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培训班课程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中强调:要提升教师教育体系建设,要找准教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寻找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突破点和着力点,不断提高教师培养培训的质量。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影响着国家教育发展的质量与水平。除了加强师范院校对新教师的培养力度外,加强在职教师队伍的培训,促进教师教学实践后,再学习再提升,成了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在教师培训体系中,组织管理、课程设计、课程实施、教学方法共同决定了教师培训的质量与效果,其中课程是教育的核心,培训课程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师培训的水平与质量,在整个教师培训工作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
二、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设计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目前,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设计存在不接地气、拼盘凑数、交叉重复、操作性不强、反馈不到位等问题。反映出课程设计的实质性问题是:教师培训课程设计存在学员主观能动性不足、教学方式多样性不够,课程安排针对性、系统性、科学性不强等问题,以上问题直接影响了培训的质量与效果。究其问题出现的原因有三:其一,对课程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项目负责人应付凑数,学院审核机构审核不严等情况;其二,课程设计者教育学专业知识深度不够,对教育学基本理论缺乏研究,导致不能很好地应用教育学基本原理;其三,课程设计者知识广度不够,在设计中还需应用到的社会学、心理学等知识不够扎实。本文主要是从心理学的视角,应用心理效应的原理来探讨提高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设计的对策。心理效应是普遍作用于每个人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是某种人的行为或事的作用力影响了其人或事导致发生相应的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如破窗效应、鲢鱼效应、蝴蝶效应、木桶效应等。心理效应对人的行为和意识影响具有普遍性,根据培训的不同阶段、不同方面应用好心理效应,可以使课程设计更加合理化、科学化。
三、五种心理效应在教师培训课程设计中的应用
(一)课程设计的初始安排,注重首因效应。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指交往双方初次接触时根据有关信息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首因效应在人际认知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会对信息的解释和总体印象的形成产生强烈影响。虽然这种印象并不一定是正确的,但是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强烈影响着人的心理和行为。因此,如何安排培训班开班式尤为重要。学员来自全省甚至全国各地,互不熟悉,如何迅速俘获人心?我们在课程设计初期的主要任务:一是如何让学员对此次的培训班充满信心、充满期待;二是能够让学员在最短时间内融入班级,充分激发每位学员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激发新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通过初次接触,观察每位学员的特点,为后期的班级管理与学员信息反馈打下基础。因此,初期的课程安排应以活跃气氛、凝聚团队为主,可设置团队拓展训练或破冰训练等。同时,首课教师与课程的选择尤为重要。首课教师要选择经验丰富的、资历较深的优秀教师,让学员对本次的学习充满信心与期待。运用首因效应时要特别注意的是第一印象并不是无法改变或难以改变的。我们应当在第一时间凝聚人心后,进一步做好后续的工作,避免有始无终。(二)课程设计的中间安排,注重反馈效应。反馈效应是心理学借用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学习者通过对自己学习情况的了解和掌握,对后续的学习起到控制和强化作用。反馈效应告诉我们: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及时进行自我反思、总结,教学者要对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客观的反馈,以强化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与目的性,提高学习效率,避免偏离学习目标或浪费时间。即论语中所说的“学而不思则罔”。除了进行自我反思外,要重视别人对自己作出的客观评价,扬长避短,从而明确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反馈效应告诉我们,在课程设计的中间环节要帮助学员建立良好的反馈平台,设立有效的反馈方式,使学员在一段的学习过后能及时进行总结、调整和交流,为强化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如:在课前设置学员分享环节,课后留部分时间让学员自由提问,举办学习沙龙或者小论坛。老师要在学员的交流与分享中了解学员的需求与不足,学员也要在交流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下一步学习明确目标。反馈效应还启示我们在课程设计中要注重前后课程的顺序安排。避免出现前后课程交叉重复,先难后易,甚至前后矛盾的现象,确保课程能围绕培训主题,达到培训预期目标。(三)课程设计的后期安排,注重迁移效应。所谓迁移效应是指先行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即已学习的知识、积累的经验对解决后期问题的影响。根据造成的不同影响分为正效应、负效应和零效应。在课程设计的后期中,要适时安排特定环节及时总结梳理本次培训班学习的内容,并通过安排片段教学、听课评课、参观考察、课题研讨等环节,把前期的课堂理论学习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并挖掘其原理相通之处,触类旁通运用到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教学中。有条件的培训院校还可以在培训班后期安排部分选修课,让学员在前一段集中学习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情况及本地区学校的教学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感兴趣的课程。使前期的学习有的放矢,避免了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因为培训期间的学习时间总是有限的,在后期的课程设计中还要注意帮助学员归纳总结有规律性的解决问题方式与方法,使学员回到学校后能举一反三,运用自如。同时要防止学习与实践中的思维定势,不考虑自身教学实际情况照搬照抄。同时,事先让学员选择自己喜欢的课题,学习过程中让学员带着课题听课,带着课题研讨,这都是培养学员科研能力的好做法。根据中小学教师的“软肋”,针对性地加强教师的科研能力,引导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及时地自我反思、自我总结,能很好地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四)课程设计的整体安排,注重超限效应。超限效应是指长时间的刺激或过度、过强的作用导致研究对象产生心理不耐受甚至逆反的心理现象。课程设计中要注意“度”的把握,避免“过犹不及”。因此,在课程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人体的疲劳周期因素,科学安排课程的数量、时长、性质、时间点及排列顺序。科学家对脑科学规律分析研究显示:大脑的每个功能区都有一定的工作时限,超过时限脑细胞就会因疲劳而逐渐停止工作。同时,左右脑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关联。大脑在完成某一特定任务时只有一个半球的参与,因次单一的教育和训练会使大脑的另外半球受到抑制。所以,要科学控制不同课程的时长,建议不同性质的课程设置不同的时间长度不宜连续安排同一性质的课程。另外,根据人体的生物学规律:人体在早晨记忆力呈最佳状态,适合安排理论性强,逻辑思维强的课程;14点脑力体力最低,不宜安排理论课;15∼18点体能活跃,可安排操作课、实践课;21点出现第二次高峰,可安排学习沙龙、文艺汇演等。(五)课程设计的价值安排,注重指挥棒效应。指挥棒效应是指上层或管理者的目的与意志对下属的行为所起的导向与驱动作用,导致了自身行为失去自主性、客观性和系统性。表现在:一味听从权威专家的意见,不敢质疑,更不敢有反对意见;一味迎合政策的需求,喜欢捕捉热点,随大流且功利性强。职称考试辅导培训、继续教育规定学时培训、学历与学位考试培训等培训市场生意兴隆。因此,课程设计中不要一味聘请权威专家,或碍于领导专家的面子“凑课”,要关注一线教师的基层经验的分享。许多专家只是从事理论研究,没有一线教学经验,理论引领固然需要,但是基层教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经验对学员今后的教学工作的帮助和启发作用是不可替代且弥足珍贵的。从政策层面来讲:不要只盯着学校升学率压力或满足自身评职称的需求,更要注重“立德”之根本。缺乏道德素养的老师,教学知识与能力再强,也就像没有设置安全网的高楼,楼盖得越高就越危险。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必须是品德高尚的人,是要内外兼修的。不能因为培训时间短暂,牺牲师德师风教育来换取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提升,丢失了学习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因此,建议开设师德教育课程,比例可以根据培训班的时间长短来合理控制。从教师培养整个周期来看,课程设计的系统性尤为重要。要开设师德教育、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科研教育四个领域的课程。如果是阶段性的主题式培训,培训时间较短的,其课程设计也可以不面面俱到,只要能围绕主题即可,但从整个培养周期来看,课程的系统性尤为重要。
四、心理效应应用于教师培训课程设计的建议
首先,在培训班开始阶段建议注重首因效应,提高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快速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其次,在培训班中间阶段建议注重反馈效应,通过构建多样化的反馈平台,促进学员的有效学习,提升培训的实效性;其三,在培训的后期建议注重迁移效应,通过对培训知识的归纳、梳理及方法方式的规律性总结,提升培训的针对性,为培训结束后的教学实践与科研提供指导;其四,在课程设计的整体安排上要注重超限效应,根据不同课程的性质与目标,科学安排课程的长度、频度、时间点及顺序,提升课程安排的科学性;最后,在把握课程设计的价值上建议注重指挥棒效应。注重课程设计的系统性,符合教师培训的整体目标,合理安排不同价值领域的课程,使师德教育、教师知识与技能的价值均能实现。
作者:陈娜娜 单位:福建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钟祖荣.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标准研制的意义和思路[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6(02).
[2]廖艳华.例谈心理效应在短期培训班管理中的应用——以宁波大榭开发区短期培训班为例[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09).
[3]高兴贵.陕西义务教育阶段体育师资培训模式探析[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2).
大家下午好!
四天的培训即将结束!我们精心筹备的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班在各位老师与学员的共同努力下,今天圆满结束了。
为了确保本次培训班的顺利开展,我院护理部、急诊医学科前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认真开展课题调研,充分结合急诊医学的发展设置培训内容,特邀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老师优化课程设计,最终筹备、规划了11个专题讲座,内容包括:护患危机预警干预体系的建立、胸痛中心的建立、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技术解析、急诊胸痛绿色通道流程改进、护理文献信息检索、急性中毒切断毒源的科学选择、急诊抢救物资应急管理、临床护理重点专科内涵与措施、国际视野下护士角色的发展、急诊危重患者分级转运标准的建立、急诊护士的职业心理调适等,培训主题和内容紧扣了当前急诊医学工作重点,课程之间的衔接、编排都做到了科学、合理,保证学员有足够的实践时间和交流机会。
各级医疗机构积极选派护理骨干参加培训班,大家都是各个单位急诊医学科专业和公共突发事件卫生应急救援的中坚力量,担负着建设与发展急诊护理学科的重任,希望通过这次难得的面对面交流,共同推动急诊急救护理专业水平及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
一、具体做法
(一)做好宣传工作
利用校园广播、多媒体、黑板报、各社团力量等多种形式,在各班级进行大力宣传短期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特别强调对学生以后的就业有一定的作用。
(二)做好培训班的前期工作是办好职业技能培训的关键
培训班前期工作包括教材准备、课程设计、师资培训和安排、材料设施准备、授课计划设计等,是保证培训班顺利完成的关键。我们按照国家按摩师、美容师、足疗师培训的师资及设施标准,合理应用本校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做好培训班的前期工作。
(三)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是保证职业技能培训班的质量
我们在师资安排过程中,选送医学专业性强、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责任心强的老师到高等医学院校、医院及社区康体中心进修学习,他们经考试取得相应的中、高级职业资格,回来后成为培训教学骨干。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有完善的教学计划和授课计划、合理的课时安排、多样性的教学方法。
(四)完善考试制度
根据国家劳动保障部职业培训课程计划,学生通过三个月时间学习培训后,要进行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考试。完善考试制度是保证考试质量的前提,主要是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验好考生居民身份证,这是保证考生身份的真实性;(2)做好考试试题保密工作,提高考试成绩真实性;(3)安排好考场和监考员、考评员和督察员等工作。
(五)做好资格鉴定
资格鉴定包括考试成绩评定、审批考生各种材料,上报上级有关部门,最后是资格证书审核、发放,这是考生职业培训的最后环节。
二、讨论
(一)在校生职业技能培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根据医学生特殊的专业性,我校从2004年起,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和雄厚的师资水平,对本校在校生进行保健按摩、医学美容、足部按摩等职业技能培训,经三个月的培训,95%的学生顺利通过考试,获得了国家劳动保障部颁发的资格证书。又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自已身心健康要求和意识在不断的提高,市场和社区医疗点、医院都建有大量的保健按摩康体中心及美容中心,需要大批量的保健按摩师和美容师、足疗师。我校在校生参加按摩师和美容师、足疗师的培训,毕业后就业率是100%,可以说是供不应求。
(二)职业技能培训是拓宽就业渠道和提高招生入学率的手段
随着国家招生人数年增加,毕业生人数年增加,由于专业局限,就业空间窄小,就业竟争激烈,就业形势严峻。职业技能培训使学生学多了一技之长,提高了就业率。我校已取得资格证的学生毕后的就业率达100%,从面也提高招生入学率,据统计我校每年招生人数逐年呈30%上升。
学生的就业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帮助,如何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率是每位从事职业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职业技能培训也是拓宽就业渠道的一种手段。
【参考文献】
学员概况
参加此次培训的学员共有29名,分别来自全国13个省市,男女比例3:1。其中有现役、退役国家队队员8名,其余也多为国内资深岩友。培训授课教练(含助教)与学员比例为1:6。为期10天的培训课程,内容包括:结组攀登操作、攀岩救援和自然岩壁开发;结组攀登中常见问题处理和操作效率与安全性;裁判规则的运用;训练计划、训练方法和损伤预防等。培训特别安排了在北京白河峡谷自然岩场的实地攀爬体验,通过参观、考察、体验、交流,让学员们对攀岩项目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经过严格考核,最终有21人获得了全国攀岩中级指导员证书。
培训特色
1 精英教练一流学员
在授课教练团队中,康华是执教中国登山高级人才培训班的教练,在世界各地多次进行攀岩教学活动,具有丰富的登山、自然岩壁教学经验;周鹏在“2010年中国户外金犀牛奖”评选中获得最佳攀登成就奖,多次成功攀登技术型山峰,具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赵玉燕从事攀岩培训工作6年,多次参与初级攀岩指导员培训班的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攀岩培训教学经历;曹荣武从1996年开始接触攀岩,曾多次获得全国锦标赛冠军,2007年起执教国家队,具有丰富的指导训练、攀岩教学经验。
在29名学员中,有在世界各地攀岩、从事多年攀岩运动推广工作的王志明;有在国际、国内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刘常忠、李春华;有世界标准赛道纪录创造者和保持者钟齐鑫、何翠莲;还有曾多次登顶8DOO米级山峰的黄春贵;有经营攀岩场馆多年的星多贺子(日本籍);有多年从事学校攀岩教学的慕煜、张丹……这些学员都是目前国内最精英的攀岩从业者。
2 精心组织课程科学
培训内容是否切实可行、是否有吸引力,是培训班成功举办的一个重要保证。本次中级班从培养攀岩行业能写、能爬、能讲、能操作的实用性综合高级攀岩人才角度出发,采用国际攀岩向导课程模式结合我国现阶段攀岩发展情况开设,其中分为五大类科目:理论、攀爬、操作、教学和定线。
(详见下图)绳索操作:结组攀登操作、中级救援、滑轮拖拽系统组装与运用;教学指导:中级攀岩课程知识点的讲解和教学、指导训练能力;攀爬演示:5.11难度路线的先锋攀爬演示;
定线能力:中级定线课程(5.11至5.13人工岩壁难度路线设定)的理论与实践。
3 授课精彩互动教学
课程根据统—规范攀岩行业安全操作的原则而设置。教练组对课程内容进行了统—规范讲解和授课,对每个知识点提出了具体量化指标。培训课程根据时间和基地的实际情况,采用“理论—实践—总结—再实践—考核—再总结”模式展开。课上学员们仔细聆听、积极提问;课下互相切磋,深入研讨,教练学员亦师亦友,教学相长,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在“训练计划制定”课上,每个学员从自己实际工作情况出发提出个性化训练计划,教练员对每个计划进行讨论和分析;在“训练方法”课上,教练员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将训练方法的原理、作用、受用群体和注意事项进一步讲解,学员们参与互动教学,体验每种训练方法,从而更深刻地掌握其关键点;在“攀岩损伤”课上,教练员结合实例,从损伤机制、症状特征、处理角度展开教学,给出实用性强的康复治疗建议;在“结组攀登”课上,教练员采用“原理和操作原则讲解一实践分步教学一流程化操作”的方式进行。每个知识点都根据课程实际情况,采用不同教学模式和授课方法,从而达到最佳的授课效果。
4 深入讨论互动提高
培训班是一个学习的平台,为学员们提供了深入交流的机会。在进行“自然岩壁开发管理”课程时,教练员邀请有丰富自然岩壁开发经验的王志明同学介绍自然岩壁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因素;在进行“攀岩训练”课程时,多次获得全国攀岩难度赛冠军的刘常忠和速度赛冠军钟齐鑫同学主动将自己多年的训练经验与大家分享讨论;在进行“教学指导”课程时,教练员邀请有多年攀岩教学经验的慕煜老师,为大家讲解大学攀岩课程设计和实施方法。学员们纷纷表示,培训班专门安排时间进行讨论、交流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式,有针对性,能够取长补短、相互借鉴、有效互补。
5 考核量化公平公正
考核是检验和加深学员对知识点的掌握的一种方式。培训考核遵循考教分离的原则,专门聘请登山高级人才班优秀毕业学员、登协原培训部教练罗彪老师担任主考官。整个考核体系采用整体通过和否定项原则来设置,具体为:五个科目中某个科目如果不通过,整个考核不通过;每个科目中设置安全否定项,如果否定项不通过,整个考核不通过。
未来发展
本次培训班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于今后进一步做好攀岩指导员培训工作有以下几点设想:
1 进一步面向俱乐部
随着攀岩事业发展,攀岩推广工作从各地政府部门、各省登协、各地大专院校、各地方攀岩俱乐部不断推进,广大攀岩从业人员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对培训的需求越来越高。本次培训计划人数为24人,实际参加人数29人,报名人数达53名,还有许多攀岩爱好者纷纷要求参加,但由于条件限制未能如愿。因此,我们考虑在今后的攀岩指导员培训中,一方面要求各省市登山协会加大省内攀岩俱乐部的培训力度;另一方面,也应逐步启动并加强攀岩师资队伍的培训。
2 进一步改进课程安排
课程安排是各地报名参加本次培训非常踊跃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进一步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提高培训效果,在今后的培训工作中,可以考虑更早的进行培训内容需求调查,例如利用中国登山协会网站平台,采用问卷调查等形式征集意见,集思广益,通过互动交流、进一步改进课程安排。
3 进一步改进培训方式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的高速运行,旧的职业岗位及其所要履行职责的要求正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一些不合时展需求的岗位将会慢慢消失,同时又有更多新兴产业的诞生带来新的职业岗位。而教育本身是一项周期比较长的事业,它所产生的效益很难做到立竿见影,这个过程有时几年,有时十几年,有时需几十年才能显现出来,这就要求中职教育的改革,必须要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中职教育的专业结构能够做出快速甚至超前的反映。所以,中职教育的改革,要以职业前景为导向来规划设置软、硬件设备、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不断的根据需求做出适当的调整,形成多元化办学、多元化教育的格局。拿计算机系的专业设置为例,计算机行业是属于技术性强、非常具有包容性、就业前景特别宽广的行业。而我们现在的中职教育的计算机系里面如计算机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等专业课程设计的太过于笼统、不细分、无特色,多以理论课为主,像计算机组成原理、C语言、数字电路等,太偏重于专业的学科建设和学科的系统性,对于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不够重视。
好多从本专业毕业的学生如果单纯运用从学校学到的这些知识,是毫无实践性的,根本就不足以支持他们进入相关行业从事技术性的工作。中职教育的这种缺陷成就了雨后春笋般兴起的各种私立技能培训班,很多学生也把求知的目光转向了这些培训班,去这些专业培训班(平面设计、3D动画、游戏动漫等)报名学习。和在学校中学习的情况相比较而言,反倒是培训班里面所学习到的东西更加能够融入到工作实践中来,为毕业生创造出巨大的实用价值。
如果从职业的导向出发设置专业,想要从事广告类工作的直接学习色彩、美术和平面设计类软件,想要从事软件类工作的直接学习高等数学和各种编程语言及应用,想要从事游戏类工作的直接学习3D动画类软件,想要从事影视类工作的直接学习影视后期制作、剪辑软件、想要从事建筑类工作的直接学习CAD制图、环艺设计类软件……在课程设置上适当的减少理论课,相应的增加实践课、应用课,做好相配套的软硬件设施和管理方案,引进师资力量,改善办学条件,分类建立实验室、机房、计算机网络,加强教学研究并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做好考核和教学管理。这样,计算机系就产生了新的专业:平面设计专业、软件工程师专业、动漫游戏专业、影视制作专业、建筑设计专业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学以致用,出了校门就可以尽快的适应社会、适应工作。学校通过成功的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得到优质生源,并与用人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面构成一个相辅相成供应链条,良性循环一旦形成,必然将会持续健康发展。
计算机系的改革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其他专业的改革也是一样,本着以职业前景为导向的思路,科学的规划设置专业,设计课程和教学内容,再根据专业内容配置师资以及软硬件设备,做好教育管理,按照教育规律办教育,同时还要注重对于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以及对社会、对未来岗位的适应能力的培养,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经济中,使学生学会并善于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及技能水平,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实用型、技能型职业技术人才。综上所述,中职教育的实用性改革,就是根据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所需,因需育人,遵循市场发展的规律,拿行业标准和用人要求作为中职教学的基本目标,及时、科学、合理的调整专业结构,建立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制度,多开发理论与实践并重、实用性强的课程,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使中职学校所培养的人才与劳动力市场所需求的技术人才流向趋于一致,真正展现出中职教育的独特魅力。
作者:李丽 单位:平凉信息工程学校
一、工程实践的创新之路
1.创新原动力
作为全国首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点单位,大唐大学一直在从事工程实践的研究与探索。在探索过程中我们发现,当前普通高校大多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重理论轻实践甚至无实践,培养的“人才”很难适应当前社会的高速发展。教学内容死板,教学大纲多年不变;单纯的知识教育,旧有经验的复制,忽视实践,没有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考试分数论高低;忽视人文教育,没有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学生在走出校园后,无法迅速融入企业创造价值、获得的薪水大多和理想相差甚远,因而工作热情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被大大减弱。对此,企业通常需要花费半年的时间培养新人,而时间、人力、物力的付出很可能换来的是员工的跳槽,这种两败俱伤的现象普遍存在。
解决此问题的根本之法在于转变教学思路,而转变教学思路的关键是改变高校教师的授课思路。如何改变授课思路,使高校教师一改往日单一的授课方式,便是大唐大学在工程实践上要走的一条创新之路。
2.创新工程教育培养模式
大唐大学结合自身优势,联合大唐移动、大唐高鸿、大唐仪表所等主业公司,建立多家单位联合工程教育培养模式,从企业概况、行业动态、生产线参观、新产品解析到实操课程,建立一整套完善的适合教师工程实践的培养体系,通过零距离接触,把专业知识和当今行业现状无缝隙结合起来,使学员进入企业即融入企业。
大唐大学同时与多所合作高校建立共同培养机制,走进校园与教师进行深入沟通,了解学校的实际教学与课程编排,从与教师的沟通中挖掘实际教学中的盲点,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机制,与高校共同制订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高校教师一直以来都是以书本上的通信理论为教学内容,高校内也很少有完善的可实验的3G和4G环境,因此教师均缺乏对实际设备的操作动手能力,并不真正了解通信原理和网络架构。在工程实践课程下,将建立实际的3G和4G环境,在掌握了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在中心很好地实操3G和4G设备,全面掌握3G和4G的原理和运行过程。在中心,通过认知实践,高校教师可以了解通信行业现状、国际趋势并提升工程素养;通过参与工程项目,可以进行实际工程的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维护。此课程将重点关注高校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主要让高校教师通过观摩实际设备和上机实操切实感知和学习3G和4G原理,使高校教师了解3G、4G网络的基站安装、设备开通、网络勘察、网络规划、路测、无线优化、网络优化等技能。
3.打造一流师资队伍
为保证工程实践的效果,切实使教师学有所获,在师资的配备上我们力求精挑细选、精益求精。建立名师资源库,按照培养方案要求,精心选拔高校、企业的一流名师和企业导师组成师资团队,为中心学员授课和实践指导。
4.甄选行业经典课程
在课程的选择和设置上,大唐大学也紧跟时代潮流挑选经典课程,与时俱进地更新课程内容。
二、高校教师“LTE工程实践创新能力”高级培训班
首期培训班为期5天,招生对象为担任大中专院校信息通信领域课程1年以上的任课教师,目的在于培养骨干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促进教师将课程理论与移动通信实践有机结合,为高校培养更多信息通信类任课教师。
由于报名人数较多,培训班分两期举办,第一期吸引了来自北京工商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东交通大学、金陵科技学院、电子科技大学8所高校的近30名教授级教师。培训内容涉及:参观展厅、产品线,移动通信技术研究与国际化标准,LTE网络架构及原理,LTE无线网络设备介绍与操作,LTE行业动态和产业发展几大板块。
1.课程设计别出心裁,让参训学员眼前一亮
会议室、PPT、讲台是培训中的老三样,但在本次培训中它们不再是主角,取而代之的是前沿产品、生产线和上机实操。在第一天的课程中,首先安排学员参观大唐电信集团展厅和大唐高鸿产品线。
通过讲解员细致清晰的讲解,学员了解了大唐电信集团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了解了我国通信领域发展的艰辛历程,在生产线上也看到了最新的通信类产品。很多学员不由发出感叹:“如果在自己的教学中加入这些实体案例,课程将更加生动,学生的兴趣将更加浓厚。”
2.实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第三、第四天为学员安排了LTE无线网络的实操课程。一大早学员们便驱车赶赴位于大兴外研社国际会议中心的培训基地。进入中心,一台台最新的移动TD设备展现在学员的眼前,他们立刻被眼前的设备所吸引,要知道这些高精尖仪器在高校中是看不到的。
课堂上,学员们个个对移动TD设备爱不释手,一有空档就要拉着讲师问个明白。一位来自金陵科技学院的教师对于移动基站工作的原理及在实际操作中的安全防范提出了几点问题,这也是他在实际教学中常常被学生所问到的。讲师在讲解过程中为了让大家听懂,拆解了设备,对零部件逐一说明。教师们也好像回到了学生时代,听得聚精会神,似乎忘记了酷暑,一门心思地扑在设备的研究与讨论中。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strengthen organization and leadership, perfect system mechanism, grasp the key link to three aspects, discusses the strengthening cadr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work in an effective way.
关键词:企业 干部 教育培训
Key words: enterprise cadr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作者简介:荣自炎,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组织部,科长,政工师
近年来,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从企业科学发展、安全生产和领导干部素质提升的实际需要出发,在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方面做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笔者认为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从加强组织领导着手,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扎实开展提供强力保证
高度重视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把提升干部素质作为一项事关企业改革发展大局的重要工作来抓。
一是单位主要领导亲自抓,层层落实责任。明确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教育培训工作第一责任人,党政副职分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目标责任制,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二是按照“层级明晰、职责明确”的原则,明确上级、专业化公司(事业部)、经营单位三级职能,建立健全各级干部教育培训职能管理机构,实现集中归口管理、统一计划管理和统一质量管理。
二、从完善体制机制着手,夯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基础
着眼于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树立大教育、大培训的思想理念,在体制机制上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保证。
1、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制度体系。制定《教育培训管理办法》、《教育培训管理工作督导评估实施意见》、《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远程教育培训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从制度上给予教育培训全方位的规范和指导。
2、建立常态化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制定干部教育培训年度计划和中长期规划。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分阶段制定实施培训计划,为部门组织培训及干部自主择训提供指导。各基层单位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本单位的培训计划。党校和职业学院等培训机构根据培训工作计划,具体承办相应的教育培训任务。上级人事培训部门结合业务职能部门,严格考核,加强督导,切实把工作计划落到实处。
3、规范完善干部教育培训的组织实施。编制教育培训规划体系,涵盖组织管理、培训实施、教学管理、督导评估、工作保障五个子体系和系列程序文件,注重指导性与规范性,强化实践性与可操作性,促进各层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组织实施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4、加强培训业务信息化管理。要建立健全人事培训管理系统,实现培训需求、办班审批、经费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系统化控制,及培训档案的自动更新、培训证书的电子化查询和有效期预警等,使干部教育培训业务科学化、流程化,高效化。
5、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将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情况作为年度考核、干部任职考核等重要内容,使干部教育培训成为培养干部、发现干部、考察识别干部的重要渠道。专业技术人才实行培训学习与聘任挂钩和继续教育登记制度,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对不参加继续教育或参加继续教育时间不够的专业技术人员不聘任或降低聘任等级。
6、建立督导评估体系。通过建立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细化督导评估细则,采取专项与日常督导相结合的方式,对基层单位、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全方位督评,出具督导评估意见书,对存在的问题责任到人、限期整改,促进了培训管理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从关键环节着手,扎实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一是培训内容突出针对性。深入调研,加强沟通,通过交流座谈、调查问卷、学员评教、效果跟踪等措施,科学合理地设置培训内容、培训班次,完善课程设计,开发特色课程,使学员真正学其所需,学有所用,提高党员干部运用科学发展观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依据不同类别人员,设置不同的培训侧重点。今年以来,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相继举办了安全培训、入党积极分子、组工干部、五五普法、纪检监察人员、工商管理等培训班,基层单位自主开展了领导干部执行力培训班、综合素质培训班等形式多样的干部教育培训活动。
Abstract: The CBE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is a kind of teaching system centered on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training, it is also the starting point and the foothold of students′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and engineering literacy cultivation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The reference and application of the CBE training mode in university teaching can update the curriculum system based on the vocational ability module, promote the reform of classroom teaching, establish practice base and practical curriculum system, change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students, carry on the in-depth reforms of double-qualified faculty team construction, which aim to cultivat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ability.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CBE training mode can stimulate students' professional learning enthusiasm, better dock career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t results of students are better.
关键词:CBE;培养模式;职业能力
Key words: CBE;training mode;professional ability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3-0168-03
0 引言
高等教育改革,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教育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须的。应用型本科也不例外,由于我国标榜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院校过多地模仿普通大学的学科教育模式,与生产和实践缺乏紧密结合,很难适应企事业单位的需要,迫切需要进行改革。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全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用型大学是普通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是人才培养“立交桥”的必经之路、是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引擎。
而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国内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杨春春[1]等对中外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陈盛[2]、程正富[3]、陈方红[4]等学者研究了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机制和实现途径等;匡瑛[5]、朱立锋[6]等学者从大学生职业能力的角度进行了研究;马海民[7]、王兰兰[8]等学者提出了将CBE模式运用到应用型本科院校。本论文主要是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围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出如何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构建CBE人才培养体系。
1 CBE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特征
1.1 CBE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CBE人才培养模式始创于美国,指能力本位教育(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以从事某一具体职业所必需具备的能力为出发点来确定培养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评估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思想与实践模式,其核心是要使学生具备胜任未来从事工作所必需的实际能力。
1.2 CBE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
CBE人才培养模式应用于教学,以岗位分析为基础,根据具体职业的能力要求确定教学目标,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共同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服务。教学内容打破学科课程体系,采用模块式的课程结构。根据岗位需要,将相关模块进行自由组合,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要。CBE模式打破了学科式课程体系的思维模式,建立和完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内容结构及基于工作质量的课程学习要求”的“工作过程三维导向”课程体系。
2 应用型本科院校CBE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基于CBE的培养理念,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应用性本科院校应该基于“以能力为本位”思想构筑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传统注重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的培养,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动态评价与调控机制,构建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基础,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以职业要求与教学要求的统一与融合为指导思想
基于“CBE”的人才培养体系,其指导思想就是要实现企业的生产与教学融合,鼓励以专业教师引领开展的技术服务项目为载体,实现服务项目与教学融合。通过生产与服务项目,将企业生产的岗位标准与教学标准衔接;将企业生产环境与教学环境相衔接;将生产产品与教学内容相衔接[9],见图1。
2.2 以岗位群要求为标准,以能力模块为基础,设计课程体系
以岗位能力要求为标准,把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把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的要求进行。首先是进行职业岗位目标分析(包括工作分析、任务分析、能力分析),把岗位任务分解为具体的职责,再把每项职责细化为具体的专项能力,依据岗位的职业能力按照综合能力、专项能力的层次分界,根据岗位能力分析进行课程体系设计,据此确定若干课程模块,并对每项能力制定出教学方法和考核标准。模块化课程是对传统课程的创生,一个模块可以是一个知识单元或一个操作单元,其主要特征是:与岗位能力相对接,将理论知识传授与技能培训有机结合;以课题或生产案例为单位编写教材;以实验室或实训车间作为教学场所;以“双师型”教师为主体实施教学[10]。
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的思路如图2所示。
2.3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
就目前看,课堂教学落实职业能力培养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教学内容的选择沿用传统的“学科”思维逻辑痕迹明显,没有从应用型的角度审视课程及其课程的内容与结构;只教知识,忽略技能训练;课程中的技术因素没有被挖掘出来,本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却讲成了理论课程,与职业能力培养背道而驰,“理论基本不用、实践基本不会”成为课程教学效果的一大特色。课堂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普遍存在,学生的自我活动性没有被激发,“做中学”还没有落实,“教师唱主角,学生当配角”的格局没有得到改变。
通过改革,从注重“教”向注重教的“学习效果”的转变;课堂角色由“教师与学生”向职业场的“领导与职员”的转变;从“单一讲授”教学模式向多样化的“讲、练结合”和“实践操作”模式转变;从注重“一般性、课程性能力”向“职业场职业能力”的转变;从注重人才培养模式的“先理论,后实践”逻辑线索向“职场实践”逻辑线索的转变;从注重课程构建的“学术的学科理念”向“实践的技术学科理念”的转变。
2.4 与实习基地深层次互动,有效利用仿真平台和实践基地,构建仿真教学与现场实习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现有应用型本科的实践教学体系归纳起来分为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四个教学环节,这四个实践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体系既互相独立又相互支撑,分不同学期阶段。而现有的实习方法过于简单、实习效率不高,往往成为一种流于形式的参观,无法真正使学生动手、动脑参与实际工程。
通过仿真平台和实验室的建设,打破传统的单一基础分段外出参观学习,把学校实验室仿真平台与校外实践基地相结合。围绕教学模块,与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实现仿真教学与现场实践的结合,促进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
2.5 改革学生评价体系
现代职业型人才的培养强调“两个强化”:即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强化职业素质培养。因此,现代职业型人才的评价体系应面向社会、面向专业领域、面向工程实践、面向学生的全面及个性化发展,从所培养出的学生的人文素质、职业技能、创新精神、社会适应性和认知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要从传统的“学校主导型”转变为“市场需求导向型”,不能用单一的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用更加接近工程实践的测试过程来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比如,引入案例分析、口试、论文、课堂讨论等,使评价结果更真实、更全面;减轻学生期末考试负担,加重平时作业、课堂讨论等平时成绩的比重,使学生将功夫用在平时,而非“临阵磨枪”式的突击记忆,这样才能持久地吸收和掌握知识。
2.6 培养双师型教师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根本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专业教师不断进行知识体系的更新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应推出各种措施,如: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国家执业资格考试,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鼓励专业教师通过科研、技术服务、技术开发、产学结合等方式参与工作实践和科技开发活动,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通过招聘方式,从一线的工程师中挑选一部分理论及实践水平较高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专业教学工作;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定岗,积累实训教学需要的技能和实践经验,形成双师型师资队伍。
3 应用型本科CBE人才培养模式效果
3.1 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
学校组建各种学科竞赛团队,通过积极参与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大学生创业训练竞赛等,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和挖掘学生创新潜能,强化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我心目中的大学城――三校连接地段的城区建设构想》项目荣获2012年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课题调研类三等奖;《高校资助工作育人功能新模式体系研究》项目在首届“经济困难资助育人项目”大赛中获一等奖;第七届“用友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校内选拔赛二等奖。另外各类获奖项目20余种,如: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类一、二、三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阅读竞赛、城建学院设计大赛个人二等奖、城建学院知识竞赛一等奖、第二十五期党校环保创意作品比赛获优秀奖、校第三届诚信征文比赛三等奖、校第三届诚信征文比赛优秀奖、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计算机学院花样百科三等奖、城建手绘地图大赛等。
3.2 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培训课程和证书考试
学生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在学习之余积极参加各类辅修计划、辅导培训课程和证书类考试,比如:CAD培训、BIM技术培训、英语类培训和计算机类培训等。据不完全统计,2013级土木专业学生参加CAD培训班的有58人,占本年级人数的46%;参加有BIM培训班的有24人,占本年级人数的20%。2012级学生中,参加CAD初、高级培训共计121人,占本专业比例高达71.6%,英语类培训班33人,计算机类培训班20人。2010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有59人参加了CAD培训班,占本年级人数的40%。
3.3 学生毕业设计质量优良
毕业设计的指导都是由具有丰富教学和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指导,鼓励学生参与实际0工程项目、真题真做,到企业进行毕业设计。近三年毕业设计质量良好,毕业设计成绩分布比例如表1所示。
3.4 毕业生就业状况良好
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近三年平均就业率99%,如表2所示。毕业生就业去向良好,主要集中在国有和私营建筑企业(含设计院和施工企业),2013年就业率达到100%。
学院建立了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的有关制度,利用每年的暑假对往届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通过发放问卷,电话访谈,走访等形式回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并将调查的基本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了解毕业生社会反馈和社会需求趋向。近三年来,土木工程专业向社会共输送了约485名毕业生,大部分用人单位认为我院毕业生知识结构合理、适应能力较强、综合能力较强,普遍反映我院毕业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素质较高,技能较强,安心踏实能吃苦,深受欢迎。
4 结论
应用型本科院校以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在学生培养过程中,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根本,准确把握企业对岗位能力的需求,在注重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的培养,将生产过程融入教学过程,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逐步实现教育生产关系与社会生产方式的融合。
参考文献:
[1]杨春春,刘俊萍.中外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3).
[2]陈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若干问题的思考[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8,1.
[3]程正富,赵华君,石东平,杨守良,朱家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27(6).
[4]陈方红,汪小布,王锋.论构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路径[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9,28(2).
[5]匡瑛.究竟什么是职业能力――基于比较分析的角度[J].江苏高教,2010,1.
[6]朱立峰.浅述大学生应培养的基本职业能力[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1).
[7]马海民,王杨,马春兴.转变教育理念,建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导的培养模式――CBE培养模式在美术学专业中的应用[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3).
[8]王兰兰.应用型本科院校CBE人才培养控制体系的构建[J].高教研究,2006,5.
摘要:高职《建筑结构》课程实践性教学中添加结构设计软件的必要性以及实施方案。
一、高职《建筑结构》课程实践性教学中添加结构设计软件教学的必要性
作为高职高专层次建筑结构类的CAD技术基础理论课程应为建筑行业培养应用建筑结构软件的专业人才,他们除具备计算机CAD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外还应具备使用建筑结构设计CAD软件的能力。目前,并不是所有的高职高专院校建筑结构专业都开设上述课程,有的学校仅仅把AUTOCAD教学列为一门独立课程,培养的是计算机描图员,而专业CAD软件(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筑结构》PKPMCAD、GSCAD结构计算等系列软件)往往不学。
高职《建筑结构》课程实践性教学中添加结构设计软件教学必要性体现在:
(一)它能完美地执行《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要求。
该课程的教学任务:《建筑结构》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主要骨干课程之一。其任务是让学生在工程实际中掌握建筑结构构件的基本理论、受力特征、计算方法,使学生具有对一般简单的结构构件进行设计计算的能力,具有明确的结构概念,并能理解和应用结构构造措施,为学习后续课程和深入研究结构理论奠定基础。
该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结构基本理论,解决结构构件设计、施工中的常见问题;通过实验或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论证知识的能力;了解建筑结构的设计方法;
2).能正确处理好一般多高层建筑施工中的结构问题――达到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应有的结构基本知识的要求;
3).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绘制竣工施工图及钢筋翻样能力。
(二)、它映对了高职高专以市场为导向的培养方向、以企业需求为教学任务的办学目标。
1、高职高专院校在人才培养方向及专业设置上必须面向地区经济和行业需要,及时了解地方经济的发展趋向,充分考虑地方经济对人才培养的需求,适时根据地方经济的发展调整专业方向,合理整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同时使学校在不断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自身得到更快的发展与提高。
2、据调查,2011年元月1――7日之间就有5家公司(见附件)在江西人才网上招聘担任结构设计的具有大专学历的学生,同时我还了解到我们建D0701班的毕伟同学目前正在温州设计院做结构设计。说明我们高职高专的学生毕业后从事结构设计工作是有市场需求的。既然市场有需求,我们就应该可以将此作为我们的契机,试验出一条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出一套新的教学管理方法和制度,与时俱进,同时还可以为将来我校晋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3、2011年3月在土木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09级学生中开展了共30个课时的《建筑结构》设计软件学习的培训,培训班在指定的四个班里招收了30名学员,5月10日进行了培训情况问卷调查,其中:1、对你参加结构设计班学习的原因是什么的回答选为增长知识的占50%,选为提高能力的占46.7%;2、对你认为本次结构设计班的学习对你在哪几方面能力的提高有帮助的(可多选)回答选识图能力的占66.7%,选施工技术的占40%,选预决算的占26.7%;3、你认为本次的学习对你将来选择职业或岗位有影响吗?回答有的占76.7%,回答无的占23.3%;4、通过结构设计的学习,将来选择的职业是以下哪一种?选结构设计的占26.7%。选施工工程师的占66.7%;5、你身边还有希望能学习结构设计软件的同学吗?回答有的占56.7%;6、你认为《结构设计》选修课(设计软件培训班)是否有必要继续开?回答有的占93.3%,回答无的占6.7%。
4)、别的省市也有高职高专院校正在此方面做努力工作。例如山东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等。
(三)、根据岗位需要,摸索具有高职高专院校特色的新的培养模式和理念。
1、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基本情况是本专业是各个高职院校的特色专业、龙头专业。由于学院的大力扶持和宣传,该专业每年的招生人数超过全院总人数的50%以上。
2、在这些众多的素质参差不齐的生源当中不乏有一些根底优秀的苗子,他们对知识的强烈渴求,使得我们在教学手段、教学目标、培养方向上对这部分学生不能采取单一的模式,而应该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如在《建筑结构》实践性教学环节添加结构设计软件教学,充分挖掘这部分学生的潜能,以培养多层次技术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使学生毕业后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专业技术能力强、知识面宽、素质高的特点。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江西省有公办的高职高专院校47所,民办的高职高专院校8所,其中设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院校有十多所,所有这些院校都没有结构设计软件实践性教学。
二、高职《建筑结构》课程实践性教学中添加结构设计软件教学的实施方案
(1)、在系统的学习《建筑结构》、《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建筑CAD》、《制图与构造》等课程和进行了《结构施工图会审》实训的基础上,在大二下学期利用周四下午进行约10周共30课时时间的结构设计强化训练,学习《PKPM结构设计计算应用程序》或《GSCAD结构设计计算应用程序》,并要求学生完成一套多层框架结构的施工设计图。
(2)、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如下:
(3)、结构设计软件教学手段和方法
根据课程和生源特点,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案例教学:在课堂以工程中构件设计实例进行教学,以增强学生对结构的真实感。
2)、采用影像设备一体化教学法:对于结构和构造部分,以录相、图片等影像资料展示,利用建筑技术实训中心实物进行教学,以增强学生对结构的现场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