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科教学案例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本课是新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第21课, 本节课是一节交际性对话课。要求学生能听说读写以下单词和词组there ,any game ,for ,basketball rugby volleyball boy, girl ,where ,field ,on the field ,be famous for , play football ,play basketball, play rugby , play hockey ,play volleyball 等。能听说读以下句型并在适当的情景中使用下列句型:Are there any games for boys ? Yes ,there are ,we have football, basketball and rugby. Where do you play football ? We play football on the field . 从而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和体育项目的高涨的学习热情。本课设计力图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宗旨, 教师努力创设多种多样的方式和机会,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注重教与学的互动和生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将集体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等学习方式完成任务,感受成功,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案例描述
1.热身阶段
T: Good morning , boys and girls. Look at my sports clothes. Am I cool ?
S: Good morning , Miss Du. Yes ,cool
T: Here’s a beautiful song, would you like to sing it with me?
S: OK.(教师播放Flash课件,一首激荡的体育运动歌曲,并自然大方地随着音乐唱起来,而且边唱边做动作。由于歌词简单,节奏欢快,学生们被感染,随之歌唱。师生问候,师生问答,各别单词问新授做铺垫,例如 sports.)
2.导入
T: Let watch a video about Olympic Games.
Olympic Games in Beijing, Do you know them?
Let me introduce the ball game chant.
Football, football, football
Basketball, basketball , basketball
rugby , rugby , rugby
hockey, hockey, hockey
volleyball, volleyball, volleyball
They are sports.(chant)
(通过主题的创设,引出课文重的难点词汇逐个突破,通过节奏感强烈地chant学习单词,学生琅琅上口,易学易记。教师适当给以评价激发学生地参与热情。)
T:Are there any games for boys?
Yes ,there are ,we have――
Are there any games for girls?
Yes ,there are .they have――(在讲解句型时配合福娃的男女图片来学习,同时引导学生回答)
We/They have football, basketball――
T:There are some famous sportsmen in China . Do you know who they are?
于根伟 is famous for football.
姚明 is famous for basketball
郎平 is famous for volleyball.
(使用课件依次,同时与学生以问答的形式把句型呈现出来
配以肢体语言来学习理解famous 的中文意思)
(教师通过制作的课件虚拟出一种网络对话的形式,把问题通过听力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在由学生通过听力反馈出问题,MR Baker 先生的回答也是由听力的形式呈现再以文字的形式出现,作到听说相结合(以人机对话的形式)教师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加深对于课文的理解重点句型的应用。)
3.巩固练习与拓展
1):练习以连词组句形式出现(名称可以变为排队比赛―重点句型)
2):以原有的新知识,扩展知识面,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开眼界学习其他的体育场地
课文中的on the field ,可以扩展 on the pitch (橄榄球场地)
on the court (篮球场地),通过句型where do you/they play rugby /basketball? 来引导出
(通过掌握的重点句型与教师和同学交流,把英语的真正作用体现出来,那就是交际。)
4.作业布置与拓展
1:搜集一些其他的球类的体育项目的英文如ice hockey ,softball, tennis 等
2:通过各种渠道列举一些球类项目比较有名的国家及其项目如 澳大利亚的曲棍球比较出名,然后以句型的形式出现如
Australia is famous for hockey, 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作业,学生的作业质量有保证。
三、案例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对话性的新授课,学生对于三会四会词汇通过chant形式学习,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词汇的课堂效率,特别是be famous for 难点的学习和突破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但在练习该结构时,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该结构的造句如 周杰伦is famous for singing . 刘翔 is famous for running .等形式的练习,多给学生一定的自主空间,同时学生对于本课的重点句型掌握在牢固的基础上,多加强生生之间的练习提高学生运用该句型交际的能力,同时满足孩子们当时的表现欲,把这一句型练透。
教师以人为本,开放自主,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这表现在:
1.巩固新知识,操练重点
2.挖掘教材提高学生的知识层面。
3.培养学生的实际交流能力展示自我。
4.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以人为本。
教师以Mr Baker 第三方对与学生的课上表现给以评价,评价以email 的形式呈现,对学生的课上表现给以肯定,给学生信心。同时以一首幽默而激动人心的运动歌曲作为对学生的奖励,既放松了心情,又扣住课文的体育题材的主题(世界杯―cup of life 歌曲)
七年级学生大多数是13岁左右的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起始阶段,他们好奇、热情、活泼、各方面都生气勃勃,但是他们的自制力却很差,注意力也不集中。下面是这一学期来我教七年级数学的几个案例分析:
一、精心设疑,激发学习兴趣,点燃学生对数学“爱”的火花。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有了“兴趣”这位良师,在学习上会变被动为主动。在教学中,特别注意以知识本身吸引学生,巧妙引入,精心设疑,造成学生渴求新知识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课本每一章开始的插图,提炼出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比如,思考题:小梅去文具店买铅笔和橡皮,铅笔每支0.5元,橡皮每块0.4元,小梅拿了2元钱,问能买几支铅笔几块橡皮?
对于初一学生,这个问题是常识,但这个问题是开放性的,这是一个求不等式正整数解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帮助小梅选择合理的购买方案。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改变课堂教学方法。
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让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性质”时,出了下面一道题:
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5厘米,另一边长为6厘米,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许多学生考虑不全面,只得出周长是16厘米。于是,老师试着反问:“难道6厘米不能作为腰吗?”学生立刻说出第二种情况周长是17厘米。
老师并没有到此结束,又接着问:“5厘米的那条边改成2厘米呢?”很多学生异口同声地说:“10厘米和14厘米”。然后要求学生在纸上画出草图,并标上长度。
很快,有学生回答:“10厘米不对!只能是14厘米”。
老师抓住时机追问原因,学生齐声回答:“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寓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于课堂教学之中。
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是数学教育的灵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讲解,把常用的推理论证及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适时适度的教给学生,这有益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有理数这一章特别突出了数型结合的思想,紧扣数轴逐步介绍数的对应关系,启发学生从数与形两方面去发现问题,去类比,去归纳,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中,我曾向学生提出一个生活问题:“你能说出为什么下水道的盖子是圆形的,而不是方形的?”有的学生很快说出:因为圆形的盖子美观。我适时引导他们:“能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去解释这个问题呢?”学生及时地联系所学过的知识去思考、交流。最后得出:因为圆的直径相等,圆形的盖子翻起时,不怕盖子掉进井里去这一结论。
四、把学生看成是教学的真正主体。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个别辅导、同桌交流、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多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形式就为学生提供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让他们有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教师应该主动由“站在讲台上”变为“走到学生中去”,使自己成为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共同探讨学习中的问题,以沟通、商讨的口气与学生交流心得体会,为学生解疑释惑。这样学生会亲其师信其道,遇到什么问题都愿意与老师互相交谈。
五、教学中要“活用”教材。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通过选择和深加工设计出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讲活讲透,形成具有鲜明个性和风格的教学方法。
在上周星期五,我上了一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
出示例题:小宝和爸爸、妈妈三个人在广场上玩跷跷板,爸爸体重72千克,坐在跷跷板的一端。体重只有妈妈一半的小宝和妈妈一块坐在爸爸的对面,这时,爸爸压的一端仍然挨着地面。小宝眼睛一眨,借来了一副重量为6千克的哑铃,加在了他和妈妈坐的这一端,结果爸爸被高高翘起。猜猜看,小宝的体重约多少千克?
所有的学生不知所措,课堂上窃窃私语,但就是没有人举手发言,我紧接着写出了下面两个不等式:
爸爸体重>小宝体重+妈妈体重
爸爸体重<小宝体重+妈妈体重+哑铃重量
学生恍然大悟,很快列出了不等式组算出了答案。
六、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问题。
生活是数学的宝库,生活中随处可以找到数学的原型。数学教学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让学生体验数学,用好数学,学会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观察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如,学了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之后,让学生回家测量烟筒的长度及半径,第二天问部分学生,一截烟筒用了多少平米的铁皮。
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笔者发现,在不少的中学体育课上,很多学生觉得上课枯燥,不喜欢上体育课,并且如何根据中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进行教学,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的关注。因此,本人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并根据本人所听到的一堂体育公开课进行分析,反思本堂课之教学。
二、项目时间:二0一四年三月至二0一四年六月
三、发现问题:
在本人所听的几次课堂教学评比中发现,有一位A老师,他的课对于本人所谈的枯燥及现在很多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上,很有代表性。A老师在初备试上课时,设计的教学思路如下:根据中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及结合新课程标准,从准备部分开始到课的结束部分,始终贯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方式,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各种障碍以及负重搬运练习来获得身体、心理上的锻炼,完成学习的目标,争做时代优胜者。
但是,依据上述思路试课效果还不明显。于是该老师在同仁的帮助、探讨下发现以下问题:第一,教学内容没有贴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学习时感到上课过于枯燥,再练习一次之后,就不想再练习第二次了;第二,上课过程中,体育器材应用过于繁杂,给课堂带来了零乱的感觉,同时也给课堂管理带来了很大安全隐患,而且这样复杂的器材应用很难适应当前农村及城镇地区体育课堂的教学实际;第三,授课内容基本是以游戏为主线,对于中学生来讲,他们在练习时思考时间不够,最终很难较好地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经过反复推敲,做了如下改进:
(一)教学内容社会化。现代社会的一些突发事件,如火灾、地震、交通事故等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在灾难面前,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如何选择自救与救人(见义勇为)。教学中将障碍设为突发事故现场,学生设为灾民或救护队员。这样,教学内容社会化,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学练热情。
(二)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相结合。在课的基本部分作了如下调整:师:火灾发生了,危险就在身边,时间就是生命,在这危急的时刻,我们应该怎么办?生:(思考后回答)求救、自救逃生。师:危险区与安全区之间只有一个安全通道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把所有灾民安全脱离危险区?生:(自主学练)体操凳(断壁残垣)-体操垫(烈火浓烟下唯一通道)-II栏架(很窄的通道)。
组织要求:(1)教师根据“异质”分组,把学生分成4组;(2)学生走过体操凳,钻过栏架,爬过垫子;(3)比赛结束后学生相互评价讨论成败关键;(4)学生练习3-4次。
师生:小结,有序组织、发挥凝聚力、尽其所能。师:(导)见义勇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当我们的亲人、朋友身处危险不能自救时,我们应利用自己所学的方法和技能,努力去救人,争做时代的英雄。师生:(讨论)面对四肢、躯干、头等不同部位受伤的灾民,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救人方法?生:(自主学练)安全区-危险区-救人。
组织要求:(1)一组为救护人员、一组为受伤灾民;(2)通过比赛的形式,把灾民由灾区救回安全区;(3)练习3-4次。
师生:(讨论)如何在很短的时间内成功救出灾民结论:相互协作、齐心合力。
(三)构建自救与救人的情境。课的基本部分中“自救”过程,通过播放救护车的警声,学生听到声音如临其境;在“救人”的过程中播放《真心英雄》的曲目,让学生充分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争当时代英雄。在自救和救人的方法上,教师相机引导、点拨、比较如何去做效果更好。
四、教学反思:
A老师在集体意见的基础上,对教学思路和教学内容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并根据教案内容结合课堂45分钟录制了相关音乐,由于反复推敲各个环节,A老师在教学过程也显得更有信心,教学效果得到评委及参加观摩课老师的一致好评,课的主要特点具体表现在:
(一)超越教材。新课标在教学内容选择上,给教师留下了自主发展的空间,只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只要能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有较强的实效性,就可以让学生去学习,如本课教材内容选择生活中出现危险时自救与救人,使学生身心都得到发展。
(二)超越课堂,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体育课堂不光是传授体育技能技术,而是要通过课堂教学为学生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掌握强身健体的方法,包括协调性、平衡能力、自我保护和躲闪能力。教学目标制定及教学内容的选择始终以“自救与救人”为主线,学生在模拟真实的场面中完成教学目标。
(三)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教师通过引导和点拨,让学生学会自救和救人的方法,学会锻炼、学会互助合作。为了培养学生勤动脑的习惯,在练习过程中通过竞赛来评出“谁是真正的英雄”,教师设计了两个锦囊,让学生根据锦囊里提供内容去思考、去练习。
参考文献
[1]李强、赵猛,创设体育教学中的情境教学[J].中国成人教育,2008/14
[2]黄胤黉,情境教学设计在中职体育中的应用[J].才智,2012/28
[3]田兴志,创设情境教学 彰显体育魅力[J].学周刊,2011/31
关键词:案例教学;翻译课堂;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模式最早起源于美国,它开创了美国教育发展的新篇章。所谓案例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案例进行研究分析,从而对其内容做出一定的判断,以此提高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水平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其最大的特性在于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习效率。而就翻译课而言,它作为英语专业课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将案例教学模式引入翻译课堂当中,是对传统翻译教学模式的突破和创新。然而,将案例教学模式引入到翻译课堂中二者能否很好地融合,以及二者能在多大程度上进行融合,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重要难题。
一、案例教学模式引入翻译课堂的必要性
1.案例教学模式引入翻译课堂是进
一步创新翻译教学模式的内在要求。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变革成为当前教育界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而将案例教学引入到翻译课堂中无疑是对翻译教学方法的进一步改革和创新。首先,案例教学模式无论是在教学理念还是教学内容上都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符合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和要求,将案例教学模式引入翻译课堂中则是对教学方法的变革,是对教学方法的进一步深化。其次,就翻译课堂本身的发展而言,翻译课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不断实现自我发展和突破,要结合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修正和变革。而将案例教学模式引入翻译课堂,则是翻译教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是保持翻译教学与时俱进的重要方法。
2.案例教学模式引入翻译课堂是进
一步提升翻译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在案例教学模式下,翻译教学内容围绕着案例开展,学生在对案例分析讨论的过程中锻炼了思维的活跃性和发散性,提高了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翻译教学内容涉及翻译理论、翻译技巧等,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与案例教学在本质上有着一定的共性。而将案例教学模式引入翻译课堂,则进一步弥补了传统翻译教学模式的缺陷。学生通过案例教学锻炼了其对英语句式进行关键信息提炼和核心问题解决的能力,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将自己所掌握的翻译理论和技能运用到实践当中,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翻译教学的主要目的无外乎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将案例教学模式引入翻译课堂可以很好地达到这一教学目的。
二、案例教学模式引入翻译课堂的可行性分析
1.案例教学模式引入翻译课堂有着
一定的资源基础。当前我国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深化,多媒体教学、互联网教学等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不断涌现,为案例教学模式引入翻译课堂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支撑。高校英语老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检索各种案例,同时,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案例以视频、音频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另外,随着我国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教学平台和自主学习平台不断地开发完善,使得翻译课堂可以不再局限于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学生可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
2.案例教学模式引入翻译课堂有着
一定的理论基础。尽管案例教学作为西方舶来品引入中国的时间不长,但随着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的现实要求,使得理论界对其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并且出于教育科学自身发展的要求,教育理论界的一些学者积极探索、锐意进取,在推动教育科学发展的同时对案例教学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理论与实践经验的总结为案例教学模式引入翻译课堂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另外,随着案例教学模式在许多院校的翻译教学中不断推广和实践,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在思想观念上都在慢慢地接受这种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全新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观念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也在转变。实践的理性发展和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为案例教学模式引入翻译课堂同样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保障。将案例教学模式引入翻译课堂是对我国翻译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是我国翻译教学又一次新的突破。
倘若能够将案例教学模式成功地引入到翻译课堂当中,那么这无异于我国翻译教学的一次重要跨越。本文就案例教学模式引入翻译课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以期抛砖引玉,引起更多学者对该问题的进一步探讨和研究,从而促进我国翻译教学提升到新的高度。
作者:唐巧惠 单位:湖南工学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分析
新课标要求高中地理教学让学生具备关于地球和宇宙环境的、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掌握多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等多方面知识,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以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在对具体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促进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在此过程中实现传授学生知识,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和方,进而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地理案例教学的显著特征
1.以学生为为中心,注重学生个性
案例教学的显著特征之一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个性,将学生感兴趣的地理问题放在课堂中进行学习和讨论,在贴近生活的实例中促进学生理解,学生通过分析、探索和解决地理现实问题,让学生更好体会地理知识的应用性并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由于地理案例具有直观的特点,能帮助助于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和探讨,进而提高了学生对抽象地理知识和原理的兴趣和能力。
2.促进学生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地理案例教学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引入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实际状况,同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地理案例教学中,学生围绕某个地理案例,主动收集信息资料,而后进行必要资料整理和分析,进而解答高中地理案例中的问题。在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中,可以该表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在图书馆、网络上中主动收集和分析资料信息,一方面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又能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地理知识的收集和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主动思考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改学生坐等老师给出解决问题的习惯,大大培养了学生主动发展的意识。
3.注重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创造能力
运用源于现实生活的高中地理案例,例如社会热点问题来调动学生参与课程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和已有经验分析案例,而后教师根据案例进行合理有效的引导,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看法,鼓励学生将个人看法表达出来供其他学生学习和讨论,在此过程中不仅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造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表述能力。
4.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教学以老师为中心,通过系统性的课堂授课,促进学生对知识有系统的掌握,而案例教学通过富有探索性、创新性的形式,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而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在案例教学中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因素,通过讨论并发表个人看法,在此过程中形成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合作和交往、沟通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个人职业技能要求较高。高中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和技术性较强的课程,在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中,如果教师的教学职业技能不足,在具体的教学中不能进行良好的准备组织,不能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引导和指引,在教学过程中案例的启发和点评不够深入,对学生不能形成启发,不仅不能达到教学效果反而会让学生对高中地理课程产生厌恶感。因此,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较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不适应案例教学方式。案例教学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和配合,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善于发现社会问题的思维敏感才能达到地理的案例教学效果,然而学生在长期的传统教学方式的学习过程中,形成了传统学习方式,难以适应新的教学方式。
3.案例质量低,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案例教学中,良好的案例选择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也能促进师生交流和互动,高中地理的知识属于综合性质,而高中地理单一知识点案例较多,综合案例较少,简单案例难以发挥引导教学的作用。
三、提高地理案例教学效果的策略
1.做好地理案例的选择
案例选择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也能促进师生交流和互动,在案例的选择中需要遵循几个原则,首先是要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在选取地理案例是,要合理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选,能够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典型特征;其次是具有较高的客观性,符合客观实际,只有实际的问题才能促进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再次是要求具有较高适时性,只有符合学生的实际的实例,才能让学生产生共鸣,促进学生思考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解决问题的习惯。最后是要求实用性,案例与生活紧密相连,从生活中选取促进学生参与。
2.合理有效的运用地理案例
在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效合理安排教学过程能较好的达到教学目标,首先是提出地理案例,以多种多样的方式提出地理案例,可以采用教师学生描述、印发地理文案材料、现场参观考察等方式,达到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引导学生参与思考,拓展学生的知识;然后是分析地理案例,将案例与地理知识、地理原理紧密联系,研究讨论其发展规律[2]。通过教师引导、组织、形成开放式课堂环境,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最后是评价地理案例,在学生对案例进行思考、讨论并表述之后,教师对地理案例进行讲解和评价,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并归纳和总结,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四、小结。新课标对教学提出较高的要求,通过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不仅能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还能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思维、发现问题和总结问题,同时还促进学生的交流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焦莉.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D].2008,(06).
[2]李端蓉.基于高中地理课程理念的案例教学研究[D].2006,(08).
课 前
1. 教学前期分析
《认识时间》这节课的内容是在一年级认识钟面上有12个大格、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上有60个小格,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正确读写几时几分并理解时、分之间的关系。这部分内容是以后学习时、分、秒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计算的基础。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有的学生大致会看时钟,但准确度并不高,也不怎么理解1小时为什么等于60分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动手操作时钟,在转动分针的过程中观察时钟的变化,明白如何正确读时间。我们将教学目标设置如下:(1)观察钟面,知道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2)认识时间单位“分”,通过转动分针一圈,观察时针的变化,理解时、分之间的关系。(3)在生活经验以及已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尝试、交流、辨析,正确读写几时几分和几时半。(4)进一步理解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其中,教学重点是正确读写几时几分;教学难点有两个:一是接近整点时刻(如:8时55分)的读法;二是时针和分针的区别。
2. 微课+自学报告单设计分析
首先确定哪些知识点可以做成微课,我们选择的是那些概念型、约定型的知识点。
(1)认识钟面: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2)时、分之间的关系: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1小时=60分钟。(3)需在课堂解决的重点或难点问题。(4)学习微课的时间(要求学生在晚上8点准时学习微课,画出结束时间的分针和时针并读出来)。
自学报告单的设计原则与微课保持一致。结合微课对概念型、约定型知识的讲解,以练习的形式落实知识。具体安排如下表。
3. 制作微课以及课中PPT
制作微课之前,先制作PPT。教师只有对微课的设计有了清晰的整体思路,才能在录制的过程中一气呵成。微课使用的PPT绝不能照搬以前上课的流程,必须是教师对微课与课堂的整体性思考,即哪些知识适合使用微课?如何设计与微课具有一致性的自学报告单?教师要学会取舍,学会整合。
预设学生看完微课后可能的情况。用PPT展示学生可能没有说到的方法、学完微课后尚未解决的问题以及相关的练习题和拓展题。
4. 学生观看微课,完成自学报告单
可采用两种方式:一是上传至群共享,由每位家长下载到电脑后让学生观看;二是在中国微课平台上直接观看。由于中国微课平台还在完善中,目前较多采用第一种方式,期待今后的自学报告单能够在网上完成,以便教师能够及时看到反馈信息,进而以学定教,进行二次备课。
课 中
教师批改自学报告单,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二次备课,适当调整教学设计。
1. 开门见山 直入主题
师:同学们看微课了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知识?——认识时间(板书)
师:钟面上有60个小格,你是一个个地数出来的吗?
师:为什么1小时等于60分?
生:时针走一大格就是1小时,分针走1小格就是1分钟。分针走一圈,时针正好走了一大格,所以1小时等于60分。
2. 小组交流 辨析重点
互相批改自学报告单第3题,互相辨析有不同答案的题目。
通过教师提问、小组交流的方式,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对概念型、约定型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小组汇报 落实重点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组学习情况开展学习活动,重点针对学生在微课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点拨读写时间的方法。
在学生学会了认识几时几分的方法后,教师出示难题(如图1)让学生思考,在选择、辨别和错误的分析过程中,进一步巩固认识几时几分的方法。
4. 分层练习 适度拓展
基础练习:做一做数学课本第91页的练习题。
提高练习:改错题(小动物们也来认识时间,如图2,请帮它们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拓展练习(机动):(1)小芳的外公要来,打电话说8:00到火车站接他,可是小明8:00准时到了火车站出口处,却没有接到外公,这是为什么?
(2)小芳晚上8:00把外公接回了家,想给外公泡杯茶,吃点儿水果。完成各事项所需的时间如下表,小芳完成这些事情最快需要几分钟?外公可以在几时几分喝到茶,吃到水果?
通过学生完成不同层次的练习、小组间的互批互改、教师的“一对一”辅导,进一步巩固所学,并适度拓展。
5. 小测验证 达成目标
让学生做数学课本第93页第1题“小芳一天的安排”。通过测试,了解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情况。
课 后
数学离不开生活。本节课的内容更是和生活息息相关,除了在微课设计时让学生置身于生活中,课堂中的拓展题更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学会珍惜和合理地安排时间。所以,课后让学生通过看“小芳一天的安排”,设计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体会到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就是节约时间。
反 思
课堂上,学生表现出极高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学生对于微课中提到的问题做出了精彩的回答:“每个大格里面有5个小格,有12个大格,所以是12个5。12乘以5等于60。先算10个5等于50,再加上2个5就等于60了。”虽然只学习了乘法口诀,但学生用自己的方法也能成功地计算出来。
第一次上课的时候,我们把教学难点——接近整点时刻的读法放在微课中。在检查自学报告单时,全班46人中有9人做错,11人有擦过的痕迹,在QQ群上与家长交流中也发现,有家长忍不住提前教的情况发生。所以,第二次上课,我们在学生对几时几分有了清晰的认识后,才出现教学难点,并采用了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对选择的序号用手势来表示, 教师适时组织学生进行正反方辩论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都被调动了起来。有个学生拿来一把尺子测量时针指的位置还没有到9;另一个学生迅速在带来的闹钟上拨出9:55,将其与8:55的钟面做了一个对比,而这也正是教师将在PPT中展现的内容,进一步落实了认识时间的方法,且在辨析另外两个答案时,有预防再犯错的效果。
当然,这次课的设计也有不足:首先,微课的设计对教学重点——认识几时几分的操作性指引不够。微课中应该增加从8时开始拨动分针一小格就是8时1分(8:01),拨动分针5小格就是8时5分(8:05),以此类推,并引导学生自己去拨动小闹钟读出时间,一直到9时,以增加学生对几时几分形成过程的充分体验,从而降低学生读写几时几分的难度。其次,练习的设计容量太大。学生的提高练习只完成了第一题,拓展练习只完成了第一题。可以把基础练习由8道题精简为4道题。提高练习可以只设计第一题。拓展练习依课堂时间而定。再次,练习设计的趣味性不够。尽管设计了小动物、小芳等角色,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些在很多课上被多次使用,不够有新意。如果翻转课堂成为一种常态的教学行为,那么教师要对每一节课堂的练习有深入的思考,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行精心而巧妙的设计。
【关键词】案例分析法;儿科护理学;教学
传统的儿科护理学教学模式大多依据疾病病因、病理检查、临床表现、护理诊断及措施等程序来进行,由于大多以教师传授式的讲解进行,很容易引起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同时专业知识同具体的临床应用之间的差距也随之突显。案例分析法是通过由教师选择较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分析讨论,最后由教师总结的一种将具体案例转化为抽象理论的教学方法。儿科护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均较强的学科,一方面由于病人的特殊性难以在儿科病房进行教学,因此案例分析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通过案例将学生带入另一种“临床现场”,有效的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极大的提高儿科护理学的教学质量。
1.案例教学法的基本因素
1.1案例来源:教学过程中选取案例是教师的第一要务,这里的案例应当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案例的分析,而不是空想杜撰出来的。而鉴于案例教学法的目的是选择具有吸引力的案例来感染和引导学生,此因教师应当选择具有针对性同时具有普遍性的案例,符合护理学所面对的新形势。在案例的选择上有三点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是案例应当具有知识性和启发性,不能只注意到案例在带动学生积极性方面的作用而忽视其中的知识含量;二是案例应当具有时代性,选择较为新鲜能够反映社会动向的例子,但是要注意不能盲目将社会传闻作为典型案例放在课堂教学中;最后一点就是案例应当简洁明了,同时具有针对性。这样的案例选择后可以有效的将学生置身于临床护理实践中进行思考和决策,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1.2案例收集:案例的来源要求教师在获得案例方面必须从临床病例中实地考察,在案例收集的过程中要求教师运用自己多年的经验和判断力有针对性的收集,要考虑到学生缺乏实际经验还没有接触过临床这一现实状况,收集病情与教学大纲较为贴合的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另外,案例还应当在得到案例资料来源处的许可之后才能使用。
1.3案例内容:在案例选择中还应当结合教学大纲和学科培养目标,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不同层次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案例。每一个案例一般具有相应的训练重点,比如在有机磷中毒的急救案例中,其训练重点是如何进行病人的洗胃,而在心跳骤停的有关案例中,训练的重点则是进行人工呼吸和心外按压具体操作。这样,典型案例结合专业知识,可以帮助学生迅速了解临床护理的程序和组织构成,案例内容还应当根据最新的医院医护工作要求进行阶段性的调整。[1]此外,还可以结合病人从发病到住院、出院的过程引导学生体会随着病人病情的发展采取的各种不同的护理措施,或者横向纵向的比对同一疾病不同病人和同一病人不同阶段的护理手段的不同,增强学生的实践性。
1.4课堂测试:课堂测试是体现案例教学最终的效果的重要途径。案例分析法是否完成了教学目标所要解决的问题,这是教学法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教学效果的检测中,虽然现行的护理考试制度已经逐渐向全面化和多样化的角度发簪,但是考试宗旨依然以考察学生对于教师讲授的专业知识为主,这种情况下用统一的标准答案来考察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卷面的评阅,但是在检测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就有较大的欠缺。因此,课堂测试就成为评价学生思考、分析并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于某一案例不统一答案的教师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
2.案例教学法的基本过程
案例教学法的基本过程主要包括案例的选择、教师准备、案例运用和具体实施等几个方面。以一个八月前早产的小儿血液系统的疾病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导入贫血的种类及其临床特征。
2.1案例的选择及教师的准备环节:在案例的选择方面要针对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可以采用《儿科护理》(朱念琼主编)中的大纲需求进行选择,从婴幼儿腹泻、先天性心脏病、营养性贫血、急性肾炎、化脓性脑膜炎等疾病进行病例设计,[2]在设计中要注意难易结合,病例应当具有一定的导向性,教师在讲课前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协调理论讲授和案例分析的比重。
2.2案例运用(1)案例了解:男,8个月,早产儿,生后单纯母乳喂养。近4月来面色苍白,烦躁爱哭。并提供相关的体格检查数据,要求学生思考该患儿的临床诊断和护理措施。(2)病因分析:首先教师在将病例展示学生后,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新课的预习。然后在课堂通过案例展示法,以幻灯片等多媒体形式将病例展示给学生。使其有感性的认识。然后教师提出问题,根据该患儿的临床表现,应该进行怎样的临床诊断。因为学生之前有对于小儿营养、喂养的学习,可以马上明白是因为患儿未能及时添加辅食而引起的营养障碍。然后教师可以进行理论的讲授——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该患儿因为是早产儿,生长发育较快,需铁量也较多,没有及时增加含铁丰富的辅食就容易造成缺铁性贫血。(3)临床表现分析:通过对于患儿的症状及体格检查分析,引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主要临床表现和相关的辅助检查。面色苍白、烦躁爱哭都是一般贫血的表现,此外还有口腔黏膜苍白、不爱活动、易疲惫等症状。骨髓外造血情况表现为淋巴结、肝脾的轻度肿大。血象则表现为末梢血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均低于正常水平。[3]教师可以结合案例分别讲授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以及其他的症状,将病理生理的理论讲解同患儿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相结合。(4)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根据对于病案的分析,学生能够了解营护理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和主要的临床表现。此时结合学生想要解决问题的心理,展开讨论提出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最终由教师引导总结出其治疗原则是去除病因、应用铁剂,如果有必要则需进行输血。在护理诊断方面,由于铁的摄入不足引起营养失调;贫血组织和器官供氧不足引发活动无耐力,家长护理知识的缺乏导致患儿有感染危险。在护理中应当注意饮食调整、感染预防和铁剂应用,同时要进行适量活动并注意休息。
总之,由于儿科护理学这门学科实践性较强,病案分析法是一种参与式较强的有效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引导,对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有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于春妮.护理心理学教学案例的开发与评价[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关键词】倒叙式教学;案例教学;展示设计课程
课程教学改革一直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重点,课程质量、课程实施、课程模式、教学方法等一系列课程影响因子决定着教学效果,也影响着学生的专业素质。近年来,国内的文化创意与设计产业意气风发,有声有色。随之而来的,是设计类人才需求倍增,许多高校顺应时势增设设计专业,并开展许多相关的教学课程,例如室内设计、展示设计、3DMAX设计、服装设计、建筑设计、环艺设计、建筑设计等,力图培养一批设计之才。而有了课程就必须要有好的课程教学方案。由于设计类课程有自身特点,因此应该区别于传统的理工或文史课程的教学模式,积极找寻一条创新性的、更能融入实践的教学方法,而“倒叙式教学”正好提供了合适的契机与方法,值得在设计课程中推广应用。笔者以展示设计课程为例,探讨倒叙式案例教学方法的适用。
一、倒叙式教学的理念解析
倒叙,原本是语文中的一种修辞手法,即在故事叙述之初,选择将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精彩、最扣人心弦的中间片段放在前面,之后再按照事情原来的顺序发展情形来叙述整个故事。目前,倒叙手法使用范围很广,不仅用来创作小说,应用到了影视作品之中,更是将其应用于课程教学方法之中。倒叙教学是指教学过程当中,不再是从头开始讲述理论知识,而是将一堂课、一个章节中的结论、新知识点或难点,在一开始就提出来,从而激发学生进行认真思考的心情。学生会思考结论是如何形成的,新知识点的独特之处以及难点的原因所在,并在下面的课程讲解中认真听,仔细分析寻找答案,从而打开学生的深层次记忆,牢固的记住所学知识。倒叙式教学特别适合应用型教学方法,即实践性很强的教学课程,尤其是设计类这种需要多动手实践的科目。俗语说,“实践出真知”,于实践中探寻理论内容,再应用于实践之中,“实践——理论——实践”无疑是对“倒叙式案例教学”在设计课程中应用的最好诠释。这与当下世界流行的“构建主义”教育理论不谋而合,更是一种本土化的升华。因此要结合中国设计教育教学的实际,基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规律,基于结论、新知识点、难点来构建知识,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设计课程开展倒叙式课堂教学的优势
设计课程与传统的理工或文史课程相比,具有独特个性,学科的应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采用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理论与实践分开”的教学方式,对设计课程来说效果并不显著。有些学生反映,设计理论非常枯燥,不好记忆,知识点容易混淆;有些学生反映课程学习缺乏活力,教师的“满堂灌”方式无法调动学习的能动性与积极性;有些学生反映理论学习根本无法应用到实践之中,有了知识也无法设计出好的作品。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出力不讨好”,学生“累并压抑着”,师生缺乏互动,配合不默契,导致学生学习质量低,无法培养出社会需要的设计类人才。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设计课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应该得到教师的重视。教师授课时间有限,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用最巧妙的办法、最简洁的语言来传授信息量巨大的知识点,将问题实质表达清楚,是每个设计专业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倒叙式课堂案例教学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选择。逆向思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笔者认为,既然先理论再实践的效果一般,何不反过来呢?例如先给学生讲解实践的案例,在课堂之初就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讲解每一个设计作品,让学生了解作品设计的理念、来源,应用的设计方法,以及牵扯到的知识点,让学生对下面的学习点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并带有一丝悬疑、一点疑问去学习理论,将理论知识与设计案例相衔接,寓教于乐,师生互动。经过一番系统的理论学习后,再反过来参考设计案例,学生会恍然大悟,记忆深刻,即便有不清楚的内容,也会继续探究下去,直到满足好奇心为止。而有了理论的指导,加上已有的实践案例,学生就会产生动手的冲动,进行再次实践,寓理论于实践,反复咀嚼,从而既掌握专业理论,培养出实践能力。此种教学方式即倒叙式课堂案例教学。笔者认为,倒叙式课堂案例教学在设计课程中的应用,具体有以下两个优点:1.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在授课之初就接触到设计案例,能激发起艺术表现力,带来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倒叙式案例教学,通过设计案例的讲解与实践,为学生营造了宽松的学习氛围,促进其智力、能力、情感价值观的发展。2.倒叙式案例教学应用到设计课程,一方面对教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促使设计课程教师形成个性化的教学特色。
三、倒叙式案例教学在展示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展示设计是国内新兴行业,发展速度极快,对展示设计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高校应培养出一批专业基础与实践设计能力都十分扎实的展示设计人才。高校教师应该加强对展示设计专业学生的实践培养,而倒叙式案例课堂教学法就十分适合。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展示设计专业的特点,对倒叙式案例教学的应用步骤进行分析。
(一)向学生展示优秀案例
如果采用“倒叙式”案例教学方法,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准备一些与之相关的、经典的、优秀的案例,并在上课之初就展示给学生,以冲击学生的感官。通过这种感性认知方式,可提高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兴趣。例如进行“色彩设计”一章的学习,在课程之初就可以向学生展示不同品牌、不同大师、不同色彩的展品以供学生欣赏,点燃视觉方面的“星星之火”,再一步步地引导和讲解,最终形成激发学习激情的“燎原之火”。
(二)提出作品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
有了新鲜的、优秀的案例感知认知,学生思维变得更加活跃。教师应趁机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如“设计者都使用了哪些色彩?”“每种色彩代表的属性是什么?”“色彩如此搭配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基本色、环境色、光照色、展位色、绿化色分别指什么,如何判断”等,通过师生互动,知识信息会有效进行传达,学生会在没有理论指导的情况下自由地感受展示案例的色彩,并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果。
(三)对设计作品的基本理论进行讲解与归纳
教师在了解到学生的认知结果后,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归纳与评价,再结合本课堂的授课内容,根据教材的内容,系统地给学生讲解关于展示色彩设计相关的理论知识。此时,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认知,并带着问题认真听讲,进行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对于错误的观点会及时修正,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记住大量有效的知识和信息。
(四)应用理论知识完成展示作品
在对色彩设计章节的知识进行充分的学习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设计作业,例如让学生手绘完成“色彩系统图”的设计实训课,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设置作业可以对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巩固,让学生通过重新感受色彩的魅力,学会色彩搭配、调和等设计手法。
(五)再实践,再认知,加强巩固,相互促进
展示设计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学生在学习理论并自主完成作品设计之后,要重新审视之前的优秀案例,并整合所有案例,进行更加深刻的认知,从而增强实践能力,完成整套的设计作品。学生在作品完成之后,要进行学生自评和师生共评,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与交流的平台,既可以通过评价找出学生作品的不足之处,又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不断的再认知、再实践,相互促进,不断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沟通能力与感知能力。
四、结语
倒叙式案例教学在展示设计课程中的实施,需要教师与学生的默契配合和通力合作,需要教师有高水平的理论与实践素养,需要教师对倒叙式方法拿捏有度。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但教学效果会十分显著,因此需要教师克服困难,积极地对其进行推广和应用。倒叙式案例教学法要与展示设计课程进行“软着陆”,要融合得更为自然、有趣并充满激情,从而让“倒叙”的作用发挥得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胡曦.胡斌.展示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符远.展示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一、热身训练(利用课件十分钟休息时间借助多媒体完成)
1.学生跟着动画版“江南style”一起跳骑马舞。
2.由动画片“白雪公主”引入课题Lesson 8 In the library。
(成功的热身活动为本节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学生学习英语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学习目标出示(学生提前板书)
1.听懂、会说课本中的英文书名。
Snow White,The Moonstone,
The Arabian Nights,Sleeping Beauty.
2.“四会”词句的掌握。
a library card,borrow a story book,
return a book,Would you like...or...?
3.能流利准确地朗读课文对话。
(课堂教学要以学习目标为中心,紧扣学习目标的落实设置学习问题和学习过程。目标就是方向,它使学生不再盲目。)
三、检测预习(学生白板出示,教师评价)
1.试着翻译黑板上的单词。
Snow White,The Moonstone,
The Arabian Nights,Sleeping Beauty.
2.试读单词。
(考查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独立性。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以便师生或生生间探讨交流。)
四、任务导学
1.自学词语:小组互学单词,小组长代表读单词。
Snow White
The Moonstone
Sleeping Beauty
The Arabian Nights
2.快速读课文,并把不会的单词圈起来。听录音跟读。
3.分角色朗读对话。
4.教师精讲点拨。
Librarian:What can I do for you?
Zhao Yu:I’d like to borrow a story book. Do you have Snow White or The Moonstone?
Librarian:Yes. The Arabian Nights is interesting,too. Would you like a Chinese one or an English one?
Zhao Yu:An English one.
Librarian:Show me your library card,please. Can you tell me the name of the story?
Zhao Yu:Yes,it’s Snow White.
Librarian:Here you are. Please return it in two weeks.
Zhao Yu:Ok,I will. Thank you.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兵教兵,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
五、探究展示(学生讲演,教师补充评价)
1. What can I do for you?的同义句。
2.单词 borrow与 lend的区别。
3.给某人出示某物的短语是showsth,它还可以变换成哪种形式?
告诉某人某事的短语是tellsth,它还可以变换成哪种形式?
4.找出对话中的一个选择连词,说说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简单连词呢?
5.用英语怎么表达借书与还书?