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节能环保管理办法范文

节能环保管理办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节能环保管理办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节能环保管理办法

第1篇:节能环保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化工企业;环保管理;必要性;现状;方法

化工企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由于化工的专业性和污染性,以前化工企业想要发展,势必要以环境污染为代价,给我们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很大的隐患,但是现如今,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不断推进,人们越来越注重环境的保护和生态的稳定,所以化工企业如果还是按照传统的发展模式发展,是没有发展前景的。想要形成良好的发展模式,就要立足于化工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从化工企业与经济环境发展相适应的角度出发,具有环保意识,对化工企业进行环保管理方法的制定,制定一系列措施进行环境的保护,这对于企业的发展和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都是很有必要的。

1对化工企业进行环保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化工企业实行环保管理是为了保障社会群众的利益,是有利于民生的举措。现如今,环境保护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一个重点关注的问题,化工企业的发展和环境息息相关,所以化工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可能会发挥重大的作用,国家为了促进企业发展,大力倡导企业进行个性化发展,企业拥有了较大的自之后,环保问题成为了民众最关心的问题,对于化工企业废弃原料的处理等等都涉及到民生,所以加强化工企业的环保管理,有利于民生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化工企业实行环保管理满足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对于化工企业来说,进行环境保护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妥善处理好环境保护问题,才能够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近些年来,相关部门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为了达到良好的生活环境,国家也关闭了许多具有重污染的企业,所以从环保的角度考虑,化工企业想要进行企业发展,必须重视起来对环境的保护和管理,要更好地解决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等问题,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环境保护。

2现阶段化工企业环保管理现状

一方面,化工企业没有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化工企业的根本目标还是追求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将工作重心放在企业效益上,自然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没有强烈的环保观念,没有清晰明确的环保目标。尤其是当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产生冲突时,不可避免的化工企业都会选择效益为主。在环境保护管理中并没有成立相关部门进行环保管理办法的实行,对于企业的环保发展和现代化技术的处理水平等没有全面的运用。另一方面,不合理建筑节能产品的滋生。近些年来,新能源技术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一些低耗能的产品逐渐兴起。人们通过利用低耗能的产品来进行节能保护,从而实现企业的盈利,但是这种实行方式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严重阻碍了新能源的发展,不合理的建筑节能因为低消耗的理念被不断的进行研发,极大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3化工企业环保管理方法的探讨

第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利用科技进行环保管理。想要进行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又不以牺牲环境为前提,就要善于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进行化工企业的环保管理。要在进行环境改善的前提下,努力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来境地经济发展对环境的破坏。要对先进的环保管理理念进行深究,努力转化为先进生产力,构建规范有序的环境技术研发体系。此外,要制定严格的环保目标和具体的实施方案,逐渐重视起来化工企业的环保管理。成立专门的环保管理部门,全面负责企业内部的环保管理工作。第二,建立绿色环保管理理念。化工企业进行环保管理,要有充分的环保观念,只有企业内部的员工都重视环境保护,才有利于环保管理的推行。但是实行环保管理还是要立足于化工企业的实际发展,从客观的实际条件出发,充分考虑企业的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在实现环保目标的前提下,努力对设备进行更新,不断引进先进的环保技术,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结合在一起,实现企业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同时环境也得到保障。第三,建立有效的监管制度。想要进行化工企业的环保管理,仅仅依靠员工的自觉性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严格的监管制度来进行监督和约束。应该将企业的环境保护纳入到常规性的工作监督中去,使得环保管理成为企业常态的工作,逐渐形成习惯。环保管理要涉及到化工企业的各个环节,强化对化工企业每一道程序的全面管理。对于一些环境要求不达标的产品,需要进行严格的记录,记录真实的数据以待考察。监管部门要发挥自己强有力的监管作用,不断改进和完善监管制度,充分发挥监管部门的实质性作用,促进化工企业环保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协调企业各个部门之间对环保管理的共识,共同维护化工企业的环境。

4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保护和企业发展联系紧密,想要更好地促进化工企业的发展,就要实施企业环保管理。树立环境保护观念,突破常规的环境保护方式,努力做到在化工生产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环境保护,实现化工企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同进步的良性模式。

作者:胡皓 单位:浙江深蓝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谢炜.对化工企业环保管理问题及发展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3,(20):161.

第2篇:节能环保管理办法范文

作为三峡工程所在地和全国113个环保重点城市之一,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既是推进宜昌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宜昌市委市政府对全市人民的郑重承诺。多年来,宜昌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环境优先的发展理念,把“创模”作为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载体,深入扎实地开展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实现了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三赢”。

一、宜昌“创模”的主要做法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涵盖了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的考核指标,“创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宜昌市坚持“重民生、重过程、重特色”和“务实、真实、扎实”的“三重三实”原则,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突出重点,彰显特色,全面推进创建工作。

(一)完善创建工作保障机制,夯实环境保护群众基础。成立以市委书记郭有明同志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创建工作组织领导,统筹推进全市创建工作。科学编制“创模”规划,详细制定“创模”实施方案,将各项创建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相关责任单位,把创建工作纳入全市目标管理,实行综合考评,“一票否决”。多元化增加创建投入,几年来累计投入环保资金近50亿元,为“创模”提供了强大资金保障。开通12369环保热线,在各类新闻媒体开辟“创模”专栏,面向社会聘请义务环保监督员,编发《市民环保手册》,组织开展“创模”知识竞赛、“创模”摄影大赛、“创模”进社区等活动,拓宽环保公众参与渠道,建立健全环保公众参与机制,强化环保公众监督机制。组建“青年环保志愿者”、“巾帼环保志愿者”和“环保小卫士”等环保公益组织,使“创模”工作得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构建了扎实的环境保护群众基础。

(二)以节能减排为突破口,积极构建“两型”社会。通过扎实开展节能减排等工作,积极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一是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将节能减排目标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组织实施了“十大节能工程”和“百家企业节能工程”。通过推进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建成了一批节能企业,单位能耗普遍下降。全市化工、建材、冶金三大高耗能产业节能工作走在全国、全省前列,部分产品综合能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__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每万元增加值能耗为2.08吨标煤,比上年下降10.7%。截至20__年,共完成减排项目129个,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年度削减率分别达到15.5%和6.2%,提前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十一五”削减任务。二是把推广清洁生产与污染治理有机结合,把推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作为规范企业环保管理的有效手段,积极引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三是推进清洁能源利用,优化能源结构。充分利用水能资源优势,科学实施水电能源开发,宜昌市域内已经建成葛洲坝、清江隔河岩和高坝洲等400多座水利水电工程。抓住西气东输机遇,积极建设天然气利用项目,目前宜昌主城区各单位和家庭已用上天然气。四是积极探索发展循环经济。制定《宜昌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通过不断探索实践,形成了以“创新中循环,循环中增效”为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宜化集团、兴发集团成为全国循环经济先进企业,有7家企业被认定为全省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宜昌开发区成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

(三)把三峡库区作为重中之重,全面实施水环境治理。一是积极开展水污染治理。“十五”期间,全市实施了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项目47个。今年,又启动了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项目42个。加强流域综合治理,实施了黄柏河流域、香溪河流域、柏临河流域综合治理等一批水污染防治工程。加大船舶污染防治力度,对长江宜昌段所属110余艘船舶的排污口进行了铅封,禁止其向长江排污。开展库区水质预警和同步监测,建立健全了三峡库区水环境应急监测机制。二是编制《宜昌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建设管理。按照国家环保部要求,对各饮用水源地水质实行严格监测。三是开展水土保持和地质灾害防治。充分利用水土保持治理项目建设机遇,实施库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1000多平方公里。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建立了由400多个地质灾害观测点组成的监测预警体系。全市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完成效果良好,多次得到国家、省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评价。

(四)加强环保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污水垃圾处理水平。一是提高污水处理厂建设管理水平。宜昌城区已建成4个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日集中处理能力达到26.8万吨,集中处理率86.5%,在湖北省率先实现了大于80%的目标,并对污水处理厂污泥进行了安全处置和综合利用。制定出台了《宜昌市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办法》,积极推进污水处理社会化、市场化和专业化。二是加强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管理。全市城区建设了两个垃圾填埋

场,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达到732吨,无害化处理率89.88%。积极推进垃圾焚烧和垃圾堆肥项目建设,促进了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逐步实现城市垃圾处理产业化。配套建设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项目,使渗滤液经处理后达标排放。三是开工建设危险废物处置中心,积极推进危险废物集中处置。

(五)以工业污染防治为龙头,着力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一是大力开展工业污染防治。“十五”以来,实施工业企业“退城进园”,全市共搬迁、关停并转城区落后生产能力、污染严重企业近百家。持续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全面开展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对99家企业实行了挂牌督办。20__年,全市关闭小造纸厂15家、小水泥厂14家,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治理任务。全市已建和在建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75台套,基本形成涵盖所有重点污染源的在线监控平台。三是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宜昌在湖北省率先启动了淘汰燃煤锅炉行动,中心城区基本实现无燃煤锅炉的目标。逐步对城区公交车和出租车实行油改气,加快推进机动车燃料改造。目前城区已有4个压缩天然气加气站投入使用,486台公交车和1300辆出租车完成改造。修订完善了《宜昌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请记住我站域名/]办法》,加大了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力度。《宜昌市城镇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实施细则》,建立环保、公安和城管等部门分工协作的噪声监管机制,噪声污染得到严格控制。在城区实行机动车“禁鸣”,进一步减轻交通噪声污染。

(六)注重“创模”辐射延伸,积极推进农村环境保护。一是大力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全市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64.07万亩,天然林保护1274万亩,植树造林23.65万亩。不断加强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等建设与管理,初步形成了保护类型齐全、分布范围合理的“受保护地”管理网络。深入开展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与环境保护专项整治,进一步优化矿产资源开发结构和布局,提高了矿山规模化、集约化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水平。二是积极开展农村环保工作试点。把生态家园建设作为农村环境保护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整体推进生态家园建设。全市建沼气池农户已达26.58万户,占总农户的32.4%。加强小城镇和村容村貌环境整治,加强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宜都市、远安县成为全国“农村环保小康行动试点县市”。三是积极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区”。当阳市、远安县已进入“国家生态示范区”行列,远安县在省内率先开展了“国家生态示范县”创建工作。

(七)增强环境突发事件应急能力,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环境安全。制定《宜昌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构建市、区(县)、企业三级预案体系。建立应急环境监测中心,配备多功能应急监测车,应急环境监测能力不断增强。积极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应急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出台了《宜昌市危险废物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危险废物转移、处置管理。对医药、化工等行业开展安全生产和环境污染事故隐患排查,有效地防治了环境污染引起和因安全事故引发环境污染事件,进一步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环境安全。

二、宜昌“创模”的主要成效

(一)“创模”促进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模”以来,宜昌市经济持续增长率达13.4%,人均gdp由1.36万元上升到2.04万元,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量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与“创模”初相比,20__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每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0.26吨标煤,降低11.1%;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烟尘、工业粉尘等5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平均削减17.89%。

(二)“创模”提升了对外开放水平。通过持续深入地开展创建工作,宜昌宜居、宜旅、宜业的特色魅力更加明显,为建设世界水电旅游名城打下了坚实基础。20__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034万人次,首次突破千万人次大关;旅游总收入72亿元,占全市gdp的8.8%。同时,“创模”营造了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和对外开放形象。宜昌先后与国内外100多个城市和地区建立经济合作关系,缔结友好城市。招商引资呈现出改革开放以来最好势头,南玻多晶硅、首钢高磷铁矿开发等一批知名品牌和优势企业落户宜昌,成为宜昌市经济发展的强大后劲。今年初,湖北省和深圳市在宜昌市联合兴建了“深圳工业园”,为宜昌市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搭建了良好平台。目前,已有一批项目正在启动。

(三)“创模”推动了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通过流域综合治理,各流域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恢复和保护,水环境明显改善。全市主要河流监测断面全部达到地表水功能区划规定标准,饮用水源水质长期保持在国家ⅱ类以上标准,水质达标率100%。环境空气质量大幅提升。20__年,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44天,占全年总天数的94.2%,比20__年的64.5%上升近30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声环境质量得到较大改善。中心城区的区域环境噪声4年来全部达到ⅰ类标准,与20__年相比,城区交通干线噪声年均值下降2.4分贝。

三、对宜昌“创模”的几点思考

(一)良好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是“创模”的核心。正确认识和处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建立良好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是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是“创模”取得成功的核心要素,同时又是“创模”的重要目的。在宜昌,“环境至上”理念形成共识,贯穿于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决策的全过程,宜昌市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在“创模”的推动下,不断得到优化和完善。市政府与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及重点工业企业签订了节能减排、污染源限期治理等目标责任书,对各地进行人居环境质量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和问责制,将环保纳入综合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建设项目环保管理作为从源头控制污染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建立健全了建设项目环保审查机制、公众参与机制和跟踪管理机制,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关注民生是“创模”的根本要求。只有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切实以改善民生

第3篇:节能环保管理办法范文

工作目标:2014-2015年,单位GDP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逐年下降3.9%、2%、2%、2%、5%以上,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两年分别下降4%、3.5%以上。

一、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一)积极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41号),严格项目管理,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核准或备案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依法依规全面清理违规在建和建成项目。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在提前一年完成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等重点行业“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基础上,2015年底前再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500万吨、炼钢1500万吨、水泥(熟料及粉磨能力)1亿吨、平板玻璃2000万重量箱。

(二)加快发展低能耗低排放产业。加强对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力争到2015年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达到47%和8%左右。加快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国发〔2013〕30号),组织实施一批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重大技术装备产业化工程,完善节能服务公司扶持政策准入条件,实行节能服务产业负面清单管理,积极培育“节能医生”、节能量审核、节能低碳认证、碳排放核查等第三方机构,在污染减排重点领域加快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

(三)调整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实行煤炭消费目标责任管理,严控煤炭消费总量,降低煤炭消费比重。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及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上耗煤项目,要严格实行煤炭消耗等量或减量替代政策,京津冀地区2015年煤炭消费总量力争实现比2012年负增长。加快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在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地级以上城市大力推广使用型煤、清洁优质煤及清洁能源,限制销售灰分高于16%、硫分高于1%的散煤。增加天然气供应,优化天然气使用方式,新增天然气优先用于居民生活或替代燃煤。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到201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量的比重提高到11.4%。

(四)强化能评环评约束作用。严格实施项目能评和环评制度,新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能效水平和排污强度必须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对钢铁、有色、建材、石油石化、化工等高耗能行业新增产能实行能耗等量或减量置换。对未完成节能减排目标的地区,暂停该地区新建高耗能项目的能评审查和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项目的环评审批。完善能评管理制度,规范评估机构,优化审查流程。

二、加快建设节能减排降碳工程

(五)推进实施重点工程。大力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工程,运用余热余压利用、能量系统优化、电机系统节能等成熟技术改造工程设备,形成节能能力3200万吨标准煤。加快实施节能技术装备产业化示范工程,推广应用低品位余热利用、半导体照明、稀土永磁电机等先进技术装备,形成节能能力1100万吨标准煤。实施能效领跑者计划和合同能源管理工程,形成节能能力2200万吨标准煤。推进脱硫脱硝工程建设,完成3亿千瓦燃煤机组脱硝改造,2.5亿千瓦燃煤机组拆除烟气旁路,4万平方米钢铁烧结机安装脱硫设施,6亿吨熟料产能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安装脱硝设施,到2015年底分别新增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减排能力230万吨、260万吨以上。新建日处理能力1600万吨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配套建设废弃物处理设施,到2015年底分别新增化学需氧量、氨氮减排能力200万吨、30万吨。加强对氢氟碳化物(HFCs)排放的管理,加快氢氟碳化物销毁和替代,“十二五”期间累计减排2.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六)加快更新改造燃煤锅炉。开展锅炉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调查。实施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工程,2014年淘汰5万台小锅炉,到2015年底淘汰落后锅炉20万蒸吨,推广高效节能环保锅炉25万蒸吨,全面推进燃煤锅炉除尘升级改造,对容量20蒸吨/小时及以上燃煤锅炉全面实施脱硫改造,形成2300万吨标准煤节能能力、40万吨二氧化硫减排能力和10万吨氮氧化物减排能力。

(七)加大机动车减排力度。2014年底前,在全国供应国四标准车用柴油,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600万辆。到2015年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内重点城市全面供应国五标准车用汽油和柴油;全国淘汰2005年前注册营运的黄标车,基本淘汰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内的500万辆黄标车。加强机动车环保管理,强化新生产车辆环保监管。加快柴油车车用尿素供应体系建设。

(八)强化水污染防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编制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保护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较好湖泊,重点治理劣五类等污染严重水体。继续推进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严格水功能区管理。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加大农村、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严格控制污水灌溉。强化造纸、印染等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控制。到2015年,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下降30%以上。

三、狠抓重点领域节能降碳

(九)加强工业节能降碳。实施工业能效提升计划,在重点耗能行业全面推行能效对标,推动工业企业能源管控中心建设;开展工业绿色发展专项行动,实施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到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2010年降低21%以上。持续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推动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制定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推动建立企事业单位碳排放报告制度;强化节能降碳目标责任评价考核,落实奖惩制度。到2015年底,万家企业实现节能量2.5亿吨标准煤以上。 (十)推进建筑节能降碳。深入开展绿色建筑行动,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大型公共建筑以及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的保障性住房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到2015年,城镇新建建筑绿色建筑标准执行率达到20%,新增绿色建筑3亿平方米,完成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3亿平方米。以住宅为重点,以建筑工业化为核心,加大对建筑部品生产的扶持力度,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

(十一)强化交通运输节能降碳。加快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开展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试点,深化“车船路港”千家企业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实施高速公路不停车自动交费系统全国联网工程。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力度。继续推行甩挂运输,开展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行动。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推进“公交都市”创建活动。公路、水路运输和港口形成节能能力1400万吨标准煤以上,到2015年,营运货车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比2013年降低4%以上。

(十二)抓好公共机构节能降碳。完善公共机构能源审计及考核办法。推进公共机构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将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服务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开展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建设,将40%以上的中央国家机关本级办公区建成节约型办公区。2014-2015年,全国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年均降低2.2%,力争超额完成“十二五”时期降低12%的目标。

四、强化技术支撑

(十三)加强技术创新。实施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和重点行业低碳技术创新示范工程,以电力、钢铁、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等行业和交通运输等领域为重点,加快节能减排共性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研发生产。在能耗高、节能减排潜力大的地区,实施一批能源分质梯级利用、污染物防治和安全处置等综合示范科技研发项目。实施水体污染治理与控制重大科技专项,突破化工、印染、医药等行业源头控制及清洁生产关键技术瓶颈。鼓励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多种形式的产学研战略联盟,引导企业加大节能减排技术研发投入。

(十四)加快先进技术推广应用。完善节能低碳技术遴选、评定及推广机制,以目录、召开推广会等方式向社会推广一批重大节能低碳技术及装备,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进行节能改造,实现新增节能能力1350万吨标准煤。在钢铁烧结机脱硫、水泥脱硝和畜禽规模养殖等领域,加快推广应用成熟的污染治理技术。实施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示范工程。

五、进一步加强政策扶持

(十五)完善价格政策。严格清理地方违规出台的高耗能企业优惠电价政策。落实差别电价和惩罚性电价政策,节能目标完成进度滞后地区要进一步加大差别电价和惩罚性电价执行力度。对电解铝企业实行阶梯电价政策,并逐步扩大到其他高耗能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落实燃煤机组环保电价政策。完善污水处理费政策,研究将污泥处理费用纳入污水处理成本。完善垃圾处理收费方式,提高收缴率。

(十六)强化财税支持。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对节能减排的资金支持力度,整合各领域节能减排资金,加强统筹安排,提高使用效率,努力促进资金投入与节能减排工作成效相匹配。严格落实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所得税减免政策。实施煤炭等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清理取消有关收费基金。开展环境保护税立法工作,加快推进环境保护费改税。

(十七)推进绿色融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快金融产品和业务创新,加大对节能减排降碳项目的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发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企业债券等,拓宽融资渠道。建立节能减排与金融监管部门及金融机构信息共享联动机制,促进节能减排信息在金融机构中实现共享,作为综合授信和融资支持的重要依据。积极引导多元投资主体和各类社会资金进入节能减排降碳领域。

六、积极推行市场化节能减排机制

(十八)实施能效领跑者制度。定期公布能源利用效率最高的空调、冰箱等量大面广终端用能产品目录,单位产品能耗最低的乙烯、粗钢、电解铝、平板玻璃等高耗能产品生产企业名单,以及能源利用效率最高的机关、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名单,对能效领跑者给予政策扶持,引导生产、购买、使用高效节能产品。适时将能效领跑者指标纳入强制性国家标准。

(十九)建立碳排放权、节能量和排污权交易制度。推进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研究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加快制定节能量交易工作实施方案,依托现有交易平台启动项目节能量交易。继续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

(二十)推行能效标识和节能低碳产品认证。修订能效标识管理办法,将实施能效标识的产品由28类扩大到35类。整合节能和低碳产品认证制度,制定节能低碳产品认证管理办法,将实施节能认证的产品由117类扩大到139类,强化对认证结果的采信。将产品能效作为质量监管的重点,严厉打击能效虚标行为。

(二十一)强化电力需求侧管理。落实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完善配套政策,严格目标责任考核。建设国家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推广电能服务,继续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城市综合试点。电网企业要确保完成年度电力电量节约指标,并对平台建设及试点工作给予支持和配合。电力用户要积极采用节电技术产品,优化用电方式,提高电能利用效率。通过推行电力需求侧管理机制,2014-2015年节约电量400亿千瓦时,节约电力900万千瓦。

七、加强监测预警和监督检查

(二十二)强化统计预警。加强能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和污染物排放计量与统计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节能减排降碳的计量、统计、监测、核查体系,确保相关指标数据准确一致。加强分析预警,定期节能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数据公告。各地区要研究制定确保完成节能减排降碳目标的预警调控方案,根据形势适时启动。

(二十三)加强运行监测。加快推进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2014年完成试点,2015年基本建成。进一步完善主要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系统,确保监测系统连续稳定运行,到2015年底,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有效传输率达到75%,企业自行监测结果公布率达到80%,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结果公布率达到95%。

(二十四)完善法规标准。推进节约能源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修订工作,推动开展节能评估审查、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等工作,加快制定排污许可证管理条例、机动车污染防治条例等法规,研究制定节能监察办法。实施百项能效标准推进工程,制(修)订一批重要节能标准、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落实重点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别限值要求。

(二十五)强化执法监察。加强节能监察能力建设,到2015年基本建成省、市、县三级节能监察体系。发挥能源监管派出机构的作用,加强能源消费监管。2014年下半年,各地区节能主管部门要针对万家重点用能企业开展专项监察。环保部门要持续开展专项执法,公布违法排污企业名单,重点企业污染物排放信息,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公开通报或挂牌督办。依法查处违法用能排污单位和相关责任人。实行节能减排执法责任制,对行政不作为、执法不严等行为,严肃追究有关主管部门和执法机构负责人的责任。

八、落实目标责任

(二十六)强化地方政府责任。各省(区、市)要严格控制本地区能源消费增长。严格实施单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低目标责任考核,减排重点考核污染物控制目标、责任书项目落实、监测监控体系建设运行等情况。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节能减排降碳工作负总责,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对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地区,必要时请国务院领导同志约谈省级政府主要负责人,有关部门按规定进行问责,相关负责人在考核结果公布后的一年内不得评选优秀和提拔重用,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对超额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的地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根据贡献大小给予适当奖励。 (二十七)落实重点地区责任。海南、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节能降碳目标完成进度滞后的地区,要抓紧制定具体方案,采取综合性措施,确保完成节能降碳目标任务。云南、贵州、广西、新疆等减排工作进展缓慢地区,要进一步挖掘潜力,确保完成减排目标。强化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污染减排,尽可能多削减氮氧化物,力争2014-2015年实现氮氧化物减排1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年能源消费量2亿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地区和东中部排放量较大地区,在确保完成目标任务前提下要多作贡献。各省级人民政府要对年能源消费量300万吨标准煤以上的市县实行重点管理,出台措施推动多完成节能任务。18个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要争取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节能目标,或到2015年超额完成目标的20%以上。低碳试点省(区)和城市要提前完成“十二五”降碳目标。

第4篇:节能环保管理办法范文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公共机构节能条例》、《浙江省建筑机构节能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条令条例,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节约优先的原则,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调整经济结构为根本、科技创新为关键、依法节能为保障,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作用,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促进节能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努力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推进全区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二、深刻认识节能降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能源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源和战略资源,节约能源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十一五”期间,我区经济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能源需求不断扩大,特别是制造业等基础性产业拉动能源消费的趋势仍将持续,20*年,全区万元GDP能耗为0.4475吨标准煤/万元,下降5.72%,“十一五”以来已累计下降12.2%,距离完成“十一五”期间万元GDP能耗要求降低20%这一约束性指标,任务还十分艰巨。同时,加强节能降耗工作又是缓解我区能源供给紧张局面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具体体现和必然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全区上下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把节能降耗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要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把节能降耗作为长期的战略性任务贯彻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切实下大力气,采取强有力措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厉行节约,努力形成节约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实现全区经济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总体目标

根据市对区签订责任状的要求,2009年,要确保实现全区单位GDP能耗为0.4287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4.2%,力争下降4.52%。2009年具体各项指标分解如下:

第一产业单位GDP能耗为0.6610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4.2%。(责任单位:区农林局、区水利与海洋渔业局)

第二产业单位GDP能耗为0.4761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4.2%。其中:规模上工业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0.4855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7%。(责任单位:区工业经济局)

建筑业单位GDP能耗要达到0.2685吨标准煤/万元。(责任单位:区建设规划分局)

第三产业单位GDP能耗为0.2261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4.2%。(责任单位:区发展和改革局)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单位GDP能耗为1.7024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4.2%。(责任单位:区发展和改革局、区交通局);其它GDP能耗要达到0.12吨标煤/万元。(责任单位: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建设规划分局等相关职能部门)

各镇(街道)规模上工业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7%以上。(责任单位:各镇、街道)

区政府大楼及各镇(街道)大楼年耗能量同比下降4%。(责任单位:区机关事务管理局)

年用电量300万千瓦时以上非工业用户单位万元营业额能耗较20*年下降4.5%。(责任单位:区贸易与粮食局、区供电局)

年用电量100万千瓦时以上酒店单位万元营业额能耗较20*年下降4%。(责任单位:区旅游局)

年耗能1000吨标准煤以上重点用能单位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7%。(责任单位:区工业经济局、各镇、街道)

四、重点举措

(一)全面落实目标责任制。

1、与区有关部门、各镇(街道)、重点用能企业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分解落实目标任务。2、制订《*区节能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实施方案》,强化各镇(街道)、重点用能单位考核监督机制。3、对各镇(街道)的节能目标责任考核结果纳入区委区政府对各镇(街道)的“两个社会”考核,实行节能降耗“一票否决”和问责制。4、针对目前全区节能管理和执法人员不足的情况,抓紧设立能源监察大队,增加人员编制,在各镇(街道)建立能源监察中队,切实加强节能管理和执法队伍的力量,确保节能措施的落实和指标的完成。5、开展全区节能先进奖的评选工作,表彰奖励节能先进单位、企业和成果,并按照《*区节能降耗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兑现奖惩。6、充分发挥区节能减排领导小组的协调作用,切实推进建筑、交通、公共机构和农业领域节能。

(二)严格控制高耗能行业增长。

1、建立区域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制度。科学确定全区及各镇(街道)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指标,将区域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合理范围。2、严格实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把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关。严格按照《关于印发*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试行)的通知》(路政发〔20*〕35号)文件规定执行。3、组织实施新增高耗能项目等量淘汰制度,探索建立高耗能行业新上项目与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的机制。4、依法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按照《*市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目录》文件规定,确保完成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任务。5、严格执行超限额用能加价管理办法。按照浙江省即将出台的超限额用能加价管理办法的要求,对全区未完成节能目标任务的重点耗能单位,实行加价政策。超限额用能加价所得资金在对区重点用能企业节能考核结果公布后进行,所收资金将全部注入到*区节能降耗专项资金,用于对节能降耗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三)大力实施节能技术改造。

1、加强节能降耗项目库管理。实行动态管理,按季度增补新项目,以重点项目为载体,推动节能降耗重大技术研发、产业化示范和推广。2、用足用好国家和省专项资金等优惠政策,按照省、市、区节能节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的要求凝练项目,做好节能项目申报工作,力争有5—8个左右的项目列入省、市重点支持计划。3、按照《浙江省节电技术、产品导向目录》,抓好节能技术和装备的推广应用。继续抓好全社会高效照明节能产品、太阳能、地源热泵等节能节电新技术推广工作。4、抓好一批节能示范项目,加强重点耗能设备的节能改造工程。着重在全区五大主导行业和公共建筑等领域抓紧筛选一批节能潜力大,具有示范带动性的节能改造典型项目,积极推广一批变频、新型照明、地源热泵、太阳能等先进成熟适用节能技术。5、抓好公共机构的节能改造工程。要求公共机构全面使用高效照明节能产品,在两年内一律更换成节能灯具。积极推广太阳能公共照明系统、中央空调变频节能等技术。设定“十一五”期末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目标并力求达标,切实降低公共机构人均能源资源消耗水平,扎实推进节约型公共机构建设。6、对全区锅炉、电机等能源消耗关键装备进行调查摸底,指导重点用能单位搞好节能技术改造。7、建立重点项目监督管理机制,对省、市、区重点扶持的项目进行跟踪管理,定期检查项目进展情况,确保项目如期完工,发挥节能降耗效果。

(四)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1、组织召开全区资源综合利用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资源综合利用所得税、增值税优惠等政策。2、抓好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的认定管理,鼓励重点耗能行业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抓好资源综合利用和环保产业统计工作。3、按照省里即将出台的关于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及企业评价标准,积极组织开展循环经济型企业的评价工作,培育先进典型,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面上工作的开展。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着力推进循环经济“242”工程。抓好2个省级工业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及企业、4个市级工业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及企业、20个区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及企业培育工作。5、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引导企业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抓好已审核企业的评审验收工作。按照《浙江省清洁生产审核验收暂行办法》要求,对经过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进行评审验收,年内验收力争达到15家以上。对未完成年度节能降耗目标任务的重点用能企业,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6、认真贯彻落实*市《关于加快发展再生资源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指导意见》。加快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抓好废旧拆解回收处理工作。7、进一步加快老旧汽车报废更新,加强营运车辆等级评定,严格执行营运车辆技术标准,引导使用节能、高效、环保车辆。

(五)强化重点用能企业管理。

1、建立全区重点耗能企业能源利用状况定期上报制度,开展能源利用运行监测分析,及时把握企业能源消费走势。区统计局要做好能源统计公报,每季度通报一次重点用能企业指标完成情况。2、继续抓好重点企业能源审计、能源监测,对节能管理制度不健全,节能措施不落实,能源利用效率低的重点用能单位和未完成节能目标任务的单位,责令实施能源审计。做好能源审计报告的审核和分析使用。3、重点推进全区年耗能1000吨标煤以上工业的节能降耗工作,开展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完善能源计量、统计等基础管理工作。抓好全区年耗能1000吨标煤以上工业“能源利用状况”直报省里的月报工作。4、在全区五大重点行业的企业中,抓好能效水平对标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开。5、建立起动态的节能法律法规、用能管理和能源利用状况等培训制度。推行重点用能企业能管负责人和能管员培训持证上岗备案制,加强能管员的培训、指导和动态监管,提高企业能源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夯实企业能源管理基础。6、区级各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要组织开展经常性的节能技术和工作交流,积极抓好节能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7、抓好国家、省、市能耗标准的实施和监督检查。

(六)加大监察和执法稽查力度。

1、加大对重点用能企业能源监察力度。配合市经委完成确定的5家重点用能企业的能源监察和监测工作。同时邀请有关专家对全区用能达1000吨标煤以上的企业进行监察。2、查处明令淘汰的产能、工艺、设备,促进行业产业转型升级。3、按季对能耗上升企业的节能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查,指导企业挖掘节能潜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4、定期组织市场能效标识与节能产品认证标志监督检查,严格执行国家能效标识管理办法,对不符合能效标识管理要求的要严肃查处,规范节能产品市场准入。5、加强对公共建筑、宾馆、饭店违法违规用能行为监督检查,促进非公企业领域的节能降耗工作。6、对拒不执行“能管员持证上岗”和“能源利用状况定期上报”制度的重点用能企业,依法予以查处,促进企业依法用能。7、严格落实《浙江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加强对建筑节能建设项目的全程监管,对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要严格执行节能50%的设计标准,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广泛使用新型墙体材料,并对未按节能标准执行的建筑工程不予验收和备案。8、加大对新上项目能源评估监察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新上项目实施巡查。9、探索建立和完善能源监察(监测)程序,推进能源监察(监测)工作的有序开展。

(七)加大节能降耗工作宣传力度。

1、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以及相关节能降耗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学习和宣传,依法推进节能降耗工作。2、组织开展节能降耗系列宣传报道活动,围绕“节能宣传周”、“能源紧缺体验日”等主题活动,开展集中宣传报道活动。3、对国家、省、市、区有关节能降耗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汇编成册,下发到重点用能单位,真正使节能法律法规和政策落到实处。4、继续开展全民节能行动,推进节能降耗宣示牌进全区星级以上宾馆、节能照明产品进千家万户、节能宣传进机关社区、节能管理和技术人员进企业等“五进”活动,大力创建节约型社会。5、加强日常节能宣传报道,各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节能降耗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反映区级各有关部门、镇(街道)、重点用能企业和单位在节能降耗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曝光严重浪费能源的行为和现象,让节能光荣、浪费可耻的意识深入人心。6、办好《*能源监察简报》,促进全区节能降耗工作信息交流。

五、主要部门职责

区机关事务管理局要建立健全能耗管理制度,实时监控机关大楼、各镇(街道)机关大楼及其它公共机构的能源利用状况,针对能耗增长速度过快的单位,要及时提出整改意见。积极采购国家发改委推广的高效节能灯具,对机关大楼办公照明及灯饰进行集中更换。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良好传统和作风,通过强化管理和采用适用的节能技术,节约办公用电、用水、减少公务车用油,降低办公用品消耗,有效遏制资源消费现象,努力降低政府运作成本,不断增强机关干部职工的资源节约意识,努力成为全社会节能降耗的表率,推动政府机关与事业单位节能,建成节约型机关。

区发展和改革局要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严格执行新开工项目管理规定,强化用地审查、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要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抓好粘土砖瓦窑专项整治,节约能源,减少污染。要加大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实施力度。通过总结各类循环经济试点经验,研究制定鼓励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建立健全循环经济统计制度,推动各类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

区统计局要切实加强能源统计,充实必要人员,完善统计制度,改进统计方法,建立能够反映各地区能源水平、节能目标责任和考核制度的节能统计体系;加强经济运行中能源利用状况特别是重点用能行业和企业能源利用状况的统计和分析;督促企业规范能源报表,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执行严格的能源利用数据评估和使用制度。

区工业经济局要加大工业领域的节能降耗工作力度,针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制定出台各项鼓励政策,并抓好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管理、审计、监察和服务工作,加大用能执法和管理力度,依法严肃查处各种违法用能行为;抓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工作,严格把关,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符合节能要求的,不得开工建设;抓好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工作,积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着力发展工业循环经济,以点带面,切实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区财政局要建立健全区《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对区级单位申请的政府采购项目,认真进行审核,并优先采购列入《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中的产品,禁止采购资源利用率低、明令淘汰的产品和设备,从源头上控制资源的浪费。根据有关规定,对执行节能采购、使用节能设备等给予财政扶持。根据全区的工作部署和年度预算安排,确保节能降耗专项资金及时落实到位,并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向省市争取节能降耗专项补助及奖励资金,支持节能降耗技术研究推广、节能环保管理能力建设和节能降耗重点工程。要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和督查,跟踪项目的进展情况。

区科技局要积极发挥科技计划导向作用,把节能降耗作为科技项目,重点突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培育各类高新技术企业,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加快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积极引进大专院校共建创新载体,加快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建设步伐,促进各类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区质技监分局要加大《国家能效标识管理的有关规定》的宣传力度,向全区市民普及能效标识知识;督促重点耗能企业要及时配备计量器具,掌握企业能源计量管理情况及能源消耗情况。

区旅游局根据本系统节能降耗实施要求和推进计划,将节能降耗指标分解落实到全区旅游景区和饭店。要大力开展以倡导绿色消费、保护生态环境为主要内容的绿色饭店的创建活动,在星级饭店和旅游景区全面实施绿色照明工程和空调系统节能改造,除特定用途外,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低于26摄氏度,冬季室内空调温度不高于20摄氏度。鼓励使用太阳能。

区农林局根据本系统节能降耗实施要求和推进计划,将节能降耗指标分解落实到各镇(街道)。要紧紧围绕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附加值、高能效、绿色生态农业项目;加快更新高耗能落后农业机械装备和提水排灌机电设施更新改造;重点推广太阳能利用、沼气利用、生物质能利用技术,推进民宅与太阳能利用一体化设计。粮油种植业积极推进测土配方技术,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综合治理规模化养殖废弃物,推广“畜禽养殖—沼气—作物”模式。

区水利与海洋渔业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要在项目论证、审查审批过程中全面贯彻节能降耗的要求。严格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限制高耗水、高污染、高排放、高耗能的项目上马,确保新水源工程符合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要求;要加强对本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行业节能减排工作机制;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行业相关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鼓励引导渔船渔机节能降耗和渔业生产资源节约;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格查处违法行为。

区建设规划分局根据本系统节能降耗实施要求和推进计划,将节能降耗指标分解落实到各有关重点施工建设单位和项目业主单位。要依法加强建筑节能设计、施工、质量监理、工程竣工验收及备案等环节的监管。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全面实施建筑节能50%标准。大力推广应用节能建筑技术和新型墙体材料,积极推广太阳能与建筑物一体化设计,倡导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加大现有第三产业的公共场所节能技术、节能产品的推广应用力度。要全面推广太阳能照明路灯。并根据季节和天气变化,科学控制亮灯时间和熄灯时间,切实有效地做好节电工作。

区供电局要通过业扩报装、用电检查等各种环节,积极指导各重点用电单位节能节电,变需求侧管理为需求侧服务管理,提高企业用电管理水平,改善负荷特性和提高电能利用效率。积极推广节能节电装置,主动帮助各重点用电单位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配置变压器容量和选择节能型变压器,降低电耗。抓好全区线路改造工作,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双管齐下,进一步降低全区线损率。

区交通局要根据本系统节能降耗实施要求和推进计划,将节能降耗指标分解落实到各有关重点单位和企业。要积极调整运力结构、发展公共交通与现代物流集约配送,降低运输能耗,提高运输效率;推广重型、厢式化运输车辆和大吨位、特种运输、专用运输船舶等节能先进运力;淘汰挂浆机营运船舶,积极做好标准化船舶的推广工作。鼓励使用醇醚类、燃料电池等节能环保型混合动力交通工具,倡导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小排量汽车,加快老旧汽车的报废更新。

区教育局要将节能降耗工作深入到学校的教育和管理中,从小培养学生节能意识,促进学校节能人才的培养,开展“绿色学校”创建活动,逐步在全区中小学普及节能教育。在办公室、教室、宿舍、阅览室、食堂采用节能照明灯具,逐步采用太阳能热水装置,淘汰生活用燃煤锅炉。

区卫生局对医疗机构建筑物在设计、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以医院门诊、住院楼等建筑为重点,加大中央空调、照明等节能技术改造力度,鼓励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在确保医疗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一次性医用耗材的使用。

区贸易与粮食局根据本系统节能降耗实施要求和推进计划,将节能降耗指标分解落实到各镇(街道)商贸流通单位。加快服务业结构调整,提升传统商贸流通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会展、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加快构建节能型服务业产业体系来做大“乘数”,形成几何效应。在零售批发、住宿餐饮等公共经营场所普及各类适用的节能技术产品,重点是组织实施照明和空调节电。逐步建立起商贸流通服务业节能降耗情况月报制度,促使其产业升级。加强对全区商贸流通服务企业节能降耗工作的指导,消除流通服务企业中浪费能耗的漏洞。要重点加强对全区8家年用电量300万千瓦时以上非工业用户的督查指导,督促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

六、工作要求

(一)建立组织,加强领导。各有关单位要把节能降耗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一项主要任务摆上议事日程,形成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建立相应协调机构,明确职责与分工,落实严格的节能目标责任制。全区已建立以区长为组长,分管副区长为副组长,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区级各有关部门、各镇(街道)、重点用能单位要成立相应职能机构,细化落实节能降耗“克难攻坚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制订工作措施,确保完成2009年度节能降耗工作任务。

第5篇:节能环保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问题;建议

1 导言

如今,建筑业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的建筑业也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对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2.1成本管理

工程项目成本形式包括预算成本、计划成本及实际成本,成本管理是对其进行预算、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成本管理是与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直接挂钩的组成部分,专业成本人员根据业务分工,以生产经营为中心开展工作,形成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成本控制体系,项目经理负责制的落实形成以成本控制为首的对施工成本、进度、质量、安全、和现场标准的全面把控;科学的成本管理之下,按照已编制的短期和长期用款计划来实现对施工及各种费用的精细管理,能够确保工程项目的按时结算。

2.2质量管理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质量管理是贯彻工程项目始终、覆盖范围较广、能够与投资、进度等管理形成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的重要内容,在以投资目标和工期目标为基础进行宏观控制的前提下,切实有效、科学的质量管理尤为重要,是决定工程项目建设最终成败的关键性因素。质量管理涉及人、环境、材料与工序等多个方面,以合理的管理实施对人员的组织和指导,能充分调动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增强人员责任感,提高施工人员素质,从而提升工程技术管理水平,确保工程质量;对进场施工材料的控制要求其具备材质证明或出厂合格证,原材料和中间产品使用前也要经过质量监督部门检验,机电设备安装前须根据相关规范、标准对其质量加以检视,这些工作为工程项目施工安全和最终验收合格打下良好基础;对施工环境进行控制能够促进文明施工、文明生产环境的建成,材料工件有序堆放,废物、废水妥善处理,这是符合建设和谐社会要求的明智之举;对操作工序进行质量控制,通过综合分析质量动态检查、评价工序活动效果是否满足要求、符合规范,确保了施工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使施工过程在良性状态上运行。

3 安全管理

坚持“安全第一”的观念,有力加强安全管理工作,以“预防为主”为原则,对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严格管控,设定以项目经理作为第一责任人、专职及兼职安全管理员为具体管理者、全体人员为执行者的安全管理体系,是避免安全事故发生、保护人员安全及健康的重要手段。

4 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不足

4.1对招投标管理不规范

招投标可以说是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第一步,因此,这一步需要我们走好,只有走好才能为今后的建筑工程项目顺利展开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在当前我国的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中却存在着很多不规范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招投标的顺利进行,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在标价的制定上存在欠科学的现象,标价的规范应该根据工程实际进行合理的计算确定,但是当前很多单位都会故意的压低工程标价,进而导致工程施工中因为资金不到位会导致偷工减料的问题,最终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

4.2合同管理不规范

合同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依据和主要凭证,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很多纠纷的解决都是依靠合同规定来判定的,合同的签订还能够有效地规避掉一些或者是偷工减料现象的存在,而当前我国很多建筑工程管理中对于合同的签订不够重视,不规范现象屡见不鲜,这种不规范的合同缺乏作为依据的可靠性,进而严重的影响着工程的管理。

4.3工程监理存在问题

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工程监理能够对管理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一个完善的监理机构在监理过程中能够自发的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水平,而缺乏有效监理的话就会很容易造成管理的混乱,当前我国监理机构的设置存在很大的问题,其中专业人员少,机构编制不齐全,组织管理混乱是最为主要的问题。

4.4安全管理存在问题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可以说是和工程质量管理、工程成本管理同样重要的一个方面,当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中对于安全管理还存在很大的误区,很多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认为花费大量的资金进行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没有必要,或者是抱着侥幸的心理忽视了安全管理,最终导致当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中安全事故频发,影响着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

4.5节能环保管理不到位

当前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节能环保的重要性,在各行各业中都在大力提倡节能环保,建筑行业作为耗能颇大的一个行业更应该加强节能环保的建设,而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却很少意识到这一点,主要就是因为节能环保工程成本高,不利于企业获得更高的利润,所以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相关管理人员就会有选择性的忽视这一点。

5 提升建筑工程管理的办法

5.1建立科学的工程管理制度

使建筑工程的各个实施阶段得到有效的连接,整个工程的操作流程能够顺利进行。建立科学的工程管理制度,使得各个部门职责明确,工作范围清晰,相互间协调管理严密有序,从而突出了整体的团队配合能力,减少了对能力突出的个人的依赖性,加强了部门的管理统一性,大大减少了个人决定的事情发生,提高了部门的机动反应能力。

5.2建立完善的监督制度

这是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和确保工程质量的有效策略。那么作为工程建筑的施工单位,一方面要强化对工程的监督工作,对施工的整个过程按照相关的规章条例和合同内容的具体细则对工程进行严格的管理;另一方面建筑工程企业应该制定出严明的奖罚制度,使得工程监督制度规范化,制度化。有了好的制度还需要有责任心的领导,所以,建筑工程企业应该制定领导起带头作用的主管负责制,这样就明显加强了建筑工程企业对工程施工过程的监管。

5.3控制工程成本

合理的运用资金,能够有效的控制工程成本,可以使建筑工程企业在同行业中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所以,建筑工程企业要合理的控制成本,第一,企业要制定精确的预算机制,确保高效的使用可控资金;第二,制定明确的成本分析制度,使其与工程施工的每一个环节有机结合,提高资金利用率,实现成本控制。

5.4强化施工质量管理

质量是检验建筑施工成果的最终表现。强化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坚持做到抓好全程质量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把质量控制与施工人员的奖金和工资挂钩,制定处罚规则。施工人员在每一项工序中,要做到态度严谨,认真把握每一个环节不出现任何问题。质量如有不合格时,必须整改使建筑工程质量达到最好状态。

5.5注意节能环保

针对当前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的现状,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还应该加强对于节能环保的管理,尤其是在材料的选用上优先选择高效节能的新材料,具体的施工工艺也应该进行必要的优化,已达到节能的目的。

6 结论

总而言之,我国现阶段建筑施工管理情况来看,总体要把握好问题关键所在,注重加强管理,落实各项管理制度,严格保障每一个施工环节顺利进行。并杜绝和减少问题的发生,改变传统管理模式,创新建筑工程管理办法,联系实际,争取在施工中不出现任何问题,提高建筑施工管理质量,切实增加管理实效。

参考文献

第6篇:节能环保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环境;措施;材料。

中图分类号:R181文献标识码: A

1、指导思想: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响应国家低碳节能环保的政策,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

2、组织管理

2.1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绿色施工管理组织机构,建立健全绿色施工管理制度,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制。

2.2根据目前企业自身情况和工程特点,制定本工程的绿色施工目标:施工现场主要道路硬化、场地覆盖或绿化100%;工程降尘100%;沙土覆盖100%;进出车辆冲洗车轮100%;噪声和光污染控制100%。

3、定期对管理人员和工人进行“绿色施工”教育,增强全员“绿色施工”意识,提高全员综合素质,使每个管理者和工人从自我做起,自觉爱护施工现场一草一绿,节约用水、用电、用纸,不乱扔废弃物,保护现场环境。

4、成立专门绿色施工检查评价小组,结合文明施工定期对绿色施工的实施进行检查评比,并提出改进建议。

5、绿色施工管理措施:

5.1环境保护措施

5.1.1大气环境保护

(1)施工现场扬尘管理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及规定。施工现场采取有效的防尘和降尘等保护措施。

(2)规划市区的施工现场,必须使用商品混凝土和预拌砂浆

(3)施工现场地面要派专人负责洒水降尘。

(4)施工现场设立垃圾站,垃圾实行分类管理。

(5)遇有四级风以上天气不得进行土方回填、转运以及其他可能产生扬尘污染的作业施工。

(6)清理模板内已绑扎好的钢筋中残留的灰尘和垃圾时使用吸尘器,不得使用吹风机等易产生扬尘的设备。

(7)在采用机械剔凿作业时,可用局部遮挡、掩盖或采取水淋等防护措施。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配备防护用品。

(8)施工现场建立洒水清扫制度,配备洒水设备,有专人负责。

(9)施工材料、垃圾的运输:

①施工现场路面硬化处理的宽度应不小于出口。

②运输车辆严禁超载、超量装载运输。运输土方、渣土、垃圾等物质的车辆必须采用密封运输,必须持有市政管理部门批准运证件;

③施工现场门口处铺垫草帘子,设置洗车池,车辆出场前冲洗车轮。

④对预拌混凝土的运输要加强防遗洒的管理,混凝土浇筑完后必须在现场清洗干净车辆方可离开;

⑤施工现场有毒、有害废弃物的运输应确保不遗洒、不混放,应送到政府批准的单位或场所进行处理、消纳。对可回收的废弃物做到再回收利用。

5.1.2废气排放

(1)施工车辆、机械、设备的尾气排放,应符合国家或地方规定的车辆排气污染物的排放标准。

(2)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车辆尾气中有害成份的含量,应选择清洁燃油、代用燃料或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和高效燃料添加剂等。

(3)建筑材料采购要严格按照《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的相关规定执行。严禁使用对人体产生危害、对环境产生污染的产品。

5.1.3噪声影响

(1)施工现场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l2523-90)的要求,将噪声大的机具合理布局,闹静分开。合理安排噪声作业时间,减轻噪声扰民。

(2)对施工机具设备进行良好维护,从声源上降低噪声。

(3)对人为的施工噪声应有管理制度和降噪措施;

(4)对混凝土输送泵、振捣棒、木工棚、包锯、钢筋加工场等强噪音设备,要采取降噪防护措施:

(5)根据建筑施工场界环保噪音标准(分贝)昼夜施工要求的不同,应合理协调安排分项施工的作业时间:施工应安排在6:00~22:00时间进行,因生产工艺上要求必须连续作业或者特殊要求,确需在22时至次日6时期间进行施工的,要会同建设单位一起向工程所在地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行夜间施工。

5.1.4水污染

(1)施工现场污水排放标准应符合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要求。对暴雨径流、生活污水、工程污水等不同来源的工地污水,采取去除泥沙、去除油污、分解有机物、沉淀过滤、酸碱中和等有针对性的处理方式。

(2)生活污水排放处理措施

①施工现场食堂、餐厅应设隔油池,生活污水经隔油池沉淀后排入污水管网。

②临时厕所污水不准排入市政污水管道,应采用小型化粪池及渗透井对厕所污水进行处理。

(3)生产污水排放处理措施

①工程污水经沉淀池处理后才能排入市政污水管道;

②混凝土输送泵及运输车辆清洗处应设置沉淀池,经二次沉淀后循环使用或用于施工现场洒水降尘。废水不得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线;

5.1.5光污染

(1)对施工场地直射光线和电焊眩光进行有效控制或遮挡,避免对周围区域产生不利干扰。

(2)电焊作业应采取遮挡措施,避免电焊眩光外泄;

(3)施工现场大型照明灯安装要有俯射角度,要设置挡光板控制照明光的照射角度,应无直射光线射入非施工区;

(4)夜间施工使用的照明灯,要采取遮光措施,限制夜间照明光线溢出施工场地以外范围,不对周围住户造成影响。

5.2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措施

5.2.1材料节约措施

(1)制定材料进场、保管、出库计划和管理制度。

(2)材料合理使用,减少废料率,建立可再生废料的回收管理办法。

(3)对废料进行二次选用,达到使用条件的要充分利用。

(4)减少材料运输过程中材料的损耗率,加强施工过程材料可利用率。

(5)周转材料注意维护,延长自有周转材料使用寿命。

(6)要回收利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可再利用的材料。

(7) 比较实际施工材料消耗量与计算材料消耗量,提高节材率。

5.2.2材料选择利用

(1)建筑工程使用的材料,应尽可能就地取材。

(2)采取措施使用符合对环境无害,对人体健康没有影响的绿色建材。

(3)严格控制临时设施用料,尽量利用旧料、现场拆卸回收的材料。

(4)使用的模板、脚手板、安全网等周转材料要选择耐用,维护、拆卸方便,回收方便的材料。

(5)施工中购入的主材、辅材应符合设计对使用绿色材料的要求。

(6)装饰装修材料的购入,尽量选择经过法定检测单位认证的绿色材料。

(7)现场办公和生活用房采用彩钢板周转活动房,现场临时围挡采用装配式标准围栏,保证工地临建、临时围挡材料可重复使用率达80%。

5.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措施

5.3.1节水措施

(1)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节水方案和技术措施,加强施工用水管理,尽量做到回收重复利用;

(2)制订计划严格控制施工阶段用水量,比较实际施工用水量与定额计算用水量,按预算用水量下调3%为施工阶段总用水量;

(3)生产、生活要推广节水型水龙头和使用变频泵节水器具,实施有效的节水措施,降低用水量。

5.3.2水资源利用

(1)对施工现场的污废水进行综合处理,回收利用;

(2)居住区和建筑排水设置废水回收设施,用于绿地浇灌;

(3)施工过程应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可结合实际情况收集屋顶、地面雨水再利用。

5.4节能与能源利用措施

5.4.1节能措施

(1)对施工人员进行教育,提高节能意识。

(2)建立能源消耗台帐,制定节能措施。

(3)施工过程中要制订节能措施,采用高效节能的设备和产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4)设置专门的监督管理小组,指派专人负责监督检查节水、节电措施的实施,杜绝无谓的浪费。

(5)临时设施用电设备要使用标有“CCC”标记的合格产品。

(6)合理安排工序,提高各种机械的使用率和满载率,降低各种设备的单位能耗。

5.4.2节能效果

(1)制订节能计划,采取控制手段(主要为用电)。

(2)办公和生活照明灯要采用先进的节能灯具,做到人离灯闭。电脑、打印设备等工作人员离开要随手关机,以降低电消耗。

(3)对电消耗量较大的工艺制定专项节能措施。

5.5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措施

第7篇:节能环保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外出检测队伍 项目组 标准化 检测

中图分类号:U215.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1-0093-01

中原油田分公司技术监测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依据国家、行业与油田的法规和标准承担着油田的装备监测、安全监测、环保监测、节能监测、产品质量监测、计量检定及标准化研究等工作。中心所属装备监测总站、安全监测站、环保监测总站、节能监测站和化工产品监测站均通过了国家实验室认可/计量认证、资质认可。设在中心的“中国石化钻井液化学剂检验中心”承担着集团公司钻井液化学剂监督检验任务。近年来,按照油田工作要求,根据油田新形势、新发展和实际生产需求,技术监测中心在全面完成中石化和油田下达的各项监测任务的基础上,成立了井架检测、压力管道检测、效率测试、普光监测等近150人17个项目组的外部现场监测队伍,监测范围由中原油区扩展到普光气田、内蒙探区和中原油田外部施工队伍所在地。监测工作呈现点多、面长、线广,有高温高压、有毒有害,野外施工,环境复杂、连续作业等特点。不确定危险、危害因素增加,这就对检测人员的身体条件、环境适应能力、技术素质、仪器设备和车辆长途安全行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适应中心发展需要,确保外出检测队伍安全管理,我单位从“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理念出发,以项目组形式对外出队伍加强了安全管理,开展了标准化项目组建设,制订了《标准化项目组通用管理要求》以及《电力电网检测项目组管理要求》等各7个专业项目组工作标准,通过标准实施,有效提高了外出队伍本质化安全管理水平和检测工作质量,实现了安全生产零事故和检测质量零投诉的工作目标。

1 项目组组成

项目组有指定的项目长、检测人员、技术助理、安全监督员、资料统计员和设备管理员,其中安全监督员、资料统计员和设备管理员可为兼职。项目组人员数量满足与其承担的检测工作任务需要。同时对人员从上岗条件、职责要求进行了明确。

2 工作流程的规范

为促进项目组实现“上标准岗,干标准活,交标准班”的工作目标,对检测过程可能存在的安全、质量风险进行控制管理,对检测业务各流程的措施进行规范。

2.1 任务接收与方案编制

主要分为三个步骤:一是油田、中心下达任务,站长接收检测任务,确定项目长与技术助理。二是下达工作任务3小时内由技术负责人组织项目长、技术助理对检测目的、检测风险、工作量、完成时间进行分析确定;项目长确定检测组成员、进行人员分工。三是开展现场调研,项目长组织技术助理、安全监督员1个工作日内完成检测项目的现场调研与资料收集。该阶段重点强调的是技术助理、安全监督员要针对项目实际,编排检测工序,确定评估范围和对象,并对每道工序逐一做好危害分析,找准危险点和危害因素,确认重大危害因素,制定重点控制措施,编制出《岗位危害识别卡》,在此基础上,技术助理在2个工作日内完成检测方案的编制,安全监督员1个工作日内完成安全预案的编制,检测方案、安全预案由项目长审核,技术负责人审批并备案。

2.2 出站审查

主要分为三个步骤:一是安全监督员依据检测方案准备安全防护用品与班组活动记录、危害识别卡、安全预案;资料统计员依据检测方案准备原始记录表格;设备管理员依据检测方案准备设备仪器并检查确认。二是出站前项目长对《施工队伍出站前安全确认表》进行签字确认。三是组织安全教育、技术交底会议,由项目长主持,盯现场干部、安全主管部门人员和项目组成员参加,按照《技术监测中心外出检测队伍HSE管理办法》,进行岗前技术交底和防风险教育。主要包括项目检测内容、现场检测环境、气候条件、设备设施、检测流程等存在的危害因素、削减措施及安全技术要求等;用火、临时用电、高处作业、进入受限空间等直接作业环节票证办理及安全措施制定情况;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具体方法和措施;劳动防护用品和工用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和要求等。

2.3 现场检测

项目组进入现场后,每日检测工作程序主要分为三部分:检测前、检测中、检测后。

(1)检测前。现场检测项目长组织班前讲话,班前讲话前要掌握上一班生产任务、安全管理完成情况及存在的隐患问题,对当班职工情况了解排查,确认班前会目标,内容应至少包括:上一班现场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现场主要安全措施、对当班检测项目提出安全要求、检测任务进行分工;安全监督员做好记录,对施工安全准备情况进行检查确认,人员签字确认。

(2)检测中。在检测过程中,进行巡回检查,及时纠正作业中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习惯性违章行为,及时检查检测环节许可控制是否符合要求等。主要内容为:设备设施的运行情况;职工思想、情绪、健康状况和劳保用品完好情况;检测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检测操作规程执行情况;各类工具、危险物品保管及安全设施、设备的完好情况;现场及岗位周围环境条件;物料堆放情况等。

(3)检测后。项目长进行班后安全总结,对次日的检测任务进行技术交底与分工,安全监督员作好记录;资料统计员对当天的审核后检测数据整理归档,并将数据资料录入电脑;项目长、技术员对录入电脑的数据资料进行审核,审核后由技术助理进行计算处理,于次日将当天检测数据反馈检测单位联系人。同时,项目长填写工作日志。

2.4 回站验收

回站验收以10分钟总结讲评会议形式举行,会议由项目长主持,安全、生产管理部门人员和项目组成员参加,内容包括:对项目组工作效能和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讲评,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具体到人、事、细节,及时找出存在的问题或隐患,总结经验和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和要求;同时,项目组1个工作日内完成现场检测数据审核、现场安全资料归档、仪器设备保养检查后入库等工作;跟踪验证检测工作质量,查找分析不足,完善成功经验。

第8篇:节能环保管理办法范文

工程概况

泰州市嘉銮大酒店占地面积6700 m2,总建筑面积24400m2,其中地下1层,地上局部14层,桩基采用φ400~500预应力管桩,基础为筏板混凝土基础,6B级平战集合地下人防工程,主体结构类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见图1)

工程先后通过2007年泰州市、江苏省文明施工合格工地验收、2007年通过泰州市优质主体结构验收、2008年获泰州市“梅兰杯”优质工程奖称号、2009年获江苏省“扬子杯”优质工程奖称号。

工程特点

1、工程亮点和创优做法

1.1基坑周边环境复杂,场地狭小,北侧临河且地下管网密集;南侧面临教育局大楼,要考虑相邻建筑物的安全;基坑的局部深度较大,深度突变部位难以控制;基坑变形控制和安全防护要求高、难度大。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和周围建筑物安全,在深基坑的施工测量和监测控制工作中,要求施工单位采用全站仪建立场区内平面和高程测量控制网,确保测量精度,各细部轴线测量采取专人负责,确保测量工作的连续性和准确性。另外在施工期间对该工程和周围环境同时进行监测,监测周期从土方开挖到主体结构结束。

1.2地下室外墙及顶板是易产生渗漏和裂缝的薄弱部位,在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地下室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控制和减少裂缝的产生,在地下室施工过程中采取了以下措施:要求监理工程师驻厂监控检查商品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确保商品混凝土的质量;通过在砼中掺加JM3外加剂和聚丙烯纤维,来补偿混凝土的收缩并有效提高其抗裂能力,防止裂缝的产生;安排专人检查砼振捣质量,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延迟地下室墙板混凝土模板的拆除时间,安排专人浇水养护成型的砼,减小早期混凝土墙板表面和内部收缩不一致产生的裂缝。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地下室墙板使用至今,未发现裂缝、渗漏等影响使用功能和工程质量方面的问题。

1.3为了提高混凝土构件成型后的观感质量,施工时模板采用18mm厚胶合板,采取散装散拆的方法施工。木楞采用5×10cm统一规格的木方,保证了拼装后模板的平整度;墙柱模采用φ18对拉螺栓及钢管作夹具,保证了模板的整体强度和刚度。楼层模板接缝处采用薄铝皮封口,使模板拼缝严密(见图2)。对于柱模的阳角,模板拼缝采用企口缝,对于墙体阴阳角,模板接缝处采用特制阴阳角钢模板封口,以确保墙柱阴阳角砼不漏浆、砼棱角顺直、方正、美观。

1.5装饰工程要求高,装饰工程分项多、专业队伍和专业工种多,现场管理组织施工难度大,施工协调配合难度大。为此在装饰工程施工期间,坚持质量三检制、样板制、岗位责任制,贯彻“严格把关”和“积极预防”相结合质量管理办法,坚持先定验收标准、定样板、定材料、定做法,再施工。具体介绍一些细部施工质量控制的体会:

1.5.1在卫生间、淋浴间的装饰节点施工时,应考虑卫生间铺贴地砖后的地面应低于其它房间15-20㎜,同时在门洞地面的启口处宜镶贴一条形石材过渡;当卫生间地面不能低于、甚至略高于其它房间,则镶贴的条形石材将作为挡水门槛。条形石材应用水泥砂浆镶贴密实,与卫生间地面相接的一面应增添一条防水性透明玻璃胶;木制门套须安装在条石上面,木制门套与条形石材应留有5-8㎜的缝隙,用防水性透明玻璃胶隔离,防止卫生间积水而被门套吸入引起霉变。

1.5.2卫生间地砖的排列应根据地漏位置进行设计,地砖铺贴应留有2%的排水坡率从四周坡向地漏,置放地漏的一块地砖或四块地砖应裁成放射状,按5%排水坡率控制,形成“斗”型,且地漏篦子应略低于地砖面3-5㎜,使地面积水顺畅地排净。(见图3)

1.5.3在木门及小五金件的安装施工中,木门一律采用三副合页来固定,中间一副安放在上下合页的上1/3-1/4处,在木门框、扇上均开合页槽,槽深浅应适宜、吻合,合槽准确,不能单面开槽,合页的承重轴应安装在门框上,不能装反。(见图4)

1.5.4室内走廊地砖一般应对称铺贴,无论是以走廊中心线向两侧排砖,还是中间一块地砖跨走廊中心线排砖,两边都不能出现小于1/2的条砖。(见图5)

1.5.5天棚吊顶施工前必须根据设计图纸与现场实际尺寸进行校对,将原设计图纸上的灯具、烟感器、喷淋头、风口、检修孔、吸顶式空调等位置进行调整;在满足功能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应做到“居中、对称、平直、均匀、有规律”。

1.5.6在室内精装修工程中,凡遇到两种不同材料交接、且不能做到交接处严丝合缝的话,我们采用了非透明的柔性材料进行装饰性封闭。打胶应指派专人熟练操作,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一气呵成,不应留接头痕迹。

1.5.7屋面和有防水要求的卫生间,防水层的基层做到平整、不起壳、不开裂,天沟、阴阳角、凸出屋面(楼面)等细部节点部位均增设附加防水层,在附加防水层施工结束后必须进行第一次蓄水试验,如有渗漏应及时修复,直至确认结构无渗漏后方可进行大面防水工序施工,大面防水层施工结束后再进行第二次蓄水试验经确认不渗漏后方可隐蔽。

1.5.8成品保护是精品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和保证,为此必须做到如下几点:制定成品保护的奖惩条例,并坚决执行;合理安排工序,科学管理,文明施工;成品保护和半成品保护设专人负责,装修工程进入后期时要派专人看管,室内装修完成一间锁好一间;对已完成的区域要及时封闭,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应执行进楼证制度。

2、“四节一环保”的做法

2.1针对二次装修的种种弊端,该工程提出了在平面方案确定后将后期装潢单位提前引入的理念,由设计和装潢单位共同来完成、完善施工图设计,做好管线综合设计,确定各类管道的最终位置,确保管道预留洞一次施工到位,避免了管道位置调整所造成的浪费,最大限度的减少二次装修时改造的工作量和浪费的资源。

2.2在施工图设计阶段,为减轻结构自重、减小桩长和结构用钢量,将内隔墙全部选用新型轻质墙材——ZM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版,这种板材质轻、强度高、厚度小、隔音、防水性能好,是一种很理想的内墙材料,通过采用轻质墙板,减轻主楼墙体荷载40%,节约了大量资金。

2.3外墙保温系统采用墙体自保温技术,在达到节能效果的前提下,减少了额外保温材料的使用,由于是利用了维护墙体自身的保温特性,使节能措施能达到与建筑物同寿命,避免了在以后使用过程中的维护、更换等工作,节省了大量资金与人力。

2.4本工程积极使用新型节能照明灯具,使照明方面的节能达到预期要求。(见图6)。

2.5顶层设φ800气压设备1套,屋顶设置冷热水箱,采用重力流供水,系统最不利点压力采用变频泵、气压罐加压,泵组也设于屋面,大大地减少了水泵扬程,达到节能效果。(见图7)

2.6卫生洁具均采用了节水型的,较好地节约了水资源。(见图8)

第9篇:节能环保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长庆油田第三采油厂 特低渗大型采油厂 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0-283-02

第三采油厂是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下属的一个专业化采油厂,管理区域横跨陕西、宁夏两省(区)的7市11县45个乡镇,承担着靖安、吴起、油房庄、红井子等12个主力油田57个生产区块的开发管理工作,油区面积2.5万平方公里。原油产量自1993年以来连续16年增长了18倍,2009年生产原油365万吨,是长庆油田产量最高、效益最好的采油厂。

面对中国石油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新目标和长庆油田“发展大油田,建设大气田,实现五千万”的新任务,迫切需要采油三厂从发展目标、资源接替、管理架构、人力资源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以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特低渗大型采油厂提出的背景

1.建设特低渗大型采油厂是保障国家石油战略安全的需要。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石油消费量和净进口量大幅度增长,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持续稳产、快速上产依然是石油企业发展的主题。加之在东部大型常规油田纷纷减产的大背景下,2009年,长庆油田油气当量突破了3000万吨,跻身中国陆上第二大油田,目前正在向2015年5000万吨目标迈进。低渗透、特低渗透油气资源的开发已经成为长庆大发展的主战场,也成为采油三厂快速上产的主阵地。

2.建设特低渗大型采油厂是实现油田公司5000万吨宏伟目标的需要。2008年10月7日,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党组批准了长庆油田到2015年实现5000万吨油气当量规划方案,明确要求把长庆油田建设成为我国重要油气生产基地、天然气中心枢纽和致密性油气田技术创新基地,为集团公司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做出新贡献。作为长庆油田目前产量最高的采油厂,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使命。确立建设特低渗大型采油厂的新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对“挺进400万、瞄准500万、支撑5000万”发展目标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体现了思维的延续性、工作的系统性和发展的协调性,势必会有力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和资源,以新任务引领新发展,以新作为展现新贡献,强力支撑公司油气当量5000万吨目标的实现。

3.建设特低渗大型采油厂是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需要。采油三厂经过近40年的发展,特别是1993年以来,原油产量连续16年快速增长,2002年以来,连续7年原油年产位居长庆各采油厂首位,是名副其实长庆第一采油大厂,今后以什么样的姿态向前发展,备受瞩目。所以要不断寻找影响和制约采油三厂科学发展的因素,以建设特低渗大型采油厂为引领,寻找发展中的“短板”和工作中的差距,正视问题,革利除弊,吐故纳新,不断开拓采油三厂科学发展的新天地,续写油田历史的新篇章。只有这样,才能保持采油三厂持续健康发展。

二、建设特低渗大型采油厂的定位

1.目标定位。

产量大厂:原油产量稳步攀升。挺进400万,瞄准500万,支撑5000万,为把长庆油田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石油天然气基地作出新贡献。

效益大厂:企业效益持续增长。企业收入、企业利润、投资回报率大幅增长,人均产油量、人均利润持续增长,成本控制能力显著增强。

管理大厂:开发管理水平跃居中国石油同类采油厂领军地位。完善特渗透油田高效开发模式,创新管理机制和体制,技术创新体系基本完善,科技贡献率、科研成果转化率、信息化程度大幅提高。企业管理科学规范,支持性的人力资源环境日趋成熟,节能减排、安全环保工作达标。

文化大厂: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长庆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理念得到广大员工普遍认同,形成了具有采油三厂特色的“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工作作风,队伍凝聚力、战斗力和执行力显著增强,社会美誉度大幅提升。

2.发展定位。以提高综合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原油生产为龙头,以油藏管理为核心,生产经营一体化运作,生产单位与辅助生产单位整体协作,建设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力的大型采油厂。“特低渗”是业务特征定位,即从事特低渗透油田的开发与建设;“大型采油厂”是衡量标准定位,即将自身定位为大型采油厂,立足长庆、放眼全国、从更大范围准确认识自身在行业中的位置,取长补短、奋起直追、争创一流。

三、建设特低渗大型采油厂的内涵

持续推进一体化管理,以集约化提高大油田管理水平;整体提升有效管理,以标准化推动大规模建设;积极转变发展方式,以精细化提升发展质量;超前探索文化管理,以自主化增强队伍的执行力;营造安全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确保原油产量持续增长,把采油三厂建设成为中国石油一流的特低渗大型采油厂。

1.综合实力位居前列,实现清洁生产、质量增长和内涵发展,具有较强的发展实力和竞争实力,原油产量稳居长庆采油厂第一位,稳固中国石油十大采油厂的地位。

2.机制体制充满活力,有效管理模式不断发展,绩效考评体系、油藏差异化管理、员工自主考评管理等先进的管理方法得到完善深化,人财物等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合理,企业效益和效率显著提高。

3.经济发展方式明显转变,技术创新体系基本完善,以靖安油田为代表的“三优两先”特低渗透油田高效开发模式不断创新发展,科技贡献率、科研成果转化率、信息化程度大幅提高。油田开发指标过硬,企业管理科学规范,质量效益显著提高。HSE管理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节能减排走在中国石油前列。“三大责任”全面履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增长。

4.员工队伍素质一流,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能力结构、专业结构呈梯次配备,职称等级、技能等级更趋合理,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达到一定比例,管理、操作、技术人员素质均衡发展、作风优良,执行力强,具有良好的管理创新能力、科研攻关能力和标准化操作能力,优秀管理人才、技术拔尖人才、专业操作人才成为企业发展的根本,人力资源优势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大优势。

5.企业文化形成特色,“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得到更好践行,“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崇高使命成为广大员工的自觉行动,“忠诚事业、务实创新、追求卓越”的新时期团队精神得到发扬广大,家园文化、安全文化、廉洁文化和井站文化成为油田公司的品牌文化,广大员工埋头苦干,无私奉献,企业文化的“软实力”成为驱动采油三厂快速发展的核心动力。

四、建设特低渗大型采油厂的保障

1.资源保障体系:探索加强矿权管护的新机制,逐步完善依法维权护矿,确保矿权资源的完整。按照“整体性评价、一体化管理、规模性建产”的指导思想,紧跟勘探评价最新成果,按照“新区勘探、跟踪预探、区带评价、升级动用”四个层次展开评价,进一步落实增储建产有利目标区,为油田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资源基础。

2.科研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科技管理,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攻克制约发展的关键瓶颈技术、加大新工艺新技术应用及完善提高,形成适应采油三厂特低渗油田勘探开发的主体技术系列。建立有利于激发创造热情的科研管理体制,形成科技、信息和生产经营相互融合、协调有序的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满足油田生产建设的需要。加强技术创新管理,盘活已有的技术创新成果,加快成果的转化力度,使研发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不断完善优化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探索推行承包和课题长负责制,由课题长自主组阁,采取跨科室、跨专业的团队组合方式开展研究工作,责、权、利统一,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确保年度开发科研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制定课题长津贴考核兑现政策、技术创新奖管理办法以及低职高聘管理规定等配套的激励机制,持续激励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改善骨干科技人员的工作环境和生活待遇,使人才的劳动价值在油田发展中得到充分体现。

3.人力资源体系: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科学配置人力资源,在“发现、培养、使用、优待”的人才生产链上形成优势组合,建立完善人才机制,继续推进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操作技能三支人才队伍建设,在不同的业务领域和层面形成领军人才群体,不断壮大推动油田发展的中坚力量,将人才资源切实转化为发展优势。

4.生产经营体系:完善和实践生产经营一体化管理模式,把原来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等系统管理职能,集成为相互渗透、紧密联系、彼此协调一致的生产经营统一体,使生产经营一体化管理成为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全方位协同、闭环管理的运作体系。按照“管专业、同时管成本”的原则,探索制定生产经营五个“一同”的相应措施制度,让生产经营按照同一个管理理念、站在同一个参照物之上、朝同一个目标行进。同时建立包括生产、技术、安全等在内的预算责任体系,形成标准规范、制度健全、责任明确的管理格局,为生产经营一体化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按照“成本中出问题,在生产中找原因”的思路,及时分析成本发生、及时进行纠错和反馈、及时指导生产,培养全员成本意识,努力推进生产经营一体化管理的实现进程,达到持续改进,不断提升整体业绩的目标。

5.安全环保体系:严格落实全员安全环保责任制,持续改进和有效运行QHSE管理体系,加快安全环保隐患治理。加强重点领域、要害部位和关键环节的安全环保管理。始终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推进节能减排,不断完善节约工作机制,努力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积极推行“有感领导――员工受益,直线责任――层层负责,属地管理――当好地主,修己安人――倡导大爱”的理念,努力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的安全监管体系,形成全员参与、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持续深化基层安全文化建设,不断培育“以人为本抓安全”的“人本观”、“一切事故都是可以控制和避免的”的“预防观”、“安全源于责任心、源于设计、源于质量、源于防范”的“责任观”、“安全是最大的节约、事故是最大的浪费”的“价值观”、“一人安全,全家幸福”的“亲情观”,不断促进安全工作理念和运行机制的创新,确保安全管理零事故。

6.企业管理体系:以拿油为核心,进一步理顺机关后勤的工作流程和机制,将规范管理、科学管理、人文管理的思维落实在生产、成本、技术、HSE、队伍建设等八项重点工作的专业化管理和彼此紧密的衔接配合上,通过计划、执行、考评三个运行系统的循环运作提高系统效率,逐步建立起权责明晰、流转顺畅、运行高效、行为规范、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架构,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具有采三特色的长效管理机制。

7.企业文化体系:以长庆核心价值观的转化和培育为主线,继续探索企业文化体系的创建模式,不断丰富采三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逐步完善以“发展愿景聚力、团队精神铸魂、八个功能文化增效、三个品牌文化塑形”为主要内容的采油企业文化体系,即,发展愿景:挺进400万、瞄准500万、支撑5000万;团队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负重、特别能奉献;八个功能文化:学习文化、创新文化、执行文化、和谐文化、诚信文化、健康文化、廉洁文化、团队文化;三个品牌文化:安全文化、家园文化和井站文化,使企业文化的触角不断向基层延伸、向井站延伸、向岗位延伸、向生产现场延伸,使企业文化之力在传递和运动中聚合,形成强大的文化生产力,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

8.对外合作体系:坚持走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厂校联姻、技术合作”的发展之路,走与相关利益方、参建单位、以及广大客户的“相互信任、合作共赢”发展之路,建立更加诚信、开放的对外合作体系,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