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师教学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是高师院校中文专业一门重要的教育专业必修课,旨在培养合格的中小学教育的接班人。作为师范教育本科学生的专业课,它对学生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理念、增强从事语文教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培养从事语文教学的基本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目前的教育教学现状,使中学语文教学法陷入了一种两难困境,一方面它是一门教育专业必修课,与学生的未来发展和就业息息相关,地位非常重要;另一方面,在新课程全面实施的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改革已明显滞后于中学语文教育的发展,教学研究相对落后,师范院校中文专业的毕业生与中学语文教学不能接轨,教不好《语文》课,学生的学习就会缺乏兴趣,因此,对新的教学模式的探究势在必行。
一 抓典型案例,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案例教学就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就某个现实的问题提供情况介绍,指出面临的困境、几种选择或已做出的行为,将学习者引入教育实践的情境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讨等形式,对这些困境、选择或行为进行分析、讨论、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已经做出的行为进行肯定、比较、矫正,从而提高学习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中学语文教学法这门学科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理论上已初具规模,主要由课程论、教材论、教学论、教师论四大版块构成,而目前的现状是理论远落后于实践,因此在课堂上?t望中学语文教育实践的新动向十分必要,教学案例又可以使教学理论从“空中”着陆,落实为中教实践的指导原则。在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中大量采用案例教学是课程改革的有效策略,而案例教学的一般步骤是:选择案例――阅读案例――讨论案例――评析案例,其中选择案例是前提,主要是教师结合新教材、新教法,选择典型案例,更新学生的教育理念,弥补中学语文教学法课堂教材的不足。这些案例可以是全国特级教师上课实录,也可以是中学名师来校的示范课,又可以是不同版本语文教材的体例选文对照,等等。这既拉进了课堂理论与中学语文教学实际的距离,又了解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既是一种示范,亦是一种案例资源,可通过观看、阅读展开讨论,推进反思、推动进步。采用案例教学关键要关注学生的前状态,尽量关注学生的实践经验,并将所选案例与学生的实践经验建立关联,讨论时要考虑多元背景学生的组合,增进不同经验、信息、知识、观点的交流和互动。在中学语文教学法课堂上学生的经验源于自己的求学经历、源于恩师的言传身教,但这些远远不够,学生缺乏教学经历,缺乏理论积淀,因此需要加强教育学、心理学指导,加强课程标准解读,在解读中补充相关理论。
中学语文教学法在我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每周4节,共16周,合计64课时,主要的上课方式是“教师讲授理论+学生上课试讲”,课时偏少,为了弥补教学法课程的有限性和单一性,要尽量加强教学法课程群的建设,努力开展第二课堂,即增加专业选修课、扩大选修的门类,如开设的说课与典型教材分析、中学语文板书学、中学语文教材研究等均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用“案例教学+学生实践”的上课方式,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上课效果也可想而知。
二 关注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教学能力
中教法课程是一门应用理论课程,理论性与实践性并举是这门课程的特点。除了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的头脑,学习教学法课程更应关注实践,才能形成实效。基于此,教师应引导师范生进行模拟训练,提高他们的实际教学能力,促进学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充分结合起来,另外还要组织学生进行观摩,学会聆听,进行实战,从批改作业到听课、备课、说课、上课、评课,逐步体验经历,形成自己的独特感受,在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案例展开教学。
明确了课程的性质,还必须在学生实践与理论的衔接上认真思考究竟是先理论后实践还是先实践后理论,值得推敲。对于师范生,各个高校都会建立自己的实习实训基地,要与当地中学建立密切联系,共同培养教育生力军,在学生的实践环节安排见习和实习。在我校的课程设置中,教育专业相关的理论课主要有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各个院系可能根据自己的实际,也安排了个别选修课,而教学论的设置主要安排在大三的第二学期,大四第一学期设有一到两周的见习,第二学期有为期一个多月的实习,在实际的操作中,效果也不是很理想。为了改善教学,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教学论的上课期间,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教学见习,总体时间为两周,这两周可以是集体组织,也可以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入中学校园。见习和实习是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实践经验的主渠道,必须要有良好的制度、明确的目标、合理的任务。比如通过听、察、访、议,完成自己对学科的再认识,积累教学经验,了解中学语文教学的新动态、积累调查资料、吸取经验、总结教学资源。课程结束,就可进入实习基地进行教育实习,将所学用于教育教学实际之中,通过实践完成对所学理论的检验。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中学语文教学法是教师范生学会教《语文》的课程,理应加强学生实践能力,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法国自然主义教育家卢梭说过:“我们主张我们的学生从实践中去学习。”可见,实践是学生学习、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实践中获得的知识与技能远比课本上的理论更直接、更持久,尤其是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实践远比理论更能促进学生的进步,因此在教学法课程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多媒体课件设计、模拟上课、说课、即兴演讲等科目训练,培养和增强师范生的实践能力,进一步促进教师教育的发展。
三 关注教学动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学法课堂
教学不仅是为了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提倡素质,必须改变传统的“重书本应考知识的灌输和死记硬背,轻学生思想品德、身心健康和活动技能的发展”的应试教育现状,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作为高等师范院校中文专业的合格毕业生,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论知识,还要能够独立地分析教材、组织教学,除了能够从容地站上讲台,还必须能够将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研究,努力推进教学改革。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关注教学科研工作,更应重视学生的科研实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提供合适的科研平台,积极让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研究,参与指导教师的课题研究,在老师的指导下,撰写教育教学科研论文并学会,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科研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展示。师范生的科研工作主要是教育调查、教学实验和文献钻研,在此基础上要学习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和教学论文的写作。教育调查报告的撰写是对学生全面综合的考核,也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训练,能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是促进学生早日成才的很好手段。中文专业的师范生,除了参与语文教学法的学习,还要参与见习和实习,并且加大见习、实习的时间,在此期间,搞好语文教育调查,主要调查了解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内容、特点和方法、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以及他们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程度,了解中学生课外阅读状况以及语文教改的新情况,促使学生更深入地认识中学语文教学的规律,提高对语文教育理论的认识,培养科学精神和深入细致的工作作风。
关键词:有机化学;案例; 旋光异构;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c)-0000-00
在教育心理学中有一个公认的准则:只有当人们清楚意识到有必要去了解某个事物时,他才会主动地去学习。光是告诉学生某项知识或技能他们日后会用得到,并不能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1]。 有机化学作为药学专业必修基础课程,理论性强,化合物结构繁多,化学反应复杂,难理解,难记忆,加之传统教学倾向于知识的传授、强调学科本位、注重书本知识等现状,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混乱,学习兴趣下降,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对此,在有机化学教学尝试中应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学生参与、探究等活动,使抽象的概念通俗易懂、晦涩的内容生动形象,有助于学生对难点、重点知识的理解,如旋光异构,同时加强了有机化学与药学专业课程、实际生活以及科技发展的联系。
1.案例课题
旋光异构――R/S构型标记法
2.案例背景
旋光异构概念、手性结构分子等是有机立体化教学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一个教学难点。本课程内容比较抽象,需要一定的立体思维能力,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2]。知识层次上本课程安排在烃及其含氧衍生物等知识点后,学生已经接触了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官能团异构、构像异构等了同分异构体现象,对有机物的化学结构决定其理化性质,进而直接影响药物的药性和药效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突破难点的关键,依据实际特点本课程采用拓展性案例教学。
3. 案例设计
3.1 环节一:独立自学,查阅资料
在进入课堂前,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标记重要知识,做好疑难标记,此内容课前独立完成。再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较难的问题,全组的问题由小组长做好记录。
各学习小组根据不同任务查阅相关资料:(1) 雌激素――己烯雌酚;(2)复合左旋肉碱胶囊;(3)氧氟沙星;(4)手性药物及研究进展。
3.2 环节二:教师分析预习记录
完成预习后,以小组为单位提交预习记录,教师认真查阅并指出学生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将共同的难点知识内容做好记录以便在课堂上提出。这个环节体现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同时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体会到快乐,感受到成功。
3.3 环节三:课堂导入,由浅入深
1、知识回顾:基本概念及同分异构体的分类
2、新课导入――反应停事件(拓展性案例)
为了克服概念抽象引起的厌学、畏难情绪,在讲授该内容引人了“沙利度安惨剧”的案例:在20世纪年代初期,欧洲出现了一万多个具有严重生理性陷(主要体现为四肢畸形、腭裂、盲儿或聋儿、内畸形等)的“海豹婴儿”,其中有将近4000名患儿了不到一岁就夭折了。导致这种先天性残疾的原是这些婴儿的母亲在怀孕期间服用一种用于治疗妇早孕症的药物即沙利度安(Thalidomide)。该药是1953年西德公司生产的,其主要成分是一苯酞茂二酰亚胺。但一苯酞茂二酰亚胺有两种手性构分子,药理作用也有极大的差异。
(1)案例引入时机 本案例具有极强的震撼力和视觉冲击力,因此在本章教学引言中适时引入,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高度关注和浓厚兴趣。
(2)案例的进一步分析探讨 在对映异构现象、对映异构体及手性碳原子等基本概念基础上,给出沙利度胺的结构式(如图),引导学生分析沙利度胺两种异构体分子结构的差异、手性碳的数目。
随着问题的解决,学生可以得出对映异构体分子的空间构型不同,其理化性质及药物活性有很大区别。进而引出本课程的重点内容即利用R/S构型命名法对同分异构体的构型进行标记,同时利用本案例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与操守教育。
3、教师结合预习报告详细讲解R/S构型标记法内容
a、按次序规则将手性碳原子上的四个基团排序。
b、把排序最小的基团放在离观察者眼睛最远的位置,观察其余三个基团由大
中小的顺序,顺时针方向,构型为R,反时针方向,则构型为S [3]。
(1)由楔形透视式确定构型
乳酸手性碳上的四个基团:OH > COOH > CH3 > H
(2)由Fischer投影式确定构型
3.4 环节四: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有序地讨论,小组合作讨论完成课内探究案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小组不能够解决的问题,在旁边进行指导与提示,并提醒他们对在讨论中形成的问题做好记录,以便点评时提出,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课堂练习:指出下列化合物的R或S构型。
3.5 环节五:案例(ppt)与点评讲解
1、第一小组同学展示其预习讨论结果:雌激素――己烯雌酚
(1) 结构展示
(2) 性质讨论
己烯雌酚是雌激素,它有顺、反两种空间构型,两种异构体属于不同的化合物,理化性质不同,生理活性也不同。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是反式已烯雌酚,生理活性较强,而顺式结构由于两个羟基间距较小,生理活性弱,不能药用。
(3) 结论:顺反异构属于立体异构,化合物的空间构型与其理化性质有关,同时直接影响药物的药性和药效。
2、第二小组同学展示其预习讨论结果:复合左旋肉碱胶囊
(1) 结构展示
(2) 性质讨论
肉碱是一种类氨基酸,属于季铵阳离子复合物。存在有两个立体异构体:生物活性的L-肉碱(维生素Bt)和非生物活性的对映异构体D-肉碱。左旋肉碱是脂肪代谢过程中的一种关键的物质,能够促进脂肪酸进入线粒体氧化分解。可以说肉毒碱是转运脂肪酸的载体。目前,左旋肉碱已应用于医药、保健和食品等领域。在世界各地,左旋肉碱经常都被包装成为营养补充剂而售卖,并声称能够帮助燃烧脂肪,帮助减肥。
(3 ) 结论:化合物结构不同,生物活性不同。
3、第三小组同学展示其预习讨论结果:氧氟沙星
(1) 结构展示
(2) 性质讨论
左氧氟沙星属于奎若酮类的抗菌药物,是抗生素类的。为氧氟沙星的左旋体,其体外抗菌活性约为氧氟沙星的两倍。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DNA旋转酶的活性,阻止细菌DNA的合成和复制而导致细菌死亡。
(3) 结论:氧氟沙星是由左氧氟沙星和另一个无抗菌活性的物质组成的等量混合物,左氧氟沙星的抗菌活性是氧氟沙星的二倍,由此药物分子结构不同,药效不同,手性药物是医药领域的亮点。
4、第四小组同学展示其预习讨论结果:手性药物及研究进展
展示设计:安排各小组进行课堂讲述,并在全班展开讨论。在课堂讨论环节,其他小组同学、授课教师将对同学们的发言进行评述。最后由教师、同学对讨论评分,计入课程平时考核中。
此环节仍以书本内容为核心,将顺反异构,D/L构型等立体结构的知识点融合在一起,向相关学科延展,引导和鼓励学生探索新知。把课堂教学的以教师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6 环节六:教师点拨,归纳小结
(一 )知识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
1、 对映异构体具有不同的生理活性
L-谷氨酸钠(有鲜味) D-谷氨酸钠(无鲜味) R-苎烯(橙子气味) S-苎烯(松节油气味)
2、手性药物研究进展
(1)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威廉・诺尔斯与日本科学家野依良治(合占1/2) 和美国科学家沙利普斯(占1/2),以表彰他们在发展手性催化/不对称合成的新方法技术领域所作出的贡献。瑞典皇家科学院评价说,这三位获奖者为合成具有新特性的分子和物质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他们的成就已成功应用于许多药物如抗生素、消炎药和心脏病药物以及治疗帕金森综合症等许多药物的工业合成,此外也用于生产调味剂、甜味剂、杀虫剂及其他一些生物活性物质[4]。
(2) 2013年“手性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在南开大学启动。
3、对映体的应用领域:制药(人和动物健康)、农用化学、化妆品、香水、香料营养品(人和动物)、学材料(如光电子用手性液晶)。
(二)知识小结
1、R / S构型的标记方法
2、相关参考阅读资料:(1)确定构型R―S标记的简易方法[5] ;(2) 手性药物的研究进展及开发应用[6]; (3) 手性与手性药物[7] ;(4) 手性分子研究与手性技术发展[8]。
3、巩固与思考:
(1) D/L 、 R/S 标记法与物质的旋光性有何联系?
(2)为什么生物体要采用单一手性的分子来构建体内环境呢?
4 . 结语
本教学设计的特点:克服了长期以来有机化学旋光异构以手性碳原子为中心展开讨论,灌输式教学为主的传统授课模式。以完成教学目标设计来开展每一个教学活动,遵循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一般总是从具体到抽象,从经验到理论,循序渐进,启发诱导。以兴趣为导向,基于教材,跳出教材,向多方向延展学习内容[9],形成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的氛围,增加了师生交流,促进了教学相长,同时从化学的视角关注生活与社会实际,充分展示化学学科魅力,取得较为满意的学习效果。并且对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是特别有益的。
教学反思:拓展性案例是《有机化学》教学中有益的尝试,这种尝试使我们看到了拓展性学习与课堂讲授相结合的优势,但还应根据学生特点,注意运用层次,选择标准等,不断的改进和深化,并制定合理的评价体系,使拓展性案例教学成为有机化学教学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汤洪敏. 案例式教学法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 教育文化论坛,2010, 5:83-85.
[2] 施丽娜. 在有机化学旋光异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智力[J]. 昆明医学院学报, 1986, 4
[3] 刘斌,任宏. 有机化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4] 张梦军,廖春阳,兰玉坤等. 对催化不对称合成的重大贡献――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J]. 化学教育. 2002,1:5-13.
[5]曾育才,展力. 确定构型R―S标记的简易方法[J]. 嘉应大学学报, 1997, 6.
[6]吴伟群, 何春, 齐雪飞. 手性药物的研究进展及开发应用[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 2009, 26(6): 452-454.
[7]范青华. 手性与手性药物.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分子识别与选择性合成室. 2005.
[关键词]案例教学 会计案例教学法 途径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本着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的宗旨,遵循教学目的的要求,以案例为基本素材,通过师生、学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会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会计学科性质决定了会计教学中需要实施会计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突出了现场感和实用性,使学生能够密切联系实际问题,缩小课本知识与现实问题处理之间的差距。而会计案例教学法就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案例练习或模拟训练,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会计实践活动中,从而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会计教学法。会计案例教学法改变了单纯的课堂讲授给学生带来的厌倦和枯燥,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会计案例教学强调师生共同参与,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够把知识与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知识,能够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氛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仅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会学”,让他们爱学习、会学习、做学习的主人。会计案例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教学方式,由于案例教学其案例来自于实际,必然存在着信息的不充分性,学生在这样的条件下对复杂多变的形势独立作出判断和决策,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将得到锤炼。会计案例教学是实现会计教学目的、完成会计教学任务的有效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加强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案例学习小组
为了保证会计案例教学方案得以有效地实施,需要建立新的学习组织,在案例教学中作为基本学习组织的小组是推行案例教学的组织保证。案例教学时可将学生分组,学习小组的成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以十余人为宜,注意让学生进行角色互换,熟悉各环节的具体操作程序。采用案例教学法应重视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包括课前的协商准备、课上的讨论、小组观点的阐释、课后的研究总结,在课堂讨论中,每一个小组都要选派一名代表走上讲台发言,阐述本组经讨论形成的观点、理由。小组讨论可检验每一个学生的个人准备情况、为每个学生提供表达其意见的机会、可发展学生的交流技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建立学生的自信。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负责指导案例教学的全过程,为学生讨论案例创造合适的环境氛围,包括教室布局的调整、学生分组等。教师应结合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具体表现,并对学生的分析与报告作出恰当的评判,点评案例分析的重点和难点,指出学生分析中的优缺点,对于独特新颖的见解给予肯定,归纳总结,重要问题要给予科学阐释,从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系统化,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会计案例教学法有利于促使学生掌握学习会计的方法,自觉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达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的目的,也会锻炼学生口头表达及沟通合作的能力,使得学生学会尊重他人。
二、精心设计教学案例
会计案例选取设计合适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精心设计案例教学可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应当在课前熟悉会计案例内容,模拟问题情境,紧紧围绕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精心设计会计案例。案例的选择要有针对性,案例要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其内容必须与会计理论相关联,选编出适合于教学需要的不同会计案例,不同的案例分别采用叙述、表格等不同的方式包装,适应具体教学环节的需要。案例的选择要具有实务性,选取案例的基本内容应以会计实务为蓝本,将实务资料进行必要的概括和整理,让学生感受真实事件,提供会计职业实际情境特征,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认知能力,培养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如何查询、分析、研究、解释相关信息,如何运用职业判断得出科学、合理结论的能力。会计案例的选择要做到难易适度,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果内容太简单,问题一目了然,就不需要讨论了;如果内容太复杂,难度太大,可能会使学生感到无从下手,从而产生畏难情绪,学生将不会积极参与案例的分析与讨论,进而就会使教学工作难以开展下去,达不到预期效果。案例的难易程度应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相适应,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设计案例应确保案例的时效性,会计案例的内容要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不断更新,必须选择实践中的最新案例,如果案例选用的内容陈旧、缺少时代特色,就会降低学生参与案例的积性及教学效果,会计案例教学需要教师对搜集的会计资料及时进行更新和补充。选择和设计的会计案例应当蕴含着创新意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实践为导向、以创新为目标”的教学理念。
三、实施课堂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由教师控制、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围绕典型案例展开的特殊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的目的是用典型或简单的具体实例,把复杂枯燥的理论通俗、生动、形象地讲授给学生,并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详细分析,通过对案例情节的分析增强学生的判断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知能力。会计案例教学法能利用与课堂理论教学内容密切结合的会计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自觉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首先,教师根据教学要求选好案例并认真准备,分析案例讨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搜集相关资料,以便在讨论中向学生介绍。其次,在讨论中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自由讨论氛围,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案例讨论紧紧围绕中心问题展开,让学生各抒己见,回答问题,让学生唱主角,在课堂上对案例所提供的资料进行细致分析,热烈讨论,甚至争论,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集思广益,敢于提出新的设想。在分析和讨论问题时,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激励和启发学生自主分析、大胆思维,学生之间通过分析、讨论、交流、论证,在一定程度上达成共识,才能提交出可行的案例结果。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讨论后及时总结,指出学生讨论的思路是否正确,分析的方法是否恰当,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否得当,做到教学相长。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共同配合,以会计案例情节为线索,使学生自觉进入会计工作的现场,充当其中的角色,变学生被动听课的过程为积极思索,将所学到的知识得到充分应用,启迪学生的心智,激发学生的思维,促使
他们勤于思考、举一反三,有助于训练学生有效的思维方式,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四、加强教师实践能力
会计教学活动的基本特点是实践性与应用性,选择和设计的会计案例教学必须来源于社会实践,加强会计案例教学,必须加强教师实践能力。会计教学案例需要有大量的会计资料素材,要求教师深入实践、积极思考,在掌握大量会计资料的基础上精心挑选,教师在选取设计案例时应注意案例的典型性、实用性和可行性等特点,不能把会计资料简单拼凑成案例。会计案例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按教学要求设计和编写会计案例,而且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案例教学要求会计案例指导教师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熟悉会计活动发展变化的全过程以及具备较强的发现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学校在引进高职称、高学历的人才时,要注意吸收具有丰富的会计实际经验的人才。可以从会计师事务所、大型企业等聘请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会计人员,到学校做兼职教师,也可借助于网络优势,建立起校企联系的桥梁,让实务界人士更方便地参与到会计案例教学中来。采用案例教学能促使老师深入到会计的实际工作中,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对搜集的会计实务资料进行科学合理的加工、整理,选编出适用于教学需要的不同案例,并依据实际经济活动的发展变化,及时进行必要的修正和更新,从而使老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使教师能够不断更新知识,了解会计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掌握最新的理论知识。
综上所述,会计教育目标是由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决定的,即社会需求决定了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会计职业作为服务行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其服务的领域将会更宽更广。会计案例教学法能适用于会计教学,这实质上是会计类专业课程的自身特征及其教学目标客观上所要求的。实行会计案例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掌握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会计实际能力,成为既能满足社会需要,又具有发展潜力的会计专业人才。会计教学是一个双边行为,本身包含教和学两方面,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会计教学应改变教师“满堂灌”和“唱独角戏”的现状,应当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角。会计案例教学创造了全新的氛围,建立了平等和信任的师生关系,能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探讨的目的,使学生敢于发表独立见解,增长学生的创新能力。会计案例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合作共事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许蔚君:案例教学法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上旬刊),2010(1)
[2]巴雅尔图:会计案例教学若干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3)
[3]谭小平:关于会计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0(13)
在社会经济的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对于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其中市场营销人才需求变化非常大。高校市场营销教学中案例教学的有效运用措施,有效的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于发展,也是高校为企业输出专业人才的主要方式。因此,高校在培养市场营销人才方面,重视高校市场营销教学中案例教学的有效运用措施的研究非常关键。本文讲简要分析,高校市场营销教学中案例教学的有效运用措施方面的相关措施,旨在进一步促进高校市场营销教学中案例教学措施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高校;市场营销;教学案例;教学措施
前言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及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高等教育及人力资源市场也发生了一定变化。信息时代的来临,给人们的生活习惯及消费方式都带来了一定的变化。传统的市场营销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市场营销的发展。关于高校市场营销教学中案例教学的有效运用措施研究,逐渐成为高校发展中需要探究的重要问题。高校为了更好的市场营销人才培养,必须高校市场营销教学中案例教学的有效运用措施的研究。
一、高校市场营销教学中案例教学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案例教学的运用主要源于美国哈佛大学的法学院和医学院,在20世纪初时开始运用于商业和企业管理学中,在20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从起初的不被理解到现在的广泛应用,并在营销学教学中逐渐占据了一定的地位。高校市场营销教学的发展,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教学效果一直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在实际教学中,深入研究高校市场营销教学中案例教学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涉及了案例的选取运用不够准确、严谨,质量不高、教师实践经验不足、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运用不恰当、案例教学成绩考评机制不健全、教学案例资源不足,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等几个问题。
(一)案例的选取运用不够准确、严谨,质量不高
案例的选取运用不够准确、严谨,质量不高,是高校市场营销教学中非常普遍的问题之一。由于案例的选取运用不够准确、严谨,质量不高这一问题的影响,直接导致了高校市场营销教学质量下降,学生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较好的掌握高校市场营销教学中的专业内容,对一些专业知识及技能的问题无法达到理解和应用的水平。其次,案例的选取运用不够准确、严谨,质量不高,也无法提高该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会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
(二)教师实践经验不足、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运用不恰当
在高校市场营销教学中,由于教师实践经验不足、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运用不恰当问题仍然存在,高校市场营销教学中案例教学的效率不高。教师实践经验不足、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运用不恰当,直接成为影响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不利因素。如何改善教师实践经验不足、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运用不恰这一教学问题,对于提高高校市场营销教学中案例教学的有效运用措施的效率,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在高校市场营销教学,必须重视教师实践经验不足、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运用不恰当这一问题的发展情况。
(三)案例教学成绩考评机制不健全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案例教学成绩考评机制不健全,也是导致高校市场营销教学中案例教学的有效运用措施实施成效不明显的主要因素之一。案例教学成绩考评机制不健全,就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之高校市场营销教学的专业难度较大,学生很难接受高校市场营销教学活动,专业学习效率不断下降,市场营销专业能力的提高成为难上加难的问题。基于以上原因,案例教学成绩考评机制成为高校教学重点问题之一。在高校市场营销教学中案例教学的有效运用措施中,重视案例教学成绩考评机制不健全这一问题产生的影响也很重要。
二、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有效建议
(一)重视案例的选取与运用,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
在高校市场营销教学中案例教学的有效运用措施研究中,重视案例的选取与运用,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有利于改善案例的选取运用不够准确、严谨,质量不高的教学问题,并逐渐提高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学习效率,促使其可以更好的接受专业的知识,不断强化自身市场营销的能力。其次,重视案例的选取与运用,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有利于市场营销专业教师更加积极的完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重视案例的选取与运用,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对于高校开展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影响。
(二)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突破传统教学模式
在高校市场营销案例教学中,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突破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市场营销专业教师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方面逐渐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中,尝试采取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结合多媒体、营销软件的技术手段,进一步提高学生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及素质的协调发展,以促使案例教学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其次,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突破传统教学模式,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促使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实践教学活动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三)重视案例库的建设,给提供学生实习实训基地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高校应在结合自身特点和能力给予资金投入的基础上,重视案例的开发与教学措施的应用,建立专门的市场营销模拟实验室,积极尝试与企业进行合作办学,拓宽校外实习基地等多种渠道,不断满足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要求。通过重视案例库的建设,给提供学生实习实训基地这一方式,逐渐提高高校市场营销教学效率及学生的专业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在高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中的运用研究,可以有效的强化学生自身的专业技能,为其将来的就业打下一定的基础。高校市场营销教学中案例教学的有效运用措施研究,也逐渐成为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培养人才的重要问题。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深入研究高校市场营销教学中案例教学的有效运用措施,积极的完善存在的教学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使之将来可以更好的为企业的发展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一定的努力。因此,高校市场营销教学中案例教学的有效运用措施研究中,深化校企高高校市场营销教学中案例教学的有效运用措施发展理念,是高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中非常重要的教学问题及发展问题。
【参考文献】
[1]那英续.浅谈高校市场营销案例教学[J].才智,2015,(7):118-118.
[2]盛济川,陈理飞.高校市场营销教学中的案例教学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7):63-64.
[3]巫佳琪.关于案例教学在高校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思考[J].科教导刊,2014,(28):181-182.
[4]王少辉.案例教学在高校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思考[J].中外企业文化(下旬刊),2014,(4):238-238.
[5]杜洁.案例教学在高校市场营销教学中的现状及对策[J].教育界,2014,(33):69-69.
[关键词]旅游管理;案例教学;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4-0145-02
自20世纪80年代初案例教学被引进我国以来,已经在部分高等学校的M B A教育中备受关注,但在本科教育中应用还不十分普遍,甚至有学者认为本科生在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等方面都有所欠缺,没有必要也不应该推行案例教学。事实上,由于旅游管理专业本身所具备的应用性、创新性等特点,单靠纯理论教学无法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案例教学法以其独特的优势,适合了旅游教学改革的要求,为学生提供一种真实的环境,提供进行分析的素材和机会,通过大量案例学习,使学生能够有更多技能的训练,使其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训练得到强化,从而具有较高的素质。
1 基本理念
1.1 旅游管理学科的本质特性
经过旅游教育的长期实践和理论研究,学术界对旅游教育的应用性基本形成了共识。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教学应具有3个重要特征:强烈的应用导向性;强调实际工作中的复杂性与动态性;重视培养学生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协调能力、冲突处理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据此标准,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陈旧落后,既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缺乏对学生实际运用知识和多种能力的培养,因而无法满足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学以致用和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由于旅游工作具有复杂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处理问题往往没有固定的答案和方法,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基本原则灵活处理实际问题,在团队中学会与人沟通合作,这就需要我们注重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引进并强化案例教学。
1.2 旅游业发展对旅游人才的需要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旅游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目前一些地区以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这不仅需要坚实的理论基础,宽广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具有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和动手能力。随着市场保护壁垒的消失,旅游企业将面临国际化的市场竞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更是急需具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熟悉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懂得现代化经营管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专业中高级人才。为了使旅游管理学科的课程教学达到既能传授知识、又能提高能力的“双赢”目标,满足社会对管理人才双重能力(对外的营销能力与对内的运作管理能力)的需求趋势,我们实行了不同于国内外案例教学的“四位一体化案例教学法”的探讨,以推进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1.3 在旅游本科教学中推行案例教学的需要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并被广泛采用的教学方法,它可以使学生了解实际情况,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研究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实践证明,由于高校的本科生缺乏对企业实际的感性认识,因此这种案例教学法很难使学生达到整体能力(调研、协作、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素质的提高,也不可能使学生通过缺乏“鲜活性”与“现实性”的案例分析,领悟到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够指导实践的切身感受(成就感)。有鉴于此,我们探索的“四位一体化案例教学法”就是为弥补原案例教学法在本科教学中的缺陷所进行的创新性研究。
2 模式的构建
“四位一体化”案例教学模式是指将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培养有机融为一体,确立和实践“四阶段、四结合”的一体化培养模式。其主要内容有:“四阶段”是指针对管理学科实务性很强的特征,可采取“以小型专题案例入手,激发兴趣”,“用中型争议案例讨论,活跃气氛”,“以综合描述案例分析,拓展思维”,“联系实际自编案例,解决问题”的“四步推进”的案例教学形式。通过典型示范引导、仿真模拟训练的过程,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其创新精神,进一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合”是指:一是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现代教学的特点是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教师在教学中可选择有突出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通过现代化教学网络观看并分析讨论;二是指与举例讲解教学相结合,教师应在上课前将案例材料发给学生,并要求学生认真做好预习,带着难以理解的问题进课堂听教师的案例讲解,做到教学有的放矢;三是与角色扮演相结合,角色扮演是让学生按指令扮演相应的角色,模拟实际活动过程来体验管理过程和角色的感受,获得相关管理实际的亲身经验体会;四是与实习教学相结合,由于案例教学强调案例是关于某一个实际情景的描述。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对企业产品以及企业的相关背景可以有更多的了解和认知,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思考身边发生的事实,撰写实习案例报告,增加了案例的鲜活性。而且学生更容易激起共鸣,产生成就感,从而强化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渴望,激发学习的兴趣。
3 实施模式的关键策略
3.1 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案例教学的主体。教师的职责是精心选择、编写案例,并指导课堂讨论,防止课堂讨论的气氛过于激烈或冷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进来,独立自主地深入案例,在案例所描述的情境中,充分体验案例角色,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并在此过程中相互学习。
3.2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首先进行简单的单项案例分析,待学生有了一定基础后再进行综合分析。案例讨论时,可首先指定几名学生作“主题发言”,发言者须提出自己的观点对案例进行全面分析,然后其他同学对主题发言者提出问题,或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论。此时教师应根据讨论的情况适时提出启发性问题以引导辩论的深入。案例分析报告不要求一定得出标准的答案,但在案例分析报告中必须有表述所得结论的思考过程。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3.3 突出实践性的原则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没有直接简单地告诉学生一个真实的社会组织在干什么,而是让学生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过的案例中充当角色,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得出自己的判断,做出自己的决策,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从而使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接触并学习到大量的社会实际问题,弥补实践的不足和实际运作能力匮乏的缺陷。
参考文献:
关键词:心理暗示;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1.教育现状的分析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应邀到某大学演讲,一走上讲台,就拎出一只大公鸡往讲台上一放,抓了一把米放在它面前,可是公鸡惊惶四顾不肯吃。陶先生就按住鸡头“请”它吃,仍不肯吃,又掰开鸡嘴往里塞米,公鸡拼死挣扎就不肯吃。这时陶先生松开了鸡,后退几步,大公鸡徘徊了一会儿,渐渐平静下来,低头吃起米来。
陶先生的这番“表演”,看起来有点难登大雅之堂,但其实很直观地表达出我们当今教育中常见的现象。教师大费苦心、倾尽全力,想尽可能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然而,出来的效果往往不尽人意,学生真正学到的东西其实没有多少。久而久之,学生学习效果差,老师越加投入,换来的只是学生机械式的应付和反感。最终导致老师越教越累,学生越学越少的恶性循环。
如今,知识、信息的增长速度是以前任何一个时期都比不上的年代。而我们的学生大部分都来自城市,自小在资讯充斥的环境长大,接收着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些种类繁多的信息,有些是不为我们所熟悉的,有些甚至是我们闻所未闻的,这必将对我们了解学生形成障碍。此外,正在青春期的学生,个人思想发展速度很快,在众多信息的冲击下,思想也会形成很具有个体特点的形式,这也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所以,作为当今的授业者,时代赋予我们的要求比以前更高了。摆脱传统的观念,锻炼新形势下的创新授课技巧,成了教师们的必修课。
2.心理暗示在教学中的可行性
回顾陶先生的表演,给我们的一个启示就是:教师在花费心思的同时,不能够操之过急,有时候,可能换个缓和点的方式,更容易得到我们想要的效果。而有位哲人说过:“用暗示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提出更能为人接受。”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也是一样,在适当的时候加入一些心理暗示的教学模式,往往会事倍功半。心理暗示指的是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储蓄、抽象诱导的间接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企望的相符合。
心理暗示在教育中的应用早有先例。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助手们来到一所小学,说是进行一项试验。他们从一至六年级各选了3个班级,对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之后,罗森塔尔以赞美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校长和相关的老师,并叮嘱务必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罗森塔尔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名单上的学生是随意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罗森塔尔等对这些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显然,名单对老师产生了暗示,左右了老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能力评价,而老师又将自己的这一心理活动通过自己的情感、语言和行为传染给学生,使学生变得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从而使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异乎寻常的进步。
3.心理暗示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心理暗示,要注意调动暗示中积极的一面,才能对教学起促进的作用。自我暗示和他暗示是心理暗示的两种方法。
3.1.自我暗示的运用
人表现很多时候是受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所影响的,“哀兵上阵,能一敌三”就是这个道理。为什么说“态度决定一切”,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他的心态。成功人士与失败人士差别在于成功人士有积极的心态。怎样才能使自己具有积极的心态呢?很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善于利用积极的心理暗示。例如,在寻求心理咨询的来访者当中,绝大部分的来访者是没有器质性病变的表现,仅仅是心理产生障碍,需要疏导。也就是说这些来访者是不需要进行药物治疗的。但人们有一个固着观念就是“病了,就需要吃药才能够治好。”于是,有些心理咨询工作者,就会开出一些“药丸”给来访者。但其实这些所谓的“药丸”仅仅是淀粉做成的,没有任何治病的效果。然而,很多服用了“药丸”的来访者都会奇迹般康复了。这就是来访者对自己的心理暗示作用。
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也曾运用到自我暗示。在砍柴这节综合实践课程当中,很多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砍柴这项活动的,对柴刀的运用几乎是空白。虽然,在课程开展的伊始,我对柴刀的结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作了详细的介绍。总的来说,学生对砍柴课程是有着非常大的兴趣,也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掌握了技巧后都可以全心投入到砍柴的活动当中去。但在分散开展的过程中,有部分学生还是会表现对砍柴这项活动感到非常吃力。这其中,有技巧掌握还不够熟练的同学,也有对自己信心不足的学生。针对后面情况的学生,技能其实已经初步掌握,只不过缺乏一些对自己信心的触发点。这时候,我会把我的柴刀递给这位学生:“这是我自己挑选过的柴刀,不会太轻,也不会太重,而且很锋利,现在你拿去用吧。”其实,我手上的柴刀并没有什么特别优势的地方。但听了这句话,学生拿上我的柴刀,他的心态自然而然地就会有这么一个想法:我拿到了最好的柴刀了,现在应该能把柴砍好了吧。这就是达到了让学生有一个自我积极暗示的作用。学生砍柴的效果确实有了明显的改善。
3.2.他暗示的运用
他暗示,就是A对B施加的心理暗示。它主要是利用B对A的威望、信任,允许A把某种观念含蓄地传递给自己,从而增进或改善自己的心理状态。教师的气质、教学态度对教学环境的营造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教师良好的气质会吸引和感染学生,学生会因为想成为教师那样学实渊博的人而奋发学习;教师严谨认真的态度也会影响着学生,使之形成认真踏实的学习态度。
在“三防”实践课程当中,学生所学的知识都是关于如何应对核、生、化武器的知识技能。这些知识都是关乎于每个人的切身生命安全。因此,需要学生以一个严肃,集中精神的态度开展学习。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这课程的重要性,使学生有一个紧张感。我们会让学生每人都穿上一套迷彩服。这套迷彩服穿上之后,就像一道警示标语时刻在自己身边一样,警醒学生,时刻以一个军人的作风要求自己,时刻保持认真、严谨的态度。另外,我们教师也会穿上迷彩服,上课时的口令、动作都要求与军人一致。目的是建立起一个榜样,让学生看清楚标准的军人的作风是怎样的,使学生在心里面默默地受到影响,自己也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整个课堂无论学生还是老师都穿着迷彩服,以一个军训的形式进行,在课堂环境,课堂气氛方面,给予学生一个震撼的感染力,学生得到了充分的心理暗示,自然也会严格要求自己。
4.心理暗示运用中注意的问题
心理暗示运用得当,自然会使课堂变得流畅,学生对知识也会变得乐于接受。但我们在运用的时候也要注意,如果运用不当,心理暗示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教师在平常的言语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辞,是否会对学生产生心理暗示。有时候一些听起来很平常不过的“你真笨”“你怎么这都不会”的责怪,很可能就会使一些心理耐受力差的学生理解为真有其事。一些原本再平常不过的错误,在你的暗示之下变得无比沉重,学生就有可能因此丧失信心,失去学习的动力。
此外,在心理暗示中,其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暗示者在被暗示者心目中的威信。这就要求心理暗示的实施者应具有较高的威望,要具有令人信服的人格力量。所以,教师作为暗示的制造者,需要不断扩大自身的知识面,深化知识水平,具有良好的品德,提升个人修养。在学生面前起一个标杆的作用,这样,才能有效地作出心理暗示以辅助教学。
参考文献:
1.《积极心理暗示激发潜能》,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为了适应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案例教学已经被广泛采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组织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影响了实际教学效果。有效组织已成为案例教学过程中最为核心的问题。那么,如何在市场营销教学中进行案例教学的有效组织呢?
一、案例的搜集选择
上好案例教学课,教学案例的选择至关重要。这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选择恰当的案例,是有效进行案例教学的基础。
由于教师亲自深入市场和企业获得资料的难度较大,目前教学所用案例基本上都是教师通过互联网、期刊杂志和各种媒体获得的。一个好的营销案例应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条件:
1.适度性
案例的篇幅不宜太长。学生知识面相对较窄,理论知识也不牢固,如果案例的篇幅太长,所涉及的知识点太多,会因难度太大而影响积极性的发挥,无法分析或失去讨论的兴趣。反之如果案例太容易,望一眼便知答案,也提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针对性
选用案例的目的是为教学服务的。因此,所选的案例应紧紧围绕教学内容中所涉及的营销原理和知识要点,选择案例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和理解能力来选取,否则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贴近性
所选案例应贴近学生的生活。由于大多数学生还没有接触社会,缺乏社会实践,所以对案例中所涉及的资料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对那些年代久远的案例,学生也难以体会当时事情发生的背景。因此在案例的选择上因此在案例的选择上应尽可能使用近几年发生的,选择学生们比较熟悉的产品或企业。如当下国内外知名企业的营销案例,或是同学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产品的案例。
4.启发性
所选案例应留有较大的分析、思考的余地,以达到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现在很多营销案例不是由专门人员为教学目的组织编写,而是根据相关的报道改头换面而来的。案例中对企业所发生的情况及做法作详尽描述,留给同学思考余地不多。这就要求教师在选用这类案例时,对其作适当的删减,以便留给学生足够的进行分析与讨论的空间。
二、课堂教学的实施
课堂教学的实施是搞好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保证。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学习导师”转变。主要包括下面3个环节:
1.熟悉案例、思考问题
这是学生熟悉案例、进入角色独立思考问题的阶段。这是一个基础环节,必须要求学生阅读熟悉案例提供的每一个情节和相关的资料,进行必要的理论准备,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见解,最好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就将案例发给学生,让学生提前阅读,并提供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
2.小组讨论,达成共识
这个阶段是集中集体智慧的阶段,必须充分展开。在每个学生经过必要的准备后,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讨论,每人各抒己见,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陈述自己的理由和依据,说明方案,集思广益,各组努力达成共识。假设我们要给某企业新开发的一种酸奶定价,就可以要求学生到市场上各超市、商场走一圈,对市场已有酸奶的品牌、价格等做市场调查,然后通过与同类产品作横向比较,运用SWOT,分析其市场占有率、利润率,竞争环境、风险高低等因素,最后得出自己定价的最佳方案。
3.代表发言,集体交流
这个阶段可由教师或学生主持,各小组选出代表发言,对不同意见和观点可展开争论,教师注意加强引导。集体交流是案例课堂教学的,是形成教学结果的重要环节。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将营销实践与原理进行结合,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
三、应注意的问题
1.案例教学不能取代传统的理论教学
案例分析是以理论为基础的,没有理论基础案例分析就无从下手。因而在教学实践中应将案例教学法与理论知识的讲授有效地相结合,共同达成教学目标。
2.案例教学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以教师的有效组织为保证
案例教学如果没有教师的有效组织和学生的积极参与,难以取得预期效果。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能主动站出来进行分析的学生毕竟是少数,教师应该鼓励和帮助学生,让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
3.开发案例的校本教材,建立案例库
职业学校自主开发校本教材,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适应多渠道就业的要求。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体现学校特色的案例校本教材,并以此为基础,按不同类别、不同水平,尽快建立案例库。
4.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
长期以来,我国教师培训之教学逐渐陷入深层次困境,导致教师培训质量水平不高,并制约了教师培训工作的提升与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教师培训中存在着严重的、根本性的教学问题,归结起来,这些教学问题主要是由五个方面相互交织构成的。第一,理论脱离实际。我国基础教育教师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水平普遍较低,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把“理论补缺性培训”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教学内容,原本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培训教学过于重视对有关概念、理论的阐释,过于重视对完整理论体系框架的建立,过于重视传授当下流行的理论、公认的观点和结论以及权威学者的看法。培训者希望通过这样的培训,能够使参训教师掌握系统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并把这些理论知识带到他们以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用以指导他们的实际工作。但事实却是,据很多中小学教师反映,他们在培训中学习的理论知识对自己的工作没有多大帮助,甚至所接受的某些观点与实际情况存在冲突。原因在于,培训教学存在理论脱离实际的根本问题。承担培训任务的大多数培训者都缺少对基础教育教学的直接认识,他们在把握具体问题的经验水平上与参训教师完全不能对等。因此,培训者所传授的理论知识只能停留在抽象的思辨层面,与实际情况相距甚远。第二,教学形式单调。我国的教师培训在教学形式上以集中培训、报告式培训、讲座式培训为主,这种单调的培训形式过分依赖培训者的语言运用能力,并常常使参训教师处于被动接受信息灌输的境地。参训教师不得不以机械学习、无意义学习的方式进行信息接收和处理,结果往往是“参训教师被培训的身心疲惫,对培训的满意度大打折扣”。由此,培训教学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第三,浅层次的经验交流。作为教师培训的有效组成部分,聘请优秀的一线教师在培训中进行经验交流,更容易受到参训教师的普遍欢迎。但是,培训中很多进行经验交流的一线教师仅对事实、现象加以渲染描述,缺乏深入本质的、透彻的分析。这样的经验交流就是浮在浅层次上的经验交流,对提高参训教师分析问题能力意义不大。第四,培训内容的可移植性差。在前面叙及的培训内容中,不管是理论知识的培训,还是经验交流的培训,都存在可移植性差的问题。也就是说,参训教师难以把这些培训内容移植到自己的具体工作中,借以促进自己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尽管有的时候参训教师在培训过程之中对培训内容若有所思、点头称道,甚至拍手叫好,但是培训过后回到自己的工作场景中,他们却又深感那些好的理论、好的经验换了个环境就“水土不服”,南橘北枳了起来。因此,“培训后效应”没有充分显现。第五,培训对教师能力训练和价值观念革新的效果差。中小学教师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认识能力、分析能力、批判能力、解决能力、改造能力以及他们所具备的现代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教学观等先进的教育价值观念对他们能否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高质量地完成工作任务,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自己的专业化成长都起着关键性作用。但是毋庸置疑,中小学教师上述能力的训练与价值观念的革新在“理论脱离实际”的培训中,藉由“单调的教学形式”和“浅层次的经验交流”,再加上“可移植性较差的培训内容”,很难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长期以来,这便是教师培训教学中的一种目标性缺失。
总之,教师培训存在着许多问题。改革教师培训必须解决教学中的深层次问题,才能使教师培训走出教学上的困境,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
二、 采用案例教学开展教师培训的原理
1.教师培训中的“案例”内涵诠释
教师培训是以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目的的一种教师职后进修方式。从表面上看,教师通过参加培训,可以进一步学习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同时可以开阔视野,与其他教师进行经验交流,借鉴同行好的经验和做法,并进行自我反思,理清自己的工作思路,创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质上,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是通过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加强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革新自身的教育教学思想观念,加强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综合素质,从而促进自己获得进一步的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培训中的“案例”是什么?“案例”是具有典型意义的教育(或教学)事实、现象与问题,也是对师生主体行为、经验、思路的具体描述,其中包含着问题的情境、教师和学生主体的参与,同时也隐含着相关教育(或教学)概念与理论的应用,还可以反映出对教师的有关教育教学能力和价值观念的导向。总的来说,教师培训中的“案例”是在教师真实的实践之外为教师开辟的比较真实的模拟实际工作的“练武场”,这个“练武场”所提供的培训资源(即培训“案例”)是经过精心设计,使其同时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有关教育教学现象或问题。教师藉由这些培训“案例”可以对自身的视野、经验、理论水平、能力素质、思想和价值观等方面一一进行“操练”。更进一步地说,所有这些方面的“操练”往往是融合在“案例”中同时进行的,也是在参训教师沉浸其中而不能自觉的情况下进行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借助培训“案例”进行教学不但有利于提升教师培训的教学效果,还有利于激发参训教师的积极情绪和凸显其主体性地位。
教师培训中的“案例”是教师实践经验和教育教学理论的完美结合。“理论”主要具有抽象性和内隐性,“实践”则主要具有形象性和外显性,而“案例”兼具二者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特性的综合体现。借助“案例”,教师培训可以轻易实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转化,用“理论”解释和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体会和建构“理论”。培训“案例”的这种综合性特征填补了教师培训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巨大鸿沟,对促进教师培训有所帮助。
2.案例教学的本质特征
案例教学具有明显的情境性特征,其教学情境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思考并激发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动机是选择“案例”的基本要求。案例教学是以“真实的案例”作为教学材料开展的教学。这些“真实的案例”不是系统理论知识和现成结论的载体,也不一定是正面的、正确的、积极的材料,而只要求是对教学有帮助的典型材料。案例教学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往往采用小组讨论和组间辩论的合作学习方式。案例教学由教师组织实施教学过程、安排教学环节,并对学生的学习起一定的引导作用。案例教学的目的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可以发展被培训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解决问题等能力和品质”。此外,它对发展学生的批判能力、人际沟通能力都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教师培训中采用案例教学,首先要求“案例”的设计必须亲密贴合参训教师的实际工作情况,选择真实的、典型的材料,击中参训教师头脑中的谜团,同时还要清楚地描述问题情境以引发参训教师积极思考。其次,采用案例教学必须打破以往常规的讲座式、报告式培训方式,由培训者组织参训教师针对案例材料分组讨论、辩论和质疑,结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最终形成比较一致的观点或结论(注意:即使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也不一定意味着教学的完全失败)。最后,采用案例教学是以参训教师为学习主体的培训教学,参训教师必须主动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积极思维并不断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与其他成员交换意见。
3.案例教学对教师培训的作用
针对上述教师培训存在的根本性教学问题,案例教学作为解决教师培训中教学问题的有效途径,对教师培训至少可以起到如下五个作用。
(1)理论联系实际。我国中小学教师要实现专业化发展必须首先强化自身的理论功底,同时加强理论联系教育教学实际的能力,因此,在教师培训中尤其要注重理论与实践二者实现密切的结合。采用案例教学开展教师培训,即借助“案例教学”的组织形式,使培训者在教学设计时可以很好地融理论教学于实际工作场景之中,在真实案例材料设置的问题情境中运用、检验理论,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使参训教师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加深刻、牢固。
(2)创新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本身既是一种教学思想,也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并具有突出的优势。案例教学有利于变革教师培训中的教学形式与方法,增加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度,克服因教学形式与方法单调而造成参训教师被动接受学习和培训教学质量下降的问题。此外,案例教学法也是一种有利于发挥参训教师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可以使参训教师借助案例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快速地投入学习状态,并能始终保持较高的学习动机水平,有助于参训教师从培训教学中获得积极的学习情绪体验。参训教师可以在培训案例教学过程中扭转长期以来所处的被动接受地位,使自己从单一的信息接受者变成积极的经验和智慧的传授,并与培训者共同推动教学过程不断向前发展,最终实现培训教与学之间的积极互动和有效生成。
(3)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教师培训应克服形式化、浅层次和工作汇报性质的经验交流,因为这些经验内容完全可以通过书面资料获得。一线教师要作为教师培训者主体的有效成员,必须结合自身的具体经验,使培训教学达到“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目的,以使参训教师能在将来自己特殊的“现象”中仍然能够学会分析探及问题的“本质”。在经验交流的培训环节中采用案例教学,将使参训教师不单了解一线教师所提供的事实和经验,还能在此基础上深入思考各类现象背后的原因以及探索其本质规律,更大程度地发挥经验交流的价值,提高培训教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4)扩大“培训后效应”。教师培训应结合当前的基础教育教学工作,针对工作中的问题来开展教学,使参训教师在培训中获得解决现实工作问题或提高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也就是要注重培训内容的可移植性和“培训后效应”的产生。传统的培训教学形式主要以单向的信息传递为主,要求参训教师自己对所接收的信息进行分析加工,自己从中获得所需的启示,因此,很大程度上依赖参训教师对学习的自我约束力和对信息的感悟能力。而采用案例教学实施教师培训,所选用的案例材料容易使参训教师沉浸其中,激发其深度思考,而且培训者要求参训教师积极地参与教学互动,促进培训主体教与学之间的人际交往。通过案例教学式的培训,参训教师即使在培训结束以后,也会不断结合实际工作对案例材料进行反思,并从中受到启发借以改善自己的工作。因此,案例教学可以克服以往教师培训内容可移植性差的问题,进而扩大“培训后效应”。
(5)促进能力训练和价值观念革新。提升教师能力素质和革新教师价值观念,应该是教师培训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同时也是培训教学较难实现的目标。案例教学的组织形式要求参训教师必须运用多种能力,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直接对参训教师进行能力训练,尤其有利于参训教师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同时,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为先进教学的教育思想观念提供了意义建构的有效支架,有助于参训教师价值观念的革新。
4.教师培训中开展案例教学的程序
1.做好培训教学前的准备。这主要是指为了节约培训教学的时间,在教学开始之前把案例材料发给参训教师阅读,并要求参训教师写出讨论发言的提纲。
2.教学实施阶段。由培训者按照预先设计的教学环节展开教学过程,并组织教师积极参与教学互动。
3.培训教学后的总结阶段。在实施案例教学中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并要求参训教师写出个人的学结。
三、 教师培训中实施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
“案例”选取必须要典型,有一定的代表性。“案例”确定之后,要对案例材料进行设计,使其突出可供分析的价值。有时因教学之需要,可以对案例材料做合理调整和改造。“案例”的选取与设计最好能够发挥团队协作的力量,进行集体研讨式备课,不能仅凭培训者一人“单打独斗”。
2.采用案例教学开展教师培训,要求在培训者和参训教师之间确立“主导—主体”的教学关系
培训者是教学的主导,扮演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参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扮演参与者、探究者的角色。培训者始终都不能取代参训教师的主体地位,使其处于被动接受预定结论的状态。
3.开展案例教学存在着时间与效率的问题
在教师培训中采用案例教学必然存在由于时间紧张而完不成培训教学任务的情况。因此,培训者在做教学设计时,必须格外注意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设计,并在教学实施中严格控制参训教师讨论交流的时间,确保教学效率。
尽管案例教学在教师培训中表现出很多优势,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局限性,比如,案例教学法就不适应传达政策性内容的培训,所以不能把案例教学作为教师培训教学的唯一形式。合理的做法是,将案例教学与讲授法、参与式教学等其他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优势互补,才能促进教师培训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朱益明.论教师培训的基本要求.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2).
[2] 叶丽新.解析教师培训中的三个基本问题.全球教育展望,2011(7).
[3] 林森.“案例教学”:破解中小学校长培训“高原”状态的新路径.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7(5).
[4] 张家军,靳玉乐.论案例教学的本质与特点.中国教育学刊,2004(1).
关键词: 教学评估 教学档案 有效管理
一、独立学院系级教学档案有效管理的意义
1994年,我国启动了普通高校教学工作评估试点工作,2003年正式确立周期性教学工作评估制度。它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是用来衡量一所高校本科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其目的是全面考察高校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校积极落实“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管理水平,建立和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
教学档案,是学校教学经验、教学活动的记录,是学校档案的主体、核心和重点。系级教学档案是教师、学生从事教学管理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音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是系级档案管理工作的核心。这些系级评估材料是各系办学历史、办学经验、办学亮点和特色积淀的反映,是各系教育实践从感性向理性的飞跃,也是评估专家在走访过程中对各系形成理性认识的载体。通过查阅完整的档案资料,可以打开思路,开阔眼界,发挥档案的查考和凭证作用,也是系级各项管理和决策的重要依据。
可见,对于独立学院而言,加强和改善系级教学档案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实现有效管理,在本科教学评估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科艺学院系级教学档案管理的现状分析
科艺学院搬至西城办学已达7年,学院各方面的工作都在逐步向科学化、规范化迈进,教学档案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也受到了一定的重视,学院层面成立了专门的档案室,各系也均配备了兼职档案管理员。笔者作为外国语系的兼职教学档案管理员,从具体的工作实践来看,发现当前的系级教学档案管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具体如下:
1.系级教学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整体不高。
由于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的原因,科艺学院所有系的教学档案管理员均由教学秘书兼任,而这些教学档案管理员均不是档案管理专业科班出身,对档案管理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掌握能力有限,亦没有系统地接受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的教育培训,可见目前的系级教学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理论素养匮乏,实践经验欠缺。
2.系级教学档案管理意识薄弱。
由于管理体制等诸多原因,加上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很多教职工档案管理意识薄弱,对教学档案的重要性没有充分的认识,特别是对于一些应归档的文件材料,比如点名册、试卷、学生论文等,不够重视,没有从源头做好科学的分类和及时的整理,致使很多教学档案残缺不全。
3.系级教学档案收集不系统、不完整。
系里的每一项活动都有其发生、运作、结束等一系列过程,反映在文件材料上必然有策划、计划、执行过程的来往文件、会议记录、总结、表彰、处分、照片等,若依据这些材料就有可能再现该活动的全过程。遗憾的是,有些档案收集常常是有计划,无总结;有上学期的材料,无下学期的对应资料;有决议无会议记录等,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这大大降低了教学档案日后的利用价值。另外,鉴于科艺学院师资构成的特殊性,相当一部分老师来自于下沙本部,还有一些外聘和外教,因为多方面的原因使得学院目前对这部分教师的约束条件较少,致使管理难度加大,教学档案收集不完整的现象普遍存在。
4.系级教学档案管理手段落后。
虽然办公自动化设备普遍运用在科艺学院的日常办公中,但是系级教学档案工作仍然局限于手工管理和被动服务模式,加上教学秘书本身的工作就比较繁杂,对于教学资料的归档只能是疲于应付,工作效率显然难以提高。
5.系级教学档案管理不规范。
尽管学院颁布了档案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但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系级教学档案的管理较为混乱,基本没有专门的教学档案室,零乱堆放,没有头绪,没有进行科学的分类和立卷,日后查找难度较大。
三、科艺学院系级教学档案有效管理的举措
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员档案意识。
加强对学院档案管理制度的宣传,宣传教学档案归档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使教职工认识到教学档案是具有潜在和现实作用的宝贵财富,主动配合教学档案管理人员做好教学档案材料的归档工作,确保教学档案管理工作高效高质完成,尤其对于非定岗科艺学院的教职工和一些外聘教师,更应加大宣传力度,同时从制度上予以保证。
2.更新观念,进一步提高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组织教学档案管理人员参加专业培训,使他们尽快掌握档案管理专业技能与方法,提高他们对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分类、归档和保全过程的创新能力。
3.建立健全系级教学档案管理规章制度。
切实贯彻执行学院档案管理制度,并可以根据各系实际情况,制定本部门教学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包括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实施细则、教学档案编目分类要点、档案保管借阅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建立,使教学档案管理做到有章可循。
4.推进系级教学档案管理现代化,提高利用率。
尝试引进档案管理的自动化软件,采用现代化管理方式,用电子化管理取代传统的纸质管理,从而实现教学档案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网络化。
5.加强系级教学档案材料的规范管理。
(1)配备系级专职教学档案管理人员
建立系级专门的教学档案室,配备一名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负责对系级教学档案实行集中管理。这样有利于提高档案管理的业务水平,保质保量地整理好档案资料,进而发挥档案室的最高效率,更好地迎接教学质量评估工作。
(2)建立教研室档案室
可以建立教研室档案室,教研室是系部的组成单位,由每个教研室负责本教研室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审查和移交等工作,这样有助于教学资料的合理分类和完整保存。
(3)规范教学档案管理的归档格式
对各种原始材料在提交和收集时,应制定相关的规范化格式,并要求所有教师按时、按量、保质,规范地上交各种材料由档案管理人员整理归档。同时,相关管理人员也应及时对有关材料进行关键内容的提取和总结。
(4)实行定期检查制度和奖惩制度
实行定期检查制度和奖惩制度,将教学档案材料工作同教师的考核、职称评聘、奖励等挂钩,增强教师的归档责任感和积极性。
总之,做好系级教学档案的管理、开发和利用,使系级教学档案在教学改革、科研、评估工作、教师职称评定及学生评奖等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改变教学档案收集工作难的被动局面,从而形成系级教学档案管理的良性循环,使系级教学档案高效地服务于教学,在本科教学评估中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充分彰显各系办学特色。
参考文献:
[1]李美中.高校教学评估与院系教学档案管理创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31).
[2]温艳萍.档案管理规范化与高校评估之我见[J].档案学研究,2007(5).
[3]彭韶霜,彭芬辉.本科教学评估背景下的教学档案建设[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