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研创新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中小企业;科技创新;金融支持
[DOI]10.13939/ki.zgsc.2017.08.113
1美国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
1.1中小企业的“温室摇篮”――SBA
中小企业局(SmallBusinessAdministration,SBA)于1953年由美国联邦政府设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技术援助、市场开拓等全方位、专业化的金融援助。SBA主要从四个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支持:第一,资金扶持。到2016年底为止,SBA与全国700多家商业银行合作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贷款形式有三种:一是担保贷款,为需要贷款的小企业向私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提供担保。二是直接贷款,由SBA直接拨付。三是协调贷款,贷款方为地方发展公司、金融机构协会。第二,咨询与管理培训服务。在咨询方面,全国有1.4万名经验丰富的退休人员组成的经理服务公司和960个小企业发展中心,通过自愿的和合同的方式为小企业家服务;在管理培训方面,通过大专院校、中等学校、商会、贸易协会等向小企业提供经销、技术及决策等管理方面的培训。第三,促进小企业的进出口贸易。中小企业局制定了“小企业出回流动资本项目”,使多数商业银行可以利用这个项目为小企业提供短期出口信贷,以此帮助中小企业扩大出口。第四,获得政府采购合同。
1.2资本市场的大力支持
NASDAQ(NationalAssociationofSecuritiesDealersAutomatedQuotations)是世界上第一个电子股票市场,自成立之初就鼓励中小企业上市,它非常重视企业自身的发展潜力,允许企业在起初没有利润的情况下挂牌售股,为高风险而且通常是没有盈利的技术公司提供融资渠道。同时,虽然NASDAQ有严格的退出机制,但其优胜劣汰的资本竞争原则,一方面保证了上市公司质量和资本发展环境,另一方面,更高、更快、更强、更大自然成为企业的基本生存哲学。
1.3小企业投资公司
1958年,美国国会通过《小企业投资法案》后建立了小企业投资公司,是由SBA审批和直接管理的私有金融机构,其职能主要是向处于种子期或初创期的中小企业尤其是传统型中小企业提供长期信贷及投资。它是SBA向小型成长型公司提供风险投资的首要方式,也弥补了无法从资本市场获得直接融资的中小企业的不足,同时,也是为了培养风险投资专业人才,推动风险资本市场的发展。
2日本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
2.1完备的法律体系
日本具有健全的小企业立法体系,从多个方面为小企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宽松而稳健的金融环境。1963年,日本制定了《小企业基本法》,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大企业与小企业之间“经济双重结构”的矛盾。1999年12月,日本政府对《小企业基本法》进行了重大调整,例如,促进金融交易程序的公正化,巩固基础,充实人才、技术等经营资源;促进经济创新、积极变革,拓宽发展空间,与时俱进,提高企业自主发展能力;在这些措施的基础上,建立安全保证网络系统,在保证小企业安全经营的基础上促进其提高适应经济发展的各项能力。此次调整后,又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先后制定了30余个小企业的专门法律,涉及金融方面的主要有《小企业现代化促成法》《小企业金融公库法》《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法》《信用保证协会法》等8部。
2.2政策性金融机构
政策性金融机构(Policy-basedFinancialInstitutions)是指由政府或政府机构发起、出资创立、参股或保证的,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的,在特定的业务领域内从事政策性融资活动,以贯彻和配合政府的社会经济政策或意图的金融机构。日本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融通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主要有3个,分别为小企业金融公库、国民生活金融公库和商工合作社中央公库。1953年,小企业金融公库成功设立,其经营范围主要包括提供长期固定利息贷款,政策性特别贷款及重点支持新事业、开发新技术活动等;国民生活金融公库是由原国民生活金融公库和环境卫生金融公库合并而成,是日本政府专为20人以下的小企业和公民提供小额资金支持而设立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商公合作社中央公库是一家半官半民性质的金融机构。
3经验总结与启示
发达国家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经验贯穿着人性化的扶持理念,分阶段、差别化的实施措施支持了不同行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中小企业发展。相比于美国、日本等其他发达国家,我国中小企业的成长并不一帆风顺,并且在发展过程中进入了融资难的瓶颈,这个问题亟待解决,它不仅制约着中小企业的进步,也影响了中国经济这个大环境的发展。因此,对于这个难题,我国政府应发挥其职能,为中小企业提供政策性扶持,鼓励其更好地发展。
3.1完善信用保体系
美国具有相当完善的信用体系,相应地,其信用担保系统也非常完善,这就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了稳健的建设平台,而美国政府主导的做法给了我们一些宝贵的借鉴意义。首先,我国的中小企业不仅在融资问题上面临着很大的问题,其自身也存在着亟待解决的困难,如中小企业规模小,实力弱,信用度低,这些因素使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条件更加严格,同时,资金实力薄弱的私人担保机构的担保条件也更为苛刻,再加上银行贷款的连带担保和财产抵押也进一步限制了贷款范围,诸多的原因使中小企业的发展举步维艰。在我国风险投资发展不健全的情况下,通过完善信用担保体系,政府适当的助推作用,吸引更多企业进行投资,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引进民间资本,建立中小企业互助担保模式,这样不仅能在短时间内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在长期发展的长流中也能更好地促进我国企业的良性循环。
3.2健全法律规范
用法律手段支持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必要的途径。通过制定一系列专门的、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宜的法律,规范银行、中小企业等各类相关行业的运作程序,保障中小企业融资的有序进行,增强融资效率,提高融资成果。相比美国、日本而言,我国在对中小企业的立法方面限制颇大,仍处在初步探索、创建阶段。迄今为止,我国在中小企业发展方面的法律仅有2003年开始实施的《中小企业促进法》,其政策性、宏观性的法律内容无疑已经无法与当今处在发展瓶颈的中小企业相适应,无法更好地推进中小企业良好发展。因此,一套完整的、有针对性的、较详细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已经必不可少。具体而言,这套法律应包括银行间接融资的相关规定,信用担保作为中介的各种规定以及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规定。横向纵向打通法律贯穿渠道,全面提升法律环境,这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对于建立我国的信用体系也是一个优良渠道。任务艰巨,道路且长,我们期待中小企业的长足发展。
3.3中小企业自我提升
无论是我国信用担保体系的逐渐完善,还是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要想获得所需的金融支持,其重要的前提是着力提高中小企业的经营发展能力,提升自身素质和信用等级。在此基础上,中小企业需建立明确的权责机制、完善的内控制度以及加快培植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以此壮大中小企业规模化效应,提升整体竞争力,促进“中小企业融资―金融支持―产业集群发展―金融支持力度加大”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海鸣.中小企业的政府金融支持创新研究[J].理论月刊,2010(9):151-156.
[2]王蓉.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金融支持的对策研究――基于江苏省中小企业的问卷调查[J].会计之友,2012(25):51-53.
[3]窦亚芹,李秀真,吴文杰.江苏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金融支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2):6-10,19.
[4]彭小军,周萌萌.贵州省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研究[J].时代金融,2014(18):130,132.
[5]伟,王剑.金融支持中小企业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金融纵横,2013(10):76-82.
文章摘要:会议由魏先文主持.会上,科研处处长水恒福从科研经费到位情况、专利申请与授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准、获奖情况等方面对学校科研工作进行了总结,对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报工作作出了布置安排.科研处副处长刘家树围绕人文社科项目申报、…… 日前,安徽工业大学在佳山校区学术会议中心召开2016年秋季科研工作会议暨2017年国家基金申报动员会.校长李家新、副校长魏先文,各学院院长、科研副院长,工程研究院、省部级科研机构负责人及科研处全体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魏先文主持.
会上,科研处处长水恒福从科研经费到位情况、专利申请与授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准、获奖情况等方面对学校科研工作进行了总结,对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报工作作出了布置安排.科研处副处长刘家树围绕人文社科项目申报、获准、中期检查、结项进展及存在问题、下一步工作做了汇报.工程研究院院长王小林围绕工程研究院的相关工作做了汇报.
冶金学院、能环学院、商学院、艺设学院、数理学院等学院负责人先后在会议上发言,大家对学院目前科研状况、存在的问题及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进行了分析总结,就科研条件、团队建设、与地方政府的合作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李家新指出,科研工作的根本在研究基础,最重要的基础是师资队伍,基金申报立项命中率的高低反映出师资队伍的质量和状态,要千方百计地调动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各学院要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真正为教学、科研打下坚实基础.抓研究方向和创新是科研关键点,不论是国际前沿问题,还是企业遇到的生产实际问题,都要以研究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学院领导要重视团队建设和方向凝练、重视激发每一位老师的创新活力,鼓励教师甘于坐“冷板凳”,沉下心来坚持沿着确定的研究方向.要加强学术交流、扩大影响,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学术交流.要注重国家基金项目申报书的写作技巧,在保证基金申报数量的前提下,提高申报书质量,提高立项数量.要充分认识到横向科研课题的重要性,一定要严格把关,认真、踏实开展工作,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以成果赢得企业的赞誉.要重视专利申报,既要保证专利数量,更要注重专利成果的转化.
魏先文在主持会议时传达了校党委书记刘新跃的指示精神,学院科研工作的实绩反映了学院领导班子的领导力和战斗力,学院要真正帮助教师们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要关心、关怀、指导、帮扶教师,发挥其创造性和能动性,力争学校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再创新业绩.魏先文要求各单位认真领会和落实李家新校长的讲话精神,并对学院提出了具体要求:学院要压实责任、勇于担当,要高度重视师资队伍、科研平台和团队建设,科研副院长要抓具体、抓落实.要认真学习研究科研项目及经费管理办法,做好项目预算和合同约定,确保课题经费合理使用.要紧盯科研目标,营造良好学术氛围,确保完成年度科研任务.国家基金申报要早谋划、多交流、强基础,高度注重积累和创新,使学校的科技创新和国家基金获准数量再上一个新台阶.(通讯员:朱静 丁涛 水恒福 邹珏)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5(a)-214-02
医院是临床实践的场所,在我国目前的体制下,医院普遍存在着临床工作量大、人员缺乏、经费不足等问题。同时不少基层医生抱怨说:“我们缺少大型医疗设备和实验室,没有科研条件,再者我们平常见的都是被研究透了的普通疾病,因此没什么可研究的,论文不好写,没得写。”其实这种看法是片面的,摆在医务工作者面前的科研课题俯拾皆是,前提就是需要医务工作者在工作和学习中进行长期的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本文就从基层医疗单位医生的角度探讨如何开展临床科研研究。
1 正确认识强化临床科研工作的重要意义
1.1 强化临床科研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
临床科研的本质是探索人体生命本质和疾病相互转化的规律,寻求防病治病和恢复健康的方法的认识活动过程,包括:以发现为主要研究内容;发展新的技术,以解决已有技术无法解决的问题;以阐述、解释为主要研究内容;验证和检验已有的科学发现;数据积累性工作――总结规律。要实现医院持续稳定、又好又快地发展,就要坚持依靠临床科研不断发展和创新临床技术,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诊治水平。明确主要研究方向,制定出以临床研究为中心,促进临床诊疗技术与服务能力的发展,合理组织力量,利用各种条件,发展医院医学科学研究。以技术创新为核心,走科技兴院之路,打造医院品牌,培育医院核心竞争力,实现医院可持续性快速健康发展。
1.2 强化临床科研是提高医院学科人才建设水平的关键[1]
没有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就不可能造就高水平的人才,也不可能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临床科研是推动学科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培养学科人才、显示学科水平的根本途径。只有通过临床科研,临床学科才能逐步确立和形成优势,培养业务熟、技术精的医疗科技人才队伍[2]。
2 基层医院开展临床科研工作的条件
首先,在基层医院拥有一定数量的有研究价值的病种和病例数,保存有较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其次,随着全社会卫生资源配置日趋合理化,在基层医院也增添了一些硬件仪器设备,可满足临床科研使用;另外,在基层医院的人员结构中也有一些曾涉足临床科研的高级职称人员;从循证医学角度看,临床科研的成果最终必须以是否能指导基层医院的实践来验证其应用价值,而一个好的临床课题必须源于多中心的随机荟萃试验,这样得到的数据才最有科研价值,往往基层医院是可以通过协作来开展临床科研的,并能提供详尽的有价值的共享数据;临床科研的市场应用需要基层医院能参与整个研究过程,只有得到了基层医院检验的临床科研成果的社会和经济价值才更有说服力。
3 临床科研的选题
研究者必备的要素之一是自信,缺乏自信是基层医生开展科研和撰写论文的头号敌人;要素之二是知识,仅有自信是不够的[3]。
3.1 科研选题的重要性
科学研究工作能否成功,关键就在科研选题上,科研选题是一项严肃的研究工作,也是一种灵活的研究艺术。爱因斯坦与他的学生费尔得合著的《物理学的进化》一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以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3.2 科研选题的灵魂就是创新
关于“创新”现在普遍的误解:谁都没做过的事情、谁都没用过的方法。其实不然,科技部认为创新是:第一类是原始创新。原始创新的核心在于所在研究领域中基本概念上的建立或突破、新方法的建立或在新的领域内的拓展。基础研究的工作主要属于原始创新,如诺贝尔奖80%以上都属于原始创新。第二类是次级创新,次级创新主要表现在对现有概念、理论、方法等的补充和改良,应用基础研究和大部分应用研究多属于次级创新,又叫集成创新。第三类是消化吸收再创新。
3.3 如何实现创新
3.3.1 博览群书,建立扎实的知识积累创新就是要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上探求新的发现和发明,绝非凭空想象。知识积累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起点。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是把当时已有的科学水平作为起点和前提的,包括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技术的学习和积累、运用知识和技术解决科学问题的经验的积累。
3.3.2 练就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它强调开拓性、创造性和突破性。人类所创造的成果,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创造性思维的外在物化。
3.3.3 寻找新的突破创新的目标是新意。如何通过创造性思维活动实现有新意的科研选题是科研工作的最关键一步,也是第一要素。总结前人成功的经验,归纳如下。①善观察――发现新问题:在医学实践中,经常会遇到问题,通过仔细观察,善于发现问题。首先在现有的书本、杂志上找答案,如果没有现成的答案,就应该研究其解决问题的方法,这里就会有很好的选题方向。提出问题的源动力就是永不满足。②勤思索――解决新问题(能力):解决新问题的本身,就是很好的创新研究,在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可充分地采用想象,激发灵感。想象是创造的重要条件,也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方法。而灵感与触发信念,是阅读、交谈或学术交流中偶然得到某种思想的启示和思维而引发的。
4 基层临床科研如何选题
4.1 紧密结合临床实际
要善于捕捉临床实践中的研究课题:课题最好出于自己比较熟悉的、与工作实践紧密相关的领域,不要超出距离当前工作太远的范围,或是探讨自己一无所知的问题。临床人员从事实验室研究应紧密围绕临床,密切联系实际去选题,希望最终能用于临床实践或解释疾病的某个问题。实用性是医学研究的“价值”体现,科研要有明确的研究目的,以解决特定的医学问题,具有理论意义或应用价值,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科研选题的基本过程就是在工作中、学术交流中、意外事件中发现问题,再大量查阅文献资料,进行可行性分析,确定课题。如在老年病房的工作中发现老年心力衰竭的患者较多且难于治疗,经过查找文献知道,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原发性心血管疾病的严重或终末阶段,在心力衰竭的治疗中,目前仍存在许多疑惑和难点,资料表明随着社会的老年化及医学的进步,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有报道,心力衰竭2年的病死率在男性为37%、女性为33%,而心力衰竭6年的病死率则分别达到82%和67%,病死率甚至高于多数常见恶性肿瘤。这样就对老年心力衰竭的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同时也认为对心力衰竭的研究会对临床治疗带来益处。想了解凹陷畸形的女性有何不良后果,对若干入选未婚女性进行长时间随访,观察哺乳、急性乳腺炎、乳腺增生,乃至乳腺癌等发生情况,课题构思就很有新意和实用价值,但却是个不显眼的小问题。类似的临床问题数不胜数,最有价值的课题来源于临床实践当中,只要多动脑筋,何愁无题可选、可做。
4.2 立足协作是选题创新的途径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的今天,要从事一项跨学科的研究或交叉学科的研究只凭单一学科的知识和条件是无能为力的,必须在纵向和横向上进行多学科的科研大协作,否则就不可能产生重大突破,也不可能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科研任务。科研协作是一种观念,要在科研人员头脑中扎根,要贯穿于科研过程的始终。在选题阶段我们就要立足于协作。在相关的若干领域内选题,走跨学科的科研大协作的路子,充分利用各自的人才、设备、技术、知识和信息的优势,通过积极开展协作达到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节省人力、物力、财力,缩短研究周期,提高科研效率,多出成果,多出人才,发挥优势形成特色。
5 明确科研目的、精心设计科研流程
科学研究的基本流程:①科学问题的提出:形成和确定研究课题――选题;②制定研究计划――完成计划书: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内容的选择、技术路线的选择、技术方法的选择、技术方法的建立;③开展研究工作――完成过程;④研究结果复核、验证――实验结果的产生、实验结果的总结和分析;⑤研究结果的文字表述――表达载体(论文、专利等)。
选好课题即是明确研究目的,目的明确是指打算集中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而且要想到可行性,缺什么条件要设法落实,然后进行设计,制定科研路线,就是确定计划、步骤、方法,尤其是观察指标和实验数据,如有多人参加,要分工负责。临床科研也包括为解决临床某一问题为目的的急性或慢性动物实验。目前循证医学(或译作证据医学) 倍受关注,实际上做到第一级,即多中心、大样、随机、双盲、对照的系统性研究并不容易,国内大多为回顾性病例分析,资料多有欠缺,如果病例数量较多,或者是少见病例,自己有经验体会,也还是值得总结的。但如果要求更高档次,有条件时能做到双盲,甚至随机更好,否则应争取进行前瞻性研究,即便病例少一些也无妨,严格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指标力求新和全。比如重症胰腺炎,死亡率甚高,进行一般性分析总结,很难有新的发现,但如果做出计划,检测入选患者的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以及有关的特殊蛋白,然后按采集标本时间段对比死亡和生存病例的差别,数据的异同,以及有关的变化消长规律,得出的结论显然有较大的参考价值。由于一些数据的检测难以作为常规,必须先有计划,然后前瞻性地严格进行才能做到资料完整,结论可信。
6 基层医院临床科研中的“伦理”问题
基层医院要开展临床科研,目前缺乏的只是科研人员素质的正规化培训和得到与科研相关的伦理委员会的指导。因此,有关基层医院开展临床科研的瓶颈问题应该是科研所要涉及到的伦理问题[4]。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有二:首先,有条件的基层医院应与国内大型医院和科研院所联合开展临床科研活动,并在上级医院的伦理委员会指导下,解决试验中涉及到的伦理问题。其次,找准时机有针对性地对基层医院有一定科研素质的人员进行伦理方面的培训,使之成为基层骨干,以维护临床研究中伦理问题的严肃性,在条件成熟时基层医院也要成立相应的伦理委员会,使临床科研能适时合法地在基层医院得到可持续地开展,避免出现大问题。
总之,机遇只青睐有准备的人,对于有心者来说,开始策划论文的时间应该是他(她)参加工作的第一天,不是在将要晋升职称之前的临阵磨枪。只有在工作和学习中经过长期深入的观察和思考,才能酝酿出有见地的科研课题和论文计划。
[参考文献]
[1]张洁,陈志强.加强临床科研管理,推动医院整体发展[J].河北中医,2007,29(2):186-187.
[2]邓军,徐迪雄,解志杰,等.强化临床科研,全面提升医院科技综合实力[J].重庆医学,2005,34(6):809.
[3]冯庚.临床科研课题从哪里来[J].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2006,3(5):1480-1481.
关键词:科研院所办公室 自身能力 提高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a)-0157-02
办公室是一个单位承上启下、协调左右的综合办事机构。科研院所的办公室工作也可以概括为“办文、办会、办事”三大部分。要想做好科研院所办公室的各项工作,办公室人员除了应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养外,对其自身能力的要求也是全方位的。
1 科研院所办公室人员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能力是人们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活动参与者的能力直接影响着活动的效率。办公室人员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办公室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程度。科研院所办公室人员应具备以下六项基本能力。
1.1 口头表达能力
办公室人员虽然很少去做报告,但只要上班就会“不停地说话”。办公室是一个单位的窗口,每天接待单位内外各种人士要说话;接打电话要说话;上传下达要说话;汇报反馈情况要说话。说话机会如此之多,要求办公室人员必须要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讲究说话艺术。一要口齿清晰,语速适中,并注意说话的语气态度;二要有条不紊,所讲的内容要清楚明白;三要注意分寸,注重说话场合,有的话能说,有的话不能说。
1.2 文字综合能力
“写作”是办公室人员的基本功之一。办公室人员需要经常撰写各种文稿,如:领导讲话稿、新闻报道稿、日常公文、调研报告、工作总结等等,这就要求办公室人员不仅应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和技巧,还应熟知各类相关应用文体的写作,对公文的特定格式要求更应熟练掌握。此外,在如今信息量如此巨大的时代,还要有能力从大量的信息资料中总结提炼出需要的素材,凝练出领导需要的文稿。这是一项文字综合能力。
1.3 协调办事能力
“能办事”是对办公室人员的另一基本要求。办公室人员需要协调处理好各种关系,才能顺利办好各类事项,切实做好“三服务”工作。
1.3.1 与领导关系的协调
科研院所的领导多是双肩挑,既要做好行政管理,又要搞好专业领域的业务,繁忙的程度可想而知。办公室人员工作在领导身边,更多地是为其行政管理工作提供服务。要熟悉和了解领导的性格、习惯、工作方法;要体谅领导工作的辛苦;要自觉地站在领导的立场去思考和处理问题;还要按照领导的授权范围去办事,不能超越或违背领导的意图。
1.3.2 与其他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
科研院所的主要职能部门是科研处、开发处等部门,日常办公室人员应配合这些管理部门做好单位的各项工作,并及时向领导汇报各部门的意见和反馈情况,履行好办公室综合协调部门的职责。
1.3.3 与职工群众关系的协调
科研院所中大部分职工是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专家教授,如何与这种高层次的人群打交道,为他们做好服务工作,使之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单位、国家的科研任务中去,需要办公室人员为之努力。科研院所中还有科研辅助人员、后勤保障人员,有的院所还肩负着培养研究生的教学任务,各种不同的人群,需要办公室人员具有较高的协调沟通能力,才能切实架好领导与群众之间的这座桥梁。
1.4 熟练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现在的办公室,提倡“无纸化”办公,计算机、多功能一体机等现代办公设备的使用,互联网络、电子邮件等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办公效率。办公软件的灵活运用,如Word、Excel的应用,PPT的制作,PhotoShop的使用等,以及通过互联网快速搜寻所需信息的能力,这些都是现代办公室人员必须掌握的本领。只有熟练使用这些现代化武器,才能更好地开展日常工作。
1.5 团队合作能力
办公室的工作既有分工,也有合作。一个人只管把自己分工的工作做好,不参与、不帮助其他同志,是行不通的;一个人能力再强,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也会需要其他人的支持。办公室好比一台大型机器,每一位办公室人员就如同机器上的一个零部件,要做好自己分工的工作,保证“部件”的正常运转;同时,各个部件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协同运转,才能保证办公室这台机器的正常运行。团队合作能力是办公室人员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
1.6 学习创新能力
美国硅谷曾有句口号―― 学习是工作的一部分。在如今的信息时代,办公室人员除了业余学习外,应把学习当作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学习,不是一味地吸收,还要充分地思考。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思维创新,就是运用自己的思想材料,去发展和创造新事物的思想方式,发现或提出新观点、新思路和新办法[1]。学习创新能力是新时期对办公室人员新的能力要求。
2 科研院所办公室人员应重视自身能力的提高
科研院所的办公室不同于科研管理等其他职能部门,它是一个单位最前沿的窗口部门,是离单位领导最近的部门,是单位里接触人员类型最多的部门,这么多“之最”,对办公室人员说话、办事等能力的要求显而易见。办公室人员只有充分认识岗位的特殊性,意识到以上工作能力的重要性,从思想上重视起来,才能自觉地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对于刚刚从学生身份转变成一名工作人员的同志,或是工作时间不长的年轻同志,要清醒地认识到书本知识与工作能力的区别,工作经验与实际能力的关系。要在日常工作中,珍惜每一次提高自身能力的学习与锻炼机会,认真参加各类培训活动,多抽时间参加单位举办的各类学术报告、讲座等,获取专业技术知识、了解单位业务相关信息。积极主动地提升自我,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办公室人员。
3 科研院所办公室人员自身能力提高的途径
3.1 学习与实践
“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这些经典的词句在办公室人员的头脑中应深深扎根,并要切实地付诸于实际行动。现代社会日新月异,不进则退,所以将学习创新能力也列为了办公室人员的能力要求之一,之前的几种能力都是可以通过学习与实践逐步提高的。
“文字综合能力”是办公室人员必备的能力之一。公文写作不同于一般文章的写作,其根本特点是规范性强。2012年国家出台《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党政机关公文格式》(GB/T 9704-2012),在公文格式要素方面,增加了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改用阿拉伯数字,删除了主题词格式要素等。这些新的内容,如果办公室人员不及时学习,不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就会造成错误,影响单位的形象。文字综合能力的提高,除了学习掌握国家的规范要求外,也可以向日常接触的文件材料、身边的领导及同事学习,更多地是需要多写多练去实践。日常的收文,办公室人员应该仔细地阅读与学习。一般上级单位的公文会更规范,可以学习公文的格式、公文常用措辞,学习上级单位对于国家、主管部委等重要精神的表述、表达;平行来函,可以学习公文的用词语气。自己实际拟稿之初,可以模仿用之;日久天长,就掌握成了自己的本领。办公室人员经常还要替领导草拟稿件,这需要充分理解领导意图,要站在领导的角度考虑问题,以领导的口吻表达词句。对于刚刚开始替领导拟稿的同志,只有努力学习与实践,才能写出领导满意的稿子。要向领导本人学习,从平时领导的言谈中、从领导批改后的文稿中,从领导的批示中,都可以学习把握领导的语言风格,思路作风,渐渐地提高文字水平。要向办公室的“前人”学习,请教以前替领导拟稿的经验体会、注意事项等。通过以上的学习与实践,文字综合能力定会逐步提高。
“口头表达能力”也是办公室人员必备的能力之一,说话的语言艺术是可以学习培养的。首先,办公室人员要培养温和的语言风格。同样一句话,同样一件事,运用不同的语言风格,达到的效果也完全不同[2]。其次,建议办公室人员“面带微笑”地说话。即使是拿着电话讲话,电话的另一端也是可以感受到说话人面部微笑的。面带微笑讲话,语速自然不会太快,来办事的人会按着你的节奏行事。面带微笑,会给人一种亲切放松的感觉,可能来人是带着一肚子火气来找领导的,看到办公室人员微笑上前,和他多沟通几句,他的想法可能就会有所改变;如果还非要面见领导,当他面对领导时的火气也一定会消了不少,这就起到了办公室人员“防火墙”的作用。最后,要说有准备的话。向领导请示汇报事项、与同事沟通协调问题,如果事前做好充分地准备,说话突出重点、心中有数、应答如流,这样的办事效果定会令人满意。
“协调办事能力”是一个人最能给他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能力之一,也是最需要学习与实践锻炼才能逐步培养起来的能力之一。对于办公室年轻的同志,一定要多学习老同志的办事方式,学习其他部门同事的办事方法;要勤于跑腿,多办事,多经事;不要不敢去办事情,不要害怕办不好事情,第一次没办好,下次就会有所改进。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的积累,办事的能力便会逐渐提高。
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这对于年轻同志是个优势,年轻同志接受新事务比较快,年长的同志可以向年轻的同志学习,学习不分年龄。一个集体,如果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气氛和谐,这样环境中缔造出的人员,团队合作能力势必也会很强。
此外,办公室人员要自觉学习了解时事政治,掌握国家有关最新规章制度,这样才能与时俱进,不至于说出落伍的话语,办出不符最新规定的事宜。对于科研院所的办公室人员,还要努力学习本单位主要业务领域的基本知识,了解单位历史上的成绩,以及单位目前的主要业务内容等,这样才能更好地与科研人员沟通,为他们提供服务。
3.2 总结与创新
孔子曾评价颜回为最优秀的学生,因为颜回“不迁怒,不贰过”。要做到“不贰过”,就离不开总结;总结是为了提高。首先,总结自己。“吾日三省吾身”,自省是对自己的一种总结。对自己所学所为进行总结,好的继续发扬,不足的地方加以改进,相信各种能力不会没有提高。其次,总结别人的经验。对于个人而言,经验是有限的;而对于一个群体,经验则要丰富许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同在一个单位,别的同志说话办事的优劣,也可以成为自己学习发扬或引以为戒的经验。
在学结的基础上,在不断积累的前提下,办公室人员要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创新提高,这是不断提高办公室工作效率与水平的实际要求。办公室传统多、规矩多、经验多,也容易产生思维定式,甚至不敢创新。办公室年轻的同志热情高、思想活、定式少,在工作学习一定的时间后,要有“打破旧屋建新房”的勇气,摒弃固有思维模式和工作习惯,对现有工作流程和环节再思考、再设计,挖掘创新途径、打造创新亮点,使办公室工作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要求[3],更上一层楼。
科研院所办公室的工作头绪多、任务重,要求办公室人员素质高、能力强。办公室人员可以通过以上“学习、实践、总结、创新”这条量变到质变的有效途径,逐步提高自身能力,与时俱进,更加出色地完成办公室的各项工作。
参考文献
[1] 张晓妮.办公室工作的创新思维[J].办公室业务,2013(3):28-29.
一、抓课题,使学校教育科研与教学实践紧密相联
教师进行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关键在于选择什么课题,这将决定研究的价值与实际运用效应。为此,学校在指导教师确立课题时,引领教师要围绕教学坚持做到:
第一要让课堂充满激情。激情是火可以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心中有爱,爱是可以穿透任何障碍、融化任何坚冰的力量;第二要让教学充满探索。要求教师要不把问题当问题,要把问题当财富。要在教学实践中善于积累和提炼,善于总结和提升。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差别,不在于学历,不在于教龄,不在于水平,而在于一个教师有没有研究的意识,有没有改革的魄力,有没有自主创新的精神,如果都具备了,那么你离名师、特级教师就不远了。第三要让教育充满思想。为了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思想、扎实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和一定的科研能力。我们一是提倡学习,让学习成为教师的习惯,二是大思考,积极践行思想有多远,实践就能走多远;三是大实践,实践出真知。结合学校的具体工作,我们随时随地开展实践与研究,而科学实践会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把握教书育人的规律和特点。我们让教师在学习、研究、思考、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梳理教育心得,让其形成序列的智慧,确立课题及课题研究目标,由此提升教育思想,解释教学现象,提示教育规律,预见教育未来。
二、抓活动,使学校教育科研向纵深发展
活动即行动。活动是课题研究或专题研究的载体,课题或专题研究也只有在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中才能得以深化和提高。目前,新课标实验教材正在实验、应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正在与旧的传统教学方法交互作用,发生“撞击”,教师更需要参加各种培训学习活动,在活动中不断丰富新课程理论,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增强感性认识,加深对新课程理论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在教育科研中目标更加明确,方法更为科学,取得的效果也就会更加明显。
对此,学校抓教育科研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是“干”:就是在一线脚踏实地地干,这是教育科研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教育科研就必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本;第二个环节是“想”:这是一个思维加工过程,是科研的关键环节。第三个环节才是“写”:在新课程中遇到的理论或实践应用问题,有一定的研究价值,研究目标,方法与策略,写出具体的研究内容,主攻方向和预期取得的教科研研究成果。把这些问题想清楚了,写下来,作为自己实践与思考的结晶。第四个环节是“展”:就是展示教师、学生在新课程改革中,取得的教育教学研究新成果。学校每学期要举办一至二次的展示,观摩活动,把教师在教学改革研究中撰写的教科研论文,学生学习方式及取得的成绩展示出来,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推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抓方法,使学校教育科研走捷径
教师进行科研的目的就是要在发现以前传统教育行为中不符合现行教育的地方,认识后尽快研究纠正。教师在深入实际工作发现问题后,借助理论反复进行实践探索,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从而达到认识教育规律,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对此,我们要求教师要不断做到以下几点:1.教育科研与教学实际同步;2.教育科研与教师学习理论及经验借鉴同步;3.教育科研与教师自我反思同步;4.教育科研与教师总结经验、撰写论文同步。
关键词:创新;农业科研机构科技;空间外溢;农业经济增长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01-0055-01中国图书分类号:F323;F324.3文献标志码:A
据调查了解,从1996年到2013年,全国30个省的农业经济总体发展呈现出良好的递增趋势,调查结果表明促进农业发展离不开农业科研机构的技术创新。然而,各省区的农业经济虽然在增长,但是溢出效应时常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而且,和东部地区相比,中部和西部在农业技术和农业人才资源分配方面均有欠缺。因此,必须重视全面创新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合理调配农业人才资源,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本文将基于模型分析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论述空间外溢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从促进创新资源的畅通分配,推崇农业发展战略差异化,实现农机农艺一体化等三个方面来浅谈相关建议。
1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
创新活动能够继承旧事物的精髓,吸收新工艺、新知识,创造出新事物,推广新思想和新产品,革新社会制度和经济运行机制。对于农业来讲,创新侧重于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与管理制度创新。纵观现代历史文献,可以总结两种不同的观点,即“技术决定生产力的创新”和“管理制度决定生产力的创新”,虽然这两种观点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却一致认为创新对经济的发展不容忽视。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先生在《经济发展理论》这本书中指出创新是促进经济发展最为直接的原因,此后,各种研究理论模型也应运而生,如Solow所构建的“索罗残差”理论和Arrow设计的“干中学”知识积累模型。中国学者陈建青与程开明在研究和分析以前的權威性文献之后,认真调查和总结了我国的经济发展结果,指出创新农业科研机构科技,有助于促进农业区域经济,使农业管理制度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2空间外溢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空间外溢是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的典型特征之一,一般情况下,农业机构经过创新所获取的农业生产技术与管理模式等方面的知识会溢出很大一部分,这些溢出去的知识能够汇总成公共知识。一般情况下,空间外溢应该有助于促进农业区域经济的增长。可有时候结果恰恰相反,即空间外溢反而阻碍了农业区域经济的发展。这主要是因为空间外溢有时会降低主体创新机构的收益,对创新激励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而影响农业经济指数的增长[2]。
3相关建议
3.1促进创新资源的畅通分配
维护农业经济的健康增长,创新农业管理制度与技术,首先要促进技术设备和管理人才资源的合理分配,特别要科学调配中西部的创新资源,结合农户的具体需求,设计最佳创新项目,完善农业科研制度,优化创新成果分享平台,促进创新资源共享,提升创新作品的辐射效果。在分配农业人才资源时,要注重中西部以及农村地区的人才资本积累,使农村经济能得到良好的人才调节效应[3]。
3.2推崇农业发展战略差异化
中国幅员辽阔,气候和地形差异明显,因此,要采用“因地制宜”方针,调整农业发展战略,推进农业生产的差异化与特色化。例如在东北广泛栽培优质大米、高粱、小麦和大豆等农产品,在云南创建甘蔗园,用温室在西北地区种植各种瓜果蔬菜,营造西部“米粮仓”。此外,要重视促进各省域之间的合作发展,用集中的农业资源促进农业科研机构的创新,采用空间外溢辐射来推进农业规模集聚[4]。
3.3实现农机农艺一体化
推动农机农艺一体化有助于优化农业配置体系,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和管理技术,促进农业经济的全面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当前我国农机技术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对此,必须专心研制操作简便、自动化水平高的优质农机,促进先进农机和现代绿色农艺的有机结合,全面推广农机农艺融合工作。
结束语
提升农业经济效益,均衡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必须重视提高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建良好的外溢效应,促进创新资源的畅通分配,推崇农业发展战略差异化,实现农机农艺一体化。
参考文献:
[1]胡月明.农机农艺融合是我国农业的一场变革[J].农村工作通讯,2013(4).
而我,作为一名科研人,一名走在路上的科研人,渐渐地,对科研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一、我的困惑
我是一名走在路上的科研人,路上困惑重重,方向略显迷失。
作为学校科研工作的具体负责人,本人在此岗位也算“混”了好一阵子了。之所以说“混”,是因为总觉得自己在学校科研工作上碌碌无为,好像没干出点什么成就来,有点愧对这份工作,愧对领导的信任。不仅如此,我还发现自己在科研方面碰到的问题是越来越多,一个困惑还没解决,另一个新问题又冒出来了。就这样,一个又一个问题困扰着我,弄得自己有些不知所措了。
(一)教师的科研兴趣不高
由于观念陈旧、认识不足等原因,老师们对于科研的兴趣始终不高。谈到科研,或色变,或远之,唯恐避之不及。在如今课题实验教师待遇未得到保障,学校提供的研究条件不优越,研究者一时又难以体验到成功乐趣的情况下,要想激发老师们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在是很困难。即便是那些参与了课题研究的老师,也往往把热情和精力放在了课题的立项、开题和结题上,随后就将材料束之高阁,没有真正去扎实开展课题研究,研究过程冷冷清清。这就是所谓的“两头热,中间冷”!
(二)课题成果泡沫化
“两头热、中间冷”的现象必然导致“泡沫学术”。在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背后,各种“泡沫”现象层出不穷,水分沙子越掺越多。在不少的科研项目中,老师为课题的名称的确花了不少心思,以取悦于领导。课题一旦获得通过,便在开题、结题方面大做文章,包装过度,大话空话不少,但对课题的实施研究过程,却不看重。更为甚者,对研究的过程凭空想象,捏造数据,东拼西凑,把课题越吹越大,却经不起实践的检验。一些课题成果,不要说拿出去推广运用,就连本校教师也不敢真正把它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三)忽视资料的总结、积累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的老师大多重视做而轻视写,开展了工作而忽视了成果的积累,因此好多资料保存得不够完整。目前,虽然有不少教师已经掌握了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但在研究过程中大多数没有注意到及时总结和反思的重要性,以致总结不够及时,资料保存欠缺完整,无法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
(四)不知道怎么创设科研环境和培训教师
教育科研需要全体教师人人参与才能发挥最大作用,这就需要创设一定的科研环境。目前,在实验教师还未达到应有的科研水平之时,作为科研的管理者,不知道老师们面临着哪些困难,在对他们进行科研培训时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这就无法给教师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指导,让研究的生力军――教师一时难以提高研究水平,学校科研工作进展缓慢。
以上诸如此类的科研问题长期困扰着我,以至于我的科研工作无法取得长足的发展。对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有些迷惘。
二、我的思考
我是一名走在路上的科研人,路上的各种历练铸就了我的思考。
今年三月底,在宝安区教科培中心的组织下,本人有幸参加了在浙江大学举办的“2014宝安区科研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经过了八天七夜共十余名专家、教授们高水准、专业化的知识洗礼与浸润,本人如沐春风、豁然开朗。如果据此就认为自己的科研工作可以一劳永逸,这显然就不现实,但这次的经历至少让自己对科研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对科研的态度也发生了一些改变。
从浙大研修回来后,本人整理了一下研修笔记,理清自己的思路,梳理出了自己对科研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科研需要团队合作
科研工作要想真正地动起来,让课题研究取得实质性进展,必须抛弃以往那种“课题负责人单枪匹马地干,其他成员站着看、坐着等”的尴尬局面,而是需要整个团队的合作互助。人们常说:团结就是力量。一个民族如果不团结,将会无所作为;一个团队如果没有团队精神,将成为一盘散沙。“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10双筷子牢牢抱成团”,这是阐释团队精神的一个生动例子。而这些话放在我们的科研工作中也同样很有道理。一个充满互助精神的科研团队,成员间能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共同做好研究工作,这样,科研工作必然可以获得更高的成就。
(二)科研需要持之以恒
做科研难,持续不断地做科研更是难上加难,而要想真正地把科研做好、做实,往往就需要这种持之以恒的决心和态度。做秀式的科研,偶尔为之的科研,是近年来教育界关注并予以批评的现象。科研要真正解决教育教学问题,要真正为教育实践服务,就需要教师在从事科研的时候,矢志不渝,用持之以恒的努力换来教育教学实践的改进。
科研需要源源不断的自信心。自信是一个人应该具有的根本特质之一。科研也是一样,路上往往充满了坎坷。但是,不能因为遇到了挫折就否定自己,而是要相信自己是独特的,要相信自己的是优秀的。“成功就是比跌倒多站起来一次”,记住:如果你注定要在第一万次才能成功,那么你赶快失败九千九百九十九次就可以了。只要你不断向着目标努力前进,终有达成目标的一天,关键是要有自信心,源源不断的自信心。
科研需要由始而终的兴趣。大凡在科研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人,必定是对科研有着浓厚兴趣的人。很难想象一个讨厌科研或者对科研毫无兴趣的人,能在科研上作出多大的贡献。科研,需要你发自内心地真正喜欢上它,并且自始至终地跟随着它,你才会乐此不疲地为它卖命,这样,成果也才会来得更快些、更大些。被动地做科研,只会应付了事,弄虚做假。所以,要想把科研做好,请先培养好老师们的科研兴趣吧。
科研需要持续不断的创新。创新是生命力。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带来了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巨大的变化,给教师的创新性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时间。作为中小学的科研工作者,应该紧密结合当前教育教学的最新进展,对科研的理念、模式、内容、管理等方面进行创新。要解放思想,大胆怀疑;要了解学术动态,善于批判继承。例如,选题要新颖,要有独创性,能顺应时代的潮流,能反映社会发展的趋势。只有持续不断的创新,才能给科研注入旺盛的生命力。
(三)科研需要脚踏实地
要想杜绝科研中的假、大、空现象,我们必须扎扎实实地开展科研。对于课题研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无论是规划阶段,还是实施、总结阶段,都应该脚踏实地去对待,来不得半点虚假。学校科研工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切合实际,做小做实。作为广大中小学的科研工作者,我们不是为搞科研而科研,不是为开展课题研究而研究,我们的主要目的是解决我们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我们的科研工作必须要切合实际,做小做实。所谓“小”,就是我们的科研工作应着眼于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工作,研究一个方面,解决一个问题,决不能贪多误得。所谓“实”,就是我们的科研工作应该做踏踏实实地工作,真真正正地解决我们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临床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其目的是在于提高临床诊断、治疗水平,提高医、教、研水平,促进学科建设发展,保障人民健康。数十年来我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研究的累累硕果,极大地推动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蓬勃发展,如耳显微外科、神经耳科、内窥镜鼻窦外科、颅底外科、鼻变态反应、喉癌的功能性保守手术、口咽及下咽癌外科治疗、大范围缺损外科修复手术等巳达较高水平,作为临床医师,应在承担繁重的临床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临床研究工作。
临床医师有临床工作的基础,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完成临床研究的科技论文应该不难,但要出有份量、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文章也不容易。这除了思想重视、发挥现有条件和潜力外,还需掌握科学的临床研究基本原则和方法,以提高临床研究的质量也就是必须具备临床流行病学知识。临床流行病学是临床医学与流行病学的交叉学科,其形成了一套进行临床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其核心为临床科研设计(design)、测量(measurement)、和评价(evaluation),简称为DME。就是在立题后要有严密周到的设计,否则不能很好控制影响因素,得不到真实可靠的结果。
选题是临床研究的起始步骤,是科研重要环节,关系到研究的成效。选题的科研思路 (idea) 的目的性要明确,要注重实用性;要有先进性,即创新性,这是科研的核心和灵魂;还要有科学性和可行性。首先,目的性要明确,就是要解决临床实践中认识上或应用上的问题。结合自己的知识、专业特长和经验,平时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提出亟待解决的问题,进一步查阅文献资料,掌握研究的最新动态, 使研究有较高的起点,并建立在充分的理论依据基础上,通过努力预期任务能够完成。
选题来源广泛,包括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预防和预后。治疗又包括手术改进、药物选用、疗效评价、新技术(如激光、微波、射频、CT、MRI等)的应用、技术革新等。选题类型多样,包括调查研究、资料分析、前瞻性临床研究、实验观察研究及技术革新等。调查研究,如对鼻咽癌的病因调查研究、分泌性中耳炎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等;资料分析,包括病例分析、临床经验总结、个案报告。病例分析是对已诊治的病例进行分析,应资料详尽完整,从中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从而提出新见解、新观点。但一些临床资料残缺不全,检查项目不完备,没按统一的疾病诊断依据及疗效判定标准(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及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委会已制订了4种疾病的标准),组间对照可比性差,肿瘤治疗缺乏完整的随诊结果等,这都影响结论的可信度。有的病例过少,结论缺乏说服力。病例分析一般不能少于50例,积累较多病例,才能从中总结出内在规律性的东西。分析要全面、实事求是。
临床经验总结,这类文章据统计约占中华系列杂志论文的60%。总结出的经验要有新意、新见解,无论是对疾病诊断、治疗方面的一点改进,疗效有所提高,或对疾病的认识上有所深化、予以肯定或否定,科研资料上有新的积累和补充,都可理解其符合创新性精神,只是在程度上的不等。总体而言,科学的发展是渐进式的,遵循继承和发展相结合的模式,因而对所谓创新性与重复性要进行具体分析,有时看似重复性,但其含重要的理论或实践意义,如对喉癌与吸烟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虽有多篇报道,但其使研究引向深入,研究非吸烟因素的影响与被动吸烟的作用。对于值得借鉴的教训,会使人刻骨铭心。经验总结必须是作者本人对这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把切身经验总结升华,很难想象参加手术不多者能仅凭病历资料把多年来的几百例手术经验总结好,只能是人云亦云,甚至可能提出错误的论点来。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科研;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5-12-29
科研作为高职教育的“三驾马车”之一,不管是对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不可缺少的一环。以此为契机,笔者所在的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坚持把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特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了第一届学生科研活动。课题指南涉及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及科技发明制作三大类。笔者在从指导学生开展科研的过程中,总结出了高职学生参与科研对学生、教师和学校三方的意义。
一、对学生的意义
科研工作并非课堂教学、实训或考试,目标也并不是一次考核或考试,其过程和结果皆充满未知数,与科研操作者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对科研技术的运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直接相关。因此,学生如能参与并完成一次科研工作,其综合能力便能得以大幅提高。
首先,通过对课题相关文献的检索和搜集,能锻炼学生利用多媒体资源库查阅电子资料的能力。
其次,通过对检索资料的分析、筛选和整理,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总结他人的经验基础上认真思索,发散思维,巩固课堂中所学知识的同时,得出属于自己的新知识。这个过程并非一个学生即可独自完成,它需要一个课题组所有成员进行研讨、分析和思索,因此训练了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及团队合作的能力。
最后,调查问卷的设计、发放和汇总,这种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方式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更能让他们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
二、对教师的意义
高职院校学生的基础普遍太差、对科研工作的认识不足和创新能力的极度缺乏等因素决定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科研活动中必须有教师的指导和参与。诚然,这其中绝大多数指导教师在完成自己分内的教学和科研双重工作之外,再去带领和引导学生开展科研工作,必然会加重其工作负担,但总体来说,对教师而言仍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一是科研视角的转变。教师自己进行科研活动与指导学生的科研活动时的角度是截然不同的,是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转变。即使自己明白下一步应该怎么进行,会得出怎样的结论,也只能向学生传授某些科研知识,告知其科研的要义,而非每一步都参与和施加影响,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依靠自己的内在驱动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掌握新知识。二是教师自身科研能力的提升。给学生传授一碗水的知识,教师必须有一桶水知识的储备。科研活动中,教师不仅要知道科研课题的背景、动态、意义、目的、步骤和措施等,更要明白为什么要从这些方面进行研究,即从微观和具体转变为宏观和整体,达到“元认知”的认知目的。
三、对高职院校的意义
2015年中国高职高专院校排行榜评价指标体系中“人才培养”的二级指标明显多于“办学条件”,其中对教师和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就占了三项。因此可得出,应通过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将学生科研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依据“规范开展,注重实效”的方针,引进对学生科研的奖励机制,创建良好的科研氛围,使学生掌握各科知识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只有综合实力提高了,才能增强高职院校在招生、学生就业和学校综合发展方面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意义重大,但过程不会一帆风顺。科研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困难和不足,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高职院校加大对学生科研的重视力度,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更需要学生转变意识,提高对知识的驾驭能力,这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