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疗安全管理办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含义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是指为实施生物安全及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职责、过程和资源[8]。实验室应将政策、制度、计划、程序和作业指导书制定成文件传达到全体人员,并被其理解、活动和执行。并保证对管理方针和目标的适应性和有效性。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具有关联性、协调性、适应性等特点。管理体系应有明确的目的、规范的管理、有效的制约、高效的机制、能自我发展和有机的整体等特点。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贯穿与实验室活动的整个过程,从取样开始到所有潜在危险材料被处理。
2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
2.1建立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法律依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233-2002),《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人间传染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和实验活动生物安全审批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分类目录》,《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50346-200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环境管理》,临床实验室安全准则(WS/T251-2005),GB19781-2005/ISO15190:2003《医学实验室-安全要求》,GB/T22576-2008/ISO15189:2007《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GB/T27025-2008《检测和校正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等。
2.2编写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主要有生物安全手册、程序文件、操作规程(SOP)、安全手册及记录等。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编制应密切联系本单位实际情况,以安全为主题,涵盖生物安全的一切要素。编制的文件要相互呼应、统一协调便于管理和使用。
2.2.1生物安全手册生物安全管理手册是实验室从事实验活动应遵循的文件,是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的纲领。可参照“质量手册”的组织方式,但要包括以下内容:风险评估、设施和环境、仪器设备、个人防护和应急措施、菌(毒)种管理等进行原则性规定。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成立生物安全委员会、实验室负责人、生物安全负责人及相关职能部门,各个部门都应赋予其相应的职责,要明确实现和达到的生物安全管理方针和目标。质量方针的制订要简明扼要,突出重点,质量目标要相对具体,规定一些明确的数据,如对事故的处置率、人员培训、设备装备等,具有可考核性。批准页由设立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签发,表明无论内、外条件发生何种变化,该负责人都会确保并维持管理体系的完整性。金华市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目录见表1。
2.2.2程序文件程序文件是生物安全手册的执行文件,程序文件一定要与生物安全手册相呼应,注意生物安全管理体系中《程序文件》的特殊性。特殊的内容有:确保每个生物医学检测和相关人员熟知生物安全知识,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了解实验室和所操作材料存在的潜在风险;确保防护设备和防护用品的供应;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受实验对象的侵染;确保周围环境不受致病微生物的污染;确保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样品和菌(毒)种不会遗失或被偷窃。保存良好内务行为的程序;员工健康监护程序;实施危害评估,记录结果及采取措施的安排程序;化学品和其他危险品的确认、安全处置与存放及监控程序;操作有害材料的安全行为程序;工作人员培训、考核程序;设备安全去污染程序;紧急程序;事件记录、报告及调查程序;废弃物处理及处置程序;安全计划的审核和检查程序。金华市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生物安全程序文件目录见表2。
2.2.3安全手册安全手册编写的原则要有针对性、实用、便于使用人员查阅。内容包括:实验室操作和使用的仪器设备、材料存在的潜在生物危险和预防措施注意事项及出现意外情况的处理措施;化学品安全;电器安全;消防;危险废弃物的处理和处置;应急事件处理方法;紧急撤离等内容。金华市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安全
2.2.4SOP编制SOP编制的原则为编制的SOP要包括实验的整个过程各个环节,从取样开始到所有潜在的危险材料被处理的各个过程以及实验室清洁、消毒、废弃物处理和实验质量控制,并确保SOP的严格执行,同时生物安全贯穿于SOP的整个过程。编写的内容包括:实验标准操作规程、仪器设备标准操作规程、个人防护装备标准操作规程。
2.2.5记录的编制记录是实验室活动过程和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的证明;记录不要缺项,要做到实验室的每一项活动都有相应的记录。必不可少的记录包括职业性疾病、伤害、不利事件的记录;危险废弃物处理和处置记录;危险标识;事件、伤害、事故和职业性疾病的报告(含纠正、预防措施);工作人员培训、考核记录;工作人员健康监护记录;实验活动记录;人员、物品出入记录;试剂、耗材购置、配制、使用记录;监控(含人员监督记录);空调系统运行记录;重要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和工作状况记录;安全检查记录;实验室清场消毒记录;其他记录(如管理体系文件的发放、回收记录、人员档案等)。
3讨论
一、目的意义
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业医师法》、《传染病防治法》、《母婴保健法》、《献血法》、《护士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品和管理条例》、《性病防治管理办法》、《处方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医疗机构临床实验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要求,通过集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增强我县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意识,规范依法执业行为,消除监管盲点,规范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安全。
二、检查范围
依据“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对县辖区内的医疗机构进行监督检查。此次检查范围包括:县境内所有一级医疗机构、二级医疗机构、民营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母婴保健机构、皮肤病防治机构。
三、检查内容
重点从以下方面进行检查:
(一)依法执业情况:检查医疗机构各种执业许可证的有效情况和执业范围;检查卫生技术人员的资质情况(执业人员按相关法律法规取得相应资质);检查科室管理情况(科室管理规范,制度健全,不得出租承包科室);医疗广告情况(医疗广告必须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广告内容应符合规定)。
(二)病历管理:检查是否建立病历管理制度,设置专门科室或者配备专(兼)职人员,具体负责本机构病历和病案保存管理工作;检查病历书写是否规范等。
(三)处方管理:检查处方书写及开具是否符合基本要求;处方调剂是否规范;检查处方的封存及销毁是否按照规定要求执行。
(四)麻醉和管理:检查是否按照要求对麻醉和进行管理(设施、人员、记录)、采购和储存、使用及安全管理;处方管理。
(五)母婴保健技术:检查机构及人员资质、依法执业情况、科普宣传、婚前医学检查、孕产期保健、产前诊断、婴儿保健、卫生保健指导以及报告制度执行情况。
(六)性病诊疗:检查机构及人员资质,从事性病诊疗的专业技术人员(包括医疗、检验人员)是否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省性病诊疗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合格证》;单位是否有2名以上从事性病诊疗专业工作五年以上的医师;检查科室设置及依法执业情况。
(七)传染病防治管理:检查工作制度以及疫情报告执行情况;检查诊疗程序及科室设置是否合理等。
(八)医院感染管理:检查预防控制措施落实情况以及人员培训是否到位。
(九)医疗废物管理:重点检查医疗废物管理(是否按规定分类收集、包装医疗废物、职业安全防护是否符合相关要求、是否按要求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运输、按要求对医疗废物进行暂存,医疗废物暂存处选址合理,设施、设备应达到相关要求,警示标识明显);检查污水处理情况。
(十)放射工作情况:检查机构资质;执业管理(是否具有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专(兼)职管理人员和管理制度,并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和检测仪器,从事放射治疗、核医学、介入放射学、X射线影像诊断的人员是否符合《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的要求;检查放射诊疗人员是否进行个人剂量监测、职业健康检查,是否参加专业级防护知识培训,并建立个人剂量、职业健康、教育培训档案);检查工作场所防护措施落实情况。
(十一)临床用血管理:重点检查是否设立独立的输血科(二级以下医院设立血库),并符合《省医院输血科(血库)基本标准》要求;是否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人员岗位责任制;检查血液的使用管理情况;检查血液储存及消毒监测等情况。
(十二)临床实验室管理:检查机构和人员资质(实验室是否由专(兼)职人员负责临床检验质量和临床实验室安全管理,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实验室负责人是否经过省级培训、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具有相应的专业学历,并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检查科室设置情况以及执业管理。
四、检查方式
采取暗访与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查阅病历、处方等相关资料,询问医务人员,对每一家医疗机构利用半天至1天时间进行全面监督检查。
五、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8月27日至8月28日)县卫生局组织各医疗卫生单位召开专项整治工作会议,下发有关标准和实施方案。
(二)自查整改阶段(8月29日至9月3日)。各医疗机构按照本方案确定的检查内容,结合本医疗机构实际开展自查,详细掌握各医疗机构基本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认真组织整改。8月30日前将自查报告和医疗机构基本信息加盖单位公章后,上报至县卫生监督执法局医疗卫生监督科。
(三)执法检查阶段(9月4日至9月27日)。县卫生监督执法局组织专家对照检查标准和内容对各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做出相应处理。
(四)汇总阶段(9月28日至9月30日)。检查完毕后,将检查情况汇总,将检查结果和检查中发现的严重违法问题上报县卫生局办公会研究,依法对存在严重违法行为的医疗机构给予行政处罚。
(五)复查提高阶段(10月1日至10月10日)。针对存在的问题改进情况,县卫生监督执法局要组织复查,并将复查结果在全县通报,对整改迅速、措施到位的单位给予表扬;对改进缓慢或未改进的给予通报批评,并根据复查情况从重给予相应行政处罚。
六、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此次医疗机构专项整治是规范基层医疗市场秩序,净化就医环境,维护群众健康权益的一项重要举措。各医疗机构要高度重视,认真自查,落实工作责任,务求实效。
(二)加大执法力度,落实执法责任制。各医疗机构要认真查找自身执业过程中的薄弱环节,集中力量,突出重点,杜绝非法行医行为,杜绝无证行医,杜绝本单位医疗卫生服务领域的违法执业行为。
乙方:************
为了加强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防止因医疗废物导致传染病传染和环境污染,进一步贯彻落实《医疗废物管理调理》、《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范医疗废物管理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医疗废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危害,特制定本责任书:
一、各乡村医生要进一步加强对上诉政策和有关配套规则、文件的学习、宣传和贯彻,提高对医疗废物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保证全面。准确地领会、理解和掌握相关规章、文件的各项规定,增强对医疗废物安全管理的意识。
二、必须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交接、运送和暂存等工作,并做好登记,坚决杜绝医疗废物于生活垃圾混放。
三、重点加强感染性、损伤性、病理性医疗废物的管理,直接放入医疗废物专用包装容器中;针头、刀头等锐器放入符合规范的锐器盒中,并标上医疗废物中文标示。
四、有关人员在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过程中必须加强自我防护,杜绝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及时按级汇报,尽快按照应急方案,对事故现场进行紧急处理,并做好登记。
五、禁止在非收集、非暂存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禁止任何科室或个人转让、买卖和回收利用医疗废物。禁止将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放。
六、若违反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章制度除依法进行经济处罚外,还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本责任书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
法人代表签字及盖章: 年 月 日
一、指导思想
依法做好传染病防治及医院感染监督工作,切实履行传染病防治监督职责,严格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促进传染病防治及医院感染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维护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检查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艾滋病防治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进行监督检查。
三、检查对象
(一)医疗机构:
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负责:县直各医疗机构、民营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个体诊所。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县卫生局负责辖区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检查。
四、检查内容
(一)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医疗废物处置、艾滋病防治、消毒剂使用等情况,详见表1。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疫情监测、疫情信息报告管理、疫情调查处理、医疗废物处置等情况,详见表2。
表格使用:每个受检查的医疗机构填写附表1;受检查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填写附表2。
五、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2009年4月)为动员部署阶段。建立工作机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2009年4月—7月)为组织实施阶段。卫生监督所要按照本实施方案开展监督检查。
第三阶段(2009年9月)为总结阶段。监督检查工作结束后,卫生监督所要将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并于2009年9月15日前将附表3和工作总结书面上报市卫生监督所,同时报卫生局疾基妇股备案。
县卫生监督所联系人:*
卫生局疾基妇股联系人:*
六、为确保传染病防治及医院感染卫生监督检查工作顺利完成,特成立传染病防治及医院感染卫生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和卫生监督工作组:
传染病防治及医院感染卫生监督检查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县卫生局局长
副组长:*县卫生局副局长
*卫生监督所所长
成员:*县卫生局疾基妇股股长
王章良卫生监督所副所长
李文良卫生监督所干部
卫生监督工作组设在卫生监督所,由卫生监督所具体负责。
六、工作要求
(一)各有关单位要充分认识传染病防治及医院感染监督检查工作的重要性,加强配合,突出重点,严格按本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开展辖区内的监督检查。
(二)切实加大执法力度,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要依法纠正,依法严肃查处。
主题词:境外公共安全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目前,国内施工企业实施“走出去”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大力开拓海外业务,从亚洲到非洲,从拉美到欧洲足迹遍布世界各地。然而,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 联系不断的种族矛盾,国际恐怖势力发展给境外施工企业的公共安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建筑施工企业需要认真评估各国公共安全风险,定时风险报告,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保障企业员工的安全,促进境外业务的健康发展。
一、完善公共安全管理制度,规范管理程序。
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是境外公共安全管理和有效运行的基础和保证,在制度建设方面,需要成立境外公共安全领导小组、境外公共安全管理办法实施、境外事件应急预案等管理规程和制度,夯实了公共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为了保证境外项目公共安全管理工作的规范化运行,结合各国的公共安全的形势,针对不同施工项目的风险情况,各境外项目部应制定和细化了《项目境外公共安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项目境外公共安全管理办法工作程序》、《项目境外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项目境外项目HSE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明确项目各部门在公共安全管理上的职责,规范了了境外公共安全方面包括营地管理、车辆管理、人员管理、出国培训等日常规章制度,为防范公共安全风险奠定良好地基础。
二、开展公共安全风险评估,提高防范措施的针对性
公共安全风险管理重在防范,重在把公共安全管理由“事后应对”向“事前预防”转变,根据境外项目的特点,认真开展公共安全动态风险评估与控制,及时上报分析报告,制定公共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对一些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应对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如针对境外项目易发的群体罢工事件和交通意外事故,认真分析原因,随时注意事态变化,要防患于未然,以保证能够妥善应对,得当处置。
根据项目所在国家风险等级,境外项目按照实际进行了动态安全评估,各企业总部的《境外公共安全风险状况评估报告》的指导下,对项目所在地存在的政治、社会、环境、文化、利益冲突、公共安全卫生和自然灾害等方面的风险进行了识别、分析和判断,制定了具有明确针对性的对策,书面编制了风险评估报告。以便准确掌握相关地区及周边环境的公共安全形势和风险等级,增强全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同时,针对所在国家地区较为突出的公共安全风险,采取了专项防范措施。例如针对中东和北非的政治形势的动荡,结合有关文件的要求,企业要切实做好中东、北非项目执行公共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置,进一步加强境外工程公共安全管理工作。 一是高度关注所在国的安全局势变化,保持项目部与公司海外事业部、安全环保处等相关业务部门的联系,建立当前特定时期的应急领导小组,落实专人负责,保持全天候通讯通畅,指导并督促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做到防范于未然。二是项目部针对目前的形式,细化更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落实各项应急处置措施,密切做好与业主及总包商的沟通,借助当地业主的安全防范网络,建立联动体系;加强与所在国中国使领馆的联络,接受公司总部境外代表处的指导,适时组织应急措施的演练。三是加强营地安全防范,减少人员外出。严肃请销假制度,对于项目执行地区的外出必须由项目主管领导签字;避免前往敏感、人多地区,涉及离开项目执行地的出差要进行备案;营地内要备足生活必须品,交通车辆保持状况良好;注重与当地雇员、社区和民众公共关系的处理,及时发现和化解各种矛盾。四是涉及近期派往现场工作或返回国内休假的人员,要严格按照外事和公共安全教育中要求的程序和注意事项做好个人防范工作,严禁在上述敏感地区中途转机。五是项目部密切保持与集团公司境外代表处的联系,执行每日报告制度,每日由组织机构中主管公共安全的落实部门主管部门报送。六是境外项目配备了海事卫星电话,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的沟通和联络。通过采取以上防范措施,有效地应对了当时严峻、复杂的公共安全的形势,牢牢把握住了公共安全管理的局面。
三、强化培训、教育与检查,提高风险防范的意识与能力。
做好外派人员的出国教育与培训是保证队伍稳定、预防境外公共安全风险的有效途径之一。各企业要高度重视境外公共安全培训和教育工作。积极组织境外机构负责人、公共安全管理机构人员以及境外安全管理人员参加总部开办的境外公共安全管理培训;针对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组织相关管理人员编制策划了境外公共安全培训内容,要求派境外人员出境前必须经过相应的外事教育。按照“不培训、不派出、不派任务”的原则,确保派驻境外机构工作人员培训率100%,考试不合格的人员严禁出境;现场培训率100%,考试不合格的人员坚决不派任务。在出国前培训中,将工作地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工作环境、工作岗位、工作条件、福利待遇、沟通机制和纠纷处理程序等都如实告知出国人员,让他们事先对新的环境有所了解,心理上有所准备,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在境外现场,对于新进人员,项目部全员进行入场教育,不仅讲安全,还要讲公共安全管理的内容,使境外人员了解并严格遵守当地政府的法律法规,如劳动法、劳务许可、签证办理等,了解并尊重当地宗教、文化、风俗习惯,和谐当地社区、雇员关系,学会识别各类风险,保持警惕,发现任何危险征兆立即报告,熟悉应急预案内容和应急处理流程。对于每一位外派人员,无论是国内还是境外,均要求受训人员对培训情况签字确认,公司、项目部根据培训情况,建立了全面的培训记录档案(包括培训时间、地点、内容、考核成绩等)。
四、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为了有效地应对境外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强化境外公共安全管理,各企业要建全和完善了应急指挥系统,在项目上设置了项目应急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的应急职责,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预案的培训、定时开展应急演练,评估应急演练效果。加大项目的公共安全、HSE硬件设施的投入,强化公共安全管理,。
1、积极开展境外人身意外保险的投保工作,在国内为员工投保了境外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基础上,根据沙特政府、阿联酋政府和EPC总承包商的要求在沙特和阿联酋投保了相关保险,保险范围覆盖了雇佣的境外员工。
2、在应急物资、交通设备、通信设备、现场医疗设施和脚手架等周转材料方面的投入,从本质上保障了安全,提高了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如在项目营地建立了卫生所,在项目现场建立急救站,制订医疗健康管理工作的相关制度和程序,建立员工健康档案,配备了适量的医生、适当的药品、医疗室和救护车。
3、由项目部将所有人员的护照集中保管,在日常的证件流转过程中,严格办理交接手续,确保证件安全。
根据《湖北省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为加强随县烟花爆竹市场管理,规范烟花爆竹零售户经营行为,县安委会、县应急管理局成立了随县烟花爆竹经营市场管理稽查大队(以下简称稽查队),稽查队由随县盛和烟花爆竹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人员组建。为调动稽查队人员的积极性,特制定以下考核管理办法:
一、职责范围
受县委县政府及县应急管理局委托,稽查队依据《湖北省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监督管理随县烟花爆竹市场,稽查随县境内烟花爆竹道路运输,规范烟花爆竹零售户经营行为。其权限为烟花爆竹市场监督管理、道路运输简易程序案件现场处理权;安全经营违规行为现场处罚权;烟花爆竹燃放事故现场取证、调解权。
二、分工安排
阮玉冰(队 长):负责稽查队全面工作。
朱 杰(副队长):协助队长处理稽查队日常事务,主管收缴非法商品建账登记、销毁处理档案整理;事故案件协调处理。
包 洋(队 员):全面完成队长、副队长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协助管理稽查队车辆用油、保养、维修等,建立市场管理用车台账。
柳小龙(队 员):全面完成队长、副队长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协助管理稽查队人员出勤登记等,建立日常下乡人员出勤台账。
陈 锐(队 员):全面完成队长、副队长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协助登记、留存执法过程中影像资料等,建立案件、事故处理台账。
三、任务奖励
1、全年市场查访率达70%(查访天数/365天=全年市场查访率)。查访原则旺季实行全天候稽查,淡季以乡镇供销社(以下简称:基层社)要求稽查为主,自主稽查和联合稽查(联合公安、应急、供销社相关人员)为辅。属基层社要求巡查市场的必须到场,确因特殊情况不能到场的,要与基层社搞好衔接,调整巡查计划,尽快到场巡查;属自主稽查和联合稽查的按既定计划、市场管理优劣等因素排表进行;法定节假日前后两周时间里,对全县市场进行全面摸排、缉私打假。
2、全年对随县境内烟花爆竹道路运输抽查率达60%以上;对零售户安全经营行为抽查率达100%,提出隐患整改意见1788条。
3、全年缴获非法商品达200批次,案值达5万元。超额完成任务且专户有结余时,超过部分全额奖补给稽查队,由队长按计划分配;未完成全年任务的,按比例扣罚年终绩效奖励,确因客观因素,导致任务不能完成的,经商议后再定。
4、经稽查队蹲守、排查线索破获的大案要案,按单次收缴商品价值给予一定奖励。案值1万以下的,按案值的5%给予奖励;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按案值的10%给予奖励,5万元以上的,按案值的20%给予奖励。(此案值不计入全年任务)
四、管理机制
1、优化管理机制,对收缴、处理非法商品全过程,公司实行全程监管。建立市场管理资金专户,对稽查队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经稽查队收缴的非法商品处理后款项全部进入专户核算,且专户资金用于稽查队和涉案经费支出。(如:稽查车辆加油、维修、保险、保养,人员下乡补助,稽查装备更新更换等)。
2、公司报请县社,经县社协调县公安局、县应急管理局派员参加市场稽查工作或探索委托执法的方式方法,增强执法力度。同时请示县社对各基层社传导市场管理压力,在稽查队下乡到各地进行查访时,基层社协调当地安委会、派出所给予帮助。
3、针对稽查队员在缉私打假过程中所面临的人身伤害等风险,公司在按照相关标准足额缴纳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的前提下,再为稽查队员每人购买一份人身意外伤害险,降低其后顾之忧。
4、稽查人员下乡时,搞好廉洁自律,做到不吃拿卡要、不打牌赌博、禁止饮酒上岗,做好人身、车辆、商品的安全防范工作。查收货物时要注意外部环境,做好登记、取证工作,做好法规宣传解释工作,尽量将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不造成矛盾激化,做到文明进店、文明执法,更要维护好自身、公司及县社形象。
5、协助县应急管理局,县供销社搞好各基层社,各零售网点的日常安全监管,重点监管各零售网点的“三专四有”、安全距离、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储存条件、储量、各网点经营面积及专柜经营是否达标等,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与当地基层社报备,并督促限期整改落实。
6、稽查队下乡补助在完成全年任务专户有足够余额的前提下,给予稽查队员每人每天1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年终考核兑现),未完成全年任务,无此项补助。该补助从市场管理资金专户中支出。
7、实行痕迹化管理。每次开展市场稽查前要填写《出勤表》(见附件1)。公司为稽查队配备一台执法记录仪,每天将执法录像、照片等资料上传至公司分管领导。
8、稽查队人员的年终绩效工资依此办法作为考核依据。
此考核管理办法从2020年5月1日起执行,其他未尽事宜,经公司报请县社研究后,再另行补充。
附:稽查队人员出勤签到表
随县盛和烟花爆竹经营有限公司
2020年4月27日
序号
日期
地点
出勤人员
备注
阮玉冰
朱杰
包洋
柳小龙
陈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关键词】口腔门诊;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1-0135-01
随着我国法制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逐渐增强,医疗纠纷呈直线上升趋势[1],如何做好口腔门诊的安全管理是护理安全及防范医疗纠纷的基础。口腔门诊具有病人多复诊次数多流动量大涉及到的仪器设备手术器械材料药品种类规格繁多操作技术复杂,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并围绕质量管理要求,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不断改进各个环节中潜在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消除护理隐患,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从而杜绝护理差错及护理纠纷的发生。现将我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方法和体会介绍如下:
1方法
我们于2008年5月成立了口腔门诊安全管理小组,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小组成员分别针对口腔器械材料的消毒管理,口腔诊室环境的管理,护理配合的安全管理,以及医护人员自身安全等方面进行风险评估,每月汇总出主要存在的问题与风险,并对其进行干预,设立护理安全路径,观察分析其应用效果,并做好记录。
2安全管理
2.1重视安全教育,防患于未然通过对全体护理人员(含实习生、进修生、护工)进行护理安全、卫生法规感染控制自我防护的宣传教育,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使广大护理人员从被动接受安全管理检查转变为自觉维护护理安全,使全体护士认识到遵守规章制度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在护理管理过程中加强薄弱环节的管理,提高安全工作的预见性,防患于未然,在实施护理行为的过程中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减少不必要的差错和纠纷。
2.2各种器械的消毒管理:在口腔诊疗过程中,人流量大,手机牙钻等高危器械使用频繁,操作时经常接触到病人的唾液血液等体液,是医院感染潜在的危险因素。因此我们定期开展口腔消毒隔离和医院感染知识的规范化培训,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管理办法、传染病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知识,引入标准的预防概念。实行口腔科所有患者标准的预防原则,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的培养增强责任心。对口腔治疗过程中的无菌操作及器械的消毒灭菌的概念深入人心。患者使用后的器械严格按照“去污-清洗-消毒灭菌”的程序进行,必须按照一人一用一灭菌[2]。尽量使用一次性口腔医疗器械,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疗用品经消毒后无害化处理,并做好销毁记录。口腔器械的消毒灭菌必须掌握消毒原则:尽量采用高压蒸汽等物理灭菌法,如使用化学消毒灭菌剂,则必须根据口腔科高中低危器械的分类,分别采用灭菌、高水平、中水平、低水平的消毒法进行灭菌消毒。
2.3口腔诊室环境的管理:口腔科诊室的环境由于经常受患者的血液唾液等体液的污染,特别是在使用牙钻时,由于高速旋转所产生的飞沫气溶胶对诊室物表空气造成的污染更大,是医院感染的高危诊区。因此,诊室必须严格消毒管理,我们采用空气动态消毒机,不受人是否在场的影响,对人体无妨,随时打开都可以对空气进行消毒。门诊口腔科诊室内空气采取通风自然净化法效果最好[3],通风作为一种简单方便经济有效的方法,更易被我们接受和使用。此外诊室门把、治疗椅、桌椅、地面、窗台等,每日用有效氯0.5%的消毒剂喷洒地面或擦洗物体表面,然后再用清水擦洗。当环境有明显污染时应随时处理,以保持室内清洁。
2.4护理配合的安全管理:加强护士专业技术培训是降低风险的重要手段,对于口腔科门诊患者可能出现情况的抢救技术、护理操作、病情观察要点等内容以及用药安全进行规范化的培训,对于专科新业务、新技术等,各科按专业特点进行业务讲课。并定期组织理论及操作的培训及考试。推广人性化服务,据有关专家统计,在医疗纠纷中60%以上是医患沟通不良导致的[4]。人性化服务是近来年被人们所赞赏和推崇的一种服务模式,即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一切围绕病人的健康为中心;微笑服务,问题服务,迎送服务等;尊重病人的人格,让病人信赖,使病人有安全感,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5]。积极了解病情,合理安排就诊,总之,护士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善于处理各种关系,特别要处理好“医护”“护患”之间的关系。熟练掌握每种疾病的配合操作技术及每种药物的性能和作用,做到准确安全的用到患者身上。
2.5医护人员自身安全管理:医务人员手上携带的细菌成为医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源,而手的清洗和消毒是防止医院内感染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洗手是一种最基本最简便且易行的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原体传播的手段。因而,控制好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有利于降低医院感染率[6]。因此,接触任何病人后必须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为防止吸入含有雾化的唾液血液和口腔内其他含有感染性的碎屑,唾液的飞溅,应戴口罩防护眼镜穿防护服等;有条件可使用橡皮障,即可隔离唾液又可减少唾液及微生物的扩散与传播[7]。加强口腔科医务人员对艾滋病知识的学习,特别是艾滋病的口腔症状及预防知识。做好个人防护,阻断传染源,防止医院性感染。
3效果评价
通过一系列的“安全护理体系”的落实,即为患者提供了安全的就医环境,最大限度的防止了医院感染的发生,并避免了医务人员的交叉感染,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4体会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种纠纷也日益复杂化、多样化[8]。防范护理差错和事故,确保护理安全已成为现代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护理安全管理的主要手段是进行护理缺陷控制,提高护理质量、建立科学、严谨的管理质量体系是保障护理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重视寻找护理缺陷是防范护理隐患的根本,充分认识医疗风险,加强风险识别,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避免风险的前提。做到全面、全程安全护理,避免缺陷,才能保证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许建伟,巴音巴特.当前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特点和防范措施.现代医院管理,2005,2(8):15-17
[2]李晓星.口腔科器械的污染与消毒灭菌.护理研究,2002,16(10):572
[3]孔玉敏,姚光慧,秦冬岩.口腔科各诊室空气监测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6):560
[4]赵炳华.现代护理管理[M].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5:35
[5]高虹.医院人性化服务的阐释和运作.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4,1(8):466-468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法制与监督司,消毒技术规范,北京
【关键词】医院;辐射;放射诊疗;安全管理
近几年来国家医疗改革持续深化,医院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确保患者享受到同等优质且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为此要求医院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一线临床提供智能高效、全面精准的管理和保障。因此,完善建立医院安全管理体系,加强辐射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保障环境安全,成为重要课题。
1加强医院辐射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一方面,加强辐射安全管理能确保放射诊疗人员的安全与健康。人员队伍是医院核心价值最高的群体,而放射工作人员是医院特殊的职业群体之一,更需要医院给予其职业病危害高度的关注,创造良好工作环境,同时配备个人防护用品,保证人员的安全与健康[1]。另一方面,加强辐射安全管理能消除医院的医疗安全隐患,创建平安医院。医院对于医疗安全往往是很关注的,但忽略了治疗与放射检查存在的安全隐患,忽视遵守正当防护、最优化防护的原则,极易引发医疗纠纷。所以加强医院辐射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做好放射管理,这是消除安全隐患、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建设平安医院的必然需求。
2加强开展医院辐射安全管理工作的措施
2.1完善制度建设,增强依法管理意识
在严峻的辐射安全管理形势下,医院必须完善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重视对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与普及,不断增强依法管理意识,提高辐射安全管理质量[2]。国家逐渐完善辐射安全的法律法规体系,相关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等,使医院辐射安全管理工作获得依据。与此同时,国家各个职能部门也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包括环保部令第18号《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以及卫生部令第46号《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对此,医院要深入落实宣传辐射法规的工作,组织全体辐射工作人员定期参加法规培训活动,并在岗前教育、职业培训、在职教育等环节学习职业危害课程。医院在建设放射诊疗项目之前务必要取得卫生厅所颁发的《放射诊疗许可证》以及环保厅所颁发的《辐射安全许可证》,促使医院的辐射安全管理工作法制化、正规化。
2.2医院高度重视,建立三级防控体系
针对辐射安全管理工作,医院应成立领导小组,组长由院长担任,成员由医院各部门主管领导担任,负责全面开展辐射安全管理工作,组织对辐射设备、射线装置等的规范使用、合理贮存,并做好废弃物回收工作,监督放射工作人员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重视检查辐射设备、射线装置及其场所的安全与环境,排除安全隐患、放射故障。与此同时,医院还应完善建立院、临床部以及科室三级辐射安全管理组织,在疫病控制与感染管理科设置专职的射线防护岗位,负责开展日常的辐射安全工作;各个放射科室则要配置一名辐射安全兼职管理员,负责落实本科室辐射安全管理工作。在必要时,医院还应成立辐射安全管理委员会,并规范其人员组成、强化其职能,加强对辐射安全的内部监管。该委员会由辐射安全事故应急小组、辐射安全监督管理小组、放射工作人员管理小组以及放射诊疗设备性能检测小组、放射诊疗质量保证小组等组成,且要完善制定工作规程,详细制定各小组的职责,共同做好医院辐射安全管理工作。
2.3规范放射诊疗设备各环节质量管理
按照国家关于放射防护的标准,医院应逐步规范对于放射诊疗设备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制定并执行相关管理制度与流程,尤其要重视发挥医院工程技术人员在放射诊疗设备安全质量管理方面的专业优势,切实提高辐射安全管理水平。一是依法自觉加强放射诊疗设备的医学计量,这是确保设备安全与质量的技术基础,可显著降低放射诊疗设备的技术风险。医院不仅要主动邀请相关单位集中计量、检定医疗器械,还要定期派人将剂量仪、表面污染检测仪、活度计等特殊设备送到相关资质单位检定。二是主动开展医院放射诊疗设备的安全与质量保证工作。设备性能状态对放射诊疗安全有直接影响,医院需定期请卫生行政部门资质符合要求的检测机构检测放射诊疗设备的运行状态,加强防护,同时定期检查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医院还应定期邀请资质水平足够高的机构全面检测放射诊疗设备的性能参数,保证设备的有效性、可靠性与安全性;医院要针对所有放射诊疗设备建立质量控制档案,真实而完整地记录每一台设备的名称、型号、使用科室、启用日期、性能与防护检测结果、计量检定结果以及大修记录等信息,以此作为放射诊疗设备的生命周期技术档案,夯实辐射安全管理基础。三是持续探索放射诊疗设备的综合管理与维修模式。在医院的放射诊疗中,放射治疗的技术难度与风险是最大的,在医院的执业条件中要注重强调对于维修人员的配备[3]。放射诊疗设备的使用科室要重点做好维修人员配置工作,深入研究加速器联锁检修、加速器质量保证等维修技术,探索建立以预防维修为主、快速修复为目标、安全有效为基础的设备综合维修模式。同时,医院要注意开办学习班、培训班,大力推广放射诊疗设备维修的新技术、新方法,保障放射诊疗设备的临床使用质量与安全。
2.4加强监督管理,全面落实三档工作
一是对于医院新建或者改建、扩建的放射工作场所,务必要严格遵守预防性卫生的审查与审判程序,积极接受卫生监督部门针对放射项目开展的设计审查工作、施工监督工作、竣工验收工作。同时,医院的放射工作场所每一年都要接受卫生监督部门的常规监督、监测,保证结果与国家制定的放射卫生标准相符。二是医院的放射工作人员在正式从业之前必须接受健康体检,如果与国家的放射职业要求不符,则拒绝从事医院放射工作,且从业之后要定期接受职业病体检,按照体检的结果使其减少接触射线、调离放射岗位或短期脱离放射工作、接受治疗等。当然,医院要为每一名放射工作人员配备监测个人剂量的仪器,要求他们在工作时正确佩戴,即便外出学习、进修也需随身携带,在每一个季度把仪器送到卫生监督局监测,按照结果加强监管。三是医院要妥善保管辐射安全管理工作的相关资料,完善建立放射防护档案、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档案以及个人剂量档案,接受环保部门、卫生监督部门的检查、监督与指导。
3结语
随着放射诊疗技术与设施在医院的广泛应用,在提高医院疾病诊疗的同时导致患者与医务人员逐渐增多与射线的接触,辐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加强辐射安全管理已经成为医院优化管理、保护环境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加强医院辐射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入手,探讨加强开展医院辐射安全管理工作的措施。研究指出,加强医院辐射安全管理的关键在于医院要深刻认识它的重要性,依法狠抓落实,由医院的辐射安全主管部门主导、其他部门积极配合、全体人员自觉执行。在实践中,医院不仅要保证医务人员、受检患者的健康,还要保证环境安全,顺利开展辐射治疗应用工作,全面提升医院诊疗水平。
参考文献:
[1]孙建民.核医学辐射安全管理与防护措施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5(10):291-292.
[2]张容,冯惠强,刘再毅等.医院辐射安全与文化素养建设的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16(19):2428-2430.
【摘要】目的了解二级综合医院临床用血存在问题,为针对性改进提供参考。方法于2013年1月~2014年5月随机抽取石家庄市30家二级综合医院各5个科室的临床用血病历,分析血液成分输注及科室用血情况。结果二级综合医院临床医师未能较好掌握各种血液成分输注适应征,冷沉淀、血小板输注较合理,红细胞、血浆输注存在较大缺陷,尤以血浆输注不合理最严重。结论卫生行政监督管理部门应与二级综合医院协作建立有效、可靠的输血服务策略,完善输血安全管理机制,并积极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关键词 二级综合医院;临床用血;输血指征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Rational Clinical Blood Use in Level-Two General Hospitals in Shijiazhuang/JIA Guicong,LIU Jianhui,LI Jie.//Chinese Health Quality Management,2015,22(1):109-111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problems in clinical blood use in level-two general hospital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argeted improvement.MethodFrom January 2013 to May 2014, medical records for clinical blood use in 30 level-two general hospitals in Shijiazhuang were randomly selected to analyze blood components transfusion and blood use situation.ResultThe clinicians in the level-two general hospitals failed to grasp the transfusion indications of blood components. The transfusion of cryoprecipitate and platelets was reasonable, but the transfusion of red blood cells and plasma had a big flaw, and unreasonable plasma infusion was the most serious.ConclusionThe health administrative supervision departments should collaborate with the level-two general hospitals to establish effective and reliable blood transfusion service strategy, improve transfusion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and take effective interventions.
Key wordsLevel-Two General Hospitals; Clinical Blood Use; Transfusion Indications
First?author’s addressBlood Center of Hebei Province, Shijiazhuang, Hebei, 050071, China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临床用血的科学性、合理性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为加强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2012年8月原国家卫生部颁布实施《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二级综合医院是提供全面、连续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康复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着教学、科研、指导基层卫生等任务功能。河北省石家庄市二级综合医院67%分布在郊县,95%的患者来自农村和企业。为了解二级综合医院临床用血现状,查找存在问题,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本文对石家庄市二级综合医院临床用血情况进行调查。
1资料与方法
调查对象涉及石家庄市所有二级综合医院,总计30家(公立26家、民营4家)。于2013年1月~2014年5月,每家医院选取内科、外科、妇产科、烧伤科(因涉及血浆应用而入选)、ICU等5个科室,从血库计算机中随机抽取用血病历住院号,依据住院号从病案室选取病历,每个科室2份。共抽取临床用血病历300份。
依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1]、《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河北省医疗机构临床用血评估标准》等,参考WHO临床输血安全委员会的《临床合理用血手册》[3],编制《临床输血指征评价表》(表1),统一评判标准。
用血量以“U”为统计单位,200毫升全血为1U,成分血以200毫升全血分离制备为1U,机采血小板以1个治疗量为1个单位,血浆以100ml为1个单位。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合格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液成分输注情况
表2显示,调查病历记录总用血量1 930U,各种血液成分输注合理性平均为86.6%。红细胞、冷沉淀、血小板均高于平均值,但血浆仅53.5%。这说明该市二级综合医院临床医师未能较好掌握各种血液成分输注适应征。
2.2科室成分血输注情况
从表3可见,各科室冷沉淀、血小板输注较均衡、合理,红细胞存在明显差距,尤以血浆差距最大。红细胞输注中,ICU合理比例最高,达100%;其次是内科和妇产科,分别为97.6%、93.5%;外科和烧伤科最低。红细胞不合理输注比例为8.3%,其中少量血输注比例占69%,主要集中在外科。究其原因,外科医生认为患者手术失血,输血能够提供营养、促进恢复,并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医疗纠纷,导致对红细胞输注指征掌握不严,输血指征宽泛。血浆输注中,妇产科合理比例最高,为81.8%;内科最低,仅37.2%;外科、烧伤科也均低于60%。血浆不合理输注比例为46.5%,其中内科占63%、外科占50%。究其原因,血浆价格低于白蛋白,内科习惯用血浆补充白蛋白[4]。调查数据中,通过“血浆补充白蛋白”的不合理比例占56%。外科血浆使用不合理是因为外科使用全血观念根深蒂固,认为红细胞和血浆搭配使用等同于全血。调查数据中“血浆搭配输注比例”占49%。
3分析与讨论
近4年来,河北省血液中心血液供应量显示,石家庄市二级综合医院用血量增长了37.98%,年均增长速度达8.74%。调查显示,冷
沉淀、血小板输注较合理,但红细胞、血浆输注存在较大缺陷,尤以血浆输注不合理最严重,少量血、搭配血输注现象也大量存在。河北省临床合理用血专项督导检查发现,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有:(1)临床医生没有认识到过度和不必要输血、不正确使用成分血的危害,造成输血适应征过于宽泛;(2)医院管理部门对血液安全性不重视,缺乏管理;(3)卫生行政督管部门缺乏有效监督管理机制;(4)输血技术培训、指导流于形式,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等。如何做到临床合理用血,确保血液安全,是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和二级综合医院管理者迫切需要关注并改进的问题。
3.1协作建立有效、可靠的输血服务策略
在国家输血政策引导下,省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应提供输血服务合作平台,协调二级综合医院合作,形成有效、可靠的输血服务策略。通过自测医院血液安全发展规划,在二级综合医院建立协商合作框架,设计并提供医院评估输血状况工具,判断医院输血情况,确保输血服务策略成功。各医院应积极协作,针对需求,制定统一的员工培训指南,细化临床科室输血指征,制定符合实际的临床输血指南,指导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此外,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应建立输血安全数据库,覆盖各家医院并开放使用。
3.2完善输血安全管理机制
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应充分认识到当前临床输血存在的问题,把输血管理作为卫生管理重点,着力改善血液安全,协助医院建立有效的输血安全保障体系,制定符合医院实际的临床输血管理细则。医院应对临床用血情况进行分析,采取一切合理措施,在手术前使患者自身血容量达到最佳水平,尽量减少失血量,控制和最大限度地改善特定患者对贫血的生理耐受性,严控过度和不必要输血。同时,医院应每年向卫生行政管理部门递交血液安全进展报告。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应结合二级医院实际建立评估医院合理用血质量指标,各家医院基于自身情况定义质量指标,用于评价医院血液安全改善进展。
3.3积极有效干预
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医院输血政策,加强血液发放过程监管。大力开展培训,加强宣传引导,特别注重对血液处方医生和输血科工作人员的培训,编写血液输注和应用指南并发放,制定继续教育目标,定期组织临床用血知识业务培训,使医生掌握血液成分适应征,转变陈旧输血观念。各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定期开展输血安全性情况分析,确定普遍存在的问题,收集信息,帮助改善血液安全,督促干预措施落实,共同促进血液科学、合理使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医发[2012]85,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S].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医发[2000]184,临床输血技术规范[S].2000.
[3]World Health Qrganization.Blood transfusion safety.The elinical use of blood-handbook.Geneva[Z].2002.
[4]申卫东.某市临床用血合理性调查与分析[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0,17(1):82-84.
通信作者:
贾桂丛:河北省血液中心临床输血技术指导办公室主管护师
E-mail:1535699294@qq.com
收稿日期:2014-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