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人事管理业务流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随着我国加人世贸、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和国际交流的增加,各行各业对高素质复合实用型人才的需求在不断扩大。因此,在高校有条件地对大学生开展职业资格认证,实行学历证书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制度。可以为人才市场培养理论水平较高、实践动手能力较强,能从事工程技术开发和研究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可以促进教育与市场需求的接轨,也大大缩短了毕业生“进人角色”的时间。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有条件地参加职业资格认证,毕业时同时拥有学历证书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在自主择业,双向选择时具有了较强竞争实力,占据了有利位置。本文就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及其与高校物流管理类课程相结合进行一些探讨和研究。
一、目前高校物流管理相关专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物流从业人员的需求量为600余万人。据预测,到2012年我国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量为3万~4万人,物流技术操作和营销人才每年需要近30万人。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每年高校物流相关专业都培养出大量的毕业生,但一方面,这些毕业生找不到对口的工作,另一方面社会又急需大量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物流人才,如此尴尬的局面出现的愿意主要是目前大部分高效物流专业的培养方案都采用“厚基础,宽口径”模式,注重知识的全面性、系统性,但忽略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目前物流管理相关专业的培养方案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专业培养方案缺乏针对性,核心课程设置特色不突出。目前,一些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不清楚自己毕业后能竞争哪些工作岗位,这些物流岗位群需要哪些专业知识、技能,以及通过怎样课程路线能够获得这些知识和能力。课程体系设置不是建立在对大量企业岗位和职业资格标准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做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而是对本科相应专业的培训方案略加修改,导致专业课程设置比较宽泛、偏理论化,核心专业课程核心地位不突出,分散了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所以毕业生在就业中缺乏竞争力。
2、教学内容陈旧、教材内容偏理论化。由于教材大多是由在校教师编写的,而编者往往缺乏企业的工作经验,教材内容陈旧,很少介绍物流新技术、新方法。学生等到毕业时发现自己学习的内容很多,但是能记得的很少,面对企业招聘人员的提问时无法应对。虽然学生每学期都进行了专业课程实训,但实训题目往往很肤浅,学生没有机会通过实际项目、真实的企业环境来锻炼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直接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岗位技能差。
3、教学评价体系滞后。现行考试制度考核方式单一且侧重知识的考核,重结果,轻过程,无法对学生职业场景的工作过程及技能进行考查。另外,考核内容相对落后,已经不能适应目前企业的发展速度。
二、职业资格认证对物流专业教学的作用
职业资格证书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它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我国目前正处在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具有高技术高技能的物流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单一具有的学历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都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现阶段如何将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有效结合,培养市场真正所需的物流人才,已成为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目前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因此,将职业资格认证和专业课程教学有机结合,是满足人才需求的有效途径。
1、将职业资格认证引入物流课程教学有助于学生明确专业培养目标。职业资格认证的引入,可以使学生在围绕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学习过程中,了解市场对本专业毕业生的要求,明确自己的专业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
2、将职业资格认证引入物流专业教学有助于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是保证教学有效进行的基础,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围绕高效物流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将职业资格认证嵌入专业课程,有助于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的课程体系。按照职业岗位要求,调整课程内容,将职业资格标准中要求的知识与技能融入到相关课程中;将职业资格证书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可以使学生在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过程中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达到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
3、将职业资格认证引入高校物流专业教学有助于提高专业师资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水平。将职业资格认证引入高校教学,打破了以往高校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对高等院校的专业教师的职业能力和素质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教学要求,将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培养出符合国家职业标准的劳动者,必须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与职业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三、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介绍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推行的物流职业经理认证主要分为3个等级,分别为初级、中级、高级。初级面向职业高中、中专在校生及具有2年以上工作经历者;中级面向大专以上学历,且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者;高级是面向本科以上学历,在企业中担任物流总监、企业副总以上职务者。该认证主要适合于各类物流和生产企业的各级物流管理人员及大、中专在校生。目前也只有该认证可以与高校的物流管理类课程相结合。
四、中物联物流师认证与高校物流管理类课程相结合的探索
1、探索思路。借鉴国内外先进教育思想,把学生校内学习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课程内容相结合,将职业资格认证融入本科人才培养全过程,探索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要求一致的人才培养模式,满足未来物流岗位要求,实现学生毕业就能就业的教学改革目标。具体做法是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以《物流师职业技能鉴定规范》为依据,跟踪行业培训和考核标准,通过相关岗位的调查研究,按照教育教学规律,研究和制定基于职业资格认证融入本科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专业教学改革方案;通过在部分班级试点,一边试验一边研究,探索物流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通过对毕业生跟踪调查,以验证改革方案的正确性,再进一步扩大和推广。
MIS建设框架
针对上述问题,加上现在学校整体的信息化水平,每个部门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根据MIS发展阶段的著名理论—诺兰模型的阐述,这种状况是符合MIS发展规律的),就人事部门,建设行政事务管理为主,决策支持为辅的信息系统是实事求是的选择。其主要框架为:
1该系统的核心是实现人事部门的办公信息化,集中管理人事基础数据,管理日常业务,包括人事部门信息,所有教工信息,薪资福利、保险等信息。该系统的外延是与校内各相关系部、教工的接口,包括以下几部分:(1)与各相关系部之间的信息交换:人事将每月工资的表格传递给财务,学期末教务将代课情况传递给人事等;(2)与校级管理人员之间的接口:各级管理人员可以直接查询权限范围内的教工信息;(3)与普通教工的信息交互:人事可以向教工及时信息,同时教师可以向人事及时提交反馈信息。
2基于对应用和信息安全两方面的考虑,系统拟采用C/S(Client/Server)和B/S(Browser/Server)相结合的模式。人事专职人员和系统管理员可以基于C/S模式对数据库信息进行直接管理,其他人员则通过B/S模式进行访问。
3B/S模式下人事网站首页设计是关键,需要信息布局合理且界面友好。内容应主要包括公告栏便于及时人事信息,登录窗口便于教工及校级管理人员登录并进行相关的应用,政策文件栏便于教工了解人事政策信息,友情链接栏链接本校、省教育部门、友好学校的网站。
4C/S模式下系统功能模块以时间为主线来设计,如图所示。
人事管理信息化逐步完善的思考
人事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MIS的不断完善,更需要管理体制和人的不断成长。具体来说,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MIS和人事业务流程相互促进,共同向前发展。在MIS的实践应用中,一方面满足人事上不同的信息需求,提高管理效率,另一方面应逐步加深人对现有业务流程的理解,发现问题,为改进业务流程积累经验,然后再反过来不断完善MIS的功能和人性化设计。这样,MIS和人事业务流程就形成了一个螺旋上升的发展趋势。
2加强信息系统信息安全。信息是制定政策制度,组织决策的重要依据,如果信息安全出现问题,那么建立在这之上的所有行为都是无意义的。信息安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保证,例如权限设置,输入验证码,服务器安装杀毒软件,网络中设置防火墙等等,更重要的是建立并完善安全机制,加强安全意识,道德规范,和具体的规章制度。
3有意识地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业务沟通,例如统一文件传输格式,为学校统一整合各部门信息系统做准备。
1高校人事管理概况
高校组织中的人员组成主要为教学、科研、管理和工勤技能等。其中教学、科研队伍是学校组织中的主体,管理和工勤技能队伍围绕着教学科研展开辅工作。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人事管理的业务量日益增大,业务种类显着增多,服务要求不断提高。因此,高校人事管理除了要做好人员的“进、管、出”等工作外,更要强调以服务为中心,能够为高校人才队伍规划和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高校人事管理的基础业务为编制管理、岗位管理、招聘管理、晋升管理、薪酬管理和其他事项等。传统的高校人事管理,具有工作内容简单,但重复操作工作繁多等特点。当前的高校人事管理,通过借鉴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服务水平,逐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力资源管理。
2高校人事管理系统的特点和要求
建设高校人事管理系统的目标,是提高日常人事管理工作效率,为教职工提供便捷的自助式服务,为校内其他管理系统提供数据支持服务,为学校制定发展战略计划提供必要的决策支持。
根据高校人事管理的业务需求,高校人事管理系统应具备业务数据集中管理、业务流程规范、业务操作高度安全等功能,同时必须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和系统升级能力,及快速的跨平台迁移能力,并能适应移动办公的需要。
高校人事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施,需先从规范数据和规范工作流程入手,从人事管理系统网络化建设开始,逐步建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平台,实现人事管理的数据共享、业务流程规范、查询即时快捷、人性化服务等功能。
在高校人事管理系统的建设中,应强调业务流程的规范化,通过搭建符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规则的业务平台,规范行政人员的工作方式,跟踪业务处理过程,减少业务操作的人为复杂性,避免管理资源的内耗。
3高校人事管理系统的技术演进
3.1基于单机平台的人事管理系统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为代表的高等院校,设计完成了以单机操作为主的人事管理系统,实现了人事信息的分类管理、即时查询和报表统计等功能,减轻了业务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清华大学利用微型计算机设计了基于COBOL语言设计程序包的人事管理系统。人事文件记录存放在磁盘上,内存和磁盘能随时交换信息,克服了微型计算机内存有限的问题,使得文件长度不受限制,能够满足各种规模高校的需求。该系统能够实现人事资料存储、查询、删除、修改、人员分类和各种统计分析等功能。可直接实现人机对话,在当时计算机不普及的情况下,确保人事工作人员能够在操作手册的指导下,顺利使用系统完成日常的人事管理工作。同期,北京大学采用xenix多用户操作系统和informix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还有些人事管理系统采用dBASE数据库和BASIC程序设计语言设计。由于受到当时计算机软硬设备的限制,人事管理系统功能不可能太强,且信息存储能力有限,一般只在人事部门内部使用。
至九十年代,VisualFoxPro作为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工具,开始被广泛应用于高校人事管理系统的开发。基于VisualFoxPro开发的人事管理系统,弥补了当时人事管理软件的不足,既可以完成人事管理的日常工作,又能够反映人事管理信息的变化过程,实现工资、职称、职务、学历等变动的动态跟踪,并可保留以往历史数据。这个时期,Office办公软件也开始广泛应用于人事管理工作中。
3.2基于网络平台的人事管理系统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各高校的校园网络建设日渐成熟,高校人事管理系统也向网络化发展。北京大学开发了在校园网环境下运行的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根据北京大学人事部各管理科的职能及信息共享的需要,系统由调配管理、职称管理、人才出国管理、系级人事管理、工资管理、查询等六个子系统构成,实现了全校人事信息管理。
在实施人事管理系统网络化建设的初期,系统开发多采用C/S架构。通过客户端软件,工作人员能够方便的完成日常管理工作,并能够使用系统提供的数据处理、数据综合分析等功能。但是C/S架构在数据共享、远程操作等功能方面表现欠佳,特别是不能实现多人在不同地点对同一数据库进行操作。
基于B/S架构的管理系统,能实现不同人员,从不同地点,以不同的接入方式访问和操作共同的数据库,并能有效地保护数据平台和管理访问权限。B/S架构是更加灵活的多级分布结构,非常符合分布式、实时数据操作的需求,并且在系统维护方面也很有优势,几乎所有的系统开发和维护工作都集中在服务器端,系统功能的升级通过更新服务器端的软件就可以实现。B/S架构大大简化了客户端,客户端可以通过桌面浏览器方便使用。
进入二十世纪,根据“大学资源计划”(UniversityResourcePlanning,URP)理论与系统框架,大学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构建一个开放的校园网络公共信息平台。复旦大学根据校园信息化建设统一规划,按照“硬件集群”、‘‘数据集中”和‘‘应用集成”的建设规范,利用MVC设计模式开发了基于J2EE架构的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并逐步探索一条适合URP要求规范的高校应用系统开发建设之路。
目前高校人事管理系统开发的主流技术平台是。NET架构和J2EE架构,而基于面向服务架构的系统正在研究和实施中。面向服务的架构是构造分布式应用程序的方法,它将业务逻辑功能作为服务提供给用户使用,可以很好地适应高校人事管理的变化,易于完成与校园其他信息系统的集成。
4结束语
高校人事管理系统建设,不仅提高了人事管理的效率,提升了人事管理的透明度,而且为教学、科研等部门提供了信息支持,逐步实现了高校人事管理的信息共享和信息服务等功能。但目前的系统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开发周期过长,系统维护困难,决策支持能力有限。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项目初期制定合理的建设规划,开发人员要充分理解高校人事管理的内涵和规律,有效整合校园信息资源,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系统功能。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企业
【中图分类号】TP39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099-02
一、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1.1 招聘管理
招聘管理是帮助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人员对招聘选拔管理进行规范,从而为招聘专员提供人力资源的规划、企业内部招聘需求征集、招聘申请提交、职位空缺管理、招聘计划制定到招聘活动安排、简历筛选、面试管理、录用管理以及招聘活动总结等整个业务流程的管理。
1.2 组织人事管理
组织人事管理功能主要是帮助企业工作人员实现人事管理业务,提供职位构建、职务体系以及组织架构管理,同时提供职员的入职、职员档案管理、转正、异动、离职以及职员合同管理等职员任职期间的全周期的人事处理业务。
1.3 薪酬管理
薪酬管理帮助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对企业内部职员进行全面的薪酬管理,并提供职员的定薪、调薪等具体的业务管理功能,同时对多种薪酬核算管理模式进行支持,并且为员工提供包括企业和个税申报等业务薪酬发放业务管理功能,以及员工的福利保障业务。
1.4 考勤管理
考勤管理帮助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实现排版和考勤管理业务,提供适应企业特点的加班管理、假期管理、考勤排版和考勤计算等功能,并且根据职员的考勤情况核算员工的薪酬。
1.5 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可以帮助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建立薪酬与绩效关联的激励,提供360度评估、KPI以及平衡积分卡等多种绩效评估的方式,支持绩效过程管理、提供个人绩效考核和部门绩效考核、支持定量目标考核和定性目标评估。
1.6 培训管理
培训管理是帮助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实现培训管理规范的业务,主要帮助管理者征集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规划、管理培训活动、管理培训记录以及总结培训结果等业务。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流程设计
2.1 招聘流程设计
由于企业所涉及的功能众多,并且功能的实现也大同小异,在第三章对系统的功能进行分析时,主要对企业的招聘管理功能进行了分析,在这里也重点对系统中的招聘管理功能的设计进行重点分析,其他功能的设计与招聘管理功能的设计大同小异,在这里就不在赘述。
在对企业招聘管理的调研中,发现其在员工招聘管理的整个过程中,主要存在两个业务流程:一个是招聘职位信息的;以及应聘者应聘过程的管理。
1、招聘职位信息流程
首先,由招聘专员统计企业各部门需要招聘新员工的岗位和人数,制定初步的招聘计划,然后将招聘计划提交给领导进行审批,最后如果得到领导的肯定之后将招聘岗位的详细信息以及描述通过网络,如果没有得到领导的肯定,则此次职位招聘结束。
2、应聘者应聘过程中的管理流程
应聘者使用系统的流程包括:
(1)应聘者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上查阅到职位招聘信息,并将自己的简历上传到系统,完成对招聘职位的申请。
(2)招聘专员对应聘者提交的简历进行筛选,并通知通过筛选的人员面试,并且修改应聘者的现处状态。
(3)招聘专员填写进入面试环节的应聘者的地点和面试时间,将资料提交给企业面试考官。
(4)面试考官根据面试的结果填写面试结果,如果此次并不是最后的面试,那么面试管理员需要将资料移交到下一轮面试管理中,企业采用4轮面试的机制,因此,应聘者必须要经过4次面试之后,才能够进入正式的录用环节。
2.2 系统其它业务流程设计
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具体的业务流程来看,系统的流程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业务流程:
1、人员管理流程
其中人员管理又可以分为对员工信息进行录入、查询的工作流程,以及对员工信息编辑、删除的流程。
2、合同管理流程
合同管理与职工信息管理类似,分别分为合同信息录入、查询和合同信息编辑、删除流程。
3、奖惩情况流程
其中奖惩记录的生成与职工信息、合同信息的管理类似,但是奖惩信息是根据职工信息表和部门表中的信息来对系统中的奖励表和处罚表来进行操作。
4、考勤管理流程
考勤包括加班、考勤、请假等具体的业务,考勤管理主要是对系统中的考勤表、加班表以及请假表等数据表进行操作,考勤管理同职工信息管理类似,包括加班、考勤、请假记录的生成、查询、编辑和删除。
5、系统管理路程
系统除了对员工的信息、合同等进行管理之外,还必须要对系统进行数据备份、恢复等管理、系统用户权限的管理等,使得系统能够正常的运行,并且满足人们对系统的需求。
三、系统功能实现
由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所涉及的业务较多,系统所需要满足的功能也很多,而且每个功能的具体实现其本质上都相差无几,为此,本文仅对系统中的招聘管理功能的实现进行重点研究。
3.1 招聘管理功能实现
1、招聘信息功能
招聘管理功能是对企业与招聘有关的信息进行管理,根据前面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功能设计,招聘管理功能主要分成了招聘信息与招聘流程管理两个子功能模块,用来实现企业员工招聘管理的需求。其中招聘信息子模块主要管理企业的招聘信息,包括这些信息的添加、编辑、浏览以及删除。
2、应聘简历管理
点击系统界面左边的“招聘管理”树节点,可以查看当前企业的招聘信息。点击其下的“招聘信息”树子节点之后,可以在界面的右边进行相应招聘信息的增、删、改操作,而游客或者企业员工可以点击“明细”按钮来查看详细的招聘信息,也可以点击界面中的“上传”、“下载”、“投递”等链接来完成照片、简历的上传和下载操作。其中点击“投递”链接可以进入到系统中的简历投递页面。根据系统所提供的数据填写选项,应聘者根据自己的情况对这些表项进行填写,其中界面中带星号的数据是必须要填写的,填写完毕之后,应聘者点击“提交”按钮将填写的数据发送到系统,完成简历的填写。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简历管理子模块主要实现招聘专员对企业现有的简历信息进行管理,其中包括了简历信息浏览、简历添加、简历内容编辑以及简历删除等操作。
3.2 系统其它业务功能实现
当打开浏览器并且输入系统地址之后,就会出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登录界面。用户在系统的登录界面内输入用户名和密码以及临时的验证码就可以登录到系统的主界面。
用户登录到系统中之后,系统会根据用户信息,自动判断用户所属的部门。同时,根据用户的职位级别,将用户使用系统的权限等信息从数据库中读取出来。在主界面的左上角有“联系客服”、“收藏本站”以及“设置主页”三个操作。
关键词:ERP;报业人事管理;实施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01
一、引言
在报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资源整合与体制改革成为报业发展的大趋势。而如何吸引优秀人才、合理安排人力资源、降低人员成本、提高单位竞争力,已经是报业管理者考虑的首要问题。ERP管理在这个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在人力资源系统的加入以后,使得其功能真正扩展到了全方位单位管理的范畴。
二、报业ERP人事管理的内容
1.报业人事规划的辅助决策
在现代报业管理中,随着竞争的加剧,人员流动变得越来越频繁,而在报业内部,多元化经营成为报业发展的大趋势,人才的需求变得更加多样。为了应付报业竞争和多元化经营带来的人动,单位的管理者可以运用ERP中的人力资源系统,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需求状况,方便地编制本单位组织结构和人员结构规划方案,通过各种方案在系统中的比较和模拟运行评估,产生各种方案的结果数据,并通过直观的图形用户界面,为管理者最终决策提供辅助支持。
2.报业人员招聘管理
一切商业模式,本质上只有一个,最高的工资给最优秀的人才,最优秀的人才创造最大的价值。一个公司的劳动力应该被看作最重要的投资。如何能为报业招到最优秀的管理人才,编采人才和经营人才,事关报业的成功和竞争力。保持竞争力意味着公司有一整套发掘人才的有效手段。ERP人才招聘系统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支持:1.优化招聘过程,减少业务工作量。2.降低招聘成本。3.为选择聘用人员的岗位提供辅助信息。
3.人员薪资核算
按照报业改革的要求,工资分为基础工资和绩效工资两部分。而绩效工资根据业务的不同,需要按采写稿件的数量和质量、广告的业务量等合理计算和发放,这就为工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ERP灵活、高效的薪资系统能根据单位跨部门、跨类别的不同薪资结构及处理流程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薪资核算方法。薪资管理部门可以通过薪资的模拟运行,预先得到所需的信息。此外,系统还可以根据员工考核的结果,自动调整薪资结构。
4.工时管理
报业是一个对时间要求很苛刻的行业,为了保证新闻的时效性,采写、编辑、照排、印刷、发行都严格遵守自己的时间限度,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进行。通过ERP工时管理,可以灵活安排单位的运作时间以及劳动力的作息时间。对员工加班、作业轮班、员工假期、以及员工作业顶替等作出一整套周密的安排。运用远端考勤系统,可以将员工的实际出勤状况记录到主系统中。而与员工薪资、奖金有关的时间数据会在薪资系统和成本核算中作进一步处理。系统将时间管理作为整体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这个系统可以对人事管理系统的规划、控制和管理过程提供支持,对报业正常的运营提供保障。
5.差旅核算
由于工作的需要,采访范围变得越来越大,外出采访成为常态。ERP管理从对从差旅申请,差旅批准到差旅报销进行工作流程控制,整个过程可以在系统中完成。并且通过集成环境将核算数据传输到财务成本核算模块中,大大减少了人员工作量,并提高了效率。
三、报业ERP人事管理系统的实施
1.要充分了解需求,选好软件
选择ERP软件必须遵循以下四个步骤:理解ERP原理、分析单位需求、选择软件、选择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在购买ERP软件之前,首先要弄懂ERP的原理,看看是不是真正适合所在的单位。其次还需要分析报业自身特点,了解单位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该系统能否真正有效得解决问题。最后在选择软硬件和数据库时,应重点考虑哪类软件能适应单位并帮助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2.选择好的管理咨询公司
聘请一个负责任的管理咨询公司对于实施ERP系统很有必要,虽然会需要时间和成本,但咨询公司可负责完成总体规划的设计,对单位领导和全体员工进行ERP理念的培训,项目的详细实施计划等等,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制定具体的量化目标
ERP本身就是一个整合单位内部资源,追求单位最佳效益的管理系统。所以在实施ERP系统之前,必须为ERP项目设立一个具体而统一的目标。如果没有统一的目标,或者是太抽象即没有具体的、量化的、可考核的目标,就没有办法在系统实施完后进行对比和评判。明确ERP的实施目标、具体实施内容、实现的技术、实施的计划、步骤以及分阶段项目成果、验收办法,必须在技术协议中得到体现。
4.做好业务流程重组
业务流程重组是对单位现有业务运行方式的再思考和再设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必须以单位目标为导向调整组织结构、必须让执行者有决策的权力、必须取得高层领导的参与和支持、必须选择适当的流程进行重组、必须建立通畅的交流渠道、组织结构必须以目标和产出为中心而不是以任务为中心。
5.有针对性地实施ERP,逐步解决管理瓶颈
一个完整的ERP系统是一个十分庞杂的系统,而人事管理模块会在整个系统中发挥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必须在实施过程中和其他模块建立密切的联系,解决管理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必须清楚,这样的系统不可能一朝一夕就可实现,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要解决的主要矛盾,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实施目标和步骤。
【关键词】高校,人力资源,信息化,对策
一、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主要内容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又称HER(ElectronicHuman Resource),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运用为基础,把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相结合,依赖信息技术对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一种管理方式。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是时展的产物,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和软件系统支持下管理思想和理念,是是管理理念与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相结合的产物。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是通过信息技术实现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完整解决方案,是建立在先进的计算机软硬件基础之上的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迅速、有效地收集各种信息,加强内部信息沟通,还可以降低管理成本,有效地提高人事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最重要的是能够及时提供可靠数据,为校领导的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根据教育部和国家规定的信息化标准要求,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主要内容包括用户管理系统、人事管理子系统、劳资管理子系统、职称管理子系统、师资管理子系统和院系级人事管理子系统六大模块。通过多账户和权限管理有利于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权、责、利;人事管理子系统主要给人事科使用,主要管理单位人员的各种信息,包括个人、家庭的基本信息和在职期间的工作表现及奖惩信息等;劳资管理子系统主要用于日常工资管理、离退休职工管理,包括工资及社会保险信息、员工探亲信息、离退休信息等;职称管理子系统除对各类人员的职称变动进行管理外,主要用于每年一度的职称评审工作;师资管理子系统主要为人事处师资办工作人员使用,用于各类人才工程、基金资助、出国出境、学历学位、博士后和各类人才情况的管理;院系级人事管理子系统除用于基本的人事管理工作外,还可以向人事处各职能部门上报各类人员名单,接收人事处发送过来的各类人员名单和通知等。
二、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1.高校人资源管理信息化是进行高校人事改革的需要。近几年,各高校都经历了人事上的改革,有“聘用制”代替“终身制”,有以“管事”为中心转变为“管人”,这些都是进步,但也需要技术的支持。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以后,人事部门只需通过网络就能方便快捷的找到所需人才的基本信息并可下载保存。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以考核和激励为手段,注重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开发,以人为本思想的实现也需要高校建立信息化管理,这样才能使工作简约化、标准化,以便有更多的精力去关注战略性人力资源开发。
2.信息化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人力资源管理涉及方面比较多,包含信息各种各样,工作自然十分繁琐,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时间,而管理系统信息化以后工作人员也可方便快捷地找到所需要信息和各种统计分析结果,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从日常琐碎事务中解脱出来的人员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实现学校长远发展的战略思考上去,加快构建激励型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和科学化评价体系,为高校健康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3.信息化建设可以规范人事管理工作。高校人事管理工作内容繁杂、体系庞大,千头万绪,又牵涉到教职工的切身利益,不能有半点马虎和懈怠。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及其网络已成为人力资源管理者的主要劳动工具,而借助这一技术建立的高校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可以很好的理顺人事管理工作的各项流程,使得人事信息、师资管理、教师业绩考核、薪酬管理等各项模块有机地统一起来,可以规范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业务流程,如招聘流程、绩效管理流程、员工培训与发展流程、员工职业计划、离职流程等。
4. 信息化可以为广大师生提供各种快捷方便的服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不仅能完整地记录所有工作人员的信息和资料,还可以建立健全信息共享系统,可以很方便的获得所需信息,如教职工可以通过校园网对所需的人事信息进行快速查询。此外,信息化管理还可以提供自助服务,利用校园网平台、电话自助等方式为人事管理部门之外的其他管理人员及教职工提供各种形式的自助服务,包括学校领导自助服务、各部门领导及相关岗位自助服务、员工自助服务等功能。
三、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难点问题分析
1.高校主观上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缺乏认识。虽然在我国已经有些高校开始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但由于错误的认识导致错误的行为,最终建设结果并不理想。本身很多高校就存在“重使用,轻管理”的现象,对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或者误把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解为利用计算机设计一个考核体系或薪酬系统,没有对管理模式进行全方位的配套改革。还有的以越前的思维对待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追求一步到位的思想,连基础的数据库都没有建立,却想着信息化管理了,严重忽略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过程应该是循序渐进的。
2.信息化建设管理问题。高校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是一个系统,系统要想良好的运行就离不开规范的管理,没有很好的信息技术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也就谈不上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质量提高。如对设施的维护与管理、应用系统的维护与管理、资源的管理、数据的管理等,都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办法,并严格执行以推动管理的规范化,才能保证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
3.高校信息化建设人员素质高低不一。再先进的系统也需要人进行操控,系统运行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素质,而信息素质就集中表现在对信息技术的操作和应用能力上,由此可见人员素质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目前,高校人力资源人员队伍水平参差不齐,文化水平不高,技术程度和信息时代要求还有差距,对信息工具的运用能力不高,不能对数据进行深层次分析等,这些都是高校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的难点问题。
四、加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对策
1、高校领导和决策层应高度重视与支持。各高校应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事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定要立足实际,循序渐进,遵循科学适用性、渐进性、配套性、可实施性以及安全保密性原则。领导的认同和重视才能为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提供必要的权力保障,才能在政策、资金、人力、技术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才能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管理方式的变化、组织机构和岗位调整,才能同心协力,有效调度各方面的力量,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效用。
2.规范的管理为高校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创造条件。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实现需要具备两方面条件:一是高校自身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高度;二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手段的实现程度。高校建立以绩效管理为主要手段、以个人职业发展与能力管理为核心线索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并利用计算机网络建立自助服务系统,实现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业务的现代化、规范化、流程化,具体来说规范的基础管理包括数据管理和业务流程及事务处理管理。同时还要明确高校目标和任务,合理建设信息化系统,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出发,提升高校“以人为本”的核心竞争力,采用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技术,构建开放性的应用平台,有效整合当前最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通过软件实施到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日常运作之中。
3.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队伍的建设。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技术人员和全体教职工的大力支持与配合,更需要一批一流的人力资源管理队伍,否则很难有一流的信息化水平。各高校应提供适当的教育和培训机会,以协助员工转变技能,适应系统的应用和变化,促使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开展,还要大力培养复合性的信息系统管理人才,不断加强人事工作者信息技术培训,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方案,在培训内容上做到人力资源管理与信息技术应用并重,造就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的人才队伍。
4.建立完整的数据平台和信息管理系统。高校要想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首先要建立完整的人力资源数据库,为教职工提供个性化的信息与查询服务。其次要实现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业务的信息化,建立一个包括招聘、培训、调配、绩效考核、薪资、职称、档案管理、离退休、劳动保险等基本业务处理功能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效率。最后要实现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与高校其它信息系统的无缝整合,为高校管理提供以人为中心的准确全面及时有效的决策信息支持,使人力资源部门成为高校管理的战略伙伴,最终实现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转型。
参考文献:
1系统架构及功能模块组成
人事管理系统按照系统结构,可划分为三层架构,分别为系统管理员、部门管理员和普通用户。人事管理系统按照功能模块划分,可分为员工信息管理、请销假管理、日常考勤管理、事项审批管理、绩效考核管理、统计信息管理、信息管理等功能模块。员工信息管理模块主要包括:员工的姓名、年龄、出生日期、工作年限、部门岗位、职称、职务、学历等信息,除年龄、工作年限等逐年递增的信息由系统自动修正外,剩余信息由管理员进行维护。请销假管理模块用来实现员工请休假和加班管理等功能,包括了病假、事假、产假、探亲假、年休假等类型。对于各类请假,系统能依据各单位人事管理制度,自动计算出请假的时间段,对不合规定的请假申请,系统不允许通过。同时,该模块可增加值班调休功能。日常考勤模块用来实现员工上下班的考勤功能。根据目前企业通用做法,该模块设计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使用硬件打卡设备,如指纹机,刷卡机等,对于此种类型,模块要预留程序接口,实现考勤信息的互通。第二类是在模块中设计签到单元,员工通过系统客户端操作就能实现日常考勤功能。事项审批模块负责审批各类请假和人事申请等相关事项。依据不同用户级别,分为部门负责人审批和人事管理部门审批两级审批流程。员工绩效考核模块负责管理员工的薪酬、绩效、考核情况。根据系统功能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系统自动完成的考核信息。如薪酬绩效、常规考核、请销假,加班等。另一部分为人事管理部门给出的考核结果。两部分结合起来就为该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信息模块作为人事部门对外宣传板块,用来人事管理工作动态信息和政策法规文件。
2系统核心功能技术分析
2.1考勤硬件设备接口设计
目前,市场主流考勤设备包括指纹、面部识别和刷卡等几种。这类设备的考勤信息传输分为实时和离线传输两种。实时传输需要设备和网络连接,考勤信息实时传送回后台。对此种类型,考勤管理模块需要根据设备厂家提供的参数信息设计接口,解析传输报文格式,得到考勤结果。对于离线类型设备,要用U盘等介质考取考勤结果,一般的考勤结果为Excel格式,这样考勤管理模块只需连接Excel和数据库,就可获取考勤信息。Excel表和MSSQL接口设计如下所示:Connect Interface{Setconn=Server.CreateObject("ADODB.Connection")conn.Open"Driver={MicrosoftExcelDriver(*.xls)};ReadOnly=0;DBQ="&Server.MapPath("test.xls")SQL="select*from[sheet1$]"}
2.2Ajax技术应用
Ajax(AsynchronousJavaScriptAndXML),是指创建交互式网页应用开发技术。通过Ajax技术,系统将前台发送的请求与服务器进行少量数据交换,再将结果反馈给前台程序,使网页实现异步更新。在人事管理系统中,由于存在着大量的系统后台查询,业务流程申请、审批流转,分级管理等方面内容,会大量用到Ajax技术,通过对Ajax调运机制原理深入理解,如下图1所示,再对返回报文进行不同类型的解析,以实现所需业务功能。
2.3数据统计功能设计
人事管理系统的信息数据统计功能至关重要,它为企业及人事管理部门的政策制定和方针决策提供依据。要对统计结果进行直观展示,需要用到柱状图、饼状图和曲线图等形象的表现形式。常用插件有:flash插件、基于JavaScript的图表插件和JGCharts专业插件。专业插件具有显示美观,可扩展性强等优势。
3数据库表设计
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是数据库,它为系统提供信息存储、数据检索、数据查询等功能。考虑到系统开发的功能性需求和开发成本,人事管理系统选取微软MSSQL作为系统数据库。基础数据表结构:员工信息表(User_table)、申请表(Apply_table)、权限信息表(Permission_table)、管理员表(Admin_table)、考核表(Performance_table)和信息统计表(Statistics_table)等。
4结语
关键词:考勤;医院管理;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93
在我国,多数中小型医院都是采用传统的方式记录医院员工考勤情况,这种方式存在它的弊端,例如准确性较差,透明度弱,受主观因素影响过大等等,传统的考勤管理方式不仅增加了医院的人力资源成本,同时考勤信息容易出现疏漏[1]。为此,本研究小组开发了基于网络的考勤管理系统。
医院考勤管理系统采用JAVA语言和Oracle数据库进行设计和开发。本系统能够为医院管理提供一个规范化、制度化的平台,可以实现信息化管理模式,具有极大的实用性,改变了科室长期以来的半手工管理模式,建立了完整的业务流程,把人员的信息管理、科室的管理、考勤数据储存在计算机中[2],利用系统的查询和统计功能使管理者可以准确、快捷地掌握员工的出勤情况,增加了管理的科学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1 系统结构设计
1.1 系统业务逻辑层。系统采用了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搭建Web Service服务器,用于实现对数据库的读写操作,前台的所有数据存取,均通过调用Web Service服务完成,这样减少了系统之间的耦合性,简化了业务流程[3]。
图1 系统结构图
1.2 JOYO-Builder快速开发平台。系统采用JOYO-Builder快速开发平台,JOYO-Builder快速开发平台是由湖北思远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发,运行在IE浏览器中的可视化软件开发工具。平台封装了常见控件,内置了基本功能函数,例如数据库的增删改查操作,这样,软件开发变得非常容易方便。不用写复杂的代码,直接通过控件的排列,然后再设置属性和事件即可完成。对于复杂的业务逻辑,则通过调用WebService来实现。
1.3 后台数据库。系统的实现离不开数据,合理的数据库结构设计可以提高数据存储的效率,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为软件开发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部分数据表如下:
1.4 HIS接口。为了保证医院信息系统的兼容性和扩展性,用户信息与HIS进行对接,系统之间的交互采用SOAP(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SOAP)协议。系统采用中间件技术屏蔽硬件平台的差异性和操作系统与网络协议以及各个系统接口的异构性,使应用软件能够比较平滑地运行于不同平台上[4]。这种体系结构的好处在于层次清晰,与不同的HIS系统对接更容易。下面是调用Web Service服务进行用户名与密码验证的部分代码:
List list=vUserDAO.getUser(username,userPwd);
if (!list.isEmpty()) {//读取用户信息
String soapString =MyJsonConvert.ObjectListToJson(list);
rs.setReturnState(ReturnState.SUCESS);
rs.setReturnData(soapString);
}else {//用户名密码错误
rs.setReturnState(ReturnState.FAILED);
rs.setReturnMessage(ReturnMessage.ERROR);
}
return rs;
2 系统角色
2.1 角色功能。考勤管理系统用户拥有不同的权限,权限所对应的功能和可用的菜单是不同的,权限设置见表2:
2.2 系统考勤流程。上报考勤之前,考勤员首先要核对本科室人员信息,如果有调科,轮转,或者借调情况,及时填写人员变动申请,人事管理部门进行审核。在每月规定的上报时间,才能上报上月的考勤数据。考勤数据由科室负责人审核再提交人事管理部门。系统自动汇总考勤数据,管理员可以打印出考勤报表[5]。如下图所示:
图2 考勤流程图
3 主要功能
3.1 人员管理。人员管理包括以下方面:(1)人员基本信息管理:人员基本信息的列表、添加、修改、删除、及查找;(2)人员身份分为定科人员和轮转人员两种;(3)人员部门变动时,身份为轮转的人员,发生调科不需要审核,定科人员调科需要审核,调出由人员所在部门发起并填写记录;(4)系统支持自定义考勤范围,人员变动时要填写转入的科室,转出时间为原科室的最后一天,转入时间为新科室的第一天。系统默认临床科室定科人员部门变动由医务处审核,病区定科人员部门变动由护理部审核。
3.2 考勤上报。考勤上报包括以下方面:(1)考勤范围管理,考勤员的增删改,考勤员拥有一个或多个部门的考勤范围;(2)月份定义:填写月份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月内的法定假和星期,此间考勤上报允许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3)考勤员只能上报上个月的考勤数据,填报数据时,系统会根据逻辑规则,自动进行数据检查,不符合逻辑规则的数据,不允许上报;(4)考勤员上报考勤由科室负责人审核再提交人事管理部门。
3.3 查询统计汇总。查询统计汇总包括以下方面:(1)每月统计各类病事假的统计;(2)不同类别人员的出勤率;(3)科室变动情况汇总,统计人次;(4)每月考勤汇总数据;(5)每月各类休假情况汇总数据,各部门出勤情况统计;(6)人员变动情况。
3.4 系统管理。系统管理包括以下方面:(1)系统用户管理,分配角色,分配群组;(2)科室管理,科室编辑,删除,新增;(3)角色权限管理,角色权限定义;(4)系统菜单管理。
4 系统特色与创新
本考勤管理系统的整个规划设计过程着眼于医院的实际业务流程,从而确立系统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完成设计。系统操作简单,业务流程清晰易懂,数据统计方便,利用数据库存储考勤数据,检索方便、速度快、管理者通过考勤系统查阅汇总报表,掌握考勤情况。员工考勤管理系统的设计可以减少医院人力成本,使医院的管理过程更加系统化、制度化,为医院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孔翊翌,盛帼昕.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员工考勤制度管理浅析[J].中国医药管理杂志,2008(08):603-605.
[2]李石山,孙韶光,王新海.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7-62.
[3]岳昆,王晓玲,周傲英.Web服务核心支撑技术:研究综述[J].软件学报,2004(15):429-430.
[4]Shmueli O.Architectures for internal Web services deployment.In:Apers P,ed.Proc.of the 27th Int’l Conf.on Very Large Data Bases.Roma:Morgan Kaufmann Publishers,2001:641-644.
[5]陈雪峰,张玲.计算机在医院考勤管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00(04):18-41.
作者简介:瞿怀荣(1982.07-),男,江苏扬中人,中级职称,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医疗信息化;通讯作者:王春雷,男,工程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柴守霞,女,讲师,研究方向:外科护理学;熊东飞,男,工程师,研究方向:信息管理。
关键词:面向服务框架;企业资源计划;业务流程管理;业务流程执行语言
中图分类号: 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制造业信息化应用需求驱动下ERP软件在技术和管理上有了长足进步。但是传统ERP在业务流程和服务框架方面仍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1) 流程方面在于面向具体事务进行处理,功能不易扩充、业务流程固化、维护成本高、与新环境集成困难,缺乏柔性,企业不能随着商业环境的变化而方便迅速地改变业务流程,而企业环境的变化促使企业必须快速地调整业务来响应;
(2) 在服务框架方面是先建一个集成平台,然后开发各种各样的适配器和连接器去连接已有的子系统。用适配器来进行信息的有效收集、现有集成平台与原有平台的信息转发。集成不能方便、灵活、低代价地实现异构子系统的集成,难于快速适应企业现代业务变化的需求,而且容易受制于传统分布式对象中间件技术存在的局限性,如CORBA、DCOM、RMI之间的互操作性,客户端与服务端之间的紧耦合。
本文以SOA+BPM结构以借助现有的应用来组合产生新服务的敏捷方式。通过采用SOA框架,企业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系统间的耦合,从而提高可重用性。通过采用BPM,实现了工作流程的自动化和多个企业系统之间的无缝集成。
1面向服务的体系框架
SOA是一种粗粒度、松耦合的服务结构,使企业变得更加弹性和灵活性,快速响应业务的需求变更,并具有精确定义的标准化接口。服务的粗粒度是指服务执行了较大的业务功能,并交换了比细粒度更多的数据;服务之间的松耦合是指服务具有中立的接口(没有强制绑定到特定的实现上)特征;标准化接口是指Web服务使应用功能得以通过标准化接口(WSDL)提供,并可基于标准化传输方式(HTTP和JMS)、采用标准化协议(SOAP)进行调用。笔者认为:SOA=,即它包括四种主要实体和操作。其中S表示服务(Service); P表示服务提供方(Service Provider);Re表示服务请求方(Service Requester);Rl表示服务注册库(Service Registry);O表示Web服务的操作(Web Operation)。其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1) 服务(Service):由Web 服务描述语言(Web Service Description Language, WSDL)来描述,WSDL 把服务抽象地描述为一组包含在面向文档或面向过程信息的消息上执行操作的端点的集合,多个相关的具体端点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服务;
(2) 服务提供方(Service Provider):服务提供者是一个可通过网络寻址的实体,它接受和执行来自使用者的请求。它将A的服务和接口契约到服务注册中心,以便服务使用者可以发现和访问该服务;
(3) 服务请求方(Service Requester):服务使用者是一个应用程序、一个软件模块或需要一个服务的另一个服务。它发起对注册中心中的服务的查询,通过传输绑定服务,并且执行服务功能。服务使用者根据接口契约来执行服务;
(4) 服务注册库(Service Registry):服务注册中心是服务发现的支持者。它包含一个可用服务的存储库,并允许感兴趣的服务使用者查找服务提供者接口;
(5) Web 服务的操作(web Operation):是与Web服务相关的操作,主要有:,查找,绑定,调用。
2 WS-BPEL
面向服务的业务流程执行语言(Business Process Execution Language for Web Services, WSBPEL),又叫BPEL4WS,是当前基于流程的Web服务合成最常使用的技术。WSBPEL是IBM的WSFL和微软的XLANG中的优秀成分的组合,允许混合块结构与图结构的流程模型,其规范是Web服务规范中对一个服务整个工作流的描述语言,它将一组组已经存在的Web服务操作连接起来,并按照某一特定的规则统一描述到某个业务流程中,完成不同服务的整合,实现具体的事务流程,是实现和使用Web服务的必要环节。WSBPEL是一种使用XML编写的编程语言,能够更好地支持平台和语言的无关性;理由:在本文中对BPEL的活动元素没有具体使用。
3基于SOA与BPM集成ERP系统设计
图2为基于SOA和BPM 的ERP系统的总体框架图,本系统分4层:服务信息客户层、业务流程管理层、事务提供层和服务应用层。其各层功能如下:
(1) 服务信息客户层:服务请求方是挂接于企业信息门户的Web应用程序(Web服务客户应用),企业门户为服务请求方提供了标准接口,其中包括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信息门户。同时通过企业门户可以为业务流程层提供授权认证权限、信息的传输;
(2) 业务流程层:集成了各种业务规则和逻辑,包括流程任务、任务间的控制流、任务间的数据流以及流程相关的其他规则,提供企业门户的服务请求者(Service Requester)统一权限认证和业务活动监控(Business Activity Monitoring, BAM)。业务服务总线层将细粒度服务编排融合为粗粒度服务并为各业务对象提供目录、路由服务以动态绑定到所需要的服务。业务服务总线作为通用的业务平台,消除了服务提供者和请求者之间的依赖关系,提高了可重用性以及已有服务的内部扩展和外部获取。这一层侧重在业务支持上,通过通用和标准的对象和服务模型,可以在这一层上定义各个Web服务的业务流程,通过WSBPEL和WSDL语言能够灵活调用各个功能模块;
(3) 服务提供层:它为业务流程层提供了理想的平台,定义了在服务间交换,以及提供服务请求者(Service Requester)使用的业务层的数据,包括数据定义(XML Schema)、数据验证规则(XML Schema约束以及XPath)和数据转化规则(XSLT)。服务提供层将企业原有系统所提供的功能组件以Web服务封装,新系统也以Web服务开发,并将这些服务到UDDI公共目录服务器中注册,以提供目录路由服务。企业服务总线(Enterprise Service Bus,ESB)是SOA体系中的基础架构,各个服务通过总线来互相访问;
(4) 服务应用层: 这一层主要是指需要集成的各个应用系统和数据存储库;
该框架基于面向服务技术、通过各类适配器服务接口将ERP系统许许多多的小模块进行组件化,然后将这些应用组件进行封装组成统一的应用服务,然后到目录服务中心,并通过企业服务总线中的基础核心服务,如统一数据格式和消息传递等,来实现各个应用系统间的通信交互。ERP系统通过将开发的各个组件进行模块化后通过请求企业服务总线,能够实现既可以访问已有应用系统,也可以访问原有应用系统,从而真正实现了平台的无关性。
4基于SOA与BPM集成ERP系统实现
4.1流程部署及服务调用
基于SOA与BPM集成ERP系统的目标是通过使用 Web 标准实现应用程序间通用的互操作性以及业务流程自动化。SOA松散耦合的集成模型包括企业到消费者、企业到企业和企业应用程序集成中的各种系统的灵活集成。采用基于标准的、可扩展的、基于XML Schema的WSDL和WSBPEL来定义流程。WSDL 所直接支持的交互模型是同步或不相关的异步交互的无状态模型。业务交互的模型通常涉及到在双方或多方长期运行的交互中同步和异步对等消息交换序列。Web 服务的业务流程执行语言(Business Process Execution Language for Web Services,WSBPEL)可以创建完成 Web 服务调用、操纵数据、抛出故障或终止一个流程等工作的不同活动,然后将它们连接起来,从而创建出复杂的流程。以编制为中心的业务流程管理部署及面向服务如图3所示。
① 先定义实际应用流程定义消息、应用数据,生成描述文档。并通过API接口将该文档注入到工作流引擎中,对流程进行控制;
② 通过WSDL将库存采购管理、人事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和基础数据管理等各种组件包装成服务;
③ 工作流引擎在按照WSBPEL文档进行流程控制时,发现需要调用服务,就调用Web服务总线,Web服务总线根据管理器去处理事务,处理完后通知工作流引擎,然后工作流引擎执行下一个流程或任务;
④ 库存采购管理、人事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和基础数据管理等都有自己的WSDL文件,当有请求时,根据需求对各种服务进行解析;
⑤ 工作流引擎、Web Service Bus、Service需要挂接在服务监控或商业活动监控上,以便能监控ERP各个系统的引擎、流程、服务以及相关组件;
⑥ 当客户应用发出请求时,通过SOAP去访问服务总线,同时服务总线去发现服务,当发现服务是外部服务时,就通过JMX的外面服务去调用;当发现服务是内部服务时,直接解析服务并调用相应组件API接口;
⑦ 客户端通过JMX等组件进行调用。
4.2事务管理
基于Web服务的互操作,它们的松耦合接口可映射到具有完全不同的事务协议与模型的不同系统上,要求它们即使在操作系统、硬件、网络或应用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仍期望可靠地向使用者以及他们依赖的业务返回预期的结果,这使事务系统面临着重大的难题。在这种情况下,事务确保了一组Web服务可以取得共同的结果,多个Web服务要依赖彼此来完成某个复杂的应用请求,事务就是利用各种协议来协调服务之间的执行结果。如果在事务操作过程中出现错误,那么其余的操作都必须被回滚。
在Web服务事务中主要技术是协调器,它跟踪给定事务实例中数据的变化。在图4中显示了一个异步消息队列中取出消息,然后在同一个事务中用该消息的内容来更新数据。
在图4中详细展示了在同一事务中涉及多个资源,每个事务都有自己的事务管理器。在执行数据资源的操作之前,先从独立的事务协调器获得事务ID和相应的上下文向协调器注册,然后将信息传递给执行链中下一个Web服务。事务协调器收到数据库的请求时,该请求包含应用程序放入的独立的事务ID,表明已经启动一个独立的事务服务。当协调器在事务结束时收到通知,然后发起两阶段协议来提交修改或根据日志回滚事务。协调器负责把信息发送给3个数据库内的事务管理器,确认是否可以提交或是否因出现故障而需要回去,以完成对一个或多个事务性资源的操作。
在Web服务事务中,每个活动代表事务协调所需的执行流,在程序中把它作为一个组件,每一个组件都会有各自的属性和共同的属性,同一活动调用共用事务上下文的Web服务来执行。事务上下文通过共用一个上下文和协议类型来实现与活动的关联。每个组件都提供了生成WSBPEL的接口,该接口组件能够生成对应的WSBPEL代码。以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