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优秀的教学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环境生态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2-0182-02
一、研究背景
2015年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重点要求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需要强化案例教学,而且规定案例教学模式实施效果作为专业学位点建设评估的重要内容之一。与学术型研究生不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更侧重于基础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达到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共同提高的目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方式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和实验室,必须在生产实践中提升学习效果,解决本专业领域范围内生产实际问题,因此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模式是非常必要的。环境生态学就是运用生态学理论,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治理污染和破坏的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受损的生态系统,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以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对于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来说,该门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环境知识素养和职业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在教学案例设置过程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环境问题案例,尤其是本土环境案例,如2011年绵阳涪江水污染事故、5・12地震后期龙门山生态环境监测及生态风险综合评价和长江中上游地区水土保持与面源污染防治工程规划设计等教学案例,对激发研究生学习兴趣、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增强师生互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实施步骤
1.师资培训。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教育还处于启动阶段,《环境生态学》的任课教师的思想认识和专业水平直接决定了课程案例教学法能否够达到期望的效果,显然《环境生态学》师资力量是不足的,因此需要加大力度进行师资培训。师资培训方面需要从两个方面同时进行,培训任课教师撰写《环境生态学》课堂教案和组织实施案例教学。
一份优秀的《环境生态学》课堂教案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教案的框架内容来源于教材,但教学案例可以来源于实践基地和合作企业成功案例。同时,基于教师个人经历可以引进国内外其他高校的成功教学案例来使用,甚至教师可以针对某一个环境事件编写虚构的教学案例。如“受损草地生态系统修复”案例编写可以模拟川西地区草原退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修复措施。撰写了优秀的教案,还必须有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有效的组织开展案例教学。而大多数从事传统理论教学《环境生态学》教师没有从事过生产实践锻炼,因此,案例教学实施需要具有生产实践经历的教师才能发挥教学效果。所以师资培训过程中需要遴选一批优秀年青教师到实践基地和相关企业单位去锻炼,积累丰富的教学案例,尤其是本土教学案例,将这些教学案例进行整理和汇总,归纳到《环境生态学》教材相对应的章节,充实到课堂教学,这样才能有效组织实施案例教学。
2.调整教学内容。大多数《环境生态学》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教学内容偏多,实用性内容偏少,尤其是结合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治理章节明显不足,这对案例教学实施带来了一定困难,因此,需要对现行的教材内容进行调整。如现行教材中生态因子、种群生态学分别为独立章节,虽然这些内容对后面学习群落生态学奠定了基础,但这样章节划分太细,许多内容可以进行整合和压缩,需要精简和压缩。把生态因子、种群生态学和群落生态学三部分内容合并为生态学基本原理,理论内容可以减少10课时。同时,环境工程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国家环境保护政策联系紧密的应用技术需要加强讲授。
从2000年到2050年我国将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大规模生态环境建设,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战略需要,《环境生态学》研究生教材需要增加“生态环境建设与调控”内容。研究内容主要涉及西北地区荒漠化与防治、华北地区大气污染防治、东北地区湿地保护和西南地区土地退化及石漠化防治等,都是国家需要长期治理才能得到控制的生态环境问题,需要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生态环境建设的内容、知识、措施和技术,培养应用型人才投入到环境建设工程中。
3.案例库建设。虽然早在2015年6月,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案例教学中心网络平台建设就已完成并开始运行,教学单位可以共享优秀的《环境生态学》教学资源,但培养单位仍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设《环境生态学》案例库。由于培养单位研究生教育水平参差不齐,任课教师和学生的基础水平有一定差距,全国教学案例库不一定能完全满足自身的教学培养需求。而且,培养单位的《环境生态学》案例库建设应该依托地方发展需要,教学案例应该具有地方特色,特别是本土生态环境建设案例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得到突出体现,才能培养出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合格研究生。
4.组织实施。(1)课前准备:教学案例开课前一周教师告知学生们案例内容及教材内容对应的相关章节,以便有充裕的时间让学生熟悉教材内容和教学案例材料预习与分析。如果教学内容来自于本土案例而且内容相对简单,学生可以个人准备,包括基础资料的收集、相关职能部门沟通等,这样可以全面锻炼学生的能力;如果教学内容来自于陌生案例而且内容相对复杂,由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小组规模,任课教师组建兴趣小组,团队合作可以锻炼学生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沟通交流能力。总之,做到每位同学都能参与教学案例实施过程中,都有机会进行个人能力展示和知识水平表现。(2)课堂开展:教师把教学案例讲述结束之后,如果需要把问题列出,尽量详细地列出需要讨论的问题,开展讨论,讨论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法和措施。讨论的形式可以采取灵活方式,学生之间可以通过辩论,也可以通过技术模拟。对于具备野外教学条件的案例,安排在校外实际场景中进行案例教学,学生们更能掌握教学案例内容和精髓。工作之后遇到类似的案例就可以仿照课堂教学中的技术方法进行解决。(3)课后总结:完成课堂教学后,学生要对教学案例进行总结,简要撰写教学案例报告(如污染场地修复调查报告、修复技术方法报告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等),撰写完成后交给任课教师。任课教师尽快评阅并对学生撰写的教学案例报告开展讨论、点评报告撰写过程中优缺点,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案例。至此,一次成功的案例教学才算完成。
5.教学评价。制定评价案例教学效果的依据非常重要,评价体系包括:一是对任课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二是对学生表现情况的评价。任课教师的评价方法由二级学院研究生教育考核领导小组进行,小组成员主要来自环境工程专业教授、校外导师和工程技术人员。但真正做到客观评价确实不容易,由于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起步晚,大家对研究生案例教学方法也不熟悉,导致教学案例与课堂理论知识割裂,所以任课教师就需要向有经验的研究生教学案例教育的学校学习交流。对研究生的评价主要分为课堂表现和分析报告的评分。每当案例教学结束时,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分析报告的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给出相应的分值,综合成绩=课堂表现×30%+分析报告×50%+团队协作×20%;根据公式得出综合成绩既可以表示公平,也可以起到激励的作用。
三、结语
近年来,国家大力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需求日益迫切,《环境生态学》案例教学实施,既突破了理论教学壁垒,又创新了案例教学新模式,顺应了国家对生态环境建设发展的趋势,因此,《环境生态学》案例教学需要在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大力推广。同时,《环境生态学》案例教学的实施需要借鉴和学习国内外各高校的成功经验,继续整理补充教学案例库,探索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邀请校外专家合作,最终达到培养高素质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敏慧,叶长兵.环境生态学本土环境案例教学模式探讨[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3,29(8):52-55.
[2]王应密,张乐平.全日制工程硕士案例教学资源库建设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4):166-171.
Explore of Curriculum Case Teaching Mode on in Environmental Ecology for Full-time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Student
LIU Quan,HUANG Wen-jun,HUANG Tian-zhi,DONG Ting-xu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Mianyang Teachers' College,Mianyang,Sichuan 621000,China)
一、案例与教学案例的含义
一个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事例。数学教学案例应该描述和分析数学教师与学生的交互行为和思想情感。
二、数学教学案例的特征
数学教学的案例具有以下特征:
(1)数学教学案例叙述的是一个数学教学的事例。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并包括一些戏剧性的冲突。这些冲突主要表现在数学教师与学生的数学思维上的冲突。
(2)数学教学案例的叙述要具体,要能够把数学教师与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生动地描述出来。例如,反映某一个数学教师与学生围绕一个特定的数学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双边活动,不应是对活动大体如何的笼统的描述,也不是对活动的总体特征所作的抽象化的概括性的说明。
(3)数学教学案例的叙述要把事例置于一个时空框架之中,也就是要说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
(4)数学教学案例对行动等的陈述,要能反映教师和学生数学教和学的特性,提示出人物内心的数学思维活动,如对数学的态度,学习数学的动机、需要等。
(5)案例的叙述要能反映出事例发生的教育背景。
三、小学数学教师做案例的意义
小学数学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现象:遇到学习数学特别困难的学生;遇到学习数学特别优秀的学生;遇到学生在学习某一部分数学内容时,全班的错误率特别高;遇到学生在学习某一部分数学内容时,多数学生特别感兴趣;遇到某个家长对孩子的数学学习特别关注,孩子的成绩并不好(或特别好或无明显的感觉)。数学教师把这些事例转变为数学教学案例的过程,是一个重新认识这个事例,整理自己思维的过程。数学教师做案例的意义:
(1)案例写作为数学教师提供了一个记录自己教学经历的机会。案例写作实际上是对教师职业一些困惑、喜悦、问题等等的记录。如果我们说一个数学教师展示其自身生命价值的主要所在是在课堂、在学校、在与学生的交往的话,那么,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教师生命之光的记载。案例能够折射出教育历程的演变,它一方面可以作为个人发展史的反映,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社会大背景下教育的变革历程。
(2)案例写作可以促使数学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点。
一、从已有的教材中挖掘教学资源
教材和教学案例是专家和广大一线教师在反复地尝试中、不断地创新中发现和积累的典型的教育事例。有意识地合理借鉴和运用别人的优秀的教学案例,能有效地引导自己的教学活动,在经验与教训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对教材中教学资源的利用应该是感悟它的内涵和重点、体会教育哲理。加工处理后能够为自己的教学服务,将不同案例运用到现实问题中去。要关注不同教学对象,鉴别出利于自己学情的教学内容,表达和传递自己的教学主旨,利用教学案例资源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开发和利用他们的最大价值。
没有对教学案例资源的感悟,就无法加工处理,也就不能鉴别和利用,从而也就不会体会到教学案例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真正价值和作用。
二、在课堂生成的点滴中挖掘教学资源
课堂是学生知识建构、能力发展、情感熏陶、价值观形成和学习方法习得的重要场所。简单地说,如今的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动态生成性,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不明确的认识、学生的质疑、意见分歧、偶发事件等,这些都是教学中生成的新的教学资源,课堂是学生各方面成长发展的重要场所,因此,课堂教学中即时生成的教学资源能否被我们充分的运用,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和教学的价值。我们教师要用敏锐的目光,去发现这种新的生成资源,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用智慧去开发这种鲜活的生成资源,使教学活动真正落到实处,真正让课堂充满鲜活与灵动。
三、转变师生关系,挖掘课堂资源
或许是年龄的缘故,我对于学生犯错误、学业差不再像过去那样易怒,常常首先置疑自己的教法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常说“不怪你,慢慢来”,学生答错了我却挑出答对的那一部分予以表扬,答错的学生不但高兴而且仔细听更完整的答案,我也喜欢听不同的答案。于是老师的亲和力强了,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喜欢上课。只要教师善于动脑,努力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资源共享,就能将学生所掌握的信息转化为课堂教学的现实资源。
课堂是教学资源生成的重要场所,教师只有关注课堂即时生成的教学资源,才能关注学生的学习成长和生命成长,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多一点对学生的关注,多一点对学生独特感悟的关注,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摘要:简要论述了案例教学的本质,着重探讨了现代船舶控制课程案例教学中案例选择的原则,案例教学的实施和应用,及其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案例教学;现代船舶控制;工程硕士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2-0194-02
一、引言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1]。因此,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点是实践能力的提升。现代船舶控制专业课程与实践联系比较紧密,学生不仅要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而且要把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现代船舶控制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入案例教W,可以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所谓案例教学,就是围绕一定的教学目的,把实际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教学案例,指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思考、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把案例与有关理论相结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案例中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最早兴起于西方国家的法学和医学领域,后逐渐应用与商业和企业管理学。案例教学法于上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首先应用在管理学学科领域特别是MBA教育方面,并且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由于案例教学法良好的教学效果,其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但在工科特别是在船舶控制学科中,案例教学的应用不是很普遍,因此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现代船舶控制”课程中,探索案例教学的步骤和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案例的选择
现代船舶控制课程案例的选取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教学案例内容的合理性直接决定了案例教学实施的效果。优秀的教学案例应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启发性、复杂性、问题性。根据教学目标选取教学案例,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难易程度。真实性是指所选案例应在实际实践过程中发生的,而不是教师凭空杜撰出来的。典型性是指该案例应具有代表性,广泛应用于实际生产过程中。启发性是指教学案例应能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性是指所选案例应设置一些合理的问题,能提供给学生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空间。案例还应有新意和趣味,可以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参与的热情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查阅文献,根据现代船舶控制课程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选取图1所示的MR-Ⅱ型电动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作为教学案例。首先,此系统广泛应用于实船,具备真实性和典型性。其次,此系统相对独立,是典型的冷却水温度自动控制系统。最后,此系统内容丰富,既涉及到各类仪表和电子元器件,又有控制系统,通过本案例的学习,不仅可以掌握柴油机气缸冷却水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的有关内容,还可以通过本案例学习反馈控制系统。此外,控制系统和各种自动化仪表在船舶电子电工技术和轮机自动化基础等课程中均已学习过,因此学习本案例,学生不会觉得太困难。
三、案例的应用
案例选好后,教师应在课前对教学案例进行组织和设计,准备好基本素材和设置的问题,使学生积极参与案例的分析和讨论,进而展开教学活动。首先,向学生传授船舶主机气缸冷却水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的理论知识,借助实船系统图讲述船舶主机冷却水系统,引入冷却水温度自动控制原理,带入问题:如何实现自动控制使得冷却水出口温度保持恒定?其次,引入案例――MR-Ⅱ型电动气缸冷却水温度自动控制系统,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如何实现冷却水温度的自动控制。让学生围绕该问题进行自由讨论,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再次,采取理论结合实际的模式,带领学生到轮机模拟器实验室对船舶柴油机气缸冷却水系统进行实际操作,演示冷却水温度自动调节过程,使学生的认识更直观、更生动。最后,进行总结和点评环节。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撰写一个学结报告,总结自己在解决案例问题的过程中的学习心得,并且根据教师的点评分析自己的解决方案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进。经过学生的反思和教师的讲评和总结,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四、案例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1.选择高质量的教学案例,现代船舶控制课程内容复杂,对于选择的案例来讲,既要体现出全面的知识点,又应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进行长时间的精心准备,紧跟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前沿,选取具有典型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案例。
2.科学设计案例教学方案,案例教学方案的设计要围绕完成特定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来进行,要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进行。在案例教学设计中需根据不同层次的授课对象明确教学目的。拟定好操作步骤和相应的要求,并坚持按照拟定的计划执行。
3.创造良好的讨论氛围,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在进行讨论案例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中深入案例,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案例。教师要确定讨论的组织形式,明确讨论的内容,要针对学生在讨论中的不同表现,采取合理的方式予以引导。在意见不能立即达成一致时,教师要冷静处理,并做出合理的决策。同时能够认真倾听学生的陈述,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创造出和谐的讨论氛围。
4.强化理论联系实际意识,从现代船舶控制课程的特性看,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是教学中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案例教学具有实践性,采用案例教学可以弥补纯理论教学的不足,但在实施过程中要采取丰富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图例、视频、实物等,使学生能全方位的参与案例教学过程中,获取更多的实践知识。
5.做好评价和总结工作,在案例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评价和总结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与评价,让学生能够掌握基本原理和方法。案例教学总结应包括单次案例教学总结和对整门课程结束时学生所获得的进步、案例选取的合理性评价和案例教学效果评估等进行总结。
五、结束语
案例教学法在现代船舶控制课程教学中创造了一种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独立的解决案例设置的问题,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借助模拟器实现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加深了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中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有多种方式,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穿透其中,该文通过笔者近年来的实际教学讲了几点心得与观点,希望能与各位教师及教育爱好者进行探讨,互相交流,进而把教学工作搞得更好,使学生学习起来更加轻松。
(1)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在所有形式的教育中,创造一个真实的生活学习环境,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学生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关键。例如:互联网为中小学生创造了一个与过去截然不同的学习环境和途径。在互联网的帮助下,他们可以得到很多信息,并使用信息分析解决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即使没有教师和书籍的帮助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自学一些东西。
(2)培养学习兴趣。著名教育家苏姆林斯基曾说:“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学习兴趣是一种倾向,主要是在学生对自己的学习需要中产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的时候,一开始学生往往会产生好奇和兴奋的心理,但随着学习内容的不断加深,一些内容机械重复训练,有的内容很枯燥,让学生的学习热情会慢慢下降。所以说学习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不能半途而废,要保持长久的学习动力和持续的热情来学习。
(3)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进行重点培养。当今世界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速度飞快,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并实现工业产业化,经济保持持续增长。在这个时代,知识创新起着核心作用,它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最佳推动力量。因此,拥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21世纪作为一个优秀人才所必须具备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潜能,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善于独立思考,培养优秀的创新意识,突出创新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环境和机会,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思考空间,而不是为学生安排好一切,让学生吃现成饭。只有在自主学习的环境中,学生才有可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创新的过程中体验快乐。例如:①在Word中图文混排时,需要使用绘图工具栏,笔者只是把工具栏上的工具,如,阴影、3D效果、填充、自选图形等技巧提示给学生,具体的操作让学生自主完成。②选择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案例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实施信息技术创新,素质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多媒体作品的整体优化》这节课,教材以“苏州园林”多媒体作品的制作为例介绍知识,设置多幅图片进出动画效果。笔者设计了一个“小小卡丁车赛”的教学案例,出示卡丁车分别沿直道、弯道和环湖的3个不同比赛场景,直线、曲线和圆3种不同的动画路径效果可以通过设计来实现,巧妙地将3个层次的知识整合在一起,而且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学生在完成任务后会主动去思考并尝试下一个任务。可见,选择合适的案例能够营造创新氛围,增加课堂的活跃程度。
(4)注重青少年信息道德的培养。在网络这章教学时,告诉学生网络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合理则斩妖除魔,如果运用失当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造成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在教学中要说明互联网的优点的同时,还要不断地渗透思想道德教育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健康的信息道德意识。另外老师除了正常的教学以外,还把自己的模范行动教给学生,让他们能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正确把握人生方向,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
(5)选择具有整体性的教学案例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非常强的课程,它不仅要教会学生技能操作,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对技能的应用,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应注重整体规划,选择的教学案例应能把各个操作任务自然、贴切地整合在一起,并保证各个操作之间具有连贯性。例如:在执教《第6章图片的获取与加工》时,笔者就将教材中第1节的“用数码相机获取图片”与第2节的“图片处理的基本法法”两个知识点进行适当整合。上课前,笔者将数码相机带入机房,多角度地帮学生拍些合影。随后,将拍的合影通过数据传输线或读卡器copy到计算机中。之后,使用极域电子教室广播浏览刚刚拍摄的合影,并要求学生边欣赏边组间讨论对这些照片的主观感受(由于合影是在室内拍摄,其亮度、对比度、饱和度等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最后,自然过渡,布置具体的操作任务。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认知工具来获取信息、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而不是作为终极目标来学习。
(6)化难为易,突破重难点。通过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多感官接受刺激,发展空间想象能力还能拓展学生的空间概念,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认知难度,化难为易,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初中生纪律性差,容易犯困,只有不断地改变教学形式给学生以新的刺激,并拓展知识面,才能使他们保持强大的学习动力。在教学过程中化被动为主动,化抽象到具体,通过趣味练习,如,利用媒体设计一些关卡、抢答题、带有娱乐性质的练习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练习,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心底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减负担”的目的,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一个人的情绪对于学习有很大影响,对于学生更是如此。当学生他胆怯时,有意识地引导;当学生没有勇气时,组织同学们给予鼓励,当学生成功时,就和同学们送给他热烈的掌声。
关键词:组织行为学;案例教学;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1-0233-02
组织行为学是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作为行为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它着重向学生们提供对组织环境中的个体、群体乃至整个组织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的认识。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因此,在组织行为学教学中,除了用有限的课时力求将其理论体系完整地分析、解释透彻之外,还应该立足理论重点,积极尝试运用案例教学的特点,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案例教学与教学案例的理论认识
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景的描述,在这个情景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也可能包含有解决问题的方法。
案例教学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相关案例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某一理论的原理或基本概念、了解实践中有关的典型事例、领会某些理论观念及道德两难问题、掌握某些教学及管理策略、扩大学生的想象力和视野,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过程。案例教学不同于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课堂上帮助学生达到特定的目标而采用的分析和讨论案例的一系列方法,使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被描述为“苏格拉底式”方法的一个分支或变体,苏式方法是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的别称,这种方法主要采用提问与回答的形式。教师的提问是教师将要传授的学习内容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容,通过提示与学生已有经验相矛盾的事实、指出学生知识的漏洞等方式来打破学生原有思维的内部平衡,迫使学生尝试重新恢复思维平衡的过程。
教学案例是一个描述或基于真实事件和情景而创作的故事,它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学习者经过认真的研究和分析后会从中有所收获。教学案例不同于一般案例,它是一种将真实世界引人课堂的方式,这样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练习处理这些真实或现实问题,也就是说,他们可以像从业人员一样进行思考和行动。因此,要求教学案例必须具有教学价值。具体应该表现为:第一。应该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或环节,每一个案例都需要一种理论的支撑,通过学习案例,使学生掌握、理解理论;第二,案例要能引起争论,通过不同观点的思考、争论,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对决策分析起重要作用,案例一般都是围绕决策问题来进行的,案例提出了管理者或政策分析人员面临的选择或必须做出的决定,但不把实际上采取了什么行动或行动结果告诉读者,迫使学习者做出抉择;第四,要有概括性,要将现实中较大的管理问题加以提炼,把案例中关键点展示给读者。
教学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好的教学案例是有效实施案例教学的根本保障,因此,选择优秀的、适合的案例成为案例教学的关键。
二、案例教学在组织行为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 案例教学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如果不能独立地运用事实、观念和概念要点去解决问题,学生就不会真正掌握知识。概念的应用涉及较高层次(等级)的分析技巧,而这些是能够在一个教育与培训的环境中学到的。使用案例教学就是一种激励学生掌握知识并加以运用的手段。如教学案例中的“应用题式案例”。这种案例的案情与学习中的某一知识点有明确的对应关系,情节比较简单,篇幅一般在数百至千余字,一般是围绕主题展开表述,没有冗余或干扰性信息,有明确的、唯一的答案,多用于教师对该知识点的例证或检验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与运用,这种案例对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与技巧具有较好效果。
组织行为学是理论性很强的学科,经由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概念发展而来,包括直接面向社会生活实际、直接解决现实问题的理论观点,这些观点的形成均是建立在大量翔实、权威的第一手资料上。因此,这些理论观点都很抽象。而案例教学中使用的案例一般都是围绕特定的理论内容展开,案例中所提供的信息是现实问题或现实情境的再现,其中既包含了明确的理论知识点,也包含了有关组织中可能发生的情况等方面的知识或深刻见解,而且案例具有典型、形象、直观等特点,带有很强的解剖性,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组织行为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教学案例,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对案例问题的分析、讨论,使得枯燥单调的理论知识变成解决真实问题的公开讨论,个人的思路成为集体的智慧,战略性的束之高阁的理论知识成为解决现实问题的可操作实践。通过反复思考、讨论、争论,课本理论知识与技巧不断得到强化,对复杂的、抽象的组织行为理论获得了比较清晰、感性的认识。
2 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建立适应复杂工作环境的心理条件和解决问题的心态
当前,社会对大学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的信息和技术设备被引入到工作中。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希望学生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希望学生具备较好的实践操作能力,能较快地适应工作岗位,为组织创造价值。这些择人标准的提出,对大学教育提出了挑战。需要高校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作为教育重点。
案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都很强,教师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的剖析,使学生充分认识现实环境的复杂性、现实问题的不可控制,体验实践运行管理过程中的各种压力和困境,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讨论、交流、互动,教师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使学生学会用现实的眼光审视问题,做出抉择。因此,现实案例的系统性学习与讨论为准备参加专业性和实践性工作的从业者提供了间接经验,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建芷适应复杂工作环境的心理条件和解决困难问题的心态。
三、案例教学在组织行为学教学中的实施环节
(一)案例教学前提―选取适合的案例
选取适合的案例是课堂案例教学能否有效实施的关键。典型的教学案例为学生提供了特定情景,其中涉及《组织行为学》中的一个或几个理论知识点,这类案例是对企业和有关部门进行实际调查之后的客观书面描述,是管理中遇到的难题,能够帮助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大学生理解案例中的问题,抓住潜在的学习机会。威廉姆・克利夫说:“完全开放的案例可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因为他们在寻找一个问题的解决方式时可以考虑相反的或替代的方案。尽管如此,如果学生不具备适应这种开放性方法所必需的智力成熟度,这样一种设计也可能造成混乱和认识上的障碍。我们已经发现直接的案例分析对部分较为弱势的学生来说是必要的,应该准备给缺乏经验的学习者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反馈信息。”
因此,一个好的教学案例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提出一个没有明显正确答案的问题。案例对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
情感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并通过充分挖掘使得这些能力得以加强,而且应当提供多种合理答案以激发学生批判性的思考;第二,案例中必须有一位特定的、可辨认的关键人物,否则案例分析可能会模糊不清过分理想化;第三,需要学生运用案例中的信息去思考、评价、运用问题;第四,需要学生进行批判性、分析性思考,以便对问题及潜在的解决方式进行评估。
(二)案例教学实施――课堂教学
案例教学方式设计的目标,是学生参与程度的最大化。参与程度的高低绝不是形式的要求,是决定案例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
首先,教师要能激起学生投入案例学习的热情。有经验的教师把学生分为三类:俘虏型,这类学生的学习是被要求或被强制的;好奇型,这类学生对课堂持观望态度,如果认为符合他们的兴趣,将会倾注很大精力;投入型,这类学生准备充分,愿意并具备相应的能力,自发地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对于前两类学生有必要通过案例的趣味性和外在的驱动手段来转变或增加学生的参与程度。课堂评分是教师经常采用的外在激励手段,特别是学生面对不喜欢的资料时更为有效。
其次。教师的课前准备与课堂引导对学生深入研讨案例至关重要。教师课前一定要精通案例材料,对案例事件要有一个完整的掌握,想象案例讨论的进程情景或细节,预料学生可能出现的反映。
最后,实施案例讨论,一般应遵循以下基本方式:从某个单独事件的讨论出发,通过分析,形成一般的见解或结论;从一般的对策出发;从某个提前准备好的书面材料出发,其中既包含对学生的反应或解决方案的讨论,也包含对他们的结论或主张为什么存在差异的分析。
关键词:软件工程;移动软件开发;实践教学
1.背景
2013年,中国大陆有699万大学毕业生需要就业,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如何提高学生就业率成了各大高校面对的巨大难题。从专业教学的角度来考虑,学校要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使之能适应各种工作的要求,扩大就业范围,提升就业实力;就软件工程专业而言,学校要丰富学生的开发经验,使其了解当前软件开发的主流方向,并掌握其中多个方面的开发技术;总之就是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全方位提升学生各项能力,在就业难的困境中找到光明之路。
笔者从当今IT业的硬件、软件发展趋势和软件开发方向出发,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设计和建立了一些完整的教学案例系统来扩展教学内容。
2.软件行业的硬软件发展趋势
从计算机的普及,到互联网的广泛运用,再到目前的物联网技术的兴起,信息技术进入了第3个信息时代,这得益于各种各样的计算机硬件和传感器的高速发展。处理器功能越来越强大,体积和功耗越来越小,各种智能传感器和嵌入式没备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为物联网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了解这种趋势对学生是有极大帮助的,软件开发终究离不开硬件的发展,
首先,以苹果公司为代表的智能手机iPhone和平板电脑iPad开启了移动设备的新时代,从2006年到现在,几年的时间,它颠覆了手机和电脑的概念。后来谷歌推出免费的Andriod移动设备操作系统,使得智能手机成为人类离不歼的基本工具。2012年,微软也终于了自己的统一操作系统Windows 8,可以在PC、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上运行。这三大巨头在各自的软件商店都有超过几十万的应用,并且还在不断增长中,各个公司和个人都在积极为这些智能没箭开发软件。这一趋势不仅改变了软件开发的平台,也改变了软件开发的方向,传统的桌面程序和基本的Web应用程序开发已经远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如果不了解移动平台软件开发的基本技术,将会对学生的就业能力形成极大的障碍因此,在软件工程教学中,教师会向学生灌输这些思想:如果不想被淘汰,必须掌握至少一种移动设备的软件开发工具,能掌握多个平台的开发就能适应更加广泛的就业要求。
3.软件工程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
软件工程课程主要讲授软件开发过程的基本方法、工具和管理知识,是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概念、原则和经验,而实际的软件开发平台、环境、内容等千差万别,如果不在一个实际的环境中实践,恐怕也只是纸上谈兵,软件工程知识也无法为学生开发软件提供一个万能的解决办法。因此,软件工程的实践教学得到了许多高校的大力支持,但教学的内容仍过于陈旧,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所以从2012开始,在软件工程教学中,我们增加了一些实用内容。
3.1增加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的多个案例
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方法是软件工程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软件建模虽然不针对具体的程序语言,但如果没有具体的案例来体现其优势,会导致许多学生对其认识模糊。遗憾的是,很多学生天天在讲面向对象,但在他们的毕业设计中可以看出,能真正使用面向对象设计和实现软件系统的学生少得可怜。因此,教师也必须学习新知识,特别是移动开发的相关知识,以编写实用的教学项目,在课堂上展示实际的效果,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知识在实际项目中的运用方法。由于苹果公司的软件开发要求过于封闭和苛刻,我们的几个实际教学项目都是针对Andriod和Windows Phone、Windows 8平板而设计编写的,分别是基于移动平台的定制短信群发软件、邮件群发软件、移动黑板、手机游戏坦克大战等。
3.2增加针对移动平台的软件开发知识介绍
智能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比PC增加了不少硬件特性,使开发移动设备程序具有很多新的特点。
首先,输入设备变化大。大多设备支持多点触摸,键盘输入使用很占屏幕区域的软键盘,这使得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另外,麦克风、摄像头、方向传感器、重力传感器、光线传感器、闪光灯、GPS、Wifi、蓝牙、甚至近距离通信NFC等设备已经成为智能手机的基本配置。如果不给学生介绍这些知识,不在教学案例中使用这些设备,学生可能会产生知识盲区,甚至在应聘的时候给用人单位留下不好的印象。例如,在分析设计“移动黑板”时,教师引导学生设计了基本的黑板、黑板页、图形等对象,使用了组成设计模式。图形的输入,是通过接收触摸信息获得的,因此上课时,教师应顺便给学生讲授一点有关触摸编程的知识,并在实际案例中展示编程代码和运行效果。该程序在windows 8系统上运行,可以同时绘制最多10个图形。
其次,教师要给学生学习新知识降压。目前三大科技公司都为移动平台的软件开发提供了优良的开发工具,也都使用面向对象的思想,还提供了大量的类供程序员使用。Object-C、Java、C#,都是典型的面向对象编程语言。有了OOAD的软件工程思想,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阻力不大,教师可以通过共享教学案例的设计源代码,有效帮助学生克服学习的畏难心理。
3.3多种方式加强实践教学
软件工程是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然而,传统本科专业的软件工程教学一般都只有理论教学,总学时在48课时以内,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得到较好的实践效果,需要发挥教师的智慧。
首先,在课程开始,教师就预设了较多的小项目供学生选择。学生可以4人一组,从中选择一个题目,教师要求他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完成此项目。针对移动平台,我们预设了这些小程序:
(1)用于XAML语法教学演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从新闻网站自动获取特定新闻的移动客户端程序的设计和实现;
(3)从中央气象台获取天气预报的移动客户端程序的设计和实现;
(4)从新浪财经频道自动获取股票信息的移动客户端程序的设计和实现;
(5)智能手机贪吃蛇游戏程序设计;
(6)智能手机坦克大战游戏程序设计;
(7)智能手机短信群发程序;
(8)智能手机邮件群发程序;
(9)智能手机音乐及歌词播放器。
这些程序都不大,比较适合实践教学,也可作为毕业设计的练兵项目。教师可提倡学生自拟题目,但要评审题目是否合适,限制其复杂性和规模,引导新技术、新思想。
其次,教师要制定合理开发进度,适当超前课堂教学,在课堂上展示优秀的分析设计成果,现场讨论相关问题。对优秀的“作品”,教师在考试成绩中给予加分体现。开发活动只能在课外实践进行,但成果可以在课堂展示,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兴趣。
再者,教师组织学生建立移动程序开发QQ群,教师和学生可以在此进行课外交流。教师也可以在群里提供教学案例的开发资料和经验,如UML模型、设计的源代码、数据文件等。学生可以在群里提交各自小组的项目文件,也可以讨论具体的设计技术和学习经验,给学生“秀”能力提供了展示平台。实践证明,通过这样的交流,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课堂教学有了丰富的素材可用,教学效果得以体现;较大面积地发现了优秀学生,特别是愿意学习新知识的学生,而不是原来仅限于“创新实验室”的几个学生。
4.与时俱进教学效果评价
自2012年来,软件工程新的实践教学方式实施了2届,取得了一些效果,也看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
(1)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主动学习意识,灌输式学习观念得以改变。上课不来、课后从不看书、作业抄袭、考试突击的现象得到抑制。学生通过实践学习,感受到了教学案例的先进性、实用价值,有效提高了学生利用新技术开发软件项目的信心和潜能。
(2)有效克服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畏难心理,也提高了教师学习新知识的热情。开发具有新技术、新思想的教学案例,才有信心和能力教授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受到有能力使用新技术开发软件。通过交流平台,在课外教师和学生都是学习新知识的“新手”,教师的虚心学习态度,能i上学生的学习潜能得以释放和展现。
(3)使用新技术开发软件,使软件工程的思想在实践中得以体现,增加了同学间相处和协调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培养建立了就业、创业意识。
由于课外式的教学实践使学习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不少学生感到压力很大,出现情绪低落的现象,甚至产生放弃该课程学习的念头,课程结束时没能提交完整的项目实现。要改变这种状况,办法之一就是把毕业设计融入到软件工程教学之中,以实践教学的项目作为毕业设计的课题。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小学语文;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4-0109-02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能够使学生在经验中得到高质量的学习,促进学生在专业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成长,使学生对知识结构进行相应的优化。小学语文本就是一门应用性、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案例教学法指的是对教学案例进行相应的分析和评价,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素质,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和教师都直接参与,对问题进行共同讨论。本文对在小学语文中采用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和基本的应用策略进行了相应的介绍。
一、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
案例教学法的有效性较强,能够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小学语文的课堂只能采用该种教学方法,教师为学生呈现相应的教学案例,能够使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进行学习,能够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对事件的解决策略,最大地实现实践性。同时进行教学案例的赏析和评价,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技能。该种教学方法能够使教学成为探究活动,在与教师和其他同学的共同讨论下进行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承担更多的相关的学习责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更注重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往,因此可以培养其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学生和教师在教学中都进行了一定的讨论,因此,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平等。
二、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1.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整堂课的主要内容,只有教师对教学目标清晰明确,才能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小学语文这门课程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和理论性并重,该门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学生不仅要牢固掌握语文课本上的基本知识,还可以培养其实践能力。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首先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在选择案例时要考虑其是不是符合教学的目标。在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使其对案例进行思考和小组讨论,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老师进行相应的引导和控制,在学生遇到难度较大的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的思路。而当学生探讨的话题与教学目标有所偏离时,教师要进行相应的控制。总之,教师的讲授和引导成为辅助的教学手段,而主要的核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
2.选择合适的案例。教师在进行案例的选择时一定要慎重,既要根据课程的内容,学生已掌握的知识,还要根据知识点的形成。首先案例要有知识性,也就是说当学生对这些案例阅读和思考之后,能够得到理论方面的知识,同时案例还要有典型性,它能够对学生有较为典型的教育意义。还要使其具有针对性,教师可以在这个案例中对学生进行识字、阅读、口语交际和作文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得到较为全面的学习。而且教师选择的案例还要有完整性,不能够支离破碎,要有开头、讲解、过渡和结尾,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理解和学习。选择的案例还要出现在教学一线中,符合教学的实际同时有时代性。在选择案例时,首先推荐的是优秀的案例,但也要选择相应的普通案例或者有瑕疵的案例,在对学生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对其进行完善和改造。
3.评析案例。教师要对案例进行相应的评析,在课堂上将案例呈现在学生面前,然后由教师指导学生对案例进行研究,分析案例中的内容。首先使学生快速地进行案例的阅读,对案例进行因果关系的分析。然后使学生进行相应的交流和讨论,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每个小组有4个人或者6个人,每位同学都要陈述自己对案例的想法,并共同探讨问题,将案例中包含的问题都找出来,再一个一个地分析和讨论,由于学生的想法可能有所不同,因此教师要允许不同观点的存在。教师在最后要进行简答的总结和述评,对学生们解决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梳理,同时明确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指导建议,使学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反思和总结,从而加深自己的理解。
4.把握时间讲求效率。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法时,对于时间的控制也有比较高的要求。每个教学案例都不尽相同,设计的重点也有不同,所以要求教师在准确把握学习重点的前提下对时间要有度的把握。节奏不能太快或者太慢,太快会使学生有急促感,紧迫的心理会让学生理解力和记忆力受到一定的影响;太慢又会让课堂太过放松,不能够使课堂学习效率最大化。所以教师在案例的使用和环节上要下一定的工夫,把握好时间和课堂节奏,让学习效率最大化。
5.创新案例。教师在进行案例选择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较为普通的案例,先使学生在这个案例中进行基本知识等方面的学习,在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案例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使学生认识到哪些地方存在问题,并试着进行修改,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一定的提升,因此教师要对该种教学方法进行良好运用的同时还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刘国辉,任运昌.高职高专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教学设计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3,(05).
关键词:案例教学;教学理论;教学实践
教学案例主要是指现实中的教学实践活动,它利用一些具体的方法,把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使用的一些经典教学法、教学理论展示出来,其中包含课堂上的教师讲课方式、使用的原理、运用的思想和感情,是在对案例的讨论分析中让学生逐渐归纳出知识脉络和形成解决问题的技巧。换句话说也就是指对曾经优秀教学例子的记录。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案例教学的巨大作用,它可以帮助我们积累更多优秀的教学经验,可以为我们日后教学的革新提供范本,也可以为老师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方向,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新课改。
一、小学案例教学的特征
1.真实性
教学中的案例只是实实在在地记录现实中发生的教学情景和过程,没有经过任何的评价、建议以及修改,具有很强的原始性和真实性,是现实教学方法和过程的写照。
2.典型性
并不是任何教学活动都可以记录下来作为一种教学案例,它必须能够鲜明地反映教学中现实的教学规律,表现出教学的基本过程,并且能够包含深刻的教学原理和理论,有明确的主体思想,可以给教师和学生以启发,蕴含着深刻的典型性和很强的积极的教学效率的教学活动。
3.启发性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知识,获得一定的启发。所以能被记录成安利的教学必须要有一定的启发性,能够反映出具体鲜活的教学方法,并且意义深刻,给学生以正确的指导,开拓他们的思维,让他们最大限度地掌握并有效地运用知识。
4.研究性
之所以被记录为案例就是因为它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很值得被探讨,从而总结出科学的教学经验,并应用于以后的教学中。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吸收别人的优点,还可以学着避免别人的错误之处,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二、案例教学的基本实践
1.基本过程
首先,老师提出案例,学生感受其中理论。老师要提前选好案例,在课堂上呈现出来给学生总结思考。它的形式多样可以口头表达出来,也可以用PPT展现出来,让学生了解案例情况,并整体体会案例。其次,分小组讨论、分析案例。虽然每个案例都包含着许多的知识原理,但多多少少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所以老师应该在正确引导的同时把学生分成各种小组对案例进行多角度研究和分析,并总结出自己的感悟,从中吸收好的学习方法。再次,老师对学生总结出来的观点开始分析、评论,帮助他们查漏补缺,指出案例中的精髓,加深他们对案例的理解,从而学到更多知识。
2.基本取向
一方面案例教学的主要取向为对话,它不同于以往的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案例教学重视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它主要是对话式的教学,老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与学生之间再讨论,最后再集体解决问题,所以就加强了师生情感。另一方面案例教学以评论为取向。案例教学中,学生要不断地采纳其他人的意见、想法和建议,并融进自己的思维,反思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另外,在实施案例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注意的问题:案例教学与理论讲授相结合,在案例教学中,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解决教师获取案例不畅及案例实用性的问题以及提高教师写作本土案例的能力。
总之,案例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指导为保障,和传统的教学法相比有很大的进步,学生通过案例教学法的学习,使学到的知识更加深刻和具体,并通过自己的体会以及和老师、同学的讨论,探究出了问题的重点,加强了师生联系,汲取了更多的教学实践经验,为找出正确的学习方法奠定了基础。这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学习兴趣的培养都有极其重大的作用,我们应共同努力,不断促进案例教学的推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