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范文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

第1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案例教学 教学实效 行为分析

新课标的实施,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材不能仅仅讲授教材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此,思想品德学科在初中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正确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初中生正处于叛逆期,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多选用一些好的教学案例则有助于提升教学实效。

一、提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果的必要性

新课改提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增加人文性教学。新课程标准强调: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成长和生活,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可见,新课标对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与道德情操非常重视,这对于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作用。

另外,新课标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任务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学生的思想品德扩展到了实际生活,要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解决问题、学会与人交往、学会生存等技能,使学生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并没有起到这样的作用,而让学生觉得思想政治知识是远离实际生活的。

二、案例教学法助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实效

新课标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以学生生活实际为基础的教学,使学生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做一名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新课标的教学内涵,掌握好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法中融入教学知识,体现趣味性、人文性、现实性、情境性等特点,让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焕发新的活力,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下面我从案例教学融合的特点出发,选取一些教学案例进行探讨:

1.趣味性的案例教学法

在思想品德课上,教师应尽量使课堂教学富有趣味性,使学生能够轻松、愉悦地学习,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扩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讲授有关“礼貌”的教学内容时,可以让学生表演有关去商场购物、去电影院买票、在家里招待客人、向路人问路等场景。学生按照平日生活中的表现表演就行(不要刻意表演),其余没有参与表演的学生要认真观察每位表演者的语言与行为,记录表演中的一些重要内容。学生看完表演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如遇到这样的情况你该怎么办?回忆一下自己生活中的行为,都是有礼貌的吗?如何成为一名有礼貌的中学生?

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刚才的表演剧尽情地回答上述问题,在学生作答后,教师再向学生讲解“礼貌是什么”“什么样的方式才算礼貌”“为什么要做懂礼貌的人”等问题。这种趣味性的案例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这是一种良好的导入型教学法。

2.人文性的案例教学法

从思想品德学科属性来看,人文性一直是这个学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此,教师在案例教学法中可以融入人文性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选用的教学案例应从“人文”着手,即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

例如,初中生正处于叛逆期,往往会出现心理和行为上的异常表现:一些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对周边事情漠不关心,我行我素,甚至做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鉴于这些“不正常”的现象,教师应本着人文关怀的原则,选用正反两方面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初中生的异常行为与表现,积极反思不良的表现;教师可利用正反两方面的图片、新闻、视频等资料对学生进行案例教学,让学生从正面事例中吸收正能量,用反面资料来警醒学生的行为,从而引导学生对生命和生活的正确思考,在健全学生心智和提高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完成德育教学任务。

3.现实性的案例教学法

长期以来,传统教学模式导致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局限性。新课标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注重实践性,要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要学以致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把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达到学与用、知与行的统一,让学生懂得理论知识源于生活实践,要用所学的知识去指导社会实践。教师在讲解教材内容时,可以有针对性地把生活案例与其相结合,鼓励学生关注时事热点,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理解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在讲授“公民财产所有权”的教学内容时,我先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案例故事:有一位老汉,育有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大儿子一家和女儿一家都很孝顺,其他三个儿子及其家人不孝顺。家中有几间房子、一处果园、少许果树、几头黄牛,每年村里农忙时,老汉通过自耕及帮助别人耕田而获得收入。后来,这位老汉外出做生意,把家里的黄牛与果园卖掉了。在外期间,老汉的生意很好,但后来患病,由邻居小李夫妇精心照料。他去世前立下了遗嘱,其中小李夫妇也获得了一部分财产。讲到这里,我设计了一些与本故事相关的现实性问题:什么是财产及财产所有权?财产继承的方式有哪些?老汉的子女继承财产时是否一定平分?老汉的其他三个儿子是否享有继承权?老汉的女儿一家是否有继承权?本课以老汉对房屋、果园、果树、黄牛、生意等有关占有、使用、收益、处理等问题展开教学,根据课程需要来讲解财产、所有权等概念。通过老汉孩子们的“孝”与“不孝”及邻居小李夫妇的照料引出对继承方式的分析,进而实现教学的现实意义。

4.情境性的案例教学法

新课标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情境性的案例教学法在课堂中的应用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情境性的案例教学法的最大特点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主导地位,让学生始终处于放松的状态,在这种学习情境下,学生才能积极地参与学习,才能切身地体验和感受,达到提升学习能力的效果。

例如,在讲授七年级上册“丰富多样的情绪”的教学内容时,我设置了这样的情境:请5~6组学生分别根据教材内容编排并表演情景短剧或模仿经典影视片断等,然后请没有参与表演的学生说出表演者所体现的某种情绪。通过设置这样的情境表演,学生会想到生活中的很多喜怒哀乐的情绪,在表演中学生也能体会到扮演角色时的不同心情。学生结合各自的生活体验,能够相互交流和分享丰富多样的情绪感受,从而更深层地理解情绪的特点。

三、结语

新课改推行以来,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一系列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教师任重道远,要想提升教学实效,就务必从本质上理解新课标的要求,只有深刻了解新课标的内涵,才能有针对性地寻找符合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法。本文选取的案例教学法仅是我对实际教学的一种探索,但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应具备趣味性、人文性、现实性、情境性等特点,让学生从枯燥的学习状态中走出来,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周海婴.以教学反思为引领,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J].当代教育,2014(3).

第2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人性教学 灵性教学 感性教学

在思想品德课堂,思想内化是最难的,空洞的理论说教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而案例教学法以图像、文本、视频或其他方式展现生活中常见案例,能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促使学生有效理解教材上的知识。案例教学法如何在思想品德课堂进行应用?

一、合理运用教学案例,让案例教学更人性

合理选择案例是高效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基础,人文性是思想品德重要的课程性质,初中学生的思想观和世界观也逐渐成熟,因此,在引入教学案例时,教师要考虑到人文性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同时,主动为教材寻找合适的教学案例,使课堂更加人性化。

如“我爱我师”一课,教师可引用以下案例:“在某自习课上,小明一直和旁边的学生不停打闹,老师一再发出警告并让小明到最后一排位置上并反省,但小明却生气地坐在原位上一动不动,此时全班同学都感觉到紧张的气氛,预感会爆发冲突。”此案例在初中课堂经常出现,初中生处于叛逆期,他想挑战权威。在此案例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假设将此学生想象成自己,你会怎么处理这种情况?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会怎么想?整个冲突发展趋势会如何演变等,通过一系列问题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师生和谐关系的重要性,从而学会尊重教师,形成和谐师生关系。又如,在学习“自强自立”时,可选择康德,爱迪生及霍金等著名的名人事件,先通过事件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接着,再引入初中课本中的《两个乡下人的不同命运》让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讨论理性体会在同一起跑线的乡下人由于不同的人生态度,通过在火车站一次“换票”经历走向了不同的人生历程。这个真实事例能拉近理论和实际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并形成坚韧和乐观的品质。可以说,案例教学能让学生感受到理论变成案例之后可爱的一面,而人性光芒则是学生成长重要的营养剂,它会让学生既理解教材,又收获成长的正能量。

二、巧妙运用小组合作,让案例教学更灵性

小组合作是经典的学习模式,将小组合作与案例教学结合起来,能将小组合作的优势发挥出来,使案例讨论更加灵动。在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应根据案例进行思考并提出解决自己的见解,在表达个人见解时一定要有清晰的思路。同时,学生必须学会耐心聆听其他同学想法,不应在别人陈述时将其打断,这是一种良好行为的表现,也是对同学最基本的尊重,学会从其他同学分享中获得思想上的启迪。由于案例容易引发学生的思考,教师要以小组合作的模式释放学生的能量,使学生在合作中收获成长的正能量。

如教师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演绎2014春晚小品《扶不扶》,借助该类作品再现社会“原型”,同时,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表演,实现学生共同参与。生动有趣的小品表演却蕴含着社会问题,这会引起学生的思考,并促使学生以更理性的思想看待生活中的问题。又如在“学会宽容”一课中可借用“陶行知现行的四块糖果”故事,陶行知先生在当校长时面对一位用石头砸同学的学生,陶行知先生以“你敢于承认错误”、“你有正义感”、“你尊重我”及“你比我先到教师”四个理由宽容并奖励这位男生4块糖果,使这位男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向被砸同学道歉。为了提升学生的价值认同感,教师先让学生合作讨论,陶校长这样做的用意何在?讨论引发了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表面看似普通的行为却蕴含着教育人的方法,宽容两字易写,但要在生活中做到宽容却非易事,这其实也是思想品德教材所要渗透的教育理念,它让案例教学更灵性。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让案例教学更感性

传统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只需一本教科书和一个粉笔就能讲解完整堂课程。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探究载体,案例如何呈现?案例如何分析?案例的价值何在?这些是教师必须直观思考的问题,单纯依靠传统教学手段很难以让学生在参与案例研究中获得新的想法。而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特点将静态的案例变成了可视化的情境,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被吸引,而巧妙融入的背景音乐能引发学生的共鸣,进而产生积极的探究心理,从而让案例教学更感性。

如针对初三年级学生存在“攀比”现象可设计相应的案例,在案例中,教师将学生生活常见的现象搬上了大屏幕,特别是学生攀比心理的存在,学生在外攀比行为的展现,而学生家里的父母亲却在辛苦地劳动,两个画面拼合在一起时,加上背景音乐的渲染,学生的视觉被震撼了。

总之,案例以生动的事实为课堂突破口,它将抽象的理论变成了学生可感知的生活事实,在案例探究中,学生的思维是感性的,他们不再感受教材的枯涩与抽象,而是跳动着人性光芒的语言符号。想让案例教学更灵性、更有效,需要教师结合初三学生的思维特点,积极搭建探究平台,创新教学策略,从而让案例教学法释放魅力,促进学生收获成长的正能量。

【参考文献】

[1] 陈前军. 论思想政治课教学案例的选择和使用[J]. 教育与职业,2007(11).

第3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范文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每天都要备课、上课,还要经常听课、评课,时常还要赛课。工作数十年来,这样的经历无数。仔细回想,教师讲课的内容记住的寥寥无几,但上课引用的案例,却震撼着我的心灵,影响着我的生活。特别是思想品德课堂,运用案例教学法更是如虎添翼。使思品课堂充满灵性与活力。要用好案例教学法,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正确理解案例教学法

所谓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设置相关的学习案例和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分析、讨论、总结等探究活动来解决案例问题,学习和掌握课本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其实在平时的课堂上,大家都在自觉或不自觉的运用案例教学法,我也一样。不过真正用的好、用得巧、用得妙,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并不多。怎样才能更好的运用案例教学法?我一直在思索着。

二、恰当实施案例教学

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情景的互动历程,影响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是教师、学生和案例。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好案例教学法,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精心挑选、巧妙设计案例——实施案例教学的首要任务

案例是为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服务的。精心选择适合的案例,这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它决定案例教学的效果。在案例的选择上,首先,案例必须紧扣教材内容,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其次,案例必须取材于生活中,具有真实性和说服力。第三,案例内容必须有明确的主题、人物和情节,蕴含一定的人生哲理、道德理念、法律法规等,具有一定的思想教育意义。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案例描述要尽量简洁、生动、通俗易懂,具有多元观点和一定的探究性。

2.恰当灵活的案例展示——实施案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案例的展示方式可以多种多样,现在最为新颖时尚的是数字故事形式,深受大家欢迎。数字故事,简单一点说,就是通过图片、文字、背景音乐的形式,讲故事。两周前,市里组织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空讲课比赛,其中一位老师的说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成功的秘诀就是巧妙采用数字故事的形式。首先她采用“意思意思”的数字故事导入,使我们立刻感受到中外文化的差异。在“异国他乡品文化”一环节,她同样采用了数字故事的方式讲述一位朋友在国外的遭遇。同样的内容,改变一下故事的呈现方式,就令人过目不忘,使这位老师脱颖而出。

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案例呈现方式就是连续剧式。案例有主角,有配角,有背景,以主人公的遭遇为主线,一集一集的展开,把教学的重难点巧妙穿插。如讲《财产留给谁》时,很多老师就采用这样的形式。整节课一气呵成,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学生上课注意力容易集中,也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我们还可以让学生直接阅读教材或教师印发的案例;利用多媒体动画手段呈现案例;将案例编成剧本,学生分角色表演,模拟再现情景;通过辨论会、小品、模拟法庭、记者采访等形式呈现故事;利用课堂突发事件临时创造案例等,真正让学生在“动中学”,在“活中学”。需要注意无论使用何种展示方式,教师都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尽快进入案例或情境当中,为后面的分析探究活动做好充分准备。

3.深入浅出的案例探究分析——实施案例教学的核心

学生运用教材中即将学习的或学过的理论知识、概念或其他课外知识对案例展开讨论。组织案例讨论可分为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小组讨论一般4—6人一组,小组讨论时学生相互发表各自的见解,设有小组发言人、记录人,记录发言要点、探究思路及存在的疑难点,作好小组发言的准备并积极发言。其他小组提出补充意见或反对意见,也可从其他方面另行探究分析。然后学生或教师对案例讨论作总结,针对小组讨论中不能解决的焦点问题在全班讨论或辩论,教师加以引导启发。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启迪,从中得到启发教育或产生新的知识,达到“用案例讲道理”,“用道理析案例”“用道理促行动”的目的,在实行智育的同时实施德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讨论案例,要使课堂灵动,教师要注意以下问题:

(1)对学生要注重引导启发。学生是讨论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启发学生。要深入学生,随时掌握学生讨论的情况,如发现讨论偏离案例、教材或由于案例的复杂性导致讨论中断时,教师要加以引导、启发,以免学生讨论案例时走弯路,甚至步入误区,难以在短暂的课堂时间内掌握主要的理论知识。

(2)对学生发表不同见解要鼓励。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民主、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鼓励学生就不同观点展开争论、辩论,学生的“奇思妙想”、“异想天开”使得教学案例及教学内容不断延伸、扩展、迁移、升华,从而获得更多的新知识,也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强化。

(3)驾驭课堂能力要不断提升。讨论案例时有可能出现“冷场”或“哄场”、冷眼旁观与积极参与在课堂并存的现象,甚至对有争议的问题发生争吵等,教师要有良好的掌控课堂的能力,适时控制课堂。

第4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精选案例;呈现时间;小组讨论

一、精心选择政治案例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前提和基础是根据实际教学内容科学地选择合适的案例。而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思想品德老师,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老师应该通过对教材的全面、深入理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案例教学法。在选择案例时,老师应该坚持导向性、实际性、针对性以及有效性的原则。在选取案例时,老师可以直接利用教材中的有效案例,也可以使用平时生活中积累的案例,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自己编写案例。

二、案例呈现的恰当时机

在初中思想品德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老师必须有意识地将案例与实际相结合,从而促进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准确把握案例呈现的时机,而这个时机既可以是某一知识的讲解过程中,也可以是课程讲解完之后,这就需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的调控,找准合适的时间点,这样才能利用案例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从而充分发挥案例的实际作用。呈现案例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讲解故事、下发纸质资料、多媒体展示丰富的游戏过程,如:辩论、小品等。

三、小组学习讨论模式

在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中,小组讨论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保证案例教学法的顺利实施,老师应该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一个和谐、民主、自由的讨论环境,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以及发散性思维能力。在组织小组讨论之前,老师应该先引导学生对呈现的案例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并通过学生独立思考,找出案例的重难点,最后就是组织学生对案例的重难点部分进行讨论和探究。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主要可以从精心选择政治案例、把握案例呈现的时机以及小组讨论这三种形式来展开。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案例实施教学不仅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通过自主分析、思考、探究问题,提升综合能力。

第5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范文

一、使用案例教学法的效果

1.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具体的思想品德知识

在学生的传统观念中,思想品德学科向来比较枯燥,知识点和原理也较为抽象,不容易理解,所以使得大多数的初中生不喜欢学习思想品德学科。而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活化课堂,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从而使学生融入教学,进而共同思考,由具体演化到抽象、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最终认识到学习政治知识的规律。

2.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学习能力

优秀的教师往往会指引学生自行探索真理,而不好的教师往往是直接将真理传达给学生。这两种方法所起到的效果有着天壤之别。同理,在课堂中使用案例教学法,也是引导学生自行探索真理的一个途径。案例教学法摆脱了传统学习的死记硬背模式,让学习变得灵活起来。而在这个背景下,学生便成为知识探索的主体,他们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可以自觉地对知识和真理进行探究。另外,在教师的指导下,初中生对一些案例材料进行阅读,独立思考,结合自身掌握的知识来分析案例材料,这一过程也可以间接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整理能力。

二、使用案例教学法的隐含问题

1.角色不明

在传统案例教学当中,教师和学生是课堂中的一对矛盾。其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着中心角色。不过在对案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这对矛盾的位置却出现了变化,最为明显的便是学生扮演着中心角色,由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不过在现阶段,很多思想品德课教师在使用案例教学法教学的时候常常会摆不好自己的位置,代替学生分析案例,这就使得案例教学法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2.浅尝辄止

在案例教学当中不仅具备实际案例的描述,同时还包含了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停留在表面,一目了然,有的却隐藏极深,需要仔细地挖掘和剖析才可以弄懂。而初中生在分析案例的时候常常会停留在表面,对于深层次的事物无法成功窥探,挖掘不出事物的本质,有时还会被一些假象所迷惑。这时,教师必须及时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案例分析方法,比如如何透过表面分析本质,如何在此基础上使用因果分析法、假设法等。然而在目前,个别初中思品课教师往往对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浅尝辄止,并不深度挖掘其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促进意义。因此,在日后的教学中我们必须严格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

三、完善案例教学法的对策

1.明确案例分析主角,提高教师引导功能

在利用案例教学法开展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时,首先要明确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则充当引导者、领路者,在学生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适当指引、纠正。不要出现教师直接分析说明的情况,这样不仅会造成学生思考探索机会的丧失,更无法实现学习能力培养的初衷。

2.深入挖掘案例,严格控制案例数量

第6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思想品德;生活化;生命线;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案例

《思想品德(初中)课程标准》的总目标要求:思想品德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目的是为了引领初中生感悟人生的意义,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分清是非善恶,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决定了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理论来源于生活实践,又对生活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要使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它的内容和形式都应该来源于生活实践,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要达到这一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确定生活化

在具体的实际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思考,这一节课对学生起到怎么样的教育作用,对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哪些指导意义,让具体的教学指导学生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七彩的情绪》这一课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体会“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的生活处世之道,让学生懂得通过对情绪信号的分析,抓住人的心理变化动态,为更好的处理好人际关系提供参考依据。目标生活化的确定,提高了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增强了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二、教学设计生活化

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课不是说教课,为了使它走出空洞、枯燥、沉闷的怪圈,让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具有“灵性”和充满活力。教师在教学前,要根据《课标》的要求,分析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特点,对整堂课进行总体构思和教学设计,确定教学程序,让教学设计的目标与学生认识水平在教学中达到共鸣。如:在七年级《维护友谊》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明辩善恶是非,学会正确维护友谊,教师可以设计“说说我心中的好朋友”的教学环节,交流中不同学生好朋友的标准亦不同,使学生的认知与社会生活实际产生冲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相互交流,让学生学会有原则去维护友谊,这样生活化的教学设计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提升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案例生活化

引用案例,是让学生在对案例情境的感悟中,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是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在案例的引用时,要做到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基本要求,结合本节课内容选择案例,为本堂课教学内容服务;案例引用要有感染性,针对性,教师要对案例进行筛选,选择那些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案例能使学生感动,挖掘学生内心的思想情感;同时,让学生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有所感悟,有所思想,使案例蕴含的道理能够渗透学生思维,提升其思想价值。如在《孝敬父母》一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用中央电视台中的公益广告——《让座》这一贴近学生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感悟到,礼貌待人并不是一件难事,可以从日常小事中做起,从而实现了思想教育的引领作用。

四、教学语言生活化

思想品德课要达到“有声有色”的目标,每节课都应该是新的,不仅要求内容要有创新,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应该是理论知识的简单阐述,而应该在生活中提炼一些文明的经典语言,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让教学语言具有艺术性和亲和力,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染下有所认识,有所理解,有所感悟,有所收获。如在《学会交往与沟通》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流行的网络语言“亲”,从而缩短了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让学生真正学会交往与沟通。教学语言的生活化,体现了语言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信息传递方式,生活化的语言,增强其艺术性,让学生在生活语言艺术中受到教育。

五、作业布置生活化

思想品德课作业的布置不同于其它学科,不是简单的知识再现和巩固,而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所学到的思想感悟再次拓展和延伸,指导学生生活实践,提升其思想境界。教师可以布置日常生活实践任务,让学生在做作业中提升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孝敬父母》一课的作业,可以让学生回家帮助父母洗洗脚,观察父母的心理表现,写下自己的感受。这样生活化的作业,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体现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第7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范文

思想品德课程是初中德育教育的重要课程。就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教学策略做了相关的研究,并提出了几点意见,包括融入社会生活、巧用网络信息技术以及注重启发诱导等。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有效教学

思想品德课程是初中教育教学中重要课程之一,然而长期以来却存在着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的情形。因此,如何通过有效教学策略来提升教学效果,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重点所在。

一、融入社会生活

思想品德是一门以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目标的课程,因而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适当地融入一些学生的生活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此外,社会热点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所普遍关注的问题,教师也可将之作为教学案例引入课堂之中。例如在八年级下册《消费者权益》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几个社会上话题度较高的案例作为分析对象,进而通过案例分析与知识讲解相结合的方式来展开教学活动,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二、巧用网络信息技术

网络技术对于打造思想品德高效课堂也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教师要在教学环节中巧用网络技术来提升教学效率。首先,教师要将文本资源通过电子课件的形式呈现出来,这种课件不仅包含文字资源,还会有动态图、语音解说和视频案例等,比文本资料更直观、更形象,也更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这对于提升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与参与度大有裨益。比如在《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的教学中,就可以通过视频资源来展示一段侵犯肖像权的案例;其次,网络技术以资源的海量性、便捷性和共享性为特征,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借助于网络选择一些有助于自身教学活动的资源,从而加深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并开拓学生的视野。如在九年级下册关于祖国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做好知识普及与拓展工作。

三、注重启发诱导

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又主要依托于学生自身的感悟与践行,因此,教师在思想品德的教学环节中,不能像其他课程那样过于看重“填鸭式”的知识灌输,而要着力引导学生自我感知,即注重教学中的启发与诱导工作。比如在《做自立自强的人》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选择一些自立自强的典型代表,如张海迪、海伦•凯勒等,通过她们的生平事迹来引导学生感受自强为何意,对一个人的成长又有何作用,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作者:陈桂圆 单位:湖南省耒阳市南阳镇中学

参考文献:

第8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一案到底;初中政治;有效教学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采用“一案到底”的教学方法,注意教学案例的层层剖析和集约化运用,能使整节课思路清晰、逻辑严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同课异构”中两种不同的教学设计比较

下面是在某同课异构中,两位教师对“(粤教版)七年级5.1生命宝贵”的教学设计比较。

教师A:【教学设计】

首先,采用2011年的热点“7・23”动车事故案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时政的关注和对新课的兴趣。

然后,采用多个生命事故的案例分析,说明我们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善待他人的生命。

接着,采用课本“探究园”中的情景体验“生命需要坚强和勇敢”,具体介绍汶川大地震中的感人事迹,升华学生的情感,形成正确价值观。

最后,采用“世博会英国种子馆6万粒种子”的新闻,倡导关爱生灵、敬畏生命的理念。

教师B:【教学设计】

首先,多媒体展示“688米・69天・33人”这组数字,让学生猜猜这组数字代表哪一新闻事件?以时事导入,设下悬念,扣人心弦。

接着,播放2010年8月5日智利圣何塞铜矿矿难事故中矿工在井下生活69天的珍贵视频,与学生一起探讨这次智利创造生命奇迹的原因,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感悟到我们要珍爱自己的生命。

然后,继续播放采访智利获救矿工的视频,自然得出创造生命奇迹还来自于家庭、政府乃至国际社会的支持和鼓舞,让学生感悟到我们要善待他人的生命。

最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评选一名班级“生命之星”,并配上简短的颁奖词。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体验、感悟、反思、生产。

教师A的教学设计内容全面、详细、新颖、丰富多彩,但从实际的教学操作和效果来看,大量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呈现给学生,导致他们产生视觉和精神疲劳,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能从整体上把握整节课的内容,从而使教学效果锐减。

教师B的教学设计采用“一案到底”的方法,新课引入扣人心弦,新课设计层层深入,引人入胜,结尾余味无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落实了行动,升华了感情,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二、“一案到底”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通过对比“同课异构”中两位教师的教学设计,笔者认为,在初中政治课堂中采用“一案到底”的教学方法更能提升教学效果。

1.“一案到底”――逻辑严密,形散神聚

“一案到底”的教学方法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合起来,优势明显。以上述A、B两位教师的教学设计为例,教师A采用了5个教学案例,可谓丰富多彩,但纷繁复杂,难以协调,难以讲透。教师B采用“智利矿难事件”一案到底,逐层辐射全课,设计的问题均与具体情境相关,步步为营,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使教学过程清晰简洁,论述严谨,达到形散而神聚的教学境界。

2.“一案到底”――全盘谋划,事半功倍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与特定的教学环境存在一种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动态关系,使学生的认知、动机、态度、情感等都在特定的学习环节中产生,是最好的教育策略。如上述教师B采用的“智利矿难事件”,有效地激发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状态和持续的新鲜感,能有序、高效地推进课堂生成性教学,使课堂充满活力与生机,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一案到底”――合作探究,多维发展

在新课程理念下,自主探究成为教学活动的核心,目的是让学生真正自主地参与学习并获得不同的发展。如上述教师B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本课的核心,通过分析、探究、引导,使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让学生“借题发挥”,展开讨论,激活思维,从而促进学生深层理解生命宝贵,懂得珍爱和善待生命。这样的教学模式,有效实现了情感迁移和知识内化,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获得了多维发展空间。

4.“一案到底”――精简资源,提高效率

“一案到底”的教学,对材料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分析、提炼,发挥材料的最大效能,从而用足材料。在上述教师B的教学中,所使用的材料并不多,但教师B采用“智利矿难事件”创设情境,并对情境进行深层挖掘。这不仅精简课堂,去除臃肿,还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师生对话和课堂生产,提高了课堂效率。

综上所述,在初中政治教学中,采用“一案到底”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获取知识提供高档次的阶梯,能更有效地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思考与交流,体验知识发生与发展的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吴熙龙.中学思想品德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1.

[2]楼江红.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03.

第9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范文

不论是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还是新课标要求下的教学,都需要重视课堂上的交流,通过交流可以锻炼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因此,教师需要成立合作学习小组,让学生通过讨论和自主学习获得合作上的共赢,学生只有通过实践,通过说和做来体会到思想品德课程的内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寻找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素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和热情,精心选取合适的教学切入点,围绕着实际生活中的事例,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初中生可以通过激烈地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在带动课堂氛围的同时,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收获知识。教师成立合作学习小组需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自愿地结成小组。教师还需要在小组中选择表现相对优异的人充当小组组长,形成“一人带动多人”的学习模式,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讨论,以求在各种思想的碰撞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深学生对思想品德问题的理解。如在讲解公民权利时,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讨论小组的作用,让小组成员互相讨论公民有哪些权利,并且如何行使自己的权利。通过讨论可以让学生充分掌握公民权利的具体概念,促使学生把自身融入到政治课堂当中,教师还可以根据课本知识进行适当举例,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为了培养初中生在政治课堂上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还需要借助具体的情境,以汶川地震作为讨论的典型事例,让学生分析在面对地震救灾时政府、社会团体以及学生应该如何去做。通过具体情境的设立,学生就能够很好地理解政府的定义以及政府的一些职能,体会到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服务的原则,同时了解自己不但有权利,还需要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可以培养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产生自己独到的见解并且形成独特的思维模式。但是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讨论的同时需要注意,自主并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教师需要在讨论中起到具体的管理和调控职责,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讨论方向,给予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和舞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寻找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案例的选择是极其重要的。一个优秀的案例才具有讨论的价值,教学中选择的案例必须能够带动学生的思考和学生探究的热情。教师选择案例还需要依据课本的知识,不超过课本内容的范围,为学生所学的知识服务,通过具体的典型案例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通过对政治案例的讲解需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案例中蕴含的逻辑关系,从主动探究中夯实书本中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可以把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提高学生自身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从而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效率。例如,在讲解《毅力的培养》一课中,教师需要选择典型的案例,讲清毅力是一种韧劲更是一种积累。为了把毅力这种精神具体化,教师可以选择学生熟识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可以以邓亚萍的锻炼生活作为教学案例:邓亚萍作为乒乓球世界冠军虽然取得了荣耀,但是并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训练。在练习全台单面攻时,往腿上绑沙袋,而且面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时!在进行多球训练时,教练将球连珠炮打来,邓亚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丝不苟地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个。邓亚萍每天接球、打球1万多个,虽然辛苦,但是她却从来没有放弃。通过对邓亚萍锻炼案例的具体展示,可以让学生在她的身上感受到顽强的毅力。这不仅是对课本知识的延伸,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激励。没有具体的案例作为政治知识的补充,教师的语言会显得苍白无力不具有说服性,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对课本上的抽象学科知识无法透彻理解,也难以掌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的理论知识。在选择案例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案例的精确性、校本性以及科学性,因为一堂课就是局限的45分钟,教师既需要在短时间内讲完课本上的知识,还需要穿插着教学案例。这就需要教师在选择案例时注意精准性,才能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融入到案例创设的情境,使学生对案例中蕴含的问题进行充分地思考和讨论。

三、总结归纳,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就是总结归纳,在总结归纳中才能够获得知识的提升。教师需要在课程结束之后对本堂所讲述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教师需要在这个环节中精心启发诱导,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帮助学生从横向拓展思维,从而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在两种思维的共同作用之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思想品德课程有其特有的知识结构,所以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构建特有的知识结构,通过总结、归纳使学生能够把自己获得的知识系统化,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独立的总结能力以及评价能力。在总结、归纳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由地进行,教师在此过程中应该充当引导和补充的作用,通过课堂总结,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让学生能够真正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帮助学生战胜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教师还可以以当堂训练来帮助学生总结、归纳知识,在设计问卷问题上可以选择归纳能力强的知识点,既可以以选择题的形式,也可以以问答题的形式。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水平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从而达到大幅度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的目的。在总结归纳过程中设置新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新的思维解决问题。教师在导入课程和总结归纳时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