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节能减排与低碳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引言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形态。目前,我国交通运输业仍是全国能耗和碳排放规模较大的行业之一,约占总能耗的8%左右,而当前航运公司燃油成本占运营成本的比例一般在40%左右。因此,如何推广节能减排技术,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已成为当前航运界普遍关注的问题[1][2]。
1.航运业能耗及碳排放现状
1.1国际航运业碳排放现状
相关资料统计,全球碳排放主要来源于电力行业和制造业,占总排放量的56.3%,交通运输行业的碳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量的26%,而航运业碳排放量仅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3.30%。就全球交通运输行业的碳排放水平而言,公路运输业的碳排放量占据首位,为72.9%,航运业碳的碳排放量仅占交通运输行业的13.8%。
1.2我国航运业能耗、碳排放现状
我国交通运输业是仅次于制造业的第二大油品消费行业,油品消耗量约占全社会油品消耗总量的33%,其中水运行业每年消费的能源总量大约占交通运输业的1/4左右。虽然就排放比例而言,我国交通运输业(包括航运业)的碳排放总量较低,但其能耗和碳排放的增长速度却大大超过其他行业。
2.航运业节能减排现状
2.1国际航运业节能减排现状
1997年,国际海事组织通过了一项决议:规定2015到2019年间建造的船舶需改善能效达到10%,2020到2024年间建造的船舶能效增至20%,而2024年后建成的船舶能效需达到30%,营运船将建立改善能源效率机制,实施船舶能效管理计划。
2.2国内航运业的节能减排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战略实施,受国际大背景的影响,我国航运业节能减排虽然取得一定成效,如制定了节能减排措施,编制修订了相关部门规章等,但是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2.2.1节能管理机制不不健全
随着交通行业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原有交通节能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需要,而行之有效的节能管理模式尚未形成,行业管理缺乏法律依据和抓手,使得国家、行业相关节能文件得不到充分的落实。
2.2.2运力结构调整缺乏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激励政策
实施运力结构调整是航运业节能降耗的一项重要举措,主要表现为船舶向大型化、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提高船舶吨位,从而大大降低燃油单耗,但在实施过程中缺乏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激励政策和手段。
2.2.3节能基础工作薄弱
航运业能源消耗统计、节能标准制定及节能措施研究等基础工作比较薄弱,不仅造成政府的宏观节能决策缺少必要的数据支持,而且使节能监管缺少技术标准的支撑。目前,航运业虽然有能源消耗统计报告制度,但航运业能源标准制定工作相对滞后,能源标准体系尚未建立。
2.2.4能耗增长源头控制尚不完善
航运业尚未建立限制高耗能设备的准入机制,使行业能耗增长的源头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如新建船舶及购置的二手船舶投入运营前没有经过必要的能效审查。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扭转,其结果必然是继续走“先浪费、后治理”之路。
3.航运业低碳发展的途径
航运业低碳发展、节能减排工作所涉及的环节多、任务艰巨。因此,明晰各项工作的关系有利于航运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持续、低碳发展。航运业低碳发展的途径具体建议如下:
3.1建立长效机制,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
切实把节能减排作为航运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强化责任考核,完善政策机制,突出重点领域,加大资金投入,使航运节能减排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尽快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行业共同推进的节能减排工作格局[4]。
3.2完善体制和机制。
实现航运低碳发展,应加强制度建设,建立一系列有利于航运低碳发展的激励政策,如可交易许可制度、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政策等。通过政府推进与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有效促进航运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落实,形成节能减排工作有部门主抓、有相关部门协助抓、有业务部门具体抓、各方面共同协作并努力推进的工作机制[5]。
3.3建立健全统计监测考核体系。
在行业现有能源统计体制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航运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制度,建立航运业能耗排放清单数据库,增强统计工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3.4提升航运核心装备的能效水平。
通过制定新投入市场船舶的能效和排放限值准入标准,禁止不符合节能减排标准或要求的船舶投入船舶运输营运市场,从源头上控制航运船舶高耗能和高排放的问题,有效地实现航运低碳发展。我国已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如何分解和控制上述目标,市场机制是有效方式之一。这就需要尽可能地调动企业等微观经济主体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积极性,将低碳市场机制建设与低碳政策机制建设有机结合[6]。
3.5加强航运企业能力建设。
进一步明确航运企业是节能减排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其作用。航运企业要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组织管理体系,建立节能减排工作目标体系,加强节能减排专业队伍建设,大力推进涉及航运全过程的节油技术和措施的应用,加强节能减排替代性技术的应用理论研究和技术推广。
结语
提高船舶能效,促进航运业低碳发展是机遇,也是挑战,必然会加快航运业进行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有关管理体制的转变,这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任务。中国航运主管部门、航运企业及有关单位只有积极行动,及早应对,才能使中国航运业在全球激烈的竞争中得到生存和发展,不会在新一轮的“洗牌”中落后于发达国家。必须抓住这一历史机遇,迎接挑战,赶超世界航运、造船强国,在新的历史起点占据有利的位置。
参考文献:
[1]李碧英.航运业节能减排现状及其低碳发展的途径[J].工程研究,2012,4(3):260-269.
[2]叶丹.低碳经济对我国航运业的影响[J].水运管理,2010,32(9):17-19.
[3]李建丽,真虹,徐凯.水路运输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的比较优势[J].水运管理,2010。32(3):14-16.
[4]徐建豪,龚安祥.中国航运业节能减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世界海运,2011,34(11):42-44.
[5]王清斌,杨华龙,杨增海等.水路运输可持续发展及其评价研究[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0,26(4):72-75.
关键词:低碳;铁路运输;节能
自20世纪中后期,气候变化、能源短缺、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及其带来的社会成本等,使越来越多的人认同低碳经济是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低碳经济的影响将广泛而深远,其发展对所有传统和新兴行业都无一例外地提出了节能减排的迫切要求。各交通运输行业都应当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用科学发展观来审视和定位节能减排的管理问题。在多种运输方式中,铁路以其运能大、能耗低、环保性好等特点展示出明显的“低碳”优势。为了达到我国政府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40%-45%的节能减排目标,就必须优提高能源生产、转化利用效率,从根本上实现铁路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的深化改革和跨越式发展。
一、低碳经济与交通运输节能减排
低碳经济是指兼顾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实现温室气体排放的低增长或负增长的经济模式。其内涵包括建立低碳能源体系、低碳技术体系和低碳产业结构,建立与低碳发展相适应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实施刺激低碳发展的国际国内政策、法律体系和市场机制,其实质是高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基础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中的经济涵盖了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度重视、积极开展交通运输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首先,节能减排是我国政府对国际社会做出的郑重承诺,实施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是贯彻国家政策的基本要求。其次,实施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是解决能源紧缺的重要途径。交通运输行业油品消耗量占全社会油品消耗总量的33%。在全社会能源需求紧张、能源开采量有限的前提下,实施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不仅是解决能源紧缺的有效途径,同时也对交通运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再次,实施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有利于转变交通运输的发展模式。现阶段我国交通运输发展更为重视行业规模和效益,忽视了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社会成本和负面效应。实施交通运输节能减排,通过强调发展质量,缓解快速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可降低由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低碳时代我国铁路运输节能减排的措施建议
低碳时代我国铁路运输节能减排的措施应加快电气化铁路发展,实现以电代油,提高用电效率,发展机车向客车供电技术,推广使用客车电源,逐步减少和取消柴油发电车,优化机车操纵,降低铁路运输燃油消耗。
(一)积极开发铁路车辆节能技术
一般来讲,铁路车辆节能技术主要由两部分构成:车体结构轻量化和车体形状流线化。实现车体结构轻量化的主要途径有两个:一是采用新材料;二是采取合理的结构优化设计。对于高速列车来说,高速列车比传统列车的运营速度有大幅度增加,这需要将列车车体外形设计成流线形,以减小空气阻力的影响,降低能耗,提高列车运行的稳定性;车体需采用轻量化结构设计,以降低能耗和轮轨作用力。
(二)大力发展电力机车降低能耗
以我国各种运输方式的油耗为例,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6)》公布的相关数据,按每100t·km换算周转量的标准油耗计算,铁路油耗约为水运的1/3,公路的1/37,民航的1/140。此外,在各种运输方式中,铁路也是唯一可用多种能源替代石油的大能力综合性绿色运输工具。在我国,目前电气化铁路和高速铁路已成为铁路发展的主要方向,电力机车不占用我国紧缺的石油资源,是适应我国能源特点的运输方式。
(三)充分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的先进技术
与铁路运输相关的温室气体减排机遇主要包括:改进空气动力学、减轻火车的重量以及引入再生能量制动和车载储能技术等。相比之下,铁路减排技术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并且已有部分技术被陆续投入应用,取得了一定成效。例如,在改进空气动力学方面,随着铁路持续提速,日本铁路不断采取减小车体断面面积的措施,减小了列车的走行阻力;在减轻列车重量方面,JR东日本公司主要通勤列车实现了轻量化,节能效率持续提高。
在引入再生能量制动和车载储能方面,近年来日本铁路已经启动采用蓄电池装置、提高电动机和变换装置效率、开展再生制动方式的研发工作,再生电池和电容器元件的研发取得了较大进展,铁路蓄电池和电力再生制动方式等的应用,既节省了电能,也间接减缓了发电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因此,我国铁路运输要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技术,尽快提升节能效率。
(四)加大新技术的运用
随着空调旅客列车机车向客车供电技术的日趋成熟,铁路部门应逐步取消燃油发电车,以电代油,实施机车向客车直接供电技术。在甩掉发电车以后,每列车每年的发电燃油污染以及发电车给车站及沿线带来的噪声污染也随之消失。伴随着客运专线的建设和线路的电气化改造,我国电气化铁路发展迅速,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由此可见,在电气化铁路区段,空调客车实施机车向客车直接供电技术,取消柴油发电车,将产生巨大的节能减排社会效益。
(五)提升电气化铁路的能源利用效率
从用电总量上来看,作为节能型交通运输方式的铁路仍然是用电大户,提高电气化铁路的能源利用效率,将产生可观的节能减排效益。例如,白银西牵引变电所直挂式无功动态自动补偿装置——无功动态补偿装置根据牵引负荷状态随时进行动态补偿,当无电力机车运行时,由电抗器吸收固定电容器产生的过补偿,达到提高功率因数的目的,从而减少了电能损耗,常年运行下来,可产生较为可观的节能减排社会效益。
【关键词】金属冶炼业;低碳经济;节能减排;管理路径;研究
能源是人类发展的基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也使人类进入了能源大量消耗的时代。节约能源,发展低碳经济,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特别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大会之后,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了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所谓低碳经济,就是在保证经济正常发展的情况下,降低能源消耗,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为主题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国是能源消耗的大国,金属冶炼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而金属冶炼业又属于高能源消耗的行业。如何在金属冶炼业发展“低碳经济”,达到低消耗、低排放的目标可谓任重而道远。
1、金属冶炼业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哥本哈根大会使全球人民更清楚的认识到人类在气候变暖的环境条件下所应承担的主要责任。为了满足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需要,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以获取需要的能量,这些能源的焚烧消耗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气体,直接导致了“温室效应的产生”。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双赢的一种必要的经济发展趋势。
要发展“低碳经济”,首先就是要减少能源的消耗,找到经济和环境双赢的平衡点。在金属冶炼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矿产资源和能源,同时会有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在我国,大部分的二氧化碳的排放来自于煤炭的燃烧,而煤炭又是我国金属冶炼的重要燃料。因此,金属冶炼业作为高耗能高排放的产业是毋庸置疑的。中国要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金属冶炼业必须首当其冲,有所担当。从统计数字来看,金属冶炼业的煤炭消耗量在我国工业部门中位列第一,可见金属冶炼业在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中担负重大的责任,具有重要意义。金属冶炼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贡献,也成为了很多城市的标志特征。“节能减排”是“低碳经济”的发展核心,金属冶炼业走“低碳经济”的路径,首先就是要做好“节能减排”的工作。
2、金属冶炼业走“低碳经济”道路所面临的困难
2.1认识的局限性,使金属冶炼业重经济轻环保
中国金属冶炼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人类重视金属冶炼业带来的经济效应,重点找着眼于金属冶炼业的经济地位。人类对环境保护和温室气体认识的局限性,对“低碳经济”认识有限,更忽略了“低碳经济”的实践。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环境的不断恶化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低碳经济”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并得到全球的关注。中国金属冶炼业的高耗能、高排放以及高污染问题突显出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在这种形势下,金属冶炼业面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效节能减排成为了大势所趋。
2.2技术落后和创新不够制约了金属冶炼业走“低碳经济”的道路
我国的金属冶炼业因为认识不足,投入不够等原因,其技术装备和冶炼工艺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具有较大的差距。在有色金属冶炼领域,其能源的消耗在行业的总能耗中占有80%以上的份额,但是在一些关键技术方面却有待提高,很多生产技术和节能技术都需要进一步的深入发展,对新技术的开发也急需加速。在很多有色金属企业,其技术装备和加工技术居然还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已经完全跟不上时展的脚步。在一些民营企业和地方小企业中,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低,在现今发展节约型、环保性经济的方面明显的落后。因此,生产装备的更新,加工工艺的提高,生产技术的开发是金属冶炼业提高生产效率,节能减排的重要任务。
2.3惩戒措施难以奏效使节能减排工作更加被忽视
对于一些企业来说,做好节能减排工作会增加生产成本上的投入,相应的减少经济收入,这就使一些社会责任意识差,追求短期经济利益的企业着重效益的获得而放弃环保。环保部门对于违法事件的处罚相对于不环保取得的经济效益来说,具有很大的差额,这就导致企业宁可受罚也要以经济利益为重。惩戒措施的力度不够,对企业的节能减排的控制管理难以奏效。
3、金属冶炼业走“低碳经济”路子的管理路径
3.1政府要做好监管工作,引导和推动金属冶炼业发展“低碳经济”
政府要履行职责,做好监管和把关的工作,保证企业的健康公平的发展、竞争。不能完全依靠企业自身的责任意识,政府的监管到位,有利于金属冶炼业结构的调整,实现真正的节能减排。在对市场准入和投资方面,政府要严格监管,将非“低碳经济”从源头上有效的控制,把节能减排作为市场准入的一个重要条件;在企业的运行方面,政府要对其进行动态的管理和控制,保证企业真正的做到“节能减排”;在奖惩方面,政府要加大惩罚力度,对违规企业严格执法,对“低碳”企业进行褒奖,实行双向引导;在市场竞争维护方面,政府要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保证金属冶炼业的市场环境处于公平、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3.2金属冶炼业要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和措施
对于金属冶炼业来说,第一,要对“低碳经济”进行全面的认识,认清其在保护人类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第二,要清楚的认识到“低碳经济”是现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努力抢占先机,把“节能减排”作为企业自觉承担的一项责任,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第三,要重视“低碳经济”的经济效益,在节能减排的基础上形成良性的循环。第四,要进行项目的投资建设时,以“低碳经济”为基本原则,建设低碳的项目,为节能减排打下良好的基础。
3.3加大投入,依靠科技进步实现节能减排
金属冶炼业要加大对节能减排的投入,采用高效率、低能耗、低排放的工艺和装备,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科技的进步和技术的创新是金属冶炼业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条件,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加大科技研发的投入,以获得高技术水平、高应用效果的科技成果。我国金属冶炼业依靠科技进步,用于发展循环经济,取得良好的效果,不仅减少能源的消耗,而且达到了减少排放的目的,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关于永兴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湖南统计信息网,2011-12-11.
生产更节水、更节能的陶瓷产品。卫浴企业要把节水作为一个主攻方向,生产更具节水特性的卫浴产品,这既是产品的发展方向、市场的需求方向,更是企业研发创新的方向。如一些知名卫浴企业研发的3升、4升甚至更节水的坐便器产品等。瓷砖企业要把节能作为一个主攻方向,把生产过程中的节能措施逐一落实,让低碳产品的研发创新顺应时代的节拍,让产品具备超常的节能特性。
使用能效更高的能源、设备。对于资源、能源依赖型的陶瓷企业,面对低碳经济的热潮,要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作为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抓手。如科达机电潜心数年研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清洁燃煤气化系统”,比传统燃料节省成本30%左右;国内陶瓷压机龙头企业恒力泰推出节能宽体型压砖机,是国内环保节能的呼声日益高涨背景下积极适应市场环境而研发的代表性节能新品。许多卫浴企业使用的宽断面百米长窑炉等,在节能减排、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单耗等方面,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积极作用。
创新更节能、低碳的工艺技术。创新工艺技术不仅包括产品节能生产工艺,更包括生产过程的低碳环保和节能技术。新中源集团采用节能新技术后,每年可以节约 9 000 吨标准煤,大约占全年总能耗的30%。在生产工艺的改进方面,新中源集团研发的无机合成板材不需要烧制,直接利用废渣等材料制作,不仅可以降低能耗,也可以充分废物利用,起到节能环保的双重效果。唐山惠达陶瓷集团研发出多项节能减排的新工艺、新技术,如高压注浆、热风炉、窑炉余热综合利用、锅炉冷凝水回收再利用等。不仅是具有代表性的知名陶瓷企业,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也相继开始开发新型减排节能环保产品。
推行严细管理促进节能减排。在以节支、节流、节能为主的节能减排中,陶瓷企业还需要特别关注严细管理这项正本清源的工作,中国环境标志认证、节能产品认证,以及低碳产品认证等,都需要严细管理做后盾,这也是能否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关键环节。创新成果的应用和转化,能耗指标的降低与达标,都与管理息息相关。因此,发展低碳经济,生产低碳产品,推进节能减排,都离不开管理这项最基本、最基础的因素。无论是开源还是节流,不管是节能还是减排,若要达到预期的目标,管理是必不可少的,管理出效益,对节能减排、低碳经济或是低碳产品,同样适用。
节能低碳环保,建设美丽家园是全社会的共同行动,企业具有更大的责任和义务,要改变过去不正确的发展方式,粗放的生产方式,树立低碳观念,加强节能减排,切实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共同维护我们美好的家园,让每个人过上健康有益的生活。
企业践行节能低碳环保,要承担落实节能减排社会责任,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把节能减排与企业发展战略、结构调整紧密结合,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生产工艺和流程,淘汰高污染、高耗能落后生产技术、工艺和装备,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要按照国家产业发展规划,科学有序推进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要加强工业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推广应用,通过节能降耗减排,发展绿色经济,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企业践行节能低碳环保,除了抓好生产过程的节能减排外,还要加强日常节能节水管理。严格执行空调温度控制标准,合理设置办公室空调温度,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低于26摄氏度,冬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高于20摄氏度。加强照明系统日常管理,做到人走灯灭,杜绝长明灯现象。加强办公设备节能管理,打印机、复印机等办公设备应尽量共享使用,不使用时即行关闭,减少待机能耗。在办公区推广使用节能开水器,节假日和非工作时间减少开水器的开启数量和时间。节约使用办公用品,推行无纸化办公,推广使用再生纸,减少一次性办公用品的使用。
[关键词]旅游业;减排;政策框架;战略措施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10)06-0013-06
引 言
近年来,气候变化问题已经从科学研究问题延伸成国际事务问题。从总量上,目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已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发达国家要求中国承担更多减排责任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国面临着国际温室气体减排的巨大压力。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在此背景下,2009年11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
为实现我国碳总量控制的目标,各行各业都要根据各自二氧化碳排放现状及潜力,制定切实措施,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旅游业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是低耗能、低污染产业,在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和产业替代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设计一套完整的中国旅游业减排的政策框架,并提出具体的战略措施,有助于推动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和我国降碳目标的实现。
一、旅游业对气候变化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存在潜在的关键性作用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明确指出,旅游业是资源消耗低的战略性产业。这里的“资源消耗低”有两方面含义:一方面,旅游业作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不仅是现代服务业的龙头,而且是传统产业的重要替代产业之一,是节能减排、建设“两型社会”、落实“调结构”和“促转变”战略的重要方面;另一方面,旅游业能源消耗低、污染少。我国能源消费的部门结构以工业为主,占全社会能源消耗的比例始终稳定在70%左右。统计年鉴中能源消耗统计项没有设置旅游业或服务业的能源消费。旅游交通和旅游住宿业是旅游业主要的能源消耗部门,两项能耗共占旅游业总能耗97%以上。对照统计年鉴中的统计项,即旅游业的能耗主要散落在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统计项中。而这两项能源消耗总比例仅为5.29%,显然这个总和是远大于旅游业能源消耗的,也就是说,旅游业能源消耗占总能源消耗比例很低。目前,我国工业企业仍是环境污染主要源头,约占总污染比重的70%;农业污染占到总污染的近1/3。相比工业和农业,包含旅游在内的服务业几乎无污染。因此,从旅游业自身的产业特征来看,旅游业是降低节能减排的优势产业,也是当前最适合于发展低碳经济的领域。
在低碳经济发展潮流兴起的背景下,旅游业应该成为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然而,由于受旅游业是低耗能、低污染产业惯性思维的影响,旅游业被认为和减排没太大关系,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中没有旅游主管部门。但事实上,旅游业也排放了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据世界旅游组织最新研究显示,旅游业对全球温室气候排放负有5%的责任,除去飞行,贡献值为3%;2005年,来自旅游交通和住宿业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分别为1192Mt(10度吨)和284 Mt;2035年以前,来自旅游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以2.5%的年均速度增长,至2035年,旅游业、交通及住宿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分别达到2436 Mt和728Mt。
为此,我们要深刻认识旅游业在气候变化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中的地位和作用,要认识到尽管旅游业是低耗能、低污染产业,但同时也排放了相当量的二氧化碳。有效减少旅游业的二氧化碳排放,有助于我国碳总量控制目标的实现。旅游业是应对气候变化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领域之一,对气候变化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存在潜在的关键性作用。
二、旅游业减排政策框架设计面临的问题
减排政策框架是要制定减排目标并设计减排措施,解决当前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中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旅游业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对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的现状及总量不明确、排放的途径不清晰、减排的目标不全面等。
(一)排放现状不清,总量不明
熟识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的现状及总量,是设计减排政策内容最基本的条件。然而,由于气候变化与旅游业发展之间存在时间尺度上的不匹配,导致无论旅游学界、气候学界还是产业界对二者相互关系的关注都十分有限。另一方面,气候变化和旅游业是两个非常复杂的开放系统,两者都存在很强的不确定性,相互作用机制复杂,国内外现有的研究对二者的相互关系认识都不深刻。从全球来看,我国旅游总产值在GDP中的比例仅占4%强,历史文化、观光旅游占主导地位,受气候变化影响相对较小,因此,国内对二者关系的关注和研究相当薄弱。也正因为如此,中国旅游业对气候变化的负反馈作用到底有多大,二氧化碳排放量到底是多少,至今仍是空白。总体来看,中国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的现状不清,排放总量不明。
(二)排放途径不详,抓手不实
要弄清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现状及总量,就必须厘清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途径,这样才能找准有实效的工作抓手,制定有针对性的减排措施。旅游业是一个产业关联度很高的产业,与旅游业相关的产业如民航、公路等交通部门,餐饮、住宿、娱乐、通讯、零售业等,均与碳消耗联系在一起排放温室气体,有的甚至是高耗能产业。旅游的主体是旅游者,随着大众、散客旅游时代来临,旅游活动的方式更加多元、灵活,二氧化碳排放的途径更加多元。复杂的产业体系、多元的排放途径,使得弄清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途径、准确计算排放总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到目前为止,除美国、日本等少数发达国家外,其他国家在此领域的研究也十分薄弱。在排放途径不详尽的前提下,确立卓有实效的工作抓手其难度可想而知。
(三)减排目标不全,安排不周
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途径、现状及总量不明,就很难制定全面、具体的减排目标,只能是泛泛地提一些目标,或者仅就某几个行业领域提些具体指标。这样可能会出现两个问题:一是仅有的、就某几个行业领域的减排安排,对旅游业减排潜力的影响及完成总目标的作用有多大?会不会出现真正需要大力减排的领域却没有实施相应的减排措施?以酒店和 景区为例,往往高星级的酒店和景区因资金雄厚,理念先进,对技术的运用程度较深,其减排潜力及净二氧化碳排放量可能比那些星级低的酒店、景区要低得多。二是就某几个行业领域的减排安排,会不会在限制了某个行业发展的同时打击了其他行业,难免有不公正之嫌。并且旅游业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链条上的每一个产业相互衔接,一旦某个行业的发展受到影响,会迅速波及整个产业。如果是这样,那么政策的安排就显得不够周全。
三、政策框架设计
按照公共政策学理论,完整的政策过程包括:政策问题提出、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各项环节能否正常运转直接决定了政策目标能否有效实现。而优良的政策设计则是一项政策的良好开端,甚至有人认为,制定出优良的政策就等于政策成功了一半。本文对于旅游业减排政策框架设计就是本着这一初衷进行的。需要强调的是,本文的政策框架设计只作为概念模型。
(一)总体目标
中国旅游业减排的总体目标就是根据自身现状,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切实制定相关措施,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为国家实现碳控制总量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提升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同时,利用旅游业是窗口行业的优势,推动我国低碳教育,传播低碳理念,向世界有效展示我国在低碳行动方面的努力和成效。
(二)原则
1 差异性原则
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差异大,区域资源特点、环境承载容量、经济水平、技术水平不同,对二氧化碳的净化与吸收能力不尽相同,各地旅游产业发展的现实差距也是存在的。旅游业减排政策的出台不仅必须与当地的社会、经济、环境条件相适应,与产业、行业的现实相适应,而且政策的制定必须在实现减排目标的同时,达到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及产业、行业发展的目的,否则就是一种极为不经济的行为,所酿成的损失与浪费既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因此,需要打破传统政策框架,设计更为科学和贴近区域和产业实际的减排政策,而且需要设定一条最能够适应当地及产业实情,能够最大限度利用当地特色资源、环境的发展路径,从而有利于旅游产业发展,推动经济进步。
2 综合协调原则
合理的减排政策,需要符合全面、协调的原则,既要强调以减排二氧化碳为核心,同时也需要全面、系统、综合地考虑人才、资源、环境、经济结构等要素,将减排的要求渗透到产业政策、财税政策、投资政策、人才政策、环境政策等各项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之中,促进减排政策系统化和诸要素的一体化。另外,减排政策要处理好旅游业和上下游产业的关系,门槛高了,会影响相关产业发展,进而影响到整个旅游产业发展;门槛低了,则无法实现减排目标。
3 灵活性原则
为保障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旅游业减排政策的深度要适宜。因为减排的总体目标是一个中长期规划,尽管政策在出台之前经过了多方反复论证,但仍存在一些难以预知的因素,政策定得太死不利于根据不同阶段的重点进行适度调整。因此,在制定政策的源头,既要重点突出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为核心的理念,同时要注意政策内容的灵活性、可行性、可持续性,并且执行力度和深度需切合实际。
(三)设计重点
中国旅游业减排政策框架设计的目的,就是要明确中国旅游业减排具体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系列制度安排。结合我国的国情,考虑我国旅游业现状,在政策框架设计方面除常规的必须符合元政策的规范及法规体系的要求,应当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 争取纳入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框架体系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框架体系是指导全局的总原则,是各行各业制定减排政策框架的重要标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框架体系明确提出了实现减排目标的政策、资金、技术保障及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旅游业减排政策纳入国家政策框架体系,才可以分享国家资源,更好地利用财税政策,运用部门协调机制、减排技术和专项资金等,解决旅游业一己之力难以突破的瓶颈,从而更好地实现减排目标。
2 制订中长期规划
明确旅游业在未来5年或5年以上的减排目标和主要任务,纳入国家旅游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将总体目标和任务逐年、逐行业分解,逐年落实、评估,并对下一年工作安排进行相应调整与细化。
3 摸清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途径、现状及潜力
熟识自身的状况是政策内容设计的最基本的条件。因此,旅游业需要厘清二氧化碳排放途径,做好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真实数据的统计与整理,并且数据要及时更新,以供参考。基于排放数据,旅游业可在全国开展一次全行业二氧化碳排放的审查工作,对于确定是高排放的行业,准确做出评估,提出限期整改要求,严重的甚至可以采取查封措施。
4 分区域、分领域制定政策及实施力度
从全球看,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来自旅游交通、住宿业、相关旅游活动及旅游装备制造业。由于我国尚未系统地进行此类研究,因而无法准确判定旅游业排放量较大的行业或领域。但可以肯定的是,不同区域,其资源特点、环境承载容量、经济水平、技术水平以及对污染物的净化与吸收能力不同;不同领域,产业组织水平不同,其排放途径、排放方式、对减排技术运用的深浅程度千差万别。因此,在政策设计时,要区别对待,分区域、分领域制定政策及实施力度。 5 引入调整机制
按照公共政策学者林德布洛姆的渐进主义观点,可以将决策(包括政策)看作前后衔接的不间断过程。同理性决策模式相比,渐进决策模式具有更强的现实性。
由于各种资源的局限,任何政策制定者制定出的政策都不可能是最优的,都需要不断调整,以使其适应环境的变化。同样,按照旅游业减排的政策框架设计出来的政策也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进行不断调整与改进,因此,具备有效的评价与调整机制之于旅游业减排的政策框架有效性应该是一个必要的保障。
四、中国旅游业减排的战略措施
旅游业减排需要旅游主管部门、旅游企业、旅游经营者及旅游者“四位一体”的共同努力。各级政府及旅游主管部门要通过规划、法规、政策等的制定和实施,运用行政、管理手段及价格机制,为发展低碳旅游创造有利的宏观环境和内在机制;旅游企业应从运营模式及技术创新等方面提高企业减排水平;旅游经营者应从管理角度提升效能,开发低碳旅游模式及低碳旅游线路;旅游者则以实际行动实践低碳旅游,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一)政府及旅游主管部门:政策推动和引导
发展低碳旅游,必须依靠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的推动。
1 统筹协调,创新推动
低碳旅游是个整体的经济,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统筹协调。
首先,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要制定一个完整的低碳旅游行动方案和行动计划,确定旅游业降碳和节能减排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目标,并对重点行业降 碳和节能减排做出具体安排。
其次,要建立协调机制,明确各相关主体责任,对启动、实施、宣传教育及成果推广应用等具体行动做出计划。
最后,要发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构建一个创新合作平台。建设低碳旅游国家工程实验室或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研究开发基地,重点研究建筑节能、酒店节水、新能源利用、低碳交通工具研发及控污减排等关键技术,为低碳旅游提供技术支撑;建立节能减排公共技术服务体系和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与成果转化体系;建立合作平台,特别是国际合作平台,共享先进的技术和低碳管理模式。
2 规范引导,做好试点
低碳旅游需要政府和主管部门在政策、规范上予以引导和支持。
首先,政府要运用财税政策、经济杠杆和行政管理等手段,加大调控力度,激励企业发展低碳旅游,发挥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和民间投资的引导作用。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在公共财政预算中要单独安排旅游业节能减排资金,对低碳旅游示范城市和绿色环保旅游企业试点要给予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等支持,引导社会投资和民间资本投入。充分发挥政府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将节能减排指标纳入考核体系。
其次,制定标准,规范发展。尽管低碳旅游已在旅游业的各个方面初见端倪,如自费北极低碳旅行团、绿色酒店、景区内的低碳交通,上海、保定等低碳概念城市等,但总体而言,仍处于小众化和非系统化状态,因此,亟待制定《低碳旅游标准》来引导并实现体系化。由国家旅游局牵头,组织国内外节能减排、气候变化、旅游等方面专家及旅游企业、民间绿色组织人士,研究、起草行业标准,择期试行,待成熟后申报国家标准。
最后,组织实施示范项目,做好试点推广工作。低碳旅游推广和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旅游客源市场、旅游目的地吸引物、旅游企业、旅游支撑和保障等多方面的内容,难度较大。可遴选重点景区、酒店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示范项目,发挥引导和带动作用。分别遴选旅游城市(如深圳)、旅游小镇(如乌镇)、旅游景区(如九寨沟)等,从不同层面进行试点,总结经验和模式进行推广。
3 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政府和旅游行业部门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旅游企业、旅游者,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低碳旅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由中国旅游协会向全国旅游行业发出低碳旅游倡议书,鼓励旅游企业形成低碳联盟,推广、交流节能减排技术,并从旅游经营环节开始推行低碳旅游方式及低碳旅游线路,共同营造良好的低碳旅游氛围,迎接碳总量控制时代的到来。
向旅游者低碳旅游手册。收集、整理国内外低碳旅游小窍门和实用方法,按旅游六要素分门别类地总结,形成便于旅游者携带和操作的低碳旅游手册。如“食”,调整饮食结构、自备环保餐具、优先使用当地食材;“住”,不使用一次性洗漱用品;“行”,共乘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游”,自带垃圾袋,将自己产生的垃圾带回家;“购”,不买带塑料袋包装的旅游商品,优先购买有当地特色的纪念品;“娱”,选择喝茶、读书、观赏等低碳活动或种下一棵低碳纪念树。开发、推广和普及基于互联网的低碳旅游节能减排计算软件,让旅游者在每次旅游结束后,计算低碳旅游与一般旅游模式相比所减少的碳排放,从而提高旅游者降碳、节能减排的意识和能力,发掘旅游者降碳、节能减排的潜力和积极性。
(二)旅游企业:运营模式及技术创新
1 提高运行效率
目前,中国旅游企业中类似电话沟通、手动记单等科技含量较低的业务仍普遍存在。旅游企业要转变管理和运营模式,采用信息化技术开发智能化管理,开发在线旅游、电子商务等,提高运行效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2 开发低碳旅游产品
旅游企业要大力设计、开发低碳旅游产品。如旅游“碳中和”产品,即旅游企业在出售旅游产品同时附加出售配套服务,要求游客付费用于环保、低碳项目建设;生态旅游、自行车、徒步旅游等产品;三大低碳旅游景区(云南香格里拉、东部大兴安岭、贡嘎山燕子沟)等低碳旅游线路产品。
3 技术创新
技术转让、技术创新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非常关键的措施。旅游企业要注重减排技术的创新,加快研制更高燃效的旅游交通工具,使用清洁能源,采用低碳或零碳能源新技术代替高碳化能源,以及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酒店业也积极采用节能新技术,降低能源消耗,争创绿色酒店,加强旅游企业减排技术改造等技术的创新。这些技术往往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需要通过转让机制和市场化运作实现转让。重要的是,旅游企业要积极主动地进行技术创新,带动旅游产业升级转型,提高节能减排水平,减缓气候变化影响。
(三)旅游经营者:开发低碳旅游模式
旅游经营者转变现有旅游模式,鼓励旅游者以共乘方式出游,旅游景区内禁止外来车辆、景区私家车、公务车及出租车的进入,景区内设置环保旅游观光车、电瓶车、畜力车、人力车等少污染或无污染的交通工具以保护生态环境;对凡响应不使用一次性餐具、落实垃圾分类回收、不主动提供包装塑料袋的景区内的商家标示“低碳营业商店”;配置专职低碳导游;在景区设置“碳减量计数器”,计算游客所从事的活动与一般旅游模式相比所减少的二氧化碳等。旅游经营者可根据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种植相应数量的树木作为“碳补偿”。
(四)旅游者:低碳旅游实践
1 充分认识旅游者个体对减排的作用
研究表明,如果中国13亿人口积极参与节能减排36项日常生活行为,则年节能总量约为7700万吨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约2亿吨,可见个人生活点滴中的节能减排潜力巨大。尽管目前没有详细计算旅游者二氧化碳减排潜力,但参照以上研究,减排空间也是巨大的。因此,旅游者要充分认识到个体在对减排方面的巨大作用,并积极主动采取低碳旅游方式。
2 积极主动实行低碳旅游
旅游者应扭转奢华浪费之风,在旅游过程中除积极采取节能减排36项日常生活行为外,还可以考虑一些其他的低碳旅游方式,在饮食上尽量选择以旅游目的地本地产的原材料为主;出行选择公共交通或使用清洁能源的汽车,如果开私家车,尽量降低空载率等。
关键词:低通交通 调控 税收政策
一、我国目前交通用能的现状
目前,我国交通能耗己占全国总能耗的25%左右,如不加以控制,将很快达到总能耗的30%,超过工业能耗。交通运输是石油消费的重点行业,是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当前我国交通行业能源利用效率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明显偏低,因此在交通领域,节能潜力巨大,发展低碳交通也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税收在低碳交通中的角色
低碳交通体系的建立需要一系列的制度和政策加以保障,其中税收政策是重要的手段之一。税收可以通过筹集到的资金来支持低碳交通的发展,比如逐渐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以及新能源交通工具的研发投入,对低碳交通领域中的企业提供充足的部门事业费、研发资金和项目建设资金,对项目提供贴息等,给予财政上的支持。
三、税收政策调控低碳交通发展的作用机理
为政府环境税收政策提供理论依据的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庇古提出的庇古税。庇古税是控制环境污染这种负外部的一种经济手段。庇古认为导致市场配置资源失效的原因是经济当事人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相一致,从而私人的最优导致社会的非最优。因此,纠正外部性的方案是政府通过征税或者补贴来矫正经济当事人的私人成本。只要政府采取措施使得私人成本和私人利益与相应的社会成本和社会利益相等,则资源配置就可以达到最优状态。这种纠正外在性的方法也称为“庇古税”方案。
四、促进低碳交通发展的税收政策措施
结合中国实际,借鉴国际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激励性的税收政策、补偿性税收政策和限制性税收政策三种方案进行突破,逐步构建中国的支持低碳交通发展的税收政策体系。
(一)激励性的税收政策
激励性税收政策是指对使用节能减排的产品或是对达到了节能减排标准生产单位实行的税收减免政策,以激励使用者及生产者努力实施节能减排措施。
1、使用和生产清洁能源和节能产品的税收优惠政策
为了促进低碳交通的发展,政府可以采取税收优惠、补贴等政策来鼓励汽车厂商研发生产更加节能的、排放达到更高标准的或者使用清洁能源的新型汽车,同时鼓励和推动使用高能效飞机和船舶技术。同时对进口使用清洁能源的交通工具在关税上给予税收优惠。
2、协议式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
政府首先制定科学、先进的节能减排指标,然后为了鼓励节能减排,可以与我国主要的交通工具制造商签订协议,如果达到协议标准或低于协议标准,均享受到税收减免照顾。以此来激励各大交通工具的制造商加大对节能减排方面的研发力度,使我国的车辆、船舶、飞机等走向节能化。
3、服务于低碳交通的制造商和投资者的税收优惠政策
建立完善的低碳交通体系,应鼓励开拓多类型的低碳融资渠道和方式,完善配套的金融服务,对于致力于低碳汽车技术的研究、开发、示范及商品化的企业,不但给予企业增值税、所得税等税收减免待遇,还要实施优惠的税收政策支持引导银行业、担保业等金融机构以及风险投资机构等为企业提供资金服务。
(二)补偿性税收政策
补偿性税收政策是指使用者或生产者开采、消耗了能源及排放了有害气体或污水,应该付出的社会补偿的代价,促使使用者或生产者不断降低社会开采量、平均能源消耗量及排污量。
1、适度地征收碳税
征收碳税有利于交通行业进行节能减排,前提是要合理地设计碳税制度。笔者认为可以根据城乡的差异将全国分成几个不同的地区,不同地区适用不同的排放标准,防止一刀切现象。并选择以碳含量作为碳税的计税依据进行从量定额税率形式,合理设计碳税的税率水平,以便征管和降低征纳成本。
2、继续推进燃油税的改革
燃油税对于节能减排以及促进低碳交通的发展具重要的作用,它将提高燃料的使用成本,可以促进汽车生产厂家开发出燃烧效率更高的新车型,进而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同时,也可以促进如天然气、乙醇、氢电池、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和生物油等其他替代能源的发展。因此笔者认为,政府应该加快燃油税改革步伐,尽快出台适合我国国情的比较完善的燃油税制度。
(三)限制性税收政策
限制税收政策是指使用者或是生产者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节能减排的标准,而征收的限制性的税收,以促使使用者或是生产者尽快淘汰耗能高、排污大的产品或是生产技术及生产设备。
1、改革和完善车船税制度
我国现行的车船税基本上是根据车船的吨位数和固定税额进行征收,与车船的使用强度无关。笔者建议,为了增强对汽车尾气和噪音的消减作用,对高排量的汽车产生限制效果,对不同强度的车船实行税收差异化政策。这样既可提高税收收入,又不影响消费,并鼓励中低收入群体保有车辆,还可保证国家节能减排和减少碳排放目标实现。
2、改革和完善车辆购置税
对于购买节能环保汽车的消费者可以实施优惠政策,政府可以制定环保车的标准,对于符合环保汽车标准的消费者直接得到减税的优惠或者按照低税率来征税,全社会购买节能环保汽车的积极性也会大大增加,将明显促进节能环保汽车的销售,同时对高能耗汽车起到很好的限制作用,加快高能耗汽车的淘汰速度,推动低碳交通的发展。
五、结论
本文从交通领域的视角出发,希望把低碳交通政策的制定与税制改革结合起来,通过激励性的税收政策、补偿性税收政策和限制性税收政策,以明确政府的低碳交通发展政策导向,为构建促进低碳交通发展的税收政策体系提供建设性意见。
参考文献:
[1]唐明.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创新[J].学术论坛,2010.
[2]李毅.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税收政策选择[J].财会研究,2010.
[3]吴重思.论税收与低碳经济[J].现代商贸工业,2010.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节能减排作为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大力宣传能源资源国情、节能减排相关政策法规,推广使用节能产品,倡导低碳交通消费模式,开展扎实有效的节能教育、培训、竞赛活动,传播绿色低碳交通理念,普及节能减排知识,强化全区交通运输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促进我区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发展,更好地服务我区经济文化建设。
二、活动时间和主题
活动时间:2012年6月10日至16日
活动主题:节能低碳,绿色发展
三、活动内容
(一)节能驾驶技能竞赛活动
各道路运输企业自发组织营运驾驶员节能驾驶培训和节油驾驶技能竞赛。宣传节能驾驶操作经验和节能环保驾驶理念,号召驾驶员养成良好驾驶习惯,杜绝不良驾驶行为,积极参与节能减排。
责任部门:运管处
责任人:
(二)节能宣传活动
围绕“节能低碳,绿色发展”活动主题,倡导全区交通运输行业进一步把节能减排理念转化为广大干部职工自觉行动,积极推行绿色交通,倡导低碳生活。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优势,积极运用手机、网络、车载移动电视等新兴媒体,宣传节能法律法规、节能减排工作先进经验、节能减排技术及成果;利用节能宣传周标语、口号等制作横幅、宣传画、宣传册,在办公楼、车站、施工现场等公共场合悬挂、张贴、散发。宣传我国的能源状况,当前的节能形势,节能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典型经验、节能减排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等。
责任部门:办公室(牵头)、机场客运处、客运所、驻站办、公路处
责任人:
(三)节能减排示范项目、技术推广活动
推广交通节能减排示范项目、节能产品和节能技术,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以推广应用前景较好的节能减排示范项目或技术作为重点,引导科学节能、环保节能。
责任部门:运管处、机修所
责任人:
(四)能源短缺体验活动
体会能源短缺带来的不便,提高对节能重要性的认识。6月13日为“能源短缺日”,号召广大干部职工,机关全体干部职工积级参与能源短缺体验活动,上下班停开公车、私家车,提倡干部职工乘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上下班;不开办公楼门厅及走廊的照明设施,不开或少开办公室、会议室照明灯,停开办公区域空调;办公楼区域张贴节能减排宣传画、标语。
责任部门:各部门、各单位
责任人: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人
(五)节约倡议活动
自觉树立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养成厉行节约的良好习惯,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能源资源的消费方式。以节约一度电、节约一滴油、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张纸、节约一分钱等形式,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树立起节约意识,倡导节约型的消费模式。
责任部门:各部门、各单位
责任人: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人
四、工作要求
1、各部门、各单位要准确把握节能宣传周主题,大力营造节能减排宣传氛围,按照本方案的要求精心安排节能宣传周内容,普及合理用能、提高能效、减少浪费的节能理念。
全体干部职工:
低碳生活、绿色出行,减少碳排放是节能、环保、绿色、生态、健康的一种生活方式,是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享受美好人生的一种愿望。为了我们xxx更加靓丽,为了我们生活更加幸福、环境更加美好,我们向全局干部职工倡议:
一、争做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宣传者。低碳生活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我们倡议全局干部职工学习掌握、宣传低碳知识,提高低碳意识,树立低碳理念,倡导低碳生活;向身边人宣传开展“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意义和方式,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行动中来。让我们的家园多一片蓝天,多一丝绿色,多一路畅通,多一些文明。
二、争做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践行者。我们倡导全局干部职工积极参与“低碳生活,绿色出行”活动,特提出如下倡议:
(一)居住在城区范围内的干部职工在不影响上、下班制度前提下,根据自身的身体素质选择步行或骑行的方式出行。
(二)根据天气情况,在保障人身安全,不影响交通的前提下,每天下午下班后,由“低碳绿色骑行俱乐部”组织在城区车辆较少的路段骑行1小时。
(三)本年度选择步行或骑行的出行方式,沿永定河、大清河、引清东干渠等河堤,组织2次以上的河流生态环境巡查活动。
(四)利用周六、日组织一次远距离骑行,到周边县、市参观绿化、生态、污染治理的工程项目,并交流工作经验。
(五)每周五设立为“无车日”。在不影响工作和生活的前提下,全局干部职工不使用机动车。集中执法行动或上级安排的集中活动除外。
三、争做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倡导者。我们倡议全局干部职工树立“能走不骑,能骑不坐,能坐不开”的出行理念,自觉遵循“低碳生活,绿色出行”倡议内容,尽可能采取乘坐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等出行方式为广大居民作出表率。
繁忙的道路,城市的未来,也许将从这一刻开始,更加通畅,更加光明!
我们期待您的参与!
xxx县环境保护局
XX年6月xx日
“低碳环保,节能减排”倡议书
老师们、同学们:
人类靠环境生存,环境靠节能维护。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及能源危机的跋涉中,需要我们珍惜资源,降低能耗,建立绿色生活方式,共同维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美好家园——地球,让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为此,特发出“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倡议:
一、做节能减碳的传播者
节能减碳,不仅是一种认知,更是一种发展方式,需要我们通过各种宣传教育,树立节能减排的环保意识和低碳生活理念。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踊跃担当节能减碳的宣传员、志愿者,以节能降耗为己任,自觉养成健康、文明、节俭、环保的良好习惯。以积极的心态,摒弃陈腐的用能观念,抵制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把低碳生活的目的和意义,传递给周边的每一个人,共同营造低碳环境,过低碳生活,做绿色公民。
二、做践行节能减排的楷模
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粒米的点滴小事做起,做自觉践行节能减排的楷模。
1、养成离开办公室、教室、寝室及其他公共场所时随手关灯、关空调、关电脑的良好习惯。
2、会议室、办公室(家庭)做到冬天空调温度不高于20度、夏天空调温度不低于26度。
3、天气晴朗、光线充足时,建议教室、办公室、会议室以采用自然光为宜。
4、开展节水行动,随时关闭水龙头,做到人离水断,衣物集中洗涤,减少洗衣次数,洗涤剂要适量投放,避免过量用水。
5、积极推广“无纸办公”、“无纸通信”,节约打印、复印用纸,提倡双面使用打印纸。
6、树立资源循环利用的意识,争取做到“一物多用”。逛街时带上购物袋,少用塑料袋,减少一次性用品(如纸巾、纸杯、筷子、方便碗等)的使用。
7、养成健康科学的饮食习惯,树立节俭文明的生活消费理念,节约粮食,反对浪费,提倡适度消费,不超前消费。
8、分类保存和回收处理废纸、饮料瓶、电池等废弃物,促进生活节能减排。
9、多骑自行车、多坐公交车,少开车;多爬楼梯,少乘坐电梯,为节能减排出力。
三、做督促节能减排的典范
倡导文明的低碳生活方式,自觉养成健康、文明、节约、环保的良好习惯,发现身边有浪费等不良行为要主动制止、及时规劝,发现因设备损坏或施工造成的浪费现象要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并督促整改。围绕节能减排,积极开动脑筋,发挥聪明才智,积极主动地为节能减排建言献策。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能减排是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体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人类的远见、智慧和内涵、修养的外在彰显,更是对子孙后代负责的身体力行、义务担当!一滴滴水能汇合成大海,一棵棵树能成长为森林!让我们每一位师生员工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点滴着手、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积极参与节能减排,认真开始低碳生活,为实现国家的节能减排目标、为创建节约型校园、节约型社会做出自己积极的贡献!
xxx中 学
二一四年六月xx日
低碳绿色环保过春节倡议书
新春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亲人团聚,走亲访友,享受欢乐,热闹非凡。为努力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和舆论氛围,鼓励引导社会公民进一步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切实履行呵护环境责任,我们向全市人民发出如下倡议:
一是不放少放烟花爆竹。同一片蓝天下,我们同呼吸,共命运。为了您和他人的身心健康,为了我们的呼吸更清新、家园更绿色,让我们从不放一支烟花、少放一串鞭炮做起,切实改善我们的大气环境质量。同时尽量选择电子爆竹、鲜花等安全、时尚的方式,送出衷心祝福,欢度新春佳节。
二是选择健康绿色出行。春节期间,市民外出走亲访友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尽量不开或少开私家车。在距离合适的情况下,尽可能选择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不断改变高消耗的生活习惯。上下楼时,多走楼梯,少乘电梯,不仅有利于锻炼身体,而且还有利于节能。
三是树立节俭消费观念。走亲访友不攀比、不浪费,拒绝购买过度包装和污染环境的商品,选择购买绿色产品和绿色食品,为父母、亲人送上表情达意的节日礼物。倡导节约、勤俭的就餐方式,亲人团聚时,做到按需点餐,不剩菜、不剩饭,剩餐打包,争当“光盘”族,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四是享受低碳生活方式。外出购物时,多使用布袋子、菜篮子,少用塑料袋,减少使用一次性木筷、纸杯等日常生活用品,努力减少节日垃圾,共同呵护我们绿色的家园。照明选择使用节能灯,并养成随手关灯的好习惯,切实降低能源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