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痛风的医疗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医学博士,协和医院医务处副处长
医疗专长:擅长糖尿病血管、神经病变(特别是糖尿病足)的治疗。在甲状腺疾病、脂代谢疾病和痛风等各种内分泌代谢病诊疗方面亦有丰富经验。
专家门诊:周二下午、周五上午
问:我父亲最近因脚趾痛去医院就诊,被诊断为痛风。我很纳闷,父亲平时身体一直不错,怎么会得痛风的?
孙晖:痛风是因嘌呤代谢紊乱导致的一组疾病。在人体内,有一种叫嘌呤的物质,经过一系列代谢变化,最终形成的产物叫尿酸。尿酸在人体里没有什么生理功能,正常情况下,体内产生的尿酸2/3由肾脏排出,1/3由大肠排出。各种原因导致的尿酸生成增加或排出减少,均可引起高尿酸血症。当血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就会沉积在关节、软组织、软骨和肾脏中,引起痛风。如治疗不彻底,痛风反复发作,会导致关节肿大、变形、僵硬,肾结石,痛风性肾功能衰竭,痛风性冠心病等多种。你父亲已被确诊为痛风,应立即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莫耽搁。
问:我最近参加了一次体检,化验报告提示血尿酸高。听人说,尿酸高就是痛风,是这样吗?
孙晖:血尿酸高并不等于患了痛风。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之间,既有区别,又存在密切联系。若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中被发现有血尿酸水平升高(男性>420微摩/升,女性>360微摩/升),称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不算痛风。痛风是由于长期存在高尿酸血症,导致人体组织与器官发生病变并出现相应症状,如痛风性关节炎发作等。可以说,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阶段,两者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很难预测高尿酸血症是否或何时会转变为痛风。
需要提醒的是,单纯高尿酸血症虽然没有明显症状,但并不代表人体组织与器官未受到尿酸盐沉积的影响,只是目前这种影响还比较轻微。一般地说,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前奏”,血尿酸水平越高、持续时间越久,患痛风的机会就越大。检测血尿酸水平对痛风的早期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问:现在患痛风的人越来越多,不知哪些人比较容易患痛风?
孙晖:长期嗜肉,有饮酒习惯,患有肾结石、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肥胖的中年男性及绝经期后女性,60岁以上老年人,以及有痛风家族史者,属于痛风的高危人群,应主动去医院做有关痛风的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问:听人说,患了痛风以后,需要忌口的东西很多,是这样吗?不知生活上还需注意什么?
孙晖:痛风在西方被称为“帝王病”。很早以前,人们就认识到它是一种和“酒肉”有密切关系的富贵病。同时,痛风也是一种容易复发的疾病。因此,饮食起居调理对控制病情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具体要求如下:①限制蛋白质摄入量。急性期应严格限制蛋白质摄入,以牛奶、鸡蛋、谷类为蛋白质的主要来源。缓解期可正常平衡膳食,但禁食嘌呤含量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海产品、肉类、豆类等。②戒酒,尤其是啤酒。③多吃细粮,少吃粗粮。细粮含嘌呤少,痛风病人应多吃细粮,如精白大米、精白面、精制挂面、白面包及饼干等。粗粮(如玉米、小米、高粱、黑面粉、糙米、中熟米、荞麦、燕麦、山芋等)的嘌呤含量大大高于细粮,痛风患者应限制食用。④多食碱性食物,如蔬菜、土豆、奶类、柑桔、西瓜等。⑤多喝水,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促进尿酸排出。⑥避免过度劳累、紧张、受冷、受湿、关节损伤等诱发因素。⑦保持理想体重。
问:我舅舅几天前因膝盖肿痛去医院就诊,被诊断为痛风,医生给他开了点消炎药,现在好多了。不知接下来该怎么治疗?需要再吃药吗?
孙晖:痛风分急性期和缓解期两个阶段,治疗方法有所差异。急性期以止痛、缓解症状为主;缓解期以降低尿酸、防止复发为主。
[关键词] 秋水仙碱;痛风性关节炎;红细胞沉降率;血尿酸;复发
[中图分类号] R68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2(b)-0080-04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组代谢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及反复发作的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和关节畸形,治疗不正规可能转变为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性肾结石。急性发作时临床上多采用较大剂量的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碱化尿液等治疗,少数应用糖皮质激素以求短期缓解症状。大剂量秋水仙碱虽然可以快速有效控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但常因消化道反应过于强烈甚至引发肝肾功能损害难以坚持应用。有学者认为小剂量秋水仙碱与大剂量相比,同样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耐受性好,依从性更高。本文采用不同剂量秋水仙碱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对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l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原发性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44例,均未接受正规方案治疗,符合199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ACR)痛风性关节炎诊断标准,同时符合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关于原发性痛风诊断和治疗——2011年指南中有关慢性期痛风的诊断标准[1]。排除标准:年龄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3组均给予一般治疗,包括低嘌呤饮食,每日饮水量>2500 ml,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在此基础上,A组急性期给予美洛昔康(7.5 mg×10#薄膜衣片,扬子江药业,国药准字H20010207)7.5 mg,2次/d;秋水仙碱(0.5 mg×100#,昆明制药,国药准字H53021389)负荷量1 mg,1 h后口服0.5 mg,12 h后以每1~2天0.5 mg预防维持。B组急性期给予美洛昔康7.5 mg,2次/d,秋水仙碱0.5 mg,每2小时1次,疼痛缓解后渐延长服药间隔时间,直至停药。C组急性期给予美洛昔康7.5 mg,2次/d,急性发作缓解后停用美洛昔康。2周后根据血、尿尿酸结果判定是否需要给予降尿酸药物。24 h尿尿酸600 mg者,从100 mg/d小剂量起始谨慎应用别嘌呤醇(100 mg×100#,广东彼迪药业,国药准字H44021368),观察时间为6个月,观察期间若关节炎急性发作嘱降尿酸药物继续应用。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急性关节炎发作疼痛达到70%的缓解时间,观察急性关节炎的发作次数。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4周及3、6个月监测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血尿酸、肝肾功能。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1.4 疗效评估标准
症状体征改善率=(治疗前症状体征积分-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治疗前症状体征积分×100%。有效:症状体征改善率>70%;好转:症状体征改善率在30%~70%;无效:症状体征改善率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两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3组痛风性关节炎疼痛缓解时间、关节炎发作次数及复发次数的比较
A、B组关节疼痛达到70%的缓解时间均短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3组治疗前后红细胞沉降率、血尿酸变化的比较
3、6个月末,3组红细胞沉降率、血尿酸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3组临床安全性的评价
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2/15),均为胃肠道症状;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9/15),其中消化道症状7例,血常规异常1例,肝功能损害1例;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3%(2/14),其中消化道症状1例,血常规异常1例。A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导致尿酸盐沉积于关节或组织引起的一种晶体性关节炎,可伴有痛风石形成、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甚至进展为尿酸盐肾病、尿酸性尿路结石等,严重者引起肾功能不全及关节畸形[2]。痛风石可在多个部位沉积,如肾脏、皮下、关节、耳廓等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的充足丰富,痛风也越来越多,部分原因可能与人口老龄化因素有关[3]。近期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痛风患病率为1%~2%[4],通常男性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多饮酒且饮食控制不佳,以及雌激素有促进尿酸排泄有关[5]。已证实痛风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风险率较无痛风和高尿酸血症者高60%,肾脏疾病的风险增加8倍,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增加10倍[6]。急性关节炎发病机制是因为尿酸盐结晶在关节滑囊内沉积,白细胞显著增多并吞噬尿酸盐,然后释放白三烯B4(LTB4)和糖蛋白等化学趋化因子;单核细胞受尿酸盐结晶影响释放IL-1。长此以往可导致单核细胞、上皮细胞和巨大细胞浸润,形成异物结节及痛风石[7]。传统应用秋水仙碱治疗急性痛风发作,并作为特效药物。秋水仙碱主要通过以下作用机制缓解痛风发作:①和中性白细胞微管蛋白的亚单位结合而改变细胞膜功能,抑制中性白细胞的趋化、黏附和吞噬作用;②抑制磷脂酶A,减少单核细胞和中性细胞释放前列腺素和白三烯;③抑制局部细胞产生IL-6等,从而达到控制关节局部红肿热痛等炎性反应[8]。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最初24 h内给予足量的秋水仙碱,可以使大部分患者得到缓解,方法是秋水仙碱0.5~1 mg/h,直至关节肿痛得到控制后逐渐延长间隔时间,要求24 h内最大剂量不超过6 mg。该治疗可以使2/3~3/4的患者在服药12~18 h见效,但不良反应高达50%~80%[9],患者常因严重的恶心、呕吐、腹泻而被迫停药,使得治疗效果大打折扣,甚至会出现粒细胞缺乏、骨髓抑制、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情况。秋水仙碱的不良反应随着剂量的增大而加重,所以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时,可以在一般治疗及给予非甾体消炎药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秋水仙碱来解决这一矛盾,此方法可以避免或减轻其副反应,从而获得预期的良好效果。非甾体解热镇痛药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来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形成,阻止前列腺素、缓激肽等物质的产生,并消除前列腺素对其他致炎物质的增敏作用,与秋水仙碱从不同途径发挥抗炎、镇痛作用。本研究结果发现关节肿痛的缓解时间明显缩短,提示秋水仙碱联合非甾体消炎药可以更好地控制急性关节炎发作。至6个月末关节炎急性发作次数减少,可见在慢性关节炎期,在控制尿酸水平的同时,加用小剂量秋水仙碱维持可以很好地预防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应用别嘌呤醇治疗的同时口服秋水仙碱能明显降低痛风复发率,而且可以减少发作的严重程度[10],这一治疗方案已成为共识。秋水仙碱不影响尿酸盐的生成、溶解及排泄,因而无降血尿酸作用;而且痛风性关节炎在急性发作期,由于应激反应,内源性激素使尿酸从尿中排出增加,约40%的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其尿酸可能在正常范围[11],这也解释了6个月末红细胞沉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血尿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关于降尿酸的指征目前尚未达成一致意见,一般认为痛风每年至少复发2次,有尿酸性结石病,有痛风石,有持续性痛风性关节炎,且尿酸生成过高者考虑予以降尿酸药[12]。痛风急性发作时尚未应用降尿酸药物者暂缓给药,急性期缓解后2~4周低剂量开始。对于已经开始应用降尿酸药物治疗后出现再次发作,一般原则是在治疗急性痛风时不要停用降尿酸药物[13]。对于尿酸的达标值,应降至360 μmol/L以下,合并肾结石者降至300 μmol/L以下,从而减少痛风复发频率,还可以进一步避免晶体的沉积,使已形成的痛风石减小。苯溴马隆可作为降尿酸治疗的一线用药之一,促进尿酸排出,适用于无肾结石、肾功能没有严重受损且尿酸排泄减少的患者。对于尿酸生成增多的患者,应用别嘌呤醇能有效降低复发率和痛风石的形成,但需要谨慎给药,重视监测和观察。有报道指出别嘌呤醇可以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可表现为药疹伴肾衰竭、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剥脱性皮炎、重症多形性红斑等,死亡率可达10.92%[14]。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共收到别嘌醇片不良反应/事件病例报告485例,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病例报告140例[15],约占报告数的30%。201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了痛风管理指南,指南提出应用痛风治疗药物别嘌呤醇时应从100 mg/d的小剂量开始,初始剂量甚至要更低,每周增加1次剂量,逐渐达到靶剂量。注意要严密监测和随访,确保尿酸达标,同时尽量避免和减少副反应,对有可能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高风险患者需要进行HLA-B*5801筛查[16]。新指南还建议口服秋水仙碱治疗急性痛风发作的初始剂量,降至负荷量1.2 mg,1 h后服用0.6 mg,12 h后开始0.6 mg/1~2 d的剂量进行预防。目前我国医疗单位常用的秋水仙碱的规格是0.5 mg/片,因此临床上采用1.0 mg负荷量,1 h后服用0.5 mg,预防剂量按照0.5 mg进行。本研究采用小剂量秋水仙碱联合非甾体抗炎药比传统大剂量秋水仙碱不良反应明显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明显低于文献报道的大剂量秋水仙碱不良反应发生率。其消化道症状、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未应用秋水仙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小剂量秋水仙碱治疗和预防痛风性关节炎发作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采用小剂量秋水仙碱联合非甾体消炎药控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以及预防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不仅符合新指南的要求,而且安全性高、耐受性好、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原发性痛风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1,10(6):411-412.
[2]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原发性痛风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1,10(6):410.
[3] Lawrence RC,Felson DT,Helmick CG,et al.Estimates of the prevalence of arthritis and other rheumatic condi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part Ⅱ[J].Arthritis Rheum,2008,58(1):26-35.
[4] Zhang W,Doherty M,Pascual E,et al.EULAR evidence based recommendation for gout.Part Ⅰ:diagnosis. Report of a task force of the Standing Committee for International Clinical Studies Including Therapeutics (ESCLSIJ)[J].Ann Rheum Dis,2006,65(10):1301-1311.
[5] 蒋安,李立平.风湿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468-1469.
[6] Ogura T,Matsuura K,Matsumoto Y,et al.Recent trends of hyperuricemia and obesity in Japanese male adolescents, 1991 through 2002[J].Metabolism,2004,53(4):448-453.
[7]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830.
[8]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07.
[9] 施桂英.走出痛风性关节炎诊断和治疗的误区[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6,5(9):520.
[10] Borstad GC,Bryant LR,Abel MP,et al.Colchicine for prophylaxis of acute flares when initiating allopurinol for chronic gouty arthritis[J].J Rheumatol,2004,31(12):2429-2432.
[11] Weselman KO,Aqudelo CA.Gout basis[J].Bull Rheum Dis,2001,50(9):1-3.
[12] Terkeltaub R.Update on gout:new therapeutic strategies and opdons[J].Nat Rev Rheumatol,2010,6(1):30-38.
[13] 苏厚恒,赵娜,等.痛风患者与医师对痛风的认知和诊治现状调查分析[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3,17(4):258.
[14] 蔡泳,陈雪观.别嘌醇致严重不良反应分析[J].医药导报,2012,31(2):265.
[15]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警惕别嘌醇片引起的重症药疹[J].上海医药,2013,34(21):58.
关键词: 临床研究; 肾病; 中西医结合疗法
通过近30年的发展,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在临床、科研等领域均取得了较大成绩,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分析总结以往的工作成果既能看到中西医结合具有极大的优势与潜力,同时也不难发现存在一定的局限与不足。
以慢性肾功能衰竭为例,以往的临床研究大多将其视为一独立因素处理,基本采用以中医辨证分型进行分组,进而对不同干预措施加以比较的研究方法。没有考虑到原发病种的不同和病理分型的差异等因素所带来的偏倚与误差,如糖尿病肾病、痛风性肾病、免疫球蛋白A型(immunoglobulin A, IgA)肾病等所致的肾功能衰竭均有不同的特点与规律,如将其混为一谈则不利于开展大规模的临床研究,亦不利于中医疗效的评价。因此建议按照原发疾病,逐个深入研究,加强对单病种疾病的认识,总结其治疗规律,从而逐渐达成单病种疾病的诊治共识。
又如IgA肾病,其被临床认识已有30余年,据近年的文献报告,其临床表现呈多样性,且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因此认为它是一组具有共同免疫病理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如单纯以某一方案进行治疗,难免出现顾此失彼、力穷效微的局面。因此对于此类复杂疾病,在临证中既要重视中医传统的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的原则,更要重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中西结合理念。以辨病为纲,辨证为目。在寻求疾病治疗的普遍规律——辨病论治的前提下,再加以辨证论治以寻求疾病治疗的复杂规律,两者有机结合可加深对疾病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制定治法和方药,方能更为准确而有效。
再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为例,目前临床仍以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为主进行治疗,此类药物虽然能在短时间内发挥作用,但其存在毒副作用大的缺点,有时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甚或不良后果,导致患者中途退出治疗;当激素减量时还会复发,存在激素依赖或激素抵抗等诸多棘手问题。中医药在减毒增效和调节免疫功能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如能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激素使用的阶段、剂量及反应的不同规律,加以中医辨证用药,以降低激素类药物的毒副作用并帮助顺利撤减激素,则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对于此类西医已有明确治疗效果,但仍存在较大局限的疾病,应当充分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中西合璧、扬长避短,才有望在难治性肾病的治疗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西医结合肾病临床研究,学术创新是亮点,临床疗效是关键,机制探讨是根本。如何才能出现学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之新局面,我个人认为改进和完善研究方法十分重要。
1 要重视临床资料采集和管理
目前各大医院肾科门诊业务都十分繁忙,许多医院肾科年门诊量达8万~10万人次。大量的临床病例是我国肾病医生研究肾病特别优越的条件,也是一份十分宝贵的财富。如果没有及时将这些病例的原始资料详细收集,如何能做好病人的随访工作?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远期疗效,以及它对疾病的预后影响也拿不出确凿的依据。由于病人多、工作量大,可以先从科研病人和疑难病例做起,建立电子病历,设计切实可行的数据库,希望我们在工作十分繁忙的情况下,千万不能忽视了临床资料的收集和保存。
2 寻找合理的研究切入点
如何发挥中西医各自特色,形成有机结合以期达到最大的整合优势?以下列举几个不同特点的中西医结合类型加以说明。
2.1 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 如对痛风性肾病的治疗,中医药在改善肾功能方面疗效较好,但在降血尿酸和降血压等方面就没有西药快。因此,在对痛风性肾病治疗时常用中药改善肾功能,西药碳酸氢钠、别嘌呤醇或痛风利仙来降尿酸 。我科以益肾活血泻浊汤(生黄芪、红花、狗脊、土茯苓、制大黄等)治疗48例痛风性肾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结果显示,治疗后显效28例,有效14 例,稳定4例,无效2 例,显效率58.33%,总有效率达87.5%。
2.2 中西医结合提高疗效 如重症IgA肾病病理有增生硬化者,如未得到积极治疗很可能在短期内就发展到肾功能减退,而且进展十分迅速。在治疗这类病例时,凡见血肌酐上升迅速、24 h尿蛋白定量大于2 g者,笔者常在中医治疗的同时配合小剂量(30 mg)激素加骁悉(0.75 g/次,2次/d)。经观察,大多数患者肾功能能稳定或改善,尿蛋白量也有下降。临床观察发现单纯西药治疗方案易导致合并感染,如带状疱疹,甚至重症肺炎。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中药联合免疫抑制剂可取得较好临床疗效,并很少合并感染。
2.3 中西医结合各有侧重 例如,狼疮性肾炎在急性活动期,当以西药激素和细胞毒性药物作为主要治疗手段,配以中药养阴、清热、活血化瘀可以减少激素副作用,对细胞毒性药物的肝损伤和骨髓抑制也可用中药来保护;如处于稳定期,则以中药调理为主以改善症状,调节免疫紊乱,减少西药用量,减少蛋白尿,可起到较好作用。
2.4 对于临床出现的新问题,从新的角度发掘中西医结合优势 例如,腹膜透析中由于腹膜高转运而引起超滤衰竭是影响腹膜透析疗效的常见难题。江苏省中医院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一项临床研究,旨在观察含黄芪腹透液对高腹膜转运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 CAPD)患者腹膜超滤功能的影响[1]。该研究观察了治疗组(含黄芪腹透液)与对照组(市售腹透液)各17例高腹膜转运CAPD患者在治疗前后透析超滤量、腹膜溶质转运性能及葡萄糖吸收率的变化。观察发现治疗组治疗后第1个透析周期超滤量和24 h总超滤量明显增加,治疗观察期高糖透析液使用量减少,葡萄糖吸收率有降低趋势,并能一定程度地提高腹膜对溶质的转运,总有效率76.5%,优于对照组(P<0.05)。从而得出结论:腹透液中加入黄芪注射液可有效地提高透析超滤量,对高腹膜转运CAPD 患者腹膜的超滤功能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3 中西医结合疗效也要经过循证医学的检验
开展循证医学研究,要沉下心来。任何一项循证医学研究结果都有其特定的研究人群(适应证范围)、具体用药的选择和有限的观察期限。根据肾病的特点,其疗程不可太短,有些疾病治疗在短期看不出疗效,但延长疗程,疗效就显示出来了。因此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以半年至一年为1个疗程较妥。
每到“黄金周”,热爱旅游的人们就开始“跃跃欲试”,他们总希望能尽情享受大自然的壮美。但旅游期间,总有不少意外的情况发生――
突发心绞痛
患有冠心病的人,在旅游途中,特别当迎风疾走、爬山或登高时,可突发心绞痛。如果旅游者一旦在途中发生心绞痛,该如何进行现场急救呢?
首先,发病者应原地蹲下或取舒适休息。同行者应让病人思想放松,不要过分紧张,并松开病人的衣领、裤带,如果天气阴凉应注意病人的保暖。
其次,可立即给其含服硝酸甘油1片,约在1~3分钟内就能奏效,持续时间约半小时;或含服消心痛1~2片,一般5分钟奏效,持续作用2小时。同时,还可给病人口服1片安定,这样既可镇静又可加强镇痛药的作用。在剧烈疼痛时,可将亚硝酸异戎酯(小玻璃管药)放在手绢或纱布内压碎,放在鼻孔前吸入,疼痛会迅速缓解。此外,口服冠心苏合丸1粒或麝香保心丸2粒,也有活血化淤、理气止痛的作用。
无急救药时,可指掐病人的内关穴(图1),深压该穴位有止痛的作用。
毒蛇咬伤
每年4~11月,是蛇类活动的季节,人们在森林和草地中行走时,可能会被毒蛇咬伤,这时应及时进行现场处理。
首先,让病人立即卧倒,切勿走动,更不能奔跑,以免丧失急救时间,使毒液扩散。
马上取下身上的带子,如领带、鞋带或皮带等,在咬伤部位的近心端(离心脏近的那一端)扎紧,或两端都扎紧(图2),以防止毒液吸收,每15~3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1分钟,一般捆扎时间不超过2小时。
立即用茶水、清水、或1~2%的高猛酸钾溶液冲洗伤口,在紧急的情况下,也可用小便冲洗;伤处可用火灼,这样可直接破坏蛇毒,但注意不要造成烧伤;此外,还可用口反复吸吮伤口的毒液(口腔内粘膜有损伤时禁忌),吸后切记要漱口。
可能的话,将伤口组织及时以十字形切开,并用负压反复抽吸毒液,直至吸不出毒液或局部消肿为止。如有蛇药(南通蛇药或上海蛇药均可),可取数片溶化后调成糊状,涂于伤口周围,约距伤口2厘米处,不可涂在伤口上。同时,首次可口服南通蛇药20片或上海蛇药30毫升。如果没带蛇药,可用烟丝或草药半边莲、虎杖捣碎敷伤口。
经上述处理后,抬高患肢,禁止活动,并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将病人送入医院进一步救治。
被蜂蜇伤
在野外旅游的途中,被蜜蜂蜇伤并不罕见。被蜂类蜇刺后,轻者在局部可见有红斑、丘疹或风疹,局部有烧灼感和刺痛;重者局部潮红、肿胀、剧痛或瘙痒、水泡形成,并出现发热、头痛等症状;最严重者,可立即出现面部、眼睑肿胀,甚至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和神志不清,如不及时急救可引起死亡。
旅途中一旦有人被蜜蜂蜇刺,千万不要慌张,应及时采用以下急救方法:
皮肤发痒处,应涂抹药膏止痒,不要用手抓。
可用镊子或缝衣针将残留在伤处的毒刺挑出;用力掐住被蜇伤处,反复吸吮,也可用拔火罐等方法吸出毒汁;然后,再用肥皂水不断清洗患处。
经上处理后,可在患处涂搽氨水、5~10%碳酸氢钠溶液或肥皂水。在螫伤周围,涂上南通蛇药片、地塞米松软膏等,或用新鲜蒲公英30~60克捣烂外敷。
在紧急的情况下,可用止血带捆扎伤口的近心端,每隔15分钟放松一次,捆扎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如病人病情不见缓解或出现过敏性反应,则应当机立断将病人送入医院抢救。
突发风疹块
风疹块在医学上称为荨麻疹。假期的休闲常常令人们食欲大增,而暴饮暴食常常可引起突发性风疹块。除此之外,紧张、烦恼、抑郁等心理因素、药物过敏和日光等也会引发风疹块。
风疹块急性发作常持续数小时或数天,皮肤可突然出现鲜红色或浅黄色风团,几小时内便波及全身,病人自觉奇痒、烧灼感或刺痛;有的还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最严重者风团累及喉头和支气管,可引起咽喉堵塞、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等,立即进行现场急救。
口服服用苯海拉明或盐酸赛庚啶片,可减轻或缓解症状,控制急性发作。
对特别严重的病例,尤其发生喉头水肿的病人,应用0.1%肾上腺素0.5~1毫升皮下注射,必要时可每隔20~30分钟注射0.5毫升。
同时,应积极寻找和处理引起风疹块的诱发因素。
飞虫钻进耳道内
游客在欣赏花草树木时,偶然会发生小飞虫闯入耳道的意外事件,痛得你直跺脚。这时,你用小木棍去掏它,小虫子将越钻越深,可一直钻到深处的耳膜上,严重时可穿破耳膜而造成耳聋。
那么,一旦有小飞虫突然钻入耳道内应如何紧急处理呢?应智取小飞虫。
病人到黑暗的地方,急救者用手电筒照耳朵,使耳道能对着灯光,由于小飞虫喜欢光亮,就会朝着光源处爬向耳朵外面。
如无效,可向患病的耳朵内滴几滴花生油或菜油,飞虫碰上油,其肢膀即被淹湿无法张开。此时,急救者可用一根铁丝,将其头部弯成一个钓子,然后轻轻地将小飞虫掏出耳道外。
如果经上述处理仍不能将其掏出耳外,应立即将病人送入医院急救。
别让运动伤了你
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教授 费国忠/第三军医大学生理教研室副教授 高旭滨
对喜欢运动的人而言,七天的假期可是个难得的机会,可以在运动中尽情地放松自己。然而,由于繁忙的学习和工作,大多数人平时都缺乏锻炼,突然大量的运动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身体伤害。当你在运动中不慎受了伤,一定要知道该怎样正确及时地处理,可千万――
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都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运动形式,可运动过量或方法不当,都容易带来身体伤害,给你的欢乐假期蒙上一层阴影。所以,喜欢运动的你可别忘了备上一些常用药物,以便在意外事件发生后能紧急处理。一种新的外用抗炎镇痛药毕斯福凝胶(编者注:具体介绍详见本期“常用药超市”栏目)就是不错的选择,它的最大特点是可以直接针对患处用药,在15分钟左右就可以迅速缓解关节等各种软组织损伤。而且它仅重20克,比一些瓶装的携带更方便。
在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有如下几种:
擦 伤
即皮肤的表皮擦伤,各种运动都可能引起。如擦伤的部位较浅,只需涂红药水即可;如擦伤创面较脏或有渗血时,应先用生理盐水把伤口清洗后再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
肌肉拉伤
指肌纤维撕裂而致的损伤。如果运动前热身不足,或运动过度,就容易出现肌肉拉伤。肌肉拉伤会引起疼痛感,可根据疼痛的程度推断受伤的轻重,疼痛越重表示受伤越重。一旦出现痛感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在痛点敷上冰块或冷毛巾,保持30分钟,以减少局部充血、水肿,切忌立即搓揉及热敷。经过初步处理之后,可在疼痛处涂搽抗炎镇痛药物毕斯福凝胶,或喷洒云南白药气雾剂等,需要提醒的是,在用气雾剂时要特别注意使用安全。
挫 伤
指由于身体局部受到钝器打击而引起的组织损伤,在剧烈运动时,若撞击到足球门柱、篮球架等硬物时,有可能引起挫伤。轻度挫伤不需特殊处理,经冷敷后可涂搽抗炎镇痛药物(如毕斯福凝胶)或活血化淤药物(如红花油),但注意活血化淤药物应在受伤24小时后才能使用;也可局部贴上伤湿止痛膏,但若皮肤有瘙痒等过敏反应时应立即停用。在挫伤发生后的第一天,应予以冷敷,第二天改为热敷,约一周后便可基本恢复。较重的挫伤应及时到医院处理。
扭 伤
扭伤最常见的部位是膝、踝关节,典型的症状是突然关节部位肿胀、剧烈疼痛、局部皮肤颜色变化等。不同部位的扭伤,其治疗方法也不同,但均可外用抗炎镇痛药物应急处理。
当有人发生意外扭伤,同行者在进行现场急救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原则:
不要让病人走路,也不要让其用扭伤膝或踝的那只脚站立,应松开病人的鞋带,方便时可脱鞋,在转送医院之前还应根据RICE原则进行救护(图3、图4)。
R:休息 严重踝关节损伤可有组织撕破或甚至骨折,可用夹板固定使扭伤关节完全休息,嘱咐病人不要随便走动,以免加重损伤。
I:冷敷 在关节扭伤的部位,用冰块或冷毛巾外敷,或将患处浸于冷水内15~30分钟,有利于消除疼痛、肿胀和肌肉痉挛。
C:压迫 在长距离转运时,应将患处加压弹性绷带,这可防止内出血,但包扎时要注意不要太紧,以免影响被扎部位下面的血液循环。
E:抬高 将患肢抬高,可在肢体下面垫上一个枕头,使患处与心脏水平相同,这会减少到伤处的血循环,因此可起到控制内出血的作用。
以上救护措施,应在病人受伤后的30分钟内进行。这种现场急救措施,将明显减轻病人的伤痛,并对稳定伤情、积极治疗起到重要作用。
在进行上述处理的同时,可以及时在受伤部位局部用药,以缓解疼痛,毕斯福凝胶、云南白药气雾剂等都是不错的选择。使用毕斯福凝胶时,只需根据受伤部位的大小挤出一点轻轻涂匀即可。
利用假期锻炼身体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但运动前一定要先做好准备活动,穿戴好各种防护器具,这样才能有效地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一旦发生了运动损伤,应该掌握正确的急救措施,千万别让运动伤了你!
节日里,痛风患者怎么吃
成都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 蒲昭和
在节日里,除了旅游和运动,那些嘴馋的人可以有时间大饱口福了!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尽情享受各种美味,不少人因为本身患有的一些疾病,不得不严格遵守一定的饮食原则,痛风患者就是其中的典型。
众所周知,许多富含嘌呤的食物(如动物的内脏、鱼、虾、蟹、鸡、鸭、蛋等)都会诱发痛风。过去,有不少人主张痛风患者应严格限制含嘌呤的食物。其实,让痛风患者完全不吃含嘌呤的食物,既不可能也不可取。因为限制嘌呤食物时,也限制了蛋白质的摄入,长期如此会影响人体的营养状况。
一般说来,每100克含嘌呤低于50毫克的食物为低嘌呤食品,痛风患者可以食用。这些低嘌呤食物主要有米、麦、高粱、玉米、马铃薯、甘薯、面条、通心粉、鸡蛋、牛奶、果汁、茶、蜂蜜等,多数水果和绿叶蔬菜也属低嘌呤食物。急、慢性痛风病人不要吃高嘌呤食物(每100克含嘌呤150~500毫克);慢性期或间隙期病人,可以适量地选用一些中嘌呤食物(每100克含嘌呤50~150毫克),其中的肉、鱼、禽类每日以60~90克为宜。
下表中列出一些常见的含中、高嘌呤食物,供痛风患者参考或选择性食用。
相关知识
痛风发作时的应急处理
在节日里,如果你仍然因为饮食不当而诱发了痛风,就必须清楚痛风急性发作后的处理方法,以便能及时解决疼痛。
【关键词】临床研究;肾病;中西医结合疗法
Abstract:Theauthoranalyzedthemainissuesincurrentclinicalstudyofintegrativemedicineintreatmentofrenaldiseases,andproposedthetargetorientedstrategyforclinicalstudyofdifferentrenaldiseases,emphasizingtheimportanceofmethodimprovementforacademicinnovation.
Keywords:clinicalresearch;nephrosis;integrated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therapy
通过近30年的发展,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在临床、科研等领域均取得了较大成绩,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分析总结以往的工作成果既能看到中西医结合具有极大的优势与潜力,同时也不难发现存在一定的局限与不足。
以慢性肾功能衰竭为例,以往的临床研究大多将其视为一独立因素处理,基本采用以中医辨证分型进行分组,进而对不同干预措施加以比较的研究方法。没有考虑到原发病种的不同和病理分型的差异等因素所带来的偏倚与误差,如糖尿病肾病、痛风性肾病、免疫球蛋白A型(immunoglobulinA,IgA)肾病等所致的肾功能衰竭均有不同的特点与规律,如将其混为一谈则不利于开展大规模的临床研究,亦不利于中医疗效的评价。因此建议按照原发疾病,逐个深入研究,加强对单病种疾病的认识,总结其治疗规律,从而逐渐达成单病种疾病的诊治共识。
又如IgA肾病,其被临床认识已有30余年,据近年的文献报告,其临床表现呈多样性,且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因此认为它是一组具有共同免疫病理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如单纯以某一方案进行治疗,难免出现顾此失彼、力穷效微的局面。因此对于此类复杂疾病,在临证中既要重视中医传统的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的原则,更要重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中西结合理念。以辨病为纲,辨证为目。在寻求疾病治疗的普遍规律——辨病论治的前提下,再加以辨证论治以寻求疾病治疗的复杂规律,两者有机结合可加深对疾病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制定治法和方药,方能更为准确而有效。
再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为例,目前临床仍以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为主进行治疗,此类药物虽然能在短时间内发挥作用,但其存在毒副作用大的缺点,有时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甚或不良后果,导致患者中途退出治疗;当激素减量时还会复发,存在激素依赖或激素抵抗等诸多棘手问题。中医药在减毒增效和调节免疫功能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如能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激素使用的阶段、剂量及反应的不同规律,加以中医辨证用药,以降低激素类药物的毒副作用并帮助顺利撤减激素,则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对于此类西医已有明确治疗效果,但仍存在较大局限的疾病,应当充分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中西合璧、扬长避短,才有望在难治性肾病的治疗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西医结合肾病临床研究,学术创新是亮点,临床疗效是关键,机制探讨是根本。如何才能出现学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之新局面,我个人认为改进和完善研究方法十分重要。
1要重视临床资料采集和管理
目前各大医院肾科门诊业务都十分繁忙,许多医院肾科年门诊量达8万~10万人次。大量的临床病例是我国肾病医生研究肾病特别优越的条件,也是一份十分宝贵的财富。如果没有及时将这些病例的原始资料详细收集,如何能做好病人的随访工作?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远期疗效,以及它对疾病的预后影响也拿不出确凿的依据。由于病人多、工作量大,可以先从科研病人和疑难病例做起,建立电子病历,设计切实可行的数据库,希望我们在工作十分繁忙的情况下,千万不能忽视了临床资料的收集和保存。
2寻找合理的研究切入点
如何发挥中西医各自特色,形成有机结合以期达到最大的整合优势?以下列举几个不同特点的中西医结合类型加以说明。
2.1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如对痛风性肾病的治疗,中医药在改善肾功能方面疗效较好,但在降血尿酸和降血压等方面就没有西药快。因此,在对痛风性肾病治疗时常用中药改善肾功能,西药碳酸氢钠、别嘌呤醇或痛风利仙来降尿酸。我科以益肾活血泻浊汤(生黄芪、红花、狗脊、土茯苓、制大黄等)治疗48例痛风性肾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结果显示,治疗后显效28例,有效14例,稳定4例,无效2例,显效率58.33%,总有效率达87.5%。
2.2中西医结合提高疗效如重症IgA肾病病理有增生硬化者,如未得到积极治疗很可能在短期内就发展到肾功能减退,而且进展十分迅速。在治疗这类病例时,凡见血肌酐上升迅速、24h尿蛋白定量大于2g者,笔者常在中医治疗的同时配合小剂量(30mg)激素加骁悉(0.75g/次,2次/d)。经观察,大多数患者肾功能能稳定或改善,尿蛋白量也有下降。临床观察发现单纯西药治疗方案易导致合并感染,如带状疱疹,甚至重症肺炎。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中药联合免疫抑制剂可取得较好临床疗效,并很少合并感染。
2.3中西医结合各有侧重例如,狼疮性肾炎在急性活动期,当以西药激素和细胞毒性药物作为主要治疗手段,配以中药养阴、清热、活血化瘀可以减少激素副作用,对细胞毒性药物的肝损伤和骨髓抑制也可用中药来保护;如处于稳定期,则以中药调理为主以改善症状,调节免疫紊乱,减少西药用量,减少蛋白尿,可起到较好作用。
2.4对于临床出现的新问题,从新的角度发掘中西医结合优势例如,腹膜透析中由于腹膜高转运而引起超滤衰竭是影响腹膜透析疗效的常见难题。江苏省中医院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一项临床研究,旨在观察含黄芪腹透液对高腹膜转运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ambulatoryperitonealdialysis,CAPD)患者腹膜超滤功能的影响[1]。该研究观察了治疗组(含黄芪腹透液)与对照组(市售腹透液)各17例高腹膜转运CAPD患者在治疗前后透析超滤量、腹膜溶质转运性能及葡萄糖吸收率的变化。观察发现治疗组治疗后第1个透析周期超滤量和24h总超滤量明显增加,治疗观察期高糖透析液使用量减少,葡萄糖吸收率有降低趋势,并能一定程度地提高腹膜对溶质的转运,总有效率76.5%,优于对照组(P<0.05)。从而得出结论:腹透液中加入黄芪注射液可有效地提高透析超滤量,对高腹膜转运CAPD患者腹膜的超滤功能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3中西医结合疗效也要经过循证医学的检验
开展循证医学研究,要沉下心来。任何一项循证医学研究结果都有其特定的研究人群(适应证范围)、具体用药的选择和有限的观察期限。根据肾病的特点,其疗程不可太短,有些疾病治疗在短期看不出疗效,但延长疗程,疗效就显示出来了。因此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以半年至一年为1个疗程较妥。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IgA肾病中医证治规律研究”,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多中心流行病学现场调查,收集了1016例IgA肾病患者的人口学、中医证候学及实验室检查资料,探索IgA肾病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2],为中西医结合诊治本病的规范化提供了依据。
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进一步加大资助力度,资助了慢性肾脏病及膜性肾病的研究,其中,“慢性肾脏病中医临床证治优化方案的示范研究”,试图建立被国内外医学界普遍认可的慢性肾脏病中医辨证标准和疗效评价体系,优化并制定能反映目前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最高水平的治疗方案;“中医综合方案治疗膜性肾病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试图通过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明确以中医药为主治疗膜性肾病的规范化综合治疗方案,从而确立中医药在难治性肾病治疗中的重要地位。
相信这些研究项目的完成,必将使中西医结合肾病的临床研究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有巨大的创新和发展潜力,也使得我们有可能在此领域中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中西医结合学科是一个开放性、多态性、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体系,中西医结合肾病研究同样任重而道远,我们这代人完成不了,还要由下一代人继续下去。
【参考文献】
1ShengMX,SunW,JiangY,etal.EffectsofAstragalusonperitonealdialysisultrafiltrationfailureinhypertransportCAPDpatients.ZhongguoZhongXiYiJieHeShenBingZaZhi.2007;8(4):205208.ChinesewithabstractinEnglish.
盛梅笑,孙伟,江燕,等.含黄芪腹透液对高腹膜转运CAPD患者超滤功能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7;8(4):205208.
摘要: 人体寄生虫学检验是医学检验的专业课程,本门课程以形态学为主。多媒体技术能够将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综合在一起传达给学生,让形态学的知识图文并茂、视听合一。在寄生虫学检验的教学中若能够正确认识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从属地位,合理使用,定能为教学效果的提升起到点睛之效。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寄生虫学检验 教学
人体寄生虫学检验是医学检验的专业课程,本门课程以形态学为主,学生在理论学习中要掌握各种寄生虫的各阶段的虫体、虫卵形态以及生活史、实验室诊断等主要内容。多媒体技术能够用生动形象的表现形式将抽象的形态、繁琐的生活史形象简洁地呈现给学生,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活化了教学环境,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使教学质量得以提升。
1 寄生虫学检验传统教学方式
寄生虫学以形态教学为主,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靠教师单纯应用粉笔和黑板作为教学工具,学生根据课本文字的描述,老师的讲解,再结合书本上的插图或挂图把寄生虫的虫体、虫卵形态在脑海里有个感性的认识。加上实验课上虫体标本和显微镜下虫卵形态的观察,学生能够对某种寄生虫的知识得以掌握。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挂图和课本的插图都是按照课本文字描述很规则地画出来的,然而在实际检验工作中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能够观察到的形态和标准形态有一定的差距,这样就很容易造成误检和漏检。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知识信息的拓展,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对标本的综合分析能力。
2 传统教学中融入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是传统教学的继承和发展,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根据形态学特点的教学创新,也是扩大学生信息面、提升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重要方式。在寄生虫学检验的传统教学中融入多媒体技术的优越性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图文并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机,学生只有在学习兴趣充足的情况下才会全心全意投入到知识的学习中。作为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学质量得以提升的关键。传统的教学,局限于课本上文字的描述和插图的展示,学生很难把生活中很微小的、不常见的虫体、虫卵形态印入脑海。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述和板书对于引导学生学习思维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局限性。然而,多媒体技术能够把图、文、声音、动画综合起来,形象生动地把某一寄生虫的虫体形态、虫卵形态、虫体进入人体后的移行途径等课本上静态的知识动态地展现给学生,学生在强大视觉、听觉的冲击作用下不仅深刻地掌握了知识要点,还激起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所以,在寄生虫检验教学中融入多媒体技术能够填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多媒体课件能够把课本上枯燥的、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点通过图文、音效的整合转变为形象生动的、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的课件,学生学习兴趣得到很大提升。
2.2动画演示,化抽象为具体,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寄生虫学检验是检验专业必不可少的专业课,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医疗条件和卫生条件有了很大的提高,以至于很多常见的寄生虫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有所下降。因此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寄生虫病的认识就很浅薄。
如果在传授学生很陌生的知识点的时候依然依附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就很难理解和掌握抽象的知识点,当然课堂气氛也就不尽如人意。如果应用多媒体课件,把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融为一体做成动画,使得学生眼、耳、脑并用,渐渐地学生兴趣被调动了,课堂气氛也就活跃起来了。如在蛔虫的教学当中,对于并发症之一的“蛔蚴性肺炎”这个知识点学生就难以理解。蛔虫是肠道寄生虫,它进入人体后寄生部位在肠道,为何能够引起肺炎?这时如果应用多媒体课件把虫卵进入人体后在人体里的移行过程在人体模型图片中用动画表现出来,学生不仅能够快速掌握蛔虫的移行途径,对于并发症中的“
编辑整理本文。
蛔蚴性肺炎”的发病机理也容易理解。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活跃了课堂,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2.3扩大视野,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课本上的文字描述和插图以及老师的挂图,甚至教学标本玻片中的虫卵、虫体形象都很规范、很典型。但是,在学生走入工作岗位后他们会发现,实际标本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所观察到的形态和教材中的有一定的差距,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很容易出现误检或漏检。为了尽可能地避免这样的情况,学生的知识面、信息的拓展是非常重要的。任课教师需要通过图书、网络等有效工具尽可能地把寄生虫的相关图片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鉴别。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分析资料,综合理解,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这样不仅能够扩大学生知识面,减少误检和漏检,还能拓展学生的知识信息,引导他们自主学习,让传统的被动学习逐渐转变为自主学习。
3 多媒体技术的“点睛”之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寄生虫学检验教学中是教学方法的一次突破和创新,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使用不当或者教师过度依赖多媒体授课,反而会适得其反,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的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没有把握好上课的进度,学生眼睛祛浊健肾散降低血尿酸作用明显,临床疗效优于通益风宁。
2 外治法
2.1中药外敷 由显采用自制痛风膏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80例,总有效率91.25%,起效最快时间为5h,最慢14天,平均外用3-4剂膏药即可见效。马春应用中药湿敷治疗急性痛风发作患者52例,总有效率96.1%,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2.2中药熏蒸 徐慧等采用热痹熏洗剂熏洗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痹阻型,愈显率71.4%,优于对照组(外搽扶他林乳胶剂)48.0%。使用方法:将上药(除芒硝外)加冷水3000ml浸泡20min,煮沸30min后,滤出药液倒入桶中,芒硝放入溶化,先熏后洗患肢。每日一剂,每天一次,时间为30min。
2.3针刺疗法 王勇等运用循经取穴结合刺血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满意。方法:脚趾及跖趾部位者,取患侧大都、隐白、太冲、行间、公孙;踝部取患侧解溪、丘墟、太溪、昆仑;病位在膝,取患侧委中、阳陵泉、足三里、曲泉、膝眼、血海;病位在上肢,加取双侧曲池、孔最、合谷;病位在下肢,加取双侧足三里、三阴交。穴位强刺激后,适当留针20-30min,出针时不闭针孔,并点刺病变局部出血数滴(若未出血,可用三棱针局部刺血放血数滴),再用消毒干棉球按压。每日1次,7次为1疗程。
3 综合疗法
张学山等采用中药内服加外敷治疗本病,中药内服根据辨证风湿热型用白虎加桂枝汤加减,风寒湿型用蠲痹汤加减,瘀血型用化痹通痹汤加减,同时运用双柏散加红糖、温水调膏外敷,治疗痛风患者76例,总有效率96.15%。
4 结语
综观上述文献,中医药治疗本病有其独特优势,但也有些许问题值得重视。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应多从分子水平来深入研究,充分利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和手段,积极探究痛风的病因病机,从根本上寻找中医药改善和逆转本病的作用靶点,筛选出更为有效的方药,形成有效并受到人们信服的规范化中医药治疗方案。
参 考 文 献
[1]李溪.辨证分型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9,23(4):64-65.
[2]毛碧峰.辨证分型治疗痛风性关节炎56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4):49.
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2)06-0084-02
摘要:壮医刮痧排毒疗法是壮医治病的特色疗法之一[1],本文简要介绍了该疗法的历史起源和发展、理论的发掘、整理和创新以及临床研究等,壮医刮痧排毒疗法是在壮医理论指导下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安全、可行的壮医特色疗法。
痧、瘴、蛊、毒是岭南和壮族地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而痧病排在首位。刮痧疗法是壮族民间使用最多、流行最广疗效显著的治病方法,笔者经过近30 a对壮医痧病的发掘、整理和临床研究,逐步形成了壮医一套独特有效的治疗方法——壮医刮痧排毒疗法,现将该疗法浅析如下。
1 起源和发展
壮医刮痧排毒疗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所见考古资料[2],柳州一带旧石器时代的柳江人遗址、南宁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桂林皮岩遗址等古人类所使用工具中,有用于医疗的砭针、陶针、骨刮等,是后世壮医常用的针砭、陶治、骨刮的起源。《史记补三皇本记》所述“神农氏以赭鞭草木,始尝百草、始有医药”的记载。《路史》关于“伏羲尝草制砭”的记载等,不仅是中医药萌芽时期的传说,也是壮医学起源的写照。壮族先民多居住于崇山峻岭地区,草木茂密,毒虫猛兽出没无常,气候多雨多湿,瘴疠横生、毒邪为患,壮族先民不得不求助于当时的原始医疗手段治疗疾病,开始有壮族医药和壮族毒论学说的萌芽。随着生产的发展,壮医对毒的认识也不断提高。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记载了岭南俚人(壮族先民的称谓)防治痧毒、瘴毒、虫毒、箭毒、蛇毒的经验;宋代周去非《岭外代答》详细的记录了壮医对瘴病因病机的认识:“盖天气郁蒸,阳多宣泄,冬不闭藏,草木水泉皆禀恶气,人生其间,日受其毒……”在宋代的文献中,就已经有壮医“挑草子”和针刺放血治疗“斑麻”(又称麻痧)的记载,壮族民间大量的口传资料表明,民间壮医对痧症的分类已达数十种之多,治疗方法主要有刮痧、挑痧、捶痧、刺痧(刺血)等;唐代刘恂《岭表录异》称:“岭表山川,盘郁结聚,不易疏泄……蓄湿之地,毒虫生之……”等文献对壮医的“痧”和“毒”都作了记载和论述。在治疗工具方面,由砭石、石针逐步发展和演变成骨片、骨针、陶片、陶针、银具、银针和现代实用的牛角刮痧板、不锈钢针。
2 理论的发掘、整理和创新
由于历史的原因、壮族在解放前缺乏本民族规范化的通行文字,缺乏解剖、生理、病理等方面的知识,只能将人体的很多疾病用“痧”来起名,如风痧、血痧、痛痧、羊毛痧、蚂蝗痧等,这些病名多与疾病的症状和体征有关。痧病,又名发痧、痧气、痧麻、痧斑等,主要表现为全身困倦、酸胀、头晕、不思饮食,潮热、畏寒和胸背部出现痧疹、痧斑。民间有“万病由痧起”之说,痧病有自己独特的一组临床表现,临床各科疾病也有痧病的症状和体征。因此,痧病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痧病包含临床各种疾病,狭义的痧病指发痧、痧麻、痧斑,相当于中医、西医的感冒之类的疾病,但仍有别于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
壮医理论认为,壮医刮痧排毒治疗痧病是依据[3]:(1)阴阳为本学说 明《广西通志》卷十六称:壮族民间“信阴阳”。现代已故著名壮医罗家安在《痧病针方图解》一书中,就以阴盛阳衰、阳盛阴衰、阴盛阳盛对各种痧症进行分类,壮医认为大自然的各种变化,都是阳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阴阳平衡、阴阳转化的反映结果,故痧症多分为两种:即寒痧(阴痧)、热痧(阳痧)来进行诊断和治疗。(2)三气同步学说 壮医认为天地人三气同步,在大自然环境中,人禀天地之气而生,为万物之灵,人的生老病死,受天气之气涵养,人与天地之气息息相关,作为人也是一个小天地、上部为天(巧)、下部地(眮)、中间人(廊),因此,壮医刮痧疗法对人体这个小天地进行治疗,是调节先天、后天之气,使天、地、人三气同步,共同形成人体的适应与防卫能力,使人体达到同步的健康境界。(3)生理病理论 壮医将人体分为“三道两路”,三道即谷道(消化系统)、气道(呼吸系统)、水道(泌尿系统),两路即龙路(循环淋巴系统),火路(神经系统),因此,壮医刮痧注重龙路(大血管部位),火路(头背)部位进行刮痧,以通过人体谷道、水道、气道其相关枢纽脏腑的制化协调来实现的。(4)壮医病因病机 壮族地区位于亚热带,所发疾病多与毒物有关,如毒草、毒树、毒虫、毒蛇、毒水、毒矿、毒气等,如正气不足,则诱发疾病,故壮医的病因论——毒论,其病机为:“毒虚致病论”,刮痧排毒是基于壮医的病因、病机论而产生的治疗方法之一。(5)壮医的治疗原则 根据壮医的阴阳为本学说,三气同步学说,生理病理观、病因病机,创造了“调气、解毒、补虚”的治疗原则,壮医刮痧排毒疗法包括刮痧、刺痧(血)、拔罐3种方法,该疗法能激发通畅人体之气,使之正常运行与天地之气保持三气同步,气血旺盛,达到调气解毒、补虚的效果。
3 临床研究
历史上,壮医刮痧疗法缺乏统一的操作方法和规范,通过发掘整理和临床不断实践和研究,作者将散用于民间的刮痧疗法作进一步的创新,发明了“壮医刮痧排毒疗法”,该疗法包括刮痧、刺痧(刺血),拔罐三种治疗方法,其治疗效果和治疗范围都得到提高和扩大,并进行了规范化研究。(1)首次将痧病进行临床分类,将壮族民间72种痧病,结合现代医学将痧病归纳为羊毛痧、标蛇痧、蚂蝗痧、绞肠痧、哑巴痧、惊痧、风痧、血痧、痛痧、痧麻等10种痧病,这10个痧病对应于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100多种疾病。(2)规范痧病的临床诊断和操作方法[4],规范了痧病的概念,中西医、壮医诊断标准、适应证、禁忌证和技术操作方法,包括器械的规范,操作过程的规范、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等。(3)临床病例观察 ①壮医刮痧排毒疗法治疗范围的筛选[5]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应用该疗法诊治6万多例患者,经过不断筛选、观察,认为该疗法对各种急慢性疾病具有十分独特的疗效,特别是对慢性的功能性疾病、免疫性疾病效果尤为明显,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胃炎、肝硬化、慢性结肠炎、强直性脊柱炎、重症肌无力、痛风、糖尿病等100多种疑难疾病。②临床疗效分析,将痧病常见的“发热、恶寒、头晕胀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全身疲倦、肢体酸胀”等7个主观指标进行治疗前后对比观察,观察应用该疗法治疗1个疗程后这些指标的分值变化,采用多中心,随机分组治疗对比、系统观察120例,结果显示一个疗程有效率达98%,显效率达88%,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
4 发展前景
壮医刮痧排毒疗法是在传统疗法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理论独创的一种壮医特色疗法,在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中,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其方法可行,操作简便,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使用,尤其适用于农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及基层卫生院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黄汉儒中国壮医学[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1
[2]黄汉儒,黄景贤,殷昭红壮族医学史[M].南宁:广西科技出版社,2004:8
[3]庞声航,王柏灿,莫滚中国壮医内科学[M].南宁:广西科技出版社,2004:8
[4]钟鸣中国壮医病症诊疗规范[M].南宁:广西科技出版社,2009:9
方法:选择从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于我院治疗的54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简单随机分为实验组29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针灸治疗,实验组则采用穴位埋线配合经络走罐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体重均有所下降,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达93.10%,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2.00%,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1,P
结论:穴位埋线配合经络走罐对于单纯性肥胖症有很好的疗效,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关键词:穴位埋线 经络走罐 单纯针灸 单纯性肥胖症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376-01
单纯性肥胖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营养障碍性疾病,表现为体内脂肪(主要指甘油三酯)积聚过多和/或脂肪组织与其他软组织的比例过高。肥胖症病因复杂,由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肥胖的发病率尚难以确定,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其发病率也迅速增加。中医上对于单纯性肥胖症的治疗方式有单纯针灸治疗和穴位埋线治疗方式[1]。而我院近期研究了穴位埋线配合经络走罐和单纯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症临床效果,现将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病例选择从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于我院治疗的54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患者的诊断标准按照1997年全国肥胖病研究学术会议通过的单纯性肥胖病诊断指南。而中医辨证分型上为:痰湿内盛型18例;胃热滞脾型14例;脾虚不运型12例和脾肾阳虚型10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15例。年龄14~38岁,平均为25.6±6.4岁。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9例,年龄15~38岁,平均为26.2±6.8岁,对照组25例,年龄14~36岁,平均为26.8±7.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取穴:胃热滞脾型取中脘、天枢、胃俞、曲池、上巨虚等;痰湿内盛型取中脘、气海、阴陵泉、足三里等;脾虚不运型取中脘、天枢、足三里等;脾肾阳虚型取中脘、天枢、关元、肾俞、阴陵泉、足三里。经络走罐主要选择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等相关经络。
穴位埋线:严格无菌操作,使用无菌镊子夹取一段约1.5~2cm的羊肠线,置于7号埋线针针管前段,后接针芯,常规消毒所选穴位,一手固定穴位,一手针刺穴位,达到一定深度后,行提插捻转手法,当出现针感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羊肠线埋入穴位内,拔针后用无菌棉签按压针孔止血。
实验组每周治疗一次,对照组每2~3天治疗一次,一个月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月。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情况。疗效判定标准按照1992年《单纯性肥胖病的诊断、疗效评定标准及病历书写要求》:治疗后体重下降>5kg为显效;治疗后体重下降3kg-5kg为有效;治疗后体重下降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以a=0.05为标准,P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体重均有所下降,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达93.10%,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2.00%,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1,P
3 讨论
肥胖可见于任何年龄,40-50岁较多见,女多于男。一般轻、中度肥胖无明显自觉症状,但潜伏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骨关节炎、痛风、胆石症以及应激功能低下,不能抵抗各种感染,不能耐受麻醉、手术等许多合并症。临床上的电针治疗对于单纯性肥胖取得了一定的疗效[2]。中医学上所说的穴位埋线是根据针灸学理论,通过针具和药线在穴位内产生刺激经络、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调整脏腑,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3,4]。对某些慢性病疑难病具有速效、长效、特效的优势,用特制的一次性医疗器具将人体可吸收的载体羊肠线植入相应的穴位,长久刺激穴位,起到“健脾益气、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气血”的作用,从而调整了患者的植物神经和内分泌功能,达到祛病强身、保健美容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埋线一次相当于针刺十次或数十次,疗效持久巩固,省时方便。
我院近期研究了穴位埋线配合经络走罐和单纯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症临床效果,结果发现治疗有效率达93.10%,明显高于电针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1,P
参考文献
[1] 阮慧红,黄志勇,李素荷等.穴位埋线及电针对单纯性肥胖症疗效和生存质量的比较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2011,33(3):22-23
[2] 张稀,魏清琳.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综述[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7):81-84
【关键词】高血压病;全科医疗;诊疗分析;诊疗措施
从高血压病的全科医疗上可以看出,其主要的内容包括第一部分的健康教育,第二部分的一级预防和第三部分的二级预防。最后,进行的主要工作就是合理治疗。只有将这几部分相互结合,做好准备工作和后期的治疗工作,才能从根本上治疗高血压病。在这一过程中,高血压病人本身对这一疾病的认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
1、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
为了提升高血压病医疗工作进行的高效性,研究人员对之前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分析发现,在不同时间段内的调查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高血压病的患病率在逐渐提升。患病人数每年都在不同程度地增加,上升趋势比较明显。另外,研究人员发现,患病人员的患病率和其年龄成正比。尤其是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众,患高血压病的几率占45%-50%左右。但是,从调查中还会发现,人们对于高血压病的知晓率非常低。也就是说,在对高血压病进行控制和治疗几率也比较低。所以做好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2、高血压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
对于高血压病来说,影响因素众多,其中包括遗传因素和后天的环境和行为的影响。由于人们所接触的后天环境不同,血压调节机制的作用发挥程度也就存在着差异。从相关的调查研究中可以看出,高血压病的遗传因素仅仅占据20%左右,可见,后天的行为方式是直接的影响因素。比较典型的就是患者对食盐的摄入量、精神因素以及饮酒和吸烟的程度等等。从临床诊疗中可见,如果对后天的一些不良因素进行克服,就可以从根本上减少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同时,对患者进行积极地治疗,完全可以对高血压病进行控制,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
2.1一级预防
所谓的一级预防,就是对那些存在着发病因素,但是还没有存在高血压病症状的人群进行预防。这种预防方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第一,工作人员需要通过社区居民的档案情况来对这些人群进行筛选,这就是预防工作所面临的高危人群。主要的预防措施是对选定对象的日常饮食进行规范,主要以清淡和高营养为主。同时还对食物中的钙离子和纤维素等含量进行控制和规定。对于肥胖的人群来说,应该尽量减轻体重,保持锻炼。另外,戒烟戒酒是至关重要的。保证这部分人群的心理平衡程度是保证健康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对这些人饮食和运动进行规定的同时,工作人员不能间断进行健康知识的普及和讲解。
2.2二级预防
进行二级预防工作主要是在一级预防的基础上,选定疑似患有高血压病的人群。要及时地对这些人进行确证,进而进行治疗。从这一方面上看,主要的治疗措施为落实一级预防的所有工作内容,通过采用高效、科学的治疗方法来对高血压病进行治疗。治疗人员还需要对患者的心血管和脑血管等进行检查,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了解和明确,降低并发症出现的可能性。另外,患者需要进行定期的血压值测定,工作人员要对患者的用药时间和用量进行说明。一旦出现严重的病情恶化,需要在第一时间内找到主治医师进行治疗。
3、高血压病的合理治疗
3.1要求病人自觉干预自身存在的危险因素,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自觉接受医务人员的监督,定期给病人测血压并作记录。
3.2必须参考每位病人年龄、病程、危险因素、靶器官的功能、既往用药史以及并发症等情况制定用药原则,治疗方案应尽量简便,容易被病人接受,能够坚持长期治疗,选择副作用少、价廉、长效的药物。目前常用降压药物可归纳为5大类:
第一,利尿剂:降压作用缓和,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尤其适宜于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及心力衰竭伴高血压的治疗,但长期应用可引起血钾降低及血糖、血尿酸、血胆固醇增高,糖尿病及高血脂症患者慎用,痛风患者禁用。
第二,β-受体阻滞剂:降压作用缓慢,降压同时不引起反射性心动过速,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尤其是心率较快的中青年患者或合并心绞痛、心肌梗死后的高血压患者。
第三,钙拮抗剂:降压迅速,作用稳定,适用于中、重度高血压,尤其适宜于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已证明钙拮抗剂长期治疗可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及死亡率。其长效制剂副作用少可用于长期治疗。
第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各种程度高血压均有一定的降压作用,对伴有右心力衰竭、左室肥大、心肌梗死后、糖耐量减低或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等合并症患者尤为适宜。高血钾、妊娠、肾动脉狭窄患者禁用。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刺激性咳嗽,可发生于10%~20%患者中,停药后即可消失。
第五,α-受体阻滞剂:可出现性低血压,因此较少作为一线药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降压作用平稳,适应症与ACEI相似,但不引起咳嗽反应为其特点,可与大多数降压药物合用。
3.3为病人制定最佳治疗目标
研究结果显示:收缩压降至138mmHg,舒张压降至83mmHg,可使高血压病人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30%;平均舒张压从105mmHg降至83mmHg,每1000病人每年可防止4起严重心血管事件(心肌梗塞、中风、和心血管疾病)发生;在得到良好治疗的高血压病人中,使用小剂量的乙酰水杨酸可使致命性和非致命性心肌梗塞的发生率降低36%;因此控制血压是降低高血压死亡率的基础。
3.4注意保护靶器官的功能
血压持久升高可引起心、脑、肾、血管等靶器官损害,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因此控制血压可以降低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
4、总结
全科医疗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与社区提供连续、综合、便捷为特色的基本服务,非常有利于高血压病的防治。随着卫生改革的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的开展,全科医疗在高血压等慢性病防治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潘宏华.13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与血压控制率调查[J].中国药师杂志,2011,25(6):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