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信息化管理手段范文

信息化管理手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信息化管理手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信息化管理手段

第1篇:信息化管理手段范文

[关键词] 企业;信息化;精细化;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01. 023

[中图分类号] F27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1- 0038- 01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新型管理观念,对于转变企业传统的粗放式管理现状,提升管理效率与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如今已经在企业中形成了十分广泛的共识,并且逐步被大量企业所运用。近年来,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以开展“细管理、稳质量、降消耗、保增长、促和谐”活动为载体,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但是,因为思想观念与体制机制等各种原因,有些企业在企业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产生了和精细化管理目标不相协调的状况,更为关键的是企业精细化管理的不健全反而造成了工作效率的低下,进而影响到企业的运行效果。鉴于此,企业应当在其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逐步摸索出适合于企业自身发展状况的具有信息化特色的精细化管理方式,从而更好地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与运行成效。实践证明,把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精细化管理之中,能够为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提供更为先进的现代化技术手段,解决精细和效率之间的矛盾,进而提升企业运行之成效。

1 企业精细化管理发展现状

鉴于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程度正在不断提高,企业积极探索与完善自身管理的能力也在不断提升,而精细化管理这一管理方式已经在企业中得到了良好的推广与应用。一个规模化企业常常会牵涉到诸多人员以及工作流程,对其实施管理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实施精细化管理的优势就在于对于每一流程均能加以干预,以求加以管控。然而,目前的大多数企业对于精细化管理所持有的理解主要局限在概念或者简单的架构上,但是对于深层次管理和怎样有效应用并未能加以充分理解。同时,信息化和精细化的高度融合已经成为了当今时代的显著特征,企业在促进信息化和精细管理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当前,我国大量企业已经认识到了信息化对于企业管理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纷纷强化本企业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比如,大力推广办公自动化,特别是应用ERP系统,这已经成为展示一家企业信息化管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然而,目前阶段信息化和精细化之间的相互融合程度还不够,信息化所具有的潜力与优势还远远未能真正地发挥出来,信息化和精细化在相互结合之中还面临着比如技术、理念等方面的各种问题,这将严重影响到企业管理效率的不断提升。

2 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对策

2.1 强化企业管理的基础

企业管理层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信息化实际上只是开展精细化管理的有效工具之一,一定要全面借助于各种有效的载体,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出信息化所应当具有的作用,所以,一定要夯实企业自身管理之基础,从而为本企业的信息化融合建立起更加有效的载体。就基础管理的视角来考虑,完善企业基础管理的核心就是更好地细化责任,对企业中各部门的责任加以细化,从而不断提升执行力,注重监督,以求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企业在健全完善其基础管理时,完全可以运用目标分解、流程再造以及定额管理等多种方式,对本企业的基础管理内容予以强化,并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企业财务管理、企业物资管理等诸多环节加以完善,进而形成包含计划、组织、协调、领导、控制等在内的全套精细化管理方式,并为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奠定更好的基础。

2.2 建立有效的企业信息化平台

企业的信息化平台一定要和其实际情况相互结合,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出自身作用。信息化建设是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现代网络技术与通讯技术等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信息化手段是各种信息技术相互融合之后共同发挥出来的作用,简单地推行某种技术不但会造成企业的效率低下,而且还会降低企业的可靠性。因此,假如单一地使用某种适合于企业的自动化技术,但是却没有计算机控制系统所进行的辅助,那么这种信息化程度只能是浮在表面上的。对于企业来说,所涉及到的信息系统不但多、而且杂,因此,这一信息化平台肯定应当切实做到全面和有效,而且还应当能够相互衔接,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让信息化所具有的效能在最大限度上得到释放。所以,现代企业的信息化推广中一定要事先对信息化建设实施统一而全面的规划,从而保障各信息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衔接,并和精细化管理目标保持一致。

2.3 全力发挥企业员工的智慧

企业无论何时都应当将人的因素始终放在首位,从而形成信息化管理手段下注重于精细管理的企业文化,使精细化管理观念能够根植于本企业每一位员工的头脑之中,将企业管理精细至企业中的每一个岗位之中,切实形成物物有人管和事事有人做的新型管理局面。与此同时,还应当切实规范企业中各个岗位的工作流程,落实岗位责任,层层分解指标。同时,企业应建立技术服从管理的理念,将先进工艺与管理技术具体应用到减少成本之中,从而走出一条集约化生产的新路,进而提高本企业的管理质量与水平。

第2篇:信息化管理手段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手段;实验室管理;模式探索

1.引言

近年来高校实验室的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已得到逐渐显现,由于各所高校的实验室规模以及体制的不同,导致教学模式也各有不同,因而没有产生一个可以多方面指导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传统的纸质、手工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目前实验室的规模的扩张以及管理,引入信息化手段将对实验室的管理更加科学高效,提高实验室的资源利用率,为院校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

同时,在授课过程中,目前院校所开设的“开放性实验教学”、“综合性实践教学”等环节中,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也无法对课程改革的需求有一个良好的衔接,这都表明对高效便捷的信息化实验室管理模式的强烈需要。本文以我校计算机学院实验室为对象,对信息化实验室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探讨。

2.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优势

2.1提高实验室管理效率

信息化实验室管理模式对于实验室的管理效率而言有了很大的提高。首先,实验室的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以及工作负担都得到了很大的减轻,对于实验室设备机器问题的反应,也都可以进行更及时的反馈,并高效解决,这是传统实验室管理模式所不具备的优势。再者,对于教师以及学生而言,都可以依托自主学习平台进行更好地良性互动,拓展学习的模式,加强自身潜能的开拓,教师也可以针对学生的问题及时解决,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2.2提高教学模式的创新

目前各大院校都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信息化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可以加速这一进程。自主学习平台的搭建可以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及时更新的数字课程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参考,在网络课堂上进行系统的一门课程的自主学习,而教师则在后台起到一定的监管作用,及时对学生的在线问题做出解答,线下也可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进一步评估和指导。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是新一轮教学模式的创新开展,信息化实验室管理系统的搭建有利于提高教学模式的创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3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开放式的教学课堂以及越来越多的综合性实践课程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大部分学生都能很好地利用开放预约系统以及自主学习系统进行实验学习。我校也增设了学生刷脸上机的功能,也可通过校园一卡通进行刷卡进入实验室,同时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考核。对于学生参加各类实验类项目的大赛也有一个良好的技术设备的支撑,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对于本科生的毕业设计的多元化也有了一定的数据支撑。

3.构建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

3.1实验教学管理系统

我校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校园网的使用大范围普及,网络信息点也均已连接到实验室,此次结合实验室的使用特点以及计算机课程的创新改革,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在依托校园网的同时构建了“实验室信息管理平台”,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之上并开发集成了“实验设备管理系统”。与此同时,搭建了配套的实验应用系统诸如自主学习平台、实验教学管理平台以及开放预约平台等等。

3.2创建自主学习平台

自主学习平台的建立主要依托于和SQL Server2005等技术,该平台的建立整合了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所需要的有效信息资源例如课程学习信息、在线答疑、提交作业、班级模块交流等模块,可以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自主安排时间进行线上学习交流,进一步提高实验室课程环节的考核和上课效果。

不仅如此,自主学习平台的搭建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数字教学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课程进行学习,如遇问题可以在平台上与在线学习的同学进行线上交流,或者给实验室管理员或者指导教师留言,这样就形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和交流,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堂学习的有机结合,使学生的成绩进一步提高的同时也增添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同时,实验室管理员和任课教师可以及时监控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并根据具体情况提出进一步指导。

3.3创建实验设备管理系统

根据我校计算机实验室的特点,利用ASP和Access数据库技术,以应用为中心建立了设备信息管理数据库,为教学设备的型号、位置以及运行情况做一个良好的监督管理作用。实验设备管理系统可以对实验室内所有的设备机器进行记录,尤其是对于历史维修记录的存档,可以为设备的寿命以及保养工作做一个良好的评估,并积极对设备机器进行定期维护保养,这些都可以为教师的实验室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技术支持保障,如若使用传统的实验室管理系统,则会给设备机器的维修保护工作带来不便。

4.结语

通过信息化手段对高校实验室进行管理是目前的大势所趋,传统实验室的管理已无法满足现在教师以及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信息化的管理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良性互动,更可以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创新和自主研发的能力。同时,对于不断扩张的实验室的规模的管理也提供了更好的数据支撑,可以及时地为设备机器提供维护保修工作,减少给师生上课带来的不便。只有不断地对信息化实验室管理系统进行修正、完善,才可以更好地满足师生的需要,也给实验室管理人员带来便捷,使信息化实验室管理系统发挥其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巧珍,徐全富,景作亮等. 浅谈化学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J]. 中国轻工教育,2006(F12):53-55.

[2]陈珊,陈润恩,栾长萍等. 高校实验室网络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30(8):93-95,.

[3]叶含笑.基于网络的小型助学平台设计与实现[J].中国校外教育,2009(7):166-167.

[4]赵兴浩,陶然,聂溟峰.电子信息类综合创新性实验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6):132-133,136.

第3篇:信息化管理手段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工程造价;管理水平;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工程造价管理进行信息化手段管理的重要性

工程造价管理是衡量工程项目投资效益以及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工程造价管理不仅仅是管理经济部分,也是集经济、技术以及管理水平为一体的综合性管理。当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传统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工程现代化发展的需求,通过信息化管理手段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管理是未来工程造价管理活动的发展趋势。

目前,通过计算机对工程造价进行管理已是主流,计算机能够发挥由工程造价管理机构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化工程造价相关信息与指数的及时更新作用;利用网络招投标,实现工程造价管理网络化与虚拟化,可以用工程造价管理软件提升管理效率;再者,“控制量、放开价、竞争费”是工程造价管理的新模式,网络信息资源合理定价将成为工程建设单位提升竞争力的有效手段。由此可以看出,工程造价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就是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与完善,必定给工程造价管理带来众多新的机遇和挑战。

2 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实现方式

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实现以Internet技术为基础,制定一整套简洁而有效的工程造价管理流程,以降低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成本为目的,其实现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通过建立开放式的信息采集、加工、存储以及的信息平台,简化采购环节,降低材料原料采购、加工以及储存的成本;二是通过建立起可动态维护的工程造价及相关信息数据库,进行科学管理,为建设工程概、预、决算等环节提供基础数据。三是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项目工程造价信息庞大的数据,采用数据库与WEB服务结合的方式进行管理;四是对在工程建设中的材料价格指数、工程项目信息等时效性强的造价信息开发相应的数据采集软件便于及时更新和补充相关数据库中的数据,提升工作的效率。五是为快速、准确掌握各种材料价格信息,建立标准数据库字段,通过Internet应用程序,实现不同数据源之间的转化。

3 信息化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

3.1 信息化在投资估算阶段的运用

工程建设项目估算是指项目决策过程中,依据现有资料和特定方法,对建设项目投资数额(包括工程造价和流动资金)进行的估计,是建设项目前期编制项目建议书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内容,是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估算编制可采取简单的匡算、比例估算、系数估算等,也可采用相对详细的指标估算。指标估算法是参考大量历史工程的造价信息,得出造价指标,并对拟建工程的造价费用进行测算。这些估算需要丰富的信息资料数据库,设计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对造价指标进行分解与换算,选择所需要的典型工程,套用相应的造价指标后得出比较可行的工程投资估算额。

图1 是采用信息化手段辅助编制投资估算流程图

3.2 信息化在初步设计概算与施工图预算阶段的运用

设计人员在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在限额设计与优化设计这些方案时,需要对方案的造价进行快速的比对。可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造价数据库,通过对设计方案的反复修改、比对,使设计方案造价与理想概算接近。初步设计和施工图预算编制完成后,可以与历史的造价指标进行比对,如果存在明显偏差,有可能是设计文件或造价文件存在遗漏与错误,便于设计与造价编制人员及时将设计文件、造价文件补充与纠正。

3.3 信息化在工程决算阶段的运用

编制竣工决算时,编制人员通常需要将工程清单、标底文件、投标报价、工程洽商变更、索赔管理等诸多资料进行分析与计算。采用信息化手段,可以清晰的对各工程量清单的造价数据进行统计、对比等分析,大大方便了资料的查询效率,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图2是通过信息化管理的某工程工程量清单系统流程图。

图2 某工程工程量清单系统流程图

4 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发展提出了几点看法

当前,信息化时段虽然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有一定的运用,但也存在一些弊端,主要体现在工程造价信息资源管理缺乏系统性、工程造价信息采集处理方法落后以及信息网建设不完善等。因此,造价管理机构应针对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方便的不足,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通过有效手段增强工程造价的管理技术与整体的竞争优势。

(1)健全工程造价信息库体系

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首先要从信息的开发与利用为总抓手,以培育信息需求市场,构建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体系中心,开发各种类型的工程造价信息资源,健全工程造价信息库体系,奠定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根基,使工程造价信息处理与管理实现现代化。

工程造价信息标准化

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必须对工程造价信息统一存储格式进行标准化,通过把工程造价中各个类型信息进行文字型、数据型以及混合型进行划分,建立权威、统一和规范标准的工程造价信息体系,便于随时利用。同时制定相应的信息交换协议,制定存取格式标准与相关规程,使工程造价信息处理快捷而便利。

工程造价信息资源共享

当前工程造价信息系统不断发展,各单位工程造价中的定额管理、价格指数、指数指标、造价监管以及建材供求等等不能实现共享。影响了造价信息资源的共享度。因此,各单位应根据工程造价信息结构不同,通过网页或者数据库的形式进行存储分类,为工程造价信息化数据的全面共享夯实基础。

加大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提高信息质量

提升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必须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系,造价管理单位可以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保证实现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与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同时提高信息质量,通过对信息筛选与加工,使信息去伪存真,实现系统化与数据化,并构建一批实用的数据库,实现工程造价信息网的有效运行。

(5)培养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

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否有效取决于人力资源的培养。造价管理单位通过制定相应措施培养精通工程造价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从而增强工程造价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以适应工程造价现代化信息化管理的需要。

结束语

总之,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是工程项目管理发展方向。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如果出现信息难以及时获取以及信息存储分散或者检索困难等状况,都会为项目投资决策以及造价控制带来困难,甚至影响工程造价管理目标的实现。随着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与网络化发展,造价管理部门必须充分发挥现代化管理手段,加快工程造价信息网的建设,搞好工程造价信息系统标准化,提升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管理水平,才能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毓鑫.探讨土建工程造价的管理及控制[J].经营管理者.2012年07期

[2]周永茹.信息化在工程造价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0年16期

第4篇:信息化管理手段范文

    就工程造价的含义来讲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广义上,指建设一项工程预期开支或实际开支的全部固定资产投资费用即项目建设全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总和,包括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设备费以及其它相关费用;另一种是狭义上,指工程价格,是为建设一项工程,预计或实际在土地市场、设备市场、技术劳务市场,以及承包市场等交易活动中所形成的建筑安装工程的价格和建设工程总价格,即工程承发包价格。

    前者包含的范围更广、更宏观,是决策和管理范畴的重要指标;后者更具体,更加注重客观性和精确性。后者即工程承发包价格,与开发企业及施工企业的利益紧密相关,所以在每个工程项目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研究。但目前前者的重要性还只被少数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关注,因此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提醒更多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能够科学系统地做好项目开发全过程的造价管理。

    二、对工程造价进行动态管理的现实意义

    动态管理是建立方便快捷的统计分析系统,在开发过程中进行全程的、动态的造价管理、成本分析及风险预测,为项目决策层的决策与管理,提供准确而有效的的参考依据。

    善于利用动态管理可以在项目盈利与风险分析、销售控制、资金管理等几个方面发挥十分有价值的作用。

    1、项目盈利与风险分析动态管理的作用

    项目盈利与风险分析是企业最关心的内容,而动态管理的前提就是随着项目的进度,及时对其实现动态分析。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就是对项目的预期盈利水平与风险的分析,其中的各种分析方法和指标是经实践证明有效的。在开发过程中的项目盈利与风险分析应延用同样的方法和指标,只是当初部分预测的数据随着项目的发展逐渐变成已知数据。

    在风险分析方面,因为有众多不确定因素影响项目的盈利状况,所以及时的风险提示可以帮助决策人员有重点地加强防范和控制。例如,当实际发生的建安费用、融资成本等成本因素超过预期,就必须适时进行调整、分析,避免造成严重损失。

    2、销售控制动态管理的作用。

    房地产项目的收益最终是通过出售或出租实现的,所以决策者会十分重视产品的销售控制。销售价格是一个动态数据,需要根据现实的情况及时做出调整,即销售的动态控制。

    3、资金控制动态管理的作用。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各种资源的整合,而资金是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对资金的控制与使用是企业管理者经营水平的体现,是项目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资金控制主要分为资金流入与资金流出控制。

    1)项目资金流入可以界定为为项目开发而筹集的所有可支配的资金。

    房地产开发行业中,很少有企业完全利用自有资金完成整个项目,因此合理的融资成本、融资比例、融资时间通常是项目顺利实施的保障。实际项目运作中,项目负责人必须对融资的成本与限期时时关注以免造成企业信誉等损失。因此,对融资的管理也离不开动态核算分析。

    销售收入是项目开发资金的另一重要来源,因此根据项目进行中的资金压力情况,动态的收入计算也会对方案制定有重大辅助作用。

    2)项目资金流出的项目正是造价管理所重视的成本控制内容。这些项目费用有的在项目启动阶段集中或分批支付,有的则贯穿整个开发期间。此外,考虑到某些不可预测的因素,项目应储备一定数目的资金作为不可预见费。所有这些资金的合理调度安排是企业实现获取最大利润的关键。这个安排就是资金流入的数量、流入的时间及可靠程度,能否满足项目资金流出的需要。针对项目资金流出的预测与控制是管理人员在开发过程中始终重点关注的内容,不仅要有长期的、笼统的资金使用计划,还要有中短期内的预计资金流出备忘录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而各种资金的流向一般分散到各个环节,由各个部门负责,如果各部门能定期汇报未来一段时间的所需资金情况,通过汇总计算就可以制定中短期资金计划表,从而对原资金安排作出动态修正。

    三、信息化手段在项目造价动态管理中的应用

    动态管理的应用给项目带来的益处显而易见,信息化手段包括网络和电子计算机等的应用,通过适当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方案实施,可以大幅度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管理工作的高效性、严谨性和科学性。

    实施信息化管理应主要从三个方面工作开展。

    1.制定针对本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规划方案。企业信息系统的建立必须在对企业现状和工作流程的详尽分析及优化之后,制定出一整套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的规划方案。应由企业领导负责组成方案策划小组,由专门指定的人员负责,做好流程图设计,相关资料收集,信息化技术培训等基础工作。

    2.根据方案配置硬件资源。考虑到当今社会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不断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以及企业未来的发展,硬件资源的配置必须兼顾稳定性、通用性、和可升级潜力。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选用更能保证数据安全和更快捷便利通讯的硬件配置。

    3.软件的选用与设计。由于涉及的管理内容十分专业,并且对造价动态管理理念的认识的尚未普及,所以软件市场上很难找到现成的合适软件来使用。企业可以考虑请软件公司进行外包设计定制或自行设计。软件的功能应满足以下主要的要求:

    1)适应性强。由于项目管理的内容较复杂、各个项目之间存在的差别,使的软件的设计必须抓住关键因素,数据采集格式按通用的要求设计,在保证归类范围明确的前提下,具体分项名称可由输入者设定。适应性弱的的软件遇到不同情况时,常常要通过调整源程序来解决,会极大地影响使用效果。当然,软件的设计也不可能一步到位,必须经过试用版等多个版本,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完善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2)软件架构方案选择。建议建立以数据库为核心的客户/服务器型软件构架。各部门登陆服务器,进行数据录入。这样做有很多好处,数据库放在服务器里统一管理、定期备份,可以减少存放在各部门电脑内数据丢失的风险;数据库统一在服务器可以方便的实现各部门间的关联数据智能对比;从企业管理全面信息化建设考虑也适于选用此种模式。

    3)功能设计。

    主要功能设置将参照上文中的项目造价动态管理可发挥优势的几个方面,涉及到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其中销售控制、工程进度控制、项目造价分析各设相对独立模块,但统一参数指标,设计时按照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理念实现无缝接口。

    考虑到实际工作中对项目资金流量的控制经常需要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核对,关键数据录入方面的设计可采用共同确认后进行汇总制度。对资金的发生填录时应设有备忘录式备注栏,可大幅提高使用时的历史追溯能力。

第5篇:信息化管理手段范文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 完善 企业内部控制

0 引言

信息技术的发展,在诸多领域都引起了深刻的变革,伊拉克战争显示了美军信息化条件下构建“近透明”战场的巨大作战效能,并不断改善复杂环境下军事指挥、控制、通信、情报、监视和侦察工作的水平,以提高C4ISR系统性能。近年来,我国公安战线也建立了以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全国犯罪信息系统以及DNA比对技术等一系列的现代信息化技术为支撑的新型系统,使侦破技术和手段发生了质的飞跃的长足的进步,其他还有税务机关的发票比对信息系统、银行的网银交易系统等等,无不显示出跨越式的发展和进步。然而,信息技术在企业内部控制领域的应用,方兴未艾,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2008年6月28日,我国五部委联合了我国首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其中第七条规定:“企业应当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内部控制,建立与经营管理相适应的信息系统,促进内部控制流程与信息统的有机结合,实现对业务和事项的自动控制,减少或消除人为操纵因素”,但具体怎么实施,纵观整个《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也没有很详细的描述,现实的管理实务中,成熟的成体系的运用也不多见,本文拟就实际工作中对信息技术在内部控制中的一些零星运用,加以归纳和总结,希望对我国内部控制信息化的建设,能够抛砖引玉地带来一些启发性的思考。

1 传统企业内部控制技术的局限及内部控制信息化侧重要解决的问题

1.1 传统企业内部控制本身存在固的的缺限

首先,现行的内部控制理论,基本上来自审计研究领域,或者说,主要来源于审计研究的贡献。因此,它的控制体系的设计,有很深的审计活动的烙印,主要体现为内部控制是否有效,以及已经发生的一些风险,事后才能发现和显现出来。

其次,现行的内部控制体系,是以企业为实施主体,那么企业的管理当局,比如董事会、经营层等成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他们在制定规则时通常不会给自己带来过多的约束,自己跟自己缔结的契约也不会得到严格的遵守。企业内部控制在高层的权力干预或串通下,极易失效,缺乏外部监管时,使内部控制异化为内部人控制。这时就需要外部的监管来进行弥补,而外部监管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化的优越性在这个时候突出地体现出来。

另外,现行内部控体系,更多的是对于业务的实施主体及过程是否依据有关的原则和规定进行设置和办理,进行定性的描述和评价,比如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控制技术,就看你是不是分离了。而且监控的对象与风险最后发生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也没有定量的关系,比如相分离了就一定没有舞弊吗?未必,不分离就一定有舞弊吗?也未必。

1.2 内部控制信息化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是实时在线监控问题,通过将交易的流程纳入信息化系统,即可实现实时的、远程的在线监控和比对,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是信息化技术带来的一个飞跃。

第二是定量化的比对分析技术。马克思说过,一门科学,只有当它成功地运用数学时(即达到一种定量化的规定,笔者注),才能成为成熟的科学。将我们的控制对象由人转化为对物流或信息流的监控,将操作过程的定性判断转化为操作结果数量的比对和逻辑的判断。比如通过数理逻辑判判,有A,必然有B。

第三构建一种近透明的系统,使企业的经营活动放到阳光下,创造一种条件,使内部控制由别人监督转变为一种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进而将内控的博弈双方由对立的经济问题转化为一个道德问题。

2 容易导致传统的内部控制的失效及产生舞弊的主要原因分析

2.1 信息的不对称――操作过程的不透明性

所谓“信息不对称”(information asymmetry)是指市场交易中参与交易的一方比另一方拥有更多的信息,处于信息优势地位,从而便有利用信息不对称进行欺骗的动机,信息拥有方为牟取自身更大的利益使另一方的利益受到损害。股东对于经营者、经营者对于业务经办人员、国家有关部门对于国有企业,都是信息不对称中的相对弱者。

管理者的会计舞弊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表现为对股东的“欺骗”与直接撒谎。采购人员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质低价高、以次充好;招标人员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黑箱操作,陪衬竞标。国有企业避开有关部门的监管,越权决策或运作。

2.2 认知的局限性

“人们认为不存在的东西,只是因为他不了解。”小偷为什么会偷东西?只是因为他相信没有人看见,如果你使劲地盯着他,盯着他的眼睛,盯着他的手,相信没有哪个小偷会把手伸进你的口袋;同样,如果一个小区监控探头密集,小偷也会敬而远之。同理,某些企业的高管违规操作、越权决策,只是因为他相信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神不知鬼不觉;业务人员接下那些质低价高的采购订单,或是一些劣质的销售订单,只是因为他们相信这是赚钱的,或者是他相信至少人们不知道这是赔钱的。如果我们把企业的交易过程、交易价格的高低与市场价格、与同行、与成本进行比对,并定期,相信相关的决策人员不会轻易那么胆大妄为,业务人员也会远离那些质低价高的采购交易,或是不给公司带来合理利润的那些交易。

其他还有很多原因,如利益的驱动等等,因与本文的信息化技术不甚相关,不展开进行阐述。

3 内部控制信息化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一个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可以使企业及时掌握营运状况和组织中发生的各种情况,可以及时为员工、尤其是业务人员提供足够且相关的信息,使业务人员能够心中有数,主动地进行取舍,维护公司的利益,从而使企业经营的业务结构得到不断优化。

3.1 设定控制目标――建立可供比对的目标数据库

3.1.1 行业水平数据

公安部门目前刑事安件破案的手段和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作战效能相对于传统的侦破技术,有了质的飞跃和提高。其最大的得益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建立了全国违法犯罪资源库,使得网上比对和筛选成为可能。

由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对象是企业的经营活动,内部控制出问题,或多少或都涉有经济违法犯罪的问题。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主体为企业,但从来不仅仅是企业内部自己的事情。因此,由国家《企业内部控制范围》相关部门组成的企业内部控制监督机构,成立并发挥作用,指导企业开展内部控制活动,我认为相当的必要性和一定现实意义。

3.1.2 市场价格及走势

市场的价格及走势,国家的相关部门可以组织定期,市场价格的透明,有利于撕开市场交易信息不对称的神秘面纱。

3.1.3 本企业的标准成本

由于实际成本受生产过程等非价格因系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采用标准成本,通过收集现行的采购价可知,可以非常方便地测算出公司的标准成本,对于拟签的销售合同的销售价格,进行一个动态的评估和评审,并保留相应的记录

内控目标还有很多,如本企业的预算、目标数据;国家的法律法规;相关的审批授权等等,不再一一列举。

3.2 实施具体控制――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追踪、反映和比对

3.2.1 动态在线追踪技术――物流及信息流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内部控制的监控对象发生变化。即传统的内部控制以监控人为主,你这项交易是否经过批准?这项业务是否只有你一个人知道?是否只有你一个人在经办?信息技术的监控则不然,以交易本身为监控对象,即不管这项业务由谁操作,由几个人操作,下面来看一个例子:

案例1:中航油的金融衍生工具投机

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航油)是中国航油集团的海外控股公司;是新加坡交易所主板挂牌企业。中航油于2004年由于石油衍生品交易导致5.54亿美元的亏损;被迫于2004年11月30日向新加坡高等法院申请债务重组。其起因是,中航油利用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做油品套期保值业务的时机,未经其集团公司批准,违规从事国家明令禁止国有企业从事的投机交易――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中航油的陈某买了“看跌”期权,赌注每桶38美元;但是没想到国际油价一路攀升。中航油从事石油期权交易从最初的200万桶发展到出事时的5200万桶,致使中航油在清算时造成账面实际损失和潜在损失总计约5.54亿美元(资料来源:互联网)。

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内部控制失效的案例,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由于中航油总裁陈某刻意绕开内控系统,因此,无论是多么完善的内控系统,都是失效的。此时需要外部的监管手段,可以利用本文所说的信息化在线监控技术。

我国网银系统的发展,早已可以实现远程在线授权和监控(当然,还没有中航油金融衍生工具投机事件那么早),因此,其上级集团公司只要监控住资金,一切李鬼都会被打回原型。具体做法是:大额的资金支付必须通过网上银行的大额支付系统,集团公司可以增加一个终极审批权限。本案中的陈再有天大的本事,最终都需要资金去做交易,如果增加了终极审批权,陈最多损失个几百万,最多上千万就露出狐狸尾巴。因为如果你对金融衍生工具不陌生,陈做的交易其实并不复杂,只是风险畸高,他做的是一个卖出期权,需要不断的追加保证金,因此,其上级集团公司只要在资金的流动上不充许其追加保证金(控制住物流),后续的风险即消失。退一步讲,即便不增加资金支付的终极授权,只要远程每天从网银系统里监控浏览陈某的交易记录(控制信息流),很快就会发现,他在不断的追加保证金,集团公司也就心知肚明:他做的是金融衍生工具投机交易里面风险极高的卖出期权(买入期权最多只损失一个期权费,不需要追加保证金),更不是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套期保值业务,这时只要通知这个发烧友平仓止损就可以了。在现在的技术条件下,中国航油集团本来只要派一个工作人员每天做一下资金流的实时监控,USD5.54亿元的损失马上就可以降到人民币几百万到几千万。这就是现代信息化在线监控的发挥效能的巨大潜力。

3.2.2 单笔业务的数字化及定量比对分析技术

①采购业务的信息化及定量分析

根据3.1设定的控制目标,通过信息化系统将市场的价格和公司合同的实际价格动态地进行比对,如果某种原材料的价格长期、较大幅度地高于市场价格,或者其走势与市场价格的走势相反,则具有较大的可疑性,偏差越大,可疑等级越高。再配合供货单位的离散分布情况,供货单位的集中度越高,越是有舞弊嫌疑。

将签订合同前的比价过程信息化,通过比对报价单位出现的离散程度、报价次数、报价的偏差度、最终确定单位的价格及中标次数,很容易发现陪衬报价单位,业务经办人的偏好单位,结合前面的与市场价格分析比对,即可发现较大的异常情况。如果把这些价格的差异及中标供应商的离散分在网上实时,则采购过程被放到阳光下,采购纵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②销售业务的信息化定量分析

通过对销售订单的价格与标准成本的对比,以及销售订单之间的横向对比,产品的毛利水平、订单的毛利水平、单个客户的毛利水平,以及某个业务员的实际业绩,都会非常明明白白地显现出来。这个数理逻辑关系就出来了:销售价格小于标准成本,可知企业有风险,亏损的风险,必须马上采取措施。

淘汰劣质的订单:要让业务员知道,他接的这个订单、成本是多少?毛利是多少?其他订单的成本毛利是个什么水平,他接的这个订单处于什么位置。在实践中通过对订单的内在的经济含量进行对比,业务员开始自觉地抵制一些低附加值的订单,因为这些订单不会给他带来业绩。在实施相关的信息化管理之前,同样的订单可是被业务员视为宝贝,嗷嗷叫着要赶快安排生产交货。

找到真正有价值的客户:通过对不同客户的销量、价格与公司的标准成本或实际成本进行比较,很方便地计算出各个客户给公司贡献的毛利,找出那些真正有价值的客户,有的客户打着大客户的旗号,进行低价销售,最终下来毛利总额很低,就酌情予以淘汰。

3.2.3 综合业务循环管理中各业务块之间的相互数量制约和逻辑勾稽

通过把产供销的内部业务和外部交易整合到一个平台上,定量统计计算每份合同或交易订单的要素的数量及时间节点情况,便能够回答每天、每周、每月应该有多少资金回来,实际回来了多少资金,没有回来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关注影响未来货款回笼的因素。

每天需要付多少资金,资金缺口有多大,如果该缺口资金不到位会影响哪些订单的交货,都一目了然。让业务人员知道,影响采购原料、拖延交货时间、进而影响销售业绩,并最终影响他的钱袋子的是谁。通过透明化的管理、演示公司资金的流转,以及揭示影响这些流转背后的因素,当事人员慢慢都能理解,并开始逐步调动起其积极性,通过加快周转可以增加他的收入,于是提高了催款的积极性,当然,前提是公司要有相对较为完善的考核体系。

另一方面,通过资金回笼的透明化管理,以及融资的情况,使采购人员了解整个资金的来源情况以及采购资金的需求情况,了解这些情况后,资金紧张时,采购人员能够自觉得与财务人员一道对付款的轻重缓急进行排序,优化资金的使作效率。

可见,内部控制要防范的不仅仅是舞弊,更多的是因对整个循环的内在逻辑不了解而产生误解、误判和懈怠。

4 结束语

本文所述的信息化,侧重点不在于如何构建一个具体的信息系统,而在于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一种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对于企业具体的交易进行直接监控的思想和方法,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和纠正内部控制的失效问题,还由于构建了一种近透明的公司业务的产供销循环,使决策者、经办人员相信这个过程是透明的而自我中止可能的舞弊行为,产供销价值和资源的此消彼长,形成了较好的制约能力。同时也由于借助于信息系统分析企业经营业务的内在规律,帮助企业的业务或管理人员改进工作的流程、决策中合理取舍,从而达到自我调整,自觉得采取维护企业利益的行为。

这其中发挥作用的,不仅仅是计算机的信息技术,还有个人和群体的心理在起作用,其核心是透明化、实时在线监控和内在数理逻辑分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随着内部控制技术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将逐步实现过程的近透明化、行为的自我调整、结果的可预见性、事后的可追溯性以及绩效的可评价性,使黑手不便伸出、使误解得到消融、使惰性得到激励,逐步使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发展成为一个在有效的外部监管下,自我完善、自我调整、自我更新的新型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中华会计网校.编著:《新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及相关制度应用指南》人民出版社.2008-12.

[2]《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解读《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之《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载浙江省总会计师协会印发学习资料.2010-8.

第6篇:信息化管理手段范文

关键词:通信 资源 信息化

通信资源管理是管理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电力通信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通信网络资源的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但是,由于新旧设备共存,通信手段繁多,通信资源管理体制仍沿用传统方式,管理工作难度大、效率低,为尽快适应通信技术、设备发展,必须建立信息化通信资源管理体系,使管理人员能够纵观全局,根据通信资源的情况及辅助决策信息采取有效的通信手段和方式传递信息。通信网络的资源,既包括整个通信网中所有的物理资源、逻辑资源,同时也涵盖了在物理资源和逻辑资源的基础上所展开的各项业务资源。物理资源是电力通信网的基础,逻辑资源是通信网的展现,在此两者基础上的业务资源是其实际应用。通信资源管理就是通过对物理资源、逻辑资源、业务资源的管理,实现对资源的查询、配置、统筹、设计、规划等。通信资源管理的水平直接决定了通信网络安全运行,高效的管理方式为公司生产运行和经营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1.传统通信资源管理的瓶颈

通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公司范围内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通信网络体系,传输网、业务网、支撑网全面覆盖各个通信站点并承载了大量业务,接入网的建设也在大力推进中。冀北公司通信资源管理主要分布在省、地两级的通信机构中,多年来资源管理的方式仍以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为主,管理方式较为落后,缺乏对整个网络资源状况的全面了解,难以快速有效地进行网络规划与调度。在通信网络出现问题时,由于对各种资源信息的掌握不够完整、准确,难以制定出最适合的解决方案。各类统计分析和方式编制等工作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时间,通信网管理的运行维护成本较大。同时,现有的通信资源使用情况管理是通过一系列电子化表单呈现出各种物理资源的使用情况,而业务资源的使用情况主要是通过专业网管工具进行查询和管理。物理资源和业务资源的管理分开,导致在日常的业务调度和方式管理中,容易造成部分网络资源的闲置和浪费、部分资源负担过重的两极分化,导致了通信资源整体的利用率不高。同时,由于涉及部门和人员较多,数据量大且分散,工作繁琐,存在数据的遗失、重复、错误等情况,工作人员需要消耗大量时间手工发送传真、对各站业务数据进行收集、汇总和分析,工作量大,而且出错的可能性大。这些问题给网络的运行、维护、业务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信息化与通信资源管理水平提升

目前公司各级单位通信资源管理涉及资源庞大而繁杂,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带来了一系列的瓶颈问题。随着公司信息通信融合发展,借助信息化提升通信资源管理水平为庞大的工作提供了高效的手段。

从2012年开始国家电网公司统一推广通信管理系统,该系统作为资源管理的电子化支撑平台,为通信资源的全方位、智能化管理提供了便捷,为引导公司科学发展创造了条件。该系统的建设以业务资源为核心,以物理资源和逻辑资源为基础,面向资源管理的各项应用功能,采取先进的技术方案和实现技术,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可定制化特点。借助通信管理系统,国网冀北公司在资源管理、业务管理、资源调度、告警管理、网络分析等方面有了飞速的提升。资源管理功能主要实现对各种物理资源和逻辑资源的管理和配置,资源管理主要面向运行与使用,这些资源不仅限于点设备资源,还包含各种线缆资源。业务管理功能主要实现对通信网承载的各类业务的管理,业务进行抽象以后形成通用化的对象,通过采用统一的模式进行标准化的管理。资源调度功能主要满足通信调度人员和运行方式人员,可以用于开通或变更业务方式,应急处置下的电路调度,能对调度的流程进行管理。告警管理功能主要实现通过开放的接口,将通信网络的各种故障、告警信息进行收集和综合分析,并根据使用人员的需求,进行筛选和辅助。效能管理功能主要是实现对通信网络的资源使用状态的动态管理,通过大量资源数据、业务数据、状态数据的分析得出网络的效能数据,辅助N-1、风险预警判断。网络分析功能是在效能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整体资源使用数据、运行状态数据,提供方式分析人员、网络规划人员通信网整体的资源分布、业务占用状态。

3.信息化提升通信资源管理水平的多项举措

为快速推进通信管理系统建设,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通信资源的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支撑公司生产运行和经营管理工作,国网冀北电力公司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深入推进系统建设。一是摸清家底,通过细致的资源梳理和业务梳理形成整套完整、准确的资源数据,为各项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支持。业务梳理是对目前通信网上开展的各种业务的情况进行描述和规范,包括业务的定义、功能描述、业务流程等,在业务规范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开展通信资源的规范定义。资源梳理主要针对各类通信资源如厂站、机房、杆塔、输电线路、传输网、交换网、数据网等进行制定分配原则、资源定义,确保通信资源的唯一性并能统一管理。二是流程梳理,对规划、工程、运维、统计各个环节所产生的通信资源信息的流动进行规范化管理,明确通信资源信息流转的流程,作为日常工作提升通信资源规范化管理和通信资源共享的手段,同时通过系统的使用及时发现流程中存在的不畅环节,通过需求反馈平台提出合理化建议,由项目组进行改进完善,促进系统的功能提升。三是强化分析,系统为运行值班、缺陷故障、通信检修等提供了信息化的记录平台,其中积累的大量数据信息为多维度的统计分析提供了依据。通信运维人员可以结合设备故障履历分析网络中的薄弱环节,也可以通过资源的使用情况合理提出未来网络的规划思路,系统为通信运行、规划建设等提供了智能支撑;同时国网冀北公司结合科技项目对省级骨干网络进行N-2反措网络资源模型分析,提出基于调度中心和备调节点的通信网络资源建设和使用方案,建立科学的分析评估体系,面向战略管理层提供网络运行的宏观指标,进一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4.关于信息化提升通信资源管理水平的展望

2014年,通信管理系统进入智能提升阶段,国网冀北公司借助系统的平台,着力于推进通信网质量管理、资源调度、业务调度、通信事务管理与决策辅助等功能的应用,提升资源智能化调度分析,通过资源影响业务分析、资源预警分析、网络优化分析等方面的研究,为公司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提供更加智能的分析和辅助决策支撑。

在质量管理方面,主要实现对通信网资源的使用情况与使用效能的统计、分析和评估,如:资源占用率、业务承载情况等,将评估的结果作为通信网资源调度、业务调度的依据。在资源调度方面,主要实施对系统通信网资源的集中调度,由于通信资源存在层层承载的关系,种类繁多,关系复杂,导致网络发生故障时难以快速准确判断影响的业务以及迂回方案,所以通过系统资源的动静态数据层层关联,可以智能化的根据运行需求、故障处理或应急处置,实现基于业务的系统通信网资源调度。在业务调度方面,主要面向通信方式人员,以满足各种业务需求为主要目的,不具体区分通信网资源类型,实现端到端的业务调度功能。在事务管理与决策辅助方面,主要服务于通信管理与决策层,利用在线的通信网络资源数据,对网络的现状进行评估,辅助提出网络优化策略以及发展规划建议。

5.结语

通信网是电力系统的重要基础设施,是电网调度自动化、网络运营市场化和管理现代化的基础。随着近年来通信网络的飞速增长,高效的资源管理手段显得愈发重要。国网冀北公司借助通信管理系统平台,深化系统资源管理应用,深入摸索提升通信资源管理模式,逐步实现了通信资源的规范化管理,有效支撑通信运行管理、业务流转、网络规划等工作。通过对网络数据的集中管理以及大量的分析、统计工具,帮助公司全面的掌握网络的现状,在准确的原始数据的基础上为网络的规划和优化提供指导依据。通过系统平台内传输网、业务网以及环境动力信息的综合管理,实现对网内各类资源的集中监控、集中管理和资源共享,促进提升了资源的利用效率,规范了运行水平和管理水平,为公司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樊荣.浅谈电力通信资源管理系统的构建和应用[J].科技资讯,2011(4)

第7篇:信息化管理手段范文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合同管理

一、实施精细化管理,全面提高后勤管理与服务水平

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新理念和管理手段,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由于高校后勤工作的自身特点,实施精细化管理,对全面提高后勤保障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校在开展精细化管理,实行合同管理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后勤精细化管理就是指后勤的管理者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精心的态度,在后勤服务各方面落实细节管理,提高工作标准,减少或避免工作的失误与不足,实现后勤管理效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加强规范化服务、精细化管理是我校后勤管理实现新目标,迈向新高度,接受新挑战而提出的新要求。管理精细化的核心问题是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方法的精细化,它具体反映在后勤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之中。

1.规范制度建设

俗话说的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五校整合后,我院办学规模越来越大且校区分散,为了在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便于规范操作,后勤处结合学院后勤服务工作实际,从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应急预案、工作流程入手,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有效地规范了后勤处各方面的工作准则和职工行为。一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如《后勤工作常规规范化基本要求》、《后勤工作检查制度》。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相关服务管理制度。如组织召开了房产研讨会,修订了供暖费、物业费管理规定,草拟了《周转房管理办法》。规范了《后勤处处务会制度》,明确后勤处的各项发展规划、重大事项决策、部门预算、专项资金及大宗采购等项工作须经处务会集体研究决定。修订医务室管理制度,包括《计划生育、药品采购、公费医疗制度》,起草了《校园内施工管理办法》、《后勤处专项施工现场管理办法》等规章。完善了车队的管理制度,坚持每周的“安全日”学习制度,每位驾驶员无特殊情况必须参加,做到定期考试、定期车检、并详细记录。

2.健全管理机制,完善工作程序

我院按照北京市教委办好学生食堂的要求,狠抓餐饮服务管理工作,把提高饭菜质量、稳定饭菜价格、办好学生满意的食堂作为学院的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学院成立了以后勤主管院长为组长,后勤处处长为副组长,后勤处、工会、学生处为成员的饮食领导小组,制定了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定期召开主管部门、学生代表、学生干部专题会议,认真研究学生食堂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每周深入学生食堂检查指导,及时掌握信息。设立了突发事件处理机构,建立了党、政主要领导深入学生食堂和学生一起用餐的工作制度,现场解决实际问题。强化管理工作中的“一票否决”制度,确保学生吃上物美价廉的放心饭菜。

积极发挥学生伙管会对食堂的监督作用。学生伙管会每天对餐饮楼的卫生、质量、安全、价格进行全方位的检查监督,每周进行意见反馈,定期召开学生伙食管理委员会会议,向他们通报当前蔬菜食品价格变动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接受评议和监督,及时整改,得到了广大学生的理解和支持。

学院食堂狠抓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工作。食堂实施目标管理责任制,推行全成本核算;规范劳动用工。餐饮服务中心重视培训工作,周六指定为培训日,月月培训有计划。食堂执行每日晨会制度,定期召开员工大会,及时总结工作、安排计划。对食堂所有使用的原材料都实行集中统一采购,做到采购索证资料齐全,进货渠道正规可靠。

3.服务标准建设

(1)重新制定保洁服务标准,全面做好学校保洁工作。每天至少对自己负责区域全面打扫2次以上,保证学校卫生区域的干净整洁。

(2)及时维修检查,保证教育教学秩序的良好运行。为了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加强对学院设施的管理,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确保教学秩序的良好运行,根据各校区具体情况制定周密切实可行的巡回检查路线,各分管管理员、综合维修人员对各校区进行定期巡视,如果发生异常情况增加巡回检查次数,必要时随时检查。常规巡视检查每周不少于二次。发现问题及时通知相关检修人员及时维修,重大问题及时上报,保证了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

(3)建立多元化餐饮形式,满足师生饮食不同需求。随着社会的进步,高校食堂所承担的功能也发生着微妙的改变。学生虽然不是高消费群体,但传统的“一刀切”式的食堂餐饮标准已不能适应所有学生的需求。为满足不同口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我院在餐饮管理中引入了竞争机制,丰富了校园的餐饮服务,食堂不断推出特色窗口,学生食堂增加饭菜品种,提高饭菜质量,提供多种价位菜品满足不同需求供同学选择,满足了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4)服务工作精细化。后勤服务工作的精细化是当前学校后勤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具体工作上,大到后勤整体、部门,小到班组、岗位,都十分注重后勤服务实践中的每一个细节。如学校经过多年对锅炉房供暖细节的观察和经验的积累,在改造过程当中,从锅炉的选型,管网分区的改造,阀门的选择,定压方式的调节,锅炉水泵配备等方面处处考虑细节、落实细节,并采取了分区域、分时段、分温度的供暖方式,提高了师生员工的满意度,降低了运行成本,达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为进一步提高食堂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完善学校食堂服务保障体系,更好地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广大师生服务,后勤处会同校工会在各校区开展了食堂技能比赛活动。后勤处、工会及部分二级学院领导出席技能大赛。比赛分为规定项目炒菜、自选项目炒菜、知识问答三个部分,同时设立美食台展示。通过食堂员工集体练兵活动,进一步规范了食堂员工的操作行为,增强了食堂员工的食品卫生安全意识、服务意识与责任心,提高了服务水准,为创建安全、卫生、温馨的师生就餐环境打下了基础。

二、以合同管理为核心,探索社会化管理的新方法

引入社会竞争机制,由社会力量承担后勤服务任务,逐步实现社会化服务。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提供了有利环境条件。我校在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紧紧抓住机遇,解放思想,积极创造条件,从学校长远发展出发,将自办后勤交给社会行业部门承担管理与服务,逐步实现后勤社会化。目前校园保洁、食堂、亦庄园区供暖、绿化已委托社会专业部门提供服务。

1.规范合同

各项服务工作以合同形式规范双方的权利义务,签订了空调系统保养合同;冬季锅炉运行合同;地铁出口导向牌上刊协议;职工体检合同;学生健康体检合同;保洁合同;食堂承包经营合同;配电室委托合同;垃圾清运合同。

2.对服务采购实行招标

今年为了规范新生体检工作,后勤处决定重新招聘体检单位,为此后勤处组织召开多次研讨会,制定工作程序,明确组织机构、组成由后勤处牵头,有学工部领导、二级学院主管领导代表、医师代表等组成的招标小组,对潜在服务单位进行实地考察,了解人员、设备、服务水平等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招标评审小组审查后,上报校长办公会决定。在新生体检过程中,体检单位随时向学校通报受检学生身体异常情况,医务室可以及时向学生工作部门反馈,使学校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身体状况,针对特殊病例,采取相应措施,也为新生军训提出参考意见。

另外,冬季锅炉供暖运行服务及制冷维保等工(下转第38页)(上接第36页)作,也从社会聘用服务单位。我们对多家服务单位从技术实力、人才优势及管理经营模式等方面进行摸底,并由后勤处、财务处、资产处、纪检监察办公室等相关部门组成评审工作小组,对潜在服务单位进行院内评审,认真论证,由评审小组提出候选服务单位,报请上级领导审查决定。如过去亦庄校区的物业费及供暖费支出合计将超过500万元。采用面向社会招聘专业服务公司整合后物业费供暖费用不到400万元,减少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为深化后勤管理改革,吸引社会优质资源经营学生食堂,切实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师生的生活需求。后勤处对亦庄校区学一食堂二、三层餐饮服务委托经营面向社会公开招标。食堂招标评审小组对亦庄校区学一食堂二、三层餐饮服务委托经营的六家投标单位进行了现场考察,评审小组由学校副校长、工会常务副主席、后勤处处长、副处长、学工部处长、各二级学院书记、工会代表、教代会生活保障委员会代表、学生代表组成,在全面考察的基础上,召开了招标评审会,除评审小组成员,我们还邀请了其他高校餐饮集团专家、纪检监察办公室等人员,最后评审小组综合实地考察、投标文件、现场简述答疑等多方面情况,对六家投标单位进行评议打分。实践证明,通过院内评审确定的服务单位,切实达到了我们所要求的工作标准,也推动了我校的服务工作水平与社会接轨,按照社会规范的标准为师生提供服务,得到了广泛认可。

3.根据合同标准,建立退出机制

亦庄校区学一食堂二、三层餐饮服务由经营方大成顺达公司提供服务,由于多种原因,大成顺达公司没有达到合同标准,后勤处通过召开亦庄校区伙委会、学生座谈会、教工代表座谈会及问卷调查等方式多次征求意见,各方一致反映亦庄校区学一食堂二、三层饭菜质量及服务质量存在一定问题,经后勤处处务会讨论,认为该公司现经营情况已不适合继续经营,决定在合同期满时不再续约。通过退出机制的建立,维护了师生的利益。

4.建立和乙方代表沟通机制

后勤处每年两次邀请为学校提供后勤服务的实体负责人参加后勤处保障工作布置会,统一思想,相互沟通,要求管理员每天与服务商沟通,有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安全保障万无一失。

参考文献:

[1]汪中求.精细化管理[M].新华出版社,2005(5).

[2]黄莉.浅检推进高校高校管理精细化[J].高校后勤研究,2008(4).

[3]冯晓春.冯艳飞.高校后勤管理学[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11).

第8篇:信息化管理手段范文

一、引言

《物流信息管理》是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一门专业学习领域核心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熟练操作各种物流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以及物流企业办公软件、对原始凭证进行熟练使用和处理、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和交往能力、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教学内容包括物流信息应用调研、物流信息技术应用(包括条码技术、射频技术、GIS技术、GPS技术等)、物流信息系统应用(包括仓储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快递管理系统以及第三方物流管理系统等)以及物流企业办公软件实例操作(包括数据处理、文档处理、演示文稿等),侧重各种物流信息技术与软件系统的应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课程学习中存在业务流程烦琐、操作步骤易忘、操作难点和易错点较多等问题,仅靠传统的教学手段全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综合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已经迫在眉睫。本文以“入库单据制作”教学任务为例,切合“课下自学―情境导入―任务部署―示范讲解―跟试操作―拓展训练―考核评价”的教学步骤,实施“课程网站(线上线下学生自主学习)―三维仿真(游戏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电子教室(步步为营演示跟试教学)―录屏软件(无缝监控提升学习效果)―软件更新(贴企业需求增就业砝码)”等信息化教学手段,有效地论证了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的有效性和局限性。

二、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有效应用

1.以课程网站提供多维学习资源――线上课下学生自主学习。构建《物流信息管理》课程网站,网站整合了课程整体教学设计、单元设计、情境设计、学习任务书、实习实训手册、习题集锦、教学视频、微课、软件资料包等教学资源,链接了课程相关的其他课程网站、教学资源库和企业资源。学生可以利用多资源融合的课程网站,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线上预习、复习、实训操作和测试,通过在线提问和留言等形式进行师生互动,以登录学习的次数和时长等学习痕迹积攒课程贴花,提升学习积分。

2.以三维仿真软件创设教学情境――游戏情境激发学习热情。运用百蝶三维互动体验式培训平台创设虚拟仿真教学情境,部署教学任务,进行讲训一体的授课。以“仓储作业管理―入库验收与上架”虚拟3D游戏教学情境为例,情境给出了“管理系统―入库管理―入库预报―预报审核―ASN操作”业务流程,展示了“入库单”、“配送单”等单据信息以及条码技术、射频技术、仓储软件等物流信息技术和组托等业务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应用,阐明了“入库管理员”、“理货员”、“搬运工”等岗位的工作职责。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热情”为目的,遵循“自主、探究、互动、寓教于乐”的开发原则,让学生明晰所学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在业务流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怀有激情地主动参与学习。

3.以极域电子教室增强师生互动――步步为营演示跟试教学。《物流信息管理》课程在机房、物流实训基地进行授课,机房主要讲解软件操作,实训基地则以实训设备操作和综合实训为主。在机房授课时,有效地应用极域电子教室进行互动式教学。极域电子教室的应用达到了以下教学效果:(1)屏幕广播。教室可以通过极域电子教室,进行全屏广播式的示范操作,以及窗口广播式的学生跟试操作,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2)监控教学。学生在自我练习操作和完成学习任务书时,教师可以监控学生的操作界面,对于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难点和易错点进行及时指导,对学生与课程无关的其他操作进行干预和远程关闭操作。(3)随堂测试。每次授课前均下发当节课的学习任务书,学生按照任务书中的引导脉络进行学习和训练,学习任务书集合了学习知识点和技能点的测试、以及技能的拓展训练。下课前,每位学生均需运用极域电子教室软件提交作业,达到当堂学习、当堂测试的教学目的。学生每节课的学习都充满紧迫感,主动学、积极学和交互学,向课堂、向时间要效率。当堂提交的作业在过程性考核中所占分值较大。

4.以录屏软件公平测试学习效果――无缝监控提升学习效果。每节课授课前都给学生下发《学习任务书》,学生需要根据其中的学习脉络进行学习和测试。教师示范讲解完毕后,学生进行学习任务书的自我测试完成,测试前学生均需打开录屏软件进行操作录屏,当任务完成后提交学习任务书和录屏视频,两个文件的合并使用能较好地达到无缝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并能公平的测试学生的学习效果,以防止学生滥竽充数的学习,强制与自愿相结合,达到了提升学习效果的目的。学生在进行软件操作和业务技能训练时,启动录屏软件,在教学评价时,教师、组长和学生会根据录屏视频进行任务评分,而录屏视频也能有效地记录和检验学生的操作过程,消除了学生消极学习或拷贝学习的心态。

5.以企业数据更新软件实训实例――贴企业需求增就业砝码。软件在使用中会不断地更新换代,因此要及时运用企业真实数据创设实训实例。在授课中,教师积极与校企合作企业联系,紧贴企业需求,用真实的企业数据和真实业务及时更新软件中的实训实例,让学生零距离对接实习和就业,增加学生的就业砝码。

第9篇:信息化管理手段范文

关键词: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

一、前言

在医院的基础工作中,人事档案管理是档案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医院职工结构复杂,人员较多,不同岗位员工所享受的福利待遇不同,在人员晋升和日常职称管理中,需要对岗位情况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为此,医院必须对人事档案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是受到管理意识和管理手段等因素的制约,医院的认识档案管理效果不不够理想,结合当前档案管理技术及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实际,要想提高医院人事档案管理效果,就要积极引入信息化手段,提高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质量。

二、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现状分析

从当前医院人事档案管理来看,虽然人事档案是医院档案管理的基础工作,但是其管理效果并不理想,其管理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档案管理意识淡薄。长期以来由于档案工作不能直接创造经济效益,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出现档案管理可有可无的模糊认识,由于管理意识淡薄,造成了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没有得到有效开展,对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非常不利。为此,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应从注重管理意识的培养。

(2)人工操作归档,费时费力,准确性难以保证。医院人事档案主要记载着工作人员的经历、学历、工资变动、职称晋升及奖罚等方面的原始记录。现阶段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主要依靠人工操作,不但管理效率低下,在管理的准确性上也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人工操作的管理模式必须得到有效改变。

(3)档案资料管理困难,利用率低下。目前的档案管理,因为还没有完全实行信息化管理,大量的纸制文档,只能手工建立索引数据和登记,缺乏对档案出、入库记录和档案变更的管理。由于当前医院人事档案管理都是以纸质资料为主,所以档案的管理和查阅难度很大,出于现实困难,医院人事档案的利用率较低,不利于医院人事档案作业的发挥。

(4)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素质较低。人员配备不齐,在有些领导眼里,认为档案管理工作是照顾老弱病残的地方,什么人都能干,文化水平高低都可以,只是收藏一些资料,受到人员水平的限制,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纯档案管理专业的人较少,其管理的专业性和科学性也就难以满足实际需要。为此,管理人员水平的提升是满足人事档案管理的必要手段。

三、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特点分析

基于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现实需要,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中,必须引入信息化手段,结合当前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实际,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由于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快,存储信息量大、计算精度高,可以及时给决策人员提供准确、全面、快速的人事资料和有关数据,医院人事档案中包含的数据量较大,利用信息化技术之后,档案管理的时间得以缩短,档案管理的效率得以持续提高。所以,信息化手段已经成为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对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2)提高档案信息的利用率。医院是人才密集型产业,其人事档案在医院领导者知人、认人、用人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使用信息化管理医院的人事档案,其速度快、精确度高、贮存量大、功能多、通用性强的特点,目前医院的人员更新较快,对人事档案的利用次数较多,要想提高人事档案的利用率,信息化手段的运用成了保证医院人事档案利用率的重要手段。为此,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为提高医院人事档案管理质量的重要手段,对医院人事档案管理而言意义重大。

(3)延长档案原始材料的寿命。人事档案材料实现信息化管理后,档案信息的查询,以计算机查询为主,减少了因重复调档、阅档、摘抄等工作所造成原件磨损,考虑到原始的人事档案材料都是纸质材料,在频繁翻阅中会发生损坏。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对减少原始文件翻阅,延长档案原始材料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为此,我们应对人事档案信息化的特点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四、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基于信息化技术对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促进作用,要想做好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提高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我们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建立完善的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为了保证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取得积极效果,在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我们应建立完善的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并以此为依据,重点做好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构建,保证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有制度可依,为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并深入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实际,推动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全面发展,提高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效果。

(2)合理选用人事信息化管理手段。在当前医院人事信息化管理过程中,要想提高医院人事信息化管理质量,就要合理选择人事信息化管理手段,并结合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实际,使信息化管理手段不但能够满足医院人事档案管理需要,还能够达到促进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目的。为此,在信息化管理手段的选择中,应本着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的原则,使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能够取得积极效果。

(3)把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原则。基于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现实需要,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只有积极引入信息化技术,才能保证人事档案管理取得积极效果。基于这一认识,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中,应重点把握以下原则:首先,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应把握有效性原则,保证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实效性。其次,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应把握针对性原则,使信息化技术能够在档案管理方面得到具体应用。再次,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应把握科学性原则,应保证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满足人事档案管理的实际需要。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中,积极应用信息化技术对提高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为此,我们应从建立完善的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合理选用人事信息化管理手段和把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原则入手,努力做好信息化管理工作,为医院人事档案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雷霄云,韦挥德.医院科技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现状和展望[J].

中国临床新医学,2011(10).

[2] 李品.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信息与电脑(理论

版),2010(06).

[3] 高丽丽,王洪新.人事档案信息服务工作初探[J].黑龙江档案,

2010(03).

[4] 何建东,何碧娟,罗艳,黄清.试论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建设[J].

兰台世界,2010(16).

[5] 程巧玲.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J].档案管理,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