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的信用管理范文

企业的信用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的信用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的信用管理

第1篇:企业的信用管理范文

诚实信用作为一种道德追求,在我国古已有之,“仁义礼智信”是先人提倡并力求遵循的行为准则;孔子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为历代后人所熟诵。二千多年后的今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信用是整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不讲信用,正常的社会关系就难以维系,市场经济就难以发展和完善。基于信用的重要性及其在市场经济中的基础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明确规定:“税务机关负责纳税人纳税信誉等级评定工作。”目前,由于社会信用体制的不健全,税务部门仅就企业信用进行了评定,旨在实现建立企业信用与完善税收管理的“双赢”。

一、企业纳税信用的涵义及现状

(一)基本涵义

企业信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企业信用仅指企业对债务按期还本付息的能力和意愿;广义的企业信用是指企业遵守诺言和实践成约的行为,它表现出企业以诚实守信为基础的心理承诺和如期履行契约的能力,是企业基于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的比较,追求总体利益最大化的一种理性经济行为。其外延涉及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法定信用关系、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商业关系、企业与银行间的资金信用关系、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商品信用关系以及企业与内部员工的合约信用关系,是一个包括守法信用、商业信用、银行信用、产品信用和服务信用等在内的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信用体系。

企业的纳税信用则是企业信用广义涵义中的一种情况。它指从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发票管理、账簿管理、税务检查情况等多方面对企业纳税进行综合社会诚信的评价。

(二)现状

目前,我国企业总数中90%以上是中小企业。在经济转轨过程中,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一些企业便利用法制不健全的漏洞,故意偷税、拖欠税款。从北京地税系统近三年掌握的数据来看,企业纳税信用的现状不容乐观。

从问题率看,2002-2004年北京地税局实施检查的平均问题率达到78.47%,最低问题率为2004年的75.28%。如上图所示,虽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有问题户数仍然占被检查户数很大比重。

如上图所示,2002-2004年北京市地税局通过各种形式税务检查共组织收入402443.8万元(其中查补税款361765.99万元,滞罚收入40677.81万元),入库金额350553.59万元,三年平均入库率为88.97%。虽然影响税款及时、准确缴纳的因素很多,如企业对税收政策掌握不明,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不健全,会计人员素质不高而造成计算错误等,但为数更多的问题则表现在企业设置“帐外帐”、隐瞒截流收入、故意拖欠税款、无照经营等。可见,由于纳税信誉的缺乏而导致税款流失的状况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税收经济秩序,阻碍了社会信用体系构建的进程。因此,强化企业纳税信用观念,构建税收信用体系尤为重要。

二、纳税信用管理的现状及其产生的积极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善的税收机制,既要有外在的税收法律体系进行约束,也要以诚实信用这一道德标准作为行为准则。北京市地税局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于2003年2月下发了《北京市地方税务局纳税信誉等级评定实施办法(试行)》,并于2003年底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实施了纳税信誉a级企业的评定,部分区县局试行b、c级企业的评定管理工作。

(一)现行纳税信用评定方法及管理模式

1、“纳税信誉等级评定是指税务机关以纳税人遵守和履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等法定义务情况为主要依据,通过评估确定纳税人的纳税信誉a、b、c三个等级,并实施分类管理的工作过程。”

2、评定内容包括纳税人申请被受理之日向前推算,连续两年的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税务检查、发票管理、账簿管理,以及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对纳税人)社会诚信的评价。

3、纳税信誉等级评定大致流程为:

a级企业的评定:

4、分级管理

对认定的a、b、c级纳税信誉企业实行不同的管理模式。针对纳税信誉良好的a级企业采取预约上门咨询、简化发票购领程序的措施,提供满足其需求的个性化服务,规定除专案、涉税举报等情况外,两年内免除税务检查;针对纳税信誉一般的b级企业,进行常规检查和管理,重点加强日常政策的辅导和咨询,帮助企业提升纳税信誉等级;针对纳税信誉不良的c级企业,将其列为税务检点对象,限量供应其领购发票并严格各项审核程序等。

(二)实施纳税信誉等级评定管理的积极作用

从实施效果上看,将企业信用管理引入税收管理对促进企业信用的建立和税务机关管理的完善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1、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企业信用的建立。实行对不同等级企业的分类管理,有效提高了企业对纳税信用的重视程度,其优惠措施及积极的正面宣传效应吸引了一部分企业积极参与评选,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社会信用的树立奠定了基础。相反,对信誉不好的企业,由税务部门对其加强管理和帮助,无疑会促进企业建账建制、财务管理等工作,从而规范企业的竞争行为,推进全社会的信用建设。

2、一定范围内起到了“依法诚信纳税”的良好导向作用。通过宣传、公布纳税信誉a级企业名单,无形中为企业添加了新的竞争力,使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增加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同时,将纳税信誉不好的企业列入“黑名单”,不仅对税收有问题的企业起到震慑作用,并对其他企业也产生了一定的警示效果。为规范企业诚信纳税,构健全社会良好的竞争环境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3、税务部门内部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分级管理使税务部门能够针对每类企业不同状况实施更为有效的管理,一方面降低了运行成本,将管理力度有根据地进行分配;另一方面有重点的管理使得工作更具成效,人力、物力等资源利用更加合理,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一定程度的公众认知。

三、现行纳税信用管理方法的不足及原因分析

(一)现行管理方法的不足

据统计,2003年度评出a级企业1032户,约占总户数的0.25%;2004年度,评出a级企业956户,约占总户数的0.19%。就两年的评定结果看,纳税信誉a级企业占企业总数比例非常小。而造成此种状况的原因除了信用环境的社会基础差等因素外,也暴露出现行信用管理方法自身的不足。

企业方面所反映的问题:

1、评定所需成本高,评定期限相对较短。评定需要企业首先提出申请,并提供中介机构对其进行两年有关纳税情况的审计报告。由于评定所需审计报告与企业日常审计报告要求有所不同,导致部分参选企业需要重新制作审计报告,而企业因注册资本等客观因素不同,一份审计报告多则需要几千元,造成成本的一定增加。此外,纳税信誉等级评定周期为两年,即每两年将结合纳税人年检和纳税评估情况对其进行重新评定,评定相对频繁,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企业负担。

2、管理形式相对单一,优惠措施不明显。现行管理方式对企业的“优惠”仅仅体现在实施人性化的服务上,而随着纳税服务整体水平的日益提高,a级企业所享有的这项“优势”已不明显。

3、企业对自身信息的保密等存有顾虑。评级后的企业将向全社会予以公布,有些企业由于对纳税信誉评定工作缺乏了解,存在一些模糊和片面认识,既想参与纳税信誉等级评定又怕公布信息过多、泄露商业机密,致使其对参与评定活动产生许多顾虑。还有较少数的一些企业,干脆奉守中庸之策,担心评定后树大招风,始终保持一种观望的态度。

4、社会效应还有待提高。在全社会信用机制相对缺失的情况下,纳税信誉的评定未能与商业信用等紧密联系,使得纳税信誉在市场竞争中没有完全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由于相应的管理机制、体制尚不配套和健全,一些管理制度、办法也还没有完全跟上,使得纳税信誉等级评定工作奖优罚劣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

以上四点原因都不同程度地挫伤了企业参与评定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纳税信誉评定工作的深入广泛开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从税务部门角度看存在的问题:

1、评价内容的权威性还有待提高。主要体现在不同职能部门都进行各自的评定,且标准不一,使得纳税信誉评定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其评定结果的“含金量”也因此打了折扣。此外,就纳税信誉本身而言,地税系统和国税系统各自评定,导致一个企业可能是国税系统的纳税信用a级企业,却不是地税系统纳税信用良好的企业,造成一个企业两种纳税信誉等级的尴尬局面。

2、纳税信用管理体系还有待完善。缺乏完善的企业信用信息资料库,且管理工作、具体流程还有待进一步细化,企业信用与税收征管的联系不够密切,在税务稽查信用管理和日常税收信用管理方面尚没有规范性的制度。仅以下发文件的形式,对一些信誉较好的企业提供开辟“绿色通道”等“优惠”服务,因随意性较大,易导致各地区做法各异,不利于信用的建立。

3、申报材料不够详实致使税务部门为企业承担了信用风险。在目前的评定工作中,企业提供申报材料,自然希望顺利“当选”,其申报内容往往会“扬长避短”,虽然税务部门在评定过程中要经过两次审核,但在此过程中,税务机关与企业存在着明显的信息不对称,致使税务部门评定企业纳税信誉处于相对弱势地位。此外,企业经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变化因素很大,税务部门目前还很难做到对评定后的企业实施全方位的跟踪调查。由于税务部门的信誉度高过其他评定的中介组织,如果不能保证评定结果100%的“含金量”,企业一旦出现问题,税务部门将为其承担失信的风险,税务部门的信誉也会因此受到损失。

4、评定手段相对落后。从评定流程看,评定过程主要靠人工定性分析,工作量较大,一方面手工劳动牵制了部分税务工作者很大精力,造成工作量增加;另一方面评定结果易受人为因素影响,长期实行,不利于保证评定质量。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1、信用体系的社会基础较差。目前,各地失信现象屡禁不止,归根结底,是由社会文化、制度和管理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如公民诚信道德教育较弱、市民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企业守信意识不强,内部缺少信用管理,缺乏信用风险防范意识;现行法律制度不够完善且执法不力;社会信用管理相关制度混乱等,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们建立统一标准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进程。

2、企业信用评定信息缺乏整合性。信用信息的管理部门都有各自的评定方法,且标准不一,导致信用评定呈现多头并举、信息零散的局面,甚至是评定结果出现自相矛盾的状况。因此,表面上看,各部门都在管,似乎实现了“全面管理”,而实际上造成了资源浪费,并出现了管理的“真空”。

3、企业经营短期行为明显。一部分企业经营者,尤其是中小企业经营者还没有意识到信用经济的重要性,从事经营活动时不惜以信用为代价来换取物质利益。具体表现为经营规划上没有长期目标,经营方式上投机取巧,渴望一夜暴富、短期获利的心理普遍存在,对信用商品需求不旺。

4、守信激励机制和失信惩罚机制不健全。对失信企业的惩戒力度不够和对守信企业的激励措施不足是企业失信的重要原因。失信成本过低,其处罚力度在失信企业可承受范围内,致使企业在利益驱动下一再“犯禁”。与之相对应,守信企业得不到有效的激励,处于与失信企业同样的竞争环境,势必会因守信成本的增加而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四、完善纳税信用管理制度的设想

(一)加快信用立法工作,奠定税收信用大厦的基石版权所有

法律是信用市场平稳运行的保障,是保护信用主体合法权益的屏障。我国《民法通则》、《合同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都有诚实守信的法则,刑法中对诈骗等犯罪也做了处罚规定,但是在法律、法规体系中,还没有全面、系统地体现信用经济的要求。因此,要尽快研究制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统一的信用评定标准和方法;明确信用信息的采集方式、范围以及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保密责任;明确失信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并通过法律的形式进一步明确税务部门对企业纳税信用的管理。

(二)建立纳税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实现中介机构独立评价

鉴于我国国情及市场经济发展现状,由政府首先推动纳税信誉的评定应当更具可操作性。但与信誉管理发达的国家相比,由专门的中介机构进行评定更加合理,这也是未来信用经济发展的趋势。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建立税收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由税务部门对其进行监督和指导,扶助其按照市场化机制、企业化运作方式发展,最终实现中介机构独立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向社会公示,而税务部门并不直接参与企业的信用评价,只利用信用评价结果在税务系统内部进行管理,既可以避免承担企业失信的风险,又可实现税收信用管理的集约化。

(三)进一步整合信用资源,建立健全信用管理体系

一是要加快系统内税收信用数据库的建立,方便税务部门及时掌握企业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征管工作。二是要鼓励信用中介机构注重税收数据库的建设,为公正、准确地评价企业纳税信用奠定基础。同时,在时机成熟时,税务部门可提供部分信息与中介机构共享,利用各自资源优势,互惠互利。三是建立与国税、工商、海关、质监、银行等部门的企业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将同一企业在各部门的信息资料交专门评价机构综合评定,以保证评价结果的权威性和准确性,同时减轻各部门评定工作量,真正实现人力、物力的有效利用,降低信用评定成本,避免企业在不同部门频繁评定,减轻企业负担。

(四)完善税收信用激励和约束机制,发挥税收信用效力

一是要启用守信激励机制。联合其他政府机关对信誉良好的企业提供一系列便捷服务,根据工作需要适当简化、合并一些工作手续,并可推出守信企业“vip”服务,预约服务以及免予日常检查等一些“优惠”措施。在实施完善阶段,还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做法,推行分配税收信用额度,对诚实守信的企业予以一定的税收优惠。这样,既有效调节了社会经济秩序,规范了企业经营行为,又可让企业真正实现“名利双收”。二是要建立失信警示及惩罚约束机制。引入现代化手段为各单位建立纳税信用纪录,企业一旦有不良纪录,税收征管系统中自动将企业降低等级,同时对其加大稽查力度;对被降级的企业,规定一定时限不得升级,对降级期间再次发生违反税收法律法规行为的企业,从重处罚;建立与其他政府部门联合的失信企业公告制度,供公众随时查询,并对列入“黑名单”的企业,各部门都要对其加强监管力度;此外,应将税收信用惩罚机制与商业信用挂钩,对失信企业的资金动用、信用卡使用都应适当加以控制,对其进行全方位的信用惩罚,使不讲信用或信用不佳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难以立足。正所谓“让失信者生活环境恶化,是对失信者最有效的惩罚”,使失信者的环境逐渐恶化从另一角度看就是对守信者的奖励,也是对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优化。

第2篇:企业的信用管理范文

 

一、如何构建企业信用管理体系

 

对如何构建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探索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在综合分析了当前国我各个企业工商信用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之后,对于整个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需要树立一个宏观的发展思想,然后在微观层面进行具体措施的实施。宏观层面,制定一个关键的全方位的工商信用管理体系,这一体系既要符合整个工商企业的发展目标,又要做到顾全各个企业部门和环节的信用资源,在这一整个的建立过程中,企业要充分抓住这一机遇,在提升整个工商企业管理能力中发挥自主性和主导性,打破原有的常规模式,创新思想,为了更好的企业发展,要做到顺应时代的变迁而提升企业的能力。而在微观的层面上,要做到这种效果,必须要做到一下几点要求:

 

1. 相关的政府部门要尽快做出相关规章制度,确立主导地位。

 

工商部门应该完善的制定出各自的信用管理条文,例如信用培植、信用提示、信用评价、信用征集、信用反馈、信用披露等各种制度条文,利用系统以及专业的优势,并争取到地方政府的关注和支持,逐渐的将信用管体系建立起来。金东工商分局各项制度的成功建立,确定了地方企业信用工程建设中工商部门的主导权利。其中积极的与地方政府之间加强沟通协调,获得了区政府的支持,成立了“区企业信用工程联络小组”和“金东区企业信用工程领导小组” 并且是由区政府分管领导、各相关部门分管领导和工商分别领导、组成和具体操作的 ; 其次由工商部门制定区政府发表的 《区企业信用信息综合管理办法》,规定各部门、各单位的信用信息工作职责、申报方式途径、申报时间、信息征集内容等,各地方企业信用工程建设中工商部门的主导权在这制度层面上得到了确立。

 

2. 掌握征信环节的主导导地位,规范数据交换的标准。

 

近年来,企业在坚持系统原则、效能原则、统一原则,充分发挥企业信用监管在经济户口中的基础性作用,抢得信用建设中的先机。

 

3. 把握工商主导与部门共赢的关系,占据行政关系上的主导权。

 

每个部门都非常重视自己拥有的信息资源,认为加入到这种信用管理体系中去,其所拥有的信息资源的价值可能会很大程度有所消减。因此,工商部门的所有人都要服从管理,清楚的了解到部门共赢和工商主导之间的联系,不仅要依靠政府的推动,还要企业制定相关的权益分配制度和信息资源交换机制,可以有效的将所有的企业信息数据逐渐的集中到一起,更加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并且信息的使用价值也得到了提高,企业的信息监管得到提升。

 

4. 启动信用监管,注重实际操作过程中的情况。

 

企业为了能更好的发展都会对信用信息做出调查,展现出来的问题主要分布在三个方向:服务社会信用不足;行政监管效能不够;企业信用意识不足。工商部门要制定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明确相关的信用等级制度,充分利用百姓的监督权力,积极的开展企业信用评价活动;向社会公开信用情况,对信用者进行奖罚分明的制度,提升行政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的信用意识;创建可对信用数据查询的功能,将企业的信用情况进行收集、统计,并公之于众,对企业诚信经营进行监督。

 

5. 充分利用信用信息,掌握主导地位。

 

对于事物了解的越详细,越有利于事物的实施,因此,要想工商信用管理过程顺利的展开,就必须对信息的管理和控制了如指掌。

 

6. 加强企业信用监管实施的力度和措施。

 

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在工商管理中十分重要,该体系的建立也非常复杂,所以对于建后的维护有重要作用。

 

7. 各部门各司其职,重视信用管理的实行。

 

企业管理涉及各个方面,需要每位员工的积极配合和重视。一程不变得模式不能带动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所以在管理中需要我们打破传统的管理观念,与时俱进,不断的创造出符合发展的管理模式。

 

二、对进行企业加强信用管理力度现实意义非常重要

 

首先,应对和谐诚心社会的建立,企业信用管理的加强是必不可少的。中国传承几千年的古老商业道德,讲述的经商是信守承诺、诚心不欺的价值观,这种优良的观念完全渗入现在的市场经营理念中,积极的影响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其次,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中加强企业信用管理有着重要的位置。是也是是市场中重要的参与者,要想在激烈市场经济的竞争中,拥有规范合理的秩序,就需要企业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做到规范的市场秩序和市场行为,展现给社会一个和谐有序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因此,在企业的信用建设上,必须要做到规范管理,并且要从根本上消除市场经济中不稳定因素的存在,消除欺诈、不诚信行为的根源。再次,诚心是企业在社会中可以继续生存的重要因素。公平、诚心是企业竞争的活力,是生存发展的基础,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信用管理的关键因素,对企业信用管理的加强,也就也对自己竞争力的提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力越来越激烈,信用是企业中最具竞争力的。因此,要想企业拥有最有利的地位和发展,就必须拥有强有力的竞争能力,例如产品信誉、产品形象、企业质量和价格等。依据企业在社会中生存发展的模式,可以看出建立健全一系列科学完善的现代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有利于企业和市场经济环境的良好发展。企业管理水平将得到全面的提升,推进企业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

 

三、结 论

 

在当下的社会发展中,市场经济的发展影响越来越重大,随之企业的信用管理也非常重要。所以,相关的信用管理体制就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和相关的知识,建立健全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信用管理制度。而对于建立和完善这些体制,定会对社会、经济、企业产生重大的积极影响。该文就是对这一目的探讨研究,正确认识了解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并对其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希望通过本文,可以增加了解,提高自己的企业信用管理意识。

第3篇:企业的信用管理范文

关键字:电能销售、风险、信用管理

中图分类号: X82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何谓客户信用管理

信用管理(也称信用风险管理),是指授信者对信用交易进行科学管理以控制信用风险的专门技术,包括收集客户的各种信用信息与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判断,对客户的信用质量做出评价,在风险与收益之间进行权衡,进行恰当的信用决策,并对赊销产生的应收账款进行管理。信用管理属于风险管理的范畴,成功的信用管理必须根据坚实的信用政策。在信用决策与管理应收账款的组合中,许多不同的因素需经仔细考虑,信用决策必须依据客观的及无形的客户信用及财务状况,也应考察授信者的市场地位及销售量,生产能力是否全部开动及现金余额水平,以及产品的性质。

二、客户信用管理的重要性

一个企业良好的财务状况有赖于良好而有效的信用管理。放任而没有限制的信用政策可能导致拖延应收账款,造成极高的坏账损失率。采用严格限制的信用政策的企业也可能让竞争对手提高他们的市场占用率。企业在对客户提供信用的同时也就承担了由此带来的风险,特别是在我国,信用制度尚未建立,社会和法律对信用缺失现象缺少必要的监督和约束的条件下,企业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法人实体,必须加强对客户的信用分析与评价,从而降低在信用销售中的风险。

三、供电企业信用管理的现状

作为一个企业,即使处于垄断地位,依然需要遵循市场规律,依法经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供电企业虽然属于社会公共事业型的企业,但是同样也需要追求利益,以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企业都是在风险中经营的,供电企业也不例外,相关的风险不容忽视。

1、主要风险

电能销售是供电企业的核心业务,电费是维系发、供、用三方稳固关系,促进全社会电力供应和使用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电费管理又是一项严格的相互牵制的科学管理,受财经制度的约束,它是发、供、用整个生产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供电企业如不能及时、足额地回收电费,将导致供电企业流动资金周转缓慢或停滞,使发电企业电力生产受阻而影响安全发、供电的正常进行。不仅如此,供电企业还要为客户垫付一大笔流动资金的贷款利息,最终使供电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受到很大损失。然而,供需矛盾突出,缺电严重,电价调整,国家宏观调控等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都给电费回收工作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电费回收风险是供电企业电能销售面临的首要风险。

2、风险控制——信用管理现状

当下在我国,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了先用电、后缴费的方式赊购电能,这就无形中给供电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营风险。电能销售的收入能否及时颗粒归仓,经常取决于用电客户的信用状况。客户欠费是一个各行业的普遍性问题,在欠电费的客户中既有困难企业,也有效益良好的行业和国家财政开支的政府机构部门。

四、供电企业信用管理的一些措施

1、在签订供用电合同时,对于信用不佳,发生欠费风险可能性较大的客户,争取预先设定担保,担保合同与供电合同同时签署,并作为供用电合同的附件。

2、对于已签订供用电合同未设定担保的,可以事后补签。根据《担保法》的规定,结合供用电合同的特点,可以从保证、抵押、质押三种方式中选择适用的方式,以降低供电企业的电费风险。

3、当用电人出现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转移财产、抽调资金以逃避债务;丧失商业信誉;丧失或有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等情形中的一种或几种,造成信用急剧下降时,供电企业可以按照不安抗辩权的规定,在证据充分的情况下可中止供电,以保护电费债权。

4、逐步改变用电客户的用电习惯,强调“电能”是商品,可以先用后买,当然也可以先买后用,渐进式推广预购电和预结算电费结算方式。

五、供电企业信用管理的改进建议

如果供电企业未能在收集各种有关用电客户的信用信息方面做出必要的努力,当对方的财务状况变差时,供电企业将无从应对以至付出惨痛的代价。为此,供电企业应完善以下信用管理功能的建设:

1、调查客户资信,建立用电客户的信用档案:

基本信息。这一部分通常记录的是编制客户档案所需的内容,包括:对用电客户身份的鉴定,具体包括其目前的名称、公司的形式(是独资、合伙还是股份制);债务人的住所;债务人的财产所在地;抵押物的市值;债务的形式(发票、对账单、本票)等。

信贷资料。这其中应尽量包含所有可能导致支付困难事项的说明,主要包括:信用申请表、担保合同、与经销商或发行人签订的合同、销售合同、保证书和其他书面说明材料(利息费用、律师费用和收款费用;累计赊销金额;债务人的簿记和书面记录;管辖权和诉讼条款、仲裁条款等);财务信息(来源于其他信用评价结构的信用报告、经审计和未经审计的财务报表等);信用经理和销售人员保存的一些原始单据和商业信函;账户交易的发票和结算证明。

来源于其他渠道的信息。除了以上详细列示的信息之外,其他各种各样的信息,如从银行、其他债权人或是竞争对手处获得的信息也应该包含在内。

2、扩展客户资信调查的方式:

通过金融机构(银行)进行调查。一般由业务经理提出委托申请,由业务银行协助调查,可信度比较高,所需费用少,但很难掌握客户的全部资产情况及具体细节,且因客户的业务银行不同所花调查时间会较长。

利用专业资信调查机构进行调查。这种方式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调查,经费支出较大,能满足委托方的要求。调查人员的素质好能力对调查结果影响很大,所以应选择声誉高,能力强的资信调查机构。

通过客户或行业组织调查。这种方式可以进行深入具体的调查,但会受地域限制,难以把握整体信息,并且难辨真伪。

内部调查。询问同事或委托同事了解客户的信用状况,或从本企业派出机构、新闻报道中获取客户的有关信用情况。

其他方式,如财税部门,消费者协会、工商管理你们、企业的上级管理部门,证券交易部门等。另外,书籍、报刊、杂志等 也可提供有关顾客的信用情况。

3、通过对用电企业的财务状况,特别是偿付能力和流动性分析,对客户的资信进行量化的评价。对客户进行财务状况分析主要是通过客户的财务报表提供的企业财务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对其资产质量、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财务状况有较为确切的了解。企业的财务报表可用于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优劣。但是,报表上的数字有时候并不能够准确反映真实的财务状况,有时候是人为的操纵,有时候是因为技术上的原因。因此,由独立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报表是相当重要的。任何一类财务报表都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利润表。利用利润表,可以评价一个企业的经营成果和投资利率,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以及预测未来一定时期的盈利趋势。

资产负债表。又称财务状况表,主要包括:企业所拥有的各种经济资源;企业所负担的债务,以及企业的偿债能力;企业所有者在企业里所持有的权益;企业未来财务状况的变动趋势。如果客户已有大量的负债,且偿还期限分布集中,那么其清偿电费的能力就值得怀疑了。

现金流量表。客户的偿债能力会随着现金的来源不同而发生变化。如果公司的现金来自净收入增加,这种净收入又是由投资规模的扩大、存货的增加以及管理效率的提高所带来的,那么这种现金流是可靠的,能实实在在地增加公司的偿债能力。相反,如果其现金来自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或来自短期贷款,信用分析人员就应该怀疑该公司资本的真实流动性,在这种情况下,客户的偿债能力是不可靠的。

4、在对客户资信情况进行分析的过程中,除了对一些常规指标进行分析外,还应该对一些非常规的因素引起特别关注,因为这些非常规操作很可能使客户的财务状况等发生重大变化。

结语:

综上所述,宏观经济、法制环境和国家电力改革相关政策的影响,都会给企业带来潜在的市场风险。企业要生存,风险无处不再,供电企业要建立健全客户信用管理制度,要落实专业部门,负责及时跟踪研究外部环境变化给用电企业带来的影响,对潜在的风险能够进行科学的评估、及时的预警和有效的控制。

第4篇:企业的信用管理范文

[关键词]信用管理系统 质量 诚信

一﹑企业信用现状

近年来,我国企业质量诚信意识有了较大提高,但仍存在假冒伪劣、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缺斤短两、降低标准等质量失信甚至违法行为。企业失信可能在多个领域发生,不仅有在制造和市场环节的制假售假及以次充好、虚假宣传的现象,也有采购、销售及财务环节的赖账逃债、报表弄虚作假等等。企业诚信缺失现象的存在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恶化了市场经济环境,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很大危害。

二、企业信用问题存在原因分析

企业质量信用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遵守质量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标准、兑现质量承诺的能力和程度。守信者未得到有效的保护,失信者未得到严厉的制裁,失信成本过低,是目前信用环境恶性化的一个主要原因。当失信成本小于失信收益,失信行为有利可图时,市场行为主体有可能选择甚至主动选择失信行为,失信现象就会大量发生;而当失信成本大于失信收益,失信行为无利可图,并可能给行为者带来损失和制裁时,市场行为主体就会根据趋利避害的原则,尽量避免失信行为,从而促进信用环境的好转。因此,加强诚信建设其中重要一环就是要大大提高市场行为主体的失信成本。只有让那些失信者因其失信行为付出难以承受道德成本、经济成本和法律成本,市场行为主体才会自动的约束其行为,达到有效的构建社会诚信体系的目的。

三、运用企业信用管理系统,引导企业质量诚信行为

企业诚信应该包含四个层次的含义:法律层面,即遵守法律规范是企业最基本的诚信;道德层面,即企业要遵守基本的社会道德、商业伦理以及相关的行业规则等;经济层面,即企业应加强信用管理和信用风险防范,遵守市场规则,将诚信转化为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经济收益;实践(行为)层面,加强诚信制度化建设,将诚信建设融入企业经营的全过程,进行持续的评估和提升过程。建立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旨在加大质量诚信宣传力度,倡导“讲诚信、重质量”的质量观念,营造“诚实经营、以质取胜”的社会环境,帮助企业了解社会各界广大人民群众对其“企业质量信用状况”的认识,督促企业提高质量信用水平,增强企业质量诚信意识,引导企业诚信自律。

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企业质量信用等级分为A、B、C、D四级,分别代表守信、基本守信、失信、严重失信四级信用程度。国家质检总局将整合检验检疫和质量技术监督诚信信息资源,建立完善统一的企业质量档案、质量信用等级评价指标体系和质量诚信管理信息化系统,从而全面建立质量违法违规企业“黑名单”制度,严厉惩处失信行为,促进企业增强质量诚信意识。

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将以企业质量档案为基础,以建立质量信用制度为核心,以培育企业信用为重点,以质量信用信息化为手段,抓住企业质量信用信息记录、企业质量信用产品使用和质量失信行为惩戒等3个关键环节,从以下四个制度入手:

一是建立企业信用公示制度。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化处理技术,建立企业信用信息资料的记录、警示、披露、查询体系,并根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面向社会,快速方便的要求,通过企业信用网站,电子档案、电视、报纸、广播等大众传播媒体,向社会各界公示所有企业的信用状况(商业秘密除外),失信者是最怕在大众面前曝光的。

二是建立企业信用评比制度。要建立客观公正并具有权威的企业信用评价制度,制定企业信用评价的规范文件,其内容包括信用评价的原则、项目、标准、等级、时效。要定期向社会公布企业信用评比结果,同时为诚信企业出“红榜”,为信用严重缺失的企业持“黑名单”。

三是建立企业信用奖惩制度。检验检疫机构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守法经营、诚实守信的企业,在各个方面提供“绿色通道”和享受有关优惠待遇。对于信用严重缺失的企业,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统一公开,利用市场机制和法律手段惩处质量失信行为,对这种不诚信的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提高其违法成本。

四是推行年检备案制度。在每个年度年检开始前,由企业主动申报,检验检疫机构则按照企业最近一年度内有无不合格产品及违法行为的记录,对其进行审核,且在信用系统中予以记录。这项制度的实施,不仅使部分企业年检效率大为提升,更可通过其示范导向作用,促动企业的信用建设工作更上台阶。

四、小结

质量诚信既是道德问题,又是法律问题;既是社会问题,又是经济问题;既是宏观问题,又是微观问题。通过科学划分企业质量信用等级,客观地企业质量信用信息,并根据企业质量信用等级,惩罚失信企业,奖励诚信企业,使良好的质量信誉成为每一个企业都珍视的无形资产和重要资源,从而推动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信用水平。

参考文献:

第5篇:企业的信用管理范文

企业信用管理的绩效是为了实现企业信用管理目标而进行的各种资源投入所形成的产出成果。各种资源投入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产出的成果可以从社会效益(信誉度)和经济效益(坏账减少、现金流增加、资金占用减少、利润增加)等方面。总的表现就是信用水平的提高或信用能力的增强。

衡量企业信用管理绩效是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和内容,是检验企业信用管理工作成果与管理目标是否一致的重要手段,是改善企业信用状况、提高企业信用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目前大部分企业对信用管理绩效评估还没有从战略高度给予足够的重视,有的企业甚至忽略这个环节,导致企业信用管理虎头蛇尾,收效甚微。即使有些企业已开展信用管理绩效的考评,也主要是沿用部分财务指标进行考评,有些企业则直接采用中介机构的信用评级作为信用管理绩效考评的依据。这实际上是就绩效论绩效,忽视了围绕信用管理目标进一步改善和提高信用管理绩效的措施,忽视了企业通过内部不懈努力而营造的信用文化环境。

衡量企业信用管理绩效需要选择适当的方法。可借鉴平衡记分卡的原理,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发展等四个角度对企业信用管理绩效加以考察。

平衡记分卡(Balance Score Card,简称BSC)是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罗伯特?卡普兰教授和美国复兴全球战略集团总裁大卫?诺顿于1992年在对绩效测评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12家公司进行一年的研究后创立的一种绩效管理模式,[1]在后来的实践中逐渐扩展为一种战略管理模式,被认为是目前最流行的管理工具之一。[2]其重点在于关注管理者对企业整体绩效进行评价。平衡记分卡法的思路认为:以企业的战略和远景目标为核心,把企业的长远目标具体化为企业的行动策略,即寻找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并进一步转化为可以度量的财务、顾客、内部运作过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的业绩衡量指标体系。

平衡记分卡的上述四个角度是互为关联和相互支持的,并构成了一个因果关系链:为了实现企业的价值,回报投资者,必须获得财务绩效,并且必须关注客户,以获得良好的市场表现;为了获得市场,赢得客户,必须从内部运作上练好内功,这是立足之本;为了内部运营的不断改进,需要企业和员工的可持续发展。

平衡记分卡比传统的绩效管理方法有明显的改进。传统的绩效管理方法只注重财务指标,财务指标虽然可以显示企业的发展战略及其实施中是否为最终经营成果(如利润)的改善作出贡献,但它是滞后指标,只能衡量已经发生的事情。平衡记分卡则强调从四个不同的角度来全面而平衡地审视业绩,并把组织的使命和战略转化为有形的目标和衡量指标,是一个核心的战略执行工具,能够将企业战略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平衡计分卡是一种崭新的绩效衡量模式。[3]

平衡记分卡为企业绩效改善提供了一个关注相关利益方的平台,有效地实现至少四个方面的平衡:第一个平衡是财务与非财务的平衡。它源自于解决单一财务指标考核的弊端,它要求从财务和非财务的角度去思考企业战略目标及考评指标。第二个平衡是短期与长期的平衡。它既要求关注短期战略目标和绩效指标,也关注长期战略目标与绩效指标。第三个平衡是前置与滞后的平衡。它既关注那些能反映企业过去绩效的滞后性指标,也关注能反映、预测企业未来绩效的前置指标。第四个平衡是内部与外部的平衡。它关注于企业内外的相关利益方,能有效地实现外部(例如客户和股东)与内部(例如流程和员工)衡量之间的平衡。[4]

二、YC股份公司信用管理绩效考评的平衡计分卡构建

平衡记分卡首先是需要是根据评价的对象,构建一系列相关的指标体系, YC股份公司(以下简称“YC”)的信用管理的平衡计分卡指标构建及指标解释如下:

(一)财务角度

财务角度的指标及指标解释主要有:(1)资产负债率,指YC企业中负债除以资产的百分比;(2)资产利润率,指利润占资产的百分比;(3)流动比率,指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4)经营性现金净流量,指用于经营性的现金净流量;(5)销售收入增长率,指一年中新增的销售收入占年初数的百分比;(6)总资产收益率,收益占总资产的比率;(7)信用等级,指经有关机构评估的信用等级。

(二)客户角度

客户角度的主要指标有:(1)客户满意度,指客户实际获得的价值与客户预期得到的价值的百分比;(2)客户忠诚度,指接受、喜爱YC产品并表示愿意再次购买或推荐别人购买YC产品或服务的客户占总客户的百分比;(3)客户抱怨率,指抱怨客户占总客户的百分比;(4)服务急件率,指企业满足客户维修用急件占维修件的比重。

(三)内部流程角度

内部流程角度的指标及指标解释主要有:(1)供应商信用A级率,指YC对供应商信用状况的调查及记录,达到A级信用以上的供应商比率;(2)库存、物流等储运承诺履行率,指YC内外关于库存、物流、储运等的承诺及履行记录;(3)生产标准执行率,指YC对生产标准的执行记录,生产过程中执行标准与计划的比例;(4)产品质量等级率,指YC产品质量等级状况的记录、明示及改进状况;(5)交货期履约率,指YC为了履行客户在规定期限内交货占全部交货的比例;(6)信用期实现率,指YC为了促进销售给客户的信用期的实现状况与计划的比例;(7)广告等营销活动承诺履约率,指YC在广告、营销过程中对顾客的承诺及履行的比例关系;(8)售后服务承诺实现率,指YC在售后服务阶段履行承诺与计划承诺的比例;(9)合同履约率,指供销合同进行有效、及时的履行占合同的比例。

(四)学习与发展角度

学习与发展角度的指标及指标解释主要有:(1)用于信用管理的培训投入比例,指用于信用管理的培训投入除以全部培训的投入;(2)具有信用管理技能的员工数量结构,指企业中具有各种信用管理技能的员工占全部员工的比例;(3)员工信用建设建议数,指一年间员工关于信用建设的建议数;(4)内部信用沟通,指一年间YC内部进行信用信息交流的次数;(5)以信用建设为目的的学习次数,指一年间YC内部以信用建设为目的的专题学习研讨次数;(6)企业信用文化建设投入占企业文化建设投入比,指YC信用文化建设投入与文化建设资金的比例。

上述指标体系中,按照企业信用工作的要求,把指标分别归集成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发展四个平衡记分卡的四个角度。

三、YC信用管理绩效考评程序

1.通过实地调查YC公司,笔者选取实施信用管理初始年N年开始的数据和实施信用管理后的M年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详见表一)。

通过平衡计分卡的四个角度,可以进一步判断YC信用管理的绩效状况:(1)从财务角度看,财务指标反映出YC的经营业绩成效显著,回报股东投资的能力增强,信用等级评价高。(2)通过第三者的独立评价,YC的客户角度的评价指标在满意度和忠诚度方面有了提高,而客户抱怨率也出现微小的上升,主要原因是由于极少数服务站的服务能力不能满足客户的需要。同时客户服务要求出现了新的变化,因此客户在M年提出了加快服务的需求,增加了服务急件。(3)在YC的内部信用流程管理中,主要反映YC自身可以控制的流程改造能力。在进行调查访谈过程中,这个角度的指标都呈现出改善的结果。(4)在学习和发展角度,M年的指标比N年有了一定的改善,使YC的信用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有持续的提高。在指标中,员工信用建设建议数出现减少,主要是由于前期信用建设有更多有待于完善的方面,随着企业信用建设的深入发展,加强企业信用建设的合理化建议逐步减少也是正常的。

根据表一中的指标体系数据,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YC信用管理绩效的层次结构模型,组织行业专家利用层次分析法实施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在这个模型结构中,YC信用管理绩效是目标层,表明YC信用管理工作的管理成果;第二层次是YC分别在财务角度、客户角度、内部流程角度、学习和发展角度围绕YC企业信用管理绩效工作的四个主要方面。第三层次反映YC在考察企业信用绩效中的主要指标。

2.运用层次分析法的处理程序得出各指标的权重如表二。

在第二层次的权重中,财务角度的权重为0.437,说明在企业信用管理绩效分析中企业财务占主要地位,企业内部流程角度的权重为0.2398,也占比较主要的地位,因此企业必须强化内部流程的改善和再造。

在第三层次(指标层)的权重中,经营性现金流量指标的权重最大,表明该指标在信用绩效评价中起重要作用,在企业中该指标反映企业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的状况,同时也反映企业利用现金流量应付经营中出现的突发事件的能力。销售收入指标的权重也比较大,说明专家比较重视企业的规模,一般情况下企业规模大,经营业绩会比较好,反映出企业信用绩效也比较好。

3.对YC不同年份信用管理绩效的比较分析。

首先要结合企业实际和具体指标的含义进行调整,有些指标越高,绩效越好;而有些指标值越高,绩效越不理想,这类指标是负指标,采用它的倒数与权重相乘,才能反映绩效的实际情况,保持方向的一致性。假设Fi为i年份的信用绩效得分,xi为每项指标的具体数值,fi为每项指标的权重,则Fi = ∑fi*xi。由于指标数据之间有比较大的差别,分析中作了适当处理。首先把影响程度最大的两个指标(即经营性现金净流量和总收入)去掉,可得FN = 5.166, FM = 5.586(注:由于员工信用建设建议数、客户抱怨率、服务急件率等是信用绩效的负指标,本文采用其倒数形式),从得出的数据也可看出M年比N年的信用绩效有明显的改善。由于企业的信用绩效很大程度上受经营性现金净流量和总收入的影响,若把这两个指标加入可得FN = 53333.34, FM = 99394.33,显然,M年比N年的信用绩效有非常明显的提升。

三、提高YC信用管理绩效的目标和措施

绩效考评的目的在于在以后的管理中确定新的目标,并且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增强企业的管理绩效。通过不同年度信用管理绩效的比较,围绕进一步增强YC信用能力,提高YC信用度的总目标,归纳出提高YC信用管理绩效的具体措施。

(一)财务角度

财务角度提高信用管理绩效的主要目标及措施有:(1)资产负债率的目标是降低2%,主要措施是按期归还银行贷款,减少负债,或者股东利润转增资产;(2)资产利润率的目标是提高1.5%,主要措施有增加环保新产品(欧Ⅲ,欧Ⅳ排放)产量,增加利润;(3)流动比率的目标是提高2%,主要措施是加强销售货款管理,加快货款回笼,适当增加流动资金;(4)经营性现金净流量的目标是增加,主要措施是加强现金管理和物流管理,减少现金占用;(5)销售收入增长率的目标是提高,主要措施是贯彻“国际化YC”战略,形成国际市场上新的销售增长点;(6)总资产收益率的目标是增加,主要措施是通过增加新产品销售、降低成本、扩大销售等方式,增加YC的总收益,回报股东;(7)信用等级的目标是维持,主要措施是通过一系列有成效的信用管理,维持AAA信用等级。

(二)客户角度

客户角度提高信用管理绩效的主要目标及措施有:(1)客户满意度的目标是提高,主要措施是完善服务呼叫中心功能,及时快速处理客户诉求,主动呼出回访客户,了解发动机使用情况,把故障解决在萌芽状态;(2)客户忠诚度的目标是提高,主要措施是要求呼叫中心通过回访客户监控服务质量,确保服务体系的诚信度,同时作为服务体系的绩效考核依据;(3)降低客户抱怨率,主要措施是加强服务站建设,提高呼叫中心流程处理能力,使抱怨率下降有较大的空间;(4)降低服务急件率,主要措施是调整各个服务站的备品备件结构,及时补充易损件,建立备品备件信息系统,制定实施急件就近调配方案。

(三)内部流程角度

客户角度提高信用管理绩效的主要目标及措施有:(1)供应商信用A级率目标是加强管理,主要措施是进一步完善供应商信用管理系统,对存在信用问题的供应商进行有效监控和清理;(2)严格遵守库存、物流等储运承诺履行率,主要措施是严格根据流程设计要求,确保供应链畅通;(3)严格遵守生产标准执行率,主要措施是严格按照工艺要求和标准执行,维持产品质量体系;(4)产品质量等级率的目标是公开明示严格要求,主要措施是要求生产高品质产品,产品质量等级和用途要明确标示,防止以次充好;(5)交货期履约率的目标是强化管理,主要措施是严格按照合同规定的交货期进行管理,防止漏发和错发产品成品和备品备件;(6)严格遵守信用期实现率,主要措施是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信用期进行管理,杜绝拖欠,防止呆账坏账发生;(7)严格执行广告等营销活动承诺履约率,主要措施是广告宣传围绕“YC机器,绿色动力”的诉求,满足客户的需求;(8)严格执行售后服务承诺实现率,主要措施是要求各个服务站要统一服务理念,统一服务标准,统一服务规范,严格履行统一的服务承诺;(9)强化合同履约率管理,主要措施是完善YC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对合同进行动态管理,支撑YC的信用管理。

(四)学习与发展角度

学习与发展角度提高信用管理绩效的主要目标及措施有:(1)用于信用管理的培训投入比例增加经费比上年提高1%,主要措施是对有一定信用管理技能的员工进行更加系统的培训,加强信用管理知识的普及培训;(2)具有信用管理技能的员工数量结构增加,通过培训使具有信用管理技能的员工比例提高0.5%;(3)增加员工信用建设建议数,主要措施是将其纳入合理化建议范畴,扩大范围,发动YC员工积极参与“我为信用YC建言献策”活动;(4)维持内部信用信息沟通,通过编发《信用YC》维持一月一次的内部信用信息沟通(5)增加以信用建设为目的的学习次数,结合建设和谐YC、构建核心价值体系、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等活动,组织3次较大规模的信用建设学习活动。

第6篇:企业的信用管理范文

上世纪九0年代,互联网经济开始遭到人们广泛的关注。金融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首要环节,互联网经济开始的那1天,也就孕育着互联网金融播种以及发芽。互联网经济中从事技术支撑、服务环节的企业,通过深度发掘原来产业链环节自我累积的数据信息,开辟出新的业务,将信息技术与资金融通的市场结合,呈现了新的金融模式即互联网金融模式。第3方支付业务、P二P以及众筹等新兴业态的互联网金融业务也展现了优良的发展势头。阿里巴巴推出的余额宝业务让“互联网金融”1词,真正天下皆知。互联网金融是指依靠于云计算、社交网络和搜寻引擎等互联网工具,实现资金融通、转账支付以及信息中介等业务的1种新兴金融。

我国小微企业数量庞大,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首要组成部份,为经济的不乱、创造就业机会、推进技术进步、繁华市场等绪多方面,施展着踊跃的作用。但小微企业本身特色注定其有着不可填补的缺点,企业资产范围小,产品尚不能被市场完整接受,经营中存在很大的不肯定性,资金实力有限,这也致使了小微企业融资难,资金理由1直是小微企业发展中的最大障碍。

在传统金融体系下,信息不对于称、资源配置不均衡直接致使了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互联网金融模式却可以具有海量的信誉信息,同时融资业务本钱低,交易方式灵便,业务处理高效。这正与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特色相适应,显着降低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本钱。新的融资模式在必定程度上减弱了小微企业融资对于传统金融的依赖,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了新的出路。

2、云计算、大数据处理对于小微企业信誉管理的请求

互联网金融是以互联网技术作为基本依靠。三G、四G为特色的挪动互联网高速发展,更是为互联网金融业提供了发展提供的技术支撑。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二0一三年六月份,我国网民近五.九亿人,手机网民数近四.六亿人。云计算以及大数据处理在互联网行业已经无比成熟,谷歌以及百度每一天要为上一0亿的网页以及图片树立索引。任何企业以及个人的信息都会与其他主体产生联络,凭仗在大数据发掘以及批量信息处理上的核心优势,互联网具有海量的客户基础,传统的交互方式被互联网交互方式所逐步取代,通过互联网信息收集,可以迅速、全面地了解企业实体或者个人的资产、信誉状态。互联网金融突破了传统金融模式中时间、空间的限制,使小微企业上网就能够找到融资机会,成为融资模式转变的受益者。

与传统银行业关注企业财务报表,关注报表中的财务数据、分析财务比率这种“硬信息”不同,互联网金融将关注的规模扩大到报表以外,更 加关注各种各样的非财务数字化的“软信息”。“软信息”与小微企业主个人的日常流动相干,有网络社交信息如博客、微信、微博,有个人网络消费,如每个月大致支出金额、消费分类、消费时间。都是在网络上留下的个人大量零碎信息,单独获取其中1小部份,没法发掘出提取有价值的信息,然而把这些大量的零碎信息串连成1个总体,就能够构成其个人特征,如性情、兴致、糊口习气、价值观、对于风险的态度等。互联网金融机构可以从中推断小微企业主的财务、糊口状态,对于其进行融资风险评判。这也对于小微企业的信誉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请求,小微企业应顺应该前金融环境的转变,将信誉管理的规模从出产经营进程中发生的财务“硬信息”数据,扩大到企业主个人发生的所有“软信息”。

3、小微企业“软信息”信誉管理的改善途径

一.培育“软信息”全面管理意识。小微企业的信誉管理,不应局限在企业财务报表传统银行业关注的财务数据硬信息,而应适应互联网金融环境,培育企业“软信息”全面管理意识。信誉管理规模不但包含小微企业出产经营进程中的资金结算,还有小微企业主、主要经营者个人在互联网留下的信息,如糊口服务类网站累积的个人消费金额、消费习气、消费种类、车房贷、个人深造、学习进修等数据,这些大量的网络信息就是非标准化的信誉“软信息”,可以完全真实地反应小微企业的个人信息,对于其信誉评级影响重大。这也象征小微企业要对于其留下的1切“痕迹”的后果负责。从小微企业员工角度,应及时改善个人不好的糊口、消费习气,着力塑造踊跃向上、诚信理智、富有素养的个人形象。对于小微企业而言,应加强企业总体形象的设计、建设,注重企业的社会形象,这将直接影响企业未来的存活与发展。

二.投放企业“软信息”广告。小微企业的管理者对于使用广告的目的,仅停留在向消费者宣扬其产品的层次,作为营销的管理手腕。并不然,广告投放的规模不应局限于产品,小微企业形象、营利模式、特有的文化都是企业向社会传递的信息。世界主要征信机构使用仓库、大数据、数据发掘等技术为用户提供多样的增值产品,这也是我国大数据处理公司未来要增添的营利渠道。小微企业应顺应变化,增添在大数据公司的广告投放,将信息传递方式从企业传递增添到第3方网络传递,能更有效解除信息不对于称,提高小微企业的信誉评级。

三.敢于承当社会责任。市场经济的竞争犹如没有硝烟的战场,小微企业要从众多的竞争对于手中成功突围,不但依托优质的产品,诚信的服务,在对于产品、消费者负责的同时,更要承当起更大的社会责任。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好事、坏事均可以瞬间传到千里,在社会公家的心目中树立起有责任感、有爱心的企业形象是1笔巨大的无形财富,走出企业介入公益事业,如文明创立、环境维护、走进校园流动,可以向社会展现责任心;敬老帮困,关爱留守儿童,资助但愿工程,可以向社会传递爱心,这些非财务“软信息”都会提高小微企业的信誉评级。

第7篇:企业的信用管理范文

“信用风险管理”能消除“赊销风险”

企业信用管理对企业赊销风险防范无疑是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企业进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本旨不在于消除风险,因为那样只会把获得回报的机会浪费掉。应收坏账率为零的企业,并不见得是风险管理做得好的企业。如果我们能够预先建立应对风险的方法和措施,则风险就能成为一个有益的因素。风险管理所需要做的应该是对风险进行管理,主动选择那些能带来收益的风险。

“信用风险管理是企业信用管理部门的事情”

企业建立信用管理部门,信用管理部门应该负责公司信用管理的日常工作,但这并不代表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工作仅靠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部门员工就能完成。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的管理工作,它是公司的重要战略之一,首先需要的是公司高层的重视和足够的认识,要不然,工作就会流于形式;其次,它需要公司各业务部门,特别是销售部门、财务部门、商务部门、法务部门等配合,因为赊销风险贯彻于整个销售过程之中。

“信用管理专员等同于应收会计”

很多企业,在没有设立专门的应收管理部门和有专门的信用管理人员。公司成立信用管理部门后,他们仍然把信用管理专员的工作当成应收会计来看,或者有些信用管理专员即使从会计岗位转为专门从事信用管理工作后,还是按以前应收会计的岗位职责来要求自己。应收会计偏重于核算,虽然在一些企业也对应收账款进行催收和分析,而信用管理专员则需要对企业赊销管理各个环节的风险点进行管理,从客户开发、合同签署、到信用申请、额度评审、订单管理、货物的发送、风险转移直到后期的应收管理和逾期催收,是一个全程的管理和控制过程,信用管理专员需要主动地进行跟踪和管理。

“企业只要没有坏账就行了,逾期一点没有多大关系”

持这种观点的企业从风险管理来说,他们本身还是很重视,对客户的挑选和信用额度的发放也很严格,但对应收的管理特别是逾期后的处理就没那么严格;同时,他们从本身来说,还是不很重视公司营运资金的管理。其实,逾期对企业的影响和坏账一样,同样很大。坏账直接表现的是对利润的影响,而应收的逾期对资金的使用和财务费用的影响则更直接。试想,如果一个企业每月有一个亿的应收平均逾期一个月,按年贷款利率6%计算,一年下来影响的财务费用就是600万元。因此,在西方发达国家,大多数企业认为应收帐款逾期比坏账更可恶。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不仅是企业的一项风险管理工作,也是企业运营管理中很重要的一环。

“信用等于诚信”

第8篇:企业的信用管理范文

(一)企业一味追求业务增长

在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很多的企业一味的追求销售业绩增长和市场占有率,通过赊销这种方式来提升企业销售业绩,这种现象会导致企业财务状况出现混乱,需要回收的账款飞速上升,销售的成本在不断增加,企业财务中出现了很多的坏账,致使企业利润下跌。如果这个时候企业处在发展扩张时期,企业会加大对内部固定和流动资产的投入力度,这样企业就会背负着高额负债。这种情况下,企业的财务就会出现一定的风险。现实情况下,大部分的企业销售部门为了完成公司业绩指标,急功近利,一味追求企业销售额,最终导致离企业的赢利目标越来越远。建立企业信用体系,就是为了平衡企业业绩增长和风险控制之间的关系,使得两者和谐一致,保障企业获得高质量收益目标的实现。

(二)缺少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

在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中,对于回收账款的管理应该是由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承担的,然而现实情况却不是这样的,经常会出现两个部门的工作职责分不清楚,相互推卸责任。导致工作效率大打折扣。企业的信用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它涉及到销售和财务两个部门,如果单独有财务部门或者销售部门负责信用管理的话,会出现忽视另外一个方面的情况。因此,必须两者都要兼顾。

(三)缺乏信用管理重点

目前,我们国家的很多企业对于回收账款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企业销售以后的回收账款管理,对于回收账款管理的工作重点都放在“追账”上面,这种情况就使企业很容易忽略对产品交易前和交易过程中的客户信用管理控制。

(四)企业信用管理的实施方法比较单一

根据当前的很多调查报告显示,我们国家很多企业在实施信用管理时,方法比较单一很落后,不能对目标进行细分化的管理,销售部门或者财务部门也没有对客户的信用值进行科学的评估和预测,只是凭着交易时的主观臆断,这是不可取的。

二、企业建立信用体系的原因分析

(一)主观原因

当前,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上,我们国家大多数企业的管理模式比较落后,对客户的信用信息掌握的比较少,企业也缺乏一定的信息支撑。企业在进行信用交易之前缺乏评估和预测风险的能力,也没有一套健全的信用管理体系,对于回收款人员的管理也没有相应的培训。比如很多企业都是鼓励业务人员到处拉客户签单子,获得高额提成,但是却没有安排一定的信用人员去催帐收款,使得公司财务出现很多烂帐、坏账,降低企业利润。另外,企业还缺乏一个最基本的客户管理系统,这会让企业的经营显得比较盲目,加大市场风险。企业缺少对客户的信用管理,会使得回收账款越来越多,导致企业缺乏流动资金。很多企业的销售管理和财务管理时分开的,对于回收账款的职责没有分清,使得两个部门相互推脱责任,这样就会形成资金回收不良的恶性循环。

(二)客观原因

现代大多数企业的通病都是重视市场,忽略管理。现代的市场是一个买方市场,企业要想扩大市场,提高利润,就必须增加销售额,而增加销售额就需要采用赊销的方式。所以,企业建立信用体系是现代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我们都知道,现代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已经不局限于他们的产品质量和价值之间的竞争,还有企业形象和品牌之间的竞争。企业只有重视信用管理,才能更好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

三、建立信用体系对企业财务管理的意义

(一)建立信用体系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外部意义

企业建立信用体系,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是信用经济,换句话说,信用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最高阶段。良好的企业信用是市场经济正常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很长时间以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偷税漏税、恶意拖欠逃废债务等各商业欺诈行为屡禁不止。出现这种现象最基本的原因就是企业缺少一定的信用管理观念,诚信意识比较薄弱。所以说,企业应该从根源上消除不诚信行为,规范企业经营,遵守市场秩序,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企业的信用管理体系是是社会信用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建立信用体系不仅能够保证企业财务管理的正常进行,这也对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起到一个良好的促进作用。企业只有建立信用体系,规范自己的经营行为,正确的处理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才能获得消费者的信赖。

(二)建立信用体系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内部意

义信用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假如没有信用,企业的任何生产经营活动都不可能顺利进行;假如没有信用,企业的生产活动只能在狭小的资金范围内进行;假如没有信用,企业就不可能得到发展,只能在自给自足的范围内维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信用体系,能够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信用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一个企业的生命,更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只有建立信用体系,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的信誉,提高自身的信誉和知名度,从而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获得更加长久的发展。反之,一个没有诚信的企业是不可能健康快速发展的。

四、结束语

第9篇:企业的信用管理范文

一、出口信用风险的一般性定义

信用风险是出口合同双方中进口商毁约合同造成产品不能出口或者由于进口商破产、财政状况恶化,不能支付出口合同上本应支付的货款,或者延迟货款的交付日期,又或者由于疏忽而使出口商产生损失的一种可能性。即:出口商不能收回货款的一种风险。Thomas E. Krayenbuhl把信用风险定义为由于进口商不能履行支付义务而使出口商产生损失的一种可能性。Dick Briggs and Burt Edwards则认为信用风险是进口方由于支付状况不佳和产品价格急剧下降,有意的不支付货款而引起的。

二、风险管理的一般性定义及目的

风险管理是指企业以使经济损失最小化,谋求经济成果为目的,针对在经营活动中会产生的诸多风险隐患所进行的体制性的决策过程。

R.I. Mehr & B.A.Hedges认为风险管理是为了有效的控制潜在的风险和谋求企业整体目标为目的的。Greene & Serbein认为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是用最少的费用来达到风险最小化,从而保全企业的收益和财产。

三、信用风险管理的方法

对于风险管理方法,学者们做了很多种分类,具体分类如下:

Atkinson把风险管理方法分类为移除(elimination),承担(assumption), 转移(transfer)。Morris(2005)把风险管理方法分成,规避(avoidance),预防(prevention),保留(assumption)。Mehr & Hedges则分为风险转移(risk transfer),风险减少(risk reduction)和保险的利用(use of insurance)。Head则把风险管理的方法分为风险控制(risk control)和风险筹资(risk financing)。

如上所述为风险管理的一般方法,同样也适用于出口企业在出口过程中所产生的出口信用风险。本文将详述信用风险管理方法中的风险控制和风险筹资。

1.风险控制方法(risk control)

风险控制主要是在风险产生之前,通过预防措施,以使企业的经济损失最小化的一种 事前管理办法。因此,风险控制是以从根本上减少风险发生的频率和损失产生后,作为除融资以外的方式来缓冲风险为目标的。风险控制方式中,最能对信用风险起到积极作用的风险规避和损失控制。

(1)风险规避

风险规避是指发生风险的概率被判断为很高的情况下,不去承担产生的损失,而是通过放弃或拒绝合作停止业务活动来回避风险源。

具钟淳,朴光瑞认为风险规避管理方式虽然是出口信用风险管理最积极的方法之一,但是当信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被判断为很大时,出口商可能不会与进口商签订任何合同。这样的情况下,出口商就会丢失出口的机会。如果因为信用风险的原因而放弃贸易合同的签订,也可能会给其它海外当地市场的合同签订带来不好的影响,从而会导致产生潜在的损失。因此,规避虽然是最简单信用风险管理方式,但也具有其一定的缺点。

(2)损失控制

Mark Greene and Serbin认为损失控制的目的是减少产生风险的概率,从而降低损失频率或者减轻损失的严重程 度。一般损失控制活动是通过消除损失源,减轻风险态势,损失最小化和补救活动一系列概念达成的。

2.风险筹资

风险筹资是损失发生后,对损失进行财务性的补偿,从而使企业内的资金流动正常,缓冲风险冲击的一种方式。

郑鸿珠认为信用风险筹资,在信用风险管理上,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核心管理方式。也是损失发生后的一种解决资金问题的事后活动。这种方式与信用风险控制在相互对应的同时,在信用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上,两种方式应相互补充灵活运用。信用风险保留(retention),信用风险转嫁和非保险转嫁都是信用风险筹资的方式。

对以上信用风险管理的一般方式风险控制和风险筹资的描述进行详细整理如下表:

四、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