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语文教学案例反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师】: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探究如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销售中的盈亏.其实,销售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事情,而且很多时候,我们都是销售过程的参与者,比如买个作业本,买支笔,买份早餐,买件衣服等等。下面我们来看这样一个活动场景。
活动一:两名学生拿4个笔记本,5支笔,6个计算器来到讲台上,并拿了一个牌子"商店"。
( 学生们的目光都被他们吸引)
(生1模拟网购中网上的卖家,生2模拟买家)以下为他们的对话:
【生1】:"亲,我们家的东东最便宜,每个笔记本6元,每只笔3元,每个计算器60元。"
(生1的语言洪亮幽默,学生们笑了)
【生2】:"哦,老板,我买1个计算器,2个笔记本,4支笔。"
【生1】:(老板心想:这笔生意下来,我可以赚多少呢?)计算器进价:35元;笔记本进价2元;笔的进价1元。"同学们帮我算一算?"
(学生积极思考,课堂气氛活跃)
【师】:你们算一算?看谁算得快?
(学生积极举手抢答)
【生3】:1个计算器赚60-35=25(元);
1个笔记本赚6-2=4(元);2个笔记本赚4×2=8(元);
1支笔赚3-1=2(元);4支笔赚2×4=8(元);
共计赚了25+8+8=41(元)。
【师】:她分析的好吗?你们的答案跟他一样吗
【生】:好,一样。(学生自信满满地齐声回答。)
【师】:以计算机为例,大家帮我填一个空:(多媒体显示)
1、计算机:销售价是( )元,进价是( ),利润是( )元。
2、笔记本:销售价是( )元,进价是( ),利润是( )元。
3、笔: 销售价是( )元,进价是( ),利润是( )元。
(学生们积极举手,抢答,气氛活跃)
【生】:1、计算机:销售价是( 60 )元,进价是( 35 ),利润是( 25 )元。
2、笔记本:销售价是( 6 )元,进价是( 2 ),利润是( 4 )元
3、笔: 销售价是( 3 )元,进价是(1 ),利润是( 2 )元。
【师】:很好,由此大家想想,销售价、进价和利润三者之间又怎样的关系?
【生】:销售价-进价=利润。(学生很快归纳出来。)
【练习1】:某商店的一件衣服的每件销售价是195元,进价120元,则利润是元.
【生】:由公式 销售价-进价=利润 可知,利润是:195-120=75(元).
【练习2】:某商店老板进了一种羽绒服,每件进价360元,他想获得300元的利润,那么,这种羽绒服的销售价是元.
【生】:由公式 销售价-进价=利润 可知,销售价=利润+进价,即是:360+300=660(元)。
活动二:两名学生拿了一个书包,并贴上一张价格单"¥150"。
【生1】:这位顾客,这个品牌的书包的质量非常好,价格才150元,很划算,看中就买吧?
【生2】:书包好是好,可是价格有点贵,能便宜点吗?
【生1】:看你诚心想买,那就给你打个八折吧。
【生2】:好。
【师】:请你们帮他们算一算?顾客要花多少钱才能买下这个书包?
(巡视学生的完成情况)
【生】:150×(8/10)=120(元)
【师】:对,这里的"八折"我们叫它折扣率,价格单上的"150元"叫标价(或定价),
那么,大家想想,标价,折扣率和销售价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生】:打x折的售价=原售价× x10.
【师】:非常好,完成练习3.
【练习3】:一双百丽的鞋子标价是500元,九折价是元,七折价是元.
【生】:九折时,500×(9/10)=450(元);
七折时,500×(7/10)=350(元);
【师】:对,那么我们再看这道题。
【练习4】一件T恤利润率13%,进价为50元,则利润是元.
(教师观察发现,学生对利润率不了解,面面相觑。)
【师】:在这个问题中出现了利润率,什么是利润率呢?我解释一下,利润率就是利润相对于进价的比例,即 商品利润商品进价=商品利润率
(或商品利润=商品进价×商品利润率)
由此公式,大家来做一做练习4.
(学生积极完成。)
【生】:50×13%=6.5(元)。
【师】:完成的非常好,那你们在试着完成练习5.
【练习5】某书店一天内销售甲种书籍共卖得1560元,其利润率为25%,则这一天售出甲种书的总成本为元.
(有部分学生,对于总成本的定义有疑问,给予释疑)
【生】:设总成本为x元,则利润为(1560-x)元,
所以,1560-x=25%x,解得,x=1248.
即总成本为1248元。
【师】:销售问题与生活密切相关,只要大家用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那么这类问题就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新的理念,新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角色发生相应的转变,由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营造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平等、信任、理解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利用现实生活中销售的场景,让学生去体验,去感受,从而自然而然的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理解销售问题中的一些常见的量,并记住相关的公式进而熟练运用。
这节课的学习,我主要采用了体验探究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体验生活的机会,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知识、方法去探索与发现新知,使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学习中对抽象的数学公式获取感性的认识,进而通过教师的引导加工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获得新知,使学生的学习变为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同时让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思想和方法,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参与的重要性,为学生今后获取知识以及探索和发现打下基础。
小学生因为学习经验和学习阅历有限,所以,在教学开展中要运用案例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1)案例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积累知识,把抽象的知识构成变成形象的理解方式;(2)案例教学法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教学中案例的引入能让学生认真思考与学过的那些知识点产生联系,并且学生会主动探究产生什么样的联系;(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案例教学法打破了传统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主动学习,从不同的视角看到问题;最后,案例教学法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案例教学法的开展要加强师生间的共建,在讨论合作中完成教学目标。
二、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展措施
1.精心选择教学案例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要有教学案例的引进,因为案例的搜集和选择是小学教学开展的关键基础,如果在这一环节出现了问题,会影响整个教学案例的顺利实施。案例的类型有很多种,有文字案例、音像案例、视频案例。所以,选择案例要有知识性的特点,使学生对案例阅读和分析后能够掌握一定的知识,比如,开展《滥竽充数》这课的时候,里面主要讲述学艺不精,不能再经受推敲的故事,但是小学生从来没有踏入工作岗位,接触更多的相关事件,所以,教师运用音频给学生播放一段同志同声传译时的音频,给学生讲解学习英语的人非常多,但真正能够精益求精的没有几个,这就要求小学生从小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自己学习知识的效率和精深程度。这个教学案例就很符合案例教学中知识性的特点,学生在案例反思中可以有所收获,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心态,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
2.评析研读典型案例
【关键词】《促织》 教学案例 分析
一、案例背景
在目前倡导个性化、多元化解读文本的趋势下,有的教师放弃了对文章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归纳。表面上看这样的课堂气氛活跃得多,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却没有得到发展,对文章的整体内容把握不深刻。因此笔者借鉴传统教法,让学生拟小标题,将学生置于“通过写……,表达了……”认知图式中,加深对课文的整体理解,提高遣词造句的准确性,扎扎实实打好语文基本功。
《促织》写作特色之一是情节曲折,教学设计上宜以情节梳理带动文意理解及文言知识积累。
本课时是在第一课时已经让学生对整篇文章进行梳理,作了批注的基础上进行的。
二、案例描述
该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利用情节的理解带动对文意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准确运用语言的能力。
整节课的教学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环节一: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再通读全文,进一步理解文意,能在书上作批注。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小说的序幕、开端、发展、、结局、尾声共六个部分分别属于哪几段,并且板书于黑板。
环节二:小组合作探究。采取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给每段拟一个小标题,要求:1.尽量含“虫”字;2.尽量在原文中找相关信息;3.最好每段的小标题字数一致,结构大致相同,以七字为佳。
环节三:展示学习成果,每组派一名代表在黑板上书写本组所拟的小标题。每段尽量多写,以比较优劣。学生的答案尽管有的用词不是很恰当,概括性不强,但也有拟得比较精当的,如第一段有写“尚促织导致民不聊生”(“导致”删去更好)、“官摊派‘名’不聊生”(“名”即成名)、“宫尚促织岁征民间”。学生踊跃上台表演。
环节四: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各小标题的优劣来带动学生理解文意并且积累文言知识,重要句子让学生当堂翻译。教师展示所拟标题。板书:1.虫劳民伤财;2.官征虫成名遭杖;3.求解脱成妻卜虫;4.得神助执图捕虫;5.窃发盆虫死儿悲;6.怒转喜成名得虫;7.博一笑小虫显能;8.虫卓异化祸成福;9.刺贪虐一虫关命。
三、案例分析及反思
总体来看,学生情绪高涨,积极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虽然有的标题用词欠精当,概括性差,但部分标题概括性强,能覆盖段落内容,有出彩部分。下面结合教学具体谈谈:
1.“归纳概括”是一项重要的语文能力
目前语文阅读教学侧重多元化解读而忽视归纳概括能力的培养。从认知心理学上说,“通过写……,表达了……”是重要的认知图式,只有当我们弄清楚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即写了什么之后,才能对这篇文章有初步的整体的感知,才能进一步思考“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而不是那样写”等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概括主要内容和归纳中心思想是重要内容。如果一味强调个性化、多元化解读而忽视了根本的东西,那么学生对文本势必浮于浅层次的理解,不能形成深刻的记忆。本人借鉴中国国文传统教法,让学生拟小标题,归纳段落内容,这样既可以锻炼表达能力,又可以促使学生认真阅读文本,促进阅读教学,实现“以写促读”的目的。《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能整体把握阅读材料的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学生有了一定的归纳概括能力,就能独立地读书看报,因此,归纳概括能力是中小学生的基本能力,对语文素养的形成起到基础性的作用。
2.“文言结合”是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
目前有的语文老师在教授文言文时有两种倾向:古汉语倾向和现代散文倾向。前一种倾向把文言文当古汉语来教,整堂课只有古汉语知识积累,没有课文鉴赏,学生感觉枯燥;后一种倾向把文言文当现代散文来教,整堂课进行内容鉴赏,但是学生的文言基础知识没有得到落实。两种倾向都不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很多语文教师对此作了积极探索,将落实基础知识和内容鉴赏结合起来,以文意的理解带动文言知识的积累,这样可避免教学过程的枯燥,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效率。以“文”为主还是以“言”为主,要视文章而定。一般说来,文采斐然、情节生动、感情充沛的文章宜以“文”为主,史传文学、说理文章宜以“言”为主。《促织》情节曲折生动,是学生的兴趣点,因此我定下了以情节带文言基础知识积累的策略。
3.语感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
王尚文教授指出:“语感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语感教学流派代表人物洪镇涛指出语感的培养需要对语言进行“感受—领悟—积累—运用”。在《促织》的教学中,让学生拟小标题,这是运用语言的过程,然后对各组答案进行比较,领悟语言。学生在比较小标题过程中提高了语言感受力。
一、 咬定“语言”,开展审美性阅读
【教学案例】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灰椋鸟》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读了课文,你觉得灰椋鸟美在什么地方?
生:灰椋鸟归林时场面很壮观。
师:你们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了气势壮观呢?
生:灰椋鸟归林时队伍“排空而至”。可见灰椋鸟有很多。
师: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许许多多的鸟黑压压的一大片,遮住了天空,向刺槐林压过来,像旋风一样扑来。
师:是啊,成千上万的鸟飞来了,整群整群、一批一批有多少这样的大部队啊?除排空而至,你还能用哪些成语来形容它们的气势?
生:排山倒海、遮天蔽日、浩浩荡荡、气势磅礴……
师:读出这种场面这种气势来。
【案例反思】
语文教学的“根”是什么?当然是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该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排空而至”这个词语,通过形象化的描述、成语积累、朗读体会等多种方法,促进学生对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学生的感悟深入而具体,朗读细腻而感人。
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经典的语言值得学生品味、借鉴、学习。比如课文题目,再比如课文中一些能起“牵一发而动全身”作用的关键词句。教师在教学中恰当地抓住这些语言展开多元读写,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与文本、教师、编者进行对话,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深层感悟。比如,我们在学习《草原》第一自然段时,可以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感悟,初步感知草原的美;再将学生已学过的古诗《敕勒歌》与之相比较,通过文中具体的词句,突出草原的“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再让学生用具体的语言抒写自己对草原的感受。此时,学生已被草原的美丽所陶醉,“柔和、一碧千里、渲染、翠流”等优美的词语在学生心中形成了一种力量。“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学生在与文本语言对话感悟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读写的无穷魅力。
二、 关注“表达”,开展借鉴性阅读
【教学案例】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教学片段
师:自由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找一找课文为什么把火星与地球称为“孪生兄弟”?
生:这兄弟俩长得太像了――同样有南极、北极,同样有高山、峡谷,同样有白云、尘暴和龙卷风,同样是四季分明,甚至连一天的时间都差不多。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句话中连用了四个“同样”,你知道这是什么句式吗?
生:排比句。
师:句中的四个“同样”让我们读起来有什么感觉?
生:这句话让我知道了火星和地球之间十分相似,而且我们读起来也非常有气势。
师:你能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至少用上三个“同样”,说说你生活中的某种发现吗?
生:……
【案例反思】
语文到底学什么?除了语言文字,还应该让我们的孩子在阅读中习得一定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进行借鉴性阅读仿写,从而提升孩子的写作能力,让阅读教学更为直观,让我们的学生能更好地进行阅读感悟。该案例中,教师首先让学生进行了文本阅读,从中找出排比句,品味排比句的句式特点和作用;再让学生联系生活,运用这样的表达方法,说说自己在生活中的发现。这样的学习,学生不仅读懂了文本,也学会了运用排比的方法来表达。
其实,在阅读教学中,我们除了让学生学习排比方法以外,还可以学习其他一些表达方式,比如: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也可以对文本的构段方式进行模仿,比如总分构段、过渡句的使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点面结合等,从而让学生在阅读感悟中习得方法,通过运用更好地促进感悟。
三、 激发“想象”,开展迁移性阅读
【教学案例】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孔子游春》教学片段
女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师:一个省略号,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遐想!课文中描写春色的成语中,还提到了哪些景物?你能模仿这样的表达方式,调动诗的灵感,试着接着说一说吗?
粉红的桃花
是她
青青的草地
是她
……
生1:粉红的桃花,是她漂亮的裙摆。
生2:青青的草地,是她飘逸的衣衫。
师:大自然中的景物丰富多彩。你能再从大自然中选取一个景物,继续调动诗的灵感,赞美大自然吗?
出示: 是她 。
生1:滚滚的春雷是她前进的脚步声。
生2:不息的河流是她奔腾的血液。
……
【案例反思】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多元读写是根,深层感悟是叶,根深才能叶茂。因此,学生的阅读广博,不单体现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上,也不仅在现有的句段表达方面,还要领悟文本的内涵,展开想象,进行迁移性阅读。这样的读写结合,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真正提高。如例文中,教师由扶到放,先品味文中大自然的美,再由文中的省略号出发,联系文中成语,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仿写。接着完全放手,让学生去大自然中选取景物,进行续写。在读与写的过程中,大自然母亲的美融入了学生语言中,更融进了学生的心里。
其实,对学生进行迁移性阅读的内容有很多。除了例文中的标点符号,还可以关注文本中的空白之处。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这些空白,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补写,从而拓展文本,强化表达能力。也可以根据文本的结尾,以之为起点,继续展开想象,进行续写。当然,更可以在原文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进行改写,比如把古诗改写成记叙文。这样的一个个练习,便让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又上升了一个台阶。
四、 链接“生活”,开展开放性阅读
【教学案例】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爱如茉莉》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课文学完了,你能联系课文内容,写下你的感受吗?
出示:爱是 。
生1:爱是爸爸直奔医院的身影。
生2:爱是妈妈手脚麻木也不肯动的体贴。
……
师:是啊,平平淡淡情最真,平平淡淡爱永恒。品读了本文,相信同学们对真爱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真爱无言。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真爱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让我们去寻找真爱吧!
出示:
在我的心里,真爱就是爸爸_______,就是妈妈_____________,就是_______,就是___________……
生1:在我的心里,真爱就是奶奶每次上学前的唠叨。
生2:在我的心里,真爱就是每次作业时妈妈递上的一杯茶。
生3:在我的心里,真爱就是获得进步时爸爸的一个抚摸。
……
【案例反思】
本案例中,学生对于文本中父母之间的真爱有了很深的感悟,借机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去品味生活中的爱,也写上一段,然后集体交流一下。学生也就有话可说,有情可表了。
生活即课堂,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文本贴近学生的生活,很容易勾起学生对自己生活片段的回忆。比如,学了《师恩难忘》,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的老师;学了《装满昆虫的衣袋》,让学生写一写自己小时候的趣事……
一、有效备课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语文教学目标只有体现学科的特点,才能保证课堂的有效性。尤其是明确且有层次的教学目标的制定,是整堂课教学的核心与灵魂。备课时教师除了对文本的熟悉与透彻解读外,还包括对学生学情的准确分析,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依据学生的年龄实际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做到目标准确和明确。
备课时除了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外,更要关注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中要充分体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理念,无论教学内容的处理,还是教学策略的采用,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能够最大程度地接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水平,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和学习方法的获得,有利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优化教学过程。
二、有效上课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核心
不要认为有教学目标就行,只有教学目标适宜于学生,教学才可能有效。目标适宜了,我们再研究教学方法问题。方法为目标服务。那么,我们要研究怎样的教学方法呢?我想是按照学生的学习起点,启动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促进学生的学习向深入发展的教学方法。特别是要善于创设引发学生思维或情感的学习情境,并且把组织形式、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主体统整起来考虑。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就要看学生是否在进行主动的深层的语文学习活动。
1、营造安全的学习环境。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言的学习要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才能收到实效。教师要改革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为这种实践活动创设开放、民主、和谐、自由、安全的教学氛围。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教学思想,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无拘无束,敢疑敢问,敢说敢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的民主程度越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就越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越高。
2、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考察语文教学效率的标准之一,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程度。在一堂课上,如果大部分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这就可以说是一堂高效率的课。”而真正有效的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习者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要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课堂上要坚持学生的无错原则,鼓励学生敢于思考、敢于表达,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三者的充分对话,促进学生生动发展。
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是围绕问题而展开的,它对学习的过程具有导向作用。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更是能有效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吸引学生倾情投入,激发出生命的活力。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使学生处于探讨、研究的冲动之中。
例如,一老师在教学古诗《江雪》时,在理解了诗的意思的基础上,设计了质疑的环节。学生的疑问主要集中在这么冷的天,又下着大雪,那个钓鱼的老翁为什么还要出来钓鱼呢?老师话锋一转:“是啊,这位老翁真的在钓鱼吗?”学生开始沉思起来,老师下发柳宗元生平材料介绍,让学生从中寻找答案。于是出现了精彩的答案:一同学说,那老头在锻炼意志呢!一同学说:那老头在告诉大家他非常孤独,因为四句诗的头一个字连起来就是“千万孤独”。还有一个同学说:他不是在钓鱼,他是在钓春天,因为冬天已经来了,冬天还会远吗?……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学生对诗的意境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
4. 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老师要凭借课文提供的字词句段篇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在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语言运用时关注语言训练点、方法习得点、能力培养点,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让学生学,使学生真正从学会走向会学。
三、有效反思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障。
教师的专业成长,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注重课堂反思。思考的重点是以学生的学习质量作为衡量课堂教学的有效与否。
一写教学后记。写教学后记,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常用的方法。即教师在每次教学活动结束后,写下自己对本次教学活动的设想、教学思想、确立的教学目标、采取的教学策略、教学效果以及教学中的成败得失等进行分析、总结,以达到反省的目的。
二记教学随笔。教学随笔,即教师在教学中有新的教学思想、方法,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感想,教学成败,教学灵感,教学改革创新等随时随手以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作为教学反思的对象和教学探究的信息。
三记教学案例。编写教学案例也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一种形式。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每位教师都会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例如自己教学成功或失败的课例、对一次教学活动的认识和感想等),教师可以将它们编写成案例,以供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反思和总结,或供其他教师借鉴和思考。
论文关键词:“润物细无声”---《海燕》教学案例分析
在前不久执教《海燕》最后一课时时,在对课文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最后一次激情朗读课文之后,问学生:“学完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
A生说:“我体会到了象征、对比手法的魅力本领。我觉得它们真了不起。”
B生说:“我特别喜欢这篇课文,它有如春天的旋律,时代的前奏曲,革命的宣言书。
C生说:“我觉得最了不起的是高尔基。”
D生说:“我最喜欢文章中海燕的形象,它不仅是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象征,它更是一个面对困难能勇往直前的英雄的化身。
……(以上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感受,说得都挺好的。)
听了D的发言后,学生们都把手举得更高了,此时,我想这是个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体现他们个性的时候,也是讨论交流的良好机会。接着,便稍稍做了个安静的手势,说:“同学们,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既有温煦的爱的阳光照耀,也有各种各样“暴风雨”考验。面临生活的暴风雨,你该怎样做呢?试就这个话题,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有的说:“我这一次月测成绩不尽人意论文服务,我决不做海鸥、海鸭,我要做一只高傲的海燕。
有的说:“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挫折,什么大风大浪,我都不会气馁的,我要像海燕一样高傲的飞翔,搏击生活的浪潮。”
又有一生说:“我觉得《真心英雄》已经告诉我们答案了它和《海燕》一样具有魅力。”
……(就这样你一言他一语的,下课的铃声响了。)
作为教师,让课内教学走向课外,让文本教育走向现实教育 对这一课的教学重视背景,这似乎是对原作的尊重,但从现实来看,凭空增添了距离感,反而让大多数学生逃离。阅读教学的起点应是“学生的心灵”。我认为主要还应从作品的文学性进行审美欣赏,从当代人的角度进行解读。我认为这才真正激发起对作家及作品的热爱,才能真正披文及人,指导人生。
[分析与反思]
以上教学片段真可谓“随风潜如夜,润物细无声”,也是我没有预料到的。但学生的回答却让我看到了学生的世界是充满无限想象力的,他们思维的发散性很强,并富有开拓性,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结合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以上教学片段主要体现了三个方面的新观念:
一、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翁,而教师却成了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整个教学片段当中教师自始至终没有去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争辩、质疑……。教师只是在规范学生学习行为,维护课堂秩序方面,作了适当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发言,抒发对课文的感悟与见解。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谈课文的写法,有的心灵的感悟。可以看出学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成了他们学习的演练场。
二、凸现人文性。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广泛的。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着眼于学生的精神领域。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揭示了语文课程的内在意义和价值。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强调语文的学习过程,既是学生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也是激发学生创造力和生命力的过程。
常言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林黛玉。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论文服务,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这既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的需要,也是发展学生个性品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
三、开放式教学思想的体现。新课程所提出的开放式教学思想的渗透,并不是放任学生,而是对教材的开放,对学生评价的开放,提倡多元化教学,这当中包括学生对教材的不同体验和感受。以上教学片段就是体现了学生对课文多角度、多方位理解,从不同角度去欣赏。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以教师一言定论,而是建立了生生、师生等交互网式的评价,还可以在评价空间上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但现阶段的学生没有那种被摇动、被推动,更没有灵魂被唤醒的感觉,却感到越来越像工厂、流水线生产的同样的产品,生产力在不断的提高的同时,学生的生存空间去却越来越小。现在的教师大多没有承担起灵魂导游者的责任,更多的充当的是知识的灌输者。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担当起引导学生灵魂的责任。
总之,新课程、新理念导引下的语文教学还有许多东西要我们去探究,去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3—0053—0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首次把“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结构体系之中,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相并列,构成语文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意在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在课程的基本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因此,认真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论,加强实践研究,以促进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开展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旨在以执教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案例来展示笔者对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解、实施、评价与反思。
一、概念界定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学生的和谐发展为中心,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综合听、读、说、写的课程目标,综合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在语文学习中渗透多种学科知识与能力的实践活动,注重综合性、主体性、参与性、生成性的学习方式。
自从走进新课程,笔者在综合性学习教学中也进行过许多尝试,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就以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教科书上的一个综合性学习教学案例来展示笔者对这一内容的理解和实施。
二、综合实践活动《永葆童心》教学设计
1.活动目的如下:
(1)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充分彰显学生个性与自我。
(2)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的能力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3)增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了解。
(4)回顾童年生活,清晰、自信地设计和规划今天和未来,帮助学生良好地衔接小学与中学生活,克服刚刚进入中学阶段的恐慌与不适,培养学生勇克困难的坚定信念。
2.活动准备时间: 一周
(1)阅读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了解他人的童年故事,可记在心里,也可将故事梗概写在纸上,在课堂交流时使用。
(2)采访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或其他亲人,了解他们的童年,就“童年”或“童心”与他们做一次坦诚的交流,并进行记录。
(3)从自己的童年照片中选一张或两三张最有特点的或最有意义的照片制作成“童年纪念卡”,在照片的旁边空白处配上“题名”和“题词”,尽可能简练生动、有个性。纪念卡完成后,先在小组内展示,最后选出一两件出色的在班上展示。
3.活动过程:
(1)导入(课前播放一组儿歌)。
(2)回眸自己的童年: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尽情讲述自己的童年故事,并交流展示自己制作的童年纪念卡。
(3)每组推荐出的人进行全班交流讲述。
(4)书写童年的感受,之后,让学生大声朗读自己写的文字,展示写作成果。
(5)过渡现在的生活:播放歌曲《不怕不怕》,让学生跟唱,在歌声中挥手告别童年,昂扬走向青春! (6)张贴卡片:将每个学生制作的纪念卡在负责人的指挥下有序地张贴在教室墙面上,使学生进一步体味童年的快乐。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反思;校本培训
2013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和《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将教师完成五年一周期360培训学时作为定期注册的必备条件。一时间,各地掀起培训“大潮”,寒暑假对于教师不再是休息日,教师不断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学习充电。
实际上,各级培训活动中的专家有很多知识和经验是不可能通过培训的形式传播给每位教师的,所以,在一定的情况下,校本培训倒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笔者在农村初中负责全校教科研工作,认为要加强校本培训力度就要扎实开展诸如教学反思一类的,切合农村教师实际的校本教研活动。那么,结合农村教育的实际,如何培养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呢?
一、重视理论学习,夯实教学反思基础
以前上苏教版九年级课文《热爱生命》的时候,总是认为课文很简单,带着学生读一读,了解情节,简单分析人物形象,总结主旨就可以了。但是在学习了陶行知先生的人文教育理论后,我感觉课不能这样上了。我以“热爱生命”为主题,在网上收集了很多资料图片:千手观音邰丽华、盲聋哑的海伦・凯勒、冰冷风雨中拾荒的残疾人、荒凉的沙漠上的千年不倒的胡杨……通过我的深情讲述,学生的热情被点燃,纷纷讲述自己积累的或是见过的关于生命的故事。一个女孩讲述了自己的爷爷在被确诊为癌症后,没有想拖累儿女,自己决意和老伴住在一边,并坦然开朗地面对生活,每天坚持锻炼身体,积极面对治疗,结果癌症状况大有好转。她的讲述令我和全班同学非常感动。下课之前我顺势布置了作文――写这篇课文的读后感。批改时我发现学生此次作文感情真挚、语言流畅、用例典型,很多学生的作文令人耳目一新。我想,这一切大概就源于我受了陶行知先生人文教育思想的影响而进行的教学反思。
二、把握反思内容,增强教学反思实效
1.反思教学成功的原因
对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我们可以反思其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应变措施;某些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的合理使用;对学生学情的有效把握等等,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和感受,及时记录下来,总结经验,以备业务提高之需。我在教授苏教版九年级的课文《乡愁》时,县教研室领导坐堂听课,听过后给了我很高评价。我在窃喜之余,也对这节课的成功之处进行了反思。其中的最大亮点是我设置的配乐朗读。首先,我在音乐的背景下深情朗诵诗歌;其次,在学生准备之后,指名学生配乐朗读。这样做一是突出了诗歌的情感效果,通过音乐和人声的力量点燃师生的情感火苗;二是体现了教师的示范效果,为学生做了良好的引领。
2.反思课堂教学不足之处
对于教学,发现不足改正错误可以帮助教师减少教学上的遗憾,提升教学业务能力。一次上《活板》,全校语文公开课,来人很多,我感觉压力很大,生怕自己演砸了。结果课上得真不好。反思过程,我在设计教案时,没有把握学生实际,结果上课时学生的反应迟缓,我不得不把教学主动权抓在自己手里,主导课堂,就这样还是拖堂完成教学任务。后来,我及时改变了教学设计。等到另外一个班级上这一课时,我就变得从容多了,因为我从学生实际出发,课堂结构更合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更多、更实在了,教学效果也更好了。由此可见,教学反思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帮助真得很大。
三、总结反思方法,提高教学反思能力
1.反思语文课堂人文性和工具性是否统一
语文教学应该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机统一体。面对应试教育的压力,我们的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机械式的工具化教学,很多教师为了能把知识及时、迅速、有效地“塞”给学生,忽视了人文性的教学设计,整个语文课堂变得索然无味,甚至面目可憎。这样的现象在农村初中的课堂上并不鲜见。只有把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融入细致的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过程中,我们的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才有可能成为理想的课堂。
2.反思课堂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否合适
关于语文教学方法,众说纷纭。我以为,对于农村初中的语文课堂来说,教学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系统(讲授法、串讲法)、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系统(讨论法、研究法)和教、学兼重的教学方法系统(问答法、情境教学法)。教学方法的使用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要根据课文、学生、课堂情况等不同因素而有所变化。其中,情境教学法能最大限度地突出语文教学情感美、画面美的特点,能创造诗意般的审美课堂,带给师生美的感受,增强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这也正是大部分语文老师追求的语文教学境界。我们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要增强自身语文素养,多尝试情境教学法。
3.反思教学设计是否合理
教学设计是一堂语文课的基础和核心。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在课前、课中和课后都可以进行。反思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有没有做到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要看教学设计有没有体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是否将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环境、成长的需求融为一体;第三,要看教学设计有没有立足文本,并根据实际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
参考文献:
[1]李艳杰.教师应学会教学反思.学知报,2011-11-14.
[2]张小建.实践+反思=进步:学会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J].学术研究,2012(02).
名师课堂的精彩,不在于课堂有多么完美,而在于平常之处显示智慧。新生代语文名师们的课堂。是生命的课堂,是智慧的课堂。他们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关教学活动整体的真理性的直觉认识,就是一种课堂实践智慧。学习和研究诸多名师的课堂实践智慧,为己所用,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课堂实践智慧不可言传,只能意会,因此不是通过一般意义的学习所能获得的。也就是说,实践智慧的获得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形成,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表现出来,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发展。对于名师的课堂实践智慧,我们不仅要学习、研究,更要实践、反思,而后再实践,再反思,如此往复,让名师的课堂实践智慧催生我们的课堂实践智慧,提升我们的专业化水平。
为此,我校组织广大语文教师走近名师,研究名师的课堂实践智慧,探索小学语文新生代名师课堂实践智慧生成的途径与方法,感悟他们先进的教学思想,领会他们的教育追求;通过对具体的教育情境和事件的关注、反思,将感性的、表面化的经验提升,生成自己的教学实践智慧,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提升自己的教学思想,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一、学习积淀
名师之所以成名,他们的课堂教学之所以闪动着智慧的灵性,最重要的是他们十分注重自身的知识积累与人生修炼,具备厚重的文化底蕴。这些不是通过听其一节两节课就可以形成的,是需要我们每个教师不断学习,潜心感悟,长期积淀的。
研究中,我们首先组织课题组教师认真阅读新生代语文名师的专著,关注教育教学杂志上介绍他们的文章,研究这些名师课堂教学实践智慧的主要特征,领会他们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感受他们高超的教学艺术和灵动的课堂实践智慧。其次组织成员广泛地搜集新生代名师的教学案例、教学实录,进行研读学习,把名师们课堂教学的形式记录下来,把其中的神提炼出来,用名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指导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活动,时时处处以名师文化的眼光来对待教学工作。在学习中,我们重点学习、研究新生代名师的课堂教学。
1.观摩录像。
在学习中,我们经常组织课题组成员观摩新生代语文名师课堂教学录像,以名师的一节录像课为研究载体,对名师的课堂进行多维解读、深入探究。我们要求老师们在观摩中不仅要“听”,还要“看”――观察课堂中学生的情绪状态、互动状态、思维状态,以及学生学习的收获;观察名师的教学思路、情境创设、气氛调节、问题处理方式等等,并进行记录和思考,感悟名师的教学艺术、教学机智,做到学有所悟,学有所得。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认为,一堂好课应上得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这是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具体体现。我们在观摩其课堂教学录像时,就要求教师们观察在他的课堂上学生们的具体表现,感受他情智语文的魅力。通过观摩学习这种途径,加深了对这些名师课堂实践智慧的感悟和内省。
2.研究课例。
研究名师的课例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这样可以让名师课例成为生成自己的课堂实践智慧的专业平台。课例研究是以某一具体的课为研究对象,通过学习、研究、反思、借鉴,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改进、优化和提高。具体有两种形式:一是将不同名师同一课例进行比较研究,如将王崧舟和孙双金两人所执教的《二泉映月》进行比较,找出他们对同一个课的不同处理,体会不同名师教学设计的差别以及教学理念差异,感受不同名师的教学智慧。二是将名师课例与自己的课例进行比较,找出自己教学设计的成功之处和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找问题解决的有效策略,借鉴名师的成功做法,在反思中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课例研究,让教师用审视的眼光来看待名师课例,在比较中学习,在学习中借鉴,在借鉴中生成课堂实践智慧,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
3.赏析案例。
赏析案例也是学习名师课堂实践智慧的手段。教学案例是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它是教学事件的真实再现,是对课堂中发生的实践情景的描述。案例赏析虽然也以课为研究载体,但不同于课例研究,它不是研究如何上好这一课,而是围绕教学中的典型事件,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展示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等,从而给人以启迪。开展案例赏析,有利于我们教师从中发现这些名师在把握教材、处理教学细节上的智慧和艺术,丰盈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升实践性智慧。如王崧舟老师教学《二泉映月》时,引导学生抓住“坎坷”一词,披文人情,品词析句,涵咏意蕴,使课堂上真情流淌,生命涌动,让人叹为观止。我们就以这个为案例,进行了深入地探讨研究,真切地感受了王老师语文教学的一种境界、一种智慧。
在教学中学习,在学习中积淀。我们又从“新课导入”“朗读指导”“语言品味”“读写结合”等方面品读名师,感受名师,深深领略名师的风采:他们的语言表达行云流水,活力四射;引导巧妙自然,浑然天成……他们的教学风格各不相同,有的关注语感培养,有的追求诗意,有的注重情智发展,有的提倡简约,等等。他们的驾轻就熟的教学艺术,幽默风趣、于文字中指点江山的大气和教学智慧,让我们叹服。通过学习,我们能博采众长、融会贯通,教学中自然生成智慧。
二、实践生成
教学说到底是一种基于实践的情景化的教师精神与教育智慧的传递。教学实践是教师成长的基石,教师课堂实践智慧的生成,完全来自于教学实践。学习名师的课堂实践智慧,最根本的要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
1.模仿感悟。
模仿是创造、生成的基础。学习名师的课堂实践智慧可以从模仿开始,从模仿名师的课堂教学开始,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语言、教学方法等。研究中,我们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名师的教学设计、教案拿过来,针对自己班上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一下,为我所用,通过对名师课堂的模仿,切身感受名师设计的巧妙;还可以借鉴名师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中的精妙之处,汲取其中丰富的营养。如我们在观摩特级教师薛法根的课堂教学录像《天鹅的故事》时,感到教学中他有三次“写”的训
练设计得非常巧妙,研究品析后,我们要求四年级的教师在教学时尝试着模仿运用;观摩了孙双金老师的《观察作文》教学实录后,其教学中引人入胜的开头,多层面的观察指导,情趣盎然的评点赏析以及对学生精神的关注等环节,触动着每个语文教师的心,于是有几位老师纷纷“借砖生玉”,进行教学模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模仿中,我们要求各位老师认真写下自己在运用中的得失,进行反思,这样在体会名师智慧的同时,能生成自己的实践智慧。
有时,一些有机会外出听课学习的老师听了新生代语文名师的展示课,回校后我们便开展“模拟课堂”活动,即要他们模仿所听名师之课的教学设计,上一节汇报课,既加深听课者对名师课堂实践智慧的认识,也可以让其他教师间接感受名师课堂的魅力。
当然,我们不是简单地模仿名师的课堂,而是分步推进,渐入佳境。我们既要学习他们的“形”,也要学习他们内在的“神”,只有“形神”兼备了,才能让我们的课堂也如名师课堂一样精彩纷呈,灵性飞扬。
2.好课展评。
我们观摩名师教学,不在于纯粹地扮演名师上课,不在于单纯地表演名师的教案及教学设计,而在于领悟、掌握、运用那些支撑教案及教学设计背后的的教学理念。因此,我们学名师不能囿于模仿、移植那些技术层面的东西,而是要以扎实的课堂教学研究这种真实有效的方式,来习得名师们那些支撑教学理念的精髓。只有将名师先进的教学思想同自己的教学实践有机融合起来,才能不断地叩问课堂实践智慧的真谛。
在教学中学会教学,在实践中生成智慧。为此,我们举办了多种形式的好课展示活动,以活动促发展,在活动中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如课题组教师优课赛、课题研究汇报课、观摩课等系列活动。每一次好课展评,都是一次教学风采展示,都伴随着教学反思,同伴点评,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火花,在对话中创生智慧,从而提高了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同时,我们关注教师常态的课堂教学,通过听随堂课,了解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将学到的名师的教学艺术、教学智慧有机、有效地渗透到教学中,在实践探索中,课堂实践智慧得到了发展和提升。并形成各人自己的教学风格,促进了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三、写作提升
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实验中提出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他认为专业写作能引导教师从各个层面对教育实验与自身进行反思,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改进日常的教育实践。
之所以将教师的写作称为专业写作,是因为这种写作不同于文学创作,它具有很强的专业化特点,它应是我们对教师自己教育教学生活的一种记载或研究方式。对我们教师而言,专业写作首先是一种研究,需要实践、需要思考。在写作中,教师能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从而不断产生顿悟,增强自己的科研能力、感悟能力,再不断地提炼新见解、新观点、新思想,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及时反思和总结教学行为,激活自己的课堂实践智慧。从某种意义上讲,专业写作是课堂实践智慧生成的催化剂。
我们研究新生代名师的课堂实践智慧,也需要引领教师进行专业写作,及时总结点点滴滴,记录教学实践中的成功与失败,对课题研究和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提炼、提升、发展,形成丰富的教学经验,并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不仅是打造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队伍的需要,更是将这些名师的思想观念、实践智慧发扬光大、传承创新的时代需要。
专业写作可以采用教学随笔、教学日志、教学叙事、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等表达方式,写写对名师教学的感悟,写写学习名师的体会,写写模仿名师教学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等。通过专业写作对课题研究中所思、所闻、所想、所感、所悟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中流淌的思想、灵感的顿悟、思维的碰撞、智慧的火花进行提炼和升华,揭示出内在的价值与蕴涵的教学思想,不断将实践经验内化为理性认识,如研究了薛法根老师的《天鹅的故事》课堂教学后,课题组的老师抓住了其中三次“写”的巧妙设计,撰写了《感知・感悟・提升》一文;听了窦桂梅老师的几节课后,觉得她的课大气而又不失精致,豪迈而又不失柔情,便撰写了《享受“玫瑰”的芬芳》一文;模仿孙双金老师《观察作文》的教学设计上了研究课后,写下了课堂教学反思《巧妙借“砖” 轻松作文》一文,等等。在写作中,我们更深刻而又更理性地感悟了新生代语文名师的教学艺术和实践智慧,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