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愚人节的来历的故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语文教学 节日文化 渗透 弘扬 优秀文化
据调查资料显示,如今有不少中职学生已经不知道或者漠视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而热衷于过西方的“圣诞节”“愚人节”等。中职学生偏爱西方传统节日,究其原因,主要与商业的炒作密不可分。另外,西方传统节日在表现形式上更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客观来说,“洋节日”确实有它的优势:温馨的情感切合了永久的人性,轻松的气氛缓解了工作的压力,新颖的元素满足了人们的好奇……
其实,传统节日与“洋节日”并不存在孰是孰非、孰优孰劣的问题,它们只是迎合了不同社会群体的需求而已。传统节日味儿不浓,或许是因为我们没有把根留住;“洋节日”越来越受国人重视,也未必是坏事。我认为,关键是学校教育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节日文化的教育,对于中西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大多中职学生并不太了解。
既然学生热衷于过“洋节日”,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我尝试着把传统节日与“洋节日”相结合,渗透在语文课堂上,教学效果不错,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能加强学生对传统节日风俗的回顾,逐渐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可谓益处多多。下面,我就节日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谈点粗浅体会。
一、语文教学中渗透节日文化,是时展的迫切需要
在现代化、全球一体化高歌猛进的今天,我们不得不正视中国传统节日逐渐边缘化的尴尬。近几年来,除了春节,在中国最火的节日,无一例外都是代表西方文化的“洋节”。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等都快成了全民节日,特别是城市的年轻一代,过“洋节”成为理所当然的时尚。而对传统节日,许多年轻人不是不屑一顾就是压根不知道。其实,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而传统节日活动本身就是弘扬民族精神的最佳机会。我认为,既然过“洋节”已经成为全社会中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当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也爱上过“洋节”时,我们不必感到悲哀。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需要做的是在课堂上找准时机,向学生介绍中西方的节日文化,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各国都很重视本国的传统文化教育。我们需要向学生强调的是,身为中国人,对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概念绝对不能仅停留在吃喝玩乐的层面,因为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之一,是联结海内外华人情感的精神纽带。
二、语文教学中渗透节日文化,应该把握时机,选好内容
(一)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渗透
综观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春龙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和除夕,每一个节日都有独特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等,不乏趣味性。介绍节日文化,正好契合了这些中职学生的学习心理。虽然有些学生因语文基础知识薄弱导致听课热情不高,但他们普遍爱听故事。中职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为2年,教师可以把12个中国传统节日有计划地穿插安排在4个学期当中来介绍,其间可同时结合比较典型的西洋节日进行介绍。
例如,清明节前夕,我会和学生一起回顾清明节日文化,从清明节的来历、风俗和诗歌三个方面介绍,让学生深刻感受这个祭拜祖先的节日。清明节大致始于周代,迄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形成了其独特的清明习俗,如禁火寒食、上坟扫墓、踏青春游、折柳插门等仪俗及打球、荡秋千、放风筝、斗鸡等游艺活动。
端午节前夕,我会详细介绍这个节日,它不仅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会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端午节的风俗,除了学生熟知的吃粽子、赛龙舟,还有戴荷包、系五彩丝、饮雄黄酒和吃鸡蛋等。我向学生讲述端午节吃鸡蛋风俗的独特之处时,学生听得兴趣盎然。民间相传立夏吃蛋主心,因为蛋形如心,人们认为吃了蛋就能使心气精神不受亏损。一般早晨小孩还没出被窝时,大人就把鸡蛋送到小孩嘴边。一些地方在端午节有滚鸡蛋的习俗。这天早上,老奶奶要把煮熟的鸡蛋放在小孙子的肚皮上来回滚几滚,嘴里还叨念着:“宝子吃蛋,灾星滚蛋。”吃鸡蛋之前,小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地顶鸡蛋,看谁的鸡蛋可以顶到最后不破,然后再剥皮吃。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除了几个重大的节日,其余的在课堂上最好也向学生介绍。因为学生比较熟悉春节和端午节这样的大节日,对涉及的节日文化也比较了解,而其他有些传统节日,学生或许都从未听说过,教师在课堂上介绍更能激起学生的听课兴致。比如,春龙节(农历二月二)在农家人眼里是很重要的传统节日,有农谚曰: “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春龙节这天,人们要早起煮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寓意挑龙头、吃龙胆,庆祝“金豆开花,龙王升天”,祈祷新的一年五谷丰登。还有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农历十二月八日腊八节等,节日来历和风俗知识都非常丰富。
(二)西方洋节日文化的渗透
西方洋节日有很多,如情人节、愚人节、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复活节、万圣节、圣诞节……尽管过西方洋节日成为年轻人的一种新时尚,但对这些学生而言,他们更喜欢过的是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等。中西方文化虽然存在差异,但同样每一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独特情趣,它们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语文教师就应该精选每个节日的文化知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过节心态,过“洋节日”不能纯粹为了好玩。
实际上,西方很多节日都是为“感恩”而设的。前不久,我专门给学生上了一堂感恩节的语文活动课,时间就选在11月份第四个星期四,即感恩节那天。在课堂上我给学生介绍了感恩节的来历。感恩节的由来要一直追溯到美国历史的发端。1620年,著名的“五月花”号载着102个不堪忍受英国国内宗教迫害的清教徒到达美洲。1620年和1621年之交的冬天,他们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处在饥寒交迫之中,冬天过去时,活下来的移民只有50来人。这时,心地善良的印第安人给移民送来了生活必需品,还特地派人教他们怎样狩猎、捕鱼和种植玉米、南瓜。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移民们终于获得了丰收,在欢庆丰收的日子,按照宗教传统习俗,移民们规定了感谢上帝的日子,并决定为感谢印第安人的真诚帮助,邀请他们一同庆祝节日。于是,每一年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就成为他们感激恩人的节日。介绍了感恩节的来历,我还利用多媒体辅助介绍了感恩节相关习俗,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西方感恩节的文化内涵,并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心怀感恩,感激身边那些给予过自己帮助的人,尤其是父母的默默给予。课堂上我带领学生欣赏了美文《最美的声音》,穿插了学生朗诵,畅抒情怀这个环节,不少学生动情地说出了对父母的感激话语,并且整堂课回荡着背景音乐《感恩的心》,使得学生在了解了西方感恩节文化的同时,心灵受到了一次洗礼。
三、语文教学中渗透节日文化,开展方式力求灵活多变
比如,元宵节日文化的介绍,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灯谜在课堂上让学生竞猜。当然,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小礼物,我一般准备的是精美糖果、口香糖等,这些小礼物会带给学生不少惊喜。2月14日是西方情人节,我会把它和中国的情人节“七夕”结合,安排在一节语文课上介绍,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到传统节日和“洋节日”之间相通的一些东西,它们各自承载着民族的优秀文化。课堂上,我会留一小部分时间让学生比赛,说出有关爱情的诗句,还可以再说说所知道的感人爱情故事,表现优秀者会得到一块包装精美又诱人的爱心小巧克力。礼物虽小,但学生心里还是挺甜蜜的。
关键词:小学英语;复习课;转变观念;学生兴趣
多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找合理的英语教学模式,那么,英语教学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呢?当代教学论一致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所组成的教育活动”。就英语而言,“教学的实质是交际”。在复习课上,在运用语言的交际活动中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温故而知新”的道理大家都懂。而就英语而言,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背词组、背对话、背课文甚至是做大量的练习题,这种复习使得老师觉得疲惫不堪,效果不尽人意,也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厌烦学习。事实上,英语复习课上要加强学生的的语言能力训练和交际能力训练。值得一提的是,语言活动与交际活动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我们认为语言活动是顺利开展交际活动的必要前提与基础。而学生对语言知识已掌握熟练的情况下,运用知识发展交际能力就会轻车熟路一些。
一、情景式
1.实物巧设情景。实物是最常用的直观道具,教师应当利用那些易于准备和携带的实物,如在教牛津3A 3B 4A中都有水果,食物,饮料的课What can you smell?时,可让学生带上自己喜欢的水果和食物饮料,有了具体的东西,学生会激动地要站起来回答你那些是什么东西。再用这些丰富的实物,来创设一个snack bar 与营业员,与父母交谈买东西的情景,学生的所有英语细胞全被调动起来了,运用语言的能力,创造的能力,交际能力都能到了发展。
2.生活景观情景。教师可结合贴近有关日常生活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现场实况转播”“答记者问”等活动。如在教“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时,教师在上这节课之前,让学生自带自己的家庭相片。这样就能够抓住儿童的好表现的心理特征,他们都会踊跃地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family”,这节课不仅让学生复习了“mother,father,grandfather,grandmother,uncle,aunt,brother,sister”等等之类的单词,从而也让他们学会听懂本课的重难点句型“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3.创设情景形成语言环境。3A Unit 7 It’s niceMum is going to party. Can you choose the right clothes for Mum? 此项任务首先关心的并不只是语言形式,而是语言意义,在一般生活中会做些什么事情,任务型教学就会模拟生活中的真实情景。本节课中就通过求助的方式引起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帮助Mum选择服装,提高了用英语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任务完成的同时享受助人后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二、游戏式
将复习内容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完成,如在复习词汇时,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活动方法:
活动A:Last Letter (第一个单词的末字母是第二个单词的首字母)。这个活动可以使全班学生都参与。游戏规则:学生1任意 说出一个单词如:girl,学生2可以接lemon。学生3可以接任何一个以n开始的单词,但是不能重复别人说过的单词。在这种活动中每个学生的大脑都在进行活动,要么想下一个单词可以接什么,要么考虑别人说的是否重复。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活动B:Word association(给一个单词,让学生说出与这个单词有关的内容。)如food 学生会出 apple ,orange, banana, pear,peach,等等许多的单词。
活动C:把所学的单词分类.如:让学生找出所学过的能通过形体表现出来的动词。例如:cry(哭),run(跑),jump(跳),dance(跳舞),sing(唱歌)等词。教师说出一个单词,学生做出这个动。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很清楚的记住这个单词,并且印象会非常深。
活动D:给一个单词,让学生画出相关的简笔画,让全班的学生猜这个单词是什么.如:河流,山川,拖鞋,袜子,苹果,小鸟,等等。这个活动需要的时间会长一些,但是课堂气氛会很好。
活动E:从每一组找一个学生到黑板前,教师说出一个字母,让学生写出以这个字母开头的单词,写出的单词越多越好,组里的其他同学可接替他写出更多的单词,写出单词最多的组获胜。
三、故事表演式
每次复习,尽可能把已学的内容串起来编成一个节目或有情景发展、有趣味的一件事。让学生 在特定的情景中进行表演。例第二册学Unit3c,在复习时,我把所学的字母、单词、对话和儿歌有发展过程地串起来。
先用猜谜形式出示已学的11个字母,手持字母卡的11位学生走上台,排列字母顺序,然后教师说:Now,le t's have dialogues.学生拿起图片,用所学的句型说话。A:Hi,I'm "a".Look,I have a cake.下面学生说:Oh,it's yellow.A:Yes,it's a yellow cake.11位拿图片的学生逐个用已学的句子和同学对话。最后是手拿j、 k字母卡的两位学生对话。
j:Hi,k.Nice to see you.
K:Nice to see you,too.
j:Look,what's this?
k:It's a jet.(拿起一个自制的风筝)What's this?
j:It's a kite.Let's go and play.
表演歌曲《Fly Kitc》,表示两位学生在玩,其余学生积极参与风筝的表演。(歌声停)
j:Oh!What's the time?
k:(朝墙上一看)It's eight.It's time for school.着急地:Let's go.两人开始跑,下面学生拍手念所学儿歌。儿歌停,铃声响。
j、k:Sorry,we're late.学生齐说:That's all right.pleasedon't be late for school again.接着教师自然地引入新课教学。
生动活泼的复习表演虽然需要一定的排练指导,但指导学生表演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独特、有效的训练方法。学生在轻松愉快、非常有趣的情景中表演,不知不觉地积累、应用所学语言,还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表达 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而情景功能对话最能体现语言的交际性。因此我认为复习课是最能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地应付考试。在学完一本书之后,我往往会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对话表演比赛。在比赛前两天我会让学生自由组成4人一组,并且选举一位组长,由组长到我这里来抽签表演的主题,如:Happy Birthday, Let’s Go To the Park, Shopping, Animals, Where’s…? I like….然后由学生们自己利用时间进行排练、表演。在表演比赛的时候,每表演完一组,我先让其他各组对他们作出一个评价,说一说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然后我再进行总结,给他们打分。我发现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往往能够学到很多的东西,他们不仅能够正确地找出一些小组表演过程中的语法错误,而且对于学生们自己找出的错误,他们往往更能虚心接受,并且印象深刻,不容易遗忘。
四、歌唱式
音乐是通向思维的高速公路。同时欣赏音乐又可使人的性情得到陶冶,使人得到美的享受,让疲劳的神经得到休息。因此,在教学英语的过程中,我常常利用英语歌曲复习旧知,这样避免了机械性操练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让他们快乐地复习旧知。我还经常在课中让孩子或者复习所学歌曲,活跃课堂气氛、调整孩子们疲劳的脑神经。下课前,我还经常回放学过的歌曲,这样既巩固了歌曲的演唱,更是巩固了歌曲中所包含的话题、英语知识点,还保持了他们自发学习英语的动力,真可谓是“一举多得”。针对这一特点,每一堂课教师都利用或编写了与学习内容符合的歌曲或歌谣(chant),并加以动作表演,如在学习表示小动物的单词时,教师们采用了这样的歌谣:
A dogsays “Woof, Woof”,
A cat says “Meow, Meow”,
A crocodile sings,
But I don’t know how,
A duck says “Quack, Quack”,
Andyes! I know how.
Quack!Quack!Quack!
每一种动物配上其叫声,和着录音节拍,再加上学生们绘声绘色的表演、夸张的语气,使学生在活泼欢快的气氛中自然地获得了英语知识与技能,开阔了视野,发展了智力,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五、拓展式
想要学好英语,一定要知道语言的文化背景,这样在交流中自觉运用,才能使交流达到水融。对学生介绍西方文化背景能增加很多趣味性,学习的乐趣,同时也增加考试的成功性。
语言文化背景的不同,也对语言产生巨大的影响。英语和汉语相比,具有潜在的观念差异以及心理因素、社会习俗造成的文化差异等等。因此,学习英语一定要深入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如:《OK手势》,介绍OK手势的来历及象征意义;《如何正确地使用刀叉》,介绍为什么西方人喜欢使用刀叉以及在吃西餐时如何正确地使用刀和叉等礼仪;《典型的美国汉堡包》,介绍汉堡包的来历和做法;《四月的愚人节》,介绍愚人节的来历及西方人过愚人节的几个事例……。通过让学生了解外国文化、异域风情,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开阔了他们的视野。
六、总结式
小学生对于单词是会读了,但还没有辨音的意识,因而辨别能力还不强。对于单词中的元音、辅音字母该发什么音,不同单词中相同字母或相同字母组合的发音是否一样,还没有确切的认识。因而在语音教学时,只能以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为主,在读音正确的基础上猜猜看、说一说,跟着感觉(也就是所谓的语感)走,让学生自己体验成功的快乐。复习课上复习单词时有意把发音相同的单词放在一起,学生会总结这个单词的发音是什么,这个也可锻炼学生的音标掌握情况,也便于学习自我纠正自己的发音。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辅音的辨音,如: book、bike、bird、bed,学生一读就会发现字母“b”在这些单词中的发音为/b/。成功之后的感觉尤为激动,记忆的效果也尤为深刻。
以上几种学习方式并不是一开始就能用,必须是在学生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之后,并且对所学单词、句子等掌握得较好时才行。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能使课堂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氛围,也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章兼中.小学英语教育学[M].
[2]英语课程标准[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陈家麟.学校心理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
一、开展传统节日教育研究的目的
幼儿园传统节日教育指的是教育者利用节日活动中的人、事、物,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3~6岁幼儿施以积极的影响,促进其发展的过程。以传统节日为纽带,让儿童接受传统文化情感的熏陶,使孩子从小耳濡目染,浸润并受益于中国独有的传统文化情怀,无论对于人的个体成长、群体塑造、社会发展,还是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更新都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传统节日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厚的优秀文化,蕴藏着宝贵的教育资源,是传承本国文明的重要载体。但遗憾的是,人们所熟知并热衷的却是“洋节日”。情人节、愚人节,很有全民皆乐的味道。特别是圣诞节里那位满脸慈祥,背着一口袋礼物的圣诞老人,更为孩子带来了希望和梦想。而我们的节日更多注重大人的感受,亲朋好友趁着节假日欢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撮一顿,对现在吃穿不缺的孩子来说,缺乏吸引力。所以节日中孩子的真实感受和体验价值需要我们的关注。因此,利用传统节日,培养孩子积极、健康的情感和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二、开展传统节日教育采取的途径
(一)通过环境的创设,开展传统节日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既为节日,则需要气氛,气氛是由环境的设置而产生的,什么节日,什么气氛,就需什么的环境设置。如在进行春节的教育中,要有传统民俗食品,民俗饰物,就需我们师生利用废旧材料或原材料动手创作。师生共同动手创设了节日的环境,环境又反过来为活动过程服务。起到了烘托节日气氛,愉悦幼儿感官、情绪的作用。是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这种环境不再是一种摆设,而是实实在在的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最能代表中国传统节日的是农历新年。走进学校,迎面扑来的是浓浓的中国风情。学校的操场、走廊上挂满红红的福袋,孩子们踮起脚尖,伸长胳膊,摘下装满甜蜜糖果和温馨祝福的福袋,让幸福顷刻间在脸上绽放。教室的墙面上,孩子们动手贴春联、贴窗花,挂上红灯笼、中国结。主题活动区里,孩子们用十二生肖卡排序、接龙;用彩色纸、丝带等材料制作鞭炮、唐装,学编中国结;耳边听着家乡戏,用手绢、扇子进行自娱自乐的表演……每个孩子都陶醉在这浓浓的节日气氛里,感受着民族文化的璀璨夺目,加深对节日文化的理解和记忆。
紧跟春节的是元宵节,我们开展了最佳亲子花灯展览活动。于是造型各异、别具特色的灯笼,集中展现在大家面前:有可爱活泼的兔子灯,有清新雅致的莲花灯,有雍荣华贵的宫灯,有流光溢彩的流苏灯,有红包制作的特色灯(后面有介绍)……虽不精致,却体现了家长和孩子的智慧。灯笼上挂着一幅幅对联,好多都是亲子共同创作的作品“欢欢喜喜闹元宵,小朋友们好运到”、“正月里来是新春,元宵节里闹花灯”、“今年元宵看花灯,明年元宵舞龙灯”……还有许多灯谜:“中秋节是几月几日”,“五谷是什么”,“八仙是谁”……动感的情景化环境,使孩子们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二)通过幼儿自主活动,开展传统节日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1、看一看,捕捉节日的特色
每到传统节日来临前夕,教师们依然会将各种特色鲜明的饰物、图片等布置在活动室或校园的各处,如:春节时的鞭炮、春联、红包、春卷……端午节时的菖蒲、艾草、香袋、龙舟、粽子……等。教师不再主动介绍各种物品的来历用途,而是请幼儿自己去观察发现教室中细微的变化,多了什么,少了什么,这些东西叫什么?为什么要摆放这些东西,它们有什么用?这些是我们留给孩子的问题。我们以这些“为什么”,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通过对比,不仅提高了幼儿的观察力,孩子们更直观地感受到了各个节日不同的特点。
2、查一查,了解节日的内涵
有了兴趣,幼儿主动参与节日活动的积极性自然大大提高,抓住这一时机,我们引导幼儿主动去解释这些“为什么”,大胆地去问一问、查一查,了解更多节日文化的内涵。幼儿通过采访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长辈,询问他们小时候怎么样过这些传统节日,了解了很多现在的孩子不知道的历史。幼儿还在成人的帮助下利用图书资料、网络等收集有关传统节日的名称、时间、来历、传奇故事、习俗等,主动了解了许多传统节日的初步认识。
3、说一说,丰富节日的知识
了解了那么多的节日知识,自然要与同伴分享,于是“说一说”这一活动也就顺理成章地展开了。其实,这也是节日氛围营造的一个重要环节。全班幼儿围坐在一起,介绍自己查问到的相关知识,了解到了的传奇故事和典故,一些原本不太积极的幼儿也会热情倍增。此时,教师可以适时地引导幼儿再次观察和欣赏班级中的各种实物,及时进行补充和小结;还可以展示孩子们收集到的其它各种节日物品,并装饰在班级中,从而使孩子们对传统节日有更全面更正确的认识。
浓郁的节日环境不再是静态的摆设,而成为了孩子们自主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节日环境的有效运用,教师指导策略的及时改变,不仅丰富了每个幼儿对的节日认知,也更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真正成为了班级节日活动的主人,学习的环境氛围也会更加快乐。
(三)通过家园社区互动,开展传统节日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家园有效互动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必经之路。《纲要》提出: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当前家园合作共育不仅是幼儿教育发展趋势,更是教育现实的需要。幼儿园的节日教育活动要取得最大化的成效,必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生活化、自然化的特点,为幼儿社会性等诸方面发展提供了“实践场”,统整社会、家庭资源优势,调动家长合作共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家园教育在目标、价值和追求上的协同,才能使节日教育活动取得真正实效。
“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人们对元宵节具有特别的元宵情结。每到元宵节,大街小巷张灯结彩,闹花灯、舞龙灯、踩高跷、城隍庙巡演等活动异彩纷呈,节日氛围非常浓厚。每家每户都要包元宵、吃元宵。以此为契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元宵节”主题活动。有的班级邀请家长到园与孩子共同制作花灯;有的班级的家长是街道舞龙队的成员,就邀请他们到园进行舞龙表演;有的班级干脆请家长与孩子一起在班上包元宵、吃元宵。到了元宵节晚上,孩子提着各色花灯与家长、老师组成了一队特殊的踩街队伍,成了元宵节庆祝活动一道独特的风景。通过这次家园合作的亲身经历,让孩子充分感受到中国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唤起幼儿情感的共鸣,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四)构建主题活动,开展传统节日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为了使幼儿能全方位地了解传统节日中优美的传说故事、精巧的民间工艺、儒雅的文明礼节,以及人们的衣食住行、社会交往关系,我们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把传统节日设计成一个个主题教育活动,内容涉及语言、科学、社会、艺术、健康五大领域,满足幼儿认知、情感、能力等全方面发展的需要。
如在开学的第一周,我们开展了“红红火火迎新年”活动,让全校学生一起共同延续和感受农历新年的热闹气氛,体验集体生活的快乐。小班组开展了“说说我的新衣服”、“鞭炮响,新春到”、“烟花真美丽”,通过撕纸放烟花、放鞭炮等游戏活动,激发他们的节日情绪。中大班组开展了“红包到,祝福来”、“敲锣打鼓贺新年”、“欢欢喜喜拜年去”活动。孩子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红包,摘下祝福,敲锣打鼓,分别给老师、阿姨和小朋友拜年。他们还进行了“十二生肖来排队”、“唐装秀”、“美丽的窗花”、“观灯猜谜亲子会”等等。在老师们精心策划的庆祝活动中,孩子们自信地展现自我,和同伴一起分享节日的喜悦。
三、开展传统节日教育获得的成效
(一)幼儿能初步了解我国一些主要传统节日的由来,知道传统节日的具体日期,感受丰富多彩的节日氛围。
中国的民俗文化中,传统节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传统节日是一种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节日活动,孩子体验社会情感,获得社会化技能,促进其社会化的进程。主题游戏以它独特的兴趣性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的心,通过主题游戏,给幼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初步了解了一些传统节日的来历,节日的具体日期,和节日的风俗习惯。最让人欣喜的是孩子们对我国传统的节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从传统节日的活动中尝试关心和尊敬别人。
通过重阳节的亲子游戏活动,充分激发了中班幼儿主动关心、爱护长辈的意识,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孩子们与长辈的充分互动,而且通过一种年龄差距上的合作,中班孩子在这种过程中自信也得到了提高。发展了孩子的德育水平。
(三)从传统节日的活动中尝试与同伴、教师及家长共同合作参与游戏。
2021年快乐万圣节的讲话稿
亲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学生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四班和五班的xx。我们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愉快的万圣节》。
金:你知道吗?每年的10月31日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万圣节,也叫鬼节。万圣节,家家挂南瓜灯,给捣乱的孩子发糖果,所以万圣节是外国孩子最喜欢的节日之一。人们还把自己打扮成怪物来吓跑鬼魂,这就是万圣节的由来。
魏毅:上周,我们青崖园的孩子们举行了他们父母组织的万圣节活动。我们有些人穿着怪物服装,有些人穿着公主裙,有些人戴着面具,有些人拿着南瓜灯笼。我们挨家挨户敲邻居的门,说“恶作剧”
或者请客”,然后从邻居那里拿到糖果,大家都很开心!
同学们,你们一定有问题。为什么孩子们在万圣节挨家挨户去买糖果?古代西欧的爱尔兰异教徒认为鬼魂会在万圣节聚集在他们家周围并接受宴会。后来这种习俗延续下来,就成了孩子们取笑慷慨家庭的笑话。
南瓜灯笼是万圣节最常见的象征。我来给大家讲讲南瓜雕空灯笼的故事。在古老的爱尔兰传说中,一根小蜡烛被放在一个中空的萝卜里作为灯笼。据说爱尔兰人到美国后不久,发现南瓜在产地和雕刻方面都优于萝卜,于是老萝卜灯笼就演变成了今天的南瓜灯笼,南瓜成了万圣节的宠物。
同学们,妖怪只是传说,万圣节只是一个普通的节日。伟大的作家高尔基曾经说过:“我们应该热爱科学,因为人类没有比科学更强大、更不可战胜的力量!”反对迷信,崇尚科学。首先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看课外书,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其次,不能参加迷信活动,同时要劝亲朋好友不要搞迷信活动,不要信。我们要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向人们揭示真理,让人们不再相信迷信,而相信真理和科学!我们的演讲到此结束,感谢大家和我们的导师郑一起聆听!谢谢你
2021年快乐万圣节的讲话稿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昨晚,我参加了英语学校举办的快乐万圣节“Happy Halloween”活动。一进门,就感觉充满了神秘的气氛,黑咕隆咚的,挂满了老师们自己制作的小魔鬼,墙上贴满了“黑蜘蛛”、骷髅,还有大南瓜咧着各种各样的嘴型……老师们还带着各种各样的面具,也让我们自己选了面具,我选的是小精灵。老师还放着骷髅的影片,他们说的各地语言我都听不懂。
灯亮了,突然,一个套着白套的“魔鬼”出现了!她介绍了万圣节的来历和单词。紧接着又出现了一个“巫婆”,身穿黑斗篷,带着尖尖的黑帽子,提着一个橘色圆形的南瓜灯“orange and round”。魔鬼和巫婆相互问好,魔鬼送给巫婆一朵小花,魔鬼发现巫婆提了一个南瓜灯,于是就问:“南瓜灯是送给我的吗?”,巫婆回答道:“今天谁表现,得的小贴贴(sticker)最多,就把这盏灯送给她,但是,我可以先让你保管一下!”魔鬼提着南瓜灯说:“白送你花了,我自己先玩去喽!”
我们学了有关万圣节的单词,学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和家长一起玩了游戏。我们玩得非常开心,欢声笑语不断!
我知道真正的万圣节是十一月一日的那天,前夜是十月三十一日,鬼魂最怕光,人们就是用南瓜做灯,鬼魂也做了灯,于是,人们又在南瓜上挖出了一个笑脸,表示傻子才会被骗。最早人们没有南瓜灯,所以用萝卜灯代替。
我得了三个小贴贴,那个姐姐是最多的,她有八个小贴贴,所以她得到了那个南瓜灯。我一定不要气馁,下次积极参与互动,再接再厉,争取取得好成绩!
2021年快乐万圣节的讲话稿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来自六年级2班的xxx。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快乐万圣节,欢乐你我他》。明天就是同学们期待已久的万圣节了!万圣节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用来祭奠亡灵,所以也叫“鬼节”。
随着时间的推移,万圣节渐渐演变成了当今孩子们和年轻人喜爱的节日,风靡世界各地。这一天,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我们可以在同学间组织万圣节派对,穿上无颜六色的化妆服,戴上千奇百怪的面具,提着南瓜灯,喊着“TrickorTreat!”——意思是“不给糖就捣乱”去讨糖。
南瓜灯是万圣节必不可少的道具,大家手工刻制应该更有意思;最简单的服装就是用一张白床单顶在头上,抠两个洞留出眼睛也是蛮吓人的呢;各式各样的面具淘宝上也都可以淘得到;糖也要准备的,不然是会被捣乱的哦!
“Trick or treat”,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祝大家万圣节愉快!谢谢大家!
今天就是万圣节了,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祝大家收获满满,玩得开心!
我的话完了,谢谢大家!
2021年快乐万圣节的讲话稿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中一班的x。
我演讲的题目是万圣节,一个充满快乐的节日。
每年的10月31日是西方传统节日万圣节前夜。当晚小孩子们会穿上各式各样稀奇古怪的服装,带上面具,挨家挨户索要糖果,这样的活动一直会持续到11月1日。所以说万圣节是属于孩子们的节日,当然也是年轻人的化装舞会。
关键词:兴趣;情感;非智力因素
每个学生都想学好英语,但并非个个都能成功。有的学生英语课上很认真,但进步不大;有的学生平时很活泼,可一上英语课就害怕;有的学生……。这些都是我们几乎每天会碰到的问题,如何让学生们体会到学英语不是痛苦的,而是轻松快乐的过程,是摆在我们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
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英语学习的成功不仅取决于学生的智力因素,学生学习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习惯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说来,绝大多数的学生智力差别并不太大,但学习的效率、成绩可能会相差甚远,而这些差别在很大程度上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因此,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如何科学利用这些“非智力因素”,挖掘每个学生的最大潜力,让每个学生在轻松、愉悦、自信中学习,是我们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而要挖掘并科学利用“非智力因素”,首先得找出造成学生英语成绩差的“非智力因素”有哪些,然后再制定科学的教学对策。
一、影响学生英语成绩的“非智力因素”
1.学习动机、目的不明确,不了解学好英语的重要性,没有形成学习英语的动力,也就无从产生学英语的兴趣。
2.意志薄弱,学习的持久性差。有些学生,一遇到阅读课文、语法、短语、听力、写作材料,或是一两次的考试失败,就对英语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坚韧意志和信念,久而久之就丧失了学英语的兴趣,开始贪玩、厌学。
3.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初中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较差,往往是上课听,课后完成作业了事。而不注重理解;偏重课本上的单词、短语、语法,而不善于对已学知识的归纳、整理,对英语知识掌握的松散、零乱,没有系统性。
4.自信心弱,自卑感强,易自暴自弃。由于受教师、家长和高年级同学的影响,有些学生在未接触到一些系统的英语知识之前,就对其产生了畏惧心理。而一旦接触这些知识,稍有困难,便自暴自弃,认为英语不是他能学好的,导致最终失去了学好英语的自信心。比如,九年级的学生在学习“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和“定语从句”时,就有相当一部分差生觉得复杂、难懂而放弃学习。
了解、分析了上述影响学生学好英语的“非智力因素”之后,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着重进行了几个教学对策的探索、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对策
1.激发兴趣,增强信心
(1)针对经济资源一体化、信息资源全球化的特点,向学生阐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及目的要求,激发学习动机,形成学习英语的动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针对厌学、厌恶英语的种种原因进行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听、说、读、游戏、表演、辩论等各种活动中,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表现的机会,表扬他们的每一点进步,不仅使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更重要的是,每次活动都是教师精心设计的,都有一定的目的性,学生在参与和表现过程中,学到了知识,增强了信心,对学习逐步产生了兴趣。因此,笔者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及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3)强化对学生意志的磨练。意志在学生学习、掌握知识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不可低估。如果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就会在学习上苦下功夫,锲而不舍,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笔者在引导学生参与知识探究的过程中设置了一定的困难,有意识地磨练学生的意志。设计的提问或练习,要有一定的坡度和跨度,鼓励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不畏困难,知难而进。同时,让学生学会用意志排除不良情绪(如恐惧、慌张、挫折、悲观、失望和狂喜等)的干扰,强迫自己保持平静的心境面对学习。
(4)让学生参与评价。在作业的检查上,笔者采用了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评、同学之间互评,最后由教师点评的方法。比如,口语作业,一个学生在小组内读完课文后,先说说读得怎么样,其他同学再加以评论;否则,大家一起指出他的问题及原因,再由教师给予指导,这样,读的学生认真,听的学生仔细,是否能过关由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决定,没有偏见,人人平等。而书面作业,则由组长为主先行在组内进行初查,作业中出现的知识性错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生生间的讨论,再由教师进行点评。这种方法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他不是总听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同样也有机会评价别人、指出别人的不足,学生们在互评的过程中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提高了兴趣,增强了自信。
2.培养“情商”,以人为本
(1)在感情上接近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无可否认,师爱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好的教师应善于用情激励学生,用情温暖学生,用情鞭策学生,把微笑、轻松、信任带进课堂。然而,执教三十余年来,笔者深深地体会到,要真正令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单有爱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真正能令学生折服的集多种才智于一身的高素质:在课堂上要有亲切丰富的表情、端庄自然的教态、敏捷严密的思维、纯正优美的语音、规范漂亮的板书,当然最好要有渊博的、跨学科的知识;在课外,教师要能和他们一起谈论比尔·盖茨如何发迹,谈论“蛋白质女孩”如何温柔、“波西米亚风格”的狂野与浪漫。谈美洲豹的速度、流星雨的神秘……时代在变,学生的实际心理年龄在变,对教师的定义也在变。只有让学生怀有一种亦师亦友的情怀的教师,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在不知不觉中陶冶他们的情趣,塑造他们的人格。要做到这些,我们首先要尊重、理解学生,在情感上接近他们,诚挚地听取他们的倾诉;在与学生的接触过程中,注意了解学生的语言、学生的爱好,进一步熟悉学生,缩短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对老师多一份亲切,少一份陌生。其次我们要真正地关心、宽容学生,对那些学习失败的学生,在他们即将失去自信心的时候,要及时帮助他们找出优势所在,鼓励他们;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而不是在大庭广众之下点名批评,要给他们“留面子”,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对犯错误的学生要宽容,不翻旧账、不存偏见,一视同仁,学生才会认为你是一个公正的教师,不“偏心”。
(2)渗透文化差异,展示教师品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存在离不开文化。由于没有母语环境,缺乏文化背景知识,学生会因套用本族文化而导致语用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并将其巧妙地渗透于教学之中。几十年来,笔者已习惯了在上课前简介相关的风俗文化。如2月14日介绍情人节、4月1日介绍愚人节、12月25日介绍圣诞节等。同时,将谚语、习语巧妙地运用到课堂中。如在教“steal”时,笔者采用了谚语“He that steals an egg will steal an ox”;看到某个学生有“滥竽充数”的嫌疑,笔者会说“He is a‘fish in troubled water.”下课时会说“I will wash my hands off”等等。有时间的话,还会给学生介绍这些习语的来历,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让他们体会到语言能充分地体现民族文化,正是这些文化的存在才使得世界丰富多彩,从而激发他们探究世界的热情,达到自觉地适应他国文化的境界——“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随俗,入门而问讳”,最终形成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合理利用语言的交际性,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素质教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与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求把学生的“交往活动”纳入学习活动之中。英语作为一门交际语言,课堂教学更离不开合作关系。因此,在充分挖掘学生的合作潜力方面,第一要重视人际关系的培养。要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诚意、方式、态度等。同时,还可以设计一些合作的分歧,增强学生的受挫感。第二,要选择恰当的合作话题,这些话题应与课本内容有关,以便学生有话可说;这些话题应难易结合,具有开放性。在英语教学中,从造句到看图说话,从讲故事、情景对话到角色扮演、即兴发表见解等都具有大量的需要学生积极合作的语言交流活动。那么,教师在备课时要善于利用这些授课形式,捕捉一些有利于合作的题材。这样,学生才能拥有表达思想感情的广阔天地。第三,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像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技能;倾听的技能和反思的技能等。
以上种种是笔者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的尝试、探索,目的是充分挖掘和科学利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快乐地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热烈的学习愿望是一种道德和政治的情感,培养这种情感首先是我们教师的责任。学习愿望并不取决于学生的任何天赋才能,而是要在日常劳动中、在克服困难中逐步培养出来的一种品质。”因此,我们要不断完善、提高自身的能力,以真挚的爱生之情去打动他们的爱心;以对英语的酷爱,激起他们对英语的深情;以对教学的热忱,唤起他们的学习责任感;以对他们的信任,增强他们的自信;以对他们的赞美,激励他们参与并走向成功。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坚持不懈地探究、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并加以科学利用,真正地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快乐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