。同时,从环境艺水的整体性出发,应整合建筑形态设计、景观设计及室内设计。

2.5.1色彩定位遵循区域建筑风貌设计导则

本项目遵循《丰台区建筑风貌设计导则》,汲取周边区域色彩,选取锗红色作为项目主要色调,辅以灰色,构成沉稳、经久的整体意象,符合该区域色彩定位。建筑立面设计强调规整、简洁,以窗墙比例等手法构成清晰明确的立面特征,杜绝多余的纯装饰性构件。

2.5.2“新中式”特色意境整体营造

本项目为建筑、景观、室内一体化设计,这为设计团队创造连续的整体环境意境提供了条件。以北方宅院为原型,着力营造“传统意味,现代形式”的“新中式”整体环境意境,以呼应北京作为“具有现代活力的古都”的城市特征。体现传统文化意象的窗格符号经过简洁抽象的转化后,融人空调位装饰板、人口门厅等处,丰富完善建筑细部设计(见图14)。景观设计、内装设计也连贯采用同样的符号,融传统意味于现代形式的院门、景墙、廊架、特色灯具、路标小品等(见图15~17)。

3结语

本项目并非一味地采用高精尖技术,而较多地采用了适应建设成本、技术可靠性高的适宜技术。以追求“百年品质”为理念导向,系统地集成运用多项技术,通过提高住宅的技术含量,提升了住区、住宅的品质。希望这样的技术集成运用实践能够对关心住区、住宅建设的同行有所启发。

第5篇:装配式建筑节能减排范文

【关键词】绿色建筑;绿色施工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建筑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建筑业也消耗了大量资源。有数据显示我国的建筑业能耗占到全部能耗的30%左右。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灰尘、渣土等,还会对周边的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与日益要求严格的环保不相适应。在当前国家全面节能减排的大形势下。实施绿色施工是建筑业应承担起的社会责任。

1 绿色施工(Green Corstruction)概念

绿色施工是指通过切实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最大程度地减少施工活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减少资源与能源的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施工技术。它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以环保优先为原则,追求高效、低耗、环保,统筹兼顾实现经济、社会、环保、生态综合效益最大化的先进施工理念。

2 绿色施工现状

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21世纪社会发展的两大基本战略,而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其日新月异的发展,对能源供应、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造成巨大压力,给可持续发展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目前中国有380亿m2的既有建筑,每年的新建建筑为16亿m2左右,在国家各级政府重视环保的同时,人们对住宅的舒适性也提出更高要求。几年前,中国就开始研究与生态住宅相关的问题,建立起生态住宅评估体系,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绿色办公建筑评估标准,并且已经初步建立起自己的建筑评定体系,如建筑节能示范工程、康居工程住宅性能评级、健康住宅等,而且越来越多的房地产开发商打出了生态、绿色、健康建筑的旗号。

3 绿色施工

3.1 施工节地

我国工程建设发展的情况是体量越做越大,基础越做越深,所以施工方案是绿色施工中的重大问题。如地下工程的施工,是采用明挖法、盖挖法、暗挖法、沉管法还是冷冻法,会涉及到工期、质量、安全、资金投入、装备配置、施工力量等一系列问题,是一个举足轻重的问题,对此在施工管理中,对施工方案确定均有具体规定。

根据施工规模及现场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临时设施,如临时加工厂、现场作业棚及材料堆场、办公生活设施等的占地指标。其占地面积应按用地指标所需的最低面积设计。要求平面布置合理、紧凑,在满足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及文明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废弃地和死角,临时设施占地面积有效利用率大于90%。

临时办公和生活用房应采用经济、美观、占地面积小、对周边地貌环境影响较小,且适合于施工平面布置动态调整的多层轻钢活动板房、钢骨架水泥活动板房等标准化装配式结构。生活区与生产区应分开布置,并设置标准的分隔设施。施工现场围墙可采用连续封闭的轻钢结构预制装配式活动围挡,减少建筑垃圾,保护土地。临时设施布置应注意远近结合(本期工程与下期工程),努力减少和避免大量临时建筑拆迁和场地搬迁。

3.2 施工节能

施工过程中,应优先使用国家、行业推荐的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设备和机具,如选用变频技术的节能施工设备等。机电安装可采用节电型机械设备,如逆变式电焊机和能耗低、效率高的手持电动工具等,以利节电。机械设备宜使用节能型油料添加剂,在可能的情况下,考虑回收利用,节约油量。

施工现场应分别设定生产、生活、办公和施工设备的用电控制指标,定期进行计量、核算、对比分析,并有预防与纠正措施。通过制定合理施工能耗指标,提高施工能源利用率,选择功率与负载相匹配的施工机械设备,避免设备额定功率远大于使用功率或超负荷使用设备的现象。建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开展用电、用油计量,完善设备档案,及时做好维修保养工作,使机械设备保持低耗、高效的状态。

安排施工工艺时,应优先考虑能耗较少的施工工艺。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要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工作面,以减少作业区域的机具数量,相邻作业区充分利用共有的机具资源,提高各种机械的使用率和满载率,降低各种设备的单位耗能。

3.3 施工节水

3.3.1 加强节水管理

加强节水管理,施工用水进行定额计量也很重要。比如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的生活用水采用节水系统和节水器具,提高节水器具配置比率,分别对生活用水与工程用水确定用水定额指标,并分别计量管理。项目临时用水使用节水型产品,安装计量装置,采取针对性的节水措施。对混凝土搅拌站点等用水集中的区域和工艺点进行专项计量考核。现场搅拌用水、养护用水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用水设立循环用水装置。大型工程的不同单项工程、不同标段、不同分包生活区,凡具备条件的应分别计量用水量。在签订不同标段分包或劳务合同时,将节水定额指标纳入合同条款,进行计量考核。

3.3.2 非传统水源的利用

施工现场建立雨水、中水或可再利用水的搜集利用系统,优先采用中水搅拌、中水养护,有条件的地区和工程应收集雨水养护。比如某些大型施工现场,尤其是雨量充沛地区的大型施工现场建立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应充分收集自然降水用于施工和生活中适宜的部位。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喷洒路面、绿化浇灌等用水,优先采用非传统水源,尽量不使用市政自来水。

3.4 施工节材是建筑节材的重中之重,是和建筑设计密切相关的技术。

3.4.1 节材措施

根据施工进度、库存情况等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购、进场时间和批次,减少库存。现场材料堆放有序,储存环境适宜,措施得当。保管制度健全,责任落实。材料运输工具适宜,装卸方法得当,防止损坏和遗洒。根据现场平面布置情况就近卸载,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优化安装工程的预留、预埋、管线路径等方案,幕墙及各类预留预埋应与结构施工同步。

3.4.2 减少建筑材料浪费及建筑垃圾的产生

采用科学严谨的材料预算方案,尽量降低竣工后建筑材料剩余率。采用科学先进的施工组织和施工管理技术,使建筑垃圾产生量占建筑材料总用量的比例尽可能降低。加强工程物资与仓库管理,避免优材劣用、长材短用、大材小用等不合理现象。

3.4.3 周转材料

受体制约束,我国工程建设中木模板的周转次数低得惊人,有的仅用一次,绿色施工规定优化模板及支撑体系方案。因此,应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提高模板、脚手架等的周转次数。应选用耐用、维护与拆卸方便的周转材料和机具。优先选用制作、安装、拆除一体化的专业队伍进行模板工程施工。采用工具式模板、钢制大模板和早拆支撑体系,采用定型钢模,钢框竹模、竹胶板代替木模板。推广采用外墙保温板替代混凝土施工模板的技术。优化高层建筑的外脚手架方案,采用整体提升、分段悬挑等方案。现场办公和生活用房采用周转式活动房。现场围挡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围墙,或采用装配式可重复使用围挡封闭。

绿色施工在建筑业界对于广大项目管理层面和技术人员来说都还是新鲜事物。摇要我们在日常的施工过程中不断摸索实践。结合具体工程项目实际。寻找到最优化的实施方案,为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熊君放. 绿色施工在“绿色建筑”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J]. 施工技术 , 2008,(06).

[2]何会东. 绿色施工 节材增效[J]. 科协论坛(下半月) , 2007,(12).

[3]竹隰生. 推行绿色施工:问题与对策[J]. 建设科技 , 2007,(21).

作者简介:

第6篇:装配式建筑节能减排范文

2006年批准施行《可再生能源法》。

2007年《中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

2007年烟台市政府以烟政办发[2007]7号文转发市建设局《关于在住宅建设中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及成套技术的意见的通知》。以政府文件推广使用太阳能建筑那时在全国还不多见。

2010年烟台市政府《关于加快太阳能成套技术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12年,山东省烟台市新建住宅全部用上太阳能。基于以上原因,烟台市政府在文件中规定,要将太阳能成套系统作为建筑的组成部分,在规划、设计、建设、验收等各个环节,都有了监管的“硬杠杠”。

从国家到地方,这些都显示,我国的房屋建设及其能源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全局问题,太阳能建筑在中国的发展已经普遍推广开来。

一、现代太阳能建筑的定义与内涵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太阳能建筑专委会将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在建筑使用能耗中的所占比例大于30%或基于现状建筑二氧化碳排放平均水平上的减排贡献率大于30%的建筑,称为太阳能建筑。我们可按住宅建筑为例进行定义指标的分解:现阶段成熟的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已经完全能够解决生活热水问题,约占使用能耗的10%,采用被动太阳能采暖、制冷技术,可至少节约建筑使用能耗10%;充分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策略可降低建筑使用能耗5%以上;另外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其技术经济性会越来越高,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太阳能采暖制冷技术、小功率建筑用风力发电技术、安全可靠的地源能供热制冷技术、城市垃圾、污水源利用技术等,会极大的提高可再生能源主动利用供能技术在建筑使用能中的贡献率,按照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可以达到15%。所以30%是一个可达到的目标。当然,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30%的指标将会不断提高。

二、太阳能建筑理念催生产业发展机遇

标准规范促进了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我国已经或正在制定较为完整的建筑节能和太阳能利用的设计规范和验收标准,并开始推行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等级标识制度。《绿色建筑设计规范》不但关注建筑体型系数、窗墙比、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设备及系统效率与围护结构相关的分解指标,对于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等热舒适性指标,生态设计策略的综合指标,以及与可再生能源利用相关的“建筑产能”指标将给予更大的关注。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将会引发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既有建筑超过数百亿平方米,而且大部分为非节能建筑。无论是建筑节能改造、还是延长既有建筑的经济寿命,既有建筑改造将会引发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既有建筑综合改造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中,要求对建筑围护结构进行将节能综合改造研究,通过开发装配式外墙保温、外墙集热、通风、遮阳部件,提高建筑保温隔热、自然通风降温性能,充分利用太阳能等先进能源自给技术,提高节能减排水平。

新农村建设将成为太阳能利用的主战场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展开,城镇化步伐加快,以及农民生活方式和能源结构的变革,对能源尤其是商品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致使农村能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并成为中国能源安全必须关注的重要领域,农村住房及其配套设施的建筑节能研究开始受到应有的关注。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中对农村建筑太阳能、生物质能以及低品位能源的综合利用,农村建筑节能及改善室内热环境设计研究、农村生活用能规划玉政策标准研究等投入了较大的力量。

三、太阳能建筑发展的中国之路

选择基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能源需求解决方案正确理解“零能耗建筑”的含义,即在生命周期内,建筑使用能耗对于常规石化类能源需求为零的建筑,或该建筑没有对大气环境新增二氧化碳排放。实质是用建筑节能和可再生能源的增长替代全社会石化类能源需求的增长,即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开源”和建筑节能的“节流”。社会能源需求增长方式不应只是“加法”,还应有“减法”。

开发建筑集能系统,实现建筑能源自助 建筑物本身作为能源系统的关键部件是太阳能建筑的显著特征。

建筑能量系统由建筑被动供能系统(包括建筑物内的热源和太阳能的被动利用)和主动供能系统组成(在再生能源利用)。可以用建筑被动集能指标表征建筑的被动供能能力和建筑环境的热舒适度,而用建筑主动供能指标反映可再生能源对于建筑使用能耗的二氧化碳减排的贡献率。优化系统并解决系统之间的矛盾,尤其是冬夏两季的能量匹配和投资平衡问题是建筑集能系统的关键问题。

提倡建筑能源中心模式,推广能源梯级利用建筑能源中心是指单户或单元建筑为能源供给对象,构成包括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内的复合能源系统,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环境质量所需要的能量(包括供暖、制冷、热水、新风、照明、炊事等)。它是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最小单元,是建筑物基于能量梯级综合利用(如中水回用、余热回收等)的多能源复合能量系统,其优势在于可方便的综合、高效利用各种可再生能源技术,以满足安全、经济的建筑能耗需求。

综合考虑建筑运营成本及其外部成本建筑运营体现在建筑物的策划、建设、使用及其改造、拆除等全寿命周期的各种活动中,建筑节能技术、太阳能技术以及生态建筑技术对与建筑运营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人们不仅要关注建筑初期的一次投资,更应关注建筑的后期运营和费用支出,不但要满足中国民众的居住问题,也要关注住房使用的耗能支出。另外,还应考虑二氧化碳排放等外部环境成本的增加。中国不但要建设经济适用房,更需要建设经济运营房。

引入建筑整合设计方法,发展太阳能与建筑集成技术建筑整合设计是指将太阳能应用技术纳入建筑设计全过程,以达到建筑设计美观、实用、经济的要求。采用模数化太阳能建筑部件,既能较全面的运用主被动太阳能技术,又让这些部件构成了现代住宅的立面元素。

提升传统建筑理念,推行被动优先设计原则 这是建筑充分利用太阳能的基本原则。已经使用太阳能采暖与热水工程的住宅区的统计结果表明:在供暖运行费用不变的情况下,供热面积从60平方米增加到140平方米,室内温度由8―10度提高到15―20度。进过两个采暖期的连续测试,提高围护结构保温性能和增设太阳能供暖系统在室内热舒适度改善中的贡献率分别约占80和20%。而夏季室内测试温度也说明新的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明显好于旧的建筑。

充分利用建筑资源,向建筑要能源 满足中国人民温饱的18亿亩耕地底限、400亿平方米的既有建筑、10亿平方米的年新增建筑,成为充分利用建筑资源的压力和现实条件。简单的推算表明,目前20亿平方米的可用屋顶面积,相当于新增30万亩的土地资源,这还不包括墙面的利用。

关注气候特征和“值班环境”用能技术“值班环境”也称“职守环境”,指建筑在无人使用时的环境。建筑值班环境直接影响着达到建筑使用环境的启动时间、建筑室内的空气质量品质和闲置建筑的使用寿命。

充分利用太阳能热水等先进的成熟技术太阳能热水器是目前太阳能利用技术中最成熟的技术,应用普及率较高,到2006年底全球太阳能热水器安装量约1.68亿平方米,其中我国占9000万平方米,约占53.6%左右。目前,与建筑集成应用的太阳能集热系统研发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引入能源互联网概念,提高可再生能源系统的经济和安全性能分布能源系统的经济性和集中能源系统的安全性一直是能源规划与能源发展的瓶颈问题。“能源互联网”理念至少包括以下方面:

1、多种可再生能源在时间和空间上能够互补,提高可再生能源系统的稳定性,经济性和系统效率。如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太阳光谱选择性利用涂层集热系统等。

第7篇:装配式建筑节能减排范文

【关键词】装饰装修 最新 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U4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5-116-01

建筑装饰装修行业是一个高消耗的服务性行业,装饰装修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水平、设备水平、材料水平直接决定了一个工程的能源消耗和资源利用效率。在日常的工作,特别是在工程的设计、材料采购、现场管理、主导技术等方面,只有把握了正确的方向,才能实现既满足建筑物功能要求,又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目标。

一、装饰装修工程的节水、节电、节能、节材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

(一)节水

水是当今世界最宝贵的资源之一,水资源的严重缺乏已成为日益突出的全球性问题。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中,主要用水为装饰湿作业用水(如水泥砂浆地面、瓷砖墙地面等)、清洁用水、消防用水和生活用水等,而在建筑装饰工程完工后,建筑使用过程中还有设备用水等,因此,建筑装饰工程必须在施工和建筑使用过程中节约用水。

建筑装饰施工节水的目标:立足企业,立足行业,积极实践建筑节水,为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作出贡献。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节水节能的规定,树立节水观念,切实搞好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2)在建筑及装饰设计中,严格遵循简洁、实用原则,杜绝华而不实的设计,避免因

设计不合理造成的水资源浪费。同时采用新型卫生设施,比如节水龙头、节水马桶、节水

浴缸等;节水的重点是厨房、卫生间设备的选配与安装,最好安装节水龙头和流量控制阀

门,选用节水马桶和节水洗浴器具。

(3)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积极采用和推行节水节能的新技术、新工艺,坚决淘汰高耗水、高耗能、高耗材的落后技术和落后工艺;努力提高建筑装饰现场施工的科技含量,做好施工现场资源控制和管理工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降低水资源及其他能源的消耗,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4)正确用材,合理配置建筑装饰材料及部品,选用低水耗、低能耗的建筑材料及部品。

(5)积极研制和开发技术先进、性能可靠、经济适用的节水产品。如在建筑给排水设计节水措施,采用新型节水设备,采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和配水器具,推广中水回用技术,开发建筑雨水利用技术等。

(二)节电

(1)施工现场分别设定生产、生活、办公和施工设备的用电控制指标,定期进行计量、核算、对比分析,如有偏差及时纠正。开展用电、用油计量,完善设备档案,及时做好维修保养工作,使机械设备保持低耗、高效的状态。施工过程中,现场用电设备上安装空载保护装置,减少电量浪费。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对中小型机械的配备、使用频次、进场时间,使用时间进行分析,合理调配,减少机械使用数量,减少电力资源消耗。对施工现场用电统一规划,施工电源引至每栋楼,并对分包单位施工用电挂表计量。

(2)办公及生活照明使用专项低压照明线路,严禁私拉乱接用电器。

(三)节能

1.建筑装饰工程节能的三个环节

通过科学管理和应用的先进技术,切实降低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严格执

行建筑节能减排的法律制度和技术规范,按照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进行节能设计、注意施

工管理和材料、产品选购等三个环节:

(1)进行装修的节能设计。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节能要从设计开始,在装饰装修设计

时,根据房屋本身的节能效果和业主的使用要求,进行节能装饰装修工程的设计。

(2)推广使用节能材料和产品。

(3)施工管理环节。一方面建筑装饰装修施工单位要保护已有节能建筑的节能结构和设施,在装修中不破坏,另一方面,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墙体材料、保温材料、门窗和照明设备进行查验,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保证节能施工的节能效果。

2.建筑装饰装修节能施工的几个重点

通过科学开发和有效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工艺技术和先进设备,尽量减少建筑对一次性

能源的依赖。有针对性地重点改造那些能耗高的部位,以大力提升既有建筑的节能性能。对建筑中的常规能源系统的优化利用在满足建筑使用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减少建筑对常规

能源的需求量。

(1)墙体、屋面、地面、门窗等节能工程方面:墙体、屋面和地面围护节能工程使用的保温隔热材料的导热系数、密度、抗压强度、燃烧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严寒和寒冷地区外墙热桥部位;建筑外窗的气密性、保温性能、中空玻璃露点、玻璃遮阳系数和可见光透射比应符合节能设计要求;应按设计要求采取节能保温等隔断热桥措施。

(2)采暖节能工程方面:

①采暖系统的制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②散热设备、阀门、过滤器、温度计及仪表应按设计要求安装齐全,不能随意增减和更换;

③室内温度调控装置、热计量装置、水力平衡装置以及热力人口装置的安装位置和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便于观察、操作和调试。

(3)配电与照明方面,应坚持以下3个原则:

①满足建筑物的功能;

②考虑实际经济效益,不能因为节能而过高地消耗投资,增加运行费用,而是应该让增加的部分投资,能在几年或较短的时间内用节能减少下来的运行费用进行回收;

③节省无谓消耗的能量。同时在选用节能的新设备上,应具体了解其原理、性能、效果。

(四)节材

1.减少大宗材料的消耗量。

(1)减少装修铝材使用量。

(2)减少装修钢材使用量。钢材是住宅装修最常用的材料之一,钢材生产也是耗能排碳的大户。

(3)减少装修实木使用量。适当减少装修实木使用量,不但保护森林,增加二氧化碳吸收量,而且可以减少木材加工、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4)减少建筑石材和陶瓷使用量。家庭装修时使用石材和陶瓷能使住宅更美观。但浪费也就此产生,大量消耗了自然资源。

2.做好材料资源的合理利用

(1)禁用国家和地方建设主管部门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

(2)合理利用场址范围内的已有建筑物、构筑物。

(3)选用工厂化生产的建筑构配件。

(4)在保证安全和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使用可重复利用建筑材料、可再循环建筑材料和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

(5)选用经济适用的装饰装修材料,避免过度装修造成的材料浪费。

(6)使用基于当地资源条件和发展水平的新材料及新产品。

3.对建筑装饰设计进行优化

(1)建筑装饰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

(2)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控制主要结构材料的用量。

(3)避免采用特别不规则的建筑方案。

(4)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优化结构方案。

(5)减轻建筑自重。

(6)灵活分隔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

(7)装修与土建设计一体化。

4.强化施工过程控制

(1)施工现场使用的建筑材料的60%以上(重量),尽量选用运距500km以内的厂家生产的。

(2)采用工厂化生产、现场安装的施工方法。

(3)土建与装修一体化施工,避免破坏和过度拆除已有的建筑构件和设施。

(4)施工组织设计中制订节材方案,并在实际施工中落实相应的措施。

(5)对旧建筑拆除、场地清理和建筑装饰施工时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

二、天然及人造块材精加工及挂装技术

(一)石材挂装(干挂、背栓、背粘)技术

背栓式干挂石材幕墙是在石材背面钻成燕尾孔与凸形胀栓结合然后与龙骨连接,并由金属支架组成的横竖龙骨,通过埋件连接固定在外墙上。

背栓式干挂石材施工工艺,它具有以下优点:

1.背栓式干挂石材,由于每块石材均有四个背栓式挂件,每个挂件都均匀承受石材重量且石材挂件与龙骨挂件间接触面积大,相应的强度和稳定性好。因此它可适用于高层和超高层外墙饰面。

2.背栓式干挂石材,因各个挂件均承载石材重量,破裂后石材不易脱落且易于更换。

3.背栓式干挂石材表面清洁,不易受污染,而且用水泥砂浆粘结石材表面因受水泥浆侵蚀易变色形成色差。

(二)石材整体研磨晶面处理技术

晶面处理是目前最理想的石面保养方式,它是一种化学过程。其原理是利用晶面处理剂加上重型处理机对石面的摩擦,在化学和物理双重作用之下,使石材地面表层形成坚硬致密的晶体结晶层,令石面不易受损,也不易沾染污渍,从而确保石材的本质特性。换句话说,结晶层让污染源与石材隔离开来,所污染、损害的仅仅是石材上面的结晶层而已。

(三)石材翻新技术

磨抛可以使表面失光、表层粉化剥落、表面溶蚀的石材光亮面恢复原有的天然外观。 一些新的磨具、磨料和化学助剂的结合可以使翻新后的石面达到90Gs以上的镜面光泽度。目前国内地面的翻新磨抛技术已较为成熟,而对墙面的施工目前还有一定技术难度。

三、木制品工厂化生产及施工装配化技术

在传统施工过程中,木制品的施工是在现场使用小型机械配合手工操作完成,大多数施工构配件仍然采用一张桌凳、几件小型工具,按照现场已有条件,以“量身裁衣”作坊式加工和安装产品。施工进度难以大幅度提高,造成劳动力的浪费,加大了施工噪声和粉尘排放,现场不能做到绿色施工。因此,提高木制品制作质量,开发配套安装构配件是实现工厂化的最终目标。木制品工厂化的基本原则是:专业社会化、加工机械化、生产批量化、出厂标准化,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为前提。

(一)木制品工厂化生产,现场施工装配施工的优点

实现工厂化施工,推动建筑装饰施工走向工业化,无论是对于建筑装饰行业,还是对于企业本身有下列优点:

1.大幅度提高建筑装饰加工质量水平,生产高精度产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装饰要求。

2.大幅度提高建筑装饰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工期。

3.大幅度减少建筑装饰施工现场的环境污染,提高对噪声、废气、废液的控制和回收,以及边角料回收利用,符合绿色施工的原则。

4.大幅度减少建筑装饰施工成本,降低工程造价。

(二)木制品工厂化生产,现场施工装配施工的两个转变

1.项目管理重心转变

项目技术管理由现在重点管理操作工人向转重点管理施工深化设计、成套供应商和工厂生产配套生产转变。在工厂化施工方式中,管理具有四个方面的主要特征:一是施工深化设计成为项目技术管理中的核心问题,它的成功与否决定着施工方法、加工方法、安装方法的简易程度,决定着施工成本的高低。二是生产管理的精细化,分工明确,职责到人;三是物料供应的标准化,物料按每件产品、每道工序所需,进行定时、定点、定额的供应和控制;四是现场管理的规范化,现场功能区域划分明确,物料置放统一规范。

2.现场技术人员基本技能转变

传统施工方式要求技术人员熟悉现有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以监督为主。工厂化施工方式要求技术人员不仅熟悉以前的预制装配式方法,更要针对现场不同的具体情况,以现场精确测量、收集数据、根据数据进行施工深化设计为主,熟悉和了解相关(水、暖、电、通风、消防等)专业的知识,将复杂的现场情况转化为可加工的工厂标准。通过技术人员对复杂的构配件先分散后集成、机电洞口预留、安装偏差调节等设计,将构配件加工尺寸相对统一,便于工厂批量加工和现场安装。

(三)木制品工厂化生产,现场施工装配施工的措施

木制品装饰部晶部件均为室内精装产品,采购的原木和板材根据需要锯裁成毛坯后经过刨光、砂磨、拼装等工序,加工成白料;再经过油漆、总装成品,最后检验并包装入库,运到现场安装。必须对特定的产品(如实木门、门套、窗套及装饰线条等)制定工厂

化生产方案,开发定型配件。

1.木制品节点设计时考虑安装需要

安装节点设计是木饰面集成化施工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装饰饰面效果。设计时要考虑土建误差,施工前应设计好安装顺序,更要考虑工厂加工后的成品构件安装的便捷性,同时也要关注相邻饰面的衔接,保证装饰的整体效果美观。

2.保证观感质量的技术措施

作为精装饰的木饰面工厂化施工,除了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也要提高饰面观感效果,其可通过固定件遮盖和拼缝遮盖的方法来实现。

3.开发安装配件,实现现场快捷化安装

配件必须具有耐久性,安装方便,并能作不可见固定。

4.通过深化设计,使异型构件工厂化生产成为可能

在装饰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大型的,异型的装饰部位。通过对异型装饰构件通过深化设计,使之变成能工厂化生产的构件,把散和小的装饰配件,通过精确的深化设计,使之在工厂集成化生产。

工厂化施工技术管理,已不再是将施工工艺、施工方法进行特定组合的方案编制管理过程,不再是按工艺、质量标准进行现场监控的技术管理;工厂化施工装饰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施工深化设计。技术人员从事更多的工作内容是现场精密测量、相关机电配合数据收集、委托加工的分项总成设计、安装顺序设计、安装过程调节余量设计以及设计结果的外加工清单编制、现场施工程序编制。因此,现场技术管理内容、方式与传统管理方式完全不同。

以上室内装饰最新施工技术,已在本文作者所负责施工的2008年杭州市朝晖路元丰-钛合国际的18层公寓楼精装修工程、2013年杭州市德胜东路原筑一号石材挂装工程、特别是2011年~2012年,在我公司承建的西湖区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董湾区块综合配套用房主楼区装饰工程及滨江区白马湖动漫广场酒店7、8号楼精装修等工程中,均采用大范围的木饰面、石材饰面工厂化生产,现场施工装配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工期紧、施工面积大,作业区面积有几千方,甚至几万方,在基层细木工板或水泥砂浆已安装或抹面的作业面上,几十个装配工人,甚至几百个装配工人,把从上虞县等外市县工厂里事先丈量加工好的木饰面或石材饰面按不同批号,打开包装,工地现场日日夜夜,拼装打磨,现场一派繁忙的施工场面。

笔者认为要建成一个完美的工程或装饰产品,除了要追求最新最好的施工技术外,施工管理同样重要,如装饰各类材料的选购,进现场后的保管使用,现场作坊施工人员的选择等,还有施工次序的选择,运用最先进的施工技术及艺术手段,才能创造出功能合理,舒适美观的内外部空间环境。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摆在装修注册建造师面前的是如何把科技转化到施工实践中去,建造师应该用人类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节约资源、提高生产效率;生产出舒适、健康、环保、安全的生活和生产场所,实践以人为本的理念。限于篇幅,装饰行业的最新施工技术其他如幕墙施工技术、金属、玻璃及化学建材应用技术、新型胶粘剂及连接技术、小型施工机具研发与使用技术、建筑装修翻新改装维护技术、计算机在装饰设计和施工应用技术等等,不再介绍。

参考文献:

第8篇:装配式建筑节能减排范文

关键词:绿色施工;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环境保护

随着我国人口剧增、土地沙漠化、自然灾害频发、温室效应、水资源日益枯竭等人类生存危机的恶化,在建设工程中实行绿色施工、可持续发展已在迫在眉睫。由于绿色施工、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程,如果有一个细节没有处理好,都会影响整个实施效果。因此如何落实建筑绿色施工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工程建设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下面就结合实例对此进行讨论分析。

1 环境保护措施

l.1扬尘控制

(1)为达到非作业区目测无扬尘的要求,硬化场区道路、加工区及材料堆放区地面。现场周边采用可周转的定型彩钢板围挡,其尺寸、配件按相关规定定型化装配,施工结束后可周转继续使用。回填土及堆土区全部用密目网覆盖。

(2)土方、建筑垃圾、设备及建筑材料,要求做到装载不超过车辆挡板,以防撒出;罐车出料口放置料兜,防止混凝土撒漏。现场出入口设洗槽、三级沉砂池及高压水枪,安排专职人员对出入车辆进行清洗;施工道路采用自动喷洒降尘系统采用分段式开关控制,可满足各路段不同时段、不同降尘程度的需要,必要时段增加晒水车进行施工场地晒水作业;专职人员定期及不定期检查,有效降低施工尘土对外界的影响,改善施工现场的作业环境。

(3)对砂、石等材料用密目网覆盖;采用散装水泥、预拌干混砂浆,其余材料在现场临时仓库存放,为混凝土输送泵等设备搭设机棚,机棚周围用密目网等封闭围护,以阻挡机械运转的噪声和油气污染。

1.2噪声与振动控制

(1)合理规划平面布置,加强操作管理。采取噪声控制措施并建立噪声监测点,经检测噪声排放不超过国家标准GB12523―19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的规定。

(2)在基础及基坑支护施工时,根据相关的规定对施工噪声进行合理的控制,选择产生噪音小的机械设备,比如把冲孔桩机更换为旋挖钻孔钻机、锤击桩机更换为静压桩机等,并且尽量减少夜间作业,施工现场做到在噪音的源头把噪音控制在最低的范围从而减少对周围居民的生活、工作的影响。

(3)在施工作业层安装全集成附着式升降脚手架,该脚手架主次龙骨采用定型钢管,重量轻、用料少、整体刚度高。用定型钢板封闭水平缝隙,防止作业层施工灰尘和杂物飘散。架体外立面由穿孔铝板网整体封闭,可减少作业层施工震动,降低施工噪声5dB。

(4)本工程全部采用商品预拌混凝土,核心筒、斜柱和角筒24层以下采用高强混凝土C60和C55。节点处钢筋复杂,采用普通混凝土浇筑困难,故部分斜柱采用C60自密实混凝土,无须长时间振捣并可降低噪声。

1.3 光污染控制

夜间施工照明灯加设聚光灯罩,将投光方向集中在施工区域以节省能源;调整灯光投射角度,避免影响周围居民生活;照明大灯等大功率用电设备安装光控自动开关,实现了灯光使用智能化,可节省能源。

1.4 水污染控制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必须要采取针对性的排放措施,并加强对污水的检测,同时向有关部门提交污水排放的检测报告,以使其能充分了解污水的排放情况。并在首层建立临时排污水渠。利用结构集水井作为污水沉淀池,污水沉淀后,将上部清水循环利用,可节省水资源。

1.5建筑垃圾控制

(1)基础施工时多余的泥浆则运送到处理场处理,而有毒有害等废弃物则要由相关部门进行回收处理,以避免土壤污染,从而起到高效、节能、减排、环保的效果。

(2)建筑垃圾全部袋装并采用吊笼吊运,建筑垃圾存放于现场垃圾点统一外运至垃圾站。在现场设置可回收物料池,对可再回收利用的材料如废钢筋、铁钉、铁丝、模板下脚料等进行回收利用。

(3)生活区设置足够数量的垃圾箱,并注明“可回收”“不可回收”字样,分类存放,在厨房排污处设置隔油池,并定期清理。

2节材和材料资源利用措施

2.1材料计划审批制度

实行多方材料计划审批制度(工程部、物资部制订材料进场计划,报项目经理审批),根据施工进度、库存情况等安排材料采购、进场时间和批次,减少库存。

2.2可周转定型钢楼梯

本工程地下共4层,施工区域狭小,基坑无法放坡。在地基基础施工阶段,人行通道采用可周转的定型拼接钢楼梯取代由钢管搭设的斜道,减少了跳板及安全网投人量。钢楼梯采用定型拼装,可节省人工及材料投入,周转使用效率{。

2.3 定型可周转拼接加工棚

现场钢筋加工棚和木工加工棚等防护棚全部采用标准化的组装式构件,安装方便,可重复使用。

2.4 就近取材

混凝土、模板、钢材等使用量大的材料在工程所在地及周边范围内采购。利用供货商集中采购平台,选择运距较近的供货商,咨询合理的材料价格。钢筋等材料在工程所在地范围内采购,以缩短运距减少运输成本。

2.5结构材料

2.5.1 斜柱及节点钢筋优化

本工程结构形式特殊,主体结构施工全部采用HRB400E高强钢筋,其中斜柱及节点钢筋使用量大、设计复杂,通过设计优化及钢筋配料方案优化,节省了大量钢筋原材料和人工投入,钢筋分项施工进度提高30%。

2.5.2 直螺纹套筒机械连接

本工程直径16~32mm的钢筋采用直螺纹连接,接头质量稳定、性能可靠。该工艺可减少因搭接而增加的材料消耗。

2.5.3机械错固头施工

16层以上直径25mm以上的梁筋需锚固到核心筒剪力墙内,但核心区钢筋较多且形式复杂,无法采用常规锚固方法,为此在锚固端增加定型机械锚固头代替钢筋锚固段,节约钢筋,降低了施工难度。

2.5.4 钢结构柱加工

地下1层至地上4层为钢管约束混凝土柱,钢管柱所有焊缝均在加工厂加工成型,现场直接吊装就位,可减少现场焊接量,减少气体及光污染。

2.5.5 地下室后浇带改为膨胀加强带

地下室主楼与裙楼分界处原设计为后浇带,在成型28d后再施工后浇带,需投入大量材料,影响施工整体安排。将后浇带改为2m宽膨胀加强带,梁板混凝土可整体浇筑,减少了后浇带模板料具的投入量。

2.6 环保型围护材料

2.6.1 地下室外墙及屋面保温材料

地下室外墙的防水保护墙原设计全部为砖砌,经优化改为复合硅酸钙保温板,其内部为高密度保温材料,外表为高强度桂酸耗保护层,复合板内侧直接粘贴在地下室外立面上,可减少保护墙砌筑工程量。

2.6.2屋面材料

将屋面炉渣保温层和砂浆找平层等做法优化为发泡混凝土面层,施工中分两次找坡直接成型,可减少砂浆和保温材料用量,简化工艺且保温效果良好。

2.6.3严格控制大模板施工质量

核心筒、斜柱和角筒施工使用全钢大模板,通过严格控制模板施工质量,浇筑的混凝土表观质量良好,达到清水混凝土效果,减少了抹灰量。

2.7 装饰装修材料

2.7.1 采用新型轻质隔墙

工程除钢筋混凝土墙体外,厚200mm及以上的墙体为轻骨料混凝土空心砌块,部分厚100mm的墙体为双面石膏板轻质隔墙。根据设计要求可采用轻质隔墙替代砌筑、抹灰等做法,减少了大量砂石、水泥等原材料消耗。

2.7.2 采用自粘类防水卷材

底板及外墙防水卷材全部采用3+3自粘防水卷材,可减少明火热熔施工,降低能源消耗和光、气污染。

2.8周转材料

2.8.1 定型钢模施工

地下4层至地上43层所有竖向结构全部采用全钢大模板施工。根据结构形式将施工流水段划分为两个三角区,两流水段用一套钢模板周转使用。

本工程交叉斜柱每两层形成一次交叉转换,核心筒及角筒每5层进行一层变径,故无标准层。为节省一次性投入成本,并优化模板设计,使单数层和双数层模板可旋转180°使用。根据斜柱变径特点,设置模板定型卡,大幅提高了周转率,减少了投入量。

2.8.2采用全集成附着式爬架代替普通防护脚手架

自地上4层开始引进新型全集成爬架。爬架为分片装配式电力驱动,整体爬架高度跨越5层,随施工进度分两段进行流水爬升。该爬架安全、重量轻、强度高,且整体性好不易变形;水平缝隙全部被钢板密封,减少了高处坠物对人员的伤害;架体材料全部为不可燃物,可避免火灾隐患。

2.8.3现场全部采用周转式活动房

现场办公和生活用房采用周转式活动板房,现场周边采用定型装配式彩钢板围挡封闭。临时用房重复使用率达85%,围挡材料可重复使用率达90%。

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3.1节水工艺

本工程混凝土结构形式复杂,养护用水量大。现场竖向和水平结构部分结构采用塑料薄膜覆盖,表面保水进行“内循环养护”。养护14d后由专人收集塑料薄膜至现场垃圾点,可节约养护用水。

根据用水量设计布置现场供水管网,做到管径合理,管路简捷。采取措施减少管网和用水器具的漏损,办公及生活区全部采用节水型水龙头、便器。洗浴间设脚踏式开关,控制水压,严禁无节制用水。

3.2节水制度

办公区、施工现场、生活区各设置水表,派专人每月抄表记录,及时整理分析用水量是否正常。现场分别对生活用水与工程用水确定定额指标并分别计量管理。将节水定额指标纳入合同条款,进行计量考核。

4节能与能源利用

4.1制定节电制度

制订合理的施工能耗指标,提高能源利用率。现场分别设定生产、生活、办公和施工设备的用电控制指标,定期进行计量、核算和对比分析并有预防与纠正措施。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和工作面,以减少作业区域的机具数量,相邻作业区充分共享机具资源。安排施工工艺时,优先考虑耗用电能分时分配或选用其他能耗较少的工艺。避免设备额定功率远大于使用功率或超负荷使用设备的现象。

4.2 使用节电设备

(1)优先使用国家或行业推荐的节能环保施工设备和机具,如选用变频技术的节能施工设备等。

(2)对价值较高的材料,如钢筋、型钢、电缆等进行重点监控。在塔式起重机上安装监控摄像头,覆盖整个施工及周边区域,进行24h监控。这些数据图像上传后管理人员可通过网站实时观看,以及时掌握材料堆放和使用情况,合理调配现场材料,避免了材料的长期积压、浪费和丢失。

5 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措施

(1)提前设计施工总平面,根据集中堆放、就近装卸、起重机覆盖范围与使用效率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布置总平面。提高场地使用效率,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

(2)施工现场仓库、加工厂、作业棚和材料堆场等均安排在靠近已有交通线路及主入口一侧,以缩短运输距离。

(3)临时办公和生活用房采用占地面积小、对周边地貌环境影响较小且适合于动态调整的二层轻钢活动板房,可多次周转使用。生活区与生产区分开,并设置标准的分隔设施。

6 结语

综上所述,该建筑工程施工中通过有效的施工管理手段,根据实际情况做好施工场地规划,严格落实施工组织设计和优化施工方案,使绿色施工技术能够得到更好的应用,做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降低施工成本和成本维护,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实现绿色施工效益的所在。绿色施工、可持续发展仍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阶段,这就需要建筑工作者不断的学习、更新设计施工理念,更好的切合实际实行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第9篇:装配式建筑节能减排范文

看德国智慧城市建设之路

重视顶层规划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从总体上来看,德国各地的智慧城市建设多突出强调生态环保、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与德国的发展历史、发展目标以及总体战略密切相关。德国自二战以后,全面启动城市废墟治理和重建的核心理念就是坚持生态原则,注重生态体系建设,包括法律、政策、建筑、景观、乡村、修复和雨洪管理等。当前,德国的智慧城市建设与生态城市建设相融合,生态城市着重以可再生能源利用、能源效率提升为战略,智慧城市基于互联网技术强调整合都市综合解决方案。同时,十分重视城市公共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充分利用城市运行中产生的各类数据、信息、知识、资源等,达到强化不同组织机构之间的业务协同,提高政府决策水平,提升对社会和产业服务能力等目标。从世界绿色城市的代表之一――法兰克福开展智慧城市试点的经验来看,有四个方面的做法值得关注:一是明确建设主题。法兰克福非常注重绿色发展,其目标是建设绿色城市,并成功提名为“2014年欧洲绿色之都”的候选城市;二是明确规划期建设内容。围绕绿色发展主题,法兰克福智慧城市规划提出了环城绿带、“超节能住房”、节电奖励、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垃圾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法兰克福电动交通2025战略”、水资源管理等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智慧城市建设内容;三是明确牵头单位。与绿色发展主题相对应,法兰克福智慧城市规划主要是由环保局负责;四是重视公共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法兰克福已经建立了“法兰克福/莱茵-美茵数字中心”,为提供商和用户提供一个基础设施共享、信息共享、服务共享的平台,促进城市及都市区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

注重重点领域的实际应用

智慧城市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能源、环境、交通、医疗、教育、建筑、金融、政务等。为了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德国的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节能、环保、交通、医疗等领域。在智慧节能环保方面: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德国加快了弃核的步伐,并开始实施能源转型战略,制定了包括六个法律和一个法规的“一揽子能源法案”,成立了能源监管独立专家委员会,制定了3年资助35亿欧元的能源研发计划,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和少量的生物质能、地热,提出到2022年前关闭所有核电站,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占到德国能源比例的80%,到2020年实现二氧化碳减排40%的目标。2014年8月,又正式颁布实施《可再生能源法》。2014年,德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首次超过传统褐煤。如德国日照最充足的城市――弗莱堡市,充分利用这优越的自然条件,发挥欧洲最大的太阳能研究所――弗芝恩霍夫太阳能研究所的优势,制定了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将太阳能发电运用到了城市的各个角落。在智慧交通方面,比较典型的是柏林的电动交通项目。柏林的目标是成为欧洲领先的电动汽车大都市。目前,柏林―勃兰登堡首都地区是德国最大的电动汽车“实验室”,拥有220个公用充电桩。迄今实施的可持续交通项目涵盖了私人和家庭用车、电动汽车共享、企业车队、卡车货运、电动自行车等。

促进智慧城市建设与智慧经济的融合

智慧城市的建设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方式和理念,也推动了相关企业和产业的快速发展,催生了智慧产业、智慧园区,促进了智慧城市建设与智慧经济的融合。德国通过实施工业4.0战略和最近的《德国数字化战略》,不仅在装备制造业领域形成了全球领先的发展优势,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而且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又促进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引进、应用和本地产业化,推动了智慧产业、智慧园区的发展。柏林阿德勒斯霍夫科技园就是一个成功的实践案例。该园区曾是德国乃至世界航空发动机研发的心脏,此后亦经历了近30年的衰败,期间园区治安条件差、地下水被污染、企业居民纷纷搬迁撤离。自1991年开始,科技园区推行孵化器战略,营造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形成四大孵化器实体。为支撑德国实现能源转型2050战略,园区重点研发可再生能源应用综合解决方案,并在园区规划、开发和运营管理中,落实生态和智慧理念,将生态友好、绿色能源利用、绿色建筑、慢通系统、电动汽车和海绵城市等落实到园区实际建设之中。至今,科技园区建筑节能水平达到德国领先,建造类型以被动式建筑和装配式建筑为主,区域能源供应直接/间接实现可再生能源全覆盖。目前,在占地4.2平方公里的科技园里,已有科研院所16家,入园企业和研究机构超过1000家,从业人数16000人,集聚了光子和光学、光伏和可再生能源、微系统和材料、IT与传媒、生物技术和环境、检测分析科技等六大产业,形成了科技城、高教城、传媒城、创业城、柏林州未来城等五“城”联动的有机生长模式。它已成为德国实施生态和智慧建设战略的重点示范。

学德国智慧城市建设所长

因地制宜,试点先行,确保智慧城市建设取得实效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城市不断发展长期演进的过程,要从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出发,充分考虑当地的资源禀赋、经济水平、发展特色、产业基础、信息化水平、市民素质等各项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顶层规划,明确长远的发展目标和近期的重点建设项目,然后务实推进、分步实施。要从每个城市的实际出发,选择与当地居民关心关注和政府社会管理中的难点领域开展试点,由易到难,由点到面,由分到合,逐步解决智慧城市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切忌贪大求洋,盲目跟风,不切实际地购置先进设备、系统软件,而在整体规划方面缺乏有效统筹,在要素资源和能力支撑方面缺乏有力保障,造成资金、资源浪费,影响智慧城市建设进程。

德国各个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虽多集中在节能、环保、交通等领域,但在具体项目的选择和运营方式上,各地都有各自的重点和特色。德国人认为,智慧城市建设没有统一的模式,也并不是说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就是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就是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有效地运用不断出现的前沿技术为市民提供便捷、经济且环境友好的公共服务,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紧张等问题。只要能够促进市民生活质量改善、城市竞争力和管理水平提高,就可视为建设智慧城市。

政企合作,多方出资,积极推进多元化投资模式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种经济行为,需要社会资本的参与,特别是企业的投资合作。德国为了更好地建设智慧城市,积极探索政府与企业合作的PPP模式,形成了运营模式多元化的特点,保证了智慧城市安全、高效、可持续运营。

按照政府与企业在投资、建设领域的不同角色,德国智慧城市建设呈现了政府投资运营、企业参与建设,政府与企业合资建设与运营,政府统筹规划、企业投资建设,企业建设运营、政府和公众购买服务等多种模式并存的态势。如德国柏林伙伴组织是柏林市的经济促进机构,由柏林市政府和私营企业各占一半股份。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柏林市政府负责柏林智慧城市规划策略的制定,确定智慧城市建设六大主题,负责智慧城市建设各方的组织联系,并建立公开的数据平台,将柏林800多个数据库全部开放;而柏林伙伴组织则提供一站式服务,做好规划策略的实施和十个试点区运营。

我们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也要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方面的作用,改变政府大包大揽,过多依赖政府投资的状况,而是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走多元化、市场化的投资运营模式,既要积极争取中央政府的资金、政策支持,也要激发企业、公众等社会力量,充分调动政府、企业和公众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以人为本,民生导向,不断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

坚持以人为本,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导向,是建设智慧城市的核心本质。建设智慧城市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居民的需求,为公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提供更为科学、智能的城市管理。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