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合唱教学案例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1 德育渗透教学案例分析之一。(1)教学对象:预备班级男女生。(2)教学主题:“热爱祖国、美化家园”。①把爱祖国化为实际行动,练好身体,掌握建设祖国的本领,②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家园、美化家园,为祖国建设贡献一份力量。(3)教材:①耐力跑;②韵律操“我们的祖国是花园”;③游戏“绿化祖国”。(4)教学目标:①进行耐力跑练习,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②进行游戏练习,使学生在活动中练,提高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③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5)教学内容:①准备操和热身跑;②呼啦圈自主练习和创想练习;③曲线耐力跑练习和传授跑的技术;④毽子自主练习、毽子投掷练习和绿化祖国的游戏活动;⑤集体舞“我们的祖国是花园”。(6)教学特点。①在思想上,重视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通过活泼欢快的“绿化祖国”的游戏活动,把爱国主义的德育教育融入其中,在教师有的放矢的教学中,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受到教育;②在目标上,注重把主目标――耐力跑练习放在第一位,把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的目标放在第二位;③在内容上,注重把主教材练习放在第一位,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次教材融入主教材之中,教学内容主次分明;④在组织和方法上,注重按照素质教育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要求,组织和安排学生自创的学习时间与空间,小组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并培养学生自主、自律的观念和意识。
1.2 德育渗透教学案例分析之二。(1)教学对象:初三年级男女生。(2)教学主题:“弘扬民族体育,振奋民族精神”。(3)教材:①少年拳第一套;②障碍接力跑。(4)教学目标:①初步掌握少年拳第二套动作;②进行障碍接力跑练习;③培养自锻能力、遵守纪律、勇敢顽强、团结协作和积极进取的精神。(5)教学内容:①报数击掌游戏、队列变换操和自编韵律操;②复习少年拳第二套1~8节动作和学习9~12节动作;③前滚翻、过独木桥、跨越障碍练习;④障碍接力跑。(6)教学特点。①在思想上,重视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传统精神的教育,通过言传身教等方式,把传统体育教材的内容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亲身体验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民族精神,使学生接受民族传统教育;②在目标上.注重通过主目标――复习和学习少年拳套路技术,来达到教学的目的;③在内容上,注重主教材与次教材――障碍单项练习相结合,围绕一个教学主题进行施教;④在组织和方法上,注重按照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采用学生自学、自创和自练的教学形式。主教材的学习中,配上了“大中国”的音乐。次教材进行了教学场景的设置,以求营造与教学相一致的氛围,如绘制了两张黄河波浪图,放置活动场区内,联想黄河波涛汹涌的气势。同时配置“黄河大合唱”的音乐,由此,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陶冶了情操,烘托了教学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3 德育渗透教学案例分析之三。(1)教学对象:初三年级男女生。(2)教学主题:“众志成城,筑堤抗洪”。(3)教材:①实心球;②障碍跑;③保健知识和技能。(4)教学目标:①进行实心球练习,发展力量素质;②进行障碍跑练习,培养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意志品质;③进行保健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初步掌握包扎和搬运等方法。(5)教学内容:①原地转法、齐步走、左右转弯走;②抢救伤员游戏;③实心球操;④实心球传、接、抛力量练习和实心球“投石筑堤”游戏;⑤障碍跑和障碍接力练习;⑥按摩手法、相互按摩和自我按摩练习。(6)教学特点。①在思想上,重视爱祖国、爱人民、爱家园的教育,教育学生在国家遇到危难和困苦的紧要时刻.要挺身而出,为保卫祖国和人民生命财产而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树立了生活内容的体育观,把课堂上所学到的保健知识和技能运用于“抗洪救灾”的主题教学之中。②在目标上,注重围绕实心球练习,将主目标与次目标相结合,做到两者兼顾,来开展思想品德教育,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③在内容上,安排了与主教材相关的实心球操和用实心球做“投石筑堤”的练习内容,将教学内容与教学主题紧密结合起来。④在组织和方法上,强调组织的严密性和队形编排的多变性,并采用队列操练、抢救伤员游戏、实心球“投石筑堤”和障碍跑等教法,使学生既得到了腰、腿部肌肉力量的锻炼,又得到了抗洪救灾精神的思想品德教育。尤其是能够选择与抗洪救灾教学主题相关的各种各样的教法,没有生硬地、机械地去迎合抗洪救灾的教学主题。
1.4 德育渗透教学案例分析之四。(1)教学对象:初二年级女生。(2)教学主题:“一家亲、盼团圆”。(3)教材:①木兰拳;②接力跑;③体育舞蹈。(4)教学目标:①进行木兰拳练习,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柔韧性;②进行接力跑练习,发展速度素质;③进行体育舞蹈练习,培养形体美和审美素养。(5)教学内容:①队形变换练习和健美操练习;②木兰拳视听演示和模仿练习;③木兰拳练习;④香港站――澳门站――台北站――北京站开小火车游戏练习;⑤向香港朋友献花的接力跑游戏练习;⑥华尔兹舞放松活动练习。(6)教学特点。①在思想上,重视形势教育,让学生都能够关心国家大事.并激发爱国和爱生活的热情。还重视把素质教育中的美育要求贯穿在教学之中,培养了学生对体育美和生活美的审美情趣与素养;②在目标上,注重主目标――木兰拳技能学习,在练习中,把对体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激情表达出来。同时,把次目标――接力跑练习与教学主题结合起来,寓思想品德教育于体育审美教育之中,寓形势教育于体育游戏活动之中,从而也把教学主题凸现出来;③在内容上,将次教材――接力跑和体育舞蹈的选择与教学主题紧密结合;④在组织和方法上,注重在小场地――篮球场上进行队形变换和队形编排,简捷整齐。借助了花扇、电视录像和标牌等器具,采用了开小火车游戏和接力跑游戏等教法,进行了有针对性地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在欢快热烈、井然有序的游戏活动中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2.体育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教学方法
2.1 主题形式教育法。(1)教学思想:在教学中,紧紧围绕一个思想教育主题,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2)教学方法:①在课的设计时,选择一个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题,如《抗震灾,迎国庆》;②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选择一个教材,并确定本次课的教学目标;③紧扣思想品德教育主题,结合教材性质和特点,选择有助于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教学方法;④进行教学场景设计,制作符合主题需要的彩图和道具,烘托教学主题和为教学创造条件。
2.2 榜样教育法。(1)教学思想:在教学中,选定一名表现出色的同学作全班的榜样,开展“学习榜样,争当先进”的比、学、赶、帮、超竞赛活动。(2)教学方法:①把全班分成四――六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名在德、智、体等方面都表现较为出色的学生代表来担任小组长;②教师向每位小组长提出注意的问题和基本的要求,尤其是要求他们必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起好表率和模范带头作用,在教师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各项活动,因为,这对能否产生教学效果至关重要;③教师向全班或每个小组宣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要求,然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体育活动;④在教学中,教师也可扮演学生的角色和学生打成一片,随时随地参与各小组的活动,并进行教学指导和监督。
2.3 为人师表教育法。(1)教学思想:在教学中,体育教师的语态、仪态、气质和精神面貌等言行举止,对学生会产生积极地影响。当体育教师表现出严谨的教风和雷厉风行的举动时,学生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加以效仿。(2)教学方法:①穿着得体的运动服装和运动鞋。精神要十分地饱满,带一种严肃而不失活泼的神态,步入教学场地,首先给学生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②在教学中,教师要严以律己、以身作则,语气要谦和、平稳。口令要干脆、响亮。举动要迅捷、稳重。处理问题时,要有条有理、有勇有谋。做动作时,要有力度、有神采,有时要有刚有柔;③在教学中,把思想品德教育放在自己的言行之中,去感化和影响学生,做到不说粗话、脏话,举止文雅等。
2.4 表扬与评比法。(1)教学思想:表扬先进,鞭策后进,开展评优创先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方法。(2)教学方法:①在教学中,对表现较好的小组和个人,应及时地加以表扬,使他们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思想觉悟;②通过开展比、学、赶、帮、超的体育学习竞赛活动,在课的结束部分,评选出表现出色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颁发用自己制作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流动小红旗,以此进行精神奖励;③下次课再次评比,依此类推。
3.体育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教学评价方法
3.1 评价原则。确定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德育教育与体育教育相结合。二是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三是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四是课上评价与课外评价相结合。五是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3.2 评价内容、指标与方法
体育教学进行德育渗透情况评价表
序号评价内容(权重)评价指标
评价标准
ABCD得分
Ⅰ学习目标(20%)教学目标体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和体育道德的要求。20161210
Ⅱ学生表现(40%)
课堂常规(20%)遵守课堂常规,上课积极、认真。20161210
体育道德(20%)遵守体育规则,上课互帮、互助。20161210
Ⅲ教师行为(40%)
为人师表(20%)行为举止,师德表现。20161210
德育施教(20%)体育道德教育内容、方法的运用20161210
合计
[参考文献]
[1]孙辉.体育教学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研究(中运科报会论文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2.
[2]孙辉.中小学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的教材教法研究(中运科报会论文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6.
1.制定目标,明确要求
一所学校的灵魂就是学校精神。学校精神要根据学校的特点,要挖掘学校内涵的存在,提炼出核心的理念,让所有师生都有一种凝聚力,向心力,是一种正能量的来源。最重要的是这种学校精神要渗透到学校的各个管理细节,形成一个完整的“圆”。
我们学校的文化理念是:阳光教育育才阳光阳光育才。肩负“育才永远让社会满意,育才永远不满足自己”的教学使命,树立“对学生全面负责,为学生终身着想”的教学理念,追求“求实、求精、求新”的教学精神,形成“敬业爱生、严谨扎实”的教风,“阳光、好学、勤奋、上进”的校风,牢记“做最好的自己”的校训,向着“办精办好育才,做大做强名校”的目标奋进。在学校文化的整体观照下,我们还提出了明确的课堂文化理念:阳光课堂,即轻负高质,和谐阳光的课堂。
2.规范常规,融合文化
教学常规是学校最基础的工作之一,它也是连接学校文化和课堂文化的一个重要纽带。学校文化渗透在教学常规里,而规范的教学常规就是有着学校文化观照下的课堂文化的体现。在融合学校文化和课堂文化方面,我们强化执行力,规范教学常规。首先,是分级制定各类计划。校领导要依据学校工作目标制定学校教学计划,各教研组长也要根据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制定出各组的教研计划。各任课老师要在学校教学工作的观照下制定出自己的教学计划。各级计划要相互渗透,相互支撑,融为一体。其次,我们把校本教研作为教学常规的一个重要方面去强化落实。每周一次的校本教研活动,我们定时间、定内容、定负责人,做到制度完善。我们以学校文化“阳光教育”为总方向;以“展示和磨炼”为主题,以听课、上课、论坛为主要形式;以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中心;以研究教材教法为重点,以提高老师的素质为根本。让学校文化在校本教研中不断地渗透并落实到课堂文化中。
二、依托校本培训。强化融合文化
1.加强理念渗透,深入文化融合
教师的理念滞后是学校文化和课堂文化产生“两张皮”现象一个重要原因。我们通过邀请专家来校讲座、教师组内读书、骨干教师论坛等培训形式让教师们清晰学校文化和校园文化的融合关系。两者的融合是指校园文化犹如整个文化中的“顶灯”设计要辐射、滋养课堂文化,而课堂文化要折射学校文化的内容。
只有将新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教育信念,转化为自己的教育行为,才能说真正内化新理念。在融合文化,转化教育行为上,我们主要加强了“阳光教育”下教师教学习惯的培训。教师教学习惯是学校文化和课堂文化融合的一个很好的切入口,教学习惯是学校文化滋养下的产物,而教师个性化课堂文化的形成和教师的教学习惯是紧密联系的。我们采用了各种措施来转化教师的教育行为:组内学习,让教师们明白阳光教学习惯的指向性;专家引领,使阳光教学习惯更加有效性;同伴论坛,让阳光教学习惯的具体化。
2.探索实践操作,融合文化内涵
我们主要在教学实践中的阳光常态课教学和阳光作业编写两方面进行了探索。我们提出“学校文化和课堂文化融合下的常态课教学”,从两个方面来探索,一是,理解有关融合文化的内涵,二是,常态课的实践探索。让教师们明白提升课堂文化可以从“为何教、为谁教、怎么教”三个层面去思考和实践。我们明确融合文化的主体应该是学生,于是我们围绕阳光教育下课堂文化里面的一个重要方面:“教过了”到“学会了”之间的距离进行研究,如何让自己的课堂文化呈现一种基于学生,尊重学生的学习的一个的良好状态,让自己的课堂教学走向达到“我这样教,学生就学会了”的理想状态。
同时,我们还把作业的编写作为融合学校文化和课堂文化一个的一个切入口。我们提出“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作业新体系”。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调查研究、人人动手编写了校本作业――“育才阳光作业本”。作业的编写涉及到是课堂文化内涵,这个过程更好地融合了学校文化和课堂文化。
三、凭借拓展课程,创新融合文化
1.开展拓展课程,延伸课堂文化
在基础型课程开展的基础上,我们尝试开设拓展型课程,延伸基础型课程中的课堂文化。拓展型课程更切合融合文化主题,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英语节、军训等为拓展型课程的开发实施奠定了夯实的基础,加上学校拥有得天独厚的“阳光活动中心”,为课程开展提供了时间、场地等后勤保障。在拓展型课程开展中,学校提出:“我要学的我就能体验到,我有兴趣的我就能选择到,我想做的我就有地方发挥。”的文化理念,并且开设了20多项的拓展型课程,涉及到艺术类拓展型课程,舞蹈、合唱、折纸、十字绣、儿童画等;体育类拓展型课程,足球、篮球、健美操、跆拳道、藤球、高尔夫球等;学科类拓展型课程,古诗文诵读、思维训练、小小设计师、英语表演等;科技类拓展型课程,车模、航模、编织等;文学类拓展型课程,小主持人、小记者、朗诵、诗歌等;开展拓展课程,不但长足地延伸了课堂文化,也让学校文化和课堂文化通过更多的形式,更多的渠道融合在了一起。
2.创新展示平台,促进文化融合
这两年来,我们紧扣校本课程,来进行“创新课程展示促进文化融合”的研究。让经典滋润心灵,是学校文化阳光教育中重要的一个方面。于是,我们开发了《古诗文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安排了课时,并配有相应的评价方法。同时,我们把这个课程的展示作为融合学校文化和课堂文化的一个重要举措。我们把每周一升旗仪式的其中一个内容定为班级古诗文的表演诵读。让所有班级都能上台表演,让所有学生都能上台表演,让所有学生都能接受阳光沐浴,这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所在。几年来,学校各班级的古诗文诵读逐渐成熟,内容经典、形式多样,从舞台装饰、学生服装到表情诵读都越来越精致,成了学校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成了学校文化和课堂文化融合的一个“经典之作”。
四、转变评价方法。达成融合目标
评价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融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初步构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融合文化评价体系”。
1.建立多元的教师评价体系
多主体评价。包括教师自我评价、同事评价、领导评价及学生、家长评价。这种评价就是通过座谈访谈、调查问卷、评价量表、民意测验等式进行,使评价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档案袋评价。我们记录、收集教师的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典型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反思、多主体评价记录、教学实绩、获奖证书、科研成果、等相关资料。
课堂教学评价。我们组织教师开展教学、教研沙龙活动,大家一起来评价和研究课堂教学,通过备课、说课、上课、评课等一系列研究活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