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信息化教学案例范文

信息化教学案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信息化教学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信息化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 高职院校;案例化教学;信息化教学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3. 117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23- 0216- 03

我国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步伐一刻也没有停歇过,其中案例式教学模式的引入使得传统教学模式被打破,案例式教学的核心内涵就是将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将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组织模式变为教师引导为主的授课模式,其教学效果显著且适用于大部分的专业课程。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互联网+教育”使得高职院校不得不重新审视并巩固其教学改革成果,案例式教学如果引入信息化技术将使其教学效果得到更加显著的提高。

1 高职院校案例式教学现状

借鉴德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先进教学模式,目前,案例式教学模式在我国高职院校应用较为广泛。但由于各个院校及教师对于案例式的理解程度的差别,也使得案例式教学的应用效果良莠不齐。其中部分院校教师认为案例式就是为课程多准备些案例,多注重学生对课程案例的操作能力培养,这一想法虽然没有大的错误,但并不能很好地发挥案例式教学的真正意义。一些院校的做法比较科学合理,就是将课程培养目标、大纲、教学内容进行以“案例式”教学为主的全面调整,在以能力本位的总体人才培养思想引导下,将课程进行模块化划分,各个模块形成典型的案例,而且案例的设置要有浅入深的知识特点,案例的组织和实施要有基于工作过程的实际背景,学生对案例的掌握就是对未来工作中某个工作任务的掌握,这样学生离企业“准员工”的身份才更加接近。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在实施案例式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小的阻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现有教学辅助设备所发挥的作用有限。投影仪等教学设备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导的教学辅助设备,教师很难在现有教学资源支撑下完成更多的师生互动,尤其是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2)案例式教学中涉及到的案例材料、案例任务、评价材料等信息很难在整个教学组织过程中发放、收集、组织、保存有序管理,对教师造成交大的工作负担,严重时甚至影响教师教学质量。

2 案例化与信息化融合的特点和优势

案例化与信息化融合就是将当前主流的信息技术引入到案例式教学的课堂,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所具有的信息处理优势,提高教学组织效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减少案例材料组织的失误等。案例化教学中的案例都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加以整理和加工,可将以传统办公文件格式为代表的案例文件转变为多种学生可查阅、下载、上传需要的文本、影音、流媒体等学习资源。

当前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科技作用显著,引入互联网平台的信息技术参与案例化教学管理和组织具有以下优势:

(1)可将案例化教学形成的教学大纲、教学任务、教学素材、教学课件作为教学资源到平台,可将学生的案例作业提交到平台,可组织实和施案例教学过程中的案例发放、回收、评分、统计等核心教学环节。

(2)引入信息化教学平台可发挥平台的地域和时空优势,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地域方面学生、教师完全可以打破教学楼的限制,即使在家也可以学习和办公,在时间方面可利用课上、课下等多个时间段进行教学组织。

(3)引入信息化教学平台对于专业长期发展十分重要,各个专业课程形成的宝贵案例资源可通过平台数据库长期保存,形成可保存、可查询、可统计和分析的历史资料。

3 案例化与信息化融合的实施方案――以营口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营口职业技术学院是辽宁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该校在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教学模式等改革方面有着成熟的经验。以该校信息工程系的相关计算机专业课程为例进行案例化和信息化融合的实施为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实施步骤:

(1)准备教辅材料,对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仅仅围绕能力本位和案例教学为核心指导。对于课程具体的案例教学素材还要准备阶段性案例书,制定固定的案例任务书,说明案例的要求、分数、评价指标、回收时间等基本信息。

(2)引入信息化技术,目前引入基于Web的案例教学管理平台是实施案例教学的首选,平台应具备学生、教师注册、案例讨论、教学案例管理、教学案例评分、教学案例回收、案例自学素材上传和下载等功能,支持教学案例的文本格式、音频、视频等源文件,平台数据库选用SQL Server 2012等存储能力强、性能优越的中大型数据库。

(3)组织教学对信息化平台的信息初始化过程,实现将上述资源进行定期和非定期的上传,教辅材料需定期上传,案例书需根据教师教学进度非定期的发放和回收。网页设计课程某阶段案例书如表1所示。

(4)形成以平台为载体的案例互动机制,通过平台的相关互动功能尽可能的提升学生自主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砖研精神,发挥平台资源优势,发挥平台流程约定优势,形成科学合理、组织有序的教学模式。

第2篇:信息化教学案例范文

【论文摘 要】高校教学档案是高校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可以有效促进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本文对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提出了有效的方法,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高校教学档案是高等院校对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教师管理、实验室管理的真实记录,是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所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可全面反映高等院校教学水平和教学管理水平,也是评估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教学档案管理是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随着各个高等院校的教学水平评估的展开,教学档案管理日趋重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档案数字化、电子化、网络化管理方法的推进,实现教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是提高教学档案的管理水平,是提高高校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一、教学档案管理的特点 

教学档案是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原始材料,其特点如下: 

1.教学原始性材料分类多,数量大。 

教学档案有来自上级各主管部门对教学工作、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实验实习等方面的工作安排、管理制度、规定条例等,也有各教学单位对教学过程记录的原始材料、教学工作安排的工作文件,还有教研室活动、教研室建设、学生活动、学生管理原始记录和相关材料,分类较多;由于涉及到的内容多、范围大、人数多,因此档案数量相对较大。 

2.教学档案整理的周期性比较强 

教学过程以学期为单位开展,原始材料的产生具有较强的周期性,因此,教学档案整理归档应按学期进行,形成周期性的档案。 

3.教学档案学科专业性强 

除了学生工作有一定的共性外,高等院校的各系的专业性都比较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按不同的专业特色实施教学,各种教学活动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因此,不同学科专业院系的教学档案的整理具有很强的学科专业特性。 

4.教学档案资料的形式多样化 

各个院系教学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有课堂教学、课外教学、课内实验、校内实训、校外实习、野外考查、社会调研等。不同的教学活动所产生的原始材料的形式也是多样的,有纸质材料、照片、光盘、标本、样本等,这种多样性档案原始资料,可以真实确切地反映多样性教学活动的面貌,更能体现档案的作用和价值。 

二、教学档案管理现状 

教学档案管理由各个教学院系独立完成,由于缺乏统一的应用系统协调管理,管理的信息化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来提高管理效率。 

第一,以纸质档案为中心,管理对象是纸质载体档案,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业务环节大多是手工进行。 

第二,电子档案保存不统一,通常采用按目录整理保存的方式,缺乏系统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给电子档案查询利用带来很大的不便。 

第三,电子档案保存比较分散,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没有依靠强大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系统集成,资源不能共享,导致很多档案重复建档,利用率低,利用手段单一。 

第四,电子档案查询利用过程中,没有有效的安全保障措施,在受到计算机病毒攻击时,会使计算机系统瘫痪,电子档案存储目录结构遭到破坏,造成数据丢失,严重时会造成灾难性的错误,导致数据完全破坏。 

第五,教学档案管理独立于校园网进行,没有采用有效手段来协调各部门统一完成,不但造成校园网资源浪费,而且浪费大量的人力资源进行重复建设。 

三、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方法 

考虑到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现状,结合实际工作需要,进行了初步的探索,逐步实现信息化建设。 

1.构建有效多级网络化教学档案管理平台,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提高管理效率和档案的利用率。 

通过采用基于web的网络化档案管理系统,实现教学主管部门、教学院系、教研室的多级管理体系。web系统的优势在于实施、维护简单,特别是在校园网内运行,通过设置访问控制列表,可较好的实施安全管理策略,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性,提高整个系统运行效率。 

2.系统采用多级存储体系,提高档案数据存储的安全性。 

数据存储采用磁盘、磁盘阵列、磁带库的多级存储体系,实现数据的多级存储,保证数据的安全。有效的实施raid技术,一般情况下通过raid 1(磁盘镜象结构)来确保数据安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raid 5(分布式奇偶校验的独立磁盘结构)方式,即可保证数据有较高的安全性,同时可以提高数据读取的性能。

3.检索工具多样化,采用案卷检索和全文检索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档案查询的效率和准确度。 

档案检索工具是记录、查找、报道档案材料的手段,是管理和利用档案的工具。为了更加有效的进行档案检索,除了设置常用的分类目录、专题目录、全宗文件目录、案卷目录以外,还需要设置全文检索,将档案中的各种事物名称、档号、关键字等进行编排,通过输入特定的词来实现全库数据检索,可有效提高检索效率,增强系统的实用性。 

4.档案数据的数字化分级实施,分学期完成。 

由于教学档案的分类多,档案的产生涉及的部门较多,档案数据的采集必须按不同的部门分别同步进行。对教学管理部门、教学单位、教研室等不同级别的处室分别规定数字化档案的范围,同步实施档案数据采集,有效避免重复劳动或相互推诿。由于教学档案的量较大,必须以学期为单位进行归档立卷,并有效的实施数据的电子化;对于类似学生活动等较为频繁开展的活动需要缩短归档的周期。 

5.档案收集时,采用“双套制”,在进行纸质、实物档案的归档的同时,还要有效的完成档案的电子化。 

由于印章和签署是文件生效的主要标示,所以对于有凭证作用的文件必须以纸质形式保存;由于电子档案的载体不稳定性,加上电子档案的易修改性,所以纸质档案的保存很有必要。归档时采用不同的编目方法,资质档案和电子档案都必须在备注部分加以说明,注明对应的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的档案编号,以便利用时相互参照。 

6.档案的查阅采用分权分级流程审核方式,保证档案的保密性。 

由于教学档案的查阅利用会涉及到教学管理的各个部门,而档案的保密性针对不同的档案内容会有不同的要求,所以必须进行分级别、按权限进行查阅;对于低级别权限的用户需要查阅高保密档案时,必须严格执行流程审批制度,层层落实责任,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 

7.档案管理采用专兼职结合,提高管理效率。 

由于教学档案的数量较大,给立卷归档和数字化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如果仅有专职档案管理员统一完成会有较大难度,必须采用专兼职结合,专职档案员负责档案归档的统一规划、立卷、审核、指导等工作,兼职档案员负责具体材料的装订归档,并完成档案的数字化工作。 

四、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对策 

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于电子档案建设会增加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较大阻力,我们必须克服困难,落实责任,保证建设的进程。 

1.加强教学管理人员的档案建设意识和信息化管理的意识 

加强档案意识,进一步增强做好档案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管理者发扬兢兢业业、埋头苦干、默默无闻的优良传统的同时,要把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与教职工的切身利益结合在一起,把档案的服务意识贯穿在整个档案的建设过程中,真正使教学档案为教学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来服务档案管理,信息化强调的不仅是计算机软硬件,更强调人、管理、技术之间的有机集成,其中“人”是第一位的因素,所以管理者对信息化有正确理解和足够重视是信息化成功实施的关键。 

2.不断提高教学档案管理者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学档案管理员计算机应用能力会直接影响教学档案信息化的进程。特别是教学管理人员存在年龄差异性、学历差异性,导致计算机应用能力参差不齐,对新知识接受能力也不同。因此必须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不同培训计划,以保证管理人员团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 

3.加强制度建设,把电子档案建设落实到管理人员的业务考核中。 

由于电子化教学档案建设种类多、数量大、任务重,必须要求广大教学管理者全员参与、专兼结合。为保证实施的有效性,在信息化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制度建设,把建设任务制度化,并形成可以量化或者物化的指标,作为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考核内容。把建设任务与岗位责任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夯实任务、落实责任,确保建设任务有效完成。 

4.加大计算机硬件设备投入的力度 

信息化建设中,除了需要大量的计算机以外,更需要配置较好的数字化设备,包括高速扫描仪、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这些设备的需求也是电子化档案建设的特色。 

五、总 结 

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教学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强化教学管理的需要,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但是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需要不断提高信息化管理意识,不断应用最新的信息技术,不断完善基础数据建设,提高管理效率,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第3篇:信息化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

所谓高校教学档案,主要是记载教学活动的材料,形成于教学管理中,客观反映了教学状况,属于高校管理中的重要一环,伴随着高校管理全过程。在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传统教学档案管理的弊端已经非常明显,信息化管理模式成为大势所趋。高校教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可以提高教学档案管理的效率,让工作人员快捷方便的处理和查找数据,成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一、高校教学档案的特点

高校教学档案包含的有教学管理、教学实践、教学计划等等,是教学过程中所有材料的统称。根据高校教学档案的形成规律,可以看出教学档案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种学科的专业性

对于高校教学档案来说,其资料来源相对比较分散,包含的信息量也比较大,各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资料、科研成果、学生的实践活动、学习状况等都属于教学档案的范畴,都具备很强的保存价值。伴随着高校各项改革如火如荼的进行,加上教学体制在不断创新,各类高校都在位社会发展输送着专业人才,在市场化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观念中,高校的专业设置以及课程设置也在与时俱进,导致教学档案多种学科的专业性越来越明显。

(二)档案载体的多样性

纵观传统高校教学档案的载体,可以看出除了纸质档案之外,还有其他形式的档案记录材料。而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档案形式也变得多样化,像电子化的文档、图像、录音、视频等等。这些档案材料在收集、整理的时候,基本是按照学年或者学期等周期进行归档,这些都是教学档案独特之处。

二、新时期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一)适应时代和科技发展的需要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实施。就当前情况来看,各大高校都在运用计算机技术来进行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让科学化、规范化的教学档案更好的为高校发展服务。只有不断加快高校教学档案的信息化与数字化建设,才能为高校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才能更好的适应时展需要。

(二)有利于教学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众所周知,计算机技术具备很强的数据存储功能,在计算机中建立完备的数据库系统是教学档案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方面,具备无可比拟的优越性。高校档案教学信息化管理能够提高教学档案的管理效率,保证数据的安全,让规范化管理成为可能。在利用教学档案的时候,只要具备使用权限,直接进行系统就可以查看相关内容,从而实现信息检索、查找,这给档案使用人员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满足了不同人员对于教学档案的需求。

(三)拓宽了教学档案利用的局限性

教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能够保证档案信息的及时更新,毕竟这些数据是静态与动态之间的结合,运用信息技术能够保证快捷、方便的处理教学档案信息。事实上,教学档案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于档案的利用,这点就要对比传统教学档案,传统档案在利用上很不方便,纸质档案储存条件苛刻,查找也比较费力。而信息化档案就解决了这些难题,传统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瓶颈已经突破,如前文所述,用户通过权限设置就能进行检索利用,拓宽了教学档案利用的局限性。

三、新时期高校教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策略

(一)建设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平台

传统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劳动强度比较大,工作人员查阅起来也存在一定的难度,还占据库存空间,管理的成本比较高。而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积极完善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建设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平台,把信息呈现在学校网站上,还会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上展示出来,通过信息展示为学校师生服务,与此同时,还要定时收集广大教师、学生对于教学档案信息的理解与反馈,提出他们的意见与建议,不断调整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这样才能保证档案信息的时效性,这些公开化的档案信息更加方便管理。对所有的学生信息进行统一管理,管理权限交给特定人员,定期检查、整合平台信息。

(二)完善教学档案服务系统建设

高校教学档案可以分为教学管理类的档案、教师队伍建设类的档案、教学文档类的档案等等。在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要不断完善教学档案服务系统,争取更加方便、快捷的为师生提供服务。比如,在每年九月份大一新生去学校报到的时候,每个学院都会对学生的住宿问题进行统一的安排,把学生的资料录取到数字化档案库,运用信息化系统对学生的住宿状况进行分配和登记,有条件的院校可以给学生办理一卡通。把学生入校的信息、学生证信息都用计算机记录下来,减少其中可能出现的遗漏。再比如,学生可以进行学校的信息化档案库进行选修课的挑选,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课程,自主录入信息并对服务进行评价,这些都是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成果。

(三)加大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力量投入

纵观当前各个院校的教学档案信息化水平跟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待提高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建设力量投入有限。作为高校管理者,要认识到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投入的重要性。比如,给档案室配备专门的计算机设备,优化网络设置,积极组建局域网来保障信息的更新完善;有条件的院校可以自行开发档案管理系统,没有条件的院校可以购买一些先进的系统软件。下拨专用资金聘请专家来给档案管理人员进行软件或者系统的应用培训。此外,还要给进行教学档案管理的计算机配备专门的杀毒软件,防止由于病毒入侵导致的数据信息丢失。

(四)完善教学档案管理队伍建设

当前很多高校的档案管理人员都属于教师或者其他人员兼职,还有的院校甚至是其他部门竞聘不合格的人员负责,专门配备档案管理人员的地方比较少,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跟不上的现象突出,这些会影响教学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所以,作为高校管理者来说,要加大教学档案管理队伍的重视度,采取积极措施来稳定人员,创造条件提高人员专业素质。比如,专门招聘档案管理专业的人员来负责这项工作,扩充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数量,提高这部分人员的工资待遇,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才会吸引更好专业人才的加盟;再比如,对现有的教学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计算机管理水平,为他们提供条件学习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理念和模式,为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人员举行相应的专业知识竞赛活动,鼓励他们创新思维,结合院校实际去开发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资源库,通过这些强有力的措施,不断完善教学档案管理队伍建设。

结论

综上所述,高校的学生比较多,传统教学档案管理存在很大的不足,层层传达的信息容易丧失其时效性,并且效率也不高。实施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能够很好的弥补传统教学档案的不足,实现教学档案的数字化、自动化管理。在新时期,高校要加大在教学档案信息化方面的投入,完善教学档案管理系统,加大档案管理人才建设,从而为高校的有序化管理提供保障。(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 张金来.浅谈新时期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信息化[J].中国电力教育,2014(12).

第4篇:信息化教学案例范文

一、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的课前预习

在课前的预习上,讲究一个“联系旧知识,刺激新兴趣”的学习观念,这对教师的导学案的设计很具有挑战性.首先,教师对自己的学生的学业水平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这里涉及到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水平,联系学生们的生活实际,设置前置性作业.初中化学前置性作业的设计与以往的预习不同,可以是对生活中的某个化学现象的观察或设计,也可以是探索性的问题研究等,其内容和形式是没有局限性.

笔者在进行“奇妙的二氧化碳”这一知识点的学习之前,根据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设计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打开啤酒或汽水会有二氧化碳冒出,煤、石油、天然气、酒精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灭火器中有二氧化碳,人工降雨、舞台云雾用到二氧化碳.由这些你联想到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质?第二,农民伯伯说二氧化碳是“植物粮食”,这是为什么?通过实验进行解答.第三,春天到了,小明同学家的屋墙刚刚粉刷一新,可是两天以后,小明好奇地指着墙问爸爸:“墙怎么出汗了?”爸爸笑了笑把问题回答了,谁能知道小明爸爸是怎么回答的?通过实验进行解答.第四,扩展思维结合二氧化碳的性质,思考二氧化碳在生活中还有什么其他用途?学生根据上述问题,进行预习.这样的预习将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促进学生通过自学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兴趣.

二、利用导学案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性

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实践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知识高效的传授给学生,是教师在进行导学案设计前的最大难点.根据导学案的内涵,在课程的进行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完成两个基本的教学目标:明确学什么和探究式合作.新的课程改革后,我们的化学课堂不再是讲授式的、低效率的“讲读中心化”课堂,要充分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高效率的进行知识点的理解.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让我们的学生明确,这节课的目标是什么,这一点比较容易达到,在之前的前置性作业的布置中,教师其实已经将这一目标隐性的透露给了学生,只要学生通过自己的合作小组对前置作业进行进一步学习,就会对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有着清晰的认识.

在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必然离不开小组合作学习.如何使小组成员的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学习和思考,是自主化课堂教学模式中的重点.要使初中化学课堂成为全员参与的课堂,就必须平均分配小组任务.例如,在“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学习由某组同学向大家讲解,该组6名小组成员,每一个成员都积极发挥作用,第一名同学: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够溶于水.1体积的水可以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第二个同学:因为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所以打开啤酒或汽水有二氧化碳冒出,这是我们能看到气泡的原因,酒精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我们看不到.第三个同学:在一定的条件下,气态的二氧化碳能够转化为液态,甚至变成固态的二氧化碳,俗称“干冰”.第四个同学,这是干冰灭火器的原理,干冰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第五个同学:下面给大家出几个小问题,干冰是冰吗?对,不是,干冰是二氧化碳.第六个同学,下面由我来和大家一起总结一下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三、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继续学习

第5篇:信息化教学案例范文

因此,为了适应新时期高校改革发展的需要,教学档案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教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水平,重视管理人员队伍的培训,不断增强管理者的社会服务意识,提高教学档案利用效率,为高校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1.转变思想观念,加大宣传力度以争取领导支持。

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不仅需要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更重要的是教学档案管理部门和管理者要树立现代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在教学档案管理过程中,要运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然而,我们知道用现代信息技术取代传统的手工操作是一个口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在这个改变的过程中更需要一个现代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来指引的。因此,在目前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过程中,转变落后的思想观念尤为重要。

当然,在转变思想观念时,教学档案工作者并非要全盘抛弃已往的思想观念,而是在坚持优良的传统教学档案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的同时,要敢于引进现代档案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只有圆满地实现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理念在教学文件、教学档案管理领域的合理契合,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才可能实现,高校教学档案工作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的要求。

另外,高校教学档案工作者在转变思想观念的同时,还要加强对教学档案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校师生的档案意识,尤其是要借宣传之机,转变一些领导重教学轻档案的观念。在宣传之际,要适时地将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在教学档案信化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地向领导汇报,争取领导在政策和经费上的大力支持,为推动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奠定基础。

2.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

目前,高校教学档案的管理思想、管理手段和管理办法等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发展。为了促进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实现教学档案信息的最大社会效益,高校教学档案管理部门必须加强教学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作为档案事业系统中的一部分,我们要将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纳入到整个档案事业系统中去,接受国家档案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宏观指导。因此,国家档案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要求对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具有同样的指导作用。

档案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是指为了管理档案工作而“制定、批准和实施的有关档案形成、归档和档案信息资源标识、描述、存储、查询、交换、网上传输和管理等方面应遵循的政策、规定、准则、方法等”。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相当于信息化高速公路上的“交能规则”,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要时刻遵守这些规则,否则,档案信息内容在档案管理系统和网络中就不可能安全畅通的运行了。

教学档案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是实现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前提。要实现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首先要统一档案信息的输入格式、输入项目、输入代码符号和输入代码的转换规则。由于标准化是分层次的,有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因此要在高层次上制订相关的档案管理标准和规范,这样才能利于高校教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和教学信息更为广泛地交流和共享。

笔者在广泛阅读有关档案信息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的基础上,将教学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总结为以下二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教学档案管理性标准化和规范化。

教学档案规范化管理,是指高校行政部门和档案部门根据现实要求,由档案部门管理人员对教学档案进行科学地、系统地、动态地管理,以便教学档案发挥更大社会效能,更好地为高校教学和社会发展服务。它包括“计算机安全法规与标准,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合法性的确认等,它需要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统一制定并推广实施,以保证电子文件/档案信息的统一规范和资源共享”。

目前,由国家相关部门颁布制定的,有关计算机安全和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法规与标准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暂行规定》等。

第二,教学档案业务性标准化和规范化。

业务性标准规范是对档案管理业务处理的规范,它包括档案的术语标准及管理规范。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业务的规范根据《中国档案分类法》、《中国档案主档词表》、《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和《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等制度规定,先剔除重份及无保管价值的教学文件材料,再对案卷按标准进行规范组合,最后结合实际和相关法规对教学档案进行规范著录,这也是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总之,教学档案业务性标准化和规范化要求教学档案管理人员在管理档案时要做到:教学档文件材料收集的完整性、文件材料鉴别的准确性、文件材料整理的有序性、档案保管的安全性和用户利用时的方便性等五个方面。

第三,教学档案管理技术性标准化和规范化。

第6篇:信息化教学案例范文

一、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方面,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相符合,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管理的突出特点便是动态性,因此必须要第一时间对其内容予以更新。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如果教师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仅仅停留在过去那种人工操作阶段,是不利于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我们唯有把工作的突破口放在信息化建设上才能够实现教师人事档案的高效管理与利用。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要求我们要逐渐促进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朝着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信息化是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管理的必然趋势。作为一种原生信息资源,档案材料信息化管理属于国家信息化建设规划的重要一环。教师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即是应用各种现代化、智能化技术来强化对中小学教师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开发以及利用等各环节工作。它可以说是一种数字化的过程,也属于一种信息检索、存储、管理工作模式的转变过程,《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中也明确规定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任务与主要目标。因此,推动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说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

二、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首先,管理模式较为陈旧。过去的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制约了人才的合理流动,当档案材料需要利用的情况下,很多时候都需要经过上级审批,如此便会影响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使用。这样的管理模式较为单一,当我们在需要用到人事档案的情况下,不但处于相对被动的状态,同时也耽误了办事效率,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事工作改革的推进与发展,也与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明显不符。其次,档案管理工作的软硬件设置不齐全。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应当存放于管理科学、环境良好的地方,但实际上因为档案工作的资金投入存在明显缺陷,造成档案管理工作相关的设备设施相对落后,甚至部分地区根本没有设置单独的档案室。同时一些档案管理人员满足于现状,或对新时期档案工作的新情况新要求了解不足,不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来促进自身专业技术能力的提升。再次,过去的纸质档案存在非常严重的漏洞和弊端。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收集归档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容易出现档案材料丢失的情况,加之手工查阅档案次数频繁,纸质档案中的内容会逐渐变得模糊不清,很容易在读取信息的过程中存在误差。部分早期的档案材料用纸质量不好,随着查阅次数的逐渐增多很容易存在破损的情况,难以长时间保存,因此必须尽快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最后,档案管理专业人员明显不足,档案人员的专业素质能力有待提升。现阶段很多档案管理人员不具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其思想观念依旧停留于过去传统的管理工作中,没有积极更新自身知识结构,这一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与发展。

三、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对策

(一)加强档案开发利用。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包含了统计报表、数据维护、系统开发、信息查询等要求,人事档案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与数字化档案信息的维护是最重要的内容。我们必须结合实际需求进行人事档案信息系统的开发,坚持以人事档案原始材料作为依据,将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信息都录入到计算机中,建立全面准确的信息数据库。现阶段,信息数据对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档案工作也必须要坚持与时俱进,彻底改变过去被动的档案开发利用状况,确保中小学教师档案信息得以更加高效地开发与利用。因此我们必须要对目前的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管理体制予以改革与创新,转变过去的管理模式,从全方位多角度来收集整理中小学教师人事信息,不断充实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进一步优化档案信息查阅检索流程,以便于更好地满足档案利用者。

(二)加强硬件设施建设。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建立档案信息数据交流平台,让档案利用者能够在这一平台中更加便捷快速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档案信息。应当积极开发符合要求的专门的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信息管理软件,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必须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尽可能地配置和档案信息化管理相匹配的软硬件设施,确保教师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朝着更加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另外我们还应当进一步提高科技开发人员的投入,更加科学地利用现有的科技人才,真正做好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工作以及档案开发利用工作,对于有条件的单位还应当将各种设备设施配置齐全,进而提升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率。

(三)主动树立安全意识。部分单位在推进教师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常常不重视安全问题,容易在档案管理软件或硬件设施维修过程中出现档案信息材料丢失会损坏的情况,对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带来极大的损失和影响。基于此,在对各类信息数据的密级上应当予以严格界定,我们要科学应用计算机的加密技术,对教师人事档案材料进行数据加密,同时正确处理好保密工作与档案材料开发利用工作的关系,不但要确保教师人事档案材料的安全,同时也必须要确保利用者的权益得以保证,不能因为安全问题而影响到档案的开发利用。我们知道电子档案材料对保存技术的要求较高,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做好档案室的防高温、防潮、防病毒等工作,在认真对待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上,真正能够科学处理好其与档案利用的关系,确保教师人事档案信息的安全。

(四)加快档案人才培养。确保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最终实现,人才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必须要重视档案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打造一支综合素质强、专业水平高、职业道德素质高的档案管理人员队伍。首先要求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当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素质,应当积极树立较高的思想觉悟、法制意识,另外还应当能够熟练地掌握计算机基础操作技术,能够主动地应用现代化技术来开展档案管理工作。所以对于广大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来说,必须要求自己更快地适应新时期对教师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新要求,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让自己能够胜任信息时代的档案管理工作。另外档案工作人员还必须要具备电子档案制作、维护的基本能力,可以定期组织开展各种教育培训活动,借助于组织讲座、研讨会等途径来不断提升其专业素质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这是保证教师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最终实现的坚实保障。

四、结语

总而言之,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可以更为高效、科学地开展档案工作,避免重复性的劳动。只有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得以进一步提升,我们才能够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开发和利用档案资源,实现档案资源的真正价值。

作者:黄梅菊 单位:福建省南安市教育局

参考文献:

[1]白敏.浅谈教师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J].人力资源管理,2014(11):208.

第7篇:信息化教学案例范文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57~62页,尝试利用查找并思考以下预设问题:

问题一: 假期旅游若从海南到哈尔滨,沿途看到的自然景观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

问题二:假期旅游若从北京到乌鲁木齐,沿途自然景观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

问题三:假期旅游若去爬高山,从山脚到山顶感觉自然景观一样吗?为什么不同?

2.教学课题

鲁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第三单元第一节《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3.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

(1)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异规律。

(2)提高读图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3)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进行分析,并可以图文转换;阅读“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图”,获取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和见解。

4.课文分析

教学重点:

(1)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含义和体现。

(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产生的原因。

教学难点:

(1)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产生的原因。

(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与农业生产地域差异的关系。

5.教学方法

(1)教师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紧密联系本课内容,创设情境,提供案例,引导学生学习。

(2)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进行问题探究式学习,体现其自主性。学习过程中师生共同运用归纳法、演绎法、比较法,等。

6.教学过程

学生:观看视频,并根据课前预习课文内容回答教师提问:什么叫自然带?如何形成?世界上主要有哪些自然带?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前教学背景中的3个预设问题。

学生:小组讨论形成成果,推荐代表并尝试回答。

教师:对上述回答进行点拨评价,然后用多媒体展示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地理环境从赤道到两极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基础、自然带排列规律以及典型地区。

学生:小组讨论后填表:

教师:点拨所填表格,接着用多媒体展示“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中纬度地区自然带排列,思考从沿海到内陆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基础、自然带排列规律、典型地区。

学生:对比思考后尝试填表并回答

教师:点拨所填表格。

(联系实际)百度视频搜索:西北绿色。

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西北地区植被应以什么为主?为什么?

教师:点拨总并结。

学生:观看视频:非洲自然,思考植被有何变化?为什么?

教师:点拨并总结,然后通过多媒体展示“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图”,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南坡从山麓到山顶有哪些自然带?

(2)分析说明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自然带排列规律、典型地区。

学生:小组讨论形成结论并填表、回答

教师:点拨表格所填内容并总结比较三个分异规律,引导学生比较自然带谱的数量多少和基带的差异。

第8篇:信息化教学案例范文

摘要:本文介绍了我院建立的支持校、院(系)、学科三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档案管理系统,该系统可提升教育管理效益,提高服务质量,有力地支撑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

关键词: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档案管理;Web Service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引言

随着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科门类逐渐增多,注重教育管理效益,提高服务质量,有力地支撑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是摆在各个高校研究生管理部门面前比以往更加紧迫的问题。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来改变传统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率、管理效益显得愈加重要。构建研究生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一方面便于实现高校研究生管理职能部门对研究生教育的整个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另一方面还可以方便各学院及学科甚至研究生导师,及时了解和掌握所涉及研究生教学的进展情况。可以通过信息管理平台对各种数据进行决策分析处理,将有利于对学校、学院以及学科的水平、状态及时动态掌握,对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研究生培养等有效管理和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但目前一些高校缺乏系统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尤其在系统的体系结构方面,存在缺乏考虑适应以后发展、业务流程重组和网络安全等问题。为此,在原有B/S和C/S混合模式结合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上,我们大胆改进,设计出全新的基于.NET技术的面向服务的新型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平台。

1系统设计目的与意义

系统设计以注重教育管理效益,提高服务质量,有力地支撑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为主线。研究生教育管理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应采取有效的层次管理,降低因管理权力的过分集中削弱管理系统的整体功能。随着研究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教育管理的重心应逐步下移,应合理地确定管理层次的和任务分工,适度增加院系及学科的参与研究生教育管理。特别是要在整个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给予学科、导师和研究生较大的管理空间,研究生职能管理部门应切实将管理职能和目标从重视过程事务型管理转到过程评估型管理方法上来,将管理重心从具体措施制定转到宏观政策控制和管理上来。

为此,提出建立起支持校、院(系)、学科三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档案管理系统,涉及学生成绩档案、研究生导师档案、师资队伍结构、学科建设与评估管理;招生、培养和毕业管理,同时完成对文件,如国家、省和校级文件管理。

在技术上,要求保证系统的快捷、稳定,同时适应未来管理业务增长或业务流程的改变需要,确保系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2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构建及主要特点

2.1采用的主要技术

本系统设计采用XML Web Service技术,实现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以适应业务发展,适应业务流程的重组和功能的更新。

所谓Web service(Web服务)本质就是通过Web接口完成某个功能的程序段,Internet上通过HTTP等协议可以容易访问该功能,也可以简单理解为Web service就是一个向外界暴露的能够通过Internet进行调用的API,或者说应用程序。Web service是一种部署在Web上的对象,具有面向对象技术的所有优点,Web service建立在以XML为主的、开放的Web规范技术基础上,具有比现有对象技术更好的开放性,是建立可互操作的分布式应用程序的新平台,它定义应用程序如何在Web上实现互操作性,具有平台无关性、企业互操作性、功能复用和安全通信特点。

系统具体实现方式是:在校园网环境下,在Microsoft .NET集成框架体系下,实现B/S和C/S结合开发模式,以B/S模式为主体,C/S模式为补充,应用程序采用C#.NET技术开发。其中采用XML Web Service 核心技术实现面向服务和系统集成,较好适应今后业务动态变化和业务重组,满足系统较高的网络安全要求。后台数据库为MS SQL 2000 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

2.2系统主要功能

该系统主要功能包括:学生档案、导师档案、学科管理、招生与毕业、统计分析、文件管理、系统维护、数据初始化等。

学生档案:用户登录时,可以录入学生的个人基本信息、成绩信息等,并且为用户提供了查询功能。

导师档案:用以管理各学科导师的基本信息,便于管理人员浏览查询和选择;支持招生宣传和研究生入学后双向选择,研究生导师队伍结构诸如学历、职称、年龄比例等综合进行动态统计分析。

学科管理:提供了各学科专业的基本信息及导师构成,支持学科评估和考核等学科建设管理。

招生与毕业:可对招生情况按专业和年度进行统计,便于管理者了解招生情况动态和制定下一年度招生计划。

统计分析:可对导师的基本信息按照年龄、职称、学历结构以及对学生成绩和招生人数进行统计,并以直方图、饼图、趋势曲线等图性进行直观显示,有助于管理者了解当前的师资结构层次、研究生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招生动态进行全面地了解。

文件管理:将相关的研究生教育管理的法律法规作链接,有助于浏览者了解政策性的文件。

系统维护:可实现用户的管理、权限设置以及修改口令,真正意义上的实现系统的分级管理,以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数据初始化:用于初始化一些基础数据,以保证数据输入的正确性。

2.3系统的主要特点

功能齐全、界面美观、操作简捷,系统响应速度快。力求功能齐全实用,满足各项业务要求,注意用户操作习惯,系统操作简捷方便,同时进行充分的系统优化,缩短读取数据所需时间,加快系统的响应速度。

系统体系结构先进性。采用XML Web Service 核心技术实现面向服务和系统集成,较好地适应今后业务动态变化和业务重组,满足系统较高的网络安全要求。

充分表达创新管理思想。该系统支持在研究生职能管理部门统一控制下的分层管理,是支持校、院、系三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档案管理领域中的新型档案管理软件系统。

3应用与效果

该系统在设计和实际应用过程中,之所以取得良好应用效果,可归纳总结如下几点:

管理思想创新、科学规划、持续完善是系统成功的关键。

管理人员全面素质提升是保证。一切为“导师和学生”服务意识,好的系统更靠好的服务质量;同时对研究生管理系统使用人员进行计算机技术系统培训,提高管理人员计算机素质提升。

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密切合作,是相互渗透是基础,是信息化平台平稳运行保障。多年的合作使技术人员可以恰当地将新的业务加以实现,并顺利地与系统衔接。

提高认识,该系统是较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相互协调统一整体,需要不断完善、充实和提升。

带来管理理念、评价评估体系和教育质量监控有效实施,带来教育管理科学决策水平提升。

该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档案管理已在佳木斯大学投入使用,产生了良好管理效益和示范效能,必将进一步促进国内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尤其是研究生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档案水平提升,进一步提高高校研究生档案现代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

参考文献

[1] 叶松,陈谷纲,瞿海东. 研究生网络信息系统开发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2007,(6):30-31.

第9篇:信息化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 教学 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1(b)-0102-02

今天以网络通信为核心的信息时代,伴随全球化经济、自由化贸易、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推进,电子商务让传统商业告别了传统的刀枪棍棒,甚至飞机大炮竞争格局,进入了激光核武乃至人工智能的新时代。无论你是生活在大都市,还是生活在乡村;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工作事业,电子商务无处不在。企业需要实践能力强、素质高的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作为电子商务教育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改变实践教学环节,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

_放的、共享的互联网为电子商务教师的在线模拟案例教学创造了良好的信息化环境。在线模拟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目的,是教师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实现在线模拟案例展示和动态互动教学,优化每个教学环节。

1 电子商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能力。电子商务专业是集计算机科学技术、网络信息技术和经济学、物流学于一体的交叉学科,同时具有高度的商业实践化。虽然学校的电子商务教师通过各种学习和培训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但是缺乏实际经验,所以讲授的内容多有纸上谈兵的感觉。

(2)学生能力。由于招生扩大,尤其新疆地区少数民族学生比例升高,招收的生源质量相对较低。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存在学生空间想象差、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在专业教学实验过程中出现与模糊的理论知识不一致的情形,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使得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脱节。

(3)教学资源。随着互联网普及,互联网上实时性、现实性的案例大量涌现,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信息资源的利用。

(4)实习基地。电子商务专家、电子商务从业者和电子商务教育者都认识到了电子商务专业实践的重要性。电子商务学生只靠书本知识,不能从一线电子商务活动中学到东西,这样是不足的。有人提出学校和企业建立合作,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这样固然很好,但是实现起来,很不容易。

2 传统案例教学与在线模拟案例教学

以往的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书上教学案例为内容,这是传统的案例教学模式。现在随着网络普及,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网上丰富的案例资源,可以实现在线模拟展示和动态互动教学,即在线模拟案例教学。虽然传统的教学案例改变了“灌输式”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但是有时候书面上的教学案例与实际不符,实效和现实性差,无法起到身临其境的效果,导致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知性较差,缺乏职业成就感。利用网络在线案例资源,实时、动态、互动的教学案例是传统案例教学的突破。与传统教学案例相比,在线模拟案例教学有以下几点优势。

(1)互联网信息资源丰富,通过访问知名、特点鲜明的网站,结合网站实际情况讲授理论知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子商务活动。

(2)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更新快,在线模拟案例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实时、动态掌握国内外最新的电子商务知识,为电子商务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可以利用网络公司提供的案例模拟平台,结合电子商务专业的特点,进行仿真模拟学习。

(4)在课堂上,我们可以登录国内外网站,随时收集大量真实的案例素材,激发学生思考、引起争论,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教学结果。

3 电子商务在线模拟案例教学的必要条件和教学方法

(1)必要条件:连接互联网的多媒体教室;电子商务教师熟悉在线教学案例资源并熟练掌握这些在线教学案例资源。

(2)教学方法:在线模拟电子商务职业每个工作任务,以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采用过程式和体验式的学习和考核。

(3)具体措施:①理论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穿插在线案例,进行分析配合理论知识讲解。②大量、集中、归类、分层、递进地进行案例教学,分批分次地安排在教学过程中。③要求学生在每次课程结束后独立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并且作为平时成绩。

(4)教学形式:互联网上教学资源丰富,都以虚拟的形式展现,课堂上以学生为主,教师引导的形式进行分析、教学、讨论和评价。①课堂对话式。老师讲授基本知识,留时间让学生提出一些问题,由老师解答,进行双方互动对话,会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②项目小组形式。把当堂课程的教学案例当作一项工作任务,模拟企业工作方式,把学生分小组,并把一个完整的项目分为若干小任务分配给各个小组;或者把相同的项目作为工作任务让每个小组尽心分析策划实践,进行竞争,最后各小组把完成作业展示给大家,进行评比。③辩论活动式。老师主持答辩,把学生分组,找出案例分为正反两个论点,让每组抽签、准备资料、进行辩论比赛。通过辩论学生充分掌握相关知识。

以上的教学过程,老师和学生可以模拟企业中电子商务岗位工作分配任务,老师把自己作为企业负责人,小组组长作为项目负责人,把每次课堂的学习当作真实的职业工作,塑造良好的职业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既能熟练掌握电子商务知识,也能养成良好的团队协作、组织、交流、评价等职业素质。

在线模拟案例教学虽然形式丰富多样、课堂气氛活泼,但是老师在实施操作中是存在很大难度的,要引导得当需要老师精心备课,老师无疑要熟练掌握将要进行的在线教学案例,对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并有较强的评价归纳能力。切忌讲解过度,要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多想、多说、多探讨、多操作,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宽海,张靖.第三方支付的分析研究[J].中国信用卡,2006(14):58-62.

[2]孟洪兵.高校数字化电子商务教学平台建设的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1):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