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历史情境教学案例范文

历史情境教学案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历史情境教学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历史情境教学案例

第1篇:历史情境教学案例范文

1探究情境中观察方法的培养

在实验中需要学生观察的内容是很多的。但是学生往往只注意观察五光十色、引人入胜的表面现象,而忽略了细微平凡的又可能是更为本质的现象,因此我对培养学生的观察方法作出了具体要求。1.明确观察目的,即指导学生要弄清“看什么”而后再观察。2.周密的观察计划,观察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次全面观察是指对物质及其变化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实现物质变化所需的仪器装置等都进行观察。3.严肃的观察态度,在观察实验的时候,要求学生要有一种严肃、认真的观察态度,仔细地对待每个实验现象。4.良好的观察习惯,综合运用多种感观去观察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去进行观察。

案例1:钠的性质

[情景一] 在酒精灯的灯芯中藏上用铝铂包裹的钠,让后向灯芯滴水,酒精灯着火了

[情景二] 时间:2001年7月8日 地点:广州的珠江水面上发生

事件:台风过后,水面上漂来了六只装有金属钠的铁桶,其中一只已经破损,从破损的铁桶内窜出了黄色的火苗,紧接着一声巨响,蘑菇状的水柱冲天而起

[提出问题]为什么滴水能将酒精灯点燃?为什么水中也会发生爆炸,爆炸的原因是什么呢?对爆炸事件做如何的善后处理呢?

活动探究

[实验1]金属钠与水的反应(学生实验)

注意:实验安全的角度考虑实验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实验时注意观察每一步的现象,并将现象进行记录。

[讨论]讨论实验现象和分析实验现象

[交流]实验的现象及分析的结果(注意引导观察实验的有序性)

[设问]如何验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呢?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

[讨论交流]证明氢气的方法

[小结]

现象 分析与结论

用刀切

断面变色

浮在水面

熔成小球

嘶嘶做响

四处游动

溶液变红

[提问]酒精灯芯滴水为什么会点燃?破损的铁桶为什么会爆炸?

[实验2]钠在空气中燃烧(学生实验)

[讨论]观察的实验现象(从开始加热到燃烧以后的产物)

[小结]加热前表面变暗,开始加热钠熔化成银色小球,一段时间后燃烧火焰成黄色,生成淡黄色固体。

分析与整理

[引导]实验中体现书了许多钠的性质,请同学讨论并整理。

[讨论]钠的性质

一、 钠的物理性质

二、钠的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

[设问]写出反应方程式,判断是不是氧化还原反应,金属钠所起的作用?

2、与氧气反应

常温下:生成氧化钠(Na2O)

点燃:生成过氧化钠(Na2O2)

[过渡]不仅可以与氧反应还可以与许多的非金属反应

3、与硫的反应

[学生活动]写出硫与钠反应的方程式

[质疑]钠与水、氧、硫等反应非常剧烈,说明的钠的化学性质活泼,能不能从结构上进行分析呢?

[小节]结构决定性质

解决问题

[通过]通过实验的探索,我们有了一定的知识背景,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没有爆炸的金属钠及事故的现场?

[讨论]

三、金属钠的保存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四、知识应用(略)

[教学案例分析] 化学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也是技能的培养,而且应该注重科学观念和科学方法的形成,本节内容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注意了该类知识的学习方法: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观察比较分析结论应用,这样的呈现认识过程就利于学生一旦掌握该中学习方法就可以自己学习其它部分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有利于今后研究问题注意顺序性和方法性。

本节可教学的设计中主要是对于观察方法进行了训练,所以在整个教学中1、注意培养学生的系统的观察方法即整体---局部---整体的方式进行观察,2、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的顺序性,不会遗漏任何的细节,3、通过重点观察、反复观察来确定知识点的重要性,培养今后对观察周围世界分析问题是对重点的把握。

2探究情境中实验方法的培养

实验是利用各种仪器设备人为地制造和改变、控制某些条件,排除各种干扰,突出主要因素,使之在最有利的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的一种特定的实践活动。化学实验教学是促使学生形成科学方法的最佳途径。下面是本人在进行氯气一节时设计的教学案例。

3探究情境中模型化方法的培养

模型化就是在已获得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以理想化的思维方式对研究客体进行扼要近似的摹写,进而提示其本质和规律。一般有物质模型(各种晶体空间结构模型、工业流程模型以及生产设备模型)和观念模型亦即思考模型(化学中用到的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图等)。

案例3气体摩尔体积

情境设计:物质的量与质量之间通过什么物理量联系起来呢?

m 物质的量

现在有一体积的容器中充满了某种气体,那么该气体的物质的量是多少呢?如何将体积和物质的量联系起来呢。

活动探究:教师通过从摩尔质量的概念引出气体摩尔质量(由教师学生之间一问一答引出,在此不一一复述)

教师:气体摩尔体积和固体、液体的摩尔体积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完成下表: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结论(方法同上,不再复述)

小结:气体粒子间距离的特点: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比粒子直径大,同温同压下,间距几乎相等。为什么等体积的不同气体会具有相同的体积呢?

教师:压强、温度和体积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为了研究方便规定了标准状况:0℃,101kpa在标准状况下,任何1mol的气体(单一气体或者混合)所占体积约为22.4L。

分析数据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教学案例分析:教学中力求通过不断的探索建立起,气体摩尔体积这个模型。在教学中依据气体表现出来的某些特征,进行假设和简化,得到理想的模型。整个过程突出训练如何简化问题,如何建立起与现实相似的模型。

这是我们教学中所用的一些案例,由于教学手段的改进,还有很多的方法都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实施,在教学中的不断追求,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才能是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提高。

学校:宁夏银川第二中学邮编:750004

姓名:张德生

第2篇:历史情境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情景模式;家政学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11―0068―02

一、“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模式的内涵与理解

1.案例教学的内涵与理解:案例教学最早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姆布斯兰・德尔创立。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实现主客体关系的最佳载体。充分发展了师生之间的交往,个体间的交往,小团体的交往、小团体与集体间的交往,个体与集体的交往及师生间交往。通过分析各种案例来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 [1]

2.情景模拟的内涵与理解:情景模拟法最早是应用在心理学研究领域。由美国心理学家茨霍恩首先提出的。根据被试者可能担任的职务,编制一套与该职务实际情况相似的测试项目,将被试者安排在模拟的、逼真的工作环境中,要求被试者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用多种方法来测评其心理素质、潜在能力的一系列方法。

二、家政学教学实践对“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模式的迫切诉求

1.“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模式是家政学学科属性的内在需求

高校家政学专业是指高等教育阶段开设家政学本科教育, 而家政学则是一门以人类家庭生活为主要研究对象,指导人们用科学的方法来改善家庭生活,提高全人类生活品质的综合性学科。因此学科本身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它运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通过学习、教育和训练,使人们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和技能,健全家庭管理,调节人际关系,提高家庭的生活质量,满足人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使家庭更好地发挥各项功能。家政学是现代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产物。可见,家政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注定其学科属性的实践性及人才培养方向的应用性,迫切要求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模式与之适应。

2.“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模式迎合家政学专业人才培养能力要求

家政学管理方向人才培养目标并不是培养学生从事高深的学术理论研究,而是旨在培养学生具有从事家政服务企业管理职业所必需的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大连理工大学王众托院士在《管理是科学还是艺术-从知识层面认识管理》一文中,从知识的层面对管理活动进行了深入分析。知识可以分为易于用语言文字表达的显性知识和难于用语言表达的、只能通过实践和体会来获得的隐形知识。知识并不都是非此即彼的,而是形成了一个从隐形到显性的具有不同显性度的连续谱系。[1]管理的实践中需要应用各种各样不同显性度知识,需要经验、直觉、体会乃至感情上的沟通等隐形知识,而管理中各种决策活动,则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不同显性度知识的讲授需要不同的教学方式,隐形知识有很强的情景依赖性,需要通过亲身实践和体会才能获得,这正适合使用案例教学法。

3.“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模式满足学生对工作实践的“临境感”

案例教学的两个重要理论基础一个是迁移理论,通过案例分析,假设形成的思考顺序和假设范围会影响以后类似问题的解决,迁移到以后的问题解决活动中去;另一个理论就是顿悟学习理论,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是认知重组,是对事物间关系的顿悟。案例分析讨论结果不易遗忘,不仅避免知识多余的试误,而且通过案例学习本身具有奖励的性质,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愉快体验。[2]同时家政学专业领域案例教学需具有以下特点:①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以确保案例是“新鲜“的,不是陈旧的。②有足够的细节可供讨论和探索,避免空洞。③有一定的特殊性,避免雷同。④有很好的逻辑架构。⑤有一定的冲突、决策两难、困境和解决方案等要素。所采用案例符合以上标准,就会使学生对实际企业管理工作有一种“临境感”,最大限度让学生感受到实际管理情景的真实感,体会管理工作的复杂性, 防止对管理行为作出简单化和片面化的解释。

三、家政学教学实践中构建“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模式实施设想

1.针对家庭服务行业现状,开展家政企业原创案例开发

供家政学专业案例教学的应具有以下特征:①创新性的经营管理实践。②家庭服务行业内标杆性经营管理实践。③管理实践的清晰决策过程。④比较性的管理问题或方法。⑤家政公司推广某一服务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而家庭服务行业目前存在产业发展滞后,行业企业不规范等现状,现有二手资料较少,教师可以以挂职锻炼形式进驻企业,从而通过实际调研搜集大量一手资料和准确数据,进而撰写原创案例。通过这一形式进行原创案例开发,既可以使教师积累企业管理经验,对不同案例的适用性有了准确掌握,又可以使教师参与企业战略管理决策,为企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这对案例企业的管理现状有零距离接触,提升了案例教学的科学性与实效性。[3]

2.多渠道提高家政学专业教师“情景模拟”与“案例教学”能力

哈佛大学极端强调案例教学,几乎所有的课程都采用案例教学,基础知识课仅占很小的比例或者没有,肯尼迪政府学院60%的课程用案例教学,MPA的学生两年中学习100~140个案例,可见案例教学将成为管理教育中未来的发展趋势,这就对家政学专业教师提出更高的能力要求。承担家政学案例教学的教师应努力提高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一是必须通晓家政学这一学科基础理论知识。这门学科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既不同于管理学、也不同于教育学,必须要运用家政学研究视角和方法对家庭服务企业进行深入剖析。二是要对案例本身与情境模拟内容“驾轻就熟”。既要能理解案例中隐含的基础理论知识, 又要能够针对具体事件和矛盾焦点展开讨论。三是要有平等对话观念。巴西教育学家保罗・弗莱雷在他的著作《被压迫者教育学》中提出“对话式教育”的主张,他认为教育具有对话性,对话是一种创造活动,听进学习者的不同意见, 尊重学习者的创见从而体现公平性。[4]

3.加强案例教学硬件配套设施建设,优化家政学专业特色案例教学考核机制

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研究经费中仅在每个案例研究项目的经费就是1.5万欧元,而在硬件设施上的投入更是巨大。达顿商学院有专门为学生设计的大堂、宏伟的停车楼、咖啡休息室供学生交流。[5]虽然目前国内的案例教学无法实现巨大投入,但应保证适合案例教学和情景模拟的多媒体基础教学设施和相应模拟情景实验室建设。同时改变传统教学课程“平时表现+期末笔试”的考试方式,优化案例教学特色考核机制。在哈佛案例教学中,学生成绩的50%来自课堂讨论,甚至更多。在考核方式上,可采用学生PPT汇报分数×70%+小组提问发言×20%+教师评价分数×10%的指标体系确定,必要时可以实行淘汰制,即每门课程都要有一定比例学生无法通过,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案例教学和情景模拟当中。

[参考文献]

[1]苏敬勤.管理案例教学――特点与规律 [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2]黄明,郭大伟.案例教学中的案例选取与设计[J].教育探索,2006(26).

[3]陆俊元.案例教学法的本质特征及适用性分析[J].中国职业教育,2007.(28).

第3篇:历史情境教学案例范文

论文摘要:通过对“北京高校第六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选手的课堂案例进行质化研究,利用NVIVO软件对课程逐字稿以及课后访谈稿进行分析,萃取出教学演示PPT背后所使用的软件对整个课堂教学所起到的支撑作用,对其按照图表制作软件、音频制作软件以及视频制作软件进行了分类,并对其在课堂教学中的效果及所适用的课程进行了举例分析。

视觉传播学者保罗·M·莱斯特在他的著作中提到:“今天的现实是,我们周遭的世界以视觉为主要媒介,我们对世界的理解不是通过文字,而更多的是通过视觉信息。”在对视觉传达原理进行研究的文献中,基本的视觉理论的数量是相当繁多的,但大致都可分为7个基本方面:完整形态、符号语言、结构主义、生态学理论、认知理论、赫青黎一莱斯特模式以及全方位模式。纽约大学的心理学专家杰罗姆·布鲁纳通过实验得出,人们可以记住大约10%听到的东西,大约30%读到的东西,但是却可以记住大约80%看到的东西仁3,。在演示中,不管你采取的是何种手段,其实质目的都只有一个:可记忆(memorable )。而之所以演示被广泛地采用,正是由于可视信号是最直观最易被人感知的信号,人脑在处理视觉信号时的速度要比处理声音和文字信号时快得多,而且视觉信号中的图像也更加容易记忆,不像声音和文字信号那样容易忘记。与此同时,虽然国内外关于研究多媒体教学的文献数量不少,但并没有具体对高校课堂不同课程中教师们所使用的PPT演示技术背后所包含的制作软件进行过统计和分类分析,教师们在传递知识的过程中究竟使用过哪些软件,这些软件都有什么用途,它们所适用的课程基本有哪些,这些问题的研究尚处于空白阶段。

本文通过对参加北京高校第六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的理工类、文史类、英语类课程中教师们所使用的教学演示PPT背后支撑其完成知识传递的软件进行了详细的归纳研究,并对其适用的课程以及产生的效果进行了举例分析,为不同学科的教师在教学演示软件的选择上提供了可供参考的依据。一研究方法

本文对参加北京市第六届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的120位教师的授课现场情况进行文本逐字登录,并对其相关的教学演示类技能点进行了萃取。在萃取过程中,对这120位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教学演示PPT背后的制作性软件进行了统计,并对每位教师的访谈文字进行了分析,访谈中关于教学演示主要提出了以下问题:

1被访者用什么软件来制作和处理PPT

2.被访者运用了哪些独特的演示技巧

3.被访者在制作PPT的过程之中用到了哪些新的技能

4.被访者的PPT从色彩到动画方面的制作有什么心得

5.结合被访者学科的特点,被访者在演示方面有什么特色

这几个问题基本涵盖了教师在教学演示中关于PPT制作的相关问题,因此比较全面。部分样本见表to

本研究第一步为课堂行为的质化研究。即将研究对象的讲课录音、课后结构化访谈录音进行文本登录,并结合现场的教师、学生同步双向视频对逐字稿进行演示技能萃取,这部分使用了NVIVO软件。第二步是形成课堂行动清单。将萃取结构修订成为技能编码薄和学生反应编码薄,项目包括编码(nodes)、命名(name )、描述(description )。在描述中使用举例的方式描述了教学内容,使得教学内容得到兼顾,此部分使用EXCEL软件进行整理。在对教师上课的视频、文字登录以及访谈结果进行了分析整理之后,归纳出高校教学演示中主要用到的制作软件的种类、适用的课程种类及其产生的效果,下面将分别对这些进行分析。

二、研究结论

1图表制作软件

图表是PPT演示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方式,它具有简洁易懂、传递信息清晰明确的特点。有一位教师在课后接受访谈时说:"PPT中文不如图,图不如表。”而现在用于制作图表的软件非常多,Office系列本身制作图表的功能就十分强大,可选图表种类很多,生成的图表也更易编辑。

在比赛中出现过的关于图表制作的软件有很多,其中有适用于理工类学科中建筑、机械、设计等学科当中,用于制做二维或三维图形的软件;也有用于图片处理的软件;还有用于统计分析的软件。例如讲授工程制图的李红教师,她在讲解零件三视图的画法时,除了用Powerpoint自带工具绘制的零件三视图之外,在右下角还插入了一个用3DMAX软件制作的零件立体图样,并且让这一3D图样进行360度旋转,让学生对零件的每一面的结构都看得十分清晰,从而对其三视图的画法有了更感官的认识。

讲授“安乐死的刑法分析”的方鹏老师在介绍我国关于安乐死案件的审理结果时,对案件中被告人,刑罚等相关特征采取了列表的方式加以演示。在访谈中他告诉我们:“法律需要以实证研究,需要进行一些案件的统计分析,然后需要结合一些社会学的知识,你比如说这种数据统计包,SPSS这样的一种统计包来进行一些很复杂的分析。那么法律不仅是法条的问题,它也是社会现象和案件的一种归纳和整理。”

讲授“女装结构”的邵新艳老师在讲解连身袖的绘制方法时,就向学生们演示了AutoCAD软件制作的连身袖图样,她也谈到:“不管是我用动画也好或者是课堂的其他演示也好都会有所辅助,但是宗旨只有一个,就是提高学生思维活跃程度。”

很多教师在访谈中都表示自己在平时教学工作中会根据情况使用各种各样的软件制作图表来支持教学演示的完成,图表能够简洁明了地表达他们所要传递的知识内容,并对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很有意义。表2对北京高校第六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教师们所使用的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所讲课程名称进行了介绍。

2音频制作软件

音频制作软件是对声音及音效进行处理的一类软件。很多教师在PPT中添加了Powerpoint自带或自定义的一些音效来配合讲课的内容,起到了渲染气氛和聚焦学生注意力的作用。还有一些教师根据课程自身的特点,在演示中使用了一些较为专业的软件来制作所讲的内容。

讲授“音响工程设计”的张福贵老师在他的课堂演示中运用了好几款音频分析软件,图1是他在讲授声场效果时在演示用PPT中粘贴的用EASE软件得到的声场仿真效果图,他在接受访谈时说:“我把现在最先进的一个软件,引用到课堂里头,这个软件是去年刚推出来的,在目前国内应用范围还是非常窄的,但是它属于一种发展趋势。”

一些用于对声音语调等进行分析的音频分析软件也被广泛地用于语言类课程的学习当中,以便对学生的发音及语调等指标进行分析,也起到很好的教学演示效果。北京高校第六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教师们所使用的音频软件的基本介绍见表30

3视频制作软件

现有的视频类软件极其丰富多彩,而这些软件运用到教学当中,能起到很好的聚焦学生眼球和与学生互动的作用,因此这类软件在课堂上也可称为教学互动软件。在比赛中,不同课程的教师给我们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视频软件素材,其中有Flash. Maya、全能格式转换大师、Premiere, Moviemaker,Moviemaker、屏幕录像专家、Multisim. Mathematica等软件。

讲授“相对时空观”的梁颖老师将带有可输入变量的Flash界面嵌入到PPT中,这一技能的运用起到了有效而生动的传递知识的效果。她所播放的这个包含有操作键并且可以根据随机输入的变量而有不同效果的Flash和学生进行很好的互动,对不同变量下发生的情况进行演示,这一技能点的运用是她演示中最大的亮点(见图2)0

梁颖老师课后也谈到:“用语言去描述可能会比较苍白,我们给出这个Flash,可能是很新鲜的,这样一种教学工具,会非常管用。直观的演示,学生们很快地就能懂了,而且加上这种直观的演示之后,学生也会觉得课堂很生动,那么对它的抵触就会低得多。所以教学效果真的很好。”

讲授“领导科学与艺术”的王红梅老师在讲解一个领导决策失败的案例时,就在其PPT中嵌入了一段用Premiere剪辑而成的合新闻、图片、音乐于一体的视频案例,并配合了声情并茂的解说。她的这一教学演示手段无疑使学生都怀着浓厚的兴趣聚焦于她所讲授的知识上。

讲授“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的李江的老师在其教学PPT制作过程中使用了不少于其课程相关的软件,其中他为了讲解晶体管的电流放大现象先用Multisim软件模拟了带有晶体管的电路图,然后用屏幕录像专家将仿真电路图中开关闭合时电流变化的整个情况录了下来,嵌入到其PPT中,在课堂上演示给学生观看(见图3)。他在访谈中讲到:“我把它仿真的过程给录下来,一个视频。这多省事儿,我也不用控制电脑,因为上课时间很重要,耽误同学们的时间,就是浪费上百人的生命。”

整个比赛中还有很多教师使用了种类繁多的视频软件来支撑他们的PPT教学演示,而且不少教师在访谈中都谈到了视频演示的重要性,程文浩老师就说:“多媒体教学现在己经非常成熟,实际上视觉冲击力最强的不是文字,不是图片,而是视频。所以说,如果用一个简单的视频,能够立体地展示教授的原理,大家看了之后就能马_L形成深刻的印象,就达到了我们的教学目的。”另外,视频演示作为一种互动性较强的教学演示手段也被很多老师所认可,讲授“体育心理学”的关梅林老师在讲解心理技能训练方法时,就让一位学生上讲台身带测试设备,亲自感受了她的心理分析软件,并通过相关的视频图像对其心理变化进行了模拟。在表4中罗列出了基本功比赛中教师所使用的视频软件的基本功能和使用它们的课程名称。

第4篇:历史情境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教学案例;信息化教学案例;开发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0―0130―04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能力是现代教师专业化的需要,也是教师终身教育的需要,这不仅需要对在职教师进行教育信息化培训,更重要的是要对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师范生进行职前培养。与在职教师相比较,目前师范生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较强,但如何将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如何将信息技术和具体学科的有效整合、如何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等方面的信息技术教育实践能力较弱。为了提高信息技术实践教学能力,高师教学模式也在逐步由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为主线的,转变为教学案例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添加具体学科课程密切联系的案例教学实践活动,通过具体的信息化案例教学实践活动切实提高师范生信息技术教育能力。但教学案例的开发是案例教学实施的重要前提,如果没有高质量的案例,案例教学只能是美好的愿望。

一 教学案例概述

1 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为教学所选用的各种案例,它揭示某一事件发生、过程、内容、结果的案例,是为教学服务的案例。教学案例可以起到中介性、启发性、先导性、生动性等作用。舒尔曼说[1]“案例教学对于教师教育是一种有前途的方法,它能在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一条桥梁。”所谓案例开发就是指学习者、参与者本身就是开发者,是他们基于自身的经验,按照案例的有关要求,再现当初开发者所处的情境、内心的活动以及做出决策的依据,并将其经验与他人分享,从而促进自身与他人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案例开发是一项难度很高的工作,需要我们做出通盘考虑。

2 师范生信息技术培养中教学案例开发的必要性

大学学术界历来就有一种对感觉经验的长期怀疑和不信任,教学案例的开发被当作一种学术层次较低,甚至没有学术性的工作,因而在以学术研究为导向的大学中得不到重视和支持。导致目前师范生信息技术培养中教学案例开发不力,效率不高。这种传统的观念抑制了通常来自于大学教师教育者开发案例的积极性。而且目前大学系科之间相对独立,而信息化教案客观上需要系科、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及教务部门的联合开发。实际上,对于师范教育,信息化案例教学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教学方法,信息化案例开发是一项理应在大学中得到重视的严肃的研究工作。高师已经探索出多元化培养师范生信息技术能力的道路,即“学校公共信息技术课教学-各学科教师课堂教学-图书馆辅助教学”联合教育的多层次培养体系。这一体系是以图书馆的有关数字化校园的入门教育开始,以《现代教育技术》、《大学信息技术》等公共课程模块为核心,目前,在教学过程中急需增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信息化案例教学活动,以便使师范生信息技术能力培养更好地与基础教育的衔接。

3 师范生信息技术培养中教学案例的内涵

本篇文章所提到的教学案例界定为信息化教学案例。师范生信息技术培育中教学案例建设的内容主要以师范生教育见习、实习的任务及其内容为依据设计案例库的建设。笔者把信息化教学案例看作是在信息化教育理念指导下,大学专业课程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师与教务处等部门充分利用信息化环境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过程。它是以精心设计的多媒体课堂教学为基础,辅之以课前大量的信息准备与教学设计、课后反思、同行交流、学生反馈、专家点评等多媒体材料,配有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学生作品等多媒体材料,以案例核心问题为主要研究内容且可互动交流的教学案例。

与传统教学案例相比,信息化教学案例的结构与呈现方式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在确定教学起点和分析教学需求时,需要正确估算学生已具备知识和能力的信息量,加强学生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二是信息化教案呈现方式上更能体现教育环境的多媒化、网络化和数字化的信息教育资源,拓展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三是在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两个方面,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自主学习,包括基于网络信息资源的自主学习、基于小组协作的自主学习、基于问题探究的自主学习等。四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合理的评价量规和教学反思。

二 信息化教学案例开发小组的人员结构

1教学案例开发小组的构成

师范生信息技术培育中的信息化教学案例开发及制作是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教学理论探究、案例问题设计、案例实施设计、多媒体制作、作品合成审核与等环节。信息化教案以信息技术为平台,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开发必须有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撑,仅仅靠个人力量难以完成,依靠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教师或信息技术培训中心等机构虽然在理论、技术、设备上没有问题,但由于缺乏与专业课程的整合经验,往往也难于实施。另外,由于师范大学教育的特殊性,近年来,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衔接越来越密切,师范生及大学教师们与中小学教师合作研究的深入,教学案例的开发源头离不开基础教育,笔者认为教学案例的开发主体不仅仅是大学教师,师范生也应成为教学案例的开发成员。为了有效地提高教学案例开发的质量与效率,应当精心策划开发方案,在学校中成立教学案例开发小组,小组成员主要由教务处人员、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人员、案例授课教师、案例指导老师和师范生组成。教务处处长担任组长,以便有效保障案例开发的各种条件支持,由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召集人,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案例开发,协调案例实施安排,案例授课教师、案例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案例的设计,安排师范生在见习与实习过程中帮助教师收集和整理案例的素材。

2 教学案例开发的组织管理

第一,在开发前,案例授课教师要开展诊断性评价,先对课程案例的需求开展调查分析,并进行任务分配,结合课程任务驱动,组织案例开发的设计,开发小组进行开发。第二,教务处定期对教师开发的案例进行分阶段评估、调整,试用,通过运用形成反馈性意见,进而提出改进办法,使教学案例的开发更加完善,确保最终实现的教学案例开发的预期目标。第三,教学案例开发小组要运用形成性评价的方法开展现场教学评估,及时收集教学案例开发的信息,报告在使用中的问题,教师的新要求和反映,采用观察、问卷、座谈和讨论、个别访谈的形式充分利用现场评估的成果,推动教学案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最后,课程结束后,运用终结性评价,对课程案例开发和利用进行全面的效果评价,并部署跟踪调查,广泛收集整理教学案例,为下一届师范生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教学案例的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 教学案例开发的流程

由于信息化教案不同于传统教案,它的创作必须经过系统的设计,有一个可供信息化教案开发人员操作的开发流程,方能保证开发制作的有序进行,信息化教案的开发流程可以有不同的考虑,笔者认为开发的流程是:案例设计――准备素材――案例制作――合成与――案例管理

1 案例设计

案例设计是信息化教学案例开发创作的核心,一个案例如果没有经过精心的策划和设计,很难产生预期的效果,所制作的案例多半是一些媒体材料和冗长信息的堆砌,不仅没有应用价值,反而浪费时间和精力。信息化教案的设计包括教学设计和案例核心问题的设计以及信息化教育设计,每个案例都要突出一个鲜明的主题,它常常与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实际教学活动中常见的疑难问题和容易引起困惑的事件有关[2]。它源于教学实践但又不是简单的教学活动实录,它有相对完整的情节乃至戏剧性的矛盾、以反映事件发生的过程,反映教学实践中的教师和学生角色的变化,揭示教学工作的复杂性,信息化教案还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设置情境,让教案更加引人入胜。

作为一个能够提供借鉴的教学案例,即可以是教学活动中的成功事例,中小学教师的优秀教学案例视频,也可以是教学实践汇中遭遇过的失败,师范生实习过程中的不成功的教学案例,前者可以提供经验,后者可以提供教训,都同样具有借鉴意义。案例是对某种具体情景的记录,是对“当前”课堂中真实发生的实践情景的描述。所提供的一个或一组教学事件不是虚构的故事,而是具有代表性、普遍性的真实的事件事例。通过头脑风暴法产生教学案例主题,依据自己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教师与学生可以有创造性选择相同或不同的信息化教学案例的研究主题。

由于案例设计的对象是师范生,对案例的选择设计时候需要充分考虑到师范生的特点,贴近师范生的见习、实习、满足他们多层次的学习需要,可以将教学案例设计划分以下类型:课堂实况记录教学型案例、比较型教学案例、叙事型教学案例、微格型教学案例、课外型教学案例等。让学生各取所需,对整个教学环节体验和感受。由于信息化教案具有丰富完整的媒体材料和对教学过程的较全面的记录,正好适合师范生的“入格”学习,作为他们见习与实习的补充材料。

2 准备素材

考察当前信息技术各种文献,特别是网上有关教学案例还是很多的,如一些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案例,还有一些中小学资源网站,各系科也收录了许多优秀教师示范课,还有历届竞赛、实习生试讲等录像资料。网络环境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库、资源库,网上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现代教育工作者必备的信息素质,为了节省学术的时间,筛选网上资料也是很有必要的。

但这些案例对于缺乏实践经验的师范生来说,缺乏真实情境的感知,教学效果往往不是太好。还需要课程教师与所教班级系科联系,与相关实习基地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安排他们到附近中学见习,根据教学要求,与师范生一起收集真实的在职教师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得成功的教学案例,再经过加工和处理形成典型的在职教师的真实的教学案例。这样的教学案例来自当前教学真实场景,所以更具有说服力。因为教学案例发源于课堂,来自于教学的实践现场,信息化教学案例的开发必定离不开大学教师和师范生深入中小学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师范生的教育实习任务应包括微格教学实验、教育见习、备课试讲、教学实习、班主任工作、学生心理测试与教育、制作信息化教案、教育调研等等,这些活动都是师生材料收集,案例准备的主要场地。由于信息化教学案例应当是多种层面、多角度和多种媒体素材的,为了便于收集准备这些素材,可以将媒体材料按照种类划分为:视频材料、文字材料、图片材料和其他材料等[3]。在实习过程中就要注意视频资料的收集和抓拍。

另外,我们还可以挖掘一些优秀师范生实习教学案例,以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教与学的重要工具,师范生信息技术能力已成为职前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师范生的试讲过程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有些重点学校要求师范生把课程内容编制成电子文稿,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还要将这些整合到学习者的课堂学习中,并以课件与网络的形式演示给学生,这些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等课程教师的指点和帮助,而这些通过精心准备,具有一定创造性的教学案例,对下一届学生还是有很大的借鉴作用。它是师范生将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型教学案例。课程教师应与实习指导教师取得联系,将这些学生的实习成果加以开发与利用。

3 案例制作

在职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中的众多实践案例、还有许多实习支教师范生的教学案例都可能成为教学案例的潜在素材,但这些材料未经取舍,组织比较混乱,观点难以明确。但若要成为真正的案例在教学中使用,则需要借助于文字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对这种实践加以有效的记录与整理。“科学就在于用理性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归纳、分析、比较、观察和实验是理性方法的主要条件。”对原始材料的整理加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最终信息化教案的质量,因为对教学案例材料的加工和整理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而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它要求材料加工人员懂得基本的教学流程,了解教学规律,善于发掘素材中的闪光点,善于区别哪里素材是有案例价值,哪些素材是冗余的,怎样编辑加工取舍,保证材料的“原汁原味”,又能使素材更加醒目,怎样组合各种媒体素材使其真正提高教学效率。

由于信息化教学案例开发会涉及到大量的,各领域的材料,而我们每个教师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所以信息技术能力培养体系中的课程教师应与所教专业的系科开展跨系科的教研活动是非常必要的。专业教师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师、中小学教师与师范生等之间的合作,特别是开发视频、音频信息化教学案例教案显得尤其重要,这个时候现代教育技术的课程教师的任务任重而道远。他们要对教案中涉及的视频、音频、图像等多媒体要进行技术与艺术的处理。

4 案例合成与

首先运用课件制作软件包括(PowerPoint、Photoshop、flash等)将文字材料、图片材料,其他媒体材料(如教学过程的多媒体课件,教学软件、学习软件,学习进度,参考网址,资源链接、图表、录音、视频等进行案例合成,再用网页开发工具FrontPage,Dreamweaver,将案例的各种材料链接起来,将信息化教案的外观加以适当的美化,再加上网络交流互动技术的支持,如信息化教案设计者或执教者的联系方式E-mail、BBS讨论区或专题论坛,教育博客网等,形成具有超链接的信息化教学案例。[3]

信息化教学案例合成后,要配以使用说明,版权信息等资料并经过仔细的审阅,形成一个完整的可交互的信息化教学案例作品,作品通过成为最终产品。其形态主要有两种,一是在网络可以在线浏览或下载的信息化教案包,二是做成光盘。在相关课程网站上或教育实习专题网站上,供师生共享。

5 案例管理

合成与出来的教学案例,通过教师在课程教学的实践运用、检验和总结,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案例,为了减少重复劳动,就需要相应的管理的方法,使其成为一个知识管理体系,对开发出来的案例可以按专业进行分类,体现教学案例的相对“专”,这样对相关专业的师范生就具有更强的指导意义和学习交流价值。这些资源需要依托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网站、信息技术课程网站和教育实习专题网站,实现信息化教学案例的动态管理。这些丰富、真实的信息化教学案例再加之课程的其他模块(理论讲座、资源附录、技术指南、教学设计)等有机联系起来,帮助师范生在见习、实习过程中,将这些教学理念一一得到体现、得到加深。这种以具体的教育实习为基本任务,辅以教育实习专题网站的交流平台,通过网上社区、在线讨论、E-MAIL、实习网志、实习博客、优秀信息化教学案例的及时上传下载,构成了大学专业老师、实习指导老师,中学教师、实习同伴,同班同学、学院下一届学生、实习学校的中小学生这样的实习共同体,有利于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提高他们在信息化条件下信息化教育能力[4]。这种开放式教案管理模式,能实现知识的生产、利用和共享的知识管理体系。

四 结束语

案例开发是一种严肃的研究活动,当实践中的教师成为

案例开发的主体时,他们也就成为研究的主导者和实施者,案例开发也就成了成长发展和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而当教师教育者与实践中的教师合作从事开发活动时,案例开发也成了教师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成为教师跨越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联结。案例开发是教师对自身实践的记录和记忆,能借助对实践的思考和公开呈现,有效的避免教学健忘症。而实践记录有表征教师的实践智慧,从而成为教师的知识基础的重要载体。就此而言,案例开发就成了发掘、整理、积累教学的知识基础的重要途径,这对教师教育发展具有根本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少非.案例法的历史及其对教学案例开发的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00,(10):42-45.

[2] 方红.教师研修新资源――教学视频案例开发创作与应用介绍[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20(9):8-11.

第5篇:历史情境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情景式教学;运用

教学情景的情感渲染、促进功效,在现实课堂教学活动中得到了有效的展示和充分的呈现.设置教学情景,成为广大教学工作者形成有效课堂教学所必须切实做好的一门“功课”.教学情景的设置,不是简单的教学活动,而是需要联系多个教学因素,综合各种教学要素“实情”,进行科学考量、精心设置的复杂活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忽视教学情境教学功效,不注重教学情境设置的现象或问题一定程度“存在性”.而实践证明,教学情境有效设置,能够为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营造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为教与学的实施主体情感予以坚定,活动予以推进.笔者以为,教学情境创设,不是一项随意性的活动,而是需要结合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辨析,以此保证情境创设的合理性、科学性和针对性.本人现结合教学体会,简单分析情景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抓住数学教材丰富的特点,设置生动性的教学情景

教育功能学指出,教学情景设置,是为了促进和推动教与学活动的进程和效能,同时,也为讲解和传授数学教材内容要义提供有效服务.学习对象对紧贴教材内容的教学情景,思想上易产生“认同感”,情感上易形成“共鸣点”.通过对改版前后两种不同高中数学教材内容的整体研析,可以发现,改版后的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内容在情感激励方面,更加的显著和突出.无论是从教材内容画面的设置,还是教学案例内容的设置等等方面,都表现出了丰富、生动的特点.高中数学教师设置教学情景,应善于运用“身边”资源、数学教材,挖掘出数学教材内容中的丰富特点,设置出生动的生活场景、趣味的数学案例、形象的动态场景,让高中生体会“数学美”的进程中,深入学习探求数学学科内涵.如数学学科服务于现实生活,具有较强的生活特性.高中数学情景设置时,应该利用数学学科生活应用特性,设置现实生活感强烈的教学情景.在“指数函数y=ax”第一课时讲解中,教师借鉴现实生活中的“折纸”问题,设置了“小明将一张0.1毫米厚的报纸,反复对折15次后,它的厚度会超过身高2米的人的高度”生活案例,让学生在现实案例教学情境中,内在学习情感得到激发.又如数学学科知识点形成是一个逐步丰富、不断充实的历史发展进程.高中生对充满历史底蕴的教学内容充满“亲近”感.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导入环节,教师利用数学学科发展史特征,将古代数学著作中有关知识点内容的“国王奖励麦子”的趣味实例进行呈现,让高中生亲身体会数学学科的丰富历史特点,保持积极情感参与新知教学活动.

二、抓住学生主体认知实情,设置矛盾性教学情景

高中生经历了一定阶段的学习锤炼,逐步养成和形成了一定的学习认知习惯和技能.但教育实践学指出,不同阶段,不同学习群体与现行阶段学科教学目标要求之间存在差距,呈现不等称性.实践证明,高中生对引发认知矛盾的教学情境或案例,充满能动的探索、求解欲望,以此促进高中生更加主动地探析知识或案例.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情景式教学活动中,要利用课堂教学对象的认知发展实际,针对高中生学习探知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认知学习实情,有意识地设置易让高中生产生认知冲突、疑惑的情景状态,让高中生在“质疑”“疑惑”的状态下,能动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探析要义案例.如在“三角函数的值域”案例教学中,教师结合近年来高中生在此案例解析中的实情,组织高中生进行课前认知辨析活动,高中生学习群体在课前探究分析过程中,由于忽视了定义域或隐含条件导致解题错误.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有意识地引导高中生群体进行再次探析,部分高中生探析后形成两个不同解题思路,教师针对高中生探析形成的认知上的“矛盾”进行有效引导,因势利导向学生阐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推进教学活动进程.

三、抓住课堂教学活动实际,设置问题性教学情境

教育实践学认为,数学学科是一门以思维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基础学科,教师在学习对象思维研析对象的确定上,很大程度都是通过设置典型问题案例.同时,由于数学问题在数学学科知识点内容、数学学科技能培养等方面所具有的特殊贡献,致使数学问题成为教师有效教学的重要抓手.抓住课堂教学内容要义,针对课堂学生学习实情,设置典型案例,创设问题性教学情境,成为数学学科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设置教学情景时,应抓住数学问题的内在特性,针对教学活动中各要素的实情,有针对性、选择性地设置典型、生动的问题性教学情景,让高中生借助“问题”这一“主线”,深入细致地开展教学活动.

如在“两角和与差的正弦”第二课时教学中,教师抓住该节课教材内容以及教学重点和难点,同时,结合以往高中生学习认知该节课的表现,在研析已有案例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和创新,设置了“已知sin(2α+β)=3sinβ,tanα=1,求tanα+β的值”“求值sin(x+60°)+2sin(x-60°)-3cos(120°-x)”“已知sin(α+β)=23,sin(α-β)=25,求tanαtanβ”等典型教学案例,引导高中生在学习探知掌握“由两角和的余弦公式推导出两角和的正弦公式,进行简单的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和恒等变形”等重难点内容中,将案例渗透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成为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从而做好“形散而神不散”,始终围绕教学要义开展教学活动.

总之,情景式教学的运用,为教师深入教学,学生有效学习,提供了载体,创建了氛围.以上本人从课堂教学要素的实情方面,对教学情景创设和运用,做了简要的阐述,在此望同仁深度参与教研,为有效教学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第6篇:历史情境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信息材料;案例教学

一、引言

信息材料是信息技术的基石,在现代材料科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研究和应用在进入21世纪后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信息材料的涵盖非常广泛,包括信息的获取、处理、存储、显示整个信息链过程中涉及的各种材料。随着信息技术、材料技术的进步,信息材料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国内外一流大学,如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哈佛大学,国内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纷纷将信息材料类型课程纳入教学内容。信息材料的课程教学在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中,包含多门课程,如《功能材料》、《信息材料学》、《电子材料》、《半导体材料》等,形成了内容联系紧密的系列课程,占据了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学课程体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信息材料紧贴信息技术,其学习过程中材料的成分、结构、工艺、性能教学主线必然要和相关的信息技术和电子器件密切结合。传统的信息材料相关课程课堂教学模式,以材料的基础理论的讲授为主,教学主线多围绕材料“成分-结构-工艺-性能”传统主线,与信息技术器件应用和最新科研成果的结合不够紧密,教学环节中的“应用性”、“研究性”、“探讨性”、“创新性”不够突出。

二、信息材料案例教学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信息材料课程主要是适应近三十年来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结合各自的科研特色所开设,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多贴近各自科研实际和科研项目。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开设有《Electrical, Optical,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Materials》和《Special Problems in Electronic, Photonic and Magnetic Materials》课程,哈佛大学开设有《An Introduction to Electronic Materials for Engineers》、奥克兰大学开设有《Electronic Materials and Their Applications》课程等。

国外案例教学的历史悠久。在古希腊、罗马时代,就萌发了原始形态的案例,产生了案例教学的雏形。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开创的“问答式"教学法,就带有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的特点,这是案例教学的萌芽。19世纪后期,哈佛法学院在法学教育之中,使用的案例教学以法院判例为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学生充分地参与讨论,考试是以假设的判例作为考试题目。这被认为是现代案例教学的开始。哈佛商学院于1921年正式推行案例教学。自此之后,案例教学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学术界和教育界的重视和支持,开始了近代对案例教学的研究。

在国外,信息材料课程在开设之初便引入了案例教学模式。美国麻省理工大学(MIT)在开设《Electrical, Optical,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Materials》课程时,便在授课中采用了以电、光、磁特定电子器件的应用提出问题,从材料的结构分析问题,最终以材料的性能解答问题的教学模式。这便是案例教学组织教学内容的典型代表。奥克兰大学和哈佛大学都在教学课时中设置大量研讨课程,就具体案例进行针对性研讨,从中锻炼学生的自主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由于案例教学的效果明显,而且国外大学在科研中成果突出,可借鉴的案例众多,促使国外各大学纷纷建设信息材料教学案例体系,用于辅助课程教学,成果显著。

国内的信息材料课程多在上世纪末才开始开设。如清华大学开设《电子材料导论》研究生课程,北京邮电大学开设《电子材料》研究生课程,上海交通大学开设《功能材料学》研究生课程等。国内各高校案例教学的推广较晚。国内最早的案例教学是在工商管理MBA教育中开展的。由于案例教学独特的教学效果,使得案例教学的功效日益为我国教育界所认同,近年来逐步纳入许多高校的教改计划,在许多学科教学中渐渐频繁运用,并取得一定成效。案例教学法成为教育理论界与实践界共同的“新宠”。但是,由于我国信息材料课程开设时间较短,且各学校信息材料课程多为门数较少,相互关联较弱,在案例教学引入时,往往只有较少的1-2个案例,作为课程的辅助部分,其案例教学的涵盖面太少,不成体系,效果并不明显。

三、信息材料案例教学体系设计思路

我国信息材料课程体系、课程案例教学、可采用的案例,较之国外大学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问题在于信息材料课程不成体系、相互间联系不够密切、案例数目过少、没有系统的案例库。因此,在进行信息材料案例教学体系设计时,明确教学案例需要同时为涉及信息材料及其相关基础知识的多门课程提供支撑,如《材料物理》、《信息材料学》、《电子材料与器件》、《功能材料》等,建成可同时为多门课程提供案例教学素材的案例库。

在案例设计时,突出面向应用面向实践特色。信息材料的突出特色有以下两点:一是和信息技术以及电子器件的发展息息相关。二是和授课高校的科研实际密切相关。因此在信息材料的课程教学内容中必须突出面向应用,案例教学所采用的素材案例必须是最新并已经应用,在工业和生活中可见的技术及器件,此外应当结合本校科研实际,借助本校已有的科研条件,设计实践案例教学环节,让学生动手制备和表征信息材料,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工程能力。

四、信息材料案例教学体系设计

(一)案例教学主线

围绕信息技术“信息获取-处理-存储-传递-显示信息链”主线,以每个信息链环节中涉及的典型器件为案例,再围绕材料的成分设计、制备工艺、应用特点、发展前景构建典型案例,形成案例体系,为信息材料系列课程案例教学服务。

信息材料教学内容围绕信息技术中所涉及的各种器件及其所用材料展开,因此按照信“信息链”主线组织案例教学体系是较好的教学模式。具体案例建设实例如围绕信息获取材料,建设红外辐射探测材料与器件、量子肼探测材料与器件、热探测材料与器件教学案例;围绕信息处理材料,建设半导体二极管集成电路材料、光子/声子晶体材料教学案例;围绕信息存储,建设铁氧体磁粉硬盘存储材料、硒碲化合物光盘存储材料教学案例;围绕信息传递材料,建设铝绞线电缆通信材料、石英光纤通信材料教学案例;围绕信息显示材料,建设电场发射显示材料、等离子激发显示材料、有机电子发光显示材料、液晶受光显示材料教学案例。每个案例按照材料的“成分-结构-工艺-性能-器件-应用”展开研讨式或者实验设计和实施实践教学。

(二)案例教学体系结构

信息材料系列课程,如《材料物理》、《信息材料学》、《电子材料与器件》、《功能材料》、《半导体材料》等,既有共叉教学内容,又根据授课目的各有侧重和区分,这是信息材料系列课程的固有特点。在案例教学体系中,既要争取同一案例素材可以为多门课程所用,又要针对各门课程,进行同一案例素材的特色建设。如半导体材料作为信息材料基石,典型半导体材料器件,如单晶硅p-n结,在《信息材料学》、《电子材料与器件》、《半导体材料》三门课程中都可以作为案例分析教学,但可根据课程特色,在同一个案例中分析教学侧重不同,按照侧重点为材料导电基本原理、材料成分结构分析、材料性能特点和材料器件应用特点细化建设案例,将之建设成为可以选择不同侧重点为不同课程服务。应当具体分析,明确可为多门课程服务的共性案例和为专门课程服务的特色案例之间的关系,两者在案例教学体系中所占比重应根据根据服务课程的体系结构设定。

(三)实践案例设置及比重

教学案例组成要素可分为三个:基础知识讲解、案例解析或研讨、案例实践。三者相互联系,只有三个要素各自在教学案例中所占权重合理,案例教学才能够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有的信息材料系列课程案例教学方法多以课堂授课、课堂研讨为主,不能很好的适应面向应用,注重工程实际的特点。因此,在案例教学体系设计中需要针对性重点开展实践案例建设。结合授课院校的现有科研条件、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硬件条件和外部支撑条件(校企合作教学科研平台、各类重点实验室等),选取材料制备和应用难度较小的典型材料案例,如电介质材料及电容的制备、磁性材料的的制备及性能表征等,作为实践教学案例进行建设,分析实践环节中实验设计、实验实施、实验结果分析、实验和应用的联系评价四个环节在实践案例中的权重及相互关系,让学生自主研讨、设计材料成分、制备材料和简单器件、考核材料和器件性能、分析总结心得体会。通过实践案例教学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动手、创新思维和面向应用的能力。实践案例在教学案例体系中所占比例应不低于30%。

五、信息材料案例教学体系建设办法

信息材料案例教学体系建设宜采用学习借鉴-结合科研-特色建设-研讨和实践结合的具体做法。第一,借鉴国外一流大学信息材料系列课程的案例,如麻省理工学院、奥克兰大学等学校信息材料教学案例,学习其组织形式、案例分析手段、教学目的和效果评价手段;第二,在进行案例建设前明确结合科研项目及科研方向指导思想,依托现有科研基础和科研条件建设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案例;第三,建设过程中,结合高校自身信息材料系列课程的教学需求、人才培养需求和学科特色,突出教学案例体系特色建设;第四,在案例建设中,合理分配课堂研讨案例教学和动手实践案例教学的比例,重点建设实践案例教学,使案例体系更加符合面向应用需求。

六、结束语

案例教学已经成为我国高等院校信息材料系列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突出的问题是不成体系,效果不好。本文针对信息材料系列课程,论述了可同时服务多门课程的教学案例体系的设计基本思路、案例体系主线设计、体系结构设计、实践环节设置和建设办法。该教学案例体系可为多门信息材料课程教学服务,有助于强化课程与实际应用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能力。

[参考文献]

[1]丁育林. 案例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D].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5。

[2]许丹. 案例教学中的学生行为分析[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 (6): 113-117。

第7篇:历史情境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 历史故事;创设;灵动课堂

新课改以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无论是在教学内容还是在教学方式上都有了突破性的转变,创新在初中历史课堂中集中体现。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创设灵动的历史课堂,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教学发展的本质需要。

一、以历史故事为引,激发学生“想动”的学习欲望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其中不乏名人轶事,历史故事的发生以当时的历史背景为前提,承载着历史,传承着历史。传统的初中历史课堂中,单纯的讲解历史知识,枯燥乏味,难以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故而,课堂效果不尽人意。将历史故事巧妙的引用到课堂之中,笔者发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教学案例1: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夏、商、西周的兴亡》一课时中,单纯的讲解三个朝代的兴亡显然是索然无味的,距离现在的时间久远,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共鸣感。教师巧妙的将武王伐纣的故事引入其中:

师:同学们,现在有一部电视剧比较火热,《封神英雄榜》大家都看过吗?

生:看过。

师:那你们觉得这部电视剧主要内容是什么呢?

生:殷商的灭亡,周国的兴盛。

师:那么,同学们知道武王伐纣的故事吗?

生七嘴八舌:知道,就是周武王讨伐殷商大王的故事,在电视剧中我们都看过。

教师会心一笑,经过对武王伐纣故事的讲解,同学们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课堂效果甚佳。

二、以历史故事为例,提供学生“能动”的课堂情境

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有很大一部分知识是需要牢记的,故而,这也是令很多学生十分头疼的问题。死记硬背显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可取。善用历史故事,将历史故事与课堂知识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能动”的课堂,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力。

教学案例2: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华夏之祖》一课时中,教师可以通过盘古开天、女娲补天的故事作为引子,进行课堂授课。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女娲补天的故事吗?

生:从电视中看到一点,好像女娲是远古的神,当时天上破了一个大洞,女娲炼七彩石补了这个大洞,人们才有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师:说的很对。那么盘古开天的故事有谁知道呢?

生:不知道。

师:在太古的时候,太空中飘浮着一个巨星,形状非常象一个鸡蛋,在无际的黑暗云雾中运行,万赖无声。就在那巨星的内部,有一个名叫盘古的巨人,一直在用他的斧头不停的开凿,企图把自己从围困中解救出来。经过一万八千年艰苦的努力,盘古挥出最后一斧,只听一声巨响,巨星分开为两半。盘古头上的一半巨星,化为气体,不断上升。脚下的一半巨星,则变为大地,不断加厚,宇宙开始有了天和地。天和地每日加高三尺,盘古也越高大,成了顶天立地的英雄。

生:哦,原来如此。但是这是神话故事,我们的祖先到底是谁呢?

师:这位同学问得好,我们的祖先到底是谁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华夏之祖》。同学们都知道我们是炎黄子孙,为什么呢?

同学们兴趣盎然,两眼只盯着教师的嘴巴,期待着精彩的下文!此外,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又知晓了“大禹治水”与“禅让”的故事,教师可以适当给出几分钟让学生表演小故事,如此,课堂效果不仅极佳,还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不但学习兴趣盎然,而且记忆深刻,从而创造出灵动的课堂效果。

三、以历史故事为力,激发学生课堂“敢动”性

不少历史小故事都具有激励人的作用,例如“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等等,都在不断给人们源源不断的精神激励。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不可避免有一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不积极不主动,显然,课堂效果就很难提高。面对这样的课堂现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引入历史故事,激活学生兴趣和思维,引导学生关注课堂,同时加强师生互动,让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中来。

教学案例3: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春秋战国的纷争》一课时中,面对学生的不积极,可以适当添加几个名人励志的故事,其教学效果就截然不同。

师:同学们,我为大家讲一个“毛遂自荐说楚王”的小故事。

生欣欣然,聚精会神。

师:“毛遂自荐说楚王”的主角是毛遂,据中国典籍《史记·平原君列传》记载: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去楚国求救,门下食客毛遂自动请求一同前去。到了楚国,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才派兵去救赵国。毛遂自荐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要勇敢,敢于推荐自己推荐担任某项工作。我们现在正处于学习的最佳时期,如果课堂上不积极主动,怎么能学好知识,做有用人才呢?

生幡然醒悟,若有所思。

之后的课堂中,面对老师的提问,学生们竞相发言,灵动的课堂让学生们在历史的世界中更加自由的畅游。

由以上可知,将历史小故事运用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还可以创设灵动的历史课堂,大大提高历史课堂学习效果。但是,将历史故事运用到历史课堂教学中,不是轻而易举的,是有章可循的。在遵循课堂教学知识的前提下,本着科学高效的原则,适当引入历史故事,让历史故事为课堂教学所用,如此才能打造灵动的历史课堂。作为一位长期从事历史教学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希冀通过对此文的论述,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昆.论初中历史学科的故事化教学[D].苏州大学. 2011

第8篇:历史情境教学案例范文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离不开情境,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图画插图、角色表演等情境教育方式,再加上学生喜欢的音乐渲染,去创设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精神上受到很大的鼓舞,心灵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达到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我国的国宝》一课时,教材通过列举我国的历史文化名人和璀璨的艺术遗产来感受祖国历史的源远流长,让学生感受祖国灿烂的古代文明。可将秦始皇陵、长城、故宫等图片制作成课件或找出相关视频,更直观地了解秦始皇陵、长城、故宫的历史,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同时也可以适当解说,再加上一些古典音乐,这种情境的创设更能让学生懂得作为炎黄子孙都应该为祖国的灿烂文化而感到骄傲,从而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的热情,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俗话说“触景生情”。这物、这景都是情境,情感的触发与一定的情境有关,某种情境引发的情感现象,就是生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本身蕴含的感情,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比如:在教学“交通问题带来的思考”一课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些交通事故的视频,使W生在情感作用下,在欣赏画面时引起相应的情感想象。

二、增加趣味性,寓教于乐情境教育

品德与社会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思想性、开放性、社会性。在教学中,除了教科书上的教学案例之外,教师还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选择具有当地特色的教学资源,以及一些学生认为有趣的、有意义的、有学习价值的教学案例,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既轻松又愉快。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一课时,教师结合家乡的历史“渤海国”文化,组织学生参观“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大庙、博物馆等,听解说员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家乡的美景,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情感教育。

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演讲会、故事会、诗歌创作朗诵会、歌曲欣赏、道德礼仪等活动,学生在活动中逐渐增长了见识,同时也感受到演讲会、故事会、诗歌创作朗诵会、歌曲欣赏、道德礼仪等活动给自己带来了乐趣。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情感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

三、渗透道理,发展情感教育

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发展学生的道德情感非常重要,我们可以把教材资源转化成具体、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容易被学生接受、理解的较为直观的材料,并通过分析、讨论等形式,借助一切有利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所包含的道德观点和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随着道德认识的提高而逐步得到发展。如:在教学《我能做好》这一课时,课前,我把一张纸片放在地上,上课铃响后,学生陆续走进教室,只有一名学生看到地上的纸片,把它拾了起来,扔到垃圾桶内。

通过这个实验,引出课题。不用教师多说什么,学生就能明白我们应该能做好哪些事。我再请学生举一些在家庭、学校、社会中能做好的一些事例,让学生进行讨论,道德情感就能得到萌发并得到正确、健康的发展,学生明白了道理。

四、移情体验,情感共鸣

情感是连结师生的桥梁,是加强道德认识、提高学生道德行为的良药。其中,情感体验是激发学生情感体现的一种方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认知情感等心理活动,让学生达到一定的情感体验,如:你该怎样拉近与他的距离呢?学生各抒己见,教室里一下热闹起来。有的说不能孤芳自赏,要主动与新同学说话,不能让他在班级中感到孤独;有的说要写小卡片送给他,介绍自己,要与他交朋友;有的说找出新同学的优点向他学习。在活动中很自然地让学生体会到赞美他人是对他人的一种信任和美好的感情,而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是尊重对方的表现,理解和尊重是一切成功交往的前提。

五、理论联系生活

第9篇:历史情境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 案例教学 网络课程 教学模型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通过提供经典案例,为学习者提供真实的学习情境,分析并展开讨论,最后进行总结和反思。近年来,案例教学已广泛运用于教学和各类培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案例教学一般在课堂教学环境当中进行,而在网络环境下如何组织好案例教学,实现案例的在线学习,还有待探索和实践。本文试图从网络环境下案例教学研究的意义入手,分析有关在线案例学习的网络课程网站,归纳教学案例在网络课程中的教学形式,从而构建网络环境下案例教学模型,最后实现案例教学平台的设计。

一、网络环境下案例教学研究的意义

课堂面授环境下开展案例教学,由于受到很多条件的制约,难以保证其高效实施,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如:课堂案例教学一般采用学生自行准备、小组讨论准备、小组集中讨论、全班讨论,老师总结阶段和课后反思的基本模式,但授课班级的人数、教学时间、师生交流的时间长短等条件不同,直接影响学习者思考和讨论的时间,从而影响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丰富共享的网络资源,实时的在线交互,使得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网络环境下的案例学习成为可能。网络环境下的案例教学有以下优势。

(一)在线案例学习打破了时空的束缚,学习灵活性强。

课堂环境的案例教学,由于受课时和教室空间的限制,学生很难同时进入讨论状态,对案例进行多角度、全面和细致的分析。而网络环境下的案例教学,可以冲破时空的束缚,进行实时和非实时的交流,并能实时记录讨论的全过程,供学习者共享。

(二)学习资源丰富,利用率高度,且具有增殖性。

利用网络的资源共享、知识重组的功能,可以整合各类型的学习资源,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学习资源。网络环境下的案例教学大大扩大了参与讨论的学生的规模,课堂面授的案例教学学生数量控制在三十至四十之间最佳,人数超过四十,教学效果就很难得到保证。但网络环境下的案例教学可突破时空的限制,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可以自由地交流和协作,学生的规模数量可扩大至约一百人,大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学习资源随着讨论的深入,教学资源得到不断增殖。

(三)学习交互性强,学生参与度高。

利用网络环境进行案例教学,可以在案例讨论过程中给予学习者实时的帮助,并能对讨论结果及时反馈,不断引导讨论的方向,使学习得以继续进行,学生的满意度和参与度大大提高。

二、案例教学在网络课程中的应用形式分析

通过对有关在线案例学习的研究,案例教学在网络课程中的应用形式可归纳为以下六种。

(一)案例引入。

在正式学习内容之前,引入一个与知识内容相关的案例创设情境,通过案例与主题内容的迁移类比,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常采用的方法有:案例可以是历史事件、生活当中常见的故事、经典实验或与主题相关的视频等。

(二)课中引例。

在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对于重难点内容,采用举例说明的方式促进学习者的理解。常采用的方法有:①举例说明,通过对案例的剖析,加深对主题观点的理解。②引用例子说明重点问题。③用举例的方法对知识点加以说明,给学习者提供实践方法。

(三)案例观摩。

在学习过程中展示观摩案例,然后让学习者对案例进行讨论思考,最后教师对案例进行详细的解读,对讨论和思考的结果进行点评。特点:在观摩并点评案例的过程中,帮助学习者发现问题。案例观摩的过程:案例呈现、教师解读、专家解读、反思与启示。

(四)案例讨论。

给予一个案例,针对案例中的问题展开讨论,引起思考,学员可以运用课程知识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常采用的方法:①呈现案例、提出问题、实时讨论或面对面交流。②给出一个案例供学习者讨论思考,并对案例中涉及的讨论要点给予提示。

(五)课例评析。

课例是对教学问题和教学决定的再现与描述。课例评析的目的是通过对教案设计、讲课思路、说课等环节的分析,让教师学会有目标、有方法地研究课堂改进。课例评析一般包含教案阅读、课堂实录、教学说明和课例点评等环节。

(六)案例研习。

教学内容融合于综合案例中,学习者通过对案例的研究和实践,加深对教学内容的深层理解。所以“案例研习”可以看做是一种课程类型,而案例学习(case-based learning)广义上既包括活动类型,又包括“案例研习”的课程类型。常采有的方法:①通过介绍成功案例,指导学习者的实践活动。②教师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介绍。③课堂实录案例学习。

三、基于案例教学的网络课程教学模型

通过上面对现有典型案例教学的网络课程应用分析,其网络课程只能称得上是课堂教学中的案例、课例素材而已,大多数是案例的电子化,其网络优势发挥不明显,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基于案例教学的网络课程。该内容旨在构建一种以网络为依托,虚拟现实的在线案例学习的模式。

图 1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案例教学模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协作学习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传统课堂面授案例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网络环境下共享、交互性强、突破时空的限制和学习灵活性等优点,以案例讨论为核心,利用网络监控机制,老师对学习者提供实时的引导和困难的帮助,使讨论得以继续进行,朝有益于解决问题的有利方面发展,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协作共事的能力。教师在网络学习平台上学习案例和相关资料,根据学生注册的班级对学生过行分组;各成员阅读、分析和思考案例,形成小组案例分析列表。案例分析列表在小组讨论区再进行广泛、细致深入的讨论,形成小组案例分析报告,各小组的分析报告组成案例分析报告列表,然后全部各小组对报告列表进行讨论,得出关于该案例学习的案例分析报告。在讨论过程中,老师利用网络监控机制,对讨论进行引导,并提供实时的帮助,解决学生在讨论中遇到的困难,使学生不断树立学习信心,把持讨论的方向,保证讨论得以继续进行。最后,老师对整个案例学习的各个阶段、讨论结果,以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优缺点进行总结和评价,并对整个在线案例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实现网络环境下的在线案例学习模型,如图1所示。

(一)教学案例及相关学习资料。

老师除了要呈现蕴涵知识点的案例外,还需提供事先设计好的案例分析题,有利于学习者的思维的导航;相关学习资料可以是学习材料、背景资料、类似的案例、友情链接、案例的增殖资源、相关的文章及多媒体资料等。

(二)案例分析列表。

学习者阅读案例及相关资料,自主探究,根据自己对案例的理解,完成案例分析题。小组各成员可对个人分析题作业互相评议、补充、修改、反思,促进对案例的进一步理解,最终形成案例分析报告。

(三)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分析报告是学习者通过诠释案例的各要素,将案例中的表象与知识点相联系,实现的意义建构。

(四)总结与评价。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整个在线案例教学活进行总结和对案例分析报告进行评议。

(五)监控机制。

监控机制是指教师帮助学生学习的认识帮助工具和协作工具,如,QQ、微博、博客、电子学档、检索器、电子邮件、站内邮箱、案例报告生成器、留言板、论坛及通信电话等。

四、基于网络环境下案例教学模型的网络课程设计

在了解了网络环境下开展案例教学的意义,分析了现有典型基于案例教学的网络课程教学应用形式之后,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在线案例教学模型。为了使网络课程实现该模型,网络课程的系统设计可以从下方面考虑。

(一)系统设计的流程。

网络课程系统采用B/S结构架构,在功能上,要实现角色权限的设定、案例的和阅读、案例分析列表、讨论交流、分析报告的生成、教学笔记等功能。在线案例教学的过程包括:案例的、教学准备、教学进行和总结与反思四个阶段。案例的阶段,教师除了利用网络课程提供的案例编辑器编写案例或直接导入外,还要提供分析案例分析有关的相关资料,便于创设学习情境,并提出案例分析题;教学准备阶段,教师可对案例进行管理、建立班级和对注册的学生进行分组;教学进行阶段,学生对案例进行阅读,在小组在各自的讨论区进行自主、协作学习,经过一段时间后形成本小组的案例分析报告,提交至本班的案例分析报告模块,各小组成员可对分析报告,再进行评议、修改、反思,最终完成案例分析报告,教学进行的全过程,教师可以查看案例学习的全部信息和参与案例讨论的过程,并可对学生进行实时指导;总结评价和反思阶段,教师对案例学习的全过程、案例分析报告等进行总结和评价,并对记录在线案例教学时的思考。

(二)角色权限的设计。

根据系统设计流程,网络课程内容的浏览包括四种角色的权限,即:系统管理员、教师、学生和访学者。

系统管理:具有管理网络课程的最高权限,涵盖了其他角色的全部功能,具有角色定义、查看登日志、管理用户、管理案例、管理素材、管理案例分析报告等权限。

教师:和管理案例及相关资源、可以进入班级和各小组空间、可以上传和下载文件、查找用户等权限。

学生:进入案例空间、进入班级空间、进入小组空间、查找用户、上传文件等权限。

访学者:指没有注册的用户。其权限为浏览案例、检索资源等。

(三)监控机制的设计。

监控机制是在线案例教学得以胜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在监控设计上,应做到制度监控、实时监控和事后监控三个方面。为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性和积极性,在设计上可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监控,如,对参与讨论、发帖的数量,是否按时完成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等,系统对学生成绩分数作相应的加分扣分或是零分处理;网络课程除了讨论区、留言板、邮箱等常见监控功能外,还应在教学进行阶段整合实时监控工具,如,在线QQ、博案、微博等。

五、结语

网络环境下案例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还处在摸索阶段,对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支撑平台设计及影响教学效果因素等都有待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本文在分析现有教学案例在网络课程中的应用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在线案例教学的教学模式,并对该模式下的网络课程设计问题进行了探讨。

参考文献:

[1]张国民,张剑平,邱红霞.基于教学交互视角的网络课程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08,(7).

[2]白杨.网络环境下培养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案例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9.

[3]刘名卓.教学案例在网络课程中的教学应用[R].华东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